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医优势病种诊疗指引

蒙医优势病种诊疗指引

蒙医优势病种诊疗指引
蒙医优势病种诊疗指引

T/CMAM 000001-2017 心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诊疗指南

心刺痛系指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疾病。常伴有胸闷、气短、心神不宁、心前区不适、乏力等症状,多由劳累、情绪波动、惊吓、饱食、过量饮酒、吸烟或寒冷等因素诱发。主要病机为消化三能与体素失衡、清浊生华障碍,特别是普行赫依与血之运行受阻,导致心脉循环障碍。病位在心,常累及肺、胃等其他脏腑和白脉等组织。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阵发性胸痛为主症,可伴有胸闷、气短、心神不宁等症。疼痛性质常为压迫感、绞痛、刺痛或隐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疼痛一般持续5—10分钟,甚则持续不解。

1.1.2中年以上人群多见,常由劳累过度、情绪波动,饱食,气候变化等因素而诱发,有时无明显诱因亦可突发。

1.2 鉴别诊断

1.2.1胃痧症:胃痧症之胃部疼痛和呕吐等症状常与重型心刺痛引发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易混淆,需相互鉴别。胃痧症多由进食生冷饮食或汗出受凉而诱发,病位在胃,局部痉挛感,可有压痛、腹胀等不适。心刺痛则多由饱食、劳累或情绪波动所诱发,虽有胃疼、恶心呕吐等症,但多伴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可资鉴别。

1.2.2心悸症:心悸症严重时可伴发心前区疼痛,而心刺痛患者出现心悸之症状,故两者易混淆,需相互鉴别。心悸症以心慌为主症,多伴有失眠、烦躁、头晕等症,脉象迟数或不整。心刺痛则以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为主症,多伴有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可资鉴别。

1.2.3肺刺痛:此病可伴发胸痛而与心刺痛相鉴别。但肺刺痛多以寒战、发热、咳嗽、咯痰、咳黄色痰或痰中带血、喘息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症,伴有面红或口唇紫绀、头痛、全身关节疼痛等症状。常由感冒等因素诱发。心刺痛之胸痛,常呈阵发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疼痛一般持续5—10分钟,甚则持续不解。多由饱食、劳累或情绪波动所诱发,故可鉴别。

2 辨证论治

遵循总治则指导和分型治则相结合的诊疗方案。可兼顾“胃乃三能之所,清浊生华之要腑”理论,辅以促进胃消化吸收和调节清浊生华之药物,已达三能与体素的平衡。

辨证选择口服蒙药阿嘎日-8味散、阿嘎日-17味散、阿嘎日-19味散、哈特勒嘎-6味散、伊荣德格-5味散、吉如和-6味丸、芍沙-7味丸、额日顿-乌日勒、冠心舒通胶囊、赞旦-3(汤、胶囊、颗粒)、伊赫汤、古古勒汤等为治疗心刺痛主要方剂。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分型诊治。

2.1赫依性心刺痛

证型:心前区游走性刺痛、气短、胸闷、头晕、失眠、乏力、脉象芤而时有歇止,舌红而苔薄白,尿清而泡沫多。

病机:普行赫依偏盛,赫依、血运行障碍,心脉循行受阻。

治则:镇赫依,促赫依、血运行,镇痛。

方药:选用苏格木勒-3味汤、匝迪-5味丸、阿嘎日-8味散、阿嘎日-35味散、哈特勒嘎-6味散、阿敏-额尔敦、阿蜜别日各其-11味丸。

特色疗法:

1.策格疗法:酸马奶具有稀血、强心功效,故可用于心刺痛之预防和治疗。

2. 灸疗:黑白际穴位、脊椎第七节穴位处可施灸疗。

3. 油剂疗法:黑白际穴位、脊椎第七节处可行油剂疗法。

4. 热敷疗法:黑白际穴位、脊椎第七节穴位处可行热敷疗法。

2.2血性心刺痛

证型:刺痛部位固定、口干烦渴、喘息急促、双目瞪视、汗出,脉象滑而数,舌红燥而苔薄黄,尿黄气味浓。

病机:血热偏盛,恶血增多,心脉受阻。

治则:清心热,袪恶血,活血,镇痛。

方药:选用赞旦-3味汤、芍沙-3味汤、吉如很·古日古木-7味散、古日古木-13味丸、乌兰-13味汤、嘎古拉-5味散。

特色疗法:

1. 策格疗法:酸马奶具有稀血、强心功效,故可用于心刺痛之预防和治疗。

2. 放血疗法:可行“肘内脉”脉放血疗法。

3. 冠脉介入或搭桥疗法:心脏血脉狭窄严重时可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搭桥术。

2.3粘性心刺痛

证型:心前区刺痛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呼吸急促、心悸、胸闷、四肢厥冷,大汗、恶心、呕吐,脉象细,舌质红而苔薄黄,尿清而泡沫少。

病机:粘邪攻心,阻塞心脉。

治则:抗粘、促赫依、血运行,镇痛。

方药:选用阿嘎日-35味散、阿嘎日-8味散、阿嘎日-17味散、哈特勒嘎-6味散、巴特日-7味丸、酌情慎用心脏粘泻剂等。

特色疗法:

1. 策格疗法:酸马奶具有稀血、强心功效,故可用于心刺痛之预防和治疗。

2. 放血疗法:可行“肘内脉”脉放血疗法。

3. 冠脉介入或搭桥疗法:心脏血脉狭窄严重时可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搭桥术。

2.4乎英性心刺痛

证型:心前区刺痛或沿左肩、上臂至手指处麻痛,多伴有头晕、颈僵。

病机:赫依、血运行障碍,心脏受损,累及白脉。

治则:促赫依、血运行,滋养疏通白脉。

方药:额日顿-乌日勒联合心刺痛主要方剂,赫依盛者辅以阿嘎日-35味散、血盛者辅以乌兰-13味汤。

特色疗法:

1. 策格疗法:酸马奶具有稀血、强心功效,故可用于心刺痛之预防和治疗。

2. 油剂疗法:心穴位可行油剂疗法。

3. 热敷疗法:乎疡性心刺痛赫依盛者脊椎第七节穴位处可行热敷疗法。

4. 灸疗:乎疡性心刺痛赫依盛者脊椎第七节穴位处可施灸疗。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赫依、血、粘、乎英性心刺痛若相互合并或聚合,可依据蒙医学合并症或聚合症诊疗原则进行辨证施治。

3饮食起居调护

3.1饮食调节:饮食宜清淡、低盐、易消化,避免饱餐、油腻、肥甘之品。戒烟限酒、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2起居规律:勿过劳、规律生活、适当运动。

3.3情志平衡:稳定心态,缓解压力,避免情绪波动。

T/CMAM 000002-2017

萨病蒙医诊疗指南

萨病是以猝然昏扑、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脑部疾病。多因情绪激动、劳累、用力过度、过量饮酒等引起,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病机为三根、七素失调,恶血、巴达干粘液增多与赫依相搏,赫依血运行受阻,导致白脉及白脉之海—脑受损。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诊断要点

1.1.1 疾病诊断

发病时主要以神志昏蒙、偏瘫、半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甚或失语等症状为主,常伴有头痛、头晕、吞咽发呛、呕吐、瞳孔不均、呼吸不匀、二便失禁等症状。发病前可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结合临床症状、发病诱因、先兆症状及年龄等可诊断为萨病。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以及血、尿、脑脊液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1.1.2 病类诊断

嘎拉萨病:起病突然,病情较重,发热、面色潮红、咽干口燥、头疼剧烈、脉象细弦、尿黄味重。

乌笋萨病:发病迟缓,病情较轻,肤肌发凉、面色晦暗、头晕嗜睡、脉弱、舌白,尿清味淡。

1.1.3疾病分期

1.1.3.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神志障碍者可延长至发病4周。

1.1.3.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1.1.3.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1.1.4 证候特征:按体质分为赫依、希拉、巴达干、琪素和协日乌素等五型。

赫依型:病情不稳定,反复发作,偏瘫肢体常见痉挛、抽搐,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言语不利,睡眠异常,多梦心悸,血压不稳、变异性大,脉象虚缓,舌苔薄白,尿色发白而泡沫多。

