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解析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专题一三角形个数的确定

1.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A.2 B.18 C.19 D.20

2.如图所示,第1个图中有1个三角形,第2个图中共有5个三角形,第3个图中共有9个三角形,依此类

推,则第6个图中共有三角形__________个.

3.阅读材料,并填表:

在△ABC中,有一点P1,当P1、A、B、C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构成三个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如图).当△ABC内的点的个数增加时,若其他条件不变,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情况怎样?

完成下表:

△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

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

专题二根据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确定未知字母的范围

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

A.-6<a<-3 B.-5<a<-2 C.2<a<5 D.a<-5或a>-2

5. 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如果b=4,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

6.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x、8,且x是不等式

2

2

x+

12

3

x

-

-的正整数解,试求第三边x的长.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

(1)高: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中线:连接三角形的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以“是否有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两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而不是分为三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

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而不是直线或射线.

【方法技巧】

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时,要看两条较短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

2.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参考答案:

1.D 解析:线段AB上有5个点,线段AB与点C组成5×(5-1)÷2=10个三角形;同样,线段DE上也有5个点,线段DE与点C组成5×(5-1)÷2=10个三角形,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20个.故选D.

2.21 解析:根据前边的具体数据,再结合图形,不难发现:后边的总比前边多4,若把第一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看作是1=4-3,则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4n-3.所以当n=6时,原式=21.

3.解:填表如下:

△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

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7 (2015)

解析:当△ABC内有1个点时,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3=1×2+1;当△ABC内有2个点时,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5=2×2+1;参考上面数据可知,三角形的个数与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三角形内有n 个点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2n+1,故当有3个点时,三角形的个数是3×2+1=7;当有

1007个点时,三角形的个数是1007×2+1=2015.

4.B 解析:根据题意,得8-3<1-2a<8+3,即5<1-2a<11,解得-5<a<-2.故选B.5.10 解析:∵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c<a+b.∵b=4,

∴a=1,2,3,4.a=1时,c=4;a=2时,c=4或5;a=3时,c=4,5,6;a=4时,c=4,5,6,7.∴这样的三

角形共有1+2+3+4=10个.

6.解:原不等式可化为3(x+2)>-2(1-2x),解得x<8.

∵x是它的正整数解,

∴x可取1,2,3,5,6,7.

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6<x<10,

∴x=7.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专题一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角度

1.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D点,∠A=50°,则∠D=()

A.15° B.20° C.25° D.30°

2.如图,已知:在直角△ABC中,∠C=90°,BD平分∠ABC且交AC于D. 若AP平分∠BAC且交BD于P,求∠BPA的度数.

3.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解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

(2)在图2中,若∠D=40°,∠B=30°,试求∠P的度数;(写出解答过程)

(3)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其他条件不变,试写出∠P与∠D、∠B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专题二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4.如图,∠ABD,∠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A=50°,∠D=10°,则∠P的度数为()

A.15°B.20° C.25° D.30°

5.如图,△ABC中,CD是∠ACB的角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若∠A=40°,∠B=72°.

(1)求∠DCE的度数;

(2)试写出∠DCE与∠A、∠B的之间的关系式.(不必证明)

6.如图:

(1)求证:∠BDC=∠A+∠B+∠C;

(2)如果点D与点A分别在线段BC的两侧,猜想∠BDC、∠A、∠ABD、∠ACD这4个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三角形的外角及性质

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温馨提示】

1.三角形的外角是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而不是两边延长线组成的角.

2.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中的内角一定是与外角不相邻的内角.

【方法技巧】

1.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时,可直接使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出: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参考答案:

1.C 解析:∵∠ABC的平分线与∠A 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1=1

2

∠ACE,∠2=

1

2

∠ABC.又∵∠D=∠1

-∠2,∠A=∠ACE-∠ABC,∴∠D=1

2

∠A=25°.故选C.

2.解:(法1)因为∠C=90°,所以∠BAC+∠ABC=90°,

所以1

2

(∠BAC+∠ABC)=45°.

因为BD平分∠ABC,AP平分∠BAC ,

∠BAP=1

2

∠BAC,∠ABP=

1

2

∠ABC ,

即∠BAP+∠ABP=45°,

所以∠APB=180°-45°=135°. (法2)因为∠C=90°,所以∠BAC+∠ABC=90°,

所以1

2

(∠BAC+∠ABC)=45°,

因为BD平分∠ABC,AP平分∠BAC,

∠DBC=1

2

∠ABC,∠PAC=

1

2

∠BAC ,所以∠DBC+∠PAD=45°.

所以∠APB=∠PDA+∠PAD =∠DBC+∠C+∠PAD=∠DBC+∠PAD+∠C =45°+90°=135°.

3.解:(1)∠A+∠D=∠B+∠C;

(2)由(1)得,∠1+∠D=∠3+∠P,∠2+∠P=∠4+∠B,∴∠1-∠3=∠P-∠D,∠2-∠4=∠B-∠P,又∵AP、CP分别平分∠DAB和∠BCD,∴∠1=∠2,∠3=∠4,

∴∠P-∠D=∠B-∠P,即2∠P=∠B+∠D,∴∠P=(40°+30°)÷2=35°.

(3)2∠P=∠B+∠D.

4.B 解析:延长DC,与AB交于点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可得∠ACD=50°+∠AEC=50°+∠ABD+10°,整理得∠ACD-∠ABD=60°.设AC与BP相交于点O,则∠AOB=∠POC,

∴∠P+1

2

∠ACD=∠A+

1

2

∠ABD,即∠P=50°-

1

2

(∠ACD-∠ABD)=20°.故选B.

5.解:(1)∵∠A=40°,∠B=72°,∴∠ACB=68°.∵CD平分∠ACB,∴∠DCB=1

2

∠ACB=34°.

