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与答案极品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与答案极品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与答案极品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与答案极品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及答案(全部为标准答案,供诸君100%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50 分)

1.(B)产生于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受到创新实践的检验,

同时又指导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推动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动。并在创新实践中获得发展。升华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

A、实践观念

B、创新观念

C、创新理论

2.今天,大多数创新是为了解决( B ),例如个人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发明等,它们

都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A、技术革新的问题

B、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C、社会发展的问题

3.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掌握知识别无他途,只有( C )。通过学习,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

A、努力实践

B、抽空学习

C、勤奋学习

4.( A )是成功地完成识记、保持、回忆或再现过程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智力活动的基

础和仓库,是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

A、记忆力

B、想象力

C、创造力

5. 创新技法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和运用正确的( C ),对于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A、传统的理论知识

B、他人的先进经验

C、创新知识和技能

6. 和田十二法是( A)创造学者在对奥斯本的检核表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用其基本原理,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造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技法。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7. ( B )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与所解决问题无关系的图片,进行强制联想,从而启发思维的方法。

A、焦点联想法

B、图片联想法

C、自由联想法

8.材料移植法,就是将原有物质材料不加改变、添加某种物质或者进行处理后移用到其

他的领域或物品上,创造出新的(B )和新的功能的创新技法。

A、利用价值

B、使用价值

C、使用方法

9.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很重要的内容是(C ),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A、扩展应用范围

B、提升产品质量

C、开发新产品

10.管理要不断地预测和把握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 B),从而使管理更富有弹性,这将是任何组织致力追求的新境界。

A、更新和改造

B、变革与创新

C、强化和改善

11.(A)强调的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

法。

A、创新思维

B、创新能力

C、创新实践

12. 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是带着问题去考虑工作,强烈的( A )是思维的动力,这一意

识能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创新。

A、问题意识

B、忧患意识

C、创新意识

13.一个人右脑半球发达与否,同其创造性思维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说,没

有( A )的参与,许多高级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和完成的。

A、右脑

B、左脑

C、全脑

14.知识是人类生活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吸取新知识、提出新思想的基础。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建立在( B )基础之上的。

A、一定实践经验

B、一定知识经验

C、一定理论

15.人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受制于权威定式,必须保持创新思维的( C ),对进入意识范围内的权威先来一番彻底的审查。

A、唯一性和客观性

B、实践性和能动性

C、灵活性和新颖性

16.有科学研究表明,只有让右脑活跃起来,才有助于打破各种思维定式或创新思维的桎

梏,激发创新思维潜能,提高想象力和(B )。

A、抽象思维能力

B、形象思维能力

C、全脑思维能力

17.( A )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围绕一个中心,将思维无限蔓延,最终即可产生多种创

新成果,为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收益。

A、发散思维

B、主体思维

C、逆向思维

18.通过( A ),寻求新的思路,这是开展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品质的要领之一。

A、质疑

B、认同

C、思考

19.( A )的精神状态是灵感的催化剂。一个人在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兴致勃勃、精神愉

快的状态下,能增强大脑的感受能力,较容易接受外界信息的诱导或来自潜意识的信息。

A、轻松愉快

B、严肃紧张

C、厌烦疲倦

20.“荷花盛开法”是一种由日本人发明的,用于激发头脑灵感的思维技术。它以( B )开头,该思想是观念拓展的基础。

A、多重思想

B、核心思想

C、拓展思想

21.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基于以往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和学习,通过(C)的等途径实现。

A、“学、练、钻、问”

B、“练、干、学、研”

C、“学、练、干、恒”

22.技术创新是指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的( A )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不只是关注技术的创

造性和技术水平的进步,同时也关注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A、研究、开发和引进

B、创造、发明和模仿

C、设计、开发和应用

23.在用人的过程中,管理者一定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与组织自身的发展需要,

牢牢把握任用人才的关键要素,这将有利于人才的合理任用,真正贯彻( C )的用人宗旨。

A、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B、严格把关,强化管理

C、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4.创新思维是一个由各种思维要素、思维能力相互作用、协同进行的系统化思维过程,

具有思维的( C )。

A、互动性

B、特殊性

C、整体性

25.人的创新思维不是一种固守习惯的思维,而是( C )的,从多个方面、多个侧面、多个

层次去思考问题,一条路走不通,就换另一条路走。

A、任意变化

B、一成不变

C、随机应变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1.创新能力是人的()、()、()及智慧的统一与结合。

A、知识

B、技能

C、智力

2.创新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而且还是人的一种争自由的精神状态。这种努力追求摆脱

客体束缚,要求驾驭客体的()和(),就是人的一种争自由的创新精神。

A、能动性

B、主动性

C、首创性

3.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种()、()、()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它们是创新活动

的前提。

A、敢为人先

B、不断进取

C、求新求异

4.专业技术人员应努力掌握创造性学习方法,具体要从()、()、()这几方面做起。

A、从求知到求智

B、从“占有”到“追求”

C、从“学会”到“会学”

5.与创新意识相关联的是超越意识。超越是对传统的挑战,是对现实的突破。敢于()、()、()是人类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A、超越前人

B、超越现实

C、超越自我

6.创新精神的实质是指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勇于开拓的思维意识。创新精神主要包括()、进取精神、()、()以及献身精神和求是精神。

A、首创精神

B、探索精神

C、顽强精神

7.移植是科学研究中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也是应用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方法。移植类

