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接体不同加速度

连接体不同加速度

连接体不同加速度
连接体不同加速度

理解 ;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着紧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A 和B (如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当用水平恒力F 推物体A 时,问:⑴A 、B 两物体的加速度多大?⑵A 物体对B 物体的作用力多大?

如上图所示,物体A 、B 间用轻质弹簧相连,已知m A =2 m ,m B =m ,且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均为其重力的k 倍,在水平外力作用下,A 和B 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当撤去外力的瞬间,物体A 、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A = ,a B = 。(以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应用 ;

1.如图6所示,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g

B.

m m M - g C.0

D.

m

m M +g

2.如图7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都等于2

g

B.

2

g 和0

C.

2

g M

M

M

B

B

A ?

+和0

D.0和

2

g M

M

M

B

B

A

?+

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A .

αsin 2

g B .αsin g C .

αsin 2

3g

D .αsin 2g

4.如图所示,木块A 和B 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块 C 上,三者静置于地面,它们的质量之比是1:2:3,设所有 接触面都光滑,当沿水平方向抽出木块C 的瞬时,A 和B

6

7

的加速度分别是a

A = ,a

B=

5.一只质量为m小猫,跳起来抓住悬在天花板上质量为M的竖直木杆,当小猫抓住木杆的瞬

间,悬挂木杆的绳子断了,设木杆足够长,由于小猫不断地向上爬,可使小猫离地高度保持不变,则木杆下落的加速度为多大?

6.如图3—10—21所示,质量M=10 kg的木楔ABC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滑动摩擦系数μ=0.02.木楔的倾角θ=30°,木楔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s=1.4m时,其速度v=1.4m/s.在这过程中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

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取2

/

10s

m).

7.如图,kg

m

A

2.0

=、kg

m

B

3.0

=,两物体间、B与地面间摩擦因数均

为0.2,水平拉力N

F4

=,滑轮的质量不计,则B的加速度为2

/s

m

8.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另有四个质量相同的小物体放在斜面顶端,由于小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同,第一个物体匀加速下滑,第二个物体匀速下滑,第三个物体匀减速下滑,第四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四个斜面均保持不动,下滑过程中斜面对地面压力依次为F1、F2、F3、F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F4

B.F1>F2>F3>F4

C.F1

D.F1=F3

9.如图,长m

L4.1

=,高h=1.25m,质量M=30kg的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01

.0

1

=

μ,当速度s

m

v/

2.1

=时,把一质量为m=20kg的铁块轻轻地放在车的前端(铁块视为质点),铁块与车上板间动摩擦因数02

.0

2

=

μ,问:铁块着地时距车的尾端多远?

10.一质量为M=4kg 、长为L=3m 的木板,在水平向右F=8N 的拉力作用下,以ν0=2m/s 的速度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某时刻将质量为m=1kg 的铁块(看成质点)轻轻地放在木板的最右端,如图所示.不计铁块与木块间的摩擦。 若保持水平拉力不变,求小铁块经过多

长时间离开木板?( t =2s)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可视为

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 图象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 和bcd 所示,a 、b 、c 、

d 点的坐标为a (0,1.0)、b (0,0)、c (4,0.4)、d (l2,0)。根据v-t 图象,求:

(1)物块在长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2)物块质量m 与木板质量M 之比。

12.如图所示,在倾角30θ

=?、足够长的斜面上分别固定着两个物体

A .

B ,相距L =0.2m ,

它们的质量m A =m B =1kg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6

A

μ=

3

B

μ=

.在t =0时刻同时

撤去固定两物体的外力后,A 物体将沿斜面向下运动,并与B 物体发生连续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忽略不计),每次碰后两物体交换速度.g 取10m/s 2

.求: (1)A 与B 第一次碰后瞬时B 的速率?

(2)从A 开始运动到两物体第二次相碰经历多长时间?

13.质量m=1kg 的小滑块(可视为点)放在质量M =1kg 的长木板右端,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与滑块之间摩擦系数μ=0.1,木板长L =75cm 。开始二者均静止。现用水平恒力F 沿板向右拉滑块,如图所示。试求:

(1)为使滑块和木板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滑动,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

(2)用水平恒力F 沿板方向向右拉滑块,要使滑块在0.5s 时间从木板右端滑出,力F 应多大?

1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 长木板静止于水平桌面,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一质量为1kg 的铁块(可视为质点)以6m/s 的初速度v 从木板的左端滑上木板,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1)为了使铁块不滑出木板,板的长度至少为多长?

(2)在铁块不滑出木板的条件下,从铁块滑上木板时起到最终停止运动,铁块和木板的位移分别为多少?

