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中考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燃料及其利用

燃烧及灭火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探究

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在水下燃烧起来。

结论:燃烧需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3.灭火原理

(1)油锅起火盖锅盖或放入蔬菜,灭火原理是隔绝了空气(氧气);

(2)用水灭火,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森林大火砍出隔离带,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4.灭火器

(1)泡沫灭火器: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燃烧引起的火灾;

(2)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有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5.爆炸:指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使其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

反应条件反应程度反应现象燃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剧烈发光放热爆炸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使体积迅速膨胀非常剧烈发光放热、爆炸

缓慢氧化跟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着火点缓慢现象不明显

自燃跟氧气接触,先缓慢氧化,热量不易散失,

温度到达可燃物着火点

缓慢→剧烈不明显→发光放热

燃料及其应用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燃烧;过氧化氢分解;氧化钙与水反应。(2)吸热反应: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三大化石燃料

(1)煤:黑色固体,具有可燃性。由于煤中含有C、S、N等元素,燃烧产生CO2会造成温室效应,生成的SO2、NO2会造成酸雨。

(2)石油:主要含C、H两种元素。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进行石油分馏,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无色无味,难溶于水,是混合物。

天然气燃烧方程式:

三大化石燃料均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3.三种可燃性气体的鉴别

三种可燃性气体点燃均发出蓝色火焰,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和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O H2CH4干冷烧杯无水珠有水珠有水珠

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不变浑浊变浑浊

(1)氢气: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且燃烧后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是清洁、高能的燃烧。

(2)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优点是能量高,燃烧值大。

(3)其他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等。

1.(2022年江西省中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B.煤炭C.汽油D.一氧化碳2.(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航天点亮梦想”。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

A.H2B.CH4C.CO D.NH3

3.(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煤B.风能C.石油D.天然气

4.(2022年云南省中考)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5.(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日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6.(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今年我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禁止燃放的区域除城区外新增了部分乡镇。下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

A.B.C.D.

7.(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8.(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9.(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关爱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铁元素

B.为节约粮食,蒸煮霉变大米后食用

C.为预防可燃性气体爆炸,加油站严禁烟火

D.为减少热量散失,冬季室内烧炭取暖时门窗紧闭

10.(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用于清洗油污

D.鉴别聚酯纤维和羊毛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

11.(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北京冬奥会是奥运历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所有场馆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及“绿电”。试回答:

(1)写出一种清洁能源_______。

(2)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祥云”火炬采用丙烷(化学式C3H8)作为燃料,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火炬燃料由氢气替代了丙烷,其优点是_______。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2.(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洋溢着绿色与科技元素的2022北京冬奥会以中国式的传奇与浪漫惊艳了世界。

(1)衣:运动服中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的使用,解决了超低温户外环境下运动员的取暖难题。石墨烯是由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单质。

(2)食:人工智能带来的特色餐饮及服务使运动员们大饱口福。豆沙包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制作包子的面粉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___。

(3)住:奥运村实现了5G网络的全覆盖。制造5G芯片的氮化镓(GaN)材料可由氯化镓(GaCl3)制取,氯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4)行:冬奥会会务用车均使用氢能源汽车,基本实现了碳的零排放。相比于化石燃料,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只写一点)。

13.(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现有A.氮气B.氯化钠C.熟石灰D.甲烷四种物质,请用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1)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__。

(2)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

(3)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

(4)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

14.(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化学功不可没。

(1)冬奥会环保人员的服装面料是利用回收废弃的塑料瓶加工制成。

①塑料属于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

②回收废弃塑料可缓解_______(填字母)。

a.酸雨

b.白色污染

c.温室效应

(2)冬奥会火炬“飞扬”首次采用液氢作燃料。关于氢气液化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填字母)。

a.氢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氢分子的数目变少

(3)冬奥会上提供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处理的直饮水。

①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证明该直饮水是软水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

(4)冬奥会为运动员提供的某运动饮料包装标签部分说明见图。其中能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的阳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燃料及其利用

燃烧及灭火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探究

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在水下燃烧起来。

结论:燃烧需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3.灭火原理

(1)油锅起火盖锅盖或放入蔬菜,灭火原理是隔绝了空气(氧气);

(2)用水灭火,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森林大火砍出隔离带,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4.灭火器

(1)泡沫灭火器: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燃烧引起的火灾;

