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阅读答案-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阅读答案-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阅读答案-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阅读答案-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阅读答案: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②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空气中容纳了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④雾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就会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⑤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

⑥消除雾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雾滴蒸发掉;另一种是使雾滴沉淀下来。

⑦蒸发雾滴的方法一是升高温度,就是燃烧石油等各种燃料,使雾滴汽化;二是把雾外干燥空气混入雾内,减少雾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雾内空气从原来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使雾滴蒸发掉。

⑧雾滴沉淀的方法,一般采用播撒冷却剂、人工冰核或吸湿性凝结核的办法。例如对于过冷却雾来说,可播撒碘化银,或者在机场上风处蒸发液体丙烷,使温度下降。这样使一部分过冷却雾滴变为冰晶。而在实际云雾中,当气温低于0℃但高于—10℃时,有一半以上是未凝结的过冷水滴,当气温降到—20℃时,过冷水滴才大量减少,变成冰晶,未变为冰晶的过冷却雾滴蒸发化成水汽,到气温降到—40℃及更低时,云雾中无论有无凝结核,这些水汽都会凝华到冰晶中,让冰晶增大而沉淀到地面,使空中雾滴消失。

18.阅读第②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雾“形成的条。(3分)

答:

19.根据第⑥—⑧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一种消雾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5分)【材料一】

1946年11月,美国做了一个消雾实验。科学家谢弗乘一架小飞机,在层云上沿一条4.8公里的航线撒下了1.36公斤的干冰(干冰是二氧化碳在-78.5℃时凝结成的固体,把干冰洒在云雾中,可使云雾的水汽温度降低到-40℃以下......最后形成雪花掉下来。),使整个云层变成了白雪。

【材料二】人们曾利用大风车或直升机,让直升机在雾顶来回巡翔,并使直升机绕铅直轴的叶桨不停的转动。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这种办法对于300米厚的雾较为有效,可使雾中出现直径约300米的无雾地区,并可维持约5~10分钟。

答:

参考答案:

18.答案要点:

空气中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温度降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

(共3分。第一个要点1分,第二个要点2分)

19.答案示例:

“材料一”属于雾滴沉淀法。雾滴沉淀法一般采用播撒冷却剂、人工冰核或吸湿性凝结核的办法。干冰属于冷却剂,科学家谢弗把干冰播撒在云雾中,这样就使一部分过冷却雾滴变成冰晶,未变成冰晶的过冷却雾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蒸发化成水汽,

当温度降到-40℃以下时,这些水汽就凝华到冰晶中并增大而沉淀到地面,这样空中雾滴就消失了。

“材料二”属于雾滴蒸发法。雾滴蒸发法之一是把雾外干燥空气混入雾内。材料二中人们利用大风车、直升机,通过叶桨不停的转动,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减少雾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雾内空气从原来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使雾滴蒸发掉。

(共5分。分别答出“雾滴沉淀法”“雾滴蒸发法”2分,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2分,语言表达1分)

