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发[2010]146号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环发[2010]146号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环发[2010]146号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环发[2010]146号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关于印发《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的通知

环发〔2010〕1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加强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规范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的有关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环保应急标准通知

抄送:环境保护部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环境保护部2010年12月28日印发

—3—

附件: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为适应当前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加强全国环境应急能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推进中国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对应急队伍和装备的建设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提高省级环境应急指挥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地市级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对能力为重点,各有侧重的制定了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内容包括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与人员、硬件装备、业务用房等。同时按照实际情况,分别将省、市、县级标准分为三级,鼓励有需求的地区进一步提高能力建设标准。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执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核与辐射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另行规定。

—4—

表1 机构与人员

备注:

1.第1项“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指具有行使环境应急管理行政职能,可有效防范和妥善

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的专门机构或部门;

2.第2项“人员规模”指专职从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含兼职人员;

3.第3项“人员学历”指新招人员学历;

4.第4项“培训上岗率”指通过国家级或省级环保部门组织的环境应急管理培训,并取

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比例;

5.选调政治思想觉悟高、文化程度和业务素质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员从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6.人员经费按照政府有关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实有人数和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核定;

7.环境风险等级高的地区可在标准基础上扩大人员规模。

—5—

表2 硬件装备

—6—

表2 硬件装备(续)

备注:

1.第1项“应急指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指符合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求,包含环

境风险源基础信息系统、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系统等各类环境基础信息集成共享,实现与政府部门应急平台、上下级环保部门应急平台互联互通的环境应急平台体系。

2.第2项“视频会议系统和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省级需配备MCU(多点控制单元)、视

音频切换控制系统(原则上接入容量不低于128×128)、网管系统、视频会议终端以及配套外设(包括摄像机、扬声器、扩声设备等);地市级需配备MCU(多点控制单

—7—

元)、视音频切换控制系统(原则上接入容量不低于64×64)、网管系统、视频会议终端以及配套外设(包括摄像机、扬声器、扩声设备等);县级需配备视频会议终端以及配套外设(包括摄像机、扬声器、扩声设备等)。

3.第3项“车载应急指挥移动系统及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指装配在应急指挥车上的移动

指挥通信系统。至少包括电子办公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视频音频图像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并确保与固定指挥平台之间的实时数据信息传输。

4.第4项“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指便于人员携带和操作的简易通信设备,至少具备无

线通信、音频图像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功能,并确保与固定指挥平台和车载指挥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

5.移动指挥通信系统应确保在恶劣条件下能够实现事发现场与后方指挥的实时通信。

6.第5项“应急指挥车”指装备了车载应急指挥移动系统及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移动指

挥车辆,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识。省一级、省二级、市一级的应急指挥车须在7座以上。

7.第6项“应急车辆”包括商务车、越野车、高性能越野车,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

识。地理条件复杂的地区可提高越野车、高性能越野车的配置比例。

8.第7项“高性能应急监测车”指应急状态下赴现场快速监测的车辆,可快速监测液态、

气态、固态及辐射等各类污染物,具有密闭保护功能,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识。

应急监测车可委托环境监测部门进行日常管理维护。

9.第8项,“多功能水上(近海)快艇”,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识,内陆地区且辖区

内无大面积水域的环保部门可不装备。

10.第9项“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和第10项“液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或粉尘致密型

化学防护服”均指包括身体防护、呼吸防护、无线通讯的成套防护装备。技术标准参照《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GB 24539-2009)、《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AQ/T 6107-2008)。

11.第11项“应急现场工作服(套)”指一般应急现场工作服,包括服装、鞋、帽、手

套、口罩、护目镜或面镜等装备,服装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识。

12.第15项“医用急救箱”中至少包括:纯棉弹性绷带、网状弹力绷带、不粘伤口无菌

敷料、防水创可贴、压缩脱脂棉、三角巾、酒精棉片、伤口消毒棉签、医用剪刀、医用塑胶手套、人工呼吸隔离面罩、速效救心丸等。

13.第19项“防寒保暖、给氧等生命保障装备”包括防寒服、采暖炉、氧气瓶、野外炊

具等,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可提高配置。

14.第22项“应急摄像器材”和第23项“应急照相器材”指具备防爆、高清、广角、

长焦距、夜间拍摄等功能的摄像器材和照相器材。

15.第26项“无人驾驶飞机”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8—

飞机,具备航拍功能和数据传输系统,需配套航拍数据分析系统,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16.环境应急硬件装备应保持完好,按规定维护升级、淘汰更新,随时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17.构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提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清单,依托地方人民政府储

