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科学导论-题目

地理科学导论-题目

1、太阳辐射呈增大趋势是不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科学院普尔科沃中心天文台宇宙研究部主任哈比布拉·阿卜杜萨马托夫向媒体介绍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的主要观点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几乎不可能会对全球气候产生任何影响,而目前全球升温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太阳活动强度增加所导致的。这一观点与科学家的普遍观点大相径庭.阿卜杜萨马托夫指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太阳辐射强度一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急剧上升态势,强烈的太阳辐射使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他认为,与海洋表面上空的温室气体总量相比,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通常意义上的人类工业活动和全球温室效应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不能成立。

2、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其他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

地域性含义:

在空间的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的地域,生产的结构品种和数量都不同。

成因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形成明显的地域性.要求;因地制宜。

季节性和周期性含义;生产在时间分配上的特殊规律,即生产的一切活动都要按季节顺序进行,并有一定的变化周期。

成因;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明显.要求;因时制宜、抢季节、不违农时.

地域文化实质上是说文化具有地域性: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贵州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贵州高原山地居多,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此外,还有受母岩制约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粘土、新积土等土类.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贵州土壤资源数量明显不足,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壤仅占全省总面积的83。7%。

贵州植被丰厚,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植物区系以热带及亚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占明显优势,如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等地理成分占较大比重,温带性质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植被在空间分布上又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从而使各种植被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叠、错综,各种植被类型组合变得复杂多样。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立体农业特征明显,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区域性较强,适宜于进行农业的整体综合开发,适宜于发展特色农业。

4、你怎样评价行为空间研究?

人文地理学家一直把人类行为及其与所处系统的经济,社会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其研究焦点,但是传

统人文地理学往往把人类行为看成是相对稳定且可重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认为人类行为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

因此,大多数人类空间行为研究都局限在汇总层面上,并特别关注经济活动,人流,物流的区位特征,关注特定现象的数量和密度的空间变化。自1960年代起,人文地理学家开始认识到,人类的空间行为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非想像得那么简单,个人对环境的认知偏好以及经济因素以外的社会文化制约等与人类行为之间的

相互关系有待深入的考察。因此,研究开始从以前重视形式与结构的描述向重视过程的描述和解释转变,”事物和现象是怎样并且为什麼出现在其所存在的地方"成为新的以过程为导向的研究主体,行为地理学就此兴起。强调个人对于物质环境的选择和偏好;其后,在结构化理论的影响下,行为研究转为强调外部环境的作用,关注经济,社会,文化,社会,政治,法律,道德和其他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著眼于日常化,结构化的人类行为:即从过去只注重”空间行为",”例外行为”逐渐走向”空间中的行为”,"日常行为"的研究,无意识的,非探索性的,反复空间的经验行为开始成为焦点。

5、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限定或变相限定本地企业、单位或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产品或者只能接受本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提供的服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其局部利益,以行政命令或下发文件的形式,用强制手段来扶持本地企业和产品,其中比较突出的产品主要有:烟、酒、药品、水泥、煤炭、汽车等;比较突出的领域主要有: 建筑、保险、医疗等。

(二) 设置壁垒,阻挠和限制外地商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

(三) 利用行政部门在市场中特殊的独占地位实行行业垄断:由于目前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一些政府机构既行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又直接参与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性活动。这些机构为了增加部门利益,利用其“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特殊身份或在市场中已经具有的独占地位,实行行业垄断,限制其他企业,特别是外地企业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烟草专卖、酒类专卖、邮政、电信、电力等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类问题。

(四)采取行政命令手段,直接干预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从保护本地经济利益出发,无视党纪国法,对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执法行为进行粗暴干预。一些地方假冒伪劣商品猖獗、走私贩私现象严重、偷税漏税问题突出,都与地方政府的纵容与支持有直接关系。

6、加入WTO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不仅意味着中国可以更自由地向其他WTO成员国出口商品,也意味着中国更全面彻底的开放.我们通常只把可以扩大出口称之为机遇,却很少想到我们的进一步开放亦是一个加速经济发展的机遇。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开放市场,允许外国商品和资本进入中国,并不只是所谓的"加入WTO的代价”,开放市场本身会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有利因素。

首先,开放市场扩大进口有利于中国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在封闭经济中,我们不得不通过不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来为自己提供粮食,不得不通过支付昂贵的价格来使用自己的石油,也不得不企图通过抑制消费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事实上,中国自然资源的稀缺并不代表全球资源的不足。相比之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中东也有充足的石油资源,我们进口粮食、石油、木材和纸浆等,实际上就是进口土地、矿产和森林,这对于改善中国的资源配置非常有利。

