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6 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基础。其教学内容可分为数概念的建立、数的运算以及综合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建立数的概念,共3个例题。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例3教学写数,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第二部分通过运算深化对11~20的认识,安排了2个例题。例4教学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棒并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打基础。例5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例6教学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教科书提供了很多情境图,一方面是便于学生直接观察,另一方面也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种思路。特别是情境图提供了多种数量不等的学具,旨在让学生通过数出数量超过10个的学具,得到11~20的某个数据,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素材,同时可供学生学习数数之后进行练习使用。本单元教学重点为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认识十位与个位,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为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各数,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的建立既是他们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1.教师应注重动手操作和直观经验的积累。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数的组成、数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数数活动除了例题中数小棒是“1个1个地数”,练习中还出现了“2个2个地数”以及“5个5个地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丰富学生数数的经验,逐步建立起数感。

2.在操作中建立“十”这个计数单位。在认识11时,教师带领学生数出11根小棒,先以“一”(单根小棒)为单位去数数,让学生清楚以“一”为单位数数要数出11次。再将10个一变成1个十,数出1个十,再数1个一,11只要数两次就可以了,让学生体会两点:其一,数数有不同的方式;其二,用不同方式数数,数出的结果一样。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11~19各数的组成要表述为1个十和几个一,20要表述为2个十。最终要落实在以“一”计数不够10,就用几个一表述,以“一”计数够10了,就用1个十表述,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4.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重点应是教授学生观察问题情境的方法,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解决问题后还应进行回顾与反思。

第1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1)

◎教学笔记?教学内容

教科书P73~74例1、例2,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和P76“练习十七”第1~6

题。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

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

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3.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感受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体会“十进制”,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20根小棒、橡皮筋2根、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11月×日)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其他的十几的数

吗?

【学情预设】预设1:我放学回家时坐19路公交车。

预设2:我是9月13日出生的,我的生日中有13。

预设3:我们组的作业本收齐了,正好是14本。

预设4:我看书时,书上的页码有17和18。

……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十几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11~20各数

的认识(1)]

【设计意图】结合上课的日期引出十几的数,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自然地将生

活与数建立起联系,感到数来源于生活,感知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十”。

课件出示杂乱摆放的10根小棒。

师:你知道这里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齐数,课件配合闪烁,数出有10根小棒,

也就是10个一)这10根小棒都是同学们一根一根数出来的,如果不数,你能想办法让

我们一眼就看出是10根小棒吗?请你拿出小棒,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表示出来。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2根2根地摆、5根5根地摆或10根捆成1捆,通过动手

操作、比较方法,学生会发现“10根捆成1捆”的方法最容易一眼看出是10根小棒。

◎教学笔记

师:10根小棒表示10个一,把它们捆成1捆,就是1个十。(教师边说边板书:10个一是1个十)你能像老师这样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吗?(课件演示10个一捆成1捆是1个十)

学生自己操作后,指名到前面示范。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学具小棒,从数到捆,体会“一”和“十”的十进关系。 2.认识11~20各数。 (1)认识11。

师:请同学们先数出1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接下来该怎么数呢?

教师指导学生在1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1根。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1捆就是1个十,再添1根就是11。 师: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读作“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教师在黑板上贴卡片“11”,板书“十一”。 (2)认识12~19。

师:刚才我们已经数出了11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11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12根小棒。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读作“十二”。

教师在黑板上贴卡片“12”,板书“十二”。 师:如果我们继续添加小棒呢?

