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物质的量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物质的量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物质的量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物质的量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物质的量综合题汇编

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1)有相同物质的量的 H2O 和 H2SO4,其质量之比为_____,氢原子个数比为_____,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

(2)把 3.06 g 铝和镁的混合物粉末放入 100 mL 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并得到标准状况下 3.36 L H2。

计算:①该合金中铝的物质的量为_____。

②该合金中镁的质量为_________。

③反应后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假定反应体积仍为 100 mL)。

(3)由 CO2与 CO 组成的混和气体对 H2的相对密度为 20,则混和气体中 C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 CO 的质量分数为_____。

【答案】9:49 1:1 1:4 0.06 mol 1.44 g 3.0 mol·L-1 75% 17.5%

【解析】

【分析】

【详解】

(1)n (H2O)= n (H2SO4) ,m (H2O):m (H2SO4)= n (H2O)×18:n (H2SO4)×98= 9:49;

N H(H2O) :N H(H2SO4)= n (H2O)×2:n (H2SO4)×2=1:1; N O(H2O) :N O(H2SO4)= n (H2O)×1:n (H2SO4)×4=1:4;

(2)设镁的物质的量为xmol,铝的物质的量为ymol,二者混合物的质量为

3.06=24x+27y;根据化学反应的计量系数比:Mg~2HCl~H2,2Al~6HCl~3H2,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3.36 L,n (H2)=0.15mol,列式x+1.5y=0.15,解方程x=0.06 mol,y=0.06 mol,故该合金中铝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该合金中镁的质量为0.06×24=1.44g,反应后溶液中Clˉ(盐酸恰好反应完全,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镁和氯化铝)的物质的量

=0.06×2+0.06×3=0.3mol,溶液体积100mL,Clˉ的物质的量浓度c=n

V

=3.0 mol·L-1;

(3)由CO2与CO组成的混和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20,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0g/mol,设1mol混合气体中有xmol CO,CO2ymol,故

x+y=1,28x+44y=40,则x =0.25mol,y =0.75mol,同温同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混和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75%,CO的质量分数=0.25×28/40=17.5%

2.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I.(1)给定条件下的下列四种物质:

a.10g氖气

b.含有40mol电子的NH3

c.标准状况下8.96LCO2

d.标准状况下112g液态水

则上述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标准状况下,0.51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则该气体摩尔质量为______。

(3)将100mL H2SO4和HCl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入含0.2molNaOH溶液时恰好中和完全,向另一份中加入含0.05molBaCl2溶液时恰好沉淀完全,则原溶液中c(Cl

-)=____ mol/L。

II.现有以下物质:①铝;②二氧化硅;③液氯;④NaOH溶液;⑤液态HCl;⑥NaHCO3晶体;⑦蔗糖;⑧熔融Na2O;⑨Na2O2固体;⑩CO2。回答下列问题(用相应物质的序号填写):

(1)其中可以导电的有__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非电解质有__________。

(3)写出向⑨与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①与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5)写出⑤的水溶液与⑥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6)写出②与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d>b>a>c 17g/mol 2 ①④⑧⑤⑥⑧⑨②⑦⑩ 2Na2O2 + 2CO2=2Na2CO3 + O2 2Al + 2H2O + 2OH- = 2AlO2- + 3H2 H+ + HCO3- = H2O + CO2 SiO2 + 2OH- = SiO32- + H2O

【解析】

【分析】

I.利用n=m

M

=

A

N

N=

m

V

V计算。

II.①铝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二氧化硅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③液氯不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NaOH溶液能导电,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液态HCl不能导电,为电解质;

⑥NaHCO3晶体不能导电,为电解质;

⑦蔗糖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⑧熔融Na2O能导电,为电解质;

⑨Na2O2固体不能导电,为电解质;

⑩CO2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详解】

I(1)a.10g氖气的物质的量=10

20

=0.5mol,Ne为单原子分子,即分子数为0.5mol;

b.NH3中含有10个电子,则含有40mol电子的NH3的物质的量为4mol;

c.标准状况下8.96LCO2的物质的量=8.96

22.4

=0.4mol;

d.标准状况下112g液态水的物质的量=112

18

=6.22mol;

综上所述,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为d>b>a>c;

(2)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物质的量为0.672L÷22.4L/mol=0.03mol,则

M=m n =0.510.03

=17g/mol ; (3)0.05molBaCl 2与硫酸根离子生成0.05mol 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含有0.1mol 硫酸;0.05mol 硫酸消耗0.1mol 的NaOH ,剩余的0.1molNaOH 为盐酸消耗,则原溶液中含0.2mol 盐酸,c(Cl -)=0.2÷0.1=2mol/L ;

II(1)分析可知,能导电的为①④⑧;

(2)属于电解质的为⑤⑥⑧⑨;属于非电解质的为②⑦⑩;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 2O 2+CO 2=2Na 2CO 3+O 2;

(4)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l+2H 2O+2OH -=2AlO 2-+3H 2↑;

(5)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 ++HCO 3-=H 2O+CO 2↑;

(6)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iO 2+2OH -=SiO 32-+H 2O 。

3.O 2和O 3是氧元素的两种单质,根据其分子式完成下列各题:

(1)等质量的O 2和O 3所含原子个数比为__,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

(2)等温、等压下,等体积的O 2和O 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__,质量比为___。

(3)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如果ag 氧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 ,则cg 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___(用含N A 的式子表示)。

(4)常温下,将20g 质量分数为14%的KNO 3溶液跟30g 质量分数为24%的KNO 3溶液混

合,得到密度为1.15g·

cm -3的混合溶液。该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mol·L -1。 【答案】1:1 3:2 1:1 2:3 A

22.4bc aN L 2.28 【解析】

【详解】

(1)等质量的O 2和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所含分子个数之比为3∶2,原子个数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3:2;

(2)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即O 2和O 3所含分子数之比为1∶1,则原子个数比为2∶3,质量比为2∶3,故答案为:1:1;2:3;

(3)氧气的摩尔质量为M ==

=g·mol -1,则cg O 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 =·V m =×22.4 L·mol -1=L ,故答案为:A

