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笔算除法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是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的方法迁移至此。对于试商的方法,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比较容易被学生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商。在教学一般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科书还注意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计算的笔算方法和基本的试商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观察、归纳、迁移类推、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经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迁移类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除法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既可以借助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直观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在计算中进行思考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建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注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理解算理算法。

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尝试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来说明原理,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既要重视法则教学,还要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算,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法则,进行“理法交融”的学习。

2.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对后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探索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同时展示算法的多样性。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适时组织口算练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提高口算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试商的方法是笔算除法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出一些快捷、省时、省力的有效试商方法,如“四舍”商大下调1,“五入”商小上调1,“同头”无除试商8、9,“除数折半”商4、5,倍数不估直接商,经历算理算法概括总结的过程。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试商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试商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笔记

1.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1例1、例2,完成教科书P71“做一做”,P72“练习十二”第1~7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

计算方法。

2.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培养

迁移类推的能力、表达能力和估算的意识。

3.感受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口算除法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习题。

师:你们是怎么口算的?

学生小组内讨论。

2.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师:看来大家对前面所学的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掌

握得很好。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口算除法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复习旧知识,巩固口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1.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71例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学笔记师:同学们,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说出,已知彩旗的数量是80面,每班分20面。要求的是

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20,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80÷20。

(2)尝试计算。

师:80÷20等于多少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相互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学情预设】预设1:因为4个20是80,所以80÷20=4。

预设2:因为8÷2=4,所以80÷20=4。

(3)尝试说理。

师:看来大家对80÷20的计算结果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一起来看课件演示。

师:你现在能说清楚80÷20为什么等于4了吗?

【学情预设】学生能结合课件演示说算理:用80根小棒代替80面彩旗,每10根

小棒捆成1捆,每班分2捆也就是20根小棒,这样一共可以分成4份,也就是说80里

面有4个20,所以80÷20=4。

【设计意图】

本环节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小棒演示,帮

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80÷20=4的算理,从而有效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4)探究估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71例1“想一想”。

师: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这两道题都用了约等号,需要估算。这两道题中第一道题的被除数不

是整十数,第二道题的除数不是整十数。

学生试算后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之前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经验,会想到可以把第一道算

式的83估成80,再计算80÷20,结果约等于4;第二道算式可以把19估成20,结果

同样约等于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5)课件展示教科书P71“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法。2.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1例2。

师: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这道题的被除数是几百几十数。

(2)独立试做后交流方法。

【教学提示】

借助小棒图进

行直观演示是指导

学生说清算理、突

破难点的有效方

法,教师应予以重

视。

◎教学笔记【学情预设】预设1:因为3个50是150,所以150÷50=3。

预设2:因为15÷5=3,所以150÷50=3。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3个50是150的呢?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根据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得出3个5是15,那么3个50就正好是150。

师小结:看来我们可以通过想乘法口诀来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3)进一步探究估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71例2“想一想”。

学生独立试算后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有了前面计算例1中“想一想”的经验,学生会想到把第一道算式的122估成120,再计算120÷30,结果约等于4;把第二道算式的28估成30,结果同样约等于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师:为什么要把122估成120呢?估成100行不行?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明确,在进行除法的估算时,我们既要取被估数的近似数,又要考虑能否使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如果把122估成100,100除以30不能直接用口诀整除,所以我们要把122估成120,从而达到既相近又能用想乘法口诀口算除法的目的。

【设计意图】前面有例1的基础,这道题没有安排直观演示,而是放手让学生完成交流,再引导学生明确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就是想乘法口诀进行口算;至于估算的教学,在这一环节增加了除法估算方法的总结,让学生在明白除法估算方法的同时及时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课件展示教科书P7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法。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课件展示教科书P72“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算法。

【设计意图】这道题安排了四道口算乘法和相应的口算除法练习,用于巩固“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2.课件展示教科书P72“练习十二”第2、4题。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并说清自己是怎么算的。3.课件展示教科书P72“练习十二”第3、5题。

指导学生读题后列式计算,并思考交流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口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课件展示教科书P72“练习十二”第6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交流第二排三道题的估算方法。5.课件展示教科书P72“练习十二”第7题。

【学情预设】先让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使学生明确需要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个小故事,每天看多少个小故事,每个月看多少个小故事。要让学生自己分析寻找,也就是每月大约看30个小故事。【教学提示】

学生能说出3个50是150,但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使用了乘法口诀,这里引导学生总结出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来口算求商。

