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诊断?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诊断?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诊断?

脑血管意外亦称脑卒中或脑中风。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脑血管病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也很高。主要致残表现是偏瘫、言语障碍。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目的是通过早期康复手段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减少脑血管病的复发和致残率。康复的重点是偏瘫和失语。

为患者制定一个康复方案要依据临床表现、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确定神经系统损害的性质(出血性或闭塞性)、部位(内囊、外囊、脑叶、皮质或脑干)以及病变程度。另外,对患者全身状况的评估(年龄、全身状态、血压、血糖、血酯)及心、肺、肾主要脏器机能。心理状态的评估也是不可缺少的。康复的程序反映了患者的总体情况。

康复治疗程序通常分为发病后急性期和逐渐恢复的慢性期。急性期也是卧床安静期,慢性期又分为:卧床期、过渡期、坐位期、过渡期、步行准备—步行期。急性期取决于生命体征和一般状态,意识障碍和麻痹程度。慢性期要根据当时的体位、瘫痪程度和全身状态来决定。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病的不同病期也不同特点。

1、急性期

对意识障碍明显的重型脑卒中发作病人,因病情易变,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发病后症状进展,尤其脑出血病人更应慎重。此期因病人卧床、不能活动,易发生关节挛缩变形、褥疮、呼吸道感染、肌力下降、心肺功能低下、精神衰退等合并症。护理人员除积极配合医生完成调整

血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的药物治疗外,康复的重点放在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上。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

①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

②定时翻身,更换体位。意识丧失的脑卒中昏睡病人,病情是否平稳,侧卧时必须将偏瘫的上下肢置于体上,以免受压。近几年,国外学者将瘫痪的侧卧位视为偏瘫病人的第一体位,健侧卧位为第二体位。平卧位为各种反射最活跃的一种体位,它能维持病人体位的对称性,但无论何种体位均要注意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翻身时要注意头部侧、仰位置的协调,以防呕吐物逆流气管和舌后坠。

③床上被动活动。主要防止肌萎缩及足膝关节变形。脑梗塞病人若无意识障碍,则在发病后次日即开始,脑出血病人宜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夹板固定的肢体可因时间过长引起民疼痛,可适当取下,给病人放一个舒服位置,并利用这时间做被动活动按关节活动阈进行被动运动,应先健侧后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活动到位,又要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对肘、指、踝关节要特别注意活动。

④按摩。给患侧上下肢轻柔而有节律的按摩使其放松,按摩胸大肌,以减轻其痉挛性收缩,以免防碍肩关节运动。

(2)预防感染:

①预防呼吸道感染。除每2小时更换体位拍背外,要注意病人的口腔清洁,使患者头侧卧,口角处偏低,枕部稍高,使口腔唾液顺流而出

或以吸痰器吸出防止吸入性肺炎。

②预防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病人留置导尿按护理常识处理。

③预防深部静脉炎。将患肢抬高,按摩患侧肢体,避免患侧下肢输液,如发生静脉炎可做理疗,亦可使用弹力裤或弹力绷带。

④预防皮肤感染,预防褥疮。

(3)处理好消化道症状,包括鼻饲病人的管理,便秘的处理。

2、恢复期

患者由意识不清到清醒,护理工作将床旁功能训练为重点,帮助指导病人由卧位—坐位—立位—站立—行走。

(1)自我运动训练:

①指导患者健肢主动运动或健肢协助患肢被动活动。

②鼓励病人练习翻身及向上下、左右移动身躯。翻身或移动身体时用健侧抓住床边或床栏杆,或在他人协助下练习起坐。

③练习腰背肌、腹肌。让病人下肢自由伸屈、立膝、扭动骨盆,“拱桥样”动作,下肢抬起离开床面,由开始坚持数秒钟到增加时间再缩短卧位时间。

(2)坐地耐力训练:为早日离床做准备。长期卧床全身状况不佳或高龄患者,突然坐起可以发生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眩晕等不适症状。为避免发生以上症状,可由护理人员辅助坐起,一般使用活动靠背床进行训练。床头角度可从300开始,每天增加5~100,到800为止,每天摇起坐时间从5分钟增加到30分钟,直至60分钟,训练10天以后,增加每日坐起次数,及坐起时间,经靠背坐有一定

