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基于前景理论的商业地产投资决策3400字

浅谈基于前景理论的商业地产投资决策3400字

浅谈基于前景理论的商业地产投资决策3400字
浅谈基于前景理论的商业地产投资决策3400字

浅谈基于前景理论的商业地产投资决策3400字

摘要:商业地产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一般土地成本较高,投资规模较大,针对商业地产投资决策仅考虑决策的不理性而并未区分决策者的风险态度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分析,同时,结合"义联集团";决策投资"义大世界";的实例,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借鉴。

关键词:前景理论;投资决策;价值函数

一、引言

过去采用单一技术手段建立的计算机辅助商业地产投资决策系统大都失败了,现有的投资决策模型是在考虑竞争者能力、项目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客观风险因素的前提下,运用线性规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糊评价等许多方法来量化分析以及决策。这些方法的决策基础是期望效用理论,并且假设前提是投资人完全理性,即每个投资人都会选择期望效用最高的决策方案。然而由于投资人会面临较多复杂的外部风险因素导致认识局限,经常会不理性投资。如面对收益时风险规避,面对损失时风险偏爱等。由卡尼曼(Kahneman)和特沃斯基(Tversky)提出的展望理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选择。

二、展望理论

展望理论是行为经济学的重大研究成果之一。此理论是描述性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和评价两个过程。在阶段,个体凭借框架(frame)、参照点(reference point)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weighting function)对信息予以判断。

1.价值函数。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远远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如图1所示:

图1 价值函数

价值函数公式,有:

其中,为风险态度系数,越大表示决策者越倾向于冒险,当等于1时为风险中立;θ为损失规避系数,代表风险厌恶程度,若θ>1,则决策者对损失更加敏感。由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

2.权重函数。根据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于1992年提出的概率权重函数形式,概率权重公式为:

其中小于1,即小概率时权重大于概率,中、大概率时权重小于概率。依据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试验测定,取,取此参数设置时概率权重函数曲线呈倒S形,如图2所示:

图2 概率权重函数曲线

由此可知,展望理论将决策者决策时的不理性行为引入到决策过程中,而且将此种不理性行为转化为价值函数和概率权重函数,同时通过调整函数参数来拟合不同决策者的特点。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备选方案的前景值是由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加权构成,人们的风险态度由二者的曲率共同决定,呈现以下的情况:在小概率的收益和大概率的损失时风险追求,在小概率的损失和大概率的收益时表现为风险厌恶。

三、前景理论在商业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商业地产投资是一项占用大量资金、投资后难逆转的经济活动。因此,必须在财务分析、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做好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在商业地产投资活动中,投资者会认为通过充分的数据研究后所做的决策是理性的。然而前景理论不同,它的总体观点是:人在风险决策时并不总是理性的,而是系统性地受到偏好和主观价值判断的影响。人们决策时往往更加重视财富的变化量而不是最终量,即从输赢的角度考虑,关心收益和损失的多少。

1."义联集团";及"义大世界";简介。义联集团是台湾一个企业集团,由林义守创办。旗下有烨联钢铁、联众不锈钢厂、义守大学、义大医院、义大世界、义大职业棒球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义大世界是台湾唯一结合了娱乐、休闲、教育和医疗的综合开发特区。全台首创"品牌直营";Outlet Mall为概念的义大世界购物广场。购物广场另设有"国宾影城";、"冰刀式冰宫";与摩天轮等休闲设施。台湾第三大购物中心,在奥特莱斯购物中心业态排名中独占鳌头。

2.前景理论对"义联集团";投资"义大世界";的完美诠释。在考虑前景理论对商业地产投资

决策过程时,首先要恰当的选择参考点,只有综合分析获得理想的参考点才能进行前景值的计算与评价。在做多方案选择时,参考点要保持不变。就商业地产投资方向的选择问题,参考点应以其他投资者曾经的投资经验为依据,同时参照已有经验,通过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工具分析获得具体指标。在前景理论框架下,商业地产投资决策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商业地产投资决策模型

本模型中,投资决策者首先基于投资成本进行预算,对投资地点进行评估,为投资决策方案选择确定一个期望中的参考点,以此作为将要进行方案比选的依据。在确定了可行性的方案以后,将展望理论应用于最优方案的选择问题。在阶段,投资决策者可以根据搜集的有关信息、实地考擦情况及前人投资的经验对各个投资方案作出预测,得到各方案投资回报概率分布,并进行相应的综合分析。在评估阶段,投资决策者根据自身情况拟定一个心理预期投资回报率作为参考点,将后的结果利用价值函数和概率权重函数加以分析,求出此投资方案前景效用值,通过计算比较不同方案的前景效用值,得到投资决策的最优方案策略。

"义联集团";做出决策投资"义大世界";方案,首先需要考虑影响投资成本的相关要素。选取以下要素(Ki)指标作为依据:招商引资投入(K1)、主体建筑投入(K2)、附属设施投入(K3)、装饰装修费用投入(K4),其中大部分投入都是集团自有资金。假设可选方案有4个,分别为传统百货业(b1)、百货业+酒店(b2)、购物中心+酒店(b3)、购物中心+酒店+主体乐园(b4),"义联集团";需要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作为投资方案。同时根据前人投资商业地产成功的模式以及自身在商业地产投资中的成功经验,选择一个曾经投资获得收益的方案(b0)作为参照标准,即在前景理论中的参考点。

根据要素重要程度,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计算要素Ki的权重为Wi,在运用前景理论时,将所得的权重换为Pi,根据要选择的方案和参照方案的比较获得的差值作为计算前景值所需的Xi,最终依据前景值计算公式:,获得各个备选方案的前景值Vi,然后按照前景值大小进行排序,做出投资方案决策。