(2)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有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5.爆炸:指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使其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

反应条件反应程度反应现象

燃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剧烈发光放热

爆炸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使体积迅速膨胀非常剧烈发光放热、爆炸缓慢氧化跟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着火点缓慢现象不明显

自燃跟氧气接触,先缓慢氧化,热量不易散失,

温度到达可燃物着火点

缓慢→剧烈不明显→发光放热

燃料及其应用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燃烧;过氧化氢分解;氧化钙与水反应。

(2)吸热反应: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三大化石燃料

(1)煤:黑色固体,具有可燃性。由于煤中含有C、S、N等元素,燃烧产生CO2会造成温室效应,生成的SO2、NO2会造成酸雨。

(2)石油:主要含C、H两种元素。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进行石油分馏,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无色无味,难溶于水,是混合物。

天然气燃烧方程式:

三大化石燃料均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3.三种可燃性气体的鉴别

三种可燃性气体点燃均发出蓝色火焰,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和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O H2CH4干冷烧杯无水珠有水珠有水珠

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不变浑浊变浑浊

(1)氢气: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且燃烧后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是清洁、高能的燃烧。

(2)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优点是能量高,燃烧值大。

(3)其他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等。

1.(2022年江西省中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B.煤炭C.汽油D.一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A、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是最理想的能源,符合题意;

B、煤中含硫元素,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C、汽油燃烧会产生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本身有毒,且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航天点亮梦想”。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

A.H2B.CH4C.CO D.NH3

【答案】A

【解析】

A、液氢是液态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因此其化学式为H2,符合题意;

B、CH4是甲烷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

C、CO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

D、NH3是氨气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煤B.风能C.石油D.天然气

【答案】B

【解析】

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煤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风能不属于化石燃料,符合题意;

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4.(2022年云南省中考)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答案】D

【解析】

A、森林起火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能够防止火势的蔓延,最终实现灭火,选项正确;

B、油锅起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锅盖盖灭,选项正确;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二氧化碳挥发,不会污毁图书等,选项正确;

D、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汽油着火用水浇,会导致汽油浮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造成火势蔓延,选项错误,故选D。

5.(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日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B

【解析】

A、“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煤充分燃烧,说法正确;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B说法错误;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说法正确;

D、面粉厂、加油站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的粉尘或可燃的气体,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要严禁烟火,说法正确。

故选B。

6.(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今年我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禁止燃放的区域除城区外新增了部分乡镇。下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

A.B.

C.D.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辨析。

A、该图标是当心爆炸标志,故选项错误;

B、是禁止燃放鞭炮,故选项正确;

C、是禁止烟火,故选项错误;

D、表示禁止吸烟,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答案】A

【解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A、遇到室内起火,不能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答案】C

【解析】

A.试管①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试管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试管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则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B.①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却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C.正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浴温度最高达到100℃无法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40℃,所以红磷不能燃烧。③一定不会燃烧。该选项说法错误。

D.由①②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与氧气接触,由②③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关爱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铁元素

B.为节约粮食,蒸煮霉变大米后食用

C.为预防可燃性气体爆炸,加油站严禁烟火

D.为减少热量散失,冬季室内烧炭取暖时门窗紧闭

【答案】C

【解析】

A、缺铁会导致贫血,但是不能在食品中大量添加,应适量添加,元素过量也对人体健康不利,不符合题意;

B、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蒸煮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C、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故应严禁烟火,符合题意;

D 、冬季室内烧炭取暖时门窗紧闭,会导致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0.(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B .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用于清洗油污

D .鉴别聚酯纤维和羊毛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A 、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需要碘,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正确;

B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一般是不会改变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是把纸箱的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C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使大油滴乳化成细小的油珠,随水冲走,可用于清洗油污,正确;

D 、可用灼烧并闻气味方法鉴别羊毛和聚酯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产生特殊气味的是聚酯纤维,正确。

故选B 。

11.(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北京冬奥会是奥运历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所有场馆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及“绿电”。试回答:

(1)写出一种清洁能源_______。

(2)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祥云”火炬采用丙烷(化学式C 3H 8)作为燃料,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火炬燃料由氢气替代了丙烷,其优点是_______。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太阳能

