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6新版自考大学语文考试大纲+必过笔记

2006新版自考大学语文考试大纲+必过笔记

2006新版自考大学语文考试大纲+必过笔记
2006新版自考大学语文考试大纲+必过笔记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打印本页

听课要求:

一、要求:圈、点、划、做笔录

二、方法:多读多记多思多写

三、借教材提升:

1、熟悉教材体例

2、教材编排前后内容

3、熟悉所选的每一篇文章,掌握考核重点(同步练习每篇课文前都有考纲要点)

4、借配套练习消化文本内容,进一步理解文本

一、基本知识点

1、语文——要点:语文包括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知识

(1)语文知识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文言实词的考核:古今意;常用文言实词具体含义

文言虚词的考核: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

文言句式的考核:使动句式、意动句式、名词做状语、名词做动词、判断句、被动句、倒序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句式。(2)文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作家作品基础知识:作者基本情况(字号、朝代、主要思想或文学主张、文学成就、代表作

作品基本情况(出处、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特色、地位

文体基础知识:4种文体知识的具体考核

◆议论文文体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对比、类比)

驳论的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记叙文文体知识:

叙述方式:顺序、倒序、平叙、插叙

人物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

◆诗歌文体知识:

古代诗歌文体:楚辞、汉乐府、乐府旧题、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慢词、小令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意象表现;借景抒情(自然天成、融情于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

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

◆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个性特点、人物描写法

心理刻画:直接间接心理描写

表现方法:倒叙方式、前后照应、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对比、铺垫、烘托、反衬、类比、象征

(3)文学作品阅读分析:背景、主要内容、写作特点、提升写作能力

2、记住语文中的“二”

(1)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2)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3)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4)二种说明文类型:

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类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5)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6)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3、记住语文中“三”

(1)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 2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3)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4)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5)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6)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4、记住语文中的“四”

(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四种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法、演绎论证法)( 3)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6)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5、记住语文中的“五”

(1)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2)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6、记住语文中的“六”

(1)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 2 )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 结果

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 3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4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 5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 7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7、记住语文中的“七”

( 1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2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8、记住语文中的“八”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除此修辞方法:对比、借代、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

二、考查要点(见配套教材)

(一)考查三部分:

1、语言文学(识记,15分)

2、阅读分析(理解,55分,采点给分):

按时代分:

古文阅读25分;现代文阅读30分

按文体分:

散文阅读28分(议论文8分,记叙文20分)

诗歌阅读20分

小说阅读7分

3、作文(综合运用,30分基本看头尾扫描中间)

(二)考查的题型

单选、多选、词语解释、简单题、简析题、作文题

(三)考查时间:150分钟(注意时间安排)

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学派:儒家学派(政治核心:仁政,反对暴政及兼并战争)

2、主张:1)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施仁政行王道;

3)反对暴政及兼并战争;

4)提倡发展农业林渔业;

5)重视教育。

三、扫除字词句段的理解障碍(通译)

四、语言知识

解释:焉、凶、加、或、直、是、走、胜、谨、申、黎民、检、发、斯

五、《寡人之于国也》阅读

1、中心旨意:阐述民本的王道理想

2、论说的线索: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3、文章的结构层次:

提出疑问(“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分析原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喻:“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自以为对国家尽心了,实际上跟其他君王本质一样喜好战争,百姓自然不会增

多。)

解决措施(“斯天下之民至焉”)

(排比:重视发展农林渔业;发展教育;施行仁政——增强雄辩气势)

4、重点分析三段:

1)“不违农时”一段中要点:

“王道之始“的标志:养生丧死无憾

治国思想:民本思想

修辞手法:排比

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演绎论证

2)“五亩之宅”一段中要点:

中心句: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层次:A、发展桑蚕(解决穿衣问题)

B、发展家禽养殖(解决吃肉问题)

C、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

D、发展教育(重视教育)

治国思想:民本思想

修辞手法:排比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一段中要点: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修辞:对比。作用:反映统治阶级腐化奢靡的生活和下层百姓生灵涂炭的阶级对立现象。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修辞:比喻。揭露统治阶级把“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的错误观点。

本段的道理:劝告梁惠王端正态度、实行王道,不要把暴政恶果转嫁到年成不好。

六、写作特色:抑扬兼施、循序善诱的说理方法。(先易后难,层层推进)

知识要点:

1、本文的主题思想:孟子的王道理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体现以民为本、实行王道的治国思想。

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是战国时孟子

3、《寡人之于国也》论说线索: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秋水

一、切入:举出众所周知的寓言故事引申的成语:

二、知人论世:庄子

1、时代:战国时宋国人

2、学派:道家学派。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3、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承认事物相对性,否认事物存在差别

反对战争、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虚伪

4、《庄子》共33篇、内7 外15 杂11。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三、扫除字词句段的障碍(通译)

四、语言知识:字词句段

五、《秋水》阅读

(一)整体感知

1、中心论点及其意义: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和后天教育限制。

意义: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本文运用的论证发:例证法;类比法;对比法

3、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反问

4、全文以寓言形式说理。

(二)分析文本重点段落

1、“秋水时至----望洋向若而叹”

