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诸子选读概述

先秦诸子选读概述

先秦诸子选读概述
先秦诸子选读概述

概述

一、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

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以,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的写作能力。

二、“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宗法制动摇,兼并战争频仍、政治风云多变。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士阶层空前活跃.有的聚徒讲学、有的游说各国。诸侯卿相争相养士,以招揽人才,壮大目己的势力,而贤能之士也借机献计献策,陈述己见。如战国中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中各派学者荟萃,竟达上千人,他们论学议政,著书立说,盛况空前。

先秦诸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简称,它相对于经学、史学子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呈现出群星灿烂、盛况空前的局面,是我国古代史上光辉的一页。研究这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军

事方面的改革,使当时各阶级的思想家,都能够自由地著书立说和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这就为“百家争鸣”创造了条件。

战国时期,各诸侯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为逐鹿中原,十分需要借重知识分子,因而“养士”之风盛行。这对“百家争鸣”起了促进作用。

战国诸侯对“士”往往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他们虽然有所偏重和选择,但对各家的学术兼容并蓄。这是因为战国诸侯为了巩固其政权,要从多方面去总结政治得失,摸索统治经验,因此对各家各派“兼而礼之”。由于战国诸侯对“士”的宽容政策,允许其“合者留,不合者去”,从而促进了各国的人才流动。这也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培养了冲破旧传统思想的束缚、敢于探求的精神,从而大大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因此,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先秦诸子思想流派和代表

儒家(孔丘、孟轲、荀子)、法家(韩非、李斯、管仲、商鞅)、道家(李耳、庄周)、墨家(墨翟)、杂家(吕不韦)、名家(惠施)、兵家(孙武、孙膑)、农家(许行)、纵横家(苏秦、张仪)、阴阳家(邹衍)。

三、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

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

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万代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四、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列举《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杂家是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

名家惠施的“遍为万物说”和墨家一样,曾努力钻研宇宙间万物构成的原因。主要的还是有关宇宙万物的学说。他的著作已经失传,只有《庄子·天下篇》保存有他的十个命题。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可见于《管子·地员》、《吕氏春秋》、《荀子》。

战国时,农家代表人物有许行。许行,楚国人,无著作留传,生平事迹可见于《孟子》一书。生卒年不可考,约与孟子同时代。当时随行学生几十人,颇有影响,儒家门徒陈相、陈辛兄弟二人弃儒学农,投入许行门下。

《孟子·滕文公上》载:"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陈相有一天去拜访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贤人治国应该和老百姓一道耕种而食,一道亲自做饭。"),鼓吹“贤者与民并耕而食”是许行两点主张之一。还有便是提出“市贾不二”的价格论,这一主张的中心要旨是在肯定分工互助的基础上,提倡人人平等劳动、物物等量交换,以实现其改革思想。

中国历史先秦诸子练习题目及答案

中国历史“先秦诸子”练习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儒家的创始人为()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2、被称为“亚圣”的人为()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3、儒家的核心是() A.仁 B.法 C.刑 D.自由 4、以下观点属于儒家的是() A.治大国若烹小鲜 B.清静无为 C.以农为本 D.学天时习之 5、对法家集大成的人是() A.韩非 B.申不害 C.商鞅 D.吴起 6、被称为法家的前驱的人是() A.韩非 B.商鞅 C.管仲 D.孔子 7、以下哪一位不是先秦诸子中的一员() A.庄周 B.孟轲 C.孔丘 D.伏羲

8、被称为儒学最后一位大师的是() A.荀卿 B.墨翟 C.王诩 D.孙武 9、主张“不战以屈人之兵”观点的是哪一家学说() A.兵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0、“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一观点出自() A.《孟子》 B.《论语》 C.《孙子兵法》 D.《道德经》 11、先秦诸子的理论依据是() A.《易经》 B.《山海经》 C.《黄帝内经》 D.《春秋》 12、名家的代表人物是() A.惠施 B.庄子 C.老子 D.张仪 13、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是() A.王诩 B.吴起 C.公孙龙 D.管夷吾 14、先秦诸子的核心理论是() A.论道 B.论德 C.论仁 D.论义

