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

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

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
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

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

化评价标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二〇一六年一月

目次

1 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和效益,规范工业化建筑的评价,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制定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民用建筑的工业化建筑评价,其他建筑参照执行。

1.0.3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导向性的原则,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

2 术语

2.0.1工业化建筑industrialized building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2.0.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主体结构,包括全装配混凝土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等。

2.0.3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4 建筑部品construction component

工业化生产、现场安装的具有建筑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

2.0.5预制外挂墙板 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挂墙板

2.0.6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 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facade panel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中间夹有保温层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夹心外墙板。

2.0.7 预制率precast ratio

建筑标高±0.000以上(不含±0.000)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及相关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2.0.8 装配率assembled ratio

工业化建筑中建筑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2.0.9协同设计collaborative design

工业化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协同配合,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完成的满足建筑设计、构件生产、安装施工、建筑装修要求一体化设计。

集成式厨房integrated kitchen

采用建筑部品并通过技术集成在现场分部或整体装配的厨房。

集成式卫生间integrated toilet

采用建筑部品并通过技术集成在现场分部或整体装配的卫生间。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工业化建筑评价应以单体民用建筑为评价对象。

3.1.2 工业化建筑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三类,当采用其它结构类型的,应经过专家委员会论证和认定。

3.1.3 申请评价的项目应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的工业化建筑基本特征。

3.1.4 申请评价方应按要求提交项目申请报告、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竣工验收报告、效益分析报告和房屋建造过程的有关记录。

3.1.5 评价机构应按本导则的相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查、对工程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应科学、公正地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

3.1.6申请评价的项目宜采用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

3.2 评价方法

3.2.1 工业化建筑宜按设计阶段评价和工程项目评价两个阶段进行,也可直接进行综合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阶段评价应依据本导则设计评价的有关规定,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在参评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通过审查后进行。

2 工程项目评价应依据本导则建造过程、管理与效益的有关规定,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在参评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进行。

3 综合评价应依据本导则设计评价和工程项目评价的有关规定,在参评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进行。

3.2.2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体系由设计阶段、建造过程、管理与效益3部分指标组成,每部分指标包括基础项和一般项。基础项为工业化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是工业化建筑的可选条件。

3.2.3 工业化建筑评价结果分为工业化建筑和非工业化建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先审查所有基础项是否满足要求,当参评项目的基础项有一条不满足规定时,不应评为工业化建筑;

2 一般项的项数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表3.2.3工业化建筑一般项数量要求

4.1.1 项目具备完整的设计文件。

4.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的预制率不低于20%,预制率可按下式计算:

V

预+ 0.5V

K

= (4.1.4)

V

式中:K

──预制率;

V

──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

V

──叠合构件现浇混凝土体积;

V

──±0.000以上(不含±0.000)混凝土总体积。

4.1.3项目的装配率符合表4.1.3规定

表4.1.3建筑构件、部品装配率评价项目

4.1.4 采用钢结构或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项目,楼板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或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

Ⅰ标准化设计

4.2.1采用统一模数协调尺寸,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

GB/T50002的有关规定。

4.2.2 各功能空间布局合理,符合建筑功能和结构抗震安全要求。

4.2.3连接节点具备标准化设计,符合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等要求。

4.2.4在单体住宅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基本户型的面积之和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70%;在单体公共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某三个标准的结构空间的面积之和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60%。

4.2.5 单体建筑标准层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预制梁或预制柱的总个数占同类构件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4.2.6单体建筑标准层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预制外墙板和预制内承重墙板的总个数占同类构件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4.2.7 单体建筑标准层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预制楼板的总个数(或面积之和)占预制楼板总数(或标准层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

4.2.8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二个规格的预制楼梯的总个数占楼梯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4.2.9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一个规格的预制内隔墙板的面积之和占同类型墙板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一个规格的预制阳台板的总个数占阳台板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外窗的总个数占外窗总数量的比例不低于50%。

在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集成式卫生间、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储柜等室内建筑部品的总个数占同类部品总数量的比例不低于70%。