组合型传送带类问题:

1.如图所示,将一物体A 放在匀速传送的传动带的a 点,已知传动

带速度大小

,A

与传动带的动摩擦因数

,试求物块A 运动到C 点共需要多长时间?(

2.如图甲所示,水平传送带的长度L=4m , 传送皮带轮的半径都为R = 0.25m , 现有一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恒定的水平速度V 滑上传送带,设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 当转动角速度为ω时, 物体离开传送带B 端后在空中运动的水平距离为S, 若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重复上述动作(保持滑上传送带的初速V 不变),可得到一些对应的ω 和S 值,,将这些对应值画在坐标上并连接起来,得到如图乙中实线所示的S -ω 图象.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求: (1)滑上传送带时的初速 V 以及物体和皮带间动摩擦因数μ (2)上面传送带和地面高度 h .(g 取10m/s 2)

-1 甲

在高中物理中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问题

在高中物理中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 体问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在高中物理中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问题 新疆和静高级中学 李彦波 【摘要】整体法与隔离法是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两种重要方法,其中,利用整体法思路清晰,步骤简洁,本文重点分析其在加速度不等系统中应用的思路和注意要点,以期引导学生能在较复杂情景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整体法。 【关键词】整体法 加速度不等系统 整体法是物理解题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 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把物理问题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体法往往被用于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所谓连接体,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所以, 中学阶段涉及连接体问题时,要求连接体内的各个物体必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大小相等,才可以用整体法处理;,而对于加速度不同的物体只能老老实实用隔离法来做。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加速度不同的物体不仅可以看成整体并用整体法来处理,而且用整体法来处理的话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通过高三复习过程中,探讨对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的典型例题的整体法处理,期望读者能够站在整体法的高度来分析此类问题,以拓展解题思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对于一个物体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 乘积,即 ma F i i =∑① 对于一个具有共同运动加速度的连接体所构成的系统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系统 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系统的总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a m F i i i i ∑∑=② 对于一个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所构成的系统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合外力之和,即 i i i i i a m F ∑∑=③,采用正交分解法,其两个分量的方程形式为ix i i i ix a m F ∑∑=和iy i i i iy a m F ∑∑= 动力学知识解题的能力,下面通过较复杂情景中的应用与隔离法作一比较。 例题1 如图所示有一倾角为θ、质量M 的木楔ABC 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 上,有一质量m 的光滑物块在木楔上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在此过程中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大小。

初中体育《坐位体前屈练习方法》教案

湖北省麻城市集美学校初中体育《坐位体前屈练习方法》教案 坐位体前屈的动作方法:慢慢练平坐在地上,伸直双腿,脚板崩直,然后,弯曲腰部,双手放在头的两侧,尽力向前伸慢慢用力,不要晃。 一、立位练习法: 1、双脚开立体前屈练习法 动作方法:双脚开立同肩宽,膝关节伸直,腰部、背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加振动做体 前屈练习。 2、单脚支撑练习法 动作方法:(有左脚为例)左脚向左前方迈一小步,脚跟着地成支撑,脚尖勾回,膝关节伸直,身体中心落在右腿上,右腿膝关节弯曲;左手压在左脚膝关节上,加振动用右手摸(抓) 左脚脚尖; 3、双脚并拢体前屈练习法 动作方法:双脚并拢,膝关节伸直,腰部、背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加振动做体前屈练习。 二、坐位练习法: 1、单脚练习法 动作方法:(有左脚为例)左脚膝关节伸直,脚尖勾回,身体前扑,加振动用右手抓左脚脚尖或前脚掌; 2、双脚分开练习法 动作方法:双脚分开同肩宽,膝关节伸直,脚尖勾回,身体前扑,加振动用双手去抓双脚脚 尖或者双脚前脚掌; 3、双脚并拢练习法 动作方法:双脚并拢,膝关节伸直,脚尖勾回,身体前扑,加振动用双手去抓双脚脚尖或者双脚前脚掌; 三、利用台阶练习法 动作方法:学生站在上一级台阶上,成立位体前屈姿势,加振动,用手指指尖或手掌去触 摸下一级台阶的台面。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手段如下: ⑴坐压腿:双腿分开坐在地面上,一条腿屈膝,脚跟接触伸展腿的内侧。呼气,上体前倾 贴近伸展腿大腿的上部。伸展腿膝部保持伸直,动作幅度尽量大。 (2)压腿:在高台前站立,一条腿伸直放在台上,另一条腿支撑地面。呼气,双腿膝关节伸 直,髋关节正对台子。上体前倾,贴近台上大腿上部,双手扶踝关节前部。伸展腿膝部和背部保持伸直。动作幅度尽量大。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https://www.doczj.com/doc/34566015.html, (3)站立拉伸:背贴墙站立,呼气,直膝抬起一条腿。同伴用双手抓住踝关节上部,帮助腿 上举。同伴帮助上举腿时练习者呼气,动作幅度尽量大。 2?拉伸大腿内侧 (1)直膝分腿坐压腿:双腿尽量左右分开,坐在地面上,双手体前扶地。呼气,转体,上体前倾贴在一条腿上,双手扶在身体前倾一侧腿的踝关节前部。充分伸展双腿和腰部。 ⑵弓箭步拉伸:弓箭步站立,双脚间距离约60厘米,后脚左转90度,双手叉腰。呼气,前脚继续前移,髋部下压后面腿,换腿重复练习。动作幅度尽量大。 3?腰腹部 (1)跪立背弓:在垫上跪立,脚尖向后。双手扶在背上部,上体后仰,背部肌肉收缩送髋。 呼气,加大动作幅度,逐渐把双手滑向脚跟。动作幅度尽量大。拉伸25秒,3至5组。 (2)体前屈蹲起:双脚并拢俯身下蹲,逐渐下降双手放在脚两侧,手指向前。躯干贴在大腿上部。伸膝至最大限度。动作幅度尽量大,手不能离地。 ⑶跨栏坐:双腿尽量左右分开,坐在地面上,成跨栏坐姿势,呼气,转体,上体前倾贴在一条腿上,