耐力后改为不用靠背架独立坐起。病人也可借助于扶栏杆或拉绳子或自己健手支撑坐起的方法。又可由床上过渡到床边和椅子上和轮椅上独立坐起,又可增加病人的活动场所到户外活动。

(3)上肢训练:主要以恢复病人的日常动作靠背坐起后,病人健手做日常动作—解衣扣、用筷、写字、用餐、洗脸、刷牙、梳头、穿脱衣服也尽量让病人自己完成。

(4)步行训练:主要由体疗师专门指导进行,床旁可供助他人扶持,扶床站立,迈步训练,护理人员训练病人站立行走时要立于患者患侧,借助护理人员的内侧腿拖带患者患侧下肢向前行走。亦可用绷带系于患者足踝部用健手将患肢前拉。同时要纠正由足下垂、膝关节强直的不良步态(画圈步态)。

(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恢复生活能力的最好方法,要使病人消除依赖心理,加强自身能力恢复的信心。为了提高病人训练兴趣,减少病人卧床时间,护理人员可也在病房利用各种形式进行上肢功能训练如编织、书法等。

(6)语言训练:语言障碍的病人护理。偏瘫病人多伴有语言障碍,为使病人尽早恢复完整的语言能力,满足病人人际交往的心理要求,护理人员要利用接触病人的一切机会给予同语言训练师相同的指令,强化语言能力,训练患者以喉部发出“啊、啊”的声音,鼓励病人主动训练,对病人出现的急躁情绪给以理解,对微小的进步给以鼓励。护理人员说话时要辅以手势、表情,以增加病人对谈话的了解,要理解病人有意识地用肢体动作加强语言效果的心理,也可以用字词牌,

或以拼音字母相似的手势交谈。

善于观察分辨病人的表情,判断病人的心意,恰当处理病人的要求,当听不懂病人所说内容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启发,不可不耐烦或取笑病人。

3、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时注意事项

(1)心理护理:脑血管病人由于肢体瘫痪失语、反应迟钝,心理失去了平衡,常表现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病期病人的不同心理因人而护,善于疏导,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完成每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尤其要注意进行各种功能训练时心理反应,如训练摔倒、关节疼痛、卒中复发、尿路感染或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等均是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应引起护进人员注意。

(2)康复训练时注意事项:脑卒中偏瘫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发生,脑卒中复发、心脏合并症、高血压,摔倒致伤骨折、血栓性静脉炎继发肺栓塞,急性消化道出血等,因此,在进行康复训练前护理人员要严格掌握禁忌症,以免发生意外。

如遇下例情况不宜进行康复训练:

①安静时脉搏120次/分以上。

②舒张压16kPa(120mmHg)以上。

③收缩压26.6kPa(200mmHg)以上。

④训练前有心悸、气短者。

⑤严重心律不齐者。

⑥心绞痛发作的病人。

⑦有明显充血性心衰的病人。

⑧一个月内有心肌梗塞归作的病人。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诊断?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诊断? 脑血管意外亦称脑卒中或脑中风。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脑血管病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也很高。主要致残表现是偏瘫、言语障碍。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目的是通过早期康复手段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减少脑血管病的复发和致残率。康复的重点是偏瘫和失语。 为患者制定一个康复方案要依据临床表现、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确定神经系统损害的性质(出血性或闭塞性)、部位(内囊、外囊、脑叶、皮质或脑干)以及病变程度。另外,对患者全身状况的评估(年龄、全身状态、血压、血糖、血酯)及心、肺、肾主要脏器机能。心理状态的评估也是不可缺少的。康复的程序反映了患者的总体情况。 康复治疗程序通常分为发病后急性期和逐渐恢复的慢性期。急性期也是卧床安静期,慢性期又分为:卧床期、过渡期、坐位期、过渡期、步行准备—步行期。急性期取决于生命体征和一般状态,意识障碍和麻痹程度。慢性期要根据当时的体位、瘫痪程度和全身状态来决定。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病的不同病期也不同特点。 1、急性期 对意识障碍明显的重型脑卒中发作病人,因病情易变,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发病后症状进展,尤其脑出血病人更应慎重。此期因病人卧床、不能活动,易发生关节挛缩变形、褥疮、呼吸道感染、肌力下降、心肺功能低下、精神衰退等合并症。护理人员除积极配合医生完成调整

