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的基本特征29页

地图的基本特征29页

地图的基本特征29页
地图的基本特征29页

地图的基本特征(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中的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三)地图的模拟功能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

1、形成整体、全局的概念

2、获得制图对象定性与定量特征

3、建立制图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4、建立制图对象正确的空间图像

按地图图型(内容或主题)划分: 1.普通地图 2.专题地图

地图投影的概念

(一)、地图投影的产生:

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不可展曲面,要将曲面上的客观事物表示在有限的平面图纸上,必须经过由曲面到平面的转换。

(二)、地图投影的定义:

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三)、地图投影的实质

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

(四)、地图投影的研究对象

地图投影主要是研究将地球椭球面描写到地图平面上的理论、方法、应用,

以及地图投影的变形规律、不同地图投影之间的转换、图上量算等问题。

(五)、地图投影的任务

建立地图的数学基础,它包括把地球表面上的地理坐标系转化成平面坐标系,建立制图网——经纬线在平面上的表象。

(六)、地图投影的作用

地图投影是地图的数学基础,起着基础、骨架作用,正是地图投影才使得地图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确的可量测性。

从广义上讲,地图投影系统是实现空间信息定位的基础,是地球空间数据的基础框架,是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基础。

圆柱投影经纬线长度比变化情况表

割圆柱(割于+j K )n﹥1 m﹥1

nK=1 mK=1

n﹤1 m﹤1

nK=1 mK=1 n

﹥1 m﹥1

n﹥1 m﹤1

nK=1 mK =1

n﹤1 m﹥1

nK=1 mK =1 n

﹥1 m﹤1

n﹥1 m=1

nK=1 mK =1

n﹤1 m=1

nK=1 mK =1 n

﹥1 m=1

墨卡托投影

③、等角航线:是地球表面上与经线相交成相同角度的曲线。在地球表面上除经线和纬线以外的等角航线,都是以极点为渐近点的螺旋曲线。

等角航线(又名恒航线或斜航线)在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特性对航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④、大圆航线: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的大圆弧,也称为大圆航线。

伪圆柱投影

是在圆柱投影的基础上,规定纬线仍然为平行直线,而经线则根据某些特定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设计成对称于中央经线的各类曲线的非几何投影,在具体应用中以等积性质居多,而无等角投影。

⑴桑森(Sanson - Flam steed)投影

经线为正弦曲线的等积伪圆柱投影,纬线为间隔相等的平行直线,每条纬线上经线间隔相等。由法国桑逊于1650年设计。

投影特点:

P = 1 ;无面积变形Vp=0

n = 1 纬线长度比为1

m0 = 1 中央经线长度比=1

其余m > 1 经线长度比 >1

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正弦曲线

⑵摩尔威特(Mollweide)投影(椭圆投影)

经线为正弦曲线的等积伪圆柱投影,纬线为间隔相等的平行直线,每条纬线上经线间隔相等。由德国摩尔威特于1805年设计。

投影特点:

P = 1 无面积变形

S90 = S earth / 2

赤道长度= 中央经线× 2

常用于编制世界地图

及东、西半球地图

⑶库德(Goode)投影

美地理学家古德(J.Paul Goode)于1923年提出在整个制图区域主要部分中央都设置一条中央经线,分别进行投影,则全图就分成几瓣,各瓣沿赤道连接在一起。

投影特点:

分瓣、组合投影,

变形减小且均匀

大陆完整,大洋割裂投影特点:

分瓣、组合投影,

变形减小且均匀

大陆完整,大洋割裂

大洋完整,大陆割裂

常用于编制世界地图

2、非几何投影:根据某些条件,用数学解析法确定球面与平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

(1)伪方位投影: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2)伪圆柱投影:在圆柱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3)伪圆锥投影:在圆锥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4)多圆锥投影:设想有更多的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投影后沿一母线剪开展平。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其圆心都在中央经线的延长线上。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二). 按地图投影变形性质的分类

(1)、等角投影: 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椭球面上相应两线段夹角相等,即角度变形为零ω=0(或a=b,m=n)。

(2)、等积投影: 投影面与椭球面上相应区域的面积相等,即面积变形为零Vp=0(或 P=1,a=1/b)。

(3)、任意投影: 投影图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其中,等距投影是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的任意投影(m=1)。

三、地图比例尺的作用

(1)、测制和使用地图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

(2)、反映地图的量测精度

地图投影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椭球体三要素是指(),目前我国地形图的数学基础采用()椭球;其长半径为()m;扁率为()。

2、写出下列定义:

(1)、长度比是();

(2)、面积比是();

(3)、面积变形是();

(4)、最大角度变形是();

(5)、等变形线是();

(6)、等距离投影是()。

3、所谓地图投影是指依据(),将()上的点投影到()上,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即()。

4、多圆锥投影中,中央经线的表象为(),其余经线的表象为();纬线的表象为(),圆心位于();极点呈()。

5、我国现行百万分之一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它与国际上百万分之一地形图所采用的投影的不同点在于()。

6、等角航线在()投影图上的表象是直线;航海地图也宜采用()投影。

7、一点上的长度比不但随()而变化,也随着()而变化。极值长度比是指(),而且我们将极值长度比方向定义为()

8、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可分为();();()。

9、经线为辐射直线,纬线为同心圆圆弧的投影是();经纬线为平行直线,且相互正交的投影是();纬线为同心圆,经线为辐射直线的投影是()。

10、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的长度比为();最大长度变形位于();6°带的最大长度变形值为()。

11、彭纳投影是一种()投影,其经线形状为(),纬线形状为()。

12、桑逊投影、摩尔威特投影和古德投影均为()投影。

13、南极洲地图可采用()投影;世界政区图可采用()投影;东、西半球地图可采用()投影;中国全图可采用()投影;亚洲政区图可采用()投影;北冰洋地图可采用()投影;14、从变形分布观点来看,下列投影各适合于什么形状和地理位置的制图区域:

(1)、正轴圆锥投影();

(2)、横轴圆柱投影();

(3)、斜轴方位投影();

(4)、斜轴圆锥投影();

(5)、多圆锥投影();

