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规范

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规范

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规范
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规范

Q/GDW

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规范

江苏省电力公司发布

Q/GDW-10-J455-2009

I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主要术语 (1)

4 总则 (1)

5 500kV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规范 (2)

6 220kV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规范 (9)

7 110kV及以下变电站配置规范 (14)

附图1 500kV变电站光通信设备机柜组屏图(华东、省网、地区网) (18)

附图2 500kV变电站程控交换机典型组屏图 (19)

附图3-1 500kV变电站通信电源典型接线图(2组蓄电池) (20)

附图3-2 500kV变电站通信电源典型接线图(4组蓄电池) (21)

附图4 500kV变电站通信光纤配线典型组屏图(500kV系统/220kV系统) (22)

附图5 500kV变电站保护光纤配线典型组屏图(500kV系统/220kV系统) (23)

附图6 500kV变电站数配机柜组屏图(华东、省网数配及地区网数配) (24)

附图7 500kV变电站音配机柜组屏图 (25)

附图8 500kV变电站通信设备典型平面布置图 (26)

附图9 220kV变电站光通信设备组屏图 (27)

附图10 220kV变电站通信电源典型接线图 (28)

附图11 220kV变电站通信光纤配线组屏图 (29)

附图12 220kV变电站保护光纤配线组屏图 (30)

附图13 220kV变电站综合配线组屏图 (31)

附图14 220kV变电站通信设备排列图 (32)

附图15 110kV及以下变电站光通信设备组屏图 (33)

附图16 110kV及以下变电站通信电源典型接线图 (34)

附图17 110kV及以下变电站通信综合配线组屏图 (35)

附图18 110kV及以下变电站通信设备排列图 (36)

Q/GDW-10-J455-2009

前言

随着江苏电网的不断发展,承载电网保护、自动化、控制等信息的江苏电力通信网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江苏电力坚持以规划指导通信网建设,使全省通信网络相应规范,层次结构日趋清晰合理,通信网的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

为了进一步满足标准化设计要求、适应通信网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规范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系统建设和配置,使其更好的适应电网的发展,更有效的服务于江苏电网生产运行,特制订《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

本规范根据《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等规程规范,结合江苏电力通信网的工程实践和有关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具体情况制定而成,其要点如下:

1)明确各电压等级(500kV、220kV、110kV及以下)变电站通信系统的配置原则;

2)明确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内通信主设备的配置规范;

3)明确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内通信辅助设备的配置规范;

4)明确光缆的建设规范;

5)明确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内通信设备屏面布置规范;

6)明确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内通信设备机柜组屏规范;

本规范的编写格式和规则符合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DL/T 6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的要求。

本标准由江苏省电力公司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调度通信中心、江苏省电力公司通信中心、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斌、韩际晖、陈小平、缪巍巍、薛惠明、徐劼、缪建国、王海勇。

II

Q/GDW-10-J455-2009

1 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50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110kV及以下变电站通信系统的设备配置。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电网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独立通信站、用户变及电厂通信站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DL/T5391-2007 《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DL/T5225-2005 《220kV~500kV变电所通信设计技术规定》

Q/GDW-10-J301-2008《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电源技术规范》

苏电调 2006[1576]《江苏电网地区传输网络典型设计》

苏电调 2006[1865]《江苏电力调度交换网技术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500kV变电站二次系统部分(2007年版)》

3 主要术语

3.1 变电站通信系统

主要包括变电站间的通信光缆、站内通信主设备、通信辅助设备、通信机房等设施。3.2 通信主设备

包括光通信设备、交换设备、电源设备、载波设备等。

3.3 通信辅助设备

包括配线设备、监控设备、机柜等。

3.4 光通信设备

本规范中的光通信设备包括了光传输设备和PCM设备。

3.5 OPGW光缆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s)

3.6 地区调度交换汇接点

负责地区调度电话的汇接与交换的节点。第一汇接点设在地调机房,第二汇接点设在500kV变电站内。

4 总则

4.1 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有关电力工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确保电力通信安全、可靠、迅速、畅通。

4.2 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应按变电站的规模容量、调度体制和在电网及通信网中所处的位置因地制宜地配置通信设备,并留有适当余地。

4.3 变电站围墙内所有通信设施,与保护、自动化等专业的分界点应以通信设备输入、输出端子或以通信侧配线设备端子为界。

Q/GDW-10-J455-2009

4.4 本规范的设备配置部分仅包括了站内通信设备的配置要求,对于对端站或调度端的相应接入设备或板卡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关配置。

5 500kV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规范

5.1 500kV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原则

5.1.1 500kV变电站应按调度关系及各级通信网络规划要求建设相应的通信系统。

5.1.2 500kV变电站业务信息应包括继电保护、安稳、调度电话、调度自动化、数据网等。业务的传输通道组织应满足相关专业设计要求。

5.1.3 线路保护装置复用光传输设备时,光线路口应采用点对点1+1配置,要确保双向路由一致,不可采用通道倒换环或复用段保护环。

5.1.4 同一500kV线路保护装置复用光通信设备时,原则上应分别接入华东光通信系统和江苏省干光通信系统,且两套光通信系统应相互独立(包括电源、设备和路由的独立性)。保护复用通道应采用2M接入。

5.2 500kV变电站光缆建设

5.2.1 新建电力线应随线路架设OPGW光缆,500kV线路OPGW光缆架设应满足通信组网要求及国网和华东的相关要求。220kV同塔多回线路、重要输送通道同塔双回联络线路(大电厂重载送出线路、500kV变电站220kV主要联络线、稳定问题突出的220kV联络线),宜架设两根OPGW。架设两根光缆时,芯数宜采用24芯;架设一根光缆时,芯数宜采用36芯。

5.2.2 同一线路方向有两根光缆时,其对应的引入光缆,应沿沟道的不同路由接入机房;同一线路方向只有一根光缆且有专用线路保护光纤时,其对应的通信引入光缆与保护引入光缆应沿沟道的不同路由接入机房,保护与通信光配用联络缆互联。

5.2.3 OPGW光缆在变电站构架或变电站外电缆终端塔上引下后,与引入光缆对接后,就近引入电缆沟,沿缆沟敷设进入光配架;ADSS光缆在变电所构架或变电所外电缆终端塔上引下后,直接从电缆沟中敷设进入光配架;如果全线采用管道光缆或者普通架空光缆,则直接从电缆沟中敷设进入光配架。

5.2.4 OPGW引入光缆采用GYFTZY,每管采用12芯,色标与OPGW光缆色标对应。

5.2.5 引入光缆应沿所区电缆沟道最下层支架的一边穿管敷设,光缆套管应采用Φ32,PE 阻燃材料,颜色为白色,有专用保护光纤时采用红色。引入光缆应与一次动力电缆有效隔离。

5.2.6 所有500kV及220kV出线构架(包括远景预留出线构架)均应预埋两根φ50钢管至电缆沟。

5.2.7 站内互联光缆的配置原则:机房之间采用光缆互联,机柜之间采用尾缆或尾纤穿套管互联,柜内采用尾纤互联。

5.2.8 线缆在屏柜内敷设:面对机柜,电源、光缆、对外的音频电缆和地线布置在屏柜的右侧,尾纤、设备侧音频电缆、2M线和网络线布置在屏柜的左侧。

5.3 光通信设备配置规范

5.3.1 光通信设备配置

5.3.1.1 应依据调度关系及国网和华东网调的要求相应配置国网及华东光传输设备;

5.3.1.2 省网设备原则上应配置STM-16的光传输设备,光口一般按双向1+0(环网)或1+1(链状)配置,复用保护业务采用(1+1)STM-1独立光口配置,设备应具备两路独立的电源输入。