22.4bc aN L ; (4)混合后溶液中的KNO 3的物质的量为n(KNO 3)=

≈0.099 mol ,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为V[KNO 3(aq)]=

≈43.5 cm 3=4.35×10-2L ,混合后溶液中K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KNO 3)=≈2.28mol·L -1,故答案为:2.28。

4.Ⅰ.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

(2)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液体混合物,可选择装置A,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从碘水中分离出I2,将碘水和苯注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并静置后,碘主要溶解在_____(填“上层”或“下层”)液体中,该层溶液颜色为_____,该装置在分液

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_____。

Ⅱ.用胆矾晶体(CuSO4·5H2O)配制0.40mol/L的CuSO4溶液240mL,回答下列问题:(1)所需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哪些玻璃仪器才能完成该实验,请写出:_____。

(2)请写出该实验的简要的实验步骤:

①计算②称量胆矾_____g 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并转移⑥定容⑦摇匀(3)如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_____。

【答案】D 蒸馏冷凝管上层紫红色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 250mL容量瓶 25 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解析】

【分析】

Ⅰ. (1)蒸发可以实现易溶于水的固体和水的分离;

(2)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物质用蒸馏的方法;

(3)碘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苯的密度比水小,将碘水和苯注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并静置后,上层为紫红色的碘的苯溶液,下层为水层;分液时,应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便于液体顺利下滴;

Ⅱ. (1)实验室没有240mL容量瓶,用胆矾晶体(CuSO4·5H2O)配制0.40mol/L的CuSO4溶液240mL时,应选用250mL容量瓶;

(2)先计算250mL0.40mol/L的CuSO4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再计算胆矾的质量;(3)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详解】

Ⅰ.(1)蒸发可以实现易溶于水的固体和水的分离,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可用

蒸发,D为蒸发装置,故答案为:D;

(2)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物质用蒸馏的方法,四氯化碳和甲苯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A为蒸馏装置,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冷凝管,故答案为:蒸馏;冷凝管;

(3)B为萃取分液装置,碘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笨的密度比水小,将碘水和苯注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并静置后,上层为紫红色的碘的苯溶液,下层为水层;分液时,应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便于液体顺利下滴,故答案为:上层;紫红色;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

Ⅱ.(1)实验室没有240mL容量瓶,用胆矾晶体(CuSO4·5H2O)配制0.40mol/L的CuSO4溶液240mL时,应选用250mL容量瓶,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250mL 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

(2)250mL0.40mol/L的CuSO4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25L×0.40mol/L=0.1mol,则称量胆矾的质量为0.1mol×250g/mol=25g,故答案为:25g;

(3)由题给图示可知,图中的错误是转移溶液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点睛】

实验室没有240mL容量瓶,用胆矾晶体(CuSO4·5H2O)配制0.40mol/L的CuSO4溶液

240mL时,应选用250mi容量瓶是解答易错点。

5.卤素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1)碘是人体不可缺乏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乏,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加碘盐,就是在精盐中添加一定量的KIO3进去。某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

①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__;如果反应生成0.3mol的单质碘,则转移的电子数目是_______。

②先取少量的加碘盐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最后加入一定量的CCl4,振荡,这时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③若采用下图实验装置将四氯化碳和I2的混合溶液分离。

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该装置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填g或f)。

(2)实验室常用MnO2和浓盐酸制氯气,反应原理: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①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被氧化的HCl和未被氧化的HCl 的比值______________。

③a : Cl2+2I-=I2+2Cl-; b: Cl2+2Fe2+=2Fe3++Cl-; c:2Fe3++2I-=I2+2Fe2+。Cl2、I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0.5N A溶液分层,下层液为紫红色蒸馏烧瓶温度计 g MnO2+4H++2Cl-(浓)Mn2++Cl2↑+2H2O MnO2 HCl 1:1 Cl2>Fe3+>I2

【解析】

【分析】

(1)①KIO3+5KI+3H2SO4→3I2+3K2SO4+3H2O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根据化合价变化确定电子转移情况;

②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四氯化碳在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加入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碘,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溶液分成两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有机层在下层,碘溶于四氯化碳呈紫红色,上层几乎无色;

③依据蒸馏的正确操作与注意事项分析;

(2)①实验室常用MnO2和浓盐酸制氯气;

②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

③依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分析作答;

【详解】

(1)①反应中氧化剂为KIO3,还原剂为KI,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1:5;生成

3molI2,电子转移5mol,生成0.3mol的单质碘转移的电子0.5mol,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

0.5N A;

②溶液分层且I2溶于CCl4中呈紫色,密度较大,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液为紫红色;

③该图为蒸馏装置①是蒸馏烧瓶,②是锥形瓶;在蒸馏时需要测量温度,还需要温度计;冷凝水进出水方向为“下进上出”,即g口为进水口;

(2)①实验室常用MnO2和浓盐酸制氯气,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离子反应为:MnO2+4H++2Cl-(浓)Mn2++ Cl2↑+2H2O;

②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2价,Cl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MnO2作氧化剂,HCl作还原性,盐酸具有还原性和酸性,且被氧化的HCl和未被氧化的HCl的比值为1:1;

③a反应中Cl2作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氧化性Cl2> I2,b反应中Cl2作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氧化性Cl2> Fe3+,c反应中Fe3+作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氧化性Fe3+> I2,综上,氧化性Cl2>Fe3+>I2。

【点睛】

本题的难点是氧化性强弱的判断,一般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判断

(1)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

(2)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6.现有21.6 g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13.44 L。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质量为________。

(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实验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①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②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中,电子总数为________(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③气球的体积为________L。

【答案】36 g·mol-1 7.2 g 28 g·mol-1 4.2N A 6.72

【解析】

【详解】

(1)标准状况下,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3.44÷22.4=0.6(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m/n=21.6÷0.6=36 (g·mol-1),

(2)由第一问已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6mol,而 CO和CO2分子中均只含一个碳原子,故混合气体中的碳原子也为1mol,所以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质量为0.6×12=7.2(g)(3) 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后,CO2与NaOH反应被吸收,剩余的CO通过浓硫酸干燥,最后收集在气球中。设CO的物质的量为x ,则CO2的物质的量为0.6-x,列方程:28x+44(0.6-x)=21.6,解得x=0.3mol。

