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解析

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解析

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解析
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解析

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计算机科学技术教研室制

2006.9

《多媒体技术》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ique)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40 学时(总学时48,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课8学时)

学分:2.0学分(总学分2.5分,其中理论2.0学分、实验课0.5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前修课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

建设开课学期:第7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综合讲述了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音频技术、多媒体图像视频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内容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的理论、技术、标准、设备、应用软件有较深的理解。多通过学习这些,为后续课程提供一个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为今后开展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最终融会贯通各部分知识,全面把握多媒体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及主要媒体制作手段,为后续课程提供一个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技巧,设计制作完整的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掌握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及其编码技术;

3.掌握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处理技术;

4.熟练掌握多媒体数据制作;

5.了解超文本和WEB系统,并能进行简单的网络设计;

四、参考教材及图书资料

1.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第 2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2.钟玉琢、蔡莲红、李树青、史元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

3.胡晓峰吴玲达老松杨司光亚,《多媒体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

1.教学方法

1)在本课程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主动权在教师”,使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原理、特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变“教你学”为“我要学”。

2)实践“行为导向法“,重视学生活动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态度和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也叫做行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3)多媒体创作的教学以案例示范,分析源代码为主,让学生多从别人的作品中了解应避免什么,学习什么,如何吸收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合讲授内容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4)提出项目或由学生自选项目,教师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更不要忘记随时发现学生的创新点,及时向大家介绍,给予鼓励,实施方案应由教师审定。

2.课程考核方法

主要有:理论课考查、实验课考查、综合测试。

①平时占20%:考勤考查、理论课考查、实验课考查;

②期末考试占80%:综合笔试。

六、大纲正文

第一章概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多媒体发展历程、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2.掌握媒体概念;

3.掌握多媒体的特点;

4.多媒体技术特点;

[基本内容]

1.媒体概念、分类

2.多媒体定义、特点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

4.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

5.多媒体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重点难点]

1.重点:

媒体的定义、分类

2.难点:

多媒体定义、特点

[课时安排]

建议:2学时。

第二章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信息表示与编码;

2.掌握常用数据压缩技术;

3.掌握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

4.掌握运动图像压缩标准MPEG;

5.了解视听通信编码解码标准H.26X;

6.掌握声音压缩技术

[基本内容]

1.数字图像编码技术

2.预测编码

3.变换编码

4.信息熵编码

5.JPEG静态图像压缩算法

6.JPEG2000

7.MPEG-1标准系统与视频数据流结构

8.MPEG-1视频编码技术

9.MPEG-2、MPEG-4标准

10.H.261标准、P×64kps视频压缩算法

11.视频结构层次数据结构

12.声音编码、ITU语音标准化方案

[重点难点]

1.重点:

信息熵编码、JPEG静态图像压缩算法、MPEG-1视频编码技术

2.难点:

JPEG静态图像压缩过程、视频数据结构

[课时安排]

建议:12学时。

第三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目的要求]

1.了解几种数据光盘格式

2.了解多媒体功能卡

3.了解什么是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4.掌握多媒体存储技术

5.掌握多媒体信息获取与显示设备

[基本内容]

1.光盘存储原理

2.光盘标准

3.DVD光盘

4.声音卡、视频卡

5.图像获取设备

6.显示设备

7.触摸屏

8.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9.多媒体工作站

[重点难点]

1.重点:

光盘存储原理、光盘标准及其格式,多媒体信息获取与显示设备

2.难点:

光盘存储原理、如何获得多媒体信息

[课时安排]

建议:8学时。

第四章多媒体数据制作

[目的要求]

1.了解几种多媒体制作软件

2.了解几种多媒体数据获取方式

3.掌握音频数据的获取方法

4.掌握图像数据获取的方法和软件的使用

5.掌握图形和动画的制作

6.三维动画制作方法

[基本内容]

1.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

2.多媒体数据获取方法

3.音频数据的获取

4.静态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图像

5.计算机动画

[重点难点]

1.重点:

音频、图像、动画的获取

2.难点:

多媒体数据的编辑与处理

[课时安排]

建议:2学时。

第五章多媒体节目开发工具

[目的要求]

1.了解几种多媒体编著工具

2.了解多媒体开发工具

3.了解Windows多媒体程序设计

[基本内容]

1.多媒体编著工具的功能分类

2.基于图符和事件的多媒体开发工具

3.以时间为基础的多媒体编著工具

4.多媒体功能卡开发工具

5.Windows多媒体程序设计

[重点难点]

1.重点:

以时间为基础的多媒体编著工具

2.难点:

Windows多媒体程序设计

[课时安排]

建议:2学时。

第六章多媒体数据库与内容的检索

[目的要求]

1.了解多媒体数据管理环境及其数据库管理系统

2.了解面向对象技术与MDBMS

3.了解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

[基本内容]

1.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

2.MDBMS的功能要求、组织结构、数据模型

3.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方法

4.基于内容检索系统的相关概念和实现方法

5.图像内容分析与检索

[重点难点]

1.重点:

MDBMS、面向对象技术与MDBMS

2.难点:

基于内容的检索系统实现方法与图像内容的分析与检索[课时安排]

建议:2学时。

第七章超文本和WEB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超文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掌握超文本系统的结构

3.掌握超文本的文献模型

4.了解Web系统的超文本标记语言

5.掌握Web系统的关键技术

[基本内容]

1.超文本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2.超文本的文献模型

3.超文本的主要成分

4.ODA模型、Hytime模型、HMTL、XML、动态网页生成技术

5.Web系统的结构、缓存系统的关键问题、缓存置换策略

[重点难点]

1.重点:

超文本模型、Web系统的超文本标记语言

2.难点:

超文本的文献模型

[课时安排]

建议:3学时。

第八章多媒体通信

[目的要求]

1.了解可视电话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2.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

3.了解多媒体通信网的服务质量

4.了解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实现模型与层次结构

[基本内容]

1.可视电话系统的组成原理

2.静态图像的传输

3.动态图像的传输

4.多媒体计算机网络

5.多媒体信息传输对网络的要求

6.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实现模型

7.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层次模型

[重点难点]

1.重点:

静态图像、动态图像的传输

超文本模型、Web系统的超文本标记语言

2.难点: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实现模型

[课时安排]

建议:2学时。

第九章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Internet相关的概念与问题;

2.掌握IP组播问题

3.了解IP网络Qos保障机制

4.了解IP多媒体网络的相关问题

[基本内容]

1.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应用及问题

2.IP组播的基本概念、路由选择算法与协议

3.Qos路由选择

4.资源预留协议、区分服务、多协议标识交换

5.宽带IP多媒体技术

6.无线IP多媒体技术

[重点难点]

1.重点:

IP组播

2.难点:

Qos资源预留协议、区分服务、多协议标识交换 [课时安排]

建议:2学时。

第十章多媒体新技术展望

[目的要求]

1.了解数据压缩新技术

2.了解MPEG-21标准化方案

3.了解智能交互技术

4.了解虚拟现实技术

[基本内容]

1.了解多媒体数据压缩新技术

2.了解MPEG-21标准化方案

3.了解智能交互技术

4.了解虚拟现实技术

[重点难点]

1.重点:

智能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2.难点:

多媒体数据压缩新技术

[课时安排]

建议:3学时。

课程负责人:XXX

大纲主撰人:葛华

大纲审核人:XXX

计算机科学技术教研室

2006.9

《多媒体技术》实验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ique)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选修课(非独立设课)

学时:8 学时(总学时48,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课8学时)

学分:0.5学分(总学分4.5分,其中理论4学分、实验课0.5学分)

项目统计:4个(其中演示性0个,验证性4个,综合性0个,设计性0个;开放性0个)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前修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建设开课学期:第7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多媒体技术实验课,是《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媒体的压缩编码、媒体的制作、编辑,能够独立对图像、音频、视频等进行简单处理。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按照实验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认真完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多媒体编辑、制作的环境;

2.熟练掌握对图像的编辑、处理;

3.掌握对音频文件的编辑、处理;

4.掌握对视频文件的编辑、处理;

5.掌握多媒体网页制作;

四、主要仪器设备

每组一套 PIII以上的PC机。

五、参考教材及图书资料

1.《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马华东清华大学出版社,

2.《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冯博琴赵英良崔舒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

3.《多媒体技术实验指导书》自编讲义

六、教学方法与考核

1. 教学方法

课堂演示教学、实验自学验证设计与处理

2.考核方法

实验室实验项目考查

七、大纲正文

实验一多媒体数据压缩(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原理;

2.掌握信息熵编码;

3.会用C语言来描述算术编码并在计算机上调试;

4.了解多媒体数据压缩如何在媒体压缩中的应用。

[基本内容]

1.信息熵编码

2.算术编码设计

3.算术编码实现与应用

实验二音频、图像处理(2学时)

[目的要求]

1.学会使用Soundforge或者CoolEdit音频编辑与处理软件;

2.学会使用Photoshop简单处理图像;

3.会用相关软件采集声音;

4.会用抓图软件抓取界面和扫描仪图片。

[基本内容]

1.声音录制

2.声音编辑与处理

3.图像获取与处理

实验三视频处理(2学时)

[目的要求]

1.学会摄像机或者数码摄像机拍摄视频;

2.了解使用视频采集卡将摄像机中的视频采集到计算机中;

3.会用非线性编辑软件绘声绘影软件或者premier软件对视频文件进行简单编辑;

4.了解如何制作MTV。

[基本内容]

1.视频采集

2.视频非线性编辑

3.简单MTV制作

实验四多媒体网页制作(2学时)

[目的要求]

1.学会网页制作软件制作网页;

2.学会在网页中嵌入多媒体(图像、声音、视频)信息;

3.学会如何使用ASP实现动态多媒体网页;。

[基本内容]