(6)、伪圆柱投影()。

二、选择题

1、在等角投影地图上,某一点的长度比是()

a、与方向和点位有关;

b、与点的位置无关;

c、与方向无关。

2、在一个球的正圆柱投影中,所有经纬线网格投影成大小相同的矩形,这个投影是()

a、等面积投影;

b、等距离投影;

c、等角投影。

3、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应满足条件()

a、m=n ;

b、m= 1/ n ;

c、m=1。

4、正轴等角圆柱投影适用于()

a、两极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赤道地区。

5、墨卡托投影中纬线的间隔自赤道向两极()

a、逐渐增大;

b、逐渐缩小;

c、保持相等。

6、伪圆柱投影从变形性质看可能有()

a、等角投影;

b、等面积或任意投影; c 、保持经线长度正确的投影。

7、正轴等距割圆锥投影的两条标准纬线之间,m与n的大小是()

a、m>1,n=1;

b、m<1,n >1;

c、m=1,n <1。

8、在等面积性质的投影中,微分圆投影后为()

a、变形椭圆;

b、仍为圆形;

c、卵形。

9、正轴等角圆锥投影中,投影常数值通常()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10、在利用等角圆锥投影编制的地图上,面积变形()

a、等于长度变形的平方;

b、近似于长度变形的2倍;

c、等于长度比。

11、在实际应用中,最短航线是()

a、等角航线;

b、任意直线;

c、大圆航线。

三、分析下列叙述的正确性(用∨或×回答)

1、等角投影中,面积变形近似为长度变形的两倍()

2、在桑逊投影中,P=1,n=1,m0=1 ()

3、等角航线是墨卡托投影图上两点间最短的线()

4、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宜采用正轴等面积方位投影()

5、等角投影经纬线正交,经纬线正交的投影一定具有等角性质()

6、彭纳投影是一种等积伪圆柱投影()

7、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8、伪圆柱投影中不存在等角性质()

9、等面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10、方位投影由投影中心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

11、摩尔威特投影中,纬线间隔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的平行直线

四、在右边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1)彭纳投影的纬线是()①对称曲线

(2)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经线是()②同轴圆圆弧

(3)等面积圆锥投影的纬线是()③平行等距直线

(4)多圆锥投影的经线是()④直线

(5)桑逊投影的纬线是()⑤同心圆

(6)圆柱投影的纬线是()⑥正弦曲线

(7)桑逊投影的经线是()⑦抛物线

(8)多圆锥投影的纬线是()⑧同心圆圆弧

⑨双曲线

⑩平行直线

2、(1)、长度比的定义是()①同心圆圆弧

(2)、面积变形是()②等积伪圆柱投影

(3)、高斯—克吕格投影是()③平行直线

(4)、主比例尺是()④等角圆锥投影

(5)、等角圆锥投影的纬线是()⑤制图时地图缩小

的比率

(6)、面积比是()⑥等角投影

(7)、桑逊投影是()⑦面积比与1之差

(8)、我国百万分之一地图采用()⑧等积圆锥投影

⑨投影后的微分面

积与实地面积之比

⑩微分线段投影与

原长之比

3、(1)、等角航线在()上表现为直线①正方形

(2)、长度变形是②长方形

(3)、等距离圆锥投影中,③大小、形状

角度变形与面积变形均相同的微分圆

(4)、多圆锥投影的纬线是④墨卡托投影

(5)、正轴割圆柱等距离投⑤投影中任何面

影中的经纬线网是积与原面积相等(6)、角度变形是⑥同心圆圆弧

(7)、等面积投影是⑦近似相等

(8)、标准纬线上的变形椭圆是⑧同轴圆圆弧

⑨长度比与1之

⑩两微分线段夹

角与其投影夹角之差

4、(1)、等距离投影是①大小、形状均有变化的椭圆

(2)、等角投影中的变形椭圆是②n=1的圆或椭圆

(3)、任意投影是③直径长度比为1的微分圆(4)、等面积投影中的变形椭圆是④a=1或b=1的投影

(5)、等角投影是⑤有各种变形的投影

(6)、等距离投影中的变形椭圆是⑥形状不变的微分圆

(7)、等面积投影是⑦大小不变、形状有变化的椭圆(8)、任意投影中的变形椭圆是⑧投影后任何两直线夹角与实地

夹角

相等的投影

⑨一个主方向上长度比为1的椭圆

⑩投影中任何面积与原面积大小

相等的投影

一、地图概括的性质

1、定义: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在数字地图条件下,就是要用有效的算法、最大的数据压缩量、最小的存储空间来降低内容的复杂性,保持数据的空间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规则适用的连贯性。

2、地图概括的实质:即以缩小的地图图形(地图数据)来反映客观实体时,都必须对客观实体(现象)进行抽象概括。

就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就是在有限的图面上表示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对象的主要特点。

3、任务:就是要研究从原始图稿或数据到编制成各种新地图时所采用的概括原则和方法,以实现原始图稿(数据)到新编地图内容的转换。

4、主要的手段:分类、选取、简化、夸张和符号化是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以数学方法及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综合概括已逐步发展起来。

5、效果(优越性):经过制图综合处理,则图面上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区域与地物的特征鲜明,提高了地图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二、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一)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二)地图比例尺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三)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四)制图数据质量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五)制图图解限制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二)地图比例尺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比例综合或概括)在地图概括中,地图比例尺是一个关键要素,它决定地图

上所能包含的信息的权限量与它所能描述现实的详细程度。

(1)、影响图上表示地物多少的变化:比例尺越小,选取的程度则越大,所能表示的地物就越少,即制图综合的程度越大。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限定了制图区域幅面和要素总量