①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为纯净的CO,其摩尔质量为28 g·mol-1;② CO的物质的量为

0.3mol,所以电子总数为0.3×14NA=4.2NA ;③标准状况下,0.3molCO的体积为

0.3×22.4=6.72(L),所以气球的体积为6.72L。

7.(1)质量相同的O2、NH3、H2、Cl2四种气体中,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___。

(2)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氯水中,溶液显红色起作用的成分是

___;过一会儿,溶液颜色逐渐褪去,起作用的成分是___;

(3)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可选用___。(填序号)

①NaOH ②Ca(OH)2③BaCl2④K2SO4⑤Ca(NO3)2

(4)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2KNO3+3C+S=K2S+N2↑+3CO2↑。

①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

②当反应有3.612×1024个电子转移时被硝酸钾氧化得到的氧化产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___。

(5)1.2gRSO4中含0.01molR2+,则RSO4的摩尔质量是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答案】H2 H+ HClO或ClO-③⑤ N和S 28L 120g/mol 24

【解析】

【分析】

(1)相同质量时,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体积越小;

(2)氯水溶液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是可逆反应,存在电离:H2O?H++OH-,HClO?H++ClO-,HCl=H++Cl-,所以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酸的性质,次氯酸有漂白性;

(3)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但加热溶液不分解,都可与碱发生反应,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都可生成沉淀,且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以此解答该题;

(4)2KNO3+C+S═K2S+2NO2↑+CO2↑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

(5)根据公式n=m

M

来计算M,M在数值上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子的M在数值上

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详解】

(1)相同质量时,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体积越小,质量相同的O2、NH3、H2、Cl2四种气体中,H2的摩尔质量最小,所以H2的体积最大;

(2)氯水溶液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是可逆反应,存在电离:H2O?H++OH-、HClO?H++ClO-,HCl═H++Cl-,所以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微粒是

H+;次氯酸有漂白性,所以红色溶液逐渐褪色,起作用的微粒是HClO分子;

(3)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NaOH混合,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二者,故①错误;

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与Ca(OH)2反应产生沉淀,故用Ca(OH)2溶液不能鉴别二者,故②错误;

③碳酸钠与BaCl2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碳酸氢钠与BaCl2不反应,故BaCl2溶液可以区分两物质,故③正确;

④K2SO4与碳酸钠、碳酸氢钠均不反应,故氯化钙溶液不能鉴别二者,故④错误;

⑤Ca(NO3)2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与Ca(NO3)2不反应,故Ca(NO3)2溶液可以区分两物质,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③⑤;

(4)①N、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为还原剂;

②2KNO3+3C+S═K2S+N2↑+3CO2↑,反应中KNO3得到10个电子,S得到2个电子,当反应有3.612×1024个电子转移时,即转移6mol,则生成1.5molCO2,其中被KNO3氧化得到的二

氧化碳为1.5mol×10

12

=1.25mol,其体积为1.25mol×22.4L/mol=28L;

(5)1.2gRSO4中含0.01molR2+,根据公式n=m

M

,则RSO4的M=

m

M

=

1.2g

0.01mol

=120g/mol,

RSO4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RSO4的摩尔质量为120g/mol,R的

相对原子质量是120-32-64=24。

8.(1)4.8gO 3和0.2molCH 4,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是__;相同质量的O 2和SO 2,所含分子的数目之比为__,所含O 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密度之比为__。

(2)标准状况下11.2 L N 2所含分子数是___个。

(3)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 ,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__g 。

(4)483g Na 2SO 4·

10H 2O 中所含的Na +的物质的量是__,SO 42-的物质的量是__,所含H 2O 分子的数目是___个。

(5)现有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其中所含Na +的质量是___g 。

(6)下列物质能导电是__,属于电解质是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填序号,多选或错选扣分)①水银 ②烧碱 ③硫酸钡 ④氯化钠晶体 ⑤盐酸 ⑥蔗糖

(7)实验室配制480mL0.08mol/LNa 2CO 3溶液,需要十水碳酸钠晶体质量_______g 。

【答案】1:2 2:1 2:1 1:2 0.5N A A M

N 3mol 1.5mol 15 N A 2.3g ①⑤ ②③④ ⑥

11.44g

【解析】

【详解】

(1)同温同压下的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4.8gO 3的物质的量为n=m M = 4.8g 16g/mol 3

=0.1mol ,则0.1mol O 3和0.2molCH 4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2,根据n=m M

可知,设O 2和SO 2的质量都为1g ,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1g 32g/mol :1g 64g/mol

=64g/mol:32g/mol= 2:1;根据N=nN A 可知,O 2和SO 2所含分子数目之比=2:1;一个O 2和SO 2分子均由两个O 原子构成,O 2和SO 2物质的量之比=2:1;所含O 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32 g/mol:64 g/mol =1:2,

故答案为1:2;2:1;2:1;1:2;

(2)根据n=m V V ,标准状况下11.2 L N 2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11.2L 22.4L/mol

=0.5mol ,1mol 任何物质具有的微粒数是N A ,0.5mol N 2所含分子的数目为0.5N A ,

故答案为:0.5N A ;

(3)根据摩尔质量知,1mol 该原子的质量是Mg ,1mol 原子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个,即N A 个原子的质量是Mg ,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约为A

M N g , 故答案为:A

M N ; (4)483g Na 2SO 4·10H 2O 的物质的量=483g 322g/mol

=1.5mol ,Na +的物质的量为

Na2SO4·10H2O的2倍为1.5mol×2=3mol,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等于Na2SO4?10H2O的物质的量,为1.5mol;H2O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a2SO4?10H2O的10倍为1.5mol×10=15mol,故所含水分子数目为15N A,

答案为:3mol;1.5mol;15 N A;

(5)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中,根据公式n=cV,NaCl的物质的量=1

mol/L×0.1L=0.1mol,Na+的物质的量也是0.1mol,则所含Na+的质量=0.1mol×23g/mol=2.3 g,

故答案为:2.3g;

(6)①水银为金属单质汞,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可导电,但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烧碱是氢氧化钠,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可电离出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③硫酸钡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其熔融状态下可电离出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④氯化钠晶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可电离出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⑤盐酸是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但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⑥蔗糖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出离子,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则物质能导电是①⑤,属于电解质是②③④,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⑥,

