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二)教具

!!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学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为烦燥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高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

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第二节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进行新课

1.音调!!(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教师板书)!!(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高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4)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利用橡皮盘做课本图3-9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认识。!!(5)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图3-10,读后教师作简要解释,然后问:为

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

了?(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扩展知识,活跃思维。)2.响度(1)演示!!轻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上彩色纸人的跳动情况,跳动缓慢,犹如轻歌曼舞;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纸人跳动的变化,跳动由慢到快,犹如从轻歌曼舞过渡到狂欢。引导学生分析说出:鼓皮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动的振幅小,声音小。教师讲述: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教师板书)!!(2)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滴答的声音,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教师板书)!!(3)读图: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图3-12,看后说出为了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可以采用哪些办法。然后请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增大响度的办法。课后请同学们互相比一比,看谁举得多,又举得恰当。3.音色(1)讲述!!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接着,在讲桌下(不让学生看见)敲响铜锣、摇动响铃,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肯定学生都能说正确),那么你们是凭什么分辨出来的呢?当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眼光望着老师时,教师及时指出: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教师板书)!!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

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是谁的声音的。!!同一个人的音色,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本人健康状况等因素而变化。

三、归纳小结本课内容

!!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2.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一个特征?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不要死记硬背课文中的名词,要注重理解。!!看一看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同学们可以三三两两的进行议论,还可以找教师探讨。(四)说明!!1.新课引入时,如果没有恰当的合唱歌曲磁带,可请两位同学或老师跟一位同学一起同唱一首歌。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材料、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地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2.关于响度跟振动的振幅的关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实验外,在纸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变音量大小;用敲击音叉将盛在盘内的水溅出等实验都可以观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实验时要注意可见度,如果可见度不佳,可请后面的同学上讲台来自己做,做后大声地告诉全班同学。!!3.本课物理名词较

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课内教师在这些名词上不必多费唇舌,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这些名词的解释,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将适得其反。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音调响度和音色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音调响度和音色说明3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个与什么有关。 说明4本知识点的预备知识点是声音的发声与传播。 说明本知识点主要讲述音调响度和音色,它是研究声学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知识 规则1:音调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 规则2:响度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大。 所以,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规则3:音色

胡琴、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来,可见乐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还另外有一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叫做音色,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闭着眼也能听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 规则4:一点注意 注意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间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 科学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唯一。物理本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声音的“大”、“小”则用来描述响度。

初二物理基础知识音调响度和音色知识点

初二物理基础知识——音调响度和音色知 识点 初二物理基础知识——音调响度和音色知识点? 说明3 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个与什么有关。 说明4 本知识点的预备知识点是声音的发声与传播。 说明5 本知识点主要讲述音调响度和音色,它是研究声学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知识 规则1:音调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 规则2:响度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大。 所以,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

更大些。 规则3:音色 胡琴、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来,可见乐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还另外有一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叫做音色,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闭着眼也能听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 规则4:一点注意 注意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间我唱不 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 科学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唯一。物理课本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声音的“大”、“小”则用来描述响度。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专项练习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专项练习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主要判断依据是个人不同的音色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音调发生了改变 D.“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2.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3. 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 瓶琴”.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调音色 B.响度音色 C.音调响度 D.只可能是音色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C.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5.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6. 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7. “聪聪,该吃饭了!”听见声音,正在做作业的聪聪不用抬头看就知道,那是妈妈在喊他,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8.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 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 9. 2020年4月4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降下半旗,深切哀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烈士

初中物理 第1课时_响度、音调、音色

第1课时响度、音调、音色 一、课前知识准备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什么?各有哪些影响因素? 二、名师解读点拨 知识点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做响度.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大;人们用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由探究影响响度因素的活动可知,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请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距发声体越_______,听到的声音越_______,响度越_______. 【说明】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知识点2: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高;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法将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加快录音机喇叭的_____________,使________变高。 【明确】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凋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注意】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声音的高低——音调,声音的大小——响度 【辨析】震耳欲聋和声音刺耳 前者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大,后者反映了声音的音调高。 知识点3:音色又叫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好;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__而发出声音。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判别的。 【注意】物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其音色也随之改变.如养花人挑选新花盆时,常常将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音色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 三、拓展整合创新 类型之一:声音的高低——音调 【例1】 解析:吹管的上端,使管内空气柱发生振动而发出哨声,上下拉动活塞,使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振动音调 变式题: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

