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汕头大学基于OBE的项目设计与实施

10.汕头大学基于OBE的项目设计与实施

中外设计史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 1.旧石器时代始于300万年前,以打制石器为特征(马家窑,石磨、石盘)。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特征(裴李岗文化遗址) 2.通天的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是主要代表。良渚文化的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的很好的象征物。(红山文化玉龙,良渚文化玉琮) 3.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标志。 4.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最早在河南的渑池仰韶村发现,用手捏制。图案色烧后形成,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5.彩陶的类型: 半坡型:早期红陶为主,晚期黑陶为主,纹饰以鱼纹最为典型,代表作品“人面鱼纹盆”“船形彩陶器” 庙底沟型:代表作品“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 马家窑:5000年前,分布于甘肃、临洮,以“舞蹈纹彩陶瓶”为代表作品 半山型 马厂型:4000年前,发现于青海乐都县。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整体陶衣,并用色衬手法,在器胎上先用黄褐色衬地,再绘黑色图案加强对比。 6.干燥的北方以穴居为主(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遗址)巢居,具有安全、防范、干燥的特点,以南方为主(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 第二章藏礼于器—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 1.陶文:大沽口文化陶樽上的图形文字、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画文字,是目前所知的最原始的汉字,称为陶文。 2.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3.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发明了瓷器。 4.(名词解释)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中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经历了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今人称之为“青铜” 5.青铜器的类型:青铜礼器/兵器/工具/农具。 6.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块范法、失蜡法,此外还有分铸法、焊接法等 7.商代时期分二里岗时期和殷墟期,代表纹饰饕餮纹,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特点为:胎厚,通体满花,三层花,形式繁缛富丽。代表作品是“司母戊大方鼎”西周时期则以“毛公鼎“为代表。 8.中国青铜器设计的主要特点:(简答) ①象物②纹样狰狞③繁缛富丽,系统严谨 9.帝王服饰十二章的内容: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黻黼 第三章钟鸣鼎食—春秋战国设计艺术的创新 1.百家观点 儒家:文质彬彬。墨家:大匠造物,先质而后文。道家/道德家:大巧若拙,天然之美。2.《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末年,是我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观点。 3.春秋时期代表纹饰是蟠螭纹,代表莲鹤方壶、铜重金壶。战国时期代表是铜灯,山字纹镜是战国铜镜的典范之作。 4.赵武灵王对服装进行了改革,于是就出现了胡服 第四章天人合一---秦汉设计艺术的民族味 1.青铜器秦代的铜车马,东汉的马踏飞燕,西汉初期的长信宫灯和西汉中期的的错金博山炉。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 design history课程编码: 学时:32 学分: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中外工艺美术史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公共艺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讲述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包括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范围、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其更好的进行创造性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 2、了解现代设计中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 3、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现代设计的本质、范围、 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理解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 1.1“design”——“设计”的定义 1.2 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 1.3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 1.4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设计思维 [本章重点]: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产生根源: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现代艺术流派等的影响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滥殇时期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理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主要成就。 [本章主要内容]:

中外设计史作业复习过程

中外设计史作业

中外设计史参考书目 内容: 1.《中国艺术设计史》 作者:夏燕靖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3-01 2.《中国设计史》 作者:高丰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 3.《中国设计史》第二版 作者:胡光华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0-1 4.《中国室内设计史》 作者:霍维国、霍光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2-1 5.《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史研究》 作者:邵文红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4-1 6.《世界现代设计史》 作者:王受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9-1 7.《外国艺术设计史》(高等艺术院校教材) 作者:邬烈炎、袁熙旸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6-1 8.《外国现代设计史》 作者:钱凤根、于晓红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4-1 9.《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 作者:方怿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2-1 10.《外国近现代设计史》 作者:胡天璇、曾山、王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2-1

《中国艺术设计史》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 一、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 二、从拣取生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 三、陶器制作与器型设计 四、衣饰的产生 五、蚕缫丝与织造工艺 第二章夏、商、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 一、青铜铁器的制作工艺与形制设计 二、陶器与原始瓷器的形成及实用设计 三、冠冕服制与深衣华饰 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 五、《考工记》的成书背景及设计思想 第三章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 一、秦始皇陵的铜车结构与设计 二、食器、文具的种类与设计 三、服饰与织物纹样设计 四、家具、陈设物与木作业设计 五、铜灯、铜炉与铜镜的设计形制 六、漆器业的兴盛与漆艺设计 七、农用工具的使用与设计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设计的延传与疾进 一、瓷器时代与瓷器设计 二、旷世奇服 三、机械制造与设计 四、漆器及木作业设计 五、寺院、佛塔与建筑上的纹饰设计 六、六朝陵墓与墓前石刻及墓室壁面设计 专题链接:魏晋玄学以及文献典籍中的设计思想 第五章隋唐五代·设计的诗意与华章 一、仓储设施与大运河的工程设计 二、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设计 三、瓷器具的工艺设计 四、唐三彩的釉彩工艺 五、冠服形制与女子妆饰 六、织锦织绫纹样设计与"陵阳公样" 七、唐代书籍装帧设计 八、金属制品的奇巧设计 九、漆器与家具设计