从理论上说,如果中国不加入WTO也可进口这些资源产品,但实际上不容易做到。没有机制上和法律上的保证,任何一国中缺乏比较优势的行业是不易开放的.局部的和行业的利益往往会被置于全局利益之上。加入WTO,承诺市场开放,撤销保护,看上去对本国资源产品生产行业不利,但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合理利用稀缺资源,有利于长期持续发展。

其次,开放市场,融入全球经济,迫使企业面对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有利于中国企业提高效率。人们通常把面对竞争作为一种"挑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的,而从一国经济整体来看,可以更多地把加强企业间的竞争看作为一种提高效率加速发展的"机遇”。靠中国自己来加强竞争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目前不少行业仍由国有企业垄断着。各种利益集团的存在,加上保护民族工业的理论,使得这些行业长期受到保护,没有效率。打破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的垄断光靠国内的改革是不那么容易的,而开放市场,允许外国商品、服务和资本进

入中国的市场,就一下子建立起了一个竞争的经济体制。因此,开放市场虽然给中国企业带来冲击,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来说,亦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遇.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不再是贫穷、落后、保守的中国,我们已经有能力参与世界竞争。我们应该有信心向一个发达国家努力。阻碍我们进步的主要因素不是我们的能力和资源,而是我们的观念与体制.入世的最大意义不是某些具体行业的得失,而是要建立一个有助于发挥我们潜力的现代经济体制,从而使中国更加繁荣富强.如果从这一点出发,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7、文化多样性:(物质基础和价值意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在它能够与其他文化相区别时才能被辨识,也才能有现实的存在。一方面,相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不可能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人类需要结构的差异性和欲望理想的丰富性,也只能由文化的多样性来表达和满足。我们有无数的视角和理由论证文化的多样性。

必须承认,文化趋同虽然以“全球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从根本上讲,人类及其文化有超越国家、民族、地区、社群、个体的共通性.必须承认,历史发展到今天,生活在不同民族/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社群的人类已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相互学习、相互塑造的机会,人类共通的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类认可。对多样性的严肃探讨,必须以承认人类的共性为前提。在全球化的压力面前,必须认识到多样性是活的不是死的,是需要成就来证明和显示的生动实践而不是自我标榜式地仿古;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现实的文化成果而不是外力的刻意保护。理想意义的上多样性,是在全球化时代而不是在其他时代才能真正建立,也只有经受了全球化时代的洗礼的多样性才是值得我们向往的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因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应遵循的原则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

1、基本概念 地球表层: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一般认为他的空间单位,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是气液固态三相界面体系,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智慧圈:是指人类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总和。 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上层是沉积岩层,中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 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平流层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低位17-18 高位8--9 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环变化过程。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蒸发,或通过植物叶面蒸腾,化成水汽升到高空,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落到地表,经汇集和下渗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水的这种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 生物循环: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来实现,其一是合成运用,即有机体通过生命活动从地理环境中吸收化学元素,合成生物体内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二是分解作用,即指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死亡后留下的残体,形成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物,返回到环境中去。 大气循环:由于地球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

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附近的空气向这里运动,以补充这里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较冷的地方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和能量来源 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 能量来源:一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是地球内部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二是天体的引力能,包括地球引力和其他天体的引力。三是太阳辐射能。3、地球表层系统的基本特征 1、基本概念 地域分异: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和地球表面性质所决定的地球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纬向地带性:地球表面环境要素和地理景观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递变的特征。海陆梯度地带性:由于海陆相互作用引起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变化的特征。 垂直地带性:无论陆地和海洋在垂直海拔高度上地理环境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非地带性:造成地球表层环境差异的不仅限于地带性因素,除此而外还有其他因素,这些地带性因素以外的因素统称非地带性。 2、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理过程有哪些 3、地理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哪些内容 地理学有三个基本规律:一,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

