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知识补充概括

化学知识补充概括

分子结构 struture(constitution) 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以及在空间的排布。分子结构至少应包括分子的构造、构型和构象,结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时还与“构造”一词混同泛用。

构造 constitution 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即指具有一定分子式的物质,其分子中各原子成键的顺序和键性。

构型 configuration 具有一定构造的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状况。

构象conformation 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单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布形象。构型和构象虽然都是表述分子的立体模样或空间形象的概念,但两者不能并列,构象比构型更为精细。在室温下,分子的一种构象可以通过单键的“自由”旋转,变成另一种构象。一般地讲,分子的构型是不能通过单键的旋转而改变的,必须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才能改变分子的构型。

手性 Chirality 也称手征性,物质的分子和它的镜象不能重合的性质。手性是物质具有旋光性和产生对映异构现象的充分必要条件。

手性分子 Chiral molecule 具有手性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手性分子一定具有旋光性,并存在一对对映体。

对映体 Enantiomer对映异构体的简称,两个互为镜象的立体异构体。在非手性条件下,对映体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非对映体Diaseromer 非对映异构体的简称,两个不呈镜象关系的立体异构体。非对映体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同属一类化合物,因而化学性质相似,即可发生相同类型的化学反应,但活性不同。

次序规则sequence rule 各种原子或取代基按其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成序的规则,顺、反异构体的Z、E标记法和手性中心的构型R、S标记法,都是按次序规则来进行标记的。立体选择反应Stereoselective reaction 一个反应不管反应物的立体化学如何,如果生成的产物只有或主要是某一种立体异构体(或一对映体),这样的反应叫做立体选择性反应立体专一反应 Stereospecific reaction从立体化学上有差别的反应物分别给出立体化学上有差别的产物的反应

对映体过量百分数(%e,.e.) enantiomeric excess percent 评价手性合成优劣的一种指标。

旋光纯度百分率(%O.P.)optical purity percent 也是评价手性合成优劣的一种指标。由于构型的百分含量很难测量,比旋光度是可测量的,在实际工作中更方便的是应

用%O.P.,多数情况下%O.P.与%e,.e.数值相等。

克莱姆规则Cram rule 是判断含有α-手性碳原子的酮类分子羰基的某些加成反应主要产物的一种经验规则。

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 分子中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一种电子效应,以I表示。-I为吸电诱导效应,+I为供电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conjugative effect 在共轭体系中原子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电子效应,用C表示。

-C为吸电共轭效应,+C为供电共轭效应。

空间效应,或叫立体效应 steric effect与原子或基团的大小即空间因素所表现出来的分子中的原子间的相互影响。空间效应主要表现为空间阻碍和空间张力,空间张力又分为B-张力、F-张力和I-张力。

B-张力,也称后张力 back strain 从四面体的反应物转变为三角形的活性中间体,松弛了比较大的空间张力,提高了反应速度。

F-张力,也称前张力 face strain 共价键被面对面的空间排斥张力。

I-张力,也称内张力 internal strain 分子内固有的张力。又表现为三种:角张力 angle

strain 任何原子都要使键角与轨道的角相一致,与正常键角的任何偏差都会引起张力,这种张力就是角张力;扭转张力 twist strain 两个连接的四面体碳原子,他们的键角都倾向于交叉型构象,与交叉型的任何偏差都会引起扭转张力;范氏张力 两个不成键的原子或基团,当它们的的距离小于范德华半径时而产生的斥力。

场效应 field effects 不是通过键链而是通过空间传递的诱导效应。

芳香性 aromaticity 经典的芳香性的概念是指苯环的特殊的稳定性,不易加成、不易氧化,而

容易发生亲电取代。近代的芳香性概念是休克尔规则所描述的内容。

休克尔规则 H ückel rule 是判断环状共轭多烯是否具有芳香性的一种规则。凡含有4n+2个n

电子的平面单环化合物应具有芳香性。

反芳香性 antiaromaticity 是指一环状多烯的稳定度甚至比相应的无环类似物还要小的现象。

例如环丁二烯的稳定性比1,3-丁二烯还要小,环丁二烯是反芳香性分子。

富烯 fulvene 亚甲环戊二烯的俗名 ,是非芳香性分子,苯的一种价键异构体,当苯用254nm

的光照射时可得到富烯。

杯烯 Calicene 环丙烯亚基戊二烯,分子式C 8H 6 。杯烯和其取代物的性质表明化合物是以偶极

形式存在的,它们既是三元环又是五元环芳香性化合物的例子。

tropilidene 环庚三烯的俗名。其正离子具有芳香性;它的许多衍生物也具有芳香性,如

酮和酚酮等 轮烯annulene 是一类单键与双键交替的环状多烯烃类,其分子式的通式为CxHx ,一般把x ≥

10的称为轮烯。[10]轮烯和〔14〕轮烯的π电子数都符合休克尔规则,但由于环内氢的张力,使得整个分子不可能在一个平面上,故都没有芳香性。[18]轮烯是具有芳香性的轮烯的一个典型例子。

卟吩 porphine 由四个吡咯环和四个次甲基(-CH=)交替相连组成的大环。这个环过去曾叫“(音lei )环”。天然色素血红素和叶绿素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这个基本结构。卟吩结构中有十八个π电子的共轭体系,这个体系符合休克尔规则()4=n ,是一个大型芳香杂环。

薁,又名阿族林(azulene ), 深蓝色固体,又称兰烃。薁是由一个五元的环戊二烯和七元环的

环庚三烯稠合而成,具有明显的芳香性。是少数的非苯稠环芳烃。

反应历程 reaction mechanism 反应所经历的过程的总称,即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变成产物所经

历的全过程,也称为反应机理或反应机制。有机反应历程是高等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亲核试剂 nucleophilic reagent 在离子型反应中提供一对电子与反应物生成共价键的试剂,

路易斯碱都是亲核试剂。

亲电试剂 electrophilic reagent 在离子型反应中从反应物接受一对电子生共价键的试剂,路

易斯酸都是亲电试剂。

过渡态理论transition state theory 也称活化络合物理论,是关于反应速度的一种理论。该

理论假定反应物分子在互相接近的过程中先被活化形成活化络合物即过渡态,过渡态再以一定的速度分解为产物,反应物→过渡态→产物。用反应进程图表示反应物到产物所经过的能量要求最低的途径。

过渡态 transition state TS 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中间状态,在反应进程图中位于能量最高处。

很不稳定,不能用实验方法来观察,只能根据结构相近则内能相近的原则,对它的结构作一些理论上的推测或假设。

微观可逆性原理对于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必然是以相同的反应历程以相反的方向进行反应。

速度控制 speed control 也称动力学控制,对于可逆的可向多种方向进行的反应,利用反应速度快的特点来控制产物。降低反应温度或缩短反应时间往往有利于速度控制的反应。平衡控制 balance conrtol也称热力学控制。对于可逆的可向多种方向进行的反应,利用达到平衡时进行的控制。提高反应温度或延长反应时间则通常有利于平衡控制的反应。