(2) 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22

2H +O 点燃22H O 【解析】

(1)太阳能是可再生资源,且使用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

(2)丙烷燃烧生成水与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故使用氢气的优点为不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2H +O 点燃22H O 。 12.(2022年陕西省中考B 卷)洋溢着绿色与科技元素的2022北京冬奥会以中国式的传奇与浪漫惊艳了世界。

(1)衣:运动服中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的使用,解决了超低温户外环境下运动员的取暖难题。石墨烯是由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单质。

(2)食:人工智能带来的特色餐饮及服务使运动员们大饱口福。豆沙包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制作包子的面粉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___。

(3)住:奥运村实现了5G网络的全覆盖。制造5G芯片的氮化镓(GaN)材料可由氯化镓(GaCl3)制取,氯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4)行:冬奥会会务用车均使用氢能源汽车,基本实现了碳的零排放。相比于化石燃料,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只写一点)。

【答案】(1)碳或者C

(2)糖类

(3)+3或者+3价

(4)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合理即可)

【解析】

(1)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故填碳或C;

(2)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填糖类;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和常见元素化合价可知,氯化镓中氯元素

x+-⨯=,解得x=+3。故填+3价;

化合价为-1价,设镓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130

(4)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高,且生成产物是水,无污染。故填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合理即可)

13.(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现有A.氮气B.氯化钠C.熟石灰D.甲烷四种物质,请用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1)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__。

(2)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

(3)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

(4)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

【答案】(1)D (2)A (3)B (4)C

【解析】

(1)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填:D;

(2)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作保护气,故填:A;

(3)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故填:B;

(4)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

14.(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化学功不可没。

(1)冬奥会环保人员的服装面料是利用回收废弃的塑料瓶加工制成。

①塑料属于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

②回收废弃塑料可缓解_______(填字母)。

a.酸雨

b.白色污染

c.温室效应

(2)冬奥会火炬“飞扬”首次采用液氢作燃料。关于氢气液化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填字母)。

a.氢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氢分子的数目变少

(3)冬奥会上提供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处理的直饮水。

①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证明该直饮水是软水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

(4)冬奥会为运动员提供的某运动饮料包装标签部分说明见图。其中能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的阳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1)c b

(2)b

(3)C1O2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

(4)Ca2+

【解析】

(1)

塑料属于合成材料;回收废弃塑料可缓解白色污染。

(2)

氢气液化是由气体变为液体,体积变小,原因是分子间间隔变小。

(3)

①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

②证明该直饮水是软水的实验方案为加入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则为软水,否则为硬水。

(4)

