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行业最有可能具有内部规模经济(D )。

A. 好莱坞的电影业

B.加州硅谷的半导体产业

C.北京中关村的电脑城

D.美国的大型农场

2. 如果两国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两国能够从专业化与交换中( B )

A 均遭受损失

B 均获得收益

C 无法确定

D 既不受损,也不受益

3. 进口关税的分类不包括是( B )

A. 从价税

B.营业税

C.复合税

D.滑准税

4. 按进口商品的价值征收一定比例税收的关税税种是( B )

A. 从量税

B.从价税

C.复合税

D.滑准税

5. 在比较优势模型中,发生国际贸易后两种商品的国际相对价格( C )

A. 在贸易前两国的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之上

B. 在贸易前两国的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之下

C. 在贸易前两国的两种商品的国内相对价格之间

D. 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相对价格相同

6. 征收关税后,大国的社会福利水平( D )

A.上升

B.稍微下降

C.下降很多

D.都有可能

7.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国际间的( B )

A 劳动生产率不同

B 资源禀赋不同

C 绝对优势不同

D 资源使用效率不同

8.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如果X 、Y 两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同样的幅度,则名义工资和劳动力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情况应当是( C )。

A. 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X 流向Y

B. 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Y 流向X

C. 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的分配不变

9.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 )

A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 技术水平的差异

C 产品品质的差异

D 价格的差异

10. 对于一个小国(价格接受国)来说,最优关税为(A )

A. 零

B. 禁止关税

C. 毫无疑问的是正值

D. 随着国家需求弹性的增加而增加

11.美国出口豪华型汽车、进口经济型汽车的贸易现象叫( B )。

A 产业间贸易

B 产业内贸易

C 公司内贸易

D 公司间贸易

12.各国实行贸易保护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是( B )

A 促进

B 阻碍

C 无关

D 不确定

13.在李嘉图模型中,我们假定( B )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

A 资本

B 劳动

C 土地

D 矿产

14.斯密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不包括:(D )

A.只有一种要素投入

B.规模报酬不变

C.无运输成本

D.规模报酬递减

15•出口偏向型增长的本国会( C )

A提咼本国的贸易条件B积极推行自由贸易

C降低本国的经济福利D提高外国的贸易条件

二、名词解释

1.外部规模经济

指产业规模经济,即某一产业大量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小的国家或者集中在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岀现较

大的产业规模,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2. 要素禀赋

亦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

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3. 内部规模经济

是指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

4. 自愿出口限制

是指商品岀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岀口数

量或岀口金额。

5. 贸易条件

是一种指数,是一国岀口商品价格对进口商口价格的比率,简言之即单位岀口所能换回的进口,或单位进口所需要的岀口量。如果岀口商品价格比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涨,即称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如果岀口商品价格比起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下跌,称为贸易条件恶化。

6. 关税配额

是指一国政府预先规定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配额可按较低税率或优惠税率征收,超

过限额可继续进口,但必须征收较高关税或进口附加税或罚款

7. 资本充裕型国家

国家资本相对雄厚,被称为”资本充裕”国家

8. 自由贸易区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三、判断题

1. 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只是因为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F )

2. 中国工资比美国低很多,如果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会导致美国人的生活水

平恶化,因为美国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可以和这么低工资水平国家竞争。F)

3. 规模经济决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F )

4. 行业内贸易反映比较优势,行业间贸易不反映。(F )

5. 若乙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总量的比率(TK/TL)高于甲国,则乙国劳动相对丰裕,甲国资本相对丰裕。( F )

6. 为了达到相同的进口数量限制,配额的福利成本与关税相比更低。(T )

7. 无论是对于大国还是小国,关税对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的影响均是不确定的。(T)

8. 具体操作中,反补贴政策是不可以随便使用的。(T )

9. 比较优势原理说明,自由贸易会让任何人从贸易中获利。(F )

10. 生产补贴没有影响国内市场价格。(T )

11. 倾销会使进口国福利受损。(F )

12. 进口配额和关税的福利的一个差别是制定配额时政府没有关税收入。(T )

13. 对每单位进口商品征收固定税额的关税税种是从量税(T )

14. 具有相同技术、资源禀赋的两个国家不可能发生国际贸易。(F )

15. 出口补贴和生产补贴的福利效果是一样的。(T )

四、简答题

1. 结合前面学过的比较优势模型、H-O 模型以及规模经济理论,谈谈国家之间进

行国际贸易主要基于哪些基本原因?

