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精选】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精选】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精选】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取一副三角板按图()1拼接,固定三角板60,()30ADC D ACD ∠=∠=,将三角板

45()ABC BAC BCA ∠=∠=绕点A 依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大小为a 的角00)

45(a ≤≤得到ABM ,图()2所示.试问:

()1当a 为多少时,能使得图()2中//AB CD ?说出理由,

()2连接BD ,假设AM 与CD 交于,E BM 与CD 交于F ,当00

)45(a ≤≤时,探索

DBM CAM BDC ∠+∠+∠值的大小变化情况,并给出你的证明.

【答案】(1)15°;(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AB CD 得到30BAC C ∠=∠=,即可求出a ;

(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由FEM CAM C ∠=∠+∠,

30C ∠=?, EFM BDC DBM ∠=∠+∠, 45M ∠=?,即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答案.

【详解】

()1当a 为15时,//AB CD ,

理由:由图()2,若//AB CD ,则30

BAC C ∠=∠=,

453015a CAM BAM BAC ∴=∠=∠-∠=-?=?,

所以,当a 为15时,//AB CD . 注意: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

第一种:把//AB CD 当做条件求出a 为15, 第二种:把a 为15当做条件证出//AB CD , 这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

()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

证明:

,30FEM CAM C C ∠=∠+∠∠=?,

30FEM CAM ∴∠=∠+?, EFM BDC DBM ∠=∠+∠,

DBM CAM BDC EFM CAM ∴∠+∠+∠=∠+∠,

180,45EFM FEM M M ∠+∠+∠=∠=?,

3045180BDC DBM CAM ∴∠+∠+∠+?+?=?,

1803045105DBM CAM BDC ∴∠+∠+∠=?--=?,

所以,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

【点睛】

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2)中将角度和表示为三角形的外角是解题的关键.

2.(1)如图1,在Rt △ABC 中,AB AC =,D 、E 是斜边BC 上两动点,且∠DAE=45°,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连接DF . (1)试说明:△AED ≌△AFD ;

(2)当BE=3,CE=9时,求∠BCF 的度数和DE 的长;

(3)如图2,△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D 是斜边BC 所在直线上一点,BD=3,BC=8,求DE 2的长.

【答案】(1)略(2)∠BCF=90° DE=5 (3)34或130 【解析】

试题分析:()1由ABE AFC ≌, 得到AE AF =,BAE CAF ∠=∠,

45,EAD ∠=45,BAE CAD ∴∠+∠=45,CAF CAD ∴∠+∠=即

45.DAF ∠=EAD DAF ∠=∠,

从而得到.AED AFD ≌ ()2 由△AED AFD ≌

得到ED FD =,再证明90DCF ∠=?,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过点A 作AH BC ⊥于H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1 4.2

AH BH BC ===

1DH BH BD =-=或7,DH BH BD =+=求出AD 的长,即可求得2DE .

试题解析:()

1ABE AFC ≌,

AE AF =,BAE CAF ∠=∠,

45,EAD ∠=90,BAC ∠= 45,BAE CAD ∴∠+∠= 45,CAF CAD ∴∠+∠=

即45.DAF ∠=

在AED 和AFD 中,{AF AE

EAF DAE AD AD ,

=∠=∠=

.AED AFD ∴≌

()

2AED AFD ≌,

ED FD ∴=,

,90.AB AC BAC =∠=?

45B ACB ∴∠=∠=?, 45ACF ,

∠=? 90.BCF ∴∠=?

设.DE x =

,9.DF DE x CD x ===- 3.FC BE ==

222,FC DC DF +=

()2

2239.x x ∴+-=

解得: 5.x = 故 5.DE =

()3过点A 作AH BC ⊥于H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

1

4.2

AH BH BC ==

= 1DH BH BD =-=或7,DH BH BD =+= 22217AD AH DH =+=或65. 22234DE AD ==或130.

点睛:D 是斜边BC 所在直线上一点,注意分类讨论.

3.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上的一点,点E 在AD 的延长线上,且PA=PE ,PE 交CD 于F (1)证明:PC=PE ; (2)求∠CPE 的度数;

(3)如图2,把正方形ABCD 改为菱形ABCD ,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时,连接CE ,试探究线段AP 与线段C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90°(3)AP=CE 【解析】 【分析】

(1)、根据正方形得出AB=BC ,∠ABP=∠CBP=45°,结合PB=PB 得出△ABP ≌△CBP ,从而得出结论;(2)、根据全等得出∠BAP=∠BCP ,∠DAP=∠DCP ,根据PA=PE 得出∠DAP=∠E ,即∠DCP=∠E ,易得答案;(3)、首先证明△ABP 和△CBP 全等,然后得出PA=PC ,

∠BAP=∠BCP ,然后得出∠DCP=∠E ,从而得出∠CPF=∠EDF=60°,然后得出△EPC 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AP=CE. 【详解】

(1)、在正方形ABCD 中,AB=BC ,∠ABP=∠CBP=45°,

在△ABP 和△CBP 中,又∵ PB=PB ∴△ABP ≌△CBP (SAS ), ∴PA=PC ,∵PA=PE ,

∴PC=PE;

(2)、由(1)知,△ABP≌△CBP,∴∠BAP=∠BCP,∴∠DAP=∠DCP,

∵PA=PE,∴∠DAP=∠E,∴∠DCP=∠E,∵∠CFP=∠EFD(对顶角相等),

∴180°﹣∠PFC﹣∠PCF=180°﹣∠DFE﹣∠E,即∠CPF=∠EDF=90°;

(3)、AP=CE

理由是:在菱形ABCD中,AB=BC,∠ABP=∠CBP,

在△ABP和△CBP中,又∵ PB=PB ∴△ABP≌△CBP(SAS),

∴PA=PC,∠BAP=∠DCP,

∵PA=PE,∴PC=PE,∴∠DAP=∠DCP,∵PA=PC ∴∠DAP=∠E,∴∠DCP=∠E

∵∠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E,

即∠CPF=∠EDF=180°﹣∠ADC=180°﹣120°=60°,∴△EPC是等边三角形,∴PC=CE,

∴AP=CE

考点:三角形全等的证明

4.如图,在△ABC中,∠ABC为锐角,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以AD为直角边且在AD 的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DAE=90°,AD=AE.