◎教学笔记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 150÷50=3

83÷20≈4 122÷30≈4

80÷19≈4 120÷28≈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等

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知识。在新知教学中,注重从旧知识迁移,体现了知识

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想法,叙述口算的思路,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当算理

明晰,算法掌握之后,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理解算理和掌握计

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并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口算的实际用途,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P47第2~6题。

2.口算。

60÷10= 90÷30= 120÷20= 540÷60=

240÷40= 300÷50= 320÷40= 630÷70=

3.比一比,算一算。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720÷( )=9 360÷60=( ) 450÷( )=5

( )÷60=5 ( )÷40=42 80÷( )=7

5.照样子,写算式。

6.四年级共有师生320人,周日他们去郊游。算一算,一共要租几辆车?

参考答案

2.6 3 6 9 6 6 8 9

3.4 4 7 7 3 3 6 6

4.80 6 90 300 160 40

5.(竖排)150÷50=3 148÷50≈3 480÷80=6 483÷80≈6

6.320÷40=8(辆)

2.笔算除法

第1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3例1、例2,完成教科书P73“做一做”,P74“练习十三”第1、2、4

◎教学笔记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

算理,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在合作交流中,探索笔算试商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使学生掌握迁移类

推的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探究算理算法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习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指名学生读算式说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后交流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P73例1。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为什么这样解决?

【学情预设】学生能说出:因为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求92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来解答。

师:想一想,92÷30等于多少呢?

【学情预设】学生有前一节课的知识基础,能想到把92估成90,再用90除以30口算得3,答案是可以分给3个班。【教学提示】

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估算过程,学生如果没有想到先通过估一估得到大概的商,教师应给予引导:你能估一估大概可以分给几个班吗?

◎教学笔记

师:准确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精确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一是帮助学生复习口算除法以及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把口算、估算、笔算相结合,实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二、尝试探究,理解算理

1.独立计算,明确算理。

师:请同学们先尝试独立试商并写出笔算过程,算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算法。

指名板演。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前面的估算知道92里面约有

3个30,在这里能准确商3,

但是有学生会把3商在十位上。

师:我们来看一看两位同学刚刚写的笔算过程,请你们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谁对谁错?

【学情预设】学生能正确给出判断,知道92里面约有3个30,所以这里的3表示3个一,只能写在个位上;也有学生会说因为除数是两位数,我们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哪一位去除商就应该写在那一位上,所以3写在个位上。

2.课件演示,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我们一起来看课件演示,看看同学们笔算得对不对。

课件出示图片。

师:把92根小棒每10根捆1捆,每3捆分1

份,这样分出了3份,也就是90根,

还剩2根,所以92÷30商3余2。

学生完善解答过程,注意写答语。

【设计意图】此处无论是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还是引导学生借助小棒图直观展示结果,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这个问题学生最易出错,在此重点讨论强调,进一步突出对算理的理解,分散难点,这是一个不断明确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

3.课件出示教科书P73例2。

(1)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算法。

学生能发现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需要用前三位来试商。

(2)试商。

师:商为什么是5呢?【教学提示】

教师重点强调“3”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为什么不能写在十位上。

【教学提示】

教师提醒学生算式的计算结果要写完整,不能丢掉余数。要分清商和余数的单位。

◎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学生能说出因为5个30是150,150接近178。如果商6,就是6个30是180,180比178大,不行。

师:被除数是三位数了,为什么这里的5还商在个位上呢?

【学情预设】有学生会说因为前两位不够除,我们用前三位来除的,所以商在个位上;也会有学生说因为178里面最多有5个30,所以5要写在个位上。两种说法都是可行的。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试算后再交流算法,教师通过一步一步地追问“商为什么是5呢?为什么商在个位上?”,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算法,夯实算理基础,从而有效突破重难点。

4.总结算法。

师:谁愿意结合这两道例题,总结一下我们是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总结: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如果不够除就要看前

三位,再想乘法口诀试商,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师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去除,前两位如果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说理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算法,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5.完成教科书P73“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师:商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三、巩固练习,内化应用

1.课件展示教科书P74“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课件展示教科书P74“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思考后快速回答。

【设计意图】第1题是试商的练习。试商时要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几十”。第2题安排了4组算式,上下对照排列,每组算式中的除数都是相同的整十数,被除数都是比较接近的两位数或三位数,目的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试商。