比较优势模型假设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

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具

有比较优势。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低的机会成本),那么

每个国家都比较优势的商品(低的机会成本),那么每个国家都会从贸易中受益H-O模型的要素禀赋理论它首先假设国际贸易只是产品贸易而不能进行要素贸易

(资本劳动力)从而各国由于要素禀赋不同从而要素的价格不同进而导致产品采用不

同的生产方式或者直接就导致产品价格不同,这就产生了贸易。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企业面对的是

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所

面向的只是国内的需求。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有限,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如果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就会扩大,国内需求加上国外需求,企业生产就可以增加。由于生产处于规模经济

阶段,产量的增加反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竞争能力。规模经济效应使资源禀赋即使无差异的国家之间也能凭生产规模大的优势形成竞争

力,取得贸易利益。

2. 贸易制裁措施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

贸易制裁是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为了维护本身经济贸易利益和规则,对某一

国家采取限制或剥夺贸易权益的行为和措施。

贸易制裁措施有(一)取消已经达成的贸易合同

(二)中止义务,进行报复

(三)限制、禁止部分或全部贸易往来

(四)冻结存款、资产与援助款项等

其目的包括(一)维护经济贸易利益

(二)追求政治目的和利益

(三)谋求军事和安全利益

(四)报复歧视性贸易行为

3•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分为哪三个阶段?它们有什么特

点?

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标准

化阶段。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造成对生产要素的不同需求。即使各国仍然拥有原

来的生产资源的储备比例,其生产和出口该商品的比较优势,也会由于产品生产要素密集

型的变动而转移。在第一阶段,技术尚处于发明创新阶段,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

知识和大量的研究经费,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而只有少数科学研究

发达的国家才拥有这些资源,从而拥有新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因此,新产品往往首先出

现在少数发达工业国家。当第二阶段技术成熟以后,大量生产成为主要目标。这时所需资源

是机器设备和先进的劳动技能。产品从知识密集型变成技能密集型。资本和熟练工人充裕的

国家开始拥有该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并逐渐取代发明国而成为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到了第三阶段,一方面,产品技术已完成了其生命周期,生产技术已经被设计到机器或生产装

配线中了,生产过程已经标准化了,操作也变得简单了。另一方面,生产该产品的机器

本身也成为标准化的产品而变得比较便宜。因此,到了这一阶段,技术和资本也逐渐失

去了重要性,而劳动力成本则成为决定产品是否有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此时,原来的发

明国家既丧失了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又缺乏生产要素配置上的比较优势,不得不开始进口,而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呈现出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

五、计算题分析题(计算题为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1•假定本国有2500单位劳动,外国有800单位劳动,均用来生产网球拍和网球两种产品。在本国,生产1单位网球需要2个单位的劳动力,生产1单位网球拍需要15个单位的劳动力。而在外国,生产1单位网球需要1个单位的劳动力,生产1单位网球拍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力。

(1)哪个国家具有生产网球的绝对优势?

本国具有生产网球的绝对优势

(2)对本国和外国而言,用网球表示的网球拍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本国网球表示的网球拍的机会成本是15/2=7.5,外国网球表示的网球拍的机会成

本是4/1=4

(3)哪个国家应出口网球拍,为什么?

外国应出口网球拍,因为外国生产网球拍的机会成本比较低,外国具有生产网球拍的相对优势。

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

(1)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绝对优势?

加拿大具有生产小麦的绝对优势

(2)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

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60\3=20

(3)哪个国家只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

加拿大国家只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

3. 有A、B两个国家,各有24单位的劳动供给,生产网球和球拍两种产品,单

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如下表所示:

A国在生产球拍机会成本为2/3, B国在生产球拍时机会成本为2, A=2/3B=1/2,所以B国在生产网球时具有比较优势。

(2)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在贸易均衡的状态下,网球拍的价格区间是多少?在贸易均衡的状态下,网球拍的价格区间处于两个国家自给自足区间为:

1/2>世界均衡价格<2

精选-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考虑的是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单一价格因素。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是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 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 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 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不一定一致,x 商品的价格是Px/Py ,而y 商品的价格是Py/Px.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 )和表2-2(b )部分的内容) 2.假设A 、B 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 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吗? 答案提示:不一定,比较优势的确定原则是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最劣。 5.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 、Y 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案提示:2000000004 151=+Y X L L ;X L X 51=;Y L Y 41= 6.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1)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2)进口为2,000个单位。 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Y X P P =-=-455 141 。因为X 的国际相 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 进口Y 。出口1,000个单位的X 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 。贸易三角是C A DA ’(见图2-5(a ))。 7.在图2—2(b )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 8.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 (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 利可图; (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 (3)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行业最有可能具有内部规模经济(D )。 A. 好莱坞的电影业 B.加州硅谷的半导体产业 C.北京中关村的电脑城 D.美国的大型农场 2. 如果两国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两国能够从专业化与交换中( B ) A 均遭受损失 B 均获得收益 C 无法确定 D 既不受损,也不受益 3. 进口关税的分类不包括是( B ) A. 从价税 B.营业税 C.复合税 D.滑准税 4. 按进口商品的价值征收一定比例税收的关税税种是( B ) A. 从量税 B.从价税 C.复合税 D.滑准税 5. 在比较优势模型中,发生国际贸易后两种商品的国际相对价格( C ) A. 在贸易前两国的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之上 B. 在贸易前两国的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之下 C. 在贸易前两国的两种商品的国内相对价格之间 D. 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相对价格相同 6. 征收关税后,大国的社会福利水平( D ) A.上升 B.稍微下降 C.下降很多 D.都有可能 7.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国际间的( B ) A 劳动生产率不同 B 资源禀赋不同 C 绝对优势不同 D 资源使用效率不同

8.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如果X 、Y 两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同样的幅度,则名义工资和劳动力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情况应当是( C )。 A. 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X 流向Y B. 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Y 流向X C. 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的分配不变 9.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 ) A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 技术水平的差异 C 产品品质的差异 D 价格的差异 10. 对于一个小国(价格接受国)来说,最优关税为(A ) A. 零 B. 禁止关税 C. 毫无疑问的是正值 D. 随着国家需求弹性的增加而增加 11.美国出口豪华型汽车、进口经济型汽车的贸易现象叫( B )。 A 产业间贸易 B 产业内贸易 C 公司内贸易 D 公司间贸易 12.各国实行贸易保护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是( B ) A 促进 B 阻碍 C 无关 D 不确定 13.在李嘉图模型中,我们假定( B )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 A 资本 B 劳动 C 土地 D 矿产 14.斯密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不包括:(D ) A.只有一种要素投入 B.规模报酬不变 C.无运输成本 D.规模报酬递减 15•出口偏向型增长的本国会( C ) A提咼本国的贸易条件B积极推行自由贸易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 目录 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 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2)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7) 第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3) 第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6) 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传统贸易理论研究产业(industry)或部门(sector)层面,假定企业同质;新新贸易理论研究企业(firm)层面,假定企业异质。 2.答:以斯蒂德曼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

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3.答:北京师范大学李翀教授认为,马克思曾经有一个六册著作的写作计划,准备研究国内和国际经济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然而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能够完成他的研究工作。将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应用于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经济体系已经成熟,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条件已经具备。国际经济的本质是资本的跨国流动,因此,应该从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三个方面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在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国际价值、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等基本范畴出发,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在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生产资本本质的角度重新构建直接投资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在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要用国际金融资产的虚拟价值重新解释汇率形成的基础和货币资本流动的原因。另外,还需要揭示世界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论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命运。李翀:关于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学术月刊》2008年第6期。 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且为直线。在自给自足经济下,各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K135班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3、国际收支(广义):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4、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 5、关税同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6、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7、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8、汇率:又称为汇价。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9、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对外经济关系。 10、资本国际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二、判断题 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大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郡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3、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贫穷化增长适用于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的生产和出口,该国就会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 4、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不会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6、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7、跨国企业是指向六个以上不同国家出口的企业。× 跨国企业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 8、在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是关键货币。√ 9、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最常用但并不完善的指标是人均GDP。√ 10、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若美国的通货膨胀速度低于英国,则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11、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12、共同市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13、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用来支持处于竞争激烈产业中的企业。× 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包括对高技术企业的补贴和其他支持。 14、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15、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大于国内货币需求。√ 16、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高利率和资本流入将有助于该国自动调整国际收支赤字。√ 17、一价定律认为关税不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一价定律认为关税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18、如果德国的利率高于美国,则马克将在远期市场上贴水卖出。√ 19、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贷方。× 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借方。 20、若美国通货膨胀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贬值。√ 三、选择题 1、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 ) A.8.3870 B.8.085 C.10.2931 D.6.5876 2、列昂惕夫反论包括以下解释,除了( B )。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上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3.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美国为4%,那么( C ) A 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4% B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4%