设计史考题

工业设计史考题 2007-06-22 15:53 工业设计史与设计评论 一.填充题: (每题3分,共15分) 1。“工业设计”这一名词是由-------- 国设计师-----------于----------年提出的。2.从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50年代,世界工业设计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英国------、 法国和比利时---------、德国--------、法国等国--------和美国--------等运动或风格。3.“装饰是罪恶”是由设计师---------提出的;“少就是多”是出设计师--------提出的。4.美国第一代设计师以--------和---------为代表。 5.20世纪80年代初,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倡导了一个设计集团叫“------”小组。二.解释题; (每题5分,共25分) 1.“德意志制造联盟”—— 2。“流线型”—— 3。“后现代主义”—— 4.“解构主义”—— 5.“绿色设计”—— 三.论述题: (每题10分,共60分) 1.工业设计与手工艺传统的关系。 2.包豪斯的主要成就。 3.新艺术派的局限与突破。 4.罗维对工业设计的贡献。 5。日本工业设计有何可借鉴之处? 6.谈谈计算机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6、罗可可风格是在法国古典主义之后出现的一种风格。( ) 7、哥特式建筑抛弃了以前的古典柱式。( ) 8、罗马的“坦比哀多”采取了集中式的建筑型制。( ) 9、北京香山饭店是由著名日本建筑师丹下键三设计的。( ) 10、后现代主义就是出现在“功能主义”之后的现代主义。( ) 三、问答题 (每题10分,共20分) (做在答题纸上) l、简论中国传统建筑中建筑群平面布置的主要特征。 2、简述“解构主义”建筑的主要形式特征。 四、论述题 (每题25分,共50分) (选两题,做在答题纸上) 1、请分析芬兰建筑师阿尔瓦。奥尔托(A1varAalto)的设计思想,你认为它与当 今可持续发展建筑理论有什么关系? 2、比较欧洲的新理性主义建筑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对待历史传统的态度上 的异同。(结合图解) 3、你是怎样理解“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的,你认为这种风格在当今的中国具有哪 些现实意义。 第一章 一、填空 1、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阶段、

