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小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如何培养小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如何培养小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如何培养小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如何培养小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有感情地歌唱就是要求学生深刻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理解歌曲的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各种歌唱技巧,通过对声音力度、速度和音色的控制、变化,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感情流露。

标签:有感情歌唱

一、名词的界定与表述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要求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使学生从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歌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演唱者通过对歌曲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用动听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传达给观众,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二、背景

在我国古代的唱论中非常注重对情感的要求,把“情”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古人云:“情之所至,音之所生”。意思是感情到了,音乐就水到渠成了,别人会因为你的感情而和你一样投入到音乐中。声音因情而生,情又为声音所表达,这就是歌唱的意义所在。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说过:“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唱歌就是唱情,声音只是一个工具。”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达,“情”是歌唱的灵魂,是歌唱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根源所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审美的教育目的。

三、结合教学,我的做法是:

1.理解歌词的表现内容,从歌词中体会情感

1.1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

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一首好的歌曲是由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组合而成。歌词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歌词是歌唱教学的第一步。我针对小学生不易理解的字和句,联系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内容,运用生动和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全面、细致地引导,唤起学生的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生对歌词理解得越深刻、透彻,情感表达的就越充分。学生在反复朗读歌词的过程中,体会语调、语气的轻重缓急,歌词内在的韵律感和所蕴涵着的丰富情感,能帮助学生更确切,更到位地把握歌曲的情感。

小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策略

小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策略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老师在台上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发言的学生讲得津津有味口若悬河,可还是有学生或东张西望,或挤眉弄眼,或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 一位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地顾不上听讲;合作学习时,老师的要求还没有说完,学生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往往淹没在一片声浪中…… 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之首,可见听的重要性。放眼社会生活,倾听能力的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听广播、听音乐,小到日常交流对话,时时处处都需要倾听。倾听的能力不是天生得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2002年颁布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那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者的语文教师该如何立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培养孩子正确的倾听心态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比如,在教学生字“聪”字时,我发现“聪”的构字很有意思,于是就萌生了将“聪”字引进课堂引导学生重视倾听的想法。我将一个大大的“聪”字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聪

唤醒孩子的耳朵——浅谈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唤醒孩子的耳朵 ——浅谈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本文摘要] 本文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倾听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谈了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一、明确目标,引导倾听;二、创设情境,乐于倾听;三、恰当评价,鼓励倾听;四、教给方法,善于倾听。 [关键词] 低年级;数学教学;激发兴趣;倾听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①教师讲的课成为学生的“耳边风”,请学生朗读或答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指。②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老师,我来!”“我会!”。教师请一学生发言,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唉声叹气,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该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举手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如此循环之中,学生心态浮躁,听讲浮躁,表面的灿烂下面是内在的苍白——轻学习交流,重表现自我。③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有的学生还一再举手要求发言,回答结果却是简单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一些明显的错误。……从这些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只是一味地表现自己,根本不会去倾听别人的意见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善于倾听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然而,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表述,唯我独尊,这是现在孩子的通病。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单从学生方面来说,原因有二:第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所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我约束能力差。第二,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所致。在多数家庭中皆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怎么说,想怎么做都由着他,家长少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即使有,孩子不听也就作罢,家长和孩子之间缺少真正的交流,因而孩子也就没有倾听的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着学生课堂表达(说)的能力、读的能力和做题的能力,几乎忽视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