(1)如果AB=AC,∠BAC=90°.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如图1,线段CE、BD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

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图3,如果AB≠AC,∠BAC≠9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探究:当∠ACB多少度时,CE⊥BC?请说明理由.

【答案】(1)①垂直,相等.②都成立,理由见解析;(2)45°,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BAD=∠CAE,BA=CA,AD=AE,运用“SAS”证明△ABD≌△ACE,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到线段CE、BD之间的关系;

②先根据“SAS”证明△ABD≌△A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到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2)先过点A作AG⊥AC交BC于点G,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再结合图形判定

△GAD≌△CAE,得出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1)CE与BD位置关系是CE⊥BD,数量关系是CE=BD.理由:如图1,∵∠BAD=90°-∠DAC,∠CAE=90°-∠DAC,

∴∠BAD=∠CAE.

又 BA=CA,AD=AE,

∴△ABD≌△ACE (SAS)

∴∠ACE=∠B=45°且 CE=BD.

∵∠ACB=∠B=45°,

∴∠ECB=45°+45°=90°,即 CE⊥BD.

故答案为垂直,相等;

②都成立,理由如下:

∵∠BAC=∠DAE=90°,

∴∠BAC+∠DAC=∠DAE+∠DAC,

∴∠BAD=∠CAE,

在△DAB与△EAC中,

AD AE

BAD CAE

AB AC

?

?

∠∠

?

?

?

∴△DAB≌△EAC,

∴CE=BD,∠B=∠ACE,

∴∠ACB+∠ACE=90°,即CE⊥BD;

(2)当∠ACB=45°时,CE⊥BD(如图).

理由:过点A作AG⊥AC交CB的延长线于点G,则∠GAC=90°,

∵∠ACB=45°,∠AGC=90°﹣∠ACB,

∴∠AGC=90°﹣45°=45°,

∴∠ACB=∠AGC=45°,

∴AC=AG,

在△GAD与△CAE中,

AC AG

DAG EAC

AD AE

?

?

∠∠

?

?

?

∴△GAD≌△CAE,

∴∠ACE=∠AGC=45°,

∠BCE=∠ACB+∠ACE=45°+45°=90°,即CE⊥B C.

5.已知4

AB cm

=,3

AC BD cm

==.点P在AB上以1/

cm 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

t s.

(1)如图①,AC AB

⊥,BD AB

⊥,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1

t=时,ACP

△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

(2)如图②,将图①中的“AC AB

⊥,BD AB

⊥”为改“60

CAB DBA

∠=∠=?”,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

xcm 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

△与BPQ 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全等,PC与PQ垂直;(2)存在,

1

1

t

x

=

?

?

=

?

2

3

2

t

x

=

?

?

?

=

??

【解析】

【分析】

(1)利用SAS证得△ACP≌△BPQ,得出∠ACP=∠BPQ,进一步得出

∠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

(2)由△ACP≌△BPQ,分两种情况:①AC=BP,AP=BQ,②AC=BQ,AP=BP,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

【详解】

解:(1)当t=1时,AP=BQ=1,BP=AC=3,

又∠A=∠B=90°,

在△ACP和△BPQ中,

AP BQ

A B

AC BP

=

?

?

∠=∠

?

?=

?

∴△ACP≌△BPQ(SAS).

∴∠ACP=∠BPQ,

∴∠APC+∠BPQ=∠APC+∠ACP=90°.

∴∠CPQ=90°,

即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 (2)①若△ACP ≌△BPQ , 则AC=BP ,AP=BQ ,

34t

t xt =-??

=?

, 解得11t x =??=?

②若△ACP ≌△BQP , 则AC=BQ ,AP=BP ,

34xt

t t =??

=-?

, 解得232t x =???=??

综上所述,存在11t x =??=?或2

32t x =??

?=??

使得△ACP 与△BPQ 全等.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解题时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6.如图,在ABC ?中,5BC = ,高AD 、BE 相交于点O , 2

3

BD CD = ,且AE BE = . (1)求线段 AO 的长;

(2)动点 P 从点 O 出发,沿线段 OA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 A 运动,动点 Q 从 点 B 出发沿射线BC 以每秒 4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P Q 两点同时出发,当点 P 到达 A 点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秒,POQ ?的面积为 S ,请用含t 的式子表示 S ,并直接写出相应的 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点 F 是直线AC 上的一点且 CF BO =.是否存在t 值,使以点

,,B O P 为顶 点的三角形与以点 ,,F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

件的 t 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5;(2)①当点Q 在线段BD 上时,24QD t =-,t 的取值范围是

102t <<

;②当点Q 在射线DC 上时,42QD t =-,,t 的取值范围是1

52

t <≤;(3)存在,1t =或5

3

. 【解析】 【分析】

(1)只要证明△AOE ≌△BCE 即可解决问题;

(2)分两种情形讨论求解即可①当点Q 在线段BD 上时,QD=2-4t ,②当点Q 在射线DC 上时,DQ=4t-2时;

(3)分两种情形求解即可①如图2中,当OP=CQ 时,BOP ≌△FCQ .②如图3中,当OP=CQ 时,△BOP ≌△FCQ ; 【详解】

解:(1)∵AD 是高,∴90ADC ∠= ∵BE 是高,∴90AEB BEC ∠=∠=

∴90EAO ACD ∠+∠=,90EBC ECB ∠+∠=, ∴EAO EBC ∠=∠ 在AOE ?和BCE ?中,

EAO EBC AE BE

AEO BEC ∠=∠??

=??∠=∠?

∴AOE ?≌BCE ? ∴5AO BC ==; (2)∵2

3

BD CD =

,=5BC ∴=2BD ,=3CD ,

根据题意,OP t =,4BQ t =, ①当点Q 在线段BD 上时,24QD t =-,

∴21(24)22S t t t t =-=-+,t 的取值范围是102t <<. ②当点Q 在射线DC 上时,42QD t =-,

∴21(42)22S t t t t =

-=-,t 的取值范围是1

52

t <≤ (3)存在.

①如图2中,当OP=CQ 时,∵OB=CF ,∠POB=∠FCQ ,∴△BOP ≌△FCQ .

