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理论 知识点提要

文学理论 知识点提要

文学理论 知识点提要
文学理论 知识点提要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概念

1.文艺学

2.文学理论

3.文学哲学

4.文学社会学

5.文学心理学

6.文学符号学

7.文学价值学

8.文学信息学

9.文学文化学

(论述:15对于当前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文化研究思潮,有人认为是文学研究的合理拓展,有人认为是“越界”,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原理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活动四要素互动(12名词解释:文学活动四要素)

3.文学理论的品格

4.文学理论形态分类依据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概念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11.文学活动论

12.文学反映论

13.艺术生产论

1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15.艺术交往论

16.人的本质力量

17.中国特色

18.当代性

原理

5.文学是一种人的活动

6.文学是人对活动的能动反映

7.艺术品具有商品属性

8.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9.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概念

19.生活活动

20.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1.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

22.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

23.文学本体论

24.劳动说

25.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原理

10.生活活动所具有的美学意义

11.文学活动的构成

12.文学活动发生的各种学说

13.文学活动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概念

26.文学的含义

27.话语

28.话语蕴藉

29.审美意识形态

30.文学

原理

14.文学的含义及与非文学的区别

1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及其表现

(论述:09试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16.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概念

31.主导性与多样性

3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33.百花齐放

34.百家争鸣

35.推陈出新

36.人民性

原理

17.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18.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19.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20.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的经验总结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概念

37.精神生产

38.艺术生产

39.文学创造的客体

40.文学创造的主体

41.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

42.文学创造的主题“客体化”

原理

2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的性质与特征

22.文学创造与一般精神生产及其其他艺术生产的联系和

区别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使

线

23.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24.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内涵关系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概念

43.材料

44.艺术发现

45.创造动机(09名词解释:创作动机)

46.艺术构思

47.想象

48.灵感

49.直觉

50.艺术思维

51.无意识

52.综合

53.简化

54.变形

(简答:13文学创作/构思中的“变形”有几种方式)

55.陌生化(08名词解释)

56.即兴

57.推敲

原理

25.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26.灵感的特点

27.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28.文学技巧运用时所依据的原则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概念

58.生活真实

59.艺术真实

60.艺术概括

61.情感评价

62.“诗意的裁判”

63.人文关怀

64.历史理性

65.形式创造

(论述:11 分析“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审美

创造内涵。)

66.艺术形式(10名词解释)

67.俄国形式主义

68.英美新批评

69.形式美

70.有意味的形式

(简答:12何谓“有意味的形式”)

原理

29.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30.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31.形式创造的基本的特征

32.怎样理解形式美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

概念

71.文学作品的类型

72.现实型文学

73.理想型文学

74.象征型文学

75.浪漫主义文学

76.现实主义文学

77.象征主义文学

78.二十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79.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80.“两结合”型文学

81.现代主义文学

82.文学作品的体裁

(简答:15文学体裁的划分有哪些方法,其依据是什么?

83.诗

(简答:09诗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84.小说

85.剧本

86.散文

87.报告文学

原理

33.现实型、理想型与象征型文学的区别

34.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的关系

35.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过程

36.如何看待现代主义文学

37.诗的基本特征

38.小说与剧本之比较

39.散文与报告文学之异同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概念

88.典型

89.特征化

90.意境

91.意象(审美意象)

92.文本(07名词解释)(简答:07简述波兰现象美学

家因加登是如何划分文本的层次的。)

93.文学言语层面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使

线

(简答:11简述文学言语层面的特点。)

94.文学形象层面

95.文学意蕴层面

96.扁平人物

97.圆形人物

98.陌生化

99.自动化

100.“有我之境”

101.“无我之境”(13名词解释)

102.心理意象

103.内心意象

104.泛化意象

105.观念意象

106.寓言式意象

107.符号式意象

原理

40.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

41.文学形象的特征

(简答:14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简答:10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42.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11名词解释:文学典型)

4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44.文学意境的特征

45.审美意象与一般意象的区别

46.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

概念

108.叙事学

109.事件

110.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111.行动元与角色

112.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113.时序

114.时距

115.频率

116.行动逻辑学

117.视角(10名词解释)

118.叙述者与声音

119.叙述接受者

原理

47.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48.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49.叙事的构成

50.叙述内容的构成

51.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内涵及关系

52.三种叙述视角

(简答:06举例说明叙事视角一般有哪几种类型?)

53.叙述者与作者

54.叙述者与接受者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

概念

120.抒情

121.抒情性作品

122.抒情话语

123.宣泄

124.抒情主体

125.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126.“诗家语”

127.声情并茂

128.情景交融

129.形散神聚

130.节奏

(论述:13抒情性作品的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

131.隐喻

132.象征

133.歧义

134.借代(07名词解释)

135.抒情角色

136.抒情动机

原理

55.抒情与叙事的异同

56.实境与虚境

57.“宣泄”说

58.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的异同

59.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的关系

60.抒情话语的陌生化

61.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构成

6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63.“一切景语皆情语”

64.抒情的基本性质

65.抒情的主要特征

66.抒情性话语的修辞方式

67.抒情角色的分类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概念

137.文学风格(09名词解释)

138.创作个性

139.日常个性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使

线

140.风格构成

141.风格的简分法

142.风格的繁分法

143.自由语体

144.规范语体

145.刚柔并济

146.时代风格

147.流派风格

148.民族风格

149.风格的地域性

原理

68.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外衣”

69.杨雄“心画心声”

70.曹丕“文以气为主”

71.刘勰“因情立体,及体成势”说

72.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73.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74.布封“风格即人”

75.马克思“风格就是人本身”

76.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77.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78.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79.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80.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81.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82.文学的自觉的时代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概念

