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检测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检测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检测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检测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检测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检测

一、微机控制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作用是防止汽车油箱内蒸发的汽油蒸气排入大气。它由蒸气回收罐(称活性炭罐)、控制电磁阀、蒸气分离阀及相应的蒸气管道和真空软管等组成(图1)。蒸气分离安装在油箱的顶部,油箱内的汽油蒸气从该阀出口经管道进入蒸气回收罐(图2)。该阀的作用是

止汽车翻倾时油箱内的燃油从蒸气管道中漏出。蒸气回收罐内充满了活性炭颗粒,故又称为活性炭活性炭可以吸附汽油蒸气中的汽油分子。当油箱内的汽油蒸气经蒸气管道进入蒸气回收罐时,蒸气的汽油分子被活性炭吸附。

蒸气回收罐上方的另一个出口经真空软管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通。软管中部有一个电磁阀制管路的通断。当发动机运转时,如果电磁阀开启,则在进气歧管真空吸力的作用下,新鲜空气将蒸气回收罐下方进入,经过活性炭后再从蒸气回收罐的出口进入软管的发动机进气歧管,把吸附在性炭上的汽油分子(重新蒸发的)送入发动机燃烧,使之得到充分利用;蒸气回收罐内的活性炭则之恢复吸附能力,不会因使用太久而失效。

进入进气歧管的回收燃油蒸气量必须加以控制,以防破坏正常的混合气成分。这一控制过由微机根据发动机的水温、转速、节气门开度等运行参数,通过操纵控制电磁阀的开、闭来实现。发动机停机或怠速运转时,微机使电磁阀关闭,从油箱中逸出的燃油蒸气被蒸气回收罐中的活性炭收。当发动机以中、高速运转时,微机使电磁阀开启,储存在蒸气回收罐内的汽油蒸气经过真空软后被吸入发动机。此时,因为发动机的进气量较大,少量的燃油蒸气不会影响混合气的成分。

二、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检测

对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故障,微机一般不能自行诊断,只能采用就车检测和单件检测方法查找。

1、就车检测

就车检测可按下述顺序进行:

(1)将发动机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并使之怠速运转。

(2)拔下蒸气回收罐上的真空软管,检查软管内有无真空吸力。若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工正常,在发动机怠速运转中电磁阀应关闭、真空软管内无真空吸力(图3A)。如果此时真空软管内真空吸力,则用万用表V档检查电磁阀线束连接器端子上是否有电压。若电磁阀线束连接器端子上电压,说明微机有故障;若无电压,则说明电磁阀有故障(卡死在开启位置)。

(3)踩下加速踏板,当发动机转速大于200Or/min时,检查上述真空软管内有无真空力。若真空软管内有真空吸力,则说明该系统工作正常;若真空软管内无真空吸力,则用万用表V 检查电磁阀线束连接器端子上是否有电压。若电压正常,说明电磁阀有故障;若电压异常,则说明机或控制线路有故障。

2、电磁阀的单件检测

(1)检查电磁阀电磁线圈的电阻值。拔下电磁阀线束连接器,用万用表Ω档测量电磁阀磁线圈的电阻值。电阻值应符合规定,否则应更换电磁阀。

(2)检查电磁阀的工作。拆下电磁阀,首先向电磁阀内吹气,电磁阀应不通气;然后将电池电压加到电磁阀连接器的两端子上(图3B),并同时向电磁阀内吹气,此时电磁圈子应通气。电磁阀的状态与上述情况不符,则电磁阀有故障,应更换。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检修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检修 摘要燃油蒸发(EV AP)控制系统是利用活性炭罐作为燃油蒸汽的存储器来吸收油箱中的汽油蒸汽,防止蒸汽进入大气中。在发动机运行时,活性炭罐中被活性炭吸附的汽油蒸汽重新被吸入进气系统中,进入气缸进行燃烧。 关键词燃油蒸发;控制;工作原理;检修 采用燃油蒸发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未燃的燃油蒸发排放,达到减少污染和提高发动机经济性的目的。 1 燃油蒸发(EV AP)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1 高压油箱盖 其作用是为防止因油箱内燃油压力波动而引起燃油溅出和燃油蒸汽逸出,对环境造成污染。 1.2 过满限制装置 该装置安装在油箱内侧上表面,为占油箱容积1/10的膨胀箱。膨胀箱上加工有一系列的节流孔,节流孔使加油时约需15分钟,燃油才能充满膨胀箱。当燃油表显示加满时,膨胀箱还留有一定空间,以补偿燃油箱置于阳光暴晒时燃油膨胀,该空间还能用做燃油蒸汽的收集区。 1.3 油气分离器 其作用是防止液态燃油进入活性炭罐。液态燃油会使活性炭罐中的活性炭失效。 1.4倾翻漏油保护装置 该装置安装在从油箱到活性炭罐的燃油蒸汽管路上,此装置可保证车辆倾翻后没有液态燃油从油箱漏出。该装置是一个气体流动单向阀,允许燃油蒸汽从油箱流向活性炭罐而不允许反向流动。 1.5 活性炭罐 活性炭罐安装在发动机罩下或前轮翼子板内,里面装有活性炭粒,能吸附燃油蒸气,并可将吸附的燃油蒸汽导入节气门后的进气歧管内。 活性炭罐壳体上接有三根管子。第一根管子从油箱来,它把油箱里经油气分离出来的燃油蒸汽导入活性炭罐;第二根管子与大气相通。当发动机运行时,新鲜空气由此进入活性炭罐;第三根管子与活性炭罐的电磁阀相连。当发动机工作时,ECU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当电磁阀开启时,进气真空度把活性炭罐内存储的燃油蒸汽吸入进气歧管,随新鲜混合气体一起进入气缸燃烧。 1.6活性炭罐电磁阀 活性炭罐电磁阀在ECU控制下,接通或断开燃油蒸汽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的通道。 2 燃油蒸发(EV AP)控制系统的检修 取下活性炭罐(EV AP)上的真空软管,检查该真空软管内有无真空吸力。起动发动机并处于怠速工况下,如果EV AP控制系统工作正常,此时电磁阀应处于关闭状态,真空软管内应无真空吸力。如果此时真空软管内有真空吸力,则使用万用表检测电磁阀接线器端子上的电压值。若有电压,说明ECM存在故障;若无电压,则说明电磁阀卡滞在开启的位置。 踩下油门踏板,使发动机转速上升到2 000r/min以上,再次检查真空软管内有无真空吸力。若有真空吸力,说明EV AP控制系统工作正常;若无真空吸力,