3.课件展示教科书P74“练习十三”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展示交流。

提醒学生先观察被除数的前两位是否够除,再完成计算。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教学提示】

此环节通过追问为什么商是5,让学生说清试商过程其实就是运用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笔记?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对于商写在哪一位上,学生非常容易出错,这是本课时

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做法是选择了学生常见的错误(商在十位上)和正确的笔算

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自主比较、辨析,在辨析中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在

思维的碰撞中逐渐达成共识。此时,错误成了教学的资源,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就是教

学的财富。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积累了数学经验,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兴趣,把“要

我学”变为“我要学”,效果不错。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P48第4~6题。

4.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5.王阿姨的微信里有零钱186元,她准备每次发60元的红包,够发几次?还剩多

少钱?

6.四年级174名同学进行远足活动,每20名同学需要一位老师带队,一共需要安

排多少位老师带队?

参考答案

5.186÷60=3(次)……6(元)

6.174÷20=8(位)……14(名) 8+1=9(位)

第2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四舍法试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6例3,完成教科书P76“做一做”,P78“练习十四”第2~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笔记

2.在自主尝试中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尝试、合作交流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两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除法。你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下面这道题吗?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完成填空。

师:这里分别填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学生有之前的计算基础,能正确完成填空并描述清楚自己的理由。

师:看来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除法的有

关知识。[板书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四舍法试商)]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复习前面的笔算方法和算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利

于学生进行本节新课知识上的衔接和迁移。

二、自主尝试,理解算理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6主题图及例3第(1)小题。

【教学提示】

复习题中要引

导学生说清楚是怎

么确定所填的数就

是最大的数的。

◎教学笔记 (1)理解题意。

师: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用除法计算)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学情预设】有学生会说这是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所以用除法计算;也有学生

会说这是求

84里面有几个21,所以用除法计算。

(2)比较异同。

师:这道算式跟之前学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算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它们都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但之前的除数是整十数,这道算式中的除数不是整十数。

(3)尝试笔算。

师:像这样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我们又该怎样计算呢?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情预设】学生能想到把21看成20来除。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后交流评价。

结合学生的交流和板演,教师板书。

师小结:在试商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除数是整十数的方法来除就可以了。

2.课件出示教科书P76例3第(2)小题。

(1)学生独立解答。

师: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请同学们列出算式后独立算出结果。

指名学生板演。

(2)分析研讨。

师:说说你是怎么试商的。

【学情预设】学生能想到62不是整十数,可以用“四舍”法把它看成60来试商。

430里面最多有7个60,所以可以商7。但是也有学生会反映如果商7的话,62乘7的

积是434,434大于430,商7是错误的,大了。

师:同学们遇到什么困难了?一次试商没有成功怎么办呢?

【学情预设】学生能说出既然商7大了,我们应该调整一下,改商6,商6就是对

的。

结合学生的交流,完善学生的板演,教师板书。

(3)引导思考和小结。

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这一次我们用“四舍”法试商第一次没有成功呢?这是

因为除数是62,我们把它看成了60,把除数估小了,商就可能大了,所以我们就需要

调整它,这个过程叫做调商。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有目的

地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研究,从

【教学提示】

此外可以追问

学生:为什么把21

看成20来试商?从

而让学生明白20是

21的近似数,即用

“四舍”法来试

商。

◎教学笔记而经历试商、调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凸显试商环节,突破重难点。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课件展示教科书P76“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评价。

【学情预设】第1题一次就可以试出商,第2题需要调商。如第2题中,我们可以

把63看作60来试商,480÷60可以商8,但是

63乘8等于504

,504大于480,商8大了,改商7。

2.课件展示教科书P78“练习十四”第2题。

组织学生抢答,重点说清为什么有的商需要调整。

【设计意图】这一题是调商的基本练习,意在巩固用“四舍”法试商并调商的方法。

3.课件展示教科书P78“练习十四”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评价,请一到两名学生说出其中一到两道题的计算过程。

4.课件展示教科书P78“练习十四”第4题。

学生审题后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试商、调商的过程,面对学生的困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如:把62看作多少来试商?商大了你怎么看出来的?商7大了怎么办?教师紧紧抓住本课时的重点问题带领学生展开讨论,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怎样试商、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讨论的学习方式中经历调商的过程,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计算边回忆调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P49第2、6题。

2.根据试商情况,快速写出准确的商。

6.在下面的□里分别填上哪几个数字,才能使商是一位数,且没有余数?