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

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1. 雨 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2. 阵雨 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3. 毛毛雨 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着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而无湿斑。 4. 雪 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5. 阵雪 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6. 雨夹雪 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7. 阵性雨夹雪 开始和停止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8. 霰 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9. 米雪 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毫米,着硬地不反跳。 10. 冰粒 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小于5毫米。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 11. 冰雹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毫米。常伴随雷暴出现。 12. 冰针 飘浮于空中的很微小的片状或针状冰晶,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可形成日柱或其它晕的现象。多出现在高纬度和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 13. 雾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有雾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高纬度地方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 14. 轻雾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阅读答案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阅读答案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②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空气中容纳了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④雾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就会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⑤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 ⑥消除雾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雾滴蒸发掉;另一种是使雾滴沉淀下来。 ⑦蒸发雾滴的方法一是升高温度,就是燃烧石油等各种燃料,使雾滴汽化;二是把雾外干燥空气混入雾内,减少雾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雾内空气从原来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使雾滴蒸发掉。 ⑧雾滴沉淀的方法,一般采用播撒冷却剂、人工冰核或吸湿性凝结核的办法。例如对于过冷却雾来说,可播撒碘化银,或者在机场上风处蒸发液体丙烷,使温度下降。这样使一部分过冷却雾滴变为冰晶。而在实际云雾中,当气温低于0℃但高于—10℃时,有一半以上是未凝结的过冷水滴,当气温降到—20℃时,过冷水滴才大量减少,变成冰晶,未变为冰晶的过冷却雾滴蒸发化成水汽,到气温降到—40℃及更低时,云雾中无论有无凝结核,这些水汽都会凝华到冰晶中,让冰晶增大而沉淀到地面,使空中雾滴消失。 小题1:.阅读第②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雾“形成的条件。(3分) 答: 小题2:.根据第⑥—⑧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一种消雾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5分) 【材料一】 1946 年11 月,美国做了一个消雾实验。科学家谢弗乘一架小飞机,在层云上沿一条4.8 公里的航线撒下了1.36公斤的干冰(干冰是二氧化碳在-78.5℃时凝结成的固体,把干冰洒在云雾中,可使云雾的水汽温度降低到-40℃以下……最后形成雪花掉下来。),使整个云层变成了白雪。 【材料二】 人们曾利用大风车或直升机,让直升机在雾顶来回巡翔,并使直升机绕铅直

各种各样的天气

各种各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会用语言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 能根据图片所表现出的天气特征正确地判断天气。能运用恰当词语描述天气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各种天气现象产生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他人的看法,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有保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天气卡片5套、课件(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1、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雨) 2、一个金球圆溜溜,夜里人人看不见,除非下雨和刮风,天门天山家家到。(太阳) 3、像花花园不种它,花儿刚开就落下,春夏秋季它不长,寒冬腊月开白花。(雪) (分别指名猜猜谜底,教师给予引导说明) 师:同学们,我们有时会看见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有时也会看到下雨或下雪的现象,它们都代表不同的天气情况,那么关于天气你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 师: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天气呢? 先同学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区分不同的天气 师:不同的天气表现出的现象是不同的,同学们能根据各种现象来判断不同的天气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吧!(给各组分发天气卡片) A、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卡片判断天气,并把天气名称写在卡片的反面。 B、全班交流:分别指名选择卡片来说说是什么天气,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把图片贴在板书相应位置) C、共同交流质疑,补充板书:对于同学们有质疑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并加以明确和补充天气名称。 D、拓展练习:完成活动手册第五课“拓展活动”

四年级科学复习 -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

四年级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3、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5、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6、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7、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8、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9、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1、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2、纤细的雨头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溶解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口。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6、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7、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8、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0、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1、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2、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阅读答案-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阅读答案: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②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空气中容纳了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④雾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就会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⑤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

⑥消除雾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雾滴蒸发掉;另一种是使雾滴沉淀下来。 ⑦蒸发雾滴的方法一是升高温度,就是燃烧石油等各种燃料,使雾滴汽化;二是把雾外干燥空气混入雾内,减少雾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雾内空气从原来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使雾滴蒸发掉。 ⑧雾滴沉淀的方法,一般采用播撒冷却剂、人工冰核或吸湿性凝结核的办法。例如对于过冷却雾来说,可播撒碘化银,或者在机场上风处蒸发液体丙烷,使温度下降。这样使一部分过冷却雾滴变为冰晶。而在实际云雾中,当气温低于0℃但高于—10℃时,有一半以上是未凝结的过冷水滴,当气温降到—20℃时,过冷水滴才大量减少,变成冰晶,未变为冰晶的过冷却雾滴蒸发化成水汽,到气温降到—40℃及更低时,云雾中无论有无凝结核,这些水汽都会凝华到冰晶中,让冰晶增大而沉淀到地面,使空中雾滴消失。 18.阅读第②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雾“形成的条。(3分) 答: 19.根据第⑥—⑧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一种消雾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5分)【材料一】