∴CQ=OP,

∴5-4t═t,

解得t=1,

②如图3中,当OP=CQ时,∵OB=CF,∠POB=∠FCQ,∴△BOP≌△FCQ.

∴CQ=OP,

∴4t-5=t,

解得t=5

3

综上所述,t=1或5

3

s时,△BOP与△FCQ全等.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7.操作发现:如图,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腰三角形,AB=AC,AD=AE,将这两个三角形放置在一起,使点B,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E.

(1)如图1,若∠ABC=∠ACB=∠ADE=∠AED=55°,求证:△BAD≌△CAE;

(2)在(1)的条件下,求∠BEC的度数;

拓广探索:(3)如图2,若∠CAB=∠EAD=120°,BD=4,CF为△BCE中BE边上的高,请

直接写出EF的长度.

【答案】(1)见解析;(2)70°;(3)2

【解析】

【分析】

(1)根据SAS证明△BAD≌△CAE即可.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3)同法可证△BAD≌△CAE,推出EC=BD=4,由∠BEC=∠BAC=120°,推出∠FCE=30°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证明:如图1中,

∵∠ABC=∠ACB=∠ADE=∠AED,

∴∠EAD=∠CAB,

∴∠EAC=∠DAB,

∵AE=AD,AC=AB,

∴△BAD≌△CAE(SAS).

(2)解:如图1中,设AC交BE于O.

∵∠ABC=∠ACB=55°,

∴∠BAC=180°﹣110°=70°,

∵△BAD≌△CAE,

∴∠ABO=∠ECO,

∵∠EOC=∠AOB,

∴∠CEO=∠BAO=70°,

即∠BEC=70°.

(3)解:如图2中,

∵∠CAB=∠EAD=120°,

∴∠BAD=∠CAE,

∵AB=AC,AD=AE,

∴△BAD≌△CAE(SAS),

∴∠BAD=∠ACE,BD=EC=4,同理可证∠BEC=∠BAC=120°,∴∠FEC=60°,

∵CF⊥EF,

∴∠F=90°,

∴∠FCE=30°,

∴EF=1

2

EC=2.

【点睛】

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8.如图1,已知CF是△ABC的外角∠ACE的角平分线,D为CF上一点,且DA=DB.

(1)求证:∠ACB=∠ADB;

(2)求证:AC+BC<2BD;

(3)如图2,若∠ECF=60°,证明:AC=BC+CD.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过点D分别作AC,CE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证明Rt△DAM≌Rt△DBN,得出∠DAM=∠DBN,则结论得证;

(2)证明Rt△DMC≌Rt△DNC,可得CM=CN,得出AC+BC=2BN,又BN<BD,则结论得证;

(3)在AC上取一点P,使CP=CD,连接DP,可证明△ADP≌△BDC,得出AP=BC,则结论可得出.

【详解】

(1)证明:过点D分别作AC,CE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CF 是△ABC 的外角∠ACE 的角平分线, ∴DM =DN ,

在Rt △DAM 和Rt △DBN 中,

DA DB

DM DN =??

=?

, ∴Rt △DAM ≌Rt △DBN (HL ), ∴∠DAM =∠DBN , ∴∠ACB =∠ADB ;

(2)证明:由(1)知DM =DN , 在Rt △DMC 和Rt △DNC 中,

DC DC

DM DN

=??

=? , ∴Rt △DMC ≌Rt △DNC (HL ), ∴CM =CN ,

∴AC +BC =AM +CM +BC =AM +CN +BC =AM +BN , 又∵AM =BN , ∴AC +BC =2BN , ∵BN <BD , ∴AC +BC <2BD .

(3)由(1)知∠CAD =∠CBD ,在AC 上取一点P ,使CP =CD , 连接DP ,

∵∠ECF =60°,∠ACF =60°, ∴△CDP 为等边三角形, ∴DP =DC ,∠DPC =60°,

∴∠APD=120°,

∵∠ECF=60°,

∴∠BCD=120°,

在△ADP和△BDC中,

APD BCD

PAD CBD

DA DB

∠=∠

?

?

∠=∠

?

?=

?

∴△ADP≌△BDC(AAS),

∴AP=BC,

∵AC=AP+CP,

∴AC=BC+CP,

∴AC=BC+CD.

【点睛】

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9.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边AC上(“点D不与,A C重合),点E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点E不与点,B C重合),连接DE,以DE为边作作等边三角形DEF

?,连接CF.

(1)如图1,当DE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相交,且,C F在直线DE的同侧时,过点D作//

DG AB,DG交BC于点G,求证:CF EG

=;

(2)如图2,当DE反向延长线与AB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且,C F在直线DE的同侧时,求证:CD CE CF

=+;

(3)如图3,当DE反向延长线与线段AB相交,且,C F在直线DE的异侧时,猜想CD、CE、CF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详解;(2)证明见详解;(3)CF=CD+CE,理由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

DG AB,得∠CDG=∠A=60°,∠ACB=60°,CDG

?是等边三角形,易证? GDE?? CDF(SAS),即可得到结论;

(2)过点D作DG∥AB交BC于点G,易证? GDE?? CDF(SAS),即可得到结论;

(3)过点D 作DG ∥AB 交BC 于点G ,易证? GDE ? ? CDF(SAS),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ABC ?是等边三角形,//DG AB , ∴∠CDG=∠A=60°,∠ACB=60°, ∴CDG ?是等边三角形, ∴DG=DC.

∵DEF ?是等边三角形, ∴DE=DF ,∠EDF=60°,

∴∠CDG-∠GDF=∠EDF-∠GDF ,即:∠GDE=∠CDF , 在? GDE 和? CDF 中,

∵DE DF GDE CDF DG DC =??

∠=∠??=?

, ∴? GDE ? ? CDF(SAS), ∴CF EG =;

(2)过点D 作DG ∥AB 交BC 于点G ,如图2, ∵ABC ?是等边三角形,//DG AB , ∴∠CDG=∠A=60°,∠ACB=60°, ∴CDG ?是等边三角形, ∴DG=DC.

∵DEF ?是等边三角形, ∴DE=DF ,∠EDF=60°,

∴∠CDG-∠CDE=∠EDF-∠CDE ,即:∠GDE=∠CDF , 在? GDE 和? CDF 中,

∵DE DF GDE CDF DG DC =??