预制内隔墙的面积占内隔墙总面积比例不小于50%。

预制女儿墙的面积占女儿墙总面积比例不小于80%。

预制管道井的数量占管道井总数量比例不小于80%。

预制护栏的数量占护栏总数量比例不小于80%。

集成式储柜套数占储柜总套数比例,居住建筑不小于80%,公共建筑不小于50%。

在方案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或深化设计采用BIM技术进行辅助工作。

Ⅱ一体化设计

项目进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

采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保温系统的围护结构,并满足结构、保温、防渗、装饰要求。

采用遮阳一体化外窗,并满足保温隔热、气密、水密、装饰要求。

机电设备管线系统集中布置,管线及点位预留、预埋到位。

装修设计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设计紧密结合,并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装修设计采用标准化、模数化设计;各构件、部品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尺寸匹配、协调,提前预留、预埋接口,易于装修工程的装配化施工;墙、地面板材铺装基本保证现场无二次加工。

Ⅲ设计深度

设计单位与施工企业、构件生产企业和部品部件厂家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深化设计文件满足工厂加工制作、施工装配等环节的要求,各种预埋件、连接件的设计准确、清晰、合理。

项目深化设计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施工外架条件和模板支撑系统的影响。

构件及部品构造合理,连接技术安全可靠,便于生产制作和安装施工。

构件及部品设计综合考虑装配化施工的安装调节和公差配合要求。

5 建造过程

5.1 基础项

5.1.1构件和部品的质量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5.1.2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体现工业化建筑的建造要求,满足建筑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装配和装饰装修等主要环节的协调配合与组织管理要求。

5.1.3 施工单位具备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并建立员工培训和考核制度。

5.1.4 项目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了施工质量验收,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合格要求。

5.1.5 构件连接部位按相关规定进行实体抽样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5.2 一般项

Ⅰ制作与运输

5.2.1 构件和部品生产企业具备相应的生产工艺设备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5.2.2构件和部品生产过程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和作业指导要求。5.2.3 构件和部品标注构件编号、制作日期、合格状态、生产单位等信息。5.2.4 构件和部品生产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有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5.2.5 项目具备合理运输组织方案,对超高、超宽、形状特殊的大型构件的运

输和临时存放有专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5.2.6 构件和部品具有进场验收记录。

5.2.7 项目监理方监督构件生产过程,有完整的质量验收记录。

Ⅱ主体施工

5.2.8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5.2.9 具有相应的装配化技术标准或施工工法。

采用机械化施工。

构件连接技术施工简便、安全可靠,连接技术的系统性、经济性和适用性强。构件安装采用工具式、定型化的支撑设施。

采用定型化模板和工具式支撑系统,模板重复使用30次以上。

采用满足100mm以下微动性要求的吊车,具有分配梁或分配桁架的吊具。

项目采用成型钢筋的重量比不少于50%,钢筋网片等由工厂加工制作。

机电设备管线采用机械连接方式。

构件和连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验收记录等,资料齐全、详实、可靠。构件安装施工记录、钢筋连接施工检验记录、钢结构建筑的主体结构连接螺栓或焊接节点检验记录等资料齐全、详实、可靠。

后浇混凝土部位、后装封闭构件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齐全、详实、可靠。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文件和相关资料齐全、详实、可靠。

分部工程或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文件和相关资料齐全、详实、可靠。

Ⅲ装修施工

装修工程与主体施工和机电设备安装一体化,专项施工方案满足一体化施工的要求。

满足成品房工程验收要求。

构件与部品之间、部品与主体结构之间采用装配化施工工艺,允许偏差满足要求。

厨房或卫生间50%以上采用集成式厨房和集成式卫生间,并一次安装到位。

采用内隔墙板系统,与主体结构连接可靠,易于安装。

水、暖、电气等设备系统与主体结构构件生产、装配协调配合,连接部位提前预留接口、孔洞,安装方便。

墙面和地面瓷砖、石材等装修材料有排版图。

采用预拌砂浆或预拌混凝土。

外墙、内墙、顶棚抹灰面积不大于50%。

项目室内装修工程有减少现场湿作业和二次加工制作的技术措施。

6 管理与效益

6.1 基础项

6.1.1 参评项目明确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建立了项目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

6.1.2 项目建造过程制定节能、节水、节材和建筑废弃物管理制度,并有相应的数据记录和节约效果分析。

6.1.3 项目设计、建造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并体现设计、生产、施工、监理、运营等环节的协同工作。