备应急救援物资。

18.本《标准》各项指标内容为最低配置,各地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装备内容、提高装备水平。

—9—

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

中铁一厦琼头项[ 2015] 50号签发人:张战通 关于全面推行市政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领导小 组的通知 项目部各单位: 为深化我省工程质量和队伍素质“双提升”行动,促进我省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按照“业主主导、施工落实、监理督促、政府监管”的原则,在全省城建系统推行市政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结合公司管理现状及作业层队伍实际情况,特成立项目部标准化领导小组。认真贯彻《关于全面推行市政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组长:张战通 副组长:刘帮新、芦建民、曹纹龙 组员:各部门负责人 附件1:《关于全面推行市政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附件1 关于全面推行市政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 实施意见 为深化我省工程质量和队伍素质“双提升”行动,促进我省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按照“业主主导、施工落实、监理督促、政府监管”的原则,在全省城建系统推行市政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分阶段梯次推进,逐步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市政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2015年下半年开始在设区市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所有新建工程和全省施工合同价1亿元及以上的市政工程项目上推行;2016年开始在全省施工合同价5千万元及以上的市政工程项目上推行;2017年开始在全省市政工程全面推行。 二、工作重点 在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城市轨道交通、园林绿化、地下管线的土建工程中推行建设标准化。 (一)管理行为标准化。规范建设、施工、监理单位项目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严格执行市政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在工程管理中查找薄弱环节,健全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把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落实到施工全过程,实现工程进度合理,质量管理严格,安全措施到位,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强化奖惩措施,加强

建设期间应急管理制度

通知 各参建单位: 现将《梁山前能生物电力有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下发,望各参施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梁山前能生物电力有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工程部 2018年4月10日

梁山前能生物电力有限公司 热电联产项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和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建设期间各参施单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围 本办法适用于梁山前能生物电力有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期间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 突发事件是指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重影响工程进展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较大政治、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事件,分为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洪水、地质灾害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集体性职业

中毒、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等)、突发环境事件等。 其他突发事件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相应规定执行。 第三条主要原则 1.统一领导,加强管理。 在建设单位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落实逐级负责制度,保证信息传递快捷、畅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参建单位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基础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把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一线处置水平;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力量建设,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保障,确保在危机时刻能够有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控得住的队伍。 第四条应急预案体系

(完整版)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24号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已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经第二十八次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的管理,促进技术进步,保证工程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一)工程建设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包括安装)及验收等通用的质量要求; (二)工程建设通用的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 (三)工程建设通用的术语、符号、代号、量与单位、建筑模数和制图方法; (四)工程建设通用的试验、检验和评定等方法; (五)工程建设通用的信息技术要求; (六)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通用的技术要求。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一)工程建设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包括安装)及验收等通用的综合标准和重要的通用的质量标准; (二)工程建设通用的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标准; (三)工程建设重要的通用的术语、符号、代号、量与单位、建筑模数和制图方法标准; (四)工程建设重要的通用的试验、检验和评定方法等标准; (五)工程建设重要的通用的信息技术标准; (六)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通用的标准。

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国家标准的计划 第四条国家标准的计划分为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五年计划是编制年度计划的依据;年度计划是确定工作任务和组织编制标准的依据。 第五条编制国家标准的计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和总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体现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二)适应工程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在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的要求,综合考虑相关标准之间的构成和协调配套; (四)从实际出发,保证重点,统筹兼顾,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轻重缓急,做好计划的综合平衡。 第六条五年计划由计划编制纲要和计划项目两部分组成。其内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计划编制纲要包括计划编制的依据、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工作重点和实施计划的主要措施等; (二)计划项目的内容包括标准名称、制订或修订、适用范围及其主要技术内容、主编部门、主编单位和起始年限等。 第七条列入五年计划的国家标准制订项目应当落实主编单位、主编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承担过与该国家标准项目相应的工程建设勘察、规划、设计、施工或科研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 (二)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能组织解决国家标准编制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第八条列入五年计划的国家标准修订项目,其主编单位一般由原国家标准的管理单位承担。 第九条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国务院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原则和要求,统一部署编制国家标准五年计划的任务;

