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

广阳镇一初中冯文修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863”

计划的制定以及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应用;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了解我国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明确单元知识要点。

2、在学生自主温故、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训练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整合、理

解记忆本单元重要知识点,从整体上把握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概况。

3、通过学习科技教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具体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增

强爱党爱国的思想情感。

重点

本单元知识要点。

难点

理清本单元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注意历史

与现实的联系。

【复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引入新课:本节我们复习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板书课题)。【过渡语】请看学习目标(出示投影,生齐读),目标明确的同学请举手。【过渡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二、自学指导(基础自查,强化记忆)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86-107,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第15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指的是?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是什么?

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

2、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成功时间,赢得了什么称号、评价及奖项?

3、863计划:倡导者的四位科学家是?批示者是?八大领域是?

4、网络: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

第16课教育事业的进步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内容是?

第17课文化体育与卫生事业的发展

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茅盾奖四个作品各是什么?

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要求:紧张高效的默读,用横线在课本上画出答案要点,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8分钟后比谁能合上课本,正确默写。)

三、先学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过渡:(组织学生自主温故。独立完成“强化记忆”中设计的内容)现在自学竞赛开始。

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教师行间巡视,用眼观察督促学生认真紧张自学,注意纠

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2.检测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观察每位学生是否都合上课本),打开练习本。

我们请4名同学上台默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默写。时间为8分钟。学生默写

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四、后教

1.更正

【过渡语】请同桌之间交换练习本(小组内交流,自查自纠)。

【过渡语】同学们,请看黑板,发现错误并能更正的,请举手。(尖子生上台更

正)其他学生端正坐姿、认真观察,随时举手,再次更正。(用红粉笔把出错的

部分用斜线划掉,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点拨(教师组织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互相提问,互相评价。教师简单总结,鼓励评价)

五、合作交流展示提高(能力提升):

1、建国后,我国在军事技术、航天技术、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从中,我们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3、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有了怎样的变迁?变化原因有哪些?

4、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有什么变化?

5、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怎样的建立和完善?

6、你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或者有何启发?

[指导学生理解记忆。教师采用抢答法、开展小组间的竞争,检查提问,强化记忆。

对问题1,强调答题规范,分类回答,合作探究交流,重在引导,学生列举。最后师生总结启示--- a.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

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b.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对问题2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合理科学的利用。鼓励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对问题3也比较好归纳,学生回扣课本,总结整理。通过认识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而对党的政策给予高度评价,培养爱党的情感。

归纳问题5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开了步伐。

对问题6,学生畅所欲言。总结

学习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后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

信心做全对,并把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请同学们做《同步练习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必做题:选择题

选做题:非选择题

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范文整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难忘的一课》4 课型 略读课文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代尊玲朱晓洁 教材简析 《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师生共同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 厚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 一 预

实用类文本--传记及科普文阅读教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及科普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传记及科普文文体特征及阅读方法。 2.了解考纲要求及常见题型。 3.培养筛选分析、综合比较、全面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识记相关概念知识点。 2.典例示范,课堂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传记及科普文的方法。 2.了解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3.培养筛选概括分析传主事迹、贡献、品格与成因。 4.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掌握科普文中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例题分析法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过程】 传记及科普文考向标 传记作为实用类文本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以前曾以选考内容出现在试卷中, 是考生答题的首选文本;2017 记考查情况, 传或评传;概括传主形象、品格、成就及成因,分析传记手法,探究传记的有关问题等, 常考点。科普文阅读只在《考试说明》中提及,课标卷没有进行相应考查。 【传记阅读】 第一讲传记阅读方法 阅读传记, 价等,并分析传主人生、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就或遭遇失败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 及家庭和个人原因。从命题特点看,传记的命题均牵涉全篇。因此, 是从整体把握,梳理、筛选、整合出文本内容。 一、传记阅读方法 1.明确写作对象,把握传主经历 明确传记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同时, 品,应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通过梳理传主生平经历的基本事实, 握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立体地了解传主的为人,客观公允地评价传主的思想、 与功过。 2.理清文本思路,关注典型事迹 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和线索, 经历和心路历程,依照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内容梳理出来,整理出行文思路。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7 认识时间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60分,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难点是会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外学生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单元新知识中认识的“分”,涉及数格子,对于“大格、小格”,学生都未接触过,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在教学中注意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注意利用钟表模型等学具、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等,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2.在认、读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以及动手操作等方式,在交流中学习,掌握知识,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组织一些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如采用对话、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如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三”中第4~6题的素材,要求学生对不同事件进行时间判断,利用已有的经验基础,展开分析,推理结论,形成解决问题中一般方法的思考过程。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更具体、直观,促进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采取有效的设计突破教学难点。如教科书P91例2中4:45是“几时差几分”的认识,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发现这时时针非常接近5时,但没到5时,是4时45分,关键是要通过直观拨动表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明确时针在转动时是先经过几,再到几,确定是“几时多”,再“5分5分”地数出分针所指的是多少分。也可以借助“几时半”为分界线,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针在钟面左右两个半侧时时针位置的不同,对教科书P91“做一做”中7:40、10:45尤其是9:55的认识要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科普知识教案2