描述两种景象及其关系:秋水与海水两种景象。对比关系。

两种景象暗示的哲学道理: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说理的特点:寓言说理,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北海若曰——束于教也”

主旨:人的认识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所以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三层次:

A、井蛙受到空间的限制(有时会挖苦他人说是“井底之蛙”是和意思,如你在深圳知道北京的正宗北京烤鸭店的具体位置吗)

B、夏虫受到时间的限制(冬天夏虫在冬眠,非活动时期

C、人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人非天才

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说理形象;排比——层次清晰有气势。

本段论证的方法:比较中的类比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

主旨:宇宙无限,人的生存空间有限,所以人的认识有限。

运用的三种论证方法:

例证法:对宇宙无限,人的生存空间来说,“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人卒九州”是例证法

类比法:对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来说“壘空之在大泽乎、不似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于马体”是类比法

对比法:大与小、无限与有限来彰显主旨。

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A、排比:三个问句

B、层递:从“天地”到“四海”再到“中国”再到“万物”再到“人”

4“五帝之所连——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议论的大意:庄子认为儒家学说认识有限,伯夷仲尼的博学之名完全是自夸。

其根据: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论证法:例证法(如陈水扁贪污受贿这个观点:举例证明,邱毅爆料海外账户若干存款)

修辞手法:排比、对偶、反问。

六、本文引申的成语:

望洋兴叹、井底之蛙

知识要点:

1、《秋水》中,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依据的道理: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

2、《秋水》全文贯穿对比论证方法。

3、《秋水》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切入:画荻教子

二、了解作者

欧阳修:号醉翁,自称六一居士。

学派: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主张: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反对追求形式的靡丽文风,主张文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三、扫除字词句段障碍

四、语言知识:见P20

1、解释

2、文言句式

五、阅读分析文本

(一)整体感知

1、记住:《五代史伶官传序》文体是史论

2、本文中心论点:国家盛衰兴亡关键在人事。(开篇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演绎论证、归纳论证)。

4、本文的论据: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相结合

(二)分析文本重点段落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中心论点:国家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事。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证法

论据:庄宗先盛后衰的历史事实。

三组反义词:盛与衰、天命与人事、得与失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皆自于人欤”(事实论据)

本段中心论点:国家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

本段论据:历史事实论据(前半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历史事实,后半是国家衰亡事业失败的历史事实。)

突出论点的手法:强烈的对比。

首先是历史事实的兴与衰、成与败的对比,借理论就在事实的鲜明对比中;

其次是“得之难而失之易”于“成败之迹皆自于人”的对比和盘托出论点。

3、《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岂独伶人也哉!(理论论据)

体现主要观点的两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身

论据: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突出论点的方法:对比。

满与谦;

忧劳与逸豫;

方其盛、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与及其衰、数十伶人、身死国灭的对比;

祸患与忽微、智勇与所溺间包含大与小、得与失的对比。

六、写作特点:

1、欲抑先扬先赞扬庄宗成功时的意气之“壮”,再叹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衰、兴亡、得失、成败的历史悲剧的根本原因,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2、论据典型有力

3、文风雄健而有气势,行文跌宕顿挫

六、记住以下名言: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知识要点:

1、《五代史伶官传序》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旨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天命与人事是反义词)

2、《五代史伶官传序》从整体而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归纳法

3、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论毅力

一、切入:谈谈个人的遇到挫折及其如何对待的。

二、了解梁启超

戊戌变法:103天失败

《论毅力》在百日维新失败后写成。

三、扫除字词句段障碍

解释:见P24

文言句式:

盘根错节之既经。(宾语前置:已经经过了像盘根错节般的繁难境况)

故所就不彼若也。(宾语前置:所以自己的成就不如别人)

四、《论毅力》的阅读分析

(一)整体感知

中心论点:开篇提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贯穿全文的表现方法:对比法

(二)分析文本重点段落

1、第一段

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纵横捭阖、大开大合特点:“天下”即横观一切,“古今”即是纵观一切,“成败之林“囊括一切成败现象,

“茫然不一途”包罗一切不同情况,这些都是开,最后有设问“要其何以成,何以败?”合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2、“其在志力薄弱之士——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五种人的五种结果:志力薄弱者,一挫而退;

志力次弱者,再挫而退;

志力稍强者,三四挫而退;

志力更稍强者,五六挫而退;

志力至强者,方有“善于其终”的可能。

五种人中突出“志力至强者”,因为非志力至强者全都失败了,中心论点为“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方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论证方法:层递性比较法

3、“更譬诸操舟——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三个层次:1)行舟中风潮有顺有逆;

2)毅力至强者可以透过逆境而入顺境;

3)凡毅力达不到至强者都不能达到彼岸。

三个层次构成层递关系,说明:凡毅力达不到至强这都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或者反过来说,只有毅力至强的人,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彼”和“我”构成的关系:正反对比关系。说明:有毅力者成,无毅力者败。

4、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论点:只有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的人,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论证方法:比较中的类比法即比喻论证法、

孔子的两个比喻说明:做事要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孟子的比喻说明:只有坚持到底,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知识要点:

1、《论毅力》的中心旨意: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2、《论毅力》全文的表现方法:对比