150.文学消费

151.文学传播

152.大众传播媒介

153.文化市场

154.高雅文学

155.大众文学

156.文学接受

157.文学欣赏

158.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

159.文学接受的认识属性

160.文学接受的价值诠释属性

161.文学接受的交流属性

原理

83.文学生产的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

84.文学传播活动的变迁轨迹

85.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的互动关系

86.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87.文学消费的再创造性质

88.文学消费对于意识形态的三种反应模式

89.非意识形态化

90.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欣赏三者的关系

(论述:12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关系。)

91.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

概念

162.文学接受

163.期待视野(15名词解释)(简答:08结合具体的作品,谈谈“期待视野”在文学接受中的作用。)164.接受心境

165.隐含的读者

166.正误与反误

(论述:10论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误读。)167.共鸣

168.净化

169.领悟

170.延留

原理

92.文学接受的发生

93.文学接受的发展

94.文学接受的高潮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概念

171.文学批评

172.文学批评的标准

173.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174.文学批评模式

175.伦理道德批评

176.社会历史批评

177.审美批评

178.心理学批评

179.语言学批评

180.文化批评

原理

95.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96.文学批评的模式

97.文学批评的实践

◆名词解释

15文以载道

14期待视野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使

线

13无我之境;性灵说

12文学活动四要素

11文学典型

10艺术形式;视角

09创作动机;文学风格

08陌生化

07文本;借代

06感受谬见;复调

◆简答

15文学体裁的划分有哪些方法,其依据是什么?

14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13文学创作/构思中的“变形”有几种方式

12何谓“有意味的形式”。

11简述文学言语层面的特点。

10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09诗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08结合具体的作品,谈谈“期待视野”在文学接受中的作用。

07简述波兰现象美学家因加登是如何划分文本的层次的。06举例说明叙事视角一般有哪几种类型?

◆论述

15对于当前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文化研究思潮,有人认为是文学研究的合理拓展,有人认为是“越界”,阐述你对

这个问题的看法。

14论述西方文论史上关于文学功能的各种观点的认识。13抒情性作品的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

12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关系。

11 分析“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10论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误读。

09试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08比较分析“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超详细考研政治复习经验贴

超详细考研政治复习经验贴 我认为政治不需要报班,政治学习过程中有两个拦路虎,第一个是哲学,第二个是政 治经济学,这两个解决了,后面是一马平川啊,可以尽情的驰骋。哲学可以找去年的哲学 讲解视频看看理解,政治经济学也可以看看理解,主要还需要把里面的套路摸清楚就学好了。辅导班的基础班是给你规划下政治怎么学以及时间规划,强化班是在7天的时间里面 带你刷完课本,然后带你哈牛逼,推销书等等。冲刺班就是讲一些大纲新变化,预测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用一套政治资料就可以搞定的。真正好的东西在后面,大家是可以报的。 我认为政治学习需要抓这句话“易中,不易早,更不易迟”。中是集中和适中的意思,不能太早,千万不能太迟。大家对学习政治的能力,你们自己心中有把标尺,理科生还有 那些认为政治比脱单还难的同学要早点开始,可以在8月就开始。文科生,觉得政治拿捏 的住的可以在9月份开始,大神,二战的,学法律的同学大纲出来时候开始吧。有的人规 划说6月份,7月份开始,我觉得太早了有几个弊端,开始的早,肯定一天在政治花一个 小时时间,这样学的效率不是很高啊,看到前面的后面就模糊了,看到后面的前面记不得了,因为每天投入少,战线容易忘记。所以我认为政治需要适中的时间,结合自己能力定 时间,然后集中投入时间,进行轰炸,缩短战线。 政治老师有肖秀荣老师,石磊老湿,任汝芬老师,文都里面有几位老师想不起来名字了。每次考完有些老师就开始发布消息了,说我压中多少题,多少分,截图,给证据。我 要是当政治老师,在考研一年中,不断的出资料,试卷,讲课,预测题。我特么么也能压中。关键是要在后期我们一个星期背诵的时候压中才算真正的压中,你以前压的谁看呀。 所以,我推荐肖秀荣老师啊,基本上90%都用他的,而且有些老师预测会抄他的,另外传 说中他的预测中有些利益关系,基本会压中2道半题目。跟着老肖走就可以了。 资料,彩色笔颜色要多一点,另外如果你们学校有一些专门卖考研,考公资料的,里 面会卖政治资料,因为盗版很便宜的。学生也没钱,大家还是支持正版哈。 我是8月份买了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8月底上辅导班的课,一个星期带我过完政治,白天上课,晚上我就把白天上的内容往精讲精练上画出来,画到第二天,我 把辅导班资料扔了,画你妹啊,上你妹的课,都是在精讲精练上面的内容。浪费我的时间。然后辅导班课不去上了,后期的冲刺班我都没有去上。然后中间1000题还被偷了。我就 耽搁到9月1日开始。我就看精简精炼,然后看一章,做一章一千题,这样会大大加深对 书本的印象。9月中旬大纲出来了,很多人问,要不要买大纲把精简精炼不。我认为不需 要买大纲的,肖秀荣精讲精练编写的时候就对大纲预测了,而且大纲出来后,他的微博会 补充大纲新增知识和对应练习题。我们重新买的话,还需要重新适应好麻烦。而且题目也 别贪多哈,就1000题就行了,其他的质量不一。然后就这样过了第一遍大概10月份吧。 第一遍过后,脑袋里面都是屎,乱七八糟的,好乱啊。特别是哲学难理解,政治经济学选 择题全错。然后我就想办法解决啊,在一个经验贴看一个学长说,有个画龙点睛的资料挺 不错,特别是哲学一遍就懂。然后我就买了笔记和题目这里绝对不是推销资料。买回来后 看笔记哲学是编写的很不错,一遍下来我就懂得差不多了,政治经济学它也帮助推理,解