第四章 天气图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天气图的一般知识 天气图底图投影方式:天气图底图是用来填写各测站气象观测资料而特制的空白地图。常用的天气图底图有:南、北半球天气图、中纬度区域天气图、热带低纬地区天气图等。制作底图的投影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兰勃特投影 兰勃特投影法又称等角正割圆锥投影。将地球体的30?和60?纬圈与圆锥面相割,经纬线及地形投影到圆锥形的图纸上,展开后经线呈放射形直线,纬线是同心圆弧。这种图最适宜作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底图。我国、日本等国的天气图底图均采用这种投影。 2.极地平面投影 用这种投影法制成的底图,其经线为一组由极地向赤道发出的放射形直线,纬线为一组围绕极地的同心圆。这种投影适宜作北(南)半球天气图底图。 3.墨卡托投影 用一圆筒套在地球体上,地球赤道表面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光源放在地球中心进行投影。把圆筒展开便制成一张图,其经、纬线都为平行直线。由于低纬地区用这种投影与实况较为接近,而在高纬地区投影面积放大倍数太大。所以这种图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 天气图的种类和图时: 1.天气图的种类 天气分布是三维空间的,为了比较全面地揭示天气状况,在气象分析和预报中,通常绘制三种类型的天气图,即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天气图的制作过程依次为观测、编报发送、收报、填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是根据地面观测资料绘制的,它是一种综合性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最基本的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就是等压面上的形势图,它是根据高空观测资料绘制的。辅助图是配合地面天气图和高空等压面图而使用的特定图。 2.天气图的图时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通常地面天气图每天制作4次,分别在世界时00时、06时、12时、18时,即北京时08时、14时、20时、次日02时。此外,中间还有4次补充观测时间,所以实际上每隔3 h就有一地面天气图产生。高空天气图一天制作两次,世界时00时、12时,即北京时08时和20时。 第二节地面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的填绘:各地同一时刻观测的地面资料,传递到各大气象通信中心,然后再由通信中心向各地气象台传播。气象台接收到各地气象观测报文之后,要按照国际规定的统一格式,把收到的电码译成数字或符号填入天气图底图。由于观测资料的来源不同,又分为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和船舶测站填图格式。 1.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图4-2-1)

天气现象概述和天气现象记录

天气现象概述和天气现象记录 天气现象概述:大气中或者地面上产生的一系列包括降雨、降雪、打雷、凝霜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天气现象。天气现象一般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出现的,而它的变化就意味着大气的变化,是大气中出现物理变化的体系按,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主要依据。天气中出现的现象还会对航空领域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必须要对其高度重视,加大地面观测工作的开展效率,精准的观测和记录天气现象,并根据相关信息判断出天气的种类和强度,为天气的预报提供准确的信息。天气的观测人员一定要了解相关规范,在规范的基础上精确的观测天气现象,并对相关的气象信息全面提升信息分析能力。 (1)对于降雨现象的分析。降雨现象是由于液态或者固态的水汽在凝结之后形成的水滴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在降雨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观测信判断出降水的种类和降水量,将降水的情况和降水速度作为基础依据,进行降水种类的分析和判断。降水当中,降雨是一个云层中形成水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通常是在高层云以及积云降落的。而冻雨又是另一种降水形式,是和地面、飞机等撞击后就立刻冻结的降雨,也同样是高层云和高积云中降落的。降水的种类十分广泛,主要包括降水、降雪、阵雨、冰雹等,工作人员务必要在记录过程中做好对降水状态的分析,最终判断出降水种类,然后做好记录,给地面人们及时反馈降水信息。 (2)对于降雪现象的分析。雪是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当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降雪形成需要满足一些条件: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2.充分的水汽。3.0°C(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C至10°C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降雪的时间,程度不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差别巨大,超过一定程度的降雪和某些时刻降雪会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害。强降雪是重要灾害性天气,常造成道路阻塞,严重影响交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严重的暴风雪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雪还易压断通信、输电线路。随着经济发展,暴雪造成的灾害损失越来越严重。春雪对于小麦、油菜等农作物来说,造成的灾难更是毁灭性的。 (3)对于打雷现象的分析。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一般要具有两个条件,充足的水汽和剧烈的对流运动。打雷的影响种于人们生活最紧密的莫过于对电器的影响了。大家都知道雷电拥有极强的破坏力,而对于家用电器而言,雷电波入侵是最主要的威胁。雷电波入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直击雷让高压雷电波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两边传播而引入室内;第二种是来自感应雷的高电压脉冲,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传播而引入室内;第三种是由于直击雷在房子或房子附近入地,其通过地网入地时,以波的形式传入室内,并沿着导线传播到别处,殃及更大范围。

