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011年重点地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方案技术指南

3、2011年重点地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方案技术指南

3、2011年重点地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方案技术指南
3、2011年重点地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方案技术指南

附件3

2011年重点地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

建设方案技术指南

一、建设范围

涉重金属、危险化学品等环境风险防范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及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率较高地区的省级和地市级环保部门。

二、建设内容

以提高省级环境应急管理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地市级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对能力为重点,结合环境应急工作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应急常态管理和应急状态的实战需求,根据《环境应急装备标准》中对“高性能应急监测车”的要求,结合《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对符合建设条件的省级或地市级环保部门配备一套高性能应急监测车。车辆所在地的环境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指挥、调度环境应急监测车,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及其他相关工作。

三、申报条件

1.必须是独立的法人单位。

2.必须有当地编委正式批准的人员编制,已批编制与在岗人员满足环境监测站人数标准。

3.必须是财政全额预算拨款单位。

4.必须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5.优先考虑涉重金属、危险化学品等环境风险防范重点地区的省级和地市级环保部门。

6.重点考虑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及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率较高地区的省级和地市级环保部门。

7.优先支持成立独立的具有编办批复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的省

份。

8.已有高性能环境应急监测车的环保部门原则上不再配备。

四、资金筹措方案

国家按照东、中、西40%、60%、80%的比例补助,其余资金地方自筹。享受中央财政补助优惠政策的项目单位需注明,并在申报材料中附上相关适用优惠政策文件复印件。

五、设备配置及参考价格

环境保护部提出环境应急监测车的具体配置方案及备选仪器设备清单,各省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申请。地方负责筹措车辆日常运行维护费用。设备配置及参考价格见表3。

六、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

1.2011年重点地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资金申请报

告。

2.2011年重点地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方案。

3.2011年重点地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申报汇总表

(附表3-1)。

4.机构、人员、编制、业务用房等相关证明材料。

5.预算目标管理责任书、资金承诺函。

以上1、2、3、4项均须提供纸质文件3份和电子版文件(光盘,需标明省份)。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认真填报,确保数据详实、准确,环境保护部审核以各省申报材料为准。

2011年重点地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申报汇总表(附表3-1)请从环境保护部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4e7312155.html,)下载。

表3

重点地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设备配置表及参考价格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 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修订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工作原则 二、单位概况、环境状况、环境敏感点 1、单位概况 2、环境状况 3、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 三、环境危险源情况分析 1、单位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 2、危险源基本情况 3、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严重程度 四、应急储备物资情况 五、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1、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2、主要职责 六、预防与预警机制 1、应急准备措施

2、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 3、预警分级指标 4、预警发布或者解除程序 5、预警相应措施 七、应急处理 1、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3、先期处理 4、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5、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6、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及医院救治 7、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8、事故现场的恢复 9分级响应 10、指挥与协调 11、信息发布 12、应急终止等程序和措施 八、后期处理 1、善后处理 2、调查与评估 3、恢复重建 九、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

2、财力保障 3、物资保障 4、医疗卫生保障 5、交通运输保障 6、治安维护 7、通信保障 8、科技支撑 十、监督管理 1、应急预案演练 2、宣教培训 3、责任与奖惩 十一、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十二附则 1、名词术语 2、预案解释 3、修订情况 4、实施日期 十二、附件 1、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讯录 2、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笔录(范表)(见表3) 3、********************环境应急事件响应技术流程(见图4) 4、********************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图(见图5)

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公司系统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保障企业职工和周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不良影响,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公司及所属管理各单位均应制定应急管理办法、编制应急预案,并认真执行。 第二条应急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以人为本,减少灾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靠科学、实事求是;提高素质、协同作战的原则。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严格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使事故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条公司和所属电厂应根据电厂地理位置和当地气象特征,辨识重大地质灾害和重大气象灾害;依据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辨识出重大危险源;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电力建设和生产强制性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企业设备设施的健康状况和在用危险化学品生产

使用情况,辨识出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环境影响因素,组织风险评价,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设备设施损害以及重大环境影响的突发事件,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第二章重大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分类 第三条公司作为中央管理企业和上市发电公司,主要从事电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的生产和销售。对公司上述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后,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相关定义,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15 种。 (一)事故灾难类,包括: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设备、设施事故,重大施工机械损坏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交通事故。 (二)社会安全类,包括:重大社会治安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重大涉外事件,重大金融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自然灾害类,包括:重大地质灾害,重大气象灾害。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2年修订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工作原则 二、单位概况、环境状况、环境敏感点 1、单位概况 2、环境状况 3、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 三、环境危险源情况分析 1、单位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 2、危险源基本情况 3、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严重程度 四、应急储备物资情况 五、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1、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2、主要职责 六、预防与预警机制 1、应急准备措施

