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运动生理学

高级运动生理学

(1)

条件反射属于

•A非自动控制系统

•B负反馈

•C正反馈

•D前馈

正确答案:D

(2)

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肌质网不发达,钙离子储量少

•B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

•C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

•D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正确答案:D

(3)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取决于

•A能量释放速率

•B肌球蛋白ATP酶活性

•C活化的横桥数目

•D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力量,但不能改变肌肉的收缩速度正确答案:C

(4)

在长时间耐力性运动时,对循环血中红细胞总数的影响表现为•A红细胞总数明显下降

•B红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C红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

•D因人而异

正确答案:C

(5)

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

•A反射

•B兴奋

•C刺激

•D反应

正确答案:C

(6)

表浅的呼吸只能使肺泡通气且下降,新鲜空气吸入减少,这是由于()存在的缘故

•A胸内压

•B肺内压

•C解剖无效腔

•D化学感受器

正确答案:C

(7)

骨骼肌实现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肌动蛋白

正确答案:C

(8)

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同时释放出能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称为

•A合成代谢

•B同化过程

•C异化过程

•D能量代谢

正确答案:C

(9)

有训练的人,在进行定时工作时,心率和血压变化•A大

•B小

•C无明显变化

•D开始较大,后来无明显变化

正确答案:B

(10)

肺总容且减去肺活量等与

•A补呼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余气量

•D潮气量

正确答案:C

11)

引起血凝块回缩的因素是

•A纤维蛋白

•B血小板收缩蛋白

•C凝血酶

•D肝素

正确答案:B

(12)

跳远的踏跳中蹬起动作属于()收缩。

•A向心

•B等长

•C离心

•D等动

正确答案:C

(13)

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D肌钙蛋白

正确答案:C

(14)

以游泳、长跑等耐力性项目为主的运动员,心脏的主要变化为•A心肌增厚

•B心室容积增大

•C心肌、心容积都增大

•D无明显变化

正确答案:B

(15)

快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多

•B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少

•C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多

•D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少

正确答案:D

(16)

关于呼吸商的叙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指机体的耗氧量和呼出的二氧化碳量的比值

•B糖的呼吸商为0.80

•C脂肪的呼吸商为1.0

•D求呼吸商时二氧化碳与氧气单位用mol或L

正确答案:D

(17)

心肌与骨骼肌在兴奋性变化方面的区别是心肌的

•A兴奋性低

•B有效不应期短

•C有效不应期长

•D兴奋性高

正确答案:C

(18)

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

•A屈肌反射

•B肌紧张反射

•C对侧伸肌反射

•D翻正反射

正确答案:B

(19)

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A呼吸

•B外呼吸

•C内呼吸

•D肺通气

正确答案:D

(20)

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有效刺激是•A一定程度的缺氧

•B血中H+浓度升高

•C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

•D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正确答案:C

21)

对基础代谢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B清晨、空腹、清醒、静卧时测定

•C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D机体最低的代谢水平

正确答案:D

(22)

若某人血清中只含抗B凝集素,其血型是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正确答案:A

(23)

进行动力性运动时,收缩压明显升高其机理主要是由于()造成的。

•A外周阻力增加

•B心输出量增加

•C循环、血量增加

•D血管舒张

正确答案:B

(24)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原纤维

•B肌小节

•C肌纤维

•D粗肌丝

正确答案:B

(2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反应迅速而准确

•B作用广泛,时间持久

•C作用范围局限,时间短暂

•D调节器节幅度小

正确答案:B

(26)

跳远的踏跳中蹬起动作属于什么收缩•A向心

•B等长

•C离心

•D等动

正确答案:C

(27)

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肺的弹性回缩

•D呼吸肌舒缩运动

正确答案:D

(28)

在调节机能活动过程中

•A有时不需中枢神经的参与

•B条件反射是先天特有的

•C存在反馈且以负反馈多见

•D存在反馈且以正反馈多见

正确答案:C

(29)

呼吸频率加倍,潮气量减半时,将使•A每分通气量增加

•B肺泡通气量增加

•C肺泡通气量不变

•D肺泡通气量减少

正确答案:D

(30)