5.3.1.3 地区网设备应按照地区汇聚层环网要求配置与环网一致的STM-16的光传输设备,光口一般按双向1+0配置,设备应具备两路独立的电源输入。

5.3.1.4 站内PCM设备应按调度关系及业务要求配置,型号应符合系统侧设备要求。5.3.2 光通信设备机柜及组屏要求

2

Q/GDW-10-J455-2009

5.3.2.1 华东、省网及地区网光通信设备均应相对独立组屏。

5.3.2.2 当机柜空间允许,建议PCM设备与光传输设备合架安装。

5.3.2.3 通信设备机柜从上往下依次装有直流分配单元、光传输设备和PCM设备。参见附图1。

5.3.2.4 当网络为链状结构时光线路接口板安装位置:面对设备机柜,核心盘左侧为主用,右侧为备用;

5.3.2.5 当网络为环状结构时光线路接口板安装位置:面对设备机柜,核心盘左侧为西方向线路光口,核心盘右侧为东方向线路光口。

5.3.2.6 低速率光口支路板,靠近线路板顺次安装。

5.3.2.7 业务板由两侧向中间排列,顺序为2M板、FE板、GE板,当有主、备用板时,面对机柜核心盘左侧为主用,右侧为备用。

5.3.3 500kV变电站光通信设备典型配置表

表5-1 500kV变电站光通信设备典型配置表

5.4 交换设备配置规范

5.4.1 交换设备配置

5.4.1.1 500kV地区调度汇接点变电站

配置交换机一台,按调度行政合一配置,与地区行政交换机、省调调度交换机、县公司3

Q/GDW-10-J455-2009

调度交换机及其他500kV变电站交换机2M中继互联,采用PRI信令、Q信令。交换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512线,话路板配置容量为128路,公共控制部件及交换网络1+1冗余配置,具备远程维护功能。

应配置2席调度电话台,调度电话台同时与地调汇接点和本变电站内调度交换机之间通过2B+D通道相连,调度电话台要求具备双机同组与附加显示功能。

配置一套电话录音系统,同时录音数量8路。录音系统时间同步应取自变电站GPS,宜采用NTP协议。

5.4.1.2 有人值班500kV非汇接点变电站

调度行政合一配置,与500kV地区第二调度汇接点交换机2M中继互联,采用PRI信令、Q信令。交换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256线,话路板配置容量为48线,公共控制部件及交换网络1+1冗余配置,具备远程维护功能。

配置2席调度电话台,调度电话台同时与地区第一汇接点和本变电站内调度交换机之间通过2B+D通道相连,调度电话台要求具备双机同组与附加显示功能。

配置一套电话录音系统,同时录音数量8路。录音系统时间同步应取自变电站GPS,宜采用NTP协议。

5.4.2 交换设备机柜及组屏要求

交换机柜子框从上往下布置依次为配电单元、交换子框1(含主控、交换)、交换子框2(含主控、交换)、交换子框3(当站点为汇接点时配)。录音系统宜放置在变电站通信系统辅助设备柜。详见附图2.

5.4.3 500kV变电站交换设备典型配置表

表5-2 500kV变电站交换设备典型配置表

4

Q/GDW-10-J455-2009

5.5.1 电源设备配置

5.5.1.1 500kV变电站应配置-48V通信专用直流电源系统及UPS交流配电单元。

5.5.1.2 一般500kV变电站通信直流电源系统配置规模应符合《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电源技术规范》要求。

5.5.1.3 通信电源装置应配置完整的防雷措施、智能监控接口等。

5.5.1.4 对通信设备供电接线要求:对有双路供电要求的通信设备,其电源分别引自不同配电屏,单路供电的通信设备接至其中一面配电屏,当两套单路供电的通信设备分别传输主备业务时,其电源分别引自不同配电屏。

5.5.1.5 UPS交流配电单元按双段母线配置,每段母线配置一路20A输入,四路10A输出。UPS交流配电单元安装在变电站辅助设备机柜顶部。

5.5.1.6 500kV变电站通信电源典型配置,详见图3-1~2。

5.5.2 电源设备机柜及组屏要求

蓄电池安装宜采用钢架组合结构,多层迭放。应便于安装、维护和更换蓄电池。台架的底层距地面为150mm-300mm, 整体高度不宜超过1600mm。

5.5.3 500kV变电站电源设备典型配置表

表5-3 500kV变电站通信电源设备典型配置表

5

Q/GDW-10-J455-2009

5.6 配线设备配置规范

5.6.1 光纤配线设备配置

通信用光配柜配置要求:500kV系统与220kV系统应独立设置光配柜,光配容量按9×24F配置。通信光配柜中的2~9光配单元,每个单元对应1个方向的光缆,第1单元为保护与通信光配间的联络光缆使用;光配模块按熔配一体化配置,每3个光配模块配1个储纤单元,机柜配1个光缆引入固定单元。光纤适配器采用FC/PC。

保护用光配柜配置要求:500kV系统与220kV系统应独立设置光配柜,光配容量按12×12F+24F配置,每一个12芯模块可供1个方向的1到2回出线保护使用,24 芯模块为联络光缆使用。光配模块按熔配一体化配置,每5个光配模块配1个储纤单元,机柜配1个光缆引入固定单元。光纤适配器采用FC/PC。

光纤配线柜组屏要求:光纤配线单元自下而上布置,参见附图4~5。

5.6.2 数字配线设备配置

数字配线柜配置要求:华东及省干通信系统合用一面数字配线柜,地区通信系统设置一面数字配线柜,数字配线柜容量均按128系统配置,每单元8/16系统,西门子型75欧姆。

数字配线柜组屏要求:数字配线单元自上而下布置,参见附图6。

5.6.3 音频配线设备配置

音频配线柜配置要求:华东及省干通信系统与地区通信系统应合用音频配线柜,音频配线柜容量按外线100回,内线300回配置,保安器按100只配置。

音频配线柜组屏要求:音频配线单元自上而下布置,面对机柜左侧为外线侧,右侧为内线侧,参见附图7。

5.6.4 配线设备典型配置表

表5-4 500kV变电站配线设备典型配置表

6

Q/GDW-10-J455-2009

5.6.5 监控设备配置规范

5.6.5.1 500kV变电站光传输设备、PCM设备、交换机、通信电源及通信机房环境等应能实现远方监测;

5.6.5.2 光传输设备及PCM设备由网管系统在调度端接入地区通信综合监控系统。对于网、省等上级电路的光传输设备及PCM设备还需将设备总告警接入地区通信综合监控系统,告警信息接入方式:直接将网、省电路光传输设备告警干接点接入地区网光传输设备告警干接点输入。

5.6.5.3 程控交换机应能实现在地区公司远端维护管理,信息量应包括业务配置、设备告警、板卡告警等。远程维护接入方式:通过FE接口将维护信息送到地区公司维护终端、告警信息送至地区公司监控系统。

5.6.5.4 电源系统应能实现在地区公司远端维护及告警管理,信息量应包括业务配置、市电中断及电压过高/过低告警、模块故障告警、直流系统电压过高/过低告警、蓄电池熔丝断告警、负载熔丝断告警、公共告警(所有告警的共同告警)及直流系统电压值监测等。维护告警信息接入方式:通过FE接口(或RS-232接口转FE接口)将维护告警信息送至地区公司通信监控系统。

5.6.5.5 站内主要通信设备总告警宜接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5.6.5.6 通信机房(含站内独立和非独立通信机房)环境量接入变电站远程安保监控系统,环境信息量应包括烟感、温度、湿度、设备视频监视等。