工程建设项目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编号:AQ-BH-06117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工程建设项目突发事件的应急 管理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emergencies

工程建设项目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一、前言 工程建设部门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由于它具有生 产流动性、施工多样性、综合协调性和劳动密集性等特征,所以一 直是风险、威胁和危险很大的行业。近年来,有关建筑企业的重大、 特大恶性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 高,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 应急管理。 二、项目应急管理的概念 1.项目应急管理描述。突发事件(Emergency)是对出乎意料之 外突然发生的、具有很大破坏性的事件的总称。 项目突发事件(ProieotEmergency)就是在项目实施中未预料其 发生且未做准备的,要求迅速做出决策的紧急事件及灾害事故。 应急管理(EmergencyManagement)是一门应用科学、技术、

计划以及管理于一体的学科,处理可能导致重大伤亡、财产损失或扰乱社会生活的一些极端事件。 项目应急管理(ProjectEmergencyManagement)是指针对项目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2.突发事件的分类。识别突发事件是应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区别于不同突发事件的特点,对突发事件进行明确的分类,才能很好的识别和检测突发事件。按突发事件产生的起因可分为:技术上的突发事件,主要体现在技术上的错误,缺陷导致的危害;自然上突发事件,主要是自然外界环境突发性影响,如气候的变更、地震等;政治上的突发事件主要是由政治系统、战争及公共事业政策等;社会上的突发事件是由于社会各方利益集团引起,如环保组织的抗议等;组织上的突发事件,是由于组织内部结构、性质带来的,如工作人员不同的民俗、文化造成的冲突。 三、项目应急管理动态过程分析 1.项目应急管理动态模式。针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多阶段性,将项目进行的全过程(项目定义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建议书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 通过该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逐步建立我县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装备体系和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做好我县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为我县应急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建设依据 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 3、《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4、《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5、《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6、《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国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项目概算核定意见的复函》; 三、合江县基本概况 合江县位于四川南部边缘,地处四川、贵州、重庆三省市交界处,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交汇处,系四川省在长江进出川的第一港口县。全县幅员面积2421.9km2,人口85万。合江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商品粮基地县,世行贷款的长江上

中游水果开发的荔枝项目县,全国产肉百强县、产粮大县、造林绿化百佳县、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生态环境治理县及四川省山羊板皮生产县和对外开放试点县。 合江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已初步形成食品、化工、轻纺、建材和竹木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罐头、冷冻分割肉、清水笋、肠衣、猪鬃、竹筷、机制纸走俏全国,跻身国际市场。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的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合江县榕山镇。 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城建设初具规模。县城面积已近5平方公里,有日供生活用水量6万吨的自来水厂,程控、移动电话和无线电寻呼通讯已形成网络,市政公益设施日趋完善。合江交通运输方便,陆路、水路与泸州、成都、重庆相连,构成了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一)工业发展迅速 合江县坚持“工业强县、港口兴县、企业富县”的主题战略,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迅速增加,合江工业发展迅速。 1.县内已建规模以上项目 到2006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四川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是我国国有控股的大型化肥尿素生产骨干企业,系国家“八五”重点支农项目,是西部化工城的重点企业。天华富邦公司投资总额5.8亿元,年产2.5

如何进一步提升应对环境突发事件中环境监测的应急能力(精)