科普知识<鱼类>教案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鱼类的外形等共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及借助语言的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在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但乐于合作交流的优秀品质以及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鱼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鱼的共同特征进行演绎推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不同种类鱼的课件、非鱼类课件。 2.学生准备:鱼的图片,查阅的有关于鱼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 摇摇头,摆摆尾,一串水泡吐出嘴。 水泡水泡水里游,那是它的小皮球。 学生说出答案“鱼”,教师出示一条美丽的鱼,揭示课题《鱼》。 (二)学习新知识 1.师:自然界鱼类的种类很繁多,你知道哪种鱼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吗?请同学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于鱼类的资料.(可针对某一种鱼的颜色及特点). 2.师问:”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的出鱼的种类实在太多了,可是为什么统称为”鱼”,是因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请学生拿出搜集的鱼的图片进行小组认真观察讨论. (1)小组说说各自图片上的鱼,自由说"。

①小组内搜集到的鱼的图片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想想这些鱼生活在什么地方? ③探讨它们是靠什么运动的,靠什么呼吸的? (2)小组间讨论观察结果。 (3)教师小结出示课件<鱼各部位>介绍:这些鱼在外形上具有以下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 3.巩固知识:请你画画你的鱼 (1)你能把你的搜集的鱼用简笔画画出来吗? (2)小组间活动:"你瞧,我画的鱼完整吗?。 (3)教师出示众多鱼类图片并小结:鱼的共同特征。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画(出示鲸鱼),它的名字叫鲸鱼,大家观察一下它是鱼吗? 生自由说. 教师总结:世界上有一些动物尽管名字叫鱼,实际上它们并不是鱼。 比如(出示课件) 鲸鱼: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胎生,用肺呼吸,大小随种类而异,小的只有一米左右,最大的可达三十米,肉可食,脂肪是工业原料。 鳄鱼:是生活在热带河流池沼中的爬行动物,体披角质鳞,靠脚上的蹼和大尾巴游泳,性情凶猛。 章鱼: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多栖息于浅海沙砾、软泥及岩礁处,具有出色的记忆力和智力,其腕力能够移动比自己重二十倍的东西。 甲鱼:又名鳖,爬行类动物,有甲壳,生活于河湖池沼中。鳖肉营养丰富,鳖甲可入药。 鲎鱼:是无脊椎的节肢动物,头胸甲像马蹄形,胸甲略呈六角形,尾像剑,生活在太平洋海底。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实验学校初中部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5.30 活动地点北三楼初二办公室 科目语文年级初二 课题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主持人韩红梅记录人周晓主备人韩红梅参加人员初二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记录一、组长发言,强调集体备课内容第五单元方法 二、韩红梅主备发言: (一)本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美篇课文涉及到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能借助工具书和文中的注释翻译全文。 2、掌握寓言或故事发表议论,讲述道理的写作手法,体会对话式、问答式的文章结构。 3、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二)单元内容重点概述 1《庄子二则》中《北冥有鱼》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起瑰力:《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互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 2、《礼记二则》中《虽有佳肴》运用对比的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大道之行也》则用了对偶的手法,阐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现了天下为公的愿望。 3、韩愈的论文《马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良马喻人才,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 4《唐诗二首》中杜甫的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出了诗人虽身处漏雨的茅屋却心系天下寒士的情怀。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揭示了唐代卖炭翁的悲惨生活现实。 5,写作学写古诗旨在培养我们八记叙的要素,掌握叙述的方式方

