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3-20T10:49:36.2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0期供稿作者:李晓霞崔洪霞刘红杨会利高玉凯

[导读] 近年实验研究表明,吉西他滨与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治疗成为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

李晓霞崔洪霞刘红杨会利高玉凯

(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四病区 251700)

摘要】目的:探究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收治的3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6例,实验组采取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在第1-28天,给予饭后口服替吉奥60mg,一天两次,同时在第

1、8、28天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参照组采取5氟尿嘧啶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在第1-5、24-28天给予5氟尿嘧啶,

700mg/m2,吉西他滨的用法用量与实验组相同。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43.75%,1年生存率为56.25%,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1.25%,1年生存率为43.75%,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胰腺癌晚期替吉奥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388-02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胰腺癌基本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经是晚期胰腺癌[1]。同步放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针对我院收治的3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2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3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均已确诊为局部晚期胰腺癌,其中男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50-71岁,平均年龄61.8岁,卡氏评分:在60-80分20例,大于80分12例,患者均无严重内科疾病,均未接受放化疗。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大体肿瘤体积是CT增强显示肿物,其中包括原发灶或者区域转移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外扩50mm为计划靶体积[2],选用电子直线加速器6MV_X线,5-6个野照射,并通过体积直方图来进行优化治疗计划,靶区中心的参考点剂量是5Gy,再用95%等计量曲线围绕计划靶体积,每次分割剂量为2Gy,一天一次,一周五天。肾脏、肝脏等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

实验组在第1--28天给予替吉奥60mg,饭后口服,一天两次,同时第1、8、28天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采取静脉滴注30分钟。参照组在第1-5、24-28天给予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700mg/m2,同时第1、8、28天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采取静脉滴注30分钟。

1.3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依据实体瘤疗效反应评价标准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疾病稳定)、PD(疾病进展)四种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3]。不良反应依据WHO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在治疗的前、中、后一个月进行随访,并行腹腔CT和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以腹腔及胸部CT检查来进行远期疗效的评价[2]。以后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并行胸腔CT 检查来进行远期疗效的评价,直至时间满一年为止。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中没有CR(完全缓解者),实验组中PR(部分缓解)7例、SD(疾病稳定)6例、PD(疾病进展)3例,参照组中PR(部分缓解)5例、SD(疾病稳定)5例、PD(疾病进展)6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胰腺癌病人晚期应该告诉其病情吗

胰腺癌属于常见的癌症,此病治疗难度大,而且会威胁到患者的性命,如果不幸患上及时的治疗很关键。一旦胰腺癌到了晚期意味着病情加重,预后较差,致死率也较高,因此有的患者家属害怕患者得知病情后承受不了打击,会向患者隐瞒真实病情,认为更有理保持患者生存治疗和治疗,那胰腺癌病人晚期应该告诉其病情吗? 对于患者家属来说,在确诊病情后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治疗,而是要不要告诉患者已经患癌的实情,不过临床上大多数家属都担心患者接受不了,便选择隐瞒病情,其实如果不告诉患者病情,哄他、骗他,长期下来患者总会觉察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于是整日胡思乱想,反而会消极应对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如有的患者在被告知无大病后,难以接受放疗、化疗等副作用较大的治疗,认为既然没有大病,为什么还要接受难受的治疗,多数人选择不承担痛苦,宁可不治,即便子女苦口婆心的劝说,部分患者会被说服,但接受了治疗后,又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 胰腺癌晚期病情的进展,远超常人所想,而患者远比家属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家属虽然保密,但病痛又确确实实的存在,久而久之,患者与亲属间的信任产生了裂痕。不少患者因此暗自恐惧,即便他的病情没想象中那么严重,可也会妄想自己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承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也有能够体会到家人苦心的患者,为了减轻家属的忧虑,便假装不知道,甚至有意掩饰自己的症状,明明痛的难受,却说没那么严重,能坚持也未必是好,这样反而会让医生难以掌握真实情况,耽误了治疗。 袁希福老中医主张如果患者心理可以承受,尽量是让患者知道病情比较好。至于话如何说,不能一次性直接告知,可以先说的模糊一些,透露部分信息,让患者有所觉察,等他有些心理准备后,再借机说出实情。而如果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病情较重,那可以先不告诉他实情,等治疗一段时间,若病情稳定再行定夺是否告知。 作为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袁希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同时存在三种基本病机,即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虚”、“瘀”、“毒”。他认为肿瘤患者的“虚”须从元气亏虚论治,在病程的任何治疗阶段都须扶元气为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元气亦是祛邪。而“破血逐痰”、“排毒通瘀”则为祛邪外出提供出路,达到邪去正自安的目的。唯有三者共治,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才能有效地控制肿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广大老百姓“看病难、找专家难”的难题,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特成立远程医疗中心,凡有就医需求的患者,可通过微信提供各种检查资料、或出院报告等,加上患者舌苔、面部照片,由袁希福抗癌专家团制定“三联平衡”抗癌方案,再反馈给患者或家属,药物快递到家。 部分参考案例: 路雨(化名),女,胰腺肉瘤,河南新乡人 2017年初,路雨因进食不畅、皮肤黄染,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胰腺肉