1.在网页中嵌入不同的多媒体

2.多媒体网页的集成

3.动态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

课程负责人:XXX

大纲主撰人:葛华

大纲审核人:XXX

计算机科学技术教研室

2006.9

多媒体通信技术-2016最新复习题

多媒体考试复习题 简答题或是概念题 1. 媒体的概念及分类。 答:媒体(medium)是指信息传递和存储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手段,即信息的载体。 媒体可划分为5大类:(1) 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 是指人类通过感觉器官直接产生感觉(感知信息内容)的一类媒体。 这类媒体包括:声音、文字、图像、气味、冷热等。 (2) 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是指用于数据交换的编码表示。 这类媒体包括:图像编码、文本编码、声音编码等。 其目的是为了能有效地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感觉媒体。 (3) 显示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是指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媒体。 输入媒体包括:链盘、鼠标、摄像头、话筒、扫描仪、触摸屏等; 输出媒体包括:显示屏、打印机、扬声器等。 (4) 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是指进行信息存储的媒体。 这类媒体包括:硬盘、光盘、软盘、磁带、ROM、RAM等。 (5) 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是指承载信息,将信息进行传输的媒体。这类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电链路等。 “多媒体”通常是指感觉媒体的组合,即声音、文字、图像、数据等各种媒体的组合。 2.多媒体通信系统是如何构成的,简述其主要特征。 在物理结构上,多媒体通信系统是由若干个多媒体通信终端、多媒体服务器经过通信网络连接构成的系统。 特征:(1)集成性可处理、存储和传输内容上相互关联的多媒体信息。(2)交互性用户与系统通信过程中具有完全的交互控制能力。(3)同步性使得多媒体信息(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在终端上以时空同步方式工作。 第二章 听阈: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声压,1Hz时为2×10-5Pa。 痛阈:人耳感到疼痛的声压,20Pa。 1等响曲线 人耳对声音响度的感觉与声压级和频率有关,将人耳在听到不同频率纯音(正弦波)时,对所有具有相同音量感的声压用一条曲线表示后得到的曲线族,称为等响曲线。 2听觉的掩蔽效应 由于第一个声音的存在而使第二个声音提高听阈的现象称为掩蔽。当人耳听到符合声音时,若存在响度较高的声音频率分量,那么人耳对响度较低的声音频率分量就不易察觉到了,这种生理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4视觉惰性 当一个景物突然出现在眼前时,需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主观亮度感觉;同样当一个实际景物从眼前消失后,所看到的印象都不会立即消失,还会暂留一段时间,由此可见人眼亮度感觉的建立与消失都滞后于实际的光刺激,而且此过程是逐步的,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视觉惰性。 5闪烁(或临界闪烁频率) 如果观察者观察到一个具有周期性的光脉冲,当其重复频率不够高时,便会产生一明一暗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闪烁,但当重复频率足够高时,闪烁感觉将消失,随之看到的是一个恒定的亮点。临界闪烁频率就是指闪烁感觉刚刚消失时的频率。 它与脉冲亮度有关,脉冲的亮度越高,临界闪烁频率也相应地增高。 6帧间内插和帧间预测

《多媒体通信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通信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6508029 课程名称:多媒体通信与应用 英文名称: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四年制本科生 先修课程:多媒体原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等相关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多媒体通信与应用是多媒体通信、信息工程的一门专业课程。其目的使学生掌握多媒体通信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的应用系统。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目前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掌握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 3.了解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1 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 2 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3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基本要求:了解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 二多媒体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1 多媒体信息输入输出及存储技术 2 超媒体技术 3 多媒体同步技术 基本要求:了解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技术,掌握多媒体信息同步的基本方法。 三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1 多媒体通信对传输网络的要求 2 网络对多媒体通信的支持 3 多媒体通信协议 基本要求:了解多媒体通信对网络的基本要求,掌握部分重要的多媒体通信协议。

四流媒体技术与IPTV系统 1 流媒体技术 2 IPTV 系统的基本组成 3 IPTV系统的关键技术 基本要求:了解流媒体技术,掌握IPTV系统的组成。 五视频点播与数字电视系统 1 视频点播的基本要求 2 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 3 数字电视系统的关键技术 基本要求:了解视频点播系统的基本要求,掌握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六多媒体视频会议与电视监控报警系统 1多媒体视频会议的基本组成 2 多媒体视频会议的控制系统 3 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基本要求:了解视频会议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四、实践环节 无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本课程的课外习题主要为教材课后习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 说明 课程性质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一门主要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并有极广泛的实用性,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和可视化的真实感结合起来,使其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多媒体软件开发和多媒体制作,了解一些多媒体数据压缩的知识,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术、系统开发和应用三部分,基础理论知识部分讲述了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等基本概念,以及声音卡、视频卡、CD-ROM驱动器、触摸屏和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操作技术部分介绍了声音、文字和图像的组合应用,数字电影的获取与编辑,多媒体著作工具和多媒体程序设计等几方面的内容,系统开发和应用部分重点阐述了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相关概念、系统开发的流程和系统界面设计等内容。 教学时数 课堂教学时数:2×20学时实验时数:2×16学时 教学方式 1.本课程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上机机时不少于32学时,建议在windows Xp或Windows2000系统上完成实验。 3.对关键性概述、技术及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考核方式 第一篇基础理论知识 第1单元多媒体技术概论 教学要点 本单元主要介绍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的含义,关键特性,多媒体系统层次结构、多媒体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多媒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三节多媒体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在多媒体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