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

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 大大舞台杜玲(江西省南昌科技师范学院330008)28 摘要: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声乐演唱的艺术不单纯是追求 声音技巧的艺术,它还重视情感处理表达的艺术。要提高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演唱者应在对歌词的理解、对作品情感基调的把握、对情感技巧上的处理、歌唱与伴奏的融合和演唱者的心理状态等不同方面有明确的认识与运用,这样能使歌曲的演唱达到一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演唱;情感处理 声乐歌曲的演唱是声音技巧和情感表现相结合的统一体,而歌曲演唱的情感是歌曲作品的基本情绪和精神特征。因此,在声乐歌曲演唱中单凭声音技巧这方面来达到音乐审美愉悦的境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对歌曲作品做出有情感的渗透和处理,使音乐达到一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一、声乐歌曲作品中的声与情 声乐歌曲演唱是人类用以抒发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歌曲作品中的声与情是歌曲表现的基本途径,也是演唱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大因素,它们是统一于歌唱中的结合体。以声传情,寓情于声的演唱,不能一味追求声音技巧的发声而忽视了歌曲的情感,但也不能只注重歌曲的情感而忽视声乐技巧上的发声。“声”是“情”的根本,需要声来表达;“情”是“声”的灵魂,是她赋予声音以丰富的内涵。如果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感情,那么出来的音乐是机械的、缺乏生命力的;反之,即使有很深很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声音依托,那也算不上是动听的音乐。那么在不同的情感下我们怎样的声音才能做到“以声传情、以情托声”,达到“声”与“情”完美结合呢?当演唱强烈的悲痛情绪歌曲时,我们可以用较少的气息,较强“憋”的力量,加强声音的力度而不让声音 全部出来,产生一种压抑的强忍的听觉效果或者用较大的音量加大量的气息,汹涌而出,声音里可以漏气,声音也可以调节得相对粗糙而坚硬,爆发性强,去表现一种难以遏止的悲痛、愤怒和仇恨。当演唱表现高兴欢乐情绪的歌曲时,声音要显得有生气有光彩,流畅生动,声音位臵比较高些,气息就要少些,过大的气息会影响声音的色彩,音量也不必很强;当演唱表现比较高贵气质的歌曲时,就要注意声音的圆润性,气息要稳定流畅,声音位臵要统一,声音不要太尖太亮。当演唱表现爱情的歌曲时,声音要柔和抒情,动感强、气息量大,这样可以表现出激动的心情和热情,同时,用轻柔的发声可以更好地表现出缠绵的情感。

浅谈小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 人声是最自然、最朴实、最亲切的“乐器”,它方便、经济、富于表现力,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唱教学正因其顺应人类的天性而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担当着把学生从音乐艺术的始发点引领到宏伟殿堂的重任。通过几年的实践,在歌唱教学成功与失误的经历中,我慢慢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歌唱教学要成功,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为重要。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音乐的听唱训练、音乐想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只有将歌唱活动纳入此范畴,学生才能获得感知、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基本能力。那么,如何把握听唱训练、音乐想象、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度”,使之渗透在歌曲教学中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歌唱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实践。 一、让学生多听,首先从感性上认识歌曲 自古以来,听唱就是人们学习歌唱的一种有效方法。人生的第一首儿歌不还是通过听学会的吗?时至今日,听唱法还是大部分人用来学习歌唱的主要途径。因此我认为将听唱概念引入课堂是完全可能的。我们知道,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听唱来熟悉歌曲的调式、调性、节奏及旋律走向,也就是说对歌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读谱训练,将原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唱训练,学生会对音乐诸要素如节奏、音程、时值有一定的积累,待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质和量,他们就会从听唱学习这个必然王国走向视唱学习这个自由王国。因此“听”应作为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如果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听的审美能力,那么听唱模式培养的是学生听的记忆能力与再现能力。我们注意到无论是近几届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还是各大音乐师范院校的入学考试都测试了选手的短期音乐记忆能力。通过在规定时间内听音乐、复述旋律的测试,考核了选手对音高、音准、节奏、速度及音乐总体形象的把握。如:在读词过程中,如选用本课旋律为之伴奏,他们的

【毕业论文】浅谈歌唱中的情感表现.

【标题】浅谈歌唱中的情感表现【作者】常卫【关键词】情感??歌唱? 【指导老师】刘江容【专业】音乐表演【正文】引言:“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他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而歌唱是用人声来表达音乐情感的,并通过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去感染广大观众,打动他们的灵魂,潜移默化地使他们从各种声音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得到鼓舞和力量。在我们声乐演唱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表现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歌唱艺术中情感的重要性歌唱是心灵感情的抒发,是一门综合艺术,而任何一个作品它的根本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来再现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某种体验需要发泄的动态反映;是歌唱艺术的精髓、灵魂。人的一切外部活动都受其心理的影响,歌唱活动是最情绪化的活动,它受心理情感的影响尤为显著。歌唱的情感就是歌唱心理的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歌唱情感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对于指导声乐学习提高演唱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歌唱艺术是情感化的艺术。歌唱艺术通过美妙的音乐语言、动听的歌喉以及优美的旋律,直接抒发特定的情感。因此,他最易于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喜爱。托斯卡尼尼曾说过:“任何一个学音乐的人,不管他在音乐上的