参考答案

2.2 1 6 5

6.3 1 6 4

第3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五入法试商) 【教学提示】

第2题要引导学生结合算式来理解。因为我们把除数看小了,试商后除数和商的积就可能会比被除数大,所以商就需要调小。

◎教学笔记?教学内容

教科书P77例4,完成教科书P77“做一做”,P79~80“练习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五入”法试商的方法,学会计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提高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

2.经历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

括能力。

3.养成认真细心、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识。

课件展示教科书P79“练习十四”第11题。

(1)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填空。

(2)全班交流,指名汇报。

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学生有之前的知识基础,能正确完成填空。

2.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除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除数接近整十

数的除法(五入法试商)]

【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为引入新

知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7例4。

【教学提示】

两道竖式计

算,一道需要调商,

一道不需要调商,

让学生说清楚其中

一道为什么需要调

商以及怎样调商。

◎教学笔记

(1)学生读题后列式解答。

【学情预设】已知每排有28个座位,也就是说每排可以坐28人,四年级共有197人,求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就是求197里最多有几个28,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97÷28。商是几,就能坐满几排,余数是几,就是还剩几人。

(2)尝试计算。

师:197÷28这道算式你会计算吗?试着算一算。算完后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算法。

师:做完了吗?你们是怎么算的?谁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有之前“四舍”法试商的经验,知道除数不是整十数要把它看成整十数来试商。同时也有“四舍五入”法的学习基础,能想到28的近似数是30,不能看成20来试商。

师:你们试商是一次性成功的吗?试着说说试商过程。

【学情预设】根据试商过程,学生说出把28看成30来试商,商6之后余数是29,比除数大,这就说明商小了,也应该调整,改商7。

课件完整出示试商过程。

指名学生板演完整竖式和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试商,并汇报试商、调商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认识到当余数比除数大时,说明商小了,需要调商。

2.检验与反思。

师:我们的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的呢?你能验证一下吗?

【学情预设】根据前面有余数除法的学习经验,学生能想到用除数乘商再加上余数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结方法。

师:之前我们是把一个数用“四舍”法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道题把28看成30来试商,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五入”法试商)

师小结: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整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掌握除数接近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梳理。【教学提示】

这一环节学生用6试商后,发现商小了,该怎么调整需要老师指导。

◎教学笔记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课件展示教科书P77“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评价。

重点要求学生说清第2题该怎样调商。针对学生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并更正。

【学情预设】第1题试一次商就能得到正确的商,第2题需要调商。

2.课件展示教科书P79“练习十四”第12题。

组织学生抢答,重点说清为什么有的商需要调整。

【设计意图】这一题是调商的基本练习,意在巩固用“五入”法试商并调商的方法。

3.课件展示教科书P79“练习十四”第13题。

(1)请四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评价,针对具体的题目说清计算过程。

4.课件展示教科书P80“练习十四”第14题。

学生审题后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在试商的过程中要根

据需要来调商,因此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教

会学生反思计算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理解新知。从复习旧知识到学习新

知识再到练习,教师都应以试商为主线,积累经验,同时发展学生的数感,为进一步学

习除法的计算打好基础。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P50第2题。

2.根据试商情况,快速写出准确的商。

参考答案

2.2 6 8 6

第4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1例5,完成教科书P81“做一做”,P82“练习十五”第3题。

?教学目标

1.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

◎教学笔记

2.让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算后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灵活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被除数、除数的特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2.引入新课。

(1)师:仔细观察,算一算,这些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呢?(课件出示习题)

(2)学生独立思考。

(3)全班交流,完成填空。教师指名回答。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把题目中的25看成20或30

来试算,也有学生会想

到4个25是100,再来进行试算。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

大家想一想,如果除数不接近整十数,我们又该用什么方法来试商呢?

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先复习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再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

新知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1例5。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利用

数据的特点(都是

几十五),以25为

例,可以先想2个

25是多少,再想4

个25是多少,8个

25是多少,等等,

帮助完成填空。

◎教学笔记

师: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这道算式的结果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个别指导。

2.小组交流讨论。

师:你是怎么算的?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有学生会想到把26看成30,用“五入”法来试商,但是商8小了,需要重新调整。

预设2:由于240的前两位接近26但比26小,也有学生会想到用“同头无除试商8、9”的规律来直接试商。

预设3:还有学生根据课始的练习题的经验,知道4个25是100,8个25是200,

把26看作25

也可以来试商。

预设4:还有学生会想到10个26是260,260比240多20,可以把10调成9,商就是9。3.对比、观察、总结。

师:都做完了吗?观察同学们做的过程,我发现了大家有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不同试商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方法,为什么这样做?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

