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第三节曲面及其方程教案

(完整版)第三节曲面及其方程教案

(完整版)第三节曲面及其方程教案
(完整版)第三节曲面及其方程教案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教案

课名:高等数学(工本0023)教研窒:数理教研室班级:编写时间:

课题:

第四节 空间曲面及其方程

教学目的及要求:

知道旋转曲面、柱面,了解常见的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图形。介绍空间曲线的各种表示形式。是为重积分、曲面积分作准备的,学生应知道各种常用立体的解析表达式,并简单描图,对投影等应在学习时特别注意。

教学重点:

1.旋转曲面、柱面

2.空间曲线的一般表示形式

3.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教学难点: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教学步骤及内容 :

一、 曲面方程的概念

曲面S 和三元方程F(x,y,z)=0满足:

(1)曲面S 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F(x,y,z)=0; (2)不在曲面S 上的点的坐标不满足方程F(x,y,z)=0;

那么称方程F(x,y,z)=0为曲面S 的方程,曲面S 称为方程F(x,y,z)=0的图形(见课本P159页图9.23)

我们通常知道平面方程式关于x,y,z 的三元一次方程,所以平面是曲面的特殊情形,本节讨论一些常见的含x,y,z 的二次方程所表示的曲面,称之为二次曲面。 二、 球面

建立以),,(0000z y x M 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方程。

设M(x,y,z)是球面上的任意一点(见图9.24),则有R M M 0

旁批栏:

而2020200)()()(z z y y x x M M -+-+-=

所以 2

202020)()()(R z z y y x x =-+-+-

这就是以点),,(0000z y x M 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方程。 当0000===z y x 时,得球心在原点,半径为R 的球面方程为

2222R z y x =++

三、柱面

动直线l 沿给定曲线C 平行移动所形成的曲面,称为柱面。直线l 称为柱面的母线,定曲线C 称为柱面的准线。

我们只讨论准线在坐标面内,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建立以xoy 面上的曲线C ;f(x,y)=0为准线,母线平行于z 轴的柱面方程。

设M(x,y,x)是柱面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 的母线与xoy 面的交点N 一定在准线C 上(见图9.26)。点N 的坐标为(x,y,0);不论点M 的竖坐标z 取何值,它的横坐标x 和纵坐标y 都满足方程f(x,y)=0,因此所求柱面方程为

f(x,y)=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方程f(x,y)=0表示一条平面曲线,在空间直角坐

旁批栏:

6

四、 旋转曲面

平面曲线C 绕同一平面上定直线l 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称为旋

转曲面。定直线称为旋转轴。

建立yoz 面上的一条曲线C:f(y,z)=0,绕z 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旋

转曲面的方程(见图9.31)

设M(x,y,z)为旋转曲面上的任一点,过点M 做平面垂直于Z 轴,

交z 轴于点P(0,0,z),交曲线C 于点),,,0(000z y M 由于点M 可以由点0M 绕z 轴旋转得到,因此有

)1.4.9(,0

0z z PM PM ==

因为,,0022y PM y x PM =+=

所以

)

2.4.9(2

20y x y +±=

又因为0M 在曲线C 上,所以0),(00=z y f ,将(9.4.1),(9.4.2)代入上式,即得旋转曲面方程0),(2

2

=+±z y x f

可见,求平面曲线f(y,z)=0绕z 轴旋转的旋转曲面方程,只要将f(y,z)=0中的y 换成2

2y x +±

而z 保持不变,即得旋转曲面方程。

同理,曲线f(y,z)=0绕y 轴旋转的旋转曲面方程为

0),,(22=+±z x y f

五、 几种常见的二次曲面 1) 椭球面 2) 单叶双曲面 3) 双叶双曲面

4) 椭圆抛物面

7

双曲抛物面(鞍形曲面)方程为

z q

y p x =+-2222 (p 与q 同号) 当p >0, q >0时,其形状如图所示。 3.双曲面

单叶双曲面方程为

122

2222=-+c

z b y a x 双叶双曲面方程为

122

2222-=+-c

z b y a x 各种图形注意规律特点,可以写出其它的方程表达式。

小结与思考:曲面方程的概念,旋转曲面的概念及求法,柱面的概念(母线、准线),了解方程对应的图形形状,并利用截痕法简单地描出图形。

作业:见作业本7.3

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张洁)