故答案为:①⑤;②③④;⑥;

(7)实验室配制480mL0.08mol/LNa2CO3溶液,用500 mL容量瓶,Na2CO3的物质的量

=cV=0.08mol/L×0.5L=0.04mol,Na2CO3·10H2O的摩尔质量为286g/mol,需要

Na2CO3·10H2O的质量=nM=0.04 mol ×286g/mol=11.44g

故答案为:11.44。

9.对一定量气体体积的探究。已知1 mol不同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体积:

(1)从表分析得出的结论:

①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____。

②1mol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体积__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相等。

(2)理论依据:相同条件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原因是:①____,②___。(3)应用:在标准状况下,4gO2的体积为____。

(4)等温、等压下,等体积的O2和O3所含分子个数比___,质量比为__。

(5)已知16gA和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C和31.76g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6)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分别用p(Ne)、p(H2)、p(O2)表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答案】22.4L 不一定气体分子数目相等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 2.8L 1∶1 2∶3 106g·mol?1 p(H2)>p(Ne)>p(O2)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表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V=nRT进行分析;

(3)根据n=m/M=V/V m进行分析;

(4)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进行分析;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n=m/M进行分析;

(6)根据PM=ρRT进行分析。

【详解】

(1)①从表中的H2、O2、CO在标准状况下体积可以看出: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都约为22.4L;

故答案是:22.4L;

②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V=nRT可知,1mol不同的气体,物质的量n相同,在不同的条件下,如温度相等,压强不相等时,体积则不相等;或在温度不相等,压强也不相等时,体积可能相等;因此1mol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体积不一定相等;

故答案是:不一定;

(2) 因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同且1mol气体的分子数目也相同,所以在相同条件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

故答案是:气体分子数目相等;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

(3)O2的摩尔质量是32g/mol,4gO2的物质的量是4g/32g·mol-1=1/8mol;在标准状况下,

4gO2的体积为22.4L·mol-1×1/8mol=2.8L;

故答案是: 2.8L;

(4)等温等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相同体积的氧气和臭氧其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 A 知,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根据m=nM知,相同物质的量时其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32g/mol:48g/mol=2:3;

故答案为:1:12:3;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C的质量=(16+20-31.76)g=4.24g,C的摩尔质量

=4.24g/0.04mol=106g/mol;

故答案为:106g/mol;

(6)Ne的摩尔质量是4g/mol,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在

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其压强大小顺序是P(H2)>P(Ne)>P(O2);

故答案为:P(H2)>P(Ne)>P(O2)。

【点睛】

影响物质的体积的因素有:微粒的数目、微粒的间距、微粒的大小;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讲,粒子间距较小,可忽略,体积主要由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来决定;而对于气体来讲,粒子间距较大,忽略粒子大小,体积主要由微粒的数目、微粒的间距来决定,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粒子间距几乎相等,体积由微粒的数目来决定。

10.(1)12.4gNa2X中含Na+0.4mol,则Na2X的摩尔质量是_____,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农夫山泉”矿泉水进行检测时,发现1.0L该矿泉水中含有

45.6mgMg2+,则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3)CCl4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溶液,请按下列要求用实验方法鉴别:

①只允许用一种试剂: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出少量的CCl4和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的单质碘,振荡,呈紫红色的液体是______,呈棕黄色的液体是______。

②不用任何试剂:用试管取出少量的其中一种液体,再加入另外一种液体,下层液体是_______,上层液体是______。

【答案】62g/mol 16 1.9×10-3mol/L 碘的CCl4溶液碘水 CCl4蒸馏水

【解析】

【分析】

(1)由钠离子物质的量计算Na2X的物质的量,根据M=m

n

计算Na2X的摩尔质量,进而计算

X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先根据n=m

M

计算出45.6mgMg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

c=n

V

,计算出Mg2+的物质的量浓度;

(3)①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为紫红色;碘水为棕黄色;

②水与四氯化碳分层,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详解】

(1)Na2X的物质的量n(Na2X)=1

2

n(Na+)=

1

2

×0.4mol=0.2mol,其质量为12.4g,则Na2X的摩尔

质量M=

12.4

0.2

m g

n mol

==62g/mol,故X的相对原子质量=62-23×2=16;

(2)1.0L该矿泉水中含有45.6mgMg2+,含有的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n(Mg2+)=

3

45.6mg10g/mg

24/

m

M g mol

-

?

==0.0019mol,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Mg2+)=

0.0019mol

1

n

V L

==1.9×10-3mol/L;

(3)①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为紫红色,则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出少量的CCl4和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的单质碘,振荡,呈紫红色的液体是碘的CCl4溶液,呈棕黄色的液体是碘水;

②水与四氯化碳分层,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则用试管取出少量的其中一种液体,再加入另外一种液体,下层液体是CCl4,上层液体是蒸馏水。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鉴别的知识,注意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鉴别为解答的关键。

11.实验实验室配制500mL 0.1mol?L-1的碳酸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10H2O晶体__________g.

(2)配置碳酸钠溶液时,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烧杯和胶头滴管以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置过程中,若遇到以下操作可能造成实验结果偏大,偏小还是不影响?

①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_____

②定容时,俯视液面_____

③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中_____

④盖好瓶塞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再加蒸馏水使液面达到刻度处_____

【答案】14.3 玻璃棒 500毫升容量瓶不影响偏大偏小偏小

【解析】

【详解】

(1)配制500mL 0.1mol/L的碳酸钠溶液,其中碳酸钠物质的量为

-3

50010L0.1mol/L=0.05mol

??,则需要称取的质量为Na2CO3?10H2O

0.05mol286g/mol=14.3g

?;

(2)玻璃棒、500mL容量瓶;

(3)①容量瓶在定容的过程中还需要加蒸馏水,因此原来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无影响;

②定容时,俯视液面,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小,则浓度偏大;

③有少量溶质残留在烧杯中,则溶质物质的量减小,体积不变时浓度偏小;

