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汕头市一模历史卷

2019汕头市一模历史卷

2019汕头市一模历史卷
2019汕头市一模历史卷

2019年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卷

24、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受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 B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 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可

25、北魏后期,许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这种认识反映了

A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较稳固 B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

C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 D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益明显

26、《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条“罢市”的记载,有21条表示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之际。

A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B拜金逐利之风盛行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D史学思想发生变化

27、清代前期,清政府大兴编书之风,集中国古籍之大成编成《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四库全书》七万九右三百零九卷,并将上述著作分储东北、华北、江浙等地。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减缓了统治阻力

C有利于文化专制 D阻碍了西学东渐

28、右图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4年7月3日视察武汉汉阳铁厂时拍摄的老相处。拍摄该照片的目的是

A表达对环境污染的忧虑B展现近代化运动的成就

C鼓舞清军对日作战的信心 D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反思

29、抗战战争中,几乎所有国民党战区都有苏联军事顾问,唯独在中共领导的军队里没有苏联顾问,即使是苏联记者也只有征得蒋介石本人的同意才能进入中共区域。这说明,当是

A苏联对中共的政策发生了转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冲击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出现了分歧 D蒋介石极力防范中国共产党

30、1969年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44个,到1972年底达到88个。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 B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C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增长 D提出和平共处五原则

31、1978年底,当地物资局通知宁江机床厂下一年产量应从525台降至200台。同时该企业却了解到许多地方买不到机床。几个月后该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内第一份机床自行销售广告,四个月内就承接订货1400台。这表明,当时国家

A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 D确立了市场经济改革目标

32、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开始出现私人法律学校。到公元2世纪末,法律学校在帝国范围内已普遍存在。这些法律学校主要培养贵族子弟,以使其在行政和法律职业方面谋取职位。这一状况反映出,罗马法

A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B不过是维护奴隶制度的工具

C具有深厚的阶级色彩 D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

33、西方学者发现,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已多次出现文化发展的小高潮。他们称之为“小文艺复兴”,其中包括“诺森伯里亚文艺复兴”“卡洛林文艺复兴”“拜占庭文艺复兴”“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等。这可以用来说明

A历史概念的多样性 B历史进程的跨越性

C历史解释的随意性 D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34、表:英国女性对家庭的经济贡献(%)

由上表可推知:1787-1865年,英国

A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渐提升 B机器生产加剧了工业失业

C轻纺工业成为重要经济部门 D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35、1954年,美国主导建立了一个共同安全体系,成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巴基斯坦8国。美国主导建立该体系的目的是

A组建反共同盟围堵中国 B遏制苏联向欧洲的扩张

C控制西欧资本主义各国 D援助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东十三年(1415)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于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及影响。(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6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晚清民国时期外国传入中国的新词汇(节选)

“蒸汽机”“法学”|“电线”“报纸”“议院”“自由”“公司”“轮船”“天文学”“文明”“代数”“火车”“警察署”“民主”“科学”“电灯”“邮政局”“电话”“商务局”“人权”“公园”“师范”“立宪”“专科”“卫生局”“进化论”“股票”“银行”“军舰”“议员”“化学”“总统”“铁路”“生产”“政治学”“革命”“进步”“图书馆”“经济学”“民族”“冲突”“新闻馆”“电报”“实验室”“物理学”“哲学”“出版社”“社会”“共和制”“工厂”“组织”“主义”

请从以上词汇表中提取一组(至少3个)概括出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建立中外历史关联。(要求“列出提取的词汇,明确主题,结合史实,中外关联)(12分)

45、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山装是由孙中山设计而率先穿着而得名。1930年广东省政府提出用国货,穿中山装。1933年陈肇英向国民党中央提交《重厘服制严用国货案》,建议“重厘服制,以定人心,顾及本源,以崇国货”。行政院批复,除党员服装须党务系统批准外,其余公务人员均穿中山装。1936年蒋介石下令全体公务员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从此,中山装正式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同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专门规定“学校教职员服中山装为原则”,学生服装式样为“衣裤中山装”。无论是江苏小镇,还是广东、福建两省诸县,也无论是西北的渭南地区,或者是西南的四川、云南诸县,甚至是作为英国租界的山东威海,国人均流行穿着中山装。《申报》广告经常刊登专门为小学生提供中山装的广告,如上海国民书局销售中山童装,称“小学生宜服中山童装,以资不忘开国元勋,又能增进革思想”。冯玉祥曾说:“中国的长袍大褂”,“糟蹋布料,妨碍行为”,而“中山服……中西兼长,至关重要”。