一、关联认知经验, 明确研究方向 问题(1)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按照你以往的学习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研究什么呢? 活动(1)请每组同学写出一些一元二次方程,为了方便观察,我们统一都写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活动(2)虽然同学们写的都是一般形式,但是我们还是发现大家能够写出看起来是各式各样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我们要研究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形时可以怎么办呢?对,分类.那么请同学试着将这些一元二次方程分分类吧. 活动(3)请每组同学领一张任务纸,讨论呈现方式后,将自己小组同学写出的所有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归类。学生预案: 根据已有的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 方程的经验,我们是按照方程的概念、解 法和应用的顺序展开研究,下面应该研究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了. 学生预案: 分类方法可能有: (1)按等号左边多项式所含的项数分; (2)按系数是否为零分等情况; 教师预案: 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及时回应,如果 学生分类范围比较大,追问还能细分么? 例子中若含有x2+1=0,x2+2x=0则引导学 生细分为两种情况,例子中若不含 x2+2x=0,教师不急于补充,在接下来的环 节中引导学生自主写出. 经过讨论,发现当a>0时,根据b、c 正、零、负的不同取值,一元二次方程共 有9种不同的类型;当a<0时,依据等式 的基本性质可将方程变为a>0的情形,因 此我们可以直接对b、c进行分类,对这9 类情形进行解法探究. 学生预案: 类别的呈现会出现直接罗列、树状 图、列表格等不同的形式。 教师预案: 用实物投影全班展示,比一比谁的呈 现方式更加直观简洁。 让学生有意识的 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 总结代数学中研究方 程的一般顺序.自主提 出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让学生自己写一 元二次方程,是对定义 的一次复习,同时也是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同学的参与度和 研究兴趣的一种策略. 使学生在分类活 动中逐步认识一元二 次方程的各种形式,为 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 解法布好局,学生在接 下来的学习中探究每 个不同形式的方程解 法,也就完成了整个单 元中解法探索的整合 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是 连贯的、系统的,知识 的建构是完整的. “列表格”是数学中 常用的分析问题的方 法,既有直观简洁的特 征,又能体现分类者的 思维顺序。这里,通过 填表加深学生对一元 二次方程各项系数的 认识,以及方程不同类 型的理解,并为后续研

第三节 曲面及其方程

第三节 曲面及其方程 ㈠本课的基本要求 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会求以坐标轴为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㈡本课的重点、难点 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为重点,求以坐标轴为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为难点 ㈢教学内容 一.曲面方程的概念 曲面是空间上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点的轨迹。 定义:如果曲面S 上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0),,(=z y x F 。而不在曲面S 上的点的坐标都不满足这个方程,则称0),,(=z y x F 为曲面S 的方程,而称曲面S 为此方程的图形。 例1 求两定点),,(),,,(22221111z y x M z y x M 等距离的点的轨迹方程。 解:设),,(z y x M = 即:222222212121)()()()()()(z z y y x x z z y y x x -+-+-=-+-+- 化简有:0)]([2 1 )()()(2 22222212121121212=++-+++-+-+-z y x z y x z z z y y y x x x 二.常见的二次曲面及其方程 1.球面(空间中与某个定点等距离的点的轨迹) 设定点的坐标为),,(000z y x ,则点),,(z y x M 在以0M 为球心,以R 为球半径的球面上的充 R = 即:2202020)()()(R z z y y x x =-+-+- 此即为以0M 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方程。 当0M 是原点时,为 特点:⑴是x 、y 、z 的二次方程,且222,,z y x 系数相等,符号相同; ⑵方程中不出现xy 、yz 、xz 等乘积项。 满足上述两个特点的三元二次方程0222=++++++D Cz By Ax z y x 一般为球面方程,变形:)4(4 1 )2()2()2(222222D C B A C z B y A x -++=+++++ 可见,当04222>?=-++D C B A 时,为球面,0=?为点,0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共21课教案)人教版

