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石首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湖北石首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湖北石首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湖北石首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湖北石首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作者:网站管理员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1-12-1 16:45:01 点击:546 属于:规划设计类

项目名称:湖北·石首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镇人民政府

规划范围:99.75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10年-2030年【近期、中期、远期】

起止时间:

项目成果:

一、基础资料

二、规划文本·说明书

三、规划图则

规划布局:

“一心一轴”,游客聚集“一心”即九佛岗综合服务区为游客集散中心,通过“一轴”即主干公路景观轴将游客分散至各个景区和景点。

规划目标:

1)自身发展目标:保护资源、发展旅游、强化管理。

2)社会发展目标:传承资源、生态和谐、改善环境。

3)旅游管理目标:适度开发、动态管理、综合带动、区域协调。

4)品牌建设目标:近期创建省级特色旅游乡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重点景名胜区;中期创建国家级特色旅游乡镇;远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

本规划按功能进行分区,分为傅家竹园生态旅游区(15.32km2)、红军树文化旅游区(13.42km2)、桃花源滨湖休闲区(38.03km2)、艾家咀水乡风情(28.51km2)和九佛岗综合服务区(4.47km2)。

项目布局:

主要项目:竹海公园、红军树红色旅游项目和易龙湾民俗文化村。

其它项目:桃花源、小桂林、皇妃池景区、鸡头脑景区、仙人洞景区、龙泉寺、范蠡纪念园、湿地乐园、水上乐园、品茶轩、银杏生态馆和吕家湾景区。

规划图件:

规划总图

风景游赏规划分区图

游赏项目规划布局图

风景游赏规划游线组织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推荐游赏项目建设规划图

2019-2020年整理徐州市城市总体计划(含计划总图)汇编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 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 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 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 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 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 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 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 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 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 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 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 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 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 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 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 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 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易华录:关于设立湖北石首城市数据湖项目运营公司的公告

证券代码:300212 证券简称:易华录公告编号:2020-071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设立湖北石首城市数据湖项目运营公司的公告 一、对外投资概述 石首市政府和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易华录”)拟合作投资建设石首数据湖项目,以城市数据湖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当前大数据领域相关政策精神,为石首市引入大数据产业,推动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据此,石首市博雅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易华录将共同成立石首数据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暂定名,公司名称以工商注册为准,以下简称“项目公司”)。项目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 6,000万元人民币,其中石首市博雅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出资3,060万元,持股比例为51%;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940万元,持股比例为49%。 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本次对外投资项目的批准权限在公司董事会对外投资权限内,不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公司上述对外投资不构成关联交易,不属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二、交易对手方介绍 (一)石首市博雅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21081777596077H 法定代表人:李龙斌 注册资本:150,483.9万人民币 成立时间:2019年08月30日 住所:石首市绣林办事处建宁大道295号 经营范围:城乡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建设投资经营;土地收储经营;房地产开发(凭有效资质许可证经营) 石首市博雅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石首市国资委全资子公司。

与公司关联关系:无 三、项目公司的基本情况 1、公司名称:石首数据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暂定名,公司名称以工商注册为准) 2、注册资本:注册资本6,000万元人民币 3、投资主体: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首市博雅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4、主营业务:数据湖基础设施服务、数据运营服务、办公租赁服务。 5、股权结构:项目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人民币。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940万元,持股比例为49%;石首市博雅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出资3,060万元,持股比例为51%。 四、本次交易的主要内容 (一)资金来源 拟使用易华录的自有资金。 (二)公司治理 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后,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经营。 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相关事项必须经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三分之二通过。 公司设董事会,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非职工董事4名,由易华录提名2人,石首市博雅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提名2人,经股东会选举产生;职工董事1名,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后,直接进入董事会。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由石首市博雅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提名,经董事会选举产生。董事的任期三年,连选可以连任。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石首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比较优势分析