---摘编自陈蕴莤《身体政治:中山装的诞生与流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山装流行过程中呈现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山装流行的原因。(9分)

46、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和平主义是与孤立主义同时存在的一种社会思潮。30年代初期,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发誓,不让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重演。1935年,国际形势更加紧张,罗斯福提出了和平时期美国历史上最

庞大的军费预算,遭到和平主义团体的批判。1937年2月的民意测验显示,95%的人不愿意卷入另一场欧洲战争。从1938年起,和平主义运动就走下坡路,一些和平主义者转变了态度,他们相信对付法西斯主义八侵略者,只有以武力斗争的手段才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呼吁和平遵守国际公认的交往准则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大战全面爆发后,一部分人士主张支持英法作战,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和平主义运动内部的争论戛然而止。

---摘编自熊伟民《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主义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和平主义运动逐渐式微的原因。(6分)

47、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陈嘉庚(1874-1961)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894年,陈嘉庚就已开始在家乡厦门集中建立惕斋学塾。他所创办的学校,纵的方面包括幼儿园、男女小学、中学到大学;横的方面包括普通中学、师范、中专、大专。就地域而言,他主张“大学生不分省”,从国外归来的侨生一视同仁。

民国初期,他就指出:“今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民心耳”。他认识到“概民智未启,则共和之基础终无由巩固。”他曾说:“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细”,陈嘉庚久居南洋,发现南洋华侨约1200万,其中不懂祖国文化已经“外化”的就有50万,这让他忧心不已。,

据统计,1904年到1931年间,他的总支出共1321万元,其中捐款各类学校教育费就占837万元,加上办学利息380万元,占总支出的92%。据统计,他一生中捐献的教育经费总数达1200万元,相当于他的实业全盛时期的全部不动产。

----方式光《论陈嘉庚教育思想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嘉庚办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嘉庚办学的原因。(9分)

2019年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

CCABB DABDD CA

41、原因:王朝更替;政治中心变迁;经济重心南移;大运河的开通;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贸易的繁荣

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争霸;资本主义的发展;海上贸易发展的需要;文艺复兴的冒险精神;基督教的传播

影响: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同时也给亚非拉地区造成了灾难等

差异:中国是以农业立国,重农抑商,自给自足,海运为政治服务;不注重经济效益,无原始驱动力,当运河淤塞

之后海运便停止。

西方是以商业立国,重商主义,对外扩张,航运为经济服务,注重经济效益,有原始驱动力,当海运受阻后更开辟新的路线。

42、示例:蒸汽机、火车、铁路--西学东渐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785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史蒂芬孙1815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火车运行,从此铁路交通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了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发动了两次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同时西方先进的生产交通方式传入中国,19世纪60、70年代以曾国潘为首的洋务派在西学东渐思想的浪潮下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引进机器,创办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修建铁路,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西学东渐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5、

1、特点:与爱国救亡相结合;政府主导;范围广;借助媒体;渐进式

2、民族危机;革命民主思想的传播;政府大力提倡;中山装中西合壁,得体美观

46、内涵:美国不卷入战争

背景:一战的教训与反思;20年代兴起的反战思潮;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民众的厌战情绪;

原因: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德国在欧洲的入侵与扩张;德、意、日三国轴心的结盟、日本在亚洲的入侵;珍珠港事件的爆发;

47、

1、特点:创办学校多;办学层次全;覆盖面广;入学者者享受平等受教育权

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思想;爱国情怀;实力支撑

41.(1)变化一:运粮方向由自东向西逐渐转变为自南向北。原因:秦汉时政治中心多在西北(长安)且经济重心尚在北方,魏晋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至元明清时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南北分离。

变化二:从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到后来停止海运,只用河运。原因:元代航海技术提高;明朝推行海禁政策,政府疏浚河道提高运力,海运风险较大而河运风险小。

变化三:河运从依托自然河道为主,逐渐转变为依托人工运河为主。原因:秦汉运粮方向是自东向西,符合我国自然河流的基本走向;唐以后运粮方向逐渐转变为自南向北,难以利用自然河道,只能开凿运河。