中外设计史

设计是人类的行为 设计是融合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综合体。 设计的概念 广义上的设计 包括了所有需要预先制定方法、进行构想的活动,从艺术创作、建筑设计,到机械设计、程序设计甚至到人们的工作计划、生活起居安排等。 把实用性与审美结合起来,赋予设计物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意义,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基本特点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 平面设计历史开始的标志把人类文字和符号的创造看作是平面设计历史的开始 人类最早的文字系统 1、B.C3000年出现的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2、B.C3000年出现的占埃及人的象形文字 3、 B.C1800年出现的中国象形、会意、仿音结合的文字系统 早期文字系统的特点 ①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单字。每个单字都有完整的、类似图画或图案的结构 ②单字数量很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学习和掌握 ③难以被社会,上大部分人所使用 西方字母系统的产生及影响 西方字母的发明和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书面传达的方式,大幅提高了人们掌握文字的速度,也影响了平面设计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产生了独立的、西方式的平面设计方式。 第二章 陶器制作方法: ①手捏法 ②盘筑法: ③轮制祛。 宋瓷特点:①、从总体.上来看,宋瓷造型简洁优美,器皿的比例尺度恰当,使人感到增一分则长,减分则短,因此设计,上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 ②、宋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设计上崇尚自然,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在造型和装饰_上多采用自然的题材: ③、陶瓷的画花工艺将陶瓷艺术与国画艺术结合起来,为后来的绘瓷开创了新纪元,不仅对明清时期的陶瓷装饰艺术产生影响,而且还对欧洲的陶瓷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④、宋代陶瓷工艺还利用釉在烧制过程中的"窑变”现象所产生的不规则色彩和裂纹作瓷器的自然装饰,而不附加任何别的装饰,显得朴素大方,很具特色: ⑤、印花工艺的广泛应用:从设计角度上看,采用印花工艺,可以批量生产图案完全致的产品,并提高了生产效率,是标准化的萌芽,这与现代资器生产的印刷贴花工艺类似。 明式家具特色 ①、注意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 ②、充分体现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色择,不加油漆。 ⑨、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边框则多用卷口,以表现曲线的变化。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 ④、明代家具十分讲究节点的设计,多用榫而少用或不用有和胶。明代家具的“攒边'技祛颇具特 ⑤、明代家具由于造型所广生的比例尺度,以及素雅质朴的美,使家具设计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中国古代家具的典范,对后世的家具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被及海外。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低括,即简、厚、精雅。 明代家具的设计特点: (1)注意匠美 (2)注意材料美 (3)注意结构美 (4)注意工艺美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特点 1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2建筑结构采用“构架制” 3“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结构和度量单 位 4单体建筑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阶基、 身和屋顶 5院落组群 6对称和自由两种平面布局形式 7颜色运用 中国古代服装 古代中国服装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冠、衣 裳、深衣 冠服制度在夏商时期初步确立 巴洛克式设计风格 设计特点: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行式。 ①、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物局部不完整: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常用双柱,甚至以三根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 ②、在装饰上,巴洛克式喜欢用大量的壁曲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③、家具设计:早期最主要特征是用扭曲形的腿部来代替方木或旋本的腿,这打破了历史上家具的稳定感,使人产生家具各部分都处于运动之中的错觉,后来的巴洛克式家具.上出现了宏大的涡形装饰,比扭曲形柱服更为强烈,在运动中表现出-种热情和奔放的激情。 此外,巴洛克式家具强调家具本身的整体性和流动性,追求大的和谐韵律效果,舒适性也较强。 洛可可式风格 基本特征:造型纤细、轻巧,装饰华丽、繁琐,构图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蓄薇和棕榈: 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 第一章造物的起源与设计的萌生 设计是人类的行为 虽然动物中有很多貌似设计的行为,但他们大多出自遗传或者模仿,不是出自独立的、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而依据预想的目的,从事自觉地实践活动,正是人类一切其他动物的最重要分界线。 人的创造活动的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目的性、预见性、自觉性和规则性。 设计是融合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综合体。 是融合了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作为各种文化形态综合体的设计,我们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各个时期的论述: 1、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哲学思潮,政治主张和审美需求的变化和发展,即受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影响下的设计观念和设计风格的主要特征。 2、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形态、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即在智能文化影响下的设计形成过程和实现过程的基本特征。 3、作为以上二者融合并互相渗透形成的人类基本生活方式的现象分析,即受物质文化影响的设计物于各个领域中的基本特征。 另外,对于设计历史的分期,我们把握“工业时代”为界定的核心,主要体现技术因素为设计带来的观念变化和风格形式,这基本上符合设计历史的发展规律, 因此,设计的历史将从设计的萌芽时期、手工业时期、早期工业时期、成熟工业时期和后工业时期五个阶段来加以分析和论述。 一、设计的萌芽时期的总体特征 这是人类的设计意识产生并缓慢发展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早期。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得到逐步的改善和提高,石器工具的出现便意味着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活动的开始。 利用----选择----组合----改造----创造---工具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快感和美感混沌一体的形态----工具制造过程中形式美感的产生 原始宗教的道具大于艺术表现的意义---原始绘画的本质 人类最初只是使用天然的石块或棍棒为工具,后来经过无数次的经验积累,渐渐学会了选择石块,这种选择必不可少地需要他们进行观察、判断、比较等自觉的思维活动,并逐步掌握了改进的简单加工技术,出现了早期的打制石器,虽然这些经过加工的石器,粗陋得似乎与自然物并无多大差异,但从此人类不再像一般动物那样本能地去满足它们所属物种的标准和需要,而是开始了按照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观念(需要),有目的地,自觉地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把本身固有(或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这是创造的开始,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开始,马克思的“自意识”论述恰恰证明了人类设计意识产生的必然条件。 随着历史的发展,对石器工具的加工制作技术也不断进步,由打制到磨制,石器光滑的外表,对称的造型以及锋利的实用价值,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追求和对实用功能的理解,把实用性与审美结合起来,赋予设计物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意义,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基本特点。虽然审美追求较之实用的目的性追求从自觉的角度来说要晚些,而且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当这种意识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得以升华为自觉的追求时,人类的设计文明便进入了新的时期。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

广东省汕头市历史中考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 说明:1.全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满分80分。第一卷为选择题,共28题56分;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共2题24分。全卷共6页。 2.考试时间为60分钟。 3.答第一卷前。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写、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4.第一卷使用答题卡答题。考生必须用规定的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小题所选的选项涂黑。 5.第二卷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签字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不能用铅笔和红笔。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某电视台举行“爱我家乡”知识竞赛,其中有道题是:“广东大部分地区在秦朝时属于下列哪一郡管辖?”正确答案应该是 A.象郡B.桂林郡 C.辽东郡D.南海郡 2.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人的