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3-20T10:49:36.2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0期供稿作者:李晓霞崔洪霞刘红杨会利高玉凯 [导读] 近年实验研究表明,吉西他滨与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治疗成为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 李晓霞崔洪霞刘红杨会利高玉凯 (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四病区 251700) 摘要】目的:探究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收治的3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6例,实验组采取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在第1-28天,给予饭后口服替吉奥60mg,一天两次,同时在第 1、8、28天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参照组采取5氟尿嘧啶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在第1-5、24-28天给予5氟尿嘧啶, 700mg/m2,吉西他滨的用法用量与实验组相同。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43.75%,1年生存率为56.25%,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1.25%,1年生存率为43.75%,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胰腺癌晚期替吉奥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388-02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胰腺癌基本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经是晚期胰腺癌[1]。同步放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针对我院收治的3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替吉奥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2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3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均已确诊为局部晚期胰腺癌,其中男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50-71岁,平均年龄61.8岁,卡氏评分:在60-80分20例,大于80分12例,患者均无严重内科疾病,均未接受放化疗。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大体肿瘤体积是CT增强显示肿物,其中包括原发灶或者区域转移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外扩50mm为计划靶体积[2],选用电子直线加速器6MV_X线,5-6个野照射,并通过体积直方图来进行优化治疗计划,靶区中心的参考点剂量是5Gy,再用95%等计量曲线围绕计划靶体积,每次分割剂量为2Gy,一天一次,一周五天。肾脏、肝脏等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 实验组在第1--28天给予替吉奥60mg,饭后口服,一天两次,同时第1、8、28天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采取静脉滴注30分钟。参照组在第1-5、24-28天给予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700mg/m2,同时第1、8、28天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采取静脉滴注30分钟。 1.3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依据实体瘤疗效反应评价标准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疾病稳定)、PD(疾病进展)四种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3]。不良反应依据WHO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在治疗的前、中、后一个月进行随访,并行腹腔CT和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以腹腔及胸部CT检查来进行远期疗效的评价[2]。以后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并行胸腔CT 检查来进行远期疗效的评价,直至时间满一年为止。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中没有CR(完全缓解者),实验组中PR(部分缓解)7例、SD(疾病稳定)6例、PD(疾病进展)3例,参照组中PR(部分缓解)5例、SD(疾病稳定)5例、PD(疾病进展)6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共33例: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d,静脉滴注;替吉奥胶囊口服75~100 mg/d,d1-14,每3 w重复1次,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3例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化疗。其中部分缓解7例(21.2%),稳定15例(45.4%),进展11例(33.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1个月(95%CI:3.7~6.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2个月(95%CI:7.2~11.8个月)。主要3-4度毒性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6例、血小板减少4例,贫血2例,恶心呕吐1例。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可耐受,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发生,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为本方案用于晚期胰腺癌化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标签:胰腺肿瘤;药物疗法;吉西他滨;替吉奥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之一,发病率在近年逐年上升。根治性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胰腺癌患者就诊时80%以上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失去了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使得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到10%[1]。联合化疗是晚期胰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有临床试验表明,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化疗能够较明显改善晚期胰腺癌的预后[2-3]。我院自2011年1月~2015年11月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共33例,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2015年10月治疗3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其中病理确诊12例,影像学诊断21例,均为进展期或已有转移的晚期胰腺癌,男性24例,女性9例,年龄33~75岁,中位年龄为55.8岁。研究组内所有患者一般状况ECOG评分≤2分,预计生存期超过2个月,近1个月内未接受放化疗。均有影像学可测量病灶,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正常。 1.2方法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 d和第8 d,静脉滴注。常规应用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止吐。替吉奥75~100 mg/d,口服(体表面积<1.5 m2者,75 mg/d;体表面积≥1.5m2者,100 mg/d;),第1~14 d,间隔1 w,每3 w为1疗程。在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中重度骨髓抑制,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介素-11、输注红细胞等措施升白、升血小板、改善贫血。 1.3观察指标每周期化疗前后常规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化疗间歇期间复查上述指标,结合查体作出一般情况评价。每治疗2个周期后,行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价疗效。 1.4疗效评价标准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什么是胰腺癌介入治疗

