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况

植物生产技术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非种植类(管理类、养殖类)各专业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概论性质的专业课程,课内学时90,学分5。

二、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将有关植物生产技术综合在一个大系统中研究,概括介绍了有关植物生产方面的各个领域。内容包括有关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品生产、林业生产和花卉生产等,共六章。

使学生建立综合的大农业的观点,了解现代植物生产发展的趋势及存在问题,掌握有关植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生产上应用的新技术,指导乡镇(村)植物生产的实践,为了解、安排、发展乡镇(村)的植物生产奠定基础。

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是,了解或掌握有关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林业和花卉的生长发育特点,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这些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的栽培技术、贮藏加工技术、市场知识等。

具体各章的教学要求分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的内容为主,了解的内容在考试中占比例较小。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学习植物生产技术最好先学习种植业基础等课程的知识。

三、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植物生产技术》,为合一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5月第一版,主编徐甸副教授。文字教材较系统、较全面地介绍了植物生产技术课程的内容。

2.录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6学时,专题型9学时,共15学时,2004年6月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重点讲授型6学时,每课内容安排如下:

序号

内容

1

绪言及第1章粮食作物生产2

第2章经济作物生产

3

第3章蔬菜生产

4

第4章果品生产

5

第5章林业生产

6

第6章花卉生产

专题型录像450分钟

序号

章节

内容

1~2

第一章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0’旱地谷子稳产高产栽培技术 30’水稻栽培 70’

3

第二章

棉花优质高产栽培 50’

4

第三章

设施农业 25’

大棚丝瓜栽培 15’

大棚芹菜栽培 10’

5~7

第四章

苹果整形修剪 70’

苹果土肥水管理 30’

名特优柑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30’

8~9

第六章

月季、香石竹、唐菖蒲 25’×3

草坪与地被植物 25’

还有一些可供教学参考的专题录像教材(VCD),也可以用于课程实践环节教学: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VCD) 2盘

杂交水稻栽培技术(VCD) 1盘

棉铃虫及其防治技术、棉花栽培技术 3盘

珍珠豆型花生栽培技术 1盘

甘蔗北方种植 1盘

中草药栽培技术 2盘

蔬菜育苗 1盘

特种蔬菜(VCD) 2盘

大棚温室蔬菜生产配套技术 1盘

猕猴桃种质资源 1盘

红富士苹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3盘

龙眼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1盘

造林技术、森林害虫 2盘

植树造林 1盘

经济林系列教学片 2盘

切花生产 3盘

热带花培育 5盘

花生优质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260分钟(录像)

优质高产种玉米 260分钟(录像)

无土栽培室内观赏花 58分钟(录像)

3.对各教学点辅导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网上业务培训、开展教学研究、交流答疑等。随时通过电子邮件答疑。

周次

内容

1

在课程BBS互相认识

2

课程培训、答疑

10

教学情况交流

18

期末答疑(组织学生参加)

四、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

教学内容

文字教材

录像教材

教学活动

1

绪言

绪言

网上教师交流2~4

粮食作物生产

第一章

第1讲

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教师培训(网上)

5~7

经济作物生产

第二章

第2讲

公布实习安排;集中辅导答疑;收看录像1~3;批改形考1;8~10

蔬菜生产

第三章

第3讲

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教学情况交流

11~13

果品生产

第四章

第4讲

批改形考2;帮助学生确定调查报告题目,查资料;14~15

林业生产

第五章

第5讲

放录像4~6;集中辅导答疑;批改形考3;

16~17

花卉生产

第六章

第6讲

学生学习小组活动、完成调查报告(收并批改);18~19

期末复习

批改形考4;实时答疑和网上答疑

20

考试

五、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教学媒体

主要内容

主要作用

时间安排

文字教材

系统介绍全部内容。

系统传授知识。

共17周,自学为主。

录像教材(VCD)

重点讲解,操作演示。

重点讲解、学习指导。

VCD配送、为学生播放或供借阅。

网上

大纲、大教研室活动、教师培训、随时邮件答疑

教学情况交流。

第1、2、10、18周(具体时间见当时网上教学活动安排表)。

六、教学过程的组织

学生平时以自学为主,要求学生做自学笔记,每学完一章内容,自己学会归纳总结。独立完成每章后面的练习题。把学习中的问题记下来,及时提问。

应按照学生居住或工作区域要求学生组织学习小组,选出小组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安排小组活动3次,达到学生互教互学,共同讨论的目的。辅导教师应根据学习小组的数量及分布情况,至少参加其中1~2次活动并检查学习小组活动记录。