3.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B.隋炀帝 C.唐太宗D.武则天 4.“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也曾 提出过类似思想主张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张研同学是在今年的“青年节”那天光荣加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你知道“青年节” 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D.南昌起义 6.“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 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7.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西安事变的讨论。其中,哪位同学的表述与史实不符A.小华: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停止内战的主张 B.小李: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中外设计史作业

中外设计史参考书目 内容: 1.《中国艺术设计史》 作者:夏燕靖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3-01 2.《中国设计史》 作者:高丰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 3.《中国设计史》第二版 作者:胡光华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0-1 4.《中国室内设计史》 作者:霍维国、霍光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2-1 5.《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史研究》 作者:邵文红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4-1 6.《世界现代设计史》 作者:王受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9-1 7.《外国艺术设计史》(高等艺术院校教材) 作者:邬烈炎、袁熙旸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6-1 8.《外国现代设计史》 作者:钱凤根、于晓红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4-1 9.《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 作者:方怿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2-1 10.《外国近现代设计史》 作者:胡天璇、曾山、王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2-1 《中国艺术设计史》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 一、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 二、从拣取生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 三、陶器制作与器型设计 四、衣饰的产生 五、蚕缫丝与织造工艺 第二章夏、商、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 一、青铜铁器的制作工艺与形制设计 二、陶器与原始瓷器的形成及实用设计 三、冠冕服制与深衣华饰 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 五、《考工记》的成书背景及设计思想 第三章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 一、秦始皇陵的铜车结构与设计 二、食器、文具的种类与设计 三、服饰与织物纹样设计 四、家具、陈设物与木作业设计 五、铜灯、铜炉与铜镜的设计形制 六、漆器业的兴盛与漆艺设计 七、农用工具的使用与设计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设计的延传与疾进 一、瓷器时代与瓷器设计 二、旷世奇服 三、机械制造与设计 四、漆器及木作业设计 五、寺院、佛塔与建筑上的纹饰设计 六、六朝陵墓与墓前石刻及墓室壁面设计 专题链接:魏晋玄学以及文献典籍中的设计思想 第五章隋唐五代·设计的诗意与华章 一、仓储设施与大运河的工程设计 二、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设计 三、瓷器具的工艺设计 四、唐三彩的釉彩工艺 五、冠服形制与女子妆饰 六、织锦织绫纹样设计与"陵阳公样" 七、唐代书籍装帧设计 八、金属制品的奇巧设计 九、漆器与家具设计 十、杂糅南北风格的五代十国设计 专题链接:唐代设计理论述要 第六章宋辽金西夏·设计的纷繁与林立 一、《清明上河图》与城市布局

外国设计史读书笔记

《外国艺术设计史》 ————读书笔记 学院:艺术学院 学号:14100308 班级:设计三班 姓名:阎丰洋

第一章史前的艺术设计 一、旧石器时代艺术设计的萌芽 180到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才开始有意识的加工石块,虽然这些石器还十分粗糙,但已经显示出人为设计的痕迹,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特别是其通常所追求的对称、均衡、饱满等造型因素可以视作形式美感的萌芽。 20到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种类大增,器型由简单到比较复杂、加工由粗陋到精细、选材由单一到多样、制作有一次到二次加工、使用功能由单一向专门化、多样化发展,这无疑是造物活动的一大进步,它反映出原始人设计思维的发展。 1到1.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以实现功能优化的设想,无疑是设计创意的一大突破,标志了设计思维的一次飞跃。 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设计 陶器的发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人类已从迁徙生活过渡到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意味着人类由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的开始。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手工艺设计 一、古埃及的手工艺设计 古埃及手工艺设计的特点: 1:古埃及的艺术设计涉及相当广泛的工艺门类与生活领域 2:古埃及的艺术设计体现了奴隶主专制统治下手工艺发展的典型

特色 3:处于一个宗教在政治活动、社会生活以及观念风俗领域居于绝对统地位的过度,古埃及的手工设计不可避免的打上了鲜明的宗教印迹。 二、古西亚与古波斯的手工艺设计 古西亚的手工艺设计发展的特色: 1:古西亚居民所创造的高度的科技文明,为手工艺的发展、成熟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2:古西亚手工艺的高度成就并非单一民族的创造,而是多元文化长期融会、碰撞、磨合的结晶。 3:古西亚手工艺设计的发展具有鲜明地地域特色。 4:古西亚独特的文化氛围造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与装饰情趣。 三、古代日本的手工艺设计 日本古代的手工艺设计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岛国的地理环境和单一的民族风格对艺术风格的发展产生了有益影响。 2:海岛的独特气候以及地理环境,培养了日本民族对自然的敏感性。自然主义成为日本艺术与设计的一大传统特色。 3:日本传统艺术设计的发展既受惠于外来经验、成果的借鉴与吸取,更得益于在模仿、借鉴基础上的改良与创新。 4:艺术设计在日本中居于相当特殊的位置,日本民族对工艺的重视与推崇远胜于其他国家。