法的能力。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意在教育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精 华,继承和文化的思想。 (三)单元学法点拨 1、探究法。通过不同的方式的诵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通过对话的探究了解古代思想家的看法和主张,把握课文的写作 特色。 2、积累法,对课文要朗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古代先 哲们的思想。 本次单元备课难点突出目标明确,效果好。 小 结

小学科普作文6篇教案资料

小学科普作文6篇

宇航员在太空怎样洗澡 宇航员在太空洗澡跟在地球上洗澡有什么不一样吗?大大地不一样!在太空环境里,一切物体没有重量,水不会像在地球上那样自动从喷头往外喷、向下落,而是喷出来后到处飘。 那么,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们给水加足压力,逼着水向外喷,就像用高压喷雾器那样,并根据这个原理设计了一套专门的太空淋浴设备。这是一个奇怪又好玩的设备:它本身一个圆筒,宇航员钻进桶内,拉上密封拉链,双脚伸进固定在桶底的一双特殊拖鞋内,就可以站得很稳,不至于飘起来。宇航员打开桶顶的莲蓬头,加了压力的热水就会喷出来。因为水珠在筒内乱飞,很容易钻进宇航员的鼻孔里,影响呼吸,所以宇航员在打开莲蓬头之前,还要把呼吸器套在嘴和鼻子上,防止水珠进入气管。有了新的洗澡设备,宇航员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洗澡了。 在太空洗澡是这么好玩,如果有一天我们也成了宇航员,一定要好好体会下在太空洗澡的感觉!

预报天气的雨蕉 要想知道天气的变化情况,不一定要看“天气预报”,大自然中有很多东西会告诉我们答案。比如,“要想知道天下不下雨,先看雨蕉哭不哭”,雨蕉就是一种预报天气的好帮手。 在美洲的多米尼加,人们都会在自家门前栽上几棵雨蕉,外出前看一看,来判断天气的阴晴状况。 这种树木在当地真的十分常见,雨蕉树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 原来,雨蕉的叶片和茎干的表皮组织十分细密,全身好像披上了一层防雨布。天下雨以前,空气温度很高,雨蕉树体内的水分很难靠平日的蒸腾作用散发出去,于是便从叶片上溢泌出来,形成水滴,不断地流下来,这就是人们看到以后所说的雨蕉树在“哭泣”了。因为看到雨蕉树哭泣以后,天都要下雨,所以,人们便把雨蕉树“流泪”当做要下雨的征兆。 大自然的规律总是那么神奇,留心的人总能从中收获学问。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吨、千克、克的认识集体备课记录

二十里铺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青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的质量,初步建立 1 克和 1千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单位间的进率。 2 、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秤, 2分硬币, 2袋盐,蜗牛,天平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谁先来交流? 生 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 30克。 生 2:我买的蛋卷 7 5克。 生 3:火腿肠一根是 45克。 生 4:我的体重是 31千克。 生 5:一袋茶叶 450克。 生 6:一袋大米是 25千克。 ......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 生 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 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的轻重,实际指的是物品的质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品质量的两个常用单位“克和千克”。 出示课题 活动二认识秤: 师:要知道一件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 生:用秤称。 师:哦,可以用秤来秤出它们的质量,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 生 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 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 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 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可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了解一下天平和台秤的使用方法,现在谁能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生:…… 师:天平两边的这两个小圆盘叫做托盘,小盒子里的这些叫做砝码,中间的叫做指针,我们习惯把物品放在左边的托盘中,然后再拔动游码,等到指针停在中间的时候,就说明两边的物品一样重了,如果这边的砝码是 1克,那这边的物品也是 1克。 活动三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1克 师:同学们的见识可真广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小客人,瞧 !是什么? 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 ? 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 生:天平。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 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内容解读及教学建议 9 明天要远足 【教材解析】 《明天要远足》的作者方素珍,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家、两岸阅读推广人、一个用精美绘本为少儿开启心灵之窗的“花婆婆” 。这首诗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短短3 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3 节诗中都有了感叹词“唉”,3 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 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本课主人公“明天”要去秋游而掩饰不住的激动无比、无限期待的心情。教学设计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手,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导入,激发学生们的无限想象,重视他们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感受生活,走进课文与课文对话,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1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科普说明文阅读教案