集中的电视课收视、辅导答疑、作业讲评每学期至少组织3次,教学点应备有课程录像带或VCD供学生借阅。集中辅导答疑,不赞成搞成系统面授,辅导教师要提前看辅导课,了解主讲教师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了解学生自学中和形成性考核中的问题,应针对学生的问题组织辅导。

实验、实习应根据各地条件,分几次完成。参加实验、实习要完成实验、实习报告,地方的教学实施方案要规定进行3次课程实习,并规定2次实习报告为记分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填在形成性考核册中。实验、实习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点要认真组织。对于基层的学生来说,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联系生产实际。

形成性考核虽然分为4次,但应该根据教学进度要求学生每周完成相应的部分,学习一章就完成一章的题目,不留待最后集中突击完成。这个形成性考核的量是中等分量的,辅导教师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布置一些作业,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对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该适当补课。

请各位老师及时批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册,并及时把批改情况反馈给学生。

七、实习内容

各地根据生产实际选择进行3个实习,其中2个实习成绩记入形成性考核。可以采取列表的方式,将调查的种类、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生产中的主要问题等填入表内,要注明调查的地点、时间、参加调查的其他人员等。

实习一调查当地粮食作物的生产情况

实习二调查当地经济作物的生产情况

实习三调查当地蔬菜的生产情况

实习四调查当地果树生产情况

实习五调查当地林业生产情况

实习六调查当地花卉生产情况

八、其他建议

本课程是概述性质的课程,涉及面比较广,但教学要求不高,如果学生对其中某一方面的技术有兴趣,可以建议其学习有关课程。

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有关调查的知识,要求学生调查要有科学的态度、认真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调查可以是针对一个乡、镇、村或若干农户,调查报告要写清楚。

希望本课程辅导教师尽快了解远程教育,了解远程教育中各级电大教师的分工及职责,了解远程教育中的多种教学媒体,并学会使用这些媒体辅导学生的学习,了解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努力按照要求做好每一教学环节的工作,做好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

要求各位老师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法,要求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够使用网上课件辅助教学、指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收发邮件等。

要求各位老师上任后立即建立与中央电大主持教师的业务联系(通过电子邮件),加强学生学习信息的沟通与反馈,以便中央电大根据学生需要,及时安排主讲教师的辅导和答疑。

要求各位老师积极参加中央电大、省级电大组织的各种教学、培训、研讨会等活动。

希望各位老师尽量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单位的实验实习条件、研究课题等与电大学生共享,创造一切条件提高学生的水平,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况 植物生产技术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非种植类(管理类、养殖类)各专业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概论性质的专业课程,课内学时90,学分5。 二、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将有关植物生产技术综合在一个大系统中研究,概括介绍了有关植物生产方面的各个领域。内容包括有关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品生产、林业生产和花卉生产等,共六章。 使学生建立综合的大农业的观点,了解现代植物生产发展的趋势及存在问题,掌握有关植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生产上应用的新技术,指导乡镇(村)植物生产的实践,为了解、安排、发展乡镇(村)的植物生产奠定基础。 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是,了解或掌握有关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林业和花卉的生长发育特点,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这些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的栽培技术、贮藏加工技术、市场知识等。 具体各章的教学要求分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的内容为主,了解的内容在考试中占比例较小。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学习植物生产技术最好先学习种植业基础等课程的知识。 三、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植物生产技术》,为合一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5月第一版,主编徐甸副教授。文字教材较系统、较全面地介绍了植物生产技术课程的内容。 2.录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6学时,专题型9学时,共15学时,2004年6月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重点讲授型6学时,每课内容安排如下: 序号 内容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 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二○一一年十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文件的精神,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结合湖南省、常德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规划以及园林专业行业背景,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建设背景 随着社会的巨大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2005年,湖南省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29.5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7 m2。 近年来,常德市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底蕴,以洞庭水乡为特色,按照以人为本的总体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着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形成以“三山三水”为骨架,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生态园林系统,使常德市展现出绿色、生态、山水并貌、城景交融的美丽画卷。2003年4月常德市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市”。近年来,常德市投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共计7.82亿元,新增城市绿地面积932.34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8%、绿化覆盖率达到43.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1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4.78、4.6个百分点和5.7平方米。全市共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园