什么是胰腺癌介入治疗? 什么是胰腺癌介入治疗?︱胰腺癌介入治疗效果好不好?︱胰腺癌介入治疗有没有副作用?︱胰腺癌介入治疗配合吃什么中药好? 胰腺部位病变常累及胰头部位(占70%~80%),可单发,也可可呈多中心播散,恶性程度高,且不易早期发现。手术切除率低且难以彻底,切除手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5%。 目前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根据胰腺癌分期不同,治疗方案选择也各不相同。早期胰腺癌:首选手术切除,While手术仍为目前主要手术方式,但手术难度大,手术后易发生胰瘘等并发病。中晚期胰腺癌: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放疗和静脉化疗。近些年介入治疗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渐渐被广大医生及病人所接受。 什么是胰腺癌介入治疗?是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方法。介入性生物治疗、可以采取敏感药物经导管直接灌注、介入性基因治疗和放射性粒子置入等。或者与放疗等方法联合,以提高疗效。合并肝内转移:可以采取经导管灌注联合肝动脉栓塞或冷冻治疗以控制转移灶。 各期病人,如手术切除有困难、或者伴随病变较多不宜手术的病人、或者不乐意接受手术或接受其它方法治疗、或手术后复发的病人,均可以考虑介入治疗。除此以外,中晚期胰腺癌病人,出现梗阻性黄疸、肝转移、剧烈腰背部疼痛者也可以考虑。 合并梗阻性黄疸:可以通过胆管穿刺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成形的办法解除黄疸。疼痛程度较重药物无法控制者:可采用介入神经丛阻滞的办法,有效缓解疼痛。 胰腺癌介入治疗效果好不好?高效低毒,见效快。局部药物浓度较高,杀灭肿瘤组织能力较强,浑身毒付作用小,缓解疼痛的周期短,部分病例还可以争取二期手术。对梗阻性黄疸及肝转移也可以同时实施有效治疗。

胰腺癌介入治疗有没有副作用?介入治疗同其他治疗技术相比,也有部分副作用及一定的治疗风险,但副作用相对较少,程度较轻。对症处理后能多能很快缓解,通常是联合中药治疗后副作用可以减到最小。 胰腺癌介入治疗配合吃什么中药好?我们来看一个病例就知道了。 张先生,58岁,家住上海市虹口区。于2009年12月23日查出胰腺癌,前期胃胀比较严重。以往有过胃出血,胰腺炎病史。张先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入院时,背部辐射似的疼。进行了双期增强扫描和MPR检查。放射学表现:胰体胰尾部肿大,见不规则稍低密度肿块影,约79mm×38mm大小,密度较低,CT值约28HU,边缘强化,肿块部分包绕腹腔干及脾动脉、肝总动脉起始部,脾动脉不规则变细;肠系膜上静脉局部被包绕变细,脾静脉病变段未见显示。腹腔干周围软组织增厚。脾脏增大。肝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肝内见散在多个小斑片装稍低度密影,大者直径6mm,边缘轻度强化。双肾未见异常。未见腹水。放射学诊断: 胰体尾部胰腺癌可能大,腹腔干及脾动脉、肝总动脉起始部,脾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受侵;脾静脉癌栓形成。腹腔干周围淋巴结肿大。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转移不能除外。 在做完检查后,医生还发现张先生血管与脏器粘连,不宜手术。后来张先生做过两次介入治疗、做过γ刀,用过复方苦参注射液,胸腺肽,但效果并不理想。服用人参皂苷Rh2后,在作介入时,并未出现恶心、呕吐、发烧、感染等不良反应。 2010年3月份张先生再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了检查。放射学表现:胰腺体尾部见稍低密度肿块影,边界欠清,约36mm×25mm,增强扫描见轻度强化,动脉期CT值约33HU,门静脉期CT值约40HU,肿块部分包绕腹腔干及脾动脉、肝总动脉起始部,脾动脉不规则变细;肠系膜上静脉局部被包绕变细,脾静脉病变段未见显示。腹腔干周围软组织增厚。脾脏轻度增大。肝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肝内见散在多个小斑片装稍低度密影,大者直径6mm,未见明