5组易混淆天气现象的辨别方法

5组易混淆天气现象的辨别方法 : 摘要针对在日常观测中5组易混淆的天气现象,从定义及特征、天气条件、出现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区分和辨别,观测员在日常观测中正确辨别和记录这些天气现象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天气现象;辨别方法;定义;特征;天气条件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在气象学上分为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等共34种,是目前每个气象台站必须观测的项目之一。由于技术水平所限,其观测方式以观测员目测辨断为主,在日常观测中,对于有些现象,可采用常规辨别法(即参照其定义)便可直观地进行判断记录,但像有些天气现象特征极其相似时,需要综合参照某些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判别,才能达到正确判断和记录的目的[1]。笔者将日常观测中几组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的辨别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希望对一线观测员在日常观测中判断和记录天气现象时有所帮助。 1轻雾、扬沙、浮尘和霾 (1)定义及成因。轻雾是由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组成的稀薄雾幕;扬沙是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变得相当混浊;浮尘多为远处尘沙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下沉的细粒浮游空中而成;霾为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普遍混浊的天气现象[2]。 : 3雪、米雪 (1)定义及特征。雪是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米雪是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 mm,着硬地不反跳。 (2)降水云层。下雪和米雪时气层一般比较稳定,但雪一般降自雨层云、高层云、层积云、高积云、卷云中,米雪一般降自雾和层云。 4霰、冰粒和冰雹 (1)定义及特征。霰是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2~5 mm, 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冰粒是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链接: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简介

知识链接: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简介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1.雨 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2.阵雨 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3.毛毛雨 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着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而无湿斑。 4.雪 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5.阵雪 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6.雨夹雪 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7.阵性雨夹雪 开始和停止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8.霰 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9.米雪 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毫米,着硬地不反跳。 10.冰粒 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小于5毫米。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毫米。常伴随雷暴出现。 12.冰针 飘浮于空中的很微小的片状或针状冰晶,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可形成日柱或其它晕的现象。多出现在高纬度和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 13.雾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有雾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高纬度地方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 14.轻雾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出现时水平能见度为1.0-10.0千米以内。 15.露 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 16.霜 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形成。 17.雨淞 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 18.雾淞 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19.吹雪 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千米的现象。 20.雪暴 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而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一般小于1.0千米。

二年级科学各种各样的天气教案

《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会用语言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 能根据图片所表现出的天气特征正确地判断天气。 能运用恰当词语描述天气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各种天气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他人的看法,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有保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天气卡片5套、课件(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两天同学们要多穿点衣服。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其他地区的天气? 师: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天气预报来了解全国各地的天气,(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请同学注意观看有哪些天气情况。 师:我们有时会看见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有时也会看到下雨或下雪的现象,它们都代表不同的天气情况,那么天气有哪些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 师: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天气呢? 先同学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区分不同的天气 师:不同的天气表现出的现象是不同的,图片展示不同天气,分别介绍晴天,雨天,雷电,沙尘暴,下雪,台风这些基本天气。 师:同学们能根据各种现象来判断不同的天气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吧!(给各组分发天气卡片) A、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卡片判断天气,并把天气名称写在卡片的反面。 B、全班交流:分别指名选择卡片来说说是什么天气,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把图片贴在板书相应位置) C、共同交流质疑,补充板书:对于同学们有质疑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并加以明确和补充天气名称。