骨质疏松、佝偻病是因为缺钙,则能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的阳离子是Ca2+。

中考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燃料及其利用 燃烧及灭火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探究 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在水下燃烧起来。 结论:燃烧需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3.灭火原理 (1)油锅起火盖锅盖或放入蔬菜,灭火原理是隔绝了空气(氧气); (2)用水灭火,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森林大火砍出隔离带,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4.灭火器 (1)泡沫灭火器: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燃烧引起的火灾; (2)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有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5.爆炸:指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使其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 反应条件反应程度反应现象燃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剧烈发光放热爆炸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使体积迅速膨胀非常剧烈发光放热、爆炸 缓慢氧化跟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着火点缓慢现象不明显 自燃跟氧气接触,先缓慢氧化,热量不易散失, 温度到达可燃物着火点 缓慢→剧烈不明显→发光放热 燃料及其应用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燃烧;过氧化氢分解;氧化钙与水反应。(2)吸热反应: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三大化石燃料 (1)煤:黑色固体,具有可燃性。由于煤中含有C、S、N等元素,燃烧产生CO2会造成温室效应,生成的SO2、NO2会造成酸雨。 (2)石油:主要含C、H两种元素。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进行石油分馏,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无色无味,难溶于水,是混合物。 天然气燃烧方程式: 三大化石燃料均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3.三种可燃性气体的鉴别 三种可燃性气体点燃均发出蓝色火焰,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和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O H2CH4干冷烧杯无水珠有水珠有水珠 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不变浑浊变浑浊 (1)氢气: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且燃烧后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是清洁、高能的燃烧。 (2)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优点是能量高,燃烧值大。 (3)其他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等。 1.(2022年江西省中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B.煤炭C.汽油D.一氧化碳2.(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航天点亮梦想”。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 A.H2B.CH4C.CO D.NH3 3.(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煤B.风能C.石油D.天然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 一、 燃烧 ⏹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 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 ⏹ 灭火的原理: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氧气(空气);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 灭火器 ◆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三、 爆炸 ⏹ 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 爆炸还包括物理爆炸,它们是物理变化。 ◆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 ⏹ 粉尘爆炸实验 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像右图那样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氧气 (2) (1) 白磷 白磷 红磷 热水 ① ② 鼓气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含答案)含答案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45分钟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2·兰州中考)在“甘肃省2012年科技活动周”活动中,由兰州分馆设计 制作的“清洁绿色能源”专题展览引起各方关注。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 A.太阳能 B.风能 C.地热能 D.石油 2.下列图标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 ( ) A.汽油具有挥发性 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 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 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 4.(2012·广州中考)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5.氢气作为能源,目前还不能被广泛使用,分析其原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虽然制氢气的资源丰富,但制取成本高 B.高效、经济的制取氢气的方法还在研究之中 C.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还在研究之中 D.氢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就会发生爆炸 6.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引起的,而缺氧窒息又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发生火灾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生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并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7.(2012·泸州中考)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CO2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CO2不能支持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含答案及解析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答案:A 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与直接燃烧甲烷相比,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答案:C 7.(2021成都中考)有关粉尘爆炸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 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 •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4 •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同重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 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 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2•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讨论归纳联系实际拓展视野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播放录象:煤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象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混合物 2、焦碳、煤焦油、煤气 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 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 么? 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 播放录象:石油的用途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 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2、混合物,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3、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是物理变化。 让学生说出石油炼制的各产品与其用途用。 、斗投影图片:海上采油和天然起在燃过 烧 渡烧 渡引出天然气让学生知道: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引4、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入燃料? 课引出化石燃料的概念。 题(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阅读课本132-133页,思考并归纳: 煤、 石油的成分或组成? 指导阅读 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回答; 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 归纳能力, 自学能力, 获取信息的 能力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知 识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点燃 化学变化 分馏 (多次蒸馏)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 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防火防爆的知识 3.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1.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⑴ 可燃物 同时满足 ⑵ 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 ⑶ 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原理 将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中,去掉一个,火就熄灭了。 1. 隔绝空气或氧气 2. 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满足其一即可灭火 3. 将可燃物移出着火区,或清除可燃物 灭火器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 Na 2CO 3 +2 HCl === 2NaCl + H 2O + CO 2↑ 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易燃易爆物: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汽油、酒精、面粉尘、棉纱尘、煤粉等 二、化石燃料 煤 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及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 化石燃料 石油 主要含碳、氢元素,少量的硫、氮、氧等元素。也是复杂的混合物。 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 天然气(混合物)主要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 甲烷又称沼气,煤矿中的瓦斯即为甲烷。 甲烷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甲烷有可燃性 CH 4 + 2O 2 ======= CO 2 + 2H 2O 石油 化石燃料 (不可再生) 煤 煤气 天然气 汽油、煤油、柴油 液化石油气、石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内容概述】 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课题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题2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使用生活燃料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本单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分析探究常以情景题出现,尤其是新科技中使用的燃料和能源,更是中考的热点。 【学习目标】 重点: 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可再生性。 4. 化石燃料的特点及用途。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 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4.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分析】 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熟记目前使用的新能源为氢气、乙醇等,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主要考查氢能的优缺点、及制备,在此基础上与环境污染相联系,举例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的种类。 【中考解读】 中考常考考点难度常考题型 1. 燃烧的条件及探究实验★★★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选择题、填空题 3. 化石燃料★★选择题 4. 能源与环境★★★选择题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选择题、填空题。 6.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详览】 考点一燃烧的条件 1. (2020•长春)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答案】(1)③ (2)① (3)② (4)AB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B 解析:B A.燃料本身也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含有水分子,正确; B.酒精灯外焰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充分温度高,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外焰上加热,选项错误; C.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故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使燃烧更充分,所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 故选:B。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 解析:B A、铜片上的红磷因未达到着火点,开始不燃烧。错误。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会燃烧。正确。 C、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错误。 D、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才可燃烧。错误。 故选B。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 解析:B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 解析:A A、对比试验必须控制变量,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符合题意; B、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两只烧杯中的试剂没有接触,但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探究分子不断运动,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消耗氧气,不生成气体,用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 解析:C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潮汐能,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正确。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使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3.“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具有可燃性 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 解析:C 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说法正确; B、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说法错误; 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说法正确; 故选C。 4.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是 选项气体X水温/℃ A氮气45 B氧气10 C空气80 D二氧化碳100 A.A B.B C.C D.D C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是分子就是原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为氧化物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 解析:C 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比如:中子不带电,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高锰酸钾含有氧元素,但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点灯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所以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B.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D.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A 解析:A 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则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C、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3.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