胰腺癌晚期转移了能长期带瘤生存吗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迅速,恶性水平较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胰腺癌的治疗现状较过去已有明显改善,但晚期胰腺癌的治疗状况仍不理想。当胰腺癌发展到晚期时,常会伴随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患者深受肿瘤的侵害,一般状况较差,此时已不适合杀伤性的治疗,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可以实现带瘤生存,延长生命,那胰腺癌晚期转移了能长期带瘤生存吗? 在以前,对于胰腺癌的治疗,有不少患者都希望通过手术一刀切除,或者放化疗杀死癌细胞,以期几个月、半年或者是一年就能好,这其实都不切合实际,尤其是晚期出现转移的患者,由于肿瘤的侵害、疾病的消耗,体质普遍较弱,此时若对患者进行大剂量杀伤性的治疗,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还会加重病情,加速死亡。而且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表明,很多肿瘤晚期患者不是死于疾病的晚期,而是由于过度杀伤性的治疗。因此对于胰腺癌晚期患者,在治疗上应更新观念,让病人带瘤生存,延长生存时间。 “带瘤生存”是现代中医在肿瘤治疗领域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袁希福老中医曾提出:“现行的治疗手段根本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瘤”。对待晚期胰腺癌,治疗的重点不该是灭杀,该是让患者“有质量地活着”。”“学会与癌和平相处,通过“扶助正气”的方法,调整其免疫保护机制,使其“强大”到足以抑制肿瘤扩散,促使癌细胞能进入到“静止”或“休眠”状态,一样大有可为!对待胰腺癌,不要那么害怕它,那么想杀死它!只要它不侵犯你,与癌和平共处也无妨。” 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治癌方面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经验,其抗癌功效也被日益认可。中医不同于西医的只关注瘤体是否缩小、癌细胞是否被消灭等问题,而且讲究以人为本,从患者整体出发,在控制肿瘤发展,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会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增强患者的元气和免疫力,使患者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即便是是肿块没有缩小,但病灶稳定,患者和正常人一样能吃能喝能活动,实现了带瘤生存。 出身中医世家的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30余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新体系-三联平衡理论。 在临床抗癌实践过程中,袁希福发现,几乎每个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大病因病机,简而言之即“虚”、“瘀”、“毒”。以该理论指导用药时,往往重点抓住这三个病因病机,在辩证施治基础上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瘀、攻毒散结,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帮助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根本康复。多年来,众多肿瘤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路雨(化名),女,胰腺肉瘤,河南新乡人 2017年初,路雨因进食不畅、皮肤黄染,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胰腺肉瘤。由于病情危重,女儿立刻安排她在市中心医院做了手术切除。可谁也没想到,2017年4月26日复查显示:肝尾叶见大小约1.3x1.1cm异常信号,考虑转移。医生建议化疗,可路雨自手术过后身体便变得很差,高烧不止,体重仅80多斤,家人怕老人身体耐受不住。后经人介绍,于2017年5月19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7T10:41:49.433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1月作者: Merlin Muktiali Elbert Kow [导读] 通过实验,针对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对晚期胰腺癌治疗的效果,对其安全性与疗效进行判定。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Merlin Muktiali Elbert Kow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针对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对晚期胰腺癌治疗的效果,对其安全性与疗效进行判定。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随机抽取8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取对照组患者40名,对其实施吉西他滨输注治疗,其余患者42名采用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进行化疗实验。每3个周期评价一次临床疗效。对临床表现、疾病控制、胃肠道副作用、肾损害、肾损害和肝毒性的总体有效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总有效率为40.5%,疾病控制指数为71.4%。与对照组相比,同对照组表现出的30.0%和55.0%相比,呈现偏高趋势,但差异微小。在出现的不良用药后效果方面。实验组骨髓抑制率为49.9%,胃肠道反应为54.7%,肝毒性为19.0%,对照组分别为42.5%、50%和15.0%。两组的肾毒性分别为7.1%和7.5%,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对于晚期胰腺癌治疗来讲,治疗总有效率比单纯静脉滴注吉西他滨高,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二种药物具有相似的安全性与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癌症控制方案。 关键词:替吉奥;吉西他滨;晚期胰腺癌;副作用【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zym 胰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位于消化系统,根据统计显示该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占据全国第四位。病情进展迅速和症状难以察觉是胰腺癌发病的主要特点。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检测过程中只有部分进展,进行根治手术难度较大。故临床上常用的胰腺癌治疗方法为化疗。针对晚期胰腺癌进行治疗时,吉西他滨作为一线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总疗效常常不尽人意。据统计,每年的存活率只有20%。如果一线晚期胰腺癌不切除化疗,二线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化疗。目前,大多数科学家使用多种治疗方法对晚期胰腺癌实施联合治疗。本文根据吉西他滨和替吉奥联合治疗效果展开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受试者为82名晚期胰腺癌患者,他们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用吉西他滨治疗,年龄61.6岁±7.3岁,26名男性,14名女性,38例腺癌,2例神经毒性。胰头主要肿瘤24例,胰颈9例,尾部7例。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组,年龄62.2岁±8.1岁,男性29例,女性13例,腺癌40例,神经病变2例,其中胰头原发肿瘤27例,胰颈8例,胰尾共有7例。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活检疾病的诊断基于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胰腺癌的高级临床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晚期胰腺癌的诊断,一个月内无其他化疗治疗。胰腺癌患者没有手术就没有机会进行根治性手术。患者及其家人可以理解,他们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肝病、急性肾脏、肺心病、其他肿瘤切除、孕期或哺乳期,以及对噻嗪或双西他滨过敏者除外。 1.2处理方法 实验组患者静脉注射吉西他滨(江苏豪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g,批号:H20030105),1000mg/m2;同时静脉注射替吉奥(江苏恒瑞,规格-20毫克,批号-H20100135)口服,视体表40毫克/平方米,治疗持续3周时间。对照组单独在体表静脉注射吉西他滨1000毫克/平方米,每周静负荷1滴,持续时间30分钟,1 C。每个化疗周期治疗6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和副作用。化疗期间进行常规止吐、镇痛和营养治疗。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不全、胸部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 2实验结果及分析 2.1疗效和监测指标 经过一年的观察,我们观察并分析了两组在副作用发生频率和疗效上的差异,还分析了两组患者一年的统计生存率。胃肠道反应、骨髓瘤、肝、肾毒性和其他毒性副作用均以世卫组织标准为依据,分为0-4度。根据疗效标准1.1的值:(1)完全缓解(CR),病灶消失;(2)部分缓解(PR):症状明显改善,病灶减轻50%;(3)稳定状态(SD):病灶减轻50%以内。随访1年后,对照组7例患者存活,存活率17.5%,实验组10例存活,存活率23.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骨髓及胃肠道副作用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肝、肾毒性发生率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由于胰腺癌早期常有症状,早期胰腺癌的诊断率较低。据不完全统计,近80%的患者有胰腺癌的晚期诊断,没有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积极诊断胰腺癌非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管生成素的化疗仍然是首选的化疗方案之一。据统计,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的平均生存期约为6个月,年生存率仅为20%。因此,国内外科学家研究了一组化学药物治疗常见胰腺癌,监测其副作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希望有最好的临床效果。 吉西他滨适合口服,方便患者使用。它是从一个化学基团中衍生出来的,该化学基团修饰氟烷,由三种成分组成: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三种成分按比例混合,同时保持有效性,延缓了氟拉西林的工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消化系统的某些反应。 近期研究表明,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为27.3%-48.0%。研究表明,如上所述,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有效率为40.5%,控制率为71.4%,大于单用吉西他滨的数据30.0%与55.0%,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接受替吉奥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率远高于单独接受吉西他滨治疗的患者。实验组的存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化疗在28天周期内进行,研究为期21天。结果表明,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略好于单独使用吉西他滨,可作为晚期胰腺癌的化疗药物。

