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碳检查方法

二氧化碳检查方法

二氧化碳检查方法

二氧化碳灭火器检查方法:

1.筒体有无锈蚀三分之一、变形、凹坑;

2.压把、提把有无生锈、变形;

3.保险销有无缺失;

4.喷射弯管有无断裂、凹坑、弯曲现象;

5.喷筒有无开裂、堵塞;

6.灭火器有无被火烧过痕迹;

7.该整体重量为8±0.15kg,灭火剂量为3±

0.15kg;

8.《GB4351.1-2005》6.7.1项规定:二氧化碳灭火

器的年泄漏量不应大于灭火器额定充装量的5%或50 g(取两者的小值);该灭火器灭火剂量为3KG,3kg×5%=150g,取最小值50g,则该灭火器与原始称重相差50g时应更换灭火器;9.有无生产厂名、出厂日期、合格证;

注:仅适用于检测桂安MT/3二氧化碳灭火器。

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

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 .1 方法一 固定法 1) 适用范围 本法适于测定氢离子交换器的出口水。 2) 测定原理 水样直接流入预先加有一定体积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取样瓶(带有100mL 刻度的200~250mL 的锥形瓶)中,水中游离CO 2被NaOH 转化为碳酸盐而固定,再用硫酸标准溶液中和,反滴定,并计算出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其反应为: 加碱固定: 23 3232CO NaOH NaHCO NaHCO NaOH Na CO H O +→+→+ 加酸中和: 232424223242432222Na CO H SO Na SO H O Na CO H SO Na SO NaHCO +→++→+ 反滴定: 324232222NaHCO H SO Na CO CO H O +→++ 3)试剂 3.1)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02mol/L 3.2) 硫酸标准溶液C(1/2H 2SO 4)=0.02mol/L 3.3) 1%酚酞指示剂(乙醇溶液) 3.4) 0.1%甲基橙指示剂 4) 测定方法 4.1) 取样管上连接一根一端带有玻璃管的厚壁胶管。 4.2) 打开取样阀门,放水不少于5mL ,并保证其无气泡。 4.3) 在取样瓶中预先加入2滴1%酚酞指示剂和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加入量应根据水样中的游离二氧化碳含量的大小而定。一般应使0.02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过量2~3mL 。 4.4) 将玻璃管轻轻插入取样瓶底部,待水样流到锥形瓶刻度时,迅速捏紧胶管,使水样不再流入,并立即拔出取样管。 4.5) 立即用0.02mol /L 硫酸标准溶液,中和滴定至溶液红色刚刚消失为止,消耗的硫酸标准溶液体积可不记。 4.6) 往上述水样中加入1~2滴0.1%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0.02mol/L 硫酸标准溶液定至水样由黄色转为橙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0.02mol/L 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

二氧化碳安全操作规程

二氧化碳气瓶的搬运存放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规范二氧化碳气瓶安全存放和使用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伤害,特制定本规定。 一、二氧化碳气瓶的搬运: 气瓶要避免敲击、撞击及滚动。阀门是最脆弱的部份,要加以保护,因此,搬运气瓶,要注意遵守以下的规则: 1、搬运气瓶时,不得使气瓶突出车旁或两端,并应采取充分措施防止气瓶从车上掉下。运输时不可散置,以免在车辆行进中,发生碰撞。不可用铁链悬吊,可以用绳索系牢吊装,每次不可超过一个。如果用起重机装卸超过一个时,应用正式设计托架。 2、气瓶搬运时,应罩好气钢瓶帽,保护阀门。 3、避免使用染有油脂的人手、手套、破布接触搬运气瓶。 4、搬运前,应将联接气瓶的一切附件如压力调节器等卸去。 二、二氧化碳气瓶的存放 1、气瓶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不能过冷、过热或忽冷忽热,使瓶材变质。也不能暴于日光及一切热源照射下,因为暴于热力中,瓶壁强度可能减弱,瓶内气体膨胀,压力迅速增长,可能引起爆炸。 2、气瓶附近,不能有还原性有机物,如有油污的棉纱、棉布等,不要用塑料布、油毡之类盖,以免爆炸,勿放于通道,以免碰跌。 3、不同气瓶不能混放。空瓶与装有气体的瓶应分别存放。

4、在实验室中,不要将气瓶倒放、卧倒,以防止开阀门时喷出压缩液体。要牢固地直立,固定于墙边或实验桌边,最好用固定架固定。 5、接收气瓶时,应用肥皂水试验阀门有无漏气,如果漏气,要退回厂家,否则会发生危险。 三、二氧化碳气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调整至确实不漏气后才进行实验。使用时必须熟悉防火、消防器具的存放点并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2、使用时先逆时针打开钢瓶总开关,观察高压表读数,记录高压瓶内总的二氧化碳压力,然后顺时针转动低压表压力调节螺杆,使其压缩主弹簧将活门打开。这样进口的高压气体由高压室经节流减压后进入低压室,并经出口通往工作系统。使用后,先关闭顺时针关闭钢瓶总开关,再逆时针旋松减压阀。 3、钢瓶千万不能卧放。如果钢瓶卧放,打开减压阀时,冲出的二氧化碳液体迅速气化,容易发生导气管爆裂及大量二氧化碳泄漏的意外。 4、减压阀、接头、及压力调节器装置正确连接且无泄漏、没有损坏、状况良好。 5、旧瓶要求厂家定期接受安全检验,超过钢瓶使用安全规范年限,接受压力测试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 东营威玛钻具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办公室 2017/9/11

