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练习循环换气的要点

练习循环换气的要点

练习循环换气的要点
练习循环换气的要点

循环换气

循环换气在初学者看来是笛子技巧中最为神秘的一种,因为它能持续地吹奏很长时间。它运用在笛子中的时间还不长,所以主要是采取言传身授的方式。在网上和各种书面文件中基本上只是很粗略地介绍一下它的操作原理和练习方式,对于我们业余练习者来说有很高的门槛。在各种机缘之下,我结合一些影像资料和书面资料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终于得以入门,现在将自己的一些心得系统地整理一下,希望对协会中酷爱笛子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同时希望在今后大家能根据自己在训练中的经验对其加以改正和充实,从而使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好的练习效果。——刘德力

一、身体状态

练习之前,调整呼吸,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看书、走路、洗衣、睡觉。。。。。。(尤以睡觉时最佳,

因为睡觉时全身很放松,很清静。我就是在睡觉时悟道的。)

二、心理上

以一种极度藐视的态度对待之,不要把它当成一项艰苦的工作,把它当作一种用来把玩的东西。只是为了好玩而已。(不

过还是建议最好是长音能达到20秒以上的同学训练,因为它

是要以一定的功底为前提的)

三、各个器官的动作

1、口腔:口腔内尽量打开,以蓄积更多的气流。大致是发

“嗷”音时的口型,如果口腔没有打开,那练习循环换

气时非常困难的。

2、舌头:在蓄积气流时,舌头向后缩,退回舌根处(记住

是往后缩,不是往后卷舌头。练之前可以对着镜子检查一下);在往外挤压气流时,舌头由后往前伸,以帮助挤压。

3、两腮:刚开始练习时,可能因为不习惯,口腔中蓄积的

气流不够,这个时候可以通过鼓腮来辅助,在往外挤压气流时,两腮的脸部肌肉慢慢地用力向回加压,将气流慢慢挤压出来(注意腮只是辅助,不是主要动力)4、牙齿:因为口腔要打开,所以上下牙齿分得比较开。我

个人认为在你的上下嘴唇能合在一起的情况下,上下门牙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夸张越好。因为发“嗷”的时候可以使你的口腔后部打得很开,而上下齿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你整个口腔的容积。

5、嘴型:不要太向两边拉,嘴唇放松,自然闭合,力点稍

微向中间。有一点撅嘴的感觉。

6、动力:挤压气流的动力是多方面结合起来的。(1)上下

颌:向中间挤压(2)舌头:由后向前挤压(3)下颌肌肉:向上挤压(主要动力)(4)腮:由两边向中间挤压(起一个辅助加压和缓冲的作用,使气流压出的时间更长、气流更稳定)

四个部位同时用力,速度要慢而均匀。

四、训练步骤

1、徒手练习循环换气。

(1)挤压气流:全身放松,口腔打开(发“嗷”),蓄积一口气在口腔中,慢慢挤出

注意:a使用到的器官只局限于口腔,其余脖子一下部分都不使用b往外挤压气流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力求挤压出一口气的时间超过4秒钟。这一步比较简单,只要风门足够小,挤出的气流足够少,口腔足够放松就可以很轻松做到。

c挤出的气流力求平稳,持久

d挤压时,嘴型不变。这是练习中最难的地方,也是最关键的地方,掌握的关键就是口腔和嘴唇放松、放松、再放松。切忌嘴唇过分向两边拉,上下嘴唇自然闭合即可,力量稍微向中间,有点撅嘴的感觉

(2)挤压同时吸气。

注意:关键和难点是挤压和吸气的同时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放松。如果挤压的时候太用力,吸气的过程就会受阻,挤压要慢而均匀。自己练习时的感觉是很放松,只专注于吸气(非常轻地吸气,不要太快;不要太猛),挤压的过程是在下意识的过程中完成的。当注意力只集中在一个方面,练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3)将吸进肺的气流和挤压的气流连起来

注意:这一步实际上是把往外挤压的气流和紧接着吹出来的气流连起来。这就要求在气流挤压到一大半或更少的时候就开始往外呼

气,使气流由挤压变成吹。如果等到嘴里已经没气了再吹就断掉了。这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去找感觉,没有很现成的方法。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是最佳的练习和领悟的时间。

2、吸管等辅助工具练习

这个阶段主要是要让气流出来的比较持续和平稳。只要前面练得比较好,这一步就不难了。只需要强化一下就行了。

常用的方法:

(1)吸管训练:盛半杯水,用一根器官向里面吹泡泡。使泡泡不断,同时尽量使其出来的频率保持一致。(务必使用比较干净的水,因为喝太多的脏水对身体不好,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可乐。既练功又解渴,一举两得)

(2)对着手背循环吹气。因为手背的皮肤十分敏感,当感觉气流很稳时就可以了。这个方法既节约又能随时随地练习。

推荐使用。

(3)吹蜡烛。让燃着的蜡烛火焰一直保持一定的角度即可。不过安全起见,建议不用。

3、在笛子上操作

1)、笛子以D调为最佳。F、C调也都可以。只是练起来不太容易发好音。

2)、笛膜稍微紧一点。

3)、建议从中音开始练,1 2 3都可以,以 2 为最佳。

4)、刚开始循环吹奏时,有声音出来就可以了,不用强调音量。

先吹3——5秒再开始挤压,因为这样可以借用前面气流的惯性,挤压响笛子更容易。如果直接挤压的话,笛子是很不容易响的。

注意:挤压时口型不能变。否则无论如何都吹不响的。要做到这一点,刚开始时,嘴唇要放松,不要太紧张。等能吹响之后再加大难度。

要点:吸气时一定要放松,要轻,压的时候不要太用力,要注意连续性。

5、能勉强吹出循环换气后就可以加强其他音的练习了。在练的时候用颤音加以掩饰基本上就可以了

6、提供两首曲子:《三五七》《鹧鸪飞》

天道酬勤,希望大家敢于突破,敢于挑战!!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 慢性呼吸障碍的患者活动时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长此以往患者渐渐习惯于胸式呼吸,但是作为基本的呼吸类型的胸式呼吸可造成呼吸效率低下,增加呼吸困难,引发恶性循环。呼吸训练的目的是预防恶性循环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的呼吸法。呼吸训练分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及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二、适应症:1)因胸部、腹部的疼痛所造成的呼吸障碍。2)肺部胸部扩张受限。3)胸部、腹部的术前、术后4)原发性、继发性肺部疾患。5)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造成的呼吸肌肌力下降。6)肺栓塞。7)COPD。8)换气障碍。9)支气管痊孪。10)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1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 三、一般的原则: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四:注意事项: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氧气吸入,维持呼吸通畅。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痊孪。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五:效果:1)增加每分通气量。2)减少呼吸次数。3)减少分钟换气量。4)增加呼吸功率。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六、训练法

