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优秀教学设计

重力一、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3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知道牛顿吗?就是那个看到成熟的苹果落向地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人。他说,宇宙中的任何物体,大到太阳,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

2021-03-21
重力教案

第二节重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重力的产生;(2)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 知道重心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2)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二)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大小

2021-03-21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最新版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心。重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

2024-02-07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心。重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至于重心可通过小

2020-08-03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2015-2016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7.3 重力★整体设计说明★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

2020-11-28
(完整版)重力教案

《重力》教学设计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

2024-02-07
重力与弹力 教学设计

重力与弹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水平支持物支持的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5)知道什么是弹力

2024-02-07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

课型:综合课设计:欧阳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3 月 1 日星期四课题:7.3 重力第 1 课时累计 3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9 页至 12 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目标解读1、知道重办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重点:探究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2024-02-07
初中物理公开课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公开课《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重点、难点分

2024-02-07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7.3重力★整体设计说明★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计从生

2024-02-07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力*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

2024-02-07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分析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分析初中物理《重力》教案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四节,从重力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认识重力。对万有引力只需让学生明白天上的物体跟地面上的物体一样都受到万有引力作用,对万有引力定律不必补充和深入讨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長通过探究得出的。要引导学生做好这个探究,不要急于给出结论。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思

2024-02-07
《重力》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在使用公式计算时,=4=50通过我们研究发现,重力和质量成正比,用来计算大小,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重力》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③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②通过“实验分析”强

2024-02-07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物理重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能力目标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

2024-02-07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教学设计

第3 节重力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钩码、坐标纸、铅笔、橡皮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认识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3、知道重力方向和作用点。过程与方法1、了解牛顿关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认识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3、理解并感受重力的方向与作用点-

2020-01-12
《重力》教学设计

课题:二重力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3、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2、通过物理模型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及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重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重心的确

2024-02-07
(完整word版)《重力》教学设计

课题:二重力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3、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2、通过物理模型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及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重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重心的确

2024-02-07
初中物理下学期重力教案

6.3 重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4、能用公式G = mg计算有关的问题。5、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

2024-02-07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A、大于600N重的物体B、小于600N 重的物体C、等于600N重的物体D、无法确定6、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他重多少?如果要把他抱起来,你所用的力至少是多少牛?(g=10N/Kg)7、当你紧靠墙站立时,向前抬起一只脚,你会。做做看,把前面的空填上,然后把你分析的原因写在下面原因:。能力提高8、小红在家设计制作了一个仪器,

2024-02-07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2、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二、教学重点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