变化四:从明清倚重漕运到清末废止漕运。原因:运河淤塞;近代铁路、轮船等新型运输方式的出现。

(概括“变化”2分,分析“原因”3分,变化和原因要求对应。任意概括2个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共10分)(2)背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受早期新航路开辟活动的刺激;西班牙、葡萄牙已把控了东西贸易新航线,他国只能向高纬度地区探索;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经济重心转移,大西洋沿岸国家(荷兰、英

国、法国等)的航海活动兴起;欧洲殖民扩张运动兴起;(任答3点,前2点各2分,第3点1分)

影响:推动欧洲逐步建立世界殖民体系。促进了欧洲经济重心的进一步转移(促进大西洋沿岸国家崛起);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增进欧洲人对世界的了解。(每点2分,任答2点,共4分)

(3)差异: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固守自然经济的藩篱)西方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方实行重商主义;中国厉行海禁政策,西方鼓励对外贸易(积极殖民扩张);中国经济总体上是闭关自守的内向型,西方经济总体上是对外扩张的外向型。(任意一个角度进行对比,中国方面3分,西方3分。如果中西方的描述不在同一角度,最多只能给3分。)

42.

示例1:

词汇:“蒸汽机”、“铁

路”、“工厂”等。

主题:工业革命成果

传入我国,推动我国近代工业发展。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随着蒸汽机发明和使用,铁路、轮船相继出现,工厂制度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方式。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侵略,中国掀起救亡图存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和器物,“蒸汽机”、“铁路”、“工厂”等近代工业生产、交通方式传入中国。新事物的出现也促成了新词汇的出现。

示例2:

词汇:“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

主题: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18世纪中期法国发生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宣扬“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孙中山受启蒙思想家影响,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进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国。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者更将启蒙思想的理念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与文化。上述词汇的出现于传播实质反映了思想观念的传播与变迁。

选考部分

45.(1)特点:爱国救亡运动紧密结合;官方推广;有强烈的政治目的(统一思想);带有意识形态色彩;流行范围广;借助新式传媒。(每点3分,任答2点,共6分)

(2)原因:由孙中山设计并首先穿着,有象征意义;国民政府为统一民心而积极推广;政府和人民提倡国货;爱

国主义思潮盛行;新式传媒广告宣传;传统服饰穿着不便;中山装中西兼长,庄重便宜(biàn yí);民主共和观念

渐入人心。(每点3分,任答3点,共9分)

46.(1)内涵:反对美国卷入国际战争;反对政府任何可能走向参战的行为;主张美国在外交上上孤立,以避免卷入战争。(任意1点,共3分)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后果及教训;大萧条促使美国专注于国内事务;美国人没有充分意识到法西斯的危害;美国人厌战情绪严重;许多美国人笃信国际公约的作用;美国地处美洲,远离多事的欧洲;美国有中立、孤立的历史传统。(每点3分,任答2点,共6分)

(2)原因: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美国的国家利益受损;二战全面爆发;珍珠港事件迫使美国全面参战;旧的国际秩序已无法维护世界和平;罗斯福等政治家力图突破孤立主义的传统。(每点3分,任答2点,共6分)

47.(1)特点:涵盖各个学段;包含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分地域,有教无类;时间早,投资大;个人捐资办学。(每点3分,任答2点,共6分)

(2)原因:民族危机深重,以教育推动救亡图存;开启民智,以巩固共和制度;以教育振兴实业,维护民生;传播祖国文化,以维系华侨祖国认同;陈嘉庚爱国爱乡,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每点3分,任答3点,共9分)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网络】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 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 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 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 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 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 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 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 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 尚书省。 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 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 作法。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 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 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 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 刘家功夫针。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 规律总结与指导 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考情盘点: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涵盖古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 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高考命题往往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命题。 考查方式: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探究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让考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 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预测: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今后命题仍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影响角度展开,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东西方先哲命题的考查,折 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改革;考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 二、考题怎么答、有何规律 (一)人物定位 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 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 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 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科技

知识点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科技 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3、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4、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5、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8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 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 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 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 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 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 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准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

2016高三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第一轮复习最为重要,历时最长,也 最为全面。能否把握好第一轮复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为了帮助大家,以下是本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9高 三历史的知识点,欢迎参考阅读! 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一)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 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 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

