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

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

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
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

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资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这些种类往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目前,我们一般是将课程资源分成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以及各种教学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网络技术、远程教育等。这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人力的资源和物化的资源。

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性质,使得它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可将历史课程资源分为下列几种:

1.历史教材。教材一直是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教学的基础。长期以来,教育界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历史教材内容就是学科知识。其实,教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新识、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历史教材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对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有益的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展现全面而有特色的历史知识。目前,中国教育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在教材的编写中充分体现人文思想、创新精神,是历史教材的改革之路。在新的教育改革体制下,教材的编写不再为一家所垄断,只要具备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编制教材,这有利于思想的创新和教材质量的整体提高。

同样,教材的选择权应该归学校、教师和学生。他们依据本地区的特点和自身的要求,可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垄断,同样,教材的采用也不再由上级指示,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由教育主体自由选择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课程资源的教材必须及时地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教学实际,只有如此,才能使教材散发出新的光芒,真正成为课程资源的核心。

2.学校图书馆。它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较好地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无疑给历史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些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献、通俗历史读物、历史期刊、历史小说及考古、文学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这些图书资料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历史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在充分利用校内历史课程资源的同时,校外、尤其是学生身边社区的课程资源也是我们必须积极发掘的。这些资源包括:社区的图书馆、资料室以及少年宫中有关历史方面的活动;社区中丰富的历史人力资源,如历史学专家、历史教育学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层次,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中的历史资源,如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与记录等。在利用社区历史课程资源时,可以广泛地采取社会调查、小组活动等方式,这样可以在巩固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其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历史音像资料。这是一种现代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真实的历史记录片、录音,也包括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两者在实际使用上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的内容科学可信,真实地展现了某一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后者是现代人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再加工再创作,虽然它们或多或少地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一定可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但使用

要慎重,尤其是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往往带有戏说性质,不能作为历史课程资源。

5.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中国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遗址,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博物馆、纪念馆以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都能够给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是我们必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我们以前在历史教学中对博物馆和纪念馆虽有一定利用,但力度不够。我们应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带学生去参观历史的遗迹、遗址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景点,将课堂教育的范围扩大化。在这一点上还可以动员学生家庭的力量,全面地利用这些实物资源。

6.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成为历史课程的新资源。教师通过电化教育设施,制作历史课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更多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授课,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教育界积极推广的教学形式之一;通过历史教学软件,可以模拟出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万年前的社会面貌,使学生更为直接、更为迅速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赋予历史课程新的生命;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等,使历史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发展。当然,对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我们要看到,先进的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从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师地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手段,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新奇而忽视其实用性。另外,我们在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要反对那些把多媒体教学当摆设以及将教学过程复杂化的情况。对于那些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或者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空设多媒体教室的情况,要予以制止。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27106023.html,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作者:何湘 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3年第04期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 化为可以被中学地理教学课堂利用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 中学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的是学校师与生所处的某一具体区域内的科技人文、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反映人们文化心理且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化为可以被中学地理教学课堂利用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家乡观念和爱国热情。 (一)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对周边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积极探索,主动求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从学生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中寻找乡土地理素材,并把这种素材转化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加以运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科学的魅力,丰富了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有益延伸和良好补充。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乡土地理结合学生周边实际,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自主地去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将理论学习转变为知识的探索和能力的培养,将抽象的地理空间和地理过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直观的方法表达出来,有利于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爱国热情

浅谈幼儿园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内容的尝试

精心整理 浅谈幼儿园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开发园本课程 苟月芳 (甘肃省宕昌县职业中专附属幼儿园甘肃宕昌748500) 摘要: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社区资源及乡土传统文化等教育资源,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构建园本课程,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宕昌县的乡土教育资源为例,探讨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的生成与建构,并论述了这些乡土教育资源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发展乡村幼儿教育,需要根据乡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乡村的资源,为幼儿教育提供 自 “各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通过对《指南》精神的深入学习和不断的理解,我们懂得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幼儿园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挖掘乡土赖以展开的教育资源,开发我园的乡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于是开发挖掘本乡土教育资源,生成园本课程是我们的出路。宕昌县气候多样,资源富集。中药材种类达690多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境内有金属矿16种,铅、锌、金、锑储量较大。境内不仅有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红色圣地哈达铺,还有国家AAAA 级自然风景区官鹅沟,有古朴神秘的宕昌古国遗址,既然我们宕昌有这么丰富的地域文化特