气瓶检验站管理制度

气瓶检测站 管 理 制 度 编制:柳学平日期:2015年10月01日审核:陈化珍日期:2015年10月01日批准:杨宏进日期:2015年10月01日 黄石金山特种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管理制度目录 1、气瓶检验站安全管理制度………………………………3-4 2、消防安全工作管理知足 (5) 3、危险源管理制度 (6) 4、应急演练制度 (7) 5、气瓶定期检验制度 (8) 6、检验报告填写、审批制度 (9) 7、重大技术问题处理制度 (10) 8、计量器具周期检验制度 (11) 9、库房管理制度……………………………………………12-13 10、气瓶收发制度 (14) 11、不合格气瓶处理制度 (15) 12、气瓶保费管理制度 (16) 13、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7) 14、外购件验收保管制度 (18) 15、检验检测有关人员聘用调出制度………………………19-20 16、对分包住控制制度 (21) 17、特种设备许可执行制度…………………………………22-24 18、检测设备仪器维护保养制度 (24) 19、接受监察机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25)

管理制度目录 01 气瓶检验站安全管理制度 1、检验站的基本设施必须符合GB l2135《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的要求。 2、检验站必须配备下列能够正确执行国家有关安全规范和检验标准的工作人员:取得气瓶检验员证书的技术负责人工程师及其以上技术职称资格、气瓶检验员。 3、有成套能满足气瓶检验工作需要的、并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的检验设备。 4、待检瓶中的可燃气体排放场地应设有可燃气体报警器,有毒、可燃气体或液体,必须回收或排至室外高空高出屋顶2米以上;进行本操作时,应注意导除静电、避免火源或产生火源的条件;排放氧气等助然气体或强氧化剂时,阀门、场地不得沾有油脂。排放场地内的氧气含量不超过23%: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应排放至室外。在进行上述操作时,应注意导除静电和防火。 5、排放气体时,阀门开启要缓慢,且开启度不宜过大,以防气流反作用力推倒气瓶伤人。同时,操作时应立于阀口侧面。排放有毒气体时,应戴防毒面具。严禁在同一场所同时排放两种或两种以上相抵触的气体例如氧气和乙炔。 6、不准带压拆装承压器件管道和瓶阀。试压过程排除泄漏应在卸压后进行。 7、对提前送检的气瓶,应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后再行检验。 8、对无余压的气瓶,应分开存放。对开启瓶阀而无气体排出的气瓶,应想到有可能是瓶阀故障。处理方法如下: 8.1 用洗耳球排空球内空气后吸足氮气,插入瓶阀内向内压入氮气。若无阻力,说明瓶阀通畅开启,瓶内无余压。 8.2 洗耳球向瓶阀内压气时手感阻力,则说明瓶阀开启故障。若

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水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学号: 姓名: 班级: 【实验方法】 偶合分光光度法 【实验原理】 在PH 以下,水中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酰胺重氮化,再与盐酸N-(1-萘)-乙二胺产生偶合反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染料,比色定量。 【实验试剂】 1、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10g/L):称取5g对氨基苯磺酰胺(H2NC6H4SO3NH2),溶于350 mL盐 酸溶液中。用纯水稀释至500 mL。 2、盐酸N-(1-萘)-乙二胺溶液(1.0g/L):又名NEDD溶液,称取0.2g盐酸N-(1-萘基)- 乙二胺(C10H7NH2CHCH2·NH2·2HCl),溶于200 mL纯水中。储存于冰箱中。可稳定数周,如试剂颜色变深,应弃去重配。 3、亚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溶液【ρ(NO2-N)=μg/mL】 【实验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50 mL具塞比色管: 30支 3、5 mL刻度吸管:10支 4、1mL比色皿:1个 【分析步骤】 1、取50mL水样置于比色管中。 2、取50mL比色管7支,分别加入亚硝酸盐氮标准液0mL、、、、、、,用纯水稀释至50mL。 3、向水样及标准色列管中分别加入1 mL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摇匀后放置2min~8min。加 入 mL盐酸N-(1-萘基)-乙二胺溶液,立即混匀。 4、于540nm波长,用1cm比色皿,以纯水作参比,在10min至2h内,测定吸光度。

5、绘制标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水样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 【数据分析】 ρ(NO2-N)=m/V 注:ρ(NO2-N)——水样中亚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 m——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管中亚硝酸盐氮的质量,单位为微克(μg)V——水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最新充装工作质量控制程序.pdf

充装工作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对充装工作质量的控制,以保证本公司的气瓶充装工作的安全。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气瓶充装的全过程。 3 职责 3.1公司总经理是气瓶充装工作质量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3.2技术负责人按照其规定的岗位职责,负责充装工作质量的监督、技术把关。 3.3专职安全员负责充装站的安全检查、监督工作; 3.4气瓶检查员负责气瓶充装前后的检查,保证所充装气瓶以及出站气瓶是合格的; 3.5气瓶充装员负责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气瓶充装操作规程进行气瓶充装,保证气瓶充装的质量和安全。 4 程序 4.1 气瓶充装前的检查 4.1.1 气瓶检查员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气瓶充装前后检查规操作程》的要求,对充装前的气瓶逐只进行充装前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记入气瓶充装前后检查记录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不合格气瓶,严禁进入充装环节,并记入不合格气瓶处理记录: (1)非本公司自有气瓶或者气瓶档案不在本公司的气瓶; (2)由不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气瓶; (3)气瓶钢印标志中气瓶名称与本公司充装气体不一致的; (4)气瓶外表面颜色标志不符合规定的; (5)气瓶已超过检验有效期或者已到达报废年限的; (6)气瓶外表面存在裂纹、严重腐蚀、明显变形和其他严重外部损伤的;