林式小区88个,市级园林式单位和小区134个。 城市绿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常德及周边城市苗木花卉生产行业、园林工程施工养护行业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众多苗木花卉专业生产乡镇和园林公司。城市园林绿地率每年1%以上增长的同时,高质量的“建绿”、低质量甚至是无质量的“养绿”现象却日渐显现,这促使人们对如何“保绿养绿”的问题日益重视。然而,有资料显示我市园林绿化从业人员中具备中高级技术技能的不到100人,具有园林绿地综合养护管理知识,面向绿地养护管理第一线,能切实解决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实际问题的高技能养护管理人才就更为缺乏。园林专业各类人才特别是园林养护人才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城市绿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表1)。 表1:常德市每年高职层次园林专业人才需求预测(以1%绿地率增长速度计) 需求类型业务范畴人才类型人均管理范围人才缺口(人) 新增或改造公顷植物景观设计施工 植物景观工程人员0.05人/公顷 1 植物生产管理人员0.5人/公顷10 绿地养护管理 绿地养护人员0.5人/公顷10 植物生产管理人员0.5人/公顷10 原有绿地公顷绿地养护管理 绿地养护人员0.5人/公顷100 植物生产管理人员0.5人/公顷100 苗木生产销售0.5人/公顷100 家庭消费花卉生产销售花店,店铺人员0.5人/公顷 现有100 人才缺口总计231人以上从全省乃至全国园林专业教育类型与市场人才定位来看,研究生教育主要定位于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深层次研究,本科教育主要定位于园林工程组织与施工,中专层次教育主要定位于苗木花卉生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保护专业是传统的大农业专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是摆在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植物病害防治技术》将原有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病理学、园艺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等课程和内容进行整合,结合当地植物主要病害,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一门课程。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背景 我校植物保护专业开设于1978年,主干课程是《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化学保护》等。植物保护作为农业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高职院校植物保护专业需培养具良好事业道德,具有现代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关于植物保护专业病害方面的课程多表现为区域性强,或内容表现形式比较学术化,或专一性较强,不能满足目前植保工作的现状及人才需求前景。目前,《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病害的必修课程,主要供本科植保和农学专业等学生使用,课程内容学术性强,覆盖面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人才需求。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依据《高职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课题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研究的需要,通过高校、行业、一线农技人员等多元主体共同开发,在《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和《园艺植物病理学》等内容的基础上整合而成,以求真正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一个类型,适合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特点。《植物病害防治技术》实现了专业教学与岗位技能的对接,推进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该课程体现较高的学术性,内容涵盖面广,通俗易懂,为农业推广人员、大中专在校师生、种植大户关于植物病害防治技术的方面的学习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社会服务性。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是一门农作物和园林园艺植物病害防治的应用学科,是植物保护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保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也是植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管理等实践工作的必备技能。 2.课程任务具体有专业能力培养,方法能力提高和社会能力拓展。 专业能力培养:植物病害识别能力;植物病害调查能力;植物病害鉴定、植物病害预测预报、植物病害防治能力能力。 方法能力提高: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社会能力拓展: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获取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三、课程基本理念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课程。通过植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识别常见的农业和园林园艺植物病害种类、懂得农业和园林园艺植物病害主要类群的发生规律、会实施农业和园林园艺植物病害综合治理,达到高级植保工职业资格考评相关技术考核的基本要求,为今后从事农业和园林园艺植物病害防治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前置课程:《植物及植物生理》、《植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管理》等。 后续课程:《植物保护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植物保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生物学》《种植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农作物、园艺植物、园林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08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植物生产技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植物保护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农作物、园艺植物及园林植物生产等专业素养及创新务实的职业精神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农业技术员等岗位需求,围绕农业生产上常见的植物生产与管理等具体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农业生产上常见植物种类识别、用地的选择、繁殖方式、栽培管理等的综合运用为主线,将植物生产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主要农作物、园艺和园林植物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植物生产相关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具备植物生产的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掌握常见植物的种类,能识别常用的植物品种。 2.熟练掌握植物播种、育苗与定植及栽培管理等技术。