A8-14蒸发排放控制系统(EVAP)

第 14 单 元
A8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检修 蒸发排放控制系统(EVAP)
1

单元 目标
2
? 熟悉蒸发排放控制系统
的作用及类型
? 掌握普通型蒸发排放控
制系统组成
? 熟悉普通型蒸发排放控
制系统工作和监测原理
? 熟悉增强型蒸发排放控
制系统组成
? 熟悉蒸发排放系统的诊
断方法

单元 目录
3
? 系统作用 ? 系统类型 ? 系统工作原理 ? 系统监测 ? 故障诊断 ? 单元总结

系统作用
现代汽车都配置了蒸发排放控制系统(EVAP),以此 来收集并储存汽油蒸气,然后引入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掉。 ? 将汽油蒸气从燃油箱导入碳罐 ? 储存汽油蒸汽 ? 控制汽油蒸汽进入燃烧室 ? 保证汽油蒸气不会排放到大气中
4

系统类型
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包括普通型和增强型两种类型 ? 普通型蒸发排放系统——不能够监测燃油箱的压力及系统泄漏 ? 组成
普通型蒸发排放控制系统主要由燃油箱盖、翻滚阀、蒸发排放碳罐(简称活性 碳罐)、碳罐吹洗电磁阀和管路组成。
? 燃油箱盖 它内部有一个压力和真空阀,
当燃油箱内的压力或真空超过一定 值时,阀门打开,释放压力或真空; 当压力或真空释放平衡以后,阀门 关闭。
5

普通型蒸发排放系统
? 组成 ? 翻滚阀
翻滚阀位于蒸发排放蒸气管入口,其作用 是将汽油蒸气导出燃油箱并防止液态汽油进入 活性碳罐。 ? 避免汽油发生泄漏 ? 空气进入燃油箱的通道,以释放燃油箱内
的真空 ? 活性碳罐
活性碳罐一般位于发动机舱下部或者靠近 燃油箱,其内部填充活性碳,用来吸收并储存 来自燃油箱的汽油蒸气。
6
系统类型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检测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检测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检测 一、微机控制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作用是防止汽车油箱内蒸发的汽油蒸气排入大气。它由蒸气回收罐(称活性炭罐)、控制电磁阀、蒸气分离阀及相应的蒸气管道和真空软管等组成(图1)。蒸气分离安装在油箱的顶部,油箱内的汽油蒸气从该阀出口经管道进入蒸气回收罐(图2)。该阀的作用是 止汽车翻倾时油箱内的燃油从蒸气管道中漏出。蒸气回收罐内充满了活性炭颗粒,故又称为活性炭活性炭可以吸附汽油蒸气中的汽油分子。当油箱内的汽油蒸气经蒸气管道进入蒸气回收罐时,蒸气的汽油分子被活性炭吸附。 蒸气回收罐上方的另一个出口经真空软管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通。软管中部有一个电磁阀制管路的通断。当发动机运转时,如果电磁阀开启,则在进气歧管真空吸力的作用下,新鲜空气将蒸气回收罐下方进入,经过活性炭后再从蒸气回收罐的出口进入软管的发动机进气歧管,把吸附在性炭上的汽油分子(重新蒸发的)送入发动机燃烧,使之得到充分利用;蒸气回收罐内的活性炭则之恢复吸附能力,不会因使用太久而失效。 进入进气歧管的回收燃油蒸气量必须加以控制,以防破坏正常的混合气成分。这一控制过由微机根据发动机的水温、转速、节气门开度等运行参数,通过操纵控制电磁阀的开、闭来实现。发动机停机或怠速运转时,微机使电磁阀关闭,从油箱中逸出的燃油蒸气被蒸气回收罐中的活性炭收。当发动机以中、高速运转时,微机使电磁阀开启,储存在蒸气回收罐内的汽油蒸气经过真空软后被吸入发动机。此时,因为发动机的进气量较大,少量的燃油蒸气不会影响混合气的成分。 二、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检测 对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故障,微机一般不能自行诊断,只能采用就车检测和单件检测方法查找。 1、就车检测 就车检测可按下述顺序进行:

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1,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主要由活性碳罐,双通阀,脱附控制阀,空气滤清器或者吸气除尘器,水截止阀,集液器{液汽分离器},快速插接头,管路及支架等组成,如果装有车载诊断系统OBD(OnBoardDiagnosticsystem)就还包括气泵,电磁阀,压力传感器等。美国克莱斯勒公司300C轿车最新燃油系统OBD装置为ESIM(EvaporSystemIntegratyMonitor)代替了气泵、电磁阀、压力传感器。ESIM的功能是检测系统是否有泄露、脱附流量是否满足要求、ORVR(OnBoardRefuelingRecovery)系统加油阻力是否过大。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发动机不工作时防止汽油蒸汽排放到大气,由活性碳罐吸附,保护环境;发动机工作时又把罐中的汽油蒸汽吸到发动机中燃烧掉,节约能源。上海大众汽车公司1998年初,对桑塔纳汽车作过对比实验。不装碳罐时,一个燃油蒸发排放测试循环,汽油蒸汽HC排放量为28克;装华安公司碳罐时,一个燃油蒸发排放测试循环,汽油蒸汽HC排放量仅为0.14克。有资料表明,一般汽油车在良好状况下运行一天排放出约560余克污染物(HC,CO,NOx,少量SO2和铅化物)。其中60%来自尾气,20%来自油箱,20%来自曲轴箱。所以国家有3个相关环保法规加以限制。不限制将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即造成能源浪费又危害人体健康。例如,北京现在汽车保有量约350万辆左右,如果不限制一天将排放1960吨污染物。光油箱排放(燃油蒸发排放),一天就是392吨左右。所以,如果北京的汽车都不装碳罐,等于一天向北京市洒392吨左右汽油。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汽油蒸汽含有多种HC化合物,其中有醛类和多环芳香烃,前者引起结膜炎、鼻炎和支气管炎,后者是强致癌物质。由此可见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大了。1—1,活性碳罐:形状各异的罐体内装有,对汽油蒸汽吸附和脱附能力很强的汽车专用活性碳。对汽油蒸汽起吸附和脱附作用。碳罐的结构分为或单腔或双腔甚至三腔式。单腔结构简单但长细比较低,工作能力较小;双腔或三腔长细比较大,结构较复杂,活性碳相同容积情况下,工作能力提高20%至40%。或有集液器或无集液器。一般有三个通气口,一个接双通阀通油箱,一个接脱附控制阀通发动机,一个通大气。大气口或分为两口,一口碳罐吸

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设计指南

目录 一、总成说明 1.1主题 本指南制订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附件轮系各部件的设计开发流程;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汽车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 二、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设计 2.1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功用 汽车燃油蒸发污染占汽车HC总排放的20%,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就是控制由汽车供油系统中油箱产生的燃油蒸汽对环境的污染.,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碳罐、碳罐控制阀、管路等零部件组成,碳罐控制阀在发动机电控相关章节论述,在此不加论述。 2.2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油箱的压力阀被燃油蒸汽的压力顶开,燃油蒸汽通过管路进入活性炭罐,活性炭罐中的活性炭将燃油蒸汽中的燃油吸附到活性炭颗粒上,当发动机在适当的工况工作时,炭罐脱附阀打开,在发动机进气管真空度的作用下,新鲜空气从炭罐的通大气孔进入炭罐,将吸附到活性炭颗粒上燃油冲刷掉,并以油气的形式被吸

到汽缸中燃烧,从而,避免燃油蒸汽流到大气中污染环境,同时也起到了节油的作用。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如下: 2.3国内蒸发排放法规限值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汽车行业越来越重视排放污染问题,我国于1993年发布采用活性炭罐收集器,收集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的测试方法和标准限值,1999年发布密闭室测试方法和标准限值。 国内蒸发排放法规限值情况(1995年7月1日生产的新车): ①(收集法)轻型车2g/试;重型车4g/试验 ②(密闭室法)规定在2003年7月1日前限值为:6g/试验 ③目前蒸发排放新法规(试运行)规定的限值是:2g/天。 2.4炭罐在整车上的布置: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和曲轴箱通风控制系统检修》学习手册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和曲轴箱通风控制系统故障检修》学习手册

知识要求 5.1.1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 5.1.1.1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 发动机在运转的过程中,燃油箱中的燃油会受热蒸发,这些蒸发出来的燃油蒸气(HC)如果排入大气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燃油蒸发控制(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即EVAP)系统能够将燃油系统产生的燃油蒸气(HC)储存起来,并适时地送入进气歧管,与正常混合气混合后进入发动机燃烧,使汽油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5.1.1.2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类型 燃油蒸发控制(EVAP)系统的控制方法有利用发动机的真空度来控制和利用电控单元来控制两种。早期的燃油蒸发控制(EVAP)系统多利用真空控制,现在大都直接由发动机ECU控制。 5.1.1.3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燃油蒸发控制(EVAP)系统的控制的原理是先利用活性炭罐内的活性炭把燃油蒸气吸附在活性炭罐内,当发动机进入小负荷到中负荷的工况范围时,通过发动机的真空吸力把活性炭罐内的燃油蒸气脱附后吸入汽缸内燃烧掉。在发动机怠速工况和全负荷工况,活性炭罐中的燃油蒸气不应进入发动机汽缸,以免造成怠速时可燃混合气过浓而熄火,全负荷时引起混合气过稀影响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所以活性炭罐内的燃油蒸气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时机和流量必须受到控制。 1.真空控制 早期的LS400发动机EVAP控制系统即为真空控制,其系统组成和原理如图5-1-1所示。该系统主要由燃油箱、活性炭罐、双金属EVAP控制阀和橡胶管路组成。 当燃油箱内由于燃油蒸发而压力增大时,燃油蒸气将由燃油回收管经止回阀2 送到活性碳罐。如果(由于外部温度低等原因)燃油箱内有负压,大气经过止回阀3和燃油箱盖止回阀,使外部大气进入燃油箱,平衡压力。当发动机运转,水温高于54℃时,双金属EVAP控制阀自动打开真空管路,活性碳罐内的燃油蒸气就通过止回阀1和真空管路被吸进发动机燃烧室燃烧。但要注意,当节气门开度过小时,真空管路在进气道的开口还不处于节气门后方,也就不会产生负压作用于活性碳罐,当节气门全开时,真空管路内的负压过低不足以将止回阀1打开,这就是说,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或低负荷、以及大负荷时,燃油蒸发控制系统都不工作。

