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1、地图的基本特征: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的功能1.认识功能(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2.模拟功能模型与它表示的对象具有相似性,模型可以有物质模型与概念模型之分。( 物质模型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地图特别是表示各种基本地理要素的普通地图,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是制图区域的一种实体模型。概念模型是对实体的一种概括与抽象,它又可分为形象模型与符号模型。地图兼具这两方面的特点,被视为是一种形象-符号模型) 3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或地图是对真实地理世界的抽象和概括,并主要以视觉或数字的方式存储和传递地理信息,是人们认识地理世界的工具。

4、地图的应用

1.经济建设

自然资源调查和开发需要精度高、现势性强的地图作为必要的工具。工矿、交通、水利等基本建设,从选址、选线、勘测设计到工程施工,都离不开地图。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比例尺较大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农业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荒地开垦、沙漠治理、旱地灌溉、水土保持、防洪排涝、盐碱地改良、大规模的改造自然工程都离不开地图。

2.科学研究

进行科学研究时,一方面需要选用各种适宜的比例尺的地图作为地理底图,通过野外工作及室内地图分析,研究各种要素的分布规律、动态变化及相互联系,得到重要的研究结论,综合评价或作出预测预报。另一方面又把地图作为一种重要及独立的成果表达形式。

3.国防建设

地图对军事活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各兵种、军种的首脑机关决策战略方针,中级指挥员制定战役计划,基层指挥员指挥具体的战斗行动,都无法离开地图。

4.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

地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及法律效力。地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地理教学中地图更是绝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也都离不开地图,需要运用一定的地图知识。

5、地图内容有: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和地图定向等)、地理要素、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地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及补充说明(以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等形式,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可根据需要配置在主要图面的适当位置)。

6、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实测成图与编绘成图

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A 在国家控制网点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加密成实测地图所需的图根控制点或网,B 以图根控制点为标准,对实际地物的平面位置及高程进行实测,C 对图件进行整理、清绘,最后制作成地图。

实测的方法可以分为地面和高空两种。地面实测地图,采用全站仪,将野外点位的各种数据在实测的同时一起输入仪器内由计算机储存、计算,使成图工作量大为减轻,精度大为提高。高空实测地图的主要手段是航摄成图,通过航摄仪器获得地面影像后,转入室内进行各种处理,并对实地调绘后形成地图。

传统的编绘成图法是把实测所得的大比例尺地图,根据需要逐级缩小,编制成各种较小比例尺的地图。其主要过程可分为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四个步骤。

7、图幅转换

旧图是1:20万,新图是1:25万

旧图编号(梯形分幅、行列一自然序数式编号)

1:50万J—50—A 1:20万J—50—(2)1:10万J—50—132

1:5万J—50—5—B(1:5万地形图的编号:是在1:10万地形图图号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代号而成)

1:1万J—50—5—(53)(1:1万地形图的编号:是在1:10万地形图图号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代号而成)

新编号方法(梯形分幅、行列式编号)1.分幅:经差6 、纬差4 ;在纬度60 —76 双幅合并,即经差12 ;在纬度76 —88 四幅合并,即经差24 。纬度88 以上单独为一幅2.编号:采用行列式编号法;行号:从赤道(0 纬线)起,向两极纬差每4 为一行,至南、北纬88 各为22行,并依次以A、B、C、……V表示其相应的行号高纬度的双幅、四幅合并时,图号照写,如NP—33、34,NT—25、26、27、28 由B,C,D,E,F,G,H组成)作为比例尺代码。

J50B001002 J50C002002 J50D010010 J50E017016 J50F042002 J50G093004

1.由图号求地理坐标(正算):

例2:已知图号是:J-50-63,求该图地理范围。

以作图法(图解法)为例:

①.先求出1:100万图地理范围,

φ2=行号×纬差4 =10 ×4 =40

φ1=纬度最大值-4 =36

λ2=(列号-30)×经差6 =20 ×6

λ1=经度最大值-6 =114

②.在1:100万图内标出该图位置。

2.由坐标求图号(反算)

例3:已知:λ=119 29 ,φ=39 01 求该点所在1:10万新、旧图号。

以作图法(图解法)为例:

①.先求出1:100万图图号:

行号=39 01 ÷纬差4 ≈9.8,取J=10,

列号=119 29 ÷经差6 +30≈49.9,取50。

②.标出1:100万图的地理坐标并画出该图位置。

1.已知某新图号为H51G078024,以及旧图号为H-49-124-A-4求其地理范围。

2 .已知某点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12 29 ,北纬32 19 求其在各种比例尺图中的新图号

8、现代地图学的基本特征地图学成为综合性学科;横断科学为地图学现代理论提供了支持;地图的产生、研究、制作、应用计量化;电子设备的应用。

9、现代地图学的转移

(1)模拟地图向数字地图转移。

(2)制图向制图、用图并重转移。可以在地图上获得各要素的分布、联系的规律,可根据地图进行规划、区划、设计、土地利用分析评价、环境改良、预测预报等。

(3)品种单一向产品多样化转移。一是体现在选题多样化;二是产品的类型、形式的多样化。

(4)信息传输向地理信息深加工转移。

(5)二维静态地图向三维动态地图转移。

(6)地图产业化。

10、在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地图投影的实质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按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

象这样利用光源把地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叫做几何投影或者几何透视法。11·长度比是指某点某方向上微小线段之比。长度变形就是长度比(μ)与1之差,用v 表示长度变形则:v=μ-1