(7)气瓶存在改装、翻新情况的; (8)安全附件不齐或者安全附件有损伤的; 4.1.2对于新投入使用的气瓶和定期检验后首次投入使用后的气瓶,应用真空泵对气瓶抽真空,直至瓶内真空度达到-80KPa,方可进行充装; 4.1.3瓶内无剩余压力的气瓶,应判明瓶内介质性质。若无异常,可采用4.1.2的方式处理后,方可进行充装。 4.2气瓶充装 4.2.1经气瓶检查员检查合格的气瓶,方能进入气瓶充装环节; 4.2.2气瓶充装员应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和本公司作业指导书《气瓶充装操作规程》,进行气瓶充装作业; 4.2.3每班充装前,充装员应检查充装计量衡器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且每班校验一次,校验自动报警及自动切断连锁功能是否完好。 4.2.4充装前,应按充装记录规定内容记录气瓶的有关信息; 4.2.5充装时,应将快装接头与气瓶阀口紧密连接,并在自动衡器上设定充装量,气瓶充装量应不得大于气瓶规定的充装量。缓慢开启气瓶阀门和充装系统阀门,控制充装速度。并在充装过程中,用手触摸瓶身,检查气瓶温度有无异常,监听瓶内有无异常声响。 4.2.6观察计量衡器,在达到规定重量、连锁装置切断气源后,依次关闭烃泵、充装管路阀门和气瓶阀门。 4.2.7向气瓶阀口和阀门与气瓶连接螺口处和瓶阀阀杆处涂抹发泡剂,检查气瓶有无泄漏。 4.2.8用专用的复检衡器对充装量进行复核,其复核的充装量不得超过气瓶允许充装量。超过规定充装量的气瓶,由充装员通过残液回收系统将超出的介质导入至残液罐,并再次复核气瓶的充装量。气瓶的空瓶重量、 满瓶重量和复核重量和实际充装量均应记入充装记录; 4.2.9在气瓶充装期间,安全员或设备管理员应对充装现场、机泵房、储罐区以及管路系统进行巡回检查,防止充装过程中设备故障和系统发生

二氧化碳气瓶充装爆炸事故案例

二氧化碳气瓶充装爆炸事故案例 1999年5月13日下午13点20分,徐州铸造总厂发生了一起二氧化碳气瓶爆炸事故,所幸的是该气瓶爆炸发生在午休,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爆炸现场的破坏程度相当严重。 1)事故概况 (1)爆炸现场及破坏情况 1999年5月13日上午10时许,徐州铸造总厂收到本市金陵气体供应站送来的15只二氧化碳气瓶,该批气瓶由江苏泰兴二氧化碳充装站充装,直接卸存在其露天仓库内。下午13点20分,其中一只气瓶发生爆炸,瞬间产生的冲击波将15只气瓶全部推到,其中一只气瓶向南飞出52m,砸在机修车间的大门上,旋转进入车间,冲坏地坪,打翻工作台,翻落在墙根下。一只气瓶向西约15角飞出43m,撞击在西墙上落地。一只气瓶被气浪冲倒后,向西南方向飞出15m,翻越1.2m矮墙落地。还有一只气瓶向南飞出11.3m造成瓶阀折断,落地泄压。气浪附近砖墙(8m2m)被推到。距爆炸点l0m处有二层楼机房,门窗玻璃全部震碎,紧靠存瓶处有一砖瓦结构平房,工人在房内午休,所幸的是平房外停放一辆3吨铲车,缓解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平房没有倒塌,避免了人员伤亡。现场有5只气瓶报废。 (2)爆炸气瓶及残体基本情况 爆炸气瓶残体距爆炸点西南方向约5.6m,落在块石结构的墙根下,残体瓶口向上,瓶底向下,呈直立状,瓶体展开,内壁面向东。 爆炸气瓶的基本情况:气瓶编号02265,水压试验TPl8.8,公称工作压力WPl2.5,重量W45.1,容积V41.3,瓶体壁厚S4.5,气瓶制

造代号JP,制造年月97年2月,制造厂检验标记(检)。气瓶标注字样明显、清晰、完整。材质为碳锰钢、钢号为37Mn2A。 2)事故原因分析 (1)爆炸气瓶数据分析 对爆炸气瓶从轴向、径向进行了密集点测厚,其数据见表5-5。 表5-5爆炸气瓶数据 编号壁厚(mm)编号壁厚(mm) 15.197.1 25.7107.5 36.3117.3 47.3126.3 56.4135.3 64.9145.2 76.8155.5 86.7165.6 ①最小壁厚处于钢瓶腰部,即瓶口向下500mm处的断口边缘。 ②最小壁厚处在同一横截面上,断口边缘处的壁厚由于爆炸瞬间的拉伸作用明显减薄。 ③断口形态分析:断口呈撕裂状态,颜色呈暗灰色纤维状,端口不齐平,而且与主应力方向呈45爆炸瓶体没有产生碎片;气瓶内、外无明显腐蚀;实测壁厚均大于气瓶标注壁厚。 光谱分析表明:爆炸气瓶的材质基本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要求。 (2)爆炸原因