2019高考历史详细知识点总结

2019高考历史详细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

2020高考 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②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 ③“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④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3、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 ) 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 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 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 D.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 4、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1、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 1.1 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此外,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1.2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此外,试题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1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1.3 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引导中学教学致力于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学识。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题引用学者对商代、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成果,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分析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在考生日常理解的王的概念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引导考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年高考试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很多试题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道德修养、价值理念等融为一体,从多个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 2、倡导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1 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 1.1 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此外,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1.2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此外,试题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1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1.3 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引导中学教学致力于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学识。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题引用学者对商代、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成果,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分析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在考生日常理解的王的概念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引导考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年高考试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很多试题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道德修养、价值理念等融为一体,从多个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 2 倡导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 2.1 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结合知识内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实现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引导考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6题以宋代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传统诗歌的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到试题的作答过程中,体味宋诗以理为诗的美学特点。 2.2 将健康观念和意识融入高考考查理念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与体育运动和健康观念相关的史实作为试

2019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全

2019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全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 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朝代表 -2070 -1600 -1046 -771 -475 -221 -206-202

8 25 220 220 280 316 420 589 618 907 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 1949 【知识网络】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 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 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 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 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 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

【细目表】2017—2019年高考全国卷命题历史细目表

2019年高考全国I 卷文综-历史命题细目表还原 题型 题号 分值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难度 考点指向 模块 知识域 HJ DY MC LT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设计难度 实测 难度 选择题 24 4 商周王位继承方式变化 政治 中古史 2 2 √ √ √ 中 0.77 25 4 西汉时 期王国 问题的解决 政治 中古史 2 2 √ √ √ 中 0.82 26 4 唐代的拔河竞技活动 文化 中古史 3 1 √ √ √ 中 0.61 27 4 明中后期南北经济区域差异 经济 中古史 2 2 √ √ √ 易 0.71 28 4 近代前期社会结构变迁 经济 中近现 3 1 √ √ √ 中 0.56 29 4 五四前后社会思潮的变化 文化 中近现 2 2 √ √ √ 中 0.67 30 4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成熟 文化 中近现 2 2 √ √ √ 中 0.70 31 4 一五计划与中苏关系 经济 中近现 2 2 √ √ √ 易 0.54 32 4 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 政治 世界史 2 2 √ √ √ 难 0.5 3 33 4 拉美现代化迟滞的原因 经济 世界史 1 3 √ √ 中 0.47 34 4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经济 世界史 2 2 √ √ √ 中 0.7 3 35 4 近现代世纪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化 世界史 2 2 √ √ 易 0.58 小计 48 25 23 非选择题 41 25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经济 世界史中近现 4 12 5 4 √ √ √ √ 中 0.49 42 12 钱穆关于对待本国历史观点 政治 文化 中古史 中近现 2 3 3 4 √ √ √ √ √ 难 0.41 小计 37 6 15 8 8 非选择题(选做) 45 15 秦汉魏晋时期封爵制度演变 改革 中古史 5 4 4 2 √ √ √ √ 中 0.69 46 15 阿拉曼战役 战争 世界史 3 5 3 4 √ √ √ √ 中 0.15 47 15 当代劳模刘源张 人物 中近现 4 6 2 3 √ √ √ √ √ 中 0.73 小计 15 4 5 3 3 全卷合计 100 35 43 11 11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19 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 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 导中学教学。 1、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 1.1 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 2019 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 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此外,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 相统一。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 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 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1.2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2019 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 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4 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 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此外,试题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1 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 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1.3 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 2019 年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引导中学教学致力于增长学生 见识,丰富学生学识。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 题引用学者对商代、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成果,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分析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在考生日常理解的王的概念 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引导考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 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 年高考试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 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 养间的结合。很多试题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道德修养、价值理念 等融为一体,从多个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 2、倡导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 2.1 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 2019 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结合知识内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实现考查目标、 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引导考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6 题

2019高考历史总集

2019高考历史总集 随着高考考试的来临,历史是一项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应该要知道一些历史的必背知识才 能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下面是无忧考网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历史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必背历史知识点篇一一、英国工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过程,也称“产业革命” 1、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前提)。②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扩展了海外市场。③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 ④工场手工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⑤18 家,形成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广大的殖民地对工业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必要性)。2、过程及重要发明: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②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标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 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 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③1807 年前后,英国大机器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⑤1840 船试航成功。④1814 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二、工业革命的扩展1、法国(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1)进程: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20年代起,工业革命得到较快发展,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2)进程: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 大量存在,高利贷资本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国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 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不很景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2、美国——(1)进程:18世纪晚期开始,19世纪以后发展迅速,涌出现许多新发明,如轧棉机、缝纫机等。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 准化生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和机器的普及。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结束。(2)优越条件: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提供了