石首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比较优势分析 近来,《湖北长江经济带规划》、《荆州长江经济带规划》相继出台,其中都明确提出要将石首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中重要节点,建设中等城市,在长江经济带中起到“补链”功能。国家、省、市多级政府的战略决策,将给石首新一轮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同时,以铁路、高速、港口等为主的大交通的构建,将为石首新一轮的发展铺平道路,石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良机,全面快速的发展将拉开新的帷幕。 在国家及省关于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石首具有以下比较优势: 一、石首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石首地处两湖平原的地理中心,也是这一区域最大的县级市,横跨大江南北,是全国少有的跨江而治的县市之一,前国家总理朱镕基来石首视察时说,“你们前面是江汉平原,后面是洞庭湖平原”,石首正是连接与沟通两湖平原的桥梁与纽带。石首位于湖北的地理中轴线南端,处于武汉城市圈及湖南3+5城市群的衔接部位,处于长江经济带与湖北南北中轴经济走廊的叠加区域,长江黄金水道有90余公里穿境而过,双边岸线资源长达180公里,为湖北及全国县市少有。荆岳铁路及江南高速公路、后石跨江高速及长江大桥等组成的现代交

通网络,南下长沙广州、北上武汉北京等极其便利。石首境内绣林港、调关港等港口辐射鄂南湘北。大交通必将促进大发展,石首将是商机无限的投资沃土。 二、石首有较好的工业经济基础 石首80年代就是湖北县域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已连续13年被评为湖北省工业经济效益先进市,是湖北改革开发后的首批县改市城市之一,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被列为湖北7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之一。目前,石首在全省综合势力排名为23位,涌现出了湖北楚源、湖北吉象、湖北万向、湖北致源等一批出口创汇企业和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精细化工产品出口生产基地、汽车零部件和人造石英晶体频率片生产基地,其中楚源连续7年同行出口排名第一。现在初步形成以化工、轻工、机械、纺织为主导的四大产业格局,石首高新技术开发园是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园区,为湖北县市仅有的两个之一。 三、石首旅游资源丰富 石首有着一批“优良级旅游资源”,风景秀丽。在九曲回肠的长江河道之间,屹立着旖旎的山峰;点缀着秀丽的湖泊;分布着迷人的长江故道群;放养着珍稀的神兽灵豚,这里是神奇而美丽的旅游天堂。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宜荆荆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意义

宜荆荆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意义 201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在抓好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同时,逐步形成“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襄十随”(襄樊、十堰、随州)等新的城市群。笔者认为,这一决策正当其时,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宜荆荆城市群的发展,对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意义。 省委省政府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初衷,就是让宜昌和襄樊发挥其对周边的带动作用。早在2003年9月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要求宜昌市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周边城镇相对密集、人口与产业较为集中的优势,优化和整合资源,做好大都市区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内城镇合理分工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强有力的群体效应,更好地发挥其对省域西南部地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省域西南部地域,即除宜昌全市以外,还包括荆州、荆门、恩施、神农架地区的发展。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其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成效并不十分明显,尽管宜昌自身发展较快,但基本没有在“省域”内发挥出整合、辐射、拉动等“副中心”应有的作用,全省“副班长”角色没有正在体现出来。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宜昌与周边市州平级,不太好主动“充大”去“越界”合作;二是省里只给了宜昌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帽子,并没有组织或推动周边与宜昌合作,也没有授权宜昌开展此类工作。 没有“周边”就无所谓“中心”。不建设宜荆荆城市群,宜昌就谈不上“省域副中心城市”,仍然只能算上地区性城市。省域副中心是一个省域战略,其影响范围不能仅限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省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宜荆荆城市群”后,三市包括荆州、荆门从官方到民间,都具有建设宜荆荆城市群的高度热情。在省政府的推动下和荆荆两市的响应下,宜昌大可消除顾虑,从狭隘的“行政区域”概念中解放出来,主动“挑大梁”,以大联合促大发展。只有认真实施宜荆荆城市群战略,宜昌都有稳定的“周边”,“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才能真正落实,其作用才能真正发挥。换言之,“宜荆荆城市群”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舞台,“省域副中心城市”使“宜荆荆城市群”有了主角,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大意义。 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鄂西圈为宜昌和襄樊“双核”带动,并提出了“宜荆荆产业区”的概念。在产业区中,宜昌市重点发展水电、旅游、化工、生物医药、机械、船舶、新材料、商贸、物流等产业,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荆州市要提升制造业水平,强化科技、金融、物流、旅游等功能,增强产业在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建成长江中游交通枢纽;荆门市重点发展发展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食品饮料、磷化工、水泥建材、纺织服装等。 以旅游业作为宜荆荆城市群区域产业一体化的突破口,实现宜荆荆地区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这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宜荆荆城市群”实质上是“宜荆荆产业区”的升华版,其内涵比“产业区”要丰富得多。城市群建设要求在基