血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的药物治疗外,康复的重点放在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上。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 ①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 ②定时翻身,更换体位。意识丧失的脑卒中昏睡病人,病情是否平稳,侧卧时必须将偏瘫的上下肢置于体上,以免受压。近几年,国外学者将瘫痪的侧卧位视为偏瘫病人的第一体位,健侧卧位为第二体位。平卧位为各种反射最活跃的一种体位,它能维持病人体位的对称性,但无论何种体位均要注意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翻身时要注意头部侧、仰位置的协调,以防呕吐物逆流气管和舌后坠。 ③床上被动活动。主要防止肌萎缩及足膝关节变形。脑梗塞病人若无意识障碍,则在发病后次日即开始,脑出血病人宜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夹板固定的肢体可因时间过长引起民疼痛,可适当取下,给病人放一个舒服位置,并利用这时间做被动活动按关节活动阈进行被动运动,应先健侧后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活动到位,又要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对肘、指、踝关节要特别注意活动。 ④按摩。给患侧上下肢轻柔而有节律的按摩使其放松,按摩胸大肌,以减轻其痉挛性收缩,以免防碍肩关节运动。 (2)预防感染: ①预防呼吸道感染。除每2小时更换体位拍背外,要注意病人的口腔清洁,使患者头侧卧,口角处偏低,枕部稍高,使口腔唾液顺流而出

脑卒中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脑卒中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简介 脑卒中是指突发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脑卒中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以便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脑卒中护理诊断 1. 高危因素 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高血 脂等。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2. 突发性头痛 突发性剧烈头痛是脑卒中的早期症状之一。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头痛的时间、 频率、程度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3. 周围神经功能损害 脑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面瘫、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周围神经功能损害。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如眼球活动、肢体活动情况等。 4. 语言障碍 脑卒中可导致患者出现语言障碍,包括失语、说话不清等症状。护理人员应询 问患者的语言状况,并记录相关信息。 5. 吞咽困难 脑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吞咽能力,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脑卒中护理措施 1. 早期干预 对于怀疑脑卒中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立即进行早期干预。包括安全护理、血压 监测、给氧、行脑电图等。

2. 保持气道通畅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避免误吸 和窒息等意外发生。可以采取采用高侧卧位,提高床头30度,并定期清洁患者口腔,预防感染。 3. 床位护理 脑卒中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床位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压疮的发生。 4. 神经功能评估 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常受损,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包括 眼球活动、肢体活动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日常护理 脑卒中患者需要特殊的日常护理。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完成个人卫生,如洗脸、刷牙、梳头等,并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6. 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帮助其尽快恢复功能。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 情况,制定适合的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指导。 7. 定期复诊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其及时进行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结论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早期诊断和干预,保持气道通畅,进行床位护理,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提供日常护理、康复训练和定期复诊等全面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通过护理人员的努力,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尽快康复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外科护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脑出血

外科护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脑出血 1、脑出血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 A.延髓 B.内囊 C.小脑 D.脑室 E.脑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脑出血多在白天发病,血压突然急骤升高,致脑血管破裂大量出血而发病,以内囊出血最多见。 2、优势半球内囊出血的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凝视瘫肢”状 B.同向性偏盲 C.失语 D.偏瘫 E.偏身感觉障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内囊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呕吐(颅内压增高),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称为“三偏症”)。 3、患者,男58岁。有高血压病史,某日,在与朋友共进晚餐时,饮白酒半斤,回家后突感头痛剧烈,头晕,呕吐,不能站立,左侧肢

体活动障碍。患者可能的诊断 A.内囊出血 B.脑血栓形成 C.脑栓塞 D.短暂脑缺血发作 E.高血压危象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内囊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呕吐(颅内压增高),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称为“三偏症”)。 4、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以不出现 A.剧烈头痛 B.脑膜刺激征 C.频繁呕吐 D.一时性意识障碍 E.一侧肢体瘫痪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常在活动中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一般无肢体瘫痪。 5、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老年患者常症状典型 B.CT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安全的首选方法