连接体问题专题详细讲解20912

连接体问题 一、连接体与隔离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连接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如果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该物体即为隔离体。 二、外力和力如果以物体系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作用力,这些力是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不考虑力。如果把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这些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三、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1.整体法连接体中的各物体如果加速度相同,求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如果要求连接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隔离其中一个物体,对该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此法称为隔离法。 3.整体法与隔离法是相对统一,相辅相成的。本来单用隔离法就可以解决的连接体问题,但如果这两种方法交叉使用,则处理问题就更加方便。如当系统中各物体有相同的加速度,求系统中某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往往是先用整体法法求出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法求物体受力。 简单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大小加速度的整体。 2.“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即当做一个质点来考虑)。 注意:此方法适用于系统中各部分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情况。 3.“隔离法”:把系统中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 注意:此方法对于系统中各部分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或不相同情况均适用。 4.“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 求各部分加速度相同的连结体的加速度或合外力时,优选考虑“整体法”;如果还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且一定是从要求作用力的那个作用面将物体进行隔离;如果连结体中各部分加速度不同,一般都是选用“隔离法”。 5.若题中给出的物体运动状态(或过程)有多个,应对不同状态(或过程)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再列方程求解。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小结纸带的数据处理

[物理专题辅导材料] 纸带的数据处理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小结 ◆关于打点计时器的基本知识回顾: 1、打点计时器是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 纸带直接记录的信息有哪些? 位移x 时间间隔t 2、利用纸带可以计算的物理量有哪些? 平均速度 v 、 瞬时速度v 、 加速度a ◆纸带问题的注意事项: 1、注意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 ; ①、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 是多少? ②、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 是多少? Δt= 5×0.02s =0.1s 2、注意长度的单位。 m 、cm 、mm 注意:题目中也可能出现“每4个点”“每3个点”等说法. 3、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若有要求则按要求保留,若无要求,一般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即可。 ◆数据处理 一、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例:上图中,2点的瞬时速度v 2=? t x x t d d t x v v ?+=?-=?= =--2223 21331312 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1、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t v a ??= 。 这样做有误差么?所有的数据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有偶然性! 如何让减小误差?

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44321a a a a a +++= ②选的点应该离得远一些。t v v a ?-=41 5 2、借助于v —t 图象,求出多组速度做出v —t 图象,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优点:充分利用所有数据,图象最能够说明规律,加速度的计算最准确! 缺点:不易操作,画图线时容易产生误差。 3、利用公式: Δx =aT 2 即2t x a ?=若任意取点也存在不能充分利用数据的问题,偶然性大! 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5 5 4321a a a a a a ++++= ②选的点应该离得远一些。 可导出 x m -x n =(m-n )at 2 即2 )(t n m x x a n m --= 4、逐差法测物体加速度 (以6段为例) 选好恰当的项数差 x 4-x 1=3a 1t 2 x 5-x 2=3a 2t 2 x 6-x 3=3a 3t 2 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2 3 2165423625143219333t x x x x x x t x x x x x x a a a a ---++=?-+-+-=++= 这就是逐差法计算加速度的公式: [做一做] 利用这个个方法推导5段计算加速度时,逐差法的表达式 三.纸带数据呈现方式的变化 例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 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 ,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如图4所示,使每一条纸带下端与x 轴重合,左边与y 轴平行,将纸带贴在直角坐标系中,求: (1)在第一个0.1s 内中间时刻的速度是 m/s 。 (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是 m/s 2。 解析: 由图可知,在第一个0.1s 内中间时刻的速度 2 3216549t s s s s s s a ---++= 2 2 154 6t s s s s a --+=x y/cm 2 33456图4

加速度不同型的连接体问题

加速度不同型的连接体问题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多选)(2015?万载县校级一模)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下滑,物块质量为m ,下滑过程斜劈始终保持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物块质量m ,物块加速度变大,斜劈受地面摩擦力不变 B .增大物块质量m ,物块加速度不变,斜劈受地面摩擦力变大 C .竖直向下对物块施加一压力F ,物块加速度变大,斜劈受地面摩擦力变大 D .平行斜面对物块施加一向下推力F ,物块加速度变大,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变大 2.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物体M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m 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 ) A .地面对物体M 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 B .地面对物体M 的摩擦力先向左后向右 C .物块m 上、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 D .地面对物体M 的支持力总小于(M+m)g 3. 如图所示,用细线竖直悬挂一质量为M 的杆,质量为m 的小环套在杆上,它与杆间有摩 擦,环由静止释放后沿杆下滑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 ,则环下滑过程中细线对杆的拉力大小为 ( ) A.M g B.M g +mg C.M g +mg -ma D.M g +mg +ma 4. (2016·湖南怀化高三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的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g B.(M -m )g m C .0 D.(M +m )g m 5. 如图所示,质量为M =60 kg 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定滑轮装置将质量为m =40 kg 的重 物送入井中.当重物为2 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落时,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 取10 m/s 2)( ) A .200 N B .280 N C .320 N D .920 N 6. 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 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 的人以加速度a 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A .(M +m )g B .(M +m )g -ma C .(M +m )g +ma

