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因素质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一、护理评估

1、根据入院评估表评估患者的情况,如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

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生活情况、休息、排泄等情况。

2、辨证:中脏腑证(风火闭窍、痰火闭窍、痰湿闭窍、元气衰败);中

经络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二、一般护理要点

1、按照中医急症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定时为患

者翻身拍背防褥疮等并发症。注意肢体的防寒保暖。

3、呕吐、流口水者,将头偏向一侧,防窒息;烦躁者加床栏保护;加强

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块,留置尿管者,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4、病情危重者每30-6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

动、语言表达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5、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三、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用至宝丹、牛黄解毒丸、苏和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及时报告医生。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四、饮食护理

1、参照辨证施膳指导。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3、昏迷和吞咽困难者,采用鼻饲。

五、情志护理

1、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恐惧、急躁、焦虑、紧张等不良刺激。

六、辨证施护

1、高热者,冰袋冷敷头部。

2、元气衰败,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撤肢冷、脉微欲绝,遵医嘱艾灸。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证加艾灸,必要时导尿。

3、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服用。

七、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过激过喜过劳过饱,防疾病复发。

2、饮食宜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多吃新鲜(含纤维素多)的蔬果、豆制品,忌吃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3、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4、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变化,定期到医院检查。

5、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肢体功能锻炼。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圆翳内障中医护理常规

圆翳内障是因年老体虚,气血不足,晶珠失养所致。以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为主要临床表现。部位在晶珠,与肝肾脾有关。

一、护理评估

1、按照病人入院评估表进行评估。

2、评估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史,视物模糊症状、眼部检查情况。

3、辨证:肝肾不足证、脾虚气弱证

二、一般的护理要点

1、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与有关制度,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病室内保持整洁、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偏暗,避免强光直射。

3、眼睛应充分休息,忌看电视,少阅书报,尤应避免在强光或弱光下

阅读。

4、协助医生进行视力功能检查,患者出现眼胀、头痛、眼压高时,报

告医生。

5、需手术者,术前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及二便情况,做好术前

准备,术后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多食含硒、锌的食物,有利于患眼的恢复。

2、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

五、情志护理

1、嘱咐患者安心静养,勿恼怒。

2、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六、辨证施护

1、术后指导患者在1周内应减少头部活动及弯腰用力动作。

2、实施人工晶体植入者,散瞳应慎重,遵医嘱执行。

七、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以控制或减缓晶体混浊的发展。时机成熟,遵医嘱施行手术治疗。

2、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者,应积极治疗。

3、注意饮食调护,宜食益气、补血之品,忌辛辣煎炸食物。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绿风内障中医护理常规

绿风内障是因肝胆火盛,情志过敏,气郁化火,痰郁化热,痰火郁结所致。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瞳神,与肝、脾、肾有关。

一、护理评估

1、按照病人入院评估表进行评估。

2、家族史,发病诱因。

3、眼部剧烈胀痛,畏光流泪,视力不清或视力骤降,恶心、呕吐及全身

症状。

4、心理社会状况,眼部检查、房角镜检查结果。

5、辨证:风火攻目证、痰火郁结证、气火上逆证。

二、一般护理要点

1、按照中医眼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遵医嘱按时测量眼压。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如出现以下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处理,并做好配合,眼压突然升高、眼球坚硬如石时;视力急剧下降、黑睛雾状混浊时;剧烈的眼胀痛、头痛或伴恶心、呕吐时。

4、手术患者按内眼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5、对年老体弱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6、不宜在暗室停留,看电视不应连续超过1小时,周围环境要适当照明,

以防眼压升高。

三、给药护理

1、遵医嘱给药,做好护理记录。

2、保守治疗者,按时滴缩瞳药和其他降眼压药,以保持眼压稳定。

3、匹罗卡品溶液滴眼后,压迫泪囊2-3分钟,以免药物通过鼻黏膜吸收而引起中毒。

4、患者手术前严禁散瞳。

四、饮食护理

1、参照辨证施膳指导。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五、情志护理

1、耐心做好情志护理,嘱患者心情开朗,安心静养,勿忧思恼怒,以防眼压升高。

2、需要手术者,应预防其情志过激及情志抑郁,积极配合手术。

六、辨证施护

1、头眼剧烈胀痛、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服降眼压药。

2、烦躁、焦虑、情绪紧张者,可遵医嘱耳针或药物镇静。

3、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服用或灌肠。

七、健康指导

1、嘱患者防止情志过敏,安心静养,减少诱发因素。

2、按时服药,定时测量眼压。

3、禁烟酒、浓茶及辛辣等刺激食品。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

视瞻昏渺中医护理常规

视瞻昏渺是因气血不足,目失濡养所致。以眼外观无异常、视物昏朦不清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视衣、目系,与肝脾肾有关。

