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魏晋南北朝辞赋研究述论

当代魏晋南北朝辞赋研究述论

当代魏晋南北朝辞赋研究述论

当代魏晋南北朝辞赋研究述论

赋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体之一,源远流长,但赋学研究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949年以来,赋学研究蓬勃发展。

在研究主体上,大陆联合港台、海外的赋学研究者们,使“赋学”有了更广阔、多元的发展空间;在研究对象上,由汉扩展至魏晋南北朝及之后的各个朝代;在研究内容上,当代学者深化了辞赋的文学性研究与辞赋文献研究,对辞赋的历史、文体、题材、作家作品、赋学批评及编辑与校注、赋论的整理、存世文献的考证等都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和阐释。与此同时,学者开始以文化学的目光来审视中国古代辞赋,探讨赋体文学与性别、地理、宗教、哲学、诗歌、乐舞等方面的关联,以求全面系统地阐释赋的产生、发展与衍变。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选择“辞赋转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当代魏晋南北朝辞赋研究的成果进行整理,从辞赋史研究等十三个角度,梳理了中国大陆、港台、欧美地区以魏晋南北朝辞赋为研究内容的学术成果,对其进行梳理、介绍、评论和总结,以求展现当代魏晋南北朝辞赋研究的概貌。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下迄隋朝建立(公元589年),前后约近四百年。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风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乐府诗乃至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桀、刘桢等“建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

风貌。嵇康则继承了从《诗经》到曹操的四言诗创作经验,用四言诗表现其高蹈独立的情怀,语言率直,能体现“清峻”的风格。 二、两晋诗坛 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两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艺术性强。左思的《咏史》诗,主要是写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1)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2)慨叹历史人物,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3)表现自己的胸怀、志向、气概。 东晋诗坛被玄风笼罩,以王羲之、孙卓、许询为代表的玄言诗人,作品缺少诗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虽在当时被视为正宗,却无生命力。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其特点一是皆平典似道德沦,建安风力尽矣;二是在写山水游乐的同时,抒发佛理。 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东晋建立后数十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诗歌才重新焕发艺术的生机,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因素。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界,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作的先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圣才出品】

第8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8.1 复习笔记 一、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1.“以气质为体”与“以情纬文” (1)以气质为体 ①沈约将建安文风的特点归纳为“以气质为体”,气质体现为个性。文学不再是经学的附庸,褪去了政教的色彩,更注重个性的表现。 ②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适时地反映了当时人对文学特性的认识与追求。这种文学取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以情纬文 沈约指出:“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伴随着“诗赋欲丽”说的提出,“丽”的审美要求不局限于诗赋,也影响到书表铭颂论说等其他体裁,从而大大加速了东汉以来文章渐趋骈化的进程,推动骈文臻于成熟。也为后世确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2.曹操的教令 曹操的教令甚具异彩,饶有通脱之风。诏令之体,属于庙堂之制,在两汉时期,这种体制的文辞庄重典雅。曹操所作诸令,不但思想无所顾忌,而且行文风格也不拘常例。 3.曹丕兄弟的书札 (1)曹丕、曹植的书札

内容多为抒发当下的悲欢契阔之情,裁书叙心,因而较之前代书札,更能随境生趣,摇曳多姿,如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曹植《与吴季重书》。 (2)曹植的表文 曹植的表文,如《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等情文并茂,刘勰评为:“陈思之表,独冠群才。观其体赡而律调,辞清而志显,应物掣巧,随变生趣,执辔有馀,故能缓急应节矣。” 4.《登楼赋》与抒情小赋的繁盛 (1)辞赋的新局面 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的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和表现风格。随着情感表现领域的扩大,作者的表现力也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 (2)王粲的《登楼赋》 王粲的诗赋为“七子之冠冕”,其代表作是《登楼赋》。《登楼赋》善于自然地切入当下最真实的情境,即景抒情,情境交融,因而更易于感人。 (3)抒情小赋的繁盛 因政治险恶而备感命运多舛的文人们,在赋中吐露一腔悲愤。 ①曹植的《洛神赋》,构思与手法虽受宋玉《神女赋》的启发,但主题发生了变化。《神女赋》意在讽谕君王不可贪恋美色,而《洛神赋》描绘对洛神的追求与幻灭过程,借以抒发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这是对传统题材加以转换的一个典范。 ②向秀《思旧赋》以极为凝练含蓄的语言,对惨死于司马氏屠刀下的友人追念感怀,并对迫害贤良的当政者寓有怨愤谴责之意。 ③阮籍《猕猴赋》刻画了贪求利欲者“人面兽心”的丑态。 这些作品篇幅几乎都不长,却意绪绵邈,给人以新鲜清畅的感受。