萨克斯循环换气法具体练习方法

萨克斯循环换气法具体练习方法 在萨克斯吹奏过程中循环换气法可以帮助你连续吹奏数十分钟而不终断,也许听着很难,但如果你学会循环换气,就会发现其实也没这么难。 1. 学会用两颊推气 不管你一口气能吹多长,终究要换气,循环换气法简单说就是在换气的空档,用口腔里的气继续发出声音,等吸足了气再接回原来的吹奏方式。所以第一个练习就是利用口腔的气发出声音:把两颊鼓起来,舌根抵著上颚把口腔跟气管隔开,然後用两颊的力量把气推出去。也有人不是用两颊,而是用下颚的张合来推挤空气,但容易影响到咬的松紧,所以萨克斯风使用两颊比较普遍,在此也只介绍用两颊的方式。由於两颊的肌肉不是很常使用,所以强度通常不足,吹出来的气太弱根本无法使竹片振动。因此要先练习让推出的气跟你直接吹的强度差不多时,就可以用吹嘴加脖子来练习。用两颊推气来吹吹嘴,一开始可能只有短短「哔」一声,慢慢练习把声音拉长,同时也要注意声音的稳定,最好可以吹出跟平常吹长音一样的声音,这样在接的时候才不会有破绽。如果这个阶段一直吹不出声音,很有可能是两颊的推力仍然不足,多鼓起两颊来练习,等强度够了自然会有声音。 2. 同时送气与吸气 接下来要练习同时送气与吸气。在两颊把气推出的同时,用鼻子吸气。如果你没办法做到,可能是舌根没有把口腔跟气管隔开。熟练

之後就可以在吹嘴加脖子上练习,同样要把声音吹长吹稳。平常我们不太会做这样的动作,所以身体会协调不过来,慢慢的练习就可以达到。 3. 正常吹奏与口腔推气连接 可以同时推气与吸气之後,就可以练习把正常吹奏与口腔推气接起来。先吹长音,在没气之前就要把两颊鼓起来,然後舌根堵住气孔同时推气与吸气,接著再把舌根放开接回正常的吹奏方式。第一个困难点在两颊鼓起後很难接到同时推气与吸气,第二个困难点在两颊推气後要接回正常吹奏,尤其第二点,声音经常会断掉。在这个练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舌根的动作,先熟悉整个程序,多练习慢慢就可以连接起来。如果整个程序都可以完成,但声音会有中断,请你再加强两颊的力量以及舌根放下的连贯性。声音会中断很可能是因为推出的气强度不够,所以就断了,因此两颊的肌肉强度很重要。强度没问题之後,问题就在舌头的动作,慢慢的放下同时要把气管内的气压跟口腔内的气压控制到差不多,这样才不会有突然的强弱变化。 以上的练习看起来复杂,实际做起来并不难。通常练习一个礼拜就可以吹出一个样子,声音不平均的问题再多练习即可改善。能够吹长音之後,可以再练练吹音阶甚至吹曲子。同时要控制手指、两颊、舌根、气的强度,这不是容易的事,不过学乐器不二法门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熟了自然就没有问题。如果说有什麼诀窍的话,那就是放

笛子循环换气方法

练习"循环换气"的好方法——转帖(绝对值得初学者一读) #1 浅谈笛子的循环换气作者周林生 笛子的循环换气技术是赵松庭先生在几十年前,借鉴唢呐的循环换气法,首先在他的笛曲《早晨》中运用的。此后,这个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关于它的练习方法,在赵先生的《笛艺春秋》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 我在教学生时,除了让学生吹“水泡”外,还让学生练“水箭”。 具体的是这样:先学会吹“水泡”。当学生能用细吸管在水杯里,循环地边吸气边“吹”出水泡时,说明学生已经领悟循环换气的原理了。但此时,学生的嘴劲还不足,还不能够仅用口腔中的“压缩空气”去激发笛子发出合格的声音来。此时,就要加强嘴劲的训练,而练“水箭”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 让学生们含口干净的水,然后要他们通过口腔,风门的挤压,使口里的水形成一条细细长长的“水箭”。比一比,谁的水箭射的远,谁的水箭持续时间长。 在能射水箭后,我又提出要求:在射水箭的同时,鼻子要能轻巧快速地”抢气“。即射出去和吸进来要同步。在熟练掌握后,我再让学生在笛子上练。 即便能很熟练地掌握吹“水泡”,射“水箭”后,要在笛子上运用循环换气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体会的,但此时,学生已明白原理与要领,剩下的事就是化时间去练了。先在中音或高音练,低音较难。吸气要控制好,动作要轻巧,快捷。吸入的气要与口腔的气衔接好,不要鼓腮。在一个单音上练成后,可在音阶的上下行中练习,此时,要找准循环换气的音节。也就是说,哪里方便就在哪里换气。这时,手指在运动,口鼻在循环换气,一心两用,要慢慢协调一致。最后,在旋律中也能自如地进行循环换气,那就大功告成了。 我个人认为这是练习“循环换气”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值得效仿之!顾而转贴过来,希望对爱好者有所帮助。 也说说循环换气<原创> 我最近才学会的,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想学会这个技巧,我把我自学的经验分享出来,希望对各位想学会这个技巧的发烧友们有点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看定义:用嘴里的余气挤出吹响笛子的同时用鼻子吸气!然后接上!挤气————吸气—————接上。其实就三个步骤! 看第一步挤气把笛子吹响,这可以说难也可以说简单,对于对口风有正确理解和一定气息功底的人来说几乎不用练习就可以做到。关键在风门大小和角度不能变,可能有的人为了吹响,感觉余气压力不够大就用嘴唇帮着用劲(我犯过这样的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活动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时间久了患者逐渐习惯于胸式呼吸,但是胸式呼吸可造成呼吸效率低下,增加呼吸困难,进而引发恶性循环。呼吸训练的目的是预防发生恶性循环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的呼吸方法。呼吸训练分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及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二、适应症:1)因胸部、腹部的疼痛所造成的呼吸障碍。2)肺部胸部扩张受限。3)胸部、腹部的术前、术后4)原发性、继发性肺部疾患。5)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造成的呼吸肌肌力下降。6)肺栓塞。7)COPD。8)换气障碍。9)支气管痊孪。10)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1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 三、一般的原则: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四:注意事项: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氧气吸入,维持呼吸通畅。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痊孪。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五:效果:1)增加每分通气量。2)减少呼吸次数。3)减少分钟换气量。4)增加呼吸功率。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六、训练法 (一)缩唇呼吸: 1、定义: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