2019-2020学年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摸底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石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摸底考试数 学试题 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A.若a>b,则a?c>b?c B.若a>b,则a?c2>b?c2 C.若a>b,则1 a <1 b D.若a?c2>b?c2,则a> b 2.某产品分甲、乙、丙三级,其中乙、丙两级均属次品,若生产中出现乙级品的概率为0.03,丙级品的概率为0.01,则对成品抽查一件抽得正品的概率为() A.0.99 B.0.98 C.0.97 D.0.96 3.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2?ax-b<0的解集是(?2,3),则a+b的值是() A.?11B.11 C.?7 D.7 4.在△ABC中,已知B=45°,c=2√2,b=4,则角C =() A.60°B.30°C.30°或150° D.150° 5.给定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1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 也不垂直.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和④ 6.已知△ABC的三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c=2b cos A,则此三角形必是() 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7.当x∈R时,不等式kx2?kx+1>0恒成立,则k的取值范围是() A.(0,+∞)B.[0,+∞)C.[0,4) D.(0,4) 8.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7,b=5,c=8,则△ABC 的面积S等于() A.10 B.10√3C.20 D.20√3 9.从1,2,3,…,9中任取两数,其中:①恰有一个偶数和恰有一个奇数;②至少有一个奇数和两个都是奇数;③至少有一个奇数和两个都是偶数;④至少有一个奇数和至少有一个偶数.在上述事件中,是对立事件的是() A.①B.②④C.③ D.①③ 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2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湖北省石首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石首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广义的数字阅读包括以数字文件为内容载体的漫画、有声读物文件等。狭义的数字阅读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设备进行文学作品的在线或离线阅读,阅读内容仅包含网络文学与出版物的电子版。政府对数字阅读地位给予了肯定与追认,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引导,逐渐强化渠道和内容的监管力度,持续完善数字阅读行业政策,扶持产业向良性发展。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 上升至国家级规划,连续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国家在战略层面对阅读相关产业的重视态度和推动决心。国民收入水平增长稳健,娱乐消费相应提升,精神需求日益旺盛。同时伴随“互联网十”战略的持续推行,新经济形式下将维持互联网内容市场高增速发展状态。数字阅读产业作为互联网内容的典型代表,面临居民文娱消费升级风口,在政府倡导的振兴文化产业浪潮中拥有巨大潜力和发展机遇。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网络普及率达55.8,互联网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在网络大潮下,国民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化阅读率连续数年持续上升,并已然超过纸质阅读,成为国民阅读主流方式。国家信息化建设脚步加快,网络产业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同时前沿科技探索,如AR/VR、大数据、Al、区块链等技术进步,有利于推动阅读形式、内容生产和互动方式的升级。 (摘编自艾瑞咨询《中国数字阅读行业研究报告》) 材料二:

湖北石首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湖北石首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作者:网站管理员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1-12-1 16:45:01 点击:546 属于:规划设计类 项目名称:湖北·石首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镇人民政府 规划范围:99.75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10年-2030年【近期、中期、远期】 起止时间: 项目成果: 一、基础资料 二、规划文本·说明书 三、规划图则 规划布局: “一心一轴”,游客聚集“一心”即九佛岗综合服务区为游客集散中心,通过“一轴”即主干公路景观轴将游客分散至各个景区和景点。 规划目标: 1)自身发展目标:保护资源、发展旅游、强化管理。 2)社会发展目标:传承资源、生态和谐、改善环境。 3)旅游管理目标:适度开发、动态管理、综合带动、区域协调。 4)品牌建设目标:近期创建省级特色旅游乡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重点景名胜区;中期创建国家级特色旅游乡镇;远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 本规划按功能进行分区,分为傅家竹园生态旅游区(15.32km2)、红军树文化旅游区(13.42km2)、桃花源滨湖休闲区(38.03km2)、艾家咀水乡风情(28.51km2)和九佛岗综合服务区(4.47km2)。 项目布局: 主要项目:竹海公园、红军树红色旅游项目和易龙湾民俗文化村。 其它项目:桃花源、小桂林、皇妃池景区、鸡头脑景区、仙人洞景区、龙泉寺、范蠡纪念园、湿地乐园、水上乐园、品茶轩、银杏生态馆和吕家湾景区。 规划图件:

规划总图

风景游赏规划分区图

游赏项目规划布局图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2030

一、规划思路(一)立足区域、跨越发展劳动力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充分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自身土地、立足长三角、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心城市。(二)重点向海、特色发展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口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周边沿海城市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充分依托盐城生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70万。年城市人口规划现代化、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2030(一)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大盐城至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色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立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二)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 发展空间的局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促使长三角产业布局开始由沿江、沿湾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从发挥资源优势和实现产业互补的角度,盐城应重点承担江苏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汽车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梯度转移北拓承接基地等职能。苏通大桥和崇明岛越江通道的通车大大降低长江的阻隔作用。沈海高速等沿海通道的建成为长三角开辟了新的辐射通道,盐城凭借土地储备丰富、环境承载力强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抢先接受长三角“内核”产业扩散,成为快速接受核心区产业梯度转移先导基地,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战略支点。(三)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资源垄断优势,围绕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造东方生态养生之都,西太平洋湿地之都,海盐文化之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众生乐园,将盐城建设成为国家湿地生态旅游基地,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逐步将盐城建成为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城市。 三、空间布局结构(一)中心城区范围西南至盐淮高速公路,西北至市区界及新洋港、盐靖高速公路北段,东至南洋镇界与沈海高速公路,约。540平方公里(二)布局结构 轴向延伸、内主外辅,形成“双城双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高速公路环内为主城,以通榆河为界分河东、河西两个城区,环外东西依托现状各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园区。 1、主城 (1)河西城区——枢纽拉动,产业转型 包括通榆河以西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95平方公里,以新洋港、世纪大道、青年路、西环路为界分为城中、城南、城北、城西、西南5个片区。 城中片区:指新洋港、通榆河、青年路、西环路围合地区,以商业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强化建军路、解放路交汇处的城市商业中心功能;推进“退二进三”,改造整治城中村,提升居住质量,合理控制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建设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环境宜人的生活片区;完善支路系统,保持老城空间肌理,延续城市发展脉络;强化滨水空间建设,塑造城市特色。.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 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研究发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红山文化遗址,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贫富差距很大,有了私有制,甚至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国家。要获得该遗址的第一手资料是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考古发掘D.学者推断 2. 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进步性表现在 A.使用打制石器B.用火烹饪食物C.从事原始农业D.从事渔猎采集 3.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最能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 )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甲骨卜辞D.青铜器铭文 4. 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工艺精美,享誉世界。其中,最能代表商代文明成就的是 A.丝织业 B.冶铁业 C.青铜铸造业 D.制瓷业 5. 通过甲骨文我们可知关于晚商描述的三个范畴:核心的有商、殷地区,即商的中心区,其次为土,有东土、西土、南土、北土,是指商的附属政权。周边为方,或四方是指疆域之外非商政体,由此可知商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王权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6. 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由此形成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是 A.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诸侯—天子—卿大夫—士

C.天子—卿大夫—诸侯—士D.天子—诸侯—土—卿大夫 7.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8. 宗法制度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主要是贵族之间 A.权力和财产分配原则B.政治交往的原则 C.处理日常关系的原则D.贸易往来的原则 9. 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 10.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能够反映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农具 是() A.青铜农具B.石斧石锛C.铁锄D.骨耜 11.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 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12.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A.推行县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3418504985.html,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doczj.com/doc/3418504985.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3418504985.html,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3418504985.html, 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兰州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发挥兰州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大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枢纽、西向南向开放大门户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大数据、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国际产能合作、生产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要素集聚,打造支撑兰州—西宁城市群乃至甘青两省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品质提升、人才资源集聚、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系统在兰院所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科学工程民用领域装置开发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建,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荆州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08-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加强对荆州市中心城区得燃气规划管理,适应新形势下荆州市得燃气建设与发展需要,做好近期与远期燃气工程得衔接,促进中心城区燃气得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城乡规划法》(200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及荆州市各相关专项规划而制定,其内容与深度达到国家规定得专项规划要求。 第1、0、3条规划范围:本规划得供气范围为荆州市中心城区。 第1、0、4条规划规模:本次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分为近期规划、中期规划与远期规划。 第1、0、5条规划供气领域:城市居民、商业用户、城市工业、天然气汽车。 第二章气源规划及供气规模 第2、0、1条荆州市得天然气气源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忠武天然气长输管线荆州分输站与中国石油化工公司川气东送管线荆州分输站。 第2、0、2条近期规划,对于天然气管网暂时不能覆盖得区域,仍以液化石油气进行供应,但对于液化气供应站点较多、居民用户相对集中得小区,规划将较小规模得瓶组站进行合并,集中由规模较大得气站进行供气。其设计参数应考虑远期气源置换。 第2、0、3条中远期不宜再新建液化气瓶组站。 第2、0、4条供气原则 1、优先供应具有用气条件得居民用户; 2、积极发展商业、公建用户,尤其就是燃煤及燃非洁净燃料对环境污染较大得商业、公建用户;