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试卷以及试题库(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3、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4、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5、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6、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7、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8、社会无差异曲线:假设个人偏好与社会偏好保持一致,即可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有两大用途:第一,通过结合预算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第二,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出发,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9、赫-俄定理(H-O定理):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生产要素价格差别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而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家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一样,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上必然会有比较利益,因此各国应该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由于该理论强调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10、贫困化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需要满足几个前提条件:(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2)增长过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大国,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3)增长过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增长过的进口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4)增长过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11、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12、生命周期:指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退,完成的一次循环,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的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要经历以下三个不同的阶段,即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 13、重叠需求: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所谓的重叠需求是指在两国都有的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两国均可输出或输入。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三章复习题(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时2。 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c.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答:a.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400(1200/3)处与苹果轴相截,在600(1200/2)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2-7所示。 b.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3/2。生产1单位苹果需要3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香蕉需要2单位的劳动。如果放弃1单位苹果的生产,这将释放出3单位的劳动。这2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 图2-7 本国生产可能 生产3/2单位的香蕉。 c.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趋同,竞争可以使得商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而相对成本等于工资乘以苹果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因为各个部门工资相等,所以价格比率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率,即生产苹果所需的3单位劳动与生产香蕉所需的2单位劳动比率。 (2)假设本国的情况和习题1相同。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1。

a.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答:a.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160(800/5)处与苹果轴相截,在 800(800/1)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2-8所示。 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可以由苹果和香蕉的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量绘出。如图2-9。 从图2-9可以看出,苹果对香蕉的最低相对价格是3/2,在这个价格上,苹果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在3/2的相对价格上,本国对苹果的最大供给量是400,外国对香蕉的供给量是800,这时,相对供给量为1/2。只要相对价格保持在3/2和5之间,相对供给量就不变。如果相对价格成为5,两个国家都会生产苹果,香蕉的产量为零。这时,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所以,从图2-9中可以看出,相对价格为3/2时,相对供给在0到1/2之间;相对价格在3/2和5之间时,相对供给保持1//2不变;当相对价格为5时,相对供给从1/2图2-9 世界相对供 图2-8 外国生产可能曲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内部资料)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三、简答题 1、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所有的劳动力都用来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产量是240吨,B国是100吨;要是两国都生产大米的话,A国能生产1200吨,B国则能生产800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2、假设美国有20个劳动力,中国有100个劳动力,日本有10个劳动力。美国生产每吨大米需要6个劳动力,而生产每吨小麦需要4个劳动力;中国生产每吨大米需要10个劳动力,而生产每吨小麦需要8个劳动力;日本生产每吨大米需要8个劳动力,生产每吨小麦也需要8个劳动力。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各国(美国、中国、日本)应该进口什么?出口什么? 3、以下是假设的各国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情况(假设劳动是唯一的投入): 大米小麦 国家投入产出美国 中国 日本 泰国劳动投入 10 40 10 10 总产量 120 200 50 100 劳动投入 10 100 10 总产量 500 400 20 10 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最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如果日本和美国进行粮食贸易,美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用图说明) 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日本的劳动力增长了50%,对美日两国的粮食贸易模式会产生什么影响?两国的大米、小麦价格会产生什么变化? 4、假设中国有100个单位的资本,100个单位的劳动,墨西哥有50个单位的资本,40个单位的劳动。又假设两国只生产两种产品:钢铁、粮食。生产1吨钢铁要用个8个资本,2个劳动,而生产1吨粮食需用2个资本,1个劳动。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 Model),如果两国发生贸易,中国该向墨西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对墨西哥的资本拥有者和劳动者来说,谁会更支持与中国的这种贸易? 由于大量的外来投资,中国的资本在短期内增长了1倍。在国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中国资本的增长对中国的粮食与钢铁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课后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指南 1、绝对利益:指在某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2、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12、幼稚产业:具有比较利益的产业处于幼稚状态,经过保护使之发展,具有现实的比较利益。穆勒标准: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竞争,在保护下,能够在自有贸易下获利,自我投资发展,即为幼稚产业。(368页) 13、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和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14、汇率: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汇率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远期汇率、即期汇率等。 28、国际收支:狭义的指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广义的是指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二、简答题与计算题 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395页)