如何进一步提升应对环境突发事件中环境监测的应急能力自2005年以来,随着松花江水质污染、太湖蓝藻供水危机、盐城饮用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事件的发生,对于如何建立运行有效、行动快速的环境应急监测,密切监视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减轻突发性污染事故损失,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所谓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对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污染范围,以及生态破坏程度、范围等进行的监测。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掌握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我站自2008年初以来,已接报完成了20次环境应急监测任务,其中14次为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中,有2起放射源、3起化工生产事故、2起长江运输事故和4起公路运输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回顾每一起应急监测处置过程,我发现凡是非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因有较为充足的时间,从现场调查、方案制定、监测分析到报告编制发布,整个过程完成得都比较好,而在应对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中,虽然每次我们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跟踪监测至最后处置结束为止,但每次事件结束后,我总感到有点遗憾。经历了这么多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实战后,我觉得有必要静下心来,对过去应急监测处置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疏理和思考,以便及时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切实有效的完善办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好环境应急监测做好准备,充分发挥好环境监测在环境突发事件处置中的支持作用。 首先谈谈应急监测中的得与失。在每一次的应急监测及处置过程中,我站监测人员从现场到分析都能克服一切困难,不分昼夜,不计得失地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快速、准确地完成监测分析,定时、及时上报各类应急监测快报,并坚持到事件处置全部结束为止。这一点已经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还存在的问题:①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开始阶段,相对于其它部门,监测人员及设备到达事故地点稍晚,不够快速;②缺乏完整的应急监测方案,不能根据现场情况和监测结果主动及时地提出调整监测方案的意见,全听从应急指挥组的安排,没有发挥出监测站应有的技术指导优势;③没能对每一次突发性应急监测进行及时的总结评价。产生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站制订有完整的《应急监测程序》和夜间、节假日值班表,但由于职责分散于各个科室部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起到的作用不大,给快速协同作战带来更大的挑战。突发性环境事件往往发生在人们最不经意的时候。在夜间或节假日接报时,由于值班人员住宅离单位远近不一,要召集全各部门相关人员耗费时间较长。即使在上班时间,往往碰上监测人员和车辆正好都在外执行任务或尚未回到站里,召回人员和车辆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这无疑影响了监测人员快速到达现场。 2、监测站接报时有时还不知道现场泄漏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通常都是由大队或分局先到达现场调查清楚情况后才通知监测站前往实施应急监测,所以应急监测的滞

铁路工地试验室建设与验收标准

铁路工地试验室建设与验收标准 为规范试验室建设,创造良好的试验检验工作条件,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程及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4号),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建设标准 1.试验室布置与环境 ⑴试验室有工作区、生活区、办公区,且相互独立。 ⑵试验室区域内交通道路均应硬化,水电满足使用要求。 ⑶操作间(功能室)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主要有力学室、土工室、集料室、水泥室(胶材室)、混凝土室、耐久室、化学分析室、标准养护室、样品室、留样室等。施工单位试验室每个操作间的面积不小于12m2;标准养护室不小于30m2;监理单位试验室每个操作间的面积不小于12m2;标准养护室不小于20m2。 ⑷试验室的采光、隔热、室温、湿度、供水、供电等应满足试验工作条件要求。 2.人员配置与管理制度 ⑴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有母体检测机构授权委托书,试验人员数量、资格符合要求,持证上岗,人员分工及岗位职责明确。 ⑵检测项目不超出授权范围。

⑶外委试验检测机构具有相关资质。 ⑷试验室职责详细、完善,常用标准、规范和规程齐全,版本有效,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制定了质量管理手册、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管理文件。 ⑸各种材料的取样、试件制作和试验方法、检测频次符合现行标准,操作过程规范标准,试验结果及时准确。 ⑹试验记录及报告用表规范,齐全完整,试验室设有存放试验资料档案架,目录编写清楚,试验台账完整齐全,具有可追溯性。各类试验报告、施工配料单等资料及时签认、归档。 ⑺专人负责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熟练操作应用信息管理系统。 3.仪器设备配备 ⑴试验室配备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应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仪器设备布局合理,操作安全方便。 ⑵强制性检定仪器设备,必须经国家或地方技术监督局强制性计量检定合格,试验室运行期间按规定期限复检。有标定要求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标定。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标识明确。大型仪器设备应有运转记录。 ⑶仪器设备应挂设标识牌,标明名称、规格、型号、状态;应有专人维护保养,做好使用、维护、保养记录,有据可查。 ⑷压力机、万能材料试验机配置信息化采集终端存储管理设备,网络通道工作状态良好。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及工程建设标准的种类

第六讲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及工程建设标准的种类 一、大纲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大纲要求: 掌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 掌握工程建设标准的种类 (二)、主要内容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制度 2、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3、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4、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5、工程监理企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6、建设工程质量保修 7、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8、工程建设标准的种类 9、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二、内容讲解: 1Z 掌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 1Z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制度 (1)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质量必须实行政府监督管理。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主要以保证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为依据,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

量和与此有关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以施工许可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为主要手段。 例题:建设工程质量必须实行( )监督管理。 A.建设单位 B.建立单位 C.工商行政 D.政府 答案:D。 例题: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主要以保证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为依据,以( )为主要内容。 A.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 B.主体结构 C.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有关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 D.环境质量 答案:C。 例题: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主要以( )为主要手段。 A.行政审批 B.施工许可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C.竣工验收 D.质量考核与抽查 答案:B。 (2)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工程项目应急管理制度(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项目应急管理制度(标准版)