多媒体电教平台方案

电子白板型互动教室解决方案 方案概述 交互式电子白板型多媒体教室,又称互动教室,是目前中央电教馆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中主推的建设模式。计算机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结合是此类型的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点,是应用于常规课堂教学的应用方案。作为信息化互动教学的应用方案,互动课堂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成为推动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强大力量。 互动教室是我公司多媒体班班通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它是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电子白板产品及配套学科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教师教学示范Demonstrating环节。它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得以完美结合,其人性化设计,个性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与计算机、投影机、校园多媒体设备的完美结合,将平面教学引领进立体互动教学的崭新空间,实现了真正的生动化全方位教学,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 。 我公司系列信息化教学产品与教学对应关系示意图如下: 方案部署 适用场景:互动课堂普遍适用于教育行业的常规教学,为通用型课堂应用方案。 短焦投影机配电子白板 方案功能 1.便捷备课功能: 1.1课件制作功能 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中可进行课件编辑制作,包括:课件结构编辑,课件内容编辑,调用丰富的学科资源库素材,预设插入图片、程序等素材,设定板书背景等,便于教学过程中直接启动调用。 利用便携式录拍仪,可以实现文档扫描、即时投影、文字识别等功能,可以轻松帮助老师完成资料扫描、存档、制作多媒体课件、配合投影等多种操作,可以扫描书籍中的资料,可以管理学生的档案,可以拍摄清晰度很高的照片,还能当作高清视频展台来使用。 1.2课件导出功能 可将编辑好的课件导出储存为vbx、ppt、pdf、exe等格式文档,直接在授课过程中打开应用。 2.互动授课功能: 2.1计算机操作 利用电子笔及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直接在板面进行计算机及课件操作。 2.2讲解标注

1.多媒体通信概述

多媒体通信复习指南2018版 【考试时间:】 1.多媒体通信概述 (1)举例论述对“Multimedia =Variety + Integration + Interaction”的理解。 (2)分析多媒体通信中的“Synchronization”和“Network offerings”特征。 2.多媒体数据压缩国际标准 (3)爱迪生的留声机、磁带录音机、CD-DA、MP3对声音进行记录和存储的方式有何区别,试分析音频存储技术变化的趋势。 (4)分析YUV色彩空间模型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5)JPEG压缩标准中为何选择DCT变换?MP3压缩中为何选择MDCT变换? (6)JPEG系列的各图像压缩标准(JPEG、JPEG-LS、JPEG2000、JPEG XR)实现压缩的技术手段中各自体现了哪些思想? (7)采用滤波的方法能否滤出量化噪声?为什么? (8)采用分块方式的变换编码存在哪些缺点?说明在MP3中如何克服该问题。 (9)K-L变换为何被称为最佳变换?为何它在数据压缩领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10)什么是压缩感知?其要素有哪些? (11)定性讨论采用DCT变换的时候,对变换前的样本做量化和对变换后的系数做量化所产生的结果有何差异。 (12)相比于MPEG2,H.264引入了哪些措施提高压缩比? (13)定性讨论视频质量可伸缩性可以通过哪些措施实现。 (14)ITU-R BT.656 并行/串行传输模式的信号格式,与模拟电视扫描信号结构有何联系?。 (15)HDMI中视频数据周期、数据岛周期、控制周期的定义与模拟电视扫描信号结构有何联系? 3.多媒体同步机制 (16)DAB和DVB系统中除了音频或视频之外需要存储/传输的额外信息包括哪些?各采用什么方式予以解决。 (17)简述时间戳思想在HDTV系统中的应用。 (18)MP3文件中帧(frame)的帧头中的Frame sync(11bits)信息与MPEG2的TS包中PCR(Program Clock Reference)信息所起的作用各是什么? (19)试述HDTV中媒体同步是如何实现的? (20)MP3如何实现流内同步? (21)什么是同步容限?哪些标准化组织对音视频的同步容限做了怎么的规定? (22)试述多媒体时间域信息的描述方法。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210212 英文课程名: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Course 总学时:72(其中含实验教学 36 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 预修课程:多媒体素材处理、教学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系统、完整地讲述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原理及应用软件——Authorware等的使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完成大型、完整、自选主题的多媒体CAI课件,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理论部分、基本实践部分和课件开发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部分 6课时 专题一:多媒体技术与课件设计 2课时 专题二: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流程 1课时 专题三: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 2课时 专题四:多媒体教学模式 1课时 第二部分:基本实践部分 20课时 第一节 Authorware基础 1课时 1、常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创作工具