同位素标记 isotope label 利用同位素标记反应物(通常是部分标记),反应后测定产物中同位素的分布的一种实验方法。可使我们知道反应发生在什么部位。是研究反应历程的重要方法之一。

同位素效应 isotope effect 在化学反应中,H与D的反应速度不同的现象。以K H/K D之比来表示。同位素效应可为确定多步反应中的定速步骤提供的依据。

有机锂化合物Organolithium compound 也称有机锂试剂。有机锂和有机镁的化合物(格氏试剂)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溶于乙醚和其它醚类溶剂中,它们的化学性能相似,凡是有机镁能发生的反应,有机锂化物都可以发生,它还比有机镁化物活泼一些,格氏试剂不能起的反应,有机锂化物则可能进行。但由于有机锂比较贵,凡是能用有机镁的反应,就不必用锂化物。当然有时必须用有机锂化物才能完成的反应除外。

锂、镁的电负性钠、钾要大,C—Li键和C—Mg键都是极性共价键,因此这两种金属的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活性要温和些;使用起来也就更方便;并且,它们又具有多样的反应性能,几乎可用来制备各类有机化合物,这也就是有机锂和有机镁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的原因。

反应中间体也称活性中间体 reactive intermediate 多步有机反应中活泼的中间产物。

碳正离子carbocation 含有带有正电荷的三价碳原子的原子团。

超酸 super acid 一般指酸性特强、超过98%硫酸的酸性、比普通的无机强酸酸性高106~1010倍的酸性溶液。

碳负离子 Carbanion 是碳原子上带有负电荷的活性中间体。

碳质酸 Carbon acid 一些与碳原子相连的氢具有一定的酸性,称为碳质酸,也称碳氢酸。碳质酸的酸性一般很小。其共轭碱是碳负离子

杂化效应由于原子杂化状态的不同,对物质性质产生的不同影响。因为这种不同的影响是由于杂化轨道中S轨道成分的不同所造成的,所以也叫S-性质效应。例如在烷、烯、炔中,与不同杂化状态的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质子化离去的难易程度,即酸性的强弱是不同

的,所生成的碳负离子的稳定性也不同。

自由基 free radical 也叫游离基,自由基是共价键均裂的产物,带有未成对的孤电子,也是重要的活性中间体,碳自由基中心碳原子为三价,价电子层有七个电子,而且必须有一个电子为未成对的孤电子。

碳烯,也称卡宾 Carbene, 是亚甲基及其衍生物的总称。碳烯中心碳原子为中性两价碳原子,包含有六个价电子,四个价电子参与形成两个σ键,其余两个价电子是游离的。最简单的碳烯为:CH2,也称为亚甲基。碳烯也是一类重要的活性中间体,是非常活泼的反应中间体。

瑞穆-悌曼反应 Reimer-Tiemann reaction 在碱性条件下,苯酚和氯仿作用,生成邻羟基苯甲醛的反应。反应是通过二氯碳烯与富电子的苯环加成而后水解实现的。

乃春 Nitrene, 也叫氮烯,是一价氮的活性中间体。最简单的氮烯为H—N:,也叫亚氮,是氮烯的母体,其他氮烯为H—N:的衍生物。氮烯即H—N: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氮烯是碳烯的氮类似物,其结构和反应与碳烯相似。

苯炔 Benzyne或叫去氢苯 Dehydrobenzene,是苯环亲核取代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

西蒙-史密斯反应 Simmons-smith reaction二碘甲烷和锌铜合金在乙醚的悬浮液中,加入含有C=C双键的化合物,生成高产率的环丙烷衍生物的反应。是碳烯的络合物与烯烃的反应,反应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在合成上很由意义。

磺酸根负离子。磺酸是一个强酸,磺酸根负离子是一个弱碱,在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中是一个良好的离去基团。在有机合成中,常用烷基磺酸酯代替卤代烷。常用的是对甲苯磺酸的酯类,对甲苯磺酰基的英文名称是p-Toluenesulfonyl,缩写为Ts,对甲苯磺酸酯可写成TsOR。

S N1反应 S N1 reaction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Substitution Nucleophilic 亲核取代,“1”表示单分子。

S N2反应 S N2 reaction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Substitution Nucleophilic 亲核取代,“2”表示双分子。

邻基参与 Neighboring group participation 邻近基团的参与作用,邻基参与的结果或促进反应速度异常增大,或导致环状化合物的生成,或限制反应产物的构型。

邻基促进(邻助效应) Neighboring group effect 邻基参与使反应速度加快的现象称为邻基促进或邻助效应

付瑞德尔一克拉夫茨烷基化反应简称付—克烷基化反应 Friedel-Crafts aklylation

葛德曼-科赫反应 Gatterman-Koch reation 也称芳环甲酰化反应。在无水AlCl3的催化下,CO 和HCl作为甲酰化剂,在芳环上引入甲酰基的反应。

π络合物π complex 在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中,亲电试剂与芳环上离域的π电子微弱的结合生成的中间产物。

σ络合物σcomplex 在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中,亲电试剂与芳环上的一个碳原子以σ键相连接,苯环的环状共轭体系遭到破坏,环上四个π电子离域在环的其它五个碳原子上。σ络合物是一个离域的碳正离子,很活泼,它失去质子完成亲电试剂反应。σ络合物生成的一步是亲电试剂反应历程的定速步骤。

桑德迈尔反应 Sandmeyer reaction 在铜盐的存在下,重氮基被CI、Br或CN取代的反应。LDA二异丙胺基锂,两个体积很大的异丙胺基,使LDA的亲核性很弱,但碱性很强称为非亲核性强碱。

鎓离子 Onium ion 三元环状正离子,是反应的活性中间体。简单的和非共轭的烯烃与卤素、次卤酸、醋酸汞的加成反应中都有相应的鎓离子生成,决定了加成反应是反式加成。

Ad E2历程 Bimolecular electrophilic addition 双分子亲电加成历程,又分为鎓离子的双分子亲电加成历程和碳正离子的双分子亲电加成历程。

Ad E3历程 Termolecular electrophilic addition 三分子亲电加成历程。一般来说,烯烃与卤化氢的加成,若生成比较不稳定的碳正离子,则倾向于Ad E3历程,得反式加成产物。马尔柯夫尼柯夫规则 Markovnikov,s rule 是判断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的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取向的经验规则。无论是碳正离子的Ad E2历程还是Ad E3历程,都可以把碳正离子作为反应的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决定了加成反应的主要方向。

硼氢化反应 Hydroboration reaction ,甲硼烷(或其二聚体乙硼烷)与烯烃亲电加成,生成烷基硼的反应,称为硼氢化反应。硼的电负性比氢小,甲硼烷BH3是缺电子分子,是亲电试剂。硼氢化反应是顺式的亲电加成反应,遵守马氏规则。