职业院校《园艺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实施报告

园艺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模块化教学实施报告 ——以“叶菜类蔬菜智能工厂化生产技术”为例 艺植物生产技术是高职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是“岗课赛证训”五融合教学改革试点课程。本研究选自课程模块四——“叶菜类蔬菜智能工厂化生产技术”。结合“课程思政”“1+X证书”“产教融合”等职业教育相关背景,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打造“清新福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储备奠定基础。 1项目整体设计 1.1教学分析 1.1.1教学内容分析。 本项目以创业就业为导向,依据最新行业标准、企业岗位用人需求、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1+X设施蔬菜生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出基于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选用中国林业“十三五”规划教程《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和闽台合作编制的活页式实训手册《园艺植物生产工作手册》为参考教材,基于工作岗位核心技能将“园艺植物生产技术”课程内容重构为“四模块五基础六创业”(见图1),为构建强技能、重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基础。

图1 课程重构“四模块五基础六创业” 本项目选自创业项目6:叶菜类蔬菜智能工厂生产技术,以生菜智能工厂化生产为例,按照知识、能力、素养层层递进的原则对智能植物工厂生产技术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和补充,使之更符合实际的项目生产需要,做到知识点不脱离教材、教学实施过程不脱离实际生产、职业素养培养具体细微,打造出高效的教学课堂。本教学模块内容(见图2)分为6个教学任务,共16个学时。

图 2 本模块教学内容 1.1.2学情分析。 经过本课程前期五大模块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操练,80%以上学生对传统花卉大棚生产管理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熟悉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90%以上学生已掌握传统的工厂化水培技术;81%学生制定生产计划考虑不够全面;98%以上学生未接触过光配方和智能管控系统;73%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主动学习意识较强,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力较弱;个别学生与小组成员沟通不畅。 1.1.3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岗位核心职业技能点和学情分析,以培养“懂技术、爱农业、有素养”新时代农人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并掌握绿叶类蔬菜智能植物工厂生产流程和关键技术要点,掌握创业项目成本核算的构成要素。能力目标:

五年制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园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园艺技术(专业代码510105) 专门化方向:果树技术、蔬菜技术、花卉技术、园林技术等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基本学制:五年一贯制 办学层次:普通专科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从事园艺植物繁育、栽培、商品化生产、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藏加工及应用性科技试验、农业技术推广与开发等一线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以及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一)职业(岗位)面向 主要从事蔬菜、花卉、果品、食用菌、组培苗生产与管理,园艺植物保护、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和园艺产品营销、贮藏加工,以及插花与盆景制作等工作。 (二)职业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取得蔬菜园艺工(三级)或花卉园艺工(三级)、果树园艺工(三级)、绿化工(三级)、植物保护工(三级)、插花工(三级)等职业资格。 (三)继续学习专业 园艺、园林、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综合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理想和抱负,有艰苦奋斗和务实精神,具备爱岗敬业、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和态度;为人诚实、正直,尊师爱友;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与人交往能力。 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大专毕业生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研究素养;热爱科学、热爱学习,能根据工作需要和科技发展的动态自主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具备熟练的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植物生产技术作业1 一、填空题 1、大多数禾谷类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 2、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 3、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自动调节。这种调节能力是陆续在生育的中、后期表现出来的,并随着个体发充的进程而降低的。 4、高温和短日照可以缩短水稻的营养生长期。 5、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是在孕穗期。 6、豆类作物不耐连作,要实行轮作。 二、问答题 1、简要说明植物生产有哪些特点。 答:〔1〕植物生产的产品是人类和其它动物的根本食物; 〔2〕植物生产的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性 〔3〕植物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 〔4〕植物生产具有连续性和不可逆性特征 〔5〕植物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6〕植物生产技术进步较缓慢 〔7〕植物生产受土地数量的制约严重 〔8〕植物生产具有难控性特征 2、说说你对粮食生产的认识。 答:以粮食供给为特征的食物平安,过去以及未来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当然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的粮食问题,一直受