C.常见并发症为再出血和迟发血管性痉挛 D.大动脉瘤破裂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E.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4~6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常在活动中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一般无肢体瘫痪。首选CT,发病年龄较年轻,故不正确的选择A。 6、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时应注意预防 A.压疮 B.呼吸道感染 C.应激性溃疡 D.脑疝 E.心力衰竭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如发现颅内压增高,应遵医嘱静脉快速滴入甘露醇等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的形成。 7、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A.指导患者服药 B.保持血压稳定 C.发作停止后立即增加活动量,预防再次发作 D.给予低盐低脂饮食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 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 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 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 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 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 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 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 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常用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一、躯体移动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肢体偏瘫有关护理措施:1、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2、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3、协助生活护理(洗漱、饮水、服药、入厕、打饭、进食、洗碗、 输液期间倒尿壶) 4、将常用物品放于病人易拿易取处 5、根据病人情况指导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二、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者脑血管病变置肢体偏瘫,躯体移动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1、翻身、叩背、按摩皮肤,保持肢体功能位 1 /2小时 2、严格皮肤交接班 3、持续使用气垫床,骨隆突处使用气圈等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三、意识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有关

护理措施:1、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2.观察患者意识恢复情况。 3、使用日历、电视、钟表等帮助病人恢复定向力 4、鼓励家属为病人提供他熟悉的物品,帮助病人恢复记忆4、疼痛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头痛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 2.安慰病人,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 3.遵医嘱服药,观察服药原因及副作用。5.呼吸道清洁不力,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协助排痰。 2.根据患者情况多喝水。 3、必要时用吸痰管吸出,如分泌物不能被排除,预测病人是否需要气管插管 4.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和湿化供氧。 5、如果病情允许,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 6、语言沟通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患者失语有关 护理措施:1。将号灯放在病人的手边。 2.观察病人的非语言息,提供病人的性格卡、纸板、铅笔等。

3、鼓励病人说话,病人进行尝试时给予表扬 4、利用读唇语了解病人所需息 5、鼓励家属探视,增加与病人的交流机会7、有误吸的危险与患者意识障碍、咳嗽吞咽反射功能降低、鼻饲饮食有关 1、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痰液粘稠时给予及时湿化及时吸出 2、留置胃管患者每日鼻饲前检查胃管在胃内 3、根据病人情况,避免经口进食饮水,以免呛咳8、有受伤的危险与患者意识障碍、躁动有关 1、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2、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3、协助生活护理(洗漱、饮水、服药、入厕、打饭、进食、洗 碗、输液期间倒尿壶) 4.将常用物品放在患者容易拿取的地方。 与患者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留置尿管、锁穿管有关9、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1。严格无菌操作,每周换三次锁膜。 2、会阴冲洗每日一次,预防尿路感染 3、作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1.了解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及脑卒中的概念。 2.了解颅内动脉瘤及脑卒中的病因、病理生理。 3.熟悉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4.掌握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导学案例 病人,男,7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糖尿病病史10年,平时喜欢抽烟及喝酒。因于家人争吵后出现鼾睡、呼之不醒,急诊入院。查体病人神志不清,瞳孔缩小,双眼凝视患侧,一侧肢体偏瘫,血压140/88mmHg,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问题: 1.病人可能的临床诊断是什么? 2.若要明确诊断还需做哪些辅助检查? 3.病人存在哪些主要的护理问题? 4.病人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哪些? 脑血管性疾病是指由各种脑部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共同构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一、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多因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极易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本病以40~60岁人群多见,在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 (一)病因与病理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壁先天性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缺乏。动脉壁后天性退变学说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动脉壁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此外,体内感染灶脱落的栓子侵蚀脑动脉壁可形成感染性动脉瘤,头部外伤也可使致动脉瘤的形成。颅内动脉瘤一般呈球状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动脉瘤壁极薄,尤其瘤顶部是最薄的,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部。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根据位置不同颅内动脉瘤可分为如下两种。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0%。 (二)临床表现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中、小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若由于劳累、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诱因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可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症状等,严重者可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而引发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骤停。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3篇

护理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供大家参考选择。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1 1.疼痛:与创伤、骨折、手术切口有关; 措施:根据疼痛的刺激源,给予不同的方法,如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护患沟通,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或采用中医疗法,针刺止痛、按摩等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也可物理止痛,如冷疗、热疗等。 2.知识缺乏:与角色突变,未接受相关知识有关; 措施: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的性质、原因、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医学知识,介绍有关治疗护理的方法和意义, 3.焦虑、恐惧:与意外受伤,无思想准备,担心不良预后有关; 措施:鼓励患者讲出自身感受(心理、生理等)给予针对性处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4.生活自理缺陷:与疾病和治疗限制,骨折后患肢功能受限有关; 措施:指导病人使用呼叫器,将常用物品放置病人易取到的地方,及时给予生活上的护理,协助病人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使其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完成病情允许的自理活动或部分自理活动,使病人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5.躯体移动障碍:与受伤后肢体功能障碍和治疗限制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长期卧床有关;