3、《论毅力》主要才用的修辞手法:层递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演说特点:

1、精炼

2、观点明确

3、条理清晰

4、情理并重

5、具有号召力与感染力

二、蔡元培

北大建校:1898年

蔡元培:1917年任北大校长

主张: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解读文本

一)明确演说的三大教育思想:

1、抱定宗旨(研究高深学问)

2、砥砺德行(原因: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3、敬爱师友(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同学间互相亲爱)

二)今日要做的二事:

一是“改良讲义”;

二是“添购书籍”

三)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1、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学习贵在自己探索,老师只是引导指导作用,要坚持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

2、做学问是为国家、民族的进步发展,而不是升官发财。要勇于探索真理,为社会服务。

四)“若途志在做官发财——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宗旨”:研究高深学问

批评现象:混文凭、“活动于社会”、以图做官发财

修辞手法:反诘

五)故必有卓绝之士——更何足以感人。

“重任”: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批评不良之风: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四、本文说理的特点

1、说理简单明白,情理并重

2、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3、主要论证法:演绎法、对比法

知识要点: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主要论证方法:演绎法和对比法

容忍与自由

一、了解胡适

胡适(1945. 10 ----- 1948. 12)北大校长。

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918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郁达夫的《沉沦》。第一部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

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三、《容忍与自由》的写作背景

四、文本阅读

一)中心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二)三个层次阐发中心论点:1、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2、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个人经验)。

3、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政治思想)——原因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例证:理解引用的两段话

《王制》有之:"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吾独怪夫数千年来之排治权者,之以济世明道自期者,乃懵然不之注意,惑世诬

民之学说得以大行,遂举我神州民族投诸极黑暗之世界!......

(《王制》中有这样的记载:借助于鬼神时日卜筮(应该是指鬼神占卜之说)来疑惑人民(或老百姓)的,该杀。我单单以数千年来那些当权的人感到奇怪。他们那些以(或用)拯救世人通明道理而自居的人,却懵懵然的样子而不加以观注,以迷惑世人误导人民的学说而成大事,于是使我全国各民族都被陷入了十分黑暗的世界里!……)

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此四诛者,不以听。

拆解言论打破律令,胡乱命名更改作品,坚持左道(应是指错误的路线)来使政局混乱的人,该杀。制作宣传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低俗文化等)来疑惑老百姓者,该杀。言行虚伪而狡诈诡辩,广泛学习不良事物并且顺从支持错误事物来疑惑老百姓的人,该杀。借助于鬼神时日卜筮(应该是鬼神祭祀占卜之说)来疑惑老百姓的人,该杀。这样该杀的四种人,不应该听取他们的。

解析:少年时自己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封神榜》。当时是一种不容忍的做法。自己是无神论者,但是世界上大多数人是信神的,他们容忍了我这个无神论者四十多年的言论,说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是容忍的。没有他们的容忍,就没有我的言论的自由。这一例子充分证明了“有容忍才有自由”。

四)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个人经验)。

1、“在宗教自由史上——这就是不能容忍的根源”(重点段落)

分解:

1)为何认为容忍的态度最难得?(因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

2)论证方法:归纳法

3)修辞手法:排比

2、“一切异端的迫害——所以不能容忍任何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重点段落)

1)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深信自己不会错的。

2)不能容忍的实质:一是从政治思想上看,是文化专制;二是从认识上看,是不知宇宙无限,人认识有限的根本道理。

3)修辞手法:排比

3、殉道者塞维斯图的例子:烧死塞原因是基于“深信自己不会错”的心理,不能容忍“异己”的人和事,这样就无自由可谈,就是专制。论证了“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这观点。

4、“四十多年前,我们在《新青年》——是最容易引起反对的”(重点段落)

1)陈独秀对白话文的态度:一面是赞同“容纳异己,自由讨论”的原则;一面断言“以白话为正宗”的问题上,“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2)胡适对陈独秀的话的态度:认为陈独秀的态度是很武断的。

3)本段的论点: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4)论证方法:归纳法

5)末句说明在社会问题、政治思想问题上也应提倡宽容的胸襟和度量。

5、“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重点段落)

1)三层含义:一是要养成容忍的度量

二是不可“以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三是“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

2)中心旨意:只有消除“绝对之是”的观念才能养成容忍的度量。

3)克服“绝对之是”的根本途径: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到“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

五、小结。记住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合理运用这一观点,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知识要点:

1、《容忍与自由》是用作者自己的经验教训作例证。

2、《容忍与自由》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

咬文嚼字

一、切入

二、知人论世,了解朱光潜

著名美学家和文艺学家

代表作《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

三、文体知识:议论文中的文艺专论

四、文本分析(重点段落)

一)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中心论点的提出是由修改台词的实例引出“炼字”的话题。

二)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

1、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未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

飞将军李广:李广打猎时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老虎所以一箭射去,结果整个箭杆都射进石头里,只剩下箭镞露在外面。这个故事的后面是:李广觉得当时自己的表现之出色,超出以往,在原地多次重复,但是箭没再能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亲自射杀了它。在右北平住时李广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到了李广,李广也射杀了它。