∵CE是AB边上的高,∴∠ECB=90°-∠B=90°-72°=18°.∴∠DCE=34°-18°=16°.

(2)∠DCE=1

2

(∠B-∠A).

6.(1)证明:延长BD交AC于点E,∵∠BEC是△ABE的外角,∴∠BEC=∠A+∠B.

∵∠BDC是△CED的外角,∴∠BDC=∠C+∠DEC=∠C+∠A+∠B.

(2)猜想:∠BDC+∠ACD+∠A+∠ABD=360°.证明:∠BDC+∠ACD+∠A+∠ABD

=∠3+∠2+∠6+∠5+∠4+∠1=(∠3+∠2+∠1)+(∠6+∠5+∠4)=180°+180°=360°.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专题一根据正多边形的内角或外角求值

1.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5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A.12 B.11 C.10 D.9

2.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

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内角都等于与它相邻的外角的9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专题二求多个角的和

4.如图为某公司的产品标志图案,图中∠A+∠B+∠C+∠D+∠E+∠F+∠G=()

A.360° B.540° C.630° D.720°

5.如图,∠A+∠ABC+∠C+∠D+∠E+∠F=_________°.

6.如图,求:∠A+∠B+∠C+∠D+∠E+∠F的度数.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多边形及相关概念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温馨提示】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做(n-3)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为(n-2)个三角形.对角线的条数与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不要弄错.

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而不是180°.

【方法技巧】

1.连接多边形的对角线,将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2.多边形的内角和随边数的变化而变化,但外角和不变,都等于360°,可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不变求多边形的边数等.

参考答案:

1.A 解析:∵每个内角为150°,∴每个外角等于30°.∵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360°÷30°=12,∴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12.故选A.

2.1440 解析:∵多边形的边数为360°÷36°=10,多边形的内角为180°-36°=144°,∴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44°×10=1440°.

3.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n-2)·180°=9×360°,解得n=20.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20.

4.B 解析:∵∠1=∠C+∠D,∠2=∠E+∠F,

∴∠A+∠B+∠C+∠D+∠E+∠F+∠G=∠A+∠B+∠1+∠2+∠G=540°.故选B.

5.360°解析:在四边形BEFG中,

∵∠EBG=∠C+∠D,

∠BGF=∠A+∠ABC,

∴∠A+∠ABC+∠C+∠D+∠E+∠F=∠EBG+∠BGF+∠E+∠F=360°.

6.解:∵∠POA是△OEF的外角,∴∠POA=∠E+∠F.

同理:∠BPO=∠D+∠C.

∵∠A+∠B+∠BPO+∠POA=360°,

∴∠A+∠B+∠C+∠D+∠E+∠F=360°.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1全等三角形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专题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如图,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BD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CDB的平分线DF交BC于点F.求证:△A BE≌△CDF.

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不与B,C重合),F,E分别是AD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BE.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CDF (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1)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

(2)证明:

3.如图,△ABC 中,点D 在BC 上,点E 在AB 上,BD=BE ,要使△ADB≌△CEB,还需添加一个条件. (1)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AD=CE; ②AE=CD;

③∠BAC=∠BCA; ④∠ADB=∠CEB;

请你从中选出一个能使△ADB≌△CEB 的条件,并给出证明;

(2)在(1)中所给出的条件中,能使△ADB≌△CEB 的还有哪些?直接在题后横线上写出满足题意的条件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4.如图,已知△ABC 中,∠ABC =45°,AC =4,H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则线段BH 的长度为(

A .6

B .4

C .23

D .5 5.【2013·襄阳】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将△AD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使AC 与AB 重合,点D 落在点

E 处,AE 的延长线交CB 的延长线于点M ,EB 的延长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N . 求证:AM =AN .

N

M

E D B C

A

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边上一点,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使点E、A在直线DC的同侧,连接AE.求证:AE∥BC.

专题三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与∠DFE的度数和是()

A.60° B.90° C.120° D.150°

8.有一座小山,现要在小山A、B的两端开一条隧道,施工队要知道A、B两端的距离,于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两端的距离,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9.已知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AB,可过点A作直线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延长线上找一点B′,使∠ACB′=∠ACB,这时只要量出AB′的长,就知道AB的长,对吗?为什么?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温馨提示】

1.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必须有一条边分别相等,只有角分别相等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HL ”定理指的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而不是斜边和直角分别相等. 【方法技巧】 1.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准确地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其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 (2)对应顶点所对应的边是对应边; (3)公共边(角)是对应边(角); (4)对顶角是对应角;

(5)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可以依据字母的对应位置来确定,如若△AB C ≌△DEF ,

说明A 与D ,B 与E ,C 与F 是对应点,则∠ABC 与∠DEF 是对应角,边AC 与边DF 是对应边. 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解题思路:

SAS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 ????

??

???????????

???

???

???

???????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

参考答案:

1.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D ,∠A=∠C ,AB ∥CD , ∴∠ABD=∠CDB .

∵∠AB E=21∠ABD ,∠CDF=2

1

∠CDB ,∴∠ABE=∠CDF .

在△ABE 与△CDF 中,

??

?

??∠=∠=∠=∠CDF ABE CD

AB C A ∴△ABE ≌△CDF . 2.解:(1)DC BD =(或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ED FD =,BE CF =中任选一个即可﹒ (2)以DC BD =为例进行证明: ∵CF ∥BE , ∴∠FCD ﹦∠EBD .

又∵DC BD =,∠FDC =∠EDB , ∴△BDE ≌△CDF . 3.解:(1)添加条件②,③,④中任一个即可,以添加②为例说明. 证明:∵AE=CD,BE=BD , ∴AB=CB.

又∠ABD=∠CBE,BE=BD , ∴△ADB≌△CEB. (2)③④.