【调研报告】基于stp分析的桑浦山汕头景区旅游文化的发展研究(删改版)

课题名称: 基于stp分析的桑浦山汕头景区旅游文化的发展研究课题组成员: 谢淑敏、王伊玲、洪艺雪、胡燕婷、柯林立、蔡汉康 指导教师: 陶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委员会

目录 一、绪论 (1) 二、理论基础 (2)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3) (一)桑浦山汕头景区旅游消费者特征 (3) (二)桑浦山汕头景区区划分析及其存在的基本问题 (7) (三)从STP战略角度看桑浦山汕头景区 (9) (四)汕头桑浦山景区面临的发展挑战与难点 (11) 四、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 (12) 五、参考文献 (16)

基于stp分析的桑浦山汕头景区旅游文化的发展研究 摘要 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旅游与文化的关联度渗透性日益增强,如何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各地旅游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屹立在潮汕三市之间的桑浦山是潮汕的第一名山,也是汕头、潮州和揭阳的界山,是潮汕三市具开发很大潜力的旅游板块。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开发层次较低、产业链条脆弱、旅游文化不被重视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桑浦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问题,以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的角度的stp理论对桑浦山景区进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个性化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桑浦山旅游文化发展现状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桑浦山,作为潮汕的地理、经济、文化中心,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积极利用所能挖掘的资源以大力推进。着眼桑浦山本身,其具有许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桑浦山具有浑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经同位素测定,桑浦山距今8900万年形成,古老的桑浦山,经历多次大型的海陆变迁,海蚀和断岩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著名的有古海蚀地貌的海蚀蘑菇状石林,还有水体景观如梅林湖等,著名的地标式景点还有设计独特的北回归线标志塔。 桑浦山的人文资源亦是丰富。从历史角度看,这里是“百载商埠”汕头的发祥地,造就了辉煌的潮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桑浦山的宗教文化也很发达,寺庙道观众多,许多人前往桑浦山便是为了上山祈福以佑平安。此外,桑浦山也曾是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曾是潮汕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场所。 桑浦山的地方文化与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景区建设总体不错。但在现代社会的洗礼与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文化是否发生了变异,景区的旅游发展是否需挖掘更深亦或是根据现今融入现代元素的新文化内涵,以更好地促进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这些探究对与当地的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意义 1、调研现状,合理制定旅游营销战略。

《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设计史》课程(050404152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中外设计史 课程代码:0504041522 学分与学时:4学分7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用艺术设计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中外设计艺术活动的发展历程,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课题,这一崭新课题帮助我们了解祖先在造物活动中的设计动机和绵延二十余世纪的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帮助我们了解设计活动和设计风格的演变。对于中外的艺术设计思想,特别是反映在若干经典中,在诸多层面上从设计的视角予以解释。此外,中外设计史还将系统地对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设计与古代科技的关系,以及对近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作一次全面的分析,对诸多问题进行梳理,从理论思辩的深度进行研究并阐释。本课程的任务就是站在理解、分析角度上对中外艺术设计史的演变回顾有一系统的认识,促进学生对专业设计的深度理解,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设计的理念和设计观,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代文化发展密切联系,把握时代的脉搏,创造出合理化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理想设计。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教学目的:本章从原始社会的石器产生与制作开始,探讨艺术设计的起源和随之发展起来的诸种手工艺品种的生产、技术水平、艺术特色。让学生了解人类设计的创造和发展有着悠久 的历史渊源。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起源,并掌握中国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的概貌。 重点与难点: 重点: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难点:原始居住设计的形式极其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起源与石器的制作设计 第二节:器物制作与设计形式 第三节:原始居住设计的雏形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了解掌握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形制设计和城建布局与建筑设计的特色,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创作实践中。 基本要求: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我国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交通运输工具、城市建筑、丝纺织物和服饰等方面的艺术设计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形制设计 难点:古代城建布局与建筑设计