专项:纸带实验求加速度和速度(含解释和答案)

专项:纸带实验求加速度和速度 纸带问题核心公式 21aT s s s n n =-=?- 求加速度a 2 123456)3() ()(T s s s s s s a ++-++= 求加速度a V t/ 2 =V = s t =T S S N N 21++ 求某点瞬时速度v 1.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实-1-10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测量时发现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 长为14.56 cm ,CD 长为11.15 cm ,DE 长为13.73 cm ,则 (1)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 (3)AB 的距离应为________ cm. 解释:T=0.1s (1)V c =AE/4T=0.986m/s 2 (2)a=(CE-AC )/(2T )2=2.58m/s 2 (3)S BC -S AB =aT 2 S AB =5.99cm 答案:(1)0.986m/s 2(2)2.58m/s 2(3)5.99cm 2.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F 、G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 ,AB 、AC 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1=1.30cm ,S 2=3.10cm , 利用AB 和AC 段求加速度的公式为a=_______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 m/s 2 .

届一轮复习 连接体问题 教案

考点三连接体问题 基础点 知识点1 连接体 1.定义: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连接体一般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速度、加速度)。如下图所示:

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要么先整体后隔离,要么先隔离后整体。 (1)整体法是指系统内(即连接体内)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具有相同加速度),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整体法可以求系统的加速度或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力。 (2)隔离法是指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力,从研究方便出发,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再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隔离法适合求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或各个物体的加速度。 3.整体法、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知识点2 临界与极值 1.临界问题 物体由某种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所要经历的一种特殊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这种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分界点就是临界点,此时的条件就是临界条件。

坐位体前屈的动作方法

坐位体前屈的动作方法:慢慢练平坐在地上,伸直双腿,脚板崩直,然后,弯曲腰部,双手放在头的两侧,尽力向前伸慢慢用力,不要晃。 一、立位练习法: 1、双脚开立体前屈练习法 动作方法:双脚开立同肩宽,膝关节伸直,腰部、背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加振动做体前屈练习。 2、单脚支撑练习法 动作方法:(有左脚为例)左脚向左前方迈一小步,脚跟着地成支撑,脚尖勾回,膝关节伸直,身体中心落在右腿上,右腿膝关节弯曲;左手压在左脚膝关节上,加振动用右手摸(抓)左脚脚尖; 3、双脚并拢体前屈练习法 动作方法:双脚并拢,膝关节伸直,腰部、背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加振动做体前屈练习。 二、坐位练习法: 1、单脚练习法 动作方法:(有左脚为例)左脚膝关节伸直,脚尖勾回,身体前扑,加振动用右手抓左脚脚尖或前脚掌; 2、双脚分开练习法 动作方法:双脚分开同肩宽,膝关节伸直,脚尖勾回,身体前扑,加振动用双手去抓双脚脚尖或者双脚前脚掌; 3、双脚并拢练习法 动作方法:双脚并拢,膝关节伸直,脚尖勾回,身体前扑,加振动用双手去抓双脚脚尖或者双脚前脚掌; 三、利用台阶练习法 动作方法:学生站在上一级台阶上,成立位体前屈姿势,加振动,用手指指尖或手掌去触摸下一级台阶的台面。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手段如下: (1)坐压腿:双腿分开坐在地面上,一条腿屈膝,脚跟接触伸展腿的内侧。呼气,上体前倾贴近伸展腿大腿的上部。伸展腿膝部保持伸直,动作幅度尽量大。 (2)压腿:在高台前站立,一条腿伸直放在台上,另一条腿支撑地面。呼气,双腿膝关节伸直,髋关节正对台子。上体前倾,贴近台上大腿上部,双手扶踝关节前部。伸展腿膝部和背部保持伸直。动作幅度尽量大。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https://www.doczj.com/doc/34566015.html, (3) 站立拉伸:背贴墙站立,呼气,直膝抬起一条腿。同伴用双手抓住踝关节上部,帮助腿上举。同伴帮助上举腿时练习者呼气,动作幅度尽量大。 2.拉伸大腿内侧 (1)直膝分腿坐压腿:双腿尽量左右分开,坐在地面上,双手体前扶地。呼气,转体,上体前倾贴在一条腿上,双手扶在身体前倾一侧腿的踝关节前部。充分伸展双腿和腰部。(2)弓箭步拉伸:弓箭步站立,双脚间距离约60厘米,后脚左转90度,双手叉腰。呼气,前脚继续前移,髋部下压后面腿,换腿重复练习。动作幅度尽量大。 3.腰腹部 (1)跪立背弓:在垫上跪立,脚尖向后。双手扶在背上部,上体后仰,背部肌肉收缩送髋。呼气,加大动作幅度,逐渐把双手滑向脚跟。动作幅度尽量大。拉伸25秒,3至5组。(2)体前屈蹲起:双脚并拢俯身下蹲,逐渐下降双手放在脚两侧,手指向前。躯干贴在大腿上部。伸膝至最大限度。动作幅度尽量大,手不能离地。 (3)跨栏坐:双腿尽量左右分开,坐在地面上,成跨栏坐姿势,呼气,转体,上体前倾贴

