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7.3重力

★整体设计说明★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计从生活中的现象走向物理课堂,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

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悉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法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猜想。

(4)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其应用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实验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经历自主建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过程,认识重力;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点。

难点:通过创设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描述“重力方向”过程的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纸团、重垂线、三角板、奖状、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投影仪、铁架台、细绳、苹果、薄方形纸板、薄圆形纸板、直尺。

学生:钩码、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几个现象:

1.让一个红色纸团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让一个红色纸团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个红色纸团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教师: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纸团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学生:物体都落向了地面

教师:大家猜猜他们为什么都会落向地面,而不是其它地方?

学生:地球对它有引力(重力)。

教师:纸团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指向地面的力——重力。

【投影:重力课题】(教师板书课题重力)

二、新课讲解

(一)重力的由来:

教师: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一、重力的由来)(其实早在300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得到启发,并总结前人研究成果而发现“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

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刚才,纸团能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其实就是受到地球向下吸引的结果,物理学中把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投影:一、重力的由来——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符号:G】。(板书:由于地球吸引)

教师:重力是一种力,其施力物体是谁?

学生齐答:地球【投影:施力物体:地球】

教师:因为有重力所以我们平时能看到以下现象:【投影:苹果落地、惊险的蹦极、跳伞、精彩的跳水比赛、吊灯把悬绳拉紧、物体压着桌面等现象】。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当物体没有被提拉或支持时会落向地面,当物体被悬线提拉时会把悬线拉直,当物体被支持面支持时会对支持面有挤压,这些现象都表明: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投影: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

教师: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吗?

学生:飞机投放物资,受重力作用,会落向地面;跳高时会落向地面等等。

教师:我们学习一个力就是要学习它的三要素,是哪三要素呢?

学生齐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师:我们先来研究重力的大小。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

【投影:探究重力的大小】

教师: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有的物体重力比较大,有些物体的重力比较小。物体的重力可用什么来测量?

学生:弹簧测力计。

教师:怎么测呢?

学生: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投影:图片: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教师:我这里有两个苹果,请两同学帮我分别测一测它们的重力。

学生:两同学分别测苹果的重力。

教师:你们告诉我它们的重力分别是多少?

学生:一袋重0.9N,另一袋重2.6N。

教师:你们再帮我们仔细看看这两个苹果,是它们的什么不同导致了他们的重力不同呢?

学生:质量。

教师:可见物体的重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质量。

教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投影: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设计实验

教师:要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投影:本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学生:质量、重力。

教师:重力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由于时间的原因老师选取了一些质量为50g 的钩码,它的质量不用测量。要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物体的质量,观察其重力如何变化,那怎样利用桌子上的钩码方便的改变质量呢?

学生:可以分别测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物体的重力。

教师:请同桌合作完成实验数据收集,然后根据数据绘制图像,再通过对图像分析得出结论,并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实验时大家要分好工,看哪组做的最快最好,下面开始实验。【投影:请各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数据收集,然后根据数据绘制图像,再通过对图象分析得出结论,并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

设计实验表格

实验图像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教师这期间,走到学生中去,一是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二是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临时问题,三是对部分实验困难学生给予引导和帮助,让他们不落队,也能顺利完成本实验。(要求学生把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大家做好了实验,请把实验报告填写好,然后大家把器材整理好,停止实验。

学生:整理好器材。 0.10 0.20 0.30

G /N m/kg

1.0

2.0

3.0

教师:展示小组的结果,请某一小组的一名同学上来汇报实验情况,说清你们是如何找到物体重力与质量关系的。

学生:一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情况。重力与质量关系式通过原点的正比例函数图像,所以成正比。

教师:再请另一小组同学把你们的实验情况也和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一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其他组的同学结果和他们相同吗?

学生:相同。

教师:因此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这一结论是具有普遍性。

【投影: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教师:既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则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定值,同学们计算一下,它是多少?

学生:10

教师:其后有单位吗?如有应该是什么?