天气现象记录工作分析

天气现象记录工作分析 通常情况下要根据实际的记录方法的变化来开展相应的记录工作。根据气象值班规定将天气信息划分为白天和夜晚。夜晚中发生的天气现象只进行符号的记录,不记录发生时间,而对于白天发生的相关天气,则需要正常、全方位的记录。 以降水为例,夜晚发生的降水现象要从降水情况、降水特征以及云层能见度出发,对其进行相应的记录,也可以根据地面出现的一些特征进行判断,如若一小时没有出现降水,但是地面上存在水滴或者积水等情况,就足以表明之前出现过降水,并且根据降水的时间和强度判断出降水的种类。 因此,气象部门一定要提升对于气象观测的重视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记录方式,对其进行方式和技术层面的创新,全面提升气象观测的准确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借鉴自动设备观测数据文件的时间概念。自动气象站一些类似于温度、湿度的常规要素采集当中,一定要明确规定时间概念,比如按照北京时间,将北京时间的00分作为正点定时数据,以此来判断出某天15时的时间范围为14:01到15:00。 (2)利用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原理。根据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原理,温度和气压等作为要素瞬时值,以每分钟为6次进行,去掉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剩下的四次则取平均值。 (3)现场记录规定。除去一些视程障碍现象使用自动观测以外,对于其他的气象还需要进行人工检测,以及人工记录,且当出现自动观测故障时,还需要进行人工检测。 (4)天气现象按照提天内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相应记录。对于降雨、毛毛雨、小雨、阵雨等现象需要记录降水的起止时间,而对于包括雾霜雪现象,则不需要进行起止时间的记录。 (5)自动观测通常是在24小时以内进行连续观测,天气现象氛围夜晚段和白天段,白天段进行人工连续检测,夜晚进行判断和记录,只需要记录时间符号,无需记录时间。 (6)在信息记录过程中,工作人员务必要严谨对待,详细的掌握天气的信息,根据以往的经验通过天气现象的特点来进行气象种类的判断,以此来保证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 雨(rain):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晰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地面上可留下湿斑。 阵雨(showery rain):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毛毛雨(drizzle):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上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无湿斑。 雪(snow):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缓慢。温度相对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阵雪(showery):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持续时间短促、开始和终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雨夹雪(sleet):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阵性雨夹雪(showery sleet):开始和停止都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霰(graupel):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由直径约2~5 毫米的白色不透明的球形或锥形的颗粒组成,下降时常呈阵性,落到硬地面常反跳,松脆易碎。 米雪(snow grains):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由直径小于1 毫米的白色不透明的扁长形冰粒组成,落到硬地面上不反跳。 冰粒(ice pellet):又称冰丸。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由直径小于5 毫米的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粒子组成,较硬,落到硬地面上反跳。有时内部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只剩下破碎的冰壳。

冰雹(hail):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态不规则的固态降水,内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毫米。常伴雷暴出现。 露(dew):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温度高于冰点时,水汽在地面及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易在夜间形成。 霜(frost):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温度低于冰点时,水汽在地面及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形成。 雾凇(rime):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雨淞(glaze):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过冷却雨滴碰到温度较低(0~-3℃)的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主要生成在迎风面上。 雾(fog):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千米。分为三个等级:0.5 千米≤能见度<1.0 千米为雾;0.05 千米≤能见度<0.5千米为浓雾;能见度<0.5 千米为强浓雾。 轻雾(mist):旧称“霭”。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微小水滴或吸湿性粒子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在1~10 千米。 吹雪(driven snow):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强风将地面雪片(雪花、雪粒)吹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千米。 雪暴(snowstorm):俗称“暴风雪”。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大量的雪被强风卷起并随风运动,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千米,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发生时,寒风凛冽,掩埋道路,常形成灾害。 烟幕(smoke screen):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烟,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千米的天气现象。城市、工矿区上空的呈黑色、灰色或褐色,浓时可闻到烟味。 霾(haze):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千米。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能见度低于3 km时,成为灾害性天气的一种。 沙尘暴(sand and dust storm,sand-dust storm,dust storm):又称“沙暴、尘暴”。沙尘天气的一种。强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 扬沙(blowing sand):沙尘天气的一种。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水平能见度在1~10 千米之。 浮尘(suspended dust):沙尘天气的一种。多发生在扬沙或沙尘暴之后,在无风或平均风速≤3 m/s的天气条件下,大量沙尘浮游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千米。