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

建安抒情小赋的文学价值 姓名:蒋程安学号:200440101559 指导老师:李洪亮 摘要:作为两汉主流文学形式的赋,发展到东汉末年,其创作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张衡的《归田赋》开始,大赋渐渐向抒情小赋转变。到了建安时期,则形成了以抒情小赋为主的创作高潮。比如曹植赋,除8篇仅存数句而无法详勘内容外,现存44篇,骚体赋2篇,散文大赋1篇,而抒情小赋却有41篇。这时期的小赋相对于汉大赋来说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描写对象上的转变,二、人性的回归,三、形式上的灵活风格,四、艺术风格——楚骚传统的回归。 关键词:抒情小赋建安时期文学价值 赋是两汉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样式,但到了东汉末年,赋体文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由以体物、叙事为主的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的趋势。到了建安时期,抒情小赋则成了赋创作的主要形式。所谓的抒情小赋是一种灵活多变的赋体,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在汉大赋兴盛的同时,小赋已有所发展。这些小赋一般没有大赋的主客对答结构,句式则以韵文为主,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多变,“或借物抒情,或序志述行”。[1]刘勰曾评价这类小赋:“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斯又小制之区畛,奇巧之机要也。”[2]汉代的抒情小赋的特点是既吸收了屈骚浓烈的抒情性,又去掉了其中纷沓繁密的想象,语旨清俊明丽,篇幅也相对短小,结构简朴,句法则与汉大赋的骈散结合有所不同,明显地趋于对偶整齐。在汉代,抒情小赋虽已兴起,但作为文人创作的主流仍然是大赋。到了建安时期,铺张扬厉的大赋才为抒情小赋所取代,篇幅明显的缩短,像汉代“古赋”那样的长篇巨制已经少见了,本文拟就建安抒情小赋的产生及文学价值作一探讨。 一、产生的原因 要了解抒情小赋在建安时期兴起的原因,首先,我们要弄清“建安”这个文学概念,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公元196年——公元220年)。但中国文学史上“建安文学时期”实际上要略长于此,建安文学通常指汉末到魏初这段文学时期,上可追溯到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下延伸到魏黄初十年,即230年前后的四十多年的文学,被称为建安文学,这段时期就是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这一时期作家众多,典型的代表是“三曹”、“七子”。“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是围绕在曹氏集团周围,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人。 众所周知,东汉中叶以后,多数皇帝年幼,导致局势日趋混乱,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迭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1]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文学绪论 一、谈谈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情况 二、谈谈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情况如何?汉代文学主要分几个时期?分别有何特点?出现了哪些代表作家? 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 一、熟读《谏逐客书》、《过秦论》 二、了解李斯、陆贾、贾谊、晁错、董仲舒、桓宽、刘向、王符的散文代表作 二、名词解释: 《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 四、简答 1.《吕氏春秋》的作者、成书及体例及艺术特点? 2.《淮南子》成书、内容及艺术特点? 3、西汉散文的演变情况如何? 五、论述 1.结合作品,分析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成就。 2.结合作品,分析贾谊和《过秦论》(上)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二章汉代辞赋 一、熟读并背诵《归田赋》,泛读《鵩鸟赋》、《七发》、《子虚赋》、《上林赋》、《刺世疾邪赋》 二、了解贾谊赋、枚乘、汉武帝、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刘向、刘歆、班彪、班固、张衡、蔡邕的代表作品 三、名词解释: 汉赋、骚体赋、“七体”、汉大赋、抒情小赋 四、简答题 一、《七发》的艺术成就? 二、《子虚赋》与《上林赋》在的艺术成就? 三、扬雄赋的特点? 四、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章汉代史传文学 一、熟读《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苏武传》 二、名词解释: 《史记》、《汉书》、《吴越春秋》、本纪、世家、列传、李陵之祸 三、简答题 1、司马迁生平中哪些事件对他写作《史记》带来了重要影响? 2、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实践其写作目的的? 3、《史记》的叙事艺术主要有哪些? 4、《史记》的地位何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5、《汉书》与《史记》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 6、《史记》的风格特征? 7、《汉书》的体例、地位如何? 四、论述题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史记》塑造人物的高超艺术技巧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一、背诵《有所思》、《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战城南》、《东门行》、《焦仲卿妻》,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 文学时期代表人 物 代表作品特点 建安文学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七子: 孔融、 陈琳、 王桀、 徐干、 阮瑀、 刘桢、 应玚 蔡琰 诗歌 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 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 诗已经初步成熟。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 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如徐干的 《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 写得细腻深厚。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 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 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 重视。 辞赋 "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 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七 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 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 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 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 的作品有所增多; 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 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 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 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 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 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 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 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 约五十年时间。在东汉末群雄 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 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 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 团。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 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 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 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 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 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 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 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 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 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 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 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 时期,建安文学中所反映的人 在社会角色义务之外,还有个 人的情趣,爱好,公共的社会 生活之外还有私人的日常生 活。建安文学是充分展示个体 生命的文学,它充分展示着伟 大的生命精神,具有恒久的魅 力和价值.。 东汉王朝恢复,曹操便制 订了“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唐宋时期的散文