演唱技巧如何高明,如果缺乏情感的表达,他不是艺术家,而是艺术匠,匠人满街都是,而艺术家却在百万人中难找一个。”前苏联音乐家万斯洛夫非常强调音乐的抒情作用,他说:“承认感情在音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同其它艺术相比,音乐在表现现实的全部多样性,首先是情感的表现。”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在声音和情感的内在本质上,存在着远近不同的相对应的关系。”黑格尔的见解,被近代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异质同构”或“同态同构”理论证实了。歌唱的目的就是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表达人在社会环境中的由于受到各种事物的感染与刺激,所表现出来的感情状态。“声情并茂”就是这种感情的状态的最高境界。? 歌唱艺术是通过意境与情感的融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健康而饱满的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只有将情感融入歌声之中,才会达到“歌欢则与声笑并,咏戚则音共泣偕”的效果,从而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因此,优秀的歌唱家在演唱之前都要努力使自己进入音乐作品的情景之中,使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作品的感情融为一体,以至达到不唱不快的境地,这样的歌声才能打动人心,才能使听众在动听、动情、动人的过程中得到艺术感染。在歌唱中应排除单纯的技巧观念,要培养乐感,学会掌握各种情感的表达技巧,努力做到情与声随,声情并茂,使声音技术与艺术情感得到全面而协调的发展。歌唱技术是为表现音乐情感和内容服务的,应根据音乐内容的情感、风格不同来决定声音效果和调节自己的感觉及共鸣腔体。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声乐教学中还是在声乐演唱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重声轻情”。许多歌唱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众所周知,声乐演唱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情感的表达,它在演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声乐演奏的核心,还是其重要的灵魂。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声乐演奏已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要求人们要高度重视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奏中的真实性以及符合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深刻地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才能不断加深人们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作品。目前,我国声乐演唱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变成不可协调的矛盾,阻碍音乐事业的发展,为有效解决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相关问题,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感表达方式途径重要性要求 21世纪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随之而来的,人们会更多的享受听觉盛宴,而这当中最基础的就是声乐演唱。可以想象,如果声乐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没有融入必要的情感,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这时候的声乐演唱就会变得干瘪、毫无生气,这样的演唱又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呢?由此可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融入情感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就演唱者而言,它不仅是艺术的表演者,还是艺术的创作者。就声乐而言,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认识以及理解,但是,只要演唱者真正意义上的融入情感,那么演唱者就会形成对声乐的正确认识,真正通过演唱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在演奏的过程中融入必要的情感,只有这样,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才会更多的投入心思,由此可见音乐演奏中情感投入的重要地位。很久以前,中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就向人们展示了演唱中融入情感的重要性,他说: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可见,在我国古代,声情并茂已然成为演唱者的追求,它指出演唱必须要以情为基础,不断进行歌曲的演唱。有人会问:在演唱中,到底是什么占据了主导作用呢?本文指出,演唱中必不可少的主导就是情,只有有了情感,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使得演唱生动、吸引人,才能达到演唱的最高境界。此外,情感还是声乐艺术的核心,而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情感,为此,演唱者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中去,要能够体会声乐作品所带来的情感以及意境,这有利于使歌唱者的演唱更加具有魅力。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演唱者情感的表达必须要符合感情的诉求 不同的演唱者在理解以及体会不同作品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因为人们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一味追求感情的一致性,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最初的活力。值得重视的是,人们的情感并不是杂乱的,相反的,受历史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的限制,人们的情感表达必须要有理智的支配。就声乐作品而言,它是人们生活、生产等的具体反映,演唱者要想科学、积极地将其演唱出来,就必须关注作品的时代精神、社会意义以及听众的愿望,要能够从歌曲本身出发,不断引发听众与自身的共鸣。 (二)情感的表达必须真实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一个人是否会听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所以,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他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善于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提出疑义,是提高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能切实推动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上课学习包括听、说、读、写、思、合作等,学会倾听是最重要的。倾听,即专心致志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既要听清,又要听懂,还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生听“讲”的要求,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一、养成倾听的礼貌 倾听别人发言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样重要。它既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又可以使我们在其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各方面的影响,而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倾听的平台。 倾听技能的培养首先应该从老师做起。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的基本角色必须有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授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这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他的角色行为应为体现在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并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便利,为学生服务;教师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新的角色需要以新的行为方式体现。教师要真正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展示自我,适宜探究的空间,从行为上他就应为学生的出场作好批铺垫,为学生提供舞台,要从“说话的强者”变为积极的“倾听者”,进而从中发现学生的需要,领悟学生生命的存在。 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专心去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课后与学生谈心时,也要注意耐心听取学生的讲话,从不打断他们。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地倾听氛围。既让同学们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又让倾听别人成为一种习惯。 三、创设倾听的气氛。 倾听是锤炼课堂语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倾听。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01-17T17:03:23.663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8期作者:李树花 [导读] 课堂上经常发生这种现象: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异口同声说明白,但是老师叫起某个同学来问明白了什么时,他却一脸茫然,说不出个究竟来。 李树花山西省定襄县南关学校035400 课堂上经常发生这种现象: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异口同声说明白,但是老师叫起某个同学来问明白了什么时,他却一脸茫然,说不出个究竟来。 究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掌握方法导致的。