4.B 解析:∵∠ABC =45°,AD ⊥BC ,∴AD =BD ,∠ADC =∠BDH , ∠AHE =∠BHD =∠C .∴△ADC ≌△BDH .∴BH =AC =4.故选B . 5.证明:如图所示,

765

4

321

N

M

E D B C

A

∵△AEB 由△ADC 旋转而得, ∴△AEB ≌△ADC .∴∠3=∠1,∠6=∠C .∵AB =AC ,AD ⊥BC ,∴∠2=∠1,∠7=∠C .∴∠3=∠2,∠6=∠7.∵∠4=∠5,∴∠ABM =∠ABN . 又∵AB =AB ,∴△AMB ≌△ANB .∴AM =AN .

6.证明:∵△ABC 和△EDC 是等边三角形, ∴∠BCA =∠DCE =60°. ∴∠BCA -∠ACD =∠DCE -∠ACD ,即∠BCD =∠ACE . 在△DBC 和△EAC 中,BC =AC ,∠BCD =∠ACE ,DC =EC , ∴△DBC ≌△EAC (SAS ). ∴∠DBC =∠EAC . 又∵∠DBC =∠ACB =60°, ∴∠ACB =∠EAC .∴AE ∥BC . 7.B 解析:∵滑梯、墙、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又∵BC=EF,AC=DF ,∴Rt△ABC≌Rt△DEF.∴∠ABC =∠DEF ,∵∠DEF +∠DFE =90°,∴∠ABC+∠DFE=90°.

8.解:在△ABC 和△CED 中,AC=CD ,∠ACB=∠ECD,EC=BC ,

∴△ABC≌△CED.∴AB=ED.即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两端的距离. 9.解:对.

理由:∵AC⊥AB,∴∠CAB=∠CAB′=90°. 在△ABC 和△AB′C 中,

ACB ACB AC AC CAB CAB =??

=??=?

∠∠′,,

∠∠′, ∴△ABC≌△AB′C(ASA ).∴AB′=AB.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1轴对称 13.2

画轴对称图形

专题一 轴对称图形

1.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众所周知,几何图形中有许多轴对称图

形,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唯一)

3.如图,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请用两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涂黑两个小正方形,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

专题二 轴对称的性质

4.如图,△ABC 和△ADE 关于直线l 对称,下列结论:①△ABC≌△ADE;②l 垂直平分DB ;③∠C=∠E;④BC 与DE 的延长线的交点一定落在直线l 上.其中错误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如图,∠A=90°,E为BC上一点,A点和E点关于BD对称,B点、C点关于DE对称,求∠AB C和∠C的度数.

6.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对称.

(1)结合图形指出对称点.

(2)连接A、A′,直线m与线段AA′有什么关系?

(3)延长线段AC与A′C′,它们的交点与直线m有怎样的关系?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叙述出来与同伴交流.

专题三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7.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EF的长是()

A.3 B.2 C.3D.1

8.如图,在△ABC中,BC=8,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E,则△ADE的周长等于________.

9.如图,AD⊥BC,BD=DC,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线段AB、BD、D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专题四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10.已知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a,b),则a+b的值是()

A.1 B.-1 C.5 D.-5

11.已知P1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P2(3-2a,2a-5)是第三象限内的整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则P1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轴对称: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温馨提示】

1.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是指一个具有对称的性质的图形;轴对称是针对两个图形而言,它描述的是两个图形的一种位置关系.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

参考答案:

1.D 解析:∵将D 图形上下或左右折叠,图形都能重合,∴D 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D .

2.圆、正三角形、菱形、长方形、正方形、线段等 3.如图所示:

4.A 解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得,如果△ABC 和△ADE 关于直线l 对称,则△ABC≌△ADE,即①正确;因为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故l 垂直平分DB ,∠C=∠E,即②,③正确;因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或延长线如果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故BC 与DE 的延长线的交点一定落在直线l 上,即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故选A . 5.解:根据题意A 点和E 点关于BD 对称, 有∠ABD=∠EBD,即∠ABC=2∠ABD=2∠EBD. B 点、C 点关于DE 对称,

有∠DBE=∠BCD,∠ABC=2∠BCD. 且已知∠A=90°, 故∠ABC+∠BCD=90°.

故∠ABC=60°,∠C=30°.

6.解:(1)对称点有A 和A',B 和B',C 和C'. (2)连接A 、A′,直线m 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

(3)延长线段AC 与A′C′,它们的交点在直线m 上,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也在直线m 上,即若两线段关于直线m 对称,且不平行,则它们的交点或它们的延长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

7.B 解析:在Rt△FDB 中,∵∠F=30°,∴∠B=60°. 在Rt△ABC 中,∵∠ACB=90°,∠ABC=60°, ∴∠A=30°.在Rt△AED 中,∵∠A=30°, DE =1,∴AE=2.连接EB.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EB =AE =2. ∴∠EBD=∠A=30°.∵∠ABC=60°,∴∠EBC=30°.∵∠F=30°,∴EF=EB =2.故选B .

A

B

F

C

E

D

8.8 解析:∵D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DB=DA .∵EG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EC=EA . ∵BC=8,∴△ADE 的周长=DA+EA+DE=DB+DE+EC=BC=8. 9.解:AB+BD=DE .

证明:∵AD⊥BC,BD=DC ,∴AB=AC . ∵点C 在AE 的垂直平分线上, ∴AC=CE . ∴AB=CE .

∴AB+BD=CE+DC=DE .