2、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的推敲。

三)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1、字的意义难以确定与控制在于字有直意与联想意义之分,联想意义尤其难以掌握。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意,文学的文字则

要照顾到联想意义。

“字直指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不同之处:直指意义“明显而确实”;联想意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与文学的文字不同之处:科学的文字注重直指意义;文学的文字注重联想的意义。

论证方法:对比和类比法(比较法)

2、文字的习惯性用法和创造性用法。

(1)“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我们所谓的‘滥调’”

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中心句: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论据:事实论据

论证方法:类比和归纳论证法

“流弊”:用词太俗滥,毫无新奇感。

(2)“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套板反应”的危害:一方面就作者而言不是创造;一方面就读者而言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论证法:演绎法

中心旨意:陈词滥调是“套板反应”心理的产物,是文学创作的天敌。文字的运用要有创新精神。

四)从文字的谨严精神进一步提出文学创作的普遍真理: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与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五、小结

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分享]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言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语言文学基础课的性质,注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语言、写作等课程的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文体写作课程相区别。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性文化基础教育职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文化基础。 (一)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 (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来源: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 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2019年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必备知识点笔记

基本要点归类 2.作者归类 作者属于唐代诗人的有:王昌龄、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其中,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为中唐诗人。杜牧、李商隐为晚唐诗人。 创作词的几位作者的有:李想、柳永、苏武、李清照、辛弃疾。 3.体裁归类 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游子吟》。 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 七言绝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 七律:《蜀相》、《书协》。 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 4.题材归类 送别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诗有:《迢迢牵牛星》、《夜雨寄北》。 “虞美人”、“望海潮”、“水调歌头”、“武陵春”、“水龙吟”、“沁园春”均为词牌名。

基本要点归类 1.作品作者 《沁园春。雪》: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选自《古诗十九首》。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东晋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著名诗人。 《出塞》(其一):王昌龄,盛唐诗人。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诗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盛唐诗人。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盛唐伟大诗人。 《蜀相》:杜甫,盛唐伟大诗人,其诗称为“诗史”。 《枫桥夜泊》:张继,中唐诗人。 《游子吟》:孟郊,中唐诗人,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 《乌衣巷》: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中唐大诗人。 《江南春》:杜牧,晚唐著名诗人。 《夜雨寄北》:李商隐,晚唐杰出诗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时著名词人,后世称之为南唐后主。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北宋著名词人。

201704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大学语文试卷 (课程代码04729) 本试卷共7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秋水》(节选)语句中,被用作例证而非比喻的是 A.礨空之在大泽 B.中国之在海 C.梯米之在大仓 D.毫末之在于马体 2.下列《论毅力》提及的正反对举中,既在“人生历程”中,又出现于“譬诸操舟”中的是 A.顺与逆 B.成与败 C.强与弱 D.幸与蹇 3.《吃饭》提及的古人中,被作者认为“早已明白”“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的是 A.伊 B.老子 C.孔子 D.孟子 4.《谖客孟尝君》中,“谖不复歌”的根本原因是 A.出有车 B.孟尝君左右的厌恶 C.食有鱼 D.满意孟尝君的宽容 5.下列《中丞传后叙》细节中,展现了南霁云性格特征的是 A.背诵《汉书》 B.记百姓 C.拔刀断一指 D.操纸笔立书 6.《武灵王胡服骑射》中,武灵王推行胡服,而“国人皆不欲”的原因是 A.胡服过于窄小 B.公子成极力反对 C.胡服便于骑射 D.夷夏有别的观念 7.《前赤壁赋》中描写洞箫的语句是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8.下列《西湖七月半》语句中,体现了笔调诙谐特点的是 A.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 B.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C.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一.《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部分,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兯七篇。 第二项,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是一篇论辩性议论文。 第三项,主旨。 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立的实质。 第四项,层次、段落。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介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云、第六自然段。孟子兲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民便可以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全文的结极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云项,学习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云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孟子兲体提出,要给民以云亩之宅,百亩之田。要使云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使民确实丰衣足食。 富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样作为一国之王,才能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做到国富民强,这是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六项,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有三点: 第一点、说理抑扬兴施、循循善诱。文章开头写梁惠王自以为治国比邻国君主尽心,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云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方法。逼使自矜共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巬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至此,孟子巭掌握了论辩的主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

全国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本)试题 课程代码:00011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2.《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采 B.赞美祖国江山 的壮丽 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 D.比照两种不同 认识境界

3.在《答李翊书》一文中,韩愈说自己是“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这句话的含意是() A.韩愈走到孔子门口而未入 B.韩愈不愿成为孔门弟子 C.感叹成为孔门弟子非常难 D.自谦没有得到孔学真谛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征利”的观点时,所操持的理论依据是() A.“受命于人主” B.“举先王之政” C.“为天下理财” D.“度义而后动”5.在《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所谓“治世”,实质上是() A.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时代 D.人民暂时做稳了主人的时代 6.下列例句中,同时采用排比和层递两种修辞手法的是() A.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

B.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能够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C.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D.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7.《报刘一丈书》中,描绘作者对权贵者态度的语句是() A.“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B.“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 C.“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D.“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8.《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旨是()A.记叙得西山前游览的无聊 B.抒写“始得” 西山的兴奋 C.歌颂西山的高大特立 D.寄托作者被贬后 仍特立不阿的品格 9.《故都的秋》中,开发北京秋天的“深味”,用的是() A.倒叙方式 B.描写方法 C.议论笔调 D.象征手法

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资料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复习资料.