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蓝藻白天光合作用产氧量,二氧化碳消耗量和夜晚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产量探究 蓝藻取样 时间:2011年 地点:昆明滇池 取样量: 对取回样液进行简单的预处理,以去除样液中除蓝藻外的固体杂质!一.蓝藻光合作用产氧量的测定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蓝藻光合作用的产氧量的方法 (2)通过实验测定蓝藻光合作用的产氧量 2.实验方法及原理 把长约2cm的一束细铜丝装进一根长约5~6cm的普通玻璃管中部,两端用两节橡皮管分别跟两只型号相同的注射器(做空白实验,即对照实验时,其中一只注射器A留出50mL 空气,另一只注射器B不留空气;测定蓝藻光合作用的产氧量时,其中一只注射器A 吸入培养蓝藻器皿中上方的空气50mL,另一只注射器B不留空气)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密闭系统(如图)。推动注射器活塞,空气可以通过装铜丝的玻璃管在两只注射器间来回传送,不会泄漏。 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待铜丝的温度升高以后,缓缓地交替推动两只注射器的活塞,使空气在铜丝上来回流动。经过5~6次以后,空气里的氧气可以全部与铜结合。 停止加热,冷至室温,读出残留的注射器里气体的体积数。减少的体积(空白实验组的为△1,实验组的为△2)即为50mL“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由此可以推算蓝藻光合作用的产氧量。 注意:(1)实验装置气密性要好 (2)做该实验时,要注意注射器不宜太小,太小体积变化不大,现象不明显,不易读数。

(3)该实验假设蓝藻进行光合作用后所取的空气中原有氧气体量不变 3.实验药品及器材 处理好的蓝藻样液蓝藻生长器皿细铜丝玻璃管注射器酒精灯橡皮管 4.实验步骤 (1)取完全相同A 、B 、C蓝藻试样分别置于蓝藻生长器皿中,然后封口,使其在室内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用于测定蓝藻光合作用中的二氧化碳消耗量;B用于测定蓝藻光合作用中的产氧量,所以A、B应置于白天有光照环境中;C用于测定蓝藻夜晚呼吸作用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所以C应放置于夜晚无光照环境中。B、C用于“实验二”)注意:蓝藻生长装置应密闭且留有一定的气体空间 (2)空白实验的完成 ①把长约2cm的一束细铜丝装进一根长约5~6cm的普通玻璃管中部,两端用两节橡皮管分别跟两只型号相同的注射器(其中一只注射器留出50mL空气,另一只注射器不留空气)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密闭系统(如图)。推动注射器活塞,空气可以通过装铜丝的玻璃管在两只注射器间来回传送,不会泄漏; ②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 ③待铜丝的温度升高以后,缓缓地交替推动两只注射器的活塞,使空气在铜丝上来回流动。经过5~6次以后,空气里的氧气可以全部与铜结合; ④停止加热,冷至室温,读出残留的注射器里气体的体积数V1; (3)“蓝藻空气实验”的完成,其步骤与(2)相同,只需将(2)中的注入“空气”改为A 中的“蓝藻空气即可”。读出残留的注射器里气体的体积数为V2; (4)数据处理 取样50mL气体中蓝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量为:V=(50- V2)-(50- V1) = V1- V2 (该实验假设蓝藻进行光合作用后所取的空气中原有氧气体量不变) 假设室内空气均处于标准状态下,即1mol任何气体体积为22.4L,则实验取样50mL气体中蓝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质量m=(V∕22.4)×32g

二氧化碳气瓶运输、存放及安全使用措施(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气瓶运输、存放及安全 使用措施(新版)

二氧化碳气瓶运输、存放及安全使用措施(新 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编制依据 1、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 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二、工程概况 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项目位于咸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星火大道南侧,高科一路西侧。本项目一标段由ACF厂房及OC厂房组成,总建筑面积约66.8万m2。ACF厂房南北长约478m,东西宽约258m,占地面积约12万m2。OC厂房南北长约227m,东西宽约268m,占地面积约6万m2。 本标段桩基工程采用预制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静压法沉桩,基桩设计桩长25.00m、20.00m,桩径600mm、400mm,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80,ACF厂房12975根工程桩,OC厂房6898根工程桩,两厂房合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实验4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密度法测定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原理的方法; (2)了解气体的净化和干燥的原理和方法; (3)熟练掌握启普发生器的使用; (4)进一步掌握天平的使用。 2.实验原理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因此,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M1/M2=W1/W2=d 其中:M1和W1代表第一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M2和W2代表第二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d(=W1/W2) 叫做第一种气体对第二种的相对密度。 本实验是把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与空气(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0)相比。这样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可按下式计算: M co2=Wco2×M空气/W空气=d空气×29.0 式中一定体积(V)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Wco2可直接从天平上称出。根据实验时的大气压(p)和温度(t),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可计算出同体积的空气的质量: W空气=pV×29.0/RT 这样就求得了二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从而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3.实验仪器与试剂 启普发生器,洗气瓶(2只),250mL锥形瓶,台秤,天平,温度计,气压计,橡皮管,橡皮塞等。 HCl (工业用,6mol·L-1),H2SO4 (工业用),饱和NaHCO3溶液,无水CaCl2,大理石等。 4.实验步骤 按图连接好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和净化装置。