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大动脉血压

•B心房压

•C收缩末期心室内压

•D舒张末期心室内压

正确答案:A

(31)

中耳听骨的传音作用是

•A减弱振动力量,减小振动幅度

•B减弱振动力量,增大振动幅度

•C增大振动力量,减小振动幅度

•D振动力量和幅度不变

正确答案:C

(32)

球-管平衡是指近球小管对滤液的重吸收率相当于肾小球滤过率的

•A55%-60%

•B65%-70%

•C60%-65%

•D70%-75%

正确答案:B

(33)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Na+通透性提高,将引起后膜的电位变化是

•A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B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C静息电位不变

•D产生动作电位

正确答案:A

(34)

在下列组织中,属于可兴奋组织的是

•B肌肉

•C皮肤

•D肌键

正确答案:B

(35)

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浓度差的机制是

•A ATP的作用

•B钠泵活动

•C K+异化扩散

•D Na+异化扩散

正确答案:B

(36)

对暗光敏感的区域是

•A视网膜的中央凹处

•B视盘处

•C视网膜周缘部分

•D整个视网膜

正确答案:C

(37)

在长时间耐力性运动,对循环血中红细胞总数的影响表现为•A红细胞总数明显下降

•B红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C红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

•D因人而异

正确答案:C

(38)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

•A肢体麻痹

•B去大脑僵直

•D腱反射加强

正确答案:B

(39)

影响外周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

•A血管长度

•B血液粘滞性

•C血管半径

•D血流速度

正确答案:C

(40)

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心室收缩期延长

•B等容收缩期延长

•C心室射血期延长

•D心室舒张期延长

正确答案:B

(41)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5-羟色胺

•D乙酰胆碱

正确答案:D

(42)

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从最大值减小到能引起扩张性动作电位的膜电位是•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阈电位

•D局部电位

正确答案:C

(43)

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活动

•B肺的弹性回缩

•C呼吸肌的舒缩

•D肺内压与胸内压差

正确答案:C

(44)

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有

•A肺活量,时间肺活量

•B肺总容量,潮气量

•C肺通气量,补吸气量

•D肺泡通气量,最大通气量

正确答案:A

(45)

维生素A缺乏,可影响人

•A在明处的视力

•B色觉

•C在暗处的视力

•D立体视觉

正确答案:C

(46)

静脉的容量大,可占循环血量的比例是•A40-50%

•B50-60%

•C60-70%

•D70-80%

正确答案:C

(47)

骨骼肌收缩的物质基础是

•A粗肌丝

•B细肌丝

•C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

•D粗肌丝和细肌丝

正确答案:A

(48)

调节器官血流量的重要因素是

•A心输出量变化

•B动脉血压变化

•C器官血流阻力变化

•D静脉血压变化

正确答案:C

(49)

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在下列哪一个时相中低于大气压•A呼气末

•B吸气初

•C呼气初

•D吸气末

正确答案:B

(50)

回返性抑制是属于

•A交互抑制

•B突触前抑制

•C侧抑制

•D负反馈抑制

正确答案:D

(51)

过度换气可以引起呼吸暂停,这是由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造成的。

•A增强

•B不变

•C升高

•D降低

正确答案:D

(52)

消化腺分泌消化酶的方式是

•A溶解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正确答案:D

(53)

肺总容且减去肺活量等于

•A补呼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余气量

•D潮气量

正确答案:C

(54)

在下列组织中,属于可兴奋组织的是

•A骨骼

•B肌肉

•C皮肤

•D肌腱

正确答案:B

(55)

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浓度差的机制是

•A ATP的作用

•B钠泵活动

•C K+异化扩散

•D Na+异化扩散

正确答案:B

(1)

优秀短跑运动员腿部肌肉中慢肌纤维百分比高,并且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

胰岛素是体内惟一的升血糖激素。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3)

人体内的心肌和骨骼肌一样,都可以做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4)

优秀的耐力专项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且出现选择性肥大现象,同时还伴有肌红蛋白、线粒体及其氧化酶活性和毛细血管数量增加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5)

