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提要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提要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提要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提要

上编艺术总论

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客观精神说一一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一一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一一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xi e

(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一一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一一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一一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 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一一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一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

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俄国革命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一一认为“美是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另外还有形象说、形式说、情感说、表现说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构成了人类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提供的启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①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

②艺术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①艺术的发展脱离不了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一定时代的艺术发展,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

的。

②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上,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现象。

③艺术生产必然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不包括个别特殊现象。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一一艺术作品一一艺术鉴赏”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管的统一。

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典型: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

艺术的主体性一一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成品、艺术欣赏)。

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艺术家个人风格)

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艺术家个人烙印)

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艺术的审美性一一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

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体现人类的审美意识)

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将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在作品中)

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和形式美的统一。(二者有机结合,辩证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第一节关于艺术的几种观点

模仿说一一是关于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说法,在欧洲占统治地位2000多年。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一一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一认为“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 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

现实的模仿。

春秋时代)《管子》——音乐是模仿动物的声音而来的。

模仿说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只是

触及了事物的表面没有揭示本质。

游戏说一一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由于人有过剩的精力,人们将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用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代表人物: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审美书简》一一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地协调起来。

(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一一人类是高等动物,比低等动物有更多的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发泄。

(德国学者)布鲁斯一一游戏是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在为将来的实际生活做准备或练习。

游戏说肯定了游戏的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将游戏和艺术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但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

表现说一一在东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后在西方文艺界有较大影响,是西方现代文艺思潮

的主要理论基础,即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

代表人物:

(东汉)《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一一“直觉即表现”,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一一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表现。

(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起源于传达感情的需要。

(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一一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品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

表现说,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仍然是把现象当做本质,把结果当做原因,依然是片面的。

巫术说一一出现于20世纪,是西方在艺术起源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代表人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万物有灵”的巫术的理论主张。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信仰,都源自交感巫术。

巫术是原始人面对自然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作用于社会实践,所以艺术的起源最终应该归结于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说一一19世界末叶出现,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起源说,在我国文艺界占据主导地位。

代表人物:

(俄国共产主义革命家)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系统的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的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但艺术的起源是多原因的,并非单原因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艺术是人类创造的特定精神文化现象,我们应当从多方面考虑。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化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一一把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观点用于说明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多元决定的,并且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结构辩证法。

(法国艺术史学家)希尔恩《艺术的起源》一一艺术本身是一种综合现象,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采取综合研究的方法,才能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

艺术产生于非艺术,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中。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起源从根本上讲,最终归结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的产生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审美价值是艺术最

基本、最主要的特性。

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一一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的特点:

①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反

映社会的广度深度,常常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知识。

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同样具有审美认识作用,可以增加人的科学知识。

③对于艺术的认识功能也不能估价过高,在认识自然现象方面,比不上自然科学;在认识社会、历史方面,艺

术也不可能像社会学、历史学那样完备翔实地占有资料。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一一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①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通过生动

感人的艺术描绘,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②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感染,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着自由自愿、不

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艺术常常成为宗教宣传教义的载体,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

③寓教于乐——强调,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一一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

①艺术作品之所以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能使其审美需要得到满

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

②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

③通过审美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还能从中受到

教育和启迪。

第二节艺术教育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来,席勒在《美育书简》这一美学理论名著中,席勒不仅仅从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来看待问题,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提出人性的复归,使西方的美育理论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中国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明国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柔和到一起,突出了情感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美育是陶

冶人的感情,改造人的世界观,使人达到一种新的精神境界的最好途径。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艺术教育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

艺术教育的意义:

①狭义——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

育。

②广义一一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的

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艺术教育的任务:

①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②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人格。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教育

19世纪最有影响的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 “文化或文明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化定义是美国文化学家克鲁伯、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文化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并传授,并构成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文化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一一文化概念界说文化系统: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基础)(中介)(核心)(哲学、道德、宗教、科学、艺术)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①艺术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②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

③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着精神文化,政治、经济对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具有制约作用

第二节艺术与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等领域,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

哲学通过美学作为中介来影响艺术

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①哲学思潮对艺术家产生影响

②哲学思潮使一大批表现哲学性的艺术作品诞生

③哲学思潮促进艺术潮流的诞生

西方现代哲学的特点:

西方现代哲学是19世纪以来,众多欧美哲学思潮和流派的总称。

西方现代哲学在本体论上,大多具有唯心主义色彩,在认识论上是非理性主义,在人生哲学上大多持

悲观色彩。

西方现代哲学的:

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的异化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怀疑和绝望,反映了危及社会中人的异化。