教师指导学生在12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加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1个“十”和5个“一”,是15,读作“十五”……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

教师依次在黑板上贴卡片“13~19”,并板书各数的读法。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再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

(3)认识20。

师: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

【学情预设】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把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即20,读作“二十”。

师:够10根就捆成1捆,这样表示数更清楚。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棒,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及对比中充分感知并理解数的组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白20是由2个十组成的。

3.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

(1)利用直尺,初步感知20以内数的顺序。 课件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

◎教学笔记

师:请你读一读直尺上的这些数。 学生齐读1~10各数。

师:11~20这些数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指名到黑板上指一指。 (2)按顺序读数。

师:你能按顺序把11~20这10个数摆一摆吗?拿出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摆给同桌看。

同桌之间互相摆数字卡片,教师巡视。

师:你会按顺序读一读这10个数吗?(学生齐读11~20各数)从小到大读一读0到20之间各数,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3)通过提问活动,加深学生对20以内数序的认识。

师:16比17大还是小?19和18比谁大谁小?自己举例说一说谁比谁大,谁比谁小。13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18和20中间的数是几?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17离10近还是离20近?哪个数离19最近?哪个数离19最远?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指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学生模仿教师提问,并找其他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利用直尺、数字卡片等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读数、排序等活动,进一步从多种角度感知11~20各数,建立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这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第1题。

师:你能数出图中不同学具的数量吗?

学生独立数出教科书P73情境图中不同学具的个数。

【学情预设】学生对数数已经有一些经验,引导学生说出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例如做记号、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等。

2.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第2、3题。 师生一起数数,并认读十几的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数数、认数、读数的理解和记忆,在延伸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巩固数的组成,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3.完成教科书P76“练习十七”第1~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第1题:圈出10只后,再数一数,引导学生说出先数出“十”的好处。

第2题:让学生独立摆一摆。

第3、4题: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第5题:学生按顺序一边数数一边连线,最后连成了一只小兔子。 第6题:学生找到对应的页码后,要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页码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经历数数的过程,将直观经验与抽象的数建立起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课堂小结

师:其实大家对11~20各数并不陌生,今天再学习这些数,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感受吗?要记住新朋友“十”,但千万别忘记老朋友“一”啊!说一说这节课中你最喜欢哪个活动环节,为什么?

◎教学笔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11~20各数,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它们的读法,或者对于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教学中引导学生手、脑、口并用,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并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建立数感。

?作业设计

作业P44第一、二题。

一、数shǔ 一y ì 数shǔ

,圈quān 出chū 正zhèng 确què 的d e 数shù

二、观guān 察chá 尺chǐ 子z i

图t ú

,填tián 一y ī 填tián

1.将尺子图上缺少的数补充完整。

2.19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

3.20前面的第3个数是( )。

4.12和18,( )更接近10,( )更接近20。 三、圈quān 一y ì 圈quān

,数shǔ 一y ì 数shǔ

参考答案

一、20 12 14 15

二、1.10 12 14 16 19 20

2.18 20

3.17

4.12 18 三、6 12 3 15

第2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5例3,完成教科书P75“做一做”和P77“练习十七”第7~10题。

?教学目标

◎教学笔记

1.通过辨“11”活动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进一步感受位值制。

2.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读、写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十位和个位,会看图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

体会位值制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数数。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同桌两人一起按顺序从11数到20,再从20数到11。

学生按要求数数。 2.摆数。

师:请你用小棒摆出11,怎样摆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呢?

【学情预设】学生摆出1捆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和1根小棒。 3.设疑。

师:我们能用小棒表示出11,但是问题来了,现在只有2颗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珠子,还能表示11吗?

【学情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能,有人认为不能,请几个代表到前面来进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我觉得2颗珠子只能表示2,不能表示11。 预设2:我觉得可以把1颗珠子看成10,另一颗珠子看成1。 预设3:这2颗珠子一样大,不能表示11。

师:是呀,长得都一样,怎么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到底谁是10、谁是1呀?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1~20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2)]

【设计意图】复习数数,用小棒摆出11,再让学生思考“2颗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珠子还能表示11吗”来引出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学习11~20各数的写法。 (1)十几的数的写法。

师:大家看,数学家们为我们制造了计数的工具(出示计数器)。这叫计数器。计数器上有好多的“位置”,从右边开始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板书: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师:现在,你能用2颗同样的珠子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吗?(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在个位上放1颗珠子,在十位上放1颗珠子。[教师追问:

个位上放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十位上放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0”)]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

“1”,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

师:请你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这个数是多少?怎么写呢?(课件

出示)

学生按要求操作,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学生对着小棒图能比较轻松地拨出17。

师:说说你是怎么拨的,怎么写的。

【学情预设】预设1:我对着十位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再对着个位拨7颗珠

子,表示7个一,合起来就是17。

预设2:十位上有1颗珠子,就对着十位写“1”,个位上有7颗珠子,就对着个位

写“7”。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能用计数器表示出17,还能写出17。你还能在计数器上表

示出哪些十几的数呢?试一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主操作,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预设1:我对着十位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再对着个位拨5颗珠

子,表示5个一,合起来就是15。

预设2:我对着十位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再对着个位拨9颗珠子,表示9个

一,合起来就是19。

……

【设计意图】结合小棒和计数器,逐步过渡到具体的数,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

的过程,正确书写十几的数。

(2)20的写法。

师: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这个数吗?该怎么拨呢?(课件出示)

【教学提示】

学生在表达

时,教师强调要突

出“十位上的数表

示几个十,个位上

的数表示几个一”。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在计数器十位上拨2颗珠子,个位上不拨珠子。[教师追问:为什么个位上不拨珠子呢?(因为十位上的2颗珠子就表示2个十)]

师:你能写出20这个数吗?为什么这样写?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写法:(1)不写0,写成2了;(2)10是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0,那20就是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0。

师:比较两种写法,你认为个位上的“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如果不写20个位上的“0”,就只能表示2个一,0起占位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个位上的0写不写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清晰地知道0的占位作用,加深对20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位的理解。

2.归纳写数的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写出11~20这些数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总结:在写数时一定要分清数位,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写几。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从高位写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在田字格里书写11~20各数。

师:11~20这些数我们都认识了,你们都会写这些数吗?在书写这些数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才能写得好呢?

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11~20各数。

师:在田字格里写一写这些数,看谁写得最漂亮。

展示学生书写的作业,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数,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75“做一做”第1~3题。

学生解答后交流。

【学情预设】第1题:这道题增加了一个十位没有珠子,个位有1颗珠子的计数器作为对比,引导学生结合计数器说一说数的组成,巩固和辨析数的写法。

第2题: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表示出各数,重点说说20是怎么摆的。

第3题:先按顺序数数,再填数,注意指导学生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练习,继续在直观图的基础上读、写数,巩固对数位的认识和写数的方法,提高学生写数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序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P77“练习十七”第7~10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分享,找出错例进行订正。【教学提示】

写数时,要求学生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不可连在一起。

◎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第7题:学生能很容易说出每种物品的数量,引导学生说出数的组成。 第8题:学生如果感到困难,可以结合计数器来写数。可能有的学生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弄反了,可结合错例来进行指导。

第9题:这道题答案不唯一,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借助直尺上的数序来解答。 第10题:先数一数,再根据题目要求解答。有的学生把左、右弄反了,可以让学生在做题之前先写出“左”和“右”。

【设计意图】借助练习,加深对“十位”“个位”含义的认识,把基数和序数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两者的不同,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2)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写数时,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写几。

?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本课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实物,使学生在摆一摆、拨一拨等操作活动中,充分理解位值制的含义,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从练习反馈来看,学生的难点是“练习十七”第8题,根据表述数的组成写数,因为学生习惯先说几个十,再说几个一,如果反过来说就很容易出错。

?作业设计

作业P45第二题。 二、我w ǒ 会huì 填tián

1.计数器右边第一位是( )位,第( )位是十位。

2.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这个数再添( )个一是20。

3.15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读作( )。

4.一个数的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与它相邻的数是( )和( )。 参考答案 二、1.个 二

2.18 2

3.5 1 十五

4.19 18 20

第3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8例4、例5,完成教科书P78“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初步了解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笔记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方式,经历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过程,能根据图意列出三道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3.在操作、探索、交流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一幅图写出三道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谁能说出计数器上的数?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12、17。

预设1:第一个计数器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2,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12。

预设2:第二个计数器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7,表示7个一,合起来就是17。

师:同学们算一算这些题目,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及10以内的加减法,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下基础。 二、探索算理,掌握算法

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8例4情境图。

师:你能根据图意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情预设】根据以前的经验,学生会列出10+3=13(或3+10=13)、13-10=3、13-3=1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师:10+3等于13,你是怎样想的?

