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管理第二章 物流的发展

物流管理第二章 物流的发展

物流管理第二章 物流的发展
物流管理第二章 物流的发展

《物流管理》第二章物流的发展

"物流"的演变过程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日本企业是如何认识并解决物流演变过程的。神奈川大学的中田信哉教授将日本物流的变迁分为四个阶段:

前物流时代(1955年-1964年)。个别地改善各项物流活动的时代。

物流系统化时代(1965年-1974年)。主要是引进并采用机器、器材硬件,扩大物流能力的时代。

物流管理时代(1975年以后)。通过物流系统、物流制度、信息系统等软件,提高物流效率的时代。

物流社会系统化时代(从1985年开始)。推行将企业看作是社会系统一部分的时代。

战后"物流"的变迁

关于战后物流的变迁,井本重信物流咨询公司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切实保证运输与保管的时代(1965年)。这一时代,生产的东西均能卖出,当时货物的陆路运输主要是靠铁路,但铁路不能灵活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地设法解决运输、保管、包装等问题。

物流成本管理的时代(1965年-1974年)。经济稳步发展,需求扩大。产业界由于生产的合理化而降低了成本,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确保收益,企业把目光投向了物流费用,企业用降低物流费用的办法来弥补在市场中失去的利益。

建立物流管理系统的时代(1975年-1984年)。物流逐渐成为一门科学体系。不是把物流只看成是运输、保管等个别功能的工作,而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先进的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独自积极地建立起物流体系。这里不仅只考虑物流的成本,而是要考虑物流本来具有的战略功能。

开始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物流的时代(1985年以后)。"物的流通"成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性课题,亦被称为"物流战略化"时代。作为企业的中心课题,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战略日趋重要。

"物流"发展的六个阶段

日通综合研究所编撰的《物流知识(第3版)》将物流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下述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物流前期。物流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场所互不联系地分别进行。只是按生产和销售部门的要求进行保管和运输。

第二阶段:个别管理期。物流成本意识的出现期。这一时期只有保管部门或发货部门在努力降低成本。

第三阶段:综合管理时期。作为一项独立业务开始建立物流管理部门,采取措施综合解决各种物流功能的优化组合问题。这里生产和销售是物流的前提。

第四阶段:扩大领域时期。物流影响生产和销售的阶段。对于生产部门来说,应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从物流的角度考虑问题。在物流效率、统一包装规格、生产计划的灵活性等方面提出要求;对于销售部门,则在接受订货的计划性、订货的数量单位及交货期限等方面提出要求。在这一阶段,追求"第三利润源泉"的企业增多,过去曾把这一阶段视为终极阶段。

第五阶段:整体体制时期。物流进入小批量、多品种发货的新时代。为创造新的物流形象,整个公司必须取得共识。这一阶段多建立以生产和销售人员为委员,以负责经营的主要领导为委员长的委员会制度。建立起这样的制度之后,物流就

成为生产和销售本身的一项内容。物流部门则只要运用物流知识和物流信息建立物流系统即可。

第六阶段: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时期。作为第一步,首先将不同商品的售出情况、发货及脱销情况,库存及进货情况与销售、生产计划进行比较,将现有库存与基准库存量(库存计划)进行比较,定期进行这一工作。找出计划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并据以提出解决方案,修订生产计划和与之相关的采购计划及其以生产、销售计划为前提的物流计划。这种修订是各个时期与销售状况相适应的,包括生产和物流的整个企业运作的修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立以物流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系统。

企业对物流活动的认识

作者认为企业对物流活动的认识和措施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表2-1):

切实保证运输的时代(1955年-1964年)。这个时代是供不应求的时代,由于经济急速发展,企业的重要任务是切实保证运输能力。

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的时代(1965年-1974年)。由于生产的优化组合,市场销售竞争激烈,企业效益难以保障,降低成本的问题日益突出,因而将物流作为"