唐宋时期的散文

唐宋时期的散文 【篇一:唐宋时期的散文】 的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散文一变为通脱清峻,自由活泼.其后骈文被奉为文章正宗.骈文的写作,技巧日趋精密,句法讲 求对偶,声韵也要求平仄配合,“句句相衔”“字字相俪”(《文心雕龙、俪辞》).这一时期,文人们倡导文学的自觉,区分“文”“笔”的功能,强调文学作品要“吟咏情性”“游荡心灵”.但他们主要是依据诗赋和其他文体的区别,来区分文学与非文学.这样,无韵的散文便被归于“笔”的范畴,排挤到议、记、经史等少数应用文章中去了.而骈文以其讲声律,求对偶,既可代替散文用于奏、表、疏、记、书、论,又可用于抒情写志,描绘景物,因而兼有“文”“笔”的全部功能. 散文的本质在于自由,它要求真实地、轻松自如地表现自我,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动辄讲求声律的骈文是很难达到这一境界的.因此,隋唐之际,不少文人都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反对骈文,倡导文体的变革.从隋朝的李谔到太宗时的重臣魏征;从初唐四杰到陈子昂,他们都分别以其理论和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复兴廓清道路.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贾至、梁肃、元结则更以他们大量的古文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全面革新作了充分的准备.及至中唐独孤及贞元、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他们的理论主张更为鲜明系统,创作上更是以大量的抒情名篇,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然而,文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古文运动时“文以载道”的过份强调,韩门弟子则更加偏执,李翱作《复性书》开宋代理学先河,皇甫湜提倡“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的怪异风格,古文发展走上了生僻艰涩之路.因而晚唐时代,骈文卷土重来,李商隐、温庭筠都是一时名家.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宋初.宋真宗时,以翰林学士杨亿、刘筠、钱惟演为首的一群文人,为点缀升平,粉饰盛世,效仿李商隐讲究声律,好用典故的特点,寻章摘句,时人奉为“时文”.因而又引起了许多文人的抵制.柳开、王禹偁、姚铉、

魏晋南北朝诗赋的骈俪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诗赋的骈俪化发展 摘要:从骈俪化的起始看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四六法海》说:“自李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 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 是骈体文之渐也”。可以看出,虽然骈俪化的萌芽初生于周秦两汉时期,但真正应用于诗、赋创作中,并成为作者的一种自觉形式上的感情诉求是在汉末魏晋始时期。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骈俪化发展至高峰。其诗、赋中的骈偶句所占比例也比较重。齐梁以后则相对下降, 表现出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形式均衡美、对称美、和 谐美的理性思考。本文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文作,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 骈俪化的发展,并阐述其影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诗赋、骈俪化、发展 一、骈俪化的初始阶段 汉字的形式是一字一音,特别是在古汉语中,单音节词较多。所以古代诗 赋者在创作时组词成句的过程中,在结构和音步上都较容易拼成骈偶句。骈俪 化是汉语中天然的一种特点。因此在诗与赋中,作者对于骈句的运用也有其自 然性的一面,但根据相关考究发现,周秦诸子时作者已经可以创作骈句,其影 响一直延至秦汉时期,一些文人开始有意识地运用骈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以至 于发展成为了一种骈俪化的风气。 骈俪化的倾向在魏晋时期的诗与赋中已经较为明显了。从代表作家看,主 要是曹植和陆机。1曹植所作的赋,根据其自己的《前录自序》称有 78篇之多, 就现如今所保存的文献看来, 骈俪化的程度都很高, 如《洛神赋》中所计包括 赋序在内一共有共 178 句,其中的对句就有27联,54句, 约占全赋的30%左右;而在《节游赋》共 51句, 对句 11联, 22句, 约占全赋的43 %左右。可以看出,骈俪化的程度已经很高了。再说到陆机,根据《晋书 . 陆机传》,陆机在吴亡后曾“退居旧里, 闭门勤学, 积有十年”。2十年期间,他对前人的文 学贡献作出了仔细的清理,从理性的角度总结了文学创作的经验,并揭示了其 中的规律。他指出,文学作品要用美德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怀。在遣词造句方面,应该追求词句的精巧完美。从他的作品中看,其骈俪化的程度也是相当高 1胡应麟,诗薮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 2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 210.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简述《三都赋》的特点。 《三都赋》是西晋赋家左思的的主要成就,其特点: 一.内容丰富,详尽细致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 二.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 三.以求实的精神去创作。 简述建安赋作的特点。 一.有一个自觉主动行动辞赋创作的作者群。如三曹、七子等。 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如大自然的寒暑阴晴《秋思赋》、飞禽走兽、瓜果树木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三.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四.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文 名词解释:骈文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正始时期的文章都是“师心以遣论”,或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