希拉型:起病突然,病情较重,发展较快,偏瘫肢体疼痛、发热,血压较高,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头疼,失语,意识障碍,脉象洪大,舌苔黄厚,尿黄味重。

巴达干型:发病迟缓,转归较慢,肥胖,肤色苍白,病侧发凉,表情迟钝,动作笨拙,记忆减退,头晕嗜睡,患侧多呈弛缓性偏瘫,脉象迟缓,舌质肥大、苔少色白,尿清如水、气少味淡。

琪素型:起病急骤,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右侧偏瘫居多,面色赤紫,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鼻衄吐血,发热、头疼,血压升高,失语、昏迷,脉象大,尿赤黄。

协日乌素型:发病平缓,症状较轻,预后良好,瘫痪肢体肿胀、疼痛,周身瘙痒,偶有斑疹,肌肉酸痛,患肢发凉,脉象滑弱,尿色微黄、气味较大。

1.2鉴别诊断

1.2.1癫痫病:癫痫病以发作性神志障碍、肢体抽搐为主要表现,神志障碍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发出异样叫声、醒后一如常人。萨病神志障碍者常伴有半身不遂,神志转清后多留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失语等。

1.2.2赫依昏厥症: 赫依昏厥症以突然神志障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触之苏醒为主要表现,醒后无半身不遂等症,与萨病之神志障碍而半身不遂不同。

1.2.3格希古内胡疡病:格希古内胡疡病以肢体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萨病则以神志昏蒙、偏瘫、半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甚或失语等症状为主,常伴有头痛、头晕、吞咽发呛咳、呕吐、瞳孔不均、呼吸不匀、二便失禁等症状。

2 治疗

治疗萨病实行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分型治疗,采用内服蒙药为主,内外治疗法相结合。治疗初期以解毒、醒脑,后期以舒筋活脉、行通血赫依的原则,内服额尔敦乌日勒、扎冲十三味丸、萨?乌日勒等主方药, 同时酌情配合针灸、推拿、放血、药浴等疗法。

2.1 急性期的治疗

2.1.1应急治疗

萨病急性期出现神志不清或严重并发症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救治。

病人处于昏迷时,采取内外兼顾之法。即外用熏药,取单味黑芸香或六味黑芸香散(黑芸香、拉查、草乌、石菖蒲、侧柏叶、大蒜等分),点燃以烟熏鼻,同时内服三味缬草汤(缬草、侧柏叶、石菖蒲各等分,共研末煎汤)或十五味广枣散等,选人中穴、顶会穴、四心穴等穴位针刺外,刺十手指尖微量放血。

解毒散结、改善预后,取等量白芸香、黑芸香、甘草、白花龙胆花配伍内服,每次3克,每日2—3次。

痰多咳出不利者,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沙棘—5味散,每次3克,日2—3次,口服或鼻饲。

大便秘结者,服格西古纳-3汤或安消-6味散,每次3克,日2—3次,口服或鼻饲。

呕血、便血者,予止血-8味散或牛黄-13味散(丸),每次3克,日2—3次,口服或鼻饲。

高热不退者,予冰片-3味散、冰片-5味散、冰片-5味散等,每次1.5—3克,日2—3次,口服或鼻饲。

呃逆频繁者,予舒达格(菖蒲)-4味散,每次3克,日2—3次,口服或鼻饲。

2.1.2辨证治疗

蒙医萨病从病类上分嘎拉萨病和乌笋萨病两类,但为了更具个体化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分型辨证治疗,采用内服蒙药为主,内外治疗法相结合。

赫依型

证候:病情不稳定,反复发作,偏瘫肢体常见痉挛、抽搐,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言语不利,睡眠异常,多梦心悸,血压不稳、变异性大,脉象虚缓,舌苔薄白,尿色发白而泡沫多。

病机:赫依偏盛,赫依血运行受阻,损伤白脉。

治法:镇赫依,促赫依血运行,疏通白脉。

方药:酌情加服沉香-8散、阿嘎如-15味散(丸)和沉香安神散等。

外治疗术:根据病情行油剂疗法或尼如哈疗。

希拉型

证候:起病突然,病情较重,发展较快,偏瘫肢体灼痛,血压较高,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头疼,失语,意识障碍,脉象洪大,舌苔黄厚,尿黄味大。

病机:希拉偏盛,产生希拉热,损伤白脉。

治法:抑希拉,清热,疏通白脉。

方药:酌情加服希拉汤和阿拉坦-5味散(丸)等。

外治疗术:内服药治疗过程中如病人体质允许可根据病情行放血疗法。放血前用草乌、麝香、红花、黑种草子等泡过的药酒涂于待刺血管局部,上肢取如通脉和(或)诺的嘎脉,下肢取金顺脉和(或)龙子脉微量放血。失语者则取舌脉、上唇窝、十指尖微量放血。

巴达干型

证候:发病迟缓,转归较慢,身体肥胖,肤色苍白,病侧发凉,表情迟钝,动作笨拙,记忆减退,头晕嗜睡,患侧多呈弛缓性偏瘫,脉象迟缓,舌质肥大、苔少色白,尿清如水、气少味淡。

病机:巴达干粘液增多,赫依血运行受阻,损伤白脉。

治法:清巴达干粘液,促赫依血运行,疏通白脉。

方药:酌情加服那仁满都拉散(丸)、查干汤等。

外治疗术:可配合施以艾灸和火针。

琪素型

证候:起病急骤,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右侧偏瘫居多,面色赤紫,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鼻衄吐血,发热、头疼,血压升高,失语、昏迷,脉象大,尿赤黄。

病机:恶血增多,血热偏盛,损伤白脉。

治法:清血热,疏通白脉。

方药:酌情加服乌兰-13味汤、红花-13味丸等。

外治疗术:内服药治疗过程中如病人体质允许可行放血疗法。放血前用草乌、麝香、红花、黑种草子等泡过的药酒涂于待刺血管局部上肢取如通脉和(或)诺的嘎脉,下肢取金顺脉和(或)龙子脉微量放血。失语者则取舌脉、上唇窝、十指尖微量放血。

协日乌素型

证候:发病平缓,症状较轻,预后良好,瘫痪肢体肿胀、疼痛,周身瘙痒,偶有斑疹,肌肉酸痛,患肢发凉,脉象滑弱,尿色微黄、气味较大。

病机:协日乌素偏盛,损伤白脉。

治法:燥“协日乌素”,清浊生华,疏通白脉。

方药:酌情加服壮伦-5味汤、清浊—5味散(丸)和森登-25味散(丸)等。

外治疗术:根据病情行药浴或针灸。

2.2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治疗

2.2.1嘎拉萨病

证候:起病突然,病情较重,发热、面色潮红、咽干口燥、头疼剧烈、脉象细弦、尿黄味重。

病机:三根、七素失调,琪素、希拉热偏盛,损伤白脉。

治法:抑希拉,清热,疏通白脉。

方药:酌情加服希拉汤、阿拉坦-5味散(丸)、乌兰-13味汤、红花-13味丸等。

外治疗术:针刺、放血、电针和蒙药熏蒸。

①针刺:患者可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俯卧位、坐位。分透刺针和抗痉挛针。隔日交替进行,1次/日。

透刺针-双侧头皮运动区上点透中点、中点透下点(这两组透刺穴可隔日交替进行);

抗痉挛针-迟缓期、痉挛期、分离运动期

迟缓期:上肢强刺内侧肌群不留针,缓刺外侧肌群留针25min,下肢强刺外侧肌群不留针,缓刺内侧肌群留针25min;

痉挛期:上肢只缓刺外侧肌群留针25min,如手指握拳式痉挛严重可用穿掌针,下肢只缓刺内侧和后侧肌群留针25min,如跖屈痉挛严重可沿胫骨缘强力斜刺内踝上四指穴或穿脚掌针;