硼氢化—氧化反应 Hydroboration oxidation reaction 由硼氢化反应制备的烷基硼,在再碱性条件下用H2O2氧化,生成醇,该反应称为硼氢化—氧化反应。经该反应制备醇,是由烯烃制备特定取向和特定结构醇的好方法,反应步骤简单、副产物少、产率高,生成的醇恰好相当于烯烃酸催化水合的反马产物。

B AC2历程 Base Catalysis, Bimolecular Acyl-Oxygen Cleavage 碱催化双分子酰-氧断裂历程。

A AC2历程 Acid Catalysis, Bimolecular Acyl-Oxygen Cleavage 酸催化双分子酰-氧断裂历程。

A AC1历程Acid Catalysis, Unimolecular Acyl-Oxygen Cleavage 酸催化单分子酰-氧断裂历

程。

B AL1历程Base Catalysis, Unimolecular Alkyl-Oxygen Cleavage 碱催化双分子酰-氧断裂历

程。

共轭加成 Conjugate Addition 共轭体系的1,4-加成。

麦克尔反应 Michael reaction碳负离子与共轭醛酮的的共轭加成反应。反应被碱催化,其作用是产生碳负离子。最常用的碳负离子可能的来源是丙二酸酯、乙酰乙酸乙酯、氰乙酸酯、硝基化合物等。麦克尔反应是制备1,5-二羰基化合物的有用方法,在有机合成上有重要用途。

叶立德 Yiide 分子内相邻两个原子带有相反电荷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也称内鎓盐。重要的有磷叶立德和硫叶立德。

威狄希试剂 Wittig reagent 磷的叶立德。通常由三苯膦与含有α-氢的卤代烃反应,再于碱作用来制备。在威狄希试剂中,碳的2P轨道与磷的3d空轨道侧面重叠,形成d-Pπ键,使碳原子上的负电荷得到了分散。威狄希试剂的双键形式,称为内鎓盐的烯式,但NMR 分析结果表明,威狄希试剂主要是内鎓盐的的极性结构。威狄希试剂是强的亲核试剂。威狄希反应 Wittig reaction 威狄希试剂与羰基化合物作用生成烯的反应。

羟醛缩合反应 Aldol condensation 含有α-氢的醛或酮,在碱或酸的催化下生成β-羟基醛或酮的反应,也称醇醛缩合反应。β-羰基醛酮在酸性条件下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酮

克莱森酯缩合反应 Claisen condensation 含有α-氢的酯在强碱的作用下,两分子的酯缩合生成β-羰基酸酯的反应。比较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可以看出,克莱森酯缩合反应是以酯为酰化剂将含有α-氢的酯酰化。含有α-氢的酮或睛也可发生酯缩合反应,生成β

-二酮或β-羰基睛。醛不能进行酯缩合反应,在酯缩合反应的反应条件下,醛的自身羟醛缩合反应占优势。

克莱森—斯密特缩合反应 Claisen-Schmidt reaction 在NaOH水溶液存在下,芳醛与简单的脂肪醛或甲基酮缩合生成β-芳基丙烯醛的反应。

狄克曼酯缩合反应 Dieckmann condensation 分子内的两个酯基缩合生成环状β-酮酸酯的反应。

克诺文葛尔反应Knovenagel condensation 活泼亚甲基化物在氨或胺或其羧酸盐的催化下,与醛、酮的反应。常用的活泼亚甲基化物包括丙二酸酯、氰乙酸酯和β-酮酸酯等,在合成上,克诺文葛尔反应用于α,β-不饱和酸、腈、硝基化合物等的制备。

柏琴缩合反应 Perkin condensation 芳醛同脂肪族酸酐在相应羧酸盐催化下缩合,生成β-芳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反应。是用于制备β-芳基丙烯酸的重要反应。

β-消除反应β-Elimination 也称1,2-消除反应。从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消除两个原子或基团的反应。卤代烃脱卤化氢和醇的脱水反应都是β-消除反应,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的消除反应。

α-消除反应α-Elimination 也称1,1-消除反应。从反应物分子中同一个碳原子上消去两个原子或基团,生成只有六个价电子的活泼的碳烯(卡宾)的反应。

E1历程 unimolecular elimination 单分子消除历程。E1历程有碳正离子中间体生成,反应常伴有S N1的竞争和重排产物。醇在酸的催化下脱水和第三卤代烷在碱的作用下脱卤化氢等属于E1反应。

E1cb历程 E1cb mechanism 也称共轭碱单分子历程。反应的中间体为碳负离子,只有当离去基团不易离去,β-H又有较强酸性时,即在β-上有硝基、羰基、氰基等强吸电子时,消除反应才可能按Elcb历程进行。

E2历程 bimolecular elimination 双分子消除历程。伯卤代烷、季铵碱等在强碱作用下的消除反应主要按E2历程进行。E2消除为反式消除。

扎依切夫规则 Saytzeff rule 判断消除反应的取向的一种规则,卤代烷和醇发生消除反应时,一般主要生成双键碳原子上连有较多取代基的烯烃,这样的烯烃也称扎依切夫烯烃。

霍夫曼规则Hofmann rule 季铵碱的热分解反应称为霍夫曼消除反应,反应主要生成双键碳原子上连有较少取代基的烯烃,称为霍夫曼烯烃。在卤代烷和醇的消除反应中,如果β-位的空阻很大或者碱的体积很大时,也常常以霍夫曼烯烃为主要产物。

1,1-E1cb历程 E1cb历程是β-消除反应的一种历程,但α-消除反应历程与E1cb历程很相似,只是进行的是1,1-消除反应,故称为1,1-E1cb历程。

热解消除反应 Pyyolitic elimination 无外加试剂,只是在加热的条件下所进行的消除反应。

反应为单分子反应,经过分子内的环状过渡态实现的,为顺式消除。

寇普反应 Cope reaction 是氧化胺的热解消除反应。具有热解消除反应的一般规律。是一种从胺制备烯烃的很有用的方法。

分子重排反应 molecular rearrangement 有机物在试剂、加热、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基团)发生转移,分子碳架发生改变,甚至环的大小也发生变化的一类反应。按反应历程,重排反应可分为亲核重排、亲电重排和自由基重排。按迁移基团的迁移相对位置, 重排反应可分为1,2-迁移重排、1,3迁移重排、1,5-迁移重排,以及3,3-迁移重排、3,5-迁移重排等。大多数重排反应是1,2-迁移的亲核重排。

亲核重排 nucleophilic rearrangement迁移基团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缺电子的迁移终点。缺电子迁移终点可以是碳正离子、碳烯、氮烯、也可以是缺电子的氧原子。重排过程中迁移基团始终未离开分子,往往发生邻基参与,形成类似环丙烷正离子的二电子三中心体系,是一个芳香过渡态,体系能量较低,容易生成,这是亲核重排反应多的原因。