6.2 一般项

Ⅰ信息化管理

6.2.1 项目建立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并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动态、量化、科学、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6.2.2 项目参与各方均具有建筑信息化管理人员,并进行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6.2.3 设计阶段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并随项目设计、构件生产及施工等环节实施信息有效传递和更新。

6.2.4 采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设计软件,每个构件有唯一的身份标识,按照相关标准,将设计信息传递给后续环节。

6.2.5 建立构件生产管理系统,建立构件生产信息数据库,用于记录构件生产关键信息,追溯、管理构件的生产质量、生产进度。

6.2.6 建立现场施工管理系统。将设计阶段信息模型与时间、成本信息关联整合,进行管理。结合构件中的身份识别标识,记录构件吊装、施工关键信息,追溯、管理构件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实现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

Ⅱ综合效益

6.2.7 项目用工制度有利于形成现代产业工人队伍。

6.2.8项目充分体现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引领作用。

6.2.9 制定并实施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监测并记录施工能耗,与传统方式相比现场施工能耗指标节约明显。

制定并实施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监测并记录施工水耗,与传统方式相比现场施工节约用水指标达到50%以上。

采用工厂化加工的钢筋不低于50%,钢筋损耗率不大于2.0%。

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不大于1.5%。

施工现场有安全文明计划、检查记录,并由专人负责,施工垃圾减少50%以上。

施工噪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规定。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现场单位建筑面积人工用量比传统生产方式单位建筑面积人工用量减少10%以上。

项目建造成本与同等条件下传统建造方式相比增加不高于10%,并具有相应的记录资料和经济分析报告。

与相同条件下传统生产方式工期相比,项目在主体结构与室内装修施工阶段所用工期减少20%以上。

本导则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导则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2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

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

条文说明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二〇一六年一月

目次

23

5

5

7

7

8

30

30

31

32

32

33

1 总则

1.0.1 当前,我省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在建筑活动中扔较为普遍,房屋建造的工业化水平较低,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供给不足、高素质建筑工人短缺、房屋建造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使得传统的建筑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随着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屋建设必然走工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因此,在我省发展建筑工业化,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总结我省建筑工业化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省情况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导则,对于引导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2 本标导则用于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包括居住建筑和各类公共建筑。虽然当前我省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是以住宅建筑为重点,但考虑到公共建筑建设总量大并适宜工业化建造方式的特点,因此本导则的评价范围覆盖民用建筑的各种类型,以适应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1.0.3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主要基于评价项目所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程度和水平、质量和效益,避免片面地以预制率或部分采用工业化技术来评定工业化建筑,使项目的评价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导向性。

2 术语

2.0.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相对于建筑主体结构为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结构而言,其全部或部分结构构件是在工厂或现场预制、现场安装,体现了房屋建造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了建筑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和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现场建筑垃圾排放。

2.0.4通常由多个建筑构件或产品组合而成,如内隔墙、集成式卫生间、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储柜、外围护结构等类别。

2.0.6预制夹心外墙板根据其受力可分为承重和非承重墙板

2.0.7为使本导则有可操作性,参考业内的通用的混凝土统计方式,以混凝土体积比作为预制率的计算依据。预制率主要针对主体结构构件和围护结构构件。由于非承重内隔墙板的种类繁多,预制率计算中暂不包括这类构件。

1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率仅用于表征预制结构构件及相关部分、预制外挂墙板及相关部分在对应的全部混凝土构件中占比,用体积表示。

2 钢结构主体结构本身即为预制构件,因此不强调预制率的概念。

3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应其主体结构是外围钢框架或钢框筒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或钢管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组成的,本身即为预制构件或不能预制,因此不强调预制率的概念。