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整式方程的定义. 2.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以及各种特殊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分别叫做什么方程? (l)3x+4=l; (2)6x-5y=7; 3.结合上述有关方程讲解什么叫做“元”,什么叫做“次”. 引入新课 1.方程的分类: 通过上面的复习,引导学生答出: 学过的几类方程是 没学过的方程是 x2-70x+825=0,x(x+5)=150. 这类“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而在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据此得出复习中学生未学过的方程是 (4)一元二次方程:x2-70x+825=0,x(x+5)=150. 同时指导学生把学过的方程分为两大类: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方程 x2-70x+825=0 和方程x(x+5)=150,即x2+5x=150, 可化为:x2+5x-150=0.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 ax2+bx+c=0(a≠0) 的形式.并称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强调,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要特别注意:二次项系数a是不等于0的实数(a=0时,方程化为bx+c=0,不再是二次方程了);b,c可为任意实数.例把方程5x(x+3)=3(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讲解例题 课堂练习 P5-6 1、2 课堂小结 1.方程分为两大类: 判别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关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判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看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还是二次.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个整式方程,经化简形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则这样的整式方程称一元二次方程.其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b,c均可为任意实数,而a不能等于零. 作业:教材中相关习题. 第2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引导学生通过特殊情况下的解方程,小结、归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ax2+c=0(a>0,c <0)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地求出方程的根. 难点:正确地表示方程的两个根. 三、教学过程 复习过程 回忆数的开方一章中的知识,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解决问题的依据. 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2=225; 2.x2-169=0;3.36x2=49; 4.4x2-25=0. 回答解题过程中的依据. 解题的依据是: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完整版)第三节曲面及其方程教案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教案 课名:高等数学(工本0023)教研窒:数理教研室班级:编写时间:

课题: 第四节 空间曲面及其方程 教学目的及要求: 知道旋转曲面、柱面,了解常见的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图形。介绍空间曲线的各种表示形式。是为重积分、曲面积分作准备的,学生应知道各种常用立体的解析表达式,并简单描图,对投影等应在学习时特别注意。 教学重点: 1.旋转曲面、柱面 2.空间曲线的一般表示形式 3.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教学难点: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教学步骤及内容 : 一、 曲面方程的概念 曲面S 和三元方程F(x,y,z)=0满足: (1)曲面S 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F(x,y,z)=0; (2)不在曲面S 上的点的坐标不满足方程F(x,y,z)=0; 那么称方程F(x,y,z)=0为曲面S 的方程,曲面S 称为方程F(x,y,z)=0的图形(见课本P159页图9.23) 我们通常知道平面方程式关于x,y,z 的三元一次方程,所以平面是曲面的特殊情形,本节讨论一些常见的含x,y,z 的二次方程所表示的曲面,称之为二次曲面。 二、 球面 建立以),,(0000z y x M 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方程。 设M(x,y,z)是球面上的任意一点(见图9.24),则有R M M 0 旁批栏:

而2020200)()()(z z y y x x M M -+-+-= 所以 2 202020)()()(R z z y y x x =-+-+- 这就是以点),,(0000z y x M 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方程。 当0000===z y x 时,得球心在原点,半径为R 的球面方程为 2222R z y x =++ 三、柱面 动直线l 沿给定曲线C 平行移动所形成的曲面,称为柱面。直线l 称为柱面的母线,定曲线C 称为柱面的准线。 我们只讨论准线在坐标面内,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建立以xoy 面上的曲线C ;f(x,y)=0为准线,母线平行于z 轴的柱面方程。 设M(x,y,x)是柱面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 的母线与xoy 面的交点N 一定在准线C 上(见图9.26)。点N 的坐标为(x,y,0);不论点M 的竖坐标z 取何值,它的横坐标x 和纵坐标y 都满足方程f(x,y)=0,因此所求柱面方程为 f(x,y)=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方程f(x,y)=0表示一条平面曲线,在空间直角坐 旁批栏: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浙教版

2.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古算趣题:“执竿进屋” 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长为_______尺.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的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的最高次数是2;(3)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人教版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第一课时 1 设计思路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极其变化规律,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并能识别各项的系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极其变化规律,2. 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 二次方程的过程。 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掌握一般形式中的a ≠0 ,“项”和“系数”。 三、教学过程 1 1) 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方形桌面的面积是2m 2,求它的边长? 2.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19米。 如果花圃的面积是24m 2,求花圃的长和宽? 3. 我校图书馆的藏书在两年内从5万册增加到7.2万册, 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4. 长5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与墙 的距离是3米。如果梯子底端向右滑动的距离与 梯子顶端向下滑动的距离相等,求梯子滑动的距离。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22=x 2225)3()4(=++-x x 2.7)1(52=+x 24)219(=-x x