∠=∠??=?

, ∴? GDE ? ? CDF(SAS), ∴CF GE =,

∴CD CG CE GE CE CF ==+=+ (3)CF =CD +CE ,理由如下: 过点D 作DG ∥AB 交BC 于点G ,如图3, ∵ABC ?是等边三角形,//DG AB , ∴∠CDG=∠A=60°,∠ACB=60°, ∴CDG ?是等边三角形, ∴DG=DC=GC.

∵DEF ?是等边三角形, ∴DE=DF ,∠EDF=60°,

∴∠CDG+∠CDE=∠EDF+∠CDE,即:∠GDE=∠CDF,

在? GDE和? CDF中,

DE DF

GDE CDF

DG DC

=

?

?

∠=∠

?

?=

?

∴? GDE?? CDF(SAS),

∴CF GE

==GC+CE=CD+CE.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0.综合与实践:

我们知道“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但是,乐乐发现: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时,它们会全等.

(1)请你用所学知识判断乐乐说法的正确性.

如图,已知ABC

?、

111

A 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且

11

AB A B

=,

11

BC B C

=,

1

C C

∠=∠.求证:111

ABC A B C

??

≌.

(2)除乐乐的发现之外,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______时,它们也会全等.

【答案】(1)见解析;(2)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解析】

【分析】

(1)过B作BD⊥AC于D,过B1作B1D1⊥B1C1于D1,得出

∠BDA=∠B1D1A1=∠BDC=∠B1D1C1=90°,根据SAS证△BDC≌△B1D1C1,推出

BD=B1D1,根据HL证Rt△BDA≌Rt△B1D1A1,推出∠A=∠A1,根据AAS推出

△ABC≌△A1B1C1即可.

(2)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利用HL 即可证明;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时,与(1)同理可证. 【详解】

(1)证明:过点B 作BD AC ⊥于D ,过1B 作1111B D A C ⊥于1D ,

则11111190BDA B D A BDC B D C ∠=∠=∠=∠=?. 在BDC ?和111B D C ?中,

1C C ∠=∠,111BDC B D C ∠=∠,11BC B C =,

∴111BDC B D C ??≌, ∴11BD B D =.

在Rt BDA ?和111Rt B D A ?中,

11AB A B =,11BD B D =,

∴111Rt Rt (HL)BDA B D A ??≌, ∴1A A ∠=∠.

在ABC ?和111A B C ?中,

1C C ∠=∠,1A A ∠=∠,11AB A B =,

∴111(AAS)ABC A B C ??≌.

(2)如图,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

∵11AB A B =,11BC B C =,190C C ∠==∠?. ∴Rt ABC ?≌111Rt A B C ?(HL );

∴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它们也会全等;

如图,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时,作BD ⊥AC ,1111B D A C ⊥,

与(1)同理,利用AAS 先证明111BDC B D C ??≌,得到11BD B D =, 再利用HL 证明111Rt Rt BDA B D A ??≌,得到1A A ∠=∠, 再利用AAS 证明111ABC A B C ??≌;

∴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时,它们也会全等; 故答案为: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锐角相等。 2、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A.∠A B.∠B C.∠C D.∠B或∠C 3、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边和夹角 B.已知两角和夹边 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 角 D.已知三边 4、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A=∠D;再加一个条件,却不能判断 △ABC与△DEF全等的 是(). A. BC=EF B.AC=DF C.∠B=∠E D.∠C=∠F 5、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6、在△ABC和△A'B'C'中有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 ⑤∠B=∠B',⑥∠C=∠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7、如图,已知∠1=∠2,欲得到△ABD≌△ACD,还须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 A、∠ADB=∠ADC B、∠B=∠C C、DB=DC D、AB=AC 8、如图,△ABC≌△ADE,若∠BAE=120°,∠BAD=40°,则∠BAC的度数为 A. 40° B. 80° C.120° D. 不能确定

9、如图,AE=AF,AB=AC,EC与BF交于点O,∠A=600,∠B=250,则∠EOB的度数为() A.600 B.700C.750D.850 10、如图,已知AB=DC,AD=BC,E.F在DB上两点且BF=DE,若∠AEB=120°,∠ADB=30°,则∠BCF= ( ) A. 150° B.40° C.80° D. 90° 11、①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③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④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以上条件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C.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13、如图,已知,,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 (A)(B) (C)(D)∥ 14、如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50°,∠B=30°, 则∠D的度数为().