色,何不好好利用呢? 《指南》要求“教师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他们获得体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对幼儿的教育应从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入手;从周围生活入手,由近及远,适合幼儿身心健康的特点和规律,为幼儿所接受。而“乡土”课程资源是具体的,幼儿就生活在其中,是幼儿随时随地感受到的周围的事物和情景,如家乡的名胜古迹,美丽的官鹅沟和古羌国遗址,城里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日新月异的家乡建设和变化,勤劳的劳动者……都是幼儿可 的“, 活动《搭凉亭》;语言活动:儿歌《美丽的官鹅》,谈话活动《美丽的官鹅沟》;艺术活动:美术《官鹅沟的树与湖》,音乐《欢迎来到官鹅沟》,音乐游戏《小袋鼠》;社会活动:认知交流《长征圣地——哈达铺》,活动区活动《我喜欢的官鹅沟》;数学活动《五个手指头》;健康活动《去官鹅沟》《套圈》《洋芋搅团品尝会》等丰富的教学活动。还根据季节的变化,我们又有了《绿的世界》的主题活动,生成了语言活动《春天来了》和《彩色的官鹅沟》,科学活动《记录春天》和《有趣的蝴蝶》,健康活动《踏春天的官鹅沟》等。就这样我们以自然资源为基点,通过预设主题和生成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各领域间发生联系,并利用适宜的现成的教材改编或自己创编的一些教材构建了乡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建议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的建议的主要特点是: (1)尽可能发掘学生、教师、班级、学校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这是最便捷、开发上最经济、效果上最突出的课程资源。 (2)教科书仍然是重要的学科课程资源,强调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3)大部分学科都重视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相互配合,体现了整合的大课程资源观。 (4)各学科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的参与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反映了现代的对话与交流、合作的课程观。 (5)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数学课堂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类型有: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包括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去教师和学生以外的所有资源。有效使用课程资源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而由于绝大多数课程资源直接面对课堂教学,所以其能够有效使用的前提就是具有“针对性”——针对特定的学生群和教师群,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这使得对于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而言,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成为重要的教学研究任务。 一、文本资源开发与利用 文本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其中,关于教材与教师用书开发的建议在第十四章专门论述,因此,这里仅论及其他文本资源开发。通常,文本资源是事先规划、针对特定教学内容而言的,具有系统性强,长期利用,使用方便,制约少(相对正式的教材、教师用书而言)等特点。以下仅就几种常见类型的文本资源为例,论述其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要点。 1.学生用教学辅助材料 此类资源主要包括学习辅助材料(学习辅导用书、练习册等),数学科普读物,校本教材等,读者为学生。以基本功能划分,学习辅助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相关数学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附加”的学习内容。 ⑴学习辅导用书 此类材料更多带有讲解、指导、总结、延伸等方面的作用。具体使用对象可以是数学学习方面有特定困难的、或者有进一步需求的。因此,这一类辅导用书开发的基本要点为: ①围绕具体课程内容展开:文本的基本结构应当以相应教材为依据,以教材中的重难点为主题,从学习方法、辅助素材、背景知识、拓展延伸等几个角度展开论述; ②针对不同使用者需求编排: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着力于阐述重难点与先前所学内容的内在关系,以及由此而引出新内容,以及对新内容基本要求的细化。同时,提供引发学习兴趣的素材也是必要的;对于有进一步需求的学生而言,引导其关注内容中存在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相关的拓广性内容、值得研究的新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应用型问题,等等; ③开发人员与基本过程:此类文本开发的基本人员无疑应当是优秀的一线教师,特别是在相应使用者的教学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但是,如果期望在开发方面有创意,通常编写队伍不能仅仅由一线教师组成,应当包括相关的研究人员。在开发过程方面,先期的基础性研究是保证作品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否则,仅仅凭借个人以往的经验、想象,很难保证高质量作品的产生。