④摇匀后液面低于标线是正常现象,再加入蒸馏水会使浓度偏小。

【点睛】

盖好瓶塞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属于正常现象。

12.某化学实验室需要0.5 mol·L-1硫酸溶液450 mL。根据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450 mL、0.5 mol·L-1的稀硫酸。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 mL(保留1位小数),现有

①10 mL ②25 mL ③50 mL ④100 mL四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________(填代号)。

(3)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量取②计算③稀释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填序号)。_________

(5)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代号,下同),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________。

①洗涤量取浓硫酸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浓硫酸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来稀释浓硫酸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⑦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答案】AD 玻璃棒、胶头滴管 13.6 ②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或玻璃棒)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⑧;⑤;⑥;⑦①②③④⑥⑦①②⑦

【解析】

【详解】

(1)A为平底烧瓶、D为分液漏斗,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不会用到烧瓶和分液漏斗,答案选AD;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还缺少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2)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浓度为mol·L-1=18.4 mol·L-1;实验室没有450 mL的容量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 mL 0.5 mol·L-1的硫酸溶液,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0.013 6 L=13.6 mL;选用的量筒是②25 mL规格

的;

(3)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或玻璃棒)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5)①量筒不应洗涤,会引起浓度偏高,故错误;

②温度偏高热胀冷缩,所以在定容时水加少了,导致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故错误;

③应该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而不是将水加入浓硫酸中,这样会喷溅,有危险性,故错误;④水加多了,导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故错误;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无影响,故正确;

⑥定容之后就不能加入水了,否则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故错误;

⑦应该视线与刻度线相平,俯视会导致加水偏少,浓度偏高,故错误。

故操作中错误的是①②③④⑥⑦;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①②⑦。

13.现用质量分数为18.4 mol/L的浓硫酸来配制 500 mL0.46 mol/L的稀硫酸,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烧杯③胶头滴管④量筒⑤容量瓶⑥托盘天平⑦药匙

(1)上述仪器中,配制过程中用不到的有________。

(2)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mL。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________。(填代号)

①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定量瓶中

②未等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未洗涤稀释浓硫酸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⑤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答案】⑥⑦ 12.5 ①②⑤

【解析】

【分析】

(1)根据操作步骤选取实验仪器;

(2)根据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

(3)根据c=n

V

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

【详解】

(1)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溶液,在烧杯中稀释,要使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通过玻璃棒引流转移溶液到500 mL容量瓶中,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有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小烧杯、50 0 mL容量瓶,所以用不到的仪器有⑥托盘天平、⑦药匙,故不需要的仪器序号为⑥⑦;

(2)用18.4 mol/L浓硫酸配制500 mL0.46 mol/L的稀硫酸,假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0.46 mol/L×0.5 L=18.4 mol/L×V,解得V=0.0125 L=12.5 mL;

(3)①量取浓硫酸的量筒不需要洗涤,若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定量瓶中,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①符合题意;

②未等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冷却下来,则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偏小,最终导致溶液浓度偏高,②符合题意;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由于不影响溶质和溶液的体积,因此最终对配制的溶液的浓度无影响,③不符合题意;

④未洗涤稀释浓硫酸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④不符合题意;

⑤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使溶液的体积偏小,根据c=n

V

可知:最终使溶液浓度偏高,⑤符

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①②⑤。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涉及仪器的使用、溶液的稀释、配制溶液的误差分析。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方法、并根据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式分析实验误差,注意掌握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14.实验室要配制500mL 0.2mol·L-1的NaOH溶液,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需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2)实验步骤主要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和定容。

①完成上述实验步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__________和_________。

②溶解和转移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转移液体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__________;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

③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__________

【答案】4.0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搅拌引流偏低偏高无影响

【解析】

【分析】

(1)实验中需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应使用公式m=c?V·M进行计算。

(2)①完成上述实验步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

②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速溶解;转移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①转移液体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则容量瓶内溶质的质量减少;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

③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对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都不产生影响。

【详解】

(1)实验中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m=c?V·M=0.2mol·L-1×0.5L×40g/mol=4.0g。答案为:4.0;

(2)①完成上述实验步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速溶解;转移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答案为:搅拌;引流;

(3)①转移液体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则容量瓶内溶质的质量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答案为:偏低;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答案为:偏高

③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对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答案为:无影响。

【点睛】

在进行所需溶质的质量计算前,需选择合适的容量瓶。若没有所配体积的容量瓶,则应选择稍大规格的容量瓶,计算时必须使用所选择容量瓶的规格。

15.实验室用18.4mol?L-1的浓硫酸来配制480mL0.2mol?L-1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⑦玻璃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___(选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写仪器名称)___。

(2)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___mL,量取浓硫酸时应选用___(选

填①10mL②50mL③100mL)规格的量筒。

(3)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

(4)下列对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

A.容量瓶上标有容积、温度和浓度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烘干

C.配制溶液时,把量好的浓硫酸小心倒入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cm 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5)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有___(填序号)

①未洗涤稀释浓硫酸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②未等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答案】②④⑥ 500mL容量瓶 5.4 ①搅拌引流 D ①④

【解析】

【分析】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分析所需的仪器;

(2)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体积,据此选择合适规格量筒;

(3)依据稀释过程中玻璃棒作用搅拌,移液时玻璃棒作用引流解答;

(4)根据容量瓶的构造、使用方法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正确方法分析;

(5)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n

V

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用到的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用不到的仪器:烧瓶、托盘天平、药匙,故选:②④⑥;还缺少的仪器为:容量瓶,配制480mL 0.2mol?L-1的稀硫酸,应选择50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②④⑥;500mL容量瓶;

(2)用 18.4mol?L-1的浓硫酸来配制 480mL 0.2mol?L-1的稀硫酸,应选择5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500mL溶液,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18.4mol/L×V=500mL×0.2mol/L,解得V=5.4mL,所以应选择10mL量筒;

故答案为:5.4;①;

(3)稀释过程中玻璃棒作用搅拌,移液时玻璃棒作用引流;

故答案为:搅拌;引流;

(4)A.容量瓶是定量仪器,所以标有容积和刻度,温度影响溶液的体积,所以容量瓶上还标有使用的温度,不标有浓度,选项A错误;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由于后面还需要加入蒸馏水定容,所以不必烘干,不影响配制结果,选项B错误;