第三利润源泉"。这时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行所有的物流合理化措施。

从战略的高度考虑物流的时代(1975年-1984年)。经济进入低增长的时期,由于销售竞争激烈的结果,不仅商品要创造独自特色,物流也应创造独自特色。这一时期,企业将物流作为销售竞争的手段之一,也就是将物流看作是销售战略的一环。

表2-1物流作用的变化

年-1964年

切实保证运力的时代,还没有"物流"的这一统一的概念。

年-1974年

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的时代,用物流部门的效益来评价物流,用降低成本效益的观点评价物流,"第三利润源泉"以成本为中心的机制。

年石油危机以后

从销售效果的角度来评价物流,"销售功能的部分","销售竞争手段""企业竞争力

之一""战略性物流"。

年-1994年以后

综合物流时代,从企业经营效果的角度评价物流,"生产销售一体化","供应链管理"。

综合物流的时代。这个时代是生产销售一体化时代。物流的功能不只在于满足生产和销售的要求,而是把物流和生产、销售看作是一个整体,使物流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方面。

从其它角度考察日本"物流"的演变过程

以上我们了解了日本物流事业的整体发展过程,下面我们再从其它方面考察一下日本的物流事业,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从物流手段来看。由原来开发物流机械等硬件变为开发信息系统等软件;由物流活动范围来看,从原来以运输保管为主扩展到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整个物流环节;再进一步扩展到包括采购在内的生产、销售以及相关的领域。

从物流的目的来看。由重视功能变为重视成本(效率),进而变为重视服务(效果)。

从管理的层面来看。由对运输、保管作业的管理变为对整个物流部门的管理,进而发展成为从整个经营层面出发来加以管理。

从满足需要的层面来看。由切实掌握运输能力、降低成本等满足企业内部的需要,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要,再到考虑环境、公害、交通、能源等满足社会需要。

从功能的层面来看。由确保运输能力到降低物流成本,再由作为销售竞争的手段到把它作为经营战略。

从最佳效益的层面来看。从个别最佳效益到部门最佳效益(物流系统化),更进一步达到整体最佳效益(综合物流管理)。

从上述简单的描述中,不难看到物流已从考虑量的时代发展到考虑质的时代,进而发展到考虑综合效益的时代。

第二章_工厂布局中的物流管理

第二章工厂布局中的物流管理 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厂址选择的方法、工厂布置的物流管理方法,车间整体物流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掌握定置管理的基本理论。本章学习内容: 第一节工厂布置与物流管理 一、厂址选择 所谓工厂选址,是指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工厂的地理位置,使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有效、经济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一)选址 选址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是选位,即选择什么地区(区域)设厂。第二是定址。地区选定之后,具体选择在该地区的什么地方。 (二)工厂选址的影响因素 选择地区时的影响因素有: 1.是否接近于市场 这里的市场概念是广义的,也许是一般消费者,也许是配送中心,也许是作为用户的其他厂家。接近产品目标市场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产品的迅速。投放和运输成本的降低。 2.是否接近于原材料供应地 对原材料依赖性较强的企业应考虑尽可能接近原材料供应地,特别是与产品相比,在原材料的重量和体积更大的情况下,应尽量靠近原材料供应地。 3.运输问题 根据产品及原材料、零部件的运输特点,考虑应接近铁路、港口还是其他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区域。 4.与外协厂家的相对位置 5.劳动力资源 不同地区的劳动力,其工资水平、受教育状况等都不同。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在某些特定地区才更容易提供符合某些特定要求的熟练劳动力等。 6.基础设施条件 对于一个工厂来说,有五项基础设施是需要在选址时予以认真考虑的:供水;电;煤气;排水;“三废”处理。某些企业要耗用大量的水,如食品制造、电镀等;而另一些企业如化学加工的工艺过程则需大量的电。对这些基础设施如不在选址时予以充分考虑,则会造成成本上升和带来不便。 7.气候条件