肾脏的血液直接来自腹主动脉的分支—肾动脉。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6)

对于同样肌纤维数量而言,快肌纤维的收缩力明显大于慢肌纤维。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7)

心肌细胞兴奋的标志是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8)

通常所说的肾血流量,主要指肾髓质的血流量。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9)

内分泌腺的分泌物,一般会通过专用导管直接输送到作用部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0)

以发展肌肉耐力和提高内脏机能水平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其运动强度更低,练习次数相应较多,练习频度亦可有所增加。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1)

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是同时进行但相互独立存在的两个生理过程。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2)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在体内相继发生的两个生理过程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3)

生理学中,只把代谢产物、多余水分等物质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讨程称为排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4)

肌肉组织兴奋性高时,刺激强度低且作用时间短就能引起肌组织兴奋。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5)

可的松是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统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6)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升血糖激素。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生物能量学; 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又以CP的形式存在。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 TP。 ADP+CP——磷酸激酶A 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 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7、能量代谢的整合; 8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即“能量节省化” 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 12、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 一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1、能量的来源 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 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 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自由能形式储存于A TP中,肌肉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关注人体在运动环境中的生理反应和行为的 科学。它探讨人体运动时的生理过程,特别关注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帮助解释和预测运动的行为、功能及潜在的健康问题。 运动生理学的目的在于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肌肉组织、血液循环、肺活量、氧合、消化和内分泌系统等。这些生理系统密切相关,并且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可能会出现不利于运动员运动能力提高和身体健康的情况。 运动生理学多由心理因素、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等综合叠加影响而产生,因此,借助运动生理学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运动的现象、机制及发挥适当的调节作用。 运动生理学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遗传因素如何影响运动的能力和表现;其次,研究运动如何影响人体的健康、发育和发展;最后,研究如何通过营养、训练和其他环境因素改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运动生理学还研究如何通过可控输出系统来改善运动员的训练 效果,如使用三分钟小跑训练系统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系统等。 此外,运动生理学还开展了很多研究,以探索在运动中,为何有些人优于别人,其中还涉及到遗传因素、训练方式、人际关系、营养状况等。 研究显示,营养是提高运动能力和表现的重要因素,对运动员而言,营养也是一种潜在的竞争力,因为它影响人体机能和恢复力。

此外,运动生理学还研究高强度运动对运动员的潜在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肌肉应激、关节炎和运动伤害等。 借助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健康状况,提高运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运动表现的目的。 因此,运动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它不仅可以深入探索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反应和行为,还可以为运动员及其他运动爱好者提供相关的建议,改善运动表现,提高运动能力。

运动生理学必看知识点

名词解释 1、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等氧化供能)的能力。 2、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 3、需氧量:指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气量。 4、氧亏: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 5、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气量。 6、乳酸阈:在递增运动负荷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 7、吸氧量: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人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称为吸氧量。吸氧量也称耗氧量。 8、通气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用肺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 9、持续训练法:采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长的不间歇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指在两次训练之间有间歇方式的组合训练。 1、免疫: 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一种生理功能。 2、特异性免疫: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3、非特异性免疫: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抵抗力,有些是天生具有的,即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经遗传获得的,称为先天性免疫,因其并非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故又称非特异性免疫。 4、“流动脑”:是免疫的随时感知非感知性刺激,并通过细胞因子等免疫递质发动免疫应答。 5、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通过一些共同的介导物质(共同的生物信息语言),对他们自身的功能以及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节,形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6、运动性免疫抑制: 长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的现象,表现为免疫功能降低,对感染疾病的易感率上升,这种由于运动而诱发的免疫功能现象称为运动免疫抑制。 7、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8、黏膜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清除通过黏膜表面入侵的微生物,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组成。 9、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0、细胞免疫: 指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导致靶细胞破裂死亡的免疫反应。 11、体液免疫:指B细胞在T细胞辅助下,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完成的免疫反应。 12、免疫应答:抗原性物质进去机体后所激发的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 13、免疫稳定:是机体免疫系统内部的自控调节机制,以清除体内出现的变性、衰老、死亡细胞等,从而维持机体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若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14、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机体可抵抗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陷可发生免疫缺陷病。7、靶器官: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但其直接发挥着毒作用的部位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