10.C 解析:关于y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a=2,b=3.∴a+b=5. 解得1.5<a <2.5,又因为a 必须为整数,∴a=2.∴点P 2(-1,-1). ∴P 1点的坐标是(-1,1).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整式的乘法

专题一 幂的性质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3a 2-a 2=2

B .(a 2)3=a 9

C .a 3?a 6=a 9

D .(2a 2)2=2a 4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

x ·622x x = B .4x ·8

2x x =

C .6

3

2)(x x -=- D .5

2

3)(x x =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a 2+a 2=3a 4

B .a 6÷a 2=a 3

C .a 6·a 2=a 12

D .( -a 6)2=a 12

专题二 幂的性质的逆用

4.若2a =3,2b =4,则23a+2b

等于( ) A .7 B .12 C .432 D .108

5.若2m=5,2n=3,求23m+2n

的值.

6.计算:(1)(-0.125)2014×(-2)2014×(-4)2015

; (2)(-

19

)2015×811007

专题三 整式的乘法

7.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2325a a a +=

B .22(2)()2a b a b a ab b +-=--

C .23622a a a ?=

D .222(2)4a b a b +=+

8.若(3x 2-2x +1)(x +b )中不含x 2项,求b 的值,并求(3x 2

-2x +1)(x +b )的值.

9.先阅读,再填空解题:

(x +5)(x +6)=x 2

+11x +30;

(x -5)(x -6)=x 2

-11x +30;

(x -5)(x +6)=x 2

+x -30;

(x +5)(x -6)=x 2

-x -30.

(1)观察积中的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与两因式中的常数项有何关系?答:________. (2)根据以上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________. (3)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a +99)(a -100)=________;(y -80)(y -81)=________.

10.计算:(3x 3

y -18x 2y 2

+x 2

y )÷(-6x 2

y )=________.

11.计算:2

362743

19132

()(ab b a b a -÷-

12.计算:(a -b )3÷(b -a )2+(-a -b )5÷(a +b )4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1.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若AB=?14,?AC=19,则MN的长为. A. B.2.C.D.3.2.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 中,AB≠AD,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 的周长为 4cm 6cm8cm 10cm AE O B C A F M DQ 3题 o B C N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E⊥BC于E,AF⊥CD于F,∠EAF=45,且

AE+AF=ABCD的周长是 4、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 的中点,把BC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F点处,BQ为折痕,则∠FBQ= A 0° B 5° C 0° D 15° 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均在其内部,且DE=EF=FG=GH=HB=2,∠E=∠F=∠G=∠H=60°,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A. B.2 C. D.32 6、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cm、4cm和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7、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的众数与它的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8、如图OA、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 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BA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12米;④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 ?的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 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连接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 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A B A B =,2111B C B C =,2111C A C A =,顺次连接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__________次操作. 【答案】4 【解析】 【分析】 连接111,,AC B A C B ,根据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可得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从而得出第一次操作: 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 2020……直至第四次操作4443334 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连接111,,AC B A C B ∵111,,A B AB B C BC C A CA === 根据等底同高可得: 111111111,,C A B C AB ABC A B C A BC A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S S ======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 ∴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中考题 型) 第16讲认识三角形经典·考题·赏析 【例1】若的三边分别为4,x,9,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当周长为奇数时,x=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而大于两边之差故5<x<13,18<l<26;周长为19时,x=6,周长为21时,x =8,周长为23时,x=10,周长为25时,x=12, 【变式题组】 01.若△ABC的三边分别为4,x,9,且9为最长边,则x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02.设△ABC三边为a,b,c的长度均为正整数,且a<b<c,a+b+c= 13,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 共有______________个. 03.用9根同样长的火柴棒在桌面上摆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并全 部用完,能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 形个数是( ). A.1 B.2 C.3 D.4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8cm,周长为58cm,试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解法指导】对等腰三角形,题目没有交代底边和腰,要给予讨论.当18cm为腰时,底边为58-18×2=22,则三边为18,18,22. 当18cm为底边时,腰为 5818 2 =20,则三边为20,20,18.此两种情况都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解:18cm,18cm,22cm或18cm,20,20cm.

【变式题组】 0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12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是( ) A.24cm B.30cm C.24cm或30cm D.18cm 0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 能作为第三条边的是( ) A.13cm B.6cm C.5cm D.4cm 0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0 两部分,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为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是△ADC的中线,EF是△DEC的中线,FG是△EFC的中线,若S△GFC=1cm2,则S△ABC=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中线将原三角形面积一分为二,由FG为△EFC的中线,知S△EFC=2S△GFC=2.又由EF为△DEC中线,S△DEC=2S△EFC=4.同理S△ADC=8,S△ABC =16.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点D、E、F 分别是BC、AD、BE的中 点,S△ABC=4,则S△EFC= ______________. 02.如图,点D是等腰△ABC底边BC 上任意一点,DE⊥AB于E,DF⊥AC 于F,若一腰上的高为4cm,则 DE+DF=______________. 0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AD >AB) ,点E在BC上,且AE=AD, DF⊥AE于F,则DF与AB的数量 关系是______________. 【例4】已知,如图,则 ∠A+∠B+∠C+∠D+∠E= 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这是本章的一个基 本图形,其基本方法为构造三角形或 四边形内角和,结合八字形角的关系 (第2题图)

学而思初二数学上册培优辅导讲义(人教版新编)

第1讲 与相交有关概念及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2.掌握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内错角、中旁内角的定义,并能用图形或几何符号表示它们. 3.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条件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一共构成哪 几对对顶角?一共构成哪几对邻补角? 【解法指导】 ⑴对顶角和邻补角是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图角. ⑵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⑶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有6对对顶角. 12对邻补角. 【变式题组】 01.如右图所示,直线AB 、CD 、EF 相交于P 、Q 、R ,则: ⑴∠ARC 的对顶角是 . 邻补角是 .⑵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 02.当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2对对顶角; 当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6对对顶角; 当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12对对顶角. A B C D E F A C D E F P Q R