科普说明文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学习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重难点) 二、知识梳理: 一、科普说明文的特征 说明文一般分为说明事理和说明事物两大类。无论是说明事理还是说明事物,只要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就可以称为科学说明文。这类科普说明文形式简短、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强;通常以读者的认识、思维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运用平实的表现手法,语言的运用强调科学、准确、鲜明。科普说明文一般是以通俗的形式介绍某种事物或现象,说明它的形态、特征、性质、意义、成因及其功能和作用等。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普文的特点: 科普文和其他文章不同,它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所以具有如下特点: a知识性、科学性,科普文说明的内容具有科学性,文中所写的人、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凭空想象、虚构;引用概念、数据、事实和使用语言都要准确无误,即使是拟人化的语言,也要注意准确。 b形象性、趣味性,科普文常常综合运用各种手法,如比喻、拟人、悬念、联想等,语言也比较通俗生动,目的是把枯燥的科学道理讲得津津有味,让人易于理解、接受、产生兴趣。 c思想性、时代性,作者往往紧追时代信息,站在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的最前沿,不仅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传播给我们,而且寓思想与知识之中,重在以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人、感染人。 2.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科普文的特点,阅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看看文章给我们讲了哪些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弄清文章的条理,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结构是否严谨,逻辑是否严密。弄清楚文章叙述的事物的概念、特点、构造、作用等等,才能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第六组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一缕春风,吹进了孩子们的心田,孩子们在学习中受到了教育,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教会了他们怎样做人。 本组教材围绕“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给人启迪,让人受益的古今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哲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启发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让他们懂得谦虚,勇于承认错误,孝敬父母及关爱他人这些优秀的品质,并愿意以故事中的人物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教学建议: 《画家与牧童》是一个很优秀的古代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地向牧童学习。教学这课时由于生字多,课文长,应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教师可用一个问题来引领全文,“你佩服谁,为什么?”在学生感悟理解中,可以穿插渗透:要向戴嵩一样,无论多么有名,多么权威,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要向牧童一样,敢于提出意见,有胆识。文中生字很多,也较难认记,一定要调动学生乐于识字的愿望,让其在语言环境中认记。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上网或看书找资料,了解更多以画动物闻名的画家。 《我为你骄傲》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因此它的教育意义也就显得更为突出。建议教学本课在揭题时让学生提问,“我

为谁骄傲”“为什么我为你骄傲”等等问题。让学生从读中品味,承认错误需要勇气。这类事情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课后延伸可以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如何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拿出勇气去面对错误,去承认错误。深人地教育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要有承认错误与改正错误的勇气。”课后要求写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教师可抓住字形特点加以指导书写。 《三个儿子》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课文要求认识的生字很少,也并不难,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文处理上应该以读为主。文章中自然段较多,段落较短,建议教师可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你佩服哪个儿子,为什么?“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句型“一个……一个……另一个……”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串编课本剧。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篇课文编排得特别好。而今的孩子被父母宠着,只会想自己。出门打车,见什么买什么,很少替家长考虑,也不懂得节俭。这册的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没有要求写的生字,课文一般都比较长,旨在培养学生默读思考的能力。建议这课以默读为重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其自主提问,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引导为主。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延伸教育,让学生从小事做起,懂得体谅、关心他人,学会节俭。 本组教材总体建议: 建议教师在扩展活动中制作积分台,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学生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本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在客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乳化现象也有一定难度,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乳化现象有较直观的了解。 第1课时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教具准备】 NaCl溶液、CnS0 4溶液、CuC1 2 溶液、KMnO 4 溶液、FeCl 3 溶液、NaCl固体、糖、 CuS0 4 晶体、水、玻璃棒、100mL烧杯(若干)、药匙、碘、汽油、高锰酸钾固体、酒精、试管(若干)等。 【导入新课】 展示已配制好的五种溶液:NaC1、CuS0 4、CnCl 2 、KMn0 4 、FeCl 3 。让学生观察,并 设疑:这些漂亮的液体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小结】 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活动与探究1】 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请同学依据实验填写下表)。 药品:NaCl、糖、CuS0 4 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交流现象】 请一组同学解释实验过程及现象: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于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得出结论】 三种物质都溶于水,得到混合物颜色有差异。 【提出问题】 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形成共识。 【分析小结】 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就是溶液。 【引导观察】 溶液的颜色是否均一?溶液中是否有固体析出?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篇的阅读理解教案