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 八年级物理教案 重点和难点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法:学生参与实验 教具: 录音机、磁带、旋转齿轮装置、木梳、硬纸片、硬塑料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学准备乐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 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音 方法1:[播放录音]用录音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请同学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声和女声的不

同?演奏乐器有哪些?引入乐音的三要素. 方法2:请班上会乐器演奏的同学表演.(应有两种以上的乐器),引入乐音的三要素. (二)新课教学 ?一、音调 方法1: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 [实验1]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实验1]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 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 方法2: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注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 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响度:1.响度的概念:

音调、音色、响度三者的区别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声音的响度、音调、单色, 2. 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 了解发声器(乐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4. 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 三、主要知识点分析 1. 声音的响度 A.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B. 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 可以用转化法来探究这个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D.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响鼓还需重槌敲” E. 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F. 影响声音响度的其它因素:传声的介质;声音是否集中等。 2. 声音的音调 A.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B. 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单位是赫兹。 C. 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一般情况下,女子的音调比男子的音调高,小孩的音调比成年人高。 D. 应用:养路工人总是不停地用小锤敲打着铁轨,就能根据铁轨所发出的音调来判断敲击处是否有螺丝松动。判断瓷器的好坏、西瓜是否熟都是利用这个道理。

3. 声音的音色 A. 不同的乐器(或者其它声源)发出声音的特征往往是不同的,我们就用音色来表示。 B. 影响因素是:声源振动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其波形图来观察。 C. 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声知人”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 4.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它们反映的是声音的不同特征的物理量。声音的三个特征都与声源的振动有关, 5. 声音的传播速度。 A.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是指在15℃空气中,1秒内传播的距离约为340米,在水中1 秒内传播的距离约为1500米,在钢铁中这个距离约为5200米。 B. 人耳先后两个时间间隔最小为:秒,则人们所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为:11.3米 C. 声音的传播还与介质有关,如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汽较多时,声音传播得快,响度大 【典型例题】 例1. 通常人们所说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 A. 音调B响度C音色D都有关 分析:声源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生活中有许多声音方面的说法,都与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应,如:“引吭高歌”、“放声高唱”、“低声下气”、“震耳欲聋”、“请大声讲话”、“喁喁私语” 答案:B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docx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 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能力目标: 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我们周围的两类声音:一类是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一类是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声.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生活中有关实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乐音的三个基本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 由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材安排了用硬纸片划木梳和拨动橡皮筋的实验,教材在出现频率的概念和单位这一较深知识点的同时,又举出一个有趣的人、狗、猫听觉范围对照的实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频率的理解,同时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给出其关系后,教材利用插图介绍了一些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方法,使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较为复杂的概念,教材只是简单指出了声音有这个特征,而未进一步探讨. 教法建议 1)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教材、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 2)注重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感性东西较多,单纯靠讲是不行的,必须加进大量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让直尺振动发声,演示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演示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 3)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 4)本节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课内教学也不要在这些名词上多费唇舌,否则将适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和难点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

音调、音色、响三者区别

音调、音色、响三者区别

————————————————————————————————作者:————————————————————————————————日期: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声音的响度、音调、单色, 2. 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 了解发声器(乐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4. 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 三、主要知识点分析 1. 声音的响度 A.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B. 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 可以用转化法来探究这个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D.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响鼓还需重槌敲” E. 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F. 影响声音响度的其它因素:传声的介质;声音是否集中等。