一、护理评估

1、按照病人入院评估表进行评估。

2、视物昏朦或视物模糊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眼部检查、房角镜检查结果。

4、辨证:痰湿蕴结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不足证、瘀血阻络证。

二、一般护理要点

1、按照中医眼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病室物品放置有序,地面防滑,以方便视力不佳患者活动。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视力与视野的变化;观察患者肢体感觉有无

异常,有无运动障碍,做好护理记录。

三、给药护理

1、遵医嘱给药。

2、中药汤剂宜温服。

3、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做好护理记录。

四、饮食护理

1、参照辨证施膳指导。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甘甜、生冷、辛辣之食物。

3、戒烟酒。

五、情志护理

1、耐心做好情志护理,消除患者思想负担。

2、嘱患者心情开朗,安心静养,配合治疗。

六、辨证施护

1、气血不足者,加强营养及饮食调理。

七、健康指导

1、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可适当地工作于学习。

2、注意眼部卫生,不得久用眼力,避免过劳及熬夜。

3、太阳辐射、强光等均可致黄斑损伤,外出做好防护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

胸痹

胸痹是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病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按照病人入院评估表进行评估

2、疼痛发作时间、部位、性质,是否有辐射,伴随症状及缓解的方法。

3、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痰浊内阻证、心气虚弱证、心肾阴

虚证、心肾阳虚证。

二、护理要点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床边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

3、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限制探视,防止情绪

波动。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⑴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辐射的部位。

⑵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及有无颈静脉怒张。

⑶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波型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⑷观察患者24小时出入量,发现尿量减少,报告医师。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2、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四、饮食护理

1、少量多餐,宜进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饮食过饱及服用刺激性的酸、辣食物。

2、心衰者宜低盐饮食。

五、情志护理

1、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

2、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六、辩证施护

1、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注意防寒保暖,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可予热敷、热熨。

2、心血瘀阻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茶饮。

3、疼痛时,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解除疼痛的药物。

4、喘促不得卧者,给予吸氧,半卧位。

5、心跳骤停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即刻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七、健康指导

1、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排便时勿屛气,排便不畅时可用开塞露。

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3、避免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

4、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5、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病情突然变化时的简易应急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

眩晕

眩晕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

二、护理要点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⑴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⑵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要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六、辩证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七、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常规

椎间盘突出症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为腰4、腰5、骶1等椎间盘。

一、护理评估

1、根据入院评估表评估患者的情况。

2、发病史、诱因、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生活自理、心理社会状况。

3、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

4、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一般护理要点

1、按照中医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3、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

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4、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

观察腰腿痛情况。症状缓解后坚持腰背肌锻炼。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三、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服药期间忌生冷寒凉食物。

四、饮食护理

1、参照辨证施膳指导。

2、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五、情志护理

1、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恐惧、急躁、焦虑、紧张等不良刺激。

2、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辨证施护

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遵医嘱翻身,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预防并发症。

3、手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七、健康指导

1、宜睡硬板床。

2、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3、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4、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

骨折

骨折因外力或骨疾病等原因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以骨折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出现受伤肢体的畸形、异常活动,可闻及骨擦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骨骼,涉及肾。

一、护理评估

1、根据入院评估表评估患者的情况,如受伤史,骨骼病病史。

2、精神状态,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

3、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及CT等结果。

二、一般护理要点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减少患肢移动,必须移动时,取得患者配合。移动时动作轻柔,用双手同时扶托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3、牵引、复位、固定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后摆放于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防止畸形,并按各种牵引固定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⑴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疼痛、肿胀、出血等情况。