胰腺癌诊治指南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上海市肿瘤

胰腺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肝、胆、胰综合治疗组 1、诊断和诊断流程 病史和体格检查 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饮食史,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史等。 对于表现为阻塞性黄疸、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超过正常体重的10%)、不明原因上腹痛或腰背痛、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胃肠道常规检查正常、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者、突发无法解释的腹泻、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等表现者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CA19-9在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较高,CA242的特异性优于CA19-9。 必须检查项目:CEA、CA19-9、CA50、CA242。 特殊检查 B超是胰腺癌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对于B超发现有异常者或者显示不清者应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显示胰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密度以及有无胰管和(或)胆管扩张、病灶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肝转移。对于CT/MRI诊断不能明确的可考虑行ERCP。 病理学诊断 主要包括 (1)US、CT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 (2)EUS; (3)腹腔镜及术中活检; (4)胰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 (5)腹腔冲洗液及腹水。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在放化疗前必须取得病理学诊断

诊断流程图 诊断流程图 上腹痛、黄疸、体重减轻 B超+CA19-9、CA242检测 CT/MRI 异常无异常 胰腺癌初步确立随访 穿刺/术中取组织 病理诊断成立病理诊断不成立 再次取病检随访 2、临床分期 采用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胰腺癌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2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胰腺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进展_吴普照

原于胰腺癌的特殊生物学行为、解剖学位置和生理特点,其对传统的化疗、放疗不敏感,疗效欠佳、预后差。近年来,晚期胰腺癌治疗所取得的进展,除新药研发、放疗设备及技术等方面外,大多与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相关,特别是介入介导的生物治疗可能是今后发展的方向[1]。现就胰腺癌介入治疗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胰腺癌血管介入治疗 胰腺癌介入治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化疗药物可直接到达肿瘤所在区域并浓聚,由病灶中心向外 周循环,药物浓度分布梯度与肿瘤细胞的分布梯度相吻合,起到杀灭小癌灶及潜在转移灶、降低肿瘤分期、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等作用。化疗药物的疗效与其和肿瘤直接接触的时间呈正相关[2]。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 )是晚期胰腺癌主要介入治疗方法。根据胰腺解剖特点,经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给药能够覆盖整个胰腺。Avital [3]报道的 895例胰腺癌TAI Ⅲ~Ⅳ期临床研究显示:经腹腔 干灌注法应用最多,占51.1%;超选择动脉灌注法, 占23.8%;低氧断流腹腔灌注占28.6%。常用灌注化疗药有5-Fu (51.1%)、丝裂霉素C (47.6%)、顺铂(38.1%)、吉西他滨(23.8%)、米托蒽醌(19%)、表柔比星、卡铂(14.3%)和甲氨蝶呤(4.8%)等;治疗后随访,平均反应率为25.9%,1年平均生存率为38.9%, 胰腺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进展 吴普照, 张跃伟 ·综述 General review · DOI :10.3969/j.issn.1008-794X.2014.05.022作者单位:563000贵州遵义遵义医学院(吴普照);大连大 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张跃伟) 通信作者:张跃伟 E -mail :zhangyuewei1121@https://www.doczj.com/doc/422379061.html, 【摘要】胰腺癌是消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预后极差,近年发病率趋于增高。目前,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的唯一根治性方法,但在确诊时仅20%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术后5年生存率仅 15%~20%。因此,进一步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具有迫切现实意义。综合性介入治疗 具有安全、微创、近期疗效显著等特点,现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介入治疗胰腺癌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胰腺癌;介入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 7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4X (2014)-05-0452-04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pancreatic cancer :current progress WU Pu -zhao ,ZHANG Yue -wei.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Province 5630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Yue -wei ,E -mail :zhangyuewei1121@https://www.doczj.com/doc/422379061.html, 【Abstract 】 Pancreatic cancer is a common malignant neoplasm of digestive system with a fairly poor prognosis ,the diagnosis rate in its early stage is low ,and in recent years its incidence rat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high.Surgical remove is the only radical means ,whereas only 20%of patients can get the oppotunity of surgery when the diagnosis is confirmed.More unfortunately ,the five -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after the surgery is as low as 15-20%.Therefore ,it is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to prolong survival https://www.doczj.com/doc/422379061.html,prehensi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many advantages ,as the technique is safe and mini -invasive with satisfactory short -term efficacy.Nowaday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become the hot point in the research of pancreatic cancer.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review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J Intervent Radiol ,2014,23:452-455) 【Key words 】 pancreatic canc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urrent progress