中外设计史作业

中外设计史参考书目 内容: 1、《中国艺术设计史》 作者:夏燕靖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3-01 2、《中国设计史》 作者:高丰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 3.《中国设计史》第二版 作者:胡光华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0-1 4.《中国室内设计史》 作者:霍维国、霍光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2-1 5.《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史研究》 作者:邵文红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4-1 6、《世界现代设计史》 作者:王受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9-1 7、《外国艺术设计史》(高等艺术院校教材) 作者:邬烈炎、袁熙旸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6-1 8.《外国现代设计史》 作者:钱凤根、于晓红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4-1 9.《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 作者:方怿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2-1 10.《外国近现代设计史》 作者:胡天璇、曾山、王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2-1 《中国艺术设计史》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 一、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 二、从拣取生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 三、陶器制作与器型设计 四、衣饰的产生 五、蚕缫丝与织造工艺 第二章夏、商、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 一、青铜铁器的制作工艺与形制设计 二、陶器与原始瓷器的形成及实用设计 三、冠冕服制与深衣华饰 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 五、《考工记》的成书背景及设计思想 第三章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 一、秦始皇陵的铜车结构与设计 二、食器、文具的种类与设计

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 第一章、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创造魅力 一、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很好的象征物 二、彩陶最早是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的,它的类型有:1、半坡型,著名器物有—“船型彩陶器”、“人面鱼纹盆” 2、庙底沟型,著名器物有—“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 3、马家窑型,著名器物有—“旋涡纹彩陶瓶”、“舞蹈纹彩陶瓶” 4、半山型 5、马厂型其中行纹(蛙纹)最有特色。 三、双关法,就是利用黑白的相互衬托,使黑与白都各成为主题图案。 四、鸟类巢居,兽类穴居,在比较干燥的北方,最早的居住方式是穴居;巢居干栏式建筑被学术界认为是南方民族最早的建筑之一。 第二章、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藏礼于器 一、夏、商、周是玉文化核心观念形成的时期。 二、西周时完善并记录了一套制度,严格按等级名分规定,使用不同的玉。三、陶文:大汶口文化尊上的图形文字、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画文字是目前所知的最原始的汉字。 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四、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就发明了瓷器。最早的瓷器是青瓷,从青釉瓷(硬釉)发展而来。 五、中国古代青铜的铸造法主要有:块范法、施蜡法。块范法是商周先民最先采用的,是整个青铜器时代应用最广泛的青铜器铸造法。施蜡法:中国古代大多青铜的制造方法。 六、青铜是世界治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是红铜加入锡、铅,形成了一种新的合金。 七、青铜器在中国先民夏、商、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精神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我国这个时期可谓是典型的“青铜时代”。 八、商代青铜器分二里岗期和殷墟期,殷墟期是青铜史上第一个高峰期。 饕餮(taotie)纹是商代的主流纹饰。商代青铜的典型代表是: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杜林方鼎、人面纹方鼎。 九、西周三大青铜器是:毛公鼎、散氏盘、虢(guo)季子白盘。 十、青铜器第一个高峰期(殷墟期)的特点是综高肃穆、雄浑疑重、富丽繁缛十一、中国的青铜设计与特殊的礼制文化紧密相关,形成以下特点:1、象物2、繁缛富丽,系统严谨3、纹样狰狞(zhengning)商代青铜艺术鼎盛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是饕餮纹一类的装饰。还有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波曲纹。十一、六冕的内容:1、大裘冕上衣会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彝(yi)、黼、黻(fu)、六章花纹。共十二章 2、兖(yn)冕 3、鷩(bi)冕 4、毳(cui)冕5、絺(chi)冕 6、玄冕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艺术特点——钟鸣鼎食。 一、儒家主张文质彬彬即文质兼备的审美观点。儒家思想衍生出强调社会功能、政治功用和人性价值的设计哲学。墨家主张节用、实用的设计、先功能后形式。道家主张大巧若拙、道法自然。 二、《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末年,是我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提出了“天又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食”的观点,较为系统的总结了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些观念促成了我国设计文化的诸多特性。