2. 声音的音调 A.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B. 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单位是赫兹。 C. 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一般情况下,女子的音调比男子的音调高,小孩的音调比成年人高。 D. 应用:养路工人总是不停地用小锤敲打着铁轨,就能根据铁轨所发出的音调来判断敲击处是否有螺丝松动。判断瓷器的好坏、西瓜是否熟都是利用这个道理。 3. 声音的音色 A. 不同的乐器(或者其它声源)发出声音的特征往往是不同的,我们就用音色来表示。 B. 影响因素是:声源振动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其波形图来观察。 C. 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声知人”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 4.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它们反映的是声音的不同特征的物理量。声音的三个特征都与声源的振动有关,

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案

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案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响度、音调和音色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 学顾文德【教材分析】1 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内容是《声现 象》 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 教学模式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 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1 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 发声齿轮、硬卡片。 2 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 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 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 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 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 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 ,学生讨论 , 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 ?指出这些 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 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 响度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活动 1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 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 ,我们说它响度大 ;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 我们说它响度小。 同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 又要怎样做呢? 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 学生思考, 勇敢说出自己的猜想 ,根据猜想的科学性 ,找出有价值的猜想 ,进 行检验。

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二)教具 !!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学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为烦燥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高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

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第二节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进行新课 1.音调!!(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教师板书)!!(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高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4)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利用橡皮盘做课本图3-9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认识。!!(5)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图3-10,读后教师作简要解释,然后问:为

初中物理 例说音调和音色的区别 专题辅导

初中物理例说音调和音色的区别专题辅导xxxx 音调、音色和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其中音调和音色的区别是本部分学习的难点,很多同学在学习中简易将二者混淆。下面结合详尽实例谈谈二者的异同。 音调:表示声音的凹凸。音调主要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发声体本身的特性(如长度、松紧、大小、多少、厚薄)改变其频率,从而影响其音调的凹凸。 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一般来说。例外物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如例外的人发出的声音就例外,其音色是有差别的。 例1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例外。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例外。 【解析】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钢尺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即改变了振动物体的长度,因而其振动频率会发生改变,其音调也发生变化。 例2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例外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会听到例外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B.声音的音调 D.声音是否顺耳动听 【解析】我们已经知道用细棒轻轻敲装有水的玻璃杯,由于杯中的水量不一样,其振动频率不一样,音调是例外的。题中已提示我们,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时,腹部也会发出例外的声音,因为一个腹部有积水的病人,当“叩诊”时

腹部振动发出的声音和正常人腹部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是例外的。因而其音调例外。 例3如下图所示,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依据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解析】我们知道,例外的人声音是不一样的,其主要区别是两个人的音色不一样,即声音的品质不一样。动物和人一样,“狼外婆”的声音和兔外婆的声音的音色完全例外,尽管“狼外婆”精巧模仿,但其音色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辐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二)教具 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种。 学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人烦燥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第二节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进行新课 1.音调 (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 (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 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教师板书) (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低?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的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4)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利用橡皮筋做课本图3-9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认识。 (5)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图3-10,读后教师作简要解释后,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扩展知识,活跃思维。 2.响度 (1)演示 轻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上彩色纸人的跳动情况,跳动缓慢,犹如轻歌曼舞;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纸人跳动的变化,跳

初二物理音调、响度和音色练习题 人教义务版

初二物理音调、响度和音色练习题人教义务版 一、基础知识巩固 1.物体在1s内_______叫频率,物体_______越快,频率_______,音调_________。 2.物体振动时________叫振幅,物体的振幅_______,响度_______,振幅_______ 响度______,还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3.用钢琴和提琴同时演奏一首乐曲,常能明显区别出钢琴声与提琴声,这是因为钠琴与提琴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不同 4.乐意的三个特征是() A.频率、振幅、音色 B.音量、高音、低音 C.音调、响度、音色 D.以上都不对 5决定音调高低的条件是() A.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发声体振幅越小,音调越低 C.发声体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高 D.发声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二、综合能力应用 1.比较狗和蚊子所发出的声音,_______ 的声音音调高,______ 的声音响度大。 2.一位同学参观“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时漫步在花丛小道上,看到蝴蝶飞舞,