【学情预设】预设1: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 预设2: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0+3=13。

◎教学笔记 预设3:可以从10往后数3个数,就是13。

预设4:个位上0+3=3,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13。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师:13-10=3、13-3=10这两道算式,你是怎样算的? 【学情预设】预设1:13去掉3个一还剩1个十。

预设2: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3-10=3、13-3=10。 预设3:因为10+3=13,所以13-3=10。 预设4:13往前数3个数就是10。

预设5:个位上3-3=0,再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就是10。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3)完成教科书P78“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算式:

10+1=11 10+6=16 11-1=10 16-6=10 11-10=1 16-10=6

(4)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来算。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发现:10加几就是十几;十几减几就得10,十几减10就得几。

【设计意图】掌握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然而能力强的孩子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为此安排发现规律环节,满足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实现知识再创造。

2.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十几加几的计算。 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观察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算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列出算式11+2=13。(教师板书:11+2=13)

师: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

【学情预设】预设1:用数数的方法。从11开始再数2个,12、13,所以11+2=13。 预设2:用数小棒的方法。先数出10根,捆成1捆,再摆1根,然后再加上2根,一共是13根。(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实际操作)

预设3:拨计数器。十位拨1颗珠子,个位拨1颗珠子,个位再加上2颗珠子,所以是13。

预设4: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再加上2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和3个一,合

【教学提示】

教学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计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以数的组成为基础进行口算,不必进行法则教学。

◎教学笔记

起来就是13。

引导学生回答:用数的组成可以帮助计算,1个十和1个一,再加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

完成教科书P78“做一做”第3题上面一行的题目。 【学情预设】学生能很快地口算出结果。 师:你为什么算得这样快?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计算十几加几时,十位不变,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每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

教师边说边板书:

(3)十几减几的计算。 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把看到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情预设】学生列出算式13-2=11。(教师板书:13-2=11)

师: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请你继续用手中的学具小棒、计数器操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情预设】预设1:用数数的方法。从13倒着数2个,12、11,所以13-2=11。 预设2:用数小棒的方法。3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1根,一捆没动,所以是11。(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实际操作)

预设3:拨计数器。个位上原来有3颗珠子,拿走2颗,还剩1颗,十位上有1颗,所以是11。

预设4: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去掉2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和1个一,就是11。

师:十位和个位都是1了,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引导学生回答:1个十和3个一,去掉2个一,就是1个十和1个一,两个1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完成教科书P78“做一做”第3题下面一行的题目。

【学情预设】学生能很快地口算出结果。(教师追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减法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也有名字。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教师边介绍边板书: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渗透位值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打下基础。三、巩固应用完成教科书

◎教学笔记

P78“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左边一部分是13颗糖,右边一部分是3颗,求一共多少颗就要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3+3=16(颗)。(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预设2:一共有17支笔,去掉右边的5支,就是左边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7-5=12(支)。(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练习安排了解决问题,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虽然是新内容,但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感觉太简单了,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习容易的学生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让不懂的学生能在容易理解的学生的带动下和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也满足了部分学生想自主探索的欲望。

?作业设计

作业P47第二题。 二、直zhí 接jiē 写xiě 得d é 数shù

11+2= 12+6= 10+7= 19-10= 13-2= 18-6= 17-10= 15-3= 5+10= 13-3= 2+14= 8+11= 参考答案

二、13 18 17 9 11 12 7 12 15 10 16 19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9例6,完成教科书P79“做一做”和P80~81“练习十八”第5、6题。