在一线教育多年,我发现一些孩子表现为听觉学习,而另一些学生表现为视觉学习。像上面的案例,不是因为孩子不好好听,而是学生不会有效地去倾听。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耐心地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倾听技巧。 一、明确“听”的要求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怎么才能好好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细化的要求。我在教学中首先要学生做到耐心、不插嘴、会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小意见。其次,要心静,别人说话时,自己脑子里不想其他事。然后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不相符,要虚心接受。最后要用心,不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 二、善于激励学生 课堂上适当的表扬激励能充分激发学生与学习兴趣,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感兴趣,自然就会认真听,长久下去,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养成也会有所好转。激励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智慧的眼神,对于正在倾听的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在学生倾听过程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你的一句话可能会激发起学生知识渴求,让正在认真听的学生感到一种荣耀也给其他同学指明方向,争取下次自己受到老师表扬。最终让所有同学都集中思想认真倾听。 三、适时进行听说训练 1.听答训练。就像英语听材料答题的形式,教师先读一段文字,学生认真听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听记训练。教师口头叙述一次作文的提纲,然后让学生边听边想也做记录。 3.复述。有专注地听,才会有准确的复述。教师选择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听完后让学生复述,并且要在班里评出复述小将来,这样孩子们兴趣越来越浓。还可以进行小组内复述,让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长此下去,孩子们的倾听习惯一定会有所提高。 尽管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然而我们当教师的一定要坚持,逐步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是一种礼貌,倾听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随时提醒,督促,学生学会倾听,将会听出聪明的大脑,将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合唱基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f5565147.html, 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合唱基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龚磊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8期 【摘; 要】在合唱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内容就是感受训练中音响效果以及音准把握,而小学低段时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最好阶段,因此,论文就主要围绕小学低段合唱基本能力培养来展开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低段;歌唱教学;合唱基本能力;策略 一、浅析低段歌唱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现如今新课改不断深化,我国小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也都取得了进一步完善与改革。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有特别提出需重点关注合唱教学,进一步增强合唱基础训练工作,切实使学生在多声部练习中感受到音乐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能力,积累合作经验,全面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充分结合小学低段学习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等来开展合唱基本能力教学,那么就可以很好地为往后音乐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浅析小学低段合唱基本能力教学培养方法 (一)养成良好咬字吐字习惯 对正处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讲,他们正是开始学会使用拼音阶段,在这个时候若盲目地进行合唱训练,则极易出现音准不到位、咬字不清楚等问题,从而对合唱水平造成极大影响。在这一阶段如能对这些低段学生展开咬字吐字方面强化训练,就可以为往后中高段合唱训练打下坚实基础。比如说老师在课堂上开展歌词诵读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低段学生发音得到进一步锻炼,而且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咬字吐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及时对这些错误进行纠正,进而使学生诵读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这同时也是为后续合唱训练做好准备工作。 (二)强化音准训练 在歌唱中音准主要是指人们所发出的音无论高低都要保持统一,在合唱前音准训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确保音高一致性,从而避免出现有个别音过高或过低现象。小学低段合唱音准训练主要是在课堂上,比如说可以利用课堂开始几分钟开展一些简单发音练习以及简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教师的讲课内容学生闻所未闻,有的学生答题,学 生变成一个“木头人”,有的学生争先恐后回答,所答非所问,结果全班哄堂大笑。有的学生 答题只是在机械重复优秀学生的答案,不动脑,没有自己的见解。更有甚者在重复别人的错 误提示。倾听能力的缺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培养学生的认真倾听能力, 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已经成为我们老师刻不容缓的事。那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呢? 一、激发听的兴趣 把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与兴趣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大教育家说过:“兴趣 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每个学生都会很投入,很专心,低年级的小学 生更是如此。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控制。因此,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注意把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与培养认真听的能力结合起来。 灵活采取多种教法,引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学。 二、教给听的方法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可怎样才是认真听呢?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此不理解。老师应该给学 生提出一个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要上课铃声一响,首先要专心听,无论 是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最好跟着重复一遍,脑 子里不想别的事;再是要耐心,不随便插嘴,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耐心等待别人发完言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接着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 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还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最后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三、养成听的习惯 认真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有的同学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而导致注 意力分散,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呢? 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或黑板,看老师的表情或板书 内容,耳朵听老师讲课,头脑思考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的同步。要细心听。在一堂课 的学习进程中,不然,就会直接影响对己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影响后续内容的连贯学习。 要耐心听。有时,有的知识点或许自己曾经接触过,这时,特别需要耐心听,甚至要硬着头 皮听,即使所讲知识都会了也要听,一是为了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二是为了防止漏听重要 的知识点。 四、评价听的效果 及时合理评价,鼓励学生,正确及时地评价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 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 当的进行评价。例如:“某某能认真听课并且正确指出别人的错误,进步真大啊!”“某某听得 真认真,大家掌声鼓励一下。”这些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亲切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句赞扬、一个微笑,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 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只要教师重 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声乐演唱的情感处理