15、“小国寡民”是哪一家的思想的观点() A.儒家 B.墨家 C.兵家 D.道家 16、孔子的学问的重点是“仁”,那么孟子的学问的重点是() A.“义” B.“道” C.“礼乐” D.“法” 17、“儒家”、“道家”等“家”的名称是后代学者研究后所赋予的,那么儒家的“儒”是什么意思?() A.君子 B.术士 C.法师 D.道士 18、“黄老之学”是哪一家特有的专用术语?()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9、被称为“杨子”的是哪一位() A.杨子居 B.杨雄 C.杨坚 D.杨诚斋 20、邹衍是哪一家的创始人() A.道家 B.儒家 C.阴阳家 D.墨家 21、吕不韦是哪一家的代表人物() A.兵家 B.阴阳家 C.道家 D.杂家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精粹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及名句默写检测 一、文学常识: 1、孔子是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孔子思想核心是“”,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孔子张扬之德,即。反对“过”与“不及”。其代表作是语录体著作,此书与、、并称为“四书”。 2、《民为贵》选自,作者,被后世称为亚圣,和他均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在人性论方面的主张却刚好相反。其学说包含三个内容:其一,在人性上他张扬;其二,在君、国、民方面,他宣扬;能反映此思想的语句是,,。其三,在治民方面,他提倡。在《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课中,能体现此思想,并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意相近的语句是:,。,。,,,。 3、在先秦诸子中,最奇特的一部著作是,又称,此书充满了意出尘外的想象,善用异彩纷呈的 来说理。作者庄子,是的另一位巨擘,他继承了的思想学说,他主张人要,。其基本底蕴是对。此书共33篇,分为,,。相传《内篇》是其本人所作,其中最著名的篇章是,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和超脱。在《无端崖之辞》一课中,讲了许多寓言故事,比如成语,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如成语,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在此则寓言故事中,他举匠石和郢人的故事,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感慨,请再举几个相似的例子,, 。 4、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核心思想是,他鼓吹天有意志,人间有鬼神并且灵验,其宗旨是促使人们兼相爱、交相利。 5、韩非子,是先秦学说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荀子的,常常用自己对人性的认识,来论证、以及势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6、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有极强的,他弘扬了孔子的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 7、提出“有无相生”观点的人是,姓,名,字,著有一书。此书又称,分上、下篇。上篇三十七章,又称,下篇四十四章,又称。《老子》思想的核心是“”。它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它创造了万物;同时它还是一种的东西。9、先秦诸子的议论文之所以富有魅力,首先一个原因是,其次一个原因是。 二、名句默写: 1、子曰:“,则远怨矣!” 2、子曰:“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4、子曰:“,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何以行之哉? 6、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 8、,非道弘人。 9、子曰:“,是谓过也。”10、岁寒,。 11、子在川上曰:“,。”12、君子去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13、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5、天时不如地利,。 1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7、,。敬人者,人恒敬之。18、,,天下可运于掌。 19、,,:此之谓大丈夫。20、,。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21、故有之以为利,。22、,跨者不行,,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长。 23、知人者智,。,自胜者强。24、大小多少,,,为大于其细。25、,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千里之行,。26、是以兵强则灭,。,柔弱处上。27、,。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28、民之从事,。,则无败事。29、其安易持,,,其微易散。 30、默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1、《论语》中体现小人和君子学习礼乐后有差异的语句是,。 2、在《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命题人:宝鸡铁一中沈静 班级 ------------- 姓名------------ 第Ⅰ卷(28分) 一、(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颛臾(duān )后羿(yì)社稷(jì)鳏寡孤独(guān )B.阙如(quē)期功(qī)弑君(shì)鲜为人知(xiān)C.忝居(tiǎn)怃然(wǔ)击磬(qìng)荷枪实弹(hè)D.孝弟(tì)忠恕(shù)左衽(rèn)被发行吟(bèi)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狩猎修葺钻燧改火及及可危B.渎职沮丧礼崩乐坏克己复礼C.迂阔肇始譬如北辰治丝益棼D.陪臣轻裘始作俑者待价而沽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4、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5、对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国力强大的国家。古时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一乘。 B.“萧墙”指国君官门内当门的照壁,“有国者”、“有家者”分别指国君和诸侯。 C.古代认为大伦有五条,即君臣有思、父子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头、手、身、脚;“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6、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今女安,则为之 C.使子路反见之 D.泛爱众而亲仁 8、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A.愿无伐善,无施劳 B.既来之,则安之