学生:N/kg(学生齐答)

教师:10N/kg就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用符号g表示,g=10N/kg。

(板书:G/m=g,即G=mg)

通过我们的探究找到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通过公式变形得到G=mg m=G/g如果已知质量就可求出重力,已知重力就可求质量。【投影G/m=g G=mg m=G/g】

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

教师:其实我们科学家们也在地球的不同的地方精心的做了大量实验,发现这个比值各地略有不同,但都在9.8N/kg左右,平均值大约是9.8N/kg,即g=9.8N/kg。

②其中g=9.8N/kg表示的意义是:在地面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注意: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教师:下面我们看一道例题。

课堂例题

投影: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N/kg)

已知:m=3T=3000kg g=10N/kg

求:G

解:由重力计算公式得

G=mg=3000kg×10N/kg=30000N

答:质量为3T的汽车重力是30000N。

投影:一名中学生的重力是500N,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10N/kg)

学生:在本上解答。

教师:让一名学生口述解答过程。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块探究重力的方向。

(三)探究重力的方向

教师:根据平时你的观察你认为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学生:向下的。(或说竖直向下的)

教师:究竟往哪个方向向下呢?

【演示】1.将手中的粉笔头自由释放,学生观察粉笔头下落的方向

教师:粉笔头下落是由于粉笔头受到重力的作用,粉笔头下落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同学们可能看不好,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演示】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重垂线),观察静止时悬线的方向。

教师:利用铁架台把一重物静止在悬线下,其重力的方向与悬线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一致。

教师:很好,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悬线的方向就知道重物的重力的方向,我们把这样的悬线叫做重垂线,现在我们的桌子所在的平面就是一个水平面,我们借助水平面看看悬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是多少。

学生:90度,学生测量。

教师:在物理学上我们把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就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怎样(向下)的?

学生:竖直向下(与水面垂直向下)

【教师板书:竖直向下】【投影:竖直向下】

教师: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吗?再观察下面一个实验:

【演示】3.实验证实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教师:把铁架台或桌子的一侧垫高,同学们观察重垂线的方向变了吗?

师生共同总结: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总是与水平面垂直,但不一定总垂直地面,所以不能说成是垂直向下。

【投影: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四)重力的方向的应用

教师:重力方向的这一特点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较广泛的应用。【投影:重垂线,建筑工地砌墙图片】如在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砌墙时会在墙旁边挂一重垂线,你知道这一重垂线可起什么作用吗?

学生:检查墙砌的是否竖直。

教师:怎么检查。

学生:看砌的墙是否与重垂线平行。

教师:【投影:水平仪】利用水平仪如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

学生:看中间的重垂线是否与中间的刻线重合,若重合,则桌面水平。

教师:中国人过年都有挂年画、贴对联的习俗。我这有张奖状(老师把一张奖状贴在黑板上),谁能上来利用重垂线把它贴正。

学生:利用重垂线(看画的左右边沿是否与重垂线平行或看画的上下边沿是否与重垂线垂直)

教师: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学了这招,我想今年过年家里挂年画、贴对联的时候,就能露它一手了。

(五)重力作用点——重心

教师:最后我们再来了解重力的作用点。

教师:物体的每一部分都被地球吸引着,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如果物体的重心正好被另一个物体支起,物体就是平稳的不会掉落。(板书: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教师演示:用一物体将薄方形纸板,薄圆形纸板,把直尺等物体支起,分别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重心所处的位置。

学生:直尺的重心在中点、薄方形的纸板的重心在两对角线的交点、薄圆形纸板的重心在圆心上。

教师:谁能总结出像这些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哪里?