2、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 3、预警分级指标 4、预警发布或者解除程序 5、预警相应措施 七、应急处置 1、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3、先期处置 4、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5、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6、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及医院救治 7、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8、事故现场的恢复 9分级响应 10、指挥与协调 11、信息发布 12、应急终止等程序和措施 八、后期处置 1、善后处置 2、调查与评估 3、恢复重建 九、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

2、财力保障 3、物资保障 4、医疗卫生保障 5、交通运输保障 6、治安维护 7、通信保障 8、科技支撑 十、监督管理 1、应急预案演练 2、宣教培训 3、责任与奖惩 十一、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十二附则 1、名词术语 2、预案解释 3、修订情况 4、实施日期 十二、附件 1、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讯录 2、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笔录(范表)(见表3) 3、********************环境应急事件响应技术流程(见图4) 4、********************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图(见图5)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 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921-50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安健环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 国家安监总局《安健环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

急预案编制导则》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 公司《安健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工作原则 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厂站、项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本制度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答案B要点

一、单选: 1、建筑施工企业中,()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经理 B、企业一把手 C、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 D、企业法人 答案:B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的是()。 A、成立编制小组 B、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C、编制演练计划 D、实施应急预案 答案:D 3、以下不属于突发事件典型特征的是()。 A、突发性和紧急性 B、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C、危害性和破坏性 D、信息的充分性 答案:D 4、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预警的突发事件,其预警级别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颜色表示。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黑 C、红、黄、蓝、绿

D、黑、红、黄、蓝 答案:A 5、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以及突发事件特有的性质和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界定,以下事件中属于事故灾难的是()。 A、汶川大地震 B、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灾害 C、“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D、天津港“8.12”大爆炸 答案:D 6、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公安部门要反应迅速,措施有力。以下关于公共场所大型活动中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处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情况掌握快 B、投入警力快 C、现状封锁快 D、采取措施快 答案:C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演练的步骤的是()。 A、评审演练预案 B、制定演练计划 C、获取演练资源 D、实施演练活动 答案:A 8、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应急准备和组织协调处置工作,该办公室成立于()。 A、2004年

如何进一步提升应对环境突发事件中环境监测的应急能力(精)

如何进一步提升应对环境突发事件中环境监测的应急能力自2005年以来,随着松花江水质污染、太湖蓝藻供水危机、盐城饮用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事件的发生,对于如何建立运行有效、行动快速的环境应急监测,密切监视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减轻突发性污染事故损失,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所谓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对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污染范围,以及生态破坏程度、范围等进行的监测。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掌握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我站自2008年初以来,已接报完成了20次环境应急监测任务,其中14次为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中,有2起放射源、3起化工生产事故、2起长江运输事故和4起公路运输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回顾每一起应急监测处置过程,我发现凡是非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因有较为充足的时间,从现场调查、方案制定、监测分析到报告编制发布,整个过程完成得都比较好,而在应对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中,虽然每次我们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跟踪监测至最后处置结束为止,但每次事件结束后,我总感到有点遗憾。经历了这么多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实战后,我觉得有必要静下心来,对过去应急监测处置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疏理和思考,以便及时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切实有效的完善办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好环境应急监测做好准备,充分发挥好环境监测在环境突发事件处置中的支持作用。 首先谈谈应急监测中的得与失。在每一次的应急监测及处置过程中,我站监测人员从现场到分析都能克服一切困难,不分昼夜,不计得失地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快速、准确地完成监测分析,定时、及时上报各类应急监测快报,并坚持到事件处置全部结束为止。这一点已经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还存在的问题:①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开始阶段,相对于其它部门,监测人员及设备到达事故地点稍晚,不够快速;②缺乏完整的应急监测方案,不能根据现场情况和监测结果主动及时地提出调整监测方案的意见,全听从应急指挥组的安排,没有发挥出监测站应有的技术指导优势;③没能对每一次突发性应急监测进行及时的总结评价。产生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站制订有完整的《应急监测程序》和夜间、节假日值班表,但由于职责分散于各个科室部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起到的作用不大,给快速协同作战带来更大的挑战。突发性环境事件往往发生在人们最不经意的时候。在夜间或节假日接报时,由于值班人员住宅离单位远近不一,要召集全各部门相关人员耗费时间较长。即使在上班时间,往往碰上监测人员和车辆正好都在外执行任务或尚未回到站里,召回人员和车辆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这无疑影响了监测人员快速到达现场。 2、监测站接报时有时还不知道现场泄漏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通常都是由大队或分局先到达现场调查清楚情况后才通知监测站前往实施应急监测,所以应急监测的滞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许昌大地实业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公司在环保设施运营管理中,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的管理,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提高本公司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维护本公司及企业的稳定,保护环境,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本公司在运营管理中发生的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重污染事故等。当事故超出我公司可控制能力以外时,要立即通知相关部门,由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我公司进行处理。 3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由现场指挥、救护组、警戒组、抢险组、通讯联络组、善后组组成。 3.1现场指挥长、副指挥长职责