地图上注记的比例尺,称之为主比例尺,它是运用地图投影方法绘制经纬线网时把地球椭球体缩小的规定比例尺。投影时有变形,主比例尺仅能保留在投影后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在变化的过程中,必然有一特殊位置,直角投影后仍保持直交,此二直交直线方向,称之为主方向。

12·.变形椭圆:地球球面上除在接触点位置外一微小圆在平面上的投影所呈现的椭圆,这种椭圆可以用来表示投影的变形

13·等变形线就是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14·地图投影的分类

按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角度变形为0,地球面上的微小圆经过投影后仍为相似的微小圆,其形状保持不变,只有长度和面积变形。等角投影在同一点任何方向的长度比都相等,但在不同地点长度比是不同的。

等积投影投影后图形保持面积大小相等,没有面积误差。也就是球面上的不同地点微小圆投影后为面积相等的各个椭圆,但椭圆的形状不一样。

任意投影是既不等角也不等积的投影。这种投影的特点是面积变形小于等角投影,角度变形小于等积投影。在任意投影中,有一种特殊的投影,叫做等距投影,其条件是m=1。即误差椭圆上的一个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圆半径相等。

按投影方式分类

1.几何投影是把地球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投影到几何面上,然后将几何面展为平面而得到

⑴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

平面上而成。

⑵圆柱投影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

⑶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沿一条母线剪开展为平面而成。

2.条件投影

(1)方位投影:纬线投影成同心圆,经线投影为同心圆的半径,两经线间的夹角与经差相等。

(2)圆柱投影:纬线、经线相互垂直,均成平行直线。

(3)圆锥投影:纬线为同心圆弧,经线为同心圆弧的半径,两经线夹角小于经差且与经差成比例。

(4)多圆锥投影:纬线为同轴圆弧,中央经线成直线,其他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5)伪方位投影:纬线成同心圆,中央经线成直线,其他经线投影为相交于同心圆圆心且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6)伪圆柱投影:纬线投影成一组平行直线,中央经线为垂直于各纬线的直线,其余经线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7)伪圆锥投影:纬线为同心圆弧,中央经线为同心圆弧圆心的直线,其余经线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3.非几何投影不借助于任何几何面,根据一定的条件用数学解析法确定球面与平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在这类投影中,一般按经纬网形状又可分为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和多圆锥投影等。

切圆锥投影,视点在球心,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仍是圆,不同的纬线投影为不同的圆,这些圆是互相平行的,经线投影为相交于圆锥顶点的一束直线,如果将圆锥沿一条母线剪开展为平面,则呈扇形,其顶角小于360度,在平面上纬线不再是圆,而是以圆锥顶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弧,经线成为由圆锥顶点向外放射的直线束,经线间的夹角与相应的经差成正比但比经差小。

在切圆锥投影上,圆锥面与球面相切的一条纬线投影后是不变形的线。叫做标准纬线。它符合主比例尺,这条纬线通常位于制图区域的中间部位。从切线向南向北,变形逐渐增大。在割圆锥投影上,两条纬线投影后没有变形,是双标准纬线,两条割线符合主比例尺,离开这两条标准纬线向两边逐渐增大,凡是距标准纬线相等距离的地方,变形数量相等,因此圆锥投影上等变形线与纬线平行。

圆锥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等角等积和等距圆锥投影三种

1.在等角切圆锥投影上,相切的纬线没有变形长度比为1。其他纬线投影后为扩大的同心圆弧并且离开标准纬线越远,这种扩大的变形程度也就越大,标准线以北变形增加的要比以南快些。经线为过纬线圆心的一束直线。由于m=n所以在纬线方向上扩大多少,就在经线上扩大多少。这样才能使经纬线方向上的长度比相等。所以在等角圆锥投影上纬线间隔从标准纬线向南向北是逐渐增大的。

2.在等角割圆锥投影上,相割的两条纬线为标准纬线。长度比为1,没有变形。两条标准纬线之间纬线长度比小于1,即投影后的纬线长比圆面上相应纬线缩短了,变形是离开标准纬线向负的方向增大。两条标准纬线之外,纬线长度比大于1,离开标准纬线长度变形逐渐增大。经线的变形长度也是如此。所以在等角割圆锥投影上从两条标准纬线向外,纬线间距是逐渐增大的。从两条标准纬线逐渐向里,纬线距离是缩小的。等角圆锥投影面积变形大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广泛应用于中纬度地区的分国地图和地区图。例如“中国地

图集”各分省图就是用的这种投影。“世界地图集”大部分分国地图采用该投影。世界上有些国家如法国、比利时、西班牙也都采用此投影作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此外西方国家出版的许多挂图地图集中已广泛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图形数据是表示地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别特征。其作用体现在:空间定位、空间量度、空间结构、空间聚合等。

地图学期末试卷

1、地图的基本特征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的数学法则 解决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的综合法则 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 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1)地图内容的符号化;2)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概括。另,我们把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统称为综合法则。 制图综合形成地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3)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模型—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并且,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地图信息是由它所描述的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三元素构成的信息元组。 2、地图定义: 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3、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构成要素) 1)数学要素包括与地图投影有关的坐标网(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地理坐 标网(经纬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基本要素 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表达方式: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 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GPS(卫星定位)等级点、独立天文点等。 2)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要 素的总称。----主要组成部分 3)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读图工具包括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图(真北、磁北、坐标北)、图幅接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等内容。 4)补充说明 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坐标系、高程系、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4、地图的分类 1)按地图主题(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为: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可将其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地形图按比例分为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于或等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0万)和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地理图是比例尺小于1:100万的普通地图。 3)按制图区域分类:必须坚持由总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依的原则,首先是世界图,其次是