(2)、影响图上对地物碎部特征的表达:随着比例

尺的缩小、图面包容实地范围扩大,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已由小

范围里注重碎部,转为大范围里注重整体特征或类型

(3)、影响地物重要性的变化:同一地物,在不同的

环境里,其地位或价值是不一样的。

地图比例尺的变更,制约图上地物的质量特征

第二节地图概括的内容和方法

一、选取

二、简化

三、夸张

四、符号化

第3章地图概括练习题

一、填空

1、制图综合的本质就是在有限的图面上表示出

的基本特征和的主要特点。

2、只要制作地图,就必须进行。

3、地图在变换比例尺的过程中,应保持地图内容

与;与的对立统一

4、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是和。

5、实施地图概括的方法,可以归纳为、、

、四个步骤。

6、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

7、常用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有、

8、分类是一个或的过程。

9、分类包括、、、、。

10、简化包括、、、、。

11、夸张包括、、、。

12、随着比例尺的缩小,按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来合并等级,减少扩大。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属于地图概括中的选取方法

a、等级合并;

b、删除的资格排队;

c、局部夸大

2、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强调的是

a、几何精确性;

b、空间精度性;

c、地理适应性

3、公式NB = NA·√(MA / MB )X中X的数值增大,表示重要性

a、下降

b、不变

c、增强

4、分级愈多,地图概括的程度

a、相等

b、愈大

c、愈小

5、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强调的是

a、几何精确性;

b、空间模型性;

c、地理适应性

6、下列哪一个属于地图概括中的分类方法

a、局部夸大;

b、形状的简化;

c、降维转换

7、分区选取是一种()的选取方法

a、等精度;

b、不等精度;

c、同标准

8、公式NB = NA·√(MA / MB )X中X的数值增大,表示选取数量

a、递增

b、递减

c、不变

9、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a、数量特征

b、区域特征

c、地理特征

10、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是

a、分析、描述

b、定性、定量

c、分类、选取

三、名词解释

1、地图概括

2、详细性

3、清晰性

4、几何精确性

5、地理适应性

6、图解计算法

7、开方根规律 8、分类 9、简化 10、夸张

11、图形等级转换 12、定额指标 13、资格排队

四、判断错、对,并改正

1、河流愈长,地区的河网密度愈小,这些河流就愈能被删除

2、在地图概括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主观性和不应有的夸大

地图学期末试卷

1、地图的基本特征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的数学法则 解决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的综合法则 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 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1)地图内容的符号化;2)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概括。另,我们把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统称为综合法则。 制图综合形成地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3)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模型—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并且,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地图信息是由它所描述的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三元素构成的信息元组。 2、地图定义: 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3、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构成要素) 1)数学要素包括与地图投影有关的坐标网(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地理坐 标网(经纬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基本要素 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表达方式: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 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GPS(卫星定位)等级点、独立天文点等。 2)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要 素的总称。----主要组成部分 3)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读图工具包括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图(真北、磁北、坐标北)、图幅接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等内容。 4)补充说明 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坐标系、高程系、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4、地图的分类 1)按地图主题(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为: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可将其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地形图按比例分为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于或等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0万)和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地理图是比例尺小于1:100万的普通地图。 3)按制图区域分类:必须坚持由总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依的原则,首先是世界图,其次是

Arcgis操作 实验九:上海市行政区划图制作

实验九:上海市行政区划图制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符号化、注记标注、格网绘制以及地图整饰的意义; 2、掌握基本的符号化方法、自动标注操作以及相关地图的整饰和输出的操作。 二、实验准备 数据准备: 上海市部分地区图层,其中包含: (1)点图层:区县政府(QXZF.shp),市政府(SZF.shp) (2)线图层:地铁线(DTX.shp),区县界线(QXJX.shp),道路(DL.shp) (3)面图层:区县界面(QXJM.shp),双线河(SXH.shp) 软件准备: ArcGIS Desktop9.x,ArcCatalog 三、实验内容 根据以下实验要求制作上海市行政区划图: (1)数据的符号化显示: 1)地图中共有6个区,将这6个区按照ID字段来用分类色彩表示; 2)将道路按Class字段分类: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和四级道路,分别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3)地铁线符号Color:深蓝色,Width:1.0; 4)区县界线Color:橘黄色,Width:1,样式:Dashed:6:1; 5)区县政府Color:红色,Size:10.00,样式:Star 3; 6)市政府符号在区县政府基础上大小改为18。 (2)注记标注 1)对地图中6个区的Name字段使用自动标注,标注统一使用Country 2样式,大小16; 2)手动标注黄浦江(双线河),使用宋体、斜体、16号字,字体方向为纵向,使用曲线注记放置; 3)地铁线使用自动标注。使用Country 3样式;

4) 道路中,对道路的Class 字段为GL03的道路进行标注,字体为宋体,大小10; 5) 区县政府使用自动标注,字体使用宋体,大小10; 6) 市政府使用自动标注,字体为楷体,大小14,并将注记放置在符号的上部。 (3) 绘制格网 使用索引参考格网,使用默认设置。 (4) 添加图幅整饰要素 1) 添加图例,包括所有字段; 2) 添加指北针,选择ESRI North 3样式; 3) 添加比例尺,选择Alternating Scale Bar 1样式。 4)添加图层 四、实验步骤 (1) 数据符号化: 1) 创建一个空白地图,打开“原 始地图.mxd ”; 2) 根据排序规则将图层排序; 3) 在区县界面图层上右键打开 Layer Properties 对话框(图 1); a. 在Value Field 中选择字 段:NAME ; b. 单击Add All Values 按钮, 将6个区的名称都添加进 来; c. 选择一个合适的配色方案; d.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符号化设置。 4) 在地铁线图层的符号上单击左键,打开Symbol Selector 对话框(图5.71):将地铁线 符号改为与要求一致的形式:Color :深蓝色,Width :1.5。其他如区县界线,区县政府,市政府,地铁站的符号修改也是一样; 5) 道路的符号化方法与区县界面方法类似,只需要选择CLASS 字段,并对各个级别 图1 Layer Properties 对话框

第九章 地形图的测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测绘 使用测绘仪器测绘地形图的工作称为地形测图。测绘地形图实际上是根据所展绘的控制点,测定其临近的地物、地貌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并将它们表示在图上。 大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经纬仪或全站仪在野外直接测图。 也可用航空摄影测量或数字测图。 成图方法 中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或根据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成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根据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和其他资料编绘成 图。 §9.1 测图的准备工作 一、图纸准备 目前通常使用厚度为0.07mm ~0.1mm ,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测图。 二、绘制坐标格网 目前通常采用绘有坐标格网(10cm ×10cm )的聚脂薄膜图纸,一般不再需要人工绘制坐标方格网。如果需要手工绘制坐标格网,可采用对角线法和坐标格网尺法。 三、展绘控制点 根据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先在图上注明格网线坐标,然后根据控制点坐标值将控制点展绘在图上。然后检查精度合格(在图上不超过0.3mm )后,在其右 侧标上点号与高程。26 .4711号点注成:如。

