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散文评论-----毕业了

电视散文评论-----毕业了

电视散文评论-----毕业了
电视散文评论-----毕业了

流淌在字里行字的真情

-----评电视散文《毕业了》电视散文《毕业了》是由中央电视台于2005摄制完成的一个电视散文系列作品,创作者深入北京的各所高校,选择了许多典型的画面,捕捉住了许多大学生毕业的瞬间,传递出了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际对母校的留恋以及对同学的深深不舍。《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作为一目前中国唯一仅存的一档常规化播出的电视散文诗歌栏目,是当下整个中国电视荧屏唯一的电视散文及电视诗歌播放平台,在过去的数年里,它为喜欢电视诗歌散文的观众奉献了无数精典的电视散文作品,为了提高电视荧屏的文化品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准确地把握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的情感,编导深入大学生群体之中,以采访和画面事现的方式,记录下了毕业这一人生特殊的时间点和瞬间,下面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则电视散文进行评论:首先,是音乐的选择。音乐作为一种抒发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具有其他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音乐传达的情感更为集中也比较容易感染观众。电视作品常用的音乐往往是以配乐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器乐,但是这则电视散文采用了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的方式来作为毕业主题呈现的手段。具体表现在《栀子花开》《爱的代价》《我的未来不是梦》《那些花儿》《放心飞去》等都是采用声乐的表现形式,所有编导选择的歌曲都暗合了毕业这一主题,作为校园歌曲,都传达了对大学生活的怀恋、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歌颂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除此之外,音乐与解说词,间隔出现也形成一种叙事

节奏,避免了观众单独听音乐或者单独听解说带来的单调。

其次,是解说词的运用。解说词是电视散文、纪录片、电视专题片等电视作品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段。如果说音乐是一种传情的手段的话,那么解说词的功能更多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能传情又能达意。好的解说词的产生,需要两个方面,一个是撰稿,这需要撰稿人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并且得熟悉解说词写作的规律;第二方面,必须要有合适的人来读。对于《毕业了》来说,撰稿人姚雪写作的解说词是非常到位和细腻的,因为它以文字的形式敏感地抓住了生活的点滴,比如“这一次我不去闲逛,也不是去门口的网吧上网,更不是买盒饭,我是真的,真的要毕业了”“还记得我们日夜鏖战的屋子吗?自习室的灯还亮着吗”“窗外的晾衣绳,不知飘着谁的白衬杉”都是大学生活真实反映,能够让那些历经大学生活的观众产生深深的共鸣。当然,这个电视散文解说词的朗读也非常到位,从音色的角度来讲,两个人的声音带给观众的印象是,这两个人就是大学生,他们的声音很好的传达了他们同伴的心声,真势而感人,男声女声穿插进行,也形成了一种听觉上的节奏感。

再次,是电视特技。电视特技泛指那些在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和后期合成阶段,使用的各种处理手法。而对于电视散文来讲,主要体现为后期剪辑中,使用的各种视频处理技巧和方法,比如闪白、相片效果、油画效果、慢镜头等,是电视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也是电视散文的特征之一。在这则电视散文中,编导运用了照相效果、油画效果很好地表现了留住大学生毕业瞬间的美好愿望和大学生活是一

幅永远值得怀念的图画的含义。

总之,电视散文《毕业了》作为一以大学生毕业为主题的电视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大学生的毕业情感,是一部很好的电视作品。

编导艺考纪录片、电视散文评论方法

如何评论纪录片? 一.主题: 1.影片力图告诉我们什么。 2.通过对纪录片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二、结构 §典型的纪录片结构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而在实际运用时则更为复杂。 §有时纪录片的结构会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情绪线索而发展。 §有时则是两者交叉进行。 三、人物 纪录片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分析表现各个人物所用的时长、镜头数量、景别表现、直接发言的频率、形体动作的表现、光线运用等; 四、场景 外景:大自然中自然景观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广阔,由于受自然光线的限制,光线的处理要选择光线的时机 五、景别景别最最根本的含义,是表达画面所包括的范围 远景近景全景 六、空间

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空间是影片具体场景的体现 七、机位 §1在纪录片的拍摄中运用较多,占主体地位。 §局限性: §工作量大,镜头活动量多,容易显得单调,使观众感动视觉疲劳,产生厌倦心理。 §对场面把握不全面、角度局限大、对细节捕捉不透充分和及时 §2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摄像机,面对同一场面同时拍摄不同角度和景别的画面。 §运用环境: §某些规模宏大的场景、不可重复性的场景、出场群众演员众多,而且场面调度复杂的情况。 §优点: §提高拍摄进度、节约剪辑时间 §缺点: §可能使编导变得懒惰而不去构思镜头调度; §为防止相互穿帮,各个摄影机的走位基本保守; §为拍摄过程中的布光、同期录音等带来一定难度;§胶片消耗量大,拍摄成本增加。 八、光线

§顺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阴影被遮挡在主体自身的后面,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光线关系,景物及被授体的立体感,完全依赖于自身轮廓形式。 §逆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是相反的(对应的),景物及被摄体的边缘有明显的光线轮廓,在画面的构成上形成了明显的明暗反差,光线的效果十分生动,画面的效果十分明确而富有造型特点。逆光有全逆光和侧逆光之分。 §侧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是成30、60、90度的夹角关系,景物与被摄体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之分,有十分明确的光线方向和明暗的关系,立体感十分明显。侧光有正侧光和斜侧光之分。 §效果光:效果光的光源方向可以是任意的,是由于某种特定光源所产生的效果。例如:蜡烛光、火光、手电光等等,效果光在我们的生活中尽管不常见,但是,视觉的效果十分明确,有时会产生十分怪异的形象和效果。 九、影调 §影调在摄影创作上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胶片类型的选择; §对于摄影对洗印技术的控制; §摄影用光方式、方法的处理; §对于摄影风格的有目的的选择;