循环换气练习方法

循环换气练习方法 一、循环换气的练习方法,循环换气的训练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在进行葫芦丝上的练习之前,大家可以做一些准备练习。首先可将循环换气的动作做分解练习,保持吹奏时的口形,口腔打开舌头先放在口腔的后部,然后将舌头向前推,面部颊肌、下颔肌及舌骨肌同时收缩,将口腔中的空气挤出。注意这个动作练习时腹部处于自然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使面部口腔肌肉相互配合、习惯这种动作。然后练习挤气与吸气同时进行,在舌头向前推肌肉收缩,使空气挤出的一瞬间,用鼻子快速的把空气吸入体内,此时应保持鼻腔到肺部的畅通,吸气量越多越好。 二、在练习了上面两个分解动作之后,就可以进入到吹塑料管的阶段了,这个曾经有网友介绍过,这里再详细地说一下,这是一种民间的练习方法,用一根吸饮料的塑料吸管,一头含在嘴里,一头插在水中,根据分解动作的要领,吹出气泡,并且使气泡大小均匀,连续不断。一般练习者在做分解动作的时候,可以将它完成的很好,而在练习吹气泡时,却很难保持气泡的连续不断。这是因为口腔的空气挤出之后,肺部的空气接不上来还有一个时间差,需要对口腔中的软腭进行训练,使它在挤气后能迅速地将气管到口腔的通道打开,让口腔能在挤气后又迅速地充满空气。对软腭的训练是吹气泡连续不断的关键,也是循环换气练习中的重点练习。(资料来源:秦汉胡同国学书院) 三、当很好地掌握了吹气泡练习后,就可以在葫芦丝上练习了,葫芦丝的练习会使大家发现,练习前的准备练习在此时显得非常重要,要想使气流保持连续不断,鼻子与口腔就得不停的做吸与挤这两个动作,而口腔和鼻子在运动的同时,还要保持正确的口形,而且身体各部位及面部的表情都要处于自然状态,不给人换气的感觉,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做到,希望大家能坚持,不要半途而废。在刚开始,葫芦丝练习时,可以采用单音练习,这样可以使练习者的思维集中在肌肉与气流的配合上,大家还会发现,葫芦丝的低音7 还有1 这两个音的练习比较容易,因为这两个音在葫芦丝上相对其他音更容易吹出,所以练习的时候先练习这两个音。 四、在练习者掌握了单音循环换气的方法后,可以说已经初步掌握了循环换气的方法,但要真正在乐曲中表现的毫无破绽,还得注意它与手指的配合、换气的位置、气口的掩盖等具体问题。说着感觉挺难理解,大家可以试试,不要放弃坚持练习,一旦找到其中的感觉,相对来说就容易多了!按照这个方法,保证可以学会。 循环换气的具体运用 一、循环换气是一种非正常的呼吸,所以当练习者刚开始运用它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气口太明显,换气时,音不准等。这需要我们在运用时采取一些技法去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也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之后,我们才可以称得上真正掌握了这一技巧。循环换气时气口很明显,这是因为口腔的气挤尽与肺部的气接上来时,演奏者很难将这两股气接得圆滑。当气息的连接练习到一定的程度后,我们可以在手指上想办法,如采用虚指颤音可以掩盖气口,给听众以特长音的感觉,用虚指颤音的方法配合正确的腹式呼吸,还可以解决音准的问题。(资料来源:秦汉胡同国学书院) 二、在换气位置方面,我们如果采用在音头位置换气,比在一个长音的中间位置换气效果要好的多。因为音头一般需要轻吐,在肺部的气息接上来的一刹那,气流速度很快,力度很强,正好起到了软吐的效果,所以一般采用音头的位置换气。初学者喜欢在等到肺部的气息用尽了之后再开始换气,这是错误的。在一般情况下,演奏者在肺部只有三分之一的气息量就应该开始换气,因为肺部气息过多的情况下换气会使进气量很小,达不到换气的效果,肺部气息如果过多,就会造成生理缺气,心里感觉憋得慌,从而是肌肉高度紧张,达不到换气的目的。循环换气具体运用中应该还有很多技巧,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发现,如果演奏者在运用时做到一气呵成,游刃有余,那就表示已经掌握了这门技巧

吹笛子换气技巧相关知识介绍

吹笛子换气技巧相关知识介绍 循环换气法有两种:第一种为长音循环换气(旋律循环换气实为 长音循环换气法在演奏中的应用);第二种为双吐循环换气。下面分 别介绍: 一、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 此种循环换气是所有循环换气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这种换气法,其它两种循环换气就无法学会。 循环换气法比较难学,在初练时,除刻苦学练之外,还要细心寻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究竟难在何处? 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循环”上。而使气息循环不断的突破点又是在“呼”与“吸”上。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呼气同时的吸上。也可以反过来讲,它难在吸气同时的 呼上。再进一步分析,与吸气的同时的呼气,气又是从何而来?是来 自胸、腹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所以在吸气时的同时,下 颚蓄气的呼出是循环换气法的最关健之处。 长音循环换气在练习时,首先将舌头(舌根)往内(后)收缩,使喉腔形成发“欧”音时的形态。当你发出这个音后,下颚必然会向外(下)扩张,喉腔也随之扩大,口腔内的空间圆而大。在呼吸的运用上,和“鼓腮换气法”差不多,每当你即将吹完一口气时(约留三分 之一左右),就将舌头(舌根)往后收,把气存入喉腔(下颚)处,要尽 量增大气在喉腔的储存量,然后用鼻迅速吸气(吸气时小腹往里收, 把气往上提)。记住,在与鼻吸气的同时,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 向前伸去),使储存的气根据乐曲的需要用颚收缩的不同压力将气压出,吹响笛子,保持笛音的不断。当第二口气吸进之后,应迅速接 上去,这样反复循环就可使笛音不断。