2.0.8区别于预制率的概念,装配率用于表征建筑构件与部品的工厂化成品用量与现场加工制作产品用量的比率。

按人体工程学、炊事操作工序、模数协调及管线组合原则,采用整体设计方法而建成的标准化、多样化完成炊事、餐饮、起居等多种功能的活动空间。

由一件或一件以上的卫生洁具、构件和配件经工厂组装或现场组装而成的具有卫浴功能的整体空间。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以单体民用建筑为评价对象,主要基于单体建筑能全面、系统地反应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全过程,可构成整个建筑活动的工作单元和产品,具有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3.1.2 《浙江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和基地考核认定要求》(建建发【2015】202号)规定,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应采用以下三类结构体系。第一类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等。第二类为钢结构,包括普通钢结构和轻型钢结构,梁、柱和支撑应采用钢构件,柱可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第三类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包括钢框架、钢支撑框架或钢管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组成的框架—核心筒(剪力墙)结构,以及由外围钢框筒或钢管混凝土筒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组成的筒中筒结构,梁、柱和支撑应采用钢构件,柱可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3.1.3 工业化建筑的基本特征是初步判断项目是否符合申请评价条件的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工业化建筑的基本特征可避免申请评价项目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工业化建筑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项目的设计方法、技术手段、工厂生产、施工组织和技术、信息化管理等方面。

3.1.4 由于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涉及到房屋建造的全过程,因此要求申请项目评价的单位应提交评价项目主要生产环节的设计文件、施工文件、验收文件以及完整的预制率和装配率的计算书等;申请评价方宜为建设方,鼓励设计、施工、监

对建筑产业化的一些认识

对建筑产业化的一些认识 一、建筑产业化提出背景 首先,从我们国家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说起。当前我国房屋建造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仍然具有普遍性,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施工建造工艺、工法落后,技术集成能力低。 二、现场施工以手工操作为主,工业化程度低。 三、项目以包代管、层层转包,工程管理水平低。 四、依赖农民工劳务市场分包,工人技能素质低。 五、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整体综合效益低。 尤其是设计、生产、施工的脱节问题,这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有的普遍性问题,由此造成房屋建造的整体质量不高,整体效益偏低。 这些因素归纳起来集中在四个方面,核心还是生产方式问题,这四个方面造成质量效益不高的原因,一个是技术集成,我们的技术集成能力是偏低的。从单一的技术来讲,我们的单一技术水平还是跟其他发达国家比起来不落后,甚至有些单一技术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住宅建设当中,一直在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研发方面,我们国家进行的进步是非常快的。我认为主要是技术的集成问题。 从管理的方法来说,是粗放的。项目以包代管、层层分包转包,设计和施工的脱节,这些问题都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的方法很粗放。从劳动力的素质来看,综合素质是偏低的。从生产手段、生产资料来看,也是落后的。从生产要素的这四个要素来说,大体上归纳起来在这四个方面,由此造成我们的房屋建造质量和效益是低的。 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质量、效益和资源消耗的水平,其实根源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质量、决定了效益、决定了资源环境的消耗程度。所以当前建筑产业

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二〇一六年一月

目次 1 总则 (3) 2 术语 (4) 3 基本规定 (6) 3.1 一般规定 (6) 3.2 评价方法 (6) 4 设计阶段 (8) 4.1 基础项 (8) 4.2 一般项 (9) 5 建造过程 (12) 5.1 基础项 (12) 5.2 一般项 (12) 6 管理与效益 (15) 6.1 基础项 (15) 6.2 一般项 (15) 本导则用词说明 (17) 引用标准名录 (18) 条文说明 (19)

1 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和效益,规范工业化建筑的评价,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民用建筑的工业化建筑评价,其他建筑参照执行。 1.0.3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导向性的原则,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

2 术语 2.0.1工业化建筑industrialized building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 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2.0.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主体结构,包 括全装配混凝土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等。 2.0.3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4 建筑部品construction component 工业化生产、现场安装的具有建筑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 2.0.5预制外挂墙板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挂墙板 2.0.6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facade panel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中间夹有保温层的预制混凝土外墙 板,简称夹心外墙板。 2.0.7 预制率precast ratio 建筑标高±0.000以上(不含±0.000)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 预制构件及相关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建筑业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c18603961.html, 建筑业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王成和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都进入了转型发展新阶段,建筑行业也随之 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新型产业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总结阐述了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根据当前建筑业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工业化;问题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为当前社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用工荒”以及“招工难”问题,使得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建筑企业对于劳动生产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全国范围内,严重的雾霾天气成为人们心头之患,建筑行业同样需要紧跟潮流,建造节能环保、舒适宜居的绿色建筑。可见,传统的以现浇为主的高耗能的污染建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绿色建筑的需要,建筑工业化的推动便是这样一种发展方式进行转变的突破口及切入点,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充分认识和了解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研究以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 1.相关政策的不健全 在国家层面来说,并未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来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各个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相应扶持政策,也仍然不够完善,依然存在着产业激励措施不够明确、技术体系集成研发不够重视以及装配式的建筑预制率较低等问题,对于建筑工业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没有明确的规划。 建筑工业化进行项目招投标、质量检测以及竣工验收等施工环节中,缺乏完善的监管流程和机制,未形成对于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有益的创新机制。由于工程项目施工设计一体化的招投标机制暂未实施,不能实现设计、生产以及装配等施工环节的一体化,造成这些原本应当连贯的施工环节出现了脱节,则施工项目不能从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等整个产业链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另外,针对施工许可、施工图纸审查等监督机制缺失也造成工业化建筑在其建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质量得不到保障,使得项目进行标准化管理更加困难。