或反语讥讽。堪为代表的,就是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但两者在艺术上也有异同: 一.《大人先生传》中,作者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具有震撼心魂的艺术效果。 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是另一番风貌。他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 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散文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理解:建安散文创作大势。 建安魏晋时期,散文一改汉代散文的经学气息,打破桎梏,形成 了重抒情、重文采的创作倾向,并为南朝骈文的成熟奠定了基础。经 过南朝文人的努力,骈文有对偶、用事、辞采、声韵四个方面都已臻 极致,为中国文学又创造出一种新的美文文体。北朝创作出了像《水 经注》、《洛阳伽蓝记》这样的散文名著。 第一节魏晋文章 1.建安散文 理解:①曹操散文特点。 文章清峻通脱。曹操主要的文章都是政治性应用性很强的令、表 之类,但写起来却都能破除公文的虚语与旧格,挥洒自如,直抒胸臆。 ②曹丕、曹植散文特点。 曹丕、曹植之文注意藻采骈偶。曹丕《与繁钦书》中写歌女之状,极丽句佳藻之能;曹植的《求自试表》,气势宏盛,但亦文辞瑰丽。此 种文风,领率文坛,使魏晋文章沿着重辞采的方向发展。 简单使用:建安散文的特点。 一、内容上注重抒发情怀,言之有物。 二、形式上注重文采,渐求骈丽。 三、风格上,作者都有很强的个性特点。 2.正始散文 简单使用:《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都是针对司 马氏黑暗政治恐怖和虚伪提倡名教实行讽刺和抨击的文章。但两者在 艺术上也有异同: 一、《大人先生传》阮籍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中人实行了绘声绘色 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 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辞采瑰奇,具有震撼心魄的艺术效果。 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 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 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 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3.两晋散文 理解: ①两晋散文创作大势。 西晋文坛注重形式技巧的讲究,以繁缛绮丽为特征,也不乏情文 兼善的佳作,如陆机《辩亡论》、潘岳《哀永逝文》。东晋则受玄言 诗影响,文采趋于平淡,然亦有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佳作。两晋散文成就较高者,仍为陆机、潘岳。 ②潘岳《哀永逝文》。 潘岳的哀诔之作最为优秀,情深辞茂,做到了“缠绵而凄怆”。 潘岳的《哀永逝文》写到为妻子送殡路上的感受:哀痛摧心,河山为 之变色,以我之悲情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真切生动地表达了作者 的恸悼之情。 ③陆机《演连珠》及《豪士赋序》。