运动生理学

1.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和长期运动 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2.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 对动态平衡的状态。 3.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力时,肌肉缩短,做正功,作用 于加速运动。 4.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被拉长,作用于减速 运动。 5.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肌肉长度不变,作用于静力 性工作。 6.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呈反比关 系/在一定范围内,张力越大,肌肉长度越长 7.快肌的收缩速度和收缩力量大于慢肌,耐力比慢肌弱。 8.磷酸原系统:由ATP和CP构成的能量瞬时供应系统。供能特点:功率输出 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100M跑 9.糖酵解系统(乳酸能系统):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分解过程中再合成ATP的 功能系统。功能特点:功率输出大,不需要氧,生成乳酸,供能总量多,持续时间较短。400M 10.有氧氧化系统:指糖,脂肪,蛋白质在氧供应充足的轻快下,彻底氧化成 H2O,CO2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供能系统。功能特点:供能总量最大,供能时间最长,速率低,需氧,不产生乳酸。10000M 11.基础代谢:指人体在清晨安静状态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 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12.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头部后仰——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使四肢 伸直,背部挺直。头部前倾——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性相对加强,四肢弯曲。头部侧倾或扭转——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作用—体操运动员进行后手翻,后空翻或在平衡木做动作时,如果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伸肌力量不一致,失去平衡,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动作 13.大脑皮质运动区特征:交叉性支配,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精细的 功能定位,越精细复杂的肌肉,其皮质代表区的面积越大,运动区定位从上到下的安排是倒置的。 14.激素:是内分泌腺或组织器官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液体为媒介,在细胞 之间传递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性物质。 15.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是动员能量释放和提高身体功能,当运动强 度为最大摄氧量的50%时,去甲状腺激素明显升高,而肾上腺素在最大摄氧量的60%-70%的强度才开始升高。在运动应急状态下,分泌增多,运动强度越大,分泌越多。作用:对运动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促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有利于肌肉运动顺利进行。 16.免疫防御:机体抵抗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异物的功能。 17.免疫稳定:机体清除变性或衰老的细胞,维持生理平衡的功能。 18.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防止发生肿瘤的功能。

运动生理学,常考的57个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常考的57个名词 解释 我们专门花了些时间,重新梳理了运动生理学的名词解释。推荐正在体育考研、考编、专升本的体育生!感觉有用就收藏本文吧! 1.激素 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2.第一信使 生物体内结合并激活受体的细胞外配体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生长因子和化学诱导剂等物质,通常统称为第一信使。 3.第二信使 它是指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刺激大脑浆中产生的信息分子,获得的信息经过增强、分化、整合、放大后传递给效应器产生效应,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 4.应激反应 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感染、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刺激时,均可出现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的急剧增高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将这种非特异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5.体液免疫

以 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包括感应、增殖和分化、效应三个阶段。 6.血细胞比容 血液中血细胞的比例称为血细胞比容。 7.运动性贫血 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暂时性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 8.碱储备 由于血浆中的 NaHCO3 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物质,习惯上将血浆中的NaHCO3称为碱储备,通常以每 100ml 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 9.肺容积 肺气体的总体积称为肺容积,包括潮气量、吸气量、呼气量和残气量。 10.功能余气量 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称为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等于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11.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它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12.解剖无效腔