名家朗诵精选100篇

名家朗诵精选100篇电视散文 (2010-12-13 21:05:00) 转载 分类:读书看报影视欣赏 标签: 杂谈 名家朗诵精选100篇电视散文 白杨礼赞朗诵野狼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泰戈尔最经典的诗 等你作者:洞庭一扁舟朗诵:珍惜 汪涵朗诵《手》 配乐诗朗诵:《相信》——献给80后 90后的孩子们 蒋雯丽柔情朗诵《别哭,我的宝贝》吕思清小提琴独奏电视散文《在秋天里行走》 春江花月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朗诵 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朗诵:珍惜 以生命的名义潘虹葛优梅婷刘劲秦海璐邓超朗诵 《十里长街送总理》朗诵 《声声慢》李清照名词浅析作者:商山人诵读:珍惜

梦桐朱军朗诵《在寒冷腊月的夜里》 李白——将进酒 康辉朗诵《思念北方》 女人如花作者:快乐的漂泊朗诵:珍惜多情自古江南雨朗诵:珍惜 我爱这土地(任志宏朗诵) 点燃一盏心灯作者:梅亭映雪朗诵:珍惜鲍国安朗诵《岳阳楼记》 徐涛朗诵—父亲 《绿》作者:朱自清朗诵:珍惜 一棵开花的树 冬之韵作者:快乐的漂泊朗诵:珍惜 地球我的母亲濮存昕朗诵 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 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 一朵微笑作者:快乐的漂泊朗诵:珍惜管彤崔治刚朗诵《我眷恋这土地》 等我们老的时候朗读:雪冰子 电视散文尚湖寻梦朗诵 海霞张泽群朗诵《无题》 朗诵—海棠花祭 沉静中的流年作者:海狼朗诵:珍惜 江南-龙井茶

九百岁水乡 电视散文雪乡周末朗诵 大漠深处的胡杨作者:海狼朗诵:珍惜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作者:王怀让朗诵:珍惜诗朗诵再别康桥 海霞陈铎朗诵:悼念一棵枫树 一个人上路作者:海狼朗诵:珍惜 淡淡兰香作者:雨后荷塘朗诵:珍惜 刘芳菲王小丫朗诵诗歌《别》 黄山春雪随想央视《电视诗歌散文》朗诵:珍惜朗诵—感悟清明;少年中国说(节选) 拥抱春天作者:快乐的漂泊朗诵:珍惜 春作者:朱自清朗诵:珍惜 电视散文诗《邂逅》 忆江南作者唐白居易朗诵任志宏 配乐朗诵:《朋友,认识你真好!》 所谓知已朗诵:珍惜 配乐朗诵:《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桃花源记朗诵任志宏 张丹丹、李兵冰雪朗诵《为了那盏温暖的灯》 清淡的女人作者:自然清新朗诵:珍惜 满江红朗诵-野狼 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作者:海狼朗诵:珍惜

散文评论:许钦文《花园的一角》

许钦文(1897—1984),原名许绳尧,生于浙江山阴。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1926年4月,短篇小说集《故乡》,由鲁迅帮助选编出版。接着又出版《毛线袜及其他》、《鼻涕阿三》、《赵先生的烦恼》、《回家》等集子,被鲁迅称之为“乡土文学”。被鲁迅赞评为“乡土文学作家”的许钦文,以其丰硕的小说称誉于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而在以后的大半世纪中,他则以散文独树一帜。 许钦文早期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散发着“乡土文学”的气息,主要以回忆家乡的人、事、景为题材。他的散文风格朴素,语言流畅,朴质无华,平铺直述。1928年发表的《花园的一角》,是他早期的散文代表作,为读者描绘了“花园的一角”这个充满生气,和谐宁静的世界。作者先是描绘了“花园的一角”中生机盎然的众多植物:荷花、水杨、夹竹桃、一丈红、红蔷薇、凤尾草、五爪金龙、木香、牵牛花……好不热闹。这些植物在作者的笔下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这绚烂的景象却如在眼前一般。简略的笔法,触角的敏锐,马上就抓住了读者,令人不觉生出亲近自然之感,要进入到他的“花园的一角”中去仔细赏玩。许钦文的散文,基本上都是行文简洁,不事铺陈的,此文倒也颇能表现他的风格。随后,作者又抓住荷花和荷叶做了重点的描绘,因为在作者看来,“只是荷叶和荷花,也就够多变化够热闹了。”描写的虽然都是静物,但由于拟人手法的运用,却显得静中有动,充满了变化和生气。 但静物终归是静物,真正的热闹和生气,还是来源于那些生活于“花园的一角”的小动物们。青蛙、蜻蜓、蝴蝶、癞蛤蟆、蜘蛛……这些小动物都是“花园的一角”的主人。它们与那些充满生机的植物和谐相处,怡然自得,浑然一体。哪怕是丑陋的癞蛤蟆也是这片小天地的天然存在。小动物们的出现使“花园的一角”显得尤为热闹和富于生机了。但对作者来说,热闹却不喧嚣,在这热闹中却又能体会到一种令人心情愉悦的宁静。这个世界是真正属于它们的,仿佛哪怕一丁点儿的人声人迹也会毁坏了这个世界的和谐和宁静。 作者把小说的叙事手法移植到了这篇散文中来,一一娓娓道来,在不事伸张的描写中引人入胜,更增添了此文的味道。 王健