答:1)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贸易乘数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2)从总需求角度有Y=C+I+G+X; 从总供给角度有Y=C+S+T+M; 令T=G,变换:C+I+X=C+S+MI+X=S+M 设dI为投资增量,dX为出口增量,dS为储蓄增量,dM为进口增量, 则有dI+dX=dS+dM 变形后dI+dX=(dS/dY+dM/dY)dY 整理dY=(dI+dX)×[1/(dS/dY+dM/dY)] 若令dS=dI=0 则有dY=dX×[l/(dM/dY)]。 即:贸易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之和的倒数。 9、试分析J曲线效应及其对应措施 答:(1)J曲线效应的含义:当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贸易收支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好转,最终使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这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与J相似,所以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被称为J曲线效应。如图所示。 (2)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存在时滞,其原因是出口增长需要投资增加生产,因此有时滞;进口本身 有惯性,在认识决策甚至找到进口货物的替代品和生产出替代品都需要时间,因此贬值作用很难即刻体现。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青春期是一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子。 17、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23、如果瑞士旅行鞋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24、自由贸易总是一种比征收关税更好的政策。 25、从量关税的优越性之一是其保护价值量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保持同步。 26、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是最优的,但对全球来说不会是最优的。 27、关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它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28、与关税相比,配额给政府官员以更大的管理灵活性。 29、只要进口许可证是被拍卖的,配额的福利效应就与关税相同。 30、如果一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很少,它就会倾向于采用关税而不是配额。 31、对于进口国来说,自愿出口限制比进口配额效果更差。 32、自愿出口限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33、对症规则(specificity rule)认为,关税通常不是纠正一国经济中扭曲的最佳方法。 34、贸易保护的国防理论和国家荣誉理论基本上是次优的。 35、如果“learning by doing”意味者今天更多的生产会使未来的成本降低,那么最好的政策就是实行保护性关税。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B.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 C.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不断增长D.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国际经济活动B.国际经济关系 C.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D.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 3.国际经济学产生的时间()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4.以下不是国际贸易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的是() A.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B.国际交换比例的确定 C.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D.国际贸易制度安排5.以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工具,集中于国际经济的货币方面的国际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是()A.国际贸易 B.国际金融 C.国际要素流动 D.区域经济一体化 6.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国际经济活动B.国际经济关系 C.国际生产关系D.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活动 二、判断改错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国际贸易理论。() 2. 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站在单个国家角度来研究金融问题的。() 三、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2.国际经济关系 四、简答题 1.简述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的四种形式。 2.简述国际经济学区别于一般经济学的特征。 3.简述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1.C 2.D 3.A 4.D 5.B 6.C 二、判断改错题 1.×。将“国际贸易理论”改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金融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系统科学。 3.√。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独立于个别国家之外来研究所有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问题。 三、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家之间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分析,提示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传导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2.国际经济关系:一国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是世界范围内超越国家界限的国家间诸多关系的总和。 四、简答题 1.简述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的四种形式。 (1)国际贸易形式的经济活动。它主要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易与劳务交换,以及这些商业活动对世界经济及其有关国家的影响;(2)国际金融形式的经济活动。它主要包括国与国之间的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所引起的资本流动,以及与国际贸易和国际融资活动有关的国际结算、国际汇总、国际收支、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外汇管制及金融限制等政策;(3)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经济活动。它主要包括国与国之间伴随跨国公司全球经营行为而引起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及这些生产要素流动对母国、东道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活动。它主要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表现形式、理论依据及其实践。 2.简述国际经济学区别于一般经济学的特征。 (1)研究视角的独特性。国际经济学关注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决定,以及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资源国际流动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决定与影响。 (2)国际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对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的自然的和人为的障碍。这要求必须有一套专门的理论来解释国际经济活动。 (3)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国际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使得一国经济政策不仅会影响本国的资源配置,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一国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国与国之间经济活动的传递性及相互影响。因此,在研究与国际经济问题相联系的政策时,也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一般国内经济政策的解释。 3.简述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1)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从学科体系上来看,二者基本上都由宏观、微观两大部分组成。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的国际贸易理论所研究的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实际上属于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而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国际金融理论所研究的货币机制、国际货币关系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等问题也基本上属于西方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另外,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国际经济学。 (2)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①研究对象不同。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合理配置的理论经济学,而国际经济学则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理论经济学。②研究范围不同。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部分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从数量方面研究单个生产者与单位消费者的经济活动,研究单个行业、单个市场的经济状况变化;而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即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利益,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及依据。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部分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独立的考察对象,研究其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周期波动、经济中各个有关问题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等全局性问题;而国际经济学宏观部分,即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重点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含答案)