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特点:

在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其中一些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具有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扩大了艺术的表象空间,增加了艺术的表现手段,但现代派

艺术常常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否定和排斥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把一些艺术主张推向极端,使作品怪诞离奇、隐晦费解,抽象混乱。

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

是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现代派艺术又以艺术的形式宣传了现代派的诸多哲学思潮,西方哲学流派和艺术流派相互呼应。

第三节宗教与艺术

宗教与艺术的共同之处——超功利的、无实际的、非物质目的的一种精神的愉悦。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①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②宗教既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也阻碍了艺术的发展。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①艺术参与宗教活动。

②艺术影响宣传宗教思想。

③艺术影响强化宗教氛围。

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①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是对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的特征

②宗教以天国给人们精神安慰,艺术热爱珍惜现实生活

③宗教是麻痹人的精神鸦片,艺术是培养全面发展和培养和谐个性的必要手段

④从本质上讲,宗教束缚了艺术的发展

宗教艺术一一相对于世俗艺术而言,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建筑、雕塑、绘画。石窟、音乐、戏曲、文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弱,宗教艺术在当代社会主要是作为历史文化

遗产而存在了。

第四节艺术与道德

道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恶、是非、正义邪恶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道德是社会的道德,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

东方美学比西方美学更注重道德与艺术的联系,中国美学史上,“美即善,善即美”

道德对艺术的影响:

①道德影响艺术,一定社会时代的伦理道德思想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思想、内在意蕴表现出来。

②道德对艺术家的影响,对艺术家、作家的世界观、道德观、对艺术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艺术对道德的影响1:

①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起到道德教育作用,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的独特艺术魅力造成对道德观念的

评价和对道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大影响。

②艺术作品可以对社会道德意识,道德观念的改变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①艺术反应人们的道德、政治、经济、法律关系等从跟更广阔的范围反应人们的社会生活。

②道德以概念、原则、规范来反应人之间的关系,艺术以具体的形象来描绘、刻画或表现这种关系。

③道德评价以“善”为唯一标准,审美评价以“真、善、美”为评价标准。

并非一切艺术作品都有道德内容,对于有道德内容的艺术作品,要寓教于乐将道德内容有机地融合在

艺术形象中,使其化善为美才能对欣赏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五节艺术与科学

艺术与科学的联姻:

①古希腊时期(公元前6世纪)一一毕达哥拉斯提出“黄金分割”定律,体现了“美是和谐”的思想。

②文艺复兴时期(贡院14~16世纪)一一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打击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禁锢。

③20世纪下半叶至当代一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影响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巨

大影响。

科学与艺术的对立:

①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

②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求真;艺术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审美需要,求

③科学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

④科学客观冷静的对待事物,准确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是一种主观性的创造活动,用于反映

评价生活和表现情感

⑤科学理论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皆准;艺术作品必须有独创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瓦:

①都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源于人类对生活的更高要求。(科学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好奇,艺术源于人类对精神愉悦

的追求。)

②都像人类展示美好的世界。(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通过抽象思维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

秩序;艺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示现实的本质方面通过形象思维来指示已发生事物的真实含义。)现在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①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和表现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诞生

②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③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渗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又促进了科技与文艺自身的发展。

④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中编艺术门类

艺术门类的六种分类方法

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表现艺术、再现艺术

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一一动态艺术、静态艺术

以欧美新分类法一一视觉艺术、表演艺术以艺术的美学原则(5类)一一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第五章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

彭吉象编着《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2011完美版

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章小结 三、本章小结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因此,我们主张第6种说法,即“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 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四、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模仿说 2.游戏说 3.表现说 4.巫术说 5.生产劳动说 五、本章的 思考与练习”” 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是什么?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①“模仿说”、②“游戏说”、③“表现说”、④“巫术说”、⑤“生产劳动说”等五种。 (2)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 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要有具体阐述(略) (3)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4)如何理解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 本章的内容概要 一、本章的内容概要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一)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 1.审美认知作用 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 2.审美教育作用 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爱国主义诗词为例,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到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文天祥《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 16 -

彭吉象_艺术概论重点难点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2)主体性。 3)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 三、本章小结 (“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 四、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再现说) 4.形象性

5.主体性 6.审美性 五、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回答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为什么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3) 4)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六、“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2)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 3)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 )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2 )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3 )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4 )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5 )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2.艺术起源的归结 程。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三、本章小结 “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因此,我