药理学知识点概要

药理学知识点概要 M受体阻断剂: 1叔胺类穿透力强,易透过血脑屏障, 2山莨菪碱(anisodamine,654-2),主要用于感染中毒性休克. 3异丙阿托品(异丙托溴铵):主要用于喘息型支气管炎,也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4箭筒毒(非除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药)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断药(competitive neuromuscular blockers)。这类药物能与ACh竞争神经肌肉接头的N胆碱受体,能竞争性阻断ACh的除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抗AChE药可拮抗其肌松作用。:主要作用松弛骨骼肌。肌肉松弛的顺序:眼睛→头部→颈→四肢→躯干→膈肌。恢复顺序相反。 5 骨骼肌松弛药 去极化型肌松药琥珀胆碱非去极化型肌松药筒箭毒碱 激动NM受体,产生持久去极化先出现短暂肌束震颤,再出现肌松 作用时间短暂 过量时禁用新斯的明 阻断NM受体 只出现肌松,无肌束震颤作用时间较长 过量时可用新斯的明 6. ①. 简述阿托品的主要药理作用 抑制腺体分泌 扩瞳、调节麻痹、升高眼内压 松弛内脏平滑肌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中枢兴奋作用 ②简述阿托品的临床应用。 解除平滑肌痉挛适用于各种内脏绞痛,如胃肠绞痛。但对胆绞痛或肾绞痛疗效较差,常需与阿片类镇痛药合用 抑制腺体分泌用于麻醉前给药 松弛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用于虹膜睫状体炎、验光配眼镜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用于治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缓慢型心律失常 解除血管痉挛,舒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多种感染中毒性休克 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受体功能:①α1受体主要分布在外周血管平滑肌,被激动后血管收缩,被阻断血管扩张。 α1受体阻断药可使AD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该现象称AD作用的翻转 ②α2受体主要存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突触前膜上,被激动时NA释放 减少,被阻断时NA释放增加。

肖秀荣1000题告读者

肖秀荣老师有关《命题人1000题》告读者书 鉴于目前有些读者关于《命题人1000题》出版时间的疑惑,我在这里向大家做一下说明。考虑到教育部考研政治大纲2010年做了一次结构性的重大调整,2011年只是微调,我预测2012年的大纲不会有大的变化(现在2012年的大纲已经发布,事实也是如此。可以看我对2012年的大纲变化的分析),加上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我于今年8月份,最终审定并出版了2012年的《命题人1000题》一书,尽早满足广大考生复习的需要。9月15日大纲正式出版之后,我第一时间将《命题人1000题》的知识点与大纲知识点做了对照,确认《命题人1000题》已经把大纲中可能命题的知识点全部涵盖,书中没有偏题、怪题、超纲题。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出版时间的提前对本书与大纲的吻合没有任何影响,请考生放心使用,也欢迎广大考生与大纲对照,发现问题随时反馈给我。此书今年受到更多考生的认可,所以已经多次重印,内容没有任何变动,购买1版1次印刷的同学没有必要重复购买。 另外,关于2012年大纲变动及其分析的视频请大家上考研论坛观看,也可上我的博客浏览文字说明。” 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的新变化与应对 2012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终于公开发布了。经过认真研究,我的总体看法是,除了“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考查的时间为2011年1月——2011年12月)值得重视外,关于知识点,可以说变化是很小很小的。由于“形势与政策”的课程一般都在11月初讲授,书籍一般在10月底后出版,因此,考研政治大纲的修订对考生此前的复习,包括已听的课、已看的书、已做的题,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然而,由于现在有些机构或老师把考研政治大纲的变动,不区分不同的情况,简单地全部罗列出来,并做了过度的解读,使有些考生产生了“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很大”的错觉。因此,有必要对政治大纲的新变化做全面、具体的分析。 考研政治大纲内容的修订,往往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考查内容的,如2012年把形势与政策考查的时间调整为2011年1月——2011年12月,就属于这一种。第二种是由于种种原因,原来的考试大纲中没有而现在又非增加不可的重要知识点,如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新观点、新决策等。第三种是文字上的修订,是为了使知识点的表述更精练、更准确。第四种是删除一些从考试角度看不太好命题或不太重要的知识点。我们研究考试大纲的变化,首先要把关注点放在大纲增加的知识点上,也就是第二种情况。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前一段的听课、看书、做题是否遗漏了知识点,而且,这部分修订包含着重要的命题信息。当然,第一种情况也值得关注。 一、对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增加的知识点的分析 2012年的考研政治大纲,只增加了三个知识点,补充了六个知识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增加了一个知识点,补充了三个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增加了二个知识点,补充了三个知识点。有三门课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一个知识点也没有增加。 但是,只要对增加的三个知识点,补充的六个知识点做进一步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些增加和补充的内容是很有限的。 先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增加的一个知识点和补充的三个知识点。 1.增加的一个知识点是在第七章第二节,增加了“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

论萧红的创作风格

论萧红的创作风格 石伟 内容提要:萧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女作家,她自己波折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生命和人生独特的认识,她的很多作品都有她自己的影子在其中,使她的文学创作形成了独有的风格。 关键字:萧红创作风格 正文: 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作家,大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或清新淡雅,或慷慨激昂,在一个个文字的构建中,自然流露出自己独有的气质,成为作家在茫茫文海中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标志。 关于创作风格的形成,不能否认作家先天的心理个性等方面因素的作用,更应该看到作家生存的外部环境与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一方面,作家先天的心理、个性因素,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调,使作家表现出一种都有的才情与气质;另一方面,后天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为作家提供了可供写作的素材,让作家有了进行文学创作的欲望,使其文学天赋得到完善并发展。在不断的文学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下面就以萧红为例,论述其文学创作的风格。