问:当有10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 对顶角. 【例2】如图所示,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OF 分别平分∠BOC 、 ∠AOC . ⑴求∠EOF 的度数; ⑵写出∠BOE 的余角及补角. 【解法指导】解这类求角大小的问题,要根据所涉及的角的定义,以及各角的数量关系,把它们转化为代数式 从而求解; 【解】⑴∵OE 、OF 平分∠BOC 、∠AOC ∴∠EOC =21∠BOC ,∠FOC =21 ∠AOC ∴ ∠EOF =∠EOC +∠FOC =2 1∠BOC +2 1 ∠AOC =()AOC BOC ∠+∠21 又∵∠BOC +∠ AOC =180° ∴∠EOF =21 ×180°=90° ⑵∠BOE 的余角是:∠COF 、∠AOF ;∠ BOE 的补角是:∠AOE.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且∠EOC =100°,则∠BOD 的度数是( ) A .20° B . 40° C .50° D .80° C E F E A A C D O (第1题图) 1 4 3 2 (第2题图)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25 配方法-精编

专题 25 配方法 阅读与思考 把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部分写成完全平方式或者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的形式,这种方法叫配方法,配方法是代数变形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相等关系,讨论不等关系的常用技巧. 配方法的作用在于改变式子的原有结构,是变形求解的一种手段;配方法的实质在于揭示式子的非负性,是挖掘隐含条件的有力工具. 配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配方”,恰当的“拆”与“添”是配方常用的技巧,常见的等式有: 1、222 2()a ab b a b ±+=± 2、2 a b ±= 3、2222 222()a b c ab bc ca a b c +++++=++ 4、2 2 2 2221 [()()()]2 a b c ab bc ac a b b c a c ++---= -+-+- 配方法在代数式的求值,解方程、求最值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运用配方解题的关键在于: (1) 具有较强的配方意识,即由题设条件的平方特征或隐含的平方关系,如2 a = 能 联想起配方法. (2) 具有整体把握题设条件的能力,即善于将某项拆开又重新分配组合,得到完全平方式. 例题与求解 【例1】 已知实数x ,y ,z 满足2 5,z 9x y xy y +==+- ,那么23x y z ++=_____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解题思路:对题设条件实施变形,设法确定x , y 的值. 【例2】 若实数a ,b , c 满足222 9a b c ++= ,则代数式2 2 2 ()()()a b b c c a -+-+- 的 最大值是 ( ) A 、27 B 、18 C 、15 D 、12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解题思路:运用乘法公式 ,将原式变形为含常数项及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最新]

一、填空题 1、设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满足0)2(42=+-+-+b a b a , 则第三边的长c 的取值范围是 . 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0 3 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 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D_____千克.” 二、选择题

) 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 °则顶角度数为( ) A.m ° B.2m ° C.(90-m)° D.(90-2m)° 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 8 3≤y ≤ 64 11 B . 64 11≤y ≤8 C . 8 3 ≤y ≤8 D .8≤y ≤16 3、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某天0点到 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论断:①0点到1点,打开两个进水口,关闭出水口;②1点到3点,同时关闭两个进水口和—个出水口;③3点到4点,关闭两个进水口,打开出水口;④5点到6点.同时打开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其中,可能正确的论断是( )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将长为15cm 的木棒截成长度为整数的三段,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不同 的截法有( ) A.5种 B. 6种 C. 7种 D.8种 5、在△ABC 中,适合条件C B A ∠=∠=∠4 1 31,则△ABC 中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6、直线l 1:y =k 1x +b 与直线l 2:y =k 2x +c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 x 的不等式k 1x +b <k 2x +c 的解集为( ). A .x >1 B .x <1 C .x >-2 D .x <-2 k 1x +b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汇编

八年级培优试卷 一、填空题 1、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满足0)2(42=+-+-+b a b a , 则第三边的长c 的取值范围是 . 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0 3 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 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_____千克.” 二、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 °则顶角度数为( ) A.m ° B.2m ° C.(90-m)° D.(90-2m)° 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 8 3≤y ≤ 64 11 B . 64 11 ≤y ≤ 8

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专题及答案 09 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

专题09 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 阅读与思考 0) a≥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是二次根式运算、化简求值的基础,主要有: 1 ≥ a、a2一样都是非负数. 2 . 2 =a(a≥0).解二次根式问题的基本途径——通过平方,去掉根号有理化. 3 () () a a a a a ≥ ?? ==? -≤ ?? 揭示了与绝对值的内在一致性. 4 a b =(a≥0,b≥0). 5 =(a≥0,b>0).给出了二次根式乘除法运算的法则. 6.若a>b>0 >0,反之亦然,这是比较二次根式大小的基础. 运用二次根式性质解题应注意: (1)每一性质成立的条件,即等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2)要学会性质的“正用”与“逆用”,既能够从等式的左边变形到等式的右边,也能够从等式的右边变形到等式的左边. 例题与求解 【例1】设x,y都是有理数,且满足方程 11 40 2332 x y ππ π ???? +++--= ? ? ???? ,那么x y -的值是 ____________.(“希望杯”邀请赛试题)解题思路:将等式整理成有理数、无理数两部分,运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性质解题. 【例2】当1≤x≤2 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a≥0的隐含制约.

【例3】若a>0,b>0=+ 的值. (天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对已知条件变形,求a,b的值或探求a,b的关系. 【例4】若实数x,y,m满足关系式: 199 y x =--m的值. (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观察发现(x-199+y)与(199-x-y)互为相反数,由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探索解题的突破口. 【例5】已知 1 5 2 a b c +-=-,求a+b+c的值. (山东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题设条件是一个含三个未知量的等式,三个未知量,一个等式才能确定未知量的值呢?考虑从配方的角度试一试. 【例6】在△ABC中,AB,BC,AC 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 (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1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 (1)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 (2)我们把上述求△ABC面积的方法叫作构图法.若△ABC, (a>0),请利用图2中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画出相应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积. (3)若△ABC(m>0,n>0,且m≠n) 试运用构图法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咸宁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等知识,不规则三角形的面积,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等特殊图形求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期中专题培优复习

期中复习专题 期中专题(一) 二次根式 1.计算: (1) (9) (10) 202π-+( (12)+ (13) 2 2.已知,a =b = (1)22a b -; (2)11a b +; (3)22a ab b -+ . 3.已知22446100x y x y +--+=,求(5y - 的值.