经典配乐散文诗朗诵(60篇)

1.《南方的夜》董卿深情朗诵 2.《教我如何不想她》朱军朗诵 3.《预言》崔永元周涛朗诵 4.《荷塘月色》朗诵:珍惜 5.《雪》朱军徐莉朗诵 6.《送给天堂的孩子》范冰冰李冰朗诵 7.朗诵:《做你的红颜好吗》 8.朗诵《清淡的女人》 9.《为了那盏温暖的灯》张丹丹朗诵 10.电视散文诗《邂逅》 11.《春》作者:朱自清朗诵:珍惜 12.诗朗诵《拥抱春天》 13.朗诵《感悟清明》

14.《电视诗歌散文》朗诵:珍惜 15.《别》刘芳菲王小丫朗诵 16.诗朗诵《淡淡兰香》 17.诗朗诵《一个人上路》 18.《悼念一棵枫树》海霞陈铎朗诵 19.朗诵《海燕》 20.诗朗诵《再别康桥》 21.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2.朗诵《大漠深处的胡杨》 23.电视散文《雪乡》 24.《你是人间四月天》方言朗诵 25.《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欧阳夏丹朗诵 26.《灵魂朝拜的天堂》电视散文

27.《蜀道难》方明朗诵 28.朗诵《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 29.《满江红》朗诵-野狼 30.《望星空》王小丫朗诵 31.《沉静中的流年》作者海狼朗诵珍惜 32.朗诵《海棠花祭》《无题》海霞张泽群朗诵 33. 34.电视散文《尚湖寻梦》朗诵 35.《等我们老的时候》朗读雪冰子 36.《我眷恋这土地》管彤崔治刚朗诵 37.朗诵《一朵微笑》 38.朗诵《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 39.朗诵《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 40.《地球我的母亲》濮存昕朗诵

41.《冬之韵》作者:快乐的漂泊朗诵:珍惜 42.《一棵开花的树》音乐朗诵 43.《岳阳楼记》鲍国安朗诵 44.《点燃一盏心灯》朗诵:珍惜 45.《我爱这土地》任志宏朗诵 46.《多情自古江南雨》朗诵珍惜 47.《女人如花》朗诵:珍惜 48.《思念北方》康辉朗诵 49.《将进酒》朗诵濮存昕 50.《在寒冷腊月的夜里》梦桐朱军朗诵 51.《声声慢》李清照名词浅析作者:商山人诵读:珍惜 52.《十里长街送总理》朗诵 53.《以生命的名义》潘虹等朗诵

怎样写电视片分析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66篇经典散文诗》名人电视朗诵

1. 《乡愁》作者:余光中朗诵:珍惜 2. 《南方的夜》董卿深情朗诵 3. 《教我如何不想她》朱军朗诵 4. 《预言》崔永元周涛朗诵 5. 《荷塘月色》朗诵:珍惜 6. 《雪》朱军徐莉朗诵 7. 《送给天堂的孩子》范冰冰李冰朗诵 8. 《死水》董浩朗诵 9. 朗诵《清淡的女人》 10 《为了那盏温暖的灯》张丹丹朗诵 11. 电视散文诗《邂逅》 12 《春》作者:朱自清朗诵:珍惜 13. 诗朗诵《拥抱春天》 14. 朗诵《感悟清明》 15. 《电视诗歌散文》朗诵:珍惜 16. 《别》刘芳菲王小丫朗诵 17. 诗朗诵《淡淡兰香》 18. 诗朗诵《一个人上路》 19. 《悼念一棵枫树》海霞陈铎朗诵 20. 朗诵《海燕》 21. 诗朗诵《再别康桥》 22. 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3. 朗诵《大漠深处的胡杨》 24. 电视散文《雪乡》 25.《你是人间四月天》方言朗诵 26.《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欧阳夏丹朗诵 27.《灵魂朝拜的天堂》电视散文 28. 《蜀道难》方明朗诵 29. 朗诵《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 30. 《满江红》朗诵-野狼

31. 《望星空》王小丫朗诵 32. 《沉静中的流年》作者海狼朗诵珍惜 33. 朗诵《海棠花祭》《无题》海霞张泽群朗诵 34. 电视散文《尚湖寻梦》朗诵 35. 《等我们老的时候》朗读雪冰子 36. 《我眷恋这土地》管彤崔治刚朗诵 37. 朗诵《一朵微笑》 38. 朗诵《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 39. 朗诵《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 40 .《地球我的母亲》濮存昕朗诵 41. 《冬之韵》作者:快乐的漂泊朗诵:珍惜 42. 《一棵开花的树》音乐朗诵 43. 《岳阳楼记》鲍国安朗诵 44. 《点燃一盏心灯》朗诵:珍惜 45. 《我爱这土地》任志宏朗诵 46. 《多情自古江南雨》朗诵珍惜 47. 《女人如花》朗诵:珍惜 48. 《思念北方》康辉朗诵 49. 《将进酒》朗诵濮存昕 50. 《在寒冷腊月的夜里》梦桐朱军朗诵 51. 《声声慢》李清照名词浅析作者:商山人诵读:珍惜 52. 《十里长街送总理》朗诵 53. 《以生命的名义》潘虹等朗诵 54. 《荷塘月色》朗诵:珍惜 55. 朱总理深情朗诵的《狮子山下》 56. 《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朗诵 57. 朗诵《春江花月夜》 58. 电视散文《行走在秋天里》 59. 蒋雯丽柔情朗诵《别哭,我的宝贝》 60. 配乐诗朗诵:《相信》献给80后

