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02-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02-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02-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02-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第三单元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一节骨

一、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上颌骨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与邻骨连接,参与眶底、口腔顶部、鼻腔底部和侧壁、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的构成。

(一)外形上颌骨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四突。

l.上颌体前外面有眶下孔、尖牙窝;后面(颞下面)有颧牙槽嵴、牙槽孔和上颌结节;上面(眶面)有眶下管;内面(鼻面)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有上颌窦裂孔、有向前下方的沟与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部相接构成翼腭管。

2.额突:与额骨、鼻骨和泪骨相接,并参与泪沟的构成。

3.颧突:与颧骨相接。

4.腭突:与对侧腭突在中线相接,构成硬腭。

5.牙槽突(牙槽骨)两侧上颌牙槽突在中线相接,形成牙槽骨弓。

(二)牙槽骨解剖名词

1.牙槽骨系上下颌骨包绕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

2.牙槽窝为牙槽骨容纳牙根的部分。牙槽窝的形态、大小与所容纳的牙根相适应。

3.牙槽嵴牙槽窝的游离缘。

4.牙槽间隔两牙之间的牙槽骨。

5.牙根间隔多根牙诸牙根之间的牙槽骨。

(三)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底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双尖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隔以较薄的骨质,甚至无骨质而仅覆以粘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底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双尖牙与第三磨牙再次之。

(6<7<5<8)

(四)上颌骨的支柱结构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明显的部位,骨质比较厚,形成三对支柱,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2.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为二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至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第二第三磨牙区)连接,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

二、下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下颌骨是颌面部骨中唯一能活动的骨。

(一)解剖标志下颌骨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水平部称为下颌体,垂直部称为下颌支。

1.下颌体外侧面中线处有正中联合;正中联合两旁有左右各一的颏结节;从颏结节向后上延至下颌支前缘的骨嵴,称为外斜线;在下颌双尖牙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上处有颏孔。

其内侧面近中线处有两对突起,上颏棘和下颏棘;自下颏棘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内斜线(下颌舌骨线);内斜线上方,颏棘两侧有舌下腺窝;内斜线下方,近下颌体下缘有颌下腺窝和二腹肌窝。

下颌前牙唇侧牙槽窝骨板比舌侧薄,双尖牙区颊舌侧骨板厚度相近,磨牙区颊侧骨板厚于舌侧。

2.下颌支又称下颌升支,其上端有喙突和髁状突(关节突);两突之间有下颌切迹(乙状切迹)。

其内侧面中央略偏后上方有下颌孔;孔的前方有下颌小舌;孔的后上方有下颌神经沟;下颌孔向前下方通入下颌管。

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下缘相连接处称下颌角,下颌角的内面有翼肌粗隆,外面有咬肌粗隆,为相应咀嚼肌附着处。

(二)薄弱部位

下颌骨是颌面诸骨中体积最大、面积最广、位置最突出者,在结构上存在易发生骨折的薄弱部位:

1.正中联合位置最突出,亦是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的连接处。

2.颏孔区此处有颏孔,又有下颌双尖牙牙槽窝。

3.下颌角为下颌骨的转折处,骨质较薄,且有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窝位于其间。

4.髁状突颈部此处较细小,其上下均较为粗大。

(A1型题)以下哪个解剖结构属于上颌骨

A.额突(一体四突)

B.颞突

C.翼突

D.锥突

E.喙突

【答疑编号911030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A1型题)上颌骨不参与哪个解剖结构的构成

A.眶底及眶下裂(眶面)

B.口腔顶及鼻腔底

C.鼻腔侧壁

D.颞下窝及翼腭窝(颞下面,翼腭管)

E.颌下腺窝及二腹肌窝

【答疑编号9110301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A1型题)上颌窦底覆盖上颌牙根的范围是

A.

B.

C.

D.

E.

【答疑编号91103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A1型题)上颌磨牙根至上颌窦底的距离从小到大为

A.5=6=7

B.5>6>7

C.5<6<7

D.6>7>5

E.6<7<5

【答疑编号9110301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A1型题)上颌骨的三对支柱结构中没有

A.尖牙支柱

B.颧突支柱

C.翼突支柱

D.鼻额支柱(尖牙支柱)

E.腭突支柱

【答疑编号9110301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A1型题)颏孔的位置应该在

A.下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上处

B.下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下处

C.下颌尖牙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上处

D.下颌尖牙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下处

E.下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正中处【答疑编号9110301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A1型题)下颌骨内侧面的解剖结构中没有

A.上、下颏棘

B.颏结节(外侧)

C.下颌小舌

D.舌下腺窝

E.下颌下腺窝

【答疑编号9110301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A1型题)下颌骨的薄弱部分不包括

A.颏孔区

B.正中联合

C.乙状切迹

D.下颌角

E.髁突颈部

【答疑编号9110301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第二节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由五部分组成,即:下颌骨髁状突、颞骨关节面、关节盘、关节囊和关节韧带。

一、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一)下颌骨髁状突

呈椭圆形,内外径长,前后径短。侧面观,有一横嵴将髁状突顶部分为前后两个斜面。前斜面小,为功能面,是关节的负重区;后斜面较大。髁状突外侧端有一粗糙面是关节盘和关节韧带的附着处。

髁状突颈部较细,其前方有关节翼肌窝,为翼外肌附着处。

(二)颞骨关节面

位于颞骨鳞部的关节面包括关节窝和关节结节。

1.关节窝前界为关节结节;外界为颧弓的后续部分;后界止于岩鳞裂和鼓鳞裂(亦称鳞鼓裂),隔骨板与外耳道和中耳相邻。关节窝内侧为蝶骨嵴。关节窝顶与颅中窝之闻仅有薄骨板相隔。

2.关节结节位于颧弓根部,侧面观是一个突起。关节结节有两个斜面,前斜面是颞下窝的延长,斜度较小;后斜面是功能面,是关节的负重区。(与髁突前斜面是一对)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区是髁状突的前斜面和关节结节的后斜面;而不是髁状突顶部和关节窝顶部。

(三)关节盘

关节盘位于关节窝和髁状突之间,呈卵圆形,内外径大于前后径。关节盘从前到后有四个分区:

1.前带较厚,表面有滑膜覆盖。其前方有两个附着,即颞前附着和下颌前附着。两个附着之间有翼外肌上头的肌腱。

2.中间带最薄,位置介于关节结节后斜面和髁状突前斜面之间,有滑膜覆盖。

3.后带最厚,位置介于髁状突横嵴和关节窝顶之间。有滑膜覆盖。后带的后缘位于髁状突横嵴的上方。

4.双板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止于鼓鳞裂,即颞后附着;下层止于髁状突后斜面的后端,即下颌后附着。两层之间为疏松结缔组织。

(四)关节盘在解剖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特点:

1.缓冲作用关节盘由纤维组织组成,富有弹性,具有抗压力和抗剪力。在关节窝和髁状突之间可以起缓冲咬合压力的作用。

2.调节大小关节盘大于髁状突,而小于关节窝,这样就弥补了由于关节窝明显大于髁状突而可能在运动中产生的不稳定性。使关节运动既灵活又稳定。

3.调节形态关节盘两面的形态不同,各部的厚度不一,并且可以弯曲。分别与两面的关节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相协调,如调节髁状突水平轴的不平行等,有利于关节的各种运动。

4.保持正常关系关节盘前方的翼外肌上头和双板区上层粗大的弹力纤维是一对平衡装置,以保持关节盘和髁状突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中的正常关系。

(五)关节囊

关节囊上前方附着于关节结节顶部的前方;上后方附着于鼓鳞裂,前内方与翼外肌上头融合;外侧附着于颧弓、关节窝的边缘和关节后结节;内侧止于蝶骨嵴;下方止于髁状突颈部。除内外侧直接附着于髁状突以外,关节盘四周均与关节囊相连,因此将颞下颌关节间隙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上下腔,上腔大而下腔小。关节腔内衬以滑膜。