2、Authorware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多媒体素材的引入与编辑 3课时 1、Authorware基本操作 2、在多媒体课件中输入与编辑文本、图形、图像 3、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动画、引入声音和影片 4、在多媒体课件中设置时间延迟和擦除效果 第三节交互式多媒体CAI课件的创作(上) 4课时 1、交互的概念 2、交互循环的组成 3、使用按钮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4、使用热区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5、使用热物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6、使用移动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第三节交互式多媒体CAI课件的创作(下) 4课时 1、使用下拉式菜单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2、使用按键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3、使用条件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4、使用尝试交互、时间限制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5、使用文本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6、使用、调试永久性响应 第四节导航式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2课时 1、导航结构的组成 2、分析框架图标程序流程 3、使用超文本

多媒体教学互动设备简介

多媒体教学互动设备简介 教学楼多媒体服务室提供(数字)实物投影仪、PPT翻页笔供广大师生上课借用,为推广和使用新的教育技术,在南校区逸夫楼304课室和东校区204课室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北校区多媒体服务室提供互动反馈系统(投票器),欢迎广大老师试用。 (一)、实时互动反馈系统(投票器) 实时互动反馈系统(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简称IRS,是一种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平台、是一种将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媒体演示、信息反馈、师生及生生交互等环节进行高效整合的系统平台。其中硬件部分包括一组无线遥控投票器、一个接在电脑USB口的无线接收器、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投影机。软件部分则包括答案统计、每个学生答题时间等互动教学评估反馈软件,还有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相联接的互动软件。教师事先编写选择题,通过投影幕展示问题,学生按下手持式遥控器的按钮选择答案,系统同时搜集所有学生的答案,并以视觉化图表同时展示所有答案的方式呈现选择结果(运行方式见图1)。IRS即时反馈系统的引入,使课堂反馈变得及时,构建了一个有利与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以往一些教学过程缺少反馈的问题。进一步改善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图1:IRS实时互动反馈系统运行图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白板(Interaetivewlliteboard)是电子感应白板(whiteboard)及感应笔等附件(硬件)与白板操作系统(软件)的集成。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成为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输出设备,成为人与计算机交互的智能平台。它集书写、记忆、储存、打印、控制、演示等功能于一体,当与计算机连接,变成一块超大触摸屏和显示屏,用手指代替鼠标、键和笔,实现人机合一、人机交流。屏幕上所显示的内容可随意圈点、注释、修改,并可储存打印。

多媒体考试

多媒体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学科综合发展的结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和社会需求相结合而造就的产物。媒体是信息表示和传输的载体。人与人之间所赖以沟通及交流观念、思想或意见的中介物都属于媒体的范围。计算机领域媒体的两种含义: 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用以表述信息的逻辑载体,如: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指后者。https://www.doczj.com/doc/317634008.html,ITT对媒体作如下分类(1)感觉媒体,指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能直接产生感觉的一类媒体。计算机领域中所说的媒体主要指感觉媒体。即正文、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2)表示媒体为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指传输感觉媒体的中介媒体,即用于数据交换的编码,是感觉媒体数字化后的表示形式。如图像编码(JPEG、MPEG等)目的:方便传送(更有效地将感觉媒体从一地传向另一地),便于加工和处理。文本—ASCII—(0,1)电平高低—传送(3)显示媒体指感觉媒体和用于通信的电信号之间转换用的一种媒体(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感觉媒体转换为表示媒体输出设备:用于将表示媒体转换为感觉媒体⑷存储媒体用来存放表示媒体(感觉媒体数字化后的表示形式)如:软硬盘⑸传输媒体用于将表示媒体传送到其它计算机的通信载体。将媒体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物理载体。如:空气2、计算机所处理的几种媒体⑴、文本:由语言文字和符号字符组成的数据文件。如ASCII、汉字存储的文件。⑵、图形:用几何形状表述的物体表象。⑶、图像:一个区域内带有属性的象素点集合。⑷、音频:声音信号,即相应于人类听觉可感知范围内的频率。⑸、动画:将静态的图像、图形及连环图画等按一定时间顺序显示而形成连续的动态画面。⑹、视频:可视信号,即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动态信息,如动态图形、动态图像、动画等。3.图形用户界面(GUI )使用图形的方式,借助菜单、按钮等标准界面元素和鼠标操作,帮助用户方便地向计算机系统发出指令,启动操作,并将系统运行的结果同样以图形方式显示给用户。包括:多窗口技术、菜单技术和联机帮助技术4图形与图像的区别:位图:通过逐位存储来保存和显示一个画面,图像的存储方式。矢量:通过数学方程的形式记录和存储画面,图形的存储方式。位图图像:容量大,与分辨率相关,显示速度快,可以表达细节矢量图形:容量小,与分辨率无关,显示速度慢,无法表达细节。位图:PS、Fireworks等矢量图:CorelDraw、AutoCAD等5动画与视频的区别:若干幅“图像”快速连续播放→“视频”;“图形”连续变化→“动画”。6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是信息的载体,其中两个或多于两个的组合构成了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以数字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进行采集、编码、存储、传输、处理和表现,能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并使之建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系统并能具有良好交互性的技术。7.多媒体技术的特点:1集成性:包括媒体的集成和设备的集成,即多种媒体技术的集成应用,以发挥各种媒体的综合效果。2实时性:多媒体技术是多种媒体集成的技术,其中的声音以及活动的视频图像和数据是密切相关的,甚至是强实时的。视频会议系统的声音和图像是同步传送的3交互性—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指人与机器、人与人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对话或通信,以相互获得对方的信息。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技术。它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音频和视频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通信和图像技术等,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8多媒体系统:由多媒体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MMX技术:将多媒体和通信功能集成到CPU芯片中。它在CPU原有的指令集基础上,引进了一组基本的通用整型多媒体指令集,常规硬件:主机、软驱、硬驱、显示器、网卡等。声卡都由声音控制/处理芯片、功放芯片、声音输入/输出端口几部分组成。两个声音输入端口的区别:Microphone(MIC) :用来与话筒连接Line-in:线性输入端口,主要连接声音输入设备,如CD 或已经经过放大的声音信号,主要在高品质录音时使用这个接口。两个声音输出口的区别:Line-out:线性输出端口,用于连接耳机、音箱Speaker:用于连接