工程项目应急管理制度(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二、各单位应根据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三、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提高职工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四、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各单位及项目每年至少安排一次桌面演练或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并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五、发生事故,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

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方案

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方案

雷州市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方案 一、单位现状 雷州市环境监测站始建于1988年,是从事环境监测的公益性全民事业单位,隶属雷州市环境保护局,业务上受湛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的指导,属全国环境监测三级站。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我站设置2个科室,现有人员15人,各类的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工程师1名,助理工程师5人,初级技术人员6人。办公及实验场所有530平方米,有水、空气、汽车尾气、噪声等监测仪器一批;1999年首次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评审,2010年2月通过了第三次到期评审,具备向社会提供环境监测公正性数据的能力。 但是由于受人员、仪器装备、工作场所的限制及地方财政困难等多种原因,我站现有的监测水平与国家规定的能力建设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环境应急监测方面的建设极为簿弱;仪器设备不足及部份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监测水平要求,直接制约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环保管理工作。因此,加强我站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二、工作职能与监管对象 雷州市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能是对全市的水和废水、空气、废气、土壤、生物、固体废物、噪声及振动、辐射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定期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上级监测站呈报本区环境质量现状;为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与执法提供监测数据;为辖区内污染事故处理和污

染纠纷仲裁提供监测数据;开展社会服务性监测;开展环境监测科研工作。 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污染源近千家, 2009年区环保局组织开展的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企业有300余家。2009年共计审批建设项目100余个,需要建设项目验收的项目达50个,全年处理信访150余件,目前区域内有各种窑炉、锅炉60余台,污水处理设施10余套,全区共有重点污染源30多家。雷州市境内河网密布全市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系发达,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8条,支流4条。湖泊水库众多,已建起中型水库12宗,小型水库65宗。南渡河(擎雷水)是广东省蓝天碧水工程项目之一,也是雷州市的母亲河、雷城镇16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和22万亩连片高产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所以监管对象的数量还是相当大,需要监测的内容也十分多。 三、建设计划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环保工作,确保环保监管到位和环境应急监测到位,近期雷州市环境保护局将对照国家三级站的要求,加强对雷州市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 1、实验场所 为节约资金和节省时间,雷州市环境监测站将先租用雷州市环境保护局办大楼三楼530平方米作为监测用房,按照要求进行实验室的布置和装修,整个基建总投资约为25万元。 2、仪器设备购置 结合我市实际,对照《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三级站标准,环境监测站缺口的基本配置仪器及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见表1。

环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规范和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故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护环境,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总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建立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以突发环境事件的救援及处置工作为重点,建立防范有力、指导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及处置体系。 1.3工作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保障公共安全尤其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最大限度减少突发性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切实加强应急处置专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安

全防护水平;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健全预防、预测和预警体系,对潜在的突发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统一领导、分级响应 在单位统一领导下,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事件实行两级负责制,各级分别编制本级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根据污染事故类别、污染事故引起的伤亡情况和事态发展情况实行“四级预警”,分级响应机制。 环境事件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首先负责应急处置,超出本级应急处理能力时,及时向上一级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请求支援和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3)信息共享、分工协作 建立健全以环保局与相关部门互联共享的信息网络。保证信息传递快速、通畅,根据环境污染突发事故随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加强与公安、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各部门实行统一指挥和调度,确保预警、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 (4)公众参与 通过媒体加强环境事件的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参与意识。 (5)依法监督、杜绝隐患 对于污染企业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要依法监管,发现不经处理、直接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的单位,要建立问责制。充分发挥

选线设计教案1.铁路能力与建设标准

选线设计课程教案 单元标题铁路能力与建设标准单元学时8 教学目标: 了解客货运量的意义和运量调查的知识;理解铁路选线设计所需要的运量资料、铁路设计年度、铁路等级划分与主要技术标准的;掌握铁路区间通过能力、铁路输送能力、高速铁路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铁路分级方法、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通过能力与输送能力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铁路分级方法、主要技术标准的原则,通过能力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输送能力的计算原理。 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实例讲解、习题分析等。对于铁路等级与主要技术标准选择等比较空泛的叙述性知识,宜结合实例讲解; 教学手段: 讲课使用传统方式和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模式。 教学过程: 通过示意图,讲解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和铁路能力的相关概念。通过工程实例,讲解铁路运量的意义和作用;以旅客乘车和办理货运中的一些常识,引导学生理解铁路运输中的概念;分析通过能力与输送能力计算对铁路选线设计方