§9.2 碎部点的选择 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称为碎部点,也称为地形点。测定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的工作称为碎部测量。 一、碎部点的选择 1.地物点的选择 选择能反映地物平面形状的特征点,如房屋的墙角点、道路的交叉口与转折点、河流的转弯处、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当建(构)筑物轮廓凹凸部分在1:500比例尺图上小于1mm或其它比例尺图上小于0.5mm时,可以直线连接。 对于一排电杆,可只测出起点、终点的中心位置,其它电杆的位置可按量得的间距在连线上插绘。 道路可只测路的一边,另一边按量得的宽度绘出,或测出路的中心线再按路宽绘出两边线。 独立地物的测绘,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管线转角部分,均应实测。线路密集可选主干线测绘,支线可适当取舍。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柱上时,应选择其主要表示。 交通及附属设施,应按实际形状测绘,并测注轨道面高程。涵洞应测注洞底高程。 水系及附属设施按实际形状测绘,并按规定测注高程。当河沟、水渠在图上的宽度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 植被应按其经济价值和面积大小适当取舍。测绘其边界线(地类线),并配置相应的符号。地类线与线状符号重合时,只绘制线状地物符号。 2.地貌点的选择 对地貌,应选择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脚等坡度及方向变化处的地貌特征点作为碎部点。 地貌用等高线表示。并在实测的碎部点注上高程。 二、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 平坦地区也应按一定的间隔(如1:500为图上30mm,实地15m)测绘一地形点,每块平地应注明代表性高程。 各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形点最大点位间距要求见表9-1(p.164)。 §9.4 地形图的测绘 一、地形测图方法 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可用全站仪测图、GPS-RTK测图和平板仪测图等方法。 1.平板仪测图 (1)经纬仪配合量角器测绘法 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图板放置在一旁。用经纬仪测出碎部点方向与起始方向的夹角,并按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距离及高差,绘图员根据水平角值及距离,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在图上定出碎部点的位置,并注上高程。

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的基本特征(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中的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三)地图的模拟功能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 1、形成整体、全局的概念 2、获得制图对象定性与定量特征 3、建立制图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4、建立制图对象正确的空间图像 按地图图型(内容或主题)划分: 1.普通地图2.专题地图 地图投影的概念 (一)、地图投影的产生: 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不可展曲面,要将曲面上的客观事物表示在有限的平面图纸上,必须经过由曲面到平面的转换。 (二)、地图投影的定义: 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三)、地图投影的实质 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 (四)、地图投影的研究对象 地图投影主要是研究将地球椭球面描写到地图平面上的理论、方法、应用,以及地图投影的变形规 律、不同地图投影之间的转换、图上量算等问题。 (五)、地图投影的任务 建立地图的数学基础,它包括把地球表面上的地理坐标系转化成平面坐标系,建立制图网——经纬线在平面上的表象。 (六)、地图投影的作用 地图投影是地图的数学基础,起着基础、骨架作用,正是地图投影才使得地图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确的可量测性。 从广义上讲,地图投影系统是实现空间信息定位的基础,是地球空间数据的基础框架,是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基础。 圆柱投影经纬线长度比变化情况表

上海市分乡镇行政区划组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上海市分乡镇行政区划组图 篇一:上海市行政区划图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实验环境及数据................................................. (1) 3实验要求................................................. (1) 3.1数据的符号化显示................................................. (1) 3.2注记标注................................................. .. (2)

3.3绘制格网................................................. .. (2) 3.4绘制环境污染专题层................................................. . (2) 3.5添加图幅整饰要素................................................. (2) 4实验主要步骤................................................. .. (2) 5上海市行政区划图制作的主要步骤................................................. ..5 5.1数据符号化................................................. (5) 5.1.1打开shanghai.mxd地图文档 (5) 5.1.2根据排序规则对图层进行排序 (5)

第九章 地图制图

第9章 地图制图 1.地图的特性: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 2.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3.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图:1:500,1:1000,1:2000,1:5000,1:1 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11种比列尺。100万的经纬度差分别为6°、4°。各地形图编号及与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关系。掌握分幅编号的计算(P274)。地形图图幅范围(P292),相邻比例尺图幅倍数关系(P273)。 4.普通地图的大中小比例尺范围,大是大于等于1:10万,中是1:10万 到1:100万,小是小于等于1:100万。 5.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色彩、地图注记。 地图符号按空间分布状态:点状、线状、面状符号;按比例关系:依比例、半依比例、不依比例符号。基本变量:形状、尺寸、色彩、方向、亮度和密度。 色彩:包含色相、亮度和饱和度。色相对应反映“质”,亮度和饱和度对应反映“量”或重要程度。 地图注记布置方式:水平、垂直、雁行、屈曲四中基本布置方式。 6.地图内容: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俗称地图三要素。三要 素的具体内容(P270-271)。特别是数学要素涵盖的内容: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定向等 7.地图投影: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变形性质及其应用。圆 锥——地处中纬度,东西延伸陆域。圆柱(等角)——即墨卡托,航海航空图,方位——表示极地图。 我国常用地图投影:高斯—克吕格(等角横切圆柱),用于大比例尺地图;墨卡托(正轴等角圆柱),用于航海;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兰勃特)用于小比例尺地图等;正轴等积圆锥投影(亚尔勃斯投影)。 8.地图分幅: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9.地图比例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 10.地图定向:一般通过坐标网实现。2.5万、5万、10万需绘出三北 方向(真北——中央经线、坐标北、磁北) 11.地图的数学精度:由比例尺大小和投影决定。 12.投影选择:根据用途、制图区域位置、大小和形状等因素选择。P278 投影选择是重点。 13.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投影:100万是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圆锥投 影,南北各向图内35′为标准纬线。以纬度4为划分,我国共有15个投影带。大于等于1:50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其中1:1万按经差3°分带,其他按6°分带。 14.地形图更新方法:重测、修测、修编。确定方法的标准:地物变化4 0%、修测(编)3次以上、精度不够重测;10-40%、某重要地物位置改变修测;其他就修编 15.比例尺选择的条件:制图区域大小,图纸规格、地图需要的精度。 16.图幅拼接原则:上压下,左压右,跟接边类似。 17.普通地图的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 境界、控制点与独立地物。 18.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定位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范围法、质底法、等 值线法、定位图表法、点值法、运动线法、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19.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选取、图形化简、概括、移位。选取有资格法 和定额法,化简有删除、夸大、合并。概括有(质量和数量的概括),图形的概括这里被称为化简了。 20.制图要素相互矛盾处理的方法:舍弃、位移、压盖。 21.1:1万图内公里网间隔10cm,2.5万、5万、10万、25万图内均 为4cm, 50万、100万绘经纬网,不绘公里网,记住都分纵向6等分,横向100万为4,其他为6等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 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 1.地图的功能: (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 (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 (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 2.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 (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5)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和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