"义联集团";选择在高雄偏远又人烟稀少的观音山投资兴建"义大世界";,一度不被外界看好。但由于创办人从小家境贫寒、读书少、年轻时就与肝癌搏斗等特殊经历造就了他在主营的钢铁事业成功后投资创办义守大学、建造了并运营着五星级饭店似的义大医院。这个真实的例子也展现了人们在风险决策时的选择并不总是理性的(仅以数据为依据),而是会系统性地受到自身偏好以及主观价值判断的影响。

四、总结

浅谈房地产未来发展九大核心能力明源内参

浅谈房地产未来发展九大核心能力 明源市场部沈蓓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房地产行业进入第二次高速发展阶段,这毋庸置疑,然而宏观调控、金融化进程和国际资本进入、竞争的加剧、区域差异、客户需求等都将促使房地产行业发育成熟,面临行业结构与战略的重整。作为中国房地产的一员,无论处于怎样的城市背景和市场环境,借用古人的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必须要未雨绸缪的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核心能力、竞争优势。 俗话说:“你梦想成为怎样的人,你才有可能成为怎样的人”,同理,目标成为怎样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怎样的企业。当然,目标不是凭空想象的,要思考企业核心能力、竞争优势是什么,能支持企业目标实现吗;倘若不能,该如何增强?这是摆在大部分房地产企业掌门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研究标杆地产企业或走在前列的地产企业,不难发现“实现管理转型,打造核心能力”是关键,并且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 对于“管理转型”,过去的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均以“土地增值”为主要盈利点,曾有企业计算表明,土地溢价的利润要比土地开发后赚取的利润高,这说明我们在开发过程的环节出现了产品定位和管理上的问题,没有发挥通过开发来提升土地的溢价能力,反而降低了。这就需要我们实现管理的转型,从原有“粗放式管理”向“规划化管理”再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在此过程中企业必备九大核心能力。 一、从战略层面,主要包括4大核心能力, 战略布局、 战略资源运作、 产品研发创新、 市场研究与策划。 这4大核心能力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并为后期的管控与控制层面提供指导。 战略布局是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和方向进行具体战略部署,包括业务布局、区域布局、布局的方式、布局的时机。目前大部分地产企业的业态和区域的布局相对单一,主要以普通住宅为主,集中在本土及周边的区域发展,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企业对应能力就减弱。例如,市场环境导致普通住宅不好卖,花园洋房、别墅、商业抢手;政策的影响,一线城市反映速度较快,二、三线城市的影响较小或没有收到影响等等,通过战略的布局来降低风险,提升企业健康度。 战略的布局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战略资源,战略资源包括资金、土地、品牌。 对于资金: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进入世纪以来,国内地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地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地支柱.在这种大地风潮之下,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领域,不论之前做过何种工作,仿佛一旦进入房地产就可以资产翻倍.然而,经过几年盲目地火爆之后,房地产市场地泡沫不断增大,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那么,国内房地产业未来地趋势又是如何,当房地产企业不再暴利之后,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如有些人所想地那样彻底崩盘亦或是逐步走下坡路呢?本文认为对这个问题地思考将有助于今后房地产市场地规范化发展.虽然在过去地几年中房地产市场展现出了不完善地一面,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内作为有着刚性住房需求地房地产业依然会继续稳定地发展下去,而本文地研究在理论上金额以指导我们今后更好地完善这个产业.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房地产投资状况 从目前国内房地产地经济来源分析,房地产投资依然呈现出不断增长地态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比重也比较大.这种投资一方面来自国内民间资本地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际投资.其中前者是主要投资来源,占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额地绝大部分,年这一比例约在左右,而从增长速度来看,除了年有较小回落,年至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状态,年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地出台,这一数据又逐渐开始归落.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对象则逐渐由商业营业用房转向住宅投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开发状况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地统计数据,国内房地产开发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新开工面积增多,竣工面积增速减缓.随着国内对房地产市场政策地一些改变,一些开放商对土地地囤积情况逐渐向使用过渡,开工情况增加很多,但是为了保证足够地利益,往往故意要求施工单位减缓进度,导致竣工面积地增长很缓慢.二是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房地产开发不断出现地负面拆迁新闻,国家也对此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若干文件用于规范拆迁规模和方式,但是土地使用依然难以得到控制,这其中既有开放商地想法,也有地方政府地授意,而且开发过程中屡屡出现经济问题.国家审计署发布地《个市县年至年土地管理及土地资金审计结果》,列举了个市县在土地出让、征用及相关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规、不规范地问题,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如此.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年联合召开地电视电话会议中,通报了年月至年月全国“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清查整改情况,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存在“未报即用”违法用地现象,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至今年月日,全国共清理“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案件宗,涉及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销售状况 从房地产市场地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量呈现出一定地波动,从年至年,销售量不断增加,即使在年中间有过短暂回落,但是从全年来看,销售量仍然是增加地,国家统计局公布地数据显示,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首度超过亿平方米.尽管面临严厉地楼市调控,商品房开发投资全年同比增速仍然达到.但是这一情况到年随着国家调控地坚决执行而发生了改变,数据报道年房地产市场相比年下降了左右,且这一比例依然在继续增加中.但是房地产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所不同,虽然调控力度很大,但是房价近年来依然处于高位运行,虽然在个别地区稍有回落,但是不具代表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从房地产市场地需求来看,受中国城镇化运动地影响以及年轻人落户城市地主观意愿,房地产地刚性需求依然很强,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地因素就是投资性购房热度依然不减.中国城镇化是目前世界上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规模地城镇化,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已经到了,规模是非常巨大地,这场城镇化运动也使中国人地生活发生了非常深刻地变化,也直接

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精)