地理导论

地理导论思考题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地球表层:地理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1).地球表层的整体性2).地球表层的分异性3).地球表层的时间性4).地球表层的陆地空间系统5).地球表层的阶段性 地球表面(李春芬):地球表层这个表面,不是几何学上的表面,而是指水陆气三界的交错地带,即土地、空气、阳光和生命集合的面体。这个面体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是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间,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迁移、演变及空间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自然地理要素结构: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子系统的“地域(或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结构”,是指其诸多自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的要素结构。它可以包括二自然地理要素结构、三自然地理要素结构、四自然地理要素结构和全自然地理要素结构。它影响或决定了这个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总特点和功能,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地域的人文地理要素结构和综合地理要素结构。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在理解为“关于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的基础上,还可以理解为“关于地域关系的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公理)1、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地域系统的人地关系2、任何人地关系都是人与地因果反馈的人地关系3、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地域公理)1、任何地域都是人地关系的地域2、任何地域都是地域系统中的地域3、任何地域都是发展过程中的地域 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主体功能区就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力度和发展潜能等,按照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与规划区域。所谓“主体”是指一个地区相对它的背景地域和相关地域承担的是主要功能——或者发展经济或者保护环境或者其他功能。 优化开发区: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如京津冀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重点开发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的区域,如中原地区、江汉平原、长株潭地区、关中地区和成渝地区等。 限制开发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禁止开发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区。 试述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球表层的六个圈层指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2019答案版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2019年 绪论 + 第4章: 1.《地理科学导论》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其定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 定义:现代自然科学分支,“地理科学”概念1986年钱学森提出的。他理解地理学应当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等并列的大科学体系,故称“地理科学”。 研究对象:人地关系与地域系统,地球表层 学科性质:理学 2.说说你对理解地球表层的理解? 上界为对流层顶部,下界为岩石圈沉积岩岩底(30~35km),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3.地理科学发展史上有那两个辉煌时期? ①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大拓荒时期 ②20世纪60年代后的生态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地理科学时代 4.为何说二十一世纪前半期是第二辉煌的全面发展? 5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相比,现代地理学衍生理论的视角有何不同? 现代地理科学是大科学,属于综合科学,无论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涵盖了众多门类科学第1章 1.可观测的宇宙:可观测的宇宙年龄大约为138.2亿年。

2.宇宙年:恒星绕银河系中心运动,速度为250km/s,转一周要2.5亿年,称为一个宇 宙 3.光年:光在宇宙真空中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 4.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 5.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强磁场区 6.太阳风:日冕层中脱离太阳引力向外高速流动的高速度热电离气体粒子流 7.纬度:地球上的某点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8.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近郊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的经线 9.原子克拉克值:原子数百分比表示地壳中元素平均含量的概念 地球表层:上界为对流层顶部,下界为岩石圈沉积岩岩底(30~35km),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的统一整体。 10.学习地理为什么要了解地球和宇宙? 地理是地球的知识,而地球是宇宙的组成部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宇宙环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关。 11.为什么要珍爱地球环境?人类在哪里?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未找到一个地外文明社会,在宇宙空间中出现原始生命的概率是极小的,据统计,只有1/10 4000的可能性。因此在太阳系的附近,文明社会可能很少,甚至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地球,我们一定要珍惜它,爱护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文明社会。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岩石圈表层。 12.可观测的宇宙有多大?存在多久?怎么来的? 近年来推测为200亿光年,存在了150亿年,来自于宇宙大爆炸

《地理科学导论》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习题 第一章地球系统 1、宇宙在空间和时间是无限的吗? 2、分析地球优越环境的天文学原因。 3、“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何重要意义? 4、有人说:按现在科学水平,即使没有太阳辐射,人类靠水利发电,燃煤火力发电 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5、书中提到,科学家认为太阳辐射呈增大趋势,这是不是当前全球变暖的一个原因? 6、自南向北流动的河流和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侵蚀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7、从中国到美国和从美国到中国的航空旅客如何调整时间?为什么? 8、地球自转在赤道与两极线速度有很大差异,但为什么低纬地带的人不感到时 间过得慢,高纬地带的人也不感到时间过得快? 9、举例说明行星、恒星、卫星、彗星有何区别。 10、简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流星和陨石有何区别 11、什么叫类地行星,远日行星? 12、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13、举例说明太阳黑子对地球表面地理过程的影响。 14、潮汐是这样形成的? 15、固体地球几个层圈,人们是怎么了解到的? 16、大气圈分几个层圈,各有什么特点? 17、有位商人从赤道空运1000公斤黄金到极地,到极地后变成1005公斤,这是为什么? 18、地热温泉是怎么形成的? 19、什么是克拉克值? 20、什么是赤道,黄道,地轴,黄轴,黄赤交角? 21、为什么长江口北侧多沙嘴、沙坝、岛屿,而南侧却较少? 22、为什么地球在远日点,北半球反而热? 23、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区别。 24、加拿大温哥华的一位教授8月5日晚上参加完学术会议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洛克(海参崴)乘飞机返回温哥华,却于当地时间当天(8月5日)上午到达,这是为什么? 25、地球演化经过几个时代?各时代特点是什么? 26、为什么我们所处的宇宙在膨胀? 27、为什么说恒星也不是恒亘不动的? 28、为什么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好象是飘了起来? 29、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脚印可以长久留存? 30、乌鲁木齐为什么上午10点上班,中午14点开始午休?