案的影响。 讲课内容(转讲稿页) 讲课内容备课札记

第一节 铁路运量与设计年度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铁路客货运量在选线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以示意图简略介绍客货运量的调查与预测的概念,重点讲解铁路吸引范围的概念。 结合铁路设施布置和维修周期计划,讲解铁路选线设计所需要的运量参数的含义。 结合案例,讲解铁路设计年度的意义。 第二节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此部分的新概念包括:区间通过能力的概念、列车运行图的概念及列车运行速度的概念;在详细分析运行图周期、车站作业时分等概念的基础上,讲解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第三节 铁路输送能力 首先给出铁路输送能力的概念,基于概念导出计算公式: H j 636510N G C β?=;重点讲解公式中各参数的意义及其确定原则。 第四节 高速铁路运输能力 在学习双线铁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讲解高速客运专线行车组织的特点,介绍高速铁路运输能力计算原理, 第五节 铁路等级与主要技术标准 1)在分析铁路等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讲解铁路等级划分方法和确定原则; 2)在分析铁路系统主要技术构成的基础上,引出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各项目的组成,讲解各项目的含义; 3)学生自学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1学时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制度

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 为推动公司技术进步,稳定和提高工程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特此制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内容如下: 一、总则 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质量提升的有力措施和有效途径。工程建设标准是工程建设工作的根本依据,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保证。 二、基本任务 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修订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承担上级标准的制定、修订;在公司内部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切实加强标准化管理;公司应在施工、技术、安全管理各个领域,充分发挥标准化系统效应。 三、标准化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公司标准化工作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 1. 机构人员 由总经理担任组长,技术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质量标准专管员由xxx担任,安全标准专

管员由xxx担任。各施工项目部专管员有项目技术总工担任,要求必须具有工程技术类初级以上职称。 2. 部门及人员职责 公司技术标准化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国家和省、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技术标准的贯彻落实和执行情况;审批技术标准化工作管

理制度和奖惩办法并进行考评等。其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落实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对工程建设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定年度和阶段检查计划; (2)组织编制技术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3)组织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标准和政策文件的宣贯、培训及考试; (4)组织协调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及专、兼职标准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管理; (5)组织编制和执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表,并及时进行更新和动态管理; (6)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对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决定; 工程项目部根据工作实际设置专职或兼职标准管理人员,可由项目总工或施工员兼任,应具有工程技术类初级以上职称,其主要职责如下: (1)确定符合工程项目技术特点的工程建设标准,收集、编列强制性标准条文;配置有效标准版本;参与制定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技术标准落实措施和管理制度; (2)组织项目施工前的标准宣贯和培训。参与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计划的编制,确认执行标准的有效性; (3)建设标准实施交底; (4)跟踪验证施工过程标准执行情况,纠正执行偏差,重大问题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指导和规范全国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特制定本标准。有关辐射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标准另行制定。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本标准规定了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标准及机构、监测经费、监测用房、基本仪器配置、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和专项监测仪器配置。本标准为最低配置标准,有能力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标准。 本标准实行分级设置,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标准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环境监测站、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各专业环境监测站;二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直辖市所辖区(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三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所辖区、县(自治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 每个级别(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方法)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档,处于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不同的标准。直辖市及其所辖区(县)环境监测站分别执行东部地区一级、二级标准。 一、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及高级、中级技术人员比例,详见表1。 表1 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

二、监测经费 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应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机构经费支出。环境监测运行费是维持各项环境监测业务正常、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应予重点保证,仪器设备购置费及系统运行维护费是开展环境监测业务的基础条件,应予以支持。环境监测经费标准详见表2。

注:业务费包括常规监测、质量保证、报告编写、信息统计等费用。 三、监测用房 监测用房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必备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实验室用房、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用房是环境监测机构的基础条件,应予以重点保证。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用房面积及要求,详见表3。 注:上表中所列实验室用房面积不包括水和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站房面积。 四、基本仪器配置 基本仪器是保障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加强有机污染物监测和前处理仪器的基础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必须配置的仪器设备的最低配备标准,详见表4。 五、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 应急环境监测仪器是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为实施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和政府决策提供决策依据的基础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必须配置的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标准,详见表5。