■胡葆森/文 中国房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作为业内人士,我几乎目睹和参与了这一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其发展的大脉络有些观察和思考,现予阶段性总结并呈上,以期与大家分享。 在25年的长期发展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从起步、摸索、动荡、调整的过程中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这一过程又一次印证了发达国家已经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800~1000美元时,房地产业开始起步;达到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开始加速;达到7000美元左右时,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达到12000~1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进入饱和期。2013年底,我国的人均GDP 已经接近7000美元,与发达国家总结出的规律完全契合。 再过十年,我国人均GDP 超过13000美元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达到供需的饱和点,行业的发展也将从顶峰开始回落。可是,作为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城镇化率去年为53%,如不包括2.5亿非户籍人口,也只有36%,离实现70%的城镇化目标,还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城镇化推进的主要载体,我国房地产业在未来的15~20年内,仍有持续的增长空间。 当下: 细分时代已经到来 25年后的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发展现状突出的特征就是“细分”。这种细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的细分。 当市场真正处于理性后,行业的基本属性开始发挥作用,商品的价值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供求关系决定商品房价格短期内升降的经济学原理、城市开发总量与总体消费需求决定泡沫存在与否的道理,开始为人们所认知。

那些简单武断地预测中国房地产业何时崩盘的论断显得过于哗众取宠;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关于“三四线城市泡沫大于一二线城市泡沫”的推断也不免显得过于草率。简言之,当市场的“六大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开发商、媒体、消费者、专家学者)逐步成熟后,就不应该再像以往一样以“线”划线,以点及面,而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供求状况、资源禀赋、政策导向、城市化水平等,区别判定每一个城市的市场状况。 例如:郑州、武汉、西安同属二线省会城市,武汉和西安的人口达到本省人口总数的20%左右,而郑州因设省会仅有60年历史,全市人口仅占本省人口总数的8%左右。由于地处全国交通枢纽位置,加之中原经济区、国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铁十字枢纽等有利因素,与武汉、西安相比,作为1.06亿人口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城市化的提升空间势必大于其他两市。 即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也不均衡,一些四线县级城市如神木县等,因在建规模过大,供需严重失衡;但在一些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中西部人口大县,仍不乏“日光盘”案例。因此,我们在判定市场状况时,还是应回到它的基本面上,按照相关的基本指标对其做出细分和判断。 2. 开发商的细分。 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开发商阵营在不断地进行分化。 以企业概念区分,有价值观驱动型,也有商业利益驱动型;有战略导向型,也有机会导向型;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有激进扩张型,也有稳健甚至保守型;有跨国、跨省扩张型, 也有区域发展型;有多业态综合开发型,也有单业态专业开发型。 2004年“8·31大限”后,房地产的资本属性日益显露,与资本市场完成对接的上市公司加快了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步伐,迅即拉开了市场格局调整的大幕。

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1、中国商业地产投资:占比趋于下降 商业地产,是指用于各种零售、餐饮、娱乐、健身服务、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从经营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写字楼、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商业地产用途广泛,其中包括酒店、商场、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商务楼、特色商业街、会展中心等。 我国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最普遍的商业房地产项目就是大型购物中心。购物中心的地产开发模式起源于商业地产模式,在房地产领域,购物中心的开发与经营与商业地产开发与经营相通。 201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194亿元,同比增长9.9%,2020年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3484亿元,同比增长5.6%。

2015-202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办公楼与商业营业用房投资总额及占比呈下降趋势。2019年我国132194亿元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商业地产投资即办公楼与商业营业用房投资额分别为6163亿元和13226亿元,商业地产投资总额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4.67%,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2015-2020年商业地产新开工面积及占比同样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商业地产新开工面积占比由2015年的18.84%下降至2020年1-7月份的11.09%,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

2、中国商业地产租赁市场:需求下降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商业地产投资的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民生产生活受限、消费活动减少,商业地产市场面临挑战; 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商铺租金指数对全国重点城市主要商业街和典型购物中心商铺租赁样本的调查数据,在样本商业街中,租金环比上涨的商业街占12.1%,租金环比下跌的商业街占83.3%,4.5%的商业街租金与上期持平;在样本商圈(购物中心)中,租金环比

中国商业地产十个发展趋势

中国商业地产十个发展趋势 中国商业地产十个发展趋势中国商业地产十个发展趋 势 一、商业地产供应洪峰已至,但高水平商业地产发展商寥寥可数 目前,中国市场上,有三大力量在驱动着商业地产的开发热。一是政府的主导力量。基于对城市发展的需求,政府往往主导着城市规划,其中包括大量商业用地的规划及推出,对于开发商而言,商业开发能力成为目前开发企业取地的竞争力。二是市场榜样的力量。一些优质商业项目,特别是购物中心的兴起,高额的销售带来的收益回报,以及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都驱使着大量开发企业继而模仿、打造商业产品。三是商业地产开发主体的扩容。其中零售商这块,是鉴于租金上涨压力以及零售扩张的需求;住宅开发商这块是主动转型商业开发或者由于拿地被迫加入商业地产开 发行列。商业地产开发商这块是其商业开发和经营经验日渐成熟,进而加大了对商业品牌的复制和扩张。预计2015年 有望达到4500家,商业建筑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从现在到2025年,还会有7000家建成开业,届时购物中心将超