电视散文

电视散文的分析评论及案例 一、什么是电视散文 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音形象,散点式地反映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散文的意境,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 实际上它是一种文学散文的电视化,或者说是电视化了的散文。电视散文采用电视艺术手法重现散文那种“形散神聚”、“以小见大”、“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电视散文是以抒情写意为主的电视文学样式。电视散文旨在介绍散文名篇,特别是突出原作的文字魅力。 二、电视散文的特点 1、反映生活的原生态 它不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和因果关系,没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戏剧结构要素,也不具备展现完整矛盾过程的鲜明线索。 2、总体构思 它往往由若干串联在一起的自然段落所构成,且不讲究段落衔接的必然性以及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多采用顺序的方法,或侧重写人写事,或侧重表情达意,或追求思辨哲理。 3、结构方式 它取材灵活自由,形式丰富多变,解说词不受韵律拘束,在近似散点式的生活表象中,或抒情,或议论,或叙事,或三者兼而有之,强化作品的艺术真实性。 4、语言 自然简洁优美,散文不以情节冲突和人物塑造取胜,因而对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散文的内容多接近生活,语言必训自然简洁,否则,会显得矫揉造作。但自然简洁并不等于平板枯燥,相反,散文的语言必须优美形象。 三、电视散文的创作特征 1、立意新颖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电视散文的主题或主旨。“以小见大”、“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由于电视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取材细微,因而更需要在立意上下功夫。

电视散文《背影》

未来之星内部资料 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评电视散文《背影》 父爱,他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垫脚石;父爱,他是我们遇到困难时的避风港;父爱,他是我们孤独无助时的一个依靠。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无疑将父爱这一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父爱如山,深沉又伟大。影片《背影》主要以“我”为视点,讲述了“父爱我”和父亲之间的父子情深,以及父亲对于“我”的关心和照顾。 首先,编导者在色彩运用上是十分精明的,他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下运用了不同的色彩。例如影片的开始,画面呈现出或灰暗或黑白的色调,和那张富有怀念意义的旧照片,恰到好处的为接下来的叙述做了很好的铺垫。于是,朱自清略带伤感和自责的旁白缓缓向我们袭来。从而从侧面烘托出了父亲在“我”眼里的重要性是因为父亲对我包含了深深的爱。再如“我” 要去北京教书,父亲送我去车站时为“我”买的橘子,镜头特写了鲜红的橘子,给人以视觉上强有力的冲击,这鲜红的橘子,它隐喻着父亲给予我的厚重的爱。 其次,此片在配乐的处理上也是独具匠心的。比如树叶在风中孤独的晃动时,就经过技术的加工,配上了树叶摇动时发出的沙沙响声。这样,清冷萧瑟之感呼之欲出,这样通过向树叶的晃动和沙沙的响声体现出了“我”的不安来衬托父亲对我的好。音乐,可以从侧面描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父亲为“我”买车票和卖票员讨价还价时,编导者配上了沉重的音乐,加之以“我”的旁白,体现出了“我”对他的不理解。为什么“我”会不理解父亲呢?于是,观众会更加注意到父亲这一形象父亲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对“我”的深切关爱。在父亲眼里,“我”更像一个小孩。事事都要操心。 再有,此片在画面剪辑和拍摄手法上也很具深意。影片采用了重复蒙太奇的手法,反复拍摄了父亲蹒跚的脚步和孤独的背影。强调出了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而奔波忙碌和儿子远离身边的孤寂之感。还有就是,父亲拄着拐杖去看火车的这一画面也让人十分动人。导演运用前侧面的拍摄角度拍摄了父亲蹒跚的身影,体现了父亲一直望着火车时那种望眼欲穿的心情。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儿子,盼望着儿子能回来看看。这是父爱的真切体现。 电视散文《背影》无论是从色彩运用、配乐还是画面效果来看,都体现出了父亲无私的爱这一主题。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66篇经典散文诗》名人电视朗诵

1.《乡愁》作者:余光中朗诵:珍惜 2. 《南方的夜》董卿深情朗诵 3.《教我如何不想她》朱军朗诵 4.《预言》崔永元周涛朗诵 5. 《荷塘月色》朗诵:珍惜 6. 《雪》朱军徐莉朗诵 7. 《送给天堂的孩子》范冰冰李冰朗诵8.《死水》董浩朗诵 9. 朗诵《清淡的女人》 10《为了那盏温暖的灯》张丹丹朗诵11. 电视散文诗《邂逅》 12《春》作者:朱自清朗诵:珍惜 13. 诗朗诵《拥抱春天》 14.朗诵《感悟清明》 15. 《电视诗歌散文》朗诵:珍惜16.《别》刘芳菲王小丫朗诵 17.诗朗诵《淡淡兰香》 18. 诗朗诵《一个人上路》 19. 《悼念一棵枫树》海霞陈铎朗诵 20.朗诵《海燕》 21. 诗朗诵《再别康桥》 22. 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3. 朗诵《大漠深处的胡杨》 24.电视散文《雪乡》 25.《你是人间四月天》方言朗诵 26.《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欧阳夏丹朗诵27.《灵魂朝拜的天堂》电视散文 28.《蜀道难》方明朗诵 29. 朗诵《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30.《满江红》朗诵-野狼

