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

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

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依赖于作业的改革,因此,我注意在作业设计和评价上多下功夫,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和评价要重新定位,真正把学生从烦琐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

一、作业的设计

1.激发学习兴趣,变机械重复为快乐实践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

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位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针对性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2.重视学习主体性,变硬性统一为自由自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加作业的可选性。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臵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

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增加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如和爸爸一同制作拼音卡,搜集资料,参观调查;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排演课本剧等。

二、作业的评价

无论作业设计有多么新,方法有多么先进,如果在评价上采取老一套,新内容和新方式的价值就根本体现不了。因此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十分重要。目前由于评价方式仍然固守在知识学习结果评价上还没有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的范围。在作业上这些特征更加明显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它也是阻碍作业改革的不利的因素之一。

我们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征的不同布臵不同形式的作业同样,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有必要采取新的作业评价方式不单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结果还要与作业方式改革相呼应,把学生的小发明、小创作等纳入评价内容。这类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同时尽量从儿童本身角度去看问题,要注意儿童本身的智能特征教师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综上所述,“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

学习离不开思考,听课是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也离不开思考。没有思考,理解新概念,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是一句空话。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转换的,学是接收、贮存信息,思是判断、处理信息,学必思,善思才算会学。

我们在设立单元学习目标时,要注意整个学期的知识框架,并将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和分层,以单元整体目标为一个小教学目标,这样学习目标更加系统和具体。在设立学习目标时,要留有一定的弹性,即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维活动区间,以应对课堂中因学生理解不到位,不能及时跟随教师的思路而发生概念导向偏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