三年级科学下册 天气现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天气现象 教学目标 1.学习定期地观察天气,能够有语言、图画等不同方式描述天气现象。 2.热爱自然,对天气变化这种自然现象感兴趣。 3.能欣赏美丽的天气,能说出赞美某一种天气的话;认识各种天气现象;能列举生活中两个以上的例子,说明天气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内容设计 承接本单元第1课对春天植物的观察,很自然地引出天气的话题:阿静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本课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首先从上课当天的天气入手,引导学生定期地观察天气,学习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描述各种天气现象,提高学生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事物现象主要特征的提取和把握的能力。 在对天气现象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分析天气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辨证地认识天气的好与坏。其中特别提到了“节气”。节气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较好地反映了我国黄河流域一年中天气变化的规律,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广为流传,直到今天。教材编排这项内容,一方面为扩展学生的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一方面为提升学生对于天气的认识:由对短期的、独立的某一种天气现象的认识,上升为对长期的、综合的天气变化的规律的追寻。 教学准备 活动(1):有关天气及其对植物影响的录音、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 活动(2):有关天气对植物影响的各种资料;有关节气的资料;全年日历表,含节气、伏天、三九天、农历。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天气预报一段。 你听到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帮助? 好的,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和天气有关。 板书:天气现象。 一、认识各种天气及其自然现象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天预报,了解到了某天的天气情况,如果请你判断一下,今天的天气,你能和播音员阿姨说的一样吗? 2.学生发言: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分析,自然现象推断。 3.小组活动:小组同学,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一下天气播报。 4.汇报并板书: 太阳、去彩、风、感觉(皮肤)、衣服薄厚 5.实践活动:放各种天气的录像片段,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天气情况?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天气情况的? 二、动手 1.谈话: 通过刚才了解,我们知道了各种各样的天气。你最喜欢什么天气?你能把它画下来,而且从画中可以让我们一下子看出,你喜欢它的原因吗?

天气现象解释

天气现象描述 对部分重要天气代码的解释 强度符号中VC 附近的:表示不在机场,但不超过距离机场8公里的范围,仅与沙/ 尘暴;雾;漏斗云;阵性降水;高吹沙/雪连用 描述符中TS 雷暴的:常与降水现象连用。但当在观测前10分钟内听到雷声, 但在机场没有观测到降水时可以用TS编报MI 浅的:表示地于地面以上2米的高度 BC 碎片:多指碎雾或机场的局部被雾遮盖 DR 低吹:用在由风吹起的小于2米的沙SA,尘DU或雪SN BL 高吹:常报告由风吹起的在地面以上2米的沙SA,尘DU或雪SN。在下雪的情况下,通常报从云中降下的雪和从地面吹起的雪的混合 SH 阵性:多于降水一起连用。但当在机场附近观测到阵性天气,不考虑降水类型和强度时可以编报VC SH FZ 冻结:表示过冷却水滴或降水,仅于FG,RA,DZ连用