3.2 医疗救护组 3.3 治安维护组 3.4抢险抢修组

4 预防和预警 4.1信息处理 环境应急领导小组的有关成员,要针对各种可能会在公司内发生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作出完善的预测预警机制,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 4.2预防工作 (1)开展对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的普查,掌握公司内危险污染源的种类、危害及地区分布情况。了解国内外由于该污染而引发的事件以及对应方法和现今对该污染的处理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 (2)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4.3预警及措施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涉及的范围,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的发布由应急领导小组委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急领导小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方案

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方案

雷州市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方案 一、单位现状 雷州市环境监测站始建于1988年,是从事环境监测的公益性全民事业单位,隶属雷州市环境保护局,业务上受湛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的指导,属全国环境监测三级站。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我站设置2个科室,现有人员15人,各类的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工程师1名,助理工程师5人,初级技术人员6人。办公及实验场所有530平方米,有水、空气、汽车尾气、噪声等监测仪器一批;1999年首次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评审,2010年2月通过了第三次到期评审,具备向社会提供环境监测公正性数据的能力。 但是由于受人员、仪器装备、工作场所的限制及地方财政困难等多种原因,我站现有的监测水平与国家规定的能力建设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环境应急监测方面的建设极为簿弱;仪器设备不足及部份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监测水平要求,直接制约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环保管理工作。因此,加强我站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二、工作职能与监管对象 雷州市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能是对全市的水和废水、空气、废气、土壤、生物、固体废物、噪声及振动、辐射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定期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上级监测站呈报本区环境质量现状;为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与执法提供监测数据;为辖区内污染事故处理和污

染纠纷仲裁提供监测数据;开展社会服务性监测;开展环境监测科研工作。 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污染源近千家, 2009年区环保局组织开展的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企业有300余家。2009年共计审批建设项目100余个,需要建设项目验收的项目达50个,全年处理信访150余件,目前区域内有各种窑炉、锅炉60余台,污水处理设施10余套,全区共有重点污染源30多家。雷州市境内河网密布全市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系发达,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8条,支流4条。湖泊水库众多,已建起中型水库12宗,小型水库65宗。南渡河(擎雷水)是广东省蓝天碧水工程项目之一,也是雷州市的母亲河、雷城镇16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和22万亩连片高产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所以监管对象的数量还是相当大,需要监测的内容也十分多。 三、建设计划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环保工作,确保环保监管到位和环境应急监测到位,近期雷州市环境保护局将对照国家三级站的要求,加强对雷州市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 1、实验场所 为节约资金和节省时间,雷州市环境监测站将先租用雷州市环境保护局办大楼三楼530平方米作为监测用房,按照要求进行实验室的布置和装修,整个基建总投资约为25万元。 2、仪器设备购置 结合我市实际,对照《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三级站标准,环境监测站缺口的基本配置仪器及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见表1。

环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规范和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故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护环境,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总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建立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以突发环境事件的救援及处置工作为重点,建立防范有力、指导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及处置体系。 1.3工作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保障公共安全尤其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最大限度减少突发性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切实加强应急处置专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安

全防护水平;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健全预防、预测和预警体系,对潜在的突发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统一领导、分级响应 在单位统一领导下,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事件实行两级负责制,各级分别编制本级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根据污染事故类别、污染事故引起的伤亡情况和事态发展情况实行“四级预警”,分级响应机制。 环境事件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首先负责应急处置,超出本级应急处理能力时,及时向上一级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请求支援和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3)信息共享、分工协作 建立健全以环保局与相关部门互联共享的信息网络。保证信息传递快速、通畅,根据环境污染突发事故随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加强与公安、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各部门实行统一指挥和调度,确保预警、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 (4)公众参与 通过媒体加强环境事件的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参与意识。 (5)依法监督、杜绝隐患 对于污染企业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要依法监管,发现不经处理、直接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的单位,要建立问责制。充分发挥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规范和强化全县环境污染事件(以下简称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自治区、市、县有关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与国家、自治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对全县甚至全市、全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污染事件。 第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事件。 第四条