连接体问题专题详细讲解

连接体问题一、连接体与隔离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连接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如果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该物体即为隔离体。 二、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系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作用力,这些力是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不考虑内力。如果把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这些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三、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1.整体法连接体中的各物体如果加速度相同,求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如果要求连接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隔离其中一个物体,对该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此法称为隔离法。 3.整体法与隔离法是相对统一,相辅相成的。本来单用隔离法就可以解决的连接体问题,但如果这两种方法交叉使用,则处理问题就更加方便。如当系统中各物体有相同的加速度,求系统中某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往往是先用整体法法求出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法求物体受力。 简单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大小加速度的整体。 2.“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即当做一个质点来考虑)。 注意:此方法适用于系统中各部分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情况。 3.“隔离法”:把系统中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 注意:此方法对于系统中各部分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或不相同情况均适用。 4.“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 求各部分加速度相同的连结体的加速度或合外力时,优选考虑“整体法”;如果还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且一定是从要求作用力的那个作用面将物体进行隔离;如果连结体中各部分加速度不同,一般都是选用“隔离法”。 5.若题中给出的物体运动状态(或过程)有多个,应对不同状态(或过程)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再列方程求解。 针对训练 1.如图用轻质杆连接的物体AB沿斜面下滑,试分析在下列条件下,杆受到的力是拉力还是压力。 (1)斜面光滑; (2)斜面粗糙。 〖解析〗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假设法。即假定A、B间的杆不存在,此时同时释放A、B,若斜面光滑,A、B运动的加速度均为a=g sinθ,则以后的运动中A、B间的距离始终不变,此时若将杆再搭上,显然杆既不受拉力,也不受压力。若斜面粗糙,A、B单独运动时的加速度都可表示为:a=g sinθ-μg cosθ,显然,若a、b两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μB,则有a A=a B,杆仍然不受力,若μA>μB,则a A<a B,A、B间的距离会缩短,搭上杆后,杆会受到压力,若μA<μB,则a A>a B杆便受到拉力。 〖答案〗 (1)斜面光滑杆既不受拉力,也不受压力 (2)斜面粗糙μA>μB杆不受拉力,受压力 斜面粗糙μA<μB杆受拉力,不受压力 类型二、“假设法”分析物体受力 【例题2】在一正方形的小盒内装一圆球,盒与球一起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如图所示,若不存在摩擦,当θ角增大时,下滑过程中圆球对方盒前壁压力T及对方盒底面的压力N将如何变化?(提示:令T不为零,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

连接体专题 (1)

专题:连接体问题 一、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 例|1在右图中,质量分别为m 1、m 2的物体由弹簧相连接,在恒力F 作用下共同向右运动,弹簧的长度恒定,物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求:弹簧的弹力? 练1.如右图所示,物体m 1、m 2用一细绳连接,两者在竖直向上的力F 的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求细绳上的张力? 例|2在右图中,质量分别为m 、M 的物体由相连接,在恒力F 作用下运动,物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求细绳上的张力? 练2.一工人用力F 沿倾角为θ的斜面推着货箱A 、B 匀加速上升,已知A 、B 的质量分别为1m 和2m ,两货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试分析货箱A 对B 的作用力。 例|3如图右,m 1、m 2用细线吊在定滑轮,当m 1、m 2开始运动时,求细线受到的张力? 练3.如图所示,小华坐在吊台上,通过定滑轮把自己和吊台共同提起.小华的质量 ,吊台的质量 ,起动时的加速度为 .(取 )求: ()绳上的张力大小. ()小华对吊台压力的大小. 1 m 2m F F

例|4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A(与弹簧固联),在物体A的上方再放上物体B,初始时物体A、B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B上,使物体B-直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F 与物体B的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经过t=0.1s物体A、B分离,物体A的质量为m A=lkg,重力加速度g=l0m/s2,求: (1)物体B的质量m B; (2)弹簧的劲度系数k。 练4.质量的物块A与质量的物块B放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轻质弹簧一端与物块B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档板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k=400 N/m,现给物块A施加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使物块A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力F在前0.2s内为变力,0.2s后为恒力,()求:力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二、加速度不相同的连接体 例|5质量为M的箱体放在水平面上,其内部柱子上有一物块正以加速度a下滑,物块的质量为m。求箱体对地面的压力? 例|6在以下所述情形下,分别求出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 (1)质量为m的物块在质量为M的斜面上静止和沿斜面匀速下滑; (2)质量为m的物块在沿着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 滑,斜面体质量为M,始终静止; (3)质量为m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加速下滑,斜面体质量为M,保持静止。练6.如图所示,一质量M=6kg的斜面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倾角为 30。质量m=4kg 的物体以a=3m/s2的加速度沿斜面下滑,而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及支持力。(g=10m/s2) m M 30 m M a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连接体问题的解题技巧练习题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连接体问题的解题技巧练习题 1. 如图,一个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 和B 紧挨着匀速下滑,A 与B 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 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则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A. 2tan 3α B. 2cot 3α C. tan α D. cot α 2. 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物块A 、B 用轻弹簧相连,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它们的质量之比m :M=1:2。当用水平力F 作用于B 上且两物块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时(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伸长量为1x ;当用同样大小的力F 竖直向上拉B 且两物块以相同的加速度竖直向上运动时(如图乙所示),弹簧的伸长量为2x ,则21:x x 等于( ) A. 1:1 B. 1:2 C. 2:1 D. 2:3 3. 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c 是固定在车上的一根水平杆,物块M 穿在杆上,M 通过细线悬吊着小物体m ,m 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现使小车如下图分四次分别以4321a a a a 、、、向右匀加速运动,四种情况下M 、m 均与车保持相对静止,且图甲和图乙中细线仍处于竖直方向,已知8:4:2:1:::4321=a a a a ,M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4321f f f f 、、、,则错误.. 的是( )