?教学目标

1.能用数数与画图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第几和第几之间有几个的问题。

2.通过数一数、画一画,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笔记

3.在观察、比较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用数数与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平时我们在做操、放学时都要排队,在排队中,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数数中,巩固数序,丰富数数经验,逐步建立数感。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79例6情境图。

1.分析整理信息。

师:同学们在动物园中排着队观看大熊猫,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收集信息:小丽排在第10,小宇排在第15。(板书两条信息) 师: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情预设】预设1:小丽前面有几人? 预设2: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师:小丽排在第10,你知道小丽前面有几人吗?(学生回答:小丽前面有9人)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这个问题。

师板书: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师:谁来把题目的信息完整地说一遍?

【学情预设】小丽排在第10,小宇排在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师:“之间”是什么意思?

在这个环节中,不仅要给学生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展示多样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辨析各种做法的对错,学会欣赏同学解决问题中合理的策略。【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就是小丽和小宇中间有多少人。

师:小丽和小宇中间有多少人包括小丽吗?包括小宇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多少人,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2.解决问题。

师: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你可以写一写,画一画,关键是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笔记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

【学情预设】预设1:写数或数一数的方法。有的从1写到15,再找出10和15之间有11、12、13、14,得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有的从10写到15,再找出10和15之间有11、12、13、14,得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教师按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引导学生说出:从10开始写比较简便) 预设2:画图的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教师按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从两幅图中我们都能清楚地看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你觉得哪一种画图的方法更好呢?(引导学生说出:从小丽开始画比较简便)

预设3:在尺子上找一找,找到10与15之间有4个数,也就是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预设4:列式计算的方法:15-10-1=4。(如果学生中没出现这种算法,可以不展示) 师:为什么要减10?减1又是什么意思?(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图示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3.方法总结。

师:我们来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读懂题目,明确相关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数数画图),做完后还要进行检查。只要你善于观察,积极动脑,生活中很多问题就能解决了。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数数、画图、推理等策略的指导与归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79“做一做”。

教师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用写数或数数的方法,得出东东和玲玲之间有3人;也有的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还有的学生用列算式的方法:8-4-1=3。

2.完成教科书P80~81“练习十八”第5、6题。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学情预设】第5题:这道题还是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以一步一步提问:推迟1天是星期几?推迟2天是星期几?推迟3天是星期几?让学生从简单的情形逐渐探索出问题的答案。)

第6题:要帮助学生理解从第10页读到第14页,包括第10页,也包括第14页,引导学生数一数,也可以借助数学书的页码数一数。(教师可以追问:这道题与例6有什么不同?明确求中间有几人,不包括两端的人,但从哪一页读到哪一页,包括两端的两页。)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

◎教学笔记

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要经历的三个一般步骤与思路。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练习题与例题有很大的不同,虽然都是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在数数的时候有的包括“两端”,有的不包括“两端”,有的只包括“一端”,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理解题意。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每道练习题都需要教师引导。

?作业设计

作业P48第二、四题。 二、

四、元yuán 元yuán 在zài

( )月yuè

( )日r ì能néng 收shōu 到dào 连lián 衣y ī裙qún

,那n à天tiān 是shì星xīng 期q ī

( )。

参考答案

二、3

四、5 18 六

综合与实践 数学乐园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2~83。

?教学目标

1.经历“下棋”游戏活动的全过程,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

2.在“下棋”过程中,学会调动以前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笔记

3.在游戏过程中,感受梳理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归纳整理的好处。

?教学重点

培养审题意识、倾听习惯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按照教科书题目用磁力纸剪成小卡片,正面上写序号,背面是题目(题目后写上答案,用彩色不干胶纸盖上),放在磁力小黑板上。两个不同颜色的跳棋。课件。

学具:与教具(棋盘)的做法一样,每两个学生一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有23道题目的磁力板,每道题目藏在后面,学生只能看到序号。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学乐园,这里有我们非常喜欢的数学游戏。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玩,不过在玩游戏时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大家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把游戏作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数学活动,情境体验

1.熟悉游戏规则

师:我们先两人为一组,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定谁先走,按游戏规则来玩。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师:你对游戏规则了解了吗?有没有不明白的?