7.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及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和减少有关; 措施:医护合作,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做示范动作,教会病人并检查患者是否掌握。 8.睡眠形态紊乱:与疾病、心理因素、治疗限制和环境改变有关; 措施: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疾病及相关因素的紧张情绪,针对患者主诉及症状,配合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并给予患者讲解促进睡眠的方法。 9.体温升高:与手术创伤、感染有关; 措施:给予必要的解释工作,根据病因,遵医嘱给予降温措施,指导患者多饮水,按时进行病室内空气净化消毒。 10.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便秘、心脑血管意外等措施: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老年人骨折后,循环系统发生明显衰退性变化,心血管系统不能适应应激状态,加之受伤后疼痛刺激,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要多巡视病房,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患者神志、表情变化等,多与病人交流,倾听患者主诉,及时了解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患病后由于长时间卧床,个别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他人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这样的病人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因为胃肠蠕动慢,排空慢,易引起腹胀,便秘,应鼓励患者多进行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强肠蠕动,从而预防并减轻腹胀、便秘。另外督促患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3篇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3篇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1 1.痛苦:与创伤、骨折、手术切口有关; 措施:依据痛苦的刺激源,给予不同的方法,如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护患沟通,转移患者对痛苦的留意力,或采纳中医疗法,针刺止痛、按摩等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也可物理止痛,如冷疗、热疗等。 2.学问缺乏:与角色突变,未接受相关学问有关; 措施:依据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的性质、缘由、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医学学问,介绍有关治疗护理的方法和意义, 3.焦虑、恐惧:与意外受伤,无思想预备,担忧不良预后有关; 措施:鼓舞患者讲出自身感受〔心理、生理等〕给予针对性处理,介绍疾病相关学问,讲解胜利病例,鼓舞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念。 4.生活自理缺陷:与疾病和治疗限制,骨折后患肢功能受限有关; 措施:指导病人使用呼叫器,将常用物品放置病人易取到的地方,准时给予生活上的护理,协助病人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使其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鼓舞病人完成病情允许的自理活动或部分自理活动,使病人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5.躯体移动障碍:与受伤后肢体功能障碍和治疗限制有关; 6.有皮肤完好性受损的可能;与长期卧床有关;

7.有废用综合症的危急:与长期卧床及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和削减有关; 措施:医护合作,鼓舞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做示范动作,教会病人并检查患者是否把握。 8.睡眠形态紊乱:与疾病、心理因素、治疗限制和环境转变有关; 措施: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疾病及相关因素的紧急心情,针对患者主诉及症状,协作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保持病室环境清静干净舒适,并给予患者讲解促进睡眠的方法。 9.体温升高:与手术创伤、感染有关; 措施:给予必要的解释工作,依据病因,遵医嘱给予降温措施,指导患者多饮水,按时进行病室内空气净化消毒。 10.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便秘、心脑血管意外等措施: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老年人骨折后,循环系统发生明显衰退性改变,心血管系统不能适应应激状态,加之受伤后痛苦刺激,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要多巡察病房,严密观看血压、脉搏、患者神志、表情改变等,多与病人沟通,倾听患者主诉,准时了解病情,发觉问题准时处理。 〔2〕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患病后由于长时间卧床,个别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他人增添麻烦,为削减大小便次数,而掌握饮食。这样的病人应向其说明养分的重要性。因为胃肠蠕动慢,排空慢,易引起腹胀,便秘,应鼓舞患者多进行顺时针按摩腹部,增添肠