A. 2:1:21=f f B. 3:2:21=f f C. 2:1:43=f f D . tanα=2tanθ 4. 如图,机车a 拉着两辆拖车b ,c 以恒定的牵引力向前行驶,连接a 、b 间和b 、c 间的绳子张力分别为T 1、T 2,若行驶过程中发现T 1不变,而T 2增大,则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A. b 车中有部分货物落到地上 B. c 车中有部分货物落到地上 C. b 车中有部分货物抛到c 车上 D. c 车上有部分货物抛到b 车上 5. 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C 倾角为θ,质量均为m 的两物块A 、B 一起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物块A 上表面是水平的,则在该减速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A 受到B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B. 物块B 受到A 的支持力做负功 C. 两物块A 、B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cosθ D. 物块B 的机械能减少 6.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物体A 、B ,m 1>m 2,A 、B 间水平连接着一轻质弹簧秤。若用大小为F 的水平力向右拉B ,稳定后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弹簧秤示数为F 1;如果改用大小为F 的水平力向左拉A ,稳定后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弹簧

纸带求加速度

理想纸带和实际纸带求加速度总结 沁县中学王春雷 高一物理对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和求加速度。为教学重点内容。学生对纸带问题未能正确处理,现将此类问题总结如下; 一、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S1、S2、S3、……Sn,则有S2-S1=S3-S2=S4-S3=…… =Sn-S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符,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原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它的加速度。 例1:某同学在研究小车的运动的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下图中,单位是cm。 试计算小车的加速度为多大? 解:由图知:S1=AB=1.50cm S2=BC=1.82cm S3=CD=2.14cm S4=DE=2.46cm S5=EF=2.78cm S2-S1=0.32cm S3-S2=0.32cm S4-S3=0.32cm S5-S4=0.32cm 即又 说明:该题提供的数据可以说是理想化了,实际中不可能出现S2-S1= S3-S2= S4-S3= S5-S4,因为实验总是有误差的。 例2: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算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 我们求出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应怎样处理呢?此时,应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由于题中条件是已知S1、S2、S3、S4、S5、S6共六个数据,应分为3组。

在高中物理中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问题

在高中物理中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问题 新疆和静高级中学 李彦波 【摘要】整体法与隔离法是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两种重要方法,其中,利用整体法思路清晰,步骤简洁,本文重点分析其在加速度不等系统中应用的思路和注意要点,以期引导学生能在较复杂情景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整体法。 【关键词】整体法 加速度不等系统 整体法是物理解题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把物理问题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体法往往被用于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所谓连接体,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所以, 中学阶段涉及连接体问题时,要求连接体内的各个物体必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大小相等,才可以用整体法处理;,而对于加速度不同的物体只能老老实实用隔离法来做。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加速度不同的物体不仅可以看成整体并用整体法来处理,而且用整体法来处理的话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通过高三复习过程中,探讨对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的典型例题的整体法处理,期望读者能够站在整体法的高度来分析此类问题,以拓展解题思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对于一个物体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ma F i i =∑① 对于一个具有共同运动加速度的连接体所构成的系统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系统的总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a m F i i i i ∑∑=② 对于一个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所构成的系统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合外力之和,即 i i i i i a m F ∑∑=③,采用正交分解法,其两个分量的方程形式为ix i i i ix a m F ∑∑=和iy i i i iy a m F ∑∑= 动力学知识解题的能力,下面通过较复杂情景中的应用与隔离法作一比较。 例题1 如图所示有一倾角为θ、质量M 的木楔ABC 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m 的光滑物块在木楔上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在此过程中木楔没有动, 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大小。 解析:利用隔离法解题: 先取物块m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3,