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过程的科学。 2.肌小节: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兴奋—收缩耦联:是指以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为基础的收 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4.内环境: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5.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 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6.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入到动脉的血量。 7.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 8.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 9.氧离曲线:是表示PO2与血红蛋白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10.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CO2与所消耗的O2的容积之比。 11.激素: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能分泌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 液传递而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12.本体感觉: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各部相对位置和状态的感觉。 13.视野: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14.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5.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 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人体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16.乳酸阈: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 17.身体素质:通常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 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18.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过度而引发身体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是人体运动到一定阶 段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19.“极点”:在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功能不能 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运动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精神低落,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这种现象成为“极点”。 20.“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运动者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不 久,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心率趋于平稳,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运动生理学复习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 2、ATP稳态:在氧气浓度较低或利用相对不足的条件下,细胞的ATP来源首先在磷酸激酶催化下迅速将CP的高能磷酸键转移至ADP,依赖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及其他物质参加的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合成大量ATP。 CP + ADP→C(肌酸)+ATP 3、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人体通过摄入体内食物提供人体化学能的物质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4、能源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形成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吸收部位:食物在口腔及食道内一般不被吸收,胃仅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小肠是重要的吸收部位,小肠具有食物停留时间长、内容物多为已消化的结构简单的可吸收物质、食物吸收面积达大、管壁血液、淋巴循环丰富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5、机体能量的利用 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6、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 7、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P26-27) 8、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P27-28) 第二章肌肉活动 1、肌肉的物理特性:是指它的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 2、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 3、兴奋性:是指一切生命所具有的生理特性。 4、产生兴奋三个基本条件:一定刺激强度、持续一定作用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5、阈值: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6、兴奋的本质: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及其传导。 7、静息电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 8、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 9、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习惯称为神经冲动,它具有以下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绝缘性。 10、三联管:由每一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 11、肌肉收缩的步骤: 12、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机制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乙酰胆碱和终版膜电位变化来实现的,具体情况如下: (1)、当运动神经元兴奋时,神经冲动沿运动神经纤维传至周图末梢,并刺激接点前膜。接点前膜去极化使膜上的钙通道开放,使得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进入接点前膜,触发轴浆中

运动生理学2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1) 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 (1) 一、肌原我纤维和肌小节 (1) 二、肌管系统 (1) 三、肌丝的分子组成 (1) 第二节;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 一、静息电位 (1) 二、动作电位 (1)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1) 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 (1) 五、肌电 (1) 第三节;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1) 一、肌丝滑行学说 (1) 二、肌纤维收缩的分子机制 (1) 三、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藕连 (1) 第四节;骨骼肌特性 (1) 一、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1) 二、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兴奋条件 (2) 第五节;骨骼肌收缩; (2) 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2) 二、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 (2) 三、运动单位的动员 (2) 第六节;肌纤维类型与收缩能力 (2) 一、肌纤维类型的划分 (2) 二、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 (2) 三、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动员 (2) 四、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 (2) 五、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2) 第七节;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2) 一、利用肌电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 (2) 二、利用肌电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 (2) 三、利用肌电评价肌力 (2) 四、利用肌电进行动作分析 (2) 第二章;血液 (2) 第一节;概述 (3) 一、血液的组成 (3) 二、内环境 (3) 三、血液的功能 (3) 第二节;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3) 第三节;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3) 一、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3) 二、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3) 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3) 第四节;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3)

一、血红蛋白的功能 (3) 二、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 (3) 第五节;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3) 一、血液凝固和纤溶 (3) 二、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3) 第三章;循环机能 (3) 第一节;心脏的机能 (3) 一、心脏的一般结构 (4) 二、心脏的生理特性 (4) 三、心脏的泵血功能 (4) 四、心电图 (4) 第二节;血管生理 (4)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4) 二、血压 (4) 三、动脉脉搏 (4)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血量 (4) 五、微循环 (4)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 一、神经调节 (4) 二、体液调节 (4) 三、局部血流调节 (4) 第四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4) 一、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4) 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 三、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意义 (5) 四、体育运动与心血管疾病 (5) 第四章;呼吸机能 (5) 第一节;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机能 (5) 一、肺通气的动力学 (5) 二、肺通气技能 (5) 三、肺通气机能的指标 (5) 第二节;气体交换与运输 (5) 一、气体交换 (5) 二、气体运输 (5) 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5) 一、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系统 (5) 二、呼吸运动的发射性调节 (5) 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5) 第四节;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5) 一、运动时肺通气机能的变化 (5) 二、运动时肺换气机能的变化 (5) 三、运动时呼吸的调节 (6) 四、运动时合理呼吸 (6) 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 (6)

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2.兴奋:在生理学中将神经、肌肉、和某些腺体等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 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 4.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之为适应性 二、简答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①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 ②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 ③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骨骼肌机能 一、名词解释 1.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 2.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 3.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之为等长收缩