先秦诸子选读要背的带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要背的(带翻译)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真贤德!” 3.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文】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7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8.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10.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 引言:古代文学对我们有着很深远的意义,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遗产,是历史上无 价的瑰宝。从小《论语》中的语句我们就烂熟于心,但是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诸子散文深深影响后代。从这个兴趣点出发,对于《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这个专题从诸子百家的形成,发展以及特点做了一次简要的概括与探究。 诸子散文的形成 说理散文蓬勃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从根本上说,是由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所决定的,而其直接原因是士的阶层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需要人才,并且能够产生人才的时代。当时社会激烈动荡,兼并战争频繁。 到了战国,诸侯间的存亡斗争更为激烈,奋发图强就能捷足先登,扫灭群雄,统一全国;不图强则必然削弱萎缩,最终灭亡。面临这种严峻局面,各国统治集团在展开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展开了智力资源的竞争。他们纷纷礼贤下士,争相延揽人才,人才的价值空前升值。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的另一个方面是,当时的历史提供了人才产生的条件。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分封制度解体,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一部分贵族随着贵族身份的丧失,沦为平民,把他们的文化知识带到民间;而更为重要的是学府下移,民间聚徒讲学之风兴起。比如说孔子,本为殷商苗裔,但至孔子时已经从贵族降到一般平民。他早年受到了比较全面的文化教育,也从事一些平凡的工作,有短暂出仕经历,后周游列国,率不得志,晚年整理文献,教授生徒。孔子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开创了儒家学派;墨子聚徒讲学,组织成颇有纪律的集团,形成墨家学派。战国之际,私人讲学之风更盛,孟子、荀子等都曾是同辈中的老师巨擘。这种局面使社会下层人民获得了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的机会,从而极大的开发了人才源,使得人才源源不断地以空前的规模生产出来。促成了“士”这一特殊阶层便迅速崛起。 时代的变革,历史的发展,需要新的思想和理论,对社会现实做出解释,对社会未来作出设计。于是,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学说讲学授徒,相互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论难,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散文是见道明志,论难说理最便捷的文体,于是,以探讨哲理人生,研究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诸子散文便勃然兴起 诸子百家的分类 按学术思想流派划分, 司马谈把他们分归为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而刘歆又分其为十家: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 诸子中影响最大的是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代表性的著作有《道德经》、《庄子》。 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代表性的著作是《论语》、《孟子》、《荀子》。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性著作是《墨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代表性著作有《韩非子》等

先秦诸子名句默写

先秦诸子选读情景式默写 1.孔子说要用启发式教学,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句子是:,。,。 2.君子无论是急促、仓促中,还是受磨难、挫折时,都会按照仁的要求去做:,,。 3. 孔子说做人不能不讲诚信的句子是:,。 4.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 5. 孔子表达“严于己,宽于人”的句子是:, 。 6.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7.《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 ,。 8.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达做事要勤勉,做人接近有道德的人的句子是:,。9.《论语·子罕》中颜渊对孔子之道赞叹的两句: ,。 10.孔子告诫读书人须有远大抱负和坚强意志,因为他社会责任重大,前路漫长的句子:,。 11.《论语·卫灵公》中表达有志于仁德之士,把仁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重要的句子:,,。 12. 曾皙描绘暮春咏归图的句子:,,, ,,,。

13.孔子是如何指导弟子颜渊学习的:,。 1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化用了《论语》中的“,”,表达以往的不能挽救,将来的还可以补回。 15.《论语》中,“”一句告诉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失去主见。 16.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看齐,同时认真反省自身缺点的句子是:,。 17. 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强调有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 18. 孔子以大车小车为喻,阐明为人治国要讲诚信的句子是: ,,。 19. 能表现孔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句子是:,。 20. 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21.《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 22.《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 23.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4.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自勉。