亲电重排 electrophilic rearrangement迁移基团不带电子对迁移到富电子的迁移终点。亲电重排首先要形成碳负离子,大多数碳负离子是通过强碱夺取质子生成的。重要的亲电重排是法伏尔斯基重排

自由基重排 free radical rearrangement 迁移的基团带着单个电子迁移到迁移终点。自由基重排主要是芳基的迁移,一般不发生H和烷基的迁移。

片呐醇 Pinacol 四甲基乙二醇称为片呐醇,取代的乙二醇通称为片呐醇类。

片呐醇重排 Pinacol rearrangement片呐醇在无机酸的作用下,转变为片呐酮反应,是一类亲核重排反应,在重排过程中迁移基团和离去的基团彼此处于反式。

瓦格纳尔-米尔外英重排 Wagner-Meerwein rearrangement 简称瓦-米重排。是碳正离子发生的一种重排反应,是典型的亲核重排。通过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进行的S N1、E1和Ad E2反应,碳架常常发生改变,这就是瓦-米重排。

沃尔夫重排 Wolff rearrangement α-重氮酮在氧化银存在下加热转变为烯酮的反应。α-重氮酮可由酰氯与重氮甲烷作用来制备。烯酮极为活泼,水解生成羧酸,醇解生成酯。沃尔夫重排是制备比原料羧酸在α-位增加一个碳原子的羧酸或其衍生物的好方法。

贝克曼重排 Beckmann rearrangement醛或酮的肟在酸性试剂(浓H2SO4、PCl5等)作用下重排为取代酰胺的反应。是亲核的C→N重排。

霍夫曼重排 Hofmann rearrangement在碱性溶液中酰胺与溴或氯作用,生成第一胺的反应。重排反应中有活性中间体酰基氮烯的生成。霍夫曼重排是从酰胺制备比它少一个碳原子的伯胺的方法。是亲核的C→N重排。

拜耶尔-维利格重排 Baeyer-Villiger rearrangement 酮在过氧酸的作用下,氧原子插到羰基和亲核性强的烃基之间生成相应酯的反应。是亲核的C→O重排

法伏尔斯基重排Favorskii rearrangement α-卤代酮在碱的作用下加热,重排生成相同碳原子数羧酸的反应。碱可以是醇钠或胺,经法伏尔斯基重排则生成相应的酯或酰胺。

碱作用是夺取α-卤代酮的α-氢,生成碳负离子,碳负离子取代卤原子生成环丙酮中间体,然后碱再进攻羰基,开环而完成重排反应。法伏尔斯基重排是比较典型的也是比较重要的亲电重排。

科尔贝电解反应 Kolbe synthesis 羧酸盐电解,羧酸根负离子在阳极失去一个电子生成自由基,酰氧自由基脱羧,生成的烷基自由基偶联生成烃的反应。

康尼查罗反应 Cannizzaro reaction在浓碱的作用下,芳醛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有负氢离子的转移。

伯奇还原反应 Birch reduction 碱金属(锂或钠)的液氨溶液还原芳烃生成非共轭的环己二烯的反应,是一种选择性还原芳烃的方法,还原过程中有负离子基中间体和碳负离子中间体。

催化氢化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在过渡金属(Pt、Pd、Rh、Ru、Ni)或其化合物的催化下,不饱和化合物加氢还原的反应。催化氢化分为非均相催化氢化和均相催化氢化。催化氢化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快速、产物纯、产率高等特点,应用范围很广。

林德拉催化剂 Lindlar Catalyst 简称为Lindlar Pd 。在Pd加入了抑制剂醋酸铅和喹啉使钯部分毒化,降低了催化活性,可将叁键部分催化氢化为双键。二取代的炔还原为顺式烯烃。

罗森孟德还原反应 Rosenmund reduction 含有控制剂喹啉-硫的Pd催化剂还原酰氯为醛的反应。是在催化氢化条件的反应条件下C-X键的氢解反应,分子中的硝基、醛基、酯基均无影响。

可溶金属还原活泼金属,主要有碱金属锂、钠和锌、镁等金属溶于液氨或悬浮于乙醚、甲苯等惰性溶剂中,通常以醇或水作质子源,构成还原体系。可用于还原多种官能团。反应为单电子转移的还原反应,活性中间体多为负离子基。

负氢转移还原反应硼氢化钠、氢化锂铝、硼烷等作为还原剂的还原反应称为负氢转移还原反应。硼氢化钠、氢化锂铝可被看成是金属氢化物的络合物,Complex metal hydride,络合负离子是提供负氢的有效质点,具有亲核性,它们可是极性重键还原。硼烷具有缺电性,是重要的亲电性负氢转移试剂。

克莱门森还原法 Clemmensen reduction 锌在浓盐酸中羰基还原至亚甲基的反应。一般将锌作成汞齐后使用。反应物分子中同时有羧基、酯基存在时,可不受影响。但当分子中有对酸敏感的基团时,该方法难以适用。可能的反应历程是锌首先从金属表面将电子转移给羰基。

沃尔夫-吉日聂尔-黄鸣龙还原 Wolff-Kishner-hongminglong reduction 醛、酮经腙还原羰基为亚甲基的反应。沃尔夫-吉日聂尔首先发展了的方法需要在高压下进行,我国化学家黄鸣龙将它发展为常压还原法。该方法和克莱门森还原法可以互补。

米尔文-庞道夫-沃莱还原 Meerwein-Ponndorf-Verley reduction 异丙醇铝还原醛、酮为醇的反应。反应经六元环状过渡态而实现的,异丙基上的氢以负离子形式移到羰基碳上。如果用手性的S(+)-2-丁醇作还原剂,可用于手性合成

空间靠近控制Steric approach control 试剂从位阻小的一面进攻反应物,生成具有特定构型的产物的现象。

自由基链锁反应 Free radical chain reaction 在烷烃的自由基卤代反应中,链增长步骤可以周而复始、反复不断如链锁一样一环一环的的进行多次反应。

N-溴代丁二酰亚胺 N-bromosuccinimide 简称NBS 选择性地溴代烯烃和芳烃α位的溴化剂。

自由基加成反应 Free radical addition 自由基对烯烃的加成反应。自由基具有亲电性,许多化合物如溴化氢、醛和含有活泼亚甲基的酯等在自由基反应条件下,都可以和烯烃发生加成反应。不对称的烯烃一般生成反马氏规则的加成产物,一些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有合成意义。

自动氧化反应 autooxidation 有机物与空气中的氧在常温或稍高温度下,温和地进行不发生燃烧、燃炸的反应。自动氧化反应是一类复杂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其中有机过氧化物是中间体或最终产物。分子中有容易被过氧自由基夺取的氢的有机物则易发生自动氧化反应,如醛类、醚类、氯仿、烯烃和芳烃等。醚类的过氧化物都具有高度的爆炸性,因此蒸馏前或使用这些化合物作溶剂、试剂时,必须进行检验和处理,除去基中可能含有的过氧化物。