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被列为头等大事来抓。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开展战略,对于保证粮食平安、经济开展、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国几十年来,我国根本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粮食问题,取得了世界公认的伟大成就。80年代以来,我国的粮食总产居各国之首,占世界的20%左右。我国人口多,粮食问题只能靠自己生产来解决。粮食丰收后,数次出现农民卖粮难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看,我国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长,不但因为每年新增近千万人口,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等动物性食品消费量增加,就要求作为饲料的粮食增加。因此从未来粮食需求和供给总体趋势分析,我国粮食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压力将趋于强化。 3、实现粮食平安的标准是什么?你认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实现粮食平安的标准: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平安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安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平安。 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粮食生产的外部环境弱化;风险与不确定因素;资源及生产技术的制约;粮食供给的构造矛盾;优质、专用农产品数量缺乏;加工能力缺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劳动者素质偏低。 4、请简要说明禾谷类作物的生育特性和栽培要点。 答:禾谷类作物的生育特性:根为须根系;茎由节和节间组成,基部节间密集不伸长,中上部节间伸长;叶互生,每节着生一叶,禾谷类作物的主茎叶片数目是比拟稳定的;花序有总状、穗状、圆锥、肉穗花序等,通常称为穗。穗由小穗组

2022级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2级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园艺技术 专业代码:410105 二、入学要求 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2年,学习年限2-4年,学分制四、职业面向 五、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农业行业的园艺、园林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具有园艺、园林(花园植物)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花园植物生产与应用(庭院景观设计与施工、花艺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具备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被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3具有花园植物识别、繁育、栽培与养护的基本技能; 4具有运用现代园艺设施进行花园植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技能; 5掌握插花和花艺设计的基本技能; 6具有花园产品营销的初步策略和技巧; 7具有私家花园设计与花园植物工程施工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 (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相关课程 园艺植物生产管理 技术员 花园植物生产 1 .运用现代园艺设施进行花园植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技能; 2 .常见花园植物识别能力; 3 .花园植物繁育、栽培与养护的基本技能; 4 .具有花园产品营销的初步策略和技巧; 植物与植物生理学苗木生产花卉生产 景观设计师 庭院景观设计与施工 1 .私家花园方案设计能力; 2 .私家花园效果图与施工图绘制能力; 3 .花园植物工程施工的能力; 4 .与私家花园业主沟通技巧; 计算机辅助设计景观设 计 庭院设计 植物配置与造景电脑效果图园林工程 花艺师 花艺设计 1 .掌握插花和花艺设计的基本技能; 2 .花店经营管理能力 花艺设计 (二)课程体系结构 (三)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开设思想政治、体育、军事、心理健康、劳动与美育等课程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将耿场英语、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列入限定选修课;并将党 建议职业证书 花艺师 园艺生产技术员 课程体系) 通识课 形势与政策 体育 劳动与美育大学生创业基础专业拓展课 职业发 展 知 识 系 统 专业课 苗木生产花卉生产庭院设计 园林工程 园林效果图 花艺设计… 实践环节 园艺植物生产管理技术员 — 职业技 能 实 践 系 统 课程实训 企业专项实习 毕业实习 景观设计师、插花员

作物育种学教案首

《作物育种学》教案(首页) 教案编写: ①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要求表明教材或参考文献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②教学方法、手段指使用直观教具、挂图、板图、多媒体教学及双语教学等方法。 ③教学进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 ④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来。 ⑤教后感是对本次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成功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情况进行总结。

和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人工进化则是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进化一般较为缓慢,而人工进化则比较迅速。自然进化的方向决定于自然选择,而人工进化的方向决定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使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变异逐代得到积累加强,不利的变异逐代淘汰,从而形成新物种、变种、类型以及对其所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人工选择则是人类选择所需要的变异,并使其后代得到发展,从而培育出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品种。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其进程远比自然进化为快。 3.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优良品种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 3.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在同样的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采用产量潜力大的良种,一般可增产10%或更高,在较高栽培水平下良种的增产作用也较大。1931—1980年世界主要农作物单产提高很快,尤其是玉米、水稻、高粱,单产增加了3—5倍。 4.2改进产品品质 优质良种的产品品质显然较优,例如谷类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组分、油料作物籽粒的含油量及组分、纤维作物的纤维品质性状等,都更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5.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 优良品种对常发的病虫害和环境胁迫具有较强的抗耐性,在生产中可减轻或避免产量的损失和品质的变劣。 6.4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改良的品种具有较广阔的适应性,还具有对某些特殊有害因素的抗耐性,因此采用这样的良种,可以扩大该作物的栽培地区和种植面积。 7.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选用生育特性、生长习性、株型等合适的品种,可满足这些要求,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作物品种的类型: 1、自交系品种 2、杂交种品种 3、群体品种 7.1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 7.2异花授粉作物综合品种 7.3异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品种 4、无性系品种 三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1.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此外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