天气现象符号中小雹或雪丸(GS):指雹的直径小于5毫米时报 雹(GR):指雹的直径大于等于5毫米时报 冰晶(IC):仅当能见度等于或小于3000米时报 雾(FG):能见度低于1000米时报,除确定为MI,BC,VC临近外 轻雾(BR):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但不大于3000米时 沙(SA):能见度小于等于3000米,朦胧现象主要有大气尘粒 组成时用,除沙确定为(DR)低吹沙和火山灰外 各种降水的天气描述 ⑴雨RA ——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⑵阵雨SHRA——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⑶毛毛雨 DZ——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无湿斑。使地面能见度降低。 ⑷雪SN——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⑸阵雪SHSN——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⑹雨夹雪RASN——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⑺阵性雨夹雪SHRARN——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⑻霰 ——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⑼米雪SG——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mm,着硬地不反跳。⑽冰粒 ——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小于5mm。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 ⑾冰雹GR——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10mm。常伴随雷暴出现。

《描述天气现象》教案

《描述天气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文学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 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 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 4、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举例说出过去和现在获得天气变化消息的方式有哪些不同。 2、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3、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表示风、雨、雪、阴、晴的图形符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2、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3、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二、教学重点 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汇报。 小结: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生活、学习。

新课讲解: 一、活动1 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你知道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2、学生思考,汇报。 3、(出示图片)师讲解不常见的天气现象。 4、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快把它画下来,配上优美的解说词,让同学们来欣赏,好吗? 5、学生绘画,展示。 6、教师评价,总结。 二、活动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师:什么是天气?怎样科学地描述天气? 2、师: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了解天气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师: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靠观测自然现象和物候变化来预测天气的。人们把长期以来观察天气的经验概括成一些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 7、师:现在的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消息的? 8、学生讨论汇报。 9、教师小结: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进行查询,要比谚语准确、便利、科学。 10、师:你能设计一种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向全班同学发布天气消息吗? 11、学生设计。 12、师:你们知道中央播放天气预报时用到的图形符号吗?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

常见天气现的特征

常见天气现象的特征

米雪白色不透 明,着地 不反跳 均匀,缓, 疏 层云、雾 气层 稳定 冰粒透明,较 硬,如破 碎,则仅 剩冰壳 常呈间歇 性,有时 与雨伴见 雨层云、 高层云、 层积云 气层 较稳 定 回复引用 订阅 TOP XIAYU 院长助理 帖子 1560 精华 积分 8087 现金 8087 金币 魅力 21 °C 在线时间 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5 2# 发表于 2008-6-20 11:22 | 只看该作 名 称 外形 特征 成因 天气条 件 容易附 着的物 体部位 霜 白色 松脆 的冰 晶 地面或近地 面物体冷却 到0℃以下, 水汽凝华而 成,或由露冻 结而成 晴朗, 微风, 湿度大 的夜间 水平面 上和微 斜的表 面上 雾 淞 乳白 色的 冰晶 层或 粒状 冰层, 较松 脆 过冷却雾滴 在物体迎风 面冻结或严 寒时空气中 水汽凝华而 成 气温较 低(- 3℃以 下), 有雾或 温度大 时 物体的 突出部 分和迎 风面上 最多 雨透明过冷却雨滴气温稍水平

淞或毛 玻璃 状的 冰层, 坚硬, 光滑 或毛毛雨滴 在物体(温度 低于0℃)上 冻结而成 低,有 雨或毛 毛下降 的时候 面、垂 直面上 均可形 成,但 水平面 和迎风 面上增 长快 TOP XIAYU 院长助理 帖子 1560 精华 积分 8087 现金 8087 金币魅力 21 °C 在线时间 64 小时注册时间 2008-6-5 3# 名 称 成因 影响能见 度的程度 颜 色 天气 条件 大致 出现 时间扬 沙 本地或附 近尘沙被 风吹起,使 能见度显 著下降 1.0~ 10.0 千米以内 天空混 浊,一 片黄天 风较 大 冷空 气过 境或 雷 雨、 飑线 影响 时北 方春 季易 出现沙 尘 暴 小于1.0 千米 风很 大 浮 尘 远地或本 地产生沙 尘暴或扬 沙后,尘沙 等细粒浮 游空中而 小于1 0.0千 米,垂直 能见度也 较差 远物呈 土黄 色,太 阳呈苍 白色或 淡黄色 无风 或风 较小 冷空 气过 境前 后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知识结构: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气团类型冷气团暖气团 图示 与移经地区的温度 比较 低高 湿度小大 密度大小 与锋面的位置关系在锋面以下在锋面以上 所以,冷气团温度不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不一定高。 20℃ 25℃ 移动方向 10℃ 17℃ 移动方向 常 见 天 气 系 统 锋面系统 锋面气旋 冷气团 暖气团 暖锋 冷锋准静止锋 天气 反气旋 气旋 低压槽 低压 高压 天气