抗氧剂 anti-oxdant 为阻止或抑制不必要的自动氧化反应,向其中加入少量的以阻止其引发过程或中断氧化反应链的物质。酚类和芳胺是广泛使用的抗氧剂,它们与过氧自由基交换氢原子,形成稳定的自由基,终止了自由基链反应,例如:

较稳定

抗氧剂也称为自由基反应抑制剂或自由基捕获剂协同反应 concerted reactions 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同时发生的反应,周环反应是一种协同反应。典型的 S N2反应和E2反应也是协同反应,但不是周环反应。

周环反应 pericyclic reactions,是通过环状过渡态进行一种协同反应。周环反应主要有三种,即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和σ移位反应

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在协同反应中,反应物的的分子轨道必须转化为具有同样对称性的产物的分子轨道。或者更简捷地说:在协同反应中轨道对称性守恒。这是当代有机化学地重大进展之一。

电环化反应 electrocyclic reactions在光或热的作用下,链状共轭多烯分子的两端构成一个σ键形成环状分子的反应及其逆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周环反应。

环加成反应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两个或多个π体系相互作用,通过环状过渡态生成环状分子的反应。环加成反应的种类很多,它可以按照反应物的π电子数分为 [2+2]环加成和[4+2]环加成。Diels-Alder反应是最重要的环加成反应。其逆反应叫裂解或裂环(作用)(cycloreversion或retro-cycloaddition)。

狄尔斯-阿尔达尔反应 Diels-Alder reactions 简称D-A反应,一分子共轭二烯或其衍生物的4个π电子和一分子烯烃或其衍生物的2个π电子转变成环已烯或其衍生物的反应,属于[4+2]环加成反应。D-A反应中,共轭二烯或其衍生物称为二烯体,烯烃或其衍生物称为亲二烯体,反应产物称为加合物。该反应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有机合成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内向加成规则 endoaddition rule 在D-A反应中,当二烯体是环状共轭二烯如环戊二烯时,将生成刚性的二环化合物。如果亲二烯体是取代的乙烯,可能生成两种构型异构体。当加合物中的取代基与最短的二环桥(在这里是亚甲基)处于分子的相反两侧时,这类化合物称为具有内向构型(endo configuration)。如果最短的桥和取代基在分子的同侧,

称为外向构型(exocofiguration)。虽然外向构型通常是更稳定的异构体,但D-A反应的加合物一般是内向构型

σ移位反应 sigmatropic reactions在共轭π体系中,其中烯丙基位与其他原子或基团相连的一个σ键断裂,在至少有一个共轭π体系的另一端生成一个新的σ键,同时伴随着π键

转移,这类反应叫做σ移位反应,可分为[]j i,

移位反应和

[]j,1

移位反应。前者主要是

[3,3]碳移位反应,重要的反应有克莱森重排和蔻普重排;后者有[]j,1

氢移位反应和

[]j,1

碳移位反应,j=3、5、7。

蔻普重排 Cope rearrangement在加热下,1,5-二烯及其衍生物的异构化反应,属于[3,3]碳移位反应。

克莱森重排 Claisen rearrangement在加热下,烯丙基乙烯基或芳基醚分子中的烯丙基,从氧(一般是氧,也可是硫等)原子转移到碳原子上的反应,属于[3,3]碳移位反应。

最高已占分子轨道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通常用HOMO表示,已有电子占据的分子轨道中能量最高的分子轨道。

前线轨道 frontier orbital 已有电子占据的分子轨道中能量最高的分子轨道(HOMO)和未有电子占据的轨道中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LUMO),分子发生反应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前线轨道决定的。

最低未占分子轨道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通常用LUMO表示未有电子占据的轨道中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

莫比乌斯(Mobius)轨道体系在周环反应的环状过渡态中发现了这种扭转体系,但实际上并未找到这种结构的分子。它是指环状过渡态位相颠倒奇数次,最常见的是一次,莫比乌斯轨道理论断言:含有4n个电子时是芳香性的(稳定)。

芳香性过渡态理论利用休克尔和莫比乌斯体系及其所规定的芳香性的概念,对周环反应选择规律进行解释的理论,按照芳香性过渡态概念,对于周环反应,若能形成芳香性过渡态(休克尔体系含有4n+2个电子,莫比乌斯体系含有4n个电子),反应在加热下即可进行。

1,3-偶极环加成1,3-dipolar cycloadditions 1,3-偶极分子与不饱和化合物(亲偶极体)之间进行的环加成、生成五元环状化合物的反应。1,3-偶极分子是在分子1和3原子

上带有相反电荷且具有离子结构的一类化合物,例如重氮烷、叠氮化合物、臭氧等。1,3-偶极环加成属于[4+2]环加成,常常被用来制备杂环化合物。

高中化学课本知识查漏补缺集

课本知识查漏补缺集 初中部分 实验部分 1、p95 上:通常使用的灭火器的成分及它们在使用时的原理 2、p157黑体字:稀释浓硫酸 3、p194药品的取用时的三个注意点 4、p194中:固体药品的取用(特殊:剩余的金属钠、钾等应放回原试剂瓶) 5、p195液体药品取用 6、p195下:使用滴管时的注意点。 7、p196浓酸浓碱的使用。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浓酸流到实验桌上、浓碱流到实验桌上、浓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浓碱沾到皮肤或衣物上、酸或碱溶液溅进了眼睛里。 8、p196下: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各部件的名称,精确值,称量时的步骤、称量时注意点 9、p198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注意点及其处理失火的方法。酒精灯的灯焰分 _____ 三部分。 10、p199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几点注意: 加热物质是除酒精灯外还可用电炉、酒精喷灯、水浴加热。 直接加热仪器通常用,间接加热仪器通常用。使用水浴的条件是什么? 11、p200上:熟悉过滤操作、装置及用到的仪器。 12、p200下:熟悉蒸发操作、装置及用到的仪器。 13、p201中:洗涤仪器: 油脂用洗,银镜用洗,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试管用洗,硫磺用洗。 难溶氧化物用洗,石灰乳用洗,碘用洗,苯酚用洗。 化学史及知识冷点 1、 p4h6:商代青铜器;春秋晚期冶铁;战国晚期炼钢 2、p7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细读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氧气的物理性质,P11 储气钢瓶的认别:氧气钢瓶——天蓝色,氮气钢瓶——黑色 如何用白磷进行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的实验,P18—19;几种消防安全标志,P21 3、p31中:最早提出原子;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近代原子学说的内容:;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构成论。 4、p32h7:发现了电子。 5、p36下: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多到少:。 6、p37上:生物细胞中的元素:。 7、p52下:宇宙中氢的含量:。p53下:氢气燃烧时产生色火焰。 p55h8:氢气的爆炸极限:。验纯的操作:。 8、p80中:铅笔上的“H”:;“B”;“HB”。铅笔芯的成分_____________。石墨为什么可用作高温下工作的机器的润滑剂?P80 把几块木炭放在有半瓶水(滴入一滴红墨水)的锥形瓶中,轻轻摇动后静置,有什么现象?试解释之,P81