【学情预设】预设1:用“五入”法试商比较麻烦,26不是很接近30,把它看作30,商就偏小了,还要再试一次。

预设2:想10个26是260,比240多20,可以商9。方法简便,但也需要根据余数的情况调商。

预设3:26不接近整十数,但它最接近25,把26看成25来试商,调商的可能性较小,一次就行,可是思考的过程比较复杂。

4.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完整计算过程。

师小结:看来这几种试商的方法各有优势。像26这样的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数,如果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很多时候需要多次试商,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灵活试商。【教学提示】

在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了解各自试商方法的不同,并发现其巧妙之处,以便学习灵活试商的技巧。

◎教学笔记【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经历试

商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合作讨论、交流汇总,让学生充分发表想法,形成多种

试商方法,并进行比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最终优化出把除数

看作25这个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体会到利用口算试商的优越性。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课件展示教科书P81“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先观察被除数、除数的特点,再把试商的方法和过程说给同桌听。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说自己的试商过程,独立完成竖式,最后全班订正。

2.课件展示教科书P82“练习十五”第3题。

独立完成后请学生交流试商过程。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利用多种形式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试商的能力,掌握

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试商,但当被除数和除数具备一定特点时,可以

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这节课重点让学生掌握灵活试商的方法。教师教学

时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去发现、总结试商的方法,让学生养成

观察数字特点的习惯,提高灵活试商的能力。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P52第2、3题。

2.在括号里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3.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78÷26= 189÷24= 400÷64=

437÷56= 207÷34= 180÷36=

参考答案

2.2 9 9 5

◎教学笔记

第5课时商是两位数的除法(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3例6,完成教科书P84“做一做”第1题,P85“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弄清每一步商的书写位置。

2.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每一步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习题,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习题。

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学情预设】第1题,学生回忆起除数是一位数的试商方法,即从被除数的高位除

起,高位不够除用前两位来除。第2题,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计算,从高位除起,用哪

一位上的数去除,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那

么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就一定是一位数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

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1)]

【设计意图】通过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特别是首位够除和首位

不够除两种不同情况的对比,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能顺利做到知识的迁移,为新

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3例6。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

以组成多少组?

【教学提示】

第2题汇报时

重点让学生说清楚

除的顺序和商的位

置。

◎教学笔记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学情预设】学生能正确列出除法算式612÷18。2.引导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这道算式的商吗?仔细观察这道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想一想,你先算18除多少?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先用18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因为612的前两位61比18大,18除61够除。

师:用18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是几呢?这个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写在这一位上?

学生思考、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商是3,商应写在十位上,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61表示61个十,61个十里面最多有30个18,所以应该商在十位上;也有可能会说被除数的前

两位61表示61个十,18除61个十,此时除到十位上,商是3个十,余7个十,所以商要写在十位上;也有学生会联系前面所学的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3.尝试进行笔算。

学生根据刚刚讨论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完整的笔算。师追问:余下的这个7怎么办?

【学情预设】这道题的难点(先用18去除多少?商在哪一位上?)已经在讨论中突破,学生有之前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经验,能想到在十位商3余7之后,再继续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7合并继续除,此时的商要写在个位上。先用18除61个十,商3个十,余7个十,然后把个位上的2移下来,合起来是72。18除72得4,在个位上商4,最后得34。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在计算612÷18等于多少的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提高探究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再通过做一做、说一说,让学生明白算理。

三、巩固练习,强化理解

1.课件展示教科书P84“做一做”第1题。

师:请同学们先观察被除数、除数的大小,再来判断商的最高位的位置,最后完成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清每一道题先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数,完成计算后全班订正。

2.课件展示教科书P85“练习十六”第1题。

先说区别再列竖式计算,最后集中评价。

【学情预设】学生不难发现上面一组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商是两位数;下面一组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商是一位数。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上下两组式子对比,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的前两位数与除数的关系,判断商的最高位的位置,提高学生快速判断商的位置的能力。【教学提示】

虽然学生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不能盲目地让学生尝试,要引导学生围绕“先算18除什么数?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这一核心内容进行探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范文整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难忘的一课》4 课型 略读课文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代尊玲朱晓洁 教材简析 《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师生共同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 厚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 一 预