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笛进行练习。 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方法是: 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2、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把储存的气排压呼出,此时最重要之点就是保持住吹笛时的口形,风门不能变化,不能抖动。否则,笛子就无法吹响。音吹得越长、越响越好。 第二步: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加用鼻子吸气。这里要注意: 1、吸气要快,先一口气一口气的分解练习,不要急于去连续进行。 2、一定要在呼(吹)气的同时用鼻吸气(即口呼鼻吸同时进行),这一步比较困难,但只要第一步打好了基础,也是容易掌握的。 第三步循环不断地连续练习,练习这一步时的关键在于从鼻子吸进气之后又要转送到肺部,然后呼出去。这时,鼻子和嘴需要一个连接转换过程。变在这个转换之中,往往易有一个断续的痕迹,这是初学者普遍遇到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在日常练习时一定要注意: 1、全身不要过于紧张,特别是口腔、鼻腔要有意识地放松弛一些。 2、加强小腹(丹田)的控制,以减轻口腔的控制力和紧张感。 3、初练时,每到口吹鼻吸两动作转换这际,可将气息缩小,使音弱下来,慢慢地去完成转换过程。 4、在两动作(吸与呼)转换过程中,头部和上体尽量不要幌动,应保持平稳。

呼吸功能训练汇总

呼吸功能训练汇总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活动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时间久了患者逐渐习惯于胸式呼吸,但是胸式呼吸可造成呼吸效率低下,增加呼吸困难,进而引发恶性循环。呼吸训练的目的是预防发生恶性循环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的呼吸方法。呼吸训练分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及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二、适应症:1)因胸部、腹部的疼痛所造成的呼吸障碍。2)肺部胸部扩张受限。3)胸部、腹部的术前、术后4)原发性、继发性肺部疾患。5)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造成的呼吸肌肌力下降。6)肺栓塞。7)COPD。8)换气障碍。9)支气管痊孪。10)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1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 三、一般的原则: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2)充分向患者说明

1、定义: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法。此方法气道的内压高,能防止气道的陷闭,使每次通气量上升,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降低,可调解呼吸频率。 2、方法:1)吸气时用鼻子。2)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3)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2进行,慢慢地呼气达到1:4作为目标。(二)腹式呼吸:此呼吸法的目的是使横膈的活动变大,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呼吸辅助肌的活动减少,从而使每次通气量、呼吸效率、动脉氧分压上升,使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减少。腹式呼吸法中主要使用的呼吸肌为横膈,因此也称为横膈呼吸。横膈分割胸腔和腹腔,向上方隆起呈板状,中部有腱膜,在进行深呼吸时可有上下7~13cm 的移动,也就是横膈有1750~3250ml的通气能力。横膈易受重力的影响,在仰卧位的位置最高,坐位、立位时处于低位。卧位和立位相差2cm。横膈呼吸可在卧位、坐位、立位、步行、上下楼梯、上下坡道等日常生活动作中使用。

吹管乐器演奏的循环换气技巧

?38 ? 摘要:循环换气是中外吹管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技巧,它通过将气息与气息之间的循环过程在人体内部完成,而不在外部音响中表现出来,实现了音响线条的完整性,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本文着力对循环换气技巧的产生、演奏要领与练习方法以及在中外音乐作品演奏中的广泛运用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吹管乐器;循环换气;产生;掌握;运用 吹管乐器以气息作为原动力,使乐器载体产生震动而发出声响。演奏中,受人体生理结构限制,吹奏的原动力气息必然在时间持续性上受到制约,而影响特殊的线性音乐表现力。中外吹管乐器演奏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演奏者为了完成这种超越生理气息长度限制的连绵不断的音乐表现,从演奏技巧上探索解决途径,使气息与气息之间的转换在人体内部完成,而不在外部音响表现出来,即循环换气。本文从中外吹管乐器循环换气技巧的产生、原理及运用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加深吹管乐演奏者对循环换气技巧的认识和掌握。 一、循环换气技巧的产生 在中国,早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和”(即小笙)的名称(最早的笙,见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笙由“簧管共振’发音,在气流的冲击作用下,使簧管内的空气柱产生共振发出音响。笙在呼气和吸气时都能发出乐音,能够连续不断地吹奏,可否将此看为中国其它管乐器循环换气技巧的雏形还有待研究,但不可否认它对中国管乐器循环换气技巧的产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在我国吹奏乐器中,循环换气作为一种演奏技巧最早运用在民间唢呐的演奏中,并在唢呐民间艺人和专业演奏者的代代相传中不断发展和改进。最初,民间使用鼓腮方式进行循环换气,因此称为“鼓腮式换气”。演奏者用这种方式吹奏时,两腮鼓圆,非常影响舞台形象,后来经改进,采用颈部、咽部和下领同时挤压方式进行换气,使演奏形象和音乐表现达到一致。 在上世纪50年代,竹笛演奏家、教育家赵松庭先生通过学习、借鉴唢呐的循环换气技巧,将其成功运用到了竹笛的演奏中,并重新定名为“特长音演奏”。其创作的《早晨》一曲中首次使用了循环换气技巧并取得了很大成功,成为竹笛演奏技巧发展与音乐创作的里程碑,大大丰富了竹笛音乐的表现力。 在古埃及和古希腊的笛演奏者吹奏奥洛斯时,也经常采用循环换气技巧。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具有乐句长的特色,演奏家常常因为在哪儿换气而伤脑筋,因此循环呼吸的使用就成为不得已之下的一种选择,在此时期使用此技巧的管乐器多为双簧管。在本世纪50年代末,捷克长笛演奏家安托宁?马赫运用循环换气技巧,能够一口气吹完《阿列曼德舞曲》; 70年代末澳大利亚长笛演奏家兹德尼克?布鲁德汉斯,能够运用循环换气技巧娴熟地演奏《野蜂飞舞》和帕格尼尼的《无穷动》。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音乐界对管乐呼吸法中循环换气技巧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且出现了学习“循环换气技巧”的浪潮,使得这一高难度技巧被广泛运用在许多西洋吹管乐器的演奏中。 二、循环换气技巧的掌握 循环,是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使同样的现象来回交替产生。我们的整个世界也是在永不停止的循环中生生不息。巴金《秋》四十:“花谢花开,月圆月缺,都是循环无尽,这是很自然的事。”可见,循环乃世界的根本,世界的循环无处不在,并且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因此,在练习吹管乐器所特有的循环换气技巧时,也应追求轻松、自然、循环无尽。 虽然循环换气技巧被许多国内外管乐器演奏者使用,但关于这一技巧的理论阐述并不多见,且各抒己见。不论在哪一个细节上存在差异,大家吹奏时的原理是一致的。从人的生理结构来看,呼与吸这两个生理动作相互交叉、相互对立,不可同时产生运动。但是,在吹奏循环换气时,演奏者要让这两个相互对立的动作同时运动,即用鼻腔向内吸气的同时用口腔向外挤气,如此往复循环,始终保持口腔内有余气,使演奏能长时间进行。在此将循环换气技巧的练习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练习口腔含气。通过舌根向后、向下的收缩运动,使口腔尽可能打开,增大口腔、咽喉的容积,使口腔内的含气量达到最大。在练习含气的过程中,每次都应该平稳保持含气的动作十秒以上,以增加口腔和舌头各部分肌肉的控制力。 其次,练习口腔与舌的挤气。挤气是循环换气的重要环节,挤气压力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循环换气的连续性及音色。将口腔、咽腔里含的气通过舌尖向前方推出(风门大小不可变化,要始终保持演奏时的口风形状)。同时,口腔四周肌肉迅速收缩,下颚上提,使口腔内容积减小,气压骤增,当挤出的气经过有控制的风门时,保持气的角度、风门、口劲协调一致,即可听到2—3秒吹气的声音。 再次,练习鼻腔吸气。在挤气练习后,才可练习这一步骤。在口腔与舌挤气的同时,用鼻腔快速吸气(速度大约是五分之一秒),吸气的位置要深,直达丹田。鼻腔吸气的速度一定要比口腔挤气的速度快,否则,气息将会断开,无法做到循环。 最后,练习呼吸转换。这一阶段是循环换气的完成阶段,即在体内有了补充的空气后,使之转变成为继续吹响笛子 谈吹管乐器演奏的循环换气技巧 田 斌 音乐