[分享]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言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语言文学基础课的性质,注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语言、写作等课程的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文体写作课程相区别。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性文化基础教育职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文化基础。 (一)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 (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

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来源: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 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1.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 2.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自考《大学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6)

自考《大学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6) 1、《赵威后问齐使》所褒扬的人物是() A、叶阳子 B、钟离子 C、北宫婴儿子 D、齐使者 E、於陵子仲 2、下列有关《谏逐客书》说服力来源说法正确的有()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A、从着眼点看,重在攻心 B、从论据看,主要是事实论据 C、从论证方法看,主要是对比论证 D、从语言看,主要是铺陈排比 E、从写作角度看,主要是由大到小 3、朱光潜在他的《选择与安排》中认为,选择常犯毛病的表现有() A、脱节断气 B、面面俱到 C、前后重复 D、浮光掠影

E、意思杂乱 4、郁达夫参加的社团有() A、夏社 B、创造社 C、左联 D、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E、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5、下列作品中使用详略方法的有() A、《郑伯克段于鄢》 B、《李将军列传》 C、《马伶传》 D、《种树郭橐驼传》 E、《报刘一丈书》 6、《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中阐发的艺术创作思想是() A、胸有成竹 B、庖丁解牛 C、轮扁斫轮 D、心手相应 E、车过腹痛 7、侯方域的《马伶传》中提到的《鸣凤记》所述的人物有() A、杨继盛

B、严嵩 C、阮大铖 D、魏忠贤 E、顾秉谦 8、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有() A、鲁迅 B、茅盾 C、朱自清 D、冰心 E、瞿秋白 9、下列诗歌属于绝句的有() A、《山居秋暝》 B、《从军行》 C、《送孟浩然之广陵》 D、《登高》 E、《无题》 10、下列作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白朴 B、关汉卿 C、马致远 D、王实甫 E、张养浩

11、下列属于宫调的是() A、“越调” B、“天净沙” C、“正宫” D、“端正好” E、“朝天子” 12、散曲的特点是() A、长于比兴,注重寄托 B、通首同韵,句句押韵 C、不能换韵,可用衬字 D、讲求文采、对仗 E、以问答方式行文 13、引起宝玉挨打的人物有() A、袭人 B、蒋玉函 C、柳湘莲 D、贾环 E、金钏儿 14、下列属于老舍戏剧名作的有() A、《离婚》 B、《茶馆》 C、《龙须沟》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2)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 文(本)试题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 湖北自考网8月26日整理 课程代码:0001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2.《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采 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 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 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 3.在《答李翊书》一文中,韩愈说自己是“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这句话的含意是() A.韩愈走到孔子门口而未入 B.韩愈不愿成为孔门弟子 C.感叹成为孔门弟子非常难 D.自谦没有得到孔学真谛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征利”的观点时,所操持的理论依据是()

A.“受命于人主” B.“举先王之政” C.“为天下理财” D.“度义而后动” 5.在《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所谓“治世”,实质上是() A.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时代 D.人民暂时做稳了主人的时代6.下列例句中,同时采用排比和层递两种修辞手法的是()A.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 B.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C.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D.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 7.《报刘一丈书》中,描绘作者对权贵者态度的语句是() A.“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B.“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 C.“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D.“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8.《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旨是() A.记叙得西山前游览的无聊 B.抒写“始得”西山的兴奋 C.歌颂西山的高大特立 D.寄托作者被贬后仍特立不阿的品格9.《故都的秋》中,开发北京秋天的“深味”,用的是()

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宝黛吵架

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宝黛吵架 学习要点 (选择)(1)本文是清代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所著长篇小说《红梦梦》的节选。 (选择、简析)(2)本文的精到,在于揭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悖反的普遍现象。爱到极处,反生争吵;爱之愈深,争吵愈多愈烈。这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奥妙。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情人弄假成真,弄巧成拙是超越时代和国界的。今天在我们周围还时时发生。 作者总结得好:“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有口角之事。”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点拔的正是这个道理。 (选择、简析)(3)宝黛二人本来内心是相互爱恋的,但在封建大家庭中,自己的命运要由父母而不是自己做主,不能挑明,所认二人之间只能“将真心真意瞒起来”。张道士给宝玉提亲之事引起了黛玉的疑虑,不宜明宝玉,只好用假情试探。宝玉则急着要表白,又因黛玉的讽刺而懊恼,于是误会产生了,二人吵了起来。这正是少男少女的扭曲心理。(选择、简答、简析)(4)《红楼梦》通常是以行为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极少运用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心理描写手法写人。本文是一处例外。作者描述了恋爱中的宝黛二人吵架的起因和愈演愈烈并最终后悔的过程,主要采用直接心理描写方法,深入展现了