(二)观察以上四个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1 都是整式方程; ②只含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像这样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四) 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0(0).7(0 ).6()2)(1(3).5(023).4(1).3(1 ).2(1).1(222222的常数为不等于m mx c bx ax x x x y x x x x x x x ==+++-=-=+-= ==+ (五)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 2+ bx +c=0(a 、b 、c 为常数且a ≠ 0) 注意:为什么要限制a ≠0,b ,c 可以为零吗? 并指出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六) 例2: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2)510 2.20x x +-= 2(1)109000x x --= 2(4)30x x += 2(3)2150x -= (5) 3)2(2 =+x (6)0)3)(3(=-+x x 四、归纳小结 (一)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并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疑点,由同学解答或老师解答. (二)教师讲解、板演例题、小结(突出重难点)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 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一元二次方程全教案

21.1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内容: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先以一个设计人体雕像的实际问题作为开篇,并在第一节又给出两个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方程,并引导学生思这些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在这个过程,通过归纳具体方程的共同特点,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研究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般形式也是对具体方程从“元”(未知数的个数)、“次数”和“项数”等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认知基础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平方根、因式分解等知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仅用这些知识是不能够解决的,因此迫切的需要一元二次方程这个解决问题的工具。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的.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七、学法指导 讲授指导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学学习过简易方程,上初中后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 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从这节课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先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课本问题2 分析: 1.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2.全部比赛场数是多少?若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如何用含x 的 代数式表示全部比赛场数? 整理所列方程后观察: 1.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各是多少? 2.下列方程中和上题的方程有共同特点的方程有哪些? 4x+3=0;0422=-+x x ;042=-+y x ;0350752=+-x x ;0621=-+x x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 ≠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 ≠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活动1 复习旧知 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2x -1 (2)mx +n =0 (3)1 x +1=0 (4)x 2=1 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2x -1=3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A .0 B .1 C .2 D .3 活动2 探究新知 根据题意列方程. 1.教材第2页 问题1. 提出问题: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 (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 2.教材第2页 问题2. 提出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 (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 (3)如果有x 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 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提出问题: 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活动3 归纳概念 提出问题: (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

一元二次方程 全章节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节教案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 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 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

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内容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次”的推广,同时它是解决诸多实际问题的需要,为勾股定理、相似等知识提供运算工具,是二次函数的基础.针对一系列实际问题,建立方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归纳具体方程的共同特点,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研究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般形式ax2+bx+c=0(a≠0)也是对具体方程从“元”(未知数的个数)、“次数”和“项数”等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a≠0的条件是确保满足“二次”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供了契机.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初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2.目标解析 (1)通过建立一元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未知数相乘导致方程的次数升高,继而产生一元二次方程.学生能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实际背景,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 (2)将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统一为一般形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概括出数学模型的简洁和必要,针对“二次”规定a≠0的条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准确的说出方程的各项系数,并能确定简单的字母系数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学习的第四个方程知识,首先在初一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接着扩展“元”得到二元一次、三元一次方程,完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初二分式的教学,使得对实际问题的刻画从整式推广到有理式,分式方程得以出现,到一元二次方程第一次实现“次”的提升.学生必然存在着疑问,为什么有些背景列得的方程是二次的呢?教学中要直面学生的疑问,显化学生的疑问,启发学生自己解释疑问,才能避免“灌输”,体现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增强学好的信念. 培养建模思想,进一步提升数学符号语言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自己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得出一般形式,对初三学生是必须的,也是适可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形成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上,不能草草给出方程的概念就反复辨析练习,在概念的理解上要下功夫.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本章的章前图,请同学们阅读章前问题,并回答: 问题1.这个方程属于我们学过的某一类方程吗? 师生活动:学生整理已经学过的方程类型,复习方程的概念,元与次的概念,观察新方程,分析此方程的元与次,尝试为新方程命名.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讲义教案章节练习总练习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要点综述】: 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它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没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之前,先说明一下它与一元一次方程区别。根据定义可知,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为: 。 一元二次方程有三个特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 因此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要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能整理为 的形式,那么这个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试说明理由。 (1)3523-=+x x ,(2)42=x ,(3)2112 x x x =-+-,(4)22)2(4+=-x x (5)3x 2+x=20,(6)2x 2-3xy+4=0,(7)x 2- 1x =4,(8)x 2=0,(9)x 2-3 x +3=0 2、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y y =26 2)(x-2)(x+3)=8 3)2 )2()43)(3(+=-+x x x 4)x x 3222-= 5)2x(x-1)=3(x-5)-4 6) ()()()()231122 2 -+=+--y y y y 3、()x x 6542 =+-化成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 次项系数是___________ 4、方程02 =-x x 的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__ 下面再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 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有四种: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4、因式分解法。如下表: 方法 适合方程类型 注意事项 直接开平方法 ≥0时有解,<0时无解。 配方法 二次项系数若不为1,必须先把系数化为1,再进行配方。 公式法 ≥0时,方程有解; <0 时,方程无解。先化为一般形式再用公式。 因式分解法 方程的一边为0,另一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方程的一边必须是0,另一边可用任何方法分解因式。