多媒体通信论文

浅谈多媒体通信技术 摘要: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融入了多媒体的复合性、计算机的交互性、电视的实时性以及通信的分布性。多媒体通信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减轻社会的交通运输负担。并将成为通信技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技术、应用、发展。 正文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种把电视、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兴的通信技术,在交换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采用智能的、可视的和个人的服务模式,并综合利用图、声、文等多种信息媒体。 1、多媒体通信技术 1.1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种把电视、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兴的通信技术,在交换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采用智能的、可视的和个人的服务模式,并综合利用图、声、文等多种信息媒体。多媒体通信主要研究多媒体数据的表示、存储、恢复和传输。多媒体数据是在由内容上相互关联的文本、图像、图形、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数据构成的一种复合信息实体。其中,有着严格时间关系的音频、视频等类型的数据称为连续媒体数据,其他类型的数据称为离散媒体数据。一般来讲,多媒体数据至少包含两种媒体数据,其中一种必须为连续媒体数据。 1.2多媒体通信特征

多媒体通信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同步性三个特征,并且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通信系统区别于其他通信系统的重要标志,它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控制能力。交互性为用户提供了对通信全过程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 2、集成性。多媒体通信系统需要具备能同时处理如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显示的能力。由于各种媒体之间存在着空间关系、时间关系、链接关系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要求多媒体通信必须具有集成性。 3、同步性。同步性是多媒体系统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它是由多媒体的定义决定的,是指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示的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必须以同步的方式进行工作。 1.3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是音频和图像压缩编码技术。(1)音频数据压缩技术。作为携带信息的极其重要的媒体,声音是多媒体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为了使信号便于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传输和处理,并且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就需要对数字信号依次进行量化和压缩编码。(2)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图像作为多媒体通信中的一类重要的煤体,能够更直观的体现信息的内涵,也更易于被接受。但在通信的过程中,由于图像存储时需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对其所生成的数据信号进行压缩是非常必要的。 2、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包括接入网技术和宽带网络技术。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能够满足多媒体应用需要的通信网络必须具有可提供服务质量的保证、具有高带宽、能实现媒体同步等特点。因为网上传输的是由多种媒体综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数据流,不但要求网络具有对各种信息高效综合的能力,还要求网络对信息具有高速传输的能力。 3、多媒体信息存储技术。多媒体信息对存储设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要求存储设备的容量足够大的同时,还对其带宽、存储速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为了获得大容量的存储,并进一步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一种新技术——SAN,便产生了。其实质是一种新型的网格,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以数据存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courseware 授课专业:英语学时:34 学分:2 开课学期:2017?2018学年第1学期 适用对象:师范专业学生、英语(教育)专业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英语课件设计与制作》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 课程是集PPT设计理论与制作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应用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PPT设计与制作基本理念,了解PPT设计的基本步骤,掌握PPT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PPT设计、制作与演示能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及在课件中使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掌握课件设计中的动画设计、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重点掌握演示型、交互型和资料型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PowerPoint 课件制作基础(1学时) 第二章让PowerPoint课件清晰表达文字(3学时) 第三章让PowerPoi nt 课件更形象------------ 图形和图示 (3学时) 第四章让PowerPoint课件更直观——图像(3学时) 第五章让PowerPoint课件更直观——图表(3学时) 第六章让PowerPoint课件有声有色一一声音和视频(3学时)

第七章让PowerPoint课件更生动——动画(5学时) 第八章PowerPoint课件界面设计(4学时) 第九章PowerPoint课件交互设计(7学时) 第十章典型PPT课件应用解析(1学时) 第^一章顺畅地播放PPT课件(1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及在课件中使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教学难点:课件设计中的动画设计、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演示型、交互型和资料型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方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3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六、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演示教学与上机实践教学为主,教学中注重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应该在学生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后开设,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的开展。 八、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以提交课程设计作品的形式进行;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比例为7:3 ;平时成绩以提交实验报告册和设计作品及出勤情况进行考查。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仿宋四号,加粗): 主教材:让课堂更精彩:精通PPT课件设计与制作,廖亮,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4年6月。 参考书:让教学更精彩:PPT课件高效制作,孙方,电子工业 出版社,第三版,2015年7月