图6.3.1 二氧化碳的发生和净化装置 1—大理石+稀盐酸;2—饱和NaHCO3;3—浓H2SO4; 4—无水CaCl2;5—收集器 取一个洁净而干燥的锥形瓶,选一个合适的橡皮塞塞入瓶口,在塞子上作一个记号,以固定塞子塞入瓶口的位置。在天平上称出(空气+瓶+塞子)的质量。 从启普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经过净化和干燥后,导入锥形瓶内。因为二氧化碳气体的相对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必须把导气管插入瓶底,才能把瓶内的空气赶尽。2~3分钟后,用燃着的火柴在瓶口检查CO2已充满后,再慢慢取出导气管用塞子塞住瓶口(应注意塞子是否在原来塞入瓶口的位置上)。在天平上称出(二氧化碳气体+瓶+塞子)的质量,重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和称量的操作,直到前后两次(二氧化碳气体+瓶+塞子)的质量相符为止(两次质量相差不超过1~2mg)。这样做是为了保证瓶内的空气已完全被排出并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 最后在瓶内装满水,塞好塞子(注意塞子的位置),在台秤上称重,精确至0.1g。记下室温和大气压。 5.数据记录和结果处理 室温t(℃)____,T(K) ____ 气压p(Pa) ____ (空气+瓶+塞子)的质量A ____ g (二氧化碳气体+瓶+塞子)的质量B____g (水+瓶+塞子)的质量C____g 瓶的容积V=(C-A)/1.00____ ml ____ g 瓶内空气的质量W 空气 ____ g 瓶和塞子的质量D=A-W 空气

二氧化碳气瓶爆炸事故分析

二氧化碳气瓶爆炸事故分析 1999年5月13日下午13点20分,徐州铸造总厂发生了一起二氧化碳气瓶爆炸事故,所幸的是该瓶爆炸发生在午休,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爆炸现场的破坏程度相当严重。这次爆炸事故反映了气瓶在充装、销售、使用中的薄弱环节,值得引起我 们的重视。 1 爆炸现场及破坏情况 1.1 爆炸现场 1999年5月13日上午10时许,徐州铸造总厂收到本市金陵气体供应站送来的15只二氧化碳气瓶,该批气瓶由江苏泰兴二氧化碳充装站充装。直接卸存在其露天仓库内。下午13点20分,其中一只气瓶发生爆炸,瞬间产生的冲击波将15只气瓶全部推到,其中一只气瓶向南飞出52m,砸在机修车间的大门上,旋转进人车间,冲坏地坪,打翻工作台,翻落在墙根下。一只气瓶向西约15°角飞出43m,撞击在西墙上落地。一只气瓶被气浪冲倒后,向西南方向飞出15m,翻越1.2m矮墙落地。还有一只气瓶向南飞出11.3m造成瓶阀折断,落地泄压。此时现场一片白雾状,飞沙走石,气浪附近砖墙(8mX2m)被推到。距爆炸点lorn处有二层楼机房,门窗玻璃全部震碎,紧靠存瓶处有一砖瓦结构平房,工人在房内午休,所幸的是平房外停放一辆3吨铲车,缓解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平房没有倒塌,避免了人员伤亡。现场确定已有5只气瓶报废。 1.2 爆炸气瓶及残体基本情况

爆炸气瓶残体距爆炸点西南方向约5.6m,落在块石结构的墙根下,残体瓶口向上,瓶底向下,呈直立状,瓶体展开,内壁面向东。爆炸气瓶的基本情况:气瓶编号02265,水压试验TPl8.8,公称工作压力WPl2.5,重量W45.1,容积V41.3,瓶体壁厚S4.5,气瓶制造代号JP,制造年月97.2,制造厂检验标记(检)。气瓶标注字样明显、清晰、完整。材质为碳锰钢、钢号为37Mn2A。 2 爆炸气瓶数据分析 对爆炸气瓶从轴向、,径向进行了密集点测厚,其数据见表1。 表1 爆炸气瓶数据 (1)最小壁厚处于钢瓶腰部,即瓶口向下500mm处的断口边缘。 (2)最小壁厚处在同一横截面上,断口边缘处的壁厚由于爆炸瞬间的拉伸作用明显减薄。 (3)断口形态分析:①断口呈撕裂状态,颜色呈暗灰色纤维状,端口不齐平,而且与主应力方向呈45~夹角。②爆炸瓶体没有产生碎片。 ③气瓶内、外无明显腐蚀。④实测壁厚均大于气瓶标注壁厚。 光谱分析表明:爆炸气瓶的材质基本符合《规程》要求。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及测定

实验四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气体相对密度法测定分子量的原理和方法,加深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阿佛加德罗定律;2.学会大气压力计的使用; 3.巩固分析天平的使用; 4.了解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熟悉洗涤、干燥气体的装置。 二、实验原理 阿佛加德罗定律:同T、P,同V的气体物质的量相等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 nRT = m RT/M 对同T、P,同V的空气(air)和二氧化碳(CO2)有: = 式中,m,M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则, [教学重点] 分析天平的使用 启普发生器的使用 分子量的测定和计算 [教学难点] 分析天平的称量操作 启普发生器的使用 [实验用品] 仪器:台秤(电子称)、分析天平、启普发生器、洗气瓶、锥形瓶、干燥管 药品:石灰石、无水CaCl2、6mol·L-1HCl、1mol·L-1NaHCO3、1mol·L-1CuSO4 材料:玻璃棒、玻璃导管、橡皮塞(3、6、8~12号)、玻璃棉 [基本操作] 一、大气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1.首先观察附属温度计,记录温度; 2.调节水银槽中的水银面。旋转调节螺旋使槽内水银面升高,这时利用水银槽后面白磁片的反光,可以看到水银面与象牙针的间隙,再调节螺旋至间隙恰好消失为止; 3.调节游标。转动控制游标的螺旋,使游标的底部恰与水银柱凸面顶端相切; 4.读数方法。读数标尺上的刻度单位为hPa。整数部分的读法:先看游标的零线在刻度标尺上的位置,如恰与标尺上某一刻度相吻合,则该刻度即为气压计读数。例如,游标零线与标尺上1160相吻合,气压读数即为1161.0 hPa,如果游标零线在1161与1162之间,则气压计读数的整数部分即为1161,再由游标确定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的读法:从游标上找出一根与标尺上某一刻度相吻合的刻度线,此游标读数即为小数部分,如1161.5 hPa; 5.读数后转动气压计底部的调节螺旋,使水银面下降到与象牙针完全脱离; 6.做仪器误差、温度、海拔高度和纬度等项校正。 二、电子天平的使用 1.电子天平的使用精确度0.1 mg (最大载荷200 g) (1)使用前观察天平仪是否水平,如不水平,用水平脚调整水平;