项目详情 图示 锋面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面 (自地面向高空冷空气一侧倾斜)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随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雨区分布降水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特别提醒: (1)在单一冷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冷暖气团交界处,天气复杂多变。 (2)锋面经常会带来天气的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锋面附近是否产生降水,不仅取决于是否有上升气流,还与锋面上方暖气团的湿润程度有关。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很小,空气的浮力能够托起这些水滴,就只会形成一些云。例如,北方春季受冷锋影响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但很少有降水。

依据: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 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锋 图示锋图 天气图 符号 锋面坡 度大小大小较小 降水强 度 大,多为狂风暴雨小,多为连续性降水小,多为连续性降水 雨区位 置 主要在锋后主要在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天气特征过 境 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 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 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过 境 时 阴天、下雨、大风和降温连续性降水或雾暖气团爬升,形成降水

天气现象的观测

天气现象的观测 1 概述 ●天气现象:大气中和近地面层的物理现象: 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大气光学现象,风的特征现象 ●天气现象的观测: 随时观测记录 使用特别的符号形式计入(有时需记录开始终止时间) 2各种天气现象的特征 一降水现象 毛毛雨: 微小雨滴组成的细而均匀的液态降水雨滴难辨(迎面有潮湿感)落地无雨斑水面无波纹St Sc <0.5mm 雨: 从云中降落的滴状液态降水雨滴清晰可辨落地有雨斑水面有波纹Ns As Sc Ac >.5mm 气层稳定 阵雨 降水开始和结束都很突然,降水强度变化大。Cb Cu Sc >0.5mm 上升下沉气流激烈 (小雨 2.5mm/h中雨 2.6-8.0 大雨8.1-15.9暴雨16大暴雨100-199mm/24h 特大暴雨200mm/24h) 雪: 由水汽凝华而成的固态降水多呈白色,不透明雪花结晶状气温不太低时成团降落Ns.As,Ci 稳定 阵雪: 具有阵性特征的降雪,主要降自Cb Ns 不稳定 雨夹雪: 半融化的固态降雪低云温度0C以下Ns Ac 稳定 阵性雨夹雪: 具有阵性的雨夹雪Cb Ns Ac Mm/h <2.5 2.6-4.9 5 M >1000 500_100 500 霰白色不透明球形颗粒固态降水2-5mm 着地常反弹,松脆异碎降雪前与雪同时降落过冷水滴遇雪花和冰晶凝结而成,具有阵性降水的特征扰动强烈的云层Cb Sc Ns Ac 米雪:白色不透明扁状固态降水《1mm 落地不弹跳St 气层稳定 冰粒:透明不规则固态降水1-1.5mm Ns As Sc 冰针:漂浮于空气中微小的片状或者针状的冰晶高纬高原地区高云 冰雹:坚硬的球状,锥状或者不规则固态降水内核不透明外有透明冰层2、0——10mm 强对流云Cb 地面凝结状态 露: 由于夜间辐射冷却,水汽在地面或者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t>0C 霜融化不计入 霜 由于夜间冷却辐射,水汽在地面或者物体上凝华而成的冰晶,<0c 雨凇 过冷却液态降水在物体上直接凝结而成的坚硬的冰层冻雨《0c雾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