化学知识补充概括

分子结构 struture(constitution) 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以及在空间的排布。分子结构至少应包括分子的构造、构型和构象,结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时还与“构造”一词混同泛用。 构造 constitution 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即指具有一定分子式的物质,其分子中各原子成键的顺序和键性。 构型 configuration 具有一定构造的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状况。 构象conformation 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单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布形象。构型和构象虽然都是表述分子的立体模样或空间形象的概念,但两者不能并列,构象比构型更为精细。在室温下,分子的一种构象可以通过单键的“自由”旋转,变成另一种构象。一般地讲,分子的构型是不能通过单键的旋转而改变的,必须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才能改变分子的构型。 手性 Chirality 也称手征性,物质的分子和它的镜象不能重合的性质。手性是物质具有旋光性和产生对映异构现象的充分必要条件。 手性分子 Chiral molecule 具有手性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手性分子一定具有旋光性,并存在一对对映体。 对映体 Enantiomer对映异构体的简称,两个互为镜象的立体异构体。在非手性条件下,对映体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非对映体Diaseromer 非对映异构体的简称,两个不呈镜象关系的立体异构体。非对映体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同属一类化合物,因而化学性质相似,即可发生相同类型的化学反应,但活性不同。 次序规则sequence rule 各种原子或取代基按其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成序的规则,顺、反异构体的Z、E标记法和手性中心的构型R、S标记法,都是按次序规则来进行标记的。立体选择反应Stereoselective reaction 一个反应不管反应物的立体化学如何,如果生成的产物只有或主要是某一种立体异构体(或一对映体),这样的反应叫做立体选择性反应立体专一反应 Stereospecific reaction从立体化学上有差别的反应物分别给出立体化学上有差别的产物的反应 对映体过量百分数(%e,.e.) enantiomeric excess percent 评价手性合成优劣的一种指标。 旋光纯度百分率(%O.P.)optical purity percent 也是评价手性合成优劣的一种指标。由于构型的百分含量很难测量,比旋光度是可测量的,在实际工作中更方便的是应 用%O.P.,多数情况下%O.P.与%e,.e.数值相等。 克莱姆规则Cram rule 是判断含有α-手性碳原子的酮类分子羰基的某些加成反应主要产物的一种经验规则。 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 分子中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一种电子效应,以I表示。-I为吸电诱导效应,+I为供电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conjugative effect 在共轭体系中原子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电子效应,用C表示。 -C为吸电共轭效应,+C为供电共轭效应。 空间效应,或叫立体效应 steric effect与原子或基团的大小即空间因素所表现出来的分子中的原子间的相互影响。空间效应主要表现为空间阻碍和空间张力,空间张力又分为B-张力、F-张力和I-张力。 B-张力,也称后张力 back strain 从四面体的反应物转变为三角形的活性中间体,松弛了比较大的空间张力,提高了反应速度。 F-张力,也称前张力 face strain 共价键被面对面的空间排斥张力。

化学分子及晶体补充知识内容笔记

高2016级化学教材补充资料 第一部分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共价键的键参数 用于描述共价键性质的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等,统称为键参数。 1.键能 从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旧键断裂会吸收能量、新键生成会释放能量。吸收和释放能量的多少通常可以用键能来描述。 键能是气态基态原子形成(或断裂)1mol 化学键时所释放(或吸收)的最低能量。 常见共价键键能 键能越大,即形成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就越多,这意味着这个化学键就越稳定,越不容易断裂,由它形成的分子也越稳定。 思考与交流: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能理解HX的稳定性顺序吗?能理解N2比较稳定,需要苛刻条件才能与H2反应吗?能理解非金属性O > Cl,但常温下Cl2比O2活泼吗? 2.键长 键长时衡量键的稳定性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分子中成键两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叫键长。 常见共价键键长 键长越短,键越稳定。当成键原子不同,键型相同时,键长主要由原子半径大小决定,如:卤素单质(X2)分子中,均为单键,从上到下,半径逐渐增大,键长逐渐增长;当成键原子相同,键型不同时,键长往往是单键>双键>三键,如:C与C之间。 3.键角 在多原子分子中,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后,在空间中的位置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其中两个相邻共价键之间互成一定的夹角,即为键角。 常见简单分子的键角

键角是反映分子空间几何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许多性质也与之有关。 常见简单分子的空间结构 思考与交流:CH3Cl分子是正四面体形吗?为什么? 4.键的极性 (1)概念及分类:由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 (2)成因及大小: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不同,使之发生偏移造成。因此,双方吸引电子的能力差异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思考与交流:指出H—H、H—T、D—T属于哪类共价键?试比较HF、HCl、HBr、HI中共价键的极性大小? (3)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结构共同决定了分子的极性,从而影响分子一系列的性质。 二、分子的极性 实验:如图所示,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下流的液体。 现象:一个无明显现象,一个发生偏转。 说明:均为电中性的分子,CCl4为非极性,但H2O为极性。 1.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1)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如:HCl、 H2O、NH3、SO2等 (2)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如:H2、N2、CO2、CH4、CCl4、C2H2等等。 2.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1)通过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结构判断:

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知识点1 1.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氢气:H 2 氦气:He 氧气:O 2 氮气:N 2 碳(石墨、金刚石):C 氖气:Ne 钠:Na 硅:Si 铝:Al 镁:Mg 硫:S 氯气:Cl 2 钾:K 红磷、白磷:P 铁:Fe 铜:Cu 锌:Zn 银:Ag 钡:Ba 钙:Ca 碘:I 2 臭氧:O 3 (2)化合物: (氧化物):水:H 2O 过氧化氢:H 2O 2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 2 氧化镁:MgO 氧化铝:Al 2O 3 二氧化硅:SiO 2 五氧化二 磷:P 2O 5 二氧化硫:SO 2 氧化钙:CaO 二氧化锰:MnO 2 氧化亚铁:FeO 氧化铁:Fe 2O 3 四氧化三铁:Fe 3O 4 氧化铜: CuO (酸):硝酸:HNO 3 盐酸:HCl 硫酸:H 2SO 4 碳酸:H 2CO 3 (碱):氨水:NH 3·H 2O 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钡:Ba(OH)2 氢氧化钙:Ca(OH)2 氢氧化铝:Al(OH)3 氢氧化 铜:Cu(OH)2 氢氧化铁:Fe(OH)3 (盐):硝酸钾:KNO 3 硝酸钠:NaNO 3 硝酸铵:NH 4NO 3 氯化钾:KCl 氯化钠:NaCl 氯化钡:BaCl 2 氯化钙:CaCl 2 氯化镁: MgCl 2 氯化铝:AlCl 3 氯化锌:ZnCl 2 氯化亚铁:FeCl 2 氯化铜: CuCl 2 氯化银: AgCl 硫酸钠: Na 2SO 4 硫酸钡: BaSO 4 硫酸铝: Al 2(SO 4)3 硫酸锌: ZnSO 4 硫酸亚铁: FeSO 4 碳酸钠: Na 2CO 3 碳酸钡: BaCO 3 碳酸钙: CaCO 3 高锰酸钾: KMnO 4 碳酸氢钠: NaHCO 3 氯酸钾: KClO 3 (有机物):甲烷:CH 4 乙醇(酒精):C 2H 5OH (其他):氨气:NH 3 2.方程式 (1)化合反应 镁与氧气反应:2Mg +O 2=====点燃2MgO 铝与氧气反应4Al +3O 2===2Al 2O 3 硫与氧气反应S +O 2=====点燃SO 2 铁与氧气反应(氧气中)3Fe +2O 2=====点燃Fe 3O 4 磷与氧气反应:4P +5O 2=====点燃2P 2O 5 氢气的燃烧:2H 2+O 2=====点燃2H 2O 碳的燃烧: C +O 2=====点燃CO 2 铜与氧气的反应:2Cu +O 2=====△2CuO 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2CO +O 2=====点燃2CO 2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 2+H 2O===H 2CO 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CaO +H 2O===Ca(OH)2 (2)分解反应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2H 2O 2=====MnO 22H 2O +O 2↑ 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2KMnO 4=====△K 2MnO 4+MnO 2+O 2↑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2KClO 3=====MnO 2△ 2KCl +3O 2↑ 电解水:2H 2O=====通电2H 2↑+O 2↑ 碳酸分解: H 2CO 3===H 2O +CO 2↑ (3)置换反应 氢气还原氧化铜:CuO +H 2=====△Cu +H 2O 碳还原氧化铜:2CuO +C=====高温2Cu +CO 2↑ 碳还原氧化铁:2Fe 2O 3+3C=====高温4Fe +3C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Zn +2HCl===ZnCl 2+H 2↑ 锌与稀硫酸反应: Zn +H 2SO 4===ZnSO 4+H 2↑ 镁与稀盐酸反应:Mg +2HCl===MgCl 2+H 2↑ 镁与稀硫酸反应:Mg +H 2SO 4===MgSO 4+H 2↑ 铁与稀盐酸反应:Fe +2HCl===FeCl 2+H 2↑ 铁与稀硫酸反应:Fe +H 2SO 4===FeSO 4+H 2↑ 铝与稀盐酸反应:Al +6HCl===2AlCl 3+3H 2↑ 铝与稀硫酸反应:2Al +3H 2SO 4===Al 2(SO 4)3+3H 2↑ 铝与硫酸铜反应:2Al +3CuSO 4===3Cu +Al 2(SO 4) 铁与硫酸铜反应:Fe +CuSO 4===Cu +FeSO 4 (4)复分解反应 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6HCl +Fe 2O 3===2FeCl 3+3H 2O 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3H 2SO 4+Fe 2O 3===Fe 2(SO 4)3+3H 2O 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2HCl +CuO===CuCl 2+H 2O 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H 2SO 4+CuO===CuSO 4+H 2O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HCl +NaOH===NaCl +H 2O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检验氯离子):AgNO 3+HCl===AgCl↓+HNO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 碳酸氢钠与徐盐酸反应: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归纳

四、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归纳 (一)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常考点归纳 1.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微粒有 分子(5种):Ne、HF、H2O、NH3、CH4 阳离子(5种):Na+、Mg2+、Al3+、NH+4、H3O+ 阴离子(5种):F-、O2-、N3-、OH-、NH-2 2.核外电子数为18的微粒有 分子:Ar、HCl、H2S、PH3、SiH4、H2O2、N2H4、C2H6 阳离子:K+、Ca2+ 阴离子:Cl-、S2-、HS-、O2-2 3.原子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H、2H、3H。 4.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如:O2、O3等。 5.半径比较:先看层数后看质子数再看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r(S2-)>r(Cl-)>r(K+)>r(Ca2+)。 6.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这里的元素性质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7.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共有7个周期,要记住前六周期每个周期元素的种数分别为2、8、8、18、18、32)。 8.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要记住纵行和族之间的关系) 9.Fe是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第8列,第8、9、10三列称为第Ⅷ族)。10.超铀元素:指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元素。 11.过渡金属包括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中的所有元素,全都是金属元素,且最外层都是1~2个电子。 12.镧系元素在第六周期、锕系元素在第七周期,它们都在第3列(即第ⅢB族)。 13.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也叫做价电子。 14.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所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15.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也越强。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原子(×) (2)某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3)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也可能大于4(√) (4)双原子分子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 以下是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化学变化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而物理变化则没 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3、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而混合物则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物质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5、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而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6、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 可以再分。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化合物则由不同种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8、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 素是氧元素。 9、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0、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该原子的质量除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乘以12. 11、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2、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离子里,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但不等于核外电子数。

13、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 14、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15、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16、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7、还原反应是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而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缓慢氧化是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而自燃则是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18、催化剂是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 在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1 1、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性等。 5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过巨大贡献。 (空气) 1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CO、NO,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

(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质 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 2、金刚石(CC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KClO3—4—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 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CaCO3+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大一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普通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等等。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下大一阶段所学的一些普通化学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门捷列夫所创立的,它是化学的重要工具,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化学性质和电子结构的规律进行排列。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 2. 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原子核内含有质子和中子,电子云则包围在原子核周围,由电子组成。 3. 电子排布

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则,如阿贝尔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奥克塔规则。阿贝尔原理指出每个能级能容纳2个电子,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出同一能级的电子应该尽量填满不同的轨道,奥克塔规则则指出第3能级以后的电子,有时可以放在d轨道中。 4.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来实现的,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实现的,而金属键是通过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共享实现的。 5.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它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化学方程式能够表达反应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反应后产生的产物。 6.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指发生在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常见的酸碱反应有中和反应和酸碱溶液的中性化反应。中和反应指的是酸和碱反

应生成盐和水,酸碱溶液的中性化反应则是酸和碱反应生成中性物质。 7.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电荷的转移。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则失去电子。 8. 摩尔计算 摩尔计算是化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通过摩尔计算,我们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容积和摩尔浓度等。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摩尔容积是指1摩尔气体所占的体积,摩尔浓度是指1升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摩尔数。 以上是大一阶段学习的一些普通化学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将来更高级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由于初三的化学学习内容是最多最难的,很多同学都感觉很吃力,怎么学也记不住。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2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纯净物:组

成中只有一种物质。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4. 化学用语(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某一种元素。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6)化学反应类型(7)质量守恒定律5. 溶