中考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巩固复习题精编(含详细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巩固复习题精编(含详细 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巩固复习-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含详细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像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电解水产生气体的体积 B.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 C.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2.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H2和空气 B.H2和天然气 C.N2和O2 D.CH4和CO2 3.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A.B.C.D.4.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和氦气 B.一氧化碳和空气 C.天然气和氮气 D.氮气和氧气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6.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聚集的热量增加 C.柴禾的着火点降低 D.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二、多选题 7.车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与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下列有

关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大大降低油料价格 B.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C.乙醇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D.有助于促进粮食转化,提高农民收入 8.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化石燃料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颜色深暗的黏稠状液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B.焦炭是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制得的,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不属于化石燃料 D.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都是氢元素和碳元素,同时含有少量其他元素,如硫、氮等 9.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B.探究CO2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B.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三、填空题 11.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___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轮胎爆炸 C.牛奶变酸 D.________. 12.石油中主要含________ 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 不同,可将石油分离成不同的产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现有下列能源:化石燃料、太阳能、煤气、汽油、沼气、氢能、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易错知识点总结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易错知识点总结 单选题 1、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A.减少酒精的挥发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分析:可燃物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增大了酒精的挥发,故A不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故B不正确; C、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不正确; D、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增大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故D正确。故选D。 2、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下列不属于石油炼制得 到的产品是 A.煤焦油B.汽油C.柴油D.液化石油气 答案:A 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煤焦油是将煤隔绝空 气加强热,使煤分解而成的。

故选A。 3、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A.B. C.D. 答案:C A、易燃固体是指容易燃烧的固体物质,例如钠、钾等碱金属,汽油或乙醇是液体,不符合题意; B、有毒品是指对动植物发生中毒、死亡反应的化学品,汽油或乙醇不是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C、易燃液体是指容易燃烧的液体物质,汽油或乙醇常温下为液态,又容易燃烧,属于易燃液体,符合题意; D、腐蚀品指的是有腐蚀性的物质,比如浓硫酸、浓硝酸等,汽油或乙醇没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B.腐蚀性C.不助燃D.沸点高 答案:C A、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灭火,说明不导电,错误; B、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没有腐蚀性,错误;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全单元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仪器、药品 学生分组:小蜡烛(2支)、水、镊子、酒精灯、烧杯、棉花、小石子、小木条、滤纸、 小刀、抽滤瓶、试管、灭火器。 教师演示:白磷、红磷、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4、浓)、导管、烧杯(500 mL1只、1 000 mL3只)、铜板、吸耳球、酒精灯。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教学策略 燃料和热量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 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 作用;同时,了解化 石燃料的不可再生 性,认识合理开采和 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 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 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 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 能量变化,认识燃料 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本课题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内容通俗易读,建议指导学生通过 阅读、讨论等形式自主学习,同时可利用科教资料或影视素材介 绍化石燃料是经过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演变而形成的,强调化 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 1. 通过简单计算,完成课本中化石燃料开采年限图。 2.利用一些图片等形式展示煤和石油的成分、用途。 3.在做甲烷可燃性实验的同时介绍可燃物组成中碳元素和氢元素 的鉴定方法——根据燃烧后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关于组成 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的问题,此处不宜增加。 4.对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从开发新能源和节约能源的 角度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能力)(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能力)(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册单元闯关双测卷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能力)——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 (全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各图中所涉及的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3.绿色交通工具是指在行驶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或污染程度很小的载客工具。下列交通工具的使用对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 A.复兴号高速列车 B.柴油汽车 C.天然气汽车 D.氢动力汽车 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