第九章 地形图的测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测绘 使用测绘仪器测绘地形图的工作称为地形测图。测绘地形图实际上是根据所展绘的控制点,测定其临近的地物、地貌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并将它们表示在图上。 大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经纬仪或全站仪在野外直接测图。 也可用航空摄影测量或数字测图。 成图方法 中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或根据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成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根据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和其他资料编绘成 图。 §9.1 测图的准备工作 一、图纸准备 目前通常使用厚度为0.07mm ~0.1mm ,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测图。 二、绘制坐标格网 目前通常采用绘有坐标格网(10cm ×10cm )的聚脂薄膜图纸,一般不再需要人工绘制坐标方格网。如果需要手工绘制坐标格网,可采用对角线法和坐标格网尺法。 三、展绘控制点 根据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先在图上注明格网线坐标,然后根据控制点坐标值将控制点展绘在图上。然后检查精度合格(在图上不超过0.3mm )后,在其右 侧标上点号与高程。26 .4711号点注成:如。

§9.2 碎部点的选择 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称为碎部点,也称为地形点。测定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的工作称为碎部测量。 一、碎部点的选择 1.地物点的选择 选择能反映地物平面形状的特征点,如房屋的墙角点、道路的交叉口与转折点、河流的转弯处、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当建(构)筑物轮廓凹凸部分在1:500比例尺图上小于1mm或其它比例尺图上小于0.5mm时,可以直线连接。 对于一排电杆,可只测出起点、终点的中心位置,其它电杆的位置可按量得的间距在连线上插绘。 道路可只测路的一边,另一边按量得的宽度绘出,或测出路的中心线再按路宽绘出两边线。 独立地物的测绘,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管线转角部分,均应实测。线路密集可选主干线测绘,支线可适当取舍。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柱上时,应选择其主要表示。 交通及附属设施,应按实际形状测绘,并测注轨道面高程。涵洞应测注洞底高程。 水系及附属设施按实际形状测绘,并按规定测注高程。当河沟、水渠在图上的宽度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 植被应按其经济价值和面积大小适当取舍。测绘其边界线(地类线),并配置相应的符号。地类线与线状符号重合时,只绘制线状地物符号。 2.地貌点的选择 对地貌,应选择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脚等坡度及方向变化处的地貌特征点作为碎部点。 地貌用等高线表示。并在实测的碎部点注上高程。 二、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 平坦地区也应按一定的间隔(如1:500为图上30mm,实地15m)测绘一地形点,每块平地应注明代表性高程。 各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形点最大点位间距要求见表9-1(p.164)。 §9.4 地形图的测绘 一、地形测图方法 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可用全站仪测图、GPS-RTK测图和平板仪测图等方法。 1.平板仪测图 (1)经纬仪配合量角器测绘法 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图板放置在一旁。用经纬仪测出碎部点方向与起始方向的夹角,并按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距离及高差,绘图员根据水平角值及距离,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在图上定出碎部点的位置,并注上高程。

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的基本特征(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中的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三)地图的模拟功能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 1、形成整体、全局的概念 2、获得制图对象定性与定量特征 3、建立制图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4、建立制图对象正确的空间图像 按地图图型(内容或主题)划分: 1.普通地图2.专题地图 地图投影的概念 (一)、地图投影的产生: 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不可展曲面,要将曲面上的客观事物表示在有限的平面图纸上,必须经过由曲面到平面的转换。 (二)、地图投影的定义: 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三)、地图投影的实质 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 (四)、地图投影的研究对象 地图投影主要是研究将地球椭球面描写到地图平面上的理论、方法、应用,以及地图投影的变形规 律、不同地图投影之间的转换、图上量算等问题。 (五)、地图投影的任务 建立地图的数学基础,它包括把地球表面上的地理坐标系转化成平面坐标系,建立制图网——经纬线在平面上的表象。 (六)、地图投影的作用 地图投影是地图的数学基础,起着基础、骨架作用,正是地图投影才使得地图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确的可量测性。 从广义上讲,地图投影系统是实现空间信息定位的基础,是地球空间数据的基础框架,是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基础。 圆柱投影经纬线长度比变化情况表