10000家。因此在当前商业地产领域,特别是在城市综合体是有非常明确的泡沫趋势。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做商业地产,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好商业地产。当前有5万多家登记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真正做的好的也就近二十家。只有真正懂商业的,对人的购物、休闲、娱乐需求都把握非常准的企业,才可能真正把商业地产做好。 二、商业地产市场,从租售并举变成自持为主 对于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成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业地产的开发销售阶段,以分割的产权式商铺为导向;那么第二阶段将进入租售并举阶段。这个阶段以销售和自持商铺并重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商业地产金融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物业持有主体将被金融证券化的趋势影响。 从当前现状来看,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商业基本全部自持,一线城市郊区和二线城市的部分非核心地段,才会存在租售并举的产品,这种能够产品一般的持有比率达到50%左右。只有在三、四线城市,现在还存在着大比例散售的项目存在。相信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将有越来越多的项目进入自持阶段,政府对商业项目散售的审批和监管也会越来越严格。三、艺术、生态、体验式商业成为发展共识 发展到2014年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体验性已经从营销口号转入产品实战。这种商业地产的体验感已经无需细说,各

房地产投资经济测算指标解读

一、经济测算 1、含义:为了有效衡量房地产开发投资得经济效益,运用投资分析技术,对投资、成本、销售或出租收入、税金、利润等经计量进行分析,计算出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经济效果得评价指标得过程,称之为经济测算。 2、基本流程:测算前提与限制条件得确定、开发成本构成分析、开发资金得投入安排、物业面市时间与价格得确定、现金流模拟、财务指标分析、敏感性分析。 二、房地产开发成本构成: 1、开发成本:土地使用权出让费用、土地拆迁与安置补偿费用、前期工程费用(项目得五通一平、勘察测量、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所需费用)、建安工程费用(土方及基础费用、主体工程费用、水电设备安装费用、配套工程费用)、公共配套设施费用(一般按2%计算)、不可预见费用(包括基本预备费与涨价预备费,依据项目得复杂程度与前述各项费用估算得准确程度,按3%一5%计算)、开发期间税费(包括税收与规费)。 2、开发费用:管理费用(一般按3%计算)、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三、土地增值税 1、定义:对土地使用权转让及出售建筑物时所产生得价格增值量征收得税种。 2、征收方式: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额累进税率,例如增值额未超过50%得部分,税率为30%,增值额超过200%得部分,税率为60%。 3、计算公式:应纳土地增值税=增值额×税率 (1)公式中得“增值额”为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得收入减除扣除项目金额后得余额。 A、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得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与其她收入。 B、计算增值额得扣除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得金额;开发土地得成本、费用;新建房及配套设施得成本、费用,或者旧房及建筑物得评估价格;与转让房地产有关得税金;财政部规定得其她扣除项目。 (2)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A、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得部分,税率为30%; B、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得部分,税率为40%; C、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得部分,税率为50%; D、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得部分,税率为60%。 (3)简便算法: 计算土地增值税税额,可按增值额乘以适用得税率减去扣除项目金额乘以速算扣除系数得简便方法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A、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30%; B、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5%

未来十年商业地产的主流模式 - 大资管

未来十年商业地产的主流模式- 大资管 作为泛金融类产品,商业地产的“投融管退”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闭环,每一环都少不了资本的身影。但在传统的中国商业地产模式中,资本仅在企业内部循环,这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商业地产游戏规则完全不同。 传统的中国商业地产发展中,出现过三种主要经营模式,即完全出售、混和持有、完全持有。 “完全出售”是指开发商将所拥有的经营性资产全部出售,并不参与经营,只为回笼资金。从实际操作上看,由于开发商无法保障物业出售后的运营情况,除了少数位置极佳项目因为各种机缘意外生存下来,其余项目经营效率普遍比较低下。目前该模式已逐渐被开发商放弃。 混和持有则指部分出售、节点持有(持有节点型主力店)。部分开发商为了保证招商及运营效果,选择持有节点型的主力店,以带动其余小商铺的销售。从实际效果上看,节点型主力店并不能带动小商铺的租赁。这样的模式再次复制时,投资者热情就会大大下降。而且节点型主力店的租金收益不高,资产回报率表现欠佳,导致物业在退出时面临着巨大挑战。 完全持有,即现金流滚资产模式,通过可售性物业的利润弥补持有物业的资金沉淀。这原本被证明十分成功的模式,一旦面临去化速度降低的市场现状,当现金流不再能滚出资产时,该模式也慢慢走向尽头。 在上述三种模式中,资本都属于企业内部循环,其融资方式主要以借贷来运作。无论是开发贷还是在基金中做夹层,可统称为借款模式。这一模式成立的基础在于,销售型物业的溢价极高。如果当期就能实现远期的退出回报,投资人当然先选择尽快回笼资金,而非将大量资本沉淀于经营性物业中。 当行业利润率下降,短钱成本又一再拉高时,借款模式就不再匹配商业地产的运作需求。这种情况下,“股权融资——大资管”时代呼之欲出。 什么是大资管? 大资管模式的核心特征是把资产管理方与投资方分离开来,类似于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通过私募股权的管理方法,以资产管理为纽带,极大程度地发挥各专业能力的集成和整合,为投资人创造更合理的回报。