第一节 先秦诸子哲学概述

第一节先秦诸子哲学概述 一、背景分析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许倬云作品) 背景分析胡适先生说:“政治那样黑暗,社会那样纷乱,贫富那样不均,民生那样困苦。有了这种形势,自然会生出种种思想的反动。”(《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P42)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生产关系的变化 《春秋》鲁僖公四年(前656)“蔡溃。”《公羊传》云:“溃者何?下叛上也。” 《春秋》鲁文公六年(前624)“沈溃。”《左传》说:“凡民逃其上曰溃。” 《春秋》鲁僖公十九年(前641)“梁亡。”《公羊传》说:“鱼烂而亡”。 3、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礼法之争,由此产生了哲学上的天人之辩。 二、先秦诸子的思想先驱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是在“一部分较开明之思想”和“人之发现”中阐述的。所谓“开明”是在“开明之士,渐不信鬼神及所谓天道”。“人之发现”在“渐有人试与各种制度以人本主义(Hum a ni st ic)的解释”。以为各种制度皆人所设,且系为人而设。而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则是在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转变”的第五节“春秋时期意识形态方面 的斗争——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初步发展,‘法’与‘礼’的斗争”中作了阐述。 而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则是专用一章的内容阐发春秋思想的先驱,不过,他用的是“春秋时期的思想”,而文中所体现出来以及作者着意去阐述的也是春秋初期思想上 的“新旧交替”的特点。(见p p118-119) 早在西周末期,就出现了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思想和情绪。所有这些都成了春秋时期思想家们得以前进的最为基本的条件。 1、批判的天命神权观 (1)普遍的对“天”的怀疑。《诗经》中有“昊天不惠”、“昊天不平”等对“天”的公平性的怀疑和关心人间疾苦的怀疑。 (2)在神民关系上,出现了重民轻神的思想 随国大夫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虢国大夫史嚚对祭神提出了激烈的批评,他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 (3)在天人关系上,出现了天人相分的思想萌芽。 鲁僖公时,出现五陨、六鷁;宋、卫、陈、郑大火等现象。有人对此很是恐惧,以为是天对人的惩罚。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答案

《论语》选读名句 1、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 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6、子曰: “当xx,不让xx。”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9、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10、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11、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能xx道,非道xx人。 1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岁寒,然后知xx之后凋也。” 17、子在xx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9、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2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1、xx曰: “士不可以不xx,任重而道远。”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君子xx,小人xx。 2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5、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126、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0、子曰: “xx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曰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合集先秦诸子选读概述

概述 一、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 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以,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的写作能力。 二、“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宗法制动摇,兼并战争频仍、政治风云多变。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士阶层空前活跃.有的聚徒讲学、有的游说各国。诸侯卿相争相养士,以招揽人才,壮大目己的势力,而贤能之士也借机献计献策,陈述己见。如战国中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中各派学者荟萃,竟达上千人,他们论学议政,著书立说,盛况空前。

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名言名句整理(含解释)

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名言名句整理(含解释)《论语》名句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b5E2R。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为以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地方法了.)p1Ean。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地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地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地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地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DXDiT。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忧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RTCrp。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道不同,不相为谋.”“小不忍,则乱大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人家地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

双基限时练(五)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恶:哪 B.见利思义,见危授命授:付出 C.久要不忘平生 ..之言平生:一辈子 D.无莫也,义之与比.比:并列 解析C.平生:向来。 答案 C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②正襟危.坐 C.①无莫也,义之与比. 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D.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解析A.讨厌/满足;B.危险/端正;C.并列,紧靠;D.好处/好好地。 答案 C 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B.①富而.可求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 C.①不以.其道得之 ②文之以.礼乐 D.①曲肱而枕之. 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解析A.即使/虽然;B.表递进/表转折;C.用;D.代词/助词。 答案 C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历史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 .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D.销声匿迹 解析A.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B.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C.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甚嚣尘上,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D.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房地产的复苏,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扩大内需等政策的刺激造成的。 B.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态势。 C.在昨天的一次上访谈时,中国石化副董事长,总裁王天普明确否决舆论认为中国石化“垄断”这一指责,称公司盈利基本用于国家能源和企业自身发展。 D.专家认为,随着石油美元和国际金融资本的涌入,支撑着这几年迪拜房地产价格的快速提高。这次债务危机的发生,将使迪拜这些年吸引热钱的磁铁效应消失。 解析A.“原因是……造成的”杂糅;C.搭配不当,“否决”不能和“指责”搭配;D.“支撑着”缺少主语,应去掉“随着”。 答案 B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浙江卫视播放的题为《中国好声音》的节目以振兴中国乐坛、培养未来巨星为己任,拒绝“毒舌”,杜绝“绯闻”,以真声音、真音乐为唯一的宗旨,深得广大观众喜爱。 B.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地挑衅,激起了中国人的愤怒。日本如不及时回头,必将重蹈覆辙。 C.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出行,一直是社会公众普遍的期待。国务院正式发布“9月30日至10月7日高速公路7座以下小车免费通行”的消息后,广大汽车用户交口称赞。 D.中国第五届绿色食品博览会将于11月23日至11月26日在南昌举办,届时,九江的庐山云雾茶、银鱼王、抚州的南丰蜜橘、白莲、赣州的赣南脐橙等都将参展。 解析A.“中国好声音”应用引号;B.“自作孽,不可活”引号里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D.“九江的庐山云雾茶、银鱼王”“抚州的南丰蜜橘、白莲”“赣州的赣南脐橙”之间是同一层次,它们之间应用逗号。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 ..必于是。” ..必于是,颠沛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其道.得之道:方法