31. 《望星空》王小丫朗诵 32. 《沉静中的流年》作者海狼朗诵珍惜 33. 朗诵《海棠花祭》《无题》海霞张泽群朗诵 34.电视散文《尚湖寻梦》朗诵 35.《等我们老的时候》朗读雪冰子 36. 《我眷恋这土地》管彤崔治刚朗诵 37. 朗诵《一朵微笑》 38. 朗诵《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 39.朗诵《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 40 .《地球我的母亲》濮存昕朗诵 41.《冬之韵》作者:快乐的漂泊朗诵:珍惜 42.《一棵开花的树》音乐朗诵 43. 《岳阳楼记》鲍国安朗诵 44.《点燃一盏心灯》朗诵:珍惜 45.《我爱这土地》任志宏朗诵 46.《多情自古江南雨》朗诵珍惜 47. 《女人如花》朗诵:珍惜 48. 《思念北方》康辉朗诵 49. 《将进酒》朗诵濮存昕 50.《在寒冷腊月的夜里》梦桐朱军朗诵 51. 《声声慢》李清照名词浅析作者:商山人诵读:珍惜 52.《十里长街送总理》朗诵 53. 《以生命的名义》潘虹等朗诵 54. 《荷塘月色》朗诵:珍惜 55. 朱总理深情朗诵的《狮子山下》 56.《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朗诵 57.朗诵《春江花月夜》 58.电视散文《行走在秋天里》 59.蒋雯丽柔情朗诵《别哭,我的宝贝》 60.配乐诗朗诵:《相信》献给80后

梁实秋评论散文摘抄三篇

梁实秋评论散文摘抄三篇 梁实秋评论散文摘抄三篇 导语:梁实秋主张“文学无阶级”,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篇梁实秋评论散文摘抄,希望你们喜欢。 一、《谈话的艺术》 一个人在谈话中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独白,一是静听,一是互话。 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地絮聒不休,旁若无人。有些人大概是口部筋肉特别发达,一开口便不能自休,绝不容许别人插嘴,话如连珠,音容并茂。他进一件事能从盘古开天地讲起,慢慢地进入本题,亦能枝节横生,终于忘记本题是什么。这样霸道的谈话者,如果他言谈之中确有内容,所谓“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亦不难觅取听众。在英国文人中,约翰逊博士是一个着名的例子。在咖啡店里,他一开口,老鼠都不敢叫。那个结结巴巴的高尔斯密一插嘴便触霉头。SirOracic在说话,谁敢出声?约翰逊之所以被称为当时文艺界的独裁者,良有以也。学问风趣不及约翰逊者,必定是

比较的语言无味,如果喋喋不已,如何令人耐得。 有人也许是以为嘴只管吃饭而不作别用,对人乃钳口结舌,一言不发。这样的人也是谈话中所不可或缺的,因为谈话,和演戏一样,是需要听众的,这样的人正是理想的听众。欧洲中古代的一个严肃的教派Carthusianmonks以不说话为苦修精进的法门之一,整年的不说一句话,实在不易。那究竟是方外人,另当别论,我们平常人中却也有人真能寡言。他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他的背上应有铭曰:“今之慎言人也。”你对他讲话,他洗耳恭听,你问他一句话,他能用最经济的辞句把你打发掉。如果你恰好也是“毋多言,多言多败”的信仰者,相对不交一言,那便只好共听壁上挂钟之滴答滴答了。钟会之与嵇康,则由打铁的叮当声来破除两人间之岑寂。这样的人现代也有,相对无言,莫逆于心,巴答巴答的抽完一包香烟,兴尽而散。无论如何,老于世故的人总是劝人多听少说,以耳代口,凡是不大开口的人总是令人莫测高深;口边若无遮拦,则容易令人一眼望到底。 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写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谈话而知道剪裁的就更少了。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最要紧,要来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总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谈话亦然。开口便谈天气好坏,当然亦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

电视散文评论-----毕业了

流淌在字里行字的真情 -----评电视散文《毕业了》电视散文《毕业了》是由中央电视台于2005摄制完成的一个电视散文系列作品,创作者深入北京的各所高校,选择了许多典型的画面,捕捉住了许多大学生毕业的瞬间,传递出了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际对母校的留恋以及对同学的深深不舍。《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作为一目前中国唯一仅存的一档常规化播出的电视散文诗歌栏目,是当下整个中国电视荧屏唯一的电视散文及电视诗歌播放平台,在过去的数年里,它为喜欢电视诗歌散文的观众奉献了无数精典的电视散文作品,为了提高电视荧屏的文化品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准确地把握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的情感,编导深入大学生群体之中,以采访和画面事现的方式,记录下了毕业这一人生特殊的时间点和瞬间,下面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则电视散文进行评论:首先,是音乐的选择。音乐作为一种抒发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具有其他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音乐传达的情感更为集中也比较容易感染观众。电视作品常用的音乐往往是以配乐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器乐,但是这则电视散文采用了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的方式来作为毕业主题呈现的手段。具体表现在《栀子花开》《爱的代价》《我的未来不是梦》《那些花儿》《放心飞去》等都是采用声乐的表现形式,所有编导选择的歌曲都暗合了毕业这一主题,作为校园歌曲,都传达了对大学生活的怀恋、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歌颂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除此之外,音乐与解说词,间隔出现也形成一种叙事