第九章 地图制图

第9章 地图制图 1.地图的特性: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 2.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3.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图:1:500,1:1000,1:2000,1:5000,1:1 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11种比列尺。100万的经纬度差分别为6°、4°。各地形图编号及与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关系。掌握分幅编号的计算(P274)。地形图图幅范围(P292),相邻比例尺图幅倍数关系(P273)。 4.普通地图的大中小比例尺范围,大是大于等于1:10万,中是1:10万 到1:100万,小是小于等于1:100万。 5.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色彩、地图注记。 地图符号按空间分布状态:点状、线状、面状符号;按比例关系:依比例、半依比例、不依比例符号。基本变量:形状、尺寸、色彩、方向、亮度和密度。 色彩:包含色相、亮度和饱和度。色相对应反映“质”,亮度和饱和度对应反映“量”或重要程度。 地图注记布置方式:水平、垂直、雁行、屈曲四中基本布置方式。 6.地图内容: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俗称地图三要素。三要 素的具体内容(P270-271)。特别是数学要素涵盖的内容: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定向等 7.地图投影: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变形性质及其应用。圆 锥——地处中纬度,东西延伸陆域。圆柱(等角)——即墨卡托,航海航空图,方位——表示极地图。 我国常用地图投影:高斯—克吕格(等角横切圆柱),用于大比例尺地图;墨卡托(正轴等角圆柱),用于航海;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兰勃特)用于小比例尺地图等;正轴等积圆锥投影(亚尔勃斯投影)。 8.地图分幅: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9.地图比例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 10.地图定向:一般通过坐标网实现。2.5万、5万、10万需绘出三北 方向(真北——中央经线、坐标北、磁北) 11.地图的数学精度:由比例尺大小和投影决定。 12.投影选择:根据用途、制图区域位置、大小和形状等因素选择。P278 投影选择是重点。 13.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投影:100万是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圆锥投 影,南北各向图内35′为标准纬线。以纬度4为划分,我国共有15个投影带。大于等于1:50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其中1:1万按经差3°分带,其他按6°分带。 14.地形图更新方法:重测、修测、修编。确定方法的标准:地物变化4 0%、修测(编)3次以上、精度不够重测;10-40%、某重要地物位置改变修测;其他就修编 15.比例尺选择的条件:制图区域大小,图纸规格、地图需要的精度。 16.图幅拼接原则:上压下,左压右,跟接边类似。 17.普通地图的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 境界、控制点与独立地物。 18.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定位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范围法、质底法、等 值线法、定位图表法、点值法、运动线法、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19.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选取、图形化简、概括、移位。选取有资格法 和定额法,化简有删除、夸大、合并。概括有(质量和数量的概括),图形的概括这里被称为化简了。 20.制图要素相互矛盾处理的方法:舍弃、位移、压盖。 21.1:1万图内公里网间隔10cm,2.5万、5万、10万、25万图内均 为4cm, 50万、100万绘经纬网,不绘公里网,记住都分纵向6等分,横向100万为4,其他为6等分

地理中考专题训练和答案解析(珍藏版):地图

专题02 地图 ★★基础闯关★★ 1.比例尺为1:3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是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 15千米 B. 150千米 C. 1500千米 D. 15000千米 2.长春的张先生要去埃及出差,他想量算一下埃及与中国的距离,应选择什么地图( ) A. 中国地图 B. 世界的国家与地区图 C. 吉林省地图 D. 亚洲地图 3.教室里贴有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A. 淄博市地图 B. 山东省地图 C. 中国政区图 D. 世界政区图 4.如果在图上量算的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是1.6千米,那么比例尺是() A. 1:80000 B. 1:800000 C. 1:8000 D. 1:320000 5.下列图例表示洲界的是:() A. B. C. D. 6.在下面常用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A. B. C. D. 7.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判定方向通常是() A. 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B.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 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D. 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8.下列关于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 地图是对地理环境原封不动的缩小 C. 地图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 D. 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9.关于地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B.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C. 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D.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10.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A. ①山地②高原③平原④丘陵 B. 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盆地 C. 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平原 D. ①丘陵②山地③高原④丘陵 11.某中学地理夏令营到野外考察,考虑到暴雨可能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准在甲地搭帐篷宿营。读图,回答问题。 可能爆发山洪的甲地,其地形部位是() A. 山顶 B. 鞍部 C. 山谷 D. 山脊 12.读下图“某地等高线(米)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 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 1.地图的功能: (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 (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 (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 2.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 (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5)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和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

地图练习题(一).doc

2、地图专题训练 方向,B 点海拔高度为 ______ 米。 2、 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 I'可有一片绿颜色,据此我们可 以判断中I'可地区的地形为( A. 山地 B.高原 C.盆地 D. 3、 在比例尺为1 : 1 000 000的地图上,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地距离( A. 2千米 B. 20千米 C. 200千米 D. 0. 2 4、 读图1.26 %1 班队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 野路线。 %1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灾 难,小强想找一?找伊拉克位置。 %1 小明想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他家很远,他得想 一想怎样乘车。 A 、 交通图、世界地图、地形图 1 、 (DA 点位于B 点的一 (2)山峰的海拔至少 图 1.26 世界地图等,阅读下面三个情

B、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图 C、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 D、地形图、世界地图、交通图 9、读右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内容(7分): (1)图中字母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山峰鞍部陡崖 (2)C、D中位于山谷的是坡度较缓的是— (3)选择上山最省力的地点是,选择攀岩的最佳地点是。(填字母) 10、读下图,图上600米表示的是高度, 地的绝对高度是米。(3分) 11、图1-3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A.甲地乙地丙地丁地 图1-3 图 1.3-17 12、读图1.3-17判定各字母代表的山地部位: A B C DEF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 、 B 6(1 D 2) 550 B D 1 5(1) A B E (2) D(3) C E 16、相对海拔115 答案: 答案 1、解析:此题考查等高线海拔高度的判读及有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判断。将指向标平移到B 点可以发现A点位于其西南方。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高度为100米,300米以上的等高线虽然没有标注海拔,但根据等高距判断应该是400米等高线,所以山峰海拔高度至少400 答案:(1)西南200 2) 400 4、解析: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绿色表示海拔较低的地区, 21、B 18、剖析:此题考查内容为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由等高线数值变化可推断A为山顶,B为鞍部。C处等高线向山顶弯曲,故为山谷;而D处等高线的弯曲方向C相反,故为山脊。E 处等高线稀疏,为缓坡;F处等高线密集,故为陡坡。答案:山顶鞍部山谷山脊缓坡陡坡(1)三个村当中,海拔最高的是 (2)王村与大月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3)甲、乙两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点,判断的依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1: 1000 B. 1: 10000 C. °—1 2 3千米 D.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6、若下列四幅地图图幅面积相同,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 A.亚洲地图 B.中国地图 C.湖北省地图 D.利川市地图 7、小强与爷爷一起去郊游,爷爷提出要登山望远。小强查看了旅游图,发现有两条路可能上能下山。如图为小山的等高线图,你认为小强的下列哪种想法或做法比较合理() A、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C -A B、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B -A C、为了尽快到达山顶,应选择从B—A D、为了既快速又省力,应选择从C—A 8、地图的种类很多:如地形图、旅游图、交通图、人口图、 境,分析这三位同学分别需要选择什么类型的地图。()