诸子百家选修课答案

一、简答题 1、诸子百家的概念。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兵家、纵横家。 2、简述法家及其代表人物。 法家: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李斯等。 3、列举苏秦与张仪主要思想异同。 苏秦是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张仪是连横。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就是由强国拉拢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 连横是为了抗横秦国,合纵是离间六国,然后各个击破。功利观都是为了各自利益。 二、论述题 1、论述儒家“仁者爱人”与墨家“兼爱”思想。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仁爱”思想包括三个方面即:“亲亲”“仁民”“爱物”。通俗一点说就是我们要先亲近自己的父母亲人,再到对自己周边的人仁爱,最后上升到爱护世间的万事万物的思想高度。孔子倡导“仁”,张扬仁者“爱人”,把个人道德修养的意义提升到仁爱天下的高度。那么具体的如何来施行“仁爱”思想呢?儒家提出了“忠恕之道”把它作为施行“仁爱”的一条根本途径。所谓“忠恕之道”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仁是一种普遍的爱。应该泛爱大众,提倡博爱。 “兼爱”作为墨家的核心思想,提出无差别平等的博爱。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墨子主张的兼爱是“爱无差等”,他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要求人们不分亲疏,无条件平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孔子主张的仁爱是“爱有差等”,他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认认为爱是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人总是爱自己的亲人胜过爱其他的人。这是二者的区别之一。 墨子主张先从爱他人做起,然后他人也回报自己以爱。他说:“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孔子主张先从爱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推己及人。他说:“孝之放,爱天下之民”,就是说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悌”是最真实的感情,因而是“仁”的根本和出发点。要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推广到爱天下的民众,即“泛爱众”,以及世间万物。这是二者的区别之二。 2、从道家“处世之道”谈人际交往。 (1)“反者道之动”、“祸兮福所倚”的人生智慧。老子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反者道之动”,即事物总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矛盾总是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2)以无名求大名、以无用求大用的生存之道。庄子提出了“无用之用”的全生法。他所说的“无用”是指无用于世、无用于他人;他所说的“大用”是指有大用于己,在他生活的那个战争连绵的时代,这个“大用”就是指保全性命。今天引申开来,所谓“无用”,可理解为深沉含蓄、不事张扬、不着意求用于世,庄子认为这种态度最有利于保全自己,这就是他所说的“大用”。 (3)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老子提出了两种竞争艺术:一是争众人所不争者,即众人都不要的东西,自己却很看重;众人都想要的东西,自己却不去争。二是采取迂回策略,进行曲线之争,即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不争为争。与居卑不争相联系,老子还提出了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他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柔弱胜刚强。”柔弱之所以能战胜刚强,是因为柔弱不等于软弱无力,而是指柔和、柔韧,在柔弱的外表下实际上内含着一种坚韧之力。道家的这套竞争之道告诉我们,竞争自有其“道”,不守其“道”的竞争往往会适得其反;人不可逞强,过于逞强者往往事与愿违。 (4)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立世之道。老子认为,唯有虚怀若谷,才能不断进步,有所成就。因为虚怀若谷决非内心空虚,而是内藏生机、内含力量的体现。谦虚包容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因为在包容他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5)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生活之道。老子的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生活之道告诉我们要把握“适度”二字。人要生活得愉快,对于一些身外之物,就不要过分地追求圆满,而要学会自我满足。满足总是相对的,人可以在满足之中发现不足之处,也可以在不足之中感到满足,这就是一种心理平衡术,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生活艺术。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知识整理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整理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生活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具有志道据德、传承文明、振兴华夏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论的言谈,主要涉及家庭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国家责任论三个方面。两千多年来,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激励、鼓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原则带有普世性和永恒性,当今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 【记音】 ①木铎.( ) ②桀.溺( ) ③长沮.( ) ④执舆.( ) ⑤荷.蓧( ) ⑥黍.( ) ⑦怃.然( ) ⑧殆.( ) ⑨八佾.( ) ⑩见.其二子( ) ?耦.而耕( ) ?耰.而不辍.( ) 【解释实词】 ①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②使子路问津.焉: 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④往者不可谏.: ⑤今之从政者殆.而:⑥不仕.无义: 【通假举要】 ①长沮、桀溺耦而耕:②是鲁孔丘与: 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④植其杖而芸: 【一词多义】 (一)实词——见 悠然见南山项伯即入见沛 公 吾未尝不得见也于是见公输盘