3、近期考虑使用管道气后对产品质量有很大提高或生产成本有较大降低得工业用气;远期积极推行各类污染型工业用户得气代油与气代煤工作,积极改造燃煤燃油中小型锅炉; 4、积极供应大中型公共建筑(如宾馆、商场、写字楼)得燃气空调用气; 5、大力发展天然气汽车。 第2、0、5条居民耗热定额为:2000MJ/人·年(47、85万Kcal/人·年)第2、0、6条公建用户得耗热指标如下表: 第2、0、7条规划燃气空调制冷耗热指标为150w/m2(130Kcal/m2·h),采暖耗热指标为80w/m2(70Kcal/m2·h),按照采暖每年运行950小时、制冷每年各运行1100小时,平均每天运行10小时计算。 第2、0、8条工业用户生产耗热,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按所调查得工业企业工艺设备实际燃料消耗量进行折算;工业锅炉耗热指标根据锅炉得额定蒸发量(吨/时)、锅炉燃烧效率进行折算。 第2、0、9条规划燃气汽车:公交车平均日耗天然气80m3计算;出租车平均日耗天然气30m3计算。 第2、0、10条预测荆州市年用气量近期为11863、73*104m3,中期为19110、92*104m3,远期为27258、85*104m3。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摘要: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全市辖城东、城中、城北、城西四区,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湟源三县,总面积7665.2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2000年市域总人口202万人,市区户籍人口71.17万人,总人口共95.8万。 城市景观轴:城市的主要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商务博览、民俗表演、市民活动,都集中在这条轴线上。 滨河景观带:主要通过“软质景观”体现城市自然风貌,结合带状城市特色,利用“三河六岸”,形成十字轴自然景观游览带,串联永久性生态绿地。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包括城市街道空间、广场空间、绿色空间和水空间。城市视线走廊的控制:通过对建筑高度的控制,在城郊公园—城市景观至高点之间,形成通透的视线走廊。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全市辖城东、城中、城北、城西四区,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湟源三县,总面积7665.2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2000年市域总人口202万人,市区户籍人口71.17万人,总人口共95.8万。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市区平均海拔2100米,气压低,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0%。 西宁市既是进出高原和省内联系的必经之地,又处于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这里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景观。境内多发生暴雨,历时短、强度大。暴雨洪水过程陡涨陡落,水土流失严重。市区紧邻的南北山地区多次发生崩滑、泥石流灾害。山岳挟持盆地的特殊的地形塑造了“错位十字”的特殊城市结构。 通过对青海省的区域特征、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总规”明确了西宁市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模式。通过对主要经济活动流向的研究,确定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和格局。 为进行全面、准确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总规”分析整个西宁盆地地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特征,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规律。在立足区域水文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议。 特殊的地形条件使西宁在冬季的静风频率高达64%(1998年)。大气污染问题是西宁市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规”立足于区域发展的视角,与相关专业部门多次沟通,提出“建设西宁到张掖铁路,形成西宁市第二条外出铁路通道”的设想,并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认可。这条第二通道不仅大大提升了西宁的区域地位,也起到了加强了青海省的对外交通联系、完善欧亚大陆桥铁路通道功能的作用。 在本轮规划前,西宁市仅辖大通一县,出于明确区域城镇职能,提升西宁整体竞争力的考虑。“总规”建议将平安、互助作为西宁附属县整体考虑。 依据市域城镇分布特征,规划形成西宁市——总寨——鲁沙尔——甘河滩——多巴环状综合经济区。这种“大西宁”的结构有利于消除主城区“十”字结构的缺陷,加强城镇间的有机联系和良性互动,促进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