C.容量瓶中不能用于稀释浓硫酸,应该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选项C 错误;

D.由于容量瓶有瓶塞,配制时需要摇匀,所以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5)①未洗涤稀释浓硫酸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质部分损耗,溶质的物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①选;

②未等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②不选;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③不选;

④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④选;

答案选①④。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及误差分析,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规范实验能力。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8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第一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若要到“万福”商场买一部复读机,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 【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师生交流】 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对八支笔进行分类活动 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点评】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的事物的了解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的方法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过渡】 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生活动】案例1、连线: 【师生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对于Na2CO3如果从阳离子来看,可以与Na2SO4一起分为硫酸盐。若从阴离子的角度来看可以与K2CO3一起分为碳酸盐。因此可以说, 【点评】 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1、交叉分类法 【学生活动】 案例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里燃烧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案例3、见课本P21,图2-32、树状分类法 【点评】:树状分类法可以让我们把同类事物进行再分 【实践活动】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仿照P21图2-3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 O2, Cu,H2SO4, Ba(OH)2,KNO3, CO2,空气,含镁60%的MgO 【小结】 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练习】 【课后作业】 1、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或交叉分类图。 2、某学校要举行田径运动会,有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的男生、女生参加,请你画出以高一男子组、高一女子组……的方法分组的树状分类图。 3、填表: 【课后阅读材料】“白马非马”的故事 【原文】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说,他还是不得出关。)公孙龙说,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大致意思】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据说,公孙龙有一次骑马过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马不许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不是马,这可是两回事啊。”公孙龙的“白马”有没有过关,我们不得而知。从常人的观点来看,守关的兵士八成认为公孙龙是在诡辩。 【评论】 冯友兰(我国著名新理学家、哲学家)认为《公孙龙子》里的《白马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 一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二是强调“马”、“白马”的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三是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的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它不包涵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共性不同,“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浙江省2021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化学平衡

浙江省2021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化学平衡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大气中的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最新研究表明,[N(CH3)4]2SO4(s)能与SO2进行如下可逆反应,使其可能成为绿色的SO2吸收剂[N(CH3)4]2SO4(s)+SO2(g)?[N(CH3)4]2S2O6(s)△H<0则用[N(CH3)4]2SO4(s)吸收SO2的适宜条件为() A . 高温高压 B . 低温高压 C . 高温低压 D . 低温低压 二、多选题 (共1题;共4分) 2. (4分)下列做法的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 . 用冰箱冷藏食物 B . 在糖果制作过程中添加着色剂 C . 向食盐中添加碘酸钾 D . 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30分) 3. (15.0分) (2018高二上·广安期末) 某探究性学习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利用H2C2O4 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

A29320.0250.13t1 B T120.0230.1V18 C31320.02V20.15t1(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_ (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__,T1=_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_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利用实验B 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KMnO4)= ________。 (3)实验二:探究酸的强弱对酸与镁条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 (b)反应开始后,每隔1min 记录一次生成H2的体积; (c)将所记录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图(上图乙)。 根据反应的图像(图乙)分析:0-lmin盐酸与镁反应比1-2min反应快的原因:________。 (4)对照实验:用20mL 水代替酸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当水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的活塞________(填“会”或“不会”)向右移动。 问题分析:针对上述现象,上图中气体发生装置是否合理: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若合理,则忽略下问;若不合理,请改进上述装置使其变成合理的装置图:________ (用必要的文字或装置图进行回答)。 4. (1 5.0分)碳、氮、硫是中学化学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 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火箭的燃料是液态偏二甲肼(CH3)2N-NH2,氧化剂是液态四氧化二氮。二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稳 〔2018天津卷〕6.以下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1 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 1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 K 随温度的变化 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刻的变化 D .图④中a 、b 曲线分不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 →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 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专门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 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 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咨询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2018重庆卷〕10.()()()22COCl g CO g +Cl g ;0.H ??→?←??> 当反应达到平稳时,以下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0.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平稳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因此升温顺减压均能够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

【高考真题】2016---2018三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直线运动 【2018高考真题】 1.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I卷) 【答案】 B 2.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 A. 13s B. 16s C. 21s D. 26s 【来源】浙江新高考2018年4月选考科目物理试题 【答案】 C

【解析】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在加速阶段,所需时间 ,通过的位移为,在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相同,在匀速阶段所需时间为:,总时间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求得总时间。 3.(多选)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 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来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卷) 【答案】 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图像的理解及利用图像解题的能力问题

4.(多选)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卷) 为2∶1,选项C正确;加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1=,加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1=ma1+mg=m(+g),减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2=-,减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2=ma2+mg=m(g -),匀速运动过程的牵引力F 3=mg。第次提升过程做功W1=F1××t0×v0+ F2××t0×v0=mg v0t0;第次提升过 程做功W2=F1××t0×v0+ F3×v0×3t0/2+ F2××t0×v0 =mg v0t0;两次做功相同,选项D错误。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一、单质 按元素组成分为 1.金属单质 K钾、Ca钙、Na纳、Mg镁、Al铝、Zn锌、Fe铁、 Sn锡、Pb铅、Cu铜、Hg汞、Ag银、Pt铂、Au金 2.非金属单质 氢气H2、碳C、氮气N2、氧气O2、臭氧O3、氟气F2、硅Si、磷P、硫S、氯气Cl2、液溴Br2、碘I2、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二、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 乙醇、甲烷、乙烷、乙烯、葡萄糖 2.无机化合物 三、氧化物 (1)按元素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1.金属氧化物 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铝Al2O3、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铜CuO、氧化汞HgO、七氧化二锰Mn2O7 2.非金属氧化物 水H2O,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五氧化二氮N2O5、二氧化硅SiO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 (2)按照性质分为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1.碱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但有特例:过氧化钠Na2O2为过氧化物、氧化铝Al2O3为两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为酸性氧化物、四氧化三铁Fe3O4、 碱性氧化物有:氧化钠Na2O、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氧化铜CuO、氧化汞HgO、 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为,但有特例:水H2O,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不是酸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虽然为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 3.不成盐氧化物: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 4.两性氧化物:氧化铝Al2O3 5.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 四、酸 中学常见的酸: 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溴酸HBr、氢氟酸HF、乙酸CH3COOH (1)依据组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1.含氧酸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乙酸CH3COOH 2.无氧酸