【K12学习】XX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XX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六单元集体备 课教案 第六单元总复习主备教师:谢爱珍 课题设计运动场课时第1课时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培养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学生课前收集运动场相关资料、图片、数据等;白纸若干张、尺子、圆规、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个性备 一、情景导入,引发问题 展示一幅运动场图片?问这个运动场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汇报。 这节课我们就来设计运动场。板书:设计运动场。 二、探究合作

绘制运动场平面图 看到这个运动场,你认为至少应该知道哪些数据? 出示设计任务: 学校要建一个运动场,正在征集设计方案,请同学们踊跃参加。设计要求:运动场共设4条跑道,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每条跑条宽1米。 “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指的是什么?这200米由哪几部分组成?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以上信息,如何分配长和半径比较合适?” 演示几种情况。明确:如果长的数据较大,那半径的数据就会较少,那么运动员在过弯道时,不便于加速,如果弯道数据较大,直道数据较小,那么不便于在这个运动场内的直道上设计短跑跑道,也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当直道和弯道的长度大致相等时,才能兼顾到以上两方面的问题。 确定数据:长是50米,半径是16米比较合适。 内圈半径是16米,如果我们把最内侧的跑道看做道,那道的半径应该是多少呢?第二道是多少?最外圈呢? 如果同学们要画出运动场的设计图,你认为分哪几步进行? 设计步骤: )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7 认识时间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60分,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难点是会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外学生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单元新知识中认识的“分”,涉及数格子,对于“大格、小格”,学生都未接触过,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在教学中注意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注意利用钟表模型等学具、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等,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2.在认、读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以及动手操作等方式,在交流中学习,掌握知识,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组织一些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如采用对话、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如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三”中第4~6题的素材,要求学生对不同事件进行时间判断,利用已有的经验基础,展开分析,推理结论,形成解决问题中一般方法的思考过程。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更具体、直观,促进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采取有效的设计突破教学难点。如教科书P91例2中4:45是“几时差几分”的认识,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发现这时时针非常接近5时,但没到5时,是4时45分,关键是要通过直观拨动表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明确时针在转动时是先经过几,再到几,确定是“几时多”,再“5分5分”地数出分针所指的是多少分。也可以借助“几时半”为分界线,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针在钟面左右两个半侧时时针位置的不同,对教科书P91“做一做”中7:40、10:45尤其是9:55的认识要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完整)小学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初议稿) 六年级试教:XXX [教材简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

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5、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六语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六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一、黄锦东介绍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古诗三首》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四篇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 二、梁春荣介绍单元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并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最后的结论的。《青山不老》让学生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说“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把握农民看待土地的态度。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进步体会应如何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三、谢丽英介绍单元习作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倡议书”。倡议书属于应用文,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本次习作围绕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话题展开,与单元主题相呼应,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对环保必要性的认识,另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四、黄锦东介绍教学注意点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些问题。 第一,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可以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困惑点,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青山不老》可以补充介绍晋西北的自然状况,还可以引人其他环境守卫者的故事进行拓展阅读。《三黑和土地》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离学生比较远,可以适当引人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翻身做主、土地失而复得对当时农民的重要意义。注意资料的使用要适度,不要喧宾夺主,避免陷人资料的海洋中,把语文课上成环保课。 第二,要将环保教育自然渗透在语文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感受土地与人们的紧密联系,受到地球守卫者故事的感染,体会到地球、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起热爱土地、守护家园的情感。但这种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贴标签,而是学生在对课文的品读中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的冲击和思想的启发。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2013 ---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六年级数学学科第一单元主备人李述旺参与人陈莹莹 一、单元主题: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负数的认识,负数、0、正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四、重点难点: 重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难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 六、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第二课时:负数的比较大小 第三课时:负数的练习课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实验学校初中部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5.30 活动地点北三楼初二办公室 科目语文年级初二 课题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主持人韩红梅记录人周晓主备人韩红梅参加人员初二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记录一、组长发言,强调集体备课内容第五单元方法 二、韩红梅主备发言: (一)本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美篇课文涉及到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能借助工具书和文中的注释翻译全文。 2、掌握寓言或故事发表议论,讲述道理的写作手法,体会对话式、问答式的文章结构。 3、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二)单元内容重点概述 1《庄子二则》中《北冥有鱼》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起瑰力:《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互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 2、《礼记二则》中《虽有佳肴》运用对比的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大道之行也》则用了对偶的手法,阐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现了天下为公的愿望。 3、韩愈的论文《马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良马喻人才,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 4《唐诗二首》中杜甫的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出了诗人虽身处漏雨的茅屋却心系天下寒士的情怀。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揭示了唐代卖炭翁的悲惨生活现实。 5,写作学写古诗旨在培养我们八记叙的要素,掌握叙述的方式方