人物内心世界细腻而微妙的心理变化。作者总括得好:“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有口角之事。” 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点拔的正是这个道理。这种热恋中少男少女的普遍而微妙的心理情态,如果作者不直接把它提示出来,读者就很能可能于无意中将它忽略了,而这或许正是曹雪芹一反常态,在这里采取直接心理描写方法的用心所在。 (选择、简析)(5)“两假相逢,终有一真”是作者在二人吵架刚开始时以叙述人的身份直接议论的,点明了二人吵架的原因和实质。“不是冤家不聚头”是贾母知道二人吵架后生气时讲的话,贾母是因为二人是表兄妹、二人之间关系很好而发的感慨,无意中隐含了夫妻吵架很正常的意味,让二人听后明白了吵架是多么不应该,内心无比悔恨,这正是歪打正着,说中了。“人居两地,情发一心”是文章结尾,作者对二人当时心绪的概括,再一次点明二人相恋的实质。这三句话所处的位置不同,但对二人的关系和心态都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还预示了二人爱情的悲剧性,二人不能直接进行心理交流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统治的时代,必然是悲剧的结局。

自考大学语文重点归纳

自考-大学语文-《自考通》归总 《寡人之于国也》 1.简述孟子这个人以及《孟子》的作者? 答: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本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文章体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不平等。 3.加点字解释—— ①领国之民不加少加:更加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走:跑 ③直步百步耳直:只 ④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动词,王天下,以仁政统治天下 ⑥王无罪岁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岁:一年的收成斯:这样 ⑦谨庠序之教认真办好学校的教育 ⑧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检:约束、制止发:发放 4.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⑴反对霸政,推行仁政,反对战争,发展生产 ⑵使人民养生丧死无憾,再施以礼仪道德教育 5.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答:以“民不加多”、“民如何加多”为线索。 6.简述本文的内容结构? 答:⑴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的治国方法跟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⑶阐述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 7.简述孟子实行王道的措施有哪些? 答:⑴初步措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⑵根本措施——“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申之以孝悌之义” 8.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9.文章中所用的比喻“涂有饿莩”和用刀杀人却说“不是我杀,是刀杀”都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不顾百姓的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10.本文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材木不可胜用也”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可以无饥矣”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排比。 11.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先是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批评梁惠王治理国家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这是“抑”;然后又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这是“扬”;先批评梁惠王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又指出只要不怪罪年成,就可以称王天下。在说理上,先易后难,步步推进。 1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答:演绎法——“养生丧死无憾(大前提)”,“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没有实行王道。 《秋水》 1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答: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14.加点字解释以及句子翻译—— ①秋水时至时:按季节 ②东面而望东:动词,向东;东面:面朝东

新版自考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

1 新版自考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 第一课:《寡人之于国也》 1.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来十分长于说理。这篇文章就充分体现了其抑扬兼施、循循善 诱的特色。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让梁惠王认识到,只要实行王道,那么就有称王天下的可能性。 2.比喻的使用。 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增加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 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的运用排比句式,或递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第二课:《秋水》 1.本文的艺术特色是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其次,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 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 再次,通过援譬设喻(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②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④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

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婴宁

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婴宁 学习要点 (选择)(1)本文选自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属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选择、简答、简析)(2)本文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她个性的表层是爱笑;无时无地的笑,千姿百媚的笑;内里是痴憨:不解人情,不谙世事。整篇小说几成婴宁笑声的组曲、憨性的乐歌。无疑,这个性是未经世俗污染的自然天性的自由流淌,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真情赞美和向往。 (选择、简答、简析)(3)在小说中婴宁性格最终发生了很大变转化。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笑须有时”。显然,这转化意味着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和对社会礼法的顺应;虽然这是不得已的,但却是社会人生的必然。狐女要走出荒山深谷,投身人际社会,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就必须经由这样一番洗礼。如果说这里有一种“隐于笑”的悲剧情味,那就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类也无法解散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小说的主题思想就在于生动反映了这种人类的困境。 (选择、简答)(4)本小说结构线索,一条是明线,即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一条是暗线,即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两条线索、巧合、交叉,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是暗线。明线是暗线发展成果的展现,二者巧妙融合,从而十分鲜明地彰显出小说披露人类困境的主题。

(选择、简答)(5)鬼母形象具有整套体建构和主题深化的双重价值。小说的表层叙事,是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但内里实情,却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表面上的重重偶然与巧合,实际上都是鬼母为完成托养义务所作的有意安排。而鬼母无所不能,则是她导演这一幕幕喜剧的真正机抒。特别是她对婴宁的一再教诲,督导婴宁从“笑辄不辍”到“笑须有时”,从“少教训”到成为“全人”,更是加速了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从而也就十分鲜明地彰显出小说披露人类困境的主题。这就是《婴宁》整体构思的奥妙所在。(选择、简答)(6)小说的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刻画,达到妙合无痕的境地。婴宁的生父是人,生母是狐,长期由鬼母教养,一直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乱山幽谷之中,正是这样的特定的环境,才养成了她纯真、痴憨而略带狡黠的天性。遇到了王子服,嫁到王子服家,进入了人类社会环境,不得不由自然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人类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婴宁不得不改掉爱笑的天性,变得稳重、复杂起来,但其善良的天性仍然保持着,这是合情合理的。 (选择、简答)(7)婴宁爱花,持梅花游玩初见王子服,执杏花与王子服复见,住地处处有花,嫁到王家仍爱花成癖,购花种花满园,争奇斗妍的百花始终陪衬在她周围,这有类比、象征之意,类比、象征婴宁美貌、善良的天性,更是对她音容笑貌、独特个性的有力烘托。花与笑的交相辉映,是这篇小说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自考】04729 《大学语文》复习重点资料