28魏晋南北朝辞赋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辞赋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辞赋作家与辞赋作品,据严可均辑《三国六朝文》和陈元龙辑《历代赋汇》统计,有作品保存至今的作家有二百八十四人,保存至今的作品(包括残缺)有一千零九十五篇。其总数为今存汉赋(包括残缺)的六倍。而且辞赋作品在五十篇以上的作家有曹植(五十八篇)和傅玄(五十六篇),这也是以前未曾有过的盛况。这个时期辞赋的发展具有下述特点。 第一,抒情化的复归,并有明显的诗赋合流的趋势。先秦辞赋虽也有述理与体物的内容,但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先秦辞赋,抒情化是其主导倾向,具有作家鲜明的个性特点。汉赋虽也有抒情之作,但主导倾向是以体物为主的散体大赋。自东汉末年开始,以抒情咏物为主的小赋逐渐增多。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大赋,但咏物抒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它们或表现对人生的执着追求,或反映现实人生的困苦,或描写自己的坎坷命运,或叙述田园山水的乐趣,或歌唱自己的生活情趣,或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以寄托自己的情思。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华美,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不仅内容逐渐诗化,形式也逐渐融入五、七言诗句;随着永明新体诗的产生,诗句逐渐律化,融入辞赋的诗句也逐渐律化。辞赋出现这种抒情化与诗赋合流的趋势,是当时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演变的结果。 第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式——骈赋。骈赋的基本特征就是语言骈偶。骈偶是魏晋南北朝辞赋的主导倾向。这个时期的一些大赋,如何晏《景福殿赋》,谢灵运《山居赋》,沈约《郊居赋》,庾信《哀江南赋》,都是骈赋。所谓骈赋,就是用骈文的艺术写作辞赋。 第三,艺术风格由汉代散体大赋的堆垛板滞转变为清深绮丽。汉代散体大赋的特点之一是“铺采摛文”,但汉人理解的“文采”,只局限于文字的华美。因此,汉赋的语言风格往往是罗列名物,堆砌双声叠韵形容词。汉大赋的另一特点是“体物”,而汉人理解的“体物”,就是“极声貌以穷文”,只求形似,一般不注意情景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辞赋一般都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描写方面,往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细腻地描写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心理状态,深入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很少枯燥板滞的铺叙和奇僻字的堆垛,而是情景相生,情与境会,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寄寓着作者的人生理想,或者是对现实中某种现象的讽刺。 第四,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汉大赋的题材,大都以宫殿、游猎、京都、歌舞为主,咏物赋也多是写帝王贵族身边之物。东汉以后,稍有变化,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魏晉南北朝文學 建安文學 三曹 曹操 《薤露行》(詩歌) 《蒿裏行》(詩歌) 《短歌行》(詩歌) 《龜雖壽》(詩歌) 《觀滄海》(詩歌,通過遼闊雄壯的滄海景色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是我國詩史上的一首比較完整的寫景詩) 曹丕 《燕歌行》(現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詩) 《雜詩》(五言詩) 《清河作》(五言詩)- 《典論》(我國文學批評史較早的專門論文)- 《與吳質書》,《又與吳質書》(散文)- 《答繁欽書》(散文) 曹植 《白馬篇》(詩歌前期)- [充滿豪壯的樂觀的精神] 《雜詩》(詩歌後期)-[表現了壯志不得施展的憤激不平之情] 《贈白馬王彪》(詩歌後期)-[表現了豐富的複雜的感情,客觀上深刻地暴露了統治階級內部萁豆相煎的殘酷] 《籲嗟篇》(詩歌後期)-[以轉蓬為喻形象地描寫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徙都”的生活處境和痛苦心情] 《野田黃雀行》(詩歌後期)-[表現了他對迫害的憤怒和反抗] 七子 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 表现政治理想和宏大的 抱负 描写男女爱情和离愁别恨 写对深厚的爱情的向往 悼念亡友,凄楚感人 体现建安文学的时代精神

孔融 《論盛孝章書》(散文) 《薦禰衡表》(散文) 《汝潁優劣論》(散文)-[表現精神境界和性格情操] 《六言詩》(最早的完整的六言體作品,詩歌)-[熱情讚揚曹操] 《臨終詩》(詩歌)-[對自身最後遭遇做總結,有自省,更有責人 ] 《雜詩》(詩歌)-[ 寫悼子之情,哀痛欲絕] 陳琳 《移豫州檄》(書檄)-[討曹操之文] 《為曹洪與魏太子書》(章表書記) 《飲馬長城窟行》(詩歌,樂府歌辭)- [揭露了當時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與災難] 《武軍賦》(賦) 《神武賦》(賦) 王粲 《七哀詩》(詩)-[ 是漢末現實的真實寫照] 《登樓賦》(賦,抒情小賦)-[ 寫思鄉懷土之情,表現了作者處於亂世壯志不得伸展的沉痛感情] 《從軍詩》(詩)-[對曹操的讚頌和自身的功名欲望] 《鶯賦》(賦) 《出婦賦》(賦) 《寡婦賦》(賦) 《七釋》(賦) 《仿連珠》(賦) 徐幹 《中論》(論文)- [抨擊儒者之弊 ] 为推荐人物 而作 叙征战