中国房产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几年的房地产发展趋势 六月二十六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三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樊钢:未来三十年中国仍将快速增长》。该文章提出了四个重要观点:其一,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是真实的;其二,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等背景因素的支持;其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长时期的增长(例如英国持续了七十年,美国持续了六十年等);其四,由于尚未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未来至少还存在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我们就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未来也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增长空间,以下的若干理由应当足以说明这个推论。 1.经济成长: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多年呈两位数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发展、住房扩大、投资增加和流动性过剩。中国百姓的平均收入几乎每4年就会提升一倍,人们购房和投资的能力也随之增加,而对改变住房的量与质最为迫切的中产阶级的家庭数量更呈“崛起”之势; 2.支柱产业:以其对经济影响的比重和所拉动的相关行业的数量(超过90个)而言,房地产业已经是今后肯定还会长期是国家和大多数各类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3.人口存量: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人,并且还在增长中。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和家庭总量中,目前还有相当大的比例(约70%)尚未真正解决好住房问题; 4.人口增量:中国每年的人口增量约有1,000万人,这是一个接近澳大利亚(其国土面积与中国接近)全国人口总量的数量,仅此人口增量所引起的每年住房增量约为1亿平方米(考虑了城市化比率); 5.人口质量:中国的人口质量在发生改变。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在增长(同1995年相比,当今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增长了近2岁),健康状况在提升,知识结构在改善,因而人们对所需住房的量和质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 6.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3亿。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对房地产市场有直接的影响,“银发族”已开始出现对家庭式居住和非家庭式居住等不同居住类型的选择; 7.换房需求:当前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和住房市场都在中国。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居住产品正在不断地升级和换代,吸引着有条件的人们去投资。中国当前商品住房市场中最主要的结构是改善性需求,即换房居住的需求。尚有过半数的居民对现有的住房条件不满意。目前中国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约26平方米,此数并不大,还有提高的必要。而人均居住面积每提高1平方米,全国就会新增13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 8.第二套房:随着中产阶级和财富人群的发展(中国中产阶层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为1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公布了这一数据。),有能力购

(房地产市场分析)北京市城市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北京市城市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一、商业地产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北京市商业物业已经形成了三大需求群体:跨国零售企业、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国内外投资机构和中小投资者。 具体来看,随着各国零售业巨头抢滩北京零售业市场,跨国零售企业对大型主力店的需求明显增加,美国沃尔玛、法国法宝、英国百安居等竞相在京选址开店;同时,国内大型零售企业的扩张形成了北京市商业物业需求的另一主力,如2003年10月新燕莎集团在世纪金源签下18.2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表现出国内大型零售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自2005年初,国内外机构、基金在北京商业地产的投资力度加大,其中以新加坡凯德置地为典型,头三个月在北京的投资近50亿;另外,许多中小投资者纷纷看好北京商业市场的投资潜力,成为北京商业地产的强有力需求者。 沃尔玛选址并在石景山开店,德国第一家居超市欧倍德落户海淀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国欧尚在西四环开业,英国百安居在西三环、望京和东三环开店充分显示出国外零售企业看好北京商业市场。今年外资企业投资北京将继续升温,进一步扩充北京商业市场。整体来看,北京商业地产的需求比较旺盛,特别是西部、南部的商业需求开始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 二、各个商圈商业物业供应充足 从王府井和西单的商圈看,王府井和西单商圈的租金现在是整个北京市场租金之

首,指数也高于其他商圈,这两年持续上升。伴随大型综合项目的新建与临街的改造,这两个区域商业面积大约增加20多万平方米。 CBD商圈是以商务概念为主的朝阳新区商圈,功能和特点百花齐放。但该区域在建达78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规模和现状17万平方米的规模形成比较大的对照。CBD变成旗舰店、概念店、精品店的发展方向为未来两年的发展主流。 亚运村商圈属于典型的餐饮、娱乐、超市等生活配套商圈的气氛,但鉴于周边未来庞大的商业地产规模,该区域的竞争风险会很大。商圈的消费规模虽然在增加,但与商业地产规模的增加相比似乎有些失衡。北辰购物中心属于该区域最有影响的集中商业,未来几年新商业并不容易改变这种局面。 朝外商圈,联通二环和三环中间,朝外大街规划面积是100万平方米,朝外现在建了64万平方米,还有三分之一在未来两年内出现。 北京2004年1万平米以上的大型商业项目63个,285万平方米的体量,但是2005年北京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规划有126个,初步估算2005至2006年之间大概新增的体量是610万平方米,未来这两年新增量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当前,大量商业地产项目在开发,绝大多数属于规划控制之外,所以开发商、投资者需要谨慎投资。 为防止过度供应,北京市将控制城市中心区的大型百货和现有购物中心的数量及规模。按照北京市相关规划,今后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只能布局在市级商业中心和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内,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仓储式商场只能布局在三环路以外,5千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与相邻的大型超市之间距离不得少于4000

大数据告诉你:未来商业地产发展趋势

尽管如此,电商分流仍导致了零售业态增长受阻。零售网购总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2013年底占比7.8%,2014年前三季度达到9.7%。网购消费额增速远高于社会零售品增速,随着网购、移动电商等渗透率进一步上升,未来电商的分流效应会进一步加剧。 百货收入增速大幅低于社零水平直接反映了其持续被新业态分流的现状 网购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不断上升 网购增速远高于社零增速

网民数量连年攀升,复合增速达 31% 网购总额、人均网购额复合增速达 64%、30%

2、受四万亿刺激,08-12 年商业物业大量开工,12-16年竣工面积激增 社零高增长、08年刺激政策推动商业地产大跃进:2008年金融危机后4万亿刺激政策将商业物业投资增速拉升至不可持续的高点;随着经济中枢回落和三公消费控制,我国商业物业供给从2013年开始出现大幅放量。预计14-15年全国商业综合体面积(含零售、写字楼)前22城市总新增供给达13年水平的75%,其中北京、深圳、天津、广州、上海14-15年商业综合体面积总增速分别达29%、119%、98%、31%、21%;全国、前28城、前20城14年购物中心增速分别达29%、36%、30%,达到07年以来增速最高点。此轮商业物业供给高峰将于15年结束(增速回落至15%以下,与12年结束的投资高峰相对应),大量供给在短期内会给整个行业造成较大冲击。 2008-2012年商业物业大量开工,未来供给激增 2014年2季度全球各城市在建购物中心面积前20位中,我国城市占据13个