(完整)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第一轮复习成果的巩固,又为第三轮复习作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为提高应试能力打基础。为进一步搞好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轮复习中,注重基础,以课标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联系社会热点、焦点、及交叉学科知识,加强日常生活中知识的积累,以开阔的视野多角度观察和研究事物,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和利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扎实抓好专题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力争我校在2019年高考中历史学科取得理想成绩。 二:复习目标 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用能力。第二轮复习按考纲规定,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方式,把必修内容按时序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部分,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同时把每一断代史内容再分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专题。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本轮复习,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三、学生现状 高三(3)班共有39个学生,基础较差,与同类兄弟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要想在高考中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我们任重而道远,学生基础需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四:复习措施 1、针对高考研学情 重视《考试说明》近年高考题的学习和研究,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近年高考凸现对政、史、地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包括各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与结合,以及三个学科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强调对各学科知识体系整体把握、认识和理解的能力;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意蕴,强调考查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与中学材料知识的有机结合;热点、焦点问题。突出“科学”思想的自然体现、有机体现,倡导的是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标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观察问题的标准。突出人文关怀,显现亲和力与鉴赏性。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重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在新情景、新材料下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夯实基础抓主干、重组知识构专题

云南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3.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6.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7.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

2019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复习——12分大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 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复习——42 题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表 1 2018 年世界品牌 500 强榜单节选 请从上述品牌的相关信息中提炼出一个关于现代化的启示,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14—20 世纪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分布 ——摘编自吴晓求《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 阅读材料,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合理,阐述恰当,史论结合。)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表 2

——根据周采《外国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整理 上表为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期的中外教育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 物质生活丰富。 16—18 世纪 材料 考察自公元 1000 年以来社会发展的根源,有三种创新驱动力能够影响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创新的步伐和力量,在最近几个世纪,三种创新驱动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齐心协力创造了强有力的、新的协同效应。包括: 增强的交换网络。在人口、货物、观念广泛交流的社会,创新也就更多。通讯和运输的改善。社会储存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增强,可以促进创新。 创新动机的增加。创新动机指社会中促进或阻碍创新的因素。 ——据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创新驱动力与某地区的历史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根线,这些线有交叉,有平行,涉及方方面面,如生产发展、阶级斗争、思想冲突、政治变革等等,我们可以用所有这些线来观察世界,观察世界上发生过的许多重大事件;但所有这些线,所有这些事变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 题……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到 20 世纪,欧美国家缔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并把世界带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近现代”(The Modem Times)。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2019年高考历史主干知识清单

2019年高考历史主干知识清单日积月累,夯实基础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高考试题解读 (一) 一、2012—2018全国卷考情统计

(一)立足时空观念——主干知识迁移考 1.(2017·全国卷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A[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受封对象与周王 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A.从材料可知,分封出去的都是皇室宗亲,结合所学知识, 我们可知西周分封制刚开始实行的是军事据点制度,也就是说派遣一部分周王室 的政治力量到地方上去封邦建国,然后逐渐与当地人民进行融合,取得对地方的 统治权,巩固西周对地方的统治,这必然就加强了周部落与周边其他地区文化的 交流和认同,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巩固了西周对地方的控制. B.分封制主要是地方官制,不可能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力,另外,西周时期,没有 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权力在当时不是非常突出,西周主要强调 以德治国. 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分封制地方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王朝就是不 能够直接操控地方,所以实行分封,选项表述是错误的. D.材料主要体现的,西周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侧重周王室内部的权力传承关系,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贵族世袭特权的存在.真正从根本上保证贵族世袭特权的 制度是宗法制,而不是分封制. 故选A.] 2.(2014·全国卷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D.山东 C[“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 选C项。] (二)立足史料实证——创新情境灵活考 3.(2018·全国卷Ⅱ·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了夏桀,创立了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的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的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A[商汤见人所设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会将鸟兽杀绝,“乃去其三面”,显示 了他的仁德之心,他从而得到诸侯拥护,并最终取得天下。《史记》中的这一记载 意在说明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故A项正确。农业生产是夏商时期的主要 经济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而非生态保护,故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