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附答案)100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铁路工程师为修建某高速铁路进行地形测绘时,绘制了该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该路段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 B. 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 C. 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 D. 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40千米 【答案】 D 【解析】【分析】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因为②线坡度更缓;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为4千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 A. 3.6℃ B. 5.4℃ C. 6℃ D. 7.2℃(2)下列地点位于③处可视范围的是() A.②镇、乙村

B.甲村、A山山顶 C.⑤镇、B山山顶 D.甲村、④镇 (3)为了将①地的铁矿运到②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 B.N线 C.P线 D.Q线 【答案】(1)A (2)B (3)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海拔高度分别为800米-1000米,200米-400米;高差大约为600米左右,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3.6 ℃左右,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③处位于山谷处,甲村也位于山谷处,所以能看到;A山顶海拔高度比③处高,地势高,也能看到;②镇、⑤镇北B山遮挡,看不见;乙村在另一条山谷内,被山脊遮挡,看不见;B山山顶是可以看见的,故答案为:B。(3)读图可知,铁路修建要沿着等高线,所以P、Q向不合理;而M线要比N线距离长,所以M线不合理,故答案为:B。 【点评】(1)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山地地区对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陡坡上呈之字形修建,可以减小车辆爬坡难度。 3.地球的形状是() A. 正球体 B. 不规则球体 C. 圆形 D. 椭圆形【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