《艺术学概论》综合复习题_参考答案---打印 - 副本

艺术学概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1.艺术体验 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3.形象思维 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4.灵感 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9.综合形象 指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其中既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还有文学形象。它们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这些门类中的艺术形象,可以统称为综合形象。 10.艺术意蕴 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11.典型 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12.意境 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 25.旋律 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甚至还可以体现出音乐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因此,人们常把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 26.和声 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指多声部音乐按照一定关系构成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和立体感。此外,复调、曲式、调式、调性,以及速度、力度等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也都是通过有规律的变化与组合,共同将乐音在时间中展开来塑造出音乐形象。 32.蒙太奇 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四、问答题 2、简述艺术的主要特征。 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从以下六论去学习认识艺术学概论: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艺术的门类、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六论。 客观精神说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主观精神说 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的本质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斯艺术生产理论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形象性 艺术的特征主体性 审美性 情感性 艺术起源于“模仿”:最早提出者是谁 艺术起源于“游戏”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艺术起源于“表现” 艺术起源于“巫术” 艺术的起源艺术起源于“劳动”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审美认知 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教育 审美娱乐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美育与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文化与艺术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艺术与哲学 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 文化系统宗教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中的艺术艺术与宗教 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 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艺术与道德 艺术中的道德内容 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艺术与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建筑艺术:什么是建筑艺术,建筑的三个基本原则,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 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园林艺术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实用艺术 什么是实用艺术?实用性与审美性 实用艺术的特点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表现性与形式美 名族性与时代性 绘画艺术:什么是绘画,绘画的分类,中国画的特点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雕塑艺术 摄影艺术 书法艺术 艺术的种类造型艺术 什么是实用艺术造型性与直观性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瞬间性与永固型 再现性与表现性 音乐艺术 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舞蹈艺术 表情艺术 抒情性与表现性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表演性与形象性 节奏性与韵律美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呕血精修订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呕血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1.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3)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4)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着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5)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5.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知作用2审美教育作用。特点①以情感人②潜移默化 ③寓教于乐3.审美娱乐作用力。 6.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7.“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特征: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彭吉象《艺术概论》核心笔记 1.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3)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4)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5)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5.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知作用2审美教育作用。特点①以情感人②潜移默化③寓教于乐3.审美娱乐作用力。 6.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7.“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特征: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8.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

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1

1、召唤结构在意识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象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艺术作品的情节?由哪几部分组成? 情节是叙事性艺术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接与组合,是生活中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所以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在一些大型作品中,有的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序幕是故事发生前对故事的因由、背景、人物关系或作者意图作简要交代。开端是故事发生的起点,矛盾冲突的开始,一般以主要人物的出场为标志。发展是矛盾冲突的逐渐激化,是故事的演化进程,它是情节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高潮是矛盾冲突的白热化,故事发展到顶点,原有的平衡再难以维系下去。结局是矛盾冲突的结果,是故事的收场。尾声是故事结束后对人物事件发展的补充交代,或给读者、观众留下回味深思的余韵。 3、试比较艺术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二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典型与意境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的区别主要在于: (1)各自含义不同, (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与意境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二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4、简述表现发生说。 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与交流的需要,故此说又称“情感表现说”或“心灵表现说”。这种说法曾受到西方许多文艺家和心理学家的拥戴。如托尔斯泰主张“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厨川白村把文艺看做“苦闷的象征”等。影响较大的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艺术只不过是人的心理变化的表现,把文艺的起源归根于人的潜意识活动,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变相满足,是一种“白日梦”。持这类观点的还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和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特别是抒情的表现。科林伍德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表现情感。因此,只有表现情感