萧红,这个生长于动荡年代的作家,她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11-1929与1930-1942,在前一个阶段,可以说是她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她生活在呼兰这个小县城内一个重男轻女的地主家庭,开始感受周围的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这就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形成了一个文学创作的大背景。在后一个阶段,萧红开始了流浪与痛苦的生涯,生活非常艰难,爱情的变更,疾病的困扰,一直伴随着她。但就是在时期,萧红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创作,发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奠定了她在现当代文学创作史上的地位。 (一)寂寞凄凉的风格 她始终是寂寞的,从她出生到她最后病死香港,她始终无法摆脱这种寂寞的情绪。在她童年的记忆里,仿佛只有祖父这一个亲人疼爱她,“等我生来了,第一次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疼爱我。使我觉得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而祖母留给她的,只是用针扎她手指的事。她的父亲母亲似乎没有给她留下多少印象,父亲的两次出场,也都伴随着暴力,一次揣她,一次打有二伯。她是寂寞的,亲人对她的冷漠给她的是一个并不快乐的童年,大多数时候,她只是自娱自乐的一个人,她“常常在蒿草里做着梦”,也看着“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显得更荒凉寂寞”。缺乏父母亲的疼爱,缺少可以一起玩的伙伴,使得她的这种寂寞的情绪,一直伴随了她一生。 自她19岁逃离家庭,她就开始了另一种寂寞的生活,漂泊不定

无机化学知识点摘要大连理工大学第五版

第一章气体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1)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2)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地混合。 (3)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气体的密度比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小很多。 2、理想气态方程:pV=nRT,其中p、V、T分别为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压力和热力学温度。R为摩尔气体 常数。在国际单位制中,p以Pa、V以m3、T以K为单位,则R=8.314J·mol-1·K-1。 3、理想气体是一种假想的模型,它忽略了气体本身的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真实气体,只有在 低压高温下,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小,分子间平均距离比较大,分子自身的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完全微不足道,才能把它近似地看成理想气体。 4、理想气体混合物: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分子本身的 体积和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都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理想气体混合物。其中每一种气体都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5、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 分压力等于在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6、Da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7、Amage分体积定律:混合气体中组分B的分体积V B是该组分单独存在并具有与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压 力时占有的体积。 8、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 (1)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粒子,彼此间的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 积相比可以略而不计。 (2)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地无规则运动之中。 (3)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很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4)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5)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9、气体的压力是由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弹性碰撞而产生的,是“分子群”对器壁碰撞作用的统计平均的结果。 压力与气体分子每次对器壁的碰撞力和碰撞速度成正比。每次的碰撞力等于分子的质量与分子运动速度的乘积。碰撞速度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运动速度成正比;分子数越多,分子运动得越快,其碰撞器壁的速度就越大。即气体的压力是由单位体积中分子的数量、分子的质量和分子的运动速度所决定的。 10、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系统的温度越高。和压力一样,物 体的温度也是大量分子(“分子群”)集体运动产生的总效应,含有统计平均的意义。对单个分子而言,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11、在一定温度下,每种气体的分子速度分布是一定的。除了少数分子的速度很大或很小以外,多数分子 的速度都接近于方均根速度V rms。当温度升高时,速度分布曲线变得更宽了,方均根速度增大,高于这一速度的分子数增加得更多。 第二章热化学 一、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9清华五道口Z同学经验分享——备战6个月成功上岸

标题:考研人的故事|一战六个月考取清华金融专硕,时间规划与备考经验分享作者:凯程集训营Z同学 个人信息:本科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一战考取清华金融专硕,备考时报名凯程半年特录班(包含从暑期到复试全程线下教学和网课回看)。 报考原因:首先,自己非常喜欢清华大学,而考研到清华大学是相对高考来说稍微简单的选择。其次,清华大学无论数学三还是金融学综合,都以计算为主,需要背诵的内容较少,我认为较为适合我。最后,自己本科学习金融学专业,对金融学并不反感,并且清华专业课在本科期间全部学过,因此选择了考研金融专硕。 初试准备:我从寒假决定考研,上半年主要工作为进行考研择校,考研资料收集,考研时间规划等等,真正学习的内容很少。七月到凯程考研正式开始准备,相对很多人来说备考时间较短。每天早上七点前起床,中午午休一个小时,晚上十二点睡觉,到考前一直坚持下来,比较规律。暑假集训期间每周休息半天,用来睡觉、逛街、看电影等等。暑期集训结束之后在学校休息了四五天,几乎是完全放松的状态。百日集训期间每两周休息一天或半天,基本上是一直高度集中精力学习的。 下面我将具体讲一下我的考研科目备考方法。 政治: 推荐资料:凯程考研政治讲义《肖秀荣精讲精练》《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知识点提要》《肖秀荣四套卷》《肖秀荣八套卷》《肖秀荣形势与政策热点》《高教社大纲解析》 备考过程:我是理科生八月开始学习政治,个人感觉八月开始是比较合理的,太早复习政治记不下来,太晚复习后期会很慌。每天学习两个小时左右,一般安排在早上,晚上睡前会顺便看一些知识点。课程只听了凯程考研的张鑫老师和卢营老师的暑期课,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因为马原很难理解,张鑫老师讲的很专业,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概要 注释:标记为红色加粗字体的内容为重点内容(结合上课老师的说法与个人观 点来谈的),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哦! 第一讲哲学与科学 一、哲学的特征:反思与批判(不同于其它学科) 二、西方式的反思:存在先于本质 三、科学来源于哲学? ? ? 希腊时期罗马时期 简答: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 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谈: ①从目的上说;研究自然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目的上并不冲突。 ②从论据上说;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而现实中并不存在以上两种运动状态,只有非静止或非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必须有种外力推动才能解释现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种外力就来自于“上帝之手”,从而世界上存在上帝。 四、科学对哲学的影响 对上帝论的抛弃 例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去掉了上帝的假设,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等等。 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化 一、自然的变迁 ⑴什么是自然 答:非人工的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 本性;本来就有的东西(自然而然)