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图12 图A ' C A D B E 21图4 C A D B E 图10 C A D B E F 图2 图6 m n C A B 图11 12C A D B E F M N O A B C D F 图 5 A B D C E F 图1 图3 45321D A O E C B D A C B 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测试题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50 (B )80 (C )50或80 (D )40或65 2. 如图1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 】. (A )2平方厘米 (B )1平方厘米 (C ) 12平方厘米 (D )1 4 平方厘米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厘米 (B )7厘米 (C )9厘米 (D )11厘米 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2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 (A )HL (B )SSS (C )SAS (D )ASA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所测距离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对准确 B.误差很大,不可信 C.可能有误差,但误差不大,结果可信 D.如果有误差的话就想办法直接测量,不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距离 6. 在图3所示的3×3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 【 】. (A )145° (B )180° (C )225° (D )270° 7.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 (A )AB =A ′B ′,BC =B ′C ′,∠A =∠A ′ (B )∠A =∠A ′,∠B =∠B ′,AC =B ′C ′ (C )∠A =∠A ′,∠B =∠B ′,∠C =∠C ′ (D )AB =A ′B ′,BC =B ′C ′,△ABC 的周长等于△A ′B ′C ′的周长 8. 如图4所示,△ABC 中,∠C =90°,点D 在AB 上,BC =BD ,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 【 】. (A )3 (B )4 (C )5 (D )6 9. 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5所示放置,已知AE BC ∥,则AFD ∠的度数是 【 】. (A )45 (B )50 (C )60 (D )75 图7 图8 10. 如图6所示,m ∥n ,点B ,C 是直线n 上两点,点A 是直线m 上一点,在直线m 上另找一点D ,使得以点D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C 全等,这样的点D 【 】. (A )不存在 (B )有1个 (C )有3个 (D )有无数个 二、填一填,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ABC ?中,若A ∠=112 3 B C =∠,则ABC ?是 三角形. 2. 如图7所示,BD 是ABC ?的中线,2AD =,5AB BC +=,则ABC ?的周长是 . 3. 如图8所示所示,在ABC ?中,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且BD 与CE 相交于点O ,如果135BOC ∠=?,那么A ∠的度数为 . 4. 有5条线段,长度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以其中三条线段为边长,共可以组成________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5. 如图9所示,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已知∠1+∠2=100°,则∠A 的大小等于_____度. 6. 如图10所示,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 =EF ),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则△ABC ≌△DEF ,理由是______. 7. 如图11所示,AD ∥BC ,AB ∥DC ,点O 为线段AC 的中点,过点O 作一条直线分别与AB 、CD 交于点M 、N .点E 、F 在直线MN 上,且OE =OF .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对. 8. 如图12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BC =CD ,过D 作BF 的垂线DE ,与A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则∠ABC =∠CDE =90°,BC =DC ,∠1=______,△ABC ≌_________,若测得DE 的长为25 米,则河宽AB 长为_________. 9. 如图13所示,有一底角为35°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现过底边上一点,沿与底边垂直的方向将其剪开,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部分,则四边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 . 10. 如图14所示,三角形纸片ABC ,AB =10厘米,BC =7厘米,AC =6厘米.沿 过点B 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BD ,则△AED 的周长为______厘米. 图14 C A D B E 图13 35°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CD = ,对角线BD 平分ADC ∠,连接AC ,2ACB DBC ∠=∠,若4AB =,10BD =,则ABC S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解析】 【分析】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推出AD ∥BC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推出CA=CD ,可得CB=CA=CD ,过点C 作CE ⊥BD 于点E ,CF ⊥AB 于点F ,如图,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DE 的长和BCF CDE ∠=∠,然后即可根据AAS 证明△BCF ≌△CDE ,可得CF=DE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得结果. 【详解】 解:∵BC CD =,∴∠CBD =∠CDB , ∵BD 平分ADC ∠,∴∠ADB =∠CDB , ∴∠CBD =∠ADB ,∴AD ∥BC ,∴∠CAD =∠ACB , ∵2ACB DBC ∠=∠,2ADC BDC ∠=∠,∠CBD =∠CDB , ∴ACB ADC ∠=∠,∴CAD ADC ∠=∠, ∴CA=CD ,∴CB=CA=CD , 过点C 作CE ⊥BD 于点E ,CF ⊥AB 于点F ,如图,则152 DE BD ==,12 BCF ACB ∠=∠, ∵12BDC ADC ∠= ∠,ACB ADC ∠=∠,∴BCF CDE ∠=∠, 在△BCF 和△CDE 中,∵BCF CDE ∠=∠,∠BFC =∠CED =90°,CB=CD , ∴△BCF ≌△CDE (AAS ),∴CF=DE =5, ∴11451022 ABC S AB CF =?=??=. 故答案为:10.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在等腰△ABC中,AD⊥BC交直线BC于点D,若AD=1 2 BC,则△ABC的顶角的度数为 _____. 【答案】30°或150°或90° 【解析】 试题分析:分两种情况;①BC为腰,②BC为底,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判断出∠ACD=30°,然后分AD在△ABC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解:①BC为腰, ∵AD⊥BC于点D,AD=1 2 BC, ∴∠ACD=30°, 如图1,AD在△ABC内部时,顶角∠C=30°, 如图2,AD在△ABC外部时,顶角∠ACB=180°﹣30°=150°, ②BC为底,如图3, ∵AD⊥BC于点D,AD=1 2 BC,

∴AD=BD=CD, ∴∠B=∠BAD,∠C=∠CAD, ∴∠BAD+∠CAD=1 2 ×180°=90°, ∴顶角∠BAC=90°,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度数为30°或150°或90°. 故答案为30°或150°或90°.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交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点 A(1,2),点 P 是 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且△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答案】 5 4),0, 4 ?? ? ?? 【解析】 【分析】 有三种情况:①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弧交y轴于D,求出OA即可;②以A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弧交y轴于P,求出OP即可;③作OA的垂直平分线交y轴于C,则AC=O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即可. 【详解】 有三种情况:①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弧交y轴于D,则OA=OD= = ∴D(0); ②以A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弧交y轴于P,OP=2×y A=4, ∴P(0,4); ③作OA的垂直平分线交y轴于C,则AC=OC, 由勾股定理得:OC=AC, ∴OC=5 4 , ∴C(0,5 4 ); 故答案为: 5 4),0, 4 ?? ? ?? .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全等测试 ?选择题(共3小题) 1. 如图,EB交AC于M,交FC于D, AB交FC于N,/ E=Z F=90° / B=Z C, 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 1 = /2;②BE=CF③厶ACN^A ABM:④CD=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 如图,△ ABC为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C、BC上的点,且AD=CE AE与BD相交于点P,BF丄AE于点F.若BP=4则PF的长() A. 2 B. 3 C. 1 D. 2 二 3. 如图,OA=OC OB=OD且0A丄OB, OCX OD,下列结论:①△ AOD^A COB ②CD=AB③/ CDA=Z ABC;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D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D.②③ 二.解答题(共11小题) 4. 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 BD交于点O, AB=AC点E是BD上点,且AE=AD / EAD=Z BAC