汽车整车燃油蒸发排放标准

汽车整车燃油蒸发排放标准(欧Ⅰ、欧Ⅱ、欧Ⅲ) (2009-08-18 09:30:34)转载 分类:汽车知识 标签:汽 车 碳罐 欧&8546 欧iii 欧&8545 美国 杂谈 汽车整车燃油蒸发排放高尚玉 2006年5月(2009-03-09 10:27:58) 汽车 汽车整车燃油蒸发排放标准(欧Ⅰ、欧Ⅱ、欧Ⅲ)简介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控制或尽可能限制燃油系统各元件和各连接点燃油蒸汽向大气的排放。此技术首先出现在美国,发展很快。在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收集法,整车排放限值6g/1h 。八十年代为密闭室法,限值2g/1h 。九十年代仍为密闭室珐,限值2g/2~3天。2000年仍为密闭室法,EPA限值0.95g/2~3天,加州(CARB)限值0.5~0·05g/2~3天。 我国沿用欧洲法规,1995年欧I收集法,限值2g/2小时测试(呼吸:15℃至30℃/1小时油箱加热升温:热浸:40公里/小时40分,怠速3分,而后热浸1小时。从碳罐大气口,排除的HC,两部分总和少于2克)。 2000年欧II密闭室法,限值2g/2小时测试(呼吸:密闭室内16℃至30℃∕1小时给油箱加热升温;热浸:市区循环1部,市郊循环2部,而后密闭室1小时浸车。呼吸和热浸向密闭室内排放HC总和少于2克。通过计算HC浓度得到。)。 2005年欧III密闭室法,限值2g/25小时测试(热浸:汽车市区循环1部1次,市郊循环2部1次,再加市区循环1部1次,而后汽车入密闭室内热浸1 小时;呼吸:密闭室内20℃至35℃整车11个小时升温到35℃,而后13个小时再降温到20℃。热浸和呼吸向密闭室内排放的HC总和少于2克。通过HC 浓度得到)。我国落后美欧10至20 年。 欧I阶段:收集法,限制油箱出气口及化油器浮子室出气口向大气排放汽油蒸汽。油箱呼吸及发动机热浸各1小时检测燃油蒸发排放。燃油系统其余各元件及连接点的汽油蒸汽泄露和穿透,对测试结果无影响。这是汽车燃油蒸发排放法规的初级阶段,比较粗糙的 简单测试方法: 1.油箱呼吸::整车在密闭室外只对油箱用电褥加热1小时,油温从15℃一小时线性升温到30℃, 15℃-30℃/60min,模拟昼间呼吸损失,碳罐吸收油箱通气口排出的汽油蒸汽. 2.发动机热浸:汽车在转鼓台上直接挡40km/h运行40min,怠速3min然后汽车在20-30℃环境中热浸60min,碳罐主要吸收化油器浮子室通气口排出的汽油蒸汽。碳罐出气口连接HC收集器,两次测量收集器的增重总和即: 欧Ⅰ收集法测得的汽车整车燃油蒸发排放值,合格限值为2g.,整个测试程序长达20多小时,检测排放的时间只有2小时,呼吸和热浸各一小时. 欧Ⅱ阶段:密闭室法(或叫浓度法),汽车在密闭室内进行燃油蒸汽排放检测.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和曲轴箱通风控制系统检修》测试习题.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和曲轴箱通风控制 系统检修》测试习题 一、填空题 1.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工作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4.桑塔纳2000活性炭罐电磁阀(N80),的阻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电磁阀的供电电压是_________V的电压信号;当正常工作时,驱动它的是_________信号。 6. PCV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缩写。 7.发动机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8.PCV阀是曲轴箱强制通风(PCV)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PCV阀内一个锥形阀,PCV阀有控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作用。 二、判断题 1.活性碳罐暂时吸收燃油蒸汽,然后将其导回发动机燃烧。() 2.活性碳罐电磁阀泄露时会导致混合气过稀,不会导致混合气过浓。()3.活性碳罐电磁阀在点火接通时电压持续高电平(约12V)。() 4.活性碳罐电磁阀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与冷却液温度无关。() 5.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与发动机节气门开度无关。() 6.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可以有效的避免机油被废气污染。() 7.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单向阀主要是为了防止发动机回火。() 8.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软管泄露会导致发动机转速增加。() 9.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堵塞会使发动机转速增加。() 10.熄灭发动机,取下PCV阀,摇动PCV阀听到“喀喀”声,表明该阀损坏。() 三、选择题 1.活性碳罐收取的燃油蒸汽来自( )。 A.曲轴箱 B.燃油箱 C.排气管 D.加油口