最新华中师大历年人文地理全国考研资料真题,包括中国地理打印版.doc

一、华师城环院2012年专业课真题及解析 (一)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科学导论》试题及解析 1、简答(每题10分) (1)地球系统的演化过程。 解析:教材内容,在P47,难度低。演化过程分4个阶段,即天文时代、地质时代、生物时代和人类时代。 (2)何谓“土地承载力”? 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226,难度中。属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内容,教材中有提到土地承载力这一概念,但没有详细论述。回答本问题只需对“土地承载力”这一概念做出详细解释即可。 2、简析(每题15分) (1)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过程有何影响? 解析:教材内容,在P24,难度低。主要回答太阳活动对气温、降水、地磁场等的影响。(2)地理学理论革命和计量革命有哪些共同特征? 解析:教材内容,在P281,难度低。包括三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可按原文作答。 (3)地理实验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解析:教材内容,在P381,难度低。包括三个方面的趋势,可按原文作答。 (4)在人地关系视阀中,前苏联地理学家B.B.索恰瓦提出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NO.62 解析:教材内容,在P211,难度低。 3、综合论述 (1)论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25分) 解析:教材内容,在P41,难度中,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 (2)结合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方塞插入圆孔”之说,谈谈你对地理学追求一般规律和法则的认识。(20分) 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292,在哈特向区域思想中提到“方塞插入圆孔”之说。本题难度为高。要想回答完整,首先需要对哈特向思想有所了解,其次还要对计量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的发展及影响熟悉。回答本题,首先要阐述一下哈特向“方塞插入圆孔”要表达的意义,即地理学不能追求一般规律和法则。然后要对此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论证。我个人认为此观点有道理,可以从地理学的特性即区域性和计量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的实践来证明。(3)结合区域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分析一: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防止移入地承接落后产业和高污染产业?(25分) 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168,区域发展理论中有专门论述梯度推移理论。本题难度为高,除了要掌握梯度推移理论的内容外,还要结合实际进行论述。回答本题,可分三个步骤,一是解释概念,即梯度推移理论的内涵;二是论述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是提出防止承接落后产业和高污染产业的方法。 从解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地理科学导论》真题70%的题目都是教材中的原文,可以直接参照教材内容作答。剩余30%的题目,在教材中也有部分内容。《地理科学导论》考好的关键,有八个字:看好教材,牢记要点。 (二)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地理》试题及解析 1、简答题(本大题共7分,每小题15分)

地理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一章 第一节: 1、为什么地理科学要重视地球系统研究 2、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3、“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节: 1、有人说:按现在科学水平,即使没有太阳辐射,人类靠水力发电,燃煤火力发电也可以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太阳辐射呈增大趋势,是不是当前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3、举例解释“地上现象,天上原因”这句话。 第三节: 1、从地表到大气层顶部气温越来越低,这种说法对吗 2、自南向北流动的河流和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侵蚀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3、从中国到美国和从美国到中国的航空旅客如何调整时间为什么 4、地球自转在赤道和两极线速度有很大差异,但为什么低纬度地带不感到时间过的慢,高纬度地带的人也不感到时间过的快 5、许多科学家和社会学家都预言,地球上的石油只能用几十年,煤也只能用几百年,大量的稀有金属只够用几年、几十年,人类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总有一天要毁灭。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6、地球史学家说,现在是地球第三次寒冷期;第四纪学家说,现在是气候转暖期;气候学家说,现在是本世纪温暖时期;气象学家说,这一、二年气温偏低。他们的说法为什么看上去互相矛盾 第四节: 1、有人提出地球表层是同心圆状的层圈构造,即先是岩石圈,依次是水圈、生物圈、气圈,这种看法对吗 2、生物圈和智慧圈有何区别智慧圈最终能代替生物圈吗 3、为什么火山多的地方,地震、温泉、地热也多 4、有人说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行为是地理环境退化的表现,你怎样评价 5、有人说人的生活环境主要在陆地,尽量增加陆地面积扩大生存空间,是人类发展的必有之路,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6、有人提议建立“城市自然地理学”有人提出反对,理由是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城市环境有人类参与,不属于自然地理的研究领域,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章: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整理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整理

名词解释4*5’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空间分异的学科。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变化,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包括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以及新近形成的旅游地理学等。 区域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学科 地缘政治论:研究国家与地区等各种类型的领土内与领土间的政治活动现象的地理分布或空间布局的一门学科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区位或空间场所选择及