福建省工业化建筑认定管理(试行)办法

福建省工业化建筑认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推进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提升各方主体参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积极性,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的指导意见》(闽政办…2015?68号),现结合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开展情况,制订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工业化建筑是指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工业化建筑认定以单体建筑为评价对象,进行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评价。 预制率是指依据通过施工图审查的设计文件(含拆分设计文件,下同),单体建筑的室外地坪以上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混凝土构件部分的体积与其混凝土用量总体积之比。其中,钢结构的预制率计算中,仅计取结构中所使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不包含钢构件部分。预制混凝土构件类型包括柱、梁、剪力墙、楼板、楼梯、阳台板等。 第三条工业化建筑在设计阶段评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现行国家和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标准规范的设计要求。 (二)实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设计,且采用BIM 技术设计。鼓励室内装修与建筑、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设计。 (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单体建筑预制率应不低于15%;钢结构的单体建筑预制率应不低于50%。

鼓励使用预制内外墙板和系统门窗产品。对于全部使用预制外墙板、内墙板的,则分别折算成4%、3%计入预制率;部分使用的,则按比例折减后计入预制率。全部使用系统门窗产品的,预制率增加2%。 第四条工业化建筑在施工阶段评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现行国家和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标准规范以及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没有违反标准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行为。 (二)实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施工。 (三)采用外墙保温的预制外墙板,其保温材料与预制外墙板一次成型;预制外墙板铺贴瓷砖、石材的,与预制外墙板一次成型。 (四)制定适应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明确节能、节水、节材和建筑废弃物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五)建立部品部件可追溯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鼓励实施室内装修与建筑、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施工,对于室内装修一体化施工并实现成品房交付使用,预制率增加5%。全部使用整体式厨房、卫生间的住宅建筑,预制率分别增加1%。 第五条工业化建筑认定按照以下程序实施: (一)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通过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后,建设单位可向项目所在地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交工业化建筑认定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报告、经图审的施工图设计文 - 2 -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66页word资料

有色金属工业 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修订试行)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保证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1.3本标准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执行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 2. 基本规定 2.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施工综合质量的检查、评定、考核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按本标准附录1的要求进行检查记录。 2.2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按规定必须检验的均应实行见证取样送检。凡涉及工程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相关专业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

(2)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3)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未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质量应报工程质量监督站核验。 2.3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实行质量等级评定制度。本标准中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评定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 2.4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等级评定: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及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4)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GB50300-2001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并按本标准要求进行质量等级评定。 (8)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发布实施公告来源:中国房地产报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9日 14:41 作者:焦玲玲 绿色建筑进入2.0时代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焦玲玲北京报道 已经施行8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完成。 5月27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挂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 “锤子总算是落地啦。”、“谁有新标准?”、“求电子版终稿。”一时间圈内人士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称,“6月中下旬才有纸质版,电子版目前搞不到”。 据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1年9月开始修编,2013年3月送审报批,至今历时两年半,这个用来衡量国内建筑绿色化的标尺才获得又一次“校准”,也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开始进入2.0时代。 千呼万唤始出来 国家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首次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446个,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6亿平方米。在不久前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主要指标显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2%增加到2020年的50%。