5.6.5.7 通信监控系统设备可与程控交换机维护终端等合架组屏在变电站辅助机柜内。5.7 载波设备配置规范

5.7.1 应按国网及华东要求相应配置载波设备。

5.7.2 电力线载波设备应相对其他设备独立组屏。

5.8 机房及机柜

5.8.1 500kV变电站应设专用通信机房或在二次设备室设通信设备区,集中布置。

5.8.2 500kV变电站通信设备按远景安装设备要求留有足够的屏柜的位置,一般按23面柜位考虑,其中光传输设备6面柜位(华东1面、省网1面、地区1面、预留3面屏位),PCM设备2面屏位(地区1面<与光传输设备合柜安装时为预留>、预留1面),交换机1面屏位,电源4面柜位(高频开关电源2面,直流配电柜2面),配线架6面柜位(光配2面、数配2面、音配1面、预留1面屏位),辅助设备柜1面柜位,预留其他通信屏位3

7

Q/GDW-10-J455-2009

面(如载波等)。蓄电池应安装在所用蓄电池室;保护光配及保护接口设备另计。详见附图8。

5.8.3 通信设备布线采用下走线,强弱电线缆应分槽布线,缆沟内线缆宜采用阻燃屏蔽电缆。缆沟内光缆及尾缆布放在底层支架、通信电缆等布放在中层支架、电力电缆布放在上层支架。

5.8.4 通信设备接地系统应满足DL548-94《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要求,采用联合接地方式。专用通信机房内,应围绕机房敷设环形接地母线(简称环母线)。环形接地母线一般应采用截面不小于90mm2 的铜排或120mm2 的镀锌扁钢。各类设备保护地线宜用多股铜导线,其截面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确定,一般不低于35mm2;导线屏蔽层的接地线截面面积,应大于屏蔽层截面面积的2 倍。金属管道引入室内前应水平直埋10m 以上,埋深应大于0.6m,并在入口处接入接地网,如不能埋入地中,至少应在金属管道室外部分沿长度均匀分布在两处接地引入机房。

5.8.5 通信机房统一配置标准机柜,设备机柜颜色、尺寸应符合二次设备统一要求,通信传输设备、通信整流电源屏柜门应采用金属网孔门。

5.8.6 500kV变电站通信主要设备典型配置表

表5-5 500kV变电站通信主要设备配置表

8

Q/GDW-10-J455-2009

6 220kV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规范

6.1 220kV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原则

6.1.1 220kV变电站应按调度关系组织相应的调度通道;220kV站点应首先考虑安排在接入层主环,再次安排在接入层支环。

6.1.2 220kV变电站业务信息应包括继电保护、安稳、调度电话、调度自动化、综合数据信息网等。业务的传输通道组织应满足相关专业设计要求。

6.1.3 当线路长度小于100km时,220kV线路保护装置优先采用专用光纤方式。当采用光传输设备复用线路纵差保护信息时,应采用专用STM-1光口点对点1+1保护,要确保双向路

9

Q/GDW-10-J455-2009

由一致,不可采用通道倒换环或复用段保护环。同一线路2套保护的传输要保持独立性(包括电源、设备和路由的独立性)。保护复用通道应采用2M接入。

6.2 220kV变电站光缆建设

6.2.1 新建电力线应随线路架设OPGW光缆,新建220kV同塔多回线路及重要输送通道同塔双回联络线路(大电厂重载送出线路、220kV变电站220kV主要联络线、稳定问题突出的220kV 联络线)宜架设两根OPGW,架设两根光缆时,芯数宜采用24芯;架设一根光缆时,芯数宜采用36芯。

6.2.2 同一线路方向有两根光缆时,其对应的引入光缆,应沿沟道的不同路由接入机房;同一线路方向只有一根光缆且有专用线路保护光纤时,其对应的通信引入光缆与保护引入光缆应沿沟道的不同路由接入机房,保护与通信光配用联络光缆互联。

6.2.3 OPGW光缆在变电所构架或变电所外电缆终端塔上引下后,与引入光缆对接后,就近引入电缆沟,沿缆沟敷设进入光配架;ADSS光缆在变电所构架或变电所外电缆终端塔上引下后,直接从电缆沟中敷设进入光配架;如果全线采用管道光缆或者普通架空光缆,则直接从电缆沟中敷设进入光配架。

6.2.4 OPGW引入光缆采用GYFTZY,每管采用12芯,色标与OPGW光缆色标对应。

6.2.5 引入光缆应沿所区电缆沟道最下层支架的一边穿管敷设,光缆套管应采用Φ32,PE 阻燃材料,颜色为白色,有专用保护光纤时采用红色。引入光缆应与一次动力电缆有效隔离。

6.2.6 所有220kV出线构架(包括远景预留出线构架)均应预埋一(两)根φ50钢管至电缆沟。

6.2.7 站内互联光缆的配置原则:机房之间采用光缆互联,机柜之间采用尾缆或尾纤穿套管互联,柜内采用尾纤互联。

6.2.8 线缆在屏柜内敷设:面对机柜,电源、光缆、对外的音频电缆和地线布置在屏柜的右侧,尾纤、设备侧音频电缆、2M线和网络线布置在屏柜的左侧。

6.3 光通信设备配置规范

6.3.1 光通信设备配置

6.3.1.1 220kV变电站一般只配置地区接入层设备,应按照环网要求配置与环网一致的STM-16/STM-4的SDH 光传输设备,光口一般按双向1+0配置,架顶应配置配电单元,配电单元应两路输入,且相互独立;

6.3.1.2 站内配PCM设备1台,型号应符合系统侧设备要求。

6.3.2 光通信设备机柜及组屏要求

6.3.2.1 PCM设备与光传输设备宜合架组屏。

6.3.2.2 通信设备机柜从上往下依次装有直流分配单元、光传输设备和PCM设备。参见附图9。

6.3.2.3 当网络为环状结构时光线路接口板安装位置:面对设备机柜,核心盘左侧为西方向线路光口,核心盘右侧为东方向线路光口。

6.3.2.4 低速率支路板,靠近线路板顺次安装。

6.3.2.5 业务板由两侧向中间排列,顺序为2M板、FE板、GE板,当有主、备用板时,面对机柜核心盘左侧为主用,右侧为备用。

6.3.3 220kV变电站光通信设备典型配置表

表6-1 220kV变电站光通信设备典型配置表

10

Q/GDW-10-J455-2009

6.4 电源设备配置规范

6.4.1 电源设备配置

6.4.1.1 一般220kV变电站应采用DC/DC变换器供电。包括2组220(110)V/-48V DC/DC 变换器和1个直流配电单元。DC/DC直流变换器组安装于站内直流系统柜内,直流配电单元安装于通信设备柜内。

6.4.1.2 一般220kV变电站通信直流电源系统配置规模应符合《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电源技术规范》要求。具体配置详见附图10。

6.4.1.3 对通信设备供电接线要求:由站内两套直流系统加装隔离型DC220V/DC-48V直流变换器作为通信设备的供电电源。直流变换器-48V输出口处正极直接接地,并配置过压保护模块。每套直流变换器配置3路容量为63A输出开关,其中1路通过2×10mm2的电缆分别到通信侧通信设备屏内的直流分配单元的40A的输入开关,另2路为远景预留,即每个直流分配单元需有来自不同母线的2路-48V直流电源输入。对有双路供电要求的通信设备,其电源分别引自I、II段母线,单路供电的通信设备接至其中一段母线,当两套单路供电的通信设备分别传输主备业务时,其电源分别引自I、II段母线。

6.4.2 220kV变电站通信电源设备典型配置表

表6-2 220kV变电站通信电源典型配置表

11

Q/GDW-10-J455-2009

6.5 配线设备配置规范

6.5.1 光纤配线设备配置及组屏规范

6.5.1.1 通信光配和保护光配各单独设一个屏柜,全部按19英寸安装。

6.5.1.2 通信用光配柜配置要求:220kV变电站应独立设置通信光配柜,光配容量按9×24F 配置。通信光配柜中的2~9光配单元,每个单元对应1个方向的光缆,第1单元为保护与通信光配间的联络光缆使用;光配模块按熔配一体化配置,每3个光配模块配1个储纤单元,机柜配1个光缆引入固定单元。光纤适配器采用FC/PC。