气 瓶 登 记 表

气瓶登记表(自有、托管) 序号设 备 品 种 充 装 介 质 制 造 单 位 制 造 年 月 公称 工作 压力 (M Pa) 容 积 (L ) 设计 壁厚 (m m) 最后 一次 检验 日期 下 次 检 验 日 期 气 瓶 使 用 登 记 代 码 变更 情况 停用 情况 备注 登记机关经办人:日期: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日期:登记机关:(加盖公章) 附表二

气瓶(收、发)登记表 登记人: 单位负责人: 附表三 用户名称 气瓶编号 气瓶名称或型号 气瓶充装介质名称或化学分子式 气瓶制造单位名称、代号 制造 年月 重量(kg ) 容积 (L ) 最近一次 检验日期(年、月) 下次检 验日期(年、月)

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及充装前、后检查记录 日期 瓶 号 气瓶容 积或型 号 充装前检查充装前 气瓶重 量(kg) 充装后 气瓶重 量(kg) 充装后检查 充装员 签字 备 注合格不合格合格不合格 附表四

人员、车辆进、出液化石油气站登记表 姓名衣 装 车 辆 牌 号 安 全 设 施 驾 驶 员 事 由 批 准 人 扣 留 火 种 进站时间出站时间 月日时分月日时分 附表五

储罐运行及检查记录表 时间1#储罐2#储罐残液罐运行 检查 人员 记 事 栏液 位 温 度 / 。 压 力 / M pa 液 位 温 度 / 。 压 力 / M p a 液 位 温 度 / 。 压 力 / M p a

气瓶抽真空置换记录 日期气瓶编号作业人员结果备注 气瓶抽真空置换记录 日期气瓶编号作业人员结果备注 气瓶抽真空置换记录 日期气瓶编号作业人员结果备注

各种气体充装记录表

充装日期:年月日充装员:检查员:气瓶接收充装前检查气瓶充装充装后检查气瓶发放检查 充装单位气瓶编号型号 L 检验 有效期 标记 介质 外观 颜色 瓶阀 正常 气瓶 附件 余气 检查 充装 介质 压力 MPa 瓶体 温度 泄漏 检查 规范 摆放 附件 齐全 开具 票据 安全 装车 说明:充装前、后检查、气瓶发放三内容完成检查和检查判定为合格的打√,检查判定不合格的打×并不予充装。充装介质填写高纯或普通气体。

充装日期:年月日充装员:检查员:气瓶接收充装前检查气瓶充装充装后检查气瓶发放检查 充装单位气瓶编号型号 L 检验 有效期 标记 介质 附件 齐全 瓶阀 正常 外观 颜色 余气 检查 充装 介质 压力 MPa 瓶体 温度 泄漏 检查 规范 摆放 附件 齐全 开具 票据 安全 装车 说明:充装前、后检查、气瓶发放三内容完成检查和检查判定为合格的打√,检查判定不合格的打×并不予充装。充装介质填写高纯或普通气体。

充装日期:年月日收发充装员:分析人:气瓶接收充装前检查气瓶充装充装后检查气瓶纯度分析 充装单位气瓶编号型号 L 检验 有效期 标记 介质 附件 齐全 气瓶 颜色 余气 排放 气瓶 烘干 抽真 空 压力 MPa 瓶体 温度 泄漏 检查 规范 摆放 附件 齐全 分析 数据 标 签 分析 日期 说明:充装前、后检查、气瓶发放三内容完成检查和检查判定为合格的打√,检查判定不合格的打×并不予充装。分析数据填写色谱仪纯度数据。

工业二氧化碳钢瓶充装记录表 QPCZ/CZJL----04 充装日期:年月日充装员:检查员:气瓶接收充装前检查气瓶充装充装后检查发放检查 充装单位气瓶 编号 型号 L 检验 有效期 气瓶 标重 充装 介质 附件 齐全 瓶阀 正常 外观 颜色 余气 检查 皮重 Kg 毛量 Kg 净重 Kg 压力 MPa 充装 温度 泄漏 检查 规范 摆放 附件 齐全 开具 票据 安全 装车 说明:充装前、充装后检查、气瓶发放三内容完成检查和检查判定为合格的打√,检查判定不合格的打×并不予充装,其余填写相关数据。气瓶充装净重量≤20Kg。

二氧化碳瓶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新编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二氧化碳瓶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新编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二氧化碳瓶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新编版) 1、使用前检查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调整至确实不漏气后才进行实验。 2、使用时先逆时针打开钢瓶总开关,观察高压表读数,记录高压瓶内总的二氧化碳压力,然后顺时针转动低压表压力调节螺杆,使其压缩主弹簧将活门打开。这样进口的高压气体与高压气体室经节流感压后进入低压室,并进出口通往工作室。使用后,先关闭顺时针关闭钢瓶总开关,再逆时针旋松减压阀。 3、防止钢瓶的使用温度过高,钢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处,不得超过31度。 4、钢瓶不能卧放。如果钢瓶卧放,打开减压阀时,冲出的二氧化碳液体迅速气化,容易发生管爆裂及大量二氧化碳泄露的意外。 5、减压阀接头,及压力调节器装置正确连接且钨泄露,没有损