法的能力。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意在教育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精 华,继承和文化的思想。 (三)单元学法点拨 1、探究法。通过不同的方式的诵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通过对话的探究了解古代思想家的看法和主张,把握课文的写作 特色。 2、积累法,对课文要朗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古代先 哲们的思想。 本次单元备课难点突出目标明确,效果好。 小 结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 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内容解读及教学建议 9 明天要远足 【教材解析】 《明天要远足》的作者方素珍,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家、两岸阅读推广人、一个用精美绘本为少儿开启心灵之窗的“花婆婆” 。这首诗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短短3 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3 节诗中都有了感叹词“唉”,3 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 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本课主人公“明天”要去秋游而掩饰不住的激动无比、无限期待的心情。教学设计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手,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导入,激发学生们的无限想象,重视他们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感受生活,走进课文与课文对话,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1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最新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集体备课全册)

电子备课教案 (2014 年---- 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科目: 年级: 教师:QKDS

2014 年—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表

2014年—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材分析

全册教学目标及教学措施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表

集体备课表

1.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远大热) 3.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4.互相交流读书体会。 四、作业: 1.向家长介绍太阳的特点。 2.搜集有关太阳及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 1.质疑梳疑:太阳是怎样一个星球? 太阳与我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二、引导分析,紧扣重点。 我们知道,文章前后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太阳的特点是“因”,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由“因”得出的“果”。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因”,一层一层地加以理解,使条理清晰。 1.填空。 (1)太阳离我们有()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年。 (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 2.比较:(朗读课文后回答)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说说文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写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 3.巩固性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下面两道题目:(1)太阳虽然很大,但是我们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为什么?(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太阳光照射到我们身上却暖烘烘的,为什么? 1.加上关联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1)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没有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就到处是黑暗。 2.请用上“有了……才……”以及“如果没有……就……”两个句式说说太阳与石油的关系。 3.写出雨雪的形成与太阳的关系。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学习实践】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习题(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及习题(冀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四年级第八册第六单元 时间:1月20日 单元教材分析: 组长: 主备人: 复备 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三十个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四十九个生字。 2、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运用。 3、积累优美词句,背诵指定的篇目和段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并留意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2、根据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进行拓展性阅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情感和价值观:

了解冰心其文、其事,从而对冰心形成初步的印象,能够受到“爱”的熏陶和感染。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永远的冰心奶奶”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讲读课文《别踩了这朵花》《再寄小读者》《肥皂泡》《大舞台》《送别冰心》,一篇阅读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以及和冰心相关的链接和《综合学习六》。这些篇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充满爱心的伟大作家,以及她“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精神。冰心奶奶被称为“百岁老人”“世纪老人”,但她还是离开了,那就让她的精神长存吧。 教学思路:本组教材语言描写生动、具体,对人物的形象刻画栩栩如生,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动员他们广泛地搜集冰心的相关资料,读一读她的作品。课上通过形式多样的读,真正地感悟文本,从而实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通过形象的图片、录像、语言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故事中,以便更好地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课题:26别踩了这朵花 组长: 主备人: 2课时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的表现,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内容课 时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明天要远足 2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表达了小孩 子远足前的期盼心情,绵远悠长。短短 3节诗,把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 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 1.认识33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 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 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4.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大还是小 2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认识,表达了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愿望。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大”和“小”的行为都在图上,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展开教学。 项链 2 本篇课文犹如一部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