6.5.1.3 保护用光配柜配置要求:220kV变电站应独立设置保护光配柜,光配容量按12×12F+24F配置,每一个12芯模块可供1个方向的1到2回出线保护使用,24 芯模块为联络光缆使用。光配模块按熔配一体化配置,每5个光配模块配1个储纤单元,机柜配1个光缆引入固定单元。光纤适配器采用FC/PC。

6.5.1.4 光纤配线柜组屏要求:光纤配线单元自下而上布置,自左而右,参见附图11~12。

6.5.2 综合配线设备配置及组屏

6.5.2.1 220kV变电站的数、网、音配应组屏在一面综合配线屏内,全部配线单元按19英寸安装。

6.5.2.2 数配单元:数配单元容量按24系统配置,8系统/单元,西门子型75欧姆;

6.5.2.3 网配单元:网配单元容量按24端口配置;

6.5.2.4 音配单元:音配单元容量按100:100回配置,其中内线侧1块10×10科龙模块,安装在屏柜左侧,外线侧1块10×10科龙模块,安装在屏柜右侧,外线业务侧前20对装20回过压保安器;

6.5.2.5 综合配线屏组屏要求: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数配单元、网配单元、音配单元,各单元的安装顺序为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参见附图13。

6.5.3 220kV变电站配线设备典型配置表

表6-3 220kV变电站配线设备典型配置表

6.6 监控设备配置规范

6.6.1 220kV变电站光传输设备、PCM设备、电源及环境应能实现远方监视;

6.6.2 光传输设备及PCM设备告警信息由网管系统在调度端接入地区通信综合监控系统。对于网、省等上级电路的光传输设备及PCM设备还需将设备总告警接入地区通信综合监控系

12

Q/GDW-10-J455-2009

统,告警信息接入方式:直接将网、省电路光传输设备告警干接点接入地区网光传输设备告警干接点输入。

6.6.3 电源系统DC-DC应接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远端监视,信息量应包括站用直流输入中断告警、模块故障告警、模块故障告警、直流输出电压过高/过低告警、负载熔丝断、公共告警(所有告警的共同告警)及监测模块直流输出电压值等。

6.6.4 站内主要通信设备的总告警宜接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6.6.5 机房环境量应接入变电站远程安保监控系统,环境信息量应包括烟感、温度、湿度、设备视频监视等。

6.7 机房及机柜

6.7.1 220kV变电站不设专用通信机房,在二次设备室设通信设备区,集中布置。

6.7.2 220kV变电站通信共需6面屏,通信设备屏1面(包含SDH 光传输设备和PCM设备)、通信光配屏1面、综合配线屏1面,预留3面,通常安装在二次设备室倒数第二排的左侧,预留屏位在最外侧(走道侧)。保护光配屏或接口屏的屏位由保护专业安排。

6.7.3 通信设备布线采用下走线,强弱电线缆应分槽布线,线缆宜采用阻燃屏蔽电缆。缆沟内光纤及尾缆布放在底层支架、通信电缆等布放在中层支架、电力电缆布放在上层支架。

6.7.4 机房接地系统应满足DL548-94《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要求,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设备保护地线宜用多股铜导线,其截面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确定,一般为35mm2;导线屏蔽层的接地线截面面积,应大于屏蔽层截面面积的2倍。电缆空线对,应在配线架上接地,以防引入的雷电在开路导线末端产生反击。

6.7.5 通信机房统一配置标准机柜,设备机柜颜色、高度、深度应符合二次设备统一要求,尺寸为2260×800×600,颜色为Z32;通信传输设备机柜门采用金属网孔门。

6.7.6 机柜安装应按功能相对集中,机柜典型布置参见附图14。

6.8 220kV通信站设备典型配置表

表6-4 220kV通信站主要设备配置表

13

Q/GDW-10-J455-2009

7 110kV及以下变电站配置规范

7.1 110kV及以下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原则

7.1.1 110kV及以下变电站应按调度关系组织相应的调度通道;通常110kV及以下变电站应接入地区光通信网接入层支环,对于光缆不具备条件的110kV及以下馈供变电站可采用支链接在环外。

7.1.2 110kV及以下变电站业务信息应包括调度电话、调度自动化、综合数据信息网等。业务的传输通道组织应满足相关专业设计要求。

7.2 110kV及以下变电站光缆建设

7.2.1 110kV线路架设光缆应优先考虑OPGW光缆,光缆芯数不小于12芯。

7.2.2 通信电路主备路由或光环网的两个方向光缆,其对应的引入光缆,应沿沟道的不同路由接入机房。

7.2.3 OPGW光缆在变电所构架或变电所外电缆终端塔上引下后,与引入光缆对接后,就近引入电缆沟,沿缆沟敷设进入光配架;ADSS光缆在变电所构架或变电所外电缆终端塔上引下后,直接从电缆沟中敷设进入光配架;如果全线采用管道光缆或者普通架空光缆,则直接从电缆沟中敷设进入光配架。

7.2.4 OPGW引入光缆采用GYFTZY,每管采用12芯,色标与OPGW光缆色标对应。

7.2.5 引入光缆应沿所区电缆沟道最下层支架的一边穿管敷设,光缆套管应采用Φ32,PE 阻燃材料,颜色为白色,有保护业务时采用红色。

7.2.6 所有110kV出线构架(包括远景预留出线构架)均应预埋一根φ50钢管至电缆沟。

7.2.7 站内互联光缆的配置原则:机房之间采用光缆互联,机柜之间采用尾缆或尾纤穿套管互联,柜内采用尾纤互联。

7.2.8 线缆在屏柜内敷设:面对机柜,电源、光缆、对外的音频电缆和地线布置在屏柜的右侧,尾纤、设备侧音频电缆、2M线和网络线布置在屏柜的左侧。

7.3 光通信设备配置规范

7.3.1 光通信设备配置

7.3.1.1 110kV及以下变电站一般只配置地区接入层设备,应按照环网要求配置与环网一致的STM-16/STM-4的SDH 光传输设备,光口一般按双向1+0配置,架顶应配置配电单元。

7.3.1.2 站内配PCM设备1台,型号应符合系统侧设备要求。

7.3.2 光通信设备机柜及组屏要求

7.3.2.1 PCM设备宜与光传输设备合架组屏。

7.3.2.2 通信设备机柜从上往下依次装有直流分配单元、光传输设备和PCM设备。参见附图15。

7.3.2.3 当网络为环状结构时光线路接口板安装位置:面对设备机柜,核心盘左侧宜为西方向线路光口,核心盘右侧宜为东方向线路光口。

7.3.2.4 低速率支路板,靠近线路板顺次安装。

7.3.2.5 业务板宜由两侧向中间排列,顺序为2M板、FE板、GE板,当有主、备用板时,面对机柜核心盘左侧为主用,右侧为备用。

7.3.3 110kV及以下变电站光通信设备典型配置表

表7-1 110kV及以下变电站光通信设备典型配置表

14

Q/GDW-10-J455-2009

7.4 电源设备配置规范

7.4.1 电源设备配置

7.4.1.1 110kV及以下变电站应采用DC/DC变换器供电。包括1组220(110)V/-48V DC/DC 变换器和1个直流配电单元,DC/DC直流变换器组安装在站内直流系统柜内,直流配电单元安装于通信设备柜内。

7.4.1.2 110kV及以下变电站通信直流电源系统配置规模应符合《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电源技术规范》要求。参见附图16。