《课件制作》教学大纲

《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2430403 课程名称:课件制作 英文名称:Courseware Authoring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 54 学分: 3 适用对象: 小教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课件制作》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主要讲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以及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和应用的方法,为学生教育实习和今后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课件设计与制作对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意义,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重点掌握演示型、交互型和网络型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方法。 本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27课时;课堂实践27课时。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跨1个学期,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件设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三个部分。本课程重点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能力;难点是多媒体及其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件设计》的重点章节是第1章第4节、第2章第2节。难点章节是第2章第5节。 《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的重点章节是第2章第2节、第3节、第4节。难点章节是第2章第5节。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重点章节是第4章、第5章。难点章节是第4章第2节、第4章第3节、第5章第2节、第5章第3节。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件制作》教学以多媒体演示教学与上机实践教学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操

多媒体互动式教学课堂设计

[摘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当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媒介,促进师生间、生生间和人与情境间的全面交流和集体学习。该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备课、注意案例素材的积累、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并且辅助各种现代教学设备,采取课堂讲授、启发思考、提问回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互动”是一个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其实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这是一个从社会心理学引入到教学领域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互动”的概念被引入课堂。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如何教”,是一种“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互动式教学模式(Interaction)是目前西方普遍采用和推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同时亦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专业知识的提供者,而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以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促进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全面交流和集体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以教材、教学课件等为媒介,教师的讲授活动为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目标的三者互动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 全面的互动。它包括师生间互动、生生间互动、以及人境的互动。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向学生提问、共同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强化师生交流;教师通过案例引导、问题提出、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集体学习、分工合作等,推动学生间信息和知识的流动,鼓励学生间的互动学习;除了基本教材、讲义外,教师通过引入补充资料、视频文件、教学卡片等多种教学材料和器材,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推动人与物、情景的互动。 开放的互动。它是灵活多样的,是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是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互动为原则,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目的,通过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与考试相结合,监测与督导相结合,把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为“教师学生轮流讲,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知识和现实实践的有效结合,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的互动。它的教学手段是综合的、多样的、灵活的,凡是能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方式和手段都可以适当利用。可以通过传统的口授和板书,也可以通过现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可以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当进行实验教学、室外教学、网络讨论、模拟大赛等。通过多种教学中介和教学手段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阶段的互动。它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引导阶段,由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思考和提问为辅,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前沿动态、基础应用,激发学生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是交流阶段,在基础知识和相关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发现问题(或者教师结合学生兴趣和意见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查阅资料、

计算机前沿课程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前沿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新型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的发展 班级:计算机 学号: 姓名: 日期:2019年12月31日

新型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的发展 摘要:在过去的20年中,计算机已有了爆炸性的增长,在下一个10年中,由于新型计算机结构和智能计算机的出现预期要增长得更快。下述的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的进展会对结构力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计算机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当前计算机正朝着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计算机本身的性能越来越优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篇幅以300字左右。 关键词: 计算机系统;发展趋势;量子计算机;智能化[6] 前言 现今,不同行业领域技术服务的推进和管理制度的优化升级都离不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行业领域工作的差异性决定了计算机领域系统工作的多样性。不同领域在进行综合计算机系统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系统的便捷性、多元化特点,将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全面升级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增强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迎合国内国际发展趋势,优化技术管理服务机制。 1研究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研究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甚至社会科学等领域中各学科之间的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并在这些领域中得到高度关注。从宏观结构来看,新型计算机系统是一个为某种应用而由本地通信网络和全球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的大规模的分散处理系统[1]。网络的每一个结点本身也是一个新型计算机系统,必要时,传统计算机也可以连接到网络中。网络的所有计算机可以共享全网络所拥有的知识库和知识处理能力。 2研究背景与意义 2.1计算机系统的背景 随着元件、器件的不断更新,传统计算机系统已经经历了四代演变。它们都属于以顺序

《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开课单位:计算机工程学院 课程负责人: 适用于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教学时数: 72学时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任选课,它是一门注重理论,强调操作的综合性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课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制作和开发微课的各种工具软件,使学生能够独立开发出微课课程,并对微课有比较全面﹑新颖﹑务实﹑科学的认识。本课程重点讲授微课基础知识和制作工具。包括微课概念的基本知识、微课教学设计原理、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Photoshop CS6图像处理、Flash CS6动画制作、PowerPoint2010教学课件制作、会声会影X5视频编辑及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应用。 本课程先修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导论》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3DMax》等多媒体软件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基本掌握微课基础知识和基本制作、开发技能,重点掌握PowerPoint2010教学课件制作和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的基本操作。 2、该课程内容包括:微课基础知识和制作工具。包括微课概念的基本知识、微课教学设计原理、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Photoshop CS6图像处理、Flash CS6动画制作、PowerPoint2010教学课件制作、会声会影X5视频编辑及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应用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模块1 微课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掌握微课的背景,微课概念,微课的组成、特点、特征与分类,微课应用,微课的发展。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微课的概念,微课的特点,了解制作微课的方法和工具,微课的应用。 3、重点、难点 微课的概念,了解制作微课的方法和工具。 模块2 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开发流程 1、教学内容 微课的学习理论基础,微课的传播理论基础,微课程与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开发流程与案例介绍,微课开发的注意事项。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微课的学习和传播理论,掌握微课的教学设计原理,熟悉微课开发流程。 3、重点、难点 微课的教学设计原理,开发流程。