脑出血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出血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冬季的脚步已临近,北方天气温度逐渐下降,脑出血患者日益增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上也经常见到一些护理同仁索求脑出血患者相关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所以根据脑出血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和工作几年来的护理体会,将脑出血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总结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 标签:脑出血;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脑出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临床上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随着我国北方天气逐渐变冷,脑出血患者明显增多,且大部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大多病历出现在11-2月[1]。这是因为寒冷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血液黏滞度、血浆纤维蛋白、肾上腺素的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可导致血压升高、血管破裂而出血[2]。 脑出血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临床基础护理量大,护理难度大,现将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一、急性意识障碍 相关因素:与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电解质紊乱有关 预期目标:1、神志清楚;2、意识障碍无进一步加重 护理措施:1、评估/记录意识障碍的程度,病床安放床档;2、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做好病情变化的记录;3、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有效供氧;4、使用约束带,防止烦躁不安的病人坠床;5、室内光线宜暗,防止外界刺激引起抽搐;6、保护病人,防止可能的损伤。 二、舒适改变:疼痛 相关因素:与颅内压升高、脑血管痉挛有关 预期目标:疼痛减轻或缓解 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2、对病人主诉疼痛立即给予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3、尽量减少应激因素,遵医嘱给止疼药,评价止疼效果及副作用;4、如果疼痛不缓解或病人主诉疼痛较前明显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5、指导病人分散注意力,适当按摩促进舒适。

护理诊断(通用8篇)

护理诊断(通用8篇) 护理诊断是用简明的语言描述护理对象的健康状况(现有的或潜在的);更改"“障碍“缺失“无效";几个特定的词描述了健康状况的变化,但不能说明变化的程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诊断的文章8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有关 护理措施: 1、喂食前仔细评估病人反应是否灵敏、有无控制口腔活动的能力、是否存在咳嗽和呕吐反射; 2、准备好有效的吸引装置; 3、使病员处于正确的体位; 4、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获得食物困难或无能力获得食物有关 护理措施: 1、提供可口的、不油腻的、高营养的、易于咀嚼的食物,如鱼、蛋。注意少量多餐,当病人感到恶心、呕吐时,暂停进食。 2、指导病人进食易消化的优质蛋白,新鲜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类;

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以增进食欲; 4、遵医嘱给予静滴肠道外营养,如脂肪乳、氨基酸等。 体液不足: 一、体液不足:与摄入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 1、如有咽、口疼痛时,提供热或冷饮,在饮水前给予温盐水或用麻醉剂漱口; 2、了解病人用药情况,是否有致脱水的药物(如利尿剂),是否需要增加液体入量;、 3、进行健康教育,告知病人与家属在运动、发热、感染和高温时摄入一定量的水份的必要性;教给病人或家属如何观察脱水以及怎样增加体液入量的方法。 二、体液不足:与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护理措施: 1、发热病人可通过温水擦浴或药物保持体温低于38.4℃,保持较低的室温;如果体温极高,可在动脉处放置冰袋降温; 2、针对消化道引流的病人,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保持电解质平衡,经常给予口腔护理; 3、健康教育:避免突然暴露或或多暴露在过热、阳光的环境中或过多运动;在炎热天气中增加液体摄入; 4、腹泻呕吐病人保证液体入量,制订补液计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脑出血护理病历讨论

一、主持人发言: 基底节区是脑出血常见的一个部位,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是脑卒中的常见形 式,在我国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30%,其中又以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约占70%。与缺血性脑卒中 相比,其发病率较低,但预后差,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居所有卒中类型的首位,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病 人就是基底节区出血的病人,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 二、主管护士介绍病史,提出护理诊断、措施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简要病史: 1、一般资料:吕群珍女 46岁 2014年11月11日因“头昏、头痛8+年,突发加重伴意识障碍2+小时” 入院 2、入院诊断:1、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脑疝形成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入院病史::入院前8+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头痛,无耳鸣、视物旋转,无颈项强直,无四肢僵硬及麻木,无晕厥、一过性黑曚、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心前区疼痛,无心悸、气紧,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遂到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高血压,经降压治疗后症状缓解(具体用药不详)。2+小时前患者头晕、头痛加重并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失语伴呕吐,呕吐出黄白色胃内容物,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畏寒、发热等不适,遂急诊送入我院,急诊行头颅CT检查示:脑出血、脑疝形成,以"脑出血"收入我科。患病以来,患者呈浅昏迷状态,未进食,小便正常,体重无下降。 4、入院查体::体温36.1 ℃,脉搏61 次/分,呼吸17 次/分,血压211/69 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无病容,浅昏迷状态,查体不能配合。色泽正常,全身皮肤未见皮疹,未见皮下出血,毛发分布正常,温度,湿度,弹性均正常,无水肿,无肝掌,无蜘蛛痣。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无其他异常。眼睑正常。结膜正常。眼球正常。巩膜无黄染。角膜正常。瞳孔等圆等大,右侧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迟钝。耳廓正常浅昏迷状态,查体不能配合,左侧瞳孔约4mm、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约2.5mm、对光反射迟钝,颈阻阳性,右侧肢体肌张力降低、病理征阳性。 5、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传染病史: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已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及乙脑;否认过敏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 6、个人史:原籍四川省资阳市,农民,无地方病地区居住情况,无冶游史,不吸烟,不喝酒。 7、婚育史:适龄结婚体健。女,初潮15岁,每次持续3天,周期28天,末次月经日期2014年11月5日,经量一般,无痛经,经期规则。共怀孕1次,人流0次,自然流产0次,顺产1次,剖宫产0次,否认葡萄胎,宫外孕史。 8、辅助检查:头颅CT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脑疝形成;胸部CT提示:双肺呈慢支炎征象,散在纤维化改变。 9、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1、手术时间:2014-11-11 21:15--11-12 1:20 2、术中诊断:1、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脑疝形成;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麻醉方式:全麻 4、手术方式:左侧开颅血肿清除术 5、术后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感染、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 6、术后注意事项:1、术后再出血;2、颅内感染、切口感染等。 10主要医嘱及处理:神经外科护理常规Ⅰ级护理病危禁食口腔护理压疮护理吸痰 p.r.n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留导尿接床旁胃肠减压观察脉搏呼吸血压 q2h观察神志瞳孔 q2h氧气吸入-中流量心电监测气管切开护理静脉给予患者降低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神经,抗感染,止咳化痰加强营养保护肾功能保护肝功能改善微循环等处理