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 摘要: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声乐演唱的艺术不单纯是追求声音技巧的艺术,它还重视情感处理表达的艺术。要提高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演唱者应在对歌词的理解、对作品情感基调的把握、对情感技巧上的处理、歌唱与伴奏的融合和演唱者的心理状态等不同方面有明确的认识与运用,这样能使歌曲的演唱达到一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演唱;情感处理 声乐歌曲的演唱是声音技巧和情感表现相结合的统一体,而歌曲演唱的情感是歌曲作品的基本情绪和精神特征。因此,在声乐歌曲演唱中单凭声音技巧这方面来达到音乐审美愉悦的境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对歌曲作品做出有情感的渗透和处理,使音乐达到一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一、声乐歌曲作品中的声与情 声乐歌曲演唱是人类用以抒发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歌曲作品中的声与情是歌曲表现的基本途径,也是演唱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大因素,它们是统一于歌唱中的结合体。以声传情,寓情于声的演唱,不能一味追求声音技巧的发声而忽视了歌曲的情感,但也不能只注重歌曲的情感而忽视声乐技巧上的发声。“声”是“情”的根本,需要声来表达;“情”是“声”的灵魂,是她赋予声音以丰富的内涵。如果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感情,那么出来的音乐是机械的、缺乏生命力的;反之,即使有很深很丰富的情