文化决定论:人是通过文化在起作用 和谐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纬度地带性: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以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 经度地带性:指由于海陆相互作用,降水分布有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的趋势,从而引起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以及整个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从沿海向内陆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规律常表现为大致沿经度方向的变化。 垂直地带性:指在达到一定高度的山地,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以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随高度增加而递变的现象。垂直带性主要是由于温度随高度变化而引起的。 产业布局: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 全球化:An on-going process through

中国地理和地理科学导论

(一)《中国地理》重点题目笔记 目录 第一篇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对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影响。(2010年真 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简述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及其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简述我国山脉的基本类型及主要山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概述我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简述我国简述中国线性构造带的主要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自然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简述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真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8.简述我国气候水热条件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9.简述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简述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简述台风的定义、成因、在我国的登陆地域、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对我国气候的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什么是土地资源?它具有哪些属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论述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什么是后备耕地资源?试述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简述我国林地资源的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简述我国草地资源的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对农业的影响及开发利用对策。(2011年 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简述区域水资源开源潜力的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试分析21世纪中国对水资源需求及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简述我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论述我国矿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 对策(真题)。★★★★★ (3) 23.简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特点。★★★★★ (3) 24.简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2010年真题)。★★★★ ★4 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试述中国海域环境的优势及海域利用的不利因素(真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27.论述我国的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简述我国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简述我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30.试述我国海湾港址的缺点及海港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习题

一、地理科学研究的对象 定义: 1. 地球表层: 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2. 地球表层系统: 指地球系统的诸多子系统之间——大气圈子系统、岩石圈子系统、水圈子系统、土壤圈子系统、生物圈子系统和智能圈子系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可以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子系统的、以智能圈子系统的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大的地球系统的子系统。 习题: 1. 确定地理科学研究对象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

a 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功能等都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 b 学科研究对象是否明确,直接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决定着学科科学性的含量。 2. 外国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答: a:洪堡的观点 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与其关系、地域等级关系、地理事物发展历史即时间顺序和人地关系等方面的观念和思想。 b:李特尔的观点 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科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强调地理科学研究的不是整个地球,而是地表空间部分,研究地球表层上的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及其联系、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c:德国部分学者的观点 李希霍芬: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探索人类与物质的地球以及自然现象的相关关系。 拉采尔:人地关系 赫特纳:地理科学是研究区域差异的科学 d:法国部分学者的观点

白兰士:或然论 e:部分苏俄学者的观点 卡列斯尼科: 伊萨钦科: 索恰瓦: f:部分美国学者的观点 托马斯: 哈特向: 苏尔:景观 3. 国内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 竺可桢、钱学森、黄秉维、吴传钧、陆大道、郑度、林超和杨吾扬、李春芬、李旭旦、陈传康、李振泉 4.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地理系统的哪些子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答: a:整体性 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又称智能圈)六部分,组成地球表层综合体。在时间上,各圈层的形成有一定的时间顺序:首先是无机物质的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其次,有机的生物圈及其相关的土壤圈实在无机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则是生物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发展的基本动

地理科学导论试卷

地理科学导论试卷 题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地球表层 2、地域结构 3、时间序列 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是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地球陆地表层空间 系统的自然方面。 2、()、人类需要或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科学共同体 以及大地理学家的作用,是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评卷人共8页第1页 3、()代地理学是与农牧业社会相适应的产物。 4、()院士率先提出并回答了“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5、著名的地理学家李春芬教授在其“地理学的传统与近今发展”中 将地理学的研究,抽象归纳为三种分析:()、生态分析和地域综合体分析。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某”。每题2分,共10分) 1、地域结构包括背景地域结构、相关地域结构和次级地域结构。()2、地理要素结构是指某一地域与其它地域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结构。()3、人地关系就是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4、地理空间秩序

的研究或表达的基本语言有文学语言、地图语言和数学语言。()5、只要发生在地球表层中的事物或问题就是地理科学的典型问题。() 四、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1、地理科学的基本研究维度包括()。 A、科学研究维度B、价值研究维度C、伦理研究维度D、空间秩序研究维度2、地理学的科学研究维度包括()。 A、空间秩序维度B、时间序列维度C、动因机制维度D、伦理价值维度3、空间秩序的研究或表达的基本层次有()。 A、具体分布B、分布格局C、分布规律D、地图表达4、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B、人地关系 C、人地关系地域系统D、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5、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的确立的根据主要有()。 A、历史的根据B、逻辑的根据 共8页第2页 C、价值的根据D、伦理的根据 五、简答题(下列6题可任选作5题。若每题都作,只评阅前5题。每题8分,共40分)1、人类对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或地理空间)的认识包括哪些阶段? 2、地理科学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价值?