坐位体前屈训练方法与技巧

坐位体前屈训练方法与技巧 坐位体前屈测试方法:这一项目的场地是在室内,使用电动测试仪进行测试。考试时,考生直角坐,两腿伸直,两脚脱鞋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 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 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注意事项及技巧: 1、考试前,考生要进行体前屈准备活动练习,让腿部韧带拉开,然后, 身体前屈,两臂向前 推游标时两腿不能弯曲; 受试者应匀速向前推动游标,不得突然发力; 向前推动游标时,中途不可停顿,一旦停止,电动测试仪就记录下成绩。 2、将腹部慢慢靠近大腿(不要拱背)。 3、在屈之前把腰挺直,尽量收腹,拉伸腰,然后双腿挺直的情况下身体前倾同时伸展手臂。 坐位体前屈的训练方法 一、立位练习法: 1、双脚开立体前屈练习法动作方法:双脚开立同肩宽,膝关节伸直,腰部、背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加振动做体前屈练习。 2、单脚支撑练习法动作方法:(有左脚为例)左脚向左前方迈一小步,脚跟着地成支撑,脚尖勾回,膝关节伸直,身体中心落在右腿上,右腿膝关节弯曲;左手压在左脚膝关节上,加振动用右手摸(抓)左脚脚尖; 3、双脚并拢体前屈练习法动作方法:双脚并拢,膝关节伸直,腰部、背部放松,双手自 然下垂,加振动做体前屈 练习。二、坐位练习法: 1、单脚练习法动作方法:(有左脚为例)左脚膝关节伸直,脚尖勾回,身体前扑,加振 动用右手抓左脚 脚尖或前脚掌; 2、双脚分开练习法动作方法:双脚分开同肩宽,膝关节伸直,脚尖勾回,身体前扑,加振动用双手去抓双脚脚尖或者双脚前脚掌; 3、双脚并拢练习法动作方法:双脚并拢,膝关节伸直,脚尖勾回,身体前扑,加振动用 双手去抓双脚脚尖 或者双脚前脚掌; 三、利用台阶练习法动作方法:学生站在上一级台阶上,成立位体前屈姿势,加振动,用手指指尖或手掌去触摸下一级台阶的台面。 二、坐位练习法:1、先坐在地上,双腿并拢伸直,两臂向前用力伸。可以有节奏的进行,目的就是静力练习前的拉伸准备和热身活动。也可 2 、同伴或教练员可利用用手反复按压练习者肩背部的办法,助其用力,达到伸拉的目的。这里有个关键,就是练习者的肩部和后背易上弓的位置是重点施力部位。并且,用力方向不宜往正下方,以前下方为最佳。按压时间长度 1 2 两分钟。 以上1、2 也可这样:一人坐垫上,双脚并拢,帮助的人站在练习者身后,有节奏的推压练习者的双肩,做 4 个8 拍,推压由轻到重,练习者配合主动向前身体前屈下压, 4 个

经典---利用纸带问题求加速度与速度

纸带问题求加速度与速度 分析纸带问题的核心公式 ◆2 1aT s s s n n =-=?- 求加速度a ◆V t/ 2 =V =s t = T S S N N 21++ 求某点瞬时速度v 1,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实-1-10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测量时发现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 长为14.56 cm ,CD 长为11.15 cm ,DE 长为13.73 cm ,则 1,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 , 3,AB 的距离应为________ cm.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 1,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 4=________m /s ,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m /s 2。 3,研究小车的匀变速运动,记录纸带如图所示,图中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m/s 2 , 打P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 m/s 。

坐位体前屈训练方法与技巧

体育中考---坐位体前屈训练方法与技巧 坐位体前屈测试方法: 这一项目的场地是在室内,使用电动测试仪进行测试。考试时,考生直角坐,两腿伸直,两脚脱鞋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注意事项及技巧: 1、考试前,考生要进行体前屈准备活动练习,让腿部韧带拉开,然后,身体前屈,两臂向前推游标时两腿不能弯曲;受试者应匀速向前推动游标,不得突然发力;向前推动游标时,中途不可停顿,一旦停止,电动测试仪就记录下成绩。 2、将腹部慢慢靠近大腿(不要拱背)。 3、在屈之前把腰挺直,尽量收腹,拉伸腰,然后双腿挺直的情况下身体前倾同时伸展手臂。 坐位体前屈的训练方法 一、立位练习法: 1、双脚开立体前屈练习法 动作方法:双脚开立同肩宽,膝关节伸直,腰部、背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加振动做体前屈练习。 2、单脚支撑练习法 动作方法:(有左脚为例)左脚向左前方迈一小步,脚跟着地成支撑,脚尖勾回,膝关节伸直,身体中心落在右腿上,右腿膝关节弯曲;左手压在左脚膝关节上,加振动用右手摸(抓)左脚脚尖; 3、双脚并拢体前屈练习法 动作方法:双脚并拢,膝关节伸直,腰部、背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加振动做体前屈练习。二、坐位练习法: 1、单脚练习法 动作方法:(有左脚为例)左脚膝关节伸直,脚尖勾回,身体前扑,加振动用右手抓左脚脚尖或前脚掌; 2、双脚分开练习法 动作方法:双脚分开同肩宽,膝关节伸直,脚尖勾回,身体前扑,加振动用双手去抓双脚脚尖或者双脚前脚掌; 3、双脚并拢练习法 动作方法:双脚并拢,膝关节伸直,脚尖勾回,身体前扑,加振动用双手去抓双脚脚尖或者双脚前脚掌; 三、利用台阶练习法 动作方法:学生站在上一级台阶上,成立位体前屈姿势,加振动,用手指指尖或手掌去触摸下一级台阶的台面。 二、坐位练习法: 1、先坐在地上,双腿并拢伸直,两臂向前用力伸。可以有节奏的进行,目的就是静力练习前的拉伸准备和热身活动。也可