学生:几何中心上。

【投影:图片: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六)讨论:假如地球上的物体不受重力情景会是怎样的?(有时间让学生讨论)

教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正因为有着这个力的存在,我们才能平稳地坐在教室里上课。(设想忽然物体不受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相互讨论后发表自己的想法。)那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情景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现在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有一天也能像这些宇航员一样遨游太空!为祖国航天事业服务!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投影】

1.重力的由来——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三要素:

①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

②方向:竖直向下

③作用点:重心

五、达标测试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7道题,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

六、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探究和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动手动脑学物理:1、

2、5;

2、观看太空授课视频(网上搜索);

3、阅读教材P13页的“科学世界----飞出地球”。

★板书设计★

一、重力的由来------地球的吸引

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三、重力的大小:G/m=g=9.8N/kg——G=mg

四、重力作用点:重心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创设了对话平台,营造了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建构与重力有关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从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感知重力、认识重力、描述重力,达成了三维目标。

初中新人教版重力教案

第三节重力 (一)教学目的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二)教具 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水为什么从高处往低处流?蹦极时人为什么会向下落?-------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肯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产生 你会讲苹果落地的故事吗? 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三、重力的大小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的重力是有大小的。 实验: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演示) 这两个砝码的重力都是0.5牛顿。质量相等的物体,它们的重力大小也相等。 2.学生实验: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50克、100克和150克的物体的重力,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 (学生操作) 3.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教师: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4.g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牛/千克。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计算,g可取10牛/千克。 5.G=mg 如果用G表示物体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 6.g在不同的星体上的数值不同,如在月球上为地球上的 1/6 ,在地球上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四、重力的方向 想想议议:如何描述重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竖直上抛、平抛、斜抛 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叫做竖直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思考: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一样吗?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哪个? 讨论:同学们,你知道"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2015-2016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7.3 重力 ★整体设计说明★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计从生活中的现象走向物理课堂,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 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悉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法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 计算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猜想。 (4)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其应用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重力教案

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重力的产生; (2)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 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 (2)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练习等 (四)教具 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勾码,毛巾,直尺,笔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为什么熟透的苹果会落地,为什么晾着的衣服,水滴会落地? 实验一:教师将小球放在手中,松开手,请同学们观察松开手以后小球如何运动?它的运动状态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实验二:教师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情况 ,也回答以上的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发现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即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回答出“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提出:物理学家牛顿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

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的物体使物体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 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直接导出: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2.重力的方向 实验一:在铁架台的横杆上用线挂着几个物体,有重锤、有砝码.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刚才我们看到的小球自由落下的方向,一致不一致? 得出一致的结论。 我们把这个方向叫竖直向下,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老师提问疑问:根据实验,我们可不可以说重力方向垂直支撑面呢? 实验二:将铁架台倾倒,悬挂物体的线还是自由下垂的方向。 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3.重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重力与什么有关?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其中有质量,形状,位置。 实验一: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一个弹簧秤和3个100g的钩码,请同学们分别测出100g、200g、30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把测量值和计算结果填在的表格中.下面开始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的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 。 强调:9.8N/kg所代表的含义为: 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N 举例:一小球质量为100g,则它所受到的重力为多少N? 已知:m=100g=0.1kg g=9.8N/kg 求:G 解:G=mg=0.1kg×9.8N/kg=0.98N 答:它所受到的重力为0.98N. 实验二:重力与位置的关系 结论:地球上不同的位置g不同。 实验三:重力与形状的关系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精品教案

第3节重力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重力的方向,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无论如何向空中抛乒乓球,最终乒乓球都要落到地面的实验,让学生来认识重力。 2.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会用数学上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 3.学会用比值法、图像法处理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身边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以及学会利用G=mg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画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像。 教具准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泥、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瀑布美景。引导学生思考“水往低处流”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重力。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重力的产生 1.观察现象:让学生观看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多媒体课件展示:①苹果下落;②雨中漫步),然后动手感受重力(上抛橡皮擦最终落回地面)。 2.提出问题: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3.形成概念:在讨论中,学生很容易得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 4.拓展总结: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5.活动: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按下图所示做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说出: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出去。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绕地球转动?吊灯为什么把悬线拉得很紧? 讲述:我们知道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就像橡皮绕着你的手旋转一样,是因为地球吸引月球。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接着,设疑“假如没有重力,生活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讨论回答),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教学理念。 探究点二:重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现在我们就来研究重力的三要素。 1.练习测量重力。 提示学生参照课本P10图7.3-2,利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练习测量钩码