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原理分析

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原理分析 谢国庆车辆1004 3100401139 一、分析背景 汽油车除排放的尾气会污染大气外,它的燃油箱等燃料供给系统产生的汽油蒸气(主要成份为HC)直接向外排放,也会污染大气。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CO、HC、NOx等,这些污染物分别由汽车的排气管、曲轴箱和燃油系统排出。它们在整车污染物的排放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分析了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探讨了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技术的状况,并就我国最新公布的控制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的法规要求,提出了发展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控制技术的新见解:控制从燃油的传输到汽油车使用全过程,抑制燃油蒸发和控制燃油蒸发污染物的排放,改进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以期达到环保和节能的目的。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对汽车HC蒸发排放产生机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汽车上安装燃油蒸发控制装置大幅降低了燃油蒸发排放。20世纪80年代后,更加严格的HC蒸发排放控制法规出台,促使汽车生产厂家及研究机构对汽车的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出现了许多新的汽车燃油蒸发控制技术。 国内的第一个汽车燃油蒸发控制法规颂布于1993年。世纪之交,参照欧Ⅱ排放标准制定了新的HC排放控制法规。为使国产汽车满足新排放法规的要求,有必要借鉴国外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对燃油蒸发控制系统进行改进。 三、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结构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作用是防止汽车油箱内蒸发的汽油蒸气排入大气。它由蒸气回收罐(亦称活性炭罐)、控制电磁阀、蒸气分离阀及相应的蒸气管道和真空软管等组成。蒸气分离阀安装在油箱的顶部,油箱内的汽油蒸气从该阀出口经管道进入蒸气回收罐。该阀的作用是防止汽车翻倾时油箱内的燃油从蒸气管道中漏出。蒸气回收罐内充满了活性炭颗粒,故又称为活性炭罐。活性炭可以吸附汽油蒸气中的汽油分子。当油箱内的汽油蒸气经蒸气管道进入蒸气回收罐时,蒸气中的汽油分子被活性炭吸附。 蒸气回收罐上方的另一个出口经真空软管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通。软管中部有一个电磁阀控制管路的通断。当发动机运转时,如果电磁阀开启,则在进气歧管真空吸力的作用下,新鲜空气将从蒸气回收罐下方进入,经过活性炭后再从蒸气回收罐的出口进入软管的发动机进气歧管,把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汽油分子(重新蒸发的)送入发动机燃烧,使之得到充分利用;蒸气回收罐内的活性炭则随之恢复吸附能力,不会因使用太久而失效。 进入进气歧管的回收燃油蒸气量必须加以控制,以防破坏正常的混合气成分。这一控制过程由微机根据发动机的水温、转速、节气门开度等运行参数,通过操纵控制电磁阀的开、闭来实现。在发动机停机或怠速运转时,微机使电磁阀关闭,从油箱中逸出的燃油蒸气被蒸气回收罐中的活性炭吸收。当发动机以中、高速运转时,微机使电磁阀开启,储存在蒸气回收罐内的汽油蒸气经过真空软管后被吸入发动机。此时,因为发动机的进气量较大,少量的燃油蒸气不会影响混合气的成分。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核心提示:1.电子燃油蒸发排放控制原理炭罐通气量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控制原理如图12-8所示。EUC根据有关传感器的信号判断发动机工况与状态,并输出相应的控制脉冲,通过控制炭罐通气电磁阀的开关占空比来调节炭罐通气阀 1.电子燃油蒸发排放控制原理 炭罐通气量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控制原理如图12-8所示。 EUC根据有关传感器的信号判断发动机工况与状态,并输出相应的控制脉冲,通过控制炭罐通气电磁阀的开关占空比来调节炭罐通气阀的开度,使流经炭罐进入进气管的空气流量适应发动机工况、状态变化的需要。炭罐通气电子控制系统具体的控制过程如下: (1)发动机转速变化时的炭罐通气量控制 ECU根据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获得发动机转速信号。当发动机在高转速时,ECU输出控制脉冲使炭罐通气阀开度加大,以增加炭罐通气量,使炭罐中的燃油蒸气能及时净化掉。当发动机不工作(无转速信号)时,ECU使炭罐通气阀关闭,炭罐无空气流通。 (2)发动机负荷变化时的炭罐通气量控制 ECU根据进气管压力(或空气流量)传感器获得发动机负荷信号。当发动机负荷大时,ECU输出控制脉冲使炭罐通气阀开度加大,用较大的通气量将炭罐中的燃油蒸气及时净化掉。当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提供发动机怠速信号)时,ECU输出的控制脉冲使炭罐通气量减少,以免造成混合气过稀而使发动机怠速不稳。 (3)发动机温度低时的炭罐通气量控制 ECU根据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获得发动机温度信号。当发动机温度低于60℃时,炭罐通气阀完全关闭,使炭罐无空气流通,以避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 (4)空燃比反馈炭罐通气量控制 ECU根据氧传感器信号判断混合气空燃比状态。当氧传感器输出混合气过浓或过稀的电信号时,ECU输出控制脉冲,及时调整炭罐通气阀的开度,以避免混合气过浓或过稀。