(1)求证:/ ABD=/ ACD

(2)若/ ACB=65,求/ BDC的度数. B C 5. (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 DC, E是BC的中点,若AE是/ BAD 的平分线,试探究AB, AD,DC之间的等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 DC, A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 E是BC 的中点,若AE是/BAF的平分线,试探究AB,AF, CF之间的等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6 .已知:在△ ABC中,AB=AC D为AC的中点,DE丄AB, DF丄BC,垂足分别为点E, F,且DE=DF求证:△ ABC是等边三角形. 7. 已知,在△ ABC中,/ A=90°, AB=AC点D为BC的中点. (1)如图①,若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丄DF,求证:BE=AF (2)若点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且DE丄DF,那么BE=AF吗?请利用图②说明理由. 圍①图 图圏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ABC与△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90°,AB=AC=6.现将 △DEF与△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使△ABC保持不动,△DEF运动,且满足点E在边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边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点M.在△DEF 运动过程中,若△AEM能构成等腰三角形,则BE的长为______. 【答案】363 【解析】 【分析】 分若AE=AM 则∠AME=∠AEM=45°;若AE=EM;若MA=ME 则∠MAE=∠AEM=45°三种情况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①若AE=AM 则∠AME=∠AEM=45° ∵∠C=45° ∴∠AME=∠C 又∵∠AME>∠C ∴这种情况不成立; ②若AE=EM ∵∠B=∠AEM=45° ∴∠BAE+∠AEB=135°,∠MEC+∠AEB=135° ∴∠BAE=∠MEC 在△ABE和△ECM中, B BAE CEN AE EII C ∠=∠ ? ? ∠=∠ ? ?= ? , ∴△ABE≌△ECM(AAS), ∴CE=AB6, ∵AC=BC2AB=3

∴BE=23﹣6; ③若MA=ME 则∠MAE=∠AEM=45° ∵∠BAC=90°, ∴∠BAE=45° ∴AE平分∠BAC ∵AB=AC, ∴BE=1 BC=3. 2 故答案为23﹣6或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在△ABC和△DBC中,∠A=40°,AB=AC=2,∠BDC=140°,BD=CD,以点D为顶点作∠MDN=70°,两边分别交AB,AC于点M,N,连接MN,则△AMN的周长为 ___________. 【答案】4 【解析】 【分析】 延长AC至E,使CE=BM,连接DE.证明△BDM≌△CDE(SAS),得出MD=ED, ∠MDB=∠EDC,证明△MDN≌△EDN(SAS),得出MN=EN=CN+CE,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延长AC至E,使CE=BM,连接DE.

【精选】全等三角形单元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ABC 中,AB=AC=BC,∠BDC=120°且BD=DC,现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角两边分别交AB,AC边所在直线于M,N两点,连接MN,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1)如图1,若∠MDN的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猜想:BM+NC=MN.延长AC到点E,使CE=BM,连接DE,再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可证.请你按照该思路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2)如图2,若点M、N分别是AB、CA的延长线上的一点,其它条件不变,再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用证明). 【答案】(1)过程见解析;(2)MN= NC﹣BM. 【解析】 【分析】 (1)延长AC至E,使得CE=BM并连接DE,根据△BDC为等腰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可以证得△MBD≌△ECD,可得MD=DE,∠BDM=∠CDE,再根据∠MDN =60°,∠BDC=120°,可证∠MDN =∠NDE=60°,得出△DMN≌△DEN,进而得到 MN=BM+NC. (2)在CA上截取CE=BM,利用(1)中的证明方法,先证△BMD≌△CED(SAS),再证△MDN≌△EDN(SAS),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如图示,延长AC至E,使得CE=BM,并连接DE.

∵△BDC为等腰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BD=CD,∠DBC=∠DCB,∠MBC=∠ACB=60°,又BD=DC,且∠BDC=120°, ∴∠DBC=∠DCB=30° ∴∠ABC+∠DBC=∠ACB+∠DCB=60°+30°=90°,∴∠MBD=∠ECD=90°, 在△MBD与△ECD中, ∵BD CD MBD ECD BM CE , ∴△MBD≌△ECD(SAS), ∴MD=DE,∠BDM=∠CDE ∵∠MDN =60°,∠BDC=120°, ∴∠CDE+∠NDC =∠BDM+∠NDC=120°-60°=60°,即:∠MDN =∠NDE=60°, 在△DMN与△DEN中, ∵MD DE MDN EDN DN DN , ∴△DMN≌△DEN(SAS), ∴MN=NE=CE+NC=BM+NC. (2)如图②中,结论:MN=NC﹣BM.

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题-(有答案)

图4 C A D B E 图 2 图1 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_______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50 (B )80 (C )50或80 (D )40或65 2. 如图1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 】. (A )2平方厘米 (B )1平方厘米 (C ) 12平方厘米 (D )1 4 平方厘米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厘米 (B )7厘米 (C )9厘米 (D )11厘米 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2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 (A )HL (B )SSS (C )SAS (D )ASA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所测距离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对准确 B.误差很大,不可信 C.可能有误差,但误差不大,结果可信 D.如果有误差的话就想办法直接测量,不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距离 6. 在图3所示的3×3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 【 】. (A )145° (B )180° (C )225° (D )270° 7.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 (A )AB =A ′B ′,BC =B ′C ′,∠A =∠A ′ (B )∠A =∠A ′,∠B =∠B ′,AC =B ′C ′ (C )∠A =∠A ′,∠B =∠B ′,∠C =∠C ′ (D )AB =A ′B ′,BC =B ′C ′,△ABC 的周长等于△A ′B ′C ′的周长 8. 如图4所示,△ABC 中,∠C =90°,点D 在AB 上,BC =BD ,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 【 】. (A )3 (B )4 (C )5 (D )6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 ) A .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 B .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 C .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2.下列说法: ①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全等 ②斜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顶角和腰长对应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全等 ④有两个锐角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AB 平分∠CAD ,E 为AB 上一点,若AC=AD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BC=BD B.CE=DE C.BA 平分∠CBD D.图中有两对全等三角形 4.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自D 向AB 、AC 两边作垂线,垂足为E 、F ,那么下 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DE=DF B.AE=AF C.BD=CD D.∠ADE=∠ADF 5.在△ABC 中,∠B=∠C ,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30°,那么△ABC 中与这个 角对应的角是( ). A .∠A B .∠B C .∠C D .∠B 或∠C 6.如图所示,BE ⊥AC 于点D ,且AD=CD ,BD=ED ,若∠ABC=54°,则∠E=( ). A .25° B .27° C .30° D .45° 7.如下左图,△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DE ⊥AB ,且AB =10 cm , D A C E B

F E D C B A 则△BED 的周长为 ( ) A .5 cm B .10 cm; C .15 cm D .20 cm 8.如上右图,AB=AC ,BE ⊥AC 于E ,CF ⊥AB 于F ,则①△ABE ≌△ACF ;②△BOF ≌△COE ;③ 点O 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9.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过B 作BE ⊥AD 于E ,过E 作EF ∥AC 交AB 于F ,则( ) A 、AF=2BF; B 、AF=BF; C 、AF>BF; D 、AF