历史课程资源

谈谈你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较多的历史课程资源是哪几类? 一:开发利用最多的是教科书。因为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教学的最重要资源,所以开发、利用最多。首先,关注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主要做到反复地研读、认真揣摩,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其次,关注教材中的图片、地图、插图等资料;第三,关注教材中的动脑筋和教材后的“活动与探究”。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开发和利用较多的另一个教学资源是乡土资源。学三国鼎立,可开发襄阳的历史资源,襄阳三国历史遗迹、遗址比较多如:古隆中、水境庄、马跃檀溪,还有《隆中对》。学习抗日战争,可开发利用宜城的长山(张自忠殉国处)。因地制宜的开发这些资源,对学习历史有独到的作用。再如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可开发利用当地一些老照片、遗址等。开发这些资源,能让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第三:现在重点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是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很丰富,有教学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利用,可让教师在教学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教师主要是利用网络的一些相关的影视、录音、录象类资料等,这些资源能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调动学生兴趣。还学习利用他人的教学上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经验等,提高自己的水平。 当然可开发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还很多,在今后将继续研究开发,将历史教学进一步推进向一个高度。

浅谈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浅谈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2-09-11T10:54:33.093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8月总第92期供稿作者:任明日[导读] 个人一直反对模式化教学,因为这有违“因材施教”、“因时施教③”的原则。 ——从历史教育的现状说起 任明日山东省平度市第九中学266700 在素质教育的大框架中,历史教育以其独特的人文特色,彰显其特殊的教育功能。以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是历史教育的基本理念,昭示着历史教育观获得质的飞跃,形成一种初步的思想解放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之下,教育实践领域经历了困惑、质疑、徘徊、争鸣的过程之后,终于进入相对理性的稳定时期。这诚然是历史教育的巨大进步,却也带来一个事关教育改革能否继续走下去的关键性问题,即:由于教育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制度化、体系化的运行机制来规范和保障。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尚在探索中,整个社会的利益分配呈献多元化和极不平衡的态势,在意识形态中的反应,便是人才观、审美观的多元化和极不平衡。由于这些政治经济思想因素的不平衡是长期存在的,决定了受其制约的制度化、体系化的教育评价,在短期内还是很难完成的。但“评价改革不可能等研究好了再进行”①!个人站在高中一线历史教师的立场上,认为建立以课程资源优化程度为主体的教学体系,能够一定程度上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而更好地落实历史课程的终极教育目标。在此不揣浅陋,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感悟展示出来,以期与方家商榷。 一、建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核心的课程资源的优化方式 课程资源开发得是否到位,直接决定着历史教育的最终成果。这个“到位”应该具有源头广博、内容科学、取舍得当等基本特征。由历史教育的人文化理念所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应该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即学生的理性人文精神的培养为灵魂,从审美的角度,进行优化。这种优化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以《辛亥革命》为例,就是在确立这一节课的主题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整合。其次,根据影响历史教育的各个因素,如教师授课特色、课程要求、学生认知特征、学生活动的时机等等,来对课程资源进行最终的优化组合,合理取舍,从而能够保障以最佳的教育状态和教育方式,来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领域,范蕴涵②老师为课程的发掘与应用,提供了一种范式。 二、形成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为特征的课程资源优化过程 由于认知活动都是贯穿从简单到复杂、从表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所以对历史课程资源的优化过程,笔者个人将其分为“体验感知层面”、“理性思考层面”、“批判重建层面” 三个渐进的层次来进行。“体验感知层面”指的是在可靠的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基本还原历史原貌,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能够体验、感知历史服务。其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之一,即情景模拟教学。“理性思考层面”包括学生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和共同的公共资源(下文说明),主要指借助文学艺术类的作品的内容或形式,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历史思维,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开发创造条件。这一层面的课程资源,主要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方式、方法、内容。“批判重建层面”是指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服务的课程资源的优化,这一“优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的个性评价,从而为合作探究、历史辩论、撰写历史论文等历史教学活动,创造前提。 三、贯穿以双主谐同原则为基准的历史课程资源的应用理念 双主谐同指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谐共处,各自独立而又互相依存,老师与学生形成一个共同体。所以,个人认为历史课程资源,应该包括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自主开发的资源,如上网、影视、参加世博会等;另一个是学生能够共同享受的资源,包括已经完成优化的教材、教师及其它公共资源。两者可以具有一致性,也可以具有互补性,甚至可以“对立”。而具有“对立”特征的资源,个人认为,是最具有意义的。因为,这对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历史辩论等活动,提供不可估量的素材,也为最终实现历史教育的功能,创造不可多得的价值。例如我在给高一学生上课的时候,在学习《孟良崮战役》一段历史时,有学生就搜集到关于张灵甫的评价资料,认为他是一个“民族英雄”,因为他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与传统以贬为主的观念,发生了极其尖锐的“对立”。以此为契机,我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进一步发掘课程资源,甚至进行了两大学生小组的“辩论”。在两组学生的唇枪舌剑中,我感觉到学生不可估量的潜力。最终在最后形成的历史小论文中,发现学生基本上形成了“分阶段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用不同的标准来看待历史发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等,非常明晰的思路。 个人一直反对模式化教学,因为这有违“因材施教”、“因时施教③”的原则。最近兴起的教育教学模式,如杜朗口④中学,虽然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科书资源的发掘等方面做的淋漓尽致,但在其它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笔者个人确实存在着行政强制干预过高,开发不充分的担忧。 参考文献 ①摘自任世江著《编余杂俎——历史课程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第13页。 ②范蕴涵山东省实验中学任教 2008年山东省优质课大赛B组第一名获得者。 ③引自《江西教育》.2011年,Z3期。 ④杜朗口中学:位于山东茬平,以教育的“三三六模式”而闻名。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黄凯)