魏晋南北朝文学精彩试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是曹操,其最负盛名的作品是《短歌行》。 2、中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3、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曹植,[南朝梁]钟嵘《诗品》称之为“建安之英”。 4、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白马篇》,后期的代表诗作是《赠白马王彪》。 5、被[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称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代表诗作是《七哀诗》。 6、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是蔡琰,其代表作是五言体的《悲愤诗》。 7、继建安之后的正始诗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阮籍和嵇康。 8、阮籍,字嗣宗。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部兵。他的代表作是《咏怀诗》。 9、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二陆”即陆机和陆云,“两潘”即潘岳和潘尼,“一左”即左思。 10、陆机的《拟古诗》12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写成的。 11、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潘岳的《悼言诗》影响。 12、西晋诗坛以写游仙诗而闻名的诗人是郭璞。他的游仙诗是借游仙以抒怀。 13、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14、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15、最为杰出的北朝民歌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 16、北朝民歌中有一首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描绘北国草原的辽阔壮美的诗篇是《敕勒歌》。 17、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是谢灵运。他的代表作是《登池上楼》。 18、在南朝诗坛上,并称“颜谢”的诗人是颜延年和谢灵运,并称“大小谢”的诗人是和谢灵运、谢眺。 19、谢灵运诗歌创作的结构多半用“记游写景说理”这种章法。

第三编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

第三编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及散文 ●提要 文坛出现新格局,开拓出个性化与美文化多元发展前景; 在各种文体中,辞赋创作的时代特征最为突出; 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的句式结构发生变化; 骈文出现并走向成熟; 赋体受诗的影响,也趋于注重声律; 文坛整体上受骈化影响,但仍有别具风格的散体名篇大放异彩。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一、建安群才的共同特点:“气爽才丽”,“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气爽:“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吐滂沛乎寸心”(陆机《文赋》),“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沈约《宋书·谢灵运传》) 才丽:“俨乎若高山,勃乎若浮云,质素也如秋蓬,摛藻也如春葩”(曹植《前录自序》),“诗赋欲丽”(曹丕《典论·论文》) 建安文章为后世确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二、曹操教令的特色及贡献 特色:甚具异彩,饶有通脱之气。思想无所顾忌,行文风格也不拘常例。 贡献:以率真之气给公文注入个人色彩,对公文性质的诏诰进行了文学性的改造。 三、曹丕兄弟书札的文学魅力 1.内容:抒发当下的悲欢契阔之情 2.特色: 随境生趣,摇曳多姿; 抒情如诗,写景如画; 慷慨任气,文采焕然。 四、其他建安作家的书表作品 1。著名人物:、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繁钦《与魏文帝笺》 吴质《答东阿王书》 任璩《与侍郎曹长思书》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2.发展趋势 从总的趋势上看,建安之文亦有从辞清志显到藻饰渐繁的过程,这也预示了此后美文的发展。 五、辞赋发展的新局面 1。抒情小赋的繁盛 重要意义:标声着辞赋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 艺术特点:辞赋创作出现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诗赋交相影响深化; 代表作品:王粲《登楼赋》 2.体物写志小赋的涌现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本科汉语言文学学生 二、考试目的 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状况、基本特点和规律,重要典籍、代表作家、作品以及名篇名句的诵记等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考察学生对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的认识、理解,以及运用基础知识对本阶段文学作品阅读、鉴赏与分析、评论等方面的能力情况。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对与本阶段所发生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校统考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试题总数:7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运用的情况。命题的原则是:考察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考核基础知识为主。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以客观题为主。覆盖全面,以课本知识为主,难易适度,以适应中上等学生为主。 6、试题结构(题型、内容、分数分配)

四、考试内容、要求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原始诗歌与神话 1、了解神话的概念及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2、掌握四大神话,理解其所蕴涵的民族精神。 第二章《诗经》 1、了解《诗经》名称由来,结集及流传情况,代表作品文本。 2、掌握《诗经》的分类标准及风、雅、颂的含义。 3、熟练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结合作品说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第三章历史散文 1、了解《尚书》的文本结构,《春秋》记事特点、《国语》的体例、《左传》的得名、体例及其作者、《战国策》的名称及思想内容。代表作品文本。 2、掌握《左传》与《战国策》中的说辞在语言技巧与风格上的异同。 3、熟练掌握《左传》的叙事特点;《战国策》的语言特色。 第四章诸子散文 1、了解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孟子生平及其思想、庄子生平及其思想、荀子生平思想及其创作,代表作品文本。 2、掌握孔子的思想及《论语》的内容、庄子的思想及《庄子》的内容。 3、掌握《论语》的文学特色,《庄子》的艺术特色,《荀子》的说理文特色,《韩非子》说理文特色及寓言特色。 4、熟练掌握《庄子》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了解“楚辞”的涵义,屈原生平和思想,宋玉及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文本。 2、了解《离骚》题义及主题,《天问》的内容。 3、熟练掌握《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汉赋 1、了解汉赋名称,汉赋特点,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2、了解汉赋的渊源、产生的文化氛围及其发展脉络,司马相如生平及其作品篇目。 3、熟练掌握汉大赋的体制特点。 第二章秦汉散文 1、了解秦汉散文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贾谊、晁错的代表作。 2、了解秦汉散文发展脉络,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汉初政论文发展的原因,西汉中后期及东汉的散文大势。 3、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部分)名词解释