城市间供需分化加剧,一线城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上海(1.1平)、北京(0.7平)、广州(0.4平)、深圳(0.4平)、天津(0.5平)等一线城市人均购物中心面积较低,而且由于人口持续净流入,购物中心随城镇外延仍有较大扩展空间。部分二线城市未来供需存在失衡的倾向,风险较大,例如沈阳、常州、佛山等地。 城市间购物中心饱和度差异明显:北京、天津等城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一线城市过剩情况不明显。 由于沈阳购物中心人均占有面积远超均衡水平,因此可以观察到其租金水平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同时优质零售物业的空置率水平超过15%,远高于行业平均,新增供给给行业带来的压力不容忽视。 沈阳空置率常年远高于6%的正常值,零售物业租金表现疲软

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苏州房地产市场是中国房产的重要支流,国家的宏观政策及经济形势都会对苏州现在及未来房地产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苏州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住房状况也不断改善,人均住房面积从以往的十几平方米上升到现在的几十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5%左右。较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苏州的房地产市场较为稳定。 即使温总理给我们留下的“限购令”,但苏州的房市丝毫未受其影响。楼市政策微调不可触及底线。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厦门等城市放宽普通住宅标准,重庆、合肥、南京等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还有其他地方政府从税费减免、购房补贴、户籍限制等方面对“刚性需求”给予保护。中央在限购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仍然严厉,在坚持房地产调控的前提下,不触及“限购”、不明显鼓励购房、顺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微调其生存的可能性较大。 2007年8月,国家在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上,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住房保障制度目标和框架。其核心内容是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今后一段时间,保障性住房将成为中国住房供给中发展的重点,住房供应结构将改变原来单一商品房供给体系,将会形成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以满足不同居民的购房需求。对于苏州,从短期来看,目前保障性住房的投入相对很小,短期增加的供应有限,受益者是原本就不参与商品房市场的低收入人群,房价上涨的推动力基本不受影响;同时,房地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短期内减少财政收入增加支出,执行上存在很大困难,今后保障性住房建设能否按照规划执行就要看政府的决心及其财政投入;中长期来看,国家政策上规定“保障住房建设用地占总土地供应70%”、信贷、税收等政策,明确了国家对于房地产业的产业方向,从源头上引导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未来保障性住房力度将持续加大,对市场的影响会逐渐显现,结构性的调整将引起

浅谈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

浅谈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万象更新的时期。我们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在世界上很难再找到这样的国家了,因此,当遇到一些小问题的时候就大惊小怪,这本身就意味着我们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意味着发展的空间。 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必要说明的是:中国是一个发展极为不平衡的国家,区域之间经济水平、文化观念以及消费习惯也极不相同,因此,在中国北京的房地产发展不能与西藏拉萨的房地产相类比。我们房地产发展之间的差级,可能相差30年的水平,甚至更长远.即有的地方已经可以与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媲美,有的地方可能只相当于5、60年代前的一般国家的水平。这种差异性,对于判断房地产的发展也会起到关键作用。不过,不管怎样,我们的主流区域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1、住宅行业,已经不是简单的初级阶段的竞争了,已经开始向品牌化、资本化、产业化、专业化的时期发展了,这时的竞争已经开始向思维简单者说:“不”了!但是,只要中国经济依旧持续快速发展,住宅行业的发展依旧。 2、商业地产,商业地产的发展依赖于城市布局和人口分布的变化,刚才,我们已经认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了,在这基础上,城市人口的全面整合迁徙,造成了人群结构和人群分布在城市中有了全新的局面,这个局面将打破未来商业的布局,这个布局将使得商业地产的机遇被显现,但是,这时,我们应该认真开始研究人群和城市规模变化后的商业特点,要研究经济发展和商品结构所产生的商业特点,要研究流通方式和经营模式变化所造成的商业特点,而这些是被大大忽略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商业地产将会出现非凡的商机。 同时,1)大小城市不同表现的特点也不同,共有特点是城市当量级再提升,小城市向中型城市发展,中型城市向大型城市发展。由此,原来的商圈结构将分成层阶,即对于中大型城市,将形成城市商业圈和区域社区商业网圈的组合。小型城市,将形成一个商业中心向哑铃式商业模式发展的可能。 2)大型市场将随着商品的丰富以及国家交通网的变化,呈现出新的机遇,就是物流配置和地区商业核心产生转换; 3)城市之间的分工变化和传统商业流通特点将成为新的商业专业市场的基础。 这些玩意都是机会呀. 3、工业地产,实际上工业地产的发展,看似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实际上从90年初的开发区建设就已经开始了工业地产的发展,只不过市场行为少一些,政府行为多一些而已。而工业地产的机遇真

某商业地产客户投资收益分析.

1某商业地产客户投资收益分析 大家给个意见 第一部分:沿街商业(店面)部分 (一)区域商业项目销售价格统计表 名称产品类别规模售价(元/平方米)空置率物业管理费(元/平方) (二)区域沿街商铺租金价格状况 我们对该区域约400余家商铺进行抽样式调查,提取数据50个,有效数据40个(占80%),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可知,该区域租金价格在:1元/平方米/天----7元/平方米/天不等。信息反馈数据如下: 道路调查编号商铺名称产品类别经营面积(平方米)租金(元/平方米/天) 根据以上数据,以算术平均法计算该区域平均租金价格为: Px=∑Pn/n=3.2365元/平方米/天 年平均租金为x*360=1165.14元/平方米/年 (三)本项目价格定位 由于本项目位置优越,配套和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商业和商务价值乐观;但由于量体小,目前配套存在不完善,加之使用年限短(预定40年),从而影响着价格。根据调研的数据信息通过市场比较法分析,类比本区域运做项目的价格做比较,我们初步的价格定位是: v沿