节奏,避免了观众单独听音乐或者单独听解说带来的单调。 其次,是解说词的运用。解说词是电视散文、纪录片、电视专题片等电视作品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段。如果说音乐是一种传情的手段的话,那么解说词的功能更多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能传情又能达意。好的解说词的产生,需要两个方面,一个是撰稿,这需要撰稿人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并且得熟悉解说词写作的规律;第二方面,必须要有合适的人来读。对于《毕业了》来说,撰稿人姚雪写作的解说词是非常到位和细腻的,因为它以文字的形式敏感地抓住了生活的点滴,比如“这一次我不去闲逛,也不是去门口的网吧上网,更不是买盒饭,我是真的,真的要毕业了”“还记得我们日夜鏖战的屋子吗?自习室的灯还亮着吗”“窗外的晾衣绳,不知飘着谁的白衬杉”都是大学生活真实反映,能够让那些历经大学生活的观众产生深深的共鸣。当然,这个电视散文解说词的朗读也非常到位,从音色的角度来讲,两个人的声音带给观众的印象是,这两个人就是大学生,他们的声音很好的传达了他们同伴的心声,真势而感人,男声女声穿插进行,也形成了一种听觉上的节奏感。 再次,是电视特技。电视特技泛指那些在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和后期合成阶段,使用的各种处理手法。而对于电视散文来讲,主要体现为后期剪辑中,使用的各种视频处理技巧和方法,比如闪白、相片效果、油画效果、慢镜头等,是电视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也是电视散文的特征之一。在这则电视散文中,编导运用了照相效果、油画效果很好地表现了留住大学生毕业瞬间的美好愿望和大学生活是一

散文评论白桦《梅香正浓》

白桦(1930—),原名陈佑华,河南信阳人,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著有长篇小说《溪水,泪水》、《流水无归程》,诗集《金沙江的怀念》、《白桦的诗》,话剧剧本集《白桦剧作选》、《远古的钟声与今日的回响》,散文集《我想问那月亮》、《悲情之旅》等。其人有多方面的文学才华,作品充满了热情和诗意,与人合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曾引起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本文《梅香正浓》表面看是一篇游记散文的,写作者游览扬州梅花岭。但实际上,游历只是一个引子,引出作者所要热情歌颂的人物。作者借傲雪的梅花在风雪中依然清香如故的不屈不挠的品格,重点介绍了明朝遗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歌颂了在民族存亡之际,如史可法那样的历史英雄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概,以梅花的品格来象征中华民族英烈身上所体现的凛然正气。他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本文从结构上来看,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结构。先直说自己对中华民族英烈们有着无限的崇敬之情,并愿意探访他们的故居、墓地,和留有他们血迹及深深脚印的土地,去体会那种悲愤苍凉的思绪,去感念他们的伟大气概,并由自己幼年时的一件往事引发出人知耻难,知耻而后洁身至死更难的感慨与主题。接着,作者借由访问扬州,游览扬州广储门外的梅花岭而想起两篇曾熟读过的散文引出史可法其人其事,详细叙述了在作者心目中的中华英烈的代表人物史可法的英雄事迹。作者熟读的两篇散文,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写史可法未敢昧大义而轻生,全祖望的《梅花岭记》写史可法未敢昧大义而惧死。作者之所以选此两篇散文来写,当然是因为这两篇散文都是在歌颂史可法的英雄气概,浩气长存,而这与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又是一致的。当然,作者也并没有去叙述史可法的完整的生平,只是择其二三事来突显史可法的英雄气概。一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发誓与扬州城共存亡;二写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大骂气绝身亡”;三写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章,史可法提出救亡方略,规劝皇帝,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而令作者感慨的是,不论在史可法之前,还是在史可法之后,中华先烈都灿若繁星。作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叹不已。最后,作者收回飘飞的思绪,回归现实,并发出了由衷的感慨:每当我们民族处于危亡之秋,总会出现两类人。一些有志之士为挽救国舍生忘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虽然在救国途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却永远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在有志之士精忠报国之时,还会出现另一种人,他们寡廉鲜耻,助纠为虐,残害同胞,卖身求荣。虽然能求一时之富贵,苟活几日,但他们永远都只能在人民的唾骂及正义者的批判上活着,遗臭万年。 虽然时值五月,梅花不在此时开,但自有一股梅香飘荡在人间,而这缕梅香梅香正是中