极地科学导论考试试题

极地科学导论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 年平均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 B. 年平均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少 C. 年平均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 D. 年平均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多 2. 极地地区的动植物适应极端环境的方式主要包括: A. 长期冬眠 B. 体内产热 C. 毛发或羽毛保温 D. 全部是选择性食草动物 3. 以下关于南极洲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 B.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 C.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大的洲际冰盖所在地 D. 南极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研究站的大陆

4. 极地科学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 A. 了解地球气候变化 B. 探寻新能源 C. 促进极地旅游业发展 D. 收集珍稀动植物标本 5. 以下哪个国家没有南极洲的主权: A. 美国 B. 中国 C. 澳大利亚 D. 阿根廷 二、简答题 1. 简述北极和南极的区别与联系。 北极和南极都是地球的极地地区,但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北极位于北冰洋中心附近,被围绕着陆地包围,其中包括加拿大、俄罗斯、挪威等国家的一部分。而南极则是被南冰洋环绕的大陆,主要由南极洲组成。 其次,气候方面,北极相对南极而言气候较为温和,气温相对较高,冰层较薄。南极则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气温极低,冰层厚度更大。

此外,北极地区的活动更为频繁,有较多人类活动和研究站点。而南极则相对较少人类活动,大部分研究站点属于科学考察活动。 北极和南极在气候、地理位置、人类活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共同具备了极地地区的特点,包括低温、极端环境等。 2. 简述极地科学对人类的意义。 极地科学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极地地区是地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通过对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地球的气候变化趋势,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气候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极地地区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包含了大量独特的动植物物种。通过对极地地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此外,极地科学的研究还对于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极地地区的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等,了解极地地区的地质结构和资源分布有助于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同时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最后,极地科学也对人类的文化和历史研究有所帮助。极地地区一直是人类探险的目标地,通过对极地地区的考古和人文研究,可以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历程,丰富人类文化遗产。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第六、七、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1,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对地理信息的动态获取提出了哪些要求2 要揭示地理现象的时空分异规律和演化过程特征就必须根据其特点获取其动态变化的数据,一方面用于构建刻画地理规律的模型,另一方面用于对模型的验证 2 如何从技术层面来看待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2 物联网核心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物联网扩大了传统网络的通信范围,体现了物的特色,物通过感知层来实现 3.在大数据物联网时代,如何保证正在大数据使用过程中用户的隐私不被泄露?(无正确答案,答两点即可)2 4.无正确答案,答两点即可2 5.无正确答案,答两点即可2

1.简述地理空间数据与其他类型数据的本质区别 地理数据以地球空间位置维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 2.简述GIS与CAD、MIS等系统的差别1 GIS不仅能够提供计算机制图功能,还具有多种空间分析模块 3.GIS中为什么需要将地理信息进行可视化?2 能将地质体立体化、形象化,使地质工作者能直观地了解所研究对象地形态构造,进行更为科学准确地评估分析,做出复合地质现象分布变化规律地工程设计,从而提高人类全面地认识地质问题的能力 4.GIS空间分析由哪几种类型: 缓冲分析、最短路径分析、叠加分析等2 5.GIS中对时间的描述方法有哪些: 时空可视化,时空轨迹2 6. 无正确答案,答两点即可2

第八章课后答案 1.地理信息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对地理信息资源进行生产、开发、应用、服务、经营的全部活动。地理信息产业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高端服务业、高关联度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安全关联性产业、高度国际化产业2 2.因为人类所掌握信息的80%以上属于地理信息,同时地理信息又是唯一具有整合其他信息能力的基础信息2 3.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从无到有,现已进入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新阶段2 4.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与物联网融合创新、与大数据融合创新、与云计算融合创新2 5.产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企业并购重组趋于活跃、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国产GIS软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据+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地理信息产业链已经形成。 产业结构不平衡、企业规模依然偏小,地区发展不平衡、大部分中小企业创新不足,竞争力有待提高2