工企铁路设计规范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贯彻国家有关铁路建设的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标准轨距(1435mm)铁路(以下简称“工业企业铁路”)工程及设备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特制定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业企业铁路设计。对工业企业在运营中经常移动的、半固定的、生产过程有特殊要求的以及自行运营的专设铁路,均可按各部制订的专业规或补充规定设计。工业企业铁路,凡列为全国铁路网规划的组成部分,经有关部门批准者,可按路网铁路的有关设计规进行设计。如在近期主要承担工业企业运输时,对轨道及其他易于改变的建筑物和设备仍按本规有关条文设计。设计工业企业铁路时,还必须执行国家现行的卫生、防火、抗震、“三废”排放以及其他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第1.0.3条工业企业铁路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与工业企业总布置、城乡建设、农田水利、铁路网以及其他交通运输系统相协调,保证工业企业生产运输需要,便于相邻工业企业共同使用,并兼顾沿线地方客货运输。 第1.0.4条工业企业铁路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显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铁路设备配置,应结合各工业企业特点,符合生产流程,遵守路(铁道部所属的单位,下同)厂(工业企业,下同)统一技术作业规定,简化交接程序,提高运营效率。并应力求紧凑合理,充分利用地区公用设施,尽量节约用地,节约能源。 各种结构应广泛采用轻型和标准设计。适应快速施工,合理节约材料,并尽量使用钢材、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等代替木材。 第1.0.5条建设工业企业铁路必须进行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比选,提出建设的依据。 第1.0.6条工业企业与全国铁路网、港口码头、其他企业、原料基地及厂矿生产单位间衔接的工业企业铁路,应按工业企业远期或最大设计能力所承担重车方向的货运量划分等级,采用表1.0.6的规定。 等级时,应在设计任务书中明确,或在初步设计中提出论据,经审批确定。 运营期限不满十年的工业企业铁路不分等级,按本规有关 限期使用铁路的规定设计。 工业企业铁路各段所通过的货运量不同时,可考虑按各该段货运量相应的等级铁路标准设计,但应满足根据运输组织所确定的牵引定数的需要。 以调车运行的工业企业铁路,可根据其作用或长度选定其技术标准: 一、自接轨点通往企业站(车场)间和企业站(车场)相互间的联络线路;工业企业通行线路;以及自接轨点或分岔处引向作业场围外(不包括衔接的作业或停车线段)的衔接线路,其长度在2Km以上者,应按调车运行的联络线设计。 二、自接轨点或分岔处引向作业场围外(不包括衔接的作业或停车线段)的衔接线路,其长度在2km及以下者,以及其他连接线路,可按连接线设计。

基于工程建设项目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初探

基于工程建设项目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初探摘要:现代工程建设项目面对高度不确定的内外环境,项目应急管理对于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愈发显得重要.文章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描述和应急管理的动态循环过程的分析,初步提出了项目应急管理系统方案,为项目应急管理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也为项目应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建设项目;项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动态循环模式 一、前言 工程建设部门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由于它具有生产流动性、施工多样性、综合协调性和劳动密集性等特征,所以一直是风险、威胁和危险很大的行业。近年来,有关建筑企业的重大、特大恶性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应急管理。 二、项目应急管理的概念 1.项目应急管理描述。突发事件(Emergency)是对出乎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具有很大破坏性的事件的总称。 项目突发事件(ProieotEmergency)就是在项目实施中未预料其发生且未做准备的,要求迅速做出决策的紧急事件及灾害事故。 应急管理(EmergencyManagement)是一门应用科学、技术、计划以及管理于一体的学科,处理可能导致重大伤亡、财产损失或扰乱社会生活的一些极端事件。 项目应急管理(ProjectEmergencyManagement)是指针对项目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2.突发事件的分类。识别突发事件是应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区别于不同突发事件的特点,对突发事件进行明确的分类,才能很好的识别和检测突发事件。按突发事件产生的起因可分为:技术上的突发事件,主要体现在技术上的错误,缺陷导致的危害;自然上突发事件,主要是自然外界环境突发性影响,如气候的变更、地震等;政治上的突发事件主要是由政治系统、战争及公共事业政策等;社会上的突发事件是由于社会各方利益集团引起,如环保组织的抗议等;组织上的突发事件,是由于组织内部结构、性质带来的,如工作人员不同的民俗、文化造成的冲突。 三、项目应急管理动态过程分析 1.项目应急管理动态模式。针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多阶段性,将项目进行的全过程(项目定义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实行动态管理,将应急管理化分为:检测、确认、决策、执行、反馈、恢复和评价七个阶段,由这七个阶段的相互关联和逻辑性组建了动态突发事件管理模式,这个模式对建筑工程整个全过程和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实行动态管理。 (1)检测。对突发事件的迅速反应依赖于早期对它的检测,通过监控潜在风险、获取有关信息来完成的。在工程项目的任一阶段内,都应对本阶段和该阶段前遗留下来的所有潜在隐患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从纵向来说,包括工程过去的、现状的研究以及未来的预测;从横向来说,涉及到和工程直接相关的利益团体,间接相关的外部集团以及政策变化等。(2)确认。如果检测出问题就须进入确认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分析、研究问题的性质和条件,并建立问题分析报告。若发现问题不足以伤害工程目标,返回到检测阶段。(3)决策。经过确认