自考《大学语文》 总复习 一、《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运用比喻:A“以战喻”、B“五十步笑百步”、C“非我也,兵也”;论证方法 都是:类比法。 3、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4、孟子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为论据,阐述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对比法。 二、《秋水》 1、庄子: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他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2、庄子的文章多采用寓言形式(《秋水》即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3、本文阐明的道理(主旨)是:在无限广阔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要受到主客 观条件的制约,是十分有限的。 4、北海对河伯说:“尔将可与语大理(指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有限)矣”。 5、庄子用“A礨空之在大泽;B 稊米之在大仓;C毫末之在马体”等阐述论点, 其修辞手法是:比喻;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6、出自《秋水》的成语:A望洋兴叹B井底之蛙C大方之家D贻笑大方。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史论) 1、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2、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核心词:天命与人事) 3、本文采用欲抑先扬表现手法,主要论证方法是:对比法(盛:衰)。 4、出自本文的格言名句: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C满招损,谦受益。 四、《论毅力》 1、梁启超:变法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学生,两人主张一致,号称“康梁”。 2、《论毅力》的成文时间(即背景)是:“百日维新”失败不久。 3、文中用:A“操舟”、B“为山”、C“平地”、D“掘井”作比喻,论证:毅力 的重要,运用的论证方法都是:类比法。 4、本文采用:A对比B层递C比喻的手法,阐明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 反是者败。” 五、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演讲词) 1、蔡元培:中国现代教育家;1917年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兼 容并包。 2、本文三大观点: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3、大学的宗旨: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北大学生的重任是: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4、敬爱师友要做到:A以诚相待、B敬礼有加、C开诚布公、D道义相勖(勉励)。 六、容忍与自由(议论文)

自考04729《大学语文》重点笔记

自考《大学语文》课程重点笔记 第一课:《寡人之于国也》 1、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来十分长于说理。这篇文章就充分体现了其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 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 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 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 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让梁惠王认识到,只要实行王道,那么就有称王天下的可能性。 2、比喻的使用。 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增加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 而深刻的效果。 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的运用排比句式,或递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 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第二课:《秋水》 1、本文的艺术特色是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其次,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 了文章主旨。 再次,通过援譬设喻(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 教也。②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④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比喻往往 连类而及,层见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2、论证方法颇有特色。 (1)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令人信服。 (2)大量排比句(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 也。②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③春秋不变,水旱不知。④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⑤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 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和反诘句(①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 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②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 在大仓乎?③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 之在于马体乎?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的配合运用,造成了文 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体现出庄子散文在语言方面的特色。 第三课:《五代史伶官传序》 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

自考大学语文作文范例

【题型】作文题 【题干】 在汉语中,与“独”有关的成语很多,例如“一枝独秀”、“独当一面”、“特立独行”、“独辟蹊径”、“独具匠心”、“独断专行”、“独善其身”、“独木难支”。请在以上成语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 《一枝独秀》 我们常以“花团锦簇”、“遍地开花”形容花的美丽,似乎花朵与我们一样属于“群居动物”,其实也有标新立异的花的,譬如那株“冰雪佳人” 说其冰雪,并非“傲霜斗雪”,而是“狂放不羁”,不与他人为伍;称其佳人,是与其匹配的,绽放笑容的红玫瑰能不美吗? 其实乍看它,也挺纳闷的。高高的花梗,一圈圈绕着花梗盘旋而上的枝叶,密得很,可在顶部只有它茕茕孑立,独占鳌头,是一位孤傲的女王,一名高高在上的贵妇,尽享风光。 瞧瞧它周围的团团“西洋杜鹃”,比它矮多了,却很是亲密,一朵挨着一朵,形似手足兄弟。一朵朵粉色的五瓣花儿,招引来了许多蜜蜂。即使美丽,也只是一群“世俗之辈”。 看看它身边的株株“黄花菜”,仍高不过它,但尤为茂盛,叶子向四周垂落,像瀑布,又像绿色的蓬蓬裙,姿态万千,却贯穿生出了一颗颗狗尾巴草,纵使有型,也只是一名凡夫俗子。唯有“一枝独秀”的玫瑰,是超然脱俗的象征,她长得很高,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魅力,而是不愿与平凡人一样,她要看见外面的世界,她的叶子很多,