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以2课时为单元) 课序:07授课日期:09.20授课班次: 授课教师 批准人: 课题: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1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2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目的要求: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手 段: 课件 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作业题目: 预习内容: 无 课时分配:

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新课导入 内燃机的换气过程是内燃机排出本循环的已燃气体和为下一循环吸入新鲜充量(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进排气过程,它是工作循环得以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保证。 内燃机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换气过程。为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需要研究减少进排气流动阻力损失和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及方法,以及如何为燃烧提供一个合适的缸内气体流场,并保证多缸机的各缸均匀性。 在内燃机执行换气过程中,有时为了控制内燃机的NO x有害排放,还需要进行排气再循环(可分为外部EGR和内部EGR)。内燃机采用增压技术可以提高进气密度,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并改善经济性和排放。 §2.1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换气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是指从排气门开启到进气门关闭的整个过程。约410°CA ~480°CA. 1、排气过程 按燃气对活塞的作用,排气过程可分为自由排气和强制排气两个阶段; 按排气流动的性质,排气过程又可分为超临界排气和亚临界排气两个阶段。 (1)自由排气阶段 从排气门打开到活塞运行到排气下止点这段曲轴转角内的排气过程称为自由排气阶段。 1)自由排气阶段的特点 ①缸内气体一边对活塞做功,一边自动排出缸外; ②缸内压力与排气管压力之比大于临界压力,气体流动处于超临界状态;排起的流量进取决于缸内气体状态和排气门流通面积,而与排气管压力无关。 ③时间虽短,但排出的气量较大。 2)排气提前角

长笛入门:笛子双吐循环换气

长笛入门:笛子双吐循环换气 双吐循环换气,是近十几年来一些演奏家发展使用的,它难于长 音特环换气。但又不及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使用广泛。在吹奏单吐、三吐时,因为能够采用抢气的方法,使吹奏不间断地实行,而在 吹奏双吐时,是不能抢气的。过去往往都是利用半拍或四分之一拍的 空隙时间来换气,这就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双吐不得不中途停断。 双吐循环换气的发展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双吐循环换气有两种吹奏方法,吹奏者能够选练其一,或两者全学。现分述如下: 第一种是前音换气法。所谓前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第一 个吐字的位置上换气。在换气时那个吐字发音,应变成“普”字发音。“普”音是利用下颌的蓄存气,压冲而出,使双唇碰开之音。在此普 字冲发的同时,鼻子吸气并很快转换,接上正常的吹奏,使笛音不停 持续。 第二种是后音换气法。所谓后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库”字音的位置上来换气。其方法同第一种一样,只不过库字音要变成由 下颌压冲而出的“虎”字音形。它们的练习方法如下: (1)循环换气的基本方法,同前面所介绍的相同,这里不再述。 (2)用下颌(喉腔)处的储存气先吹响笛音,它于吹奏长音换气 不同之处是,气流从下颚处压时要短、猛而有力,气速要快,使之能 有力地冲响一个吐奏音。口形发音的“普”或“虎”要首先实行单吹 练习,能把音吹响,吹结实。这里要注意“普”“虎”两音不是从丹 田冲出的气,而是胸腹都处在有控制的止气状气,只由下颚的蓄气冲 压而得。 (3)当“普”或“虎”能把笛音吹出吐奏音的效果时,接着就练 习舌头的连贯动作,把“普”或“虎”与“库”连结起来练习。前音 换气是,当舌头随着下颚压出的气流伸向前发出吐音,立即利用舌的