坏状况良好。 6、旧瓶定期接受检验,超过钢瓶安全规范年限,接受压力测试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二氧化碳气瓶使用及储存规范

二氧化碳气瓶使用及储存规范 一、危险性概述 1.危险性类别: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为第类, 不燃液化气体; 2.健康危害:皮肤等外接触或灼烧,若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的气 体可出现呼吸困难;如不及时处理,可使意识丧失而死亡,液体二氧化 碳可引起皮肤和其他有机组织冻伤; 3.燃爆危险:盛装液体二氧化碳的钢瓶,遇阳光、火源等会引起破裂; 4.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5.环境危害:无毒无害。 二、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须用清水冲洗,若果引起冻伤,须就医诊 治。 2.眼睛接触:须用清水冲洗后,急送医院就 诊。 3.吸入:经口或鼻孔吸入蒸汽,引起呼吸困难,须到通风处,严重时须送 医院就诊。 三、~ 四、消防措施 1.危险特性:液体二氧化碳钢瓶在日光下爆晒,或搬运时,易使钢瓶膨胀, 若果钢瓶阀门被摔坏,易引起爆裂; 2.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着火的环境中,用雾水的水喷浇容器外壁; 3.灭火注意事项:灭火人员须穿戴防护用品且用重雾水保护操作人员。 五、泄漏应急处理 1.应急处理:处理泄漏物必须穿戴氧气防毒面具和防护服,防止液体二氧 化碳灼烧; 2.消除方法:关闭泄漏的钢瓶、贮槽阀门,并开雾水保护关闭阀门人员, 若解决不了,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驱散周围的人及动 物。

六、操作事项 1.使用前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调整至确实不 漏气后方可作业; 2.搬动时,避免滚动和撞击,贮存液体二氧化碳的容器须时刻检查容器的 阀门、仪表等容器外壁。 七、注意事项: 1.) 2.钢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如阳光、暖气、炉火)处,不得 超过31℃,以免液体CO2温度的升高,体积膨胀而形成高压气体,产生 爆炸危险; 3.钢瓶严禁卧放;禁止随意搬动敲打钢瓶,经允许搬动时应做到轻搬轻放; 4.CO2不得超量填充,液化CO2的填充量,温带气候不要超过钢瓶容积的 75﹪,热带气候不要超过﹪; 5.旧瓶定期接受安全检验; 6.使用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作业,出气压力根据使用工艺要求限定压力使用 区间,并于出气管上进行标记。

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工作记录表及见证材料表

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工作记录表及见证材料表文件编号:MGTC-QP,A-2013 状态受控 发放号 气瓶充装工作记录表及见证材料 版次 A/2013 编制: 审核: 批准: ×××,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液化气站 2013 年 1 月19 日颁布 2013 年 1 月 19 日实施 目录 (液化石油气充装工艺流程图 1 1 2(人员情况表 1 3(文件的发放、回收记录 2 4(文件更改申请 3 5(文件销毁 申请 4 6(质量信息反馈记录 5 7(设备检修单 6 8(收发瓶记录 7 9(抽真空记录 8 10(残液,残气,处理记录 9 11(不合格气瓶隔离处理记录 10 12(安全培训记录 11 13(充装前、后检查记录 12 14(充装记录 13 15(会议记录 14 16(质量信息反馈记录表 15 17(汽车罐车装卸记录 16 人员情况表 编号:MGTC-QP-JL-01 序性年从事本职务备 姓名学历技术职称 号别龄工作年限及工作注 1

文件的发放、回收记录 编号:MGTC-QP-JL-02 发放记录回收记录序文件 编号分发号版本 号名称部门签发日期份数签回日期份数2 文件更改申请单 编号:MGTC-QP-JL-03 文件名称编号版本更改位置及原因: 更改后内容: 受此影响引起的其他更改文件名称: 申请人: 日期: 质量技术负责意见: 签名: 日期: 站长意见: 签名: 日期: 3 文件销毁申请 编号:MGTC-QP-JL-04 编号版本份数文件 名称销毁原因: 申请人: 日期: 办公室意见: 签名: 日期: 质量保证工程师意见: 签名: 日期: 站长意见: 签名: 日期: 4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名称:二氧化碳 化学品登记注册号: 应急电话: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二氧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oxide 【产品代码】:SDS-03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企业电话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传真号码】: 【电子邮件地址】: 【推荐用途】: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二氧化碳金属焊接。 【限制用途】:吸入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第2.2组非易燃、非毒性气体。 【应急综述】: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标签要素】: 警告:窒息、低温灼伤 【预防措施】:不可在密闭空间中使用。要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或专用排空,戴防护手套,防护眼罩。禁止随意排放,避免出现含氧量低于19.5%的环境。