初四化学知识点概括

初四化学知识点概括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 系的科学。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为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提供了基础。下面将对初四化学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概括。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在化学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基本粒子 包括原子和分子。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 和化合物两大类。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组成比例结合形成的纯物质。 二、常见元素和周期表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初四化学学习中主要了解了常见元素 和周期表。常见元素有氢、氧、碳、氮、金属铁、铝、钙等。周期表 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元素间的 关系和周期性变化规律。 三、物质的性质及检验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 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例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 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例如 燃烧、腐蚀等。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检验物质的性质,例如利 用组成元素的特点、溶解性、导电性等来进行判断。

四、分子与化学式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一定的组合形式结合而成的,化学式是用来表示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和各元素原子数目的符号组合。通过掌握分子的概念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我们可以准确地表示化合物的结构。 五、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转变或产生新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放热反应则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 六、常见化学反应类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析出反应和置换反应等。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析出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形成一种固体沉淀物;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元素或基团被另一种元素或基团取代的反应。 七、常见的特殊反应 特殊反应是指一些特定的化学反应类型。常见的特殊反应有酸与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这些反应对于初四化学的学习非常重要,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7.室内污染:HCHO、苯、放射性氡、电磁辐射; 8.PM2.5:直径≤2.5μm(2.5×10-6m)能在空中长时间悬浮,颗粒小,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有害有毒物质(如金属、微生物); 雾霾天气的形成于部分颗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有关 9.非法食品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硼酸、荧光增白剂、瘦肉精、工业明胶 10.腌制食品: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 11.地沟油:地沟油中有黄曲霉素,具有致癌性;可以制肥皂盒生物柴油; 12.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及其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绿色化学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的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 六、糖类 1.单糖: 丙糖:甘油醛(最简单的糖)CH2(OH)CH(OH)CHO 戊糖:核糖、脱氧核糖;己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2.二糖: 分子式名称有无醛基水解产物 蔗糖无葡萄糖+果糖C11H22O11 麦芽糖有葡萄糖+葡萄糖同分异构体 乳糖有葡萄糖+半乳糖 纤维二糖有葡萄糖+葡萄糖 3.多糖: ①淀粉(C6H10O5)n和纤维素(C6H10O5)n, n值是一个区间,故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都是混合物; ②判断淀粉水解程度的方法(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a.尚未水解:必须先加NaOH中和硫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无砖红色沉淀; b.完全水解:加入碘水,不呈蓝色

c.取两份,一份加入碘水呈蓝色;一份加入NaoH中和硫酸后,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有砖红色沉淀 ③人体中无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多吃含纤维素食物可促进肠道蠕动; 七、氨基酸和蛋白质 1.α-氨基酸: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上,天然蛋白质水解生成的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 2.两性:-NH2具有碱性,-COOH具有酸性 固体氨基酸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所以具有较高的熔沸点,且难溶于有机溶剂; 两个不同的氨基酸缩合形成二肽,有四种不同的产物(两个自身,两个交叉); 3.分离:当氨基酸以两性离子存在于溶液中时,其溶解度最小,而不同的氨基酸出现这种情况的pH各不相同,故可利用此差异,通过调节溶液的pH 值来分离氨基酸; 4.盐析: 许多蛋白质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溶于水形成胶体; 在浓度较高的低盐金属盐(Na2SO4)或铵盐中,能破坏胶体结构而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变成沉淀析出,析出的蛋白质仍具有生物活性; 5.变质: ①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甲醛、酒精等可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析出的蛋白质不再溶于水; ②当人体误食重金属盐时,可喝大量的牛奶、豆奶、鸡蛋清来解毒;③酒精消毒是破坏了病毒的蛋白质活性而杀死病毒; 八、油脂 1.油脂不是高分子,是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类;

化学基本概念(知识整理)

第一局部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简明知识网络 一、物质的组成 1.物质的组成关系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一个抽象的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管数量。它只能以游离态或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如:H 、H 、H 、H 2、H +、H - 都含H 元素,但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 3 说明: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例如水的蒸发,物质的溶解、扩散现象等。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间的三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间隔大小的改变。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⑵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原子团——由几个原子结合而成的一个集团。它不能独立存在,但在许多反响中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响〔即原子团内的化学键在化学反响中不断裂〕。 其中带电荷的原子团叫根或离子,如:氢氧根〔OH -〕、硝酸根〔NO 3- 〕、铵根〔NH 4+〕;

—CH 3〕、羟基〔—OH 〕、醛基〔—CHO 〕、氯原子〔—Cl 〕。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三、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⑴混合物与纯洁物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几种物质〕。无固定的组成,无固定的物理性质。 纯洁物——由同种物质组成〔一种物质〕。具有固定的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从微观角度看,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洁物只有一种分子,而混合物有多种分子。在判断是混合物还是纯洁物时,可以从有无固定熔沸点考虑,一般来说,纯洁物有固定的熔沸点,而混合物由于组成物质的成分和量的多少不固定,致使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物质

例:HCl 是纯洁物,HCl 溶于水形成的盐酸那么是混合物;象CuSO 4·5H 2O 含结晶水的物质属于纯洁物。玻璃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⑵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元素呈游离态。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元素呈化合态。 ⑶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 非金属——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时,除溴是液态外,有的是气态,有的是固态。具有得电子的倾向,在一定条件下,一般能与氢气、氧气、金属化合。 2 范例1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无 机化合物

高考化学必须补充知识点

高考化学必须补充知识点 高考化学是每个高中生所必修的科目之一,它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 分值比例。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们必须熟练掌握高考化学的各个知 识点。然而,仅仅通过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补充知识点来 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和解题能力。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个必须补充的 高考化学知识点。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及结构 有机化合物是高考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 则和结构特点是解答有关问题的基础。在补充这方面的知识点时,我 们可以通过阅读有机化学相关的书籍和参加相关的讲座来加深对有机 化合物的了解。此外,也可以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点,例如利用化学 题库中的有机化学题目来训练自己的解题能力。 二、化学反应速率及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速率及反应机理是高考化学中的难点。了解化学反应速率 及反应机理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相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验来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认识, 例如参加相关的化学实验课程或者进行一些小实验来观察和分析反应 的速率和机理。 三、溶液的浓度计算和溶解度规律 在高考化学中,溶液的浓度计算和溶解度规律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了解浓度计算和溶解度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答一些与溶液相关的题目。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公式和规律,以及做一些与溶液相关的实验来提高自己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化学反应的平衡及平衡常数计算 化学反应的平衡及平衡常数计算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相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平衡公式和计算方法,以及通过做一些与化学反应平衡相关的实验来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和解题能力。 通过补充以上四个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化学中的各种考题,提高自己的分数和成绩。然而,除了补充知识点,我们还需要进行复习和总结,做大量的模拟题和试题来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了高考化学的各个知识点,我们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在准备高考化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实践和探索。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点,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化学竞赛或者科学实验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总之,高考化学的必须补充知识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及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及反应机理、溶液的浓度计算和溶解度规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平衡及平衡常数计算。通过补充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备战高考化学,取得好成绩。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实践和探索,通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