脑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见脑出血的护理诊断问题包括:①生活自理缺陷;②肢体活动障碍;③语言沟通障碍;1).说话时用短而清楚的句子,速度比正常缓慢一点. 2).鼓励说话,不要强逼,发问时用简单直接的问题,使病人能答“是”或“不是”. 3).对于有严重沟通问题者,可以用手势及面部表情表达你的意见,亦可鼓励病人用手势去沟通. 4).每次与病人交谈时,要给予足够时间让他思考,组织说话内容. 5).用他熟悉的名称及术语跟他交谈. ④有发生褥疮的危险;防治褥疮的方法: 1、经常变换体位,每2~4小时即帮病人翻身一次; 2、保护皮肤,每天早晚二次用温水(或50%酒精)以海绵擦、揉受压处; 3、床铺要平整、柔软,不要放零星小物品或食物,更不要放锐利物以免损伤皮肤,及时扫去碎屑,更换湿污的床单,避免皮肤擦伤及潮湿的排泄物的刺激。保持皮肤干燥。 ⑤有误吸的危险;⑥清理呼吸道无效;⑦舒适的改变:头痛;⑧潜在并发症--脑疝;⑨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⑩便秘;⑾大小便失禁. 锻炼方法: *开始时做深呼吸及简单的主动运动,着重偏瘫一侧手脚的伸展运动: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弯曲. *运动间隙用枕垫,木架维持肢体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 *可逐步增加坐,立,行走练习,进行正确步态行走,上下楼.注意加强保护,防止跌伤等意外. *上肢活动功能初步恢复后,着重做爬墙,抓放物品,盘核桃等运动,加强自理能力练习:进餐,梳洗,穿脱衣等. *情况进一步好转,可进行写字,编织,园艺等劳动治疗. 健康宣教

1.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2.绝对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不必过分紧张.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发生. 3.有些病员会出现烦躁不安,躁动的症状,对这样的病员我们会采取约束带,床档等保护措施,这样可防止病员自行拔除输液管或胃管,坠床等不必要的意外.可能有些家属于心不忍,我们理解家属的心情.一旦病情稳定,不再烦躁后,我们就会立即撤离对躯体的约束,但床档还需时时加护,特别是有气垫床的病人,严防坠床.希望大家能配合. 4.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我们会予以合理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因此您不必过度紧张,要学会分散注意力.如在治疗过程中,仍觉得痛得很厉害,不能耐受,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医生能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5.老年病人,心脑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节变化易诱发疾病.长期卧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药物祛痰,加强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动咳出,减轻肺部感染.无力咳痰者,采取吸痰措施,望能配合. 6.长期卧床,皮肤受压超过2小时,易发生褥疮,应加强翻身.按摩受压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肢体放置功能位,防畸形. 7.饮食:要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进食困难者,可头偏向一侧,喂食速度慢,避免交谈,防呛咳,窒息. 8.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香蕉,蜂蜜,多进水,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病人数天未解便或排便不畅,可使用缓泄剂,诱导排便.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再次脑出血. 9.恢复期据医嘱摇高床头10~15○,后按耐受及适应程度逐渐摇高床头至半卧位,每天30分钟,1~2小时不等. 10.高血压是本病常见诱因.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 11.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压,血脂等,适当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偏瘫患者的日常护理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3篇(最新)