二、魏晋南北朝 1、建安风骨 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风骨,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建安风骨”,但他无疑是将建安文学作为风骨的典型来看待,后来钟荣在《诗品》中则直接用了“建安风力”一词。后世的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如陈子昂。在文学发展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正始文学(诗歌)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两晋立国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其中嵇康、阮籍的文学成就最高。所谓“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即是他们的主要特色。 3、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动乱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4、咏怀诗 阮籍所作。有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前者尤为著名。它开创了中国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些诗非作于一时,反映了他的各种感受,因多用比兴、象征的手法,诗意较为曲折隐晦,钟荣《诗品》说他“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继承了“小雅”和“楚辞”的传统,开创了一种委婉含蓄、言近旨远的抒情风格,但也有词旨隐晦的缺点。它采用随感录式的写法,触景生情,睹物兴怀,不事雕琢,形式较为自由,给后代文人很大的影响,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怀诗》,车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这些成组的咏怀之作,显然都继承了阮籍的《咏怀》风格。 5、玄言诗 是指以老庄玄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诗歌,两晋永嘉年间至东晋盛极一时,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他们“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作者“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成就不高,但在玄言诗风行的百年间,对文人山水审美体验的启发,山水诗的继而兴盛很有影响。 6、游仙诗 往往假托神游仙境来抒写诗人的怀抱,或表达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或表达对现实的鄙弃,诗人往往在仙境中寄托自己对时代社会的体验,最早以游仙作诗的是曹植,郭璞的游仙诗虽沿袭前人,但他的游仙诗往往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艺术水准较高,成就较大。 7、宫体诗(或徐庾体) 这是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内容以艳情、咏物为多,也有不少吟风月、狎池苑的作品,风格绮艳秾丽,讲究声律,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及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等文人,又称“徐庾体”。 8、太康体 指晋武帝太康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这种诗歌重模拟,重辞采,讲究对偶、用典,诗风靡丽,内容繁缛。严羽的《沧浪诗话诗体》中有“太康体”之称,举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其代表人物。 9、永明体(新体诗) 这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讲究声韵格律和对偶用典的一种诗体,与古体诗相对而被称为“新体诗”,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萧衍、陆X等“竟陵八友”。沈约创“四声八病”之说,诗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一、建安文章: 1、建安文风“以气质为体”,影响及建安文章注重“气质”。曹丕提出“诗赋欲丽”,加速了东汉以来文章渐趋骈化的进程,推动骈文臻于成熟,建安文章“气”与“丽”的结合,为后世确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2、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教令甚具异彩,饶有通脱之风。其《让县自明本志令》自叙身世志愿,恳切率真。 3、曹丕、曹植的书札,能随境生趣,慷慨任气,文采焕然。曹植的表文也是情文并茂。 二、抒情小赋的繁盛: 1、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发展的方向,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 2、王粲的代表作《登楼赋》将荆州的离异之感于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融为一体,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论辩文的勃兴: 魏晋是继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思想高峰,各种思想交锋争辩,受谈辩风气的影响,论辩文出现高潮。其中嵇康的辩论文最为杰出。 第二节南朝美文的衍化 1、南朝文坛沿着魏晋以来文章追新逐丽的趋向继续发展,并带有阶段性的特点。刘宋时代,抒情体物的华美文章繁盛起来,至齐梁时期,变本加厉,美文的影响力还波及北方。 2、元嘉三大家的美文创作。 3、陈寿的《三国志》,叙事议论,高简有法,质而不野。范晔的《后汉书》合史职与文才于一体,尤其是纪传的论赞部分,对偶工稳,辞采润泽,声律协畅,显示出以骈文论史的高超水平。史传文学的递嬗轨迹,反映了南朝美文的衍化。 4、刘勰的《文心雕龙》以“深得文理”著称,但也表现出卓尔不凡的骈文才力。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意识更加突出,对于文章体貌深有影响,表现在:①永明声律说兴起;②文笔之辨的深入;③不拘常体的呼声增多。 5、齐梁文章新变的成果表现在:在题材与风格的处理上翻新出奇和出现了诗体赋。这反映在江淹、任昉、庾信、徐陵等人的创作中。 6、南朝的写景文也取得很大成就,以丘迟、吴均、陶弘景为代表。 第三节《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一、《水经注》: 1、《水经注》产生与北方,但对东晋以后南方地方志广泛参考和吸取,并不以南方为鸿沟,体现出大一统的理念。 2、《水经注》集六朝地志之大成。