感,,没有优美的声音依托,那也算不上是动听的音乐。那么在不同的情感下我们怎样的声音才能做到“以声传情、以情托声”,达到“声”与“情”完美结合呢?当演唱强烈的悲痛情绪歌曲时,我们可以用较少的气息,较强“憋”的力量,加强声音的力度而不让声音 全部出来,产生一种压抑的强忍的听觉效果或者用较大的音量加大量的气息,汹涌而出,声音里可以漏气,声音也可以调节得相对粗糙而坚硬,爆发性强,去表现一种难以遏止的悲痛、愤怒和仇恨。当演唱表现高兴欢乐情绪的歌曲时,声音要显得有生气有光彩,流畅生动,声音位臵比较高些,气息就要少些,过大的气息会影响声音的色彩,音量也不必很强;当演唱表现比较高贵气质的歌曲时,就要注意声音的圆润性,气息要稳定流畅,声音位臵要统一,声音不要太尖太亮。当演唱表现爱情的歌曲时,声音要柔和抒情,动感强、气息量大,这样可以表现出激动的心情和热情,同时,用轻柔的发声可以更好地表现出缠绵的情感。

浅谈歌唱中的情感应用

浅谈歌唱中的情感应用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表演艺术07级符巍) 摘要:从古至今,歌唱都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歌唱艺术是通过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来进行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之所在,是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进自然也。”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是最为动人的感情音乐即歌唱艺术美的创作原则,也是审美的标准要求,完美的融情于声。好的歌唱者在演唱中能把歌曲中喜、怒、哀、乐之“情”充分地表现出来,达到“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一曲唱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说明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对生活、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有较深的艺术造诣和较高的歌唱技巧,才能通过情感将自己心灵的感受用具有丰富色彩和特有风格的美妙声音,去拔动听众的心弦,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歌唱,情感,理解。 引言:声乐是一门通过人声歌唱来表现的音乐艺术。歌唱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情”。“情”是一切艺术之所以感人的根茎,“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所以“情感”在歌唱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某种体验需要发泄的动态反映。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精髓、灵魂。但如何在演唱中利用好情感才是最关键的。 —.深入的理解歌词内容: 歌词是歌曲的根基,再伟大的歌唱家也无法演绎没有歌词的歌曲,由此可见歌词的重要性!在拿到一首歌曲的时候,首先应该把歌词从头到尾念一遍,读的时候体会歌词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很必要的!理解歌词,对演唱者演唱时情绪的把握很有帮助!歌曲《儿行千里》

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那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者的语文教师该如何立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培养孩子正确的倾听心态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比如,在教学生字“聪”字时,我发现“聪”的构字很有意思,于是就萌生了将“聪”字引进课堂引导学生重视倾听的想法。我将一个大大的“聪”字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首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因为“聪”字把大大的耳朵摆在第一位,会动耳倾听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其次呢,聪明的孩子会动手、动口和用心,其中“用心”是基础,放在“聪”字的右下角,而“聪”字右上角那两点,不正像一双勤劳的小手吗?它告诉我们要先做再说,多做事少说话,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这节课学生果然比平时听

得更认真,而当他们忘了专心倾听时,我就会意味深长地指一指黑板上的那个“聪”字,他们则会意地笑了,马上改正了。后来,这个“聪”字就一直留在黑板上,孩子们舍不得擦,他们说:“我们想把这个字留住,可以时时提醒我们上课要注意倾听。” 二、提升教师课堂有效调控能力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师要主动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为学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从三尺讲台走下来与学生进行交往,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相信、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用真心换得学生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这样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们讲,学习和生活有了困难愿意向我们寻求帮助;课堂上师生的情感融入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能经常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从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喜爱与渴求。 2、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的好习惯。首先我们要细化听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如何培养小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有感情地歌唱就是要求学生深刻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理解歌曲的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各种歌唱技巧,通过对声音力度、速度和音色的控制、变化,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感情流露。 标签:有感情歌唱 一、名词的界定与表述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要求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使学生从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歌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演唱者通过对歌曲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用动听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传达给观众,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二、背景 在我国古代的唱论中非常注重对情感的要求,把“情”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古人云:“情之所至,音之所生”。意思是感情到了,音乐就水到渠成了,别人会因为你的感情而和你一样投入到音乐中。声音因情而生,情又为声音所表达,这就是歌唱的意义所在。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说过:“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唱歌就是唱情,声音只是一个工具。”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达,“情”是歌唱的灵魂,是歌唱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根源所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审美的教育目的。 三、结合教学,我的做法是: 1.理解歌词的表现内容,从歌词中体会情感 1.1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 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一首好的歌曲是由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组合而成。歌词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歌词是歌唱教学的第一步。我针对小学生不易理解的字和句,联系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内容,运用生动和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全面、细致地引导,唤起学生的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生对歌词理解得越深刻、透彻,情感表达的就越充分。学生在反复朗读歌词的过程中,体会语调、语气的轻重缓急,歌词内在的韵律感和所蕴涵着的丰富情感,能帮助学生更确切,更到位地把握歌曲的情感。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课题研究 一、学生现状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低年级能听别人说的一段话或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习惯。可是,低年级的孩子并不喜欢听同学的发言,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很多孩子虽然善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是对于其他同学的回答往往不会专心的去听。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有的孩子常常坐不住,腿脚不停地摇晃,手里不断摆弄着铅笔、尺子等东西。有的孩子看似非常遵守课堂纪律,坐得端端正正,其实如果点名回答,他却回答不到点子上,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这种现象,与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和班额大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反映了低年级的孩子没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十分重要。其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异,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学生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通过本课题研究进行改善,从而缩小学生之间的倾听的差异,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为了使本次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课堂上出现了下面的情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看,半听半不听;同学的发言刚刚开讲或者只是