胰腺癌晚期先化疗再吃中药

胰腺癌是临床上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胰腺癌的发病隐匿、病情发展快、转移早,很多患者在发现的时候都是晚期,对于晚期患者来说化疗和中医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胰腺癌晚期是先化疗再吃中药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胰腺癌晚期先化疗再吃中药?化疗可用于局部的治疗,同样也可以作为全身性治疗的方法,但是与其他的癌症相比,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由于胰腺癌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并不是很高,所以其治疗效果也是有限的,化疗可以杀死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但是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免疫细胞造成伤害,经过化疗治疗的胰腺癌患者,还常会伴有比较严重的恶心、呕吐、厌食、体重减轻和吸收不良。配合中医药治疗,不仅能提高化疗的效果,还能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对于胰腺癌晚期患者来说,单独使用中医治疗也是不错的,中医在治疗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从根本出发,抓住肿瘤患者的病因、病理、病机、病症,局部攻邪,整体扶正的治疗方向,通过“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实现有的放矢、调整机体内环境,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延长生存期、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对于那些年龄大,体质弱的患者,或者是晚期已经出现转移的患者,更加适合通过中医来治疗。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手术、放疗、化疗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因为老年或晚期癌症患者,往往正气衰败、身体虚弱,不能承受严重副作用的侵袭,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比较安全,稳妥。 中医治疗胰腺癌的真实案例分享:值得很多患者去借鉴。 患者信息:狄福泰(化名),51岁,男,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新昌镇人,胰腺癌 2012年3月初,狄福泰因经常出现右上腹胀痛,因此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就诊检查,检查结果被确诊为胰头部占位—胰腺癌,医生建议给狄福泰立即手术,可他们考虑到手术风险且医院告知不能保证有效,加上昂贵的化疗、治疗费用,就放弃了手术治疗。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人听说郑州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院长能治疗这方面的疾病,于是决定试一试。 于3月25日从江苏常州赶到了河南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来时病人面色苍白体弱、纳食、睡眠与精神状态一般,腹痛且晚上加剧后背也时有疼痛发生,袁院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三联平衡疗法”开取中药进行治疗。 用药致5月21日家人反馈的结果是,患者右上腹偶尔会有一点胀感,但无明显不适,其它情况稳定,体重增长约3公斤。 到6月15日在溧阳市中医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稳定,身体各项功能正常。患者的精神、体力、睡眠均良好,腹部疼痛缓解,体重增长近10公斤,现在能干日常的家务活。一直坚持使用中药治疗的狄福泰,五年过去了依然如正常人一样的很好的生活着,平时干干家务,从外边根本看不出来他是一名癌症患者。 以上提到的袁希福教授是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教授行医30多年,医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其中各种肿瘤病人数以万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诊治病人态度极为严谨负责,每一病例必详细记录病情及治疗经过,留下完整的医案。在袁教授医治的患者中,大多数属中晚期,经中药长期调治,有不少患者存活至今已10余年,甚至20年以上,达到临床治好的不在少数。