第二章 物流系统

第二章物流系统 本章重点 系统的定义和系统的特征 物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 物流系统性要求的理由 物流系统评价的原则和指标体系 基本概念 系统系统工程物流系统物流系统评价 第一节系统的概念 一、系统的定义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为系统。 “系统”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语System,有“共同”和“给以位置”的含义。现代关于系统的定义很不统一,一般可以理解为“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区别或相互作用的单元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每一个单元也可以称为一个子系统。系统与系统的关系是相对的,一个系统可能是另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一个子系统也可以继续分成更小的系统。在现实中一个机组、一个工厂、一个部门、一项计划、一个研究项目、一套制度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由定义可知,系统的形成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组成;

②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使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③系统具有一定结构,保持系统的有序性,从而使系统具有特定的功能。 二、系统的一般模式 三、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但该有机集合体的功能不是各要素功能的简单叠加,它是具有统一性的一个系统总体。 系统和要素的区分是相对的,一个系统只有相对于构成它的要素而言才是系统,而相对于由它和其它事物构成的较大系统,它却是一个要素(或子系统)。 2.相关性 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必须存在某种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特定“关系”,即有机联系的整体才可称为系统 3.目的性 系统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且这种目的是人为的。 4.动态性 系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5.环境适应性 环境是存在于系统之外、与系统有关的各种要素。 四、系统工程

物流管理第二章 物流的发展

《物流管理》第二章物流的发展 "物流"的演变过程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日本企业是如何认识并解决物流演变过程的。神奈川大学的中田信哉教授将日本物流的变迁分为四个阶段: 前物流时代(1955年-1964年)。个别地改善各项物流活动的时代。 物流系统化时代(1965年-1974年)。主要是引进并采用机器、器材硬件,扩大物流能力的时代。 物流管理时代(1975年以后)。通过物流系统、物流制度、信息系统等软件,提高物流效率的时代。 物流社会系统化时代(从1985年开始)。推行将企业看作是社会系统一部分的时代。 战后"物流"的变迁

关于战后物流的变迁,井本重信物流咨询公司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切实保证运输与保管的时代(1965年)。这一时代,生产的东西均能卖出,当时货物的陆路运输主要是靠铁路,但铁路不能灵活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地设法解决运输、保管、包装等问题。 物流成本管理的时代(1965年-1974年)。经济稳步发展,需求扩大。产业界由于生产的合理化而降低了成本,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确保收益,企业把目光投向了物流费用,企业用降低物流费用的办法来弥补在市场中失去的利益。 建立物流管理系统的时代(1975年-1984年)。物流逐渐成为一门科学体系。不是把物流只看成是运输、保管等个别功能的工作,而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先进的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独自积极地建立起物流体系。这里不仅只考虑物流的成本,而是要考虑物流本来具有的战略功能。 开始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物流的时代(1985年以后)。"物的流通"成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性课题,亦被称为"物流战略化"时代。作为企业的中心课题,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战略日趋重要。 "物流"发展的六个阶段

物流设施与设备第二章考卷

物流设施与设备第二章 一.填空题 1.公路运输的主要特点:机动灵活,投资少,受自然条件限制少 , 能取货到家, 作为铁路、水运、空运的集散运输 2. 公路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3. 公路行政级别: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 4. 货运站四种货运形式:整车货运,快速货运,零担货运,集装箱货运 5. 按运输组织方法分类:分为零担货物运输、整批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 6.高速公路的特点:车速高,运输效率高、通行能力大,车流量和运输量大、行车安全,交通事故率低、运输成本低 7.集装箱运输的特点:简化装卸作业过程,节省包装材料,减少货差货损,降低运输成本 8.影响飞机最大平飞速度的主要因素:发动机的推力、飞机的阻力9.航空运输的特点:快速性,机动性大,舒适、安全,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10. 车辆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二.选择题 1.下面关于公路运输主要特点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D) A、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B、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C、在中、短