期末考试复习题 (答案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是A A.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B.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基础。 C.两者是平行关系。 D.两者是交叉关系。 2.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C A.资本流动。 B.社会生产力。 C.自然条件。 D.生产关系。 3.俄林认为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C A.生产要素在各国间自由流动。 B.不同商品之间实行自由贸易。 C.各个地区间商品的价格差别。 D.不同国家货币比价不同形成。 4.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围绕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波动,是由于国际市场的哪一项因素决定的C A.国际价值。 B.垄断价格。 C.供求关系。 D.交换关系。 5.从需求方面考察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称为C A.贸易转移效果。 B.贸易创造效果。 C.贸易扩大效果。 D.贸易再造效果。 6.按照“要素比例说”,俄林认为要实现国际分工的利益最好是执行A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有限保护贸易政策。 7.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应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应不同,提出这种观点的主要人物是B A.汉密尔顿。 B.李斯特。 C.凯恩斯。 D.亚当·斯密。 8.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B A.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 B.保护幼稚工业。 C.保持贸易顺差。 D.保护新兴工业。 9.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重本抑末。 10.重商主义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政策是A A.保护贸易政策。 B.自由贸易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有限贸易保护政策。 11.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设在C A.纽约。 B.布鲁塞尔。 C.日内瓦。 D.伦敦。 12.在WTO《农业协议》中,对那些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国内支持政策,称为下列哪项政策,并需要减让承诺C A.绿箱政策。 B.蓝箱政策。 C.黄箱政策。 D.灰箱政策。 13.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禁止性补贴又称为A A.红灯补贴。

国际经济学部分答案(详细解答过程)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因为大国是国际价格制定者,小国是价格接受者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根据上题结论,知道,小国消费者可以从大国购买相对便宜的外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较高相对价格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改善福利。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略。因为机会成本递增。 第二章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1)根据表1知道,A、B两国X、Y劳动生产率,可知X相对价格A国低于B国,A国

(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2011)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 是指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绝对利益 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绝对优势。各国从事自己占据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进而交换,便可以通过贸易获益,世界的总体福利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 3、比较利益 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指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低生产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它们便能从相互之间的国际分工和彼此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 是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5、贸易乘数(2003) 是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用来分析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描述经济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6、一价定律 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 7、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2009) 贸易创造是指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贸易转移是指产品由过去从较低生产成本国进口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8、流动借贷 是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进入了实际支付的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走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9、固定借贷 是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走向没有决定性作用。 10、边际进口倾向 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则每单位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越大,乘数效应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越小,反之则较大。 11、倾销(2004)(2006)(2009) 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12、幼稚产业(2002) 是指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此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和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中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良性发展,这样的产业就称为幼稚产业。 13、外汇 是指货币当局以外币形式保有的可在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用作支付的债权。 14、汇率 是指两种货币之间进行交换的比价。

中国海洋大学王舒鸿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1. 最早实行金本位的时期是在 A 17世纪 B 18世纪 C 19世纪 D 20世纪 2.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 A.通货膨胀率B.铸币平价 C.购买力平价D.利率平价 3. 用来表示一国国际收支长期趋势的收支差额是 A 商品贸易差额 B 基本收支差额 C 经常项目差额 D 官方结算差额 4. 如果dx,dm分别代表出口的需求弹性和进口的需求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A dx + dm <1 B dx + dm ≤1 C dx + dm >1 D dx + dm ≥1 5. 国际收支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就应该 A 减少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降低货币乘数m B 减少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增加货币乘数m C 增加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增加货币乘数m D 增加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降低货币乘数m 6. 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 A 货币贬值程度 B 国际收支状况 C 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 D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 7. 当一国处于高失业和国际收支赤字时,应采用()。 A、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B、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 C、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D、扩张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 8. 根据国际收入调整论的吸收方法,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则应 A 提高国民收入和国民吸收 B 提高国民收入,减少国民吸收 C 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国民吸收 D 减少国民收入和国民吸收 9.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 A.1951年B.1961 年 C.1971年D.1981 年 10. 在浮动汇率与资本可完全流动的情形下:() A.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有效。 B.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word版)