⑵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自然观①万物有灵 人有两种状态? ? ? 睡 死 , ? ? ? 相同点:躺,闭眼 不同点:醒,梦,呼吸 人之有灵(自然拟人化) ②古希腊时期 Ⅰ爱奥尼亚学派—以具体的自然物为自然界寻找确定性。 Ⅱ古希腊人一直坚持对确实性的寻求,其实就是遵循事物由具体一抽象的规律。 柏拉图:理念(idea)由概念实体 简答:为什么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科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答;在欧洲黑暗、教会横行的中世纪时期里,没有妨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反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理由有三: ①在中世纪,教会掌握大权,他们信奉“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从而推动了教会人员在 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来解释上帝的伟大。 ②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是有教会人士提出的,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③对自然界进行研究,就是理解上帝的全知全能。 二、近代机械自然观: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量。 三、机械论自然观在现代的衰落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原子结构的发现量子力学。 四、辩证自然观 环境伦理学的可能性 A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自然是人化自然,人类和人类利益是核心 B生态伦理学,地位平等,人与自然主体关系是平等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推广到自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C生态系统论观,超越主体间或主客体关系,将自然作为一个人的系统,每一存在的物质对整体存在的价值,价值定义的变化或范围的变化。 五、当代的思考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界是人类索取的对象。 平等主体关:自然界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事物都是平等的,都有其特定的存在价值。 生态系统观:整个地球是一个生态系统,各个环节都应为其服务,若不能为其服务,则要调整或被取代。 第三讲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⑴问题 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 中国人口增速放缓的原因? ? ? 经济增长计划生育

《文学理论导引》笔记(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理论导引 (王先霈、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第一章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 一、文学活动可由四个要素组成: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对各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大体形成四种不同的文学观念。模仿说:着眼于作品与世界的关联,强调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实用说:着眼于作品对欣赏者的意义,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表现说,着眼于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强调文学作品本质上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外化;客观说,着眼于作品自身存在,强调文学作品的自在自足,认为其意义和价值不与外界任何事物相关。 1、艾布拉姆斯在总结了西方文学研究的历史后指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素,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别。”根据这种看法,他提出了一个研究文学的坐标: 艾布拉姆斯说:“……运用这个图式,可以把阐释艺术品本质和价值的种种尝试大体上分为四类,其中有三类主要是用作品与另一要素(世界、欣赏者或艺术家)的关系来解释作品,第四类则把作品视为一个自足体孤立起来加以研究,认为其意义和价值的确不与外界任何事物相关。”按照这个思路,艾布拉姆斯认为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对人们理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等译:《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第2~3页) 2、从文学与世界、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解释什么是文学……西方则有古老的“模仿说”。模仿(imitation)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波兰]塔达基维奇著,褚朔维译:《西方美学概念史》,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1~362页)……模仿说的文学观对后世产生

2017考研政治肖秀荣马原分析题审题答题技巧

必看!)马原分析题审题答题技巧 2015年11月18日21:37 阅读116万+ 这篇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一下马原分析题的审题答题技巧以及复习方法。此前还有8套卷使用方法、分析题复习方法、形势与政策复习方法等文章,还没有看过的同学可以往前翻微博。 【复习方法】 马原分析题的难度就在于提问不明确考哪个原理,要从众多原理中自己去匹配,这个思维模式是要培养的,因为一旦原理选错,写得再好也没用,而其他学科分析题多少还是能够围绕材料中来写的。从练习角度讲,有两个资料是一定要好好研究的,一个是真题,一个是8套卷。首先是做真题,学习审题答题技巧(后面有实例),而且从中也可以看到哪些原理是容易命题、经常命题的。比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08、09、11、12年连续命题,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原理,在头脑里搭建的框架图中也必须明确这个原理的位置。 之前我已经多次强调,做马原分析题,头脑中必须有一个哲学框架,最怕的就是到考场上,看完材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连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中的哪一快都搞不清楚。或者是明明看到材料应该是讲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但是这一块有哪些原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框架没有建立起来,头绪没有整理清楚。我建议同学们自己画一个框架图,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中给出的12页哲学逻辑图,自己把过去10年的马原分析题认真研究之后,标出各个原理所在的位置,你会发现很多原理都是重复在考的,在复习框架图的时候就要尤其注意这些原理的应用。 比如说关于认识与实践,在《提要》逻辑图的第7页,需要掌握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2013年),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点,其中①在08、01年考查,③在01年考查,④在13年考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2013年)。同时,还要关联到其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见《提要》逻辑图第8页),需要把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2013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012年)。再进一步扩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那么又涉及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2年)。实际上,在真题的标准答案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也是同学们要通过研究真题,从真题的标准答案中学习的。把这种常见的“套话”记住,在结合材料组织语言的时候就不怕没有素材可用,可以让回答更加“丰满”。