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或处理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减少损失的;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第五条 在事件应急处置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事件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建议书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 通过该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逐步建立我县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装备体系和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做好我县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为我县应急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建设依据 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 3、《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4、《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5、《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6、《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国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项目概算核定意见的复函》; 三、合江县基本概况 合江县位于四川南部边缘,地处四川、贵州、重庆三省市交界处,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交汇处,系四川省在长江进出川的第一港口县。全县幅员面积2421.9km2,人口85万。合江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商品粮基地县,世行贷款的长江上

中游水果开发的荔枝项目县,全国产肉百强县、产粮大县、造林绿化百佳县、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生态环境治理县及四川省山羊板皮生产县和对外开放试点县。 合江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已初步形成食品、化工、轻纺、建材和竹木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罐头、冷冻分割肉、清水笋、肠衣、猪鬃、竹筷、机制纸走俏全国,跻身国际市场。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的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合江县榕山镇。 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城建设初具规模。县城面积已近5平方公里,有日供生活用水量6万吨的自来水厂,程控、移动电话和无线电寻呼通讯已形成网络,市政公益设施日趋完善。合江交通运输方便,陆路、水路与泸州、成都、重庆相连,构成了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一)工业发展迅速 合江县坚持“工业强县、港口兴县、企业富县”的主题战略,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迅速增加,合江工业发展迅速。 1.县内已建规模以上项目 到2006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四川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是我国国有控股的大型化肥尿素生产骨干企业,系国家“八五”重点支农项目,是西部化工城的重点企业。天华富邦公司投资总额5.8亿元,年产2.5

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 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预防和消除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控制排污、控制扬尘、降低噪音、减少大气污染,杜绝一般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环境保护达标。创建环境友好型项目部,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适用范围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第三条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在项目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立即按照本预案的相关规定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权限 第四条应急组织职责

一、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安质环保部、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综合办公室、财务管理部、各作业队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项目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实施,并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备案; (2)负责与当地相关部门、上级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应急通信、报警及协调工作机制; (3)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项目部各部室协调、统筹工作; (4)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和组织工作,并对事故的教训和应急救援经验进行总结。 应急响应期间,由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指挥各组织、成员进行救援,副组长负责集中人力、物力,调配救灾物资协助组长进行救援活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配合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应急预防、物资保障、信息宣传、治安等四个工作组。各组按照以下职责分工开展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预防组:由安质环保部牵头,组织制定和实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的预防措施,包括污染源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等。

环发[2010]146号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关于印发《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的通知 环发〔2010〕1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加强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规范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的有关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环保应急标准通知 抄送:环境保护部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环境保护部2010年12月28日印发 —3—

附件: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为适应当前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加强全国环境应急能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推进中国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对应急队伍和装备的建设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提高省级环境应急指挥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地市级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对能力为重点,各有侧重的制定了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内容包括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与人员、硬件装备、业务用房等。同时按照实际情况,分别将省、市、县级标准分为三级,鼓励有需求的地区进一步提高能力建设标准。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执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核与辐射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另行规定。 —4—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正确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现场应急处理、处置,保护厂区及周边环境、居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为依据,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3.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先抢救人员、控制险情,再消除污染、抢救设备,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

大程度地保障员工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3.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1.3.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公司和其它公司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1.4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厂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废气、废物、粉尘、噪音排放及浓硫酸泄露等对河水造成污染、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厂区员工或周围居民的生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厂区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粉尘、噪音、浓硫酸泄露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急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1.5危险辨识与评估 厂区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从物质的属性上分主要有污水、大气;从事故的类型分主要有火灾、废水事故(硫酸泄露)排放、大气事故排放等。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与辐射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按照核与辐射相关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造成国际环境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涉外应急通报和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国际合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指导、协助、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 相邻区域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开展跨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合作,共同防范、互通信息,协力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三)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 (四)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 (五)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保障建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哪几阶段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哪几个阶段 2.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3. 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可分为哪几个过程 4. 现场指挥系统有哪些职能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 (1)预防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旋,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2)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 (3)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 (4)应急恢复 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所采取的处置工作。恢复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 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 (1)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决策层、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以及应急救援队伍。 (2)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目标是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必块为主,分级响应、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一专多能、专兼结合,防救结合、平战结合,以及动员公众参与,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内部的应急管理,明确和规范响应程序,保证应急救援体系运转高效、应急反应灵敏、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 (3)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是应怠体系的法制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与应急有美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政府和有关部门颁布的规章、规定以及与应急救援话动直接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等。 (4)支持保障系统 支持保障系统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系运转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主要包括通信信息系统、培训演练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物资与装备保障系统等。 3.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4.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起重机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伤害类型有哪些 2.起重机有哪些安全装置 3.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规定,如何进行事故调查取证 4.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有哪些 1.重物坠落伤害、起重机失稳倾翻造成的伤害、挤压伤害、高处坠落伤害、触电伤害、其他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篇1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公司举办了为期5 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 2 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遇事不乱。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专题教育及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的起点。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培养危机意识。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篇2 通过三天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应急管理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应急预案在街