数字地图制图复习

简述数字地图、电子地图、模拟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差别?数字地图是在一定坐标系统内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标志的制图要素和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概括而有序的集合。具有计算机可识别性、可量算性、可分析性、可传输性及数字与模拟地图的互转性,是生产电子地图和纸质地图的基础。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在计算机屏幕上的符号化显示,是计算机条件下的空间信息可视化,是人眼直接可视的,包括二维、三维电子地图。模拟地图:传统地图一般绘制印刷在布匹、木板、石板铜板和纸张等介质上,这种地图称为模拟地图。 数字地图的特性:可识别性:指计算机可识别,而目视一般不可识别;可量算:计算可进行几何度量,长度、面积、方位等;可分析性:分析的深度取决于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可转化性:是数字地图与模拟地图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可传输性:可借助于当代通讯技术进行远程或近距离传输;存储与显示分离:存储与其显示是分离的; 地图数据的几何变换有哪些类型,各自有什么特征?缩放(比例)、对称、旋转、平移、投影、错切、二维组合等各种变换。平移变换用于移动坐标系的原点变换前后的坐标必须满足,。旋转变换指图形的放置围绕原点旋转θ角,且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平移和旋转变换都保持二维空间上目标变换时的距离及大小不变,但缩放变换会改变坐标系的单位长度(距离)。 顺序存储、随机存储、链式存储的比较链式存储在某些特定操作上具有比顺序存储和随机存储更多的优点。它能很容易地处理因节点的绝对位置改变带来的变化。尽管一个节点在表中的绝对位置改变了,但它的物理存储位置可以保持不变,只是节点的属性值即地址要改变。随机存储也允许节点的存储位置保持不变,但要改变其指向存储位置的指针。在不改变表中任何节点的绝对位置时,顺序存储和随机存储要优于链式存储。在顺序或随机存储中,可以很容易地访问第j个节点。 DCEL模型的原理? 1.假设C的方向从pN到sN,则与其相邻的多边形RP位于右边,LP位于左边。弧段C是由围绕点sN处的下一个逆时针弧段RC和围绕点pN的下一个逆时针弧段LC界定的边界之内。 2.所谓下一弧段表示了在终结点sN关联的弧段中,该弧段逆时针方向的第一条弧段RC,而所谓上一弧段则表示了在始结点pN关联的弧段中,该弧段逆时针方向的第一条弧段LC。 3.如果沿着多边形RP顺时针移动,那么弧段RC紧位于C后, 4.如果沿着多边形LP顺时针移动,那么LC紧位于C后 路径拓扑模型有哪些,网络拓扑模型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原理?路径拓扑模型有面条模型(面状单元间的边界作为坐标记录下来,没有关于坐标串与单个多边形间关系的相应信息;地理底图的轮廓线可以从这种数据模型中轻易获取)、多边形模型(记录和存储了每个多边形的外轮廓线;很容易标识每个多边形实体,但其存储空间却迅速扩大,因为多边形间的公共边被存储两次)、点位字典模型(该模型是对多边形模型的一个改进,它记录的是各多边形边界上各点的编码ID并构成循环表,同时以数据字典方式记录下各点的坐标值,利用字典就可通过点的编码找到其相应的坐标)、弧段/点位字典模型(表达了多边形与弧段,以及弧段与点的构成和组成关系;在该模型中,每个多边形由弧段的循环表组成,而每条弧段又由一列点组成)。网络拓扑模型有DIME模型(1.要找出所有的DIME段及其左右多边形。 2.这些段按以下顺序排列:第一段的止点是后一段的起点,最后一个段的止点是第一个段的起点,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循环表。在这个过程中,起、止点是可以按需切换的,以使多边形始终位于每个段的右边。)、POLYVRT模型(将弧段的关系按DIME段给出,弧段的端点被称为结点而不是点)、结点模型(用结点结构来组织这些关系,根据任何一个结点都具有且仅有三个相邻结点,每个结点都具有且仅有三条相关链和与这三条相关链相关的右多边形(按右手法则确定),在拓扑文件中记录下各结点的三个相邻结点、三条相关链和三个右多边形,以此来实现数据处理时对多边形的操作与检索)、扩展弧段模型(弧段的邻域可加以扩展,从而包含围绕某一结点的下一逆时针弧段的ID。当沿着某一多边形轮廓顺时针方向前进时,这些弧段将依顺序成为下一条弧段。每一弧段的邻域关系包括了第一和最后一个结点,左、右多边形以及相应的左、右弧段(LC和RC)。右弧段依顺序是右多边形的下一条弧段,左弧段依顺序是左多边形的下一条弧段)。 4叉树的基本原理?四叉树分割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把一幅图像或一幅栅格地图等分成四部分,逐块检查其格网值。四个等分区称为四个子象限,按顺序为左上(NW)、右上(NE)、左下(SW)、右下(SE),可以用树结构表示。如果某个子区的所有格网都含有相同的值,则这个子区就不再往下分割;否则,把这个区域再分割成四个子区,这样递归地分割,直到每个子块都只含有相同的灰度或属性值为止。这就是常规四叉树的建立过程。 数字地图数据采集的方式有哪些?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和实用范围?数字遥感数据获取、数字化、野外测量等。数字化具有简便,效率较高,但是精度比野外测量差。 数据测量的尺度有哪4种,各自的特征?定名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还有比例尺度什么是地图综合,它与数据压缩、比例尺缩放的差别?空间信息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因此,在有限的计算机存贮空间与地图的图面上要反映这些庞大而复杂的空间信息,就不得不反映其主要的、本质性的方面,舍弃次要的、非本质性的方面,以确保地图的易读性,满足空间数据库的多尺度表达和GIS的多层次规划、管理与分析决策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地图与GIS综合。数据压缩是指在不丢失信息的前提下,缩减数据量以减少存储空间,提高其传输、存储和处理效率的一种技术方法。或按照一定的算法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减少数据的冗余和存储的空间。比例尺缩放只是指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变大或者缩小,地图的所包含的信息数据并没有变。地图综合与数据压缩都导致信息量的减少,都是为了缩小存储空间和节省计算处理时间而去掉繁杂细节。但数据压缩一般是在无损图解精度的前提下去掉“贡献”小而用插值方法可近似恢复的数据元素,即数据压缩可用数据的插值加密手段进行逆处理,而制图综合不受图解精度约束,被删除或被派生的信息不可逆。 地图综合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综合规则的制定,综合过程的控制,综合结果的评测。 线状要素的综合算法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独立算法(它不顾及相邻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如选取每第k点法,去掉其它点。还有随机取点法。很难捕捉到特征点,会引起曲线的变形。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简单的数据压缩,而不能用于真正的地理信息综合。)、局部处理算法(该方法在对顶点选择时顾及到直接相邻诸顶点的特征。算法所产生的变形比独立点算法小。但比后继方法差。)、约束扩展局部处理算法(在线的某段周围定义一个搜索域,并利用距离、角度或点数来搜索更多的相邻点。)、无约束扩展局部处理算法(利用线的复杂度,坐标点的密度、开始点的定位等来搜索相邻的点。)、全局算法(它考虑到整条线或特定线段的特征)、基于自然法则的化简算法(对于任何特定的地图比例尺,就必然有其上地图目标的一个极小尺寸SVO ,在这个尺寸内,所有的细部信息都会丢失)。 可视化和符号化的概念?可视化:是指在人脑中形成对事物的图像,是一个心理处理过程,促使对事物的观察力及建立概念等。科学计算可视化:是通过研制计算机工具、技术和系统,把实验或数值计算获得的大量抽象数据转换为人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的计算机图形图像,从而可进行数据探索和分析。地学相关的可视化:测绘学家的地形图测绘编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使用的图解,地图学家专题、综合制图等,都是用图形(地图)来表达对地理世界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地图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及其在专业应用领域的可视化。符号化是指将专题数字信息转化为模拟的制图符号。 数据增强的手段?数据增强(给线、面状要素增加细节以改进显示效果或者为没有数据采样的地方进行估值。近似地看作为数据选取和其它综合操作的逆过程)有线性插值,分段拟合(用一段一段的曲线来代替每条线段,而且只在每条线段的端点处才相交。使用分段多项式函数能产生理想的结果),曲线拟合,空间插值。 多边形晕线填充的原理?多边形的晕线填充算法要求代表某值的晕线与起点对齐。相邻区域如果属性值相同,这两个区域的晕线则完全对齐。方法:通过固定晕线位置,使之同X 轴平行就可以保持这种特性。 首先将坐标轴按晕线的方向角旋转。然后在旋转后的坐标空间中找到多边形的最大Y坐标(YMAX)。穿过多边形的晕线中最顶端的那条Y坐标可以根据下式计算:Y*=INT [YMAX / DELTA ] × DELTA (其中INT是最大取整函数;DELTA是晕线间的垂直距离。)取得多边形晕线中的最高一条的Y坐标后,其他各晕线的Y坐标可以通过将Y*依次递减DELTA值来得到,这个过程直到该多边形中再没有晕线经过时停止。基本方法有:单线法(首先将多边形先旋转一个方向角,然后依序每次一条晕线地分别处理各线。下一步检查多边形轮廓的每一段,判断其是否与所处理的晕线相交,保存交点并按X坐标排序。这种排序是为了通过一系列(移动,绘制)对操作来保证恰当地绘出晕线。最后所有的交点旋转回原始多边形空间显示),绕行法(原理是环绕多边形一周以计算所有晕线与多边形的交点)。 网格法追踪原则和鞍部处理?通过网格追踪等值线方法的优点,在于网格可以按照行列编号隐式地建立起邻域间的位置关系。步骤:1.一条等高线从网格单元(i,j)的四个邻接单元(i-1,j),(i+1,j),(i,j-1),(i,j+1)之一进入,应退出该单元并继续往其余三个网格单元追踪。2.确定当前单元的哪条边作为退出边时,要看该边两端点的z值范围是否包含了zi值。 3.等值线在退出边上的准确位置通常使用内插方法确定, 4.该内插是在网格单元的边上进行的。在得到等值线与网格的交点以后可以按顺序直接绘出。“鞍点”现象:一个网格单元内可能会出现多于一条的有相同z值的等值线段。出现“鞍点”时的追踪:基于四个端点的z值内插出网格单元的中心点的z值,然后把单元分成四个三角形(图6-36d)。对于每个三角形来说,由于其只有三边,就不存在难以确定追踪方向的。问题:如果一条等值线从三角形的一边进入的话,只可能从另外两边的一边中出去。网格中心点的z值为53,所以应该把S1与S2,S3与S4相连 位-平面方法裁剪线段的算法(分区裁剪)?1.窗口把这个平面分成九个区域。2.点的x,y 坐标如果都位于四个角区域中的任一个,那么该点位于窗口外。3.如果点的x或y坐标位于四个边区域的任一个,那么这个点也在窗口外。4.除了角区域和边区域,就是剪裁窗口了。5.如果一条线段的端点都位于窗口的内部,那么这条线段就全部显示出来。6.而两端点都位于窗口的同一条边界外,这条线段就要全部剪裁掉。7.只有当端点一个位于窗口外,一个在窗口内,或者两端点都在窗口外但是线段穿过不同的窗口边界时才需要进一步处理。