文学理论题目

第一章 1.如何定义文学?它有哪些特征? 答: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变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 艾布拉姆斯指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设计四个要素,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大题上对四个要素加以区别”。世界~作品~作家~读者。他还认为有四类文学观念: “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模仿并不是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摹,相反,他倒是认为文艺所描述的应该是可能发生的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代表人:亚里士多德《诗学》 “实用说”:是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的,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放在首位。代表人:孔子“诗可以兴、观、群、怨”、《毛诗序》、(古罗马)贺拉斯“寓教于乐”。 “表现说”: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世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代表:白居易、李贽“诗言志、诗缘情”,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客观说”:尤为重视形式、技巧、寓言和结构等因素在文学构成中的作用,把文学的特质归结为语言形式,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而排除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代表:兰塞姆《英美新批评》。 (1)文学具有审美性: 所谓的“美”,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就是指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肯定文学具有审美属性,并是不说过只能表现美的对象,不能写丑的东西;而是说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审视人生、把握生活的。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是在矛盾与斗争中才能获得鲜明而丰富的显现,因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抗、斗争和比照,往往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丑的东西能够成为文学的形象。丑本身不可能成为美,然而美与丑的斗争,却能够使没成为审美对象;充分显示了丑的本质,对丑的揭示达到了神似境界的艺术形象,也因此有可能获得极高的审美价值,成为不朽的艺术形象。 (2)虚构性: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属性。 文学所以要超越和表现理想,从根本上说,源于文学的审美性。 文学的虚构性和文学的审美性具有内在的联系: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而审美关系又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审美的语境中,虚构和想象才能成为理想的表现,才不会溺于个人欲望的幻想。 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应是“神似”而不是“形似”、“以形写神” (3)形象性。 2.文学形象的含义是什么?文学形象有哪些类型? 答:文学形象:反思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而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三种类型: (1)语象: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2)描摹性的形象,特点是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某种物象。描摹型具有接近生活形象的特点,也是叙事文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象类型。从形象创造的意义上说过,描摹型形象目的在于通过摹写来引发视觉、嗅觉、听觉或触觉想象,给读者如闻其人,如见其人的感受。

19华南师范学科教学(历史)跨考402分考研经验(初试+复试)

未经本人同意,本文严禁转载! 一、个人情况 我是跨考,三跨,本科学的专业是管理类专业。初试成绩为402分(政治70,英语81,教育综合134,中国近现代史117),排名第2。复试排名15(复试表现不是特别好)。我不是应届,从8月初到12月末在家里准备初试。每天7点起床,12点睡觉。 二、考情简介 表格制作均是以学科教学(历史)全日制招生人数为准,并且除去了专项计划招生人数。报录比是用报名人数除以统考被录取的人数而得。 从表1可以看出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这个专业在2015年以前是没有单独的计划招生人数的,全校有一个总的学科教学名额,各个方向从中分得名额。在2015年以后,学科教学的各个方向开始单列名额,学科教学(历史)的计划招生人数小于实招人数,这表明在录取时还会追加人数。实招人数稳定在50人左右,2018年实招人数达到了高峰,为70人。

从表2可看出,从2016年到2018年报名人数增长幅度大,而统考录取人数变化不大,报录比越来越高,表明考研难度加大。 从表3可看出,一般能进入复试的平均分数线为348,复试比例变大,淘汰的人数更多,也表明被录取难度有所加大。 加上2019年招生简章里提到的不鼓励跨专业同学报考,希望大家慎重考虑,但是华南师范招生人数比较多,试题也较其他知名的211师范院校简单些,被录取的机会也是存在的。 三、初试经验 (一)政治 所需资料: 《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肖秀荣1000题》、《风中劲草》、《肖秀荣8套卷》、《肖秀荣4套卷》、《肖秀荣形势与政策》 备考规划: 9.1-10.7主要看《知识点精讲精练》,看完一章书,再做一章的《1000题》。基本上一天看一章的内容,再做一章的1000题。注意,第一次做1000题的时候要用铅笔,因为1000题需要做几遍。做错的题要在1000题上标记,并找到是精讲精练哪里的内容并在书上标记。我是文科生,没有看视频,哲学部分、政治经济学部分较难,推荐大家看徐涛、蒋中挺、肖秀荣的教学视频。 10.8-11.15这个阶段主要是结合《风中劲草》看《知识点精讲精练》。我一般是看完了一章精讲精练再看一章风中劲草。然后做1000题,这次做题的时候还是用铅笔,对比这次做错的题是否以前也错过,如果是的话,就要多看看对应的知识点。 11.16-11.30这个时候《肖8》出来了,《形势与政策》(这个是讲考研那一年的时事的)肖8的话,我只做了选择题,做了两遍,第一遍用铅笔,看一下答案解析。做错的用符号标记。做第二遍的时候不用铅笔,错的题用红笔校正,并把相应知识写在旁边。不推荐大家背肖8的主观题,因为8套卷太多浪费时间,考试也不一定考。同时,我没有看精讲精练了,主要看风中劲草。一天看一章,然后做第三遍1000题,这次我只做了我做错的题。形势与政策是在一些零散时间看的,比如说饭后。每天看1-2个专题,然后做后面的习题,第一次做用铅笔。 12.1-12.21考前15天出《肖4》。肖4选择题做了2遍,依然是第一次用铅笔,第二次用黑笔、红笔校正。主观题不看材料,只看问题,背问题和问题答案。我背了3遍。把卷子重建了下,把每套题的试题和答案钉在一起方便背诵。我一天背一套卷子。第二天背诵第二套卷子之前,先自己根据问题,回忆答案,最好分点用铅笔写在卷子上,不确定或忘了的用?标记。一套卷子回忆完之后,再根据自己的缺漏去看答案,缺漏的地方要再背一遍。漏掉、背错某个知识点之后,不要只背那个知识点,而是把这个知识点和整个问题的答案一起背,形成整体的把握,不然下次你还是会忘了它。然后再背第二套。如此类推。在背第一遍的时候,差不多背一套要用3个小时,这4天我没有看风中劲草。背第2遍的时候快了一些,开始看风中劲草,继续做1000题的错题。背第3遍的时候,我就只背自己不太会的背了,不是所有的都背。继续看风中劲草。做1000题。这一个阶段我看第二遍形势与政策,做题的时候可以用红笔校正了。在考前大概一周的时候,肖秀荣的公众号会出形势与政策的补充,大家也要去看。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摘要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摘要 一、名词解释: 院体画青绿山水六要徐黄异体陶器青铜礼器错金银工艺帛画曹衣吴带士夫画书画合一浙派浅绛山水仕女画道释画 饕餮纹失蜡法唐三彩 1,院体画:从宋代画院以来的一种画风,工笔细腻,重色渲染,画面浓艳富丽,墨守成规,有一套固定不变的程式可依仿. 2,文人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封建社会士大夫,文人所画的画,以别与民间画工与宫廷画家的画,明代董其昌以王维作其创始者,强调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多取材与山水,华鸟,梅了兰竹菊等,借以抒发性情与抱负,强调意境,讲究笔墨情趣,脱略形似. 3,仕女画: 中国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后来专指以封建社会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民间的木版年画”美女图”,也称为”仕女图” 4、彩陶:是指新石器中晚器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或红黑两色纹饰的陶器。彩陶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 5、《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末年第一部手工业专著,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 经验,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 6、唐三彩 唐三彩,是模仿染缬工艺的装饰效果。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它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是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o左右焙烧。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 二、填空题 1、画史上唐代的“大小李将军”分别指的是(李思训)、(李昭道),他们继承了展子 虔的(青绿)山水并加以发展而成为(金碧)山水。 2、南宋画家(马远)、(夏圭)的画章法别致,布局有新意,所以有“马一角”和“夏 半边” 之称。 3、在中国绘画史上,唐代阎立本是最早成熟的人物画大家,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步 辇图》、《历代帝王图》。 4、中国画史上最早建立的正规画院是在(西蜀)时期由(孟昶)创立的(翰林图画院)。 5、五代时期山水画主要有两大画派,北方画派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 画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 6、唐代初期画家(尉迟乙僧)在绘画史上享有凹凸画派之誉。 7、(张僧鹞)在山水画、花鸟画颇有新创造,他首先采用天竺画法,创“没骨山水”。 8、史称魏晋南北朝时期(陆探微)的画风具有行笔紧细的特点,在人物画创作方面创 作出了“秀骨清像”的艺术典型。 9、明朝前期院体画的主要代表画家是(戴进)、(吴伟),他们又分别是(浙)派、(江 夏)派的创始人。