河南省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案1 新人教版

重力 课题 7.3.1 重力课时安排共( 2 )课时 环 节 二 重力的大小 用手分别拿起一块大石头和一块小石头,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你 觉得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探究 ①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 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②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 下面表格中。 质量m/kg 0.1 0.2 0.3 0.4 0.5 重力G/N 让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用实验测量的数据描点。连接 这些点,看看这些点分布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 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明:A.质量越大的物体,就越重,但重力跟质量的比值g是定值。g =9.8N/kg。

B.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有关系)课中作业 环节三重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方向,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悬线的方向 [讲解]:重力的方向剖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并指向地球的球心。由于悬挂重物的线总是竖直向下垂的,我们把它称为重垂线。[学生活动]:重垂线的应用 A.用重垂线检查桌腿是否竖直 B.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讨论]重垂线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想想议议] 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 课中作业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至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壮美的瀑布、下落的苹果。 问:由这两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问: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学生可以想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至此板书今天的课题(13、2重力)。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问:重力是一种力,根据已有知识,我们应从几方面来学习它呢? 学生会回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给出两袋沙土,让学生掂一下,看哪一袋重。(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问:为什么看上去多的那一袋重呢? 引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问: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对于探究我们这样组织: 1、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2、与学生分析在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相等。 3、学生探究,并记录每次物体的质量及相应的重力。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5、板书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指明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说明g 的取值情况。 探究结束后,及时跟踪练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应用情况。 三、 重力的方向、重心 问: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生会回答:向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们可做这样的展示:取一重垂线,当其静止时,指明此时重垂线的方向即为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应是“竖直向下”。 通过组织学生检查黑板是否竖直、 桌面是否水平,认识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做一小练习:作出斜面上静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在讲解该题的基础上,指出: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力。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让学生用手指支起自己的笔、刻度尺等,加深对重心的认识。 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通过作自行车轮胎的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四、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互做补充。 五、 当堂检测 1、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哪种现象在伦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 ) A.举重运动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重物 B. 足球踢起来以后不会回到地面 C.跳高运动员跳起来就不能下来了 D. 拳击比赛打到身上也不会痛了 2、重600 N 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牛 B. 一个成年人 C. 一本书 D. 一只鸡 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B C D

人教版初中物理《1重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计算公式和重力的方向。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分析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要全面。 (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重力方向的应用 教具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弹簧苹果纸片石块 教学过程: 壱、导入新课 老师演示三个实验:1、吹出去的泡泡;2、扔出去的纸片,3、上抛的石块,让学生找出三个实验的共同点,并找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重力 弐、教学过程 (一)重力的概念 通过实验感受重力的存在:让学生上台演示食指上挂两个弹簧,一根弹簧下挂一个苹果,另一根弹簧下用和苹果重力大小相等的力向下拉,让学生说出感受,其他同学观察弹簧的变化,让所有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向下拉弹簧,从而得出重力有关知识。 1、定义: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以下知识点由学生自学课本完成 2、符号:G

3、单位:N 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提出问题:力的三要素有哪些?下面从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重力 (二)重力的大小 感受重力的大小:教师演示:一个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挂一个50g 的钩码和200g 的钩码,观察弹簧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弹簧伸长量不同的现象,学生讨论得出原因是因为钩码的质量不同导致伸长量不同,也就是拉力即重力大小不同,从而得出探究课题:重力大小与质量有关。 学生分组实验: ①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三节《重力》教案

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方向 ●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二.新课教学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