(六)关节韧带

每侧三条,即颞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和蝶下颌韧带。

l.颞下颌韧带起于颧弓和上颌结节。止于髁状突颈部外侧和后缘。

2.茎突下颌韧带起于茎突,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后缘。

3.蝶下颌韧带起于蝶骨角棘,止于下颌小舌。

二、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形式及功能意义

下颌运动通常归纳为开闭颌运动,前后运动及侧办运动三种基本形式,通过颞下颌关节的转动和滑动来实现。

1.两侧髁突同时转动

(1)两侧髁突在关节窝同时转动:从下颌后退接触位作小开口运动,开口度约2cm,两侧髁突仅作转动,运动轴心在髁突,关节盘基本不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下腔。闭口则作相反运动。

(2)两侧髁突在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转动:最大开口时,髁突在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转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下腔,运动轴心在髁突。

2.两侧髁突同时转动和滑动

(1)两侧髁突在大开口运动时沿冠状轴同时转动和滑动:大开口时(开口度大于2cm以上),颞下颌关节的上腔发生滑动,运动轴心在下颌孔附近,下腔发生髁突转动,运动轴心在髁突的横嵴。

(2)两侧髁突在下颌前后运动时同时转动和滑动:下颌前伸运动主要是关节上腔的滑动运动,也有关节下腔髁突的转动。

3.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

(1)下颌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前下内滑动,工作侧髁突沿髁突-下颌支后缘的垂直轴转动。

(2)当后牙咬碎大块硬食物的过程中,工作侧髁突为自上向下滑动,而非工作侧髁突沿矢状轴转动。

(A1型题)关节盘的厚度不均匀,其中最厚处为

A.前带

B.中带

C.双板区上层

D.后带

E.双板区下层

【答疑编号911030109: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A1型题)颞下颌关节的功能面是

A.髁突前斜面和关节结节前斜面

B.髁突后斜面和关节结节后斜面

C.髁突前斜面扣关节结节后斜面

D.髁突后斜面和关节结节前斜面

E.髁突顶部和关节窝顶部

【答疑编号911030110: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A1型题)组成颞下颌关节的关节韧带是

A.颞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翼下颌韧带

B.颞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蝶下领韧带

C.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翼下颌韧带

D.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翼下颌韧带

E.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翼下颌韧带,颞下颌韧带

【答疑编号91103011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第三节咀嚼肌的起、止点和作用

咀嚼肌是运动下颌的主要肌肉。主要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受三叉神经下颌支支配。广义的咀嚼肌还包括舌骨上肌群。

一、咬肌

起于上颌骨颧突及颧弓下缘,向下后方走行,止于咬肌粗隆。(浅层起于上颌骨颧突、颧弓下缘前2/3,向下后方走行,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外面的下半部;中层起于颧弓前2/3的深面及后1/3的下缘,止于下颌支的中分;深层起于颧弓深面,止于下颌支的上部和喙突。)功能:上提下颌骨并使下颌骨微向前伸,也参与下颌侧方及后退运动。

二、颞肌

起于颞窝及颞深筋膜,通过颧弓深面,止于喙突及下颌支前缘直至第三磨牙远中。功能:上提下颌骨,也参与侧方运动。

三、翼内肌

翼内肌有深、浅两头,深头起于翼外板的内侧面和腭骨锥突,浅头起于腭骨锥突和上颌结节,与咬肌纤维方向相似,止于下颌角内侧面及翼肌粗隆。功能:上提下颌骨。亦参与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

四、翼外肌

翼外肌有上、下两头。上头起于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下头起于翼外板的外侧面,向后外方走行,止于髁状突颈部的关节翼肌窝、关节囊和关节盘,功能;使下颌骨向前并降下颌骨。

五、舌骨上肌群

1.二腹肌位于舌骨下方,有前后两腹和中间腱。后腹起自颞骨乳突切迹,向前下外止于中间腱。前腹起自下颌骨二腹肌窝向后下止于中间腱。

2.下颌舌骨肌起自下颌舌骨线,向后内,在中线处与对侧同名肌相互吻合,构成肌性口底,其最后部纤维止于舌骨体的前面。

3.颏舌骨肌位于舌的下方和下颌舌骨肌上方,中线两侧,起自颏棘,向后止于舌骨体上部。

4.茎突舌骨肌位于二腹肌后腹的上方,起自茎突,止于舌骨体和舌骨大角连接处。

舌骨上肌群的主要作用:降下颌作用。

(A1型题)不参与下颌侧方运动的肌肉是

A.咬肌

B.颞肌

C.翼内肌

D.翼外肌

E.二腹肌

【答疑编号9110302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A1型题)咬肌的起始部位为

A.颞窝

B.翼外板内侧

C.腭骨锥突

D.蝶骨大翼

E.上颌骨颧突及颧弓下缘和深面

【答疑编号9110302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第四节血管

一、颈内、外动脉的主要分布与分支

口腔颌面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在约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左右颈总动脉的长度及起始部位均不同,(左右颈总动脉的比较)左侧颈总动脉较长,直接起自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较短,起自无名动脉。

(一)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是脑、眶内结构和额鼻部血供的主要动脉,在颈动脉三角内起自颈总动脉,沿咽侧壁上行达颅底,经颞骨的颈动脉管进入颅内。

(二)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1.甲状腺上动脉在平舌骨大角稍下方发出。

2.舌动脉于甲状腺上动脉起点的稍上方,舌骨大角尖处发出。

3.颌外动脉(面动脉)通常在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发出。

4.颌内动脉(上颌动脉)为颈外动脉的终末支之一,在下颌骨髁状突颈部的后内方发出,经髁突颈部深面前行至颞下窝,通常在翼外肌的浅面或深面,行向前上,经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主要分支分布于硬脑膜、上、下颌骨、牙齿、腭、鼻窦、咀嚼肌和鼻腔等。

5.颞浅动脉为颈外动脉的另一终末支。

(三)颈内外动脉的鉴别

1.位置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继而转至其后内侧。

2.分支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分支。

3.搏动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颞浅动脉或颌外动脉,如无搏动,即可证实所阻的是颈外动脉。(颞浅和颌外动脉是颈外动脉的分支)

二、颌面部、颈部主要静脉的回流途径与范围

口腔颌面部的静脉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静脉血主要通过颈内、外静脉向心脏回流。

(一)口腔颌面部浅静脉

1.面前静脉起始于内眦静脉,伴行于颈外动脉的后方。

2.颞浅静脉起始于头皮内的静脉网,伴行于颞浅动脉的后方。

(二)口腔颌面部深静脉

1.翼丛又称翼静脉丛,位于颞下窝内,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的交通。

2.颌内静脉(上颌静脉)位于颞下窝内,起始于翼丛后端。(对应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也叫上颌动脉)

3.面后静脉(下颌后静脉)由颧浅静脉和颌内静脉合成,走行一段后又分为前后两支,前支与面前静脉汇合成面总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汇合成颈外静脉。

4.面总静脉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前支汇合而成,最终汇入颈内静脉。

(三)翼丛与颅内的交通

翼丛通过以下三条通道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

1.卵圆孔网又称卵圆孔静脉丛。

2.破裂孔导血管。

3.眼静脉。

(四)颈部浅静脉

(1)颈外静脉:由前后两支合成,前支是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后支由枕静脉与耳后静脉合成。

(2)颈前静脉:起于颏下部的浅静脉,注入颈外静脉终末部。

(五)颈部深静脉

(1)颈内静脉:上端起于颅底颈静脉孔处的乙状窦。颅外属支有面总静脉、舌静脉、咽静脉以及甲状腺上、中静脉等。

(2)锁骨下静脉:为腋静脉的延续,与颈内静脉汇合形成头静脉。主要属支有颈外静脉、肩胛上静脉。

(A1型题)下颌牙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

A.上牙槽中动脉

B.上牙槽后动脉

C.下牙槽动脉

D.腭降动脉

E.蝶腭动脉

【答疑编号9110302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第五节神经

一、三叉神经的分支及分布(混合性神经)

三叉神经是脑神经中最大者,有三条分支,分别称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一)眼神经

为感觉神经,经眶上裂出颅,主要分布于泪腺、眼球、眼睑、前额皮肤和部分鼻粘膜。

(二)上颌神经

为感觉神经,经圆孔出颅,根据其行程可分为四段:

1.颅中窝段发出脑膜中神经,分布于硬脑膜。

2.翼腭窝段发出颧神经、蝶腭神经(包括鼻腭神经和腭前、腭中、腭后神经)和上牙槽后神经。

3.眶内段上颌神经进入眶下裂后改称眶下神经。发出上牙槽中神经和上牙槽前神经。

4.面段于眶下孔处发出睑下支、鼻内侧支、鼻外侧支和上唇支。

(三)下颌神经

为混合性神经,是三叉神经中最大的分支。经卵圆孔出颅,发出如下分支:

1.棘孔神经分布于硬脑膜。

2.翼内肌神经分布于翼内肌。

3.颞深神经分布于颞肌。

4.咬肌神经分布于咬肌。

5.翼外肌神经分布于翼外肌上下头。

6.颊神经(颊长神经)分布于下颌后牙颊侧牙龈及颊部粘膜皮肤。

7.耳颞神经主要分布于颞下颌关节、外耳道、腮腺、颞区皮肤等。

8.舌神经主要分布于下颌舌侧牙龈、舌前2/3及口底粘膜、舌下腺等。

9.下牙槽神经主要分布于下颌牙及牙龈、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等。

(四)上下颌神经在口腔的分布

1.鼻腭神经(上)的腭侧粘骨膜和牙龈。

2.腭前神经(上)的腭侧粘骨膜和牙龈。

3.上牙槽后神经(上)也的腭根和远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和颊侧牙龈。

4.上牙槽中神经(上)以及的近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和颊侧牙龈。

5.上牙槽前神经(上)及其牙周膜、牙槽骨、唇侧牙龈。

6.颊神经(下)颊侧牙龈、颊都皮肤粘膜。

7.舌神经(下)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的粘膜、舌下腺。

8.下牙槽神经(下)及其牙周膜、牙槽骨。

9.颏神经(下)唇颊侧牙龈、下唇粘膜。

二、面神经的主要分支分布

为混合性神经,含有三种纤维,即: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和味觉纤维。面神经穿内耳道入面神经管,经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过腮腺。呈扇形分布于面部表情肌。以茎乳孔为界,可将面神经分为面神经管段和颅外段。

(总结:眼神经——眶上裂,上颌神经——圆孔,下颌神经——卵圆孔,面神经——茎乳孔)(一)面神经管段的分支

1.岩浅大神经主要含有副交感节前纤维,其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鼻和腭粘膜的腺体。

2.镫骨神经支配镫骨肌。

3.鼓索含有两种纤维:味觉纤维和副交感纤维。

(二)颅外段的分支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在距皮肤表面2~3cm向前外,并稍向下经外耳道软骨和二腹肌后腹之间,在腮腺覆盖下,经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腮腺,形成五组分支,由上至下依次为:

1.颞支分布于额肌、眼轮匝肌上份、耳上肌和耳下肌。

2.颧支分布于眼轮匝肌、额肌和上唇方肌。

3.颊支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称为上颊支,位于导管下方的称为下颊支。分布于颧肌、笑肌、上唇方肌、尖牙肌、口轮匝肌和颊肌等。

4.下颌缘支分布于三角肌、下唇方肌。

5.颈支分布于颈阔肌,并有分支与颈皮神经交通。

面神经从茎乳孔到开始分支的这一段,称为面神经主干,长1.5~2cm。此段在茎乳孔附近发出分支分布于耳后肌、二腹肌和茎突舌骨肌。

面神经的各组分支之间,在腮腺内外均有吻合。这一特点使面神经部分分支损伤时,具有一定代偿能力。

三、舌咽神经、舌下神经主要分布

1.舌咽神经为混合性神经,主要分布于咽粘腹、颈动脉窦、颈动脉体、舌后1/3、腭扁桃体等。

2.舌下神经为运动神经,分布于舌外诸肌和舌内肌群。

(A1型题)不属于下颌神经分支的是

A.颊神经

B.舌神经

C.耳颞神经

D.棘孔神经

E.蝶腭神经(上颌神经翼腭窝段)

【答疑编号9110302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A1型题)上颌尖牙腭侧有下列哪个神经吻合

A.上牙槽前神经(上123唇侧)与上牙槽中神经(上45颊侧、6的近中颊根)

B.上牙槽前神经与腭前神经

C.腭前神经与腭中神经

D.腭中神经与腭后神经

E.鼻腭神经(上123腭侧)与腭前神经(上3-8腭侧)

【答疑编号9110302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A1型题)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分成五支,由上至下是

A.眼神经、耳颞神经、颊神经、下颌神经、颈神经

B.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颊神经、颈神经

C.眼支、上颌支、下颌支、下颌缘支、颈支

D.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E.颞支、颧支、颊夹、颌下支、舌下支

E.耳颞神经

【答疑编号9110302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A1型题)下列有关面神经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支配咬肌

B.支配面部表情肌

C.为运动性神经(混合性神经)

D.自棘孔出颅(应自茎乳孔出颅)

E.为感觉性神经

【答疑编号9110302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第六节口腔局部解剖

一、口腔的境界及表面标志

(一)口腔的境界

前界为上下唇,后界为咽门,两侧为颊,上界为腭,下以舌下区为界。由上下牙列、牙龈和牙槽骨弓将口腔分为两部分,牙列的唇颊侧部分称为口腔前庭。牙列的舌侧部分称为固有口腔。

(二)口腔的表面解剖标志

1.口腔前庭沟(唇颊龈沟)为唇、颊粘膜移行于牙槽粘膜的沟槽。

2.上、下唇系带为前庭沟中线上扇形或线形的粘膜小皱襞。

3.颊系带为口腔前庭沟上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双尖牙区的扁形粘膜小皱襞。

4.腮腺导管口在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有一乳头状突起,腮腺导管口开口于此。

5.磨牙后区由磨牙后三角和磨牙后垫组成。

磨牙后三角位于下颌骨最后磨牙远中,其尖向后。

磨牙后垫为覆盖于磨牙后三角表面的软组织。

6.翼下颌皱襞为延伸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粘膜皱襞,其深面有翼下颌韧带。

7.舌系带位于舌腹部前端,距舌尖1.5~2cm处的线形粘膜皱襞。

8.颊垫尖:大张口时,平时上、下颌后牙面间颊粘膜上有一个三角形隆起,称为颊垫。

二、唇、颊、腭的解剖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一)唇的解剖

唇的境界:

唇的上界为鼻底,下界为颏唇沟,两侧以唇面沟为界,其中部有口裂将唇分为上唇和下唇。

唇的表面标志:

1.口角即口裂的两端,其正常位置相当于尖牙和第一双尖牙之间。

2.唇红为上下唇的游离缘,是皮肤和粘膜的移行区。

3.唇红缘为唇红和皮肤的交界处。

4.唇弓上唇的全部唇红缘呈弓背状,故名。

5.人中点(人中切迹)为唇弓在中线稍低并微向前突处。

6.唇峰两侧的唇弓最高点。

7.唇珠上唇正中唇红呈珠状向前下方的突起。

8.人中上唇正中由鼻小柱向下至唇红缘的纵行浅沟。

9.人中嵴人中的两侧各有一条与其并行的皮肤嵴,自鼻底延伸至唇峰。

唇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为五层。

1.皮肤富于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2.浅筋膜比较疏松。

3.肌层主要为口轮匝肌。

4.粘膜下层有粘液腺和上、下唇动脉。

5.粘膜有粘液腺开口。

(二)颊的解剖

颊的上界为颧骨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前以唇面沟、后以咬肌前缘为界。颊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为六层:

1.皮肤。

2.皮下组织有颊脂垫,并有神经、血管穿行。

3.颊筋膜。

4.颊肌。

5.粘膜下层含有粘液腺。

6.粘膜有腮腺导管口。

(三)腭的解剖

硬腭的表面标志:

1.腭中缝为硬腭中线上纵行的粘膜隆起。

2.切牙乳头(腭乳头)位于腭中缝前端的粘膜隆起,其深面为切牙孔。

3.腭皱襞位于腭的前部,向两侧略呈辐射状的软组织嵴。

4.上颌硬区在硬腭中央部,粘膜薄而缺乏弹性,故名。

5.腭大孔位于硬腭后缘前方约0.5cm处,约相当于腭中缝至龈缘的外、中1/3交界处。

6.蝶骨翼突钩位于上颌第三磨牙后内方1~1.5cm处粘膜下。

7.腭小凹在软腭前端中线两侧的粘膜上,左右各有一对称的小凹陷,为硬腭后缘的标志。

硬腭软组织的特点:

1.粘膜下层前部含有少量脂肪,无腺体;后部则有较多的腭腺。

2.硬腭的骨膜与粘膜下层附着紧密,而与骨面附着则不太紧密。

3.粘骨膜不易移动,能耐受摩擦和咀嚼压力。

软腭内有五对腭肌:

1.腭帆张肌作用为紧张腭帆,开大咽鼓管。

2.腭帆提肌使软腭上提,咽侧壁向内侧运动。

3.舌腭肌作用为下降腭帆,紧缩咽门。

4.咽腭肌上提咽喉,向前牵引咽腭弓,并使两侧咽腭弓接近。

5.悬雍垂肌(腭垂肌)上提悬雍垂(腭垂)。

三、舌的解剖及淋巴回流特点

(一)舌背

舌背以界沟为界,分为舌前2/3和舌后1/3。舌前2/3又称为舌体,舌后1/3称为舌根。舌前2/3分布有四种舌乳头:

1.丝状乳头数量多,分布于舌体上面,司一般感觉。

2.菌状乳头散在分布于丝状乳头之间,司味觉。

3.轮廓乳头一般为7~9个,排列于界沟前方。司味觉。

4.叶状乳头为5~8条并列皱襞,位于舌侧缘后部,司味觉。

舌后1/3粘膜无舌乳头,但有结节状淋巴组织,称舌扁桃体。

(二)舌腹

粘膜平滑,与舌下区粘膜相延续,并在中线形成舌系带。舌系带两侧各有一条粘膜皱襞,称为伞襞。舌系带两侧的口底粘膜上各有一小突起,称为舌下肉阜,为颌下腺导管及舌下腺大管的共同开口。舌下肉阜两侧各有一条向后外斜行的舌下襞,为舌下腺小管的开口部位。

(三)舌的淋巴管引流(愈近舌尖的注入的部位愈低,愈近舌根的注入的部位愈高)

1.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颏下淋巴结,小部分至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2.舌体边缘或外侧淋巴管部分至颌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深上淋巴结。

3.舌中央淋巴管汇入颈深上淋巴结,亦有汇入颌下淋巴结者。

4.舌根淋巴管汇入两侧颈深上淋巴结。

四、舌下区的解剖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一)境界

位于舌和口底粘膜之下,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之上。前界及两侧界为下颌体的内侧面,后部止于舌根。

(二)内容

1.舌下腺及颌下腺深部舌下腺前端与对侧舌下腺相接,后端与颌下腺深部相邻,外侧为下颔骨的舌下腺窝。

2.颌下腺导管及舌神经舌神经自外上钩绕颌下腺导管,经导管下方而转至其内侧和上方。

3.舌下神经及其伴行静脉舌下神经越过舌骨舌肌浅面,发出分支分布于舌外诸肌,在舌骨舌肌前缘深入舌内,分布于舌内诸肌。

4.舌下动脉行于舌下腺与颏舌肌、颏舌骨肌之间,在舌下区前部粘膜下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

(A1型题)磨牙后区位于

A.上颌第三磨牙后方

B.上颌第三磨牙颊侧

C.上颌第三磨牙腭侧

D.下颌第三磨牙颊侧

E.下颌骨最后磨牙远中

【答疑编号9110303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A1型题)在口腔境界中错误的是

A.前界为上、下齿(上下唇)

B.后界为咽门

C.上界为腭

D.两侧为颊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考点大全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复习资料 1.上颌骨位置毗邻 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是除下颌骨外最大的口腔颌面部骨,形成整个上颌部,与颧骨,额骨,蝶骨、鼻骨、犁骨、泪骨、腭骨等邻接。构成眼眶底部、口腔顶的大部分、鼻腔外侧壁和底部、部分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2.腭大孔骨性标志和粘膜标志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腭大孔,有腭前神经通过。该孔一般为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缝连接线的中点。在覆盖黏骨膜的硬腭上,腭大孔的表面标志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 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约0.5cm 处。 3.上颌窦与各牙关系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以较薄的骨板相隔,甚至无骨板而紧覆以黏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次之。 4.上颌骨薄弱部位 а.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临床上的上颌骨Le Fort I型骨折线。b?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型骨折线 c.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I型骨折线。 5. 上颌骨血供 上颌骨血液供应极为丰富,即接受骨内上牙槽动脉的血供,又接受来自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以及蝶腭动脉等分布于颊、唇、腭侧黏骨膜等软组织血供。这一多源性血供的特点,为正颌外科提供了解剖学依据。由于上颌骨血供丰富,故其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亦迅速,但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 б.下颌管走形及规律 走形:在下颌支内,该管行向前下,至下颌体内几乎水平向前,在经过下颌诸牙槽窝下方时,发出小管到各牙槽窝,最后向前经颏管与颏孔相连接,通过神经、血管。 规律: a 下颌管距骨内板较外板为近,下颌骨内板常构成下颌管的内壁,而下颌管的上下外壁往往与骨松质邻接。 B下颌管距下颌支前缘较后缘为近 c 下颌管距下颌体下缘较牙槽缘为近。 7.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A 正中联合(是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的连接处,位置最为突出。) B 颏孔区(此处有颏孔,又有下颌前磨牙的牙槽窝) C 下颌角(骨质较薄且有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窝位于其间,如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则骨质更薄) D 髁突颈部(比较细小,其上下均较为粗大) 8.面神经管走行 起自内耳道底上部的面神经管口,初呈水平位行向前外,再以直角转向后外,而后垂直下行,止于茎乳孔,管内有面神经通过。 9.颞下颌关节由颞骨关节窝和关节结节,下颌骨髁突,居于两者之间的关节盘,及外侧包绕的关节囊和囊内外韧带构成 韧带 A 颞下颌韧带可防止髁突向外侧脱位,并与下颌后退运动关系密切 B 蝶下颌韧带悬吊下颌,防止张口过大的作用 C茎突下颌韧带限制下颌过度前伸 血供颞浅动脉和上动脉(颈动脉分支)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本单元内容较多,要求考生 重点掌握:①腭大孔的体表标志;②咀嚼黏膜的4种乳头;③舌下区内容物;④舌骨舌肌浅面,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内容物。 熟悉口腔境界及表面标志;舌的淋巴回流;颌面部的表面标志;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及层次特点。 了解颈部的局部解剖。 一、口腔的局部解剖 1.口腔境界及表面标志 (1)境界: 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外界,后经咽门与口咽部延续,两侧为颊,上下两壁分别由腭和舌下区组成。 (2)表面标志: 口腔前庭沟、上下唇系带、颊系带、腮腺乳头、磨牙后垫、翼下颌皱襞、颊垫尖。 2.唇、腭及舌的解剖结构特点 (1)唇皮肤富于毛囊、皮脂腺和汗腺,是疖、痈的好发部位;浅筋膜疏松;肌层应对位缝合;黏膜下层有黏液腺,可发生黏液囊肿;感觉神经来自上下颌神经分支、运动由面神经支配。 (2)腭乳头(切牙乳头)是鼻腭神经局麻的表面标志;切牙乳头、腭皱襞、上颌硬区及上颌隆突等制作义齿基托应注意结构特点;腭大孔在第三磨牙腭侧,相对于腭中缝至龈缘之外、中1/3处,为腭大孔麻醉表面标志。 (3)舌背部分布有丝状、菌状、轮廓、叶状四种乳头,见口腔组织病理部分(2 005)。 (4)下面有舌系带,与发音及修复关系密切。 (5)舌的淋巴管引流分为四组: 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颏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舌前2/3的边缘或外侧淋巴管,一部分至下颌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深上淋巴结;舌中央淋巴结,汇入颈深上淋巴结,亦有注入下颌下淋巴结者;舌后1/3淋巴结,引流至两侧颈深上淋巴结。