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 D、运量较大,运输成本较低 2.VIN代表车辆的什么代码(B) A 车辆特征代码 B 车辆识别代码 C 世界制造厂商识别代码 D 车辆指示代码 3.(B)又称集装箱堆场,是指贮存和保管空、重箱的场地,是码头堆场中除前方堆场以外的部分。 A集装箱码头 B 后方堆场 C 集装箱 D 集装箱船泊 4. 我国铁路的标准轨距应为(C)。 A 1235mm B 1335mm C. 1435mm D 1535mm 5.(C)运输特别适合于运输长距离高价值的产品 A铁路B公路C航空D集装箱 6.集装箱的搬运和储存作业中,(C)是收费最主要的部分 A 出入库 B 库内移动 C 储存周期 D 遮盖 7. 主要用于装载一般包装、袋装、箱装和桶装的件杂货物的船舶称 ( A ) A.杂货船 B.散货船 C.滚装船 D.载驳船 8.集装箱减少了( B )作业。 A.运输 B.装卸和搬运 C.包装 D.储存 9.机车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从原动力来看,机车可分为蒸汽机车、( A )和内燃机车。 A.电力机车 B.电瓶机车 C.柴油机车 D.柴电机车 10.一个20ft的实物集装箱等于( B )TEU。

{物流管理}物流第二章

(物流管理)物流第二章

第二章水路运输设施和设备 ?【学习目标】 ?了解港口设施和设备的组成,了解货运船舶的类型及特点,掌握船舶的组成部分,掌握港内的作业方式及船舶的装载能力的确定。 第壹节水路运输概述 ?水路运输是利用船舶、排筏和其它浮运工具,于江、河、湖泊、人工水道以及海洋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壹种运输方式。 水路运输的产生和发展 ?水上运输既是壹种古老的运输方式,也是壹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于出现铁路,航空以前,水上运输同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陆上运输方式相比,无论运输能力,运输成本和方便程度等各个方面均处于优越地位。因此,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的工业大多沿通航水道的俩岸设厂,形成沿着江、河布局的所谓“工业走廊”。于历史上,水运的发展对工业的布局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海洋运输仍具有其独特的地位,由于地理因素的关系(大陆被海洋分隔),海洋运输是沟通联系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尤其是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它的主导作用几乎是无可代替的 ?从古老的独木舟、竹木筏、蓬帆船,到现代化高度自动化的远洋旅游船和集装箱船,期间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然而其根本特点——于水面上浮动运行基本未变,这说明水上运输因其独到的优越性而被长期使用着。船于水面上漂浮,只要有壹定的力作用于它,以克服水的阻力,船就能运动前进。这个力最原始的就是借助于桨、篙、橹的人力。 ?早于4500多年前,我国就有“伏羲氏刳(kua)木为舟,剡(yan)木为楫(ji)”之说。而后又知道使用帆,充分利用自然力——风。这方面我们名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乘坐的“宝船”可称为帆船之最,它长146.67m,宽60m,挂帆12张,上下有4层。郑和正是率领了这样的船队,开创了古代规模最大的远洋航行。人类真正使用机械开动船舶是于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Robert·Fult on)把锅炉、蒸汽机和明轮装到内河船“克莱蒙特号”上,且于纽约和奥尔巴尼之间的哈得逊河上进行了有实用价值的航行。1838年出现了装于船舶尾部的螺旋桨推进装置。1890年发明了内燃机,而后越来越多的船均利用内燃机(主要是低速柴油机)作为自己的主要动力设备。再以后又出现了汽轮机动力装置和核动力装置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船舶为保证自身的安全和能进行正常的营运生产,如今它所具有的设备装置也越来越臻于完善。除了机舱部门逐渐自动化、电气化之外,栖装设备也于不断改进中,诸如锚设备、舵设备、系泊设备、救生设备等等。此外,通讯导航设备也日益精确有效,壹般船上均装有磁罗经、电罗经、计程仪、探测仪、雷达等,较新式的船上仍均配备了无线电测向仪、双曲线定位仪以及卫星导航装置。能够认为,现代化的大型船舶犹如壹座海上的浮动城市,各种先进的设备基本上能保证它可于世界各大洋上正常航行。 壹、水路运输的功能 ?第壹,水路运输承担大批量货物运输,尤其是散装货物的运输作业工作。由于水路运输的运载