化学平衡高考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 1.(08年全国理综I ·11)已知:4NH 4(g)+5O 2(g) = 4NO(g)+6H 2O(g),ΔH=-1025kJ ·mol -1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 正确.. 的是C 2.(08年全国理综II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 2 ( g ) + H 2 ( g ) CO(g ) + H 2O( g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 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 CO )的大小顺序是 A A .乙=丁>丙=甲 B .乙>丁>甲>丙 物质 物质的量 实验 CO 2 H 2 CO H 2O 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C . D . 12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催化剂 1000℃ 无催化剂 N O 含量 时间 10×105Pa 1×105Pa A . B . N O 含量 时间 1000℃ 1200℃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3.(08年天津理综·8)对平衡CO 2(g ) CO 2(aq ) .△H =-19.75kJ·mol - 1,为增大 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D A .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 C .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 4.(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H ()CO () O H ()CO (222c c c c K ??=。恒容 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CO 2+H 2 5.(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 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 l ·L -1,c (H I )=4mo 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C A .9 B .16 C .20 D .25 6.(08年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 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D A .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 7.(08年广东理基·36)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 .通入大量O 2 B .增大容器容积 C .移去部分SO 3 D .降低体系温度 8.(08年广东化学·8)将H 2(g)和Br 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 2HBr (g )△H <0,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b 。a 与b 的关系是A 催化剂 高温 T 1碘化氢的量 时 间 T 2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含详细解析)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A 解析: 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09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答案:A 解析: 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 3.(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202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202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考法1交集 1.(2020·上海卷)已知集合{1,2,4}A =,{2,3,4}B =,求A B = . 2.(2020·浙江卷)已知集合{14}P x x =<<,{23}Q x x =<<,则P Q = A.{|12}x x <≤ B.{|23}x x << C.{|34}x x ≤< D.{|14}x x << 3.(2020·北京卷)已知集合{1,0,1,2}A =-,{|03}B x x =<<,则A B = A.{1,0,1}- B.{0,1} C.{1,1,2}- D.{1,2} 4.(2020·全国卷Ⅰ·文科)设集合2{340}A x x x =--<,{4,1,3,5}B =-,则A B = A .{4,1}- B .{1,5} C .{3,5} D .{1,3} 5.(2020·全国卷Ⅱ·文科)已知集合{3,}A x x x Z =<∈,{1,}A x x x Z =>∈,则A B = A .? B .{3,2,2,3}-- C .{2,0,2}- D .{2,2}- 6.(2020·全国卷Ⅲ·文科)已知集合{1,2,3,5,7,11}A =,{315}B x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5 7.(2020·全国卷Ⅲ·理科)已知集合{(,),,}A x y x y N y x *=∈≥, {(,)8}B x y x y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6 8.(2020·全国卷Ⅰ·理科)设集合2{40}A x x =-≤,{20}B x x a =+≤,且 {21}A B x x =-≤≤,则a = A .4- B .2- C .2 D .4 考法2并集 1.(2020·海南卷)设集合{13}A x x =≤≤,{24}B x x =<<,则A B =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经典(1)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经典(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 A.盐和盐的反应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酸与碱的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故A正确; 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质,故B错误; C.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 D. 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此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可以从具体的反应进行完成. 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s) Fe2O3FeCl3(aq) B.CuO Cu(NO3)2(aq) Cu(NO3)2(s) C.SiO2(s) H2SiO3(s) Na2SiO3(aq) D.N2(g) NH3(g) NO(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与水蒸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A不选; B.Cu(NO3)2(aq)加热要水解,产生氢氧化铜和硝酸,硝酸易挥发,水解平衡右移,得不到Cu(NO3)2(s),故B不选; 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C不选; D.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故D选; 故选D。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易错点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3.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H 2SO 4 ③向Ba(NO 3)2溶液中通入过量SO 2④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 2 ⑤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的盐酸.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中发生的反应是Na 2CO 3+CO 2+H 2O=2NaHCO 3,NaHCO 3比Na 2CO 3溶解度小但质量大,且反应中中消耗H 2O ,所以有沉淀析出且不溶解,符合;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H 2SO 4首先发生胶体的聚沉,出现Fe(OH)3沉淀,H 2SO 4过量,Fe(OH)3与H 2SO 4反应而溶解,不符合;③硝酸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为硫酸,溶液中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是只生成沉淀,③符合;④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 2,先生成碳酸钙沉淀,后沉淀溶解生成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现象是先沉淀后溶解,不符合;⑤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的盐酸,发生反应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只生成白色沉淀,符合;答案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的化学反应与现象。向溶液中加入某物质,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总结如下: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 2(SO 2)至过量。 (2)向Fe(OH)3胶体中加入硫酸至过量 (3)向可溶性铝盐中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 (4)向偏铝酸盐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比例,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B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C .将3FeCl 饱和溶液滴入NaOH 溶液中,可获得3Fe(OH)胶体 D .2CO 与2SiO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大,活化分子百分含量增大,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 正确; B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二者,但丁达尔效应不是本质区别,故B 错误; C .将3FeCl 饱和溶液滴入NaOH 溶液中,获得3Fe(OH)沉淀,制备3Fe(OH)胶体应将饱和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解析版)

专题09 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2019江苏]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NO(g)+O2(g)2NO2(g)的ΔH>0 B.图中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 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 D.380℃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2000 【答案】BD 【解析】A.随温度升高NO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温度较低时反应较慢,一段时间内并未达到平衡,分析温度较高时,已达到平衡时的NO转化率可知,温度越高NO转化率越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点时,反应还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所以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的转化率,故B正确; C.Y点,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增加O2的浓度,使得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故C错误; D.设NO起始浓度为amol/L,NO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NO、O2和NO2的浓度分别为0.5amol/L、(5×10-4-0.25a)mol/L、0.5amol/L,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 = 22 2 224 2 c(NO)0.5) c(NO)c(O)0.5)(5100.5) a a a - = ???- ( ( > 4 1 510- ? =2000,故D正确; 故选BD。 【点睛】解本题时需要注意:实线中在最高点之前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主要讨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最高点之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可以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烃