“但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该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这是2011年启动标准修编时官方做出的修编说明。2011年9月28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在此之后,直到2013年3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才送审报批,之后业界多次传出正式颁布时间,有人曾预测标准会在“2014年正式实施”,但迟迟未见出台。 历经周折的绿色建筑新国标修订显示出国家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重视的同时,另外一个背景就是国内绿色建筑经过8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在几天前的一次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上用“几重几轻”概括了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其中的一点就是目前绿色建筑重视技术材料的单项运用,对于技术整合尤其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运用不足。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与业内多位人士交流现行国标时,有人甚至直言,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采用的条数计数法无形中在引导绿色建筑技术堆砌,“我用了哪些技术就打勾,然后加起来,做了几项就可以得一星,然后再增加几项,就可以拿二星级标识,然后是三星级标识”。 获取标识难度加大 5月24日,也就是在新国标颁布公告的3天前,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有幸听取了新国标修订组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的解读报告。 据悉,新标准主要在“定位与原则”和“评价方法”上做了调整。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明确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控制,“施工管理”一级指标在运行标识阶段参评。

江苏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标准化格式文本)

A. 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 内容提要: 专业工程特点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要点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项目监理机构(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监理工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执业印章): 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概况 (注:本细则未包含驻厂(场)监理部分,项目监理机构如驻厂(场)监理需另行编制相关 细则。) 1.1工程概况: 1.2本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装配式结构在本工程应用的范围,装配式结构的预制率和装配率,装配式结构连接方式等。) 1.3本工程装配式结构部品部件类型统计

2.1部品部件进场验收的重点和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部品部件吊装的重点和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部品部件连接施工的重点和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装配式结构防水施工的重点和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装配式结构后浇混凝土施工的重点和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监理工作依据 3.1经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深化设计文件 3.2本工程相关合同文件、协议等资料 3.3本工程《监理规划》 3.4经批准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 3.5适用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相关现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及图集 适用本工程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及图集(不限于)表3.1

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

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 化评价标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二〇一六年一月 目次 1 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和效益,规范工业化建筑的评价,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制定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民用建筑的工业化建筑评价,其他建筑参照执行。 1.0.3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导向性的原则,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 2 术语

2.0.1工业化建筑industrialized building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2.0.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主体结构,包括全装配混凝土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等。 2.0.3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4 建筑部品construction component 工业化生产、现场安装的具有建筑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 2.0.5预制外挂墙板 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挂墙板 2.0.6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 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facade panel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中间夹有保温层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夹心外墙板。 2.0.7 预制率precast ratio 建筑标高±0.000以上(不含±0.000)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及相关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2.0.8 装配率assembled ratio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得建造与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得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得50%以上得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得50%左右;与建筑有关得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得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得40%。 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得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与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与高效得使用空间,与自然与谐共生得建筑。绿色建筑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得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得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得研究,许多国家与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与评价体系,有得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与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得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与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得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主要内容就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就是具有中国特色得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与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得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就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得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得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得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得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得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得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得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得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与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得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得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得项目。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与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得指标要求。 绿色建筑得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与优选项得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新型建筑工业化内涵及其发展

新型建筑工业化内涵及其发展 引言: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关系到住房和城乡建设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在推动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要对新型建筑工业化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明确方向、只有理解了才能下定决心、只有理解了才能科学发展。谁对新型建筑工业化理解得深、认识得早、行动得快、落实得好,谁就会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赢得未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 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文件,将推 动建筑工业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关系到住房和城乡建设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的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的 深刻变革,是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第一,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新型”主要是新在信息化,体现在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在技术上是一种革命性的跨越式发展,从建设行业的未来发展看,信息技术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要表现在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BIM作为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数字化建设和运维的基础性技术工具,其强大的信息共享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任务能力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国工程建设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促使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有效地避免各专业、各行业间不协调问题,有效地解决了设计与施工脱节、部品与

建筑工业化与门窗标准化的关系

建筑工业化门窗标准化的关系 标准化利于门窗的工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推进与发展,标准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基于节约方面的考虑,还是优化资源配臵和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好美佳门业认为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通道,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 标准不统一带来诸多问题 我国目前每年生产使用各类门窗达到4-5亿平方米,而国内门窗制造业的标准化程度却非常低。这是与我国门窗行业发展现状极不适应的,也是不正常的。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我国的门窗行业,由于产品生产标准不统一带来的制造成本高、能源利用率低、重复劳动等问题很普遍。” 标准化工作对门窗企业来讲,是一种约定和规范 标准化利于门窗的工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 在表面上,执行标准化似乎对企业起到的是制约与限制的作用。但门窗行业标准化一旦形成整体规模,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就是巨大的。通过推行标准化可以优选一批质量好、性能优越的型材作为门窗推广型材;可以科学地制定门窗产品的系列规格尺寸;可以实现门窗产品及零配件的互换、替代;企业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产量和新品开发上。同时在生产制造上,执行标准化更有利于门窗产品的