分离运动期:选穴基本与痉挛期相同,只是不扎穿掌针和强力斜刺针。

取穴:上肢-肩穴、三角肌下穴、肘外侧穴、腕上穴(内、外)、示拇间穴,下肢-髋臼穴、臀下穴、股后穴、股后外侧穴、腘窝上穴、膝上外穴Ⅰ、膝上内穴Ⅰ、膝上内穴Ⅱ、膑上凹穴、胫内侧穴、强身穴、膝下穴、腘窝上穴、肌腹穴、腓骨小头下穴、内髁四指穴、跟上穴、拇趾穴Ⅰ、足次穴、拇趾穴Ⅱ、拇趾穴III、跟腱穴、健行穴。

②放血-额脉穴、手足十指尖穴、舌脉穴、脏腑穴定期适量放血(1次/周,放血量以病血转为健血为度)。

③蒙药熏蒸:病人如合并肩手综合征或出现明显痉挛时可配合蒙药熏蒸疗法(1次/日)。

④电针:主穴刺激25分钟,1次/日。

2.2.2乌笋萨病

证候:发病迟缓,病情较轻,肤肌发凉、面色晦暗、头晕嗜睡、脉弱、舌白,尿清味淡。

病机:三根、七素失调,巴达干浊液增多与赫依相搏,赫依血运行受阻,损伤白脉。

治法:镇赫依,清巴达干浊液,促赫依血运行,疏通白脉。

方药:酌情加服沉香-8味散、阿嘎如-15味散(丸)、安神沉香散、清浊-5味丸、土木香-10味汤等。

外治疗法:针刺、放血、电针和蒙药熏蒸。

①针刺:分透刺针和抗痉挛针,隔日交替进行,1次/日。患者可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或坐位。

透刺针-头皮运动区、感觉区上点透中点、中点透下点

抗痉挛针-迟缓期、痉挛期、分离运动期

迟缓期:上肢强刺内侧肌群不留针,缓刺外侧肌群留针25min,下肢强刺外侧肌群不留针,缓刺内侧肌群留针25min;

痉挛期:上肢只缓刺外侧肌群留针25min,如手指握拳式痉挛严重可用穿掌针,下肢只缓刺内侧和后侧肌群留针25min,如跖屈痉挛严重可沿胫骨缘强力斜刺内踝上四指穴或穿脚掌;

分离运动期:选穴基本与痉挛期相同,只是不扎穿掌针和强力斜刺针。

取穴:上肢-肩穴、肩前穴、腋后穴、三角肌下穴、肘外侧穴、桡中穴、腕上穴(内外)、示拇间穴、拇指穴、手指间穴Ⅰ;下肢-髋臼穴、臀下穴、股后穴、股后外侧穴、腘窝上穴、膝上外穴Ⅰ、膝上内穴Ⅰ、膝上内穴Ⅱ、膑上凹穴、胫内侧穴、强身穴、膝下穴、肌腹穴、腓骨小头下穴、内髁四指穴、跟上穴、拇趾穴Ⅰ、足次穴、拇趾穴Ⅱ、拇趾穴III、跟腱穴、健行穴。

②放血-手足十指尖穴、舌脉穴、脏腑穴定期适量放血(1次/周,放血量以病血转为健血为度)。

③蒙药熏蒸:病人如合并肩手综合征或出现明显痉挛时可配合蒙药熏蒸疗法(1次/日)。

④电针:主穴刺激25分钟,1次/日。

3 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以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

偏瘫康复训练宗旨是:从仰卧位→侧卧位→坐位平衡→膝立位→跪行→站立→站立平衡→行走。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训练,可避免上肢屈肌紧张,下肢伸肌紧张的典型画弧步态,以改善平衡功能、抑制痉挛模式、改善语言及吞咽功能。

3.1萨病患者,在神志清楚,没有严重精神、行为异常,生命体征平稳,不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合并症时,即可开始康复方法的介入,但需注意康复方法的选择。萨病急性期患者,以良肢位保持及定时体位变换为主。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对抑制痉孪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仰卧位: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双上肢置于身体的两侧,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枕头,使肩关节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保持背伸位(约30°),手指伸展。双下肢自然平伸,患侧膝关节外下方垫一软枕或卷好的毛巾,防止髋关节外旋。患侧踝关节保持中间位,防止足尖下垂。

患侧卧位:患侧肢体在下方,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轻度跖屈。健侧髋关节屁曲呈90o,膝关节屈曲呈90o,踝关节呈跖屈位。

健侧卧位:健侧肢体在下方,患侧上肢向前伸抬起肩胛骨,肩关节屈曲呈90o,胸前放置一枕头,肩、肘关节放置于枕头上如抱物状,腕关节轻度屈曲,手指伸展。患侧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

3.2对于意识不清或不能进行自我运动者,为预防关节挛缩和促进运动功能改善,应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对于意识清醒并可以配合的患者,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步进行体位变化的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及抑制肢体痉挛的训练等。

4饮食起居调护

4.1急性期:

神志清楚无吞咽障碍者,应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意识障碍无呕吐及消化道出血者,可鼻饲饮食或通过静脉输液维持营养,避免吸入性肺炎,或引起窒息;在拔出鼻饲管后应注意喂食方法,体位应取45°半卧位或侧卧位,以汤勺喂糊状饮食,喂食中呛咳时应拍背;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宜采用侧卧位,头稍前曲;注意患者良肢位的保持,病情稳定后辅助病人被动活动,而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4.2恢复期:

饮食: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常吃新鲜蔬菜,禁忌烟酒。

起居: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忌大喜大悲。适当锻炼,避免劳累及着凉。指导正确的卧、坐、站、走姿态,纠正错误的功能锻炼。

加强二级和三级预防健康教育,若患者出现眩晕、头痛、一过性视物不清、言语不利、手足麻木无力,口角流涎等视为萨病先兆,应及时诊治,避免发展为萨病。

T/CMAM 000003-2017紫斑血症(过敏性紫癜)蒙医诊疗指南

紫斑血症系指一种以皮肤紫斑、关节肿痛、脏腑出血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常表现为皮肤出血点或皮肤瘀斑、腹痛、恶心、呕吐、呕血、便血、关节肿痛,关节活动受限以及血尿等。发病前可有感冒及服食某些食物、药物等病史。主要病机为人体致病四因失和引起琪素希拉热偏盛,导致三根紊乱、清浊失衡,恶血增多,从而伤及血与黑脉,脉窍受损,病位落于黑脉,累及周身脉道、皮肤、关节和脏腑。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皮肤紫斑为主症、大小不等,多见于下肢远端,可累及四肢,躯干及全身,双侧对称分布、压之不退色,严重者可出现血疱,皮肤破溃,可伴有皮肤黏膜水肿(皮下水肿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肌肉、关节疼痛、腹痛、恶心、呕吐、呕血,便血,血尿等。

1.1.2 发病较急、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大部分患者发病前1-3周可出现感冒,咽痛等症状。

1.1.3 累及相应脏腑时可出现相应脏腑之症状。如累及胃或肠道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便血等症状。累及肺脏表现为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累及肾脏可表现为血尿、肾区疼痛、颜面部水肿等症状。

1.2鉴别诊断

1.2.1 溢血症:本病亦可出现皮肤紫斑、吐血、便血、血尿等出血症状,出血倾向较重,不易止血,如牙龈及口腔出血,咯血、鼻出血及阴道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出血危及生命。

1.2.2 粘肠刺痛症:本病以急性腹痛,伴有里急后重、呕吐、腹泻、发热等主要症状为疾病特征。无皮肤紫斑及关节痛等症状。

1.2.3巴木病:本病系下肢青紫、肿痛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下肢淤青、肿痛,出现大小不等的紫斑、皮下结节、牙龈出血、颜面青紫,可伴有身倦乏力、食欲不振、精神抑郁、气喘心悸、嗜睡等综合症状。

1.2.4 肾热症:本病主要以血尿,尿中泡沫增多,腰部疼痛,颜面部水肿等为主要症状,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周身浮肿及腹水等症状。可根据皮肤紫斑病史进行鉴别。

1.2.5 关节协日乌素病:本病以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骨关节病变。可根据皮肤紫斑病史进行鉴别。

2 辨证论治

遵循总治则指导和分型治则相结合的诊疗方案。

以清血热,止血,锁脉窍,调理三根,调节清浊生华,达机体之平衡治愈疾病。

辩证选择口服蒙药:琪顺古日古木-8味散、给旺-13味丸、给旺-9味丸、古日古木-13味丸、乌兰-13味汤、乌兰-3味汤、沙日汤、额日赫木-8味丸、巴特日-7味丸、黑木日嘎-13味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分型诊治。