“法天地”是我国设计发明和完善的一个重要的灵感源。“材有美,工有巧”,我国许多工技都是按材料分类的,《考工记》所列攻木之工,攻皮之工,抟(tuan)埴(zhi)之工,都是按材料不同而分的。 三、春秋战国主要纹饰:蟠螭(chi)纹、蟠虺(hui)蟠螭纹的产生也可以作为标志。 四、春秋青铜器代表:莲鹤方壶、黄子 壶。 战国青铜器代表:水陆攻战铜壶 五、山字纹镜堪称是战国铜镜的典范之 作。雲纹镜铸造方法是施蜡法宴乐鱼 猎图战国中晚期有青铜灯、树形 灯、银首人形灯。 六、施蜡法也俗称“熔模法” 春秋中晚期发展的二次铸 造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 件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 填充泥沙和外范,加热烘烤 后,蜡膜全部融化流失使整 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 内浇灌溶液,便铸成武器。 七、金银错,又称错金银, 源于镶嵌工艺,其制作方法 是在青铜器的表面凿(zao) 刻成图案浅槽,然后将金银 截成点或线,压入槽内,挫 平即可。 八、深衣制是创始于周代流 行于战国时期的服饰制度。 是将传统的上衣下裳合并 连成一件衣服,实用简化, 蔽体安全,上下分截,然后 缝连一体,由于穿戴时能将 人体的每一部分都遮蔽的 严实,并且每一部分都有着 含义,故为深衣。 九、赵武灵王胡服改革,说 明了这个时代在竞争图强 的背景下,以功能为目标进行服饰改 革。 十、漆器家具的代表作是彩 绘木雕小坐屏-战国 瓦当是建筑材料大量使 用陶制的砖、瓦、瓦当、瓦 钉、下水管道等。制造砖瓦 的历史始于西周。目前考古 所知最早瓦当,是出土于陕 西扶风县陈村的西周瓦当。 第四章、秦汉设计艺术的民族味——天 人合一 一、秦代青铜器典型代表: 铜车马。汉代:马踏飞燕。 二、汉代青铜器典型代表:长信宫灯、 错金傅山炉。西汉时期的未央宫竹节 熏炉 四、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高峰期,其 中最具开创性的是以铭文为主体纹样 的铭文镜。 五、汉代铜镜的典型代表: 铭文镜、透光镜。透光镜是 指将镜面对着日光或其他 光源时,与镜面相对的墙壁 上能映像出镜背文饰或铭 文的字样铜镜。 六、青铜器设计的发展到东 汉为尾声,铜镜发展一直延 续到清,器背铭文因不少是 好诗而被留存下来。 七、自自秦汉时期以来,半 瓦当逐渐被全圆形的瓦当 取代。秦瓦当的纹样中常见 的是风格独特的夔纹。 八、汉代瓦当中,青龙、白 虎、朱雀、玄武“四神”纹 样最常见。 九、画像砖是一种在模子上 雕刻再压制成砖坯制出来 的砖。砖的雕饰始于秦汉时 期,多为雕刻转,表现手法 一般用大块大面的浮雕;六 朝开始,画像砖开始用模制 批量生产。东汉以后画像砖 的艺术走向衰落。 十、西汉时期的服饰实物, 以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 墓出土的最为集中和完整 的素纱禅衣。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艺术 ——绚烂纯素 一、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材质不同,陶器用陶土,瓷 器用瓷土。 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较 低,约800度,瓷器较高, 约1200度。 3、物理特性不同,陶制松 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 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 声。到六朝可谓进入“瓷器 时代”而且北齐烧制白瓷、 南——青瓷 二、莲花尊主要见于齐、梁 和魏,早期多用刻画,晚期 用浅浮雕装饰,是佛教与中 国古代灵魂观念结合的产 物。 三、由于受佛教的影响,莲 花忍冬纹的出现标志着从 商周以来,动物纹为主向随 唐以后植物纹为中心的图 案发展。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绞缬”(jiaoxie)的印染工 艺,“绞缬”也叫“撮(cuo)缬”、应 用广泛“撮花”“撮晕缬”现代称“扎 染”是一种机械染,先把织物折叠、撮 合,用线捆绑,抽紧、系成小结。然后 浸染,拆去扎线,即出现白色图案。 五、染织的图案类型归纳起 来主要有如下类型: 1、传统的汉式山、云、动 物纹。2、利用图形、方格、 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线组成 几何骨格,在几何骨格内填 充动物纹或花叶纹。3、圣 树纹。4、天王化生纹5、 小几何纹、忍冬纹、小朵花 纹 六、裤褶(zhe)基本款式 为上身穿齐滕大袖衣,下身 穿肥管裤,这种衣服的面 料,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 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 游牧民族传入。百姓都以宽 衫大袖,褒(bao)衣博带 为尚。 七、纤肖——魏晋南北朝时 期服饰的一种装饰,所谓 “纤”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 下摆部位的饰物,通常以丝 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 尖,下摆截成三角形,并层 层相叠。所谓“肖”指的是 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 于飘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 来如燕飞舞。 八、中国的四大石窟: 1、云冈石窟——建于北魏 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第十六至二十窟开凿最早, 称“昙曜(tanyao)五窟”。 着袒右肩、斜披袈裟。 2、龙门石窟——建于河南 省安阳市南十三公里伊水 两岸东,莲花洞、古阳、宾 阳洞并称北魏龙门三大窟。 第六章诗意华章——隋唐五代 1、陆羽(茶经) 2、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南青北白”瓷 业布局,到唐代形成较为明显而固定的 局面。 3、越窑青瓷陆羽形容青瓷“类玉”“类 冰”,评价为最完美的瓷器。 邢窑白瓷“类银”“类雪”,“圆似 月魂坠,轻如云破起” 4、绞胎工艺:产生于唐代,至宋代蓬 勃发展,元以后衰亡。 绞胎:通常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 分别制成泥色,然后拧在一起,制成新 泥料加工成的陶瓷器,胚体可呈现出两 种瓷泥胶在一起所形成的各种花纹。 5、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代 表:三彩骆驼载乐俑。 6、唐代是金银器制作的繁荣期,采用 较为先进的吹灰法炼银,提高了银的纯 度和回收率。代表:舞马衔杯银壶 7、铜镜代表:宝相花铭带镜 8、金银平脱:唐代首创,盛唐时期制 作铜器的高级工艺,其做法:采用金、