⑵观察患肢指(趾)端血液循环,皮肤感觉及运动状况。

⑶开放性骨折,注意观察出血量的多少、伤口大小、有无异物及血管、神

经损伤等。

⑷出现面色苍白、气短、出冷汗、四肢厥冷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⑸患肢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皮肤苍白,或青紫、肤温较健侧低,甚至冰凉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或遵医嘱用药酒服下。

四、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应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辩证施护

1、疼痛剧烈,遵医嘱给予针刺或药物止痛。

2、患肢瘀血肿胀,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熏洗。

七、健康指导

1、指导并帮助患者早期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2、向患者讲解防止并发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的知识。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

上肢骨折

上肢骨折指上肢及上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

1、根据入院评估表评估患者的情况,如受伤史、暴力性质。

2、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3、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4、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二、一般护理要点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4、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5、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6、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三、给药护理

1、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

2、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四、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1、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六、辩证施护

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2、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

3、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头部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肩关节前屈或后伸。帮助患者坐起时,应托扶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七、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1.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2.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

下肢骨折

下肢骨折指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的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部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二、一般护理要点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四、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分析报告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分析报告 2017年06月 一、基本情况 肺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21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7年01月01日至2017年06月30日,遵义县中医院在内一科应用“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 5例,患者平均住院日6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例:肺肾气虚4例,痰浊阻肺1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有效咳嗽、胸部叩击、振动排痰、体位、氧疗、呼吸功能锻炼、皮肤护理、口腔清洁、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艾灸,穴位贴敷,中药塌渍,中药湿敷各种理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穴位贴敷,其次是艾灸。分析其原因:1、穴位贴敷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2、艾灸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为100%。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为100%。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临床中,我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通过

优势病种总结分析模板

附件2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缺血性中风(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 一、基本情况 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1年5月到2011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82例,完成81例,平均住院日17.2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药浴、刮痧、拔罐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8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汤剂76例(93.8%),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2例(27.1.%),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76例(93.8%),针灸治疗65例(80.3%),推拿治疗41例(50.6%),中药熏洗治疗23例(28.4%),康复治疗81例(100%),内科基础治疗79例(97.5%),其他疗法46例(56.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康复训练和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推拿、中药熏洗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中风后手足肿胀、肢体痉挛、疼痛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 一、基本情况 白疕(寻常型银屑病)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5例,完成13例,平均住院日17、2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薰洗、药浴、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2、3%,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3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6例(46、2%),静脉滴注

中药注射液100例(100%),中药熏洗治疗12例(92、3%),紫外光照射13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与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紫外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熏洗、口服中成药、推拿、与其她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凉血法治疗白疕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就是急性期还就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白疕静止期与缓解期,鳞屑较厚的患者;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她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

肿瘤科优势病种诊疗常规(2016版)