【事故响应】立刻将窒息人员转移到无暴露污染区域;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内的人员至上风处;对污染区域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在可能的情况下,请迅速切断泄漏源;应急处理人员必须佩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皮肤接触后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不得搓擦冻伤处,立即就医。吸入:将人员移至空气清新处,若呼吸困难,则输氧。若停止呼吸,采用人工呼吸,就医。灭火剂:本品不燃。 【安全贮存】:在通风良好处储存;应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气瓶受热有爆炸危险;应与易燃物或可燃物分开储存;气瓶储运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废弃处置】:不可擅自将残留的或未用的产品向室内、人群处排放。可将二氧化碳缓慢的向室外高处排放至大气中。 【物理化学危险】二氧化碳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性质稳定,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助燃;但在阳光下曝晒,二氧化碳钢瓶受灼热烘烤或野蛮装卸会使钢瓶内二氧化碳升压,当压力大于钢瓶所承受的强度时就会产生爆炸,移动或低温容器二氧化碳罐,因超装或压力表,安全阀失灵,久存器内液体蒸发而超压也会导致内筒物理性爆炸。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未见病例报道。 【环境影响信息】:造成大气污染、温室效应。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纯品 【危险成分】:二氧化碳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容量滴定法等。 E.1 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E.1.1 相关标准和依据 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E.1.2 原理 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二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二氧化碳的浓度。 E.1.3 测量范围 0~0.5 %;0~1.5 %两档。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E.1.4 试剂和材料 E.1.4.1 变色硅胶:在120℃下干燥2h; E.1.4.2 无水氯化钙:分析纯; E.1.4.3 高纯氮气:纯度99.99%; E.1.4.4 烧碱石棉:分析纯; E.1.4.5 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0.5L或1.0L; E.1.4.6 二氧化碳标准气体(0.5%):贮于铝合金钢瓶中。 E.1.5 仪器和设备 二氧化碳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测量范围:0~0.5 %;0~1.5 %两档; 重现性:≤±1%满刻度; 零点漂移:≤±3%满刻度/4h; 跨度漂移:≤±3%满刻度/4h; 温度附加误差:≤±2%满刻度/10℃(在10℃~80℃); 一氧化碳干扰:1000mL/m3 CO ≤±2%满刻度; 供电电压变化时附加误差:220V±10% ≤±2%满刻度; 启动时间:30min; 响应时间:指针指示到满刻度的90%的时间<15s。 E.1.6 采样 用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抽取现场空气冲洗3~4次,采气0.5L或1.0L,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也可以将仪器带到现场间歇进样,或连续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E.1.7 分析步骤 E.1.7.1 仪器的启动和校准 E.1.7.1.1 启动和零点校准:仪器接通电源后,稳定30min~1h,将高纯氮气或空气经干燥管和烧碱石棉过滤管后,进行零点校准。 E.1.7.1.2 终点校准:用二氧化碳标准气(如0.50%)连接在仪器进样口,进行终点刻度校准。 E.1.7.1.3 零点与终点校准重复2~3 次,使仪器处在正常工作状态。 E.1.7.2 样品测定 将内装空气样品的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接在装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的过滤器和仪器的进气口相连接,样品被自动抽到气室中,并显示二氧化碳的浓度(%)。 如果将仪器带到现场,可间歇进样测定。并可长期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钢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乙炔瓶 1、使用时的安全技术要求 (1)禁止敲击、碰撞; (2)要立放、不能卧放,以防丙酮流出,引起着火爆炸(丙酮蒸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9%—13%)。 气瓶立放15~20min后,才能开启瓶阀使用。拧开瓶阀时,不要超过1.5转,一般情况只拧3/4转;(3)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夏季要防止曝晒,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m(高处作业时,应是与垂直地面处的平行距离); (4)瓶阀冻结,严禁用火烘烤,必要时可用40℃以下的温水解冻; (5)吊装、搬运时,应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震的运输车,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 (6)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性射线的场所,且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 (7)工作地点不固定且移动较频繁时,应装在专用小车上;同时使用乙炔瓶和氧气瓶时,应尽量避免放在一起。 (8)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局部温度不要超过40℃(即烫手); (9)必须装设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10)使用压力不得超过0.15mpa,输气流速不应超过1.5~2.0立方米/(h·瓶); (11)严禁铜、银、汞等及其制品与乙炔接触,必须使用铜合金器具时,合金含铜量低于70%; (12)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下列规定的剩余压力。 当环境温度低于0度时,剩余压力不低于0.05mpa; 当环境温度介于0度与15度之间时,剩余压力不低于0.1mpa; 当环境温度介于15度与25度之间时,剩余压力不低于0.2mpa; 当环境温度介于25度与40度之间时剩余压力不低于0.3mpa; 2. 运输乙炔瓶的安全技术要求: (1)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 (2)车、船装运时应妥善固定。汽车装运乙炔瓶;横向排放时,头部应朝向一方,且不得超过车厢高度;直立排放时,车厢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2/3。 (3)夏季要有遮阳设施,防止曝晒,炎热地区应避免白天运输; (4)车上禁止烟火,并应备有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5)严禁与氯气瓶、氧气瓶及易燃物品同车运输; (6)严格遵守交通和公安部门颁布的危险品运输条例及有关规定。 3、储存乙炔瓶的安全技术要求: (1)使用乙炔瓶的现场,储存量不得超过5瓶;超过5瓶但不超过20瓶时,应在现场或车间内用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墙隔成单独的储存间,应有一面靠外墙;超过20瓶,应设置乙炔瓶库;储存量不超过40瓶的乙炔库房,可与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生产厂房毗连建造,其毗连的墙应是无门、窗和洞的防火墙,并严禁任何管线穿过; (2)储存间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5m,且不应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储存间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等设施,要避免阳光直射,要保证运输道路畅通,在其附近应设有消火栓和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4)乙炔瓶储存时,一般要保持竖立位置,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 (5)严禁与氯气瓶、氧气瓶及易燃物品同间储存; (6)储存间应有专人管理,在醒目的地方应设置“乙炔危险”、“严禁烟火”的标志; (7)乙炔瓶库的设计和建造,应符合T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TJ31《乙炔站设计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