(完整版)重力教案

《重力》教学设计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

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最新版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至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壮美的瀑布、下落的苹果。 问:由这两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问: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学生可以想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至此板书今天的课题(13、2重力)。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问:重力是一种力,根据已有知识,我们应从几方面来学习它呢? 学生会回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给出两袋沙土,让学生掂一下,看哪一袋重。(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问:为什么看上去多的那一袋重呢? 引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问: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对于探究我们这样组织: 1、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2、与学生分析在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相等。

3、学生探究,并记录每次物体的质量及相应的重力。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5、板书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指明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说明g 的取值情况。 探究结束后,及时跟踪练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应用情况。 三、 重力的方向、重心 问: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生会回答:向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们可做这样的展示:取一重垂线,当其静止时,指明此时重垂线的方向即为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应是“竖直向下”。 通过组织学生检查黑板是否竖直、 桌面是否水平,认识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做一小练习:作出斜面上静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在讲解该题的基础上,指出: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力。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让学生用手指支起自己的笔、刻度尺等,加深对重心的认识。 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通过作自行车轮胎的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四、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互做补充。 五、 当堂检测 1、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哪种现象在伦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 ) A.举重运动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重物 B. 足球踢起来以后不会回到地面 C.跳高运动员跳起来就不能下来了 D. 拳击比赛打到身上也不会痛了 2、重600 N 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牛 B. 一个成年人 C. 一本书 D. 一只鸡 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新人教版

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会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验认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并会实际应用。 过程与方法 4.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质量与重量关系式,并会用公式G=mg 进行计算。 5.通过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作 出分析和判断。 了解势能概念 6.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教学难点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检查1.由于地球的的力叫重力。 2.铁丝弯成各种形状,但是其重力大小却(填写“变”或“不变”),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比例常数为g = ,其物理意思是。 3.重力公式为,其中不随空间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却通常随空间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从而使重力也如此。 4.重力的方向始终,重垂线.水平仪都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5.被举高的物体而具有的能叫。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 “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1.重力的概念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均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1)重力的大小:重力是一种力,因此,重力的单位是。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即物重)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由此可由物体的质量算出它所受的重力。强调: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可知,赤道上g值最小,而两极g值最大。一般的处理方法: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使用时要注意单位统一:G—牛(N) m——千克(kg) g——牛/千克(N/ kg) 重力的大小可用直接测量。地球周围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这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造成的.如果物体在空中只受重力的作用,则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会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地,愈来愈快地落向地面.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重力》教案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

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重力》教案

重力 ★整体设计说明★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计从生活中的现象走向物理课堂,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 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悉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法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7.3重力 ★整体设计说明★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计从生活中的现象走向物理课堂,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 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悉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法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猜想。 (4)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重力与弹力 教学设计

重力与弹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水平支持物支持的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5)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6)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替代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胡克定律,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2.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3.胡克定律 教学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和掌握胡克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这些现象都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出示图片:苹果落地;滴水的衣服; 思考讨论:苹果为什么会落向地面?衣服上的水为什么会向下? 出示动画:弹簧的拉伸和压缩。 思考讨论:弹簧为什么能被拉伸和压缩呢? 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讲的重力、弹力有关。 二、讲授新课 (一)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符号G。 2.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 出示图片:画出重力方向 教师总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4.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 (1)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2)g的单位:N/kg,m/s2 1N/kg=m/s2 (3)在没有空气阻力时,由静止下落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g又叫作重力加速度。 出示图片:自由落体运动 5.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重心可以看作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出示图片: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的重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

月重点:探究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它的 对物体的

研究过程中,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9.8 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 值存在微小差异。下表为部分地点的g值大小: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 值最大的位置在。 问题2:请同学们双脚分开站好,大家一定能很稳地站在地面上,如果身体 :https://www.doczj.com/doc/4116402817.html,] 五、过关检测 见三级达标题A、B部分体的吸引力,重力只、重力的大小 三级达标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巩固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 1.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2.下列有关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持面 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 C.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空中向上飘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 3.用如图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桌面是否水平,当它在东西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南边看,重垂线偏在水平仪的左方,当把它南北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东边观看,重垂线偏在水平仪的右方,此时桌面的高。 二、综合应用题——挑战高手,我能行!. 4.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对苹果有吸引力,而苹果不吸引地球’ B.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大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等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D.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小于苹果吸弓I地球的力 5.小球沿斜面加速下滑,关于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6.图中的箭头能正确表示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 三、拓展探究题——战胜自我,成就自我 7.(2012,眉山)如图,小钟同学在做模拟引,力实时,用一根细 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运动。请你画出橡皮受到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