肿瘤科优势病种诊疗常规(2016版) 肺癌 肺癌可能因吸烟、毒气刺激、慢性肺脏疾患等所致。以咳嗽、胸痛、气喘、痰中带血等为基本表现,是发生于肺脏的癌病类疾病。相当于“肺积”。 1诊断依据 1.1早期表现为干咳或刺激性呛咳,或咯白色黏痰,或间断性反复痰中带血,发热等。 1.2晚期可出现气急喘促,胸背剧痛,声音嘶哑,伴食欲不振,消瘦等,或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头颈部粗张,颈胸部静脉怒张),胸腔积液,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以及脑、肝、骨等多处转移,可出现相应的征象。 1.3胸部X线摄片、CT及核磁共振(MRI)检查对肺癌临床诊断价值很大。 1.4痰液细胞学检查或胸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1.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胸壁肺穿刺活检等可确诊。 1.6颈部肿大淋巴结、皮下可疑结节活检或细针穿刺等可帮助确诊。 2辨证施治 2.1脾虚痰湿证: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闷气短,腹胀纳少,神疲乏力,面色咣白,大便溏薄。舌淡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缓或濡滑。健脾化湿,理气化痰,方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30g 炙甘草6g 白术30g 陈皮6g 茯苓15g 制半夏9g 生姜三片大枣10g。上药煎药机煎取日两包,早晚各一。 2.2阴虚内热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痰中带血,口干,低热盗汗,心烦失眠,胸痛气急。舌质红或暗红,少苔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清肺润燥,润肺化痰,方如百合固金汤加减。生地15g 熟地15g 麦冬30g 贝母12g 百合12g 当归15g 芍药12g 甘草6g 桔梗9g 玄参12g。上药煎药机煎取日两包,早晚各一。 2.3气阴两虚证:咳嗽痰少,咳声低弱,痰中带血或咯血,神疲乏力气短,面色苍白,自汗盗汗,口干咽燥。舌淡红或舌质红有齿痕,舌苔薄,脉细弱。益气养阴,清化热痰,方如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30g 麦冬15g 玉竹12g 桑叶12g 甘草6g 天花粉18g 生扁豆12g。上药煎药机煎取日两包,早晚各一。 2.4痰瘀互结证:咯痰不畅,痰血色暗或夹有血块,胸胁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颈部及胸壁青筋显露,唇甲紫暗。舌暗红或青紫,有瘀点瘀斑,舌苔薄黄,脉细弦或涩。理气消肿,活血化瘀,方如二陈汤和复元活血汤加减。半夏6g 陈皮6g 茯苓12g 柴胡6g 当归15个红花9g 栝楼根15g大黄9g(后下)桃仁9个甘草6个穿山甲15g。上药煎药机煎取日两包,早晚各一。 3 其他疗法 3.1中成药:脾虚痰湿证可选用六君子丸(人参炙甘草白术陈皮 茯苓制半夏生姜大枣)、二陈丸(半夏陈皮炙甘草茯苓)等健脾化湿类中成药;阴虚内热证可选用养阴清热类中成药;气阴两虚证可选用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等益气养阴类中成药;阴阳两虚证可选用左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右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等阴阳双补类中成药;气滞血瘀证可选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3.2针灸:取列缺、支沟、足三里、丰隆、肺俞、膻中、肾俞等穴。 3.3外治法:可选用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的外用药贴敷疼痛部位,有助于止痛。 3.4本院制剂:癌复康20ml,三次/日 4、中医宣教、指导康复

中医特色护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护理 白城中医院始终坚持以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为准绳,“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强化中医操作管理,不断完善中医护理内涵建设,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护理在保健、调理、养生、治疗疾病等方面的水平和疗效。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医院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为推动我院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开展,提高我院中医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护理部成立中医特色护理小组负责中医护理的管理和推进。加强中医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作用,定期收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各科室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护理小组成员以点带面,将中医护理操作在各科室进行全面推广。 重培训,提质量,显特色。着力培养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中医临床护理技能的高级中医护理人才。采用“走出去”的培养方式,选派学科带头人及优秀中青年护理骨干赴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参加中医护理培训班、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职工自学、继续教育、院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护理队伍中医护理相关知识的

系统培训。通过培训,护理人员运用中医学理论对病人实施辩证施护,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定期对基本理论和常用操作技术进行考试,各护理单元每月进行中医护理操作考核,护理部年底进行护理理论、操作专题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定期召开中医重点专科护士长及中医护理骨干会议,邀请科室护士长讲解中医优势病种的运行模式及开展情况,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传授给其他科室。各病区根据实际情况选取3个以上中医护理方案,护理部定期举办院内、中医理论讲座,为护士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利用集中授课、模拟演示、实操训练、小组讨论、参观交流等学习方法,进行全院及科室内培训,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中医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选派不同层次的护理骨干,集中时间参加学习培训,包括参加学习班、培训班、学术交流会等。 从中医文化建设,中医特色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开展,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中医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力求全面落实中医特色护理,体现中医护理精髓。 认真落实《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全院共组织开展8项中医特色护理操作项目,每月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分阶段制订改进措施。其中,艾条灸、耳穴埋籽、穴位按摩、穴位贴敷为各科室普遍开展的项目,中药涂药、穴位注射、中药雾化吸入、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换药、中药薰药、敷药、刮痧、中药热奄包、中药泡脚等项

中医优势病种治疗难点分析(眩晕、中风)