说了半截,边上的学生就坐不住了,抢着举手,跃跃欲试;也有些学生虽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却又听不进别人的发言;更多的学生则听是听了,但不求甚解,只是过耳声响。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认识到,我们要加快研究的步伐,让孩子们早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课题的界定、理论依据及主要观点 倾听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两部分。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静心地听;二是边听边思考:主要包括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倾听能力的基本要素。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这种能力也是必须经过训练的。学生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异,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本课题着眼于当前教育心理学的联结理论,立足于本校的课堂教学实践,力求对学习联结理论与认知理论中关于学生倾听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由此拓展的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理论作尝试性的探索。学会倾听并养成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的一项重要学习技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倾听的课堂氛围,组织有吸引力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在学习(课堂或课外)时的自我监控和调节

培养小学生善于“倾听”的个案分析

培养小学生善于“倾听”的个案分析 永乐镇水落小学马黎 案例: 在教室、办公室里经常见到的场景及传出的声音 老师很生气地冲着学生说: “老师讲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是不知道?” “你上课在听什么?” 训话的教师满脸通红、怒气冲冲;被训的学生被迫接受,仍然“屡教不改”。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备受困扰的一个难题。 案例: 老师们的牢骚(也许这是所有低年级老师都曾经碰到过或正在经历的): 师:开学两个月了,真的累死了,这帮学生怎么会这样,上课根本不听你讲。 师:一个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不出两秒钟,下面就唧唧喳喳声一片,即使刚才那位学生想回答了,也根本听不见。 师:声音最响的学生,小手举得最高的学生往往站起来什么都不会说,即使说也是吞吞吐吐,待会儿做作业时一点都不会。 教学反思:根据老师们说话的焦点和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感受,觉得学生不是因为笨才做不起题;也不是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讲,甚至没有听到老师在说什么。根据这种情况做出如下的研究安排。 以第一个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表现为细心听,用心听。” 为主,具体要求学生做到,①坐姿端正,两手摆放整齐;②听讲时,眼睛看着老师;③不随便插嘴,发言要举手。 课堂实录(点滴):地点:永乐镇水落小学三年级()班的教室。 课堂进行中: 老师发现有学生趴着时,师悄悄停下了讲课的声音,眼睛注视着学生,见效果不佳,快速喊出了口令:“一、二、三”。学生听到这做出熟悉的最强音,立即

做出回应(口令):“快做好!双脚、双手平放。”跟随口令了应有的动作。(课继续进行着)过了一段时光,师又发现有部分学生没有看老师,随即,(师发出口令):“小眼睛!”。全体学生立即反馈:“看黑板,看老师。”师又发现有些学生思想开小差了,(老师口令):“小耳朵!”。学生们立即反馈:“认真听讲用耳朵。不能左耳朵听,右耳朵出。”发现学生歪着写作业时,老师提醒:“身体,坐姿。”学生马上一边答一边改正:“坐姿端正;眼离书本一尺,身离课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鼓励方法:将学生按座位划分为个小组,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每节课选出表现好的两个小组,奖励一面小旗,集到面者,小组里面的成员都可获得一个作业本。案例 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的老师语。师:“哎哟,怎么刚讲过的例题,变换了一个数字,做起来都是错的。”师:“你看,完全答非所问。”师:“白费了一堂课,完全是做错的,不晓得是怎么听课的?” 案例 午餐后的办公室。 场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老师讲课是咱教的嘛?从最高位商起呀……”辅导老师在耐心地重复着。 场景:“你说这个题跟书上哪个题一模一样?……”(接下来)指导读,指导做,讲解…… 感悟:教学生难,教学生学懂知识更难。 教学反思:(我)要根据案例中存在的现象,对课堂教学采取如下的措施。 以第二个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但要“听”,还要“会听”。)为主,要求学生做到,①听清楚老师讲课内容,对老师的提问能举手回答;②听清楚别人的发言,并能做出回应(如点头,微笑);③专心听讲,肯于动脑,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不同见解。 具体做法: 、教师先给学生做出倾听示范,如听某位学生发言时,教师通过表情、语言等来体现。 、教师语言要生动,有感染力,情境创设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浅谈流行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处理方法