汽车蒸发排放控制系统

汽车蒸发排放控制系统 系统概述及工作原理:: S' U( w( }. j 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是用于防止(在任何工作条件下)燃油蒸气进入大气中,其具体工作循环见图。 1.碳罐: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有一个活性碳储存罐,来自燃油箱的燃油蒸气从有"TANK"标记的管子进入碳罐(见图2)。进入碳罐的液态燃油储存在碳罐底部的储存器中,以保护碳罐上部的活性碳碳基,而燃油蒸气则被活性碳吸收。当发动机在怠速以上的转速运转时,环境中空气通过上部空气管进入碳罐,燃油蒸汽被进气气流从碳元素中吹洗出来,并混合成混合气被吸入进气歧管。+ l! Q# O3 r' C( f: F& z

2.碳罐净化电磁阀的工作原理及位置:碳罐净化电磁阀通过电脉冲宽度的调制来控制碳罐的净化作用,也就是说ECM电脑根据发动机不同的运行条件,以一定的频率使电磁阀的搭铁电路接通或断开(见图1)。- x1 a1 p- s, @ ECM电脑通过对1个常闭电磁阀的操纵来控制净化碳罐的真空。当发动机在冷机和怠速状态时,ECM电脑不给电磁阀供电,这样就中断了净化EVAP碳罐的真空。 $ _- a( L( Q: K5 { ECM电脑给电磁阀供电的时间:6 d, x J. w7 K# z8 o ①发动机暖机。 ②发动机已经运转了一段时间。3 |6 t0 V. L" G3 ~. }- J8 z ③IAT读数高于9.5℃。" {) t4 ~. @6 Y 8 a9 j) u, `( c3 o0 L) ^* M 燃油蒸发碳罐安装在发动机室的右前部,碳罐净化控制电磁阀安装在进气歧管的右侧,见图5-6。 很多车在使用空调或者急加油的情况下打开电子阀 瑞风精英般需要转速达到3000以上才打开& D1 Z0 \1 _2 F+ z8 G. | 电子阀打开并不是单独的打开而是断断续续的打开开一下闭一下& L3 V1 U, B) L' ^% I 油箱蒸汽并不是在这里全部处理掉的比如蒸汽太多会通过油箱盖排出

汽车蒸发排放系统常见车型分析经典课件

汽车蒸发排放系统常见车型分析经典课件 一、别克君威蒸发排放(EV AP)控制系统电路 发动机 罩下附 件导线 接线盒 发动机控 制模块 1、蒸发排放(EV AP)控制系统将燃油箱中的汽油蒸发先存储在活性炭罐中,待发动机工作时,由发动机控制模块(ECM)控制,将炭罐中燃油蒸发定量地吸收到汽缸中燃烧。别克君威2.0轿车炭罐的位置现与2.5L/V6(LW9)车型相同(安装于车辆左后轮上部),EV AP 控制电路见图8-20,炭罐吹洗电磁阀的工作由ECM控制,其工作条件是: 1)、发动机冷却鳓温度超过41度。 2)、进气温度读数超过0度。 3)、发动机已运行一定的时间。 发动机控制模块(ECM)块根据进气歧管绝对压力(MAP)传感器等信号检测与诊断蒸发排放系统量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将设置故障码DTCP0443。EV AP系统故障会导致怠速不稳、失速或驾驶性能

恶化,可能原因有EV AP电磁阀功能失效、炭罐损坏、软管开裂断裂或未正确连接。 二、别克凯越蒸发排放(EV AP)控制系统电路

发动机熔 断丝盒 发动机控 模块ECU 三、广州本田奥德塞F23/Z4发动机排放净化控制电磁阀电路 在 EVAP)净化控 机仓右后) 1、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EV AP) 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使逃逸到大气中的燃油蒸气降到最低。有关排放控制系统的应用以及各种车型和发动机所使用的部件,参观“真空管路图”中的“排放物控制系统应用”。

(1)炭罐 炭罐暂时储存有燃油蒸气,直到他得到净化,被吸入发动机重病在燃烧室内燃烧。 (2)EV AP控制系统 EV AP控制系统包括加油口盖、燃油箱EV AP阀、EV AP双通阀、燃油箱压力箱传感器、EV AP旁通电磁阀、EV AP控制炭罐、EV AP 控制炭罐通风切断阀、EV AP三通阀以及EV AP净化控制电磁阀。 燃油箱内的燃油蒸汽被导向EV AP控制炭罐中,燃油正气保留在炭罐中,直到得到净化为止。当燃油箱内的燃油蒸汽压力高于EV AP 双通阀的设定值时,PCM使EV AP旁通电磁阀通电,旁通电磁阀打开,从而调节了进入EV AP控制炭罐的燃油蒸汽流量。加油口盖具有泄压阀以防压力过高或积聚真空。 (3)燃油蒸气控制系统 燃油蒸气净化控制系统控制何时进行EV AP控制炭罐的净化。当PCM激活EV AP净化控制电磁阀时,EV AP控制炭罐得到净化,从而使新鲜空气进入进气歧管或节气门体上的口内。 2、燃油蒸发(EV AP) 蒸发排放控制系统使逃逸到大气中的 (1)、EV AP净化控制系统 1)、检查仪表板下熔丝/继电器盒中6号,如果熔丝正常,转到下一步,否则更换熔丝并重新检查。 2)、燃油蒸发排放控制活性炭罐上脱开真空软管,并将真空泵/