浅谈笛子初学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笛子初学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要: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笛子是我国民间乐器大家族里重要的一员,它那独特的音色,精致的外观,实惠的价格,方便的携带等等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被众多人所喜爱。但是在学习这个乐器的初级阶段却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笛者或喜好,或心理,或兴趣等方面的负作用。为了使更多的人能顺利愉快地学这件乐器,在此就我的一些学习经验和方法作几点陈述并谈谈一下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竹笛,学好笛子,问题,解决方法 在初学笛子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如笛子吹不响,指孔按不紧,吹久了两腮酸困、头昏眼花。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由于初学者掌握不好正确的用气的方法和气息的控制能力,吹奏时用力过猛,使整个面部肌肉过于紧张,大脑过度膨胀,严重缺氧缺血,结果造成两腮酸困、头昏眼花。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是:每天坚持长音练习,加强气息控制能力,用缓吹的办法把气息慢慢地吹入笛子,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加强此类练习的目的有两个:增加肺活量;和加强小腹及唇部肌肉的控制能力。练习的时间久了,不但能练出足够的气息,还能使唇部、面部肌肉的控制能力随之增强。这样一来两腮酸困、头昏眼花的现象就会一去不复返了。 笛子在我国的流行十分久远,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乐器之一。笛子的制作简单,携带方便,而表现力却很强。清脆,明亮,悠远,深沉等等的音色,使得它成为了无数人喜爱的乐器。一般的吹奏技巧并不是很难掌握的。但是要想学的好学的顺利,就有好多东西需要来探究。 就初学者而言,经常地会遇到以下几点问题。就此,我来说说我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它的办法。 一、笛子的选购 一位笛子爱好者,要选购一支如意的笛子,并不是很容易。这主要地是因为它的材料,制作的精细程度,音色的好坏,外表的美观等决定的。就制作和演奏两方面来说,要保证音准并不是一件十分繁难的事,可要选得满意的音色,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笛子入门:要加强笛子吐音基本功的练习

笛子入门:要加强笛子吐音基本功的练习 吐音循环换气比起长音循环换气来有很多限制。这些限制,除了 时间上的以外,主要的就是有它机械式的规律性——换气规定在1/4 拍位的“补”字上。在快速的双吐实行中要循环换气,这时大脑除了 要支配气管在1/10秒或更短的瞬间完成违反常规的呼与吸同时实行的 动作外,还要支配手指等器官的动作配合协调而不出差错。这无疑给 想掌握此种技巧的演奏者带来很大的困难。不过,只要方法使用得当,并付出艰辛劳动,即使困难还是能学会和掌握这个技巧的。自从关于 此技巧的论文发表后,很多笛子爱好者来信说对此技巧仍感神秘而不 能理解;也有人说已初步掌握却提不高了,无法用于实践。为了能使 更多的人掌握并能在实际演奏中使用这个技巧,作者特将吐音循环换 气的练习方法以及一些个人的体会写出来,奉献给广大的笛子演奏者。 (一)先决条件吐音循环换气技巧,是受长音循环换气技巧的启 发而产生。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要学习吐音循环换气技巧,必须先 掌握了长音循环换气技巧。这是学习吐音循环换气技巧的先决条件。 (二)要有扎实的吐音基本功有些演奏者长音循环换气技巧能使 用自如,而吐音基本功底较差,学习起吐音循环换气也就显得困难。 所以,有必要增强吐音基本功的练习,使吐音的力度、速度和清晰度 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从而为学习、掌握吐音循环换气技巧打下必要 的基础。 (三)掌握要领学习吐音循环换气技巧的要领是:换气拍位只能 在“吐补吐苦”的“补”字音,而非其它任何音。这是掌握这个技巧 并使其应用达到理想水准的关键。 (四)要有很足的口劲及风门大小变化的控制水平知道了要领, 还需注意在实际吹奏中这个“补”字是不能发出声来的,仅仅以发出 这个字(虚音)所形成的口形来使嘴唇及两腮收缩紧逼而缩小风门。 这时的风门比起用气管里的气吹奏要来得小。为什么在循环换气中吹 同一个音会有大小不同的风门?这是因为,要使笛子发出声音,气息

长笛基础:笛子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

长笛基础:笛子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 循环换气法比较难学,在初练时,除刻苦学练之外,还要细心寻 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究竟难在何处?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循环”上。而使气息循环持续的突破点又是在“呼”与“吸”上。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呼气同时的吸上。 也能够反过来讲,它难在吸气同时的呼上。再进一步分析,与吸气的 同时的呼气,气又是从何而来?是来自胸、腹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所以在吸气时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是循环换气法的 最关健之处。长音循环换气在练习时,首先将舌头(舌根)往内(后)收缩,使喉腔形成发“欧”音时的形态。当你发出这个音后,下颚必 然会向外(下)扩张,喉腔也随之扩大,口腔内的空间圆而大。在呼 吸的使用上,和“鼓腮换气法”差不多,每当你即将吹完一口气时 (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就将舌头(舌根)往后收,把气存入喉腔 (下颚)处,要尽量增大气在喉腔的储存量,然后用鼻迅速吸气(吸 气时小腹往里收,把气往上提)。 记住,在与鼻吸气的同时,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去),使储存的气根据乐曲的需要用颚收缩的不同压力将气压出,吹响笛子,保持笛音的持续。当第二口气吸进之后,应迅速接上去,这样反复循 环就可使笛音持续。 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水准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 笛实行练习。 练习可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 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 颚部。

2、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把储存的气排压呼出,此时 最重要之点就是保持住吹笛时的口形,风门不能变化,不能抖动。否则,笛子就无法吹响。音吹得越长、越响越好。 第二步: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加用鼻子吸气。 这里要注意: 1、吸气要快,先一口气一口气的分解练习,不要急于去连续实行。 2、一定要在呼(吹)气的同时用鼻吸气(即口呼鼻吸同时实行),这个步比较困难,但只要第一步打好了基础,也是容易掌握的。 第三步循环持续地连续练习练习这个步时的关键在于从鼻子 吸进气之后又要转送到肺部,然后呼出去。这时,鼻子和嘴需要一个 连接转换过程。变在这个转换之中,往往易有一个断续的痕迹,这是 初学者普遍遇到的难题。