2.1琪素希拉偏盛型:

证候:起病急,皮肤紫斑密集、色深,甚则融合成片或起血疱,可遍布全身皮肤,周身肌肉疼痛较重,关节肿痛灼热,肢体活动受限,恶心、呕吐、腹痛、便血,血尿等周身黑脉出血症状为主。可伴有发热、面赤、口干,渴喜冷饮,心烦失眠,大便干结等。舌质红,苔黄略干,尿赤黄、气味大,脉数、洪、弦。

病机:恶血增多,琪素希拉热偏盛或与粘相搏,黑脉出血,伤及全身脉道。

治则:清除恶血,清热解毒,消粘,调节清浊与三根平衡。

方药:琪顺古日古木-8味散、古日古木-13味丸、给旺-13味丸、乌兰-13味汤、沙日汤、乌兰-3味汤、巴特日-7味丸、嘎日迪-5丸、益肾-17味丸、额日赫木-8味丸、黑木日嘎-13味散等。

2.2巴达干赫依偏盛型

证候:起病缓,皮肤紫斑疏散,色淡,或合并荨麻疹,可伴有痒感,以四肢远端分布较多,腹痛可忍,并可伴有心身沉重,腹部胀气,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畏寒乏力,渴不欲饮等症候。舌质柔软湿润,苔厚白,舌中部粘腻。脉沉、弱、缓,尿色清,量少,气味小,沫多。

病机:热伏于巴达干、赫依之下,赫依、血运行受阻,脉窍扩张出血。

治则:清除巴达干,镇赫依,促进赫依、血运行,锁脉止血。

方药:琪顺古日古木-8味散、古日古木-13味丸、毛勒日达布斯-4味汤、乌兰-3味汤、乌兰-13味汤,清浊-5味丸,阿嘎日-15味散、益智温肾-10味丸、升阳-11味丸、布格仁阿如-10味散等。

2.3协日乌素偏盛型

证候:紫斑可遍布全身皮肤,对称分布,颜色较鲜红,大小形态不一,可伴有荨麻疹,或有痒感;皮肤黏膜水肿明显,周身肌肉酸胀,关节肿胀疼痛较重,肢体活动受限、食欲减退、腹胀,腹痛可忍,腰痛。舌质紫红、苔呈花斑样,尿清黄,沫少,脉弦、数。

病机:琪素希拉热偏盛,与协日乌素相搏,脉道受损出血。

治则:清血热,燥协日乌素,锁脉止血,调节清浊生华。

方药:琪顺古日古木-8味散、给旺-13味丸、乌兰-13味汤、乌兰-3味汤、额尔顿乌日勒、云香-15味丸、那如-3味丸、壮伦-5味汤、琪素-25味丸等。

3 按蒙医疾病入侵“六门论”可分为:

3.1布于皮:皮肤紫斑及荨麻疹,可累及四肢,躯干,重者可累及全身,皮肤出血点为大小不等,双侧对称分布,重者可出现血疱,皮肤破溃等,少数皮疹有痒感。

病机:琪素希拉热偏盛,与赫依相搏,而布于皮。

治则:清血热,燥协日乌素,锁脉止血。

方药:琪顺古日古木-8味散、清浊-5味丸、额日敦-7味汤、枫香脂-10味丸、云香-15味丸、文冠木-4味汤、阿嘎日-15味散等。

特色疗法:嘎木珠尔局部干敷,应用于皮肤破溃处,生肌和预防感染。

3.2散于肉

证候:肌肉酸胀、疼痛。临床中多以头面部、背部、手足、四肢肌肉及阴囊肿痛为多见。

病机:琪素希拉热偏盛,与协日乌素相搏,散于肌肉。

治则:清血热,镇痛消肿,燥协日乌素,锁脉止血。

方药:琪顺古日古木-8味散、清热消肿-9味丸、古古勒-11味丸、阿嘎日-8味散、云香-15味丸、额尔顿乌日勒等。

特色疗法:贴敷疗法,应用哈布德日-9味散与白醋搅拌均匀后贴敷于局部(皮肤破溃处禁用)。

3.3行于脉

证候:周身黑脉之脉窍扩张,出血。

病机:琪素希拉热偏盛,脉窍扩张,黑脉受损,出血。

治则:清血热,锁脉窍,止血。

方药:琪顺古日古木-8味散、古日古木-13味丸、给旺-13味丸、乌兰-13味汤、乌兰-3味汤等。

特色疗法:局部冷敷。

3.4陷于骨

证候:骨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多累及四肢关节,表现为大关节游走性疼痛、肿胀。

病机:协日乌素偏盛,气血循环障碍,骨关节受累。

治则:燥协日乌素,促进赫依、血运行,使其通畅。

方药:琪顺古日古木-8味散、清热消肿-9味丸、古古勒-10味丸、云香-15味丸、额尔顿乌日勒、那如-3味丸、道古勒额伯斯-7味汤、壮伦-5味汤、琪素-25味丸等。

特色疗法:外敷疗法,关节肿痛处局部可应用哈布德日-9味散与白醋搅拌均匀后外敷。

3.5降于脏

证候:表现为各脏器的相应症状。如心脏受累出现心悸、乏力,肺受累可表现为咳嗽、咳痰,肝脏受累可表现为手脚心燥热、口干目赤、消化不良、肾脏受累可表现为腰部、肾区疼痛,血尿等,尤以肾脏受损最为多见,继续加重可发展为严重的慢性肾病。

病机:琪素希拉热偏盛,恶血增多,五脏受损。

治则:清热,锁脉,止血,应予以治疗受侵之五脏的相应药物。

方药:琪顺古日古木-8味散、给旺-13味丸。如心脏受累可应用阿嘎日-8味散、赞丹-3味汤、阿敏额日敦、吉如赫-6味丸;如肺受累可选用清肺-18味丸、沙日嘎-4味汤、三臣丸、葡萄-7味散、沙棘-5味散、清热-8味丸、桑塔拉-25味丸等;如累及肝脏可选用古日古木-13味丸、给旺-9味丸、优宁-8味丸;累及脾可选用嘎古拉-4味汤、嘎古拉-19味丸;累及肾脏可选用苏格木勒-13味丸、博仁阿如-10味散、黄柏-8味丸、益肾-17味丸等相应方药。

特色疗法:可选用相应脏器相关之穴位外部贴敷疗法。

3.6落于腑

证候:表现受侵“腑”的相应症状。如腹胀、纳呆、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呕血、便血,部分女性患者可出现非经期阴道出血,尤以胃肠道受累最为多见。

病机:琪素希拉热偏盛,恶血增多,六腑受损。

治则:清血热,锁脉,止血,应予以受侵之六腑相应治疗药物。

方药:琪顺古日古木-8味散、给旺-13味丸、安消-6味散、阿拉坦-5味丸、壮西-6味散、木香-6散、止吐-6味散、巴特日-7味丸、苏龙嘎-15味丸、连翘-4味汤、毛勒日达布斯-4味汤、清浊-5味丸、消食-10味丸、吉祥安坤丸、益肾-17味丸等相应方药。

特色疗法:应用蒙药安消-6味散进行蒙药灌肠疗法。

4 饮食起居调护

4.1饮食调节:忌辛辣刺激,热性、油腻、甘肥等不易消化食物,急性期广泛忌食牛奶、海鲜,蛋类、豆制品、肉类、动物内脏等食物,忌食含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食品,避免暴饮暴食。病情稳定后宜食新鲜水果蔬菜等易消化食物。