2020年海南专升本琼台《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

2020年海南专升本琼台《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 海大源为大家整理2020年海南专升本琼台《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一、考试方式与时间 1、考试方式:实行统一闭卷考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卷题型及比例 1、试题结构 (1)试卷包含反映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本课程特别强调理解掌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上是:识记占30%,理解占30%,应用占40%。 (2)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海大源整理 (3)考试题型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默写题、分析或鉴赏题、简答题、翻译题等。 2、赋分比例 考试命题覆盖各章,既全面考核又突出重点。各内容题量所占比例是:中国古代文学占60%,中国现当代文学占40%。 三、考试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原始诗歌与神话 1.了解神话的概念及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2.理解四大神话,理解其所蕴涵的民族精神。 第二章《诗经》 1.了解《诗经》名称由来,结集及流传情况,代表作品文本。 2.理解《诗经》的分类标准及风、雅、颂的含义。 3.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结合作品说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第三章历史散文 1.了解《尚书》的文本结构,《春秋》记事特点、《国语》的体例、《左传》的得名、体例及其作者、《战国策》的名称及思想内容。代表作品文本。 2.理解《左传》与《战国策》中的说辞在语言技巧与风格上的异同。 3.掌握《左传》的叙事特点;《战国策》的语言特色。 第四章诸子散文 1.了解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孟子生平及其思想、庄子生平及其思想、荀子生平思想及其创作,代表作品文本。 2.理解孔子的思想及《论语》的内容、庄子的思想及《庄子》的内容。 3.理解《论语》的文学特色,《庄子》的艺术特色,《荀子》的说理文特色,《韩非子》说理文特色及寓言特色。海大源整理 4.掌握《庄子》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了解“楚辞”的涵义,屈原生平和思想,宋玉及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文本。 2.了解《离骚》题义及主题,《天问》的内容。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诗歌的地位仍是最重要。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五言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跃”的大发展时期;魏晋之交,随着世风的交易,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他们继承了建安时期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山水诗在这一时期也大放光芒。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以下文段即是对这一时期诗歌发展脉络的简要介绍。 正文: 按照一般的习惯,文学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上限为东汉的建安,下限为隋朝的统一。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短暂统一。然后北方历经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各朝,南方从偏安的东晋到宋、齐、梁、陈相继,最后南北归于隋朝的统一,历时近四百年。这一时期的诗歌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和南北两个地区。 其中,建安时期的诗歌尤为引人注目。建安时期的文人打破了两汉以来四百多年辞赋独盛的一统局面,第一次兴起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诗歌创作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建安时期文人毕集,优秀作品大量涌现,是我国文学,特别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在诗歌形式的发展上,五言诗的形式在他们的诗歌中被普遍采用,“居文词之要”,成为这一时期文人诗歌的主导形式。七言诗也在这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以后的诗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

人集团,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这种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成功的篇章。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别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诗》、〈登楼赋〉等篇章,是建安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 除此而外,女诗人蔡琰的五言《悲愤诗》,长一百零八句,五百四十字,是一首长篇的叙事诗歌。诗人以纪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多种手法,记述自己被掳入胡的痛苦经历,犹如血泪染成的历史画卷,读来催人泪下。它是建安诗坛上一篇不可多得的杰作,与《孔雀东南飞》一起,历来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我国长篇叙事诗的双璧。 建安之后,以曹废帝曹芳的年号正始为起点,至西晋立国为止,文学史上称为正始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集团是“正始名士”和“竹林七贤”,前者是何晏、王弼、夏侯玄,后者则是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而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陶渊明,李白。 从西晋统一中国北方到它灭亡的五十年间,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都远远超过了前代。诗人除了早期的傅玄、张华而外,还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一左(左思),以及后期的刘琨和郭璞。其中潘岳、陆机的文学成就最高,代表了西晋文学的主流,在当时并称“潘陆”。 西晋灭亡,东晋在建康建立国都。在玄学的影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陶渊明的时代,“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他因贫而出仕,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官归隐,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他的田园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也表现了亲身参加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