多媒体互动展厅

多媒体互动展厅 第一章前言 在素质教育时代,如何充分TE:1302:0000:15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教学工具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从黑板到白板,从白板到电子 白板,从电子白板到交互式白板,经过不断的创新演变之后,交互式白 板已成为最先进的教学工具的代表。展厅设计、展厅互动、展厅方案。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PC,并利用投影机将PC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 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协作会议或教学环境。利用 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 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可以实现 的任何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就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办公室、会议室进 行交流,实现网络会议。 交互式电子白板建多媒体教室既可以显示台式PC、图形工作站、笔记本电脑 等各类型的计算机信号,又可以显示录像机、影碟机、有线电视以及摄像机等各 类视频信号,同时,随着近几年投影技术的飞速发展,投影机在画面亮度、色彩 还原、画面质感和清晰度等技术指标上均有重大突破。在今天追求高效率、快节 奏的工作之中,多媒体投影机作为新型的显像设备,我们可以随处见到它的身影:多媒体教学、商务会议、技术讲座、网络监控、产品展示、娱乐中心、甚至家庭 影院等等,使用的行业也十分广泛:教育、政府、企业、军队、金融、通信、交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 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建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要求,推荐使用LCD技术投影机 LCD技术投影机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投影机即为液晶投影机。液晶是介于液体和 固体之间的物质,本身不发光,投影机利用液晶的光电效应,即液晶分子的排列 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化,影响每个像素单元的透光率或反射率,从而影响它的光 学性质,产生具有不同灰度层次及颜色的图像。 按照液晶板的片数,LCD 投影机分为三片机和单片机,目前均采用三片式。

通信工程专业导论报告

2012级通信工程专业导论报告-----3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班级:通信工程12级1班 姓名:李晓婷 学号:20121606010115 指导教师:王忠礼 日期:2014年5 月12日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步入了3G时代,WCDMA是3G标准中的典型代表,本课题针对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进行了研究,皆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致力于3G技术的研究学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通信;移动;技术;3G;WCDMA;智能天线;多用户检测 一、通信工程专业发展史及基本内容: 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是如此。这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通信工程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它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目的。上个世纪末,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展望这个世纪初期,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它跨电子、计算机专业,所修课程兼有两者的特点,一些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属于计算机类,另一些,如信号处理、高频电路、电路原理等属于电子类,还有本专业基础的通信原理等课程,所学范围比较宽。 纵观通信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并设计莫尔斯电报码。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传输语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设备,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 从总体上看,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通信系统是指点对点通所需的全部设施,而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系统组成的多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设施。而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图像通信。 下面我将主要讲述移动通信中的3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 课程编码:161213290 学时:32学时学分:2 开课学期:5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 先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基本原理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是教师教育类本科专业方向课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在大学校园,还是中小学的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辅助教学的效果。当前教育部启动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其宗旨是全面培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识,了解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知识,熟悉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的基本操作。 目前,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正在国家级、省市级分层次逐步落实。本课程教学将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教育技术应用意识和态度,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与技能,感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与创新,具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的基本要求,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分类; 2、掌握多媒体的环境要求和制作过程; 3、理解多媒体课件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 1.1 多媒体课件概述 1.1.1 多媒体课件定义 1.1.2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1.1.3 多媒体课件的分类 1.1.4 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

智慧互动多媒体教室解决方案

智慧互动多媒体教室 解决方案 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2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2014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五项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2017年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和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和50%以上,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4M,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2M。 2015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具备网络教学环境和备课环境,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配备师生用教学终端。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VCOM智慧互动教室以互动教学为核心,依托VCOM智慧云平台的教育资源体系和VCOM教与学过程(大数据)评估的分析系统,为学校、教师、学生打造的高质课堂、精准教学和自适应学习系统。VCOM智慧互动教室的推出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缺乏交流互动,无法及时了解个体学情,不能因材施教,盲目填鸭式教学等一系列难题。让学生按照自己掌握的学习能力顺序进行学习,按照自己学习的节奏进行学习,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为教育教学带来质的飞越。 二、网络结构 智慧互动多媒体教室解决方案基于云平台、云资源库、多媒体教室设备、答题接收器及答题卡,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提供丰富的课堂互动工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真正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创新,完美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海量资源共享、互动学习、智能教学分析,并与三通两平台有机结合,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实现教师精准教学、学生精准提分、家长精准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