关于进一步加强通山县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报告

关于进一步加强通山县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报告 通山县环境保护局: 根据国家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十三五”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函〔2017〕279号)要求,结合我站监测能力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成绩,最大化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现将当前我站亟待解决的能力建设问题汇报如下: 一、监测队伍不稳定,人员在编不在岗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专项任务不断增加,监测力度也持续强化,例如:饮用水源地常规监测从24项拓展到109项全分析,仅仅是新增项目所涉及的样品采集、运输、交接、预处理、分析、汇总、上报及技术规范、有关标准的研究等工作,无形之中就增加了饮用水源地常规监测工作4~5倍工作量。不断增加的监测任务与人员配备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严重影响了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通山县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84年,是受通山县环境保护局管理、咸宁市环境监测站指导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为国家三

级站。监测站下设质量控制室、水质监测室、大气监测室和行政综合办公室等4个股室,在编人员19人,已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人员编制不少于18人的中部地区三级标准。但是,因监测工作异常艰苦、环境恶劣,特别是污染源现场监测工作,不仅工作强度大、对人体危害大、保护设施缺乏,更与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形成较大反差,再加上业务能力高、水平突出的人员被调至局有关股室、二级单位或是另谋高就等原因,导致我站至今在岗人员仅为7人,队伍不稳定、人员不在岗等问题相当严重。 二、工作经费有缺口,设备维护无保障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进入国家决策规划的主战场,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应急和预警监测以及有关专项监测工作中,对监测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随着环境污染物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一种物质的污染就需要依靠不同的仪器设备和技术规范进行分析,例如:环境质量监测与污染源监测工作中的重金属铅、镉,分析方法分别为石墨法和火焰法,也就需要不同的仪器设备来开展监测分析工作,对基层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的完整性、精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据质量是监测工作生命线”,要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可比性、代表性、准确性,就必须要确保监测仪器设备的更新及维护,这一切都需要充足的专项资金作为保障。近年来,

环发[2010]146号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关于印发《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的通知 环发〔2010〕1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加强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规范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的有关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环保应急标准通知 抄送:环境保护部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环境保护部2010年12月28日印发 —3—

附件: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为适应当前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加强全国环境应急能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推进中国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对应急队伍和装备的建设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提高省级环境应急指挥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地市级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对能力为重点,各有侧重的制定了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内容包括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与人员、硬件装备、业务用房等。同时按照实际情况,分别将省、市、县级标准分为三级,鼓励有需求的地区进一步提高能力建设标准。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执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核与辐射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另行规定。 —4—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正确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现场应急处理、处置,保护厂区及周边环境、居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为依据,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3.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先抢救人员、控制险情,再消除污染、抢救设备,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

大程度地保障员工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3.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1.3.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公司和其它公司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1.4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厂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废气、废物、粉尘、噪音排放及浓硫酸泄露等对河水造成污染、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厂区员工或周围居民的生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厂区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粉尘、噪音、浓硫酸泄露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急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1.5危险辨识与评估 厂区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从物质的属性上分主要有污水、大气;从事故的类型分主要有火灾、废水事故(硫酸泄露)排放、大气事故排放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