第三节--曲面及其方程

第三节 曲面及其方程 一 曲面方程的概念 若一个三元方程 (, , )0F x y z = (1) 和曲面S 之间满足: (1) S 上的任意点的坐标(, , )x y z 都满足(1)式; (2) 如果一点P 的坐标(, , )x y z 满足(1)式, 则P 在S 上, 则称(1)式为S 的方程, 称S 为(1)式的图形. 例1 (球面的标准方程) 球心在点()0000, , M x y z 且半径为R 的球面的方程为 ()()() 222 2000x x y y z z R -+-+-=. 若球心在原点, 则球面方程为 2222x y z R ++=. 例2 设有点()1, 2, 3A 和()2, 1, 4B -, 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面的方程. 解 设点(), , M x y z 为所求平面上的任一点, 则AM BM =, 即 ()()() ()()() 222 222 123214x y z x y z -+-+-= -+++-, 于是得26270x y z -+-=, 此即所求. 例3 (球面的一般式) 方程

2220x y z Dx Ey Fz G ++++++= 表示一个球面, 球心为, , 2 22D E F P ??- -- ???, 半径为 2221 42 r D E F G = ++-. 当2 2 2 40D E F G ++->时, 该球面为实球. 当2 2 2 40D E F G ++-=时, 该球面为点球, 即原方程表示一点 , , 2 22D E F P ??--- ???. 当222 40D E F G ++-<时, 该球面为虚球, 即原方程无实轨迹. 例如, 在2 2 2 240x y z x y ++-+=中, 2D =-, 4E =, 0F =, 0G =. 于是球心为()1, 2, 0P -,半径为5r = . 二 旋转曲面 平面上的一条曲线C 绕该平面上的一条直线l 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S 叫做旋转曲面. 在yz 平面上的曲线(): , 0C f y z =绕z 轴旋转所得的旋转曲面的方程为 () 22, 0f x y z ±+=. C 绕y 轴旋转所成的旋转面的方程为 ()22, 0f y x z ±+=. 在zx 平面上的曲线(): , 0C f z x =绕z 轴旋转所得的旋转曲面的方程为 ( ) 22, 0f z x y ±+=. C 绕x 轴旋转所成的旋转面的方程为 () 22, 0f y z x ±+=. 在xy 平面上的曲线(): , 0C f x y =绕x 轴旋转所得的旋转曲面的方程为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 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教学关键 1.分析实际问题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3.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华东师大版教学文稿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华东师大版

23.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 02=++c bx ax (a ≠0)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 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3、会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会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2. 理解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 做一做: 1.问题一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 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 米,不难列出方程 x(x +10)=900 整理可得 x 2+10x -900=0. (1) 2.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 )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 )倍,即5(1+x )(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 5(1+x )2=7.2, 整理可得 5x 2+10x -2.2=0. (2) 3.思考、讨论 这样,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 )共同特点:(1) 都是整式方程 (2)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ax 2+bx +c =0(a 、b 、c 是已知数,a ≠0)。 其中2 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三、 例题讲解与练习巩固 1.例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试说明理由。 (1)3523-=+x x (2)42=x (3)2 112x x x =-+- (4)22)2(4+=-x x 2.例2 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 曲面论基本方程