政治课的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邵阳地区为例 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科教学(思政)黄凯 2015010026 摘要:乡土课程资源是祖国课程资源的支流,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泉源。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胜古迹是我们引以为自豪,是应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爱国思想的生动教材。近年来,运用乡土课程资源开展政治课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虽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乡土资源的教育的潜能的挖掘和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本文简洁邵阳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为政治课对其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政治课邵阳地区 乡土教材是以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为内容的教材,而乡土教材开发是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18世纪,法国思想家J.-J.卢梭和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以乡土地理知识。后来一些教育家把乡土课程资源逐步扩大到乡土历史、乡土社会、乡土自然、乡土文学等等。用乡土课程资源进行上课教学,不仅符合教学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乡土和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有些国家曾在小学设乡土学科,进行乡土历史文化与自然的教学。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一文中曾指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乡土课程资源的宏观载体①。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方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又有值得讲述的革命传统和文物古迹,编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有助于

激励儿童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 乡土指人们的出生所在地或者是从小开始一直生活的地方或指人们因为某种原因而产生深厚情感的地方。而乡土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资源,具体包括当地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民风习俗、名人轶事等,它是地方自然、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②。 关于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解,众说纷纭,目前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作者认为乡土课程资源解释较好的有:“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应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意义的系列教育内容,其中包括当地的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③。因此,乡土课程资源广泛多样,但只有应用到思想政治课堂中,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教学要素等相联系起来的乡土课程资源才属于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 对于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年龄的生理、心理需求,特别是考虑到在农村进行乡土课程资源教育的局限性,因为农村学生每天都和自然、与山水交往,山山水水对他们的吸引力是相对城市学生较低的。正由于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知识面和知识结构都是差异较大的,所以在城市要多介绍自然景点、讴歌祖