晚期胰腺癌有效的治疗方案

[ASCO2016]Evofosfamide+吉西他滨改善晚期胰腺癌PFS和ORR 2016年6月3-7日,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年会在芝加哥举办。6月6日上午的消化系统(非结直肠)肿瘤口头报告专场上,一项摘要号为4007的随机双盲III期MAESTRO试验,在之前未接受治疗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中将evofosfamide(Evo)联合吉西他滨(Gem)进行研究。 胰腺导管腺癌(PDAC)组织缺氧会带来疾病进展和较差预后。Evofosfamide(Evo)是一种Br-IPM缺氧-活化前药,在缺氧条件下优先激活。在一项晚期PDAC的随机II期试验中,Evo 加入Gem会显著改善PFS(NCT01144455)。 主要内容 MAESTRO是一项国际,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试验,该试验在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PDAC患者中将Evo/Gem与安慰剂(Pbo)/Gem进行比较(NCT01746979)。 Evo 340mg/m2或者相匹配的Pbo和Gem 1000mg/m2在第1,8和15天IV给药,28天一个周期。关键合格标准包括ECOG PS 0/1。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660例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获得了508例事件(死亡)以保证90%P值来检出OS的0.75风险比(HR),双侧α为0.05。次要终点包括PFS和客观缓解率(ORR)。 主要结果 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693例患者被随机分配(346例Evo/Gem,347例Pbo/Gem)。基线特征均衡。 中位OS分别为:Evo/Gem组8.7个月,Pbo/Gem组7.6个月;HR=0.84(95% CI:0.71-1.01,P=0.059)。 中位PFS分别为:Evo/Gem组5.5个月,Pbo/Gem组3.7个月;HR=0.77(95% CI:0.65-0.92,P=0.004)。 Evo/Gem组最佳ORR是20%,Pbo/Gem最佳ORR是16%;比值比(OR)=1.32(95% CI:0.88-1.97,P=0.17)。 Evo/Gem组经证实的ORR是15%,Pbo/Gem组经证实的ORR是9%;OR=1.90(95% CI:1.16-3.12,P=0.009)。 最常见的非血液学AEs在各组相似:恶心(47%),食欲下降(35%)和呕吐(33%)。血液学AEs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在Evo/Gem组较为常见。 AEs导致的死亡在Evo/Gem组有9%,Pbo/Gem组有11%发生。AEs导致的治疗停止在17.9%接受Evo/Gem治疗的患者和15.6%接受Pbo/Gem治疗的患者中发生。 结论 该项试验主要终点未满足OS的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Evo/Gem组显示抗肿瘤活性迹象,出现较长的PFS和较高的ORR。安全性与之前报道的类似。临床试验信息:NCT01746979。

晚期胰腺癌常用四大治疗措施

胰腺癌晚期发展迅速,可能很多脏器都出现转移灶,这时候不少病人和家属都心灰意冷,认为死期将至,其实如果进行适当的治疗,延长生命的目的还是可以达到的。只是该如何治疗呢? 全身化疗 化疗方案,相较而言,后者的毒副反应较轻,结合靶向药物治疗时疗效显著。但因为胰腺癌被包裹在紧密的、血液供应不良的纤维组织当中,任何化疗药物都很难穿透并作用到癌细胞,全身给药进入局部胰腺癌组织的药物太少,往往达不到有效浓度,大大降低了化疗药物的作用。 介入治疗 对于部分仍有手术机会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可先做介入治疗,待肿瘤缩小后行二期手术。其他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胰腺癌均推荐做介入治疗,这主要是有三个优势。通过胰腺的主要供血动脉靶向给予高浓度化疗药物可减少副作用,起效快,肿瘤局部浓度较高。 精确放疗 胰腺癌晚期进行精确放疗可减轻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如减低黄疸、减轻疼痛等。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胰腺癌的特点是副作用小,能提高患者的抗癌能力,病人体质也可得到提高。治疗过程稳定,效果递增,逐步缩小肿瘤至消失。晚期胰腺癌转移的患者是无法手术切除的,必须采用中医治疗。 杜某,男,64,山西省介休市矿务局职工。去年7月底,因全身发黄,巩膜黄染,小便浓茶色。2010年8月1日,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做CT检查诊断为胰头癌。8月3日进行手术,打开腹腔后发现肿瘤侵犯到血管,没法手术切除肿瘤,做胆肠吻合术解决黄疸问题。经当地中医治疗一个月没有治疗效果。来看病时病人吃饭后腹胀,全身发黄,巩膜黄染,小便浓茶色,后背痛,舌质淡红,苔黄厚。用刘献周

四联疗法治疗胰腺癌一个疗程(30天)。2011年1月21日,服药后腹胀,吃饭,全身发黄,巩膜黄染,小便浓茶色,后背痛,均有减轻。继续用刘献周四联疗法一个疗程(30天)。用药后到山西省汾西矿业集体总医院复查由原来肿瘤4.24厘米乘2.89厘米缩小为2.53厘米乘2.15厘米,黄疸消失,疼痛基本消失,吃饭基本正常。后来用3个疗程治疗。2011年6月16日到山西省汾西矿业集体总医院CT复查肿瘤完成消失。2011年7月30号做肿瘤指标的检查,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均在正常范围以内。患者和家属都非常高兴,专门为刘献周感谢信和锦旗以表示感谢。3年后随访,现在病人和正常一样生活,知道现在病人情况刘主任为患者高兴。前几天介绍一位山西胃癌患者来找刘献周主任看病。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胰腺癌的药物治疗目前仍以吉西他滨为主,但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极差,故其有效治疗亟待新型药物的研发。90%以上的胰腺癌RAS基因(以KRAS为主)存在突变和过度活化,RAS的过度表达与突变将导致持续的细胞增殖,为肿瘤发生的关键步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配体的过度表达对肿瘤包括胰腺癌的细胞生存、增殖、血管生成、细胞迁移、细胞的入侵及转移等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胰腺癌的进展、局部浸润及转移均有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因此,针对RAS、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或其配体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已成为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重点。 第八届全国胰腺癌大会(全国胰腺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会议)上,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倪泉兴教授在主题演讲中,针对胰腺癌的靶向治疗也做了精彩的分析。除对ABX(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对比吉西他滨治疗专业性胰腺癌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进行了播报外,对曲拓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局限性或转移性首次接受化疗胰腺癌患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B/IIIA期临床研究结果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同时,倪教授指出,对于在研小分子RAS抑制剂安卓健(Antroquinonol)联合吉西他滨治疗Ras突变的进展期胰腺癌的EAP 临床研究也即将启动。研发人员预示,安卓健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