3.舌下区的主要内容 舌下肉阜两侧的舌下襞是舌下腺小管开口,也是下颌下腺管表面标志;口底黏膜深面从两侧向中线有舌下腺、下颌下腺管、舌下神经及舌下神经伴行静脉、舌下动脉。 二、颌面部局部解剖 1.颌面部表面标志 (1)表面标志: 睑裂、睑内侧联合、内眦和外眦、鼻根鼻尖和鼻背、鼻底和鼻孔、鼻小柱和鼻翼、鼻面沟、唇面沟、鼻唇沟、口裂、口角、唇红和唇红缘、唇弓和人中点、唇峰和唇珠、人中、人中嵴、颏唇沟、颏下点、耳屏、眶下孔、颏孔、腮腺导管。 (2)体表投影: 耳屏至眼眶外下缘连线,为颧弓在颜面部表面标志;颧弓与下颌切迹围成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刺入点表面标志;耳屏至咬肌前下角附着于下颌骨下缘处的连线中点,为下颌孔表面投影。 2.腮腺咬肌区的解剖特点 (1)境界: 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至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上界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内侧咽旁间隙,外侧皮肤。 (2)层次内容: 腮腺鞘浅层致密,深层薄弱,易形成咽旁脓肿;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化脓性感染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腮腺导管在颧弓下1.5cm穿出腮腺鞘,上方有面神经上颊支和面横动脉,下方有下颊支,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颊黏膜上。 3.面侧深区解剖特点 前为上颌骨后面,后为腮腺浅叶,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为界。由浅入深分层为:翼丛、上颌动脉、下颌神经与翼外肌。 三、颈部局部解剖 1.颈部的境界、分区及解剖特点 (1)境界: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1、翼点:由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四骨结合形成的“H”形的缝结构。临床意义:其内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颞骨骨折时可将其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翼腭窝:位于眶尖的下方,略呈椎体形,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围成。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通口腔。因而翼腭窝是通向眼眶、鼻腔、口腔、颅中窝、颅底及颞下窝的交通要道。 3、颧弓:颧弓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组成,形成面部的骨性隆凸,其下缘由咬肌起始,并有颞深筋膜附着于颧弓的内外面。 4、危险三角区:面静脉部分行走于肌肉中,肌收缩时,血液可返流,有的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逆流,当上唇和鼻根部炎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海绵窦炎症。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两侧口角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5、面动脉: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行向前内上方,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鞘→腺上缘→腺上面的沟或腺实质内急转向外→咬肌附着处前缘→弓形绕过下颌骨体的下缘上行→面部(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笑肌、颧大肌深面、颊肌浅面、面静脉的前方迂曲行向前上→口角、鼻翼外侧→眼内眦→内眦动脉。 6、面静脉(即面前静脉):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穿颈深筋膜浅层→颈部→斜向后下→下颌

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第三章口腔颌面颈部解剖[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 一、A1 1、关于腭大孔的叙述。那项是不正确的 A.距硬腭后缘约0.5cm处 B.有腭前神经和血管通过 C.位于腭侧牙槽嵴顶至腭正中缝弓形连线的中点 D.由上颌骨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 E.是翼腭管的下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腭大孔:位于硬腭后缘前方约0.5cm处,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相当于腭中缝至龈缘的外、中1/3交界处。 【该题针对“第三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以下关于眶下孔的叙述中那项是错误的 A.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 B.眶下孔内有眶下神经、血管通过 C.眶下孔朝向前内下方,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进针方向应为前内下 D.眶下孔向后外上方通入眶下管 E.眶下孔的下方骨面上有尖牙窝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进针的方向是向上、后、外。 眶下孔向后外上方通入眶下管。 【该题针对“第三章单元测试(2讲)”知识点进行考核】 3、上颌骨的四突不包括 A.额突 B.颧突 C.颞突

D.腭突 E.牙槽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上颌骨的四突分别称为额突、颧突、腭突和牙槽突。 颞突是颧骨的突起之一。 颞突:从体的上部向上延伸,分为深浅两部。颞深脂肪突呈窄舌状,位于蝶骨大翼和颞肌间(颞前间隙内),脂肪突的深面是眶外侧壁的后方和颧骨的体部,后侧贴附于蝶骨大翼上。上端最高点平眼外眦水平或稍下方。 【该题针对“第三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4、以下哪个解剖结构不位于下颌骨体部外侧面 A.外斜线 B.颏孔 C.正中联合 D.颏棘 E.颏结节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下颌体:外侧面中线处有正中联合;正中联合两旁有左右各一的颏结节;从颏结节向后上延至下颌支前缘的骨嵴,称为外斜线,有降下唇肌及降口角肌附着;在外斜线上方,下颌第二前磨牙的下方或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上处有颏孔。其内侧面近中线处有两对突起,上颏棘和下颏棘。 因此本题答案选D颏棘。 5、上颌骨不参与以下哪个解剖结构的构成 A.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B.口腔顶和鼻腔底 C.鼻腔侧壁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将与大家一起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口腔疾病与保健》。口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每个人天天都跟口腔打交道,说话、进食、喜怒哀乐的表达等等,日常生活离不了口腔。口腔与大家关系如此密切,即使大家今后也许不以口腔医学为职业,那么多多了解一些口腔知识也是大有好处的,既可自己受用,也可施善于人。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学(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是一门重要的口腔医学基础课程,它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颌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首先我们来了解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和几个概念 顔面部上从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达舌骨水平,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通常称为顔面部。以经过眉间点、鼻下点的二水平线为界,可将顔面部进行3等分,即上1/3、中1/3和下1/3。 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顔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分组成的区域称为颌面部。 颅面部顔面部的上1/3区域称为颅面部,即颌面部是以颌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区域,而颅面部是以颅骨(额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表面区域。 口腔(oral cavity) 位于颌面部区域内,是指由牙、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唾液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口腔颌面部(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即是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口腔颌面部的组织器官具有摄食、咀嚼、感受味觉、吞咽、表情及辅助语言和呼吸等功能。 现代口腔医学,尤其是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已扩展到上至颅底,下至颈部的区域,但不涉及区内的眼、耳、鼻、咽等组织器官。颌面部为人体最显露、最具特征的部位,是人体形态美与表情最重要的形体表达区域,也是与眼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科等相交叉的部位。口腔颌面部部位的特殊性及解剖特点赋予其特别的临床意义。 ①位置显露。口腔颌面部位置外露,容易遭受外伤是其缺点,但罹患疾病后,容易早期发现,获得及时治疗则是其优点。 ②血供丰富。口腔颌面部血管丰富,使其组织器官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外伤或手术后伤口愈合也较快,但是因其血供丰富,组织疏松,受伤后出血较多,局部组织肿胀较明显。 颌面部血液供应特别丰富,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等。各分支间和两侧动脉间,均通过末梢血管网而彼此吻合,故伤后出血多。压迫止血时,还必须压迫供应动脉的近心端,才能起到暂时止血的作用。 ③解剖结构复杂。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有面神经、三叉神经、唾液腺及其导管等组织器官,这些组织器官损伤后则可能导致面瘫、麻木及涎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④自然皮肤皮纹。颌面部皮肤向不同方向形成自然的皮肤皱纹,简称皮纹。皮纹的方向随年龄增加而有所变化。颌面部手术切口设计应沿相应皮纹方向,并选择较隐蔽的区域作切口,如此伤口愈合后瘢痕相对不明显。 ⑤颌面部疾患影响形态及功能。口腔颌面部常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疾患,如唇、腭裂或烧伤后瘢痕,导致颌面部形态异常,乃致顔面畸形和功能障碍。 ⑥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口腔颌面部与颅脑及咽喉毗邻,当发生炎症、外伤、肿瘤等疾患时,容易波及颅内和咽喉部,以及相邻的眼、耳、鼻器官。 口腔(oral cavity) 位于颌面部区域内的功能性器官,由牙、颌骨及唇、颊、腭、舌、口