7.4.1.3 直流系统加装隔离型DC220(110)V /DC-48V直流变换器作为通信设备的供电电源。直流变换器-48V输出口处正极直接接地,并配置过压保护模块。DC/DC侧配置4路容量为63A输出开关,其中2路通过2×10的电缆分别到通信侧通信设备屏内的直流分配单元的40A 的输入开关,另2路为远景预留。对有双路供电要求的通信设备,其电源分别引自直流分配单元的I、II段母线,单路供电的通信设备接至其中一段母线,当两套单路供电的通信设备分别传输主备业务时,其电源分别引自I、II段母线。

7.4.2 通信电源设备典型配置表

表7-2 110kV及以下变电站通信电源典型配置表

7.5 综合配线设备配置规范

7.5.1 综合配线设备配置规范

110kV及以下变电站的数、网、音、光配应组屏在一面综合配线屏内,全部配线单元按15

Q/GDW-10-J455-2009

19英寸安装。从上到下依次装有3个单元24系统的数配、24端口的网配单元、100:100音配、3个单元共144芯的光配,音配外线业务侧在前20对装20回过压保安器。

数配单元:数配单元容量按24系统配置,8系统/单元,西门子型75欧姆;

网配单元:网配单元容量按24端口配置;

音配单元:音配单元容量按100:100回配置,其中内线侧1块10×10科龙模块,安装在屏柜左侧,外线侧1块10×10科龙模块,安装在屏柜右侧,外线业务侧前20对装20回过压保安器;

光配单元:光配容量按3×48F配置,每单元有A、B、C、D共4个熔接盘,接入光缆从光配的1单元按照熔接表依次顺序接入。

综合配线屏组屏要求: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数配单元、网配单元、音配单元、光配单元,数配、网配、音配的模块及端子的安装顺序为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光配模块单元的安装顺序为自下而上,光配端子的安装顺序为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参见附图17。

7.5.2 110kV及以下变电站配线设备典型配置表

表7-3 110kV及以下变电站配线设备典型配置表

7.6 监控设备配置规范

7.6.1 110kV及以下变电站光传输设备、PCM设备、电源及环境应能实现远方监视;

7.6.2 光传输设备及PCM设备由网管系统在调度端接入地区通信综合监控系统。

7.6.3 电源系统DC-DC应接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远端监视,信息量应包括站用直流输入中断告警、模块故障告警、模块故障告警、直流输出电压过高/过低告警、负载熔丝断、公共告警(所有告警的共同告警)及监测模块直流输出电压值等。

7.6.4 站内主要通信设备的总告警宜接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7.6.5 机房环境量应接入变电站远程安保监控系统,环境信息量应包括烟感、温度、湿度、设备视频监视等。

7.7 机房及机柜

7.7.1 110kV及以下变电站不设专用通信机房,在二次设备室设通信设备区,集中布置。

7.7.2 110kV及以下变电站通信共需3面屏,通信设备屏和综合配线屏2面,预留1面通信设备屏的屏位,安装在二次设备室倒数第二排的左侧,预留屏位在最左侧。通信设备布线采用下走线,强弱电线缆应分槽布线,线缆宜采用阻燃屏蔽电缆。缆沟内光纤及尾缆布放在底层支架、通信电缆等布放在中层支架、电力电缆布放在上层支架,预留屏位应安装标准空机柜。典型布置参见附图18。

16

国网江苏发布《客户侧储能系统并网管理规定》(试行)

国网江苏发布《客户侧储能系统并网管理规定》(试行) 近日,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发布了《客户侧储能系统并网管理规定》(试行),以下为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支持江苏省客户侧储能系统加快发展,规范客户侧储能系统并网管理,提高并网服务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Q/GDW11376-2015)、《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 (Q/GDW676-2011)、《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Q/GDW564-2010)、《电池储能电站设计规程》(Q/GDW11265-2014)和《电网配置储能系统监控及通信技术规范》(Q/GDW 1887-2013)等技术规范,结合江苏电网实际,按照一口对外、优化并网流程、简化并网手续、提高服务效率的原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客户侧储能系统是指在客户所在场地建设,接入客户内部配电网,在客户内部配电网平衡消纳,并通过物理储能、电化学电池或电磁能量存储介质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设备系统。 第三条本规定仅适用于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储能功率20兆瓦以下的客户侧储能系统: 第一类:10(6,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单个并网点储能功率不超过6兆瓦的客户侧储能系统。 第二类:10(6,20)千伏电压等级接入,单个并网点储能功率超过6兆瓦,或35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的客户侧储能系统。 第四条除第一、二类以外的客户侧储能系统,本着简便高效的原则,执行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常规电源相关管理规定并做好并网服务。 第五条对客户侧储能系统接入的客户内部配电网有其他发电项目的,依发电项目相应管理规定和流程执行。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 计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合理配置灭火器, 有效地扑救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 减少火灾损失, 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 库) 房, 以及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 第1.0.3条配置的灭火器类型、规格、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应作为建筑设计内容, 并在工程设计图纸上标明。 第1.0.4条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 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灭火器的灭火级别 第2.0.1条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 应根据其生产、

使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 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 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 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 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级危险: 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 的场所;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二。 第2.0.2条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 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 度等因素, 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 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 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 起火后蔓延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 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

江苏省电力公司关于电网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规定(试行)

关于电网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规定(试行) 一、总则 1、为了合理使用公司资金,加强电网建设工程的概(预)算管理,提高电网的投资效益,特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年第15、16号公告关于公布《火电、送变电工程建设预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2002年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新概预算定额并结合我省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 3、在本规定之外,确有必要增列的项目和费用,必须以国家综合管理部门、江苏省人民政府的规定为依据。 4、本规定仅适用于我省电网工程。 二、建设概预算编制依据及标准 1、项目划分及费用性质划分:执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发2002年版《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 2、工程量:按所编制工程设计图纸、设备清册及电气、土建等专业提资单。对影响投资较大的项目,如主要设备的选型、主控制楼的面积、地基处理、杆塔类型、导地线(电缆)型号等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后确定。 3、定额: (1)10千伏及以下工程执行《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

算定额》第二册(电气工程),第三册(送电工程)以及江苏省综合预算定额。 (2)35千伏及以上送变电工程执行《电力工程概算定额》、《电力工程预算定额》(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工程、送电线路工程[2001年修订本])以及相应的定额交底说明。 4、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执行华东地区电力建设装置性材料综合预算价格(江苏价99版),不足部分参照98年预算价,并按市场价格(大宗材料按招标价)计算正负价差。 5、建筑工程材料价格:按电力行业颁布的定额材料价,并按各地区的市场价计算正负价差。 6、设备价格:主要设备按招标价、定货合同价。一般设备按同类工程合同价或市场询价。 三、工程费用构成及取费标准 220千伏及以上送变电工程: 220千伏及以上送变电工程执行国家经贸委颁布的2002年版《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并对以下取费作暂行规定: 1、新建变电所设计如采用监控装置且无人值守时,工器具、办公、生产及生活家具购置费和生产职工培训及提前进厂费乘0.5折减系数。 2、设计收费暂按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

(精编)电网调度控制管理规程

(精编)电网调度控制管理规程 电网调度控制管理规程 电网调度控制管理规程(DOC 195页 江西电网调度控制管理规程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 二〇一五年四月