大学《地理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系统 1.地球表层系统是指接近地球固体表层的沉积岩和对流层大气构成的物质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层(不受内力影响),下至沉积岩底层(不受外力影响)。 3.地球表层的特点:①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相界面体系②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 ③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④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4.地球表层的构造分为五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 5.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 6.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层。 7.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 8.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又称生物膜) 9.智慧圈指人类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总和,又称技术圈、人类圈、社会圈,主要强调人的作用。 10.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的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 11.地球表层的能量来源:①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②来自天体的引力能。③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12.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①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大气环流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大气热量)②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在有机界太阳辐射能的转换时通过生态系统来实现的) 13.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先是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每级转化都耗散大部分能量,基本上按1/10定律进行。(有机界的能量是以食物链形式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成为生态系统能量动态研究的奠基者 14.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地下热能是由地球组成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它是火山地震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的能量来源。 15.地球内部热能造成的地壳运动有突变和渐变。火山、地震是突变的形式。大部分情况下是渐变形式——沧海桑田。

地理科学论文题目

地理科学论文题目 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分布式空间数据库基础上由一组分布式服务器协同为客户端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管理一个大的地理区域复杂的污染源信息,详细分析区域环境影响诸因素的变化情况,以及主要污染物的地理属性和特征等。 一、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一)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依赖网络获取信息扩大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将网络软件通过普通浏览器,享用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从而降低数据散发成本。 比如数字地图的出现,使得人们得以抛弃传统的印刷地图,可以在网络上简便地查询地点和路线。 对同一区域不同时段,不同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特征叠加,分析区域质量演变与其它诸因素之间的相关系。 对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预测。 此外可在一张地块地图上显示重点污染源的位置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实现资源共享。 为实现信息的共享,建立面向用户的、资源共享的开放式网络。 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模块结合选定的环境监测模型可以对多源环境信息进行处理从中发现环境演

变的动态规律,建立科学的监测模型,实现对环境的综合动态监测。 (三)速度快,精度高。 利用网络分布技术可以将数据与地图相关联建立拓扑关系进行空间分析,实现对各类专题地图辅助决策和管理。 不仅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主要的是获得成果的速度快精度高。 (四)透明性,位置透明,即用户不需知道文件和数据库的位置,资源的名字资源无须更名就可自由地在系统中流动外界不需要知道系统为使资源均衡而改变对象的位置。 系统可以随意地为文件进行附加拷贝而无须用户知道,并且在用户没有感觉的情况下并行发生。 隐藏数据表示和调用机制的异同,可以将出错和恢复事件隐藏在对象内部,以达到纠错的目的。 二、网络式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表现方法(一)DCOM的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1.具有数据管理功能:(1)由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地理空间数据以义件的形式存储,由空间数据管理软件包进行空间操作。 地理空涮数据文件和关系型数据库之唰以指针或关键词建立联系;(2)对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完善,统一管理属性和空间数据在关系数据库中引入面向对象技术,建立对象关系型数据库或纯对象数据库,对象和底层表示分离,空间属性和非空间属性定位平等,实现了属性数

《地理科学导论》试题(B)标准答案.docx

《地理科学导论》试题(A)(2005) 标准答案 一、填空:(12分,每空1分) 1、夜间风从(城市)吹向(郊区)。(选项:城市、郊区) 2、地球在近日点速度(快),在远日点速度(慢),原因是(开普勒型三大定律: 行 星绕太阳运动扫过的面积相等)。 3、传统地理学分为区域地理学、系统地理学和(数理地理学),系统地理学又分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4、区域经济集团化分(自由贸易)、(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 货币同盟。 二、区分解释下列术语:(12分,每个1分) 1.流星、陨石 滑过大气层发光的天体;落在地球上的天体 2.耀斑、黑子、日珥、太阳风 太阳强烈活动的光斑;太阳表面温度低的区域;太阳表面明亮的喷出物;太阳的高能射电子流 3.黄道、赤道、白道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面;地球最大的纬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面 4.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发展、文明性质;环境提供可能人类可以选择;生产 关系(社会制度)决定人类社会发展 三、解释术语:(分,每题2分) 1.克拉克值:地壳中所含化学元素平均百分含量 2.边缘带:大陆边缘地带 3.大气循环:大气在热的地方上升在冷的地方下降,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而形成 三圈循环