颈部影像解剖

第一节解剖学概述 颈部上部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的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部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与肩峰的连线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颈部在发生上与鳃弓和咽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颈部易发生一些先天性疾病。颈部淋巴结是全身淋巴的总汇区,炎症及肿瘤转移时易受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颈部有气管、大血管、神经干、甲状腺、喉等重要器官。 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标志可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颈前区又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三角,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颈动脉三角(图4-1-1)。它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其顶为封套筋膜,底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其内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及舌下神经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起始于颈静脉孔,为乙状窦的延续。颈总动脉位于颈内静脉内侧,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颈总动脉末端及分叉处分别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颈内动脉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垂直上行入颈动脉管至颅内。颈外动脉居前内侧。颈动脉三角是肿瘤好发部位,肿瘤可引起颈动脉移位及分叉角度改变。 图4-1-1 颈部分区

颈部结构在常规X线检查中,骨骼密度最高,在X线图像上呈白色致密影;颈部软组织及大血管为中等密度,彼此缺乏对比,难以分辨,呈灰白色;咽腔、喉腔及气道内因有气体呈黑色影像。 一、正位 颈部正位像上,喉及气管与颈椎阴影重叠。在中线上显示为宽带状透明的喉腔、气管轮廓,上段为喉腔,下段为气管,两者以第6颈椎下缘为界。喉软骨可因钙化而显示(图4-2-1)。 图4-2-1 颈部正位 二、侧位 颈椎前方长条形透亮影为咽腔,上达颅底,下续食管,前面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以软腭和会厌上端为界,软腭以上的咽腔为鼻咽,会厌上端以下的咽腔为喉腔,两者之间为口咽。咽后壁与颈椎椎体前缘之间为咽后间隙。在舌根下方可见舌骨影。

颈部影像解剖word资料9页

第四章颈部影像解剖 第一节解剖学概述 颈部上部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的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部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与肩峰的连线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颈部在发生上与鳃弓和咽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颈部易发生一些先天性疾病。颈部淋巴结是全身淋巴的总汇区,炎症及肿瘤转移时易受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颈部有气管、大血管、神经干、甲状腺、喉等重要器官。 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标志可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颈前区又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三角,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颈动脉三角(图4-1-1)。它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其顶为封套筋膜,底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其内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及舌下神经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起始于颈静脉孔,为乙状窦的延续。颈总动脉位于颈内静脉内侧,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颈总动脉末端及分叉处分别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颈内动脉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垂直上行入颈动脉管至颅内。颈外动脉居前内侧。颈动脉三角是肿瘤好发部位,肿瘤可引起颈动脉移位及分叉角度改变。 图4-1-1 颈部分区 第二节颈部X线解剖 颈部结构在常规X线检查中,骨骼密度最高,在X线图像上呈白色致密影;颈部软组织及大血管为中等密度,彼此缺乏对比,难以分辨,呈灰白色;咽腔、喉腔及气道内因有气体呈黑色影像。 一、正位

颈部正位像上,喉及气管与颈椎阴影重叠。在中线上显示为宽带状透明的喉腔、气管轮廓,上段为喉腔,下段为气管,两者以第6颈椎下缘为界。喉软骨可因钙化而显示(图4-2-1)。 图4-2-1 颈部正位 二、侧位 颈椎前方长条形透亮影为咽腔,上达颅底,下续食管,前面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以软腭和会厌上端为界,软腭以上的咽腔为鼻咽,会厌上端以下的咽腔为喉腔,两者之间为口咽。咽后壁与颈椎椎体前缘之间为咽后间隙。在舌根下方可见舌骨影。喉上部有会厌软骨,呈叶片状伸向后上方,远端游离。在会厌软骨下端的前下方有时可见甲状软骨前缘的阴影。在甲状软骨阴影内可见一横置的双凸透镜样的透明裂隙为喉室,其上缘为室带(即假声带),室带上方是喉前庭。在喉前庭阴影内可见自后下向前上走行连接杓状软骨和会厌软骨的杓会厌皱襞。喉下腔为声带以下到环状软骨下缘的部分,在颈6椎体下缘水平与气管连接(图4-2-2)。 图4-2-2 颈部侧位 第三节颈部断面影像解剖 颈部CT多为横断面图像,骨结构呈高密度致密影,软组织密度次之,气体密度最低。在CT增强扫描图像上,颈部的血管呈显著高密度影,与其它结构对比清楚。甲状腺密度亦显著增高。颈部MRI检查,可行横断、冠状、矢状等多个平面成像。在MRI

02-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02-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第三单元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一节骨 一、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上颌骨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与邻骨连接,参与眶底、口腔顶部、鼻腔底部和侧壁、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的构成。 (一)外形上颌骨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四突。 l.上颌体前外面有眶下孔、尖牙窝;后面(颞下面)有颧牙槽嵴、牙槽孔和上颌结节;上面(眶面)有眶下管;内面(鼻面)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有上颌窦裂孔、有向前下方的沟与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部相接构成翼腭管。 2.额突:与额骨、鼻骨和泪骨相接,并参与泪沟的构成。 3.颧突:与颧骨相接。

4.腭突:与对侧腭突在中线相接,构成硬腭。 5.牙槽突(牙槽骨)两侧上颌牙槽突在中线相接,形成牙槽骨弓。 (二)牙槽骨解剖名词 1.牙槽骨系上下颌骨包绕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 2.牙槽窝为牙槽骨容纳牙根的部分。牙槽窝的形态、大小与所容纳的牙根相适应。 3.牙槽嵴牙槽窝的游离缘。 4.牙槽间隔两牙之间的牙槽骨。 5.牙根间隔多根牙诸牙根之间的牙槽骨。 (三)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底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双尖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隔以较薄的骨质,甚至无骨质而仅覆以粘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底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双尖牙与第三磨牙再次之。 (6<7<5<8) (四)上颌骨的支柱结构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明显的部位,骨质比较厚,形成三对支柱,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2.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为二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至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第二第三磨牙区)连接,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 二、下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下颌骨是颌面部骨中唯一能活动的骨。 (一)解剖标志下颌骨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水平部称为下颌体,垂直部称为下颌支。 1.下颌体外侧面中线处有正中联合;正中联合两旁有左右各一的颏结节;从颏结节向后上延至下颌支前缘的骨嵴,称为外斜线;在下颌双尖牙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上处有颏孔。 其内侧面近中线处有两对突起,上颏棘和下颏棘;自下颏棘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内斜线(下颌舌骨线);内斜线上方,颏棘两侧有舌下腺窝;内斜线下方,近下颌体下缘有颌下腺窝和二腹肌窝。 下颌前牙唇侧牙槽窝骨板比舌侧薄,双尖牙区颊舌侧骨板厚度相近,磨牙区颊侧骨板厚于舌侧。

口腔面颈部解剖

第十二章、面颈部局部解剖 面颈部概念:上:发际,下:下颌骨下缘,后:下颌支后缘面部分区:眶区(orbital region)四周以眶缘为界。鼻区(nasal region)上界鼻根点,下界鼻底,两侧为内眦与鼻翼点连线。唇区(lip region)上界鼻底,下界颏唇沟,两侧唇面沟。颏区,腮腺咬肌区,眶下区,颧区,颊区,颞区与颞面区,面侧深区,额面区面部表面标志:睑裂:3.5*1.0~1.2,内眦和外眦,鼻:鼻根、鼻尖、鼻背,鼻底:鼻孔、鼻小柱,鼻唇沟:鼻面沟+唇面沟,口裂,口角。唇( lips):境界:鼻底,颏唇沟,唇面沟。面部测量点:眉间点鼻根点鼻尖点鼻下点鼻翼点颏上点颏前点颏下点眶下孔颏孔腮腺管美容角:鼻额角125°~135 °,鼻面角36 °~ 40 °,鼻唇角90 °~100 °,鼻颏角120 °~132 °,颏颈角85 °面部皮肤皱纹线:动力性皱纹线:额纹眉间纹鼻根纹眼睑纹鱼尾纹鼻唇沟纹颊纹唇纹颏纹重力性皱纹线:上眼睑,下眼睑:眼袋langer皮肤裂线:皮肤裂线与真皮胶原纤维排列一致。与皱纹线的区别:肉眼不可见终生不变,静止,与老化无关,与肌肉无关面部皮肤的特点:血供丰富,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皮脂腺、汗腺、