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经典试卷(供参考)

图4 C A D B E 图2 A B D C E F 图1 图 3 45321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测试题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50 (B )80 (C )50或80 (D )40或65 2. 如图1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 】. (A )2平方厘米 (B )1平方厘米 (C ) 12平方厘米 (D )1 4 平方厘米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厘米 (B )7厘米 (C )9厘米 (D )11厘米 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2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 (A )HL (B )SSS (C )SAS (D )ASA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所测距离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对准确 B.误差很大,不可信 C.可能有误差,但误差不大,结果可信 D.如果有误差的话就想办法直接测量,不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距离 6. 在图3所示的3×3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 【 】. (A )145° (B )180° (C )225° (D )270° 7.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 (A )AB =A ′B ′,BC =B ′C ′,∠A =∠A ′ (B )∠A =∠A ′,∠B =∠B ′,AC =B ′C ′ (C )∠A =∠A ′,∠B =∠B ′,∠C =∠C ′ (D )AB =A ′B ′,BC =B ′C ′,△ABC 的周长等于△A ′B ′C ′的周长 8. 如图4所示,△ABC 中,∠C =90°,点D 在AB 上,BC =BD ,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 【 】. (A )3 (B )4 ( C )5 ( D )6 9. 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5所示放置,已知AE BC ∥,则AFD ∠的度数是 【 】. (A )45 (B )50 (C )60 (D )75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长方形ABCD的边AD上找一点P,使得点P到B、C两点的距离之和最短,则点P的位置应该在_____. 【答案】AD的中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过AD作C点的对称点C′,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或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 AC=PC′,从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这时的P点使BP+PC的之最短. 详解:如图,过AD作C点的对称点C′,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C=PC′,CD=C′D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 ∴△ABP≌△DC′P ∴AP=PD 即P为AD的中点. 故答案为P为AB的中点.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矩形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得出动点P所在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点 A(1,2),点 P 是 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且△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答案】5(0,5),(0,4),0, 4?? ??? 【解析】 【分析】 有三种情况:①以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交y 轴于D ,求出OA 即可;②以A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交y 轴于P ,求出OP 即可;③作OA 的垂直平分线交y 轴于C ,则AC =OC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 即可. 【详解】 有三种情况:①以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交y 轴于D ,则OA =OD = 22125+=; ∴D (0,5); ②以A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交y 轴于P ,OP =2×y A =4, ∴P (0,4); ③作OA 的垂直平分线交y 轴于C ,则AC =OC , 由勾股定理得:OC =AC =()2212OC +-, ∴OC =54 , ∴C (0,54 ); 故答案为:5(0,5),(0,4),0, 4?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 3.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P 是ABC 内任一点,PD AB ,PE BC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试卷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单元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ABC 中,∠B =∠C ,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 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 A.∠A B.∠B C.∠C D.∠B 或∠C 2.如图,在CD 上求一点P ,使它到OA ,OB 的距离相等,则P 点是( ) A.线段CD 的中点 B.OA 与OB 的中垂线的交点 C.OA 与CD 的中垂线的交点 D.CD 与∠AOB 的平分线的交点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如图所示,△ABD ≌△CDB ,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 B.△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 C.∠A +∠ABD =∠C +∠CBD D.AD ∥BC ,且AD =BC 4.如图,已知AB =DC ,AD =BC ,E ,F 在DB 上两点且BF =DE ,若∠AEB =120°,∠ADB =30°,则∠BCF = ( ) 5A.6A. 789.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过B 作BE ⊥AD 于E ,过E 作EF ∥AC 交AB A D A C B O D C B A

于F ,则( ) A. AF =2BF B.AF =BF C.AF >BF D.AF <BF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 A .60° B .75° C .90° D .95°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1.能够____ 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12.已知,如图,AD =AC ,BD =BC ,O 为AB 上一点,那么,图中共有 对全等三角形. 13.如图,△ABC ≌△ADE ,则,AB = ,∠E = ∠ .若∠BAE =120°, ∠BAD =40°,则∠BAC = . 14.△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2,若AB =3,EF =4,则AC = . 15.△ABC 中,∠C =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且CD =4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5分) 16.(7分)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 ≌△ACD 的理由. 证明: ∵AD 平分∠BAC ∴∠________=∠_________(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ABD 和△ACD 中 ∵??????? ∴△ABD ≌△ACD ( ) B A C B A E D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F E D C B A A E C B A ′ E ′ D

【精选】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在ABC 中,45ABC ∠=,AD ,BE 分别为BC ,AC 边上的高,连接DE ,过点 D 作DF D E ⊥与点 F , G 为BE 中点,连接AF ,DG . (1)如图1,若点F 与点G 重合,求证:AF DF ⊥; (2)如图2,请写出AF 与DG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 【答案】(1)详见解析;(2)AF=2DG,且AF ⊥DG,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 利用条件先△DAE ≌△DBF,从而得出△F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证明△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2) 延长DG 至点M,使GM=DG,交AF 于点H,连接BM, 先证明△BGM ≌△EGD,再证明△BDM ≌△DAF 即可推出. 【详解】 解:(1)证明:设BE 与AD 交于点H..如图, ∵AD,BE 分别为BC,AC 边上的高, ∴∠BEA=∠ADB=90°. ∵∠ABC=45°, ∴△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D=BD. ∵∠AHE=∠BHD, ∴∠DAC=∠DBH. ∵∠ADB=∠FDE=90°, ∴∠ADE=∠BDF. ∴△DAE ≌△DBF.