一、中风(脑梗死)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1.难点分析 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的范畴,临床上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艰涩等为主症。目前,对脑梗死的治疗,单纯中医或西医均有局限性。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梗死病因病机是在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上,在情绪变化、活动、寒冷等因素诱发下,导致大脑局部血运障碍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治疗主要从重建血供、抗炎、神经元保护三方面进行干预。药物主要有溶栓剂抗凝剂、抗炎剂、自由基清除剂、神经元保护剂,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副作用、疗效一般等影响应用。 对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目前多认为是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导致淤血阻滞、痰热内蕴,或肝阳化风、血随气逆,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脉外,引起昏扑不遂,发为中风。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证,气血逆乱。中风病的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也具有局限性,如:对于如何使脑梗死灶迅速在通、以减轻缺氧缺血对于脑组织的损害,中医药也力不从心。 据有关资料统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接受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也只有4%-6%。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病时间窗的限制,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在我国,有条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就更少。因此u,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可以接受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研究已经从一方一药的研究发展到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其研究模式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际结合的更加紧密。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的治疗在脑梗死上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但临床中在脑梗死病程的某些时段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 1.1脑梗死急性期 1.1.1西医指南的尴尬:假设某患者入院时间超过6小时,急查纤维蛋白原不高或偏低,无心脏病史,无低灌注,似乎除了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治疗的。目前,在国内活血化瘀的中成药针剂广泛的运用于脑梗死患者,疗效是可以感受的到的,但是中医药的询证医学证据一直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一块短板。规范化的临床观察评价是非常必要的。还有就是中药疗效的评价。 1.1.2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多存在脑水肿的温柔,脑水肿往往是导致脑疝等恶性后果的主要原因,西医固然可以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脱水药,但该类药物的心肾毒副作用常会限制其在老年患者身上的使用,还有对于肾衰竭患者,西医除了透析治疗并无更多良策,而中医理论有可能通过活血利水、通府逐水等手段改善患者脑水肿;或中西医结合,减少甘露醇等脱水剂的用量,以期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但目前有关中医药抗脑水肿研究并不多。

中医优势病种外科

附件3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穿针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可能需手术减治疗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影响局部手术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糖、血脂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5)心电图 (6)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急诊科2014年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报告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洪湖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张艳 一、基本情况 外感发热是洪湖市中医院急诊科确定的三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月至6月,我科应用“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护理门急诊患者共39例,患者平均观察日3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9例:风寒束表证18例,风热犯表证10例,暑湿袭表证8例,卫气同病3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温监测、疼痛评估、口腔护理、情志护理、音乐疗法、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刮痧疗法、穴位按摩、拧挤疗法、艾条灸、擦浴、针刺疗法、耳穴埋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刮痧疗法和穴位按摩,其次是拧挤疗法、艾条灸、擦浴、针刺疗法、耳穴埋豆。分析其原因:1.刮痧疗法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刮痧疗法、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刮痧疗法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外感发热患者发热、恶寒、头痛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本次总结中,针刺疗法、艾条灸、拧挤疗法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35人(90%)②一般:4人(10%);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5人(12%); ②实用性较强:22人(56%);③实用性一般:12人(31%);不适用: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精选]中医优势病种肠痈疗效分析、评估、总结及优化治疗方案(三年)资料

2012年中医药治疗肠痈(阑尾炎)疗效分析、评估、总结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固定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但急性阑尾炎病情变化多端,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而右下腹阑尾区点固定性压痛是该病的一个重要体征。阑尾炎属祖国医学“肠痈”范畴,本病多有进食厚味,恣食生冷等因数,致脾胃受损,胃肠传到失职,气机壅塞而成:或因饱食后剧烈运动,导致肠腑血络受损,淤血凝滞,痰热互结,导致血肉腐败而成痈脓。我科采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上中医综合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 一、中医诊断(诊断要点) ①病史:暴饮暴食,寒温不适,劳逸损伤病史: ②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腹痛初期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或 1 —2天内转 移到右下腹。初起腹部隐痛,或阵法性加重,化脓性阑尾炎开始多为持续性跳痛,坏疽后即变为持续性剧痛: ③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食物残渣,多伴有纳差,便秘: ④腹部体征: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腹痛拒按,按之坚硬,或右下腹可触及包块; ⑤全身表现:早期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可有头晕、头疼,乏力等症状; 体温持续升高,应考虑阑尾化脓或坏疽穿孔的可能。少数热营入血、可有寒战、高热、神晕,谵语等表现。 ⑥舌脉:初期舌多红,苔薄黄;后期舌红降,苔黄燥,脉象早期浮数,晚期滑数或细数; 二、西医诊断 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②可有恶心、呕吐;③右下腹压痛、反跳痛;④可有发热;⑤白细胞计数增高;