彭吉象《艺术概论》35道论述题标准答案 精校共8页可编辑

艺术基础·论述三十五题 ▲1.为什么艺术作品能积极能动地反映生活? 答题要点:(1)艺术家的创作动因,来源于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体验。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往往与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关。 (2)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积极性,还表现在艺术家创作时,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愿望、理想去剪裁、重组自然和社会的样态、秩序,使之成为较之生活本身更有情趣、更有意蕴的艺术画面。艺术家有选择地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只反映生活的一角,却寄寓着艺术家深刻、丰厚的社会理想。 (3)艺术家用独特的加工改造的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一切都是经过艺术家加工改造过的生活。不同的艺术家根据同一客观对象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作品,这源自于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经验,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4)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社会生活对艺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作用,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第二位的。艺术的反作用取决于社会生活的状况:当社会生活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艺术的反作用不那么清晰可见;当社会处在激烈动荡阶段,艺术的反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2.结合具体实例阐述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艺术是社会生活能动的审美反映答题要点:(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是社会生活能动的审美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一条根本原则。毛泽东曾强调指出,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艺术家也只有在生活的源泉中开采矿藏、汲取营养,他的创作才会具有生命力。著名电影编导郭宝昌的力作《大宅门》获得巨大成功,收视率创下了当时电视剧的最高纪录,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取材于真实的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亲身体验、深刻理解与真情感悟。如果郭宝昌没有这些生活经历,没有生活源泉给他提供如此鲜活、生动的创作原料,他的《大宅门》是难以产生轰动的社会效应的。 (2)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为艺术不是生活原样的复制与照搬。艺术家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后,还需经过大脑的筛选、提炼、加工、改造,甚至是想象和虚构,才能孕育出凝聚着创作主体强烈情感、富有审美意义和价值的审美意象,并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其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就是依据三个生活原型的素材“杂糅”而成的。 (3)各门类艺术的创造,还要按照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律,改造生活中的自然形式。例如,芭蕾舞的女演员必须立起足尖来完成各种动作;戏曲的唱、念、做、打,既要服从生活,具有生活的真实感,又不同于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齐白石强调作画“不似欺世,太似媚俗”,要在“似与不似之间”使形象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由此也进一步证实了,艺术家的主体创造离不开客体现实世界,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基础,艺术是社会生活积极、能动的审美反映。 3.简述艺术发展的规律 答题要点:(1)艺术是发展的,艺术发展也是有规律的,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是艺术理论的重要任务。在艺术理论发展史上,人们对艺术发展规律的阐述不尽相同,但是,绝大多数艺术理论家都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研究艺术发展的规律:第一,揭示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阐释艺术发展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模式;第二,探索艺术发展的原因,阐释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原因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艺术发展的动力。 (2)艺术发展规律就是艺术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要从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两方面谈。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文化现象,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艺术的发展。其中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终极原因。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包括两方面内容:从纵向的发展来看,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从横向的联系来看,就是不同民族之间、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的联系。 (3)自18世纪末以后,西方艺术强调自律性,逐渐摆脱了宗教崇拜、道德说教、政治宣传等外界施加于艺术的规定,主张艺术只服从于其自身的“审美”律令和精神法则。至19世纪,出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然而,把强调艺术自律推向极端,完全否定艺术的社会作用以及社会对于艺术的制约性,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造成了一些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脱离现实的倾向。 (4)自律性和他律性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就社会物质生活总体而言,艺术的发展只有相对的独立性,并非绝对自足的系统;而在另一方面,艺术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其内在规律又有相当的特殊性,强调自律性意味着强调用艺术自身的特殊规律以指导艺术的实践活动,具体评价一件作品、一个艺术家的水平高低主要还是运用艺术“内部规律”的知识——无视艺术自律的特殊性,以外部社会条件否定艺术作为独立的精神范畴的价值,就会严重干扰艺术的健康发展。▲4.联系实例谈谈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答题要点:(1)继承、借鉴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的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后一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同样,艺术也在以连续的历史轨迹发展着。艺术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历史趋势。 (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为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题材、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继承。正如画家吴冠中所说“风筝不断线”,形象地说明了艺术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土壤,用本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创造。同时,艺术也是无国界的,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东西方各民族很早就已开始了文化艺术交流,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不仅是横贯中西的贸易之路,而且也是中外文化艺术交往的通道。 (3)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4)在坚持批判的原则基础上,还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总之,在艺术发展中,继承、借鉴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借鉴,便不会有创新。继承、借鉴是手段,创新是目的。人类的艺术史正是艺术潮流不断更迭、艺术风格不断创新的历史。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是艺术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5.经济对艺术发展有哪些影响和作用? 答题要点:(1)艺术产生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艺术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 (2)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如在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大量洞穴壁画中都以动物和渔猎场面为表现内容,却从不表现植物,直到人类进入农业经济以后,艺术中才开始出现植物的形象。这也恰恰说明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决定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 (3)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其中包括政治的、法律的等各种因素。故而,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因此,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艺术发展显得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反方向发展。如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经济普遍繁荣,但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各国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而招揽人才、广开言路的政治政策所致。