期中专题(二) 勾股定理 1.在△ABC 中,∠C =90°,∠A =60°,BC =3+,BD 平分∠ABC 交AC 于D .求AD 的长. 2.如图,在△ABC 中,AB =AC =10,BC =16,AD ⊥AC 交BC 于D ,求DB 的长. 3.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AC 于D ,BD =4,CB =5,求AB 的长.

4.如图,在△ABC 中,∠B =45°,∠ A =15°,BC 1,求AC ,A B 的长.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60°,∠B =∠D =90°,AB =2,CD =1,求BC 和AD 的长. 6.如图,点E ,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一点,且AE 平分∠BEF ,连AF . (1)求证:∠EAF =45°; (2)若点E 为BC 的中点,AB =6,求AEF S .

期中专题(三)特殊四边形的简单证明 1.如图,在ABCD中,点E,F在AC上,且AE=CF. (1)求证: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 (2)若需四边形BEDF为菱形,则原四边形对角线之间需添加什么条件? 2.如图,AD为△ABC的平分线,DE∥AB交AC于E,DF∥AC交AB于F,判断四边形AEDF 的形状并证明. 3. (2013乌鲁木齐)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AE平分∠BAC,分别与BC,CD交于点E,F,EH⊥AB于点H,连接FH.求证:四边形CFHE是菱形.

八年级数学培优教程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 【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 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超级资源:(合集)八年级数学培优和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案(15套)

超级资源:(合集)八年级数学培优和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 案(15套) 1、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知识精读】 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 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就是乘法分配律。多项式的公因式的确定方法是: (1)当多项式有相同字母时,取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2)系数和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公因式可以是数、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进一步学习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分类解析】 1.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a x abx acx ax m m m m 2 2 13 (2)a a b a b a ab b a ()()()-+---3 2 2 22 分析:(1)若多项式的第一项系数是负数,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系数是正数,在提出“-”号后,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解:-+--=--+++++a x abx acx ax ax ax bx c x m m m m m 2 2 1323() (2)有时将因式经过符号变换或将字母重新排列后可化为公因式,如:当n 为自然数时,() ()()()a b b a a b b a n n n n -=--=----222121;,是在因式分解过程中常用的因式

变换。 解:a a b a b a ab b a ()()()-+---32222 ) 243)((] 2)(2))[(() (2)(2)(222 223b b ab a b a a b b a a b a b a a b a ab b a a b a a ++--=+-+--=-+-+-= 2. 利用提公因式法简化计算过程 例:计算1368 987 521136898745613689872681368987123?+?+?+? 分析:算式中每一项都含有987 1368 ,可以把它看成公因式提取出来,再算出结果。 解:原式)521456268123(1368987 +++?= = ?=987 1368 1368987 3. 在多项式恒等变形中的应用 例:不解方程组23 532 x y x y +=-=-?? ?,求代数式()()()22332x y x y x x y +-++的值。 分析:不要求解方程组,我们可以把2x y +和53x y -看成整体,它们的值分别是3和-2,观察代数式,发现每一项都含有2x y +,利用提公因式法把代数式恒等变形,化为含有2x y +和53x y -的式子,即可求出结果。 解:()()()()()()()223322233253x y x y x x y x y x y x x y x y +-++=+-+=+- 把2x y +和53x y -分别为3和-2带入上式,求得代数式的值是-6。 4. 在代数证明题中的应用 例: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 ,3 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分析:首先利用因式分解把代数式恒等变形,接着只需证明每一项都是10的倍数即可。 3 23233222 222n n n n n n n n ++++-+-=+-- =+-+=?-?33122110352 22n n n n ()() 对任意自然数n ,103?n 和52?n 都是10的倍数。 ∴-+-++3 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5、中考点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培优提高习题

八年级下“勇攀高峰”第1期(2015年3月)命题人:张志欣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a+2)x>a+2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a>0 B.a<0 C.a>﹣2 D.a<﹣2 2.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C.D. 3.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5,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5 B.m≥5 C.m<5 D.m≤5 4.已知点M(1﹣2m,m﹣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 C.D. 5.阅读理解:我们把称作二阶行列式,规定它的运算法则为=ad﹣bc,例如 =1×4﹣2×3=﹣2,如果>0,则x的解集是() A.x>1 B.x<﹣1 C.x>3 D.x<﹣3 6.如图,直线y=﹣x+2与y=ax+b(a≠0且a,b为常数) 的交点坐标为(3,﹣1),则关于x的不等式 ﹣x+2≥ax+b的解集为() A.x≥﹣1 B.x≥3 C.x≤﹣1 D.x≤3 7.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有且只有1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A.a>0 B.0≤a<1 C.0<a≤1 D.a≤1 二.填空题(共5小题) 8.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是. 9.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则a的取值范围是.

10.已知不等式3x﹣a≤0的解集为x≤5,则a的值为. 11.如果1<x<2,则(x﹣1)(x﹣2)0.(填写“>”、“<”或“=”)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2.代数式的值不大于的值,求x的取值范围. 13.解不等式组:14.解不等式组,并求其整数解.15. 某电器商场销售A、B两种型号计算器,两种计算器的进货价格分别为每台30元,40元,商 场销售5台A型号和1台B型号计算器,可获利润76元;销售6台A型号和3台B型号计算器,可获利润120元. (1)求商场销售A、B两种型号计算器的销售价格分别是多少元?(利润=销售价格﹣进货价格)(2)商场准备用不多于2500元的资金购进A、B两种型号计算器共70台,问最少需要购进A型号的计算器多少台?