上海市行政区划图制作

第五章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练习:上海市行政区划图制作 一、背景 专题地图是突出地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按照内容来分,某一地区的行政区划图属于社会经济地图,表示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特征、地理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当确定了一幅地图所包含的数据之后,下一步就是确定地图要素的表示方法,即符号化方法,它是根据数据的属性特征,地图用途和制图比例尺来确定地图要素的表示方法的。符号化决定了地图将传递怎样的内容。矢量数据中,无论是点状,线状还是面状要素,都可以依据要素的属性特征采取不同的符号化方法来实现数据的符号化。 地图注记是一幅完整地图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说明图形符号无法表达的定量或定性特征,如道路名称、城镇名称等。 坐标格网是地图重要的要素组成,它反映了地图的坐标系统或者地图投影信息。 一幅完整的地图除了上述要素以外,还需要包含与地理数据相关的一系列辅助要素,如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 二、目的 让读者了解符号化,注记标注,格网绘制以及地图整饰的意义,掌握符号化中一些方法的应用,掌握自动标注操作以及一些地图整饰和输出的操作。对数字地图制图有初步的认识。 三、要求 1、数据的符号化显示: 1)地图中共有6个区。将这6个区按照ID字段来用分类色彩表示。 2)将道路按Class字段分类: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和四级道路,分别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3)地铁线符号Color:深蓝色,Width:1.0。 4)区县界线Color:橘黄色,Width:1,样式:Dashed6:1。 5)区县政府Color:红色,Size:10.00,样式:Star 3。 6)市政府符号在区县政府基础上把大小改为16。 2、注记标注 1)对地图中6个区的Name字段使用自动标注。标注统一使用Country 2样式。 2)手动标注黄浦江(双线河),使用宋体,斜体,16号字,字体方向为纵向,使用曲线注记放置。 3)地铁线使用自动标注。使用Country 3样式。 4)道路中,对道路的Class字段为GL03的道路进行标注,字体使用宋体,大小10。 5)区县政府使用自动标注,字体使用宋体,大小10。 6)市政府使用自动标注,字体使用楷体,大小14,并将注记放置在符号的上部。 3、绘制格网使用索引参考格网,使用默认设置。 4、添加图幅整饰要素 1)添加图例,包括所有字段。 2)添加指北针,选择ESRI North 3样式。

制作上海市行政区划图

制作上海市行政区划图 一:实验目的:了解符号化,注记标注,格网绘制,以及地图整饰意义,以及地图的整饰,和输出的操作。 二:实验数据:(1)点图层:区县政府(QXZF.Shp),市政府(SZF.shp) (2)线图层:地铁线(DTX.Shp),曲线界线(QXJX.shp),道路(DL.Shp) (3)面图层:曲线界面(QXJM.Shp),双河线(SHX.shp) 三:实验步骤:(1)数据符号化 1)双击shanghai.mxd对话框,打开arcmap。 2)根据排序规则对图层排序 3)在曲线界面上右击打开Layer Properties 对话框 A:在Value Field中选中字段:NAME。 B:单机Add All Values按钮,将六个区域名称添 加进来。 C:选择一个合适的配色方案。

D :单机符号化按钮完成符号化设置。 4)在地铁线的符号上单机左键,打开Symbal Selector 对话框,将地铁线符号改为与要求一致的形式:color:深蓝色:wide:1.5.其他区限界线,区县政府,市政府,地铁线符号按要求修改。 5)道路的符号化与区县界面方法类似,只需选择class 字段,并对各个级别使用大小不同的颜色和符号。 (2)地图标注 1)区县界面图层上右击properties 命令,打开Properties 对选择属性 配置合适的色彩

话框,进入 Label选项卡,如上图。 A:徐昂中Label feature in this layer复选框 B:在Label下拉菜单中选择NAME字段。 C:单机label style按钮,打开Label Styles Selector对话框。 D:选择country2字样,单机OK返回。 E:单机确定按钮应用该设置。 (2)手动标注双河线 A:单机view下的Toolbars,选中Draw,窗口出现Draw 工具条。 B:单机注记工具中得曲线注记设置按钮,沿着黄浦江划一条弧线,双击结束操作。 C:在文本框中输入“黄浦江”。 D:设置字体,字号,斜体等属性。