批准:谭永香 复审:刘镭 审核:段惠明王和春万源郭玉金 初审:王虎应忠德孙恭南 主要编写人员: 周栋梁叶菁叶钟海刘昕晖杜中剑伍太萍董欢欢郭国梁殷齐万玄玄杨峰余笃民文峰程正袁彦李小锐丁国兴陈红熊建华谌艳红李华勇马伊平段志远李峥山梁文莉王凯金学成邹根华宿昌邹绍平罗诚王文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1...........................................第二章调控管辖范围及职责 ........................................... 3...........................................第三章调度管理制度 ..................................................... 10...........................................第四章电网运行方式管理 ............................................. 13...........................................第五章调度计划管理 ..................................................... 19...........................................第六章输变电设备投运管理 ......................................... 28...........................................第七章并网电厂调度管理 ............................................. 31...........................................第八章电网频率调整及调度管理 ................................. 34...........................................第九章电网电压调整和无功管理 ................................. 36...........................................第十章电网稳定管理 ..................................................... 42...........................................第十一章调控运行操作规定 ......................................... 49...........................................第十二章故障处置规定 ................................................. 67...........................................第十三章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管理......................... 96...........................................第十四章调度自动化及通信管理 ............................... 100...........................................第十五章清洁能源调度管理 ....................................... 106...........................................第十六章设备监控管理 ............................................... 112...........................................第十七章备用调度管理 ............................................... 114...........................................附录1:江西电网省调调管电厂设备.......................... 116...........................................附录2:江西电网220千伏变电站调管范围划分...... 121...........................................附录3:江西电网220千伏线路调管范围划分.......... 125...........................................附录4:江西电网省调调度许可设备.......................... 135...........................................附录5:江西电网委托调度设备 .................................. 136...........................................附录6:江西电网设备命名和编号原则...................... 137...........................................附录7:江西电网调度术语 .......................................... 141...........................................附录8:导线允许的长期工作电流 .............................. 189...........................................附录9:220千伏及以下变压器事故过载能力........... 191...........................................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气设备倒闸操作规范》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气设备倒闸操作规范》 为了更好地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进一步规范电气设备倒闸操作,确保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提高管理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电气倒闸操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基本步骤、遥控操作以及操作票的管理等。对倒闸操作的发受令、填票、审核、执行、复查、总结等全过程作了具体的规定。 1.2 倒闸操作是电气设备状态的转换、变更一次系统运行结线方式、继电保护定值调整、装置的起停用、二次回路切换、自动装置投切、切换试验等所进行的操作执行过程的总称。 1.3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管辖范围内调度、500kV及以下变电所、配电网和发电厂升压站所有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及管理。 1.4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 2.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DL408-91 2.2 《国调中心调度规程》 2.3 《华东电力系统调度规程》 2.4 《江苏省电力系统调度规程》 2.5 华东电网500千伏变电所“两票”执行规定(试行)(1993年) 2.6 苏电安[1998]300号文《关于电气操作票、工作票执行和合格率统计办法的规定》 2.7 江苏省电力公司《无人值班变电所运行管理导则》(苏电生字[1999]1133号文) 2.8 华东《关于加强供电运行工作的若干意见》 3 常用操作术语 3.1 常用操作标准设备名称 主变,所用变(厂变),开关,闸刀(刀闸),接地闸刀(刀闸),母线, 线路,压变,流变,电缆,避雷器,电容器,电抗器, 消弧线圈,令克(跌落熔断器),保护 3.2 常用操作术语 3.2.1 开关、闸刀(刀闸)、接地闸刀(刀闸)、令克:合上、拉开 3.2.2 接地线:装设(挂)、拆除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_招标190923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23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招标数量、招标情况、招标行业分布、投标企业排名、中标企业 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000134766570R 工商注册号:320000000005041组织机构代码:134766570 法定代表人:尹积军成立日期:1988-12-2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 资) 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9410148.717万人民币注册地址:南京市上海路215号营业期限:1988-12-25 至 / 营业范围:统一经营公司所属或接受委托经营的发电厂、江苏境内外电量购售业务,操办电力建设项目,电能交易服务,从事与电力工业有关的规划、设计、运维、检修、研究、咨询、试验、修造,电力器材经销,经营与本企业生产、科研相关的产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电力人才交流、信息服务,电力专用通信、信息网络与系统及设施的经营、技术改造、工程建设,承修、承试电力设施(分支机构经营),电动汽车销售、租赁、运营,充换电及储能设施建设运营,综合能源服务,住宿、餐饮服务,培训(限分支机构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招标数量 企业招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1,559

电力调度管理规程

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 电力调度管理规程 1 总则 1.1 港区电力安全调度直接关系到港口的生产、工作和生活。供电和用电是一个 2.3 电力调度发布的命令(包括预令)一律由可以接受调度命令的人员接受,该人员由工程技术部审定。 2.4 电力调度对其所发布操作命令的正确性负责,但不负责审核由值班人员所填写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内容。 2.5 电力调度下达命令,变电所的值班人员必须立即无条件地执行,如值班人员认为所接受的命令不正确时,应对值班电力调度提出意见,如值班电力调度重复他的命令时,值班人员必须迅速执行。如执行该项命令将威胁人员或设备的安全时,则值班人员必须拒绝执行,并将拒绝执行的理由报告主管领导。若值班人员不执行或延迟

执行值班电力调度的命令,则由未执行命令的值班人员和允许不执行命令的主管领导对由之产生的后果负责。 3 调度术语 3.1 在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时,值班电力调度与值班人员有关调度命令的发布和接受,先互通姓名,严格执行复诵、录音、监护、记录等制度,并应使用华东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规程所规定的统一调度术语和系统主设备的命名。 3.2 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规程统一调度术语(见附表1) (过渡 4.2.5 母线压变检修状态——指母线压变手车拉至柜外。 4.3 电气设备检修 4.3.1 线路检修——待检修线路的开关、线路闸刀都在断开位置,该线路接地闸刀在合上位置(或装设接地线)。 4.3.2 开关检修——开关在断开位置,开关两侧闸刀均拉开,开关操作熔断器取下。

4.3.3 主变压器检修——主变两侧开关在断开位置,两侧闸刀均拉开,主变两侧合上接地闸刀或挂上接地线。 4.3.4 ××母线由运行改为检修——应包括母联和母线压变均改为冷备状态,并在母线上挂接地线。 4.3.5 ××母线由检修改为运行——拆除母线上接地线,并将母线压变改为运行状态。 5 正常运行 理,然后报告值班电力调度,其范围为:⑴将直接对人员生命有威胁的设备停电;⑵将已损坏的设备隔离;⑶根据现场事故处理规程的规定可不待值班电力调度命令自行处理的其它情况。 6.3 变压器主保护动作,开关跳闸,未经查明原因和消除故障之前,不得进行强送。 6.4 当110kV系统失压或变电所内部发生重大故障时,值班人员除迅速向值班电力调度报告外,还应向公司主管领导报告,并作好记录、监护等工作。

Q/GDW_215-2008_《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及编制说明

ICS35.04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215—2008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 ——E语言规范 Data Markup Language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E Language 2008-××-××发布2008-××-××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Q / GDW215 —2008 目次 前言································································································································································I I 1 范围 (1) 2 符号定义 (1) 3 基本语法 (1) 4 扩展语法 (4) 附录A(参考性附录)E语言数据样例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属性类型和量纲标准 (10) I

Q / GDW215 —2008 II 前言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以下简称“E语言”)是在IEC 61970–301电力系统公用数 据模型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的面向对象抽象基础上,针对CIM在以XML方式进行描述时的效率缺陷所制定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 E语言的命名源于Easy(简单)、Efficiency(高效)、Electric-power(电力)3个英文词头,它将电力系统传统的面向关系的数据描述方式与面向对象的CIM相结合,既保留了面向关系方法的高效率,继承了其长期的研究成果,又吸收了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如类的继承性等),具有简洁、高效和适用于电力系统的特点。 E语言是一种标记语言,具有标记语言的基本特点和优点,其所形成的实例数据是一种标记化的纯文本数据。E语言通过少量标记符号和描述语法,可以简洁高效地描述电力系统各种简单和复杂数据模型,数据量越大则效率越高,而且E语言比XML更符合人们使用的自然习惯,计算机处理也更简单。 E语言与XML均一致地遵循CIM基础对象类,以E语言描述的电力系统模型与以XML语言描述的电力系统模型可进行双向转换。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辛耀中、林峰、陶洪铸、倪斌、彭清卿、李毅松、石俊杰、崔恒志、苏大威