第二章-物流仓储管理教学提纲

第二章物流仓储管理 第一节仓储管理概述 一、仓储在企业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仓储系统是企业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而仓储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仓储在时间上协调原材料、产成品的供需,起着缓冲和平衡调节的作用,企业可以为客户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提供适当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时间效用。因此仓储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客户服务的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仓储在企业物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大规模、整车运输会带来运输的经济性。在供应物流方面,企业大多是从多个供应商分别小批量购买原材料并运至仓库,然后将其拼箱并整车运输至工厂。由于整车运输费率低于零担运输费率,因此,这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在销售物流方面,企业将各工厂的产品大批量运到市场仓库,然后根据客户的要求,小批量运到市场或客户。这种仓库的作用不仅是拼箱装运,而且还可按客户要求进行产品整合。 2.进行产品整合 如果考虑到颜色、大小、形状等因素,企业的一个产品线包括了数千种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经常在不同工厂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将产品在仓库中进行配套、组合、打包,然后运往各地客户。否则,从不同工厂满足订货将导致不同的交货期。仓库除了满足客户订货的产品整合需求外,对于使用原材料或零配件的企业来说,从供应仓库将不同来源的原材料或零配件配套组合在一起,整车运到工厂以满足需求也是很经济的。 3.支持企业的销售服务 仓库合理地靠近客户,使产品适时地到达客户手中,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并扩大企业销售,这一点对于企业产成品仓库来说尤为重要。 4.调节供应和需求 由于生产和消费之间或多或少存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差异,仓储可以提高产品的时间效用,调整均衡生产和集中消费,或均衡消费和集中生产在时间上的矛盾。 二、企业仓储活动的类型 仓储仓库按不同的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用途、结构、保管方式、仓库功能及仓库选址等方面的情况,可将仓库分类如下: 1.按用途分类 (1)自有仓库。自有仓库,是指各企业为了保管本公司的物品(原料、半成品、产成品)而建设的仓库。 (2)营业仓库。按照仓库业管理条例取得营业许可,保管他人物品的仓库称营业仓库。营业仓库是社会化的一种仓库,面向社会,以经营为手段、以盈利为目的。与自有仓库相比,营业仓库的使用效率要高。 (3)公共仓库。国家或公共团体为了公共利益而建设的仓库称为公共仓库,即为公共事业配套服务的仓库。 (4)保税仓库及保税堆货场。根据有关法律和进出口贸易的规定取得许可,专门保管国外进口而暂未纳税的进出口货物的仓库,称保税仓库。堆货场是指为了销货、中继作业等临时放置货物的设施。保税堆货场是为了搬运进出口货物、通关,进行临时保管货物的建筑物。 2.按结构和构造分类 (1)平房仓库

物流管理第二章同步习题及答案

物流管理第二章同步习题及 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二章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同步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 1、仓储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使仓库空间利用与库存货品的处置成本之间实现平衡。( ) 2、货品具有供应商、货品特性、数量和进货规定四个特征。( ) 3、仓储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储存空间、货品、人员及设备等要素。( ) 4、规模较大的仓库中,人员分工比较细,可能包括仓管人员、搬运人员、理货拣货和补货人员等。仓管人员负责盘点作业,拣货人员负责拣货作业,补货人员负责补货作业,搬运人员负责入库、出库搬运、翻堆作业。( ) 5、仓储系统中的设备只是指储存设备。( ) 6、在选择搬运与输送设备时,需考虑货品特性、货品的单位、容器、托盘等因素,以及作业流程与状况、货位空间的配置等,同时还要考虑设备成本与使用操作的方便性。( ) 7、储存货品的空间叫做储存空间,储存是仓库的核心功能和关键环节,储存区域规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仓库的作业效率和储存能力。( ) 8、储存空间指的是仓库中所有的空间。( ) 9、作业空间指为了作业活动顺利进行所必备的空间,如作业通道、货品之间的安全间隙等。( ) 10、在规划仓库布局的过程中,必须在空间、人力、设备因素之间进行权衡比较。宽敞的空间总是有利的。( ) 11、仓储空间规划的成功与否,需要从空间效率、作业时间、货品流量、作业感觉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 12、仓储成本主要指固定保管费用、保管设备费用、其他搬运设备费用等。( ) 13、空间效率主要指储存品特性、储存货品量、出入库设备、梁柱、通道的安排布置等。( ) 14、仓储空间评价指标中流量指标的流量评估基准以月为单位,即以每月的入库量、出库量、库存量三项数值来运算,其值在O~1之间,越接近1说明库存的周转率越低。( ) 15、只有综合考虑保管场所的平面和高度两方面因素,才能使仓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 16、储存场所的空间布局形式只有就地堆码、上货架存放、架上平台存放三种形式。( ) 17、地面堆码适合大量可堆叠货品的储存。( ) 18、地面堆码可以兼顾先进先出原则。( ) 19、仓库的主要作业是货品的入库、在库管理和出库作业。入库、出库作业时间一般较短,而货品在库时间较长。( ) 20、货位管理就是指货品进入仓库之后,对货品如何处理、如何放置、放置在何处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 21、一般的储存方式有定位储存、随机储存、分类储存和共同储存等。( )