4.2起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着凉感冒,过度劳累及剧烈活动。

4.3情志平衡:保持情绪稳定和乐观心态,避免动怒及心浮气躁,有助于缓解内心恐惧及压力,益于疾病康复。

T/CMAM 000004-2017

乌和日伊力都(银屑病)蒙医诊疗指南

乌和日伊力都系以皮肤薄片状红色丘疹,表面覆盖多层鳞屑,刮掉鳞屑后可见点状出血为特征的皮肤病。本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无传染性,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与遗传相关的心身疾病。诱发因素有饮食不调(如多食油腻食物,大量饮酒),精神刺激,心理压力,长期居住潮湿寒冷环境,上感和流感等疾病作用,跌打或外伤等作用下生精降浊障碍,致恶血、协日乌素偏盛,粘邪侵肤所致。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皮肤破损初见针尖至豆粒大小的红色丘疹,常快速扩大,表面附有少量银白色多层鳞屑,鳞屑脱落后露出鲜红色光亮的半透明薄膜,继续刮除则可见露水状小出血点,正常皮肤破损后也可引起本病。

1.1.2病程长,易复发,冬季加重,入夏而缓解或治愈。

1.1.3发病部位多为头皮,四肢外侧,常累及全身。

1.1.4部分患者指甲可发生点状凹陷或肥厚变形,失去光泽。偶有累及患者口腔及生殖器黏膜,如累及头皮,头发则呈束状。

1.1.5具有家族史。

1.2 鉴别诊断

1.2.1乌拉布日查哈莱:常发生于躯干及四肢近端,覆盖有细薄鳞屑,呈椭圆形小斑片状,长轴与皮纹平行,病程一般为数周,愈后一般不复发。

1.2.2那木苏(湿疹):皮损多形性,剧烈瘙痒,皮损边界不清,无银白色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癣样变,色素沉着。

1.2.3头癣:多见于儿童,鳞屑呈褐色糠状,可见断发及脱发,真菌实验呈阳性。

1.2.4 甲癣:常伴有手足癣,多从一侧甲廓侵犯甲远端前缘及侧缘并使之增厚、灰黄浑浊,甲板表面凹凸不平或破损,真菌实验呈阳性,而乌和日伊力都病影响指甲则常见于严重热性希拉乌素偏盛型,且四肢指甲同时发病。

2 治疗

2.1药物治疗

2.1.1总治则:首先以整体观为先导,采取综合调理原则,选用珍宝丸,阿嘎如-35散等药。

其次可兼顾“胃乃三能之所,生精降浊之要腑”理论,依据“疾病起源是不消化”,通过五行间的母子、敌友相生、相克关系,在调胃三能、促消化,促进生精降浊,扶肾的前提下,以对症治疗为原则,辨证选择诃子-10味健胃丸,清浊-5味丸,金诃-5味丸,那仁满都拉,光明-4味散,黑冰片-10味丸等药。

在调理三根之基础上应坚持燥协日乌素,消粘虫,均衡寒热治疗原则,主要选用古日古木-13味丸,孟根乌苏-18味丸,云香-15味丸,森登-4味汤,草果-19味散,阿木日-6味散,伊赫汤等药。

注意事项:遵循总治则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2.1.2辨证论治

2.1.2.1巴达干赫依偏盛型

证候:头部皮损较多见,初始可见红色丘疹,渐融合成紫红色,边缘清晰,附有灰色或白色鳞屑,针刺、搔抓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的乌和日伊力都皮损,舌呈红色,苔薄白,尿色浅黄,气味淡,脉象沉数。

病机:巴达干赫依偏盛,生精降浊衰减,赫依琪素运行受阻。

治则:调胃三能,助消化,促进生精降浊及皮肤赫依琪素运行。

方药:辨证选用查干汤,石榴-8味散,哈日布日-16。

2.1.2.2协日乌素偏盛型

证候:油性鳞屑,粘稠,不易去除,皮损处肿胀,起脓疱,瘙痒等协日乌素偏盛特征,急性加重期关节可受累,全身关节疼痛、肿胀,关节腔内协日乌素积聚,活动受限。舌苔薄白,尿色淡黄,脉象颤。

病机:协日乌素偏盛,布于皮肤,赫依琪素运行受阻。

治则:调理三根,促进赫依琪素运行,燥协日乌素。

方药:森登-25味散、琪素-25味丸(风湿-25味丸)、润江-5味汤,查干古古勒-10,利德日-7,萨日仁钦,清瘟消肿-9味丸。

2.1.2.3琪素希拉偏盛型

证候:皮损部位发红,鳞屑厚,脱屑多,手足脱皮严重,指甲灰白,增厚,瘙痒,发热伴明显头痛,皮损处皮肤皲裂,严重则出血,浑身不适,舌红,尿色黄,味重,脉象洪或细数。

病机:琪素希拉偏盛与协日乌苏相搏,皮肤受损。

治则:抑希拉,清血热。

方药:酌情选用斯日西,乌兰-13味汤,沙日汤,琪顺黒木拉-8味散,清热-8味散,乌兰-3味汤,壮伦-5味汤,查格德日,查干古古勒-10,琪素-25味丸(风湿-25味丸),土茯苓-7,清瘟消肿-9味丸。

2.1.2.4合并粘型

证候:鳞屑较薄,形成脓疱并大面积化脓,高热,瘙痒明显,舌红,苔厚黄,尿色黄,脉象数。

病机:粘邪侵袭皮肤。

治则:消粘,清血热。

方药:沙日汤、那如-3、嘎日迪-5、萨丽嘎日迪,清瘟消肿-9味丸,布如那嘎-29,泻粘剂,乌兰陶勒布日。

2.2心理治疗:

乌和日伊力都系一种与人的心理、行为、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身疾病。皮肤不仅是生理器官,还是心理器官,具有感受和表达情绪的功能。因此,精神刺激对乌和日伊力都病发生和病情恶化不可忽略的因素。如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紧张、情绪抑郁等消极精神因素使乌和日伊力都病加重或复发,而积极的精神因素则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能够帮助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因此,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应采取心理治疗。

2.3特色治疗

2.3.1药浴:恢复期或静止期可行药浴治疗。根据病情辨证加用燥协日乌素、消粘虫之药物。

用法: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疗程为7-21天。

注意事项:初始温度不宜过高,体弱者、心脏病患者慎用。

2.3.2外敷治疗:皮损扩展期禁用刺激性药物,可选用温和外用药。

2.3.2.1乌和日伊力都药膏(绵羊角、山羊角、陈旧天灵盖三者之煅灰、硼砂、硫磺、碱花、酸模、百草霜、青盐等分研细调而成)擦涂后晒阳光,或用茴麻子四分、雄黄一分、用母牛溲调敷患处。

2.3.2.2取适量马钱子水浸液反复涂于患处。

2.3.2.3用白芝麻油调搅黑帆-3味剂,涂敷在患处。

2.3.3泻法:重症者(受累皮肤处有扁平厚屑,暗红色,凸于正常皮肤。受累面积达全身皮肤的30%-49%或以上)可选用协日乌素泻剂、粘泻剂。

协日乌素泻剂:水柏枝、大黄、诃子、狼毒、瑞香狼毒、酸模、酸藤果、白云香、苘麻子、决明子等药材组成,具有泻协日乌素作用。

注意事项:忌用油腻,刺激性饮食,冬季,年老体弱者,孕妇,合并痔疮,经期,脱水者禁用。

3 饮食起居调护

3.1心理护理中避免过度悲伤,焦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利于心身康复。

3.2少食油腻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禁忌酒类,豆腐类,冰激凌,猪蹄,猪头肉,动物内脏等促盛巴达干黏液的生硬饮食及鱼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3向患者讲解本病特点,治疗过程,用药常识,预防复发措施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起居规律,饮食合理,戒烟戒酒,避免外伤和滥用药物,以防复发。

3.4当咳嗽、感冒时应及时治疗,根据发病期,合理用药,经常锻炼身体,提高免抗力。

说明

1. 草乌,马钱子,水银的炮制法

1.1草乌炮制:一般在诃子汤中浸泡十二小时,煎至两小时。

1.2马钱子炮制:同沙子炒,刮除绒毛或羊奶中煮。

1.3水银炮制:

1.3.1祛锈:将水银及同等比例三种热性药散放入皮袋,封口,大约揉碎八小时,去掉变色为黑绿色的三种热性药,将水银依次用沙棘汤、清水冲洗,烘干。

1.3.2热性炮制:将祛锈之水银与硫磺,同等比例放入铁锅后用温火溶化,铁勺搅拌,待冒青蓝色火焰,水银与硫磺凝固后灭火。用此方法反复溶化,变浅蓝色后倒入涂好子油罐子中揉碎。