关于如何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的方法建议

关于如何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的方法建议 发表时间:2017-04-18T16:19:55.4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2期作者:李红梅陈娟 [导读] 本文阐明了如何发挥环境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的具体建议,对于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具有积极意义。 遂溪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广东湛江 524300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也时有发生,与之相适应的是环境应急监测越来越频繁,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为此,本文阐明了如何发挥环境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的具体建议,对于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许多生产厂家直接排放化工废渣,危害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造成许多大量的环境污染事故,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制约着生态平衡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有效的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对环境和人们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因此,做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可以防止突发环境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可以确保人们生活环境不受到威胁,保证现代化建设发展和建设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促进环境和生态的平衡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提升应急监测能力和水平,对于各级环境监测中心(站)来说,已成为一项不能回避,而且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在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置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爆发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影响的广泛性以及持续的长久性四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只有强化和提升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才能切实有效、科学准确、及时地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恢复三个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环境监测甚至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是处置环境污染事故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工作能第一时间获得引起事故发生的污染物质类别、浓度大小、影响范围及发展态势等第一手的现场资料信息;可以为后续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减小事故环境影响等处置工作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是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是事后环境损害鉴定和评估的重要参考。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首先在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开展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对现场概况有非常细致的了解,对监测分析的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有较为深入的把握。因此,对于整个污染事故的评估有较大的话语权和发言权,可以为环境污染事故事后环境损害鉴定和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二、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的方法建议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不可预知等特点,为了更好的发挥环境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的作用,因此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工作中,要切实加强环境应急监测,同时应该坚持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环境应急监测。 (一)制定科学合理应急监测预案 按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环境状况,制定科学合理应急监测预案,以便能够及时做好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制定应急监测预案,这是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的的基础,应急预案可以更好的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个进程,是做好污染事故处置的重要行动指南,其中包括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发展规划、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监测等内容。同时做好应急监测预案,需要结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坚持应急监测准备理念,做好监测准备、事故应急响应等阶段内容,也就是说防患于未然是做好突发环境污染预防的前提和基础。 (二)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为了提高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备应急监测装备和仪器,使用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这种设备的优点是能够直接阅读,快速反应,并迅速确定污染范围和浓度分布,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为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提供最好的支持和保障。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不仅需要加强便携式应急监测设备、防护设备、应急通信设备等工具的建设,而且还需要不断创新监测方法和技术等。同时为了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需要不断改进应急装备,进而可以更好的完善应急监测体系。先进的应急监测装备体系是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应急环境监测能力需要确保监测设备的便携快速以便可以实现对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操作简单,需要不断实现监测设备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效率最大化。所以应该合理配置应急监测设备,以便更好的实现高效突发环境应急响应。 (三)合理标记环境污染重点源 为了更好的实现突发污染事故的监测,需要合理标记环境污染重点源,以便可以更好的提供可靠依据和确切处理方法。在可能发生污染事故或事故危险源的地方进行安全标记,其中标记内容应包括公司简介、贮存物质、设备状态、材料名称、总体布局以及敏感点信息等内容。合理标记环境污染重点源可以明确信息数据源,这样不仅可以对环境监测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形成监测初步方案。如果突发污染事故发生,就可以立即知道哪些污染物可能被泄漏,以便可以更好的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以提高应急处置效率。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发生突然、形式多样、成分复杂等特点,所以在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根据事故的性质以及现场调查情况合理确定污染物的具体状况,充分利用检测试纸、快速检测管、便携式检测仪等监测设备,以便确定污染物状况,在对监测信息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后以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加强应急监测培训力度 为了提高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需要加强应急监测培训,不断开展应急演练。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应急演练,可以促进相关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应急监测技术,使监测人员不仅能掌握突发应急工作的流程,也可以提高他们对监测仪器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进而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可以帮助相关监测人员认识和了解监测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而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