彭吉象艺术概论笔记(艺术硕士考研精品资料)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笔记整理 上编 艺术总论 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xi é ——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知识提要与学习任务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章是《艺术学概论》的重点章节之一,本章通过全方位、详细细致的学科探究,明确了艺术学在社会性、情感性、形象性、审美性等方面的本质特征。同时,此章节在论述"艺术本质"问题的过程中,首先从历史出发,列举了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如:"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等,进而把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引入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中,明确了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本章节内容在历年考试中以各种题型多次出现,希望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 本章重要知识点: ( 1)艺术与社会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掌握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与真实性特征。 ( 2)艺术以特有的方式反映和"掌握"世界,艺术形象及其特征,运用艺术典型和意境等概念分析优秀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需要说明的是,不同教材的知识点组织顺序不同,如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就将有关"典型"、"意境"等知识点几种归纳到"艺术作品"这一部分中;而王宏建的《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和杨琪的《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则列入到"艺术本质"这一部分中。请考生注意,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灵活掌握这些知识点。 ( 3)艺术与美的关系,艺术的审美特征,学会分析与鉴赏艺术作品中艺术美与现实美、现实丑的关系。 ( 4)情感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情感的艺术表现,艺术的主体性特征。 ( 5)掌握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如:"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的主要观点。 ( 6)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看作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要掌握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思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这是提出的著名论断。 2. 推动艺术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3. 在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和 (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4. 艺术再现所强调的"真实"性,不仅包括生活真实,也包括。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_呕血整理

1.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3)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4)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5)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5.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知作用2审美教育作用。特点①以情感人②潜移默化③寓教于乐3.审美娱乐作用力。 6.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7.“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特征: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8.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三原则,“实用、坚固、美观”,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9.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园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中国园林又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与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 10.工艺美术又可称为实用工艺,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 11.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①实用性与审美性有机统一②表现性与形式美有机统一③民族性与时代性有机统一。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彭吉象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史上的主要说法: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德国古典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给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体现”代表人德国古典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 摹仿说或再现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艺术应该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性质来。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类。为了满足这两种生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就叫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们的物质文明。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他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当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完全可以这么讲,“艺术生产”理论为艺术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个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的特征 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2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特点;3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点 审美性:1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3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随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断发展,历代的理论家们对艺术的起源问题进行了种种探索,产生了许多不同体系,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有: 1:艺术起源于摹仿。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文艺都是摹仿,不管何种样式的艺术,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现实的摹仿。这一理论具有合理之处,但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真正原因。 2:艺术起源于游戏。主要有席勒和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人类没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把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席勒进一步认为,认得这种游戏本能和冲动,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但这种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真正原因。 3:艺术起源于“巫术”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不同,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认为周围的世界非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考古发现,早期的造型艺术和原始歌舞都与巫术有密切联系,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4:艺术起源于“表现”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首次提出。他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这种理论在西方美学界和艺术界都具有一定影响。毫无疑问,艺术确实表现感情,艺术家确实是通过作品向他人,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把艺术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了社会实践,仍然是把现象当本质,把结果当原因,不能科学阐述艺术的起源。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3.

1.艺术批评同艺术鉴赏有何联系和不同? 两者的联系在于: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都属于广义的艺术接受。艺术鉴赏构成着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批评是对艺术鉴赏审美感受的条理化和提炼、升华。任何脱离了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都必然是空洞的。 两者的不同在于: (1 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艺术鉴赏则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2 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对艺术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艺术鉴赏则主要是 依靠直觉、感知、体验、想象、情感等审美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体系,拓展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 (3 艺术批评要求客观,排除个人芝恶,艺术鉴赏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 (4 艺术批评的目的是做出科学的评判,艺术鉴赏的目的则是生成审美效应,获得审美感受。 (5 此外,艺术批评的对象比较广泛,以艺术作品为主,同时还包括其他艺术现象,如艺术家的艺术 创作实践、接受者的艺术鉴赏实践、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运动等。艺术鉴赏的对象则比较单一,就是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 2.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直接,它往往关系到艺术的广衰成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在艺术与经济之间是最重要的中

介。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倾向,对政治施加影响。 3.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建筑艺术除了实用性同审美性相统一这个主要特征外,一般还具有三大特征: (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建筑的美主要从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建筑的造型本身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形状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所以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 (2环境的人格化体现。建筑艺术虽以个体形式出现,但它同周围环境实际上是分不开的。而它同环境的谐调往往体现出人的意志,品格,成为一种人格化的象征。在所有艺术中,建筑艺术最具有稳定性、长久性,一旦建成往往可以保存千年 (如埃及的金字塔、我国的长城。建筑又以它那巨大的体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分外引人注目。正因此,建筑不但要注重自身的完美,还需注意它同周围环境谐调,,构成一种建筑群体的整体美。 (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建筑艺术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一种宽泛、笼统的象征性。建筑艺术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一些以观赏为主的政治性建筑和宗教性建筑之中。例如古今中外统治阶级所建的宫殿、会堂之类;大多曲折地反映出统治阶级的意志、权势和气派,其规模、形式、结构大多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北京的故宫,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4.艺术风格?有何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