第三章复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时2。 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c.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答:a.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400(1200/3)处与苹果轴相截,在600(1200/2)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2-7所示。 b.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3/2。生产1单位苹果需要3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香蕉需要2单位的劳动。如果放弃1单位苹果的生产,这将释放出3单位的劳动。这2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生产3/2单位的香蕉。 c.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趋同,竞争可以使得商 图 2-7 本国生产可能性曲 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而相对成本等于工资乘以苹果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因为各个部门工资相等,所以价格比率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率,即生产苹果所需的3单位劳动与生产香蕉所需的2单位劳动比率。 (2)假设本国的情况和习题1相同。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1。 a.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答:a.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160(800/5)处与苹果轴相截,在 800(800/1)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2-8所示。

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可以由苹果和香蕉的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量绘出。如图2-9。 从图2-9可以看出,苹果对香蕉的最低相对价格是3/2,在这个价格上,苹果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在3/2的相对价格上,本国对苹果的最大供给量是400,外国对香蕉的供给量是800,这时,相对供给量为1/2。只要相对价格保持在3/2和5之间,相对供给量就不变。如果相对价格成为5,两个国家都会生产苹果,香蕉的产量为零。这时,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所以,从图2-9中可以看出,相对价格为3/2时,相对供给在0到1/2之间;相对价格在3/2和5之间时,相对供给保持1//2不变;当相对价格为5时,相对供给从1/2到无 穷大。 3.假定世界相对需求的表示如下:对苹果的需求/对香蕉的需求=香蕉价格/苹果价格 a.在相对供给曲线的同一张图上画出世界相对需求曲线。 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是多少? c.描述本题的贸易模式。 d.说明本国和外国都从贸易中获利。 答:a.相对需求曲线包括(1/5,5),(1/2,2),(1,1),(2,1/2)几个点,如图2-10中的A、B、C、D四点。 b.苹果相对价格的均衡点是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相交点,也就是(1/2,2),即相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的相交点。那么均衡的相对价格为2。 c.本题的贸易模式是本国只生产苹果,外国只生产香蕉,每个国家以本国生产的产品换得另外一国生产的产品。 d.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苹果生产获得3单位的香蕉,外国可以通过减少5单位香蕉的生产获得1单位的苹果。贸易使得各国都能够以2单位香蕉换1单位苹果。那么本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苹果的生产获得4单位的香蕉,外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香蕉的生产获得1单位苹果,这样每个国家都可以贸易获益。 4.假定本国现有2400名工人而不是1200名,其他条件与习题1相同。求新的均衡价格。请评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的生产效率和两国之间贸易所得的分配。 答:如果本国工人从1200增加到2400,那么相对供给曲线上的转折点将从(1/2,3/2)和(1/2,5)变成(1,3/2)和(1,5)。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将位于更低的水平区域上的点(2/3,3/2)。在本题中,外国仍可以从贸易中获益。但是,无论是否有贸易,本国以苹果衡量的香蕉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所以本国既没有从贸易中获益也没有从贸易中受损。 5.假定本国有2400名工人,但是他们的生产效率只有习题1中假设的一半。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并确定均衡的相对价格,比较本国在本题和习题4中的贸易所得。 答:本题的答案和第3题类似。因为劳动翻番的同时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的量没有变化。(参加习题3) 6.“韩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为2.50美元,如果允许韩国无限制地向美国出口,美国工人的工资也会降到这个水平。你不可能只进口5美元一件T恤衫,而不进口2.50美元的工资率。”试分析这段话。 答:这种观点仅仅是贫民劳动论的一个特例。关键问题在于相对工资率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商品的相对生产率和相对需求决定。本章所给的数据已经表明,生产率水平和工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韩国的 图2-10 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图2-9 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图2-8 外国生产可能曲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