街商业部分:均价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 v北部商业部分:均价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 v商务办公部分:均价在2300元/平方米左右 (四)沿街商业客户投资回报分析 1)保守的分析:参照区域平均租金价格(3.2365元/平方米/天),因为格局进深大开间小,商业利用价值降低,所以客户对项目预期值持保守态度,按保守租金为2.5元/平方米/天,则年租金为900元/平方米/年。则客户投资回收年限为(按租金价格不变,机会成本投资收益率为10%):n=5000/900 n=6年 40年总投资回报率为: X=(900*40-5000)/5000*100% X=620% 年投资回报率为:x=620%/40=15.5%>10% 2)乐观的分析:客户对此项目持乐观态度,乐观租金价格为区域平均租金价格3.2365元/平方米/天,年租金1165.14元/平方米/天。则客户投资回收年限为(按租金价格不变,机会成本投资收益率为10%):n=5000/1165.14 n=5年 40年总投资回报率为: X=(1165.14*40-5000)/5000*100% X=832%

商业地产未来发展趋势分享

未来中国商业地产发展趋势 一、几种有开发潜质的商业地产 总的来说,目前商业地产很少有单一的业态,在大多数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都会根据项目城市现有业态情况和对未来商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充分利用本身可能整合的各类资源,进行一定的业态组合。所谓业态组合就是不同经营规模、经营品种、经营方式的业态在商业场所的组合形态。业态组合是必须在项目开发前期就完成的对项目各功能分区和各楼层的业态进行的规划,若业态组合定位科学合理,可使楼盘营销添加卖点,推进楼盘的销售,也可为项目建成运营后实现长期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国目前的生产水平和居民消费习惯、消费能力,较具开发潜质的单项商业地产业态有以下几种。 (1)中等规模的购物中心 虽然中国人口基数较大,但人均消费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常见的商业业态未必完全适合中国国情。比如典型的美国郊区大型购物中心,就是建立在人均高消费能力和汽车文化普及的基础之上。近几年在国内各地纷纷展开的造mall运动,成功者寥寥无几,原因就是忽视国内消费能力相对较低的结果。而且中国消费者还没有形成在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进行集中消费的消费文化,而是根据实际需求,分别选择相应的购物消费场所,使本来就不高的消费能力更加分散化。

由于大型mall得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还不成熟(少数城市除外),而粗放型的商业网点、底商等供应量已经趋于饱和。因此,中等规模的购物中心无论在档次还是消费容量方面都适应于现阶段的国情。 (2)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是近几年在北京及全国房地产市场中盛行,并发展起来的商业地产形式。不是住宅内的商铺都是社区商业,只有以服务社区住宅为目的、满足住户日常生活的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位置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规模、所辐射的服务面积是社区和周边地区范围内的物业才能称之为社区商业物业。 社区商业空间与社区住宅唇齿相依,它的消费者群体直指社区住户。 (3)旅游地产 目前市场上比较认可的旅游地产包含四类:第一类是旅游景点地产,主要指在旅游区内为游客活动建造的各种观光、休闲、娱乐等非住宿性质的房产;第二类是旅游商务地产,主要指在旅游区内或旅游区旁边提供旅游服务的商店、餐馆、娱乐城建筑物及关联空间;第三类是旅游度假地产,主要是指为游客或度假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旅游休闲度假居住的各种类型的地产,如度假衬、产权酒店等;第四类是旅游住宅地产,主要指与旅游区相连接的各类住宅建筑。以“旅游带销售的模式”是旅游地产发展的主流。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在家庭支出的比重逐渐放大,开始转向以休闲置业、度假置业、运动置业为代表的舒适住宅运动。旅游地产正是基于消费者的这种消费变化开始蓬勃兴起。

中国商业地产:三大现状、四大问题、五大发展趋势

中国商业地产:三大现状、四大问题、五大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所谓的过剩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即便是在饱和的商圈里,只要有好的业态组合、优秀的运营团队,就一定有生存空间,而反面是,即便是在不饱和的商圈,如果业态不好,运营糟糕,那也早晚会被淘汰。 中国商业地产的三大现状 第一,商业地产持续快速增长,区域泡沫化风险增大。2013年中国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完成11945亿元,增长28.28%;重庆、沈阳、青岛及厦门几个城市的购物中心空置率高达15%~20%。而10%,是购物中心通常可接受的警戒线。 第二,零售增长放缓、商业项目并购频现。 可以说,2013年的商业地产(专题阅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观者应接不暇。一方面,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781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1%,虽跑赢GDP大盘,但增速却较上年放缓1.2个百分点,这已是连续第三年下滑,更是2004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另一方面,并购频现。华润吞并乐购,光耀东方收购中关村购物广场,王府井收购春天百货,银泰退出鄂武商,翠微并购当代和甘家口大厦等,2013年的并购案几乎是2012年的4倍。同时,还有很多未实现的交易同样应受关注,如物美并购卜蜂莲花流产,百佳欲卖又停,东方家园停业。其中,最受人瞩目的当属娃哈哈商场的未来。娃哈哈梦醒零售业,未来举步维艰。 第三,电商增量大,实体店体量大,融合模式多样化。 2013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近1.9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高达42.8%,来势凶猛,但只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4%。所以说,电商增量大,实体体量大。 另一方面,电商、传统零售商相互渗透,新模式层出不穷,电商进军实体店,如:京东的全球第一家实体店在新加坡的Chinatown-point开业,聚美优品的首家实体店于2013年12月开业,乐蜂网也有实体店开业计划。实体店涉足电子商务,如万达上线万汇网,南京中央商场集团推出云中央,王府井百货启动网上商城等。连物流公司也来凑热闹,我们知道:让马云佩服的人不多,快递公司顺丰的老总王卫算一个,在5月18日,“我要发”的日子,顺丰在全国开业518家嘿客便利店,疯狂进入O2O,除可以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具备A 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护等功能,此举势必会对电商格局和零售业带来冲击。 四大问题 第一,地方整体规划缺失、商业布局失衡。 不少地方政府并没有将城市规划与商业网点规划统筹安排,硬性搭配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比例,缺乏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和人口布局的考虑。而一些开发商追求短期获利,采用以销售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也往往使得商业地产项目前期市场调查不足,后期规划马虎,无心经营,这直接导致很多城市热点区域商业项目扎堆入市,而其他区域却商业配套不足,出现整个城市商业布局失衡的现象。 第二,地产商缺乏经验,商业地产重量轻质。 中国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的平均体量已从2012年的7万平方米增长至2013年的逾8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建300个左右的购物中心。中国在建购物中心面积占全球的一半以上。量上去了,我们再看看质。体现购物中心价值的最重要的两项指标租金和空置率,目前的情况是租金下降,空置率上升。如沈阳商业购物中心空置率高达24.3%,位居全国第一。北京(楼盘)、广州(楼盘)优质商圈的商铺空置率分别为11.5%和10.0%。二线城市中,成都、沈阳