滨单药治疗相比,将有可能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3-6个月以上。 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完成的1项Ⅲ期随机双盲临床研究(NCIC PA.3)结果显示,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期均优于仅接受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者,分别为24 % vs 17 %与6.4个月vs 5.9个月,且差异有显著性。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了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适应证。然而,厄洛替尼作为二线药物用于经吉西他滨治疗失败的胰腺癌,尚未获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目前已完成的其他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尚未能证实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针对EGFR及其配体的单克隆抗体对晚期胰腺癌的疗效。 虽然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了抗新生血管药物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作用,但其疗效未获Ⅲ期随机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旨在研究吉西他滨与厄洛替尼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疗效的AVITA研究,也未能证实该组合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axitinib与舒尼替尼等药物在晚期胰腺癌的应用目前亦仍有待临床研究结果的证实。

晚期胰腺癌的存活率

晚期胰腺癌的存活率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胰腺癌晚期的存活率一直是声称癌中之王的胰腺癌患者关怀的问题。晚期胰腺癌其症状体征较为显着,首要是患者的消化部位,一般呈现腹痛,且3/4以上患者有此症状,痛苦开始时较轻,逐步加重,早期痛苦规模广泛不易定位,为性质较含糊的饱胀不适、肿痛、隐痛或钝痛等。起病急者则有部位清晰的腹部痛苦或钝痛,胰头癌可惹起右上腹痛,胰尾癌可惹起左上腹痛,而严峻的腰背痛常是癌肿沿神经鞘向腹后神经丛搬运所造成的。胰腺癌的肿块在仰卧时可压榨腹后神经,常加重腹痛,故典型的胰腺癌痛苦为仰卧时惹起痛苦,或使痛苦加重,特别在夜间更显着,迫使患者坐起或向前折腰以求缓解,痛苦与饮食及排便、排气无关系。 除上腹部痛苦外,少量病例诉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睾丸痛,致使易与其他疾病混杂,痛苦可向中背部、前胸及左肩胛放射。 胰腺癌晚期存活率: 本病的消化系统症状还有腹泻、厌恶、吐逆、便秘、胃肠充气等。厌恶吐逆可为暂时性或仅在腹痛时呈现;若是癌肿腐蚀胃肠可惹起呕血、黑便。胰体、胰尾癌可扪及巨细不定、不规则、非常坚固固定的肿块。胰头癌患者90%可有胆囊肿大。 1)全身症状:消瘦是本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90%的患者有敏捷而显着的体重减轻,局部患者还以消瘦为首要症状,尤其是胰尾癌和胰体癌患者。消瘦的缘由可能与胃纳大减、胰腺

排泄缺乏、消化吸收不良等要素有关。黄疸是诊断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之一,依据癌肿部位的特征而有异样程度的黄疸呈现,乳头壶腹部癌100%有黄疸呈现,即便在早期也发作黄疸;胰体、尾癌早期无黄疸,但到晚期,癌肿涉及胰头,或搬运至胆总管、淋巴结、肝脏,惹起肝外或肝内胆管梗阻时,可呈现黄疸。黄疸的性质为阻塞性,且逐步加深,呈深黄带绿色,伴浓茶样尿液、陶土粪便和肌肤瘙痒。黄疸一经呈现,往往不会衰退。但单个病例因瘤子的炎变及水肿暂时衰退、胆肠瘘构成、癌安排坏死掉落等要素,黄疸可暂时减轻或衰退。胰腺癌约有10%患者在病程中可呈现发热,呈高、低、间歇或不规则热。此外本病还有症状性糖尿病、血栓静脉炎、焦虑、郁闷、失眠等精力症状。 2)搬运性症状:胰腺癌可直接滋润胆总管壁,或在早期由于癌压榨而发作阻塞性黄疸;在瘤子开展的还,癌与胃、十二指肠、大肠和下腔静脉粘连,或向脏器发作癌滋润,进而滋润肠系膜上动脉和门静脉等,招致门静脉高压而呈现腹水等症;胰体部和尾部癌显着地向腹膜后腔开展压榨脾动脉,常常发作脾肿大和食道静脉瘤;癌症向后扩大,压榨或腐蚀腹腔神经丛,呈现腰背痛苦,还偶可并发胰腺炎;癌症的骨搬运,可致剧烈继续的痛苦;向肺及纵膈搬运可发生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胆汁瘀积或搬运到肝可惹起肝肿大;锁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癌搬运而肿大发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