工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瓶颈与思路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建筑工业化的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依然较为缓慢,距1978年会议的目标差得很晚。这一方面取决于建筑工业化内在的原因,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可以较大幅度地提升劳动生产率,但是我国建筑业一直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一直享受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又能带来巨大就业,因此,建筑工业化的推动力不强。但随着“用工荒”的蔓延,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建筑企业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求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近二十年来我国建筑规模不断增加,建筑业产值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且每年的新开工面积达到全球的一半,巨大的建设需求使得建筑企业没有时间与精力来进行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科研、开发商不愿意使用不成熟的建筑工业化技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带有建筑工业化元素的产业,如混凝土制品企业、建筑机械生产和制造企业等,但这些处于建筑工业化链条的终端,没有能力拉动整个产业的工业化进程,整个建筑产业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施工模式发展,没有太高的提升。 在我国,“建筑设计”属于独立的行业,因此设计时无需考虑施工的工艺流程,而施工对设计阶段的影响也有限。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生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doc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valuation of green industrial building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5年2月

前言 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0878-2013已于2013年8月8日发布,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工业领域第一本综合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指导绝大多数行业工业建筑评价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工业建筑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写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的目的,是为绿色工业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色工业建筑标识的评价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和评判依据,推进绿色工业建筑和相关评审工作发展。 本细则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学会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员:徐伟、张家平、李丛笑、李国顺、袁闪闪、王明磊 孙宁、郭丹丹、许远超、尹运基、宋甲英、曹国光 曹国庆、李亨、吴剑林、俞水凤、张颖、孟冲 邓高峰、牛秋蔓 本细则主要审查人员:王有为、虞永宾、袁镔、张小慧、吕伟娅、巫曼曼 赵霄龙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3.1 一般规定 (3)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5) 4 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7) 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7) 4.2 节地 (13) 4.3 物流与交通运输 (17) 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 (23)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34) 5.1 能源利用指标 (34) 5.2 节能 (37) 5.3 能量回收 (53) 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56)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9) 6.1 水资源利用指标 (59) 6.2 节水 (65) 6.3 水资源利用 (74)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 7.1 节材 (84) 7.2 材料资源利用 (89) 8 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101) 8.1 环境影响 (101) 8.2 水、气、固体污染物控制 (103) 8.3 室外噪声与振动控制 (111) 8.4 其他污染控制 (113) 9 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118)