八年级数学培优作业

河南省固始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数学培优作业 (考查内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命题人:吴全胜 一、 选择题 1、化简23()a -的结果是( ) A .5a - B .5a C .6a - D .6 a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 A .2m + 3n=5mn B .4 26a a a =÷ C .632)(x x = D .32a a a =? 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 ). A 、2222)1(xy y x x xy -=-; B 、)3)(3(92-+=-x x x ; C 、222)1)(1(1y x x y x ++-=+-; D 、c b a x c bx ax ++=++)(. 4、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作业中的计算摘录: ①ab b a 523=+; ②n m mn n m 33354-=-; ③5 236)2(4x x x -=-?; ④a b a b a 2)2(423-=-÷; ⑤523)(a a =; ⑥2 3)()(a a a -=-÷-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22)(b a -+ (B )mn m 2052- (C )22y x -- (D )92+-x 6、 下列各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4x 2+1 B 、4x 2-4x -1 C 、x 2+xy +y 2 D 、x 2 -4x +4 7、△ABC 的三边长分别a 、b 、c ,且a+2ab =c+2bc ,△ABC 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8、 把(-2)2009+(-2)2010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 22008 B. -2 2008 C. -2 2009 D. 22009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2cm ,面积相增加了32cm 2 ,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6cm B 、5cm C 、8cm D 、7cm 二、填空题

初二数学上册培优辅导讲义(人教版)

第12讲 与相交有关概念及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2.掌握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并能用图形或几何符号表示它们. 3.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条件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一共构成哪 几对对顶角?一共构成哪几对邻补角? 【解法指导】 ⑴对顶角和邻补角是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图角. ⑵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⑶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有6对对顶角. 12对邻补角. 【变式题组】 01.如右图所示,直线AB 、CD 、EF 相交于P 、Q 、R ,则: ⑴∠ARC 的对顶角是 . 邻补角 是 .⑵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 02.当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2对对顶角; 当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6对对顶角; 当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12对对顶角. 问:当有10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 对顶角. 【例2】如图所示,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OF 分别平分∠BOC 、 ∠AOC . ⑴求∠EOF 的度数; ⑵写出∠BOE 的余角及补角. 【解法指导】解这类求角大小的问题,要根据所涉及的角的 定义,以及各角的数量关系,把它们转化为代数式从而求解; 【解】⑴∵OE 、OF 平分∠BOC 、∠AOC ∴∠EOC =2 1 ∠BOC ,∠FOC = 21∠AOC ∴∠EOF =∠EOC +∠FOC =21∠BOC +2 1∠AOC =()AOC BOC ∠+∠21 又∵∠BOC +∠AOC =180° ∴∠EOF =21×180°=90° ⑵∠BOE 的余角是:∠COF 、∠AOF ;∠BOE 的补角是:∠AOE .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且∠EOC =100°,则∠BOD 的度数是( ) A .20° B . 40° C .50° D .80° 02.(杭州)已知∠1=∠2=∠3=62°,则∠4= . 【例3】如图,直线l 1、l 2相交于点O ,A 、B 分别是l 1、l 2上的点,试用三角尺完成下列作图: ⑴经过点A 画直线l 2的垂线. ⑵画出表示点B 到直线l 1的垂线 段. 【解法指导】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一条线段. 【变式题组】 01.P 为直线l 外一点,A 、B 、C 是直线l 上三点,且PA =4cm ,PB =5cm ,PC =6cm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P Q R A B C E F O E A B C D O (第1题图) 1 4 3 2 (第2题图) l 2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C 在直线BE 上,∠=?,∠A m ABC 与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1A ,则 1A =_____?;若再作11A BE A CE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再作22A BE A CE ∠∠、的 平分线,交于点3A ;依此类推,10A ∠= _________?. 【答案】(2m ) (1024 m )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出规律,直接利用规律解题. 【详解】 解:∵∠A 1=∠A 1CE-∠A 1BC=12∠ACE-12∠ABC=12(∠ACE-∠ABC )=12∠A=2 m ° . 依此类推∠A 2=224m m ??=,∠A 3=328m m ??=,…,∠A 10=1021024 m m ?? =. 故答案为:()2m ;()1024 m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2.如图,在△ABC 中,∠B=50°,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 =_______°. 【答案】65 【解析】 如图,∵AE 平分∠DAC ,CE 平分∠ACF ,

∴∠1= 12∠DAC ,∠2=1 2 ∠ACF , ∴∠1+∠2=1 2 (∠DAC+∠ACF ), 又∵∠DAC+∠ACF=(180°-∠BAC )+(180°-∠ACB )=360°-(∠BAC+∠ACB ),且 ∠BAC+∠ACB=180°-∠ABC=180°-50°=130°, ∴∠1+∠2= 1 2 (360°-130°)=115°, ∴在△ACE 中,∠E=180°-(∠1+∠2)=180°-115°=65°. 3.如图,1BA 和1CA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2BA 是1A BD ∠的角平分线, 2CA 是1A CD ∠的角平分线,3BA 是2A BD ∠的角平分线,3CA 是2A CD ∠的角平分线,若1A α∠=,则2018A ∠=_____________ 【答案】2017 2α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 1BC= 12∠ABC ,∠A 1CD=1 2 ∠ACD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A+∠ABC ,∠A 1CD=∠A 1BC+∠A 1,整理即可得解,同理求出∠A 2,可以发现后一个角等于前一个角的1 2 ,根据此规律即可得解. 【详解】 ∵A 1B 是∠ABC 的平分线,A 1C 是∠ACD 的平分线, ∴∠A 1BC= 12∠ABC ,∠A 1CD=1 2 ∠ACD , 又∵∠ACD=∠A+∠ABC,∠A 1CD=∠A 1BC+∠A 1,