篇的阅读理解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白短文的基本类型及分类。 2、进一步掌握写人叙事类、写景抒情类、科普常识类三种短文的一般阅读理解的方法。 3、通过复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回顾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类型的课文? 小结:A、写人叙事类B、写景抒情类C、科普常识类D、神话想象类F、寓言故事类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前三类短文的阅读和理解。 (二)写人叙事类短文的阅读理解(10’) 说大话的维克托 ①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他的名字叫维克托。维克托和同学们熟悉以后,经常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奇遇,例如他怎样一个人扑灭一场大火,又怎样从河里救起一个快要淹死的孩子。大家都信以为真。 ②有一天,班上的同学排演一出话剧。不料,在演出前,扮演主角的学生突然病了,大家发起愁来。“我很熟悉这个角色,就让我来演吧。”突然,维克托自告奋勇地说。同学们立刻转忧为喜,都从心里感激他。 ③到演出的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找遍了校园的各个角落,仍然不见他的踪影。 ④第二天早上,同学们走进教室,看见维克托安闲自得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大家立刻围了上去。 ⑤“你昨天为什么不来演戏?” ⑥“忘了。”他若无其事地回答。 ⑦“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忘记?”不管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提高了嗓门责备他。同学们气愤极了,大家约定在两个月之内,谁都不理睬维克托。 ⑧这两个月的时间,对爱说大话的维克托来说确实很难熬。但是他终于懂得了说大话是最坏的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1、这是哪类的文章?谁?他有什么特点? 看看短文是如何来写这样一个人的?看阅读提示: ⑴、短文通过哪件事来描述维克托说大话的习惯的? ⑵、你觉得维克托是个怎样的孩子?找找短文描写维克托的句子,用“——”画出来。 ⑶、你觉得维克托会改正自己的缺点吗?他的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⑷、学习时间:5分钟。 2、交流⑴,维克托答应同学出演话剧主角,但演出那天他没有出现,同学们很是气愤。短文的哪些自然段写这件事的呢?(2-8自然段) 交流⑵,你划到了哪些句子? A、“到演出的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只说不做,言而无信 不负责任,不把集体荣誉当加事 B、“第二天早上,同学们走进教室,看见维克托安闲自得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无视他人的焦虑。

第六单元《雷雨》集体备课

烟台开发区第六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主备人汪兆雪记录、材料整理闫涵 课题《雷雨》备课时间2019/4/8 参与人员刘晓卫时振杰王晓聪闫涵汪兆雪吴静董俊 焱 评价 意见 备课中心问题1.掌握生字,了解更多描写天气的词语。 2.体会雷雨前中后天气的变化,并能通过朗读表 达不同感受。 集体备课研讨过程记录刘老师: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时老师: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

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中后的景色变化 闫老师:重点指导“黑、垂、迎”的书写,“黑”:上下结构,注意“黑”字的书写顺序,第六笔是竖,七八两笔都是横。注意下面的横四点的写法,左边的一点向左,右边的三点都是向右。 “垂”:独体字结构,笔画顺序是:撇、横、竖、横、竖、竖、横、横。 讨论结果 1、识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在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字的同时,还要注意把生字放在词语句子的掌握当中,这样更有助于生字的学习。 2、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 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的表现,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内容课 时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明天要远足 2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表达了小孩 子远足前的期盼心情,绵远悠长。短短 3节诗,把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 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 1.认识33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 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 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4.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大还是小 2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认识,表达了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愿望。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大”和“小”的行为都在图上,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展开教学。 项链 2 本篇课文犹如一部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