1.3.3寒性炮制:将祛锈水银、同等比例硫磺放入罐子中搅拌,待水银银白色变黑蓝色粉末后外用。祛锈水银10克、白铅5克、黑帆

2.5克,同时放入铁锅,滴入少量子油,温水溶化,铁勺均匀搅拌,待水银与铅完全融合后倒入沙棘汤,凝固后用水冲洗。用此法炮制3-5次后应用。(罗布桑主编《蒙药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年8月)

2.升阳十一味丸属热性药,易影响肝脏,血热型病人慎用。

3.六岁以下儿童用量成人三分之一;六岁以上,十六岁以下儿童用量则成人一半。老人及体弱者根据病情用药。

T/CMAM 000005-2017

心悸症(心律失常)蒙医诊疗指南

心悸症系指以心慌、心神不安为特征的一种心脏病。常见头疼,头晕,健忘,心神不定,易惊叹息,胸闷气短,失眠,心虚等症状,甚则可出现胸痛,乏力,黑朦、晕厥或死亡。本病由过多摄入味苦、性轻之品,劳累,饥饿或受精神刺激而诱发。主要病机为赫依失调侵扰心脏,或因血、希拉偏盛与赫依相搏损及心脏,或因巴达干粘液增多导致赫依、血循行障碍所致。病位在心,可累及肾、白脉等脏器。常见于西医的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脏神经症。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诊断要点:心慌、心神不安为主要症状。临床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轻者头疼头晕,健忘,可有心神不定,易惊叹息,胸闷气短,失眠心虚。重者可出现心刺痛,乏力,黑朦、晕厥甚则死亡。脉象可见数脉,迟脉或脉律不整。

1.2 鉴别诊断

1.2.1赫依性激荡:赫依性激荡引发心悸,心神不宁,失眠多语,喜怒无常等症易与心悸症混淆。但赫依性激荡系指身、语、意功能失常而引发以激荡为症状特征的一种慢性赫依病。两者发病虽均与赫依之功能紊乱相关,但病位不同。赫依性激荡属赫依紊乱损害白脉引发,故病位在白脉,而心悸症则病位在心。

1.2.2主脉赫依病:主脉赫依病常表现为心神不宁,心慌,头晕,睡眠失常,多梦,身颤,惊恐抑郁等症易与心悸症混淆。但本病除有上述心神不宁之症状外,常有沿主脉走行的剧烈跳动感为特征的一种赫依性疾病。此外,两者病位不同,心悸症病位在心,而主脉赫依病之病位在主脉,可资鉴别。

2 辨证论治

遵循总治则指导和分型治则相结合的诊疗方案。依据临床特点可辩证分型分为赫依偏盛型,血希拉偏盛型、巴达干偏盛型三种。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赫依、血希拉、巴达干型若相互合并或聚合,可依据蒙医学合并症或聚合症诊疗原则进行辨证施治。因“感能之孔开窍于心”,常可在心悸症主要方剂基础上,辅以滋养疏通白脉之药物,进行综合诊治。

2.1赫依偏盛型

证型:心慌,头晕,心神不安,易惊叹息,胸闷气短,失眠心虚,脉象芤或不齐,舌红涩,尿清而泡沫多。

病机:赫依偏盛,尤其普行赫依失调,侵扰心脏所致。

治则:镇赫依,宁心。

中医优势病种外科

附件3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穿针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可能需手术减治疗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影响局部手术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糖、血脂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5)心电图 (6)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优化,归纳

贺州市中医医院 外一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目录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2) 一、诊断 (2) 二、中医治疗 (2) (一)辨证施治 (2) (二)特色疗法 (3) (三)疗效评估及评价: (3) 三、中医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 (3) (一)难点分析: (3) (二)应对措施: (3)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4) 一.诊断 (4) 二、中医治疗: (4) (一)辨证论治: (4) (二)特色疗法 (6) (三)疗效评估及评价: (6)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7) 上尿路结石中医诊疗法案 (8) 一、诊断 (8) 二、中医治疗 (9) (一)辨证论治 (9) (二)特色疗法 (9) (三)疗效评价及评估 (9)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10) 四、应对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一、诊断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内治 (1)、瘀滞证 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 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3)、热毒证 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2、外治 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先行脓肿

2016年老年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

老年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年)。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二)证候诊断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2)兼证 ①瘀证:胸闷刺痛,肢体麻木或疼痛,疼痛不移,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心烦失眠,或中风偏瘫,语言謇涩,或视物不清,唇舌紫暗,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苔薄白,脉弦或沉而涩。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风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脑血管病范围。 诊断依据 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3、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粱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 4、作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可有异常表现。 5、应注意与痫病、厥证、痉病等鉴别。 证候分类 (1)中经络 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捉。 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2)中脏腑 1、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日赤.肢体强直,口噤,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2、痰火闭窍: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3、痰湿蒙窍:突然神昏迷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4、元气衰败: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 辩证施治 中经络:①肝阳暴亢:平肝潜阳,羚羊钩藤饮加减。 ②风痰阻络:祛风除痰,宣窍通络,方用解语丹加减。 ③痰热腑实:化瘀涤痰开窍。方用温胆汤加减。 ④气虚血瘀: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2015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实施情况总结、分析

针推科二0一四年工作总结 一、基本建设 1.在2014年,门诊和住院部病床达到了50张,添置了局部熏蒸治疗仪2台。 2.治未病室,制定了治未病服务规范和流程,规范了治未病工作制度。 3. 存在的不足是专科设备短缺:如消炎止痛设备,微波治疗仪。 二、人才结构与培养 1.今年新进一名针灸推拿专业人员一名,重点是发展小儿推拿方向。继续发展中医针推和现代康复,组织科室三基学习和百项中医适宜技术的学习。 2.存在的不足是小针刀、水针刀治疗等微创治疗方法仍未开展。 三、特色优势建设 1.收治的“腰痛病”、“项痹病”和“面瘫”病人500余人中,有90%的走临床路径或者诊疗规范。 2.7月份开始了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500余人次。 3. 开展治未病服务,服务了498人次;蒿蛇酒、三伏敷药贴和骨痹散应用了1125人次。 4. 存在的不足是专病专治诊疗规范少,病种少。专科设备的短缺和微创治疗方法的空白,制约了中医疗效的进一步提高。 四、医疗质量管理:中医治疗参与率始终仍在90%以上。 五、业务成效:全年,收住院病人达到703人次;门诊12015人次,年业务总收入260.1万元。特色专科疗法临床使用率在88%以上。我们特色专科的治愈率达到了70%,有效率达到了96.6%。其中治疗:面神经炎(单纯性)127例子痊愈98例(77.2%),好转24例,总有效率为(96.0%),无效5例(4.0%);颈椎病123例痊愈85例(69.1%),好转35例,总有效率为(97.6%),无效3例(2.4%),肩周炎42例痊愈28例(66.7%),好转13例,总有效率为(97.6%),无效1例(2.4%);中风后遗症(恢复期)87例痊愈26例(29.9%),好转59例,总有效率为(97.6%),无效2例(2.4%)。我们着正在着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不断引进新技术成果,为乡镇医院培养进修人员2名。 六、科研方面:围绕特色专科项目,书写了科研论文1篇。 2015年1月10日 针推科二0一五年工作计划 一、基本建设方面 1.2015年使专科病床达到70张,添置消炎止痛仪,微波治疗仪、骨质疏松治疗仪各2台。 2.完善治未病功能,增加减肥治疗室,骨质疏松症防治室。 3.针灸走进住院临床各科室,在住院临床各科室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大力推广中医特色治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年龄: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 (2)主要症状: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3)次要症状: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②或胁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③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④或手足心热、阴道干灼热感、性交痛,口干便秘;⑤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 (4)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 具备疾病诊断中(1)、(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①-②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 (1)在40岁以上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同时出现以下三组症状:①典型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②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烦躁、易激动等;③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反复泌尿道感染等。(2)血FSH升高或正常,E2水平可升高、降低或正常。