汽车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设计

2004066 汽车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设计 钱耀义 马忠杰 李国良 范俊民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长春 130025) [摘要] 介绍了汽车蒸发排放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其控制策略。经过试验证明,该系统设计可以满足法规的要求。 叙词:汽车,蒸发排放,控制系统,设计 Design of 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obile Qian Yaoyi ,Ma Zhongjie ,Li Guoliang &Fan Junmin College of A utomotive E 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5 [Abstract ]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ystem desig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evaporative emission con -trol system are presented .The test on vehicle shows that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can satisfactorily meet the re -quirements of evaporative emission regulation . Keywords :Automobile ,Evaporative emission ,C ontrol system ,Design 原稿收到日期为2003年6月5日,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003年9月1日。 1 前言 汽油车尾气的排气有害成分是CO 、HC 、NO x 等。此外,由于燃油供给系统的泄漏与蒸发,汽车还排放出约20%~25%的HC 。其中的HC 和NO x 若在强阳光下,经波长小于4000A 的紫外线的照射,会产生光化学烟雾反应,生成臭氧O 3、过氧化酰基硝酸盐PAN 及醛RCHO 等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具有很强的氧化力和特殊的臭味与刺激,严重地影响了人体的健康与生态环境。为了改善大气质量,世界大多数国家汽车尾气排放法规都变得越来越严格,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汽车蒸发排放法规。 为了满足蒸发排放法规的要求,现代汽车上多数装有燃油蒸发的电子控制系统。其主要元件是1个活性炭罐和1个脱附电磁阀,活性炭罐收集与储存燃油蒸气,使之不逃逸到环境中去。当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行时,电控单元ECU 控制脱附电磁阀开启,将被吸附的燃油蒸气从罐中抽出,吸入进气管后进入燃烧室内烧掉,以防止未燃烃HC 的蒸发排放。 2 蒸发排放的测量 汽车的蒸发损失一般可分为5类: (1)运转蒸发损失:汽车按规定的规范运行期间,燃油系统所排出的燃油蒸气。 (2)热浸损失:从发动机熄火开始,在规定时间内燃油系统所排出的燃油蒸气。 (3)昼间换气损失:在规定时间内燃油箱按规定的规范升温时,燃油系统所排出的燃油蒸气。(4)驻车迁移损失:当车辆停放时,由燃油系统各元件渗透及迁移引起的损失。 (5)注油损失:汽车在油箱注油期间排入环境的燃油蒸气。 上述5类损失的部分或全部相加的结果作为汽油蒸发排放量。 蒸发损失最通用的测量方法是密封室法(SHED ),它是通过测量车辆置在整个密闭室中的碳氢浓度来确定蒸发损失的结果。 检测的第1阶段是在燃油箱中注入总容积40%的燃油。试验燃油从初始温度10~14.5℃开 2004年(第26卷)第3期 汽 车 工 程 Automotive Engineering 2004(Vol .26)No .3

关于燃油蒸发达标

关于燃油蒸发欧三达标的问题探讨 一、欧三标准燃油蒸发影响因素 1.碳罐选择 (1)工作能力的选取:工作能力应不小于6g/100ml;工作能力是怎么定义的? (2)总吸附能力的选取:一般从燃油箱产生的汽油蒸汽为20~30g/24h;吸附能力为油箱蒸发量的2~3倍 (3)内部结构:长径比选取3.5左右合适 (4)在保证长径比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碳床的分割比,可以提高碳罐的工作能力,延长碳罐的击穿速度。 (5)碳罐的工作环境温度:低温有助于吸附,高温有助于脱附。一般倾向于低温环境。碳罐尽可能远离发动机仓。 2.燃油系统 (1)燃油系统的密封性能 ——加油口盖 ——管路之间的连接——卡箍类型 ——燃油泵盖的密封 ——燃油箱自身的焊接密封性 测试方法:向燃油系统加4.0kPa的气压,保持30min,压力下降值不超过0.4kPa。 (2)燃油箱 材质:金属燃油箱无渗透,效果最好 单层塑料油箱有渗透——一般为0.3~0.6g/24h,效果不好 多层或氟化塑料油箱有渗透——一般小于0.3g/24h,效果较好。 体积:体积越大,产生的蒸汽量越大 表面积:表面积越大,产生的蒸汽量越大 (3)燃油管路的材质(供油管、回油管、加油口管、回气管、同碳罐管)——应采用防渗透性好的材质,如氟橡胶或尼龙。 3.ECU ECU控制碳罐的脱附,包括启动时刻控制和脱附流量控制。 ——脱附量越大越好 ——碳罐的脱附是对正常燃烧时的空燃比的干扰,即控制蒸发排放的脱附与尾气排放相矛盾。 一般ECU控制脱附量为吸附量的60~70%