3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阑尾炎;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③常规检查排除其他急腹症; ④入院评估患者依从性好; 三、疗效评估(中医证候判断标准): 1、痊愈:腹痛腹胀消失,进食无特殊不适; 2、显效:腹痛腹胀消失,食欲欠佳或腹痛腹胀明显缓解,进食无特殊不 适; 3、有效:腹痛腹胀减轻,食欲改善; 4、无效:腹痛腹胀无明显改善、食欲无明显改善; 2012年我科接诊肠痈18例,住院期间转院0例,其中瘀滞型9例,治愈率90%,湿热型7例,治愈率100%,热毒型2例,治愈率83.3%,我科按照诊疗方案,对该病进行诊治,手术切除阑尾后,在辅以中药内服治疗方式:按照上述辩证应用中药综合治疗,总有效率达100%。临床实践显示该治疗方案实施有一定疗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经手术治疗后,在辅以中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患者病情有一定的缓解。因此,中药在术后改善病情症状有独到优势。我科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临床经验为基础,对肠痈进行了临床观察,在以前的基础上,再次归纳、总结,统一证型、证候、治发、方药,使之更加规范化。最终将本病分为瘀滞型、湿热型、热毒型三型。本病早期以瘀滞型、湿热型多见,多因瘀血内阻或湿热下注,致肠俯血络受损,瘀血或痰热互结,导致血肉腐败而成痈脓。风热毒邪侵袭胃肠,日久热毒炽盛而发病者较少见,最后,除了口服中药治疗,对于其他中医特色疗法,我科发展较少,因此丰富我科治疗手段,将是以后我科需要大力发展的。 四、难点分析及优化 1、中医治疗难点: 我科收治的肠痈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常合并有其它器官或系统疾病,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因素质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一、护理评估 1、根据入院评估表评估患者的情况,如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 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生活情况、休息、排泄等情况。 2、辨证:中脏腑证(风火闭窍、痰火闭窍、痰湿闭窍、元气衰败);中 经络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二、一般护理要点 1、按照中医急症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定时为患 者翻身拍背防褥疮等并发症。注意肢体的防寒保暖。 3、呕吐、流口水者,将头偏向一侧,防窒息;烦躁者加床栏保护;加强 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块,留置尿管者,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4、病情危重者每30-6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 动、语言表达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5、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三、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用至宝丹、牛黄解毒丸、苏和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及时报告医生。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四、饮食护理 1、参照辨证施膳指导。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3、昏迷和吞咽困难者,采用鼻饲。 五、情志护理 1、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恐惧、急躁、焦虑、紧张等不良刺激。 六、辨证施护 1、高热者,冰袋冷敷头部。 2、元气衰败,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撤肢冷、脉微欲绝,遵医嘱艾灸。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证加艾灸,必要时导尿。 3、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服用。 七、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过激过喜过劳过饱,防疾病复发。 2、饮食宜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多吃新鲜(含纤维素多)的蔬果、豆制品,忌吃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3、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4、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变化,定期到医院检查。 5、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肢体功能锻炼。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针灸推拿)诊疗方案 一: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气血不能养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治疗】 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则。采用: 1.针刺治疗:穴取双侧:风池,颈夹脊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T1夹脊。椎动脉型加脑空,太阳,角孙,脑户,百会,后顶,强间等;神经根型加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等。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以上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 2.TDP照射:局部,30min qd 3.拔罐:适量,5min qd 4.中频脉冲电治疗:颈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 qd 5.颈椎病推拿:30min qd①准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②治疗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③结束手法:拍打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