毛囊,表情肌止点一、腮腺咬肌区(parotidomasseteric region)境界:上:颧弓和外耳道;下:下颌骨下缘;前:咬肌前缘;后:胸乳肌、乳突、二腹肌后腹前缘;内:咽旁间隙;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耳前淋巴结,耳大神经,面神经,腮腺管腮腺咬肌筋膜:外密内松,小叶独立,与外耳道相通腮腺:上面:外耳道和TMJ;外面:浅筋膜;前内面:咬肌、下颌支、翼内肌;后内面:乳突、胸乳肌、二腹肌、茎突、Ⅸ~Ⅻ脑神经、颈内动静脉神经血管与腮腺的关系:腮腺浅叶上缘: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颞支、颧支腮腺浅叶前缘:面横动脉、颧支、上颊支、腮腺管、下颊支、下颌缘支腮腺浅叶下缘:下颌缘支、颈支、下颌后静脉腮腺深叶深面:茎突诸肌:茎突舌骨肌、茎突咽肌、茎突舌肌,颈内静脉,颈内动脉,Ⅸ~Ⅻ脑神经腮腺管:由腮腺浅叶前缘发出,在颧弓下1。5cm穿出腮腺鞘,导管在腮腺咬肌筋膜前面前行,与颧弓平行,上方有面神经上颊支面横动脉,下方面神经下颊支伴行,故腮腺导管常用来寻找面神经颊支。横过咬肌外侧在咬肌前缘,几乎直角转内,穿颊肌,45角向前,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粘膜,腮腺管乳头。面神经:第一段:茎乳孔-腮腺;第二段:腮腺内;第三段:出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颈部解剖》试题附答案解析

《口腔解剖生理学》二、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一、A1 1、下列属于唇周围肌下组的是 A、笑肌 B、降口角肌 C、颧大肌 D、提上唇肌 E、提口角肌 2、属于唇周围肌上组的是 A、笑肌 B、颏肌 C、降口角肌 D、降下唇肌 E、以上均是 3、下列关于口轮匝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口轮匝肌呈扁环形排列,肌纤维位于上、下唇内 B、口轮匝肌深层在口角处由颊肌和唇周围肌的部分纤维构成 C、口轮匝肌浅层由固有肌纤维构成,从唇的一侧至另一侧 D、主要作用是闭唇,封闭口腔 E、以上均正确 4、下列属于表情肌范畴的是 A、咬肌 B、颞肌 C、翼内肌 D、翼外肌 E、口轮匝肌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表情肌范畴的是 A、颧大肌 B、提上唇肌 C、提口角肌 D、颏肌 E、咬肌 6、以下关于颊肌的论述中,不恰当的说法是 A、颊肌呈四边形,位于大部分唇周围肌的深面 B、颊肌纤维向前交叉参与口轮匝肌的组成 C、颊肌纤维最上方和最下方的肌纤维无交叉 D、主要作用闭唇,封闭口腔 E、颊肌位于口腔黏膜的浅面

A、咬肌 B、颞肌 C、茎突舌肌 D、翼外肌 E、翼内肌 8、下列关于翼外肌的叙述,哪一项正确 A、翼外肌位于翼腭窝 B、翼外肌分为上下两头,上头起自翼外板的外面 C、由于翼外肌肌纤维的方向,当髁状突颈部骨折时,常牵拉髁状突向前内方移位 D、当左侧翼外肌出现病变,则向左偏颌时患者自觉疼痛剧烈 E、翼外肌的肌纤维斜向后下止于翼肌粗隆 9、口腔唾液腺中最大的是 A、腮腺 B、舌下腺 C、下颌下腺 D、腭腺 E、颊腺 10、下述关于“腮腺鞘”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腮腺鞘来自颈深筋膜浅层 B、腮腺鞘与腮腺紧密结合,并发出间隔伸入腺体 C、鞘的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D、鞘的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并有纤维束伸入外耳道 E、鞘的深层附于颅底,且增厚成蝶下颌韧带 11、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为 A、外耳孔至鼻翼与口角之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 B、耳屏至鼻翼与口角之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 C、耳垂至鼻翼与口角之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 D、外耳孔至鼻翼连线的中1/3段 E、耳垂至鼻翼连线的中1/3段 12、成人腮腺管口位置一般在 A、上颌第一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 B、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 C、上颌第三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 D、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 E、上颌第二前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 13、下述关于舌神经与下颌下腺导管的鉴别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舌神经下方连于下颌下神经节,通过该节,再以节后纤维与下颌下腺相连 B、下颌下腺导管直接发自下颌下腺深部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1、翼点:由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四骨结合形成的“H”形的缝结构。临床意义:其内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颞骨骨折时可将其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翼腭窝:位于眶尖的下方,略呈椎体形,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围成。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通口腔。因而翼腭窝是通向眼眶、鼻腔、口腔、颅中窝、颅底及颞下窝的交通要道。 3、颧弓:颧弓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组成,形成面部的骨性隆凸,其下缘由咬肌起始,并有颞深筋膜附着于颧弓的内外面。 4、危险三角区:面静脉部分行走于肌肉中,肌收缩时,血液可返流,有的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逆流,当上唇和鼻根部炎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海绵窦炎症。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两侧口角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5、面动脉: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行向前内上方,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鞘→腺上缘→腺上面的沟或腺实质内急转向外→咬肌附着处前缘→弓形绕过下颌骨体的下缘上行→面部(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笑肌、颧大肌深面、颊肌浅面、面静脉的前方迂曲行向前上→口角、鼻翼外侧→眼内眦→内眦动脉。 6、面静脉(即面前静脉):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穿颈深筋膜浅层→颈部→斜向后下→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浅面→下颌角的后下方,与从后上方来的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舌骨大角附近→颈内静脉。 7、翼丛(翼静脉丛) :位于颞下窝,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处,分布于颞肌、翼内、外肌之间(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均参与形成)→上颌静脉,施行上牙槽后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时,应避免刺破翼丛而发生血肿。翼丛主要收集口腔颌面及眼的静脉血,这些交通静脉可将该处感染扩散蔓延到海绵窦。 8、上牙神经丛:上牙槽前、中、后神经在上颌骨牙槽突基底部交互吻合形成,至该丛再发出终支至上颌牙、牙周膜及牙龈。 9、面瘫:是以面部筋肉麻痹,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如:歪嘴风、口眼歪斜、吊线风、口歪。 10、咽门(咽峡):是口咽部之最狭窄区,由腭帆、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11、腮腺床:腮腺犹如侧卧其上,为紧贴腮腺深面的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茎突诸肌称为“腮腺床”。 12、神经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颈神经丛皮支的浅出点,颈神经丛皮支阻滞麻醉即由此点刺入,故称此点位“神经点”。 13、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方,由颈脏器筋膜脏、壁两层所围成,间隙中主要含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下静脉,有时还有甲状腺最下动脉。作低位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此关系。气管前间隙因与前纵隔相通,故其感染可蔓延至前纵隔;该纵隔的气肿亦可上行扩散至颈部。气管前间隙还与内脏旁间隙相交通。 14、颈动脉鞘(颈鞘):为包绕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的筋膜鞘。颈动脉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位于动脉的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