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 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 的生活。 语文园地七 3 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1.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 谓的词语。 2.明白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 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 律。 3.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 书写。 4.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 句话。 5.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 的道理。 6.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 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9 明天要远足 1.正确识记本课11个生字,学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认识“目”字旁和京字头“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作者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4.通过仿说练习,积累运用所学句式。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文阅读,体会儿童远足前夜的心情。 难点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11~20各数的写法 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若干根、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二、 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学生数数练习。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数位。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3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4.给小马虎改错误。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笔算除法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是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的方法迁移至此。对于试商的方法,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比较容易被学生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商。在教学一般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科书还注意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计算的笔算方法和基本的试商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观察、归纳、迁移类推、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经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迁移类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除法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既可以借助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直观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在计算中进行思考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建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注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理解算理算法。 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尝试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来说明原理,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既要重视法则教学,还要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算,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法则,进行“理法交融”的学习。 2.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对后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探索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同时展示算法的多样性。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适时组织口算练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提高口算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试商的方法是笔算除法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出一些快捷、省时、省力的有效试商方法,如“四舍”商大下调1,“五入”商小上调1,“同头”无除试商8、9,“除数折半”商4、5,倍数不估直接商,经历算理算法概括总结的过程。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试商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试商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 总第46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一个录音机,教师准备实物表、学具钟表,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表。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并会表示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2.教师:这是什么声音? 3.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二、教学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教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 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 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第91页最上面的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是多少?请大家每4人一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7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让大家说一说怎样认识整时,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教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7时。让大家每4人一组相互检查一下拨的对不对。让拨得不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拨出8时,然后和教科书第91页下面的钟表图对照一下,看拨得对不对。 订正后让大家看显示8时的数字表示法,讨论:这是什么?这钟表示法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完后教师略做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练习拨3时和6时,并认读下面数字表示的整时。最后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整时。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做第85页的练习题。 2.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讲课稿

主备人:王志国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时间:2014- 9-2 第二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1.本周教学内容: 第1课时教学第10—11页的例6、例7,练习三的1—4题。 第2课时教学第2页—13页的例8,练习三的5—10题。 第3课时教学第16页—17页的例9、例10,练习四的1—3题。 第4课时教学第18页的例11,完成练习四的4—8题。 2. 体现课标: 实验、领悟——初步建立体积概念。教学体积的意义和容积的意义,容积的意义要建立在体积概念上,因而例6是这部分教材的重点。学生形成体积概念也是教学的难点,这两道例题的教学只能初步感受体积的含义,在后面教学常用的体积单位,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还要通过测量和描述,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意义。 3.教材地位: 在有限的空间里领悟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空间”“物体占有空间”“所占空间的大小”都是体积概念的内涵,是建立体积概念必须解决的子概念。例6利用杯子的空间,把感悟体积的过程设计成三步。第一步是初步体会“空间”和“物体占空间”。两个同样的玻璃杯,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一个桃,把左边杯里的水倒向右杯,会剩下一些水。“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桃占去了”这句话解释了现象、回答了原因,引出了“空间”这个词,让学生在现实的背景下感知“空间”的含义。从体积引出容积,初步建立容积概念。 容积与体积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教学容积能进一步理解体积。例7教学容积的意义,以体积概念为生长点。图画里有两盒书,一盒是《四大名著》,另一盒是《成语故事》。先在直观情境里比较哪盒书的体积大些,再从“左边盒子里书的体积大”引出“左边盒子的容积大”。书的体积是旧知,盒的容积是新知,教学既要以旧引新,也要体现容积与体积的不同意义。教材中比较书的体积,是看着两盒书进行的。而容积是指着两个书盒子讲的,从而凸现容积的属性,以及它与体积的区别。 4.编写意图: (1)在有限的空间里领悟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空间”“物体占有空间”“所占空间的大小”都是体积概念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 20 古诗两首21搭石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4*卡罗纳语文园地六。 二、单元教材及学情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生长;爱是熊熊的火焰,点燃生命的希望。本单元教材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经有所涉及,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但毕竟年龄小,认识较为粗浅,还不能由人及人,由事及事,再次学习相关主题的课文,就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理解其内涵本质,从而体会到爱是可以传递的,体会到互相关爱所带来的欢乐和幸福,激发同情弱者,关心弱势之情。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中生字,随课文掌握“园地五——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和快速浏览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

4、继续巩固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训练,通过体会重点户名感悟课文内容。 5、本次交际重要在表达时以情感人,站在他人的角度安慰人。捕捉生活中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口语交际教学,注重听说互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6、习作训练兼顾写实和写想象,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五、单元教学建议: 1、教学本单元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度、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 2、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3、引导学生应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4、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六、单元课时安排:

2019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集体备课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 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主备: 一、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5.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2.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和品质。对人物的介绍和背景知识的补充必不可少,在讲解整个文章之后,学生能感受到这些伟大的人物身上的品质和精神,表现出对他们的敬重。 五、单元课时划分 15.《大禹治水》………………………………………………………… 2课时 16.《朱德的扁担》……………………………………………………… 2课时 17.《难忘的泼水节》……………………………………………………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3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