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 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 的生活。 语文园地七 3 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1.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 谓的词语。 2.明白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 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 律。 3.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 书写。 4.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 句话。 5.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 的道理。 6.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 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9 明天要远足 1.正确识记本课11个生字,学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认识“目”字旁和京字头“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作者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4.通过仿说练习,积累运用所学句式。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文阅读,体会儿童远足前夜的心情。 难点

阅读:四年级科普文阅读2篇教学内容

科普文阅读 (一)猫为什么要吃老鼠 科学家们几百年来却一直对一个问题困惑不解:猫为何不吃老鼠后,它们的”夜视”能力就会逐渐下降,最后会变成夜里的“瞎猫”几乎”? 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学教授穆勒博士经过多年探索,终于解开了这一长期困扰世界动物生理学界的谜团。穆勒认为,一种叫”牛黄酸”的物质,能提高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能力。 猫不能在体内合成牛黄酸,如果体内长期缺乏牛黄酸,猫在夜间就会由”一目了然”变为”睁眼瞎”,最后丧失夜间活动能力。 但是,老鼠体内却有一种特殊物质,能自行合成牛黄酸。所以,猫只有不断捕食老鼠,才能弥补体内牛黄酸不足,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夜视能力,正常的生存下去。 穆勒的研究成果一公布,立即引起了眼科医学家的兴趣。原来,目前医学界对一种”顽固性夜盲”仍束手无策。这种夜盲并非常见的由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因而至今不明白它的发病机制。于是,医生们设想,这种病的患者可能也缺少牛黄酸,因而他们尝试让这些病人食一些鼠肉. 经眼科生理检测发现,食用老鼠肉以后,病人眼睛中视网膜内的”视紫红质”的数量增多了,由此使“具有弱光感应的杆状细胞”的感光性能增强了,他们的夜视能力因此也增强了。 1、为“束手无策”的“策”选择一个义项。() ①计谋,主意②古代的鞭子③同“册” 2、下面有两组词语,把能够搭配的用线连起来。 解开揭示消除 秘密隐患谜团 3、猫为什么要吃老鼠,你搞懂了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眼科医学家给“顽固性夜盲”的病人吃鼠肉的效果如何?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八九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淄川经济开发区西山联校许丽萍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 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 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 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第一课时新授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在家里和妈妈或者爸爸一起数一数自己换过几颗牙 (一)、导入: 观看游戏录相,调查换牙情况。 师生观看录相。

录相: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游戏,笑得开心,画面最后定在一个缺 牙孩子的笑脸上。(配音:下课了,孩子们都高兴来到了操场上,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啦圈,还有的在……真有意思!) 师:他们玩得真高兴!刚才看录相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 你在笑什么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洞。 师:其实,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 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 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 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 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 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科普类文章阅读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教案 【阅读示例】(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星球可去!①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②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白天奇热(99°C)。③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④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C,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 ⑤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狱。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⑥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花园吧!”——通篇都是诗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⑦如果我们对火星或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吧,“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⑨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⑩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一、(2012·东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细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笔算除法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是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的方法迁移至此。对于试商的方法,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比较容易被学生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商。在教学一般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科书还注意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计算的笔算方法和基本的试商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观察、归纳、迁移类推、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经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迁移类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除法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既可以借助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直观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在计算中进行思考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建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注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理解算理算法。 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尝试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来说明原理,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既要重视法则教学,还要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算,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法则,进行“理法交融”的学习。 2.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对后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探索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同时展示算法的多样性。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适时组织口算练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提高口算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试商的方法是笔算除法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出一些快捷、省时、省力的有效试商方法,如“四舍”商大下调1,“五入”商小上调1,“同头”无除试商8、9,“除数折半”商4、5,倍数不估直接商,经历算理算法概括总结的过程。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试商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试商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