商业地产的痛点-资产管理能力决定一切

商业地产的痛点资产管理能力决定一切 大跨步发展了近10年的中国商业地产越发进入白热化竞争状态。商业地产因天生具备投资总额高、运营管理复杂、投资回收期较长等特点,大部分开发商在投资初期,就千方百计考虑与资本的结合,多渠道融资是商业地产的必修课。 无论是接触银行、信托、基金、债券等各个渠道的金融机构,从专业投资机构来看,商业地产的所有操作模式必须转化成国际通用的财务语言。金融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无论这个资本来自于保险机构、养老基金、对冲基金还是其他各类机构,金融行业更关注的是商业资产的回报效应。 因每个金融渠道融资的成本不同,因此各个渠道对物业的投资回报率也不尽相同。根据央行研究局的测算,当前社会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8.3%。因此,资产回报率在5%U内的项目,基本找不到资金方愿意接盘。投资回报率在5?8%勺项目,只能嫁接便宜但难弄的银行资本;投资回报率8?15%勺项目,基本具备了信托融资谈判的条件。投资回报率在15?20%甚至更高的项目,才具备吸引需要高回报的各类基金投资

的要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投资收益和未来资产增值,都是评估投资条件的重要财务指标。 根据九洲远景机构的披露,从国际标准来看,EBITDA-U被作为投资市场对购物中心资产价值的核心KPI,它反映出一个购物中心通过持续运营所能带来的投资回报水平。现阶段,EBITDA-U达到6%是境外REITs发行的门槛。一般而言,一个成功购物中心的EBITDA-U可达至U 8%-12% 甚至更高。 EBITDA-U的构成有个简单的公式:EBITDA-U= EBITDA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Investment (投资成本)。从该公式可以看出,提高EBITDA-U的核心路径无非两条,提高购物中心的EBITDA及合理降低前期投资成本。 I地段不是唯一,资产管理能力是决定要素业界很多人将评估项目投资收益的核心关键是地段和选址,这帮李嘉诚的信徒们,更相信普遍市场趋势而不认可人为的力量。可惜的是,我们能看到太多的案例,位居城市核心地段,但门可罗雀。资产待价而沽,却无人问津。而有些项目,虽地处偏远,但仍人流如织。 大量的案例表明,粗放的地段论显然不能救商业

商业地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商业地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商业地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 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常态下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发展所 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商业地产的运营策略,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 度与方面,探究了商业地产转型发展趋势,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 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商业地产;现状;趋势;对策 1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商业地产发展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 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商业地产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掌控力度, 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商业地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新常态下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商业地产发展管理目标不清晰,政策连续性差 首先是商业地产宏观调控能力不足,政策缺乏连续性。商业地产在运行中出 现的很多问题,有关部门并未进行深入分析,虽然在相关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很多都无法得到有效贯彻,缺乏指导性与前瞻性,从而为商业地产带来诸多起伏,有些房地产商借此机会浑水摸鱼,牟取暴利,严重干扰到商业地产的正常有 序发展;其次是有些地方政府没有认识到商业地产的作用,仅把商业地产当成“摇钱树”,将更多的GDP成绩放在商业地产上,甚至是将商业地产当成樹立自身政 绩的工具,对自身政绩有作用的就支持,反之对自身政绩没有太多帮助的则排斥,这样非常不利于商业地产的健康发展。 2.2缺少可以保证商业地产健康稳定发展的法规体系 我国商业地产方面有很多法律法规都比较欠缺,无法有效解决商业地产在迅 速扩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有些法律条例虽然已经颁布,但却因为种种 原因而未能得到有效实施。现在,我国商业地产市场发展依然是靠政府出台政策 进行调控与管理,很多地方的商业地产发展都陷入泥淖中,导致很多烂尾楼出现,这不但和当地政府执法不严、推卸责任有关,而且也和现存的商业地产法律法规 缺失相关,如适用性不足、可行性不强等。 2.3政府对商业地产疏于管理 有些地方政府对商业地产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时,采取“拆了东墙补西墙” 的方式,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缺乏长久有效的管理机制。在近些年来,政府 部门在商业地产管理方面的政策不断出台,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对政策无法及时理 解并落实,在执行中不到位,无法有效监管,甚至会发生偏差。另外因为商业地 产方面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导致职责不明确,出现问题时相关管理部门会互相 推诿、扯皮。 3我国商业地产的运营策略探究 3.1注重于对商业地产的城市景观设计 商业地产的开发作为城市的景观组成部分,其应当具备一定的美观性。这不 仅仅是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也是对建筑色彩、外形的要求。例如,商场、写字楼 以及酒店等商业地产的外观设计就应当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色彩,以此来更好地实 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我国,因城市发展缺乏专门的管理条例与控制举措, 商业地产的开发也就需要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来更好地做到优化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