电视专题片分析

电视专题片分析 电视节目分析的写法! 考试时一般会给出一段或者一期电视节目,比如一期《艺术人生》,《新闻调查》,或者一段电视散文,记录片等等。写评论文章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写: 第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比如分析某期《新闻调查》,就要先谈一下对这档栏目的整体看法和认识,包括栏目的层次定位、受众定位,栏目的整体特点等等。大约写200字左右。 第二部分: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比如这期《新闻调查》的话题是关于全国的文明城市评选活动的相关报道,可以谈一下对这个话题的选择、定位、深度、特点等的总的看法,可以评价本期节目是否能够做的符合栏目的要求,又是否有价值。 第三部分: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具体的方向选择,可以参考专帖《电视栏目分析》!) 1·节目内容。 2·节目的编导策划的结构。 3·节目的主持人的表现。 4·节目的制作,就是技术特点。 从中选择一个方向为主,切忌贪多,要集中有限的笔墨深入展开分析一个方向。 第四部分:再次结合栏目的整体定位进行总结。 电视节目分析范文 题目:观看专题片《千年沧桑》第二集,并对此片作出分析,1000字左右。 跨越十一世纪 ——浅评电视专题片《千年沧桑》作者:山东有线电视台钱景芝 电视专题片《千年沧桑》的第二集把十一世纪时世界的样子缓缓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部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专题片以深邃的主题、精美的镜头,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远古的时代是古雅的,又是沉重的。而人类的先进文明,也就在这样的历史传承中慢慢堆积呈现了。所以在这期节目里,我们看到听到的历史面貌,既是厚重的,又是灿烂多姿的。本片的编导作者自然贴切的调动多种电视表现手段,让这个主题的表达更加充分和出色。 一、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本片所有的素材都是为了表现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主题,为了使观众理解的更加清晰明白,全片重点采用了解说词加画面的表现手法。全片要表现的是十一世纪一个世纪的文明,时间跨度大,于是又细分为分为:文明、宗教、科学、经济四个方面来分别阐述,每一个素材的指向性都很强,如经济方面的中国的四大发明,欧洲基督教的兴起等。 同时为了增加叙事的真实性,本片采用了多种手法:1、人物扮演:找一个人来扮演孔子,给观众更直观的感受。为了更好的表现对外战争的残酷性也是采用了扮演的手法,增强视觉的震撼力。2、图配乐: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单纯的介绍一副作品容易使观众产生疲劳感,为此给它配上舒缓的乐曲,琴声悠悠把观众带入那个国泰民安的世界。3、权威人士说明:为了更好介绍北宋的文化,请了王渝生研究院等来介绍这方面的文化,增强了认同感、权威性。4、脸谱化:选取有标志性的道具去表现,如为了表现北宋的繁华选用开凿大运河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来表现。5、动画制作:为了使画面更形象生动,在介绍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这些相对比较抽象的文化的时候还采用了动画制作来表现。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人类文明进步这一主题,以上这些叙事手法使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文化历史类专

初中电视散文欣赏教学建议共4页

初中电视散文欣赏教学建议 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有积极的影响,电视散文欣赏可作为补充内容,提高学生的散文赏析水平和审美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研究电视散文欣赏的教学意义、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内容,提出较为科学、灵活、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意见。阅读教学从古至今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散文阅读教学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学段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等。由此可见,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提出了更具体、更高的要求。而初中电视散文欣赏教学可以作为补充内容,用更丰富的影音手段表现散文内容,加深学生的感受体验,进而增强语言的张力。 一、电视散文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从小学就阅读和学习散文,在初中教材中也有专门的散文单元,甚至学生自己也创作过散文。可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学生能清晰地表述出散文的内涵、特点、分类等。电视散文作为一种电视艺术形式,很多孩子只是简单的接触过,更没有深刻的体验和思考。所以把散文知识系统地梳理一遍,把电视散文知识,特别是散文文章如何能和影像结合一起创造出艺术美感,介绍讲解给学生就十分有必要。 (一)散文知识的梳理 散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辞海》中指出:中国六朝以来,为

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所以早期的散文定义较广,它可以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我国“散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时期,约公元976至984年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增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的概念由广义逐渐转变为狭义。我们现在通常认为狭义的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作者记述自己经历见闻以及其中的真情实感,是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现代散文主要有以下特点:取材广泛、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情真意切、意境深邃等。我们根据散文的主要内容可将它大致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在教学生阅读或创作散文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和主要内容。特别是赏读过程中更要做到,品味散文的语言,注意识别其中的“文眼”;抓住散文的神韵,领会出作品的内涵;展开合理的联想,创设出感人的情境。 (二)电视散文知识的讲授 老师必须要先明确电视散文的内涵和特点,才能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这门艺术形式的特征。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它作为电视文学样式,主要运用多媒体制作手段,将散文的文字形式和多媒体影音手段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散文似的意境。可见电视散文和散文文章的精髓相同,只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和复杂。好的散文如何制作成优秀的电视散文呢?首先要遵循创作的基本规律:立意新颖,联想丰富,文才飞扬,即“营造诗的意境、运用造型语言开拓联想、蕴涵深刻的哲理”。所以我们在带领学生赏析时要抓住其中的意境美、情思真、哲