施工现场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 140-90 (1997 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1 年8 月1 日 第一章 第10.1.0.1 条为了合理配置灭火器,有效地扑救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第10.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贮存火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库)房,以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 第10.1.0.3 条配置的灭火器类型、规格、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应作为建筑设计内容,并在工程设计图纸上标明。 第10.1.0.4 条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 第10.2.0.1 条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二。 第10.2.0.2 条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三。 第10.2.0.3 条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A 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二、B 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三、C 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四、D 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建筑施工现场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标准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 GBJ 140-90 (1997 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1 年8 月1 日 第一章 第10.1.0.1 条为了合理配置灭火器,有效地扑救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 第10.1.0.2 条本规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本规不适用于生产、贮存火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库)房,以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 第10.1.0.3 条配置的灭火器类型、规格、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应作为建筑设计容,并在工程设计图纸上标明。 第10.1.0.4 条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除执行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的要求。 第二章 第10.2.0.1 条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附录二。 第10.2.0.2 条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附录三。 第10.2.0.3 条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A 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等燃烧的火灾; 二、B 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三、C 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四、D 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江苏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

江苏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 江苏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规范和加强公司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对公司和社会有严重影响的安全生产事件与社会稳定事件,减少事故灾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17号令)、《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电监安全〔2009〕61号)、《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电监安全2009]22号)、《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安监〔2007〕110号)、《江苏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并结合电力生产特点和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制定。 第三条本规定规范了公司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实施与评估等应急管理工作内容。公司各单位应按照本规定要求,健全应急体系,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公司安全稳定局面。

第二章应急组织体系 第四条公司系统建立自上而下的应急领导体系。江苏省电力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是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华东电网公司有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接受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华东电网公司应急组织机构的领导;领导、指挥公司系统各类重、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第五条省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安全应急办公室和稳定应急办公室,分别设在安全监察部和办公室(研究室)。主要职责是: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分别负责公司安全和稳定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省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安全和稳定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各类应急预案的准备和执行情况等;协调制定、修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规章制度;督促开展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负责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工作协调;传达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应急指令。 第六条相关职能部门根据突发事件类别和应急工作需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的应急工作。 一般情况下,电网事故、人身事故、设备事故、信访稳定和舆情事件以及基建工程、供用电、农电、信息网络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分别由调度通信中心、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办公室、基建部、营销部、农电工作部、科技信息部等部门牵头负责。如突发

江苏电力系统调度规程

电力系统调度规程 省电力公司 二○○五年十月

编写:管益斌彤金逸高庆海、严国平余荣云汇群元良 小勇 会审:黄强崔恒志大雁勇王小英国平罗建裕翟学锋 月亮苏大威吴蔡斌 复审:华伟斌金官江志平 莫来恩 审定:鲁庭瑞 批准:胥传普

省电力公司文件 苏电调交[2005]1541号 关于颁发《电力系统调度规程》的通知 各供电公司、发电厂、500kV输变电运检中心: 为加强电力系统调度管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维护电力系统发电、供电、用电各方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国电力法》、《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电力监管条例》和国家、地方政府以及适用于电力工业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电网实际情况,我公司对一九九七年四月颁发的《省电力系统调度规程》重新进行了修订,在修订过程中,多次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的讨论,并广泛征求全省统调发电企业和地区供电公司的意见,现正式颁发。希各单位组织学习,结合实际对现场运行规程作相应修改。 本规程自二00五年十一月一日起执行,原《省电力系统调度规程》同时废止。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随时以书面形式将意见返回电力调度交易中心。 附件:《电力系统调度规程》 二○○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颁发调度规程通知 抄报:华东电网、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抄送:华东电力调度交易中心 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工作部2005年10月24日印发打字:莹校对:江志平印数:100份

电力系统调度规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节引言 (1) 第二节调度管理机构 (1) 第三节调度管理的基本任务 (2) 第二章调度管辖围划分的原则 (3) 第三章调度管理 (4) 第一节调度管理制度 (4) 第二节无人值班变电所调度管理 (4) 第三节重大事件汇报制度 (5) 第四章系统运行方式的编制和管理 (6) 第一节系统运行方式管理 (6) 第二节年度运行方式的编制要求 (6) 第三节日常运行方式管理 (8) 第四节特殊时期运行方式管理 (8) 第五章设备检修的调度管理 (9) 第一节设备检修管理的围 (9) 第二节设备检修计划的管理 (9) 第六章并网调度管理 (11) 第一节并网管理 (11) 第二节并网调度协议 (11) 第三节并网运行技术条件和标准 (11) 第七章新设备接入系统运行的管理 (13) 第一节新设备接入系统的管理 (13) 第二节电网新设备启动原则 (14) 第八章系统频率的调度管理 (17) 第一节正常运行时的频率调整 (17) 第二节发电机组调节性能的调度管理 (17) 第三节系统运行备用管理 (18) 第九章系统无功电压网损的调度管理 (19) 第一节管理职责与分工 (19) 第二节正常运行电压管理 (19) 第三节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调度管理 (20) 第四节网损管理 (21) 第十章调度操作管理 (22) 第一节一般原则 (22) 第二节基本操作 (23) 第十一章系统稳定运行的管理 (26) 第一节原则和规定 (26) 第二节稳定计算 (26) 第三节稳定限额及管理 (26) 第四节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管理 (27) 第十二章系统事故处理 (29) 第一节系统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和规定 (29) 第二节频率异常的处理 (29) 第三节电压异常的处理 (30) 第四节线路事故的处理 (31)

灭火器配置规范全解

灭火器配置规范全解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合理配置灭火器,有效地扑救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库)房,以及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第二章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灭火器的灭火级别一、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二、中级危险: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二。一、严重危险: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二、中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迅速的场所;三、轻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慢的场所。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三。一、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二、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三、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四、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五、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第三章灭火器的选择一、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二、灭火有效程度;三、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四、设置点的环境温度;五、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一、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二、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三、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四、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五、扑救A、B、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六、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单位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第四章灭火器的配置A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基准表4.0.1

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通用版) 火灾的种类 一、灭火器配置场所火灾的种类: 1.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2.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融化固体物质火灾。 3.C类火灾:气体火灾。 4.D类火灾:金属火灾。 5.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危险等级 一、工业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等级: 1.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场所。 2.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

3.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易的场所。 二、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等级: 1.严重危险级:使用性质重要,人员密集,用电用火多,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群死群伤的场所。 2.中危险级:使用性质较重要,人员较密集,用电用火较多,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 3.轻危险级:使用性质较一般,人员不密集,用电用火较少,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易的场所。 灭火器的选择 1.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宜选用同一类型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当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存在不同火灾种类时,应选用通用型灭火器。 2.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灭火器时,应采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

江苏省电力公司发展战略及“十五”发展总体计划

江苏省电力公司发展战略及“十五”发展总体计划 一、公司发展战略 (一)战略定位 1、公司战略定位 江苏省电力公司是国家电力公司的子公司;是以电力生产销售为核心,多元化发展,为江苏省及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电力企业;是江苏省电力市场的系统运营者;是华东电网及区域电力市场的战略主体之一;是由电力核心产业向电力相关产业、电力延伸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元发展的战略实施主体。 江苏电网是“西电东送”的一个重要受电端,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电力供应的一个战略通道。 2、公司本部战略定位 本部是公司的战略决策中心、调度生产指挥和市场交易中心、资本运营中心、核心企业管理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 (二)战略目标 1、总体战略目标 建成集团化、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居于国内同行领先水平,庆身世界先进电力企业行列的现代电力公司(即“四化一先”的战略目标)。 2、战略实施步骤 具体分四年加以实施: 第一步,2001年达到国电公司一流电力公司的标准,跨入国内 同行先进行列; 第二步,2003年初步形成集团化、多元化、现代化、国内同行领先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企业风貌;到2005年,建成集团化、多元化、现代化并以较高水平进入国电公司系统国际一流电力企业行列的公司; 第三步,到2010年,初步建成集团化、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现代电力公司,在国电公司系统率先进入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行列; 第四步,到2020年,建成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电力公司,确立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地