练习循环换气的要点

循环换气 循环换气在初学者看来是笛子技巧中最为神秘的一种,因为它能持续地吹奏很长时间。它运用在笛子中的时间还不长,所以主要是采取言传身授的方式。在网上和各种书面文件中基本上只是很粗略地介绍一下它的操作原理和练习方式,对于我们业余练习者来说有很高的门槛。在各种机缘之下,我结合一些影像资料和书面资料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终于得以入门,现在将自己的一些心得系统地整理一下,希望对协会中酷爱笛子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同时希望在今后大家能根据自己在训练中的经验对其加以改正和充实,从而使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好的练习效果。——刘德力 一、身体状态 练习之前,调整呼吸,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看书、走路、洗衣、睡觉。。。。。。(尤以睡觉时最佳, 因为睡觉时全身很放松,很清静。我就是在睡觉时悟道的。) 二、心理上 以一种极度藐视的态度对待之,不要把它当成一项艰苦的工作,把它当作一种用来把玩的东西。只是为了好玩而已。(不 过还是建议最好是长音能达到20秒以上的同学训练,因为它 是要以一定的功底为前提的) 三、各个器官的动作 1、口腔:口腔内尽量打开,以蓄积更多的气流。大致是发 “嗷”音时的口型,如果口腔没有打开,那练习循环换

气时非常困难的。 2、舌头:在蓄积气流时,舌头向后缩,退回舌根处(记住 是往后缩,不是往后卷舌头。练之前可以对着镜子检查一下);在往外挤压气流时,舌头由后往前伸,以帮助挤压。 3、两腮:刚开始练习时,可能因为不习惯,口腔中蓄积的 气流不够,这个时候可以通过鼓腮来辅助,在往外挤压气流时,两腮的脸部肌肉慢慢地用力向回加压,将气流慢慢挤压出来(注意腮只是辅助,不是主要动力)4、牙齿:因为口腔要打开,所以上下牙齿分得比较开。我 个人认为在你的上下嘴唇能合在一起的情况下,上下门牙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夸张越好。因为发“嗷”的时候可以使你的口腔后部打得很开,而上下齿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你整个口腔的容积。 5、嘴型:不要太向两边拉,嘴唇放松,自然闭合,力点稍 微向中间。有一点撅嘴的感觉。 6、动力:挤压气流的动力是多方面结合起来的。(1)上下 颌:向中间挤压(2)舌头:由后向前挤压(3)下颌肌肉:向上挤压(主要动力)(4)腮:由两边向中间挤压(起一个辅助加压和缓冲的作用,使气流压出的时间更长、气流更稳定) 四个部位同时用力,速度要慢而均匀。

精华:笛子的吐音

精华:笛子的吐音 精华:笛子的吐音 笛子吐音技法的形成与发展: 民间有“吹萧吐笛”的说法,这充分证明了吐音的重要性。在笛子的众多技巧中吐音是尤其重要的演奏技巧。吐音是在长音中用“TK”将气断开,使其更有跳跃性,为连续吐音。舌,气并用的吐音为顿音,也叫顿吐。用符号“”表示。吐音是步入音乐殿堂的开门砖。与吐音有直接关系的是舌,舌是吐音的发音部位,用来截断气流成为点就是吐音。吐音的发音点尤其重要,发音时舌头应自然放在下齿龈,然后用气冲击舌头发出“吐”字动作的音叫做吐音。另外用舌头送出来的音,(音头)可理解为送音。 笛子吐音的发展主要是在建国后,越来越多的笛子学习者运用吐音,并且运用到独奏艺术中来。王铁锤老先生将吐音运用到独奏曲中,他的吐音是用唇吐发音,在当时是演奏技术的一大提高。但是这种唇吐主要的弊端在速度上的限制。随着吐音技术的发展,后来的很多演奏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逐渐分为南派的软吐和北派的硬吐。山东老艺人赵玉仁先生是双吐以及碎吐的创造者,后来北方派代表山东笛派的创始人曲祥先生的吐音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他结合南北两方面的特点,把吐音的灵巧的演奏推上更高境界。曲祥先生被

誉为“吐音之王”。系统全面的吐音技术是他的吐音上最大的特点。曲祥先生将吐音南北融合,中西合璧,借鉴长笛的吐音进一步诠释了三吐的科学理论。不管在速度,力度,清晰度,还是在灵巧度上都堪称一流。笛子吐音的种类: 随着笛子吐音技术的发展,曲祥对中国笛子的吐音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研究经过科学整理和发展把中国笛子的吐音分 为以下几类:单吐,双吐,三吐,碎吐,循环气双吐。不管是哪种吐音都包含两部分:一是唇舌运动,二是手指的配合。 1、单吐 单吐里面又分有顿吐,气吐,软吐,硬吐。单吐大多是用舌作T的拟音,也有用气的冲击,作F的拟音的,叫气吐。顿吐是舌头运动迅速,气流走的短而有力度,发音有爆破音的感觉。也有仅用唇作P的拟音的,叫唇吐。假如在唇吐的同时完成抢气,还构成了循环双吐的要点。这些都可以根据音乐的需用选择运用。 单吐发音要有力度,不管是什么样的单吐都是结实有力,而不是弱吐就没有了发音点。发音点是曲祥老师强调的一点。这也是考验单吐成效的一种办法。单吐是吐音的入门,练习双吐时同样把单吐单独拿出来练习。单吐注重的就是“吐”的这个点,并且这个点要时值均匀不能有长有短。2、双吐双吐是所有学习笛子人的主要练习吐音,也是吐音中最重要的,也是问题最多的。由有人说双吐拟音是“吐库”,有人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定义与目的】 1、定义呼吸功能训练是指保证呼吸道流通,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常用技术是缩唇呼吸和胸-腹肌呼吸动作的配合以减慢呼吸频率和改善呼吸肌的协调。呼吸功能训练技术包括:缩唇呼吸、前倾体位和控制性腹式呼吸。 2、目的 ⑴通过对呼吸运动的控制和调节来改善呼吸功能,尽可能恢复有用的腹式呼吸。 ⑵增加呼吸肌的随意运动,提高呼吸容量,改善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⑶通过主动训练改善胸廓的顺应性,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 【应用范围】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2、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胸部手术后。 3、慢性肺实质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尘肺)等。 4、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禁忌症】 1、临床病情不安定、感染尚未被控制的患者。 2、呼吸衰竭的患者。 3、如患者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等不良情况也合宜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操作准备】