(二)证候诊断 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或抑郁寡欢)。腰酸膝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疼痛,口苦咽干,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情志异常,或月经紊乱,量少,色红。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憹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肝郁证 治法:补肾疏肝。 推荐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医宗己任编》。熟地、山萸肉、白芍、山药、柴胡、郁金、香附、赤芍。 中成药:左归丸合逍遥丸等。 2.心肾不交证 治法:滋肾宁心。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枸杞子、白芍、莲子心、炒枣仁、

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优化模板(2013版)重点

××××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模板及书写要求 一、定义 1、中医定义 2、西医定义 定义书写要求:简单概述中医、西医对本病种的定义。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中医鉴别诊断 (二西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西医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书写要求: 1、诊断标准的选择要求公认、先进、可行、易推广应用。以医学行业标准或国内外各种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标准为准, 可以直接采用国内外的诊断标准,也可以是权威杂志上发表的临床文献所采用的标准, 但要注明出处。 2、诊断标准也可根据权威标准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进行修订,必须写明诊断依据的出处和诊断要点。

3、简单写出需鉴别的病种和要点。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证型 1:名称 1、临床表现 (1中医临床表现 (2西医临床表现 2、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治疗 治法: 方药(包括院内制剂 : 方药加减: 书写要求:根据不同症状,写出加减目的和加减的药物。 中成药: (2西医治疗 书写要求:在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下, 写出西医针对本证型参与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 (3其他非药物治疗 书写要求:写出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 3、疗效评估

书写要求:总结近 3年以来的临床病例, 用数据结合相关科研、论文等资料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评估, 指出其临床疗效, 并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缩短疗程上、降低费用上、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上、降低并发症上、减少患者痛苦上等方面的优势。要将我院在本病种临床实际使用的治疗方法体现在本方案中, 避免照搬教科书和相关诊疗规范的内容。 (二证型 2 ……………… (三证型 3 ……………… (四证型 4 ……………… (五证型 5 ……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 (一难点分析 书写要求:对本病种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进行客观分析, 提出的难点符合临床实际,针对性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途径有解决的可能性。 (二解决措施 书写要求:根据难点, 结合科室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提出本病种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创新研究思路和详细、可行的具体措施。

2011年度妇产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使用总结

2011年度妇产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使用总结中医院妇产科2011年度共有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崩漏、妊娠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在临床使用中发现该诊疗方案使用方便,操作性强,标准规范,现将2011年度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科共收治这三种病人41人,中医参与率100%,平均治愈率93%, 平均住院日13天,中药饮片使用率96%。 其中: 2011年,我科收治“崩漏”患者16例,其中肾阴虚型6例,脾虚型7例,血瘀型3例,共治愈13例,好转3例,总治愈率82%。 2011年我科收治“妊娠恶阻”12例,其中胃虚型7例,肝热型1例,气阴两亏型4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治愈率82%。 2011年我科收治“胎漏、胎动不安”13例,其中肾气不足6例,气血亏虚5例,外伤损络2例,治愈12例,好转1例,治愈率95%。 二、存在的问题: 1、患者病情危重时,单一的中药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联合西医输血输液、手术等疗法; 2、既往关于中医药治疗做了大量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均证实中医药对于妇科常见病具有肯定的疗效,但缺乏有说服力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规范化临床研究总结资料。 3、如何运用中药增强患者体质,减少疾病发生率是一个重大临床问题。 4、患者常难以耐受中药的气味,而不愿服用中药。 5、中医特色疗法单一; 三、改进优化措施: 1、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做到利用“望、闻、问、切”四诊,中医辨证论治及现代化诊疗方法为病患解除病痛; 2、探索中医特色疗法在妇产科疾病中应用,尽量运用多种疗法以提高疗效; 3、加强宣传,使广大病患认识到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做好思想工作,使病人接受中药及中医疗法。 4、深入研究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面、规范病证诊断、疗效评价体系,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5、通过平时扶正固本的药物治疗和预防调护措施,增强患者抗病能力,降低疾病的临床发病率。 6、以便于推广应用为目标,提高有效性、安全性为要求,进行药物剂型改革。研制系列院内中药制剂,产生中药新药,完善包括艾灸、穴位按摩等在内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案。 1 / 11 / 1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疾病诊断 (1) (二)疾病分期 (2) (三)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手法治疗 (2)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牵引疗法 (4) (四)针灸疗法 (4) (五)手术治疗 (4) (六)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评价标准 (5) (二)评价方法 (5)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8) 一、病名 (8) 二、诊断 (8) (一)疾病诊断 (8) (二)证候诊断 (8)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9) 三、治疗方案 (9)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9) (二)手术治疗 (11) (三)药物治疗 (11) (四)康复治疗 (12) (五)护理 (12)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2) 五、疗效评价 (13) (一)评价标准 (13) (二)评价方法 (13)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痹病TCD编码:BMY091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我院骨科自2009年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0年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通地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使中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二实施方案一年多来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下临床疗效也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部分我科的中医优势病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些病种使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也发现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失。所以我

们进行经验总结后对于不同的病种和不同疗效制订进一步不同的改进措施现分述如下 一颈椎病颈椎病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病种我们在原有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上进一步优化将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并相应制定方药规定为协定处方。分型进一步规范后使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我科传统中医优势病种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效果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运用科室协定中药熏洗方对伴急性滑膜炎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药熏洗配合原有的金黄散外敷治疗较好的解决了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避免了对关节的反复穿刺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是我科病人较多的病种对需手术内固定的患者我们对椎弓根钉的植入点进行反复研究将小关节间隙下外缘作为进针点既准确又操作方便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 2011年宜昌市中医院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优化方案及实施总结 我院骨科自2009年以来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

2018年肿瘤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

2018年肿瘤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 肿瘤科优势病种即我科常见病种共有三种:胃癌、肝癌与肠癌.我科自建科以来,通过对收治病人进行诊疗观察总结。现将2018年我科三个病种得诊疗情况总结如下. 一:胃癌 1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 2018年1-12月份共收住院胃癌病人50人次,按照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进行诊治,50例病人全部完成治疗方案,中医诊断符合率100%,中医治疗总有效率97%,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病人满意度达97%。全部病人均采用中药口服、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穴位免疫治疗、高频热疗、中药灌肠抗肿瘤等综合治疗方式。中药包括中成药辨证施治与中药饮片辨证施治;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穴位免疫、中药灌肠等治疗方法均在辨证施治得基础上给于用药,外贴膏剂我科主要应用中草药协定得处方.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晚期肿瘤患者不仅能改善肿瘤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而且对于大部分肿瘤患者能延长生存期,对于术后降低术后复发率,与化疗配合减毒增效,整体调节带瘤生存,在临床中取得了可喜得效果.由于治疗方案不断改进与优化,我们发现治疗效果得到明显得提高。 2难点思路及解决措施胃癌与中医学得“反胃"、“膈症”等症状相类似,《金匮要略》谓:“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医宗全鉴》对胃癌得发病原因、临床现象更有详细描述:“三阳热结,谓胃、小肠、大肠三府热结不散,灼伤津液也。胃之上口为贲门,小肠之上口为幽门……贲门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由于癌细胞得侵蚀,引起胃部病变,使胃功能紊乱,出现了恶心、呕吐、宿食腐臭,疼痛出血等一系列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局部梗阻、术后复发、远处转移。其发病率、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勉县中医医院