课型:综合课设计:欧阳审核:审批: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3 月 1 日星期四 课题:7.3 重力第 1 课时累计 3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9 页至 12 页) 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目标解读 1、知道重办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重点:探究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 二、夯实基础 1.重力. 阅读课本P9第一部分,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 的作用。 (2)你能举出几个例子说明重力的存在吗?尝试一下。 (3)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用什么测量? (2)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这个比值大约多大?。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是 (4)课本Pll例题我来做!(与解答过程比较,你定会有收获!) 3.重力的方向 (1)阅读课本Pll“重力的方向”并观察分析图7.3-4完成以下问题: 重力的方向是____;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常利用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2)阅读课本Pll“想想议议”并尝试回答。 4.重心 (1)什么叫物体的重心? (2)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5.重力的由来 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物体所受的重力来自于地球对物体的。 三、能力提升 一、重力的大小(重点) 1、重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怎样测量? 2、实验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下表是研究物体所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实验得到的数据:先通读教材,预习 :重力的定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完成时间15分钟左右 核心提示: 1、重力 (1)地球上的物体无论大小都受重力。(2)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是策略伯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力的其中一个垂直于水平面的分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力的大小(1)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就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重力G与质量M 的关系可表示为:G=mg (3)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因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与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故F=G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教学设计

第3 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钩码、坐标纸、铅笔、橡皮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认识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3、知道重力方向和作用点。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牛顿关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认识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理解并感受重力的方向与作用点---重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认识“质量”与“重力”关系。 2、通过对重力产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顿的贡献,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意识,树立探究太空奥秘的理想和信念。 三、教学重点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导学内容:图片: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水往低处流,月球围绕地球转,绳橡皮圆周运动,撒手后运动情况。问题: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万有引力?谁发现万有引力?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物体只要在什么附近就会受到重力? 2、学生活动:学生思考;阅读教材,p9 导读与p12 重力由来,回答问题。 3、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中寻求规律,形成理论,树立探索太空的理想,激发向科学家学习意识,让学生自然进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导学内容:托起不同的钩码,感受它对手的压力,提出问题,猜想质量与重力之间有何联系? 分组实验,用测力计和钩码探究质量与重力之间遵循什么规律,总结结论。

以m 为横轴,G 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绘图像,计算G/m,小结g=9.8N/kg.总结重力公式。 2、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测力计测量相应钩码重力,利用直尺铅笔描点、作图,分析规律;填入表格并计算比值,总结G = mg 。(一次函数类型) 3、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学会正确的探究规律、方法、步骤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来源于实践,规律就在身边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分析归纳,理解应用 1、导学内容:先阅读后例题解析,分析小结整理过程;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哪里? 质量分布不均,形状不规则的中心怎么寻找? 2、学生活动:学生即时解答例题,板书解析;学生阅读重力方向与重心部分内容,回答问题,学生小组讨论重力的方向应用及规律。学生寻找规则物体重心。 3、设计意图:熟悉公式,规范解题步骤;理解力与重力关系,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五、课堂小结 (一)重力定义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 六、课堂训练 七、作业:综合能力提升部分

初中物理公开课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公开课《重力》教案及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 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 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组内讨论)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做出图像,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G与m关系,一名学生板演公式并了解g的单位和物理意义。(出示例题)两名学生板演。 (三)、重力的方向。 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锤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想想议议”。 (四)、重心。 出示课件,学生阅读思考并进行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其中的道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