【按语】 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结合2ml当归注射液+2ml骨肽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穴位注射。qd,左右交替用,10日为一疗程,疗效较好。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务必配合颈部牵引3-5分钟,qd,疗效较满意。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症状,尤其对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有较好的效果。二: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中医认为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中医常称为“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等。 【治疗】 以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解除肩关节粘连为治则。采用 1.针刺治疗:穴取: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及痛点明显阿是穴等。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 2.TDP照射:患部,30min qd 3.拔罐:适量,5min qd 4.中频脉冲电治疗:肩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 qd 5.肩周炎推拿:30min qd①准备手法:用滚法或拿揉法施术,重点在肩前部、三角肌部及肩后部,配合患肢的被动外展、旋外和旋内活动,以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粘连松解。②治疗手法:点压肩井、秉风、天宗、肩内陵、肩贞、肩髃等穴,并于粘连部位施弹拨手法,剥离粘连。作环转摇动,拿捏法于肩周,然后上举搬法和后背搬法。③结束手法:用搓法从肩部到前臂,反复上下搓动结束治疗。 【按语】

3.3.4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疗效分析、评估、总结。优化治疗方案 (1)

2012年中医药治疗肠痈(阑尾炎) 疗效分析、评估、总结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固定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但急性阑尾炎病情变化多端,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而右下腹阑尾区点固定性压痛是该病的一个重要体征。阑尾炎属祖国医学“肠痈”范畴,本病多有进食厚味,恣食生冷等因数,致脾胃受损,胃肠传到失职,气机壅塞而成:或因饱食后剧烈运动,导致肠腑血络受损,淤血凝滞,痰热互结,导致血肉腐败而成痈脓。我科采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上中医综合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肠痈 TCD编码BWV020 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 ICD编码K35 二、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1中医诊断(诊断要点) ①病史:暴饮暴食,寒温不是,劳逸损伤病史: ②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腹痛初期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或1—2天内转移到右下腹。初起腹部隐痛,或阵法性加重,化脓性阑尾炎开始多为持续性跳痛,坏疽后即变为持续性剧痛: ③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食物残渣,多伴有纳差,便秘: ④腹部体征: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腹痛拒按,按之坚硬,或右下腹可触及包块;

⑤全身表现:早期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可有头晕、头疼,乏力等症状;体温持续升高,应考虑阑尾化脓或坏疽穿孔的可能。少数热营入血、可有寒战、高热、神晕,谵语等表现。 ⑥舌脉:初期舌多红,苔薄黄;后期舌红降,苔黄燥,脉象早期浮数,晚期滑数或细数; 2西医诊断 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②可有恶心、呕吐; ③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④可有发热; ⑤白细胞计数增高; 3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阑尾炎; 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③常规检查排除其他急腹症; ④入院评估患者依从性好; 4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我科2012年接诊的肠痈病人,共18例。 三、难点分析 1、中医治疗难点: 我科收治的肠痈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常合并有其它器官或系统疾病,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样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针灸科 一、基本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5年5月至7月,针灸科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8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6例,患者平均住院日5.28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8例:血瘀气滞证14例,寒湿痹阻证8例,湿热痹阻证3例,痰肝肾亏虚证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评估疼痛/活动度、选择硬板床、体位、活动方法、保暖、评估麻木部位/程度、按摩拍打麻木肢体、肢体保暖、下肢关节屈伸活动、评估下肢肌力、安全防护、活动方法、功能锻炼、饮食辩证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药熨法、中药熏蒸、拔火罐、艾灸、中药热敷、中药塌渍、骨盆牵引、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物理治疗。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肺癌患者胸闷咳嗽、胸痛、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外敷、中药泡洗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

{最新文档}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1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报告 2011年 我科自2009年对专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0年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通地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一.总结: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本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实施方案一年多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 A腰痛病: 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门诊实施率: 83."9%,住院实施率:99% ②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方法:368例病例中,中药汤剂258例,用中药静脉制剂108例,超短波325例。就治疗方法看,中药汤剂使用广泛,下一步继续注重特色 疗法的使用。 ③辨证分型: 血瘀证164例,寒湿证98例,湿热证70例,肝肾阴虚证36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分型。 ④治疗效果: 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87%; ⑤治疗周期: 平均10天; ⑥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 临床痊愈率40%,显效率35%,有效率24%,无效率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0%。 ⑦中医特色: 中药使用率70%,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辩证施治率100%,中医药治疗比例及去年同期中医药治疗比例提高5%。 ⑧存在问题及建议: 腰痛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对病情不了解、私人诊所片面夸大治疗效果, 对中医中药的不信任等原因;我科室中医特色不明显,患者对治疗方法依从性 差。在以后工作中将加大宣传力度,尤其对患者病情进行耐心、细致解释。进 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 ⑨优化方案: (1)腰椎间盘突出症重视康复治疗,住院期间指导及协助病人做康复锻 炼,开展腰背肌功能锻炼。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我院骨科自2009年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0年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通地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使中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二实施方案一年多来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下临床疗效也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部分我科的中医优势病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些病种使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也发现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失。所以我