外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目录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诊疗方案胆胀(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痈及阑尾点压痈、 反跳痈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 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痈,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痈,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股分四种 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疳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 脓肿。 阑尾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肠痈”。中医学认为肠痈病在肠腑,届里、热、实证。 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 塞,瘀血停聚,湿热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其总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 热壅,进而热蠹炽盛,结丁阳明或侵入营血,严重者可致阴竭阳脱之危候。 一、诊断 1、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 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尚华)肠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 症状:(1)转移性右下腹痈,持续性胀痈,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痈,重者可有反跳痈,腹肌紧,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 性。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比值均升高。 中医辨证: 1、瘀滞结型患者寒温不调,外邪乘虚侵袭,肠胃受损,气机失调,经络受阻,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而成肠痈,胃肠积滞,传化失积,故见脂腹胀闷,暧气纳导,大便秘积,胃失和降,则恶心欲吐,舌质暗红为肠腑瘀热,脉象弦紧或弦滑,并届充血瘀阻,不通即痈之征。 2、湿热蕴型患者平素暴饮暴食,且恣食生冷,损伤脾胃,脾胃受损,传导失司, 糟粕积滞,生湿生热,气血不和,久为败瘀,积丁肠道而为肠痈,故见右下腹痈,舌红, 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弦紧为湿热之象。 3、热蠹炽盛型患者平素暴饮暴食,嗜食膏梁厚味,致食滞中阻,损伤脾胃,脾胃受损,运化不行,湿滞郁而化热,腐蒸气血,而成肠痈,腹痈剧烈,腹皮硬,手不可近,为痈脓已溃之征,面红目赤,小便赤,舌质红绛,苔黄燥而移浊,脉弦数或洪大均为热蠹炽盛之象。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治 (1)瘀滞结证 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痈,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痈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通里攻下,行气祛瘀,佐以活热解蠹。 方药:阑尾化瘀汤加减 金银花15g 川楝子10g 大黄(后下)15g 牡丹皮10g 延胡索10g 桃仁10g 木香6g 石膏(先煎)30g 红藤10g 甘草6g 腹痈较重者加丹参活热解蠹,活血祛瘀;脂腹胀满者,加枳壳、厚朴理气消胀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缺血性中风(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针灸康复科 一、基本情况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针灸康复科自2011 年至2013 年12 月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以来,共依照路径管理住院患者共72例,完成70 例,平均住院18.2 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烫熨、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81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 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6 例(93.8%),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2例(27.1.%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76 例(93.8%),针灸治疗81例(100%),推拿治疗41 例(50.6%),中药熏洗治疗23 例(28.4%),烫熨治疗81 例(100%),

内科基础治疗79 例(97.5%),其他疗法46例(56.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 >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和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推拿、中药熏洗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 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 2. 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某些 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中风后手足肿胀、肢体痉挛、疼痛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3. 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推拿治疗在医保规定的适应症中不包括脑梗死。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针灸推拿)诊疗方案 一: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气血不能养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治疗】 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则。采用〈1〉针刺治疗:穴取双侧:风池,颈夹脊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T1夹脊。椎动脉型加脑空,太阳,角孙,脑户,百会,后顶,强间等;神经根型加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等。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以上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 〈2〉TDP照射:局部,30min qd〈3〉拔罐:适量,5min qd〈4〉中频脉冲电治疗:颈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 qd〈5〉颈椎病推拿:30min qd①准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

②治疗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③结束手法:拍打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 【按语】 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结合2ml当归注射液+2ml骨肽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穴位注射。qd,左右交替用,10日为一疗程,疗效较好。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务必配合颈部牵引3-5分钟,qd,疗效较满意。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症状,尤其对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有较好的效果。 二: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中医认为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中医常称为“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等。 【治疗】 以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解除肩关节粘连为治则。采用〈1〉针刺治疗:穴取: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及痛点明显阿是穴等。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 〈2〉TDP照射:患部,30min qd〈3〉拔罐:适量,5min qd〈4〉中频脉冲电治疗:肩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 qd〈5〉肩周炎推拿:30min qd①准备手法:用滚法或拿揉法施术,重点在肩

{最新文档}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1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报告 2011年 我科自2009年对专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0年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通地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一.总结: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本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实施方案一年多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 A腰痛病: 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门诊实施率: 83."9%,住院实施率:99% ②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方法:368例病例中,中药汤剂258例,用中药静脉制剂108例,超短波325例。就治疗方法看,中药汤剂使用广泛,下一步继续注重特色 疗法的使用。 ③辨证分型: 血瘀证164例,寒湿证98例,湿热证70例,肝肾阴虚证36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分型。 ④治疗效果: 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87%; ⑤治疗周期: 平均10天; ⑥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 临床痊愈率40%,显效率35%,有效率24%,无效率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0%。 ⑦中医特色: 中药使用率70%,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辩证施治率100%,中医药治疗比例及去年同期中医药治疗比例提高5%。 ⑧存在问题及建议: 腰痛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对病情不了解、私人诊所片面夸大治疗效果, 对中医中药的不信任等原因;我科室中医特色不明显,患者对治疗方法依从性 差。在以后工作中将加大宣传力度,尤其对患者病情进行耐心、细致解释。进 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 ⑨优化方案: (1)腰椎间盘突出症重视康复治疗,住院期间指导及协助病人做康复锻 炼,开展腰背肌功能锻炼。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规范

2013年优势病种中医诊疗规范 1、慢性盆腔炎中医诊疗规范 2、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诊疗规范 3、崩漏中医诊疗规范

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先兆流产的患者 一.胎动不安、胎漏(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应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胎漏(TCD编码:BFR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丰有吉、沈铿主编,人们卫生出版社,2006年) 2.疾病分期: 早期先兆流产:妊娠12周 晚期先兆流产:妊娠13周-28周 3.证侯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胎动不安诊疗方案” 胎动不安临床常见证侯: (1)肾虚证: (2)血热证: (3)气血虚弱证: (4) 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胎动不安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胎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胎动不安/胎漏。编码:BFR040、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侯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侯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七)相关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大便常规,白带常规检查 (2)肝功能、肾功能。 (3)B超检查胚胎或胎儿情况 (4)乙肝,HIV,TP,HCV。 2.可选择的项目: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支原体检查。 (八)治疗方法:参照道县中医院妇科诊疗规范,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妇科诊疗方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勉县中医医院 外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目录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诊疗方案胆胀(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肠痈”。中医学认为肠痈病在肠腑,属里、热、实证。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瘀血停聚,湿热内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其总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热壅,进而热毒炽盛,结于阳明或侵入营血,严重者可致阴竭阳脱之危候。 一、诊断 1、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肠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 症状:(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比值均升高。

中医辨证: 1、瘀滞内结型患者寒温不调,外邪乘虚侵袭,肠胃受损,气机失调,经络受阻,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而成肠痈,胃肠积滞,传化失积,故见脘腹胀闷,暧气纳导,大便秘积,胃失和降,则恶心欲吐,舌质暗红为肠腑瘀热,脉象弦紧或弦滑,并属充血瘀阻,不通即痈之征。 2、湿热内蕴型患者平素暴饮暴食,且恣食生冷,损伤脾胃,脾胃受损,传导失司,糟粕积滞,生湿生热,气血不和,久为败瘀,积于肠道而为肠痈,故见右下腹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弦紧为湿热之象。 3、热毒炽盛型患者平素暴饮暴食,嗜食膏梁厚味,致食滞中阻,损伤脾胃,脾胃受损,运化不行,湿滞郁而化热,腐蒸气血,而成肠痈,腹痛剧烈,腹皮硬,手不可近,为痈脓已溃之征,面红目赤,小便赤,舌质红绛,苔黄燥而移浊,脉弦数或洪大均为热毒炽盛之象。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内治 (1)瘀滞内结证 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通里攻下,行气祛瘀,佐以清热解毒。 方药:阑尾化瘀汤加减 金银花15g 川楝子10g 大黄(后下)15g 牡丹皮10g 延胡索10g 桃仁10g 木香6g 石膏(先煎)30g 红藤10g 甘草6g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 一、基本情况 白疕(寻常型银屑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5例,完成13例,平均住院日17.2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薰洗、药浴、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2.3%,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3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6例(46.2%),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例(100%),中药熏洗治疗12例(92.3%),紫外光照射13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紫外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熏洗、口服中成药、推拿、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凉血法治疗白疕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 2016 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疾病诊断 (1) (二)疾病分期 (2) (三)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手法治疗 (2)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牵引疗法 (4) (四)针灸疗法 (4) (五)手术治疗 (4) (六)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评价标准 (5) (二)评价方法 (5)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 一、病名 (7) 二、诊断 (7) (一)疾病诊断 (7) (二)证候诊断 (7)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 三、治疗方案 (8)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 (二)手术治疗 (10) (三)药物治疗 (10) (四)康复治疗 (11) (五)护理 (11)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 五、疗效评价 (12) (一)评价标准 (12) (二)评价方法 (12)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痹病TCD 编码:BMY091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 L4、L5 或L5、S1 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 或 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