农村学校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途径

最近,笔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市级课题调研活动。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薄弱,比较落后,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此,我专门走访了一些农村学校、语文教师和学生,对农村学校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有以下思考及建议。 一、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必须做到“三个加强” (一)加强宣传 增强教师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责任意识。通过各级各类会议宣传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必要性。在各级教研活动和教学比赛的过程中展示如何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从而使广大一线教师建立起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并知道一些实施方法。 (二)加强督查 加大学校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工作力度。只有增强校长的课程资源意识,才能谈得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资源。 (三)加强考核 提高学校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工作水平。通过常规管理,定期开展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过程、有记录、有反思。不定期检查教案,要求语文教师教案内容要反应一定比例的农村乡土课程资源。 二、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必须坚持“三个全面” (一)全面关注教材体系,体会编者意图 如使用人教版的教材时,教师要有整体把握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单元提示、课前导读、课后思考题、文中小泡泡,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二)全面研究教材目录,把握教材内容 在学期初安排好教学时间,激发学习兴趣,初看每个课题,推想大致内容。在讲新课时通过目录找页码,节约时间。晨读时从某课读至某课,自觉运用目录。单元复习时读指定课文,看谁读得快。在期末复习时看目录回忆课文内容,想写法及好处。看目录说喜欢的单元或课文,谈喜欢的理由。还可以进行课题趣连。 (三)全面利用教材封面插图,培养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看图进行阅读训练、说话训练、写话训练。特别是低年级课文中的插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必须走好“五大途径” (一)全面开发校内教育资源 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课程资源、学校里的学习氛围、教室的环境布置同样是课程资源。一块块标语牌是语言的精华所在,一处处名人名言极具教育意义,一条条文化长廊是语文知识的海洋,引领学生在语文世界里遨游。每一位教师的生活阅历、实践智慧、特长技能、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方式等就是课程资源。要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好有限设施设备的多种功能。如,篮球,既可以用于体育课教学,又可以作为数学课上认识球体的教具。 (二)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 区域不同,特点各异,只有开发利用好具有浓郁地方特点的自然资源,才能被学生所熟悉,才具有亲切感和感召力。如,春天万物复苏,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花、草、农作物等大自然的变化,训练学生观察、说话、写作的能力。如,在教学《麦穗》一文“咀嚼‘茅茅针’”时,可以在课前让孩子们去山上找茅茅针来嚼着体会,课中就能产生共鸣,课后可以试写自己的感受。 (三)有效借助其它人文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利用少数民族地区山歌“调同词异”的特点给山歌填词,如,秀山县就可以把《黄杨扁担》、《一把菜籽》等当地民歌以及秀山花灯引入到学习中,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表达思念之情的课文时,可以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特别多的现状,通过书信、电话等来表达对父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农村,向年老的长辈、邻里乡亲询问、收集民间传说故事,再进行整理、编写、交流,开展以“传说故事”为主题的活动。 (四)积极组织各项语文活动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可以结合校园生活开展组织学生开展各项语文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拟写通知、留言条、寻物启示、请假条、书信、借条等,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习惯;组织学生对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演出、爬山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进行全程宣传报道,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组织学生举办手抄报、学习专栏等活动。 (五)认真指导学生不断总结学习生活经验 在教学中,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作用于学习,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也有干农活,钓鱼、逮鸟、采蘑菇等的体验和收获,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体验同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如,《挑山工》一文中讲到“登山的时候,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城里的孩子对挑山工为什么这样做不易理解,农村的孩子有的做过活,挑过担,还能讲述自己是怎样做的。课堂上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这样曲折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石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就能体会挑山工这样登山的巧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乡土课程资源贴近农村师生的生活,是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潜在的课程资源。农村小学有效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对实现新时期农村小学的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秀山县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自治县凤翔小学) 农村学校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途径 ◇ 田金菊 教育论坛 2013.N454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举例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与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课程资源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提高课程资源的品质。 3、促进课程资源开发机制的建立。 4、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一课时,教材上的材料并不是很多,只是简单的分为四个部分: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如果照着教材上这样上课,可能用不了半节课就能把内容讲完了,而且学生对书上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应该也不会很感兴趣。 于是,我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准备了电话、信封、身份证、制作的门牌号等材料。在“说一说”活动中,我跟学生模拟通电话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110、112、114……这些到底是什么号码,同时当天正好是3月15日,我对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作了简单介绍,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看一看”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观看我手里的信封并且用手里的白纸自己制作一张信封,学生学会了怎样书写信封,同时我用投影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也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比一比”活动中,我拿出身份证,让学生猜我是几几年出

生,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让学生了解了有关身份证的常识;在“做一做”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给宾馆出谋划策,给各个房间编号,最后请学生拿着我手里的门牌号去找房间,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信息的巨大作用。 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方式多样,很好的完成了课程培养目标。在某些方面,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书上的知识,还有所拓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跟学生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字信息”。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识水平,对课堂效果的提高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行每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是对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意义

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意义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单列一章专门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标准》指出教学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等。那么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有什么意义呢?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课是很多学生不愿上的课,这就赋予教师更艰巨的任务,必须想方设法点燃他们的探求新知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节内容时,带领学生看相关的记录片,把学生带回到历史中,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了?为什么战争中英国人用的武器是枪和炮?而中国人用的是长矛大刀?同时再放1964年中国成功的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录像,中国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尖端成果,说明了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现在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中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两段录像的鲜明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思变”,“落后就必须奋起”,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及时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与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密不可分的。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即培养学生对历史进行理性思考,进行选择和解释,并在心目中重建历史的能力。学