建筑工业化战略三步走

丁刚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董事实现产业链集聚一一打造集成平台——融入“互联网+”。作为行业的领跑者,早在2005年,中建三局就承建了珠三角地区第一个工业化住宅——深圳万科第五园。经过10年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建筑工业化将是中国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破题性工作,是中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必须紧紧抓住。内涵:不仅仅是“搭积木建房子”建筑工业化到底是什么?当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五化”: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在工厂里生产出来房子的梁、柱、墙、板等部件,然后把它们运输到施工现场,像积木一样搭建成房子”,这种“搭积木建房子”的观点只是人们对“现场施工装配化”这一环节的直观理解。透过这一表象,建筑工业化给传统建筑业带来的变化将是革命性的: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它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在全产业链上,它实现了—体化实施、集成化平台、智能化建造。建筑业最终将按照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产业链集聚,完成转型升级。国内外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经验与实践证明:与传统建筑业生产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在建筑产品本身的特性和资源的组织方式上都有着多重优势。工业化建筑品质更高。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的设计从源头上保证了建筑产品的品质,工厂化制造让产品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建筑产品的质量通病——构件质量更精细,外保温层更牢固,门窗周边更严密,线管、末端更精确,厨卫防水更可靠。工业化施工绿色高效。由于大部分工作在工厂完成,建筑工业化对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现场施工任务主要是吊装,施工环境大大改善。根据我们在深圳万科第五园的工业化实践,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工业化方式建造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与此同时,混凝土养护周期大大压缩,天气条件制约小。与现场现浇方式相比,工业化建造方式可节约工期30%以上(如图1所示)。更重要的是,建筑工业化在资源组织方式上更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方向。由于采取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特别是实施了一体化的系统集成,建筑工业化将更容易实现资源组织方式的革命,形成以核心构配件生产企业为核心,以配套器材生产企业为关联,以设计、研发、物流、it等服务企业为支撑的完整产业生态,传统的建筑工人也转变成为产业工人。这些变化将帮助行业突破目前遇到的发展瓶颈,大大解放生产力。趋势:内外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建筑工业化是新常态下国家、行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近两年国内投资增速持续放缓,能源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愈发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人口红利加速消失,建筑业依赖低要素成本驱动的传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让技术创新成为发展的新动力。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要“推动建筑工业化,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去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指出要“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武汉市于今年1月出台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成为武汉市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根据国外建筑业的发展轨迹,国内建筑业已经到了建筑工业化大发展的阶段。东风既来,谁与争锋。中建三局适时提出了“优先做好高端建造商,倾力打造品牌投资商,立志成为新型运营商”的“三商”战略,而建筑工业化涉及到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总承包能力的打造,涉及到通过产业园规划带动的整体投资平台的搭建,也涉及到围绕工业化生产要素,整合全链条资源的综合运营能力培养。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引领行业发展,是三局作为龙头企业的应尽责任,是“争先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要求,更是企业实施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步骤:三步走向腾飞面对历史机遇,我们已经提出了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总体目标,即在中建总公司的统筹规划下,围绕建筑工业化的推进,配套形成

建筑工业化道路要两条腿走──兼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37 总109期 2018.07 混凝土世界 专家论坛 Expert Forum 最近,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和实施了GB/T 51129-2017《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以代替GB/T 51129-2015《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引起建筑业很大的争论,有些争论甚至已经上升到装配式技术路线死活的高度。拥护和积极响应者有之,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和政策,鼓励本地区发展装配式建筑;反对和质疑者亦有之,以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历史证实装配式不应是建筑工业发展的唯一道路。 本人最早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提到我国建筑工业化始于1953年[1], 1956年翻译了全苏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会议中的《居住-民用建筑中使用装配式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问题分组会议资料》[2]; 1957年参与我国大专院校“混凝土及制品”专业的创建工作,曾在北京基地设计院和东郊的第一构件厂实习;1960年暑期带学生在北京十里堡构件厂实习。可以说,本人在建筑工业化的道路上已走了60余年,看到如今业内分歧这么大,不禁要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历史变革 1956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决定》,这是我国最早提出走建筑工业化的文件。该文件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工厂化、机械化施工,逐步完成对建筑 建筑工业化道路要两条腿走 ─ 兼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陈振基 亚洲混凝土学会工业化建筑体系委员会主席 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完成向建筑工业化的过渡”。 经过20多年的实践,1978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正式提出,建筑工业化以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以及墙体改革为重点,即所谓的“三化一改”。几十年来,建筑业的同仁就是不懈地依循这条道路在前进,特别是施工机械化及墙体改革。君不见,以往深基础的土方是用镐刨肩扛的方式挖掘的,后来无不用挖掘机装车代替;桩基过去是人工挖井、吊篮出土的方式,后来进步为钻土机,现在通行的是靠打桩机将预制管桩打入地下;过去几乎所有工地都有混凝土搅拌机,一包水泥配几小车砂石,不经称量就搅拌,现场尘土飞扬,噪音扰民,现在都是用预拌混凝土,泵送可以将混凝土打到数百米高度;几千年来一统天下的红砖逐渐被新型墙体材料代替,节土省工。 在装配式构件方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已流行预制空心楼板,在那个鼓励“敢想敢干”的时代,几乎街边有空地的地方就可以建一个预制场,用简单的木模浇注成型后,翻转脱模,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把组装成的圆芯抽出,自然养护一段时间即可吊起。预制场的投资极低、技术落后、手工操作繁多、效率和质量低下,100公斤左右的成品用人力扛起放到墙上就位,根本无需吊装设备。但是那时无人理会水平楼板和竖向墙体的连接问题,直到唐山大地震造成95%的房屋倒塌,人们才从这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 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介绍 自 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中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