∴BF=AE,DF=DE. ∴△F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FE=45°. ∵G 为BE 中点, ∴BF=EF. ∴AE=EF. ∴△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FE=45°. ∴∠AFD=90°,即AF ⊥DF. (2)AF=2DG,且AF ⊥DG.理由:延长DG 至点M,使GM=DG,交AF 于点H,连接BM, ∵点G 为BE 的中点,BG=GE. ∵∠BGM ∠EGD, ∴△BGM ≌△EGD. ∴∠MBE=∠FED=45°,BM=DE. ∴∠MBE=∠EFD,BM=DF. ∵∠DAC=∠DBE, ∴∠MBD=∠MBE+∠DBE=45°+∠DBE. ∵∠EFD=45°=∠DBE+∠BDF, ∴∠BDF=45°-∠DBE. ∵∠ADE=∠BDF, ∴∠ADF=90°-∠BDF=45°+∠DBE=∠MBD. ∵BD=AD, ∴△BDM ≌△DAF. ∴DM=AF=2DG,∠FAD=∠BDM. ∵∠BDM+∠MDA=90°, ∴∠MDA+∠FAD=90°. ∴∠AHD=90°. ∴AF ⊥DG. ∴AF=2DG,且AF ⊥DG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关键在于灵活运用性质. 2.取一副三角板按图()1拼接,固定三角板60,()30ADC D ACD ∠=∠=,将三角板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全等到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锐角相等。 2、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A.∠A B.∠B C.∠C D.∠B或∠C 3、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边和夹角 B.已知两角和夹边 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 角 D.已知三边 4、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A=∠D;再加一个条件,却不能判断 △ABC与△DEF全等的 是(). A. BC=EF B.AC=DF C.∠B=∠E D.∠C=∠F 5、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6、在△ABC和△A'B'C'中有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 ⑤∠B=∠B',⑥∠C=∠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7、如图,已知∠1=∠2,欲得到△ABD≌△ACD,还须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 A、∠ADB=∠ADC B、∠B=∠C C、DB=DC D、AB=AC 8、如图,△ABC≌△ADE,若∠BAE=120°,∠BAD=40°,则∠BAC的度数为 A. 40° B. 80° C.120° D. 不能确定 9、如图,AE=AF,AB=AC,EC与BF交于点O,∠A=600,∠B=250,则∠EOB 的度数为()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试题

《全等三角形》 一、填空题 1,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题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是a 、b ,斜边是c ,那么a 2+b 2=c 2 .即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逆定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根据SAS ,如果AB =AC , = ,即可判定ΔABD ≌ΔACE . 4,如图2,BD 垂直平分线段AC ,AE ⊥BC ,垂足为E ,交BD 于P 点,PE =3cm ,则P 点到直线AB 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5,如图3,在等腰Rt△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BAC 交BC 于D ,DE ⊥AB 于D ,若AB =10,则△BDE 的周长等于____. 7,如图5,AD =AE ,∠1=∠2,BD =CE ,则有△ABD ≌ ,理由是 . 8,如图6,AD ⊥BC ,DE ⊥AB ,DF ⊥AC ,D 、E 、F 是垂足,BD =CD ,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_______对.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相等的角是直角 B.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平行 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互补 D.经过两点有具只有一条直线 2,如图7所示,若△ABE ≌△A CF ,且AB =5,AE =2,则EC 的长为( ) A.2 B.3 C.5 D.2.5 3,如图8所示,∠1=∠2,BC =EF ,欲证△ABC ≌△DEF ,则还须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 A.AB =DE B.∠ACE =∠DFB C.BF =EC D.∠ABC =∠DEF 图2 E C D P A B 图3 E D C B A E D A B C 1 2 图5 图1 E D C B A 图6 A F (8)C E B D 图7 F E C B A 图8

全等三角形的三套测试卷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的三套测试卷 A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ABC ≌△DBC,且∠A 和∠D,∠ABC 和∠DBC 是对应角,其对应边 :_______. 2.如图,△ABD ≌△ACE,且∠BAD 和∠CAE,∠ABD 和∠ACE,∠ADB 和∠AEC 是对应角,则对应边_________. 3. 已知:如图,△ABC ≌△FED,且BC=DE.则∠A=__________,A D=_______. 4. 如图,△ABD ≌△ACE,则AB 的对应边是_________,∠BAD 的对应角是______. 5. 已知:如图,△ABE ≌△ACD,∠B=∠C,则∠AEB=_______,AE=________. 6.已知:如图 , AC ⊥BC 于C , DE ⊥AC 于E , AD ⊥AB 于A , BC=AE .若AB=5 , 则AD=___________. 7.已知:△ABC ≌△A ’B ’C ’, △A ’B ’C ’的周长为12cm ,则△ABC 的周长为 . 8.如图, 已知:∠1=∠2 , ∠3=∠4 , 要证BD=CD , 需先证△AEB ≌△A EC , 根据是_________再证△BDE ≌△______ , 根据是__________. 4 32 1E D C B A 9.如图,∠1=∠2,由AAS 判定△ABD ≌△ACD ,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10.如图,在平面上将△ABC 绕B 点旋转到△A ’BC ’的位置时,AA ’∥BC ,∠ABC=70°,则∠CBC ’为________度. 二.选择题(每题3 分 ,共 30分) 1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是 ( ) 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A B C D 12 A A' B C C'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图 4 C A D B E 图2 A B D C E F 图1 图3 45321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_______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o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50o (B )80o (C )50o 或80o (D )40o 或65o 2. 如图1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 】. (A )2平方厘米 (B )1平方厘米 (C ) 12平方厘米 (D )1 4 平方厘米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厘米 (B )7厘米 (C )9厘米 (D )11厘米 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2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 (A )HL (B )SSS (C )SAS (D )ASA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所测距离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对准确 B.误差很大,不可信 C.可能有误差,但误差不大,结果可信 D.如果有误差的话就想办法直接测量,不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距离 6. 在图3所示的3×3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 【 】. (A )145° (B )180° (C )225° (D )270° 7.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 (A )AB =A ′B ′,BC =B ′C ′,∠A =∠A ′ (B )∠A =∠A ′,∠B =∠B ′,AC =B ′C ′ (C )∠A =∠A ′,∠B =∠B ′,∠C =∠C ′ (D )AB =A ′B ′,BC =B ′C ′,△ABC 的周长等于△A ′B ′C ′的周长 8. 如图4所示,△ABC 中,∠C =90°,点D 在AB 上,BC =BD ,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 【 】. (A )3 (B )4 (C )5 (D )6 9. 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5所示放置,已知AE BC ∥,则AFD ∠的度数是 【 】. (A )45o (B )50o (C )60o (D )75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