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体会

我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体会

我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体会
我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体会

我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体会

发表时间:2016-09-13T15:33:09.83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0期作者:谢清燕

[导读] 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避免儿童语言发育落后,并探讨听力筛查开展的必要性。福鼎市第二医院 355200

【摘要】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避免儿童语言发育落后,并探讨听力筛查开展的必要性。方法采用瞬间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出生天数3~7天的正常新生儿2194例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筛查者生后42 天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建议到专科就诊明确诊断,尽早医学干预。结果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2194例,初筛通过2057例,初筛通过率93.76%;复筛232例(包括外院136例),复筛通过148例,复筛通过率63.79%;复筛未通过者转诊27例。结论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的重要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康复的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6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341-01

新生儿听觉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1]。我国正常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1‰~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1‰[2]。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唯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最终实现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聋而不哑。

按照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要求,听力筛查在新生儿出生3天左右初筛一次,未通过者则在出生42天内进行双侧复筛。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应当在出生3个月内进行诊断。筛查未通过的NICU患儿应当直接转诊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确诊和随访。

新生儿听力筛查对象主要有2种,一是所有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二是对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

1 听力障碍高危因素[3]

1.1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超过24小时。

1.2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1.3 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

1.4 新生儿出生5分钟内Apgar评分低于4分。

1.5 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的家族史者。

1.6 颅、颜面畸形者,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1.7 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梅毒或毒浆体原虫病等。

1.8 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袢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和酒精。

1.9 机械通气时间(使用人工呼吸机时间)超过5天。

1.10 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1.11 临床怀疑存在与听力障碍或感觉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的综合征。

2 选择合适的初筛时间

正常新生儿初检天数越大,阳性结果越少,其结果与出生天数呈负相关。有资料显示,初筛的适宜时间为新生儿出生3d以上[4]。新生儿出生后中耳积液、耳道内羊水、胎脂、分泌物等使中耳传音障碍或耳道阻塞等是造成假阳性的原因之一。新生儿听力筛查应选择在出生后72h以上至出院前1d进行。随出生天数增加,耳道内羊水、分泌物等逐渐被吸收,且检测前用棉签擦拭婴儿耳道后再进行。

3 适宜的检测环境

筛查时选择通风良好的专用房间,测试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避免强光刺激,关闭手机,嘱家长勿说话和走动,避免室内外一切噪音干扰,保持室内噪音低于40db。

4 新生儿状态

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哭声、吸吮和喘气等自体噪声会影响测试结果,这些内源性噪音是使复筛率增加、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因素[5]。我们在测试中尽量保持新生儿吃毕、换完尿布,睡眠1小时左右的深睡眠为理想的测试状态。

5 操作中护理

测试时要用棉签清洁双侧耳道,根据耳道大小及弯曲情况选择与新生儿耳道大小相适合的耳塞,避免漏气或太大挤压声道影响声音传导。妥帖放置探头,理想为1-4KH2,可轻轻向下牵拉耳垂,旋转探头塞进耳道,探头密闭地置于外耳道,其尖端小孔正对鼓膜,保证信号在外耳、中耳正常传播。在测试婴儿前要洗手,最好使用一次性耳塞,在不同婴儿测试之间,探头头部用乙醇进行擦拭。

6 筛查结果处理

TEOAE听力筛查的结果有两种①PASS―表示在孩子的外耳道记录到正常的耳声发射反应,说明孩子的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但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急性传染病、耳毒性药物、中耳炎、噪音等,因此要继续关注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发育情况。②REFER―表示在孩子的外耳道未记录到耳声发射反应,需对患儿重新测试一次,如重测结果仍为“REFER”,则告知患儿父母要留心观察患儿的听性行为即对声音的反应,待42天再来院复查,复查未通过者则需要到上级医院行脑干诱发电位等听力学及相关检查进行确诊和提出处理意见。

7 加强对家长听力健康教育

家长和操作人员的相互配合是保证新生儿听力筛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家长认为小儿对拍手或关门声有反应能力就以为听力没问题或认为一只耳检查正常,另一只耳一定正常,对耳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听力筛查之前医护人员有义务、有必要与家长沟通交流,讲明筛查的重要性,对家长进行听力健康教育,使家长认识听力障碍的症状、危害性与早诊断、早干预治疗的意义,充分做好筛查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初筛通过率,同时对初筛阳性有正确认识,积极配合复筛,减少不必要的精神心理负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