【学情预设】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规则解答。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把握游戏规则和程序,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

2.示范游戏。

师:知道怎么玩了吗?哦,有些同学还是不太明白,没关系,谁愿意来给我们做一

下示范?

指两名学生示范。

教师按以下几方面指导合作。

(1)先做什么?——猜拳。

(2)然后呢?——猜赢的人选格,放棋子。【教学提示】

第一轮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解决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笔记

(3)接着做什么?——只翻卡片,解决问题。 (4)翻开的卡片不要动,然后呢?——再猜拳。

师:大家都会玩了吗?活动之前,我们来看看活动要求。 3.提出要求,开始游戏。 (1)提出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2)同桌开始下棋游戏。教师巡视,随机指导、调控。

师:下面大家就比一比,看谁所有问题都答对了,遇到问题时可以找老师帮忙。 【学情预设】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有以下问题:第①组题“几和几组成8”,是只写一组还是把所有情况都写出来,教师要适时说明:写出任意一组即可;第②组题“家里电话号码由几个数字组成?”有的学生家里没有固定电话,可以把此题改为“爸爸的手机号码由几个数字组成”;第⑤组题“我坐在同桌的()边”,学生可能出现判断错误,可以让同桌把与其相邻一侧的手举起来,帮助判断;第⑥组题“回答小童的问题:这些动物各有几条腿?”学生可能把蚂蚁的触角当成腿,可以准备图片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在读懂规则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开展有序活动,学生既按规则开展活动,又保持积极参与的兴趣,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活动总结

1.总结。

师:刚才的游戏你都完成了哪些题目?解答哪些题目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对突出问题集中讲解。

【学情预设】“6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吗”比较难,可以借助课件动态演示,也可以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理解;“星期一的前一天是星期几”“星期二到星期四放假,放几天假”这两个题目可以借助日历来数一数,以帮助学生理解;“我坐在同桌的()边”答案不统一,与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有关,帮助学生感受左右的相对性;“帮兵兵数一数有几双袜子”有14只袜子,2只一双,可以2只2只地数一数,看一共有几双;也可以先数蓝袜子有几双,再数红袜子有几双,最后加起来看一共有几双。

2.梳理。

利用下面的表格给这些题目分类。 课件出示。23个题目按知识分类表

◎教学笔记

师生一起整理,形成表格。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回顾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体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同伴

合作的快乐。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学生在给题目

分类时会有一定的

困难,比如“基

数”“序数”“数

的顺序”,教师可

以先从各类题目中

找出其一,放到相

应位置,其他让学

生自己完成。

◎教学笔记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在今天玩的这个游戏里,我们用到了以前学习的知识,例如,数数、计算、数的顺序、数的组成、几和第几、比大小、计算,还用到了图形与几何中的一些知识——位置、图形的认识与拼组。(同时板书完成下面的花形图)看,我们一边做游戏一边把学过的知识回忆并整理了出来,是不是很有趣呢?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堂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把各部分知识有序地分布在游戏中。游戏的每个环节都包含了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致非常高,但因为是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还不能完全按照规则进行游戏。课堂中出现的状况非常多,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

?作业设计

一、填tián 一y ī 填tián

1.按顺序写数。

2.17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如右图,最高层是第( )层,状状家比才才家低一 层,状状上楼应按( ),路路家住才才家对门,路路 上楼应按( )。

4.至少要( )个相同的 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5.□<11,□里能填的数有( )个。 参考答案

一、1.1 3 7 11 19 18 17 16 14 13

2.1 7

3.14 11 12

4.8

5.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