(完整word)初二上数学培优题(一)答案

初二数学培优题(一) 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点D为BC边上一点,∠1=∠2=∠3,AC=AE,(1)求证:△ABC≌△ADE; (2)若AE∥BC,且∠E=∠CAD,求∠C的度数. 【分析】(1)由∠1=∠2=∠3,可得∠1+∠DAC=∠DAC+∠2,即∠BAC=∠DAE,又∠1+∠B=∠ADE+∠3,则可得∠B=∠ADE,已知AC=AE,即可证得:△ABC≌△ADE; (2)由题意可得,∠ADB=∠ABD=4x,在△ABD中,可得x+4x+4x=180°,解答处即可; 【解答】解:(1)∵∠1=∠2=∠3, ∴∠1+∠DAC=∠DAC+∠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BAC=∠DAE, 又∵∠1+∠B=∠ADE+∠3,则可得∠B=∠ADE, 在△ABC和△ADE中, ∴△ABC≌△ADE(AAS); (2)∵AE∥BC, ∴∠E=∠3,∠DAE=∠ADB,∠2=∠C, 又∵∠3=∠2=∠1,令∠E=x, 则有:∠DAE=3x+x=4x=∠ADB, 又∵由(1)得AD=AB,∠E=∠C, ∴∠ABD=4x,

∴在△ABD中有:x+4x+4x=180°, ∴x=20°, ∴∠E=∠C=2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重要方式,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2.如图,∠BAD=∠CAE=90°,AB=AD,AE=AC. (1)证明:BC=DE; (2)若AC=12,CE经过点D,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1)求出∠BAC=∠EAD,根据SAS推出△ABC≌△AD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 (2)由△ABC≌△ADE,推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三角形ACE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解:∵∠BAD=∠CAE=90°, ∴∠BAC+∠CAD=∠EAD+∠CAD, ∴∠BAC=∠EAD. 在△ABC和△ADE中,

已整理八年级数学培优资料word版(全年级全章节培优)

目录 第1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P2----11) 第2讲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P12----16) 第3讲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P17----24) 第4讲等腰三角形(P25----36) 第5讲等边三角形(P37----42) 第6讲实数(P43----49) 第7讲变量与函数(P50----54) 第8讲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55----63) 第9讲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P64----68) 第10讲一次函数的应用(P69----80) 第11讲幂的运算(P81----86) 第12讲整式的乘除((P87----93) 第13讲因式分解及其应用(P94----100) 第14讲分式的概念?性质与运算(P101----108) 第15讲分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P109----117)第16讲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118----125) 第17讲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126----138) 第18讲反比例函数的应用(P139----146) 第19讲勾股定理(P147-----157) 第20讲平行四边形(P158-----166) 第21讲菱形矩形(P167-----178) 第22讲正方形(P179-----189) 第23讲梯形(P190-----198) 第24讲数据的分析(P199-----209) 模拟测试一 模拟测试二 模拟测试三

B A C D E F 第01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SAS ,ASA ,AAS ,SSS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HL 法;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 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AB ∥EF ∥DC ,∠ABC =90°,AB =CD ,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 A .5对 B .4对 C .3对 D .2对 【解法指导】从题设题设条件出发,首先找到比较明显的一 对全等三角形,并由此推出结论作为下面有用的条件,从而推出第二对,第三对全等三角形.这种逐步推进的方法常用到. 解:⑴∵AB ∥EF ∥DC ,∠ABC =90. ∴∠DCB =90. 在△ABC 和△DCB 中 AB DC ABC DCB BC CB =?? =??=? ∠∠ ∴△ABC ≌∴△DCB (SAS ) ∴∠A =∠D ⑵在△ABE 和△DCE 中 A D AED DEC AB DC =?? =??=? ∠∠∠∠ ∴△ABE ≌∴△DCE ∴BE =CE ⑶在Rt △EFB 和Rt △EFC 中 BE CE EF EF =?? =? ∴Rt △EFB ≌Rt △EFC (HL )故选C . 【变式题组】 01.(天津)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八年级数学培优试题

2008年八年级数学培优试题(人教版)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 (3分×10=30分) 1.计算32a a 的结果是( ) A. 1 B.a C.5a D. 2 6a 2.下列由数字组成的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 2a 2-a 2=a 2 B . a 2·a 3=a 5 C .a 3÷a 3=1(a ≠0) D . (a 2)3=a 5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1寸相片上的图形是全等形 B.所有的正三角形是全等形 C.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 D.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 5、天天服装厂对某年前x 个月销售套裙的情况作统计,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套裙销售量的总趋势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应采用( )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D 都可以 6、某校师生总人数为l000人,其中男学生、女学生和教师所占的比例如图所示,则该校男学生人数为 ( ) A. 430人 B. 450人 C. 550人 D. 570人 7、已知一次函数y=2x-3,则该函数图像经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二、三、四象限 D .第一、三、四象限 8、下列四个条件中,可以确定哪些△ABC ≌△A B C '''的是( ) A .BC= B C '',AC= A C '',∠B=∠B ′ B . AC=A C '' , ∠A=∠A ′ , ∠B=∠B ′C .AB=A B '' , AC=A C '' ,∠A=∠A ′ D . ∠A=∠A ′ ,∠B=∠ B ′ ,∠C=∠ C ′ 9.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到达下一个站点停下,乘客上下车后又继续行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以下选项中能大致地...表示公共汽车在这段时间内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 10、已知:如图,△ABD 和△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且∠DAB =∠CAE =60°,那么,△ADC A B C D 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