们进行经验总结后对于不同的病种和不同疗效制订进一步不同的改进措施现分述如下 一颈椎病颈椎病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病种我们在原有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上进一步优化将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并相应制定方药规定为协定处方。分型进一步规范后使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我科传统中医优势病种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效果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运用科室协定中药熏洗方对伴急性滑膜炎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药熏洗配合原有的金黄散外敷治疗较好的解决了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避免了对关节的反复穿刺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是我科病人较多的病种对需手术内固定的患者我们对椎弓根钉的植入点进行反复研究将小关节间隙下外缘作为进针点既准确又操作方便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 2011年宜昌市中医院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优化方案及实施总结 我院骨科自2009年以来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

内科中医优势病种重点难点分析

难点分析 咳嗽 1.对于咳嗽的证治,各家均有所长,所谓难治之咳嗽,有些却是调 护不利,辨证用药是治病根本,但病后调护尤为要紧。 解决办法:咳嗽一证,处除对症用药外,必须谨记忌食辛辣、肥甘,远烟酒及房事等,有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是非药物疗法中重要的一环。 2.干咳无痰,咽痒及咽部刺激感往往多见于咳嗽的后期,可缠绵不愈,此是营卫二气不通和,肺气不利,现代医学解释为过敏,一般止咳药和抗生素无效,较为棘手 解决办法:可用桂枝汤或者脱敏煎(防风、乌梅、五味子、徐长卿、玄参等)加减治疗,收效甚捷。 3.久咳而成咽部不利,如有异物感,现代医学称为咽炎,是为难治 解决办法:经验方剂利咽汤加减,方药如下:郁金、苏叶、牛蒡子、夜交藤、诃子等,扁桃体慢性肿大加穿山甲、浙贝母,咽部滤泡加玄参、半夏。 胸痹 1.患者多以胸痹常自用活血理气之品,导致气散而不聚,难以推动血行,而心痛难愈

解决办法:详细了解患者用药史以及服药习惯,能更好的帮助诊断,纠正其服药之偏。 2.胸痹不典型者表现为与胃痛、牙痛、胸痛等证难于区分 解决办法: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并配合相关检验,不能妄下诊断,耽误病情。 3.胸痹者久病多半有不寐或者郁证,而后两者成为胸痹的诱发的加重因素。 解决办法:用药中适当顾及安神、解郁之品,不同病却同治,使人的整体气血阴阳调和而病愈。并注意移情易性,减少复发。 眩晕 1.肝阳所致的眩晕,宜化为动风,病情严重者可猝然昏倒,有发展成中风的可能,故应注意防治 解决办法:平时节制肥腻酒食,忌辛辣,戒躁怒,节房事,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锻炼身体,辨证调治,防患于未然。 消渴 1.消渴多因“肥美所发”,久治不愈者,需强调饮食、情志等致病因 素。《临证指南医案·三消》:“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第二批试点病种

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第二批试点病种 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肱骨外髁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肱骨外髁骨折的患者。 一、肱骨外髁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肱骨外髁骨折(TCD编码:BGG0003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肱骨外髁骨折(ICD-10编码:S42.4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3周。 (3)晚期:伤后3周以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肱骨外髁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肱骨外髁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诊断肱骨外髁骨折(TCD编码:BGG000305)和中医诊断肱骨外髁骨折(ICD-10编码:S4 2.402)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肱骨外髁骨折,有闭合复位穿针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骨折脱位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糖、血脂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5)心电图 (6)骨折脱位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穿针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