第一章 地图学基础复习题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

地球和地图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

图8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专题训练题 一、读图1.1,回答下题: ( ) 1、甲、乙两地的时差为6小时,当甲地的居民午餐时,此刻乙地的学生最有可能进行的活动是: A.在学校晚自习 B.清晨早锻炼 C.中午用餐或午休 D.收看晚间新闻联播 二、读图1.4,回答2~4题: ( )2、图中王村和李庄所在位置山体部位 的名称分别是: A.山顶、山谷 B.山脊、鞍部 C.陡崖、山脊 D.山谷、鞍部 ( )3、A 所在地区的地形是: A.丘陵 B.高原 C.盆地 D.平原 ( )4、若要在图示地区修建水库,水库大坝坝址最好选择在: A. C 地 B. E 地 C. A 地 D. B 地 三、读图2.1完成5-8题。(7分) 5、 地球自转的周期:__________, 以下现象主要由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6、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_________千米。 7、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重要纬线的名称),此时临沂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时分,临沂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图所示最相似。 A. 北 B. 北 C. 北 D. 北 8、 如图2.1所示,出现极昼的地区B所对应的温度带是( )。 A.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北寒带 四、2010年11月12日-27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读图8“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9~10题。 9、广州亚运会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10、广州亚运会期间,福州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A .昼长夜短 B .昼短夜长 C .昼夜等长 D .出现极昼现象 五、读图12“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 12、A 地与D 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同一时间测得A 、D 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地气温更高。 图1.4 2011年 6月 22日 阳 光 0° 23.5°23.5°S 66.5°66.5°S ? A B 赤道 太 线 北 南 图2.1 图1.1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练习题 地图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讲地图 课时冲关二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平顶山模拟)土地下陷速度是指土层平均每年下陷的深度,下图是某城市土地下陷速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1~2题。 1.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同时保持实际范围不变,则( ) A.新图比例尺为1∶800 000 B.同一地点,土地下陷速度变大 C.新图面积变为原图面积的16倍 D.相邻两条等值线间差值比原图扩大 2.甲区域的面积接近( ) A.1平方千米B.2平方千米 C.4平方千米D.8平方千米 解析:1.C 2.C [第1题,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新图的长和宽都变为原来的4倍,因而面积变为原来的16倍。第2题,结合图例可知图中甲区域的面积与一个边长为2千米的正方形面积相近,由此甲区域的面积接近4平方千米。] (2019·广东佛山模拟)下图为山东省沂源县西南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的东周河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源。读图,完成3~4题。

3.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 A.AB段B.BC段 C.CE段D.EF段 4.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 ) A.BC河段水流速度变缓慢 B.FG河段宽谷内水流变细小 C.CD河段河流径流量减少 D.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增多 解析:3.C 4.B [第3题,河流袭夺前,沂河上源向东北方向流向大张庄。袭夺发生后,东周河地势低于沂河上源(A至E段),则CE段河水流向东周河;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东周河流向西南;则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E段,注意AB段、BC段没有改变流向;图示EF段没有水流,成了分水岭。第4题,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FG 河段缺少水源补给,宽谷内水流变细小;因FG径流量减小,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减少。因流速受地势落差影响,则BC河段水流速度不受影响;CD河段汇入了BC段水量,河流径流量增加。] (2019·河南濮阳模拟)湖岸是指湖盆边缘与四周陆地相邻的地区,湖岸线是湖水面与湖岸的交线。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和湖岸线变化图,完成5~6题。