4.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之为离心收缩 5.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6.运动单位:一个á-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二、简答 1.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 答:(1)形态特征 :○1快肌纤维直径较慢肌纤维大 ○2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较快肌纤维丰富 ○3慢肌纤维含较多血红蛋白,因而导致慢肌纤维 通常呈红色 ○4慢肌纤维含较多线粒体,且线粒体体积较大 ○5慢肌纤维由较小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运动神经 纤维较细,传导速度慢 (2)生理学特征: ○1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2快肌纤维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纤维 ○3慢肌纤维抗疲劳能力较快肌纤维强 (3)生物化学特征:○1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2快肌纤维中无氧代谢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 强 2.简述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1)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2)酶活性改变 耐力训练可引起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增强,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无氧代谢酶活性增强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 绪论 1.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2003) 3.调节是指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体内活动的适应性调整,使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 4.神经、腺体、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发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均称为兴奋。 5.引起组织兴奋地条件:a 一定的强度b 一定的持续时间c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6.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7.在不同的环境或运动条件刺激下,组织或机体的内部代谢和外部表现所发生的暂时性、应答性功能变化,称为反应。 8.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成为适应。 9.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而调节系统又可以通过回路对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2005) 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类。正反馈促使某种生理过程逐渐加强。 10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

变化预测干扰、防止干扰,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1.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备、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3.ATP(三磷三腺苷)是骨骼肌直接能量来源(ATP边合成边分解)。 4.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前提是Ca2+存在下骨骼肌粗肌丝的肌球蛋白与细肌丝中的肌动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肌纤凝蛋白。 5.机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维持其ATP恒定含量的现象称为ATP稳态。 6.人体通过摄入体内食物提供人体化学能的物质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7.1g糖在体内完全燃烧可释放4kcal的热量。 1g脂肪在体内完全燃烧可释放9.5kcal的热量。但氧气充足条件下消耗1L氧气产生的ATP糖却大于脂肪。 1g蛋白质在体内完全燃烧可释放4.3kcal的热量。 8.能量系统是指提供ATP再合成的能量供应系统,分为三种:磷酸原系统(ATP-CP供能系统)、糖酵解系统(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9.人体运动时的供能系统及其供能过程的特点(比较分析三种能量系统的特点2012)(2011论述) 1)磷酸原系统的供能, 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TP.ADP+CP—→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供能系统) 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所以磷酸原系统是一切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数秒钟内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只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关于人体运动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学科,旨在揭示人体运动的生理过程与机理,以提高人体运动能力。运动是人体发挥活动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涉及各种系统和活动,包括肌肉活动、内脏机能活动、神经元活动和甚至心理活动。运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增强生理活动,改善身体素质,减轻疾病的发病率,促进机体生长发育,改善心理状态,以及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机体代谢的修正及相关性研究,生物电生理学运动骤性的研究以及机体机能的改善等。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代谢的修正。运动的过程中,机体内的糖分解、消耗和转化主要由代谢转化过程来完成。代谢转化过程是指机体有机物更新或改变过程。比如,肌肉运动时,机体耗能主要来自有氧代谢。有氧代谢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消耗氧的过程,它以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代谢反应的原料,在有氧条件下,能转化成热能及各种化学物质,从而产生能量。 二是生物电生理学运动阶段的研究。运动阶段指的是人体运动过程中,肌肉、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组织系统所经历的各个生理过程。运动阶段可以分为肌肉运动阶段、神经系统运动阶段、心血管系统运动阶段、内分泌运动阶段、神经内分泌运动阶段等。生物电生理学研究是指用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滤波等数学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微电特性及其与运动过程的关联性。