1.疼痛:与创伤、骨折、手术切口有关; 措施:根据疼痛的刺激源,给予不同的方法,如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护患沟通,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或采用中医疗法,针刺止痛、按摩等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也可物理止痛,如冷疗、热疗等。 2.知识缺乏:与角色突变,未接受相关知识有关; 措施: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的性质、原因、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医学知识,介绍有关治疗护理的方法和意义, 3.焦虑、恐惧:与意外受伤,无思想准备,担心不良预后有关; 措施:鼓励患者讲出自身感受(心理、生理等)给予针对性处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4.生活自理缺陷:与疾病和治疗限制,骨折后患肢功能受限有关;

措施:指导病人使用呼叫器,将常用物品放置病人易取到的地方,及时给予生活上的护理,协助病人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使其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完成病情允许的自理活动或部分自理活动,使病人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5.躯体移动障碍:与受伤后肢体功能障碍和治疗限制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长期卧床有关; 7.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及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和减少有关; 措施:医护合作,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做示范动作,教会病人并检查患者是否掌握。 8.睡眠形态紊乱:与疾病、心理因素、治疗限制和环境改变有关; 措施: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疾病及相关因素的紧张情绪,针对患者主诉及症状,配合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并给予患者讲解促进睡眠的方法。

9.体温升高:与手术创伤、感染有关; 措施:给予必要的解释工作,根据病因,遵医嘱给予降温措施,指导患者多饮水,按时进行病室内空气净化消毒。 10.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便秘、心脑血管意外等措施: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老年人骨折后,循环系统发生明显衰退性变化,心血管系统不能适应应激状态,加之受伤后疼痛刺激,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要多巡视病房,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患者神志、表情变化等,多与病人交流,倾听患者主诉,及时了解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患病后由于长时间卧床,个别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他人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这样的病人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因为胃肠蠕动慢,排空慢,易引起腹胀,便秘,应鼓励患者多进行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强肠蠕动,从而预防并减轻腹胀、便秘。另外督促患者多饮水,饮食平衡,多吃新鲜蔬菜及粗粮等,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3)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骨折后,呼吸功能相对减弱,长期卧床及术

脑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脑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脑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 血管病以脑缺血性疾病最多,引起脑血管狭窄和闭塞的原因有:脑动脉硬化、先天性畸形、外伤、炎症、肿瘤、动脉瘤和手术损伤等。以脑动脉狭窄为例,其临床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神经功能障碍和脑卒中。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⑴控制血压高血压常加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应保持血压平稳,勿忽高忽低。指导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保持情绪稳定。 ⑵扩张血管及降低血液黏度应用血管扩张剂、低分子右旋糖酐。但应注意,如血压下降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停药。 ⑶抗凝治疗血小板异常的患者可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药。同时注意有无缺血倾向,定期查PT+A。 2.术后护理 ⑴病情观察术后24小时内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神经功能状态,尤其注意血压的变化。术后血压应控制在正常或稍偏高,根据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和输液速度,要预防血压过高引起的脑出血或脑水肿。 ⑵手术区域的观察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注意伤口处渗血情况及有

无血肿,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如有血肿压迫呼吸道,应立即拆线清除血肿,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不应给予过多镇痛剂,以免抑制呼吸。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⑶抗凝治疗和护理为防止术后血栓形成,常于静脉或皮下给予抗凝药物,平稳后改为口服抗凝药物。应定期抽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点及瘀斑,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观察尿、便颜色并经常留取标本送检。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以了解有无脑出血的发生。备好鱼精蛋白锌,如肝素过量,可立即用药中和肝素。 ⑷心理护理术后出现肢体瘫痪、活动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的顾虑多且思想负担重,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肢体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做肢体活动,取得患者的配合,使疾病早日康复。 【健康指导】 ⑴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⑵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每日测量并记录。 ⑶禁止饮酒、吸烟。 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膳食摄入平衡,避免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⑸定期门诊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医。 二、脑疝的观察及抢救护理常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