《物流管理》第二章 物流的发展

《物流管理》第二章物流的发展 2.1"物流"的演变过程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日本企业是如何认识并解决物流演变过程的。神奈川大学的中田信哉教授将日本物流的变迁分为四个阶段: 前物流时代(1955年-1964年)。个别地改善各项物流活动的时代。 物流系统化时代(1965年-1974年)。主要是引进并采用机器、器材硬件,扩大物流能力的时代。 物流管理时代(1975年以后)。通过物流系统、物流制度、信息系统等软件,提高物流效率的时代。 物流社会系统化时代(从1985年开始)。推行将企业看作是社会系统一部分的时代。 2.2战后"物流"的变迁

关于战后物流的变迁,井本重信物流咨询公司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切实保证运输与保管的时代(1965年)。这一时代,生产的东西均能卖出,当时货物的陆路运输主要是靠铁路,但铁路不能灵活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地设法解决运输、保管、包装等问题。 物流成本管理的时代(1965年-1974年)。经济稳步发展,需求扩大。产业界由于生产的合理化而降低了成本,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确保收益,企业把目光投向了物流费用,企业用降低物流费用的办法来弥补在市场中失去的利益。 建立物流管理系统的时代(1975年-1984年)。物流逐渐成为一门科学体系。不是把物流只看成是运输、保管等个别功能的工作,而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先进的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独自积极地建立起物流体系。这里不仅只考虑物流的成本,而是要考虑物流本来具有的战略功能。 开始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物流的时代(1985年以后)。"物的流通"成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性课题,亦被称为"物流战略化"时代。作为企业的中心课题,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战略日趋重要。 2.3"物流"发展的六个阶段

物流管理知识点第二章

第二章运输管理 一、单选题 1、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主要提供两大功能() A货物转移和货物储存B货物转移和货物生产 C货物转移和货物流通D货物转移和货物配送 2、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 A价格、运输时间、灭失与损坏B价格、运输时间、运输质量 C价格、运输质量、灭失与损坏D运输质量、运输时间、灭失与损坏 3、管道运输是使用管道来输送() A流体货物B液体货物C气体货物D固体货物 4、可以提供“门到门”运输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 5、运输成本最低廉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 6、“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是() A运输B配送C储存D包装 7、对货主企业来讲还是对物流经营企业来讲,都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A运输时间B运输费用C运输工具D运输距离 8、不属于物流的运输活动新的发展趋势的是() A运输地位的变化B运输结构的变化 C不同的运输方式的一体化D运输配送中心的变化 9、运输中服务水平主要包括的服务特性() A订货提前期较短B市场覆盖程度 C意外事件反应能力强D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10、主要承担长距离、大批量的货运的运输方式是() A水运B公路运输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 二、多选题 1、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主要提供两大功能() A货物储存B货物转移C货物流通 D或物配送E货物加工功能 2、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B水路运输C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E管道运输 3、不合理运输有() A对流运输B迂回运输C重复运输 D倒流运输E过远运输 4、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很多,起决定性作用的有五方面的因素() A运输距离 B 运输环节 C 运输费用 D运输时间E运输工具 5、常见的运力选择不当有以下若干形式() A弃水走陆B弃陆走水C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 D 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远运输 E 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 6、运输的地位有()