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的过程。当前,我国一再倡导要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具有范围广、数量大的显著特点,这样,无论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角度,还是从开发课程资源的角度,都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使他们逐步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课程资源,为自身的历史学习和探索服务。比如在设计《戊戌变法》这课时,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并且编写历史短剧,课堂上由小组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法,就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引导他们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历史问题,让学生感到:历史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真实的、真切的、可感的。 可见,只有随着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逐步开发利用,历史教学过程才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是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探究能力运用于教学,就是创造新的想法和新的事物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探究式学习是历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碑、纪念塔、遗迹、遗址,采访历史人物,了解本地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便于认识本学科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作用,能够促进学生为家乡建设学好历史的自觉性。让学生学的

农村中学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方案教学文案

农村中学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中学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农村中学乡土历史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不少学校甚至取消了这门课程。为此,一些教师抱怨:是条件使然。诚然,城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发达的网络媒体资源、博物馆、少年宫等完成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言之凿凿,似乎有理。但我们反过来思考,虽然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时代发展同步,但不容置疑,单纯依赖网络媒体和图书资料的运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容易陷入空泛。物化的历史资料,也就仅仅局限于一些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缺乏质感的图片资料和文字材料,无法亲历的遗迹现场,学生难以产生情感认同。 农村情况则截然不同, 开展乡土历史教学的条件得天独厚,丰富的遗迹遗址和口碑资源是用之不竭的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这些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以及族谱、家族史、古迹、文物、地名等等。比如一次无意的机会,钟凯老师发现了一块墓碑,上面标有“国民党九十九师后补三团”的残碑,通过走访一些古稀老人,发现一处乱葬山竟是长沙会战时部分抗日将士的坟冢。震惊过后,钟老师查阅了大量资料,基本印证了这一猜测。还有,南田坪的一引动有趣的地名竟与太平天国经过宁乡这段史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无实证,但一些族谱当中竟有些记载。如能将这些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结合所学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历史古迹、田间地头去阅读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其实,乡土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近年美国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就是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庭、邻居、社区等生活空间变化入手来安排课程,突出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传统模式的历史课程进行了反思,掀起了所谓“新历史科”运动。此后对英国历史教学影响深刻的“学校委员会历史科计划13一 16”(简称scHP13一16)所推出的新课程大纲,包含四个单元。其中第四单元“历史在我们身边”设计的主题包括“乡村房屋”“教堂建筑与陈设”“乡村景观形成研究”“城市的发展和建筑”等等,要求利用可以看得见的证据,研究身边的历史,并且实地参观遗址。近些年,我国不少地方的历史教师也开始注意发动学生搜集本乡、本土的文物和参观当地遗址、遗迹,并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据一份资料介绍,北京某地历史教师曾搜集历史文物、革命文物50多件。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片、货币;抗日模范村的奖旗;根据地老大娘为八路军伤员送饭用的菜篮子等。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与假设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借鉴以下理论: 1、根据布鲁纳(J.S.Bruner)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主体的已有经验和内在动机的作用,充分发挥主体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其对学习材料的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自行去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当前,我国一再倡导要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对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就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和改编,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

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教育资源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

《白云区中学历史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报告》开题报告

《白云区中学历史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1.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象征。历史学科因其了解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的特点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人文学科,历史教育必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标中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案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同时表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案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特别“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主体性和生活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多元标准的要求,更需我们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3.开发和利用本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区中学历史教师积极学习勇于实践,课堂教案呈现出良好改观,教案质量得到一定提升。但目前中学历史教案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历史基础弱兴趣低,对学科的认同度低;对历史学习资源的认识存在偏差,学习方式普遍被动;课堂上传统的应试教案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对教案资源的应用多采取拿来主义,未能体现主体性和生活性,缺乏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课程资源内容以及识别、开发、应用此类资源的观念意识和能力,素质教育理念未能有效地落实在教案中;教案管理者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过多追求近期效益,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不够,过程性评价形同虚设,校本课程的开设更少得到落实。而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我区历史学科教育教案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本土意指本地、家乡,本土历史课程资源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条件所形成的与历史教案相关的本地文本、实物、人力和信息化资源,是和学生实际最近的学习资源。白云区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城乡结合部地区,与历史学科相关的本土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同时由于诸多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着不可再生的特点,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进程中,本土文化资源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因此,在开发和利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本土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重要而迫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历史教案中融入本土资源内容,让学生对家乡文化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这对传承本土文化、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开展此项研究的基础包括新课改以来有关课程资源研究的成果,我区中学历史学科已取得的教案实践经验,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发展和自主能力的提升,逐渐形成的一支教案科研能力较强的骨干队伍,以及地方史专业人士的指导。