数字地图制图复习

简述数字地图、电子地图、模拟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差别?数字地图是在一定坐标系统内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标志的制图要素和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概括而有序的集合。具有计算机可识别性、可量算性、可分析性、可传输性及数字与模拟地图的互转性,是生产电子地图和纸质地图的基础。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在计算机屏幕上的符号化显示,是计算机条件下的空间信息可视化,是人眼直接可视的,包括二维、三维电子地图。模拟地图:传统地图一般绘制印刷在布匹、木板、石板铜板和纸张等介质上,这种地图称为模拟地图。 数字地图的特性:可识别性:指计算机可识别,而目视一般不可识别;可量算:计算可进行几何度量,长度、面积、方位等;可分析性:分析的深度取决于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可转化性:是数字地图与模拟地图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可传输性:可借助于当代通讯技术进行远程或近距离传输;存储与显示分离:存储与其显示是分离的; 地图数据的几何变换有哪些类型,各自有什么特征?缩放(比例)、对称、旋转、平移、投影、错切、二维组合等各种变换。平移变换用于移动坐标系的原点变换前后的坐标必须满足,。旋转变换指图形的放置围绕原点旋转θ角,且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平移和旋转变换都保持二维空间上目标变换时的距离及大小不变,但缩放变换会改变坐标系的单位长度(距离)。 顺序存储、随机存储、链式存储的比较链式存储在某些特定操作上具有比顺序存储和随机存储更多的优点。它能很容易地处理因节点的绝对位置改变带来的变化。尽管一个节点在表中的绝对位置改变了,但它的物理存储位置可以保持不变,只是节点的属性值即地址要改变。随机存储也允许节点的存储位置保持不变,但要改变其指向存储位置的指针。在不改变表中任何节点的绝对位置时,顺序存储和随机存储要优于链式存储。在顺序或随机存储中,可以很容易地访问第j个节点。 DCEL模型的原理? 1.假设C的方向从pN到sN,则与其相邻的多边形RP位于右边,LP位于左边。弧段C是由围绕点sN处的下一个逆时针弧段RC和围绕点pN的下一个逆时针弧段LC界定的边界之内。 2.所谓下一弧段表示了在终结点sN关联的弧段中,该弧段逆时针方向的第一条弧段RC,而所谓上一弧段则表示了在始结点pN关联的弧段中,该弧段逆时针方向的第一条弧段LC。 3.如果沿着多边形RP顺时针移动,那么弧段RC紧位于C后, 4.如果沿着多边形LP顺时针移动,那么LC紧位于C后 路径拓扑模型有哪些,网络拓扑模型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原理?路径拓扑模型有面条模型(面状单元间的边界作为坐标记录下来,没有关于坐标串与单个多边形间关系的相应信息;地理底图的轮廓线可以从这种数据模型中轻易获取)、多边形模型(记录和存储了每个多边形的外轮廓线;很容易标识每个多边形实体,但其存储空间却迅速扩大,因为多边形间的公共边被存储两次)、点位字典模型(该模型是对多边形模型的一个改进,它记录的是各多边形边界上各点的编码ID并构成循环表,同时以数据字典方式记录下各点的坐标值,利用字典就可通过点的编码找到其相应的坐标)、弧段/点位字典模型(表达了多边形与弧段,以及弧段与点的构成和组成关系;在该模型中,每个多边形由弧段的循环表组成,而每条弧段又由一列点组成)。网络拓扑模型有DIME模型(1.要找出所有的DIME段及其左右多边形。 2.这些段按以下顺序排列:第一段的止点是后一段的起点,最后一个段的止点是第一个段的起点,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循环表。在这个过程中,起、止点是可以按需切换的,以使多边形始终位于每个段的右边。)、POLYVRT模型(将弧段的关系按DIME段给出,弧段的端点被称为结点而不是点)、结点模型(用结点结构来组织这些关系,根据任何一个结点都具有且仅有三个相邻结点,每个结点都具有且仅有三条相关链和与这三条相关链相关的右多边形(按右手法则确定),在拓扑文件中记录下各结点的三个相邻结点、三条相关链和三个右多边形,以此来实现数据处理时对多边形的操作与检索)、扩展弧段模型(弧段的邻域可加以扩展,从而包含围绕某一结点的下一逆时针弧段的ID。当沿着某一多边形轮廓顺时针方向前进时,这些弧段将依顺序成为下一条弧段。每一弧段的邻域关系包括了第一和最后一个结点,左、右多边形以及相应的左、右弧段(LC和RC)。右弧段依顺序是右多边形的下一条弧段,左弧段依顺序是左多边形的下一条弧段)。 4叉树的基本原理?四叉树分割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把一幅图像或一幅栅格地图等分成四部分,逐块检查其格网值。四个等分区称为四个子象限,按顺序为左上(NW)、右上(NE)、左下(SW)、右下(SE),可以用树结构表示。如果某个子区的所有格网都含有相同的值,则这个子区就不再往下分割;否则,把这个区域再分割成四个子区,这样递归地分割,直到每个子块都只含有相同的灰度或属性值为止。这就是常规四叉树的建立过程。 数字地图数据采集的方式有哪些?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和实用范围?数字遥感数据获取、数字化、野外测量等。数字化具有简便,效率较高,但是精度比野外测量差。 数据测量的尺度有哪4种,各自的特征?定名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还有比例尺度什么是地图综合,它与数据压缩、比例尺缩放的差别?空间信息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因此,在有限的计算机存贮空间与地图的图面上要反映这些庞大而复杂的空间信息,就不得不反映其主要的、本质性的方面,舍弃次要的、非本质性的方面,以确保地图的易读性,满足空间数据库的多尺度表达和GIS的多层次规划、管理与分析决策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地图与GIS综合。数据压缩是指在不丢失信息的前提下,缩减数据量以减少存储空间,提高其传输、存储和处理效率的一种技术方法。或按照一定的算法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减少数据的冗余和存储的空间。比例尺缩放只是指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变大或者缩小,地图的所包含的信息数据并没有变。地图综合与数据压缩都导致信息量的减少,都是为了缩小存储空间和节省计算处理时间而去掉繁杂细节。但数据压缩一般是在无损图解精度的前提下去掉“贡献”小而用插值方法可近似恢复的数据元素,即数据压缩可用数据的插值加密手段进行逆处理,而制图综合不受图解精度约束,被删除或被派生的信息不可逆。 地图综合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综合规则的制定,综合过程的控制,综合结果的评测。 线状要素的综合算法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独立算法(它不顾及相邻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如选取每第k点法,去掉其它点。还有随机取点法。很难捕捉到特征点,会引起曲线的变形。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简单的数据压缩,而不能用于真正的地理信息综合。)、局部处理算法(该方法在对顶点选择时顾及到直接相邻诸顶点的特征。算法所产生的变形比独立点算法小。但比后继方法差。)、约束扩展局部处理算法(在线的某段周围定义一个搜索域,并利用距离、角度或点数来搜索更多的相邻点。)、无约束扩展局部处理算法(利用线的复杂度,坐标点的密度、开始点的定位等来搜索相邻的点。)、全局算法(它考虑到整条线或特定线段的特征)、基于自然法则的化简算法(对于任何特定的地图比例尺,就必然有其上地图目标的一个极小尺寸SVO ,在这个尺寸内,所有的细部信息都会丢失)。 可视化和符号化的概念?可视化:是指在人脑中形成对事物的图像,是一个心理处理过程,促使对事物的观察力及建立概念等。科学计算可视化:是通过研制计算机工具、技术和系统,把实验或数值计算获得的大量抽象数据转换为人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的计算机图形图像,从而可进行数据探索和分析。地学相关的可视化:测绘学家的地形图测绘编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使用的图解,地图学家专题、综合制图等,都是用图形(地图)来表达对地理世界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地图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及其在专业应用领域的可视化。符号化是指将专题数字信息转化为模拟的制图符号。 数据增强的手段?数据增强(给线、面状要素增加细节以改进显示效果或者为没有数据采样的地方进行估值。近似地看作为数据选取和其它综合操作的逆过程)有线性插值,分段拟合(用一段一段的曲线来代替每条线段,而且只在每条线段的端点处才相交。使用分段多项式函数能产生理想的结果),曲线拟合,空间插值。 多边形晕线填充的原理?多边形的晕线填充算法要求代表某值的晕线与起点对齐。相邻区域如果属性值相同,这两个区域的晕线则完全对齐。方法:通过固定晕线位置,使之同X 轴平行就可以保持这种特性。 首先将坐标轴按晕线的方向角旋转。然后在旋转后的坐标空间中找到多边形的最大Y坐标(YMAX)。穿过多边形的晕线中最顶端的那条Y坐标可以根据下式计算:Y*=INT [YMAX / DELTA ] × DELTA (其中INT是最大取整函数;DELTA是晕线间的垂直距离。)取得多边形晕线中的最高一条的Y坐标后,其他各晕线的Y坐标可以通过将Y*依次递减DELTA值来得到,这个过程直到该多边形中再没有晕线经过时停止。基本方法有:单线法(首先将多边形先旋转一个方向角,然后依序每次一条晕线地分别处理各线。下一步检查多边形轮廓的每一段,判断其是否与所处理的晕线相交,保存交点并按X坐标排序。这种排序是为了通过一系列(移动,绘制)对操作来保证恰当地绘出晕线。最后所有的交点旋转回原始多边形空间显示),绕行法(原理是环绕多边形一周以计算所有晕线与多边形的交点)。 网格法追踪原则和鞍部处理?通过网格追踪等值线方法的优点,在于网格可以按照行列编号隐式地建立起邻域间的位置关系。步骤:1.一条等高线从网格单元(i,j)的四个邻接单元(i-1,j),(i+1,j),(i,j-1),(i,j+1)之一进入,应退出该单元并继续往其余三个网格单元追踪。2.确定当前单元的哪条边作为退出边时,要看该边两端点的z值范围是否包含了zi值。 3.等值线在退出边上的准确位置通常使用内插方法确定, 4.该内插是在网格单元的边上进行的。在得到等值线与网格的交点以后可以按顺序直接绘出。“鞍点”现象:一个网格单元内可能会出现多于一条的有相同z值的等值线段。出现“鞍点”时的追踪:基于四个端点的z值内插出网格单元的中心点的z值,然后把单元分成四个三角形(图6-36d)。对于每个三角形来说,由于其只有三边,就不存在难以确定追踪方向的。问题:如果一条等值线从三角形的一边进入的话,只可能从另外两边的一边中出去。网格中心点的z值为53,所以应该把S1与S2,S3与S4相连 位-平面方法裁剪线段的算法(分区裁剪)?1.窗口把这个平面分成九个区域。2.点的x,y 坐标如果都位于四个角区域中的任一个,那么该点位于窗口外。3.如果点的x或y坐标位于四个边区域的任一个,那么这个点也在窗口外。4.除了角区域和边区域,就是剪裁窗口了。5.如果一条线段的端点都位于窗口的内部,那么这条线段就全部显示出来。6.而两端点都位于窗口的同一条边界外,这条线段就要全部剪裁掉。7.只有当端点一个位于窗口外,一个在窗口内,或者两端点都在窗口外但是线段穿过不同的窗口边界时才需要进一步处理。