通常要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如图表示某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夜间发现天然气泄漏,先开灯进行检查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岀热量,而煤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的过程会吸收热量 D.气态燃料与空气接触充分,可提高燃料利用率 6.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得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7.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8.下列成语用化学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目的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单元复习知识汇总(人教版)(晨读版)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燃烧: (1)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如图所示实验: (1)①处铜片上的红磷不能(填“能”或“不能”)燃烧, 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①处水中的白磷不能(填 “能”或“不能”)燃烧,原因是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2)比较①和①处的白磷能否燃烧情况,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烧杯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4)烧杯上铜片的主要作用是导热、载体。 (5)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此实验的缺点是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 3.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①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①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只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① 清除可燃物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①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4.图书、档案等着火,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原因是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5.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2)室内起火,不能打开门窗,因为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3)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因为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因为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4)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6.用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成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 (1)煽风点火—— 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空气)。 (2)火上浇油—— 增加可燃物。 (3)钻木取火—— 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釜底抽薪—— 清除可燃物。 (5)杯水车薪—— 水太少了,不能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7.如右图,粉尘爆炸实验, (1)蜡烛的作用:引燃面粉; (2)加盖的作用:形成密闭体系;

2019-2020年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试题(含答 案) 考点1 燃烧的条件及探究 (2013·曲靖)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改进装置对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白磷有剧毒,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白磷。 ②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刺激人的呼吸道,影响健康,污染环境。 (1)打开止水夹,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烧瓶中白磷周围产生火星,液面上方产生大量白烟。该现象说明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同时证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考点3 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1.(2015·昆明)(2)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立即用水灭火。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__着火点__以下。 2.(2014·云南)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B ) A.降低油的着火点 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D.清除了可燃物 3.(2013·昆明)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2)云南连续几年干旱,严重缺水。 ③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利用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__着火点__以下。 考点4 化石燃料及新能源

1.(2015·昆明)化学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 (2)化石燃料指的是__煤__、石油和天然气,目前开发利用的新型能源有核能、地热能、潮汐能和__太阳能(合理即可)__等(填一种即可)。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最常见的就是生活燃料的使用,如利用化学能转化为__热能__来做饭、取暖。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产生的某些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的pH__<__5.6(填“>”、“=”或“<”)。 2.(2015·曲靖)今年“五一”假期,中学生小红随爸爸、妈妈到野外郊游。 (3)沿途中看到一些车辆排放出大量浓烟,小红联想到所学化学知识。认为该汽车所用燃料为石油产品,石油属于__化石(或不可再生)__能源。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雾霾等环境问题,为了减轻环境污染,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__太阳能等__(合理均可)。我市的一些公交车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天然气的最主要成分是__甲烷__(填名称),其充分燃烧的化 学方程式是 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 3.(2014·云南)(2)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①煤、__石油__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后会形成酸雨的是__二氧化硫__。 ②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潮汐能,生物质能,__太阳能(合理即可)__(填一种)等。 4.(2013·昆明)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2)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③2013年5月30日,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每年可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甲烷(或CH 4)__。

【解析版】中考复习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情概览 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2MgO + C 3.探究燃烧的条件(见实验解读栏目)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2. (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3.常见的灭火器

(1)发现火灾迅速打火警电话119,如火势不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燃烧和爆炸的比较 (1)相同点:爆炸和燃烧都需要与氧气接触,都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都会有明显的放热等。(2)区别: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 3.几种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4.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2)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3)当室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后,室内充满可燃性气体。在此环境下。不能打电话或打开换气扇,应首先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漏原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1)放出热量:如 CaO +H2O=Ca(OH) 2 (或Mg +2HCl=MgCl2+H2↑)(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2)吸热反应:如 C+CO2高温 2CO (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2.能量的利用:①生活上:做饭、取暖等;②工业上:火力发电、冶炼金属等;③航天:发射火箭等;④生产:开山采矿、定向爆炸、拆除危旧建筑等;⑤人体自身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等。 化石燃料的利用 1.化石燃料(高频考点) (1)三大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都是混合物。 (2)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含有碳元素。 (3)石油: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经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从石油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 (4)天然气 ①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它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②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具有可燃性, 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 2O2 点燃 CO2 + 2H2O。 (2012·云南曲靖)天然气、沼气、煤矿瓦斯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填名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 点燃CO2 + 2H2O。为避免煤矿瓦斯爆炸灾难事故发生,请你任写一条生产中应采取的可行措施加强管理,严禁烟火或提高矿井通风能力等。 2.燃料的充分燃烧 (1)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2)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高频考点)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4)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