历史教学应当开发乡土资源

历史教学应当开发乡土资源 发表时间:2014-12-25T10:43:28.10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10期(上)供稿作者:李立志 [导读] 乡土历史在中学生身边发生、发展、演绎的,中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从情感上说极易接受。 ◇李立志 (渠县千佛乡中心学校渠县 635200) 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学生所在的地区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长期以来,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乡土历史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在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一、乡土历史教学意义和作用 乡土历史在中学生身边发生、发展、演绎的,中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从情感上说极易接受,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对这些历史内容有一定的好奇和好感,他们一般愿意了解和学习这些历史。一片瓦砾,都记载着一个历史故事。学生参与其中,亲自去体验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热土的历史厚重,去体味历史与现实以及个人的紧密关系,进而去勾画未来的美好远景。学生在考察中对自己的故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历史老师在讲授中国历史部分时,完全可以结合乡土历史,使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可知、可感。乡土历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知乡爱国的精神,更能培养孩子的崇高道德情操。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孩子进行乡土历史的教育工作一刻也不能削弱,否则耽误的又是一代人。 乡土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稗益,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它学科知识那样复原与复制。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悸,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而乡土历史是学生生长地的历史,容易激起兴趣,注入情感,融入记忆,结合乡土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不再是遥远的不可捉摸的人和事,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触可摸的存在,同时也产生历史感,养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 二、乡土历史教学现状扫描 1、传统历史课程体系制约了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师在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上,在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些教师也已经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进了乡土历史的某些内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制约,课本作为唯一的考试依据,教材也就成了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的历史教育内容被长期封闭在教科书中。在乡土历史的挖掘上,我们的历史教师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不敢深入下去,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乡土历史无法真正走进历史教育的视野乡土历史课程的育人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也正是传统历史课程体系的弊端所在。 2、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使教材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效果。 一些历史老师认为:日益加大的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只注重重点科目和考试内容的教学,无暇顾及乡土教学。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初中阶段,孩子们的课业本身就太重,没有必要开设乡土历史课程,这些东西等孩子长大毕业后再看也不迟。” 有的历史老师甚至很直白地表示:虽然现在把乡土历史纳入到升学考试的要求中去,但乡土历史所占分值较少。将乡土历史教学纳入升学考试才会让它热起来?我觉得也并不尽然,关键要认识到这方面的内容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要让它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既要做好教材、学科建设,又要开发丰富生动的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让学生热爱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更多地认识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乡,从而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怀 3、历史教师学识不足制约了乡土历史教学的开展。 我们绝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乡土史,只是凭个人兴趣,对其作简单了解。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教育部门,在编好乡土史教材的同时,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好当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也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开发乡土史教学资源的途径 1、搜集整理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凡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历史课程提供乡土教育内容的资源都可以划入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范畴。历史教科书是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除此以外,乡土教材、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档案、文献资料、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当地历史人物的回忆录甚至包括当地著名历史人物描写家乡的散文、小说等等都属于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2、走近非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非文字的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实物或活动的形式运用于历史教育中的乡土课程资源。实物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表现表现形态多样,既有历史遗址、历史文物、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有为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历史教具等。活动历史乡土课程资源主要指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历史教师等,他们能够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 3、建立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建立有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电子网络为平台为历史教育提供的乡土课程资源。如多媒体历史课件、历史资料数据库、当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所提供的网站,甚至可以包括一些影视作品等。同时,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不仅应包括能给历史课程带来信息来源的资源,也包括保证这些信息获取的硬件资源。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许多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可以同教科书进行整合利用。在开发利用各类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时,我们应本着史料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