浅谈流行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处理方法 摘要:歌手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对歌曲情感的处理非常地重要,因为歌曲的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与生命。歌手对歌曲情感的正确处理和分析,不仅仅是决定歌曲演唱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更是能否真正诠释出歌曲的内涵决定因素。本文针对流行性歌曲的情感处理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和探讨,并对当代流行歌曲的情感处理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字:流行音乐;情感处理;策略 法国著名的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曼什坦说过:“情感是歌曲的灵魂,只有当声音和情感同样完美时,歌曲才可以被称为艺术。”在唱歌时,演唱者并不只是在演唱歌曲,而更多的是在和听者进行情感和心灵的沟通,而沟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的感情流露是否得当,如果在歌唱中,演唱者不能正确地对歌曲的情感进行处理,那么歌曲将要表达的情感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演唱也自然是失败的。所以,演唱者在对歌曲进行演唱时,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处理就变得非常地重要。 一、理解歌曲是情感表达的前提 一首流行歌曲是在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对歌曲进行初次演唱的割手而言,歌唱好一首歌曲就需要仔细地地去体会创作者在写这首歌时的动机和时代背景。然后才可以在唱的过程中体会到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而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歌曲想要表达情感的方式已产生了多种,而且,一首歌曲也可以通过许多种方式来表达情感。虽然情感的表达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来完成,但是如果演唱者在没有完全理解歌曲想要流露的情感,就一定不能将歌曲的实际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其实,不同国家和时代的流行歌曲反映出来的是一定时期的精神风貌,例如在周杰伦所演唱的流行歌曲中,尤其是中国风的流行歌曲,都很好地表现出了周杰伦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情怀。音乐上的创作和塑像、油画等艺术作品是不相同的。对于艺术作品而言,只要创作者完成艺术作品,就可以将其摆设供大家欣赏和参观;而歌曲在创作者完成以后,还需要去找寻能够驾驭它的演唱者,如果歌曲没有人能够很好地演唱,那么歌曲的存在就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 1.课题研究综述 1.1课题研究的缘起及相关背景 唱歌是一门艺术,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它最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器乐毕竟只是少数人能够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 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美妙的歌声既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因此,唱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并热烈追寻、悉心研究的一门学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唱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歌词美、旋律美、音质美和意境美,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并在歌唱中受到歌曲的感染与启迪。 《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演唱的标准要求是:“能够用标准的音凋、节奏和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这里提到的自然声,本人认为其实是我们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学生的首要要求。然而,在生活中、学校的歌唱活动中以及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在唱歌时,唱着唱着就越唱越兴奋,越唱越大声,特别是唱高音时,简直是用全身力气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轻不了低不下,高音喊唱,一片噪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喊唱”。这种“喊唱”现象在小学低年级比较突出,中高年级也会有。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哈蒂警告说:“这种儿童自然的、带劲的、有生气的歌唱,特别是把全部声音都放出来甚至喊叫的歌唱,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导,就会将许多孩子的良好嗓音一辈子给毁掉了。”由此可见,“喊唱”会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容易损伤学生稚嫩的声带使童声失去了原有的音色,还会影响乐感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音高概念的形成;既破坏了声音的美感,还破坏了歌曲的艺术形象,更谈不上美的熏陶、美的享受,音乐教学就无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表现力的目标。 提高歌唱表现力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基于以上谈到的教学现状,本人认为:“喊唱”方式是阻碍学生提高音乐美感、提高歌唱表现力的绊脚石,所以经过课题组协商,并研究通过,决定在《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这一课题下,选择“关于教学中的喊唱”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研究。而且本人认为,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唱歌:用演唱的形式,将音乐作品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心灵的需要,比语言更能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唱歌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1.2.2 教学: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规定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1.2.3 喊唱:即小学唱歌教学中,学生无方法的大声唱歌,尤其唱到长音和高音时,喊得面红脖粗,缺乏美感,且容易“跑调”的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