专题9 有机化合物 Ⅰ—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2017?北京-7)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 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 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 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 【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点评】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难度不大,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Ⅱ—有机结构认识 2.(2017?北京-10)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式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CO2+H2=CO+H2O,则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C键、C﹣H键,故B错误;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D.图中a烃含有5个C,且有一个甲基,应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考点】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菁优网版权【专题】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碳循环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化 学反应的特点,把握物质的组成以及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难度不大。 C H, 3.(2017?新课标Ⅰ-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A.(b)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 B.(d)的二氯化物有、、、、、, 故B错误 KMnO溶液反应,故C错误 C.(b)与(p)不与酸性4 D.(d)2与5号碳为饱和碳,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 一平面,(p)为立体结构,故D正确。 【考点】有机化学基础:健线式;同分异构体;稀烃的性质;原子共面。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 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以及空间构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Ⅲ—脂肪烃

高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

高考试题汇编—化学反应原理 1.(2012海南?15)己知A(g) + B(g) C(g) + 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 如下: 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2) 830℃时,向一个5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的A 和0.80mol 的B ,如 反应初始6s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v (A) = 0.003 mol ·L -1·s - 1,则6s 时c(A) = mol ·L - 1,C 的物质的量为 mol ;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 氩气,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体系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间改变 d .单位时间里生成C 和A 的物质的量相等 (4) 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2.(2012山东?29)偏二甲肼与N 2O 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H 3)2NNH 2(l)+2N 2O 4(1)=2CO 2(g)+3N 2(g)+4H 2O(g) (I) (1)反应(I)中氧化剂是 。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 2O 4(g)2NO 2(g) (Ⅱ)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II)的焓变为△H 。现将1mol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若在相同沮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I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反应3s 后NO 2的物质的 量为0.6mol ,则0~3s 的平均反应速率v (N 2O 4)= mol·L -1·s - 1。 a 气体密度 b △H /K J ?m o l d N 2O 4转化率 c v (正) NO 2 N 2O 4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解析版)

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题。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5×10?3 mol·L ?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 ?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垐?噲?H ++Cl ?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详解】A 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 正确; B 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mol× 1mol=18g ,则溶液的体积为18g/mol 1m 0.9ol g/mL ?×10—3L/ml=2.0×10—2L ,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 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10 —4 mol ,则氢离子浓度为-4-2102.l 010L mo ?=5×10—3mol/L ,故B 正确;

C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 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氯化氢气体在冰表面的吸附和溶解。侧重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能够明确图像表达的化学意义,正确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为解答关键。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 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3.[2019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 A.钝化反应应注意必须注明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 B.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应注意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C.过量与少量问题应以少量物质为基准书写产物;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结构框图】

【知识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一般常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分类角度多样,物质类别间有相交叉部分。 【交叉分类法举例】 【树状分类法定义】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方法。 【树状分类法分类原则】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相互独立,没有交叉的。 【分类一般步骤】确定分类标准选择分类方法得出正确的分类。 【分类原则】行之有效,简单易行。 【分类注意】 1、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NO、CO、NO 2、N2O4、H2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 化物(Mn2O7); 2、酸性氧化物一定为酸酐;酸酐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乙酸酐(CH3CO)2O)。 3、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Al2O3,Mn2O7),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典型例题】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 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C.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B 【解析】A前者属于盐,后者属于金属氧化物,C前者属于碱,后者属于盐,D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是盐,只有B是正确的。

2、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本题把氧化物的两种分类方法放在一起,考查对氧化物概念理解的准确性。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其它元素组成,它只含有两种元素。氧化物分类有: 按元素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也可按性质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等。 A错误:“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说法不对。如有些变价金属的高价氧化物,如等是酸性氧化物。 B错误:“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说法也不对。如NO、CO、H2O、H2O2等非金属氧化物,就不是酸性氧化物。 C正确:“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全是碱性氧化物。所以C是正确的。 D错误:“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说法也不对。如:在金属氧化物中,有碱性氧化物(CaO)、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这些变价金属的高价的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都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错题门诊】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只能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D. 共价化合物一定是非电解质 试题答案:B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汇总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汇总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 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Ne 、C、 He 、Kr…… 双原子分子:H2 、O2、HCl、No…… 多原子分子:H2O、P4 、C6H12O6…… 2.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的说,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3. 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Ca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氯化钠溶液中……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 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3)各元素在地壳中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是:O、Si、Al、

Fe、Ga。 5. 同位素 同位素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氢(H)有三种同位素:11H、 21H、31H(氕、氘、氚)。 6. 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他们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他们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7. 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以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CH3COO-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应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 -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 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为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基(羟基):电中性,不能独立存在,只能和其他基或原子团相结合。根(氢氧根):带负电,能独立存在于溶液或离子化合物中。 9.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概念:(宏观)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2)实质:(微观)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时所呈现的性质。 (3)物理性质一般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十年高考】2006-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天津卷.2015.T9.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 溶液 【答案】C 【解析】A项,△S>0、△H<0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A选项两条都满足,结合Na与H2O反应的实验常识,选项正确; B项,饱和Na2SO4溶液使蛋白质溶液聚沉,是物理变化,浓硝酸使蛋白质溶液变性而产生沉淀,是化学变化,故原理不一样;C项,控制变量后,结合常识,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催化能力较强,故错误;D项,NH4+可以跟Mg(OH)2溶解出的OH- 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进而促进了Mg(OH)2的溶解,故正确。 天津卷.2015.T12.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 (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 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题意,在此平衡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反应又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说明此平衡为等效平衡,根据恒温恒容条件下等效平衡的原理,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应相等,因此m=2,选项正确; B项,平衡常数的变化只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此反应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故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选项正确;C项,平衡转化率等于变化量跟起始量之比,根据三段式原理,X与Y的变化量是1:2关系,而题目中给定的X与Y 起始量也是1:2关系,因此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选项正确,; D项,根据三段式,结合第一次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10%,可以计算出c(Z)=0.15 mol·L-1,两次平衡为等效平衡,因此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也为0.15 mol·L-1 ,选项错误。 四川卷.2015.T7.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