位。 (三)总体发展战略 电为核心,多元发展;内强素质,外堡形象;国际比较,分区推进。 (四)核心产业发展战略 优失发展电网,优质拓展服务,优化发展电源,体制机制适应市场化,枝术装备达到现代化,经营管理实行集约化,即“三优三化”战略。 (五)多种产业发展战略 1、产业发展战略:巩固提升支柱产业,加快拓展新兴产业。 2、资本运营战略:有效整合内部资产,积极扩张外部资本。 3、市场开发战略:规范系统基础市场,拓展外部发展空间。 4、品牌战略:共创苏源品牌,打造世界名牌。 5、集团化战略:以苏源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苏源集团;资本为纽带,构造多种产业新体系,实现集团化管理,集约化经营。 6、资源控制战略:充分利用资金资信优势,尽可能多的占有各种资源,如土地、交通设施、公用产业等,形成资源开发型产业。 二、“十五”发展总体计划 (一)总目标 公司“十五”期间发展的总目标是:贯彻执行公司发展战略,通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内部改革,大力调整结构,坚持多元化发展,全面提高公司生产经营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队伍素质、竞争能力,确保2001年达到国电公司一流电力公司的标准,跨入国内同行先进行列;2003年,初步形成集团化、多元化、现代化、国内同行领先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企业风貌;到2005年,建成集团化、多元化、现代化并以较高水平进入国电公司系统国际一流电力企业行列的公司。 (二)6项基本任务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 2、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现体制创新。

《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操作管理制度 《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总则 1、为了防止电网操作上的误下令和误操作,必须统一操作管理,确保操作的统一、协调、准确、快速和电网安全运行,结合河池电网和创发水电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倒闸操作,系指将电气设备按预期目的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行为。电气设备分为四种状态,即:运行、检修、热备用和冷备用。 3、一切正常倒闸操作,必须使用操作票,操作票系指: a)调度端:系统操作票及综合命令操作票;. b)现场端(变电站):倒闸操作票。 4、下列操作可以不用操作票,使用口头命令,但应记入相应的记录簿中: a)事故处理; b)由于运行设备发生缺陷,严重咸胁人身或设备安全,需要紧急停止运行者; c)为防止事故而需要紧急操作者; d)拉闸限电; e)调整出力; f)单一项目的操作。 5、系统操作票使用逐项操作命令,综合操作命令票使用综合命令,口头命令使用逐项操作命令或综合命令。 6、调度员对所发布的操作命令的正确性负责,不论采用何种发令形式,均应使现场值班人员完全请楚该操作的目的和要求,现场值班人员将调度员发给

的操作预令,填写在专用的倒闸操作记录簿上,并按此记录编制本单位的倒闸操作票,并对其正确性负责。 7、系统操作票和综合命令票的使用范围 (1)一个操作任务需要两个及以上单位共同配合的操作,或只有一个单位操作,影响主要系统运行方式或需要观察对系统的影响者,均使用系统操作票。 所谓影响主要系统运行方式,系指操作涉及电网并解环或两个系统的并解列。 所谓需要观察对系统的影响者,系指操作对系统的潮流、电压、稳定等有较大影响,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的。 (2)一个操作任务只需一个单位操作,不需要其他单位配合,不影响主要系统运行方式,也不需要观察对系统的影响者,使用综合操作命令票。 一个操作任务只需要一个单位操作一次设备,但只需在操作前或操作后,在其他单位变更保护装置(含自动装置,下同)使用方式的,使用综合命令票。单一变更保护装置的使用方式下发口头命令。如保护装置的投停操作与其他单位的一次设备操作必须在中间配合进行。则需使用系统操作票。 8、编制操作票和下发操作命令,必须使用正规调度操作命令术语和设备双重名称。所谓设备双重名称,系指设备名称和编号。 9、现场的倒闸操作,必须得到管辖该设备的值班调度员的正式命令后方可进行。 10、调度员在指挥正常操作时,若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操作,迅速进行事故处理事故后或事故处理告一段落时,再进行操作。 11、正常操作应尽量避免在交接班或高峰负荷时进行,如果在交接班时操作没完,应操作完或操作到某一段落后再进行交接班,必要时接班人员应协助操作。 操作票的编制:

电气设备倒闸操作规范

电气设备倒闸操作规范 为了更好的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进一步用规范电气设备倒闸操作,确保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提高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电气倒闸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基本步骤、遥控操作以及操作票的管理等。对倒闸操作的发受令、填票、审核、执行、复查、总结等全过程作了具体的规定。 1.2 倒闸操作时电气设备状态的转换、变更一次系统运行结线方式、继电保护定值调整、装臵的启停用、二次回路切换、自动装臵投切、切换试验等所进行的操作执行过程的总称。1.3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电力公司管辖范围内调度、500KV 及以下变电所、配电网和发电厂升压站所有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和管理。 1.4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 2.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408 -91 2.2 《国调中心调度规程》 2.3 《华东电力系统调度规程》 2.4 《江苏省电力系统调度规程》 2.5 华东电网500 千伏变电所“两票”执行规定(试行)(1993 年) 2.6 苏电安[1998]300 号文《关于电气操作票、工作票执行和合格率统计办法的规定》 2.7 江苏电力公司《无人值班变电所运行管理导则》(苏电生[1999]1133 号文) 2.8 华东《关于加强供电运行工作的若干意见》 3 常用操作术语 3.1 常用操作标准设备名称 主变、所用变( 厂变) 、开关、闸刀( 刀闸) 、接地闸刀( 刀闸) 、母线、线路、压变、流变、电缆、避雷器、电容器、电抗器、消弧线圈、令克( 跌落熔断器) 、保护 3.2 常用操作术语 3.2.1 开关、闸刀(刀闸)、接地闸刀(刀闸)、令克:合上、拉开 3.2.2 接地线:装设(挂)、拆除 3.2.3 各种熔丝:放上、取下 3.2.4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臵:启用、停用 3.2.5 压板:放上、取下、投入、推出、或从XX 位臵切至位臵,短路并接地 3.2.6 交直流回路各种转换开关:从XX 位臵切至XX (二次插件:插入、拔出) 3.2.7 二次空气开关:合上、分开 3.2.8 二次回路小闸刀:合上、拉开 3.2.9 小车、中臵开关:有XX 位臵拉、推或摇至XX 位臵 4 倒闸操作基本要求 4.1 调度操作指令要由有权发布指令的调度值班员(所属调度单位发文公布)发布;操作人和监护人必须由上级部门批准并公布的合格人员担任。 4.2 现场一次、二次设备要有明显标志,包括设备命名、编号、铭牌、操作转动方向、切换位臵的指示以及区别电气相色的标色。 4.3 变电所、中心集控站、发电厂电气控制室或集控室要有与现场设备实际接线一致、运行状况相符的模拟操作图,二次回路原理和展开图。一次模拟图上应能表明主要电气设备的命名编号、实际状况和接地线的装设位臵。 4.4 倒闸操作要有明确、合格的操作依据(调度下达或根据工作票要求)。 4.5 要有统一的、确切的调度术语和操作术语,并使用普通话。 4.6 要有合格的操作工具、安全用具和设施(包括对号放臵接地线的专用装臵、专用的接地线装设地点)。一次设备应设有可靠的电气防误装臵。 5 倒闸操作原则 5.1 操作指令 5.1.1 倒闸操作必须根据值班调度员、值长或值班负责人的指令,受令人复诵无误后执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