三是机体机能的改善。运动可以改善机体的机能,从而达到改善身体健康、促进身体形态发育、锻炼肌肉力量、减轻疾病的发生率等目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升心血管功能,使肌肉增加力量和耐力,改善肺功能,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等。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会分泌多种激素,如类固醇、胰岛素、促肾上腺素等,从而影响机体对运动的反应,从而达到促进机体机能改善的目的。 综上所述,运动生理学是人体运动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学科,主要包括机体代谢的修正、生物电生理学运动阶段的研究以及机体机能的改善。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运动能力,为人体健康保驾护航。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各个系统的变化与适应的学科。它涵盖了运动与身体的机能关系、运动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运动的效应与调控等多方面内容。本文将从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对运动生理学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基本概念 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各个系统的变化与适应的学科。 2. 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了解运动生理学有助于促进运动训练的效果、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等。 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等多个系统。 4.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综述等方法。 二、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 心率的变化:运动时,心率会显著增加,这是为了满足运动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 2. 血压的变化:运动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增加,这是由于运动引起的心肌收缩力的增加和外周阻力的增加。

3. 心脏结构的适应:长期运动可使心脏的室壁增厚,心脏容量增大,从而提高心肌的收缩力和耐力。 4. 循环系统的适应:长期运动能使血管壁变得更加强壮,提高血管弹性和扩张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 肺活量的增加:运动能够促进呼吸肌肉的发展和改善肺功能,从而增加肺活量。 2. 肺泡通气量的增加:运动能够提高肺泡通气量,增加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 肺血流量的增加:运动能够增加肺血流量,提高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4. 呼吸频率的变化: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以满足运动时所需的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四、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 1. 肌肉力量的增加: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肌肉的横截面积和神经肌肉反应,从而提高肌肉力量。 2. 肌肉耐力的提高:耐力训练能够提高肌肉的抗疲劳能力和氧气利用能力,增强肌肉的耐力。 3. 肌肉收缩速度的改善:力量训练能够改善肌肉纤维的肌肉收缩速度,提高爆发力和反应速度。

运动生理学

绪论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 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通过改变自身机能来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是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制,阐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 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 全民体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第一章 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起止点互相靠近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肌小节。 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 答:(1)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快肌纤维的直径较慢肌纤维大,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较快肌纤维丰富。慢肌 纤维含较多的线粒体,慢肌纤维有较小的运动神经元支配。 (2)生理学特征: A.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B.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 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 C.抗疲劳能力 快肌纤维在收缩时能产生较大的力量,但容易疲劳。慢肌纤维的抗疲劳能力比快 肌纤维强的多。 (3)代谢特征 快肌纤维中一些重要的与无氧代谢有关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慢肌纤维。

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概述 研究对象 人体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调控规律的科学。(如节律性呼吸及其调控规律)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体在急性运动(一次运动练习)或训练(反复运动、慢性运动)中功能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如急性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长期训练后呼吸的持久变化) 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什么?(研究内容) 1. 在体育运动影响下人体各器官机能的变化规律 2. 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调节与适应 3. 不同人群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机能变化特点 4. 不同环境条件下运动时机能变化特点 5. 体育运动训练和教学的生理学原理解析,效果评价及科学指导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1 概念:有机体为实现自我更新,与周围环境之 间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2 分类: ①合成代谢(同化作用):结构重建与更新 ②分解代谢(异化作用):破坏与清除衰老组织 (二)兴奋与兴奋性---反应和适应的前提 1 概念 ①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的过程或动作电位本身。 ②兴奋性: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几乎所有的活组织都具有一定的兴奋性,尤其神经、肌肉和某些腺细胞的兴奋性较高