4.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e=c/a=(a2-b2)1/2/a;行星向径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T2/a3=k 四、解释下列地理现象的原因:(18分,每题3分) 1.为什么长江口北侧多沙嘴、沙坝、岛屿,而南侧却较少?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 2. 加拿大温哥华的一位教授8月5日晚上参加完学术会议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洛克(海参箴)乘飞机返回温哥华,却于当地时间当天(8月5日)上午到达,这是为什么? 自西向东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减少1天 3.为什么西半球发射的无线电波东半球可以收到? 电离层反射 4.有位商人从赤道空运1000公斤黄金到极地,到极地后变成1005公斤,这是为什 么? 极半径小于赤道半径 5.有人说:按现在科学水平,即使没有太阳辐射,人类靠水利发电,燃煤火力发电可 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人类发电只是太阳能集十一分之一;没有太阳能就不会有水循环 6.有人主张全国普遍建立小城市,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不符合中心地理论 五、回答问题:(共50分) 1.列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优越条件。(4分) 地球据太阳位置适中;地球质量适中吸收足够但又不多的大气和水,自转、公转周期较小 2.潮汐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时候出现大潮?什么时候出现小潮?(9分) 天体对地球海水的吸引,当太阳、月亮处于同一连线时为大潮,日、月、地处于

地理科学导论期中作业

试论地理客体空间结构 摘要 系统论认为:“空间结构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结构。它标志着系统的广延性,表现为各要素之间在数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和排列关系,在性质上相互协调与适应。” 在研究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空间结构时,对于系统论关于空间结构的定义中的“要素”应做宽泛的理解。许多地理学家对地理客体的空间结构的认识,主要(甚至仅)在于在地域关系上,将地理课题结构定义为地域结构或区域结构。他们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潘玉君认为地理课题的方向结构,要从要素关系和地域关系两个方面去认识,研究,即空间结构包括要素结构,地域结构。一方面,要素是指组成地球表层或其某一级别子系统的各种地理要素(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另一方面,对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非最末级的地域子系统而言,这里的要靠除了上述的理解之夕卜,还指这个地域子系统的下一级地域单元。所以,地球表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子系统的“地域(或区域)”的空间结构,具有要素结构属性和地域结构属性。这两种属性决定了,应该从“要素结构”和“地域结构”两个方面来认识、研究和科学调控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子系统的 “地域(或区域)”的空间结构本文在对潘玉君老师的地理客体空间结构的认真学习下,简要谈谈 自己对地理客体空间结构的认识。 关键词:空间结构、要素结构、地域结构、熵流机制 一、地理课题的空间结构体系与概念优化 1.地理客体空间结构体系 地理客体或地理事物(地域地区,区域•等等)的空间结构。具有完整的体系。如下图。 空间结构:—厂I要素空间结构自然地理要素结构。 < 人文地理要素结构, -地域空间结构。 2.空间结构的概念优化。 1)既有有概念。 阐述关于空间结构(包括要素结构和地域结构)和概念(定义)中,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没有作用机制。若能加上机制,则优化。 2 )空间结构到形成机制。

地理学科教学导论(地理教学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陕西师范大学

第一章测试 1.汉语语境中的教学,其含义包括()。 A:教学及教授 B: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C:教学及学习 D:教学即教学生学 答案:ABCD 2.通常而言,英语语境中的“教”和“学”是两种相互独立的行为。() A:对 B:错 答案:A 3.教学的特点包括()。 A:教与学两者是割裂的。 B:教是促进学生能动而有效地学的手段。 C:教与学之间需要建立协调统一的关系。 D:学生能动有效地学时教师教的目的。 答案:BCD 4.下列选项中属于地理教学系统构成要素的是()。 A:地理教学环境 B:地理教学评价 C:地理教学研究 D:地理课程 答案:ABCD 5.地理教学目的是指地理教学活动预期所达到的结果。 A:对 B:错 答案:A 第二章测试 1.国外地理课程发展可划分为前地理课程时期、近代地理课程时期、现代地理 课程时期,其中在1950-1990年为地理课程第一次现代化改革浪潮,1990年以来为地理课程第二次现代化运动。() A:对 B:错 答案:A 2.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和18-19世纪的产业革命,商业发展和交往联系不 断扩大,地理学科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价值得到重视,中学地理课程逐渐形成,地理课程向内容学科发展。() A:对

B:错 答案:B 3.国外近代地理课程价值观表现为()。 A:实用学科 B:素养培育 C:内容学科 D:发展智能 答案:A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地理课程价值观向素养培育转变的背景为()。 A:《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颁布 B: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C:学问中心地理课程遭受质疑 D:工业文明引发“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 答案:ABCD 5.古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没有严格限定,空间范围从宇宙天体到地球,研究对 象常与哲学、历史、文学和天文学等混沌共生在一起。() A:对 B:错 答案:A 第三章测试 1.将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的课程定义学说为()。 A:计划说或目标说 B:学科说 C:体验说 D:经验说 答案:A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是不会发生转换的。() A:对 B:错 答案:B 3.按课程表现形式可将课程分为()。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B: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答案:B 4.隐性课程具有可预测性。() A:错 B:对 答案: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