电视散文《小桔灯》

电视散文《小桔灯》 冰心的作品《小桔灯》,想必是尽人皆知的,文章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5年春节前夕的重庆,是一个和当时重庆环境、气候同样阴沉黑暗的下午到黑夜一件偶然遇到的事,小桔灯是黑暗社会里光明的象征,是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写照。这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前夜,国民党加紧镇压共产党人和抗日爱国志士,广大人民在白色恐怖之下,灾难深重,渴望光明。作者以象征的手法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必将被消灭,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必将诞生。不用说,电视散文需要的立意要新颖、文采要飞扬已经由原作表现的非常好,于是要怎样把这样一个经典再现好就成了一个难题,而整个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色彩的运用,以及与原作同步的真实感。 首先说色彩,这是电视散文的文采之一。作品中,当“我”走上“阴暗的仄仄楼梯”,身着的是深蓝色旗袍带着灰色的围巾,朋友的家里也是一样的,方桌、竹登、电话甚至布帘,无一不是灰暗的。这样的颜色在视觉上就给人一种压抑感,从而使人很容易想到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可是,当“我”听见声音,从里屋出来时,“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画面同文章一起用白描的手法表现出一个平凡、贫苦的农家少女形象,然而小姑娘穿的却是一身红色的衣服,头上扎着红色的蝴蝶结。这就与她身边的一切产生鲜明的对比,为后来冰心赋予她的象征意义做下了伏笔。之后,“我”因为天黑了还没有等到朋友,就去了小姑娘的家,画面阴郁的色调从进屋的刹那开始转为暖色。在橘黄色的光线下,通过“我”与小姑娘的对话,让人看见了希望,此时小女孩镇定、勇敢、乐观、纯真善良、富于内在美的中国农村贫苦少女的形象展示在观众面前,宛若塑像一般,很有立体感。当小姑娘点燃小桔灯,周围阴沉、迷茫、黑暗的自然环境,与当时重庆的政治气候相一致,而小桔灯那微弱的红光,却给人们带来活力和生机。这一衬托显示了小桔灯的象征意义,使主题更加鲜明。 再说画面的真实感。我们说电视散文的联想要丰富,联想是电视散文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将电视散文的“散”具体化,而这不就与我说的“真实”相悖了吗?其实,《小桔灯》这部电视散文作品正是以与原作近似的画面取胜的,但这并不是说作品中失去了联想的成分。“我”第一次见到小姑娘的时候,她身上的穿着马上就能让你想到她的出身,令人同情;“我”和她攀谈,她微蹙的眉头,让人感到她的懂事、可爱;“我”到她家探访,她沉静有礼地接待;她乐观地“笑谈”那寒酸的年夜饭,深思般地解释爸爸的下落,此时小姑娘的表情非常淡然,这马上会让观众联系到,为什么之前她会那样早熟;再之后小姑娘熟练、敏捷地制作小桔灯,热情地送客……这一切,衣着、外貌、言谈、举止,都会让你想到,只有在那一个战争年代的、饱经生活磨难的山村小姑娘的身上才能具备,再不能有第二个了。她是那样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感情,她的形象仿佛开放在荒野中的一朵散发着清香的野菊花,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当“我”要走时,小姑娘站在门口送“我”时,灯火映衬下她弱小的剪影,更具有震撼力,把小姑娘的形象升华到新的高度,为她的形象平添了厚度和韵味,那茫茫暗夜里的小桔灯,不恰是对小姑娘的绝好象征吗?提到小桔灯,就要说结尾时,当“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的旁白响起时,“我”提着小桔灯在黑夜的路上行走,小桔灯的特写会让观众的内心产生一种温暖的情绪,象征的手法与文章一期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必将被消灭,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必将诞生,也让人联想到作者已经在与小姑娘的谈话中找到了更坚定的方向,所以,“我们”才都“好”了。 这就是我对电视散文《小桔灯》的一点粗浅的分析。电视散文是洋洋大观的电视荧屏上并不起眼的艺术角色,比起众多的轰轰烈烈节目,她如同偏居一隅的散谈之人,然而小却有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片分析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试论文学散文到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拓展-论文.doc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于散文这一文学形式的论述,深刻阐述了电视散文的文化艺术及其创新、发展。 关键词:文学 电视 散文 传播媒介 传承 拓展 电视散文出现的历史并不长远,199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在全国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精美的画面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仿佛将观众带到了真实的情境当中,而电视散文正是借助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优势弥补了文学散文单一、刻板的形式,凭借电视屏幕观赏实现诗歌散文抒情写意意境的电视文学样式。可以说它的出现不仅显示了独特的艺术

魅力,而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为散文开创了一番新的领域。 电视散文审美意境的超越与提升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注重表达意境,意境乃是思想与描写对象的高度统一,当作者将自身的思想感情与画面、声音融为一体时,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幅用文字表达的精美画面呈现了出来,这样的散文如同幽兰一般散发出动人的麝香。在电视散文中,特殊的传播媒介在观众和作品之间架设起了一道神奇的桥梁,观众不仅可看可听,而且使之具有了更加宽广的想象空间,电视散文可以使观众在鉴赏中对特定的情感感受状态表现的更直接、更快速、也更充分。因为电视散文可以直接用感情的色彩、情感的旋律、情感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感情丰富的艺术世界。观众在欣赏电视散文的过程中容易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思想感情和情感的双重交流。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方,而是通过画面、声音、字幕的完美结合置身于美文的故事情境当中,运用所听、所见、所感描绘出自己对于描述对象的具体感受。

电视散文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不仅仅是硬生生的文字,更是生动的画面与美妙音乐的同步实现,这是过去的平面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也有助于观众更直观的感受散文的内涵和意境。在这种直观的画面中,观众可以达到雅俗共赏、见仁见智的审美效果,从电视散文的欣赏过程中获取不同层面的艺术享受和陶冶。 电视散文表现形式的丰富与创新 图像画面、声音音乐、字幕和诗文吟颂是构成电视散文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首先。图像画面是电视诗歌散文形成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图像画面就不能称为电视诗歌散文,电视本质的体现是文学的联想性在画面中得到栩栩如生的浮现,好的电视诗歌散文的确会挖掘文字的内涵、文学的韵味、意向的确定性,丰富文学文本的表现力。其次,音乐音响是电视自身独特的表现,它熏染文本表达的色彩、表现文本空间幻化变迁、突出心理意蕴的节奏、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无形纽带、将情感的旋律模式化,从某种角度看,音乐音响更能深入的暗示点化文学的缜密内涵,发挥电视散文的抒情达意的特点。第三,字幕以及旁白的出现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电视散文样式被赋予了文学联想空间,汉字所赋予人们的天然美感和吟颂所牵连文学的体味享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