第二章物流管理,

1.答案:B 客户()是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接受者。 A.一定 B.不一定 C.不是 D.不确定 2.答案:C 20世纪80年代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限于()。 A.行业内部 B.同一产品的下游关系中 C.企业内部 D.企业外部 3.答案:A 供应链是物流管理的()。 A.外部一体化 B.内部一体化 C.销售信息一体化 D.企业的功能集成 4.答案:C 企业物流以()为出发点,对物流全过程进行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A.利润 B.市场份额 C.客户满意 D.现金流动 5.答案:C 物流一体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了企业内的分割式管理。 A.增加 B.降低 C.消除 D.转变 6.答案:D 在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客户与用户的区别在于()。 A.是否购买 B.是否提供服务 C.是否经常习惯往来 D.是否发生交易 7.答案:A 一般来说,客户比用户在范围和数量上要()。 A.大 B.小 C.同样 D.不能比较 8.答案:D 可得性的含义是客户的订货是否可以()。 A.实现 B.尽快实现 C.在指定时间实现 D.在预期内实现 9.答案:B 缺货频率越小,开发和保留客户的可能()。 A.越小 B.越大 C.不成比例 D.不确定 10.答案:B 一位顾客订货50件,只有45件可以保证,订货供应比率为()。 A.95% B. 90% C.80% D.97.5% 11.答案:B 缺货频率和供应比率呈现()关系。 A.正比 B.反比 C.同步 D.一致 12.答案:A 一致性是企业在多个物流作业中完成周期的()能力。 A.按时递送货物 B.准时送货 C.准时配送 D.即时送货 13.答案:D 灵活性指需要物流商满足()用户超出常规需求的能力。 A.所有 B.大多数 C.少数 D.核心 14.答案:C 作业灵活性需要物流商有()的作业与管理能力。 A.全面 B.最完善 C.柔性 D.刚性 15.答案:B 增值服务是对特定客户的()服务,它是高于基本服务的内容。

现代物流管理导论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物流成本冰山说理论? 答:物流成本冰山说是对物流费用的一种形象比喻。物流冰山说就是把全部的物流费用比作大海中浮着的一座冰山,其露出水面看得见的部分,只是冰山的一角,用以比喻用现金向企业外支付的物流费,即可直接计算和掌握的部分;而把潜在水中的大部分比喻为企业内部物流活动费用,即难以明确掌握的那部分。 2. 对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做决策时有哪些组合策略? 答:对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做决策时的组合策略包括: ①保持物流服务水平不变,尽量降低物流成本 ②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不惜增加物流成本 ③保持成本不变,提高服务水平 ④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 3.物流质量管理与一般商品质量管理有什么区别? 答:物流质量管理与一般商品质量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物流质量管理必须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满足生产者的要求,因为物流的结果,必须保证生产者的产品能保质保量地转移给客户;二是满足客户的要求,即按客户要求将其所需的商品送交给客户。这两方面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有矛盾。比如,过分强调满足生产者的要求,使商品以非常高的质量保证程度送交客户,有时会出现客户难以承担的过高成本。物流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在“向客户提供满足要求的质量服务”和“以最经济的手段来提供”两者之间找到一条优化的途径,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为此,必须全面了解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等各方面所提出的要求,从中分析出真正合理、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要求,作为管理的具体目标。 4.物流服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物流服务的重要意义在于: (1 )物流是企业生产和销售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企业高效经营的重要方面; (2 )物流服务水平是构建物流系统的前提条件; (3 )物流服务水平是降低物流成本的依据; (4 )物流服务起着连接厂家、批发商和消费者的作用,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