深绿的颜色展现着她顽强的意志力,很扎手,不是孤立的意图,而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她零立枝头层层叠叠的花瓣包裹着她细细密密的心。红色的花瓣虽抵挡不了风雨,有了些褶皱,但她本着一份坚强、勇敢的执着。难怪他皱着眉的花草对其“俯首称臣”。 玫瑰花都能恪守着自己的本分,高贵而不庸俗,典雅而不失雍容,一枝独秀,是名副其实的君子。连娇小的花都这样了,何况是我们造物主-----人呢? (一)掌握这些成语的内涵意思。 1,“一枝独秀”:一枝独秀就是其他花没有开放,只有这一只枝开着。比喻枝高一筹,优势明显。有独领风骚、独占鳌头、无出其右、鹤立鸡群、超群绝伦等的意思。 作文写作两个角度:(1)“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特立独行,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不人云亦云,不追随大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2,“独当一面”: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的意思。 3,“特立独行”:独来独往,怪,我行我素,独树一帜。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不人云亦云,不追随大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4。“独辟蹊径”:辟:开辟。蹊径:小路。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体裁。别出心裁、匠心独具、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意思。 5,“独具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特的巧妙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有匠心独运、独树一帜、。巧夺天工、别具一格的意思。

自考大学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自考大学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一、应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异同 应试作文,是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条件下,按特殊要求所写的文章,与平时作文大不相同。经比较,我们发现,有以下异同: 第一.从完成情况来看,它们有依辅性和独立性的差异。平时作文,有辅导老师的指导,批改,讲评,是在教师的辅导、帮助下完成的,具有依辅性。应试作文,则要求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写作,独立完成,表现的是考生自己的水平。 第二,从写作时间来看,它们有宽限性与严限性的差异。平时作文,时间充裕,思想压力小,心境轻松。应试作文,时限性很严,心理压力大。要求考生具有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写作的能力。 第三,从命题情况来看,有可预测性与不可预测性之分。 由于应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应试作文有相当的难度,同时也指明了考生在平时复习中的努力方向: 1、应加强独立性作文的练习。 2、应加强限时性作文的练习 3、应加强“不可预测性”作文的练习 二、考试作文的特点 1、由单一的记叙文体向着记叙、议论结合的文体记议论、说明、应用多种文体同时测试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以考测议论文为主,记叙文次之,兼及说明、应用文的不成定格的模式。 2、题目类型多样化,有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两类。 3、作文内容作文内容丰富多彩,紧贴生活现实,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做。 4、字数有限,一般是800字。 三、写作基本要求 1、审题: A、辩文体:一看命题有没有提出体裁的限制。二看有无表示体裁的字眼。记叙文常带“记”、“忆”、“游”、“一件”、“一位”、“一场”等。说明文常带“介绍”、“自述”、“话说”、“怎样”、“什么”等。立论文常带“论”、“说”、“谈”、“小评”、“小议”等,驳论文常带“驳”、“斥”、“辨”、“批”等。读后感常带“有感”、“启示”、“读后”、“管见”“之我见“。 B、抓重点。 C、定范围。 D、明含义。要理解文题的深层含义。 E、懂人称。 F、知字数。 2、主题:确立主题的要求:正确、鲜明、集中、深刻 3、拟题:供材料作文往往要求自拟题目。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应具备准确、凝练、新颖、生动的特征。 4、选材:A、围绕主题选材。B、选典型材料。C、选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 D、选真实的材料。 5、结构:A、安排好层次结构。B、安排好过渡。C、安排好照应。D、写好开头与结尾。 6、语言:语言要求准确、简洁、生动。

自考【大学语文】笔记整理

【大学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倡导仁政,反对霸道,消除战乱,发展生产, 使人民不饥不寒,安居乐业,也是富民爱民, 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孟子》共七篇,由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共同编著。 孟子常采用“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 《寡人之于国也》是一篇论辩性议论文,特色:抑扬兼施、循循善诱 “五十步笑百步”,属于论证中的类比法、 儒家学派的人物:荀子、孔子、孟子 《秋水》庄子 庄子常采用“寓言”形式。 《庄子》共33篇,内篇(自著)、外篇、杂篇 本文主旨: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在无线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消除以自我为中心和以人类为中心主义的观点。)道家学派的人物:老子、庄子 出自本文的成语:贻笑大方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文章主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主要作品:《新唐书》《新王代史》《欧阳文忠公集》 散文特点: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本人是一篇史论,中心论点是: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人事。 出自本文的成语:“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论毅力》梁启超 梁启超:饮冰室主人,提倡小说创作,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主办《时务报》,推动维新运动,与康有为主张一致,号称“康梁” 本文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本文采用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本人三个思想教育:保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蔡元培:中国现代教育家、1917年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容忍与自由》胡适 本文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胡适:现代著名诗人,文史学者,思想家,宣扬“民主、科学”,倡导新文化运动。 《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章回小说考 证》《胡适文存》 《咬文嚼字》朱光潜 本文论点: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艺专论) 朱光潜: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致力于文学、心理学、哲学的研究。 《吃饭》钱钟书 钱钟书:当代著名学者、小说家 作品:《围墙》《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谈艺录》《管锥篇》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 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主张自由教育,提倡以培育“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 “主观臆断、自我中心主义和狂妄自大”是产生愚蠢见识的根源。 “坚持科学认知态度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是避免愚蠢见识的基本方法。“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是克服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 议论文的写作与阅读 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的种类:事实材料、理论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