4.车辆的背景蒸发排放 (1)内饰材料 (2)车窗清洗液 (3)粘接剂 (4)其他 ——经过阳光下的暴晒或烤箱内强制烘烤可以大大降低背景排放量 5.车辆的里程 (1)随着里程的增加,碳罐的工作能力会下降 (2)随着里程的增加,燃油系统的密封性回下降 (3)3000公里磨合可以使碳罐达到比较好的工作状态 (4)8万公里的蒸发测试数据是3000公里时测试结果的2倍以上。 二、设计中应控制的内容 1.碳罐选择进口活性碳粒 2.吸附能力为油箱蒸发量的2~3倍 3.碳罐安装在远离发动机仓的位置,如果必须装在发动机仓,应选择温度场较低的位置 4.卡箍选择整圆接触的卡箍,材质应选择进口或优质材料。不选择螺丝拧紧式或双钢丝式结构。 5.油箱选择金属材料油箱,保证密封性 6.油箱选择能续驶里程400公里以上、表面积尽量小 7.内饰材料选择挥发性稳定的材料 三、生产中应控制的内容 检查燃油系统密封性 四、测试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1.更换冷却液和清洗液,用水代替,减少液体挥发 2.车辆行驶磨合3000公里,整车状态良好 3.室外暴晒3~5天 举例:60L油箱,对应得碳罐容积(装碳容积)为1000-1200ml 以上是根据国家检测中心专业人士提出的宝贵建议和调查了解到的信息汇总而成,供有关部门参考。 电控所武凤荣 2005.9.6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内容及功能 1、电子控制燃油喷射(EFI)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主要包括喷油量、喷射定时、燃油停供及燃油泵的控制。 1)喷油量控制 ECU将发动机转速和负荷信号作为主控信号,确定基本喷油量(喷油电磁阀开启的时间长短),并根据其它有关输入信号加以修正,最后确定总喷油量。 2)喷油定时控制 在电控间歇喷射系统中,当采用与发动机转动同步的顺序独立喷射方式时,ECU不仅要控制喷油量,还要根据发动机各缸的发火顺序,将喷射时间控制在一个最佳时刻。 3)减速断油及限速断油控制 a. 减速断油控制 汽车行驶中,驾驶员快收油门踏板时,ECU将会切断燃油喷射控制电路,停止喷油,以降低减速时HC及CO的排放量。当发动机转速降至一定的特定转速时,又恢复供油。 b. 限速断油控制 发动机加速时,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速或汽车车速超过设定的最高车速,ECU将会在临界转速时切断燃油喷射控制电路,停止喷油,防止超速。 4)燃油泵控制 当点火开关打开后,ECU将控制汽油泵工作2—3秒,以建立必须的油压。此时若不启动发动机,ECU将切断汽油泵控制电路,汽油泵停止工作。在发动机启动过程和运转过程中,ECU控制汽油泵保持正常运转。 2、电控点火装置(ESA) 点火装置的控制主要包括点火提前角、通电时间和爆震控制等方面。 1)点火提前角控制 ECU中首先存储发动机在各种工况及运行条件下最理想的提火提前角。发动机运转时,ECU 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信号,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并根据其它有关信号进行修正,最后确定点火提前角,并向电子点火控制器输出信号,以控制点火系的工作。

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规程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规程 B1.试验描述 B1.1.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见图B1)由下列四部分组成: a)试验准备; b)燃油箱呼吸损失(昼间换气损失)测定; c)在底盘测功机上以40km/h车速匀速行驶,或在发动机台架上模拟车辆40km/h车速运行; d)热浸损失测定 B1.2.试验结果:燃油箱呼吸损失和热浸损失阶段测定的碳氢化合物的排放质量相加后的质量,单位为g/测量循环。 B2.试验车辆(或试验发动机)和燃料 B3.1 试验车辆(或试验发动机) B3.1.1 采用底盘测功机试验时,车辆技术状况应良好,试验前至少进行了3000km的走合行驶。装在车辆上的蒸发污染物控制装置在走合期间应工作正常,炭罐经过正常使用,未经异常吸附和脱附。 B3.1.2 采用发动机台架试验时,试验发动机技术状况应良好,安装在发动机台架上应配备装车时的所有附件(冷却风扇、发电机、空滤器、排气消声器等),试验前应按照制造厂要求磨合完毕。车辆上使用的蒸发污染物控制装置应工作正常,炭罐经过正常使用,未经异常吸附和脱附。试验时,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燃油箱、燃油管路、燃油泵等)、排气系统(后处理器、消声器、排气管的尺寸和长度)、冷却系统、蒸发污染物控制装置等应与车辆上使用的完全一致,包括燃油箱与发动机的相对位置。 B3.2 燃料 试验使用的燃料应符合GB 17930的规定。 B3.试验设备 B3.1 测功系统 B3.1.1 发动机测功系统 任何可测定发动机稳定工况、精度符合GB/T 18297规定的测功机。 B3.1.2 底盘测功机 B3.1.2.1 测功机必须能模拟道路载荷。 B3.1.2.2 测功机的设定应不受时间推移的影响,且不应使车辆产生任何妨碍车辆正常运行的振动。 B3.1.2.3 测功机必须装有模拟惯量和模拟载荷的装置,若为双转鼓测功机,则这些模拟装置是与前转鼓连接。 B3.1.2.4 准确度 B3.1.2.4.1 测量和读出的指示载荷,其准确度应能达到±5%。 B3.1.2.4.2 测功机在40km/h时载荷设定的准确度必须达到±5%。 B3.1.2.4.3 车速应通过转鼓(对于双转鼓测功机,用前转鼓)的转速来测量。车速大于10km/h时,其测量准确度应为±1km/h。 B3.1.2.4.4 车辆行驶的实际距离应通过转鼓(对于双转鼓测功机,用前转鼓)转动的距离来测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