而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但是,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嗡嗡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3.吉它和琵琶演奏同一首曲子,闭着眼睛也能将二者区分开,这是因为两者的_________不同。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凡是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发出我们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B.凡是我们听得见的声音,声源一定在振动 C.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声 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人们不一定能听到 5.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密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则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与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相比() A.音调低 B.音调高 C.响度大 D.响度小 6.要提高敲锣声音的响度() A.用更大的力敲锣,使锣面的振动振幅加大 B.加快敲锣的速度 C.离敲锣处远一些 D.改用频率更高的锣来敲 7.雷声是下列哪一种物质振动发声的()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气体和液体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 音调与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特征,但是对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音调:声音的高低。响度:声音的强弱;从语文的角度看“强弱”与“高低”是两近义词。 1、音调也称音高,是指人耳所感觉到声音的高低。音调越高的声音听起来越“尖”或越“清脆”,音调越低的声音听起来越“低沉”。音调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低则音调越低。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发声体材料、长短、粗细、松紧程度有关。 发声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发声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发声体振动得越慢,频率越小。例如: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高”指的是声音听起来嘹亮、尖锐;“低”指声音听起来沉闷、稳重。例如:笛声听起来尖锐,号声听起来嘹亮,就说它们的音调高,而鼓声听起来沉闷、稳重,就说它的音调低。 2、响度也称音量或声强,是指人耳所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是指人耳所感觉到的音量的大小)。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例如,轻轻击锣听起来声音较弱,是响度小;使劲敲锣就会震耳欲聋,感到声音很强,是响度大。响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例如:轻轻击鼓,响度小,如果在鼓面上放在小纸屑,会看到纸屑跳得很低,说明振幅小,响度小;如果,使劲击鼓,响度大,同时看到纸屑跳得很高,说明振幅大,响度大。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例如:打雷时,雷声的发生地离我们较近时,响度就很大,发生地离我远时,就不很响。医用听诊器,就是利用塑料软管将声能集中起来,避免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能分散而响度减小的。 从语文的角度看“强弱”与“高低”是两近义词。虽然平时的说法中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也有时指的是响度,而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唯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声音“大小”只用来描述声音的响度。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平时的有些说法。“男低音、女高音”、“这歌曲音太高,唱不上去。”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高低。“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的大小。 3、音色又叫音质、音品。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 4、归纳总结: 1.音调表示的是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表示的是声音的大小。它取决于发声体振幅的大小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远近这两个因素。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反之越小。 3.音色是是声音的特色。它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振动方式。若两个声音在音调、响度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把它们区分开,这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的缘故。◇要点训练 1.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答案:振动音调空气 解析:二胡是弦乐器,它是靠琴弦的振动来发声的。演奏中,小明不断用手 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了发声的音调。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到我们耳朵的。

【教育资料】专题训练(一) 音调、响度与音色学习精品

专题训练(一)音调、响度与音色 【专题概述】 响度、音调和音色三者之间的区分是本章的难点和重点,在中考时常考的题型有填空题和选择题。常考的知识点有乐音三要素的辨别和乐音三要素的波形图的辨别。 类型1乐音三要素的辨别 1.在中学生文艺会演时,两位同学表演的双钢琴器乐《俄罗斯狂想曲》(第一乐章)荣获一等奖。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1(dou)”和“3(mi)”这两个音时音色一定相同。钢琴发出的声音向远处传播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响度(均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2.下列有关声音的描述,分别表示的是声音的哪种特性? (1)那个歌手的声音真好听:音色; (2)广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响度; (3)电锯声真刺耳:音调。 3.小兰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B)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C.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4.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兵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A)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类型2乐音三要素的波形图的辨别 5.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后,小夏用示波器显示了几种声音的振动波形图,观察图甲、乙、丙、丁,根据波的特征分析可知,甲、丁可能是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的同一个位置发出的两个声音,甲、乙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调和响度均相同的两个声音。 6.图a、b为相同时间内不同声波的振动图像(纵轴表示振动幅度,横轴表示振动时间),则它们振动频率较高的是图b的声波,响度较大的是图a的声波。 7.两位同学的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响度、音调和音色三者的区别