第一章 地图学基础复习题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

上海浦东行政区划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上海浦东行政区划图 篇一:上海市行政区划 上海市行政区划 中心城黄浦区 区虹口区徐汇区杨浦区 宝山区 奉贤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郊区 郊县 闵行区青浦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崇明县 松江区辖6个街道、11个镇: 岳阳街道、永丰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广富林街道、九里亭街道、泗泾镇、佘山镇、车墩镇、新桥镇、洞泾镇、九亭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叶榭镇、小昆山镇 青浦区八个镇三个街道办事处 朱家角镇、赵巷镇、徐泾镇、华新镇、重固镇、白鹤镇、练塘镇、金泽镇8个镇和夏阳、盈浦、香花桥3个街道办事处

闵行区辖4个街道、9个镇、1个市级工业区 江川路街道、新虹街道、古美路街道、浦锦街道[3]、莘庄镇、七宝镇、浦江镇、梅陇镇、虹桥镇、马桥镇、吴泾镇、华漕镇、颛桥镇。古北新城、海申花园、振宏公寓、锦华公寓、金虹大厦、虹华苑、金斯花园、锦锈江南家园、虹桥花苑、井亭苑)、7个村(虹桥、虹二、虹六、井亭、新桥、虹四、西郊)。 杨浦区 定海路街道、平凉路街道、江浦路街道、四平路街道、控江路街道、长白新村街道、延吉新村街道、殷行街道、大桥街道、五角场街道、新江湾城街道、五角场镇 金山区辖1个街道、1个工业区、9个镇 石化街道、金山工业区、朱泾镇、枫泾镇、张堰镇、亭林镇、吕巷镇、廊下镇、金山卫镇、漕泾镇、山阳镇奉贤区辖1个街道8个镇4个社区 西渡街道南桥镇奉城镇四团镇柘林镇庄行镇金汇镇青 村镇海湾镇 奉浦社区属于南桥镇区 金海社区属于南桥镇区 上海奉贤海湾旅游区属于海湾镇区 上海海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属于四团镇区 宝山区辖3个街道、9个镇、1个工业区:

电子地图 4D技术

电子地图4D技术 电子地图可理解为数字地图。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光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数字化地图,地图的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它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修改、喷绘等等。在数字地图上可以表示的内容和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的常规地图。 数字地图是一种"活"的地图。数字地图可以非常方便的将各种或一种普通地图或专业(专题)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分层组合、拼接、增加、删减等,形成新的实用地图。可以对数字地图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的放大、缩小、裁切和绘图输出等。数字地图绘制图时间较常规制图方法可以大规模缩短。数字地图可以十分方便的与卫星遥感影像、航空照片、其它电子地图和其它信息数据库进行整合、拟合、挂接显示等,生成各种类别的新型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与传统纸介质地图相比,还具有如下优点: 1、制作工艺先进、成本低、速度快、效益高; 2、数字化存储、信息量大、可以网上传输,体积小,便于携带; 3、保存时间长,不易损坏和变形,节省档案保存空间; 4、制图精度高、无介质变形,可接受多种投影变换; 5、数字信息可与多种空间信息拟合,便于更新、修编、组合,生成各种图; 6、输出绘制方便、出版方便、复制方便、使用方便; 7、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政府、数字商务、数字化可视管理必需的基础工作。 数字地图种类很多,如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遥感(正射)影像图(DOM)、数字(地面)高程模型图(DEM)和各种数字专题(专业或非专业)地图等。 所谓"4D"技术是指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线划地图(DLG)四种技术的集合,是用以解决电子地图及数字地图的主要手段,下面介绍各种技术的应用方法及相应的概念,供您参考。 1.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简称DEM) 1.1 基本概念 DEM是在特定投影平面上规则的空间水平间隔的高程值矩阵。DEM的水平间隔应随地貌类型的不同而改变。为控制地表形态,可配套提供离散高程点数据。换句话说,即为具有不同坐标的不同地面分布点上的不同高度数据,组织集合构成对地表形态变化的控制。 DEM应用可转换为等高线图、透视图、断面图以及专题图等各种图解产品,或者按照用户的需求计算出体积、空间距离、表面覆盖面积等工程数据和统计数据。 1.2 生产技术 1.2.1原始资料 卫片航片:最好是近期采集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像片数据或近期新拍摄的航空像片。(有关采集问题请查询本网站"数据增值服务"有关部分。) 地形图:最好采用最近一次更新测量的地形图,其中等高线必须由解析测图仪或精测仪测绘。 1.2.2 DEM的生产及技术要求 DEM的获取方法有以下几种:

地图的定义及基本特性1-3

第一章地图概述 1-1地图的基本特性 给地图下定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地图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的。 追溯到本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将地图说成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缩写”,或称为“地球在平面上的缩影”。这个定义简单粗浅,易为一般人所理解,但很不确切、全面。因为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一张地面照片、航摄相片或卫星像片,亦适合于风景画等。这一定义不能充分表达地图所具有的特性,因而无法与上述像片和风景画明确加以区分。 随着地图应用范围的扩大与使用价值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地图实质的深入理解,地图的定义日趋完善。60年代以来,在如上说法的基础上,补充了像片和画片所没有的,而只是地图才具有的一些特性。这些特性是: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和实施制图综合。他们明确了“地图”的内涵,表明了地图与其他事物的区别。 1、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具有可量测性) 这是现代地图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现代军事、建设和科学技术对地图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形成的。人们要求从地图上能够量取方位、距离、面积、体积、密度等,使地图成为认识和研究客观事物的重要工具。而地图所具有的可量测性与地图采用特殊的数学法则——投影方法、比例尺和定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地图像片和风景画,都是建立在透视投影的基础上的,随观测者位置的不同,物体的大小会产生比例上的变化,即所谓“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这种关系显然不符合可量测性的要求;航空像片由于飞行高度不大,其影像是一种中心投影,加上地面起伏和飞行上的原因,同样不能保证所描绘的范围内各处的比例尺一致。它虽比透视投影精度增高许多,但仍然不能精确地确定地面物体和现象相应位置,不可能按同样的精度和详细程度反映地面物体和现象,当然就更谈不上严密的定向方法。 从不规则的地球表面到制成地图,要经过两个步骤才能完成。首先是将地球自然表面上的点沿垂直方向投影到地球椭球面上来(这种椭球是经过复杂的天文大地测量而获得的接近地球体的、能用数学方法表达的旋转椭球),这由测量工作者完成;然后,再将投影到椭球面上的点运用数学方法投影到某种可展面(圆柱面、圆锥面、平面等)上,这称之为地球投影。经过这两步,就将地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来了。地面投影的实质就是建立地球椭球面(或球面)上点的经纬度和它在平面上的直角坐标之间的解析关系,投影的结果虽不能保证制图区域内处处比例尺严格一致,但可以清楚地了解并精确地算出投影后的误差大小,并控制误差的分布规律,而且可以严格对地图进行定向。地图有了这一数学基础,不仅提高了它的科学性,而且使其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2、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直观性) 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比其他语言、文字、电码等更具直观性。 地图表示各种复杂的自然或社会现象,是通过特殊的地图语言系统(包括符号、色彩、文字等)来实现的。它与风景画和相片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风景画虽经过画家对内容进行选择和再加工,但终究是“见物绘物”而无地图语言系统;地图照片或航片、卫片,虽然也很直观,但它只不过是客观实体的机械缩影,即使是经过纠正镶嵌的像片平面图,尽管有的投影,也仍不能称之为地图。因为它同样没有使用地图语言来显示。 与风景画及航片、卫片比较起来,地图由于使用了地图语言表示事物,因而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 如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