2021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一本通 中国古代文学

本人的考研历程 一年的考研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很怀念考研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乏味,却异常充实和平静。于是我决定记下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后来人共享共勉。说是经验,其实是算不上的。不如说是过去“一年的路程”吧,每个人的或许都有不同,不一定适合其他人,算是总结,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越美好,越害怕得到”,记得去年这时候,我在考研教室的标记姓名的红色纸片上这样写道,作为座右铭。一年过去了,我想到的仍然还是这句话。 在初试之前,从未想过自己能够考上,虽然学校距离南师只有几个小时的距离,但我离南师的距离却不是按照天就可以数完的,一直觉得很远很远。大概是专业课老师听到我要考南师后的一句“不可能”令我担心,亦可能是看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真题,什么也不会的迷茫,令自己感到南师太过遥远。那种远,很难想象的那种远。 初试成绩出来后,仍然很担心过不了复试,只要录取比例不是1:1,就可能被刷,担忧一直到拟录取名单出来,其实拟录取名单出来后,还是不太敢相信,万一公示十天内发生什么别的事呢?万一老师分数核算错误呢?万一有很多,每一个带来的都是天翻地覆。好在结局最终尘埃落定,拿到这一纸通知书对我来说意味着太多东西。我感谢那段时间不顾一切奋斗的自己。 考研并不是期末考试,不是你熬夜突击几晚就能出成绩的,所以贵在坚持,贵在每天的进步。如果你下定决心考研,那么你得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一年你不再有周末,不再有寒暑假,你只能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去学习,因为你玩的那一刻,你的对手可能甩你一大截了。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只要你坚持到最后,你便是英雄。记得高中时老师给我们念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差生逆袭北大之路,虽说是属于心灵鸡汤类,但她说的有一句话,却是鼓励我坚持到最后,即“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考研期间真的会遇到各种诱惑和问题,我们是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自然是无可避免的。例如闺蜜过生日,一起逛街,还有论文相关事情,你要想获得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真是难之又难。可能这时候你必须权衡一下,对于闺蜜来说,真正为你考虑的人,不会因为你暂时的冷落而离开你,所以考研的话,你必须学会拒绝,就算自己想要出去玩的话,也要告诉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我本身是一个极贪玩

考研复习用书系列

考研复习用书系列 包括政治、英语、数学;真题、教材、习题、预测题等,可供大家进行对比选择。 政治复习用书 1、复习全书类推荐的有: 《大纲解析》——高教社(俗称红宝书); 《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肖秀荣; 《风中劲草》——风中劲草团队; 《序列》——任汝芬; 《命题人形势与政策》——肖秀荣 2、真题类推荐的有: 《命题人讲真题》——肖秀荣; 《历年真题详解》——蒋中挺; 《历年真题标准解析》——高教社; 《历年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石磊; 《真题精解》——任汝芬

3、训练题类推荐的有: 《命题人1000题》——肖秀荣; 《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高教社 4、最后预测题类推荐的有: 以下复习用书俗称政治大题必备神器: 《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肖秀荣(俗称肖四); 《命题人冲刺8套卷》——肖秀荣(俗称肖八); 《任汝芬最后四套题》——任汝芬; 《20天20题》——启航 《米鹏最后3套卷》----米鹏 英语一复习用书 1、单词类书籍推荐的有:

《恋练有词》——朱伟; 《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新东方,有两种,红色和绿色,分别为顺序和乱序的; 《红宝书》——西北大学出版社; 《何凯文1575》——何凯文; 《刘一男考研词汇速记指南》——刘一男; 《星火单词系列》——星火英语 2、记单词软件推荐的有: 百词斩;扇贝,开心词场,默默背单词 3、真题类最为推荐的书籍有: 《张剑黄皮书真题系列》——张剑; 《何凯文历年真题全解析》——何凯文; 《考研真相》——西北大学出版社 4、阅读类最为推荐的依次有: 《张剑黄皮书阅读150篇》——张剑; 《何凯文英语阅读思路解析》——何凯文;

重要知识点提要(精简)

重要知识点 绪论 1 微波的波长范围和频率范围 波长:1m-0.1mm; 频率:300MHZ-3000GHZ ;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 1 导行波类型(须了解各类传输线的主模): (1)TEM 波(横电磁波):在导行波传播的方向(纵向)上,没有电磁场分量的电磁波(双导体传输线,同轴电缆); (2)TE 波(横电波):纵向0z E =,但0z H ≠ (3)TM 波(横磁波):纵向0z H =,但0z E ≠ 2 传输线的分类: (1)双导体传输线,同轴线,主模TEM ; (2)金属波导(矩形波导,圆形波导),不能传输TEM 波 (3)介质传输线; 3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1)分析思路:化场为路,使用电阻R 、电导G 、电感L 和电容C 将传输线化为电网络; (2)传输线模型及其坐标系: [注]坐标系以终端为原点,坐标方向从负载至信源; (3)传输线方程的推导和解:理解 4 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1)特性阻抗0Z = 0Z =为纯电阻; (2)传播常数j γαβ=+,其中α为衰减常数,β为相移常数; (3)相速p υ与波长λ:

p ωυβ= 2p f υπλβ== 5 传输线输入阻抗、反射系数和驻波比 输入阻抗000tan tan l in l Z jZ z Z Z Z jZ z ββ+=+ 输入阻抗归一化值000tan =tan in l in l Z Z jZ z Z Z Z jZ z ββ+= + 反射系数()(2)200 =l j z j z l l l Z Z z e e Z Z φββ----Γ= Γ+ 反射系数和输入阻抗的关系(反射系数的取值范围) ()() 11in z Z Z z +Γ=-Γ ()0 0()()in in Z z Z z Z z Z -Γ=+ 驻波比 11l l ρ+Γ= -Γ 1ρ≤<∞ [注]:证明输入阻抗和反射系数的/2λ周期性,/4λ变换性,注意相应的作业题。 6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1)()0z Γ=即0l Z Z =处,行波状态的描述; A 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驻波比=1ρ; B 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都同相; C 传输线上各点阻抗均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 (2)纯驻波状态:1l Γ=±即0l Z =∞或; (3)行驻波状态:介于行波状态和纯驻波状态之间。 7 Smith 圆图 (1)组成: A 反射系数圆图()j l z e φΓ=Γ

2016肖秀荣最后四套卷题目解析

2016肖秀荣最后四套卷选择题解析 《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是大家在冲刺阶段必做的模拟题,尤其是里面的选择题都比较基础,因为大部分题目在《大纲解析》中都能找到,笔者在这里对选择题进行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希望大家在最后的阶段除了背诵大题之外,有《大纲解析》的同学能够把《大纲解析》认真再看一遍(没有的看其它的也行),回归基础,以提高选择题的质量。(下面的页数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2016》) 2016第一套卷子 1.这道题目考的是理解,因为四个选项的说法全部是正确的,其中A 选项和B选项来自25页的这样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承认并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C选项来自10页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的第四条,D选项来自27页。这道题理解后选A。 2.C选项,来自43页,个人与社会历史那一自然段的第5行。 3.这些选项请大家认真看大纲45页的内容,有的是需要理解的,D 选项,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4.来自大纲67页,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的第一条,考的是“地位型选择题” 5.“四个全面”是今年的新增考点,也是重点,而且要做大题准备86页的话一定要背过,这道题目考的是“地位选择题”,其他几个的

“地位”也一定要搞清楚。 6.这道题目依然是“地位选择题”,89页,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实质和核心。 7.这道题目在《大纲解析》上没有找到直接的原话,只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中找到这样一句话,252页最上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8.环境问题今年也要做大题准备,也就是说选项中的部分是要背过的,这道题目考的是“地位型选择题”,来自146页, 9.来自181页,注意180页、181页民族意识的觉醒这里谁写的什么文章下去要看一下。 10.来自207页,原话是这样说的,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所以A不对。 11.来自216页,这个知识点会考“多选”或“地位型选择题”,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12.来自228页,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它既可以被引导 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这道题目千万不敢 按自己的想法去理解) 13.来自大纲解析290页的第三条。 14.来自大纲解析310页的第二条。 13题和14题给我们了一个启示,看书时千万不能只看标题(就是大纲解析中的黑体部分,后面的解释也是要看下的),比如14题,如果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1001 课程名称:文学理论 总学时数:48学时 后续课程:文艺心理学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以培养合格的高等院校中文本科生为根本目标。通过系统的文学基本原理的讲授,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文艺观,能对错综复杂的文艺现象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为学好后续课程,初步具备文艺学方面的科研能力打下一个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能够运用理论指导文学实践活动,繁荣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学理论。 4.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编文本论、第三编创作论、第四编接受论。 5.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作业,实践专题研讨等。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使用由顾祖钊著《文学原理新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参考书: [1]吴中杰《文艺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王先霈《文学理论导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欧阳友权《文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鲁枢元等著《文学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 [6]杨春时《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刘勰著《文心雕龙》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祖保泉解说) [8]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9]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11]王运熙等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7.其它说明:相同课程,学时上下不超过4学时,可以本大纲为准,作适当安排。 二、正文部分 导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概论的意义﹑性质、发展,掌握文学理论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