第五章曲面论基本定理 中心问题:寻求E3中曲面的完全不变量系统. 将要证明:曲面的第一和第二基本形式能够构成曲面的完全的几何不变量系统并且在合同意义下确定曲面本身. 为此,应该首先考虑曲面的第一和第二基本形式之间的自然联系;并进一步考察何时可以由所给定的第一和第二基本形式反过来确定曲面. §1曲面论基本方程 对正则曲面S: r=r(u1, u2) , (u1, u2)∈U?R2,已知第一基本形式和第二基本形式分别为 Ⅰ= d s2= d r?d r= (r i d u i)?(r j d u j) =g ij d u i d u j , g ij=r i?r j, Ⅱ=-d r?d n=-(r i d u i)?(n j d u j) =Ωij d u i d u j , Ωij=- r i?n j=r ij?n. 有理由预期,这两个基本形式之间的一般约束关系一定是存在的.比如可以如此预测独立约束方程的个数: [2 + (6 - 2)] - (2 + 1) = 3 ——两个基本形式的系数组一般由两个自变量的六个函数组成,当两个基本形式同时对角化时由两个自变量的四个函数组成;当动点轨迹形成E3中曲面时,动点在曲面上的两个“自由度”反映在曲面的两个正则参数之上,而另外一个“自由度”需要四个系数函数在三个独立的约束方程之下确定.为确定约束方程,以下将从自然标架微分方程存在解时的相容性条件出发而逐步进行考察.已知自然标架的运动公式确定为Gauss公式和Weingarten公式 r ik=Γi j k r j+Ωik n ; n i=-ωi j r j=-Ωik g kj r j . 一.Gauss-Codazzi方程 首先考虑相容性条件(r i)jk=(r i)kj,或写为r ijk=r ikj.为此,计算如下: r ijk= (r ij)k= (Γi l j r l+Ωij n)k = (Γi l j)k r l+Γi l j r lk+ (Ωij)k n+Ωij n k = (Γi l j)k r l+Γi l j (Γl m k r m+Ωlk n) + (Ωij)k n+Ωij (-ωk l r l) = (Γi l j)k r l+Γi m j (Γm l k r l+Ωmk n) + (Ωij)k n+Ωij (-Ωkm g ml r l) = [(Γi l j)k+Γi m jΓm l k-ΩijΩkm g ml)] r l+ [Γi m jΩmk+ (Ωij)k ] n,

第三节 曲面及其方程

第二节 曲面及其方程 教学目的:二次曲面 教学重难点:二次曲面的图形与方程的对应关系 教 法:讲授 课 时:2 一、 曲面的方程: 1 定义 设Σ为一曲面,F (x ,y ,z )=0或),(y x f z =为一三元方程,空间中建立 了坐标系以后,若Σ上任一点P (x ,y ,z )的坐标都满足F (x ,y ,z )=0或),(y x f z =,而且凡坐标满足方程的点都在曲面Σ上,则称F (x ,y ,z )=0或),(y x f z =为曲面Σ的方程,而曲面Σ叫做方程F (x ,y ,z )=0或),(y x f z =的图形. 不难看出,一点在曲面Σ上〈═〉该点的坐标满足Σ的方程,即曲面上的点与其方程的解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Σ的方程的代数性质必能反映出Σ的几何性质. 2 三元方程的表示的几种特殊图形: 空间中任一曲面的方程都是一三元方程,反之,是否任一三元方程也表示空间中的 一个曲面呢?一般而言这是成立的,但也有如下特殊情况 1° 若F (x ,y ,z )=0的左端可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因式F 1(x ,y ,z ) 与F 2(x ,y ,z )的乘积,即F (x ,y ,z )≡F 1(x ,y ,z )F 2(x ,y ,z ),则 F (x ,y ,z )=0〈═〉F 1(x ,y ,z )=0或F 2(x ,y ,z )=0,此时 F (x ,y ,z )=0表示两叶曲面1∑与2∑,它们分别以F 1(x ,y ,z )=0,F 2(x ,y ,z ) =0为其方程,此时称F (x ,y ,z )=0表示的图形为变态曲面.如 0),,(=≡xyz z y x F 即为三坐标面. 20方程()()[] 0)3(21)(),,(222222=-+-+-++≡z y x z y x z y x F 仅表示坐标原点和点(1,2,3) 3°方程0),,(=z y x F 可能表示若干条曲线,如 0))((),,(2 222=++≡z y y x z y x F 即表示z 轴和x 轴 4°方程0),,(=z y x F 不表示任何实图形,如 01),,(222=+++≡z y x z y x F , 此时,称0),,(=z y x F 所表示的图形为虚曲面 3 求法: 例1:求平行于坐标面的平面的方程.

新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章节复习教案

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及应用,在本章中,又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解法,初步体会了一元二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具备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初步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建模方法;同时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课,对于本章的基础知识,学生已大致掌握.本节课以梳理、巩固基础知识为起点,重点解决在学生中存在的易错点与混淆点;实际应用是方程建模思想的具体体现,学生往往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以此为重点,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加深对建模思想的理解.为此,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②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确定题目中蕴含的等量关系;并且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③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经历将多种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一题多解等过程,发展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