响度、音调和音色三者的区别 重难点一:响度、音调和音色三者的区别 突破方法: 1、请同学们区别二次老师说话声音的不同点,第一次老师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声音说“大家好”,生很容易回答出二者的不同点是“大小不同”;第二次老师再说“大家好”,但有一次有意将声音憋得“很尖”(生这时候会哄堂大笑,笑了就会有很深的印象!),然后回答说“一次声音粗,另一次细”。 2、教师总结:物理学中就把声音的强弱(即是大小)叫做“响度”;把声音的高低(即是尖细或者粗犷)叫做“音调”。 3、练习巩固:请同学们分别列举二次声音的响度和音调不同的生活实例。教师点评后再补充经典的问题:老虎的吼声与老鼠的叫声相比较,__的响度大;__的音调高。 4、请问老师的声音和赵忠祥比较,那个的声音听起来更悦耳? 生可能会答:赵忠祥的声音有磁性,所以更悦耳。 师追问:是由于赵忠祥的声音响度或音调大或高的原因吗?由此引发到对“音色”概念的理解。 重难点二:响度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突破方法:

? ? ?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是振动的什么不同导致声音的响度大小不同。请大家先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通过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里教师的演示用鼓面或发声的喇叭上面撒纸屑比较理想。全体同学的体验实验可以通过用大小不同的力“拍桌子”,然后观察桌面的物体振动幅度来观察比较。 2、研究方法介绍:物理学中,为了很好地认识一些微观的或不易观察的现象,经常把这些现象通过放大或转化,成为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叫做转换法。 重难点三:音调的高低与那些因素有关? 突破方法: 1、教师问:鲁智深挥舞的大铲“呼呼”有声;李小龙舞动的三节棍“呜呜”作响,估计二者哪一个导致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你猜想其原因是什么? 生可能答:三节棍发出的音调高,可能是三节棍挥舞起来更快,导致空气振动的也更快。 师补充: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这里以前常用钢锯条按在桌面上,改变伸出的长短来演示,或者是用疏密不同的梳子实验的实际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如果课前搬一辆自行车道教室中,再用钢锯条检验在速度变化下振动锯条的音调,效果应该好一些。】 重难点四:振幅与频率的区别。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册音调、响度和音色(1课时)

第二册音调、响度和音色(1课时)八年级物理教案 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II ? ?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I I ? ? 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 I I ? ? 学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为烦燥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高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第二 节音调、响度和音色) II ? ? (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 (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I I ? ?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

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 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II ? ? 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 I I ?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教师板书) I I ? ? (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 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高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4)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利用橡皮盘做课本图3-9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认识。 I I ? ? (5)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图3-10,读后教师作简要解释,然后问:为

声音的特性基础知识讲解

声音的特性(基础) 撰稿:史会娜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有关; 3.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音调的高低——频率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高清课堂:《声音的特性》】频率: (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 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 (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3)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4.超声波和次声波 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要点诠释: 1、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2、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要点二、声音的强弱——响度 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影响响度的因素: (1)振幅; (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要点诠释: 1、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要点三、音色 1.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 主要是不同的发 声体音色不同。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如: 有经验的工人师 傅可以通过听声音来辨别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就是利用了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要点四、乐音和乐器 1.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2.乐器可分为三类: (1)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击鼓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

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 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能力目标: 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我们周围的两类声音:一类是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一类是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声.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生活中有关实例的分析和概括,

引入了乐音的三个基本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 由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材安排了用硬纸片划木梳和拨动橡皮筋的实验,教材在出现频率的概念和单位这一较深知识点的同时,又举出一个有趣的人、狗、猫听觉范围对照的实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频率的理解,同时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给出其关系后,教材利用插图介绍了一些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方法,使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较为复杂的概念,教材只是简单指出了声音有这个特征,而未进一步探讨. 教法建议 1)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教材、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 2)注重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感性东西较多,单纯靠讲是不行的,必须加进大量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让直尺振动发声,演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