2 意义 兴奋和兴奋性是一切生物体具有的最基本功能,是机体产生反应和适应的前提,由于它的存在才能使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适宜的反应和适应。 (三)、反应和适应——运动和训练的影响 急性运动——一次运动练习; 慢性运动/训练——超过几周、几月或多年的反复运动。 1 反应(response) 反应:一次运动练习(急性运动)所引起的暂时性功能变化。 这些变化在运动结束后不久就消失。如运动引起的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 2 适应(adaptation) 适应:慢性运动或训练引起的人体结构和功能持久性的变化,它并不在训练后立刻消失。 如长期耐力训练使心脏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从而使耐力得到提高。训练适应的产生需较长时间,训练适应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三、机体内环境和稳态 (一)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概念:指细胞浸浴的液体环境,由血浆和组织液构成。 功能: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二)稳态(homeostasis) ——生理学的研究主题 概念: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酸碱度、渗透压、PO2和PCO2等)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及其调节过程 稳态维持的实现:通过各器官系统相互协调实现。 稳态维持的意义:维持体内各细胞、器官、系统进行正常功能活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通过运动适应这一主动措施有目的地提高相应器官系统的功能能力,从而提高其保持稳态的能力或耐受更大稳态变化的能力是体育锻炼有益于健康的重要机理和目的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骨骼肌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由神经传到肌肉的结构装置。 3.运动单位:一个X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二、简答题 1. 简述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 答: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 (1)肌膜产生AP(动作电位),由横管传到三联管; (2)肌浆网中Ca2+的释放,使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3)肌质网对Ca2+的再回收,肌肉舒张。 2.简述骨骼肌收缩舒展的分子结构? 答: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骨骼肌舒张机制。 3.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答:收缩形式: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

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长度变长的收缩。 (4)超等长收缩——骨骼肌工作时光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区别: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肌力。 缩短收缩对机体主要起加速作用,拉长起减速作用,等长收缩起、、固定姿势作用。 4.简述肌纤维的分类及特点? 答:(1)按收缩速度分类:快肌纤维、慢肌纤维 (2)按肌纤维的颜色:白肌纤维、红肌纤维 如果结合收缩速度来分:快缩白、快缩红、慢缩红 (3)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 糖酵解型、慢缩氧化型 形态特点:快肌纤维直径较粗,含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发 达。 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且传导速 度较快。 慢肌纤维的毛细血管网较丰富。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 代谢特征: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乳酸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运功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阈。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成长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肌肉力量: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 身体素质:肌肉在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如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和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果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功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即称为运动性疲劳。 赛前状态: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为动作电位。 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小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股杠杆做相向的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拉长收缩:当肌肉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这种收缩形式称为拉长收缩。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 氧亏: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 速度素质: 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兴奋性:机体活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成为兴奋性。 肌小节: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小结。 单收缩: 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处于某种极化状态,表现为膜的两侧存在着一个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自动节律性。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可以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具有一定的储备,称为心泵功能储备,简称心力储备。 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以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O2和CO2的交换。 疲劳: 时值:是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 屈肌反射:当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地回撤,这一反射称为屈肌反射。 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地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发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被称为牵张反射。

《运动生理学》复习参考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参考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时值: 是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2、基强度: 当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样延长,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最基本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静息时细胞膜处出于某种极化状态,表现为膜的两侧存在着一个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反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电位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为动作电位。 4、肌肉收缩: (一)缩短收缩:张力大于外力 (二)等动收缩:张力等于外力 (三)拉长收缩:张力小于外力 ★5、牵张反射: 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果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维持躯体的基本姿势) 6、屈肌反应:

当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的回撤★7、贫血: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或)红细胞积压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8、肌电图:记录深层肌肉电活力。(有损伤,有痛苦) 9、受体: 在生物膜、细胞浆、细胞核中对特定生物活性物质能有选择性的识别递质和活性效应器。 10、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可以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具有一定的储备 11、博出量:一次心脏博动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12、射血分数: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充盈量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13、有氧耐力: 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等氧化供能)的能力。 ★14、最大吸氧量: 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

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15、运动性疲劳: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二、简答题: 1、为什么最适初长度时肌肉产生最大张力? 因为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因素主要有肌源性和神经源性两类,肌源性生理因素又包括关节运动角度、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和肌肉初长度,在神经源性因素与其他生理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粗,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因而其作用的横桥数目最多,所以最适初长度时肌肉产生最大张力。 2、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成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心率来计算;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效率越高. 2最大摄氧量:指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3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 4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5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6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条件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7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8个体乳酸阈:个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

9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运动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 10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此时机体能够稳定工作的持续时间较短;很快进入疲劳状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状态. 11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做进入工作状态. 12无氧阈: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功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功能的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G/分子/升时所对应的强度或功率来表示.超过时血乳酸将急剧下降. 13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 14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特定运动强度;功能效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叫疲劳. 15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16每搏输出量:指一分钟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17心率储备:指单位时间内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