电子地图 4D技术

电子地图4D技术 电子地图可理解为数字地图。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光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数字化地图,地图的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它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修改、喷绘等等。在数字地图上可以表示的内容和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的常规地图。 数字地图是一种"活"的地图。数字地图可以非常方便的将各种或一种普通地图或专业(专题)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分层组合、拼接、增加、删减等,形成新的实用地图。可以对数字地图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的放大、缩小、裁切和绘图输出等。数字地图绘制图时间较常规制图方法可以大规模缩短。数字地图可以十分方便的与卫星遥感影像、航空照片、其它电子地图和其它信息数据库进行整合、拟合、挂接显示等,生成各种类别的新型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与传统纸介质地图相比,还具有如下优点: 1、制作工艺先进、成本低、速度快、效益高; 2、数字化存储、信息量大、可以网上传输,体积小,便于携带; 3、保存时间长,不易损坏和变形,节省档案保存空间; 4、制图精度高、无介质变形,可接受多种投影变换; 5、数字信息可与多种空间信息拟合,便于更新、修编、组合,生成各种图; 6、输出绘制方便、出版方便、复制方便、使用方便; 7、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政府、数字商务、数字化可视管理必需的基础工作。 数字地图种类很多,如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遥感(正射)影像图(DOM)、数字(地面)高程模型图(DEM)和各种数字专题(专业或非专业)地图等。 所谓"4D"技术是指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线划地图(DLG)四种技术的集合,是用以解决电子地图及数字地图的主要手段,下面介绍各种技术的应用方法及相应的概念,供您参考。 1.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简称DEM) 1.1 基本概念 DEM是在特定投影平面上规则的空间水平间隔的高程值矩阵。DEM的水平间隔应随地貌类型的不同而改变。为控制地表形态,可配套提供离散高程点数据。换句话说,即为具有不同坐标的不同地面分布点上的不同高度数据,组织集合构成对地表形态变化的控制。 DEM应用可转换为等高线图、透视图、断面图以及专题图等各种图解产品,或者按照用户的需求计算出体积、空间距离、表面覆盖面积等工程数据和统计数据。 1.2 生产技术 1.2.1原始资料 卫片航片:最好是近期采集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像片数据或近期新拍摄的航空像片。(有关采集问题请查询本网站"数据增值服务"有关部分。) 地形图:最好采用最近一次更新测量的地形图,其中等高线必须由解析测图仪或精测仪测绘。 1.2.2 DEM的生产及技术要求 DEM的获取方法有以下几种:

地图的定义及基本特性1-3

第一章地图概述 1-1地图的基本特性 给地图下定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地图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的。 追溯到本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将地图说成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缩写”,或称为“地球在平面上的缩影”。这个定义简单粗浅,易为一般人所理解,但很不确切、全面。因为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一张地面照片、航摄相片或卫星像片,亦适合于风景画等。这一定义不能充分表达地图所具有的特性,因而无法与上述像片和风景画明确加以区分。 随着地图应用范围的扩大与使用价值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地图实质的深入理解,地图的定义日趋完善。60年代以来,在如上说法的基础上,补充了像片和画片所没有的,而只是地图才具有的一些特性。这些特性是: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和实施制图综合。他们明确了“地图”的内涵,表明了地图与其他事物的区别。 1、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具有可量测性) 这是现代地图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现代军事、建设和科学技术对地图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形成的。人们要求从地图上能够量取方位、距离、面积、体积、密度等,使地图成为认识和研究客观事物的重要工具。而地图所具有的可量测性与地图采用特殊的数学法则——投影方法、比例尺和定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地图像片和风景画,都是建立在透视投影的基础上的,随观测者位置的不同,物体的大小会产生比例上的变化,即所谓“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这种关系显然不符合可量测性的要求;航空像片由于飞行高度不大,其影像是一种中心投影,加上地面起伏和飞行上的原因,同样不能保证所描绘的范围内各处的比例尺一致。它虽比透视投影精度增高许多,但仍然不能精确地确定地面物体和现象相应位置,不可能按同样的精度和详细程度反映地面物体和现象,当然就更谈不上严密的定向方法。 从不规则的地球表面到制成地图,要经过两个步骤才能完成。首先是将地球自然表面上的点沿垂直方向投影到地球椭球面上来(这种椭球是经过复杂的天文大地测量而获得的接近地球体的、能用数学方法表达的旋转椭球),这由测量工作者完成;然后,再将投影到椭球面上的点运用数学方法投影到某种可展面(圆柱面、圆锥面、平面等)上,这称之为地球投影。经过这两步,就将地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来了。地面投影的实质就是建立地球椭球面(或球面)上点的经纬度和它在平面上的直角坐标之间的解析关系,投影的结果虽不能保证制图区域内处处比例尺严格一致,但可以清楚地了解并精确地算出投影后的误差大小,并控制误差的分布规律,而且可以严格对地图进行定向。地图有了这一数学基础,不仅提高了它的科学性,而且使其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2、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直观性) 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比其他语言、文字、电码等更具直观性。 地图表示各种复杂的自然或社会现象,是通过特殊的地图语言系统(包括符号、色彩、文字等)来实现的。它与风景画和相片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风景画虽经过画家对内容进行选择和再加工,但终究是“见物绘物”而无地图语言系统;地图照片或航片、卫片,虽然也很直观,但它只不过是客观实体的机械缩影,即使是经过纠正镶嵌的像片平面图,尽管有的投影,也仍不能称之为地图。因为它同样没有使用地图语言来显示。 与风景画及航片、卫片比较起来,地图由于使用了地图语言表示事物,因而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 如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