1、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2、环境:空气纯洁,安静;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 3、评估患者,制定详尽训练计划。 4、用物:简捷呼吸训练器。 【操作流程】 确认有用 医嘱评估解释取适合体位取得配合体位指导呼吸肌训练呼吸训练观察病情锻炼效果安置患者效果评价记录 【操作要点】 1、缩唇呼吸训练法 ⑴体位:取端坐位,双手扶膝。 ⑵口唇缩成“吹口哨”状。吸气时让气体从鼻孔进入,每次吸气后不要急于呼出,宜稍屏气片刻再行缩唇呼气;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哨样,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将肺内气体轻轻吹出,每次呼气持续4-6s。吸气和呼气时间为1:2。每天练习3-4次,每次15-30min。 2、腹式呼吸训练法指强调膈肌呼吸为主的方法,以改善异常呼吸模式,提高膈肌的收缩能力和收缩效率,使患者的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可运用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 ⑴体位: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也可采用前倾站位。让患者正常呼吸,尽量放松身体。 ⑵先闭口用鼻深吸气,此时腹部隆起,使膈肌尽量下移,吸气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息2-3s(烂熟后可合适逐渐延长至5-10s)。然后缩唇缓慢呼气,腹部尽量回收,缓缓吹气达4-6s。同时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促进横隔上移;也可将两手置于肋弓,在呼气时加压以缩小胸廓,促进气体排出。

演讲的呼吸换气技巧

演讲的呼吸换气技巧 胸腹联合式呼吸”是横膈升降与胸廓扩张收缩相结合的呼吸方式。这种呼吸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使用,对许多人来说,这种呼吸方式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有意识地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可以满足播音气息量大、进气快和发音时间长的需要,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当掌握的基本呼吸技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关于演讲的呼吸换气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胸腹联合式呼吸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结合的呼吸方式。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它利用腹式呼吸吸气量大和胸式呼吸的补气作用,尽可能加大吸气量,呼气时,则利用适当的控制手段,保持呼气的均匀,增加发音时间。 胸腹联合式呼吸可分为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①吸气 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这样可以提高吸气速度。当发音速度较快时,用于换气的时间常常很短暂,在这种情况下,应尽量缩短吸气的时间,以保持语句的连贯。吸气过程可采用两种控制方式。

一种是,当吸气时间比较充裕时,可采用先腹式、后胸式的吸气方式,运用这种吸气方式,腹部处于相对松弛状态,先利用横膈下降吸入气息,待小腹有膨胀感后,再利用胸廓的扩张进一步吸入气息,这时,两肋有张开的感觉。我们在深吸气闻花香时常使用这种吸气方式。 另一种吸气方式是在吸气时小腹适当收缩,保持腹部略微向上的压力,然后膈肌下降,吸入气息。由于膈肌下降时遇到阻力,胸廓会采取扩大胸径的方式吸入气息加以补偿。于是,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同时动作。这种吸气方式如控制得当,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吸入较多的气息。较为急促的呼吸状态常使用这种吸气方式。 这两种吸气方式可称为“顺序吸气法”和“同时吸气法”。在需要较大气息量,但语言状态较为放松时,我们可以使用“顺序吸气法”;在需要较大气息量,语言状态较为紧张、急促时,我们可以使用“同时吸气法”。这两种吸气方法可以根据播讲的需要灵活使用。播音使用的胸腹联合式呼吸,吸气时腹部肌肉应保持略微收缩,并非完全松弛。腹部适当收缩可为呼气发音做准备。 ②呼气

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

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 (2010-12-26 09:18:15) 转载 标签: 文化 绪论 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之一,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余地。随着笛子的日益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技巧,而这些技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都在乐曲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吐音。 竹笛那明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其演奏中的各种技巧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在笛子的众多技巧中吐音是尤其重要的演奏技巧。民间有“吹萧吐笛”的说法,这充分证明了吐音的重要性。 笛子吐音的发展主要是在建国后,越来越多的笛子学习者运用吐音,并且运用到独奏艺术中来。随着吐音技术的发展,很多演奏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逐渐分为南派的软吐和北派的硬吐。山东老艺人赵玉仁先生是碎吐的创造者。后来山东笛派的代表人曲祥先生对吐音技巧的运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他结合南北两方面的特点,把吐音灵巧的演奏推上更高境界。曲祥先生被誉为“吐音之王”。不管在速度,力度,清晰度,还是在灵巧度上都堪称一流。系统全面的吐音技术是他的吐音上最大的特点。曲祥先生将吐音南北融合,中西合璧,借鉴长笛的吐音进一步诠释了三吐的科学理论。后来又把笛子的吐音分为以下几类:单吐,双吐,三吐,碎吐,循环气双吐等。 吐音是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是在长音中用“TK”将气断开,使其更有跳跃性,为连续吐音。舌,气并用的吐音为顿音,也叫顿吐。用符号“▼”表示。吐音的种类有很多,一般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吐音分为舌起音、长吐舌、短吐舌等几大类,它的出现使曲子变的特别清晰,犹如形容琵琶里面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是一样的,它还好像弦乐器演奏时弓的作用一样, 长音类似长弓,单吐类似顿弓,双吐类似跳弓,三吐类似又顿又跳的弓,轻吐类似将音乐分开的弓,花舌类似碎弓[1],可见,在笛子的演奏中,吐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乐曲的表达也息息相关,我们要把它当成重点来加强训练。 在我们了解了吐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作用后,下面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吐音的种类以及怎样才能掌握好这一技巧: 一吐音的种类 (一)舌起音 舌起音,又叫软吐,是单吐音的一种,但舌起音却不同于其它种类的吐音,所以单独给它归一类。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听起来曲子干净利落,它常用于大连线和小连线较多的地方,运用舌起音增加了曲子的连贯程度而又不失清晰。例如: 《姑苏行》这首曲子,大量运用了舌起音使曲子听起来清晰、流畅、连贯。这一段尾声巧妙的运用了舌起音表达了游人沉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的思想感情。 舌起音的作用就在于使乐曲的音与音之间听起来连贯、流畅,在演奏时一定要把握好,看清连线,把每个音都吐清楚了,着重练习,以便更好的运用到乐曲当中。 (二)长吐舌 舌头堵住吹口时间短,离开吹口时间长的就是长吐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