连接体不同加速度

理解 ;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着紧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A 和B (如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当用水平恒力F 推物体A 时,问:⑴A 、B 两物体的加速度多大?⑵A 物体对B 物体的作用力多大? 如上图所示,物体A 、B 间用轻质弹簧相连,已知m A =2 m ,m B =m ,且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均为其重力的k 倍,在水平外力作用下,A 和B 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当撤去外力的瞬间,物体A 、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A = ,a B = 。(以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应用 ; 1.如图6所示,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g B. m m M - g C.0 D. m m M +g 2.如图7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都等于2 g B. 2 g 和0 C. 2 g M M M B B A ? +和0 D.0和 2 g M M M B B A ?+ 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A . αsin 2 g B .αsin g C . αsin 2 3g D .αsin 2g 4.如图所示,木块A 和B 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块 C 上,三者静置于地面,它们的质量之比是1:2:3,设所有 接触面都光滑,当沿水平方向抽出木块C 的瞬时,A 和B 图 6 图 7

坐位体前屈练习易犯错误及解决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4566015.html, 坐位体前屈练习易犯错误及解决方法 作者:顾德开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7年第02期 易犯错误1:低头过早 现象:在坐位体前屈练习中,学生对于何时抬头把握不准,许多学生在练习初就低头,导致躯干紧张、收腹不紧、呼吸不通畅等情况发生。 原因:低头时机把握不准。 改进方法:低头夹棒:2名学生一组,1名学生练习,另1名学生将体操棒放在练习者颈部前中间位置,在开始练习时,要求练习者下颌前伸,不能碰棒,当躯干前倾、腹部收紧靠近大腿时,提醒练习者迅速低头,用下颌夹紧棒。 易犯错误2:躯干前倾不够 现象:在练习坐位体前屈时,学生背部拮抗肌紧张,身体“弓”得太厉害,躯干难以前倾,部分学生甚至在同伴的帮助下也难以完成下压动作。 原因:背部肌肉紧张;低头过早。 改进方法:站位体前屈:两脚左右分开略比肩宽,上体前屈,塌腰,两手掌触地,呈“n”型停留10秒,练习3组;俯撑后仰:俯卧在垫子上,髋、腿贴住垫子,手臂撑直并撑起上体,头后仰,停10秒,练习3组。 易犯错误3:卷腹不充分 现象:一些肥胖学生,尤其是腹部脂肪比较多的学生,他们的坐位体前屈成绩一般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是采用坐姿练习,腹部脂肪不放松,容易堆积,使身体难以向大腿贴紧,再加上腹肌收缩能力差,导致动作难以完成。 原因:腹部肌肉和股直肌收缩能力差。 改进方法:仰卧举腿夹棒:仰卧在垫子上,向后举腿,脚尖绷直,身体与腿成90°,停留15秒;也可1名学生仰卧,两腿并拢,做体前屈动作,另1名学生扶其膝关节,帮助其腿下压。或采用腹部夹体操棒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提醒学生膝关节伸直;肋木悬垂举腿:背对肋木站立,两手分开抓住肋木,身体与腿成90°,脚尖绷直,做慢下快起练习。 易犯错误4:不重视跟腱拉伸

物理必修一纸带加速度及速度求法Word版

求纸带的加速度及速度 一、公式:S 1-S 2=△X=aT 2 注意;△X 指的是两段位移的差值,T 代表每段时间,以为每段时间只能是相等的。同理可得,S m -S n =(m-n)aT 2 二、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证明:由v t =v 0+at 可知,经后的瞬时速度为: 1、某同学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 ,打下如图11所示的纸带.如果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记为x1、x 2、x 3、x 4、x 5、x6. 图10 图11 (1)实验时纸带的 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A”或“B”) (2)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方法A :由g1=x2-x1T2,g2=x3-x2T2,…,g5=x6-x5T2 取平均值g =9.767 m/s2; 方法B :由g1=x4-x13T2,g2=x5-x23T2,g3=x6-x33T2 取平均值g =9.873 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方法A 中有 ;方法B 中有 .因此,选择方法 (填“A”或“B”)更合理.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从中确定五个记数点,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12所示。则小车在C点的速度V C = m/s,小车在D点的速度 V d =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_______m/s2. 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取下一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与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x1为cm,打计数点O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m/s,物体的加速度为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 一系列点,如图11所示,选定五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小车在C点的速度v=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解析:(1)与重物相连接的纸带一端点间距较小,故为A端. (2)从表面上看,方法A中六组数据均得到利用,实际上只用了x1和x6两组数据,而 方法B采用的是逐差法,六组数据均得到利用,故方法B更合理. 答案:(1)A(2)x1、x6x1、x2、x3、x4、x5、x6 B 2、解析;V C =S BD除以2T 解得V C =1.9 m/s V D =S CE除以2T 解得V D =2.1 m/s S BC-S AB=△X=aT2 解得a =2.0 m/s2 答案1.9 2.1 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