口腔面颈部解剖习题

12.颈部的上界是() A.下颌下缘 B.乳突尖 C.下项线 D.枕外隆突 E.耳屏 13.颈部的下界是() A.胸锁关节 B.肩峰 C.第五颈椎 D.第七颈椎 E.锁骨 14.颈侧区的组成() A.颈前三角 B.颈后三角 C.胸锁乳突肌区 D.二腹肌区 E.下颌下三角 15.下颌下三角介于()之间 A.胸锁乳突肌 B.二腹肌后腹 C.二腹肌前腹 D.肩胛舌骨肌上腹 E.下颌下缘 16.颈动脉三角的边界是() A.二腹肌前腹 B.二腹肌后腹 C.胸锁乳突肌 D.肩胛舌骨肌上腹 E.肩胛舌骨肌下腹 17.颈部的体表标志有() A.舌骨 B.气管颈段 C.胸锁乳突肌 D.锁骨上三角 E.甲状软骨 18.锁骨下动脉的体表投影最高点距锁骨上缘约()cm A.1 B.2 C.3 D.2——3 E.以上都不是 19.胸膜顶的体表投影最高点在锁骨上方()厘米处 A.1 B.2 C.2——3 D.3 E.3——4 20.形成舌骨下肌群肌鞘的是() A.颈浅筋膜 B.颈深筋膜浅层 C.颈深筋膜中层 D.椎前筋膜 E.颈鞘 21.形成颈白线的是() A.颈浅筋膜 B.颈深筋膜浅层 C.颈深筋膜中层 D.椎前筋膜 E.颈鞘 22.被称为颈部的"危险地带"的是() A.内脏旁间隙 B.气管前间隙 C.咽旁间隙 D.咽后间隙 E.椎前间隙

23.在二腹肌后腹深面有() A.副神经 B.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 C.颈外动脉 D.面动脉 E.舌下神经 24.在颈动脉三角内,颈外动脉的浅面有() A.舌神经 B.舌咽神经 C.舌下神经 D.舌动脉 E.舌静脉和面总静脉 25.在颈动脉三角内,颈内动脉的浅面有() A.枕动脉 B.舌下神经 C.面前静脉 D.舌静脉 E.面总静脉 26.颌面颈部的蜂窝组织间隙位于() A.筋膜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B.筋膜与骨膜间 C.骨膜与肌肉间 D.骨膜与骨膜间 E.肌肉与筋膜间 27.颞间隙的解剖特点错误的是() A.颞深筋膜致密 B.颞肌坚厚 C.颞鳞骨质最薄 D.颞部脓肿可以自愈 E.感染可扩散至颅内 28.在"腮腺床"内,越过颈内外动脉浅面的是() A.舌咽神经 B.舌下神经 C.迷走神经 D.副神经 E.以上都不是 29.在"腮腺床"内,越过颈内静脉浅面的是() A.舌咽神经 B.舌下神经 C.迷走神经 D.副神经 E.以上都不是 30.在下列结构中,不与翼腭窝相通的是() A.翼上颌裂 B.圆孔 C.破裂孔 D.卵圆孔 E.翼腭管 31.颞下间隙的前界是() A.蝶骨大翼 B.翼外板 C.翼上颌裂 D.颞间隙 E.上颌骨后面 32.与咽旁间隙不直接相通的间隙是() A.舌下间隙 B.翼下颌间隙 C.颊间隙 D.下颌下间隙 E.颞下间隙 33.形成颈鞘的筋膜为() A.颈脏器筋膜脏层 B.颈深筋膜浅层 C.颈脏器筋膜壁层 D.颈深筋膜中层 E.颈深筋膜深层

口腔颌面应用解剖试验教程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 实验一上、下颌骨及相关的颅骨 实验二颌面部浅层肌、血管及神经层次结构;腮腺及面神经 实验三颌面部深层肌、血管及神经层次结构,面侧深区及颌面诸间隙实验四口腔内结构、下颌下三角区及颞下颌关节 实验五颈部诸结构 实验六气管颈段、头皮、顶骨、肋骨及髂骨 附: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报告样本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是研究口腔、颌、面、颈诸部位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口腔专业基础学科。实验课是按口腔、颌面、颈等区域分别进行学习,应以实际解剖操作为主,结合标本、图片及教科书,建立感性的解剖认识,从而为学习口腔颌面外科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解剖实验课是一门很形象化的教学课程。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有一个具体鲜明的解剖形象的感性认识,而不仅仅是文字叙述。要在有目的、有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真正看到解剖的实际,又能通过实际所见,总结成系统的知识。因此,建议解剖实验课按下列步骤和要求进行: 1、每次解剖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了解每次解剖内容、目的和要求。仔细阅读教科书中与本次实验相关的内容部分,作为实验的理论指南。 2、每次实验课开始先由具体教师讲解本次内容重点及难点,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 3、在教师的辅导下同学依据实验指导、教材、图谱、标本,分组进行操作和观察。操作时要按外科基本技术操作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层次解剖。另一人当助手。第三人宣读实习指导或教材或拿图片及标本来对照。第四人负责按所见的画图。当完成一个区域解剖后,轮换各自的角色任务。 4、做完后同学各组之间进行重要内容的相互示教,由操作者讲解该区的重要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大家可以讨论复习,最后教师小结。 5、同学要画出本次实验中重要内容的解剖草图,训练其画图表达能力,交教师批阅。 6、注意事项: (1)解剖对象虽然是尸体,但仍应按临床病人那样,以严肃的态度,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聚精会神地进行解剖,避免破坏需要保留观察的重要结构。不要随意做不必要的切口。 (2)要组织好。每4~6人一小组,小组长负责领取解剖用器械、图片和尸体标本,结束时清点及送还。 (3)遵守实习室规章制度。 (4)因各院校的实际条件都各有不同,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本教程的内容、安排、方法等进行修订。 7、没有尸体条件的院校,可利用标本,进行相关内容的观察,要求目的与操作相同。

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第三单元口腔颌面颈部 解剖 第一节骨 一、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上颌骨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与邻骨连接,参与眶底、口腔顶部、鼻腔底部和侧壁、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的构成。 (一)外形上颌骨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四突。 I. 上颌体前外面有眶下孔、尖牙窝;后面(颞下面)有颧牙槽嵴、牙槽孔和上颌结节;上面(眶面)有眶下管;内面(鼻面)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有上颌窦裂孔、有向前下方的沟与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部相接构成翼腭管。 2. 额突:与额骨、鼻骨和泪骨相接,并参与泪沟的构成。 【字体:大中小]【打印】 Jl ■ -?∣∣χ.v??∣κ hlMt; L £1L W ?I?V∣ i j∣hr-?iφ∣?l? t *

3. 颧突:与颧骨相接。 4. 腭突:与对侧腭突在中线相接,构成硬腭。 5. 牙槽突(牙槽骨)两侧上颌牙槽突在中线相接,形成牙槽骨弓。 (二)牙槽骨解剖名词 1. 牙槽骨系上下颌骨包绕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 2. 牙槽窝为牙槽骨容纳牙根的部分。牙槽窝的形态、大小与所容纳的牙根相适应。 3. 牙槽嵴牙槽窝的游离缘。 4. 牙槽间隔两牙之间的牙槽骨。 5. 牙根间隔多根牙诸牙根之间的牙槽骨。 (三)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底壁由前向后盖过上 颌第二双尖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隔以较薄的骨质,甚至无骨质而仅覆以粘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底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双尖牙与第三磨牙再次之。 (6<7<5<8) (四)上颌骨的支柱结构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明显的部位,骨质比较厚,形成三对支柱,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 1. 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 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2. 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为二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至颅底。 3. 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第二第三磨牙区)连接,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 二、下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意义下颌骨是颌面部骨中唯一能活动的骨。 (一)解剖标志下颌骨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水平部称为下颌体,垂直部称为下颌支。 1. 下颌体外侧面中线处有正中联合;正中联合两旁有左右各一的颏结节;从颏结节向后上延至下颌支前缘的骨嵴,称为外斜线;在下颌双尖牙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上处有颏孔。 其内侧面近中线处有两对突起,上颏棘和下颏棘;自下颏棘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内斜线(下颌舌骨线);内斜线上方,颏棘两侧有舌下腺窝;内斜线下方,近下颌体下缘有颌下腺窝和二腹肌窝。 下颌前牙唇侧牙槽窝骨板比舌侧薄,双尖牙区颊舌侧骨板厚度相近,磨牙区颊侧骨板厚于舌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