汝真女子之见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 家 见其二子焉才美不外 见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二)虚词——而 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植其杖而芸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吾恂恂而 起 ⑦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⑧缦立远视,而望幸 焉 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⑩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 而! 【词类活用】 ①耰而不辍:②子路从而后: 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④欲洁其身,而乱大 伦: 【古今异 义】 ①遇丈人古义:今义: ②子见夫子乎古义:今义: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 完成下列填充题 1.我国的三教是指:教、教、教;其代表人物分别是、、。 2.孟子被后世称为亚圣,其学说包含三个内容:其一,在人性上他主张;其二,在君、国、民方面,他主张;其三,在治民方面,他提倡。 3.庄子,是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主张人要,。其基本底蕴是对 。 4.墨子,属墨家学派的创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他鼓吹天有意志,人间有鬼神并且灵验,其宗旨是促使人们、。5.韩非子,法家代表人物,他的核心思想是,是 的手段。 《论语》默写 ...... 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1、--------------------,来者犹可追。 2、-----------,------------,孰为夫子? 3、--------------,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子曰:“当仁,---------------。” 4、他人之贤者,-------------,犹可逾也;仲尼,-----------,无得而逾焉。 君子一言以为知,-----------------,---------------。夫子之不可及也,-------------------。 5、君子学道则爱人,--------------------。 6、子路曰:“自孔氏。”曰:“------------?” 7、君子之过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8、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9、君子之仕也,----------。-----------,已知之矣! 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

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质量 学校:宝鸡石油中学 命题人:杨建萍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2020年3月 一、默写填空。(20分,每空1分) (1)民之归仁也,犹、也。 (2),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3),,君为轻。(4)乐民之乐者,。,。,,然而不王者,为之有也。 (5)爱人者,人恒爱之。,。 (6)富贵不能淫,,:此之为大丈夫。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8),乐莫大焉。,求仁莫近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一)(29分)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

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人之.有是四端也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知皆扩而充之.矣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由是.观之;无是.非之心 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自贼.者也;贼.其君者也 3、对“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3分) A、所以对人说都要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B、说每个人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的原因 C、所用来证明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事 D、所以说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 的心情 4、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四个方面,它们 是、、、。(4分) 5、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其论证的依据是, 这在论证方式上属于法。(4分) 6、在孟子看来,“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 地义的。在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2分) 7、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 充之”。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10分) 二、(25分)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先秦xx选读教学建议 拓展课程加深课程 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其目标: 1.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 2.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能力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文言: 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以读懂文章 文章: 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 文化: 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 教学建议: 1、紧扣文本 非哲学课、思想史课 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 语言简洁而意旨深远 2、落脚到对文化传统的体认上 落脚到对人的成长与发展、人的立身处世 先秦诸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有性、最深邃、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分,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对个人的立身处世有很强的引导意义,对社会人生中的很多重要问题有非凡的洞见,具有不可磨灭的现代价值。

3、和必修课的学习结合起来 4、挖掘先秦xx的艺术魅力 5、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取舍、补充、拓展)《论语》: “学与思”、“言与信”、“己与人”、“义与 利”、“孔子论仁”、“孔子论友”、“孔子论诗”、“孔子论教育”、“孔子的审美观”、“孔子的师生观”等。 处理教材—— 考虑三对矛盾: 多与少、深与浅、难与xx 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淡化转化难点 重点内容: 论语、xx 三类课型——诵读、精讲、探究交流 1、感受典雅,自主诵 2、读课。 朗读、品读、悟读、赏读 2、教师精讲,点拨求思课。 学生自己不能驾驭的文言知识 选择、精讲某个文化专题(xx“仁”)

精讲各则选文之间内在联系(“仁”与“礼”) 先秦xx选读教学建议 选择多种解释、解读的选文精讲 “学而时习之” 3、探究交流,拓展延伸课 先秦xx选读教学建议 一、开设这门课程的宗旨 xx先生说: 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炎黄子孙基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对世界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比如,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