汕头的变迁(附答案)

1、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潮汕地区属南海郡辖地。公元前 111 年西汉王朝设揭阳县,历数南海郡,这是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政权建制。隋唐时期称为潮州。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0 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浦司管辖。 3、 1981 年11月以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4、潮汕地区最古老的居民是越族人。最晚至战国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的走进了金石并用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秦朝以后,中原人民陆续南迁潮汕。(中原人民移居潮汕的较早记载在秦朝,后在西晋和两宋时期分别形成了两次移民高潮。)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南迁的中原人民与越族人民交流、融合,形成了潮汕先民。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有8个月但影响很大。为纪念他的治潮功绩,潮州人民江山、河都改姓“韩”,如“韩山”、“韩江”;建造的“韩文公祠”也是为了纪念他。 6、在维护祖国主权的斗争中,明朝中后期,俞大猷及其领导的官兵和潮汕人民并肩作战进行抗倭斗争,造福百姓;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潮属各县实际上成为他筹饷兴军的根据地,南澳国姓井遗址、“招兵树”、澄海外砂姓埔遗址等都是郑成功当年驻兵潮汕的历史见证。 7、战国秦汉时期,潮汕已有了铁制农具;到唐代,潮汕农业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两宋时期,潮汕人口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8、潮汕种植方法闻名全国,如,①在山坡上垦出梯田,缘山引水,种植水稻;②用农骨车汲水;③骑在秧马上插秧;等等。南宋时,已有小麦种植。随着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推广,潮汕出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9、潮汕手工业生产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尤以陶瓷、潮绣最为著名。 10、唐宋时期,潮汕陶瓷烧制进入成熟阶段,也开始大量对外输出,远销东南亚、西亚各国。 11、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派系,属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一种。清代是潮绣的繁盛时期,这时,潮纱、潮毯等“流行海内”,潮绣行销东南亚,往往供不应求。 12、潮盐生产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颇负盛名。元代,潮盐制盐工艺大大革新,从传统的“煎煮法”发展为“滩晒法”,成本降低,产量提高。清代,潮盐年产量达到了最高峰。 13、610年,隋炀帝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余,从潮州出发航海到琉球,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14、1684年,清朝开海禁,澄海樟林港逐渐兴盛起来,乾隆时,澄海的大商人往来与国内各地,从出发的商船活跃于日本、南洋等地。1792年,清朝设樟林巡检司。到嘉庆年间,澄海上缴的贸易税占全省的五分之一,逐渐当时澄海商贸的繁盛。 15、明代,潮汕人文鼎盛,是潮汕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汕头大学教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复习笔记

汕头大学教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复习笔记 2021年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综合(教育学、中外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考研全套 目录 ?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633教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全国名校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北师、南大等) 说明:本部分收录了本科目近年考研真题,方便了解出题风格、难度及命题点。此外提供了相关院校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网授精讲班【33课时】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据古籍记载,我国学校教育设立“小学”始于()。[统考2019年研]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礼记·明堂位》:“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

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这些材料说明我国商朝时期已经在学校教育中设立“小学”。 2孟轲认为人先天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其中恻隐之心是()。[统考2019年研] A.仁之端 B.义之端 C.礼之端 D.智之端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孟子认为人性表现为四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汉代书馆常用的识字教材有()。[统考2019年研] A.《仓颉篇》《凡将篇》《千字文》 B.《仓颉篇》《凡将篇》《三字经》 C.《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 D.《急就篇》《三字经》《千字文》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汉代书馆常用的识字教材有《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等。《仓颉篇》是秦朝李斯颁发的字书,成为儿童习字的课本;《凡将篇》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著;《急就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