创新技法是指将某个领域中已有的()、()、()、()和功能等,移植应用到其他领域,

导致新设想诞生的方法。

A、原理

B、技术

C、方法

D、结构

8.头脑风暴法经各国创造学研究者的实践和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发明技法群,其

中包括()、()、()。

A、奥斯本智力激励法

B、默写式智力激励法

C、卡片式智力激励法等

9.组合思维方法和组合设计技巧是发明创造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发明创造技能。组合型创

新技法主要有()、()、()、()。

A、同类组合法

B、异类组合法

C、主体附加法

D、重组组合法

10. 正确的综合可以导致有效的创造。综合原理在技术发明中广为应用,它可以是()的综合,也可以是()的综合,还可以是()的综合。

A、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

B、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C、多学科科学成果

11.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因此,决策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

容。()、()、()、()和应变性是在科学决策应达到的要求。

A、目的性

B、可行性

C、经济性

D、合理性

12.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所以,创新思维是()的前提,是()的前提。没

有创新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活动。

A、创新设计

B、创新实践

C、创造力发挥

13.要提高大脑的实际利用率,就必须着力培养人的()、()、()、()的进取精神,激励人自觉从事创新思维。

A、乐于思考

B、勤于思考

C、善于思考

D、敢于思考

14.领导者思维活动过程也更多地体现在对各类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分为()、()、()、()这几个步骤。

A、提出假设

B、分析问题

C、发现问题

D、验证假设

15.科学怀疑是从反面进行思考、探索、研究的理性思维活动,是具有()、()、()等特征的思维形式。

A、否定性

B、试控性

C、不确定性

16. 思维定式具有无比强大的惯性。而一旦建立之后,它就能够“不假思索” 地支配人们的

()、()、(),具有很强的稳固性甚至顽固性。

A、思维过程

B、心理态度

C、实践行为

17.激发大脑的创新思维潜能需要把握()、()、()。

A、好奇心

B、远大而明确的目标

C、克服恐慌

18.发散思维训练,就是要以一个问题为中心,让人的思维向四面八方扩散,形成思维辐射状态,寻求()、()、()的答案。

A、“一题多解”

B、“一事多写”

C、“一物多用”

19.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A、“非此即彼”“非真即假”

B、“亦此亦彼”“亦真亦假”

C、“不此不彼”“不真不假”

20. 世上没有永远的权威,再大的权威,随着()、(),其学说也会陈旧,其力量也会消逝。人们一定不要对权威产生迷信,被权威牵着鼻子走,否则人类社会便不会向前迈进。中国古语云:学贵有疑,()。

A、时间的推移

B、条件的变化

C、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答: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答: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

研究生《机械系统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试题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机械工程2014级 课程名称: 《机械系统动力学》 考试时间: 120分钟 考试日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分数 1 圆柱型仪表悬浮在液体中,如图1所示。仪表质量为m ,液体的比重为ρ,液体的粘性阻尼系数为r ,试导出仪表在液体中竖直方向自由振动方程式,并求固有频率。(10分) 2 系统如图2所示,试计算系统微幅摆动的固有频率,假定OA 是均质刚性杆,质量为m 。(10分) 3 图3所示的悬臂梁,单位长度质量为ρ,试用雷利法计算横向振动的周期。假定梁的 变形曲线为?? ? ?? -=x L y y M 2cos 1π(y M 为自由端的挠度)。(10分) 4 如图4所示的系统,试推导质量m 微幅振动的方程式并求解θ(t)。(10分) 5 一简支梁如图5所示,在跨中央有重量W 为4900N 电机,在W 的作用下,梁的静挠度δst=,粘性阻尼使自由振动10周后振幅减小为初始值的一半,电机n=600rpm 时,转子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Q=1960N ,梁的分布质量略去不计,试求系统稳态受迫振动的振幅。(15分) 6 如图6所示的扭转摆,弹簧杆的刚度系数为K ,圆盘的转动惯量为J ,试求系统的固有频率。(15分) 7如图7一提升机,通过刚度系数m N K /1057823?=的钢丝绳和天轮(定滑轮)提升货载。货载重量N W 147000=,以s m v /025.0=的速度等速下降。求提升机突然制动时的钢丝绳最大张力。(15分) 8某振动系统如图8所示,试用拉个朗日法写出动能、势能和能量散失函数。(15分)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试题纸

传播学选择题及答案

1、传播学之父就是(A)?A、施拉姆B、勒温C、拉扎斯菲尔德D、拉斯韦尔1、传播得信息交流过程就是(A)?A、互动得B、主动得C、被动得D、能动得?2、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所采用得抽样形式一般都就是(B) A、非随机抽样 B、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雪球抽样?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属于(B) A、群体传播B、大众传播C、组织传播D、人际传播 4。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得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B)?A。大众传播学得概念B。传播得5W模式C。政治传播得概念D.内容分析法?5.从参与者得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得就是(B)?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得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就是信息观察者?6、我们把传播过程中产生信息得过程与行为称为(A)?A制码B编码C译码D释码 7、(B)得主要方式就是对外出版、对外广播、对外电视传播、信息高速公路?A 大众传播B国际传播C全球传播D网络传播 8、信息表现形式有语言、符号、(B)?A文字B图像C声音D雕塑?9、符号最基本得特点在于它得(B)?A普遍性B、抽象性C、有效性D、指说性?10、直接导致“魔弹”被否定得理论就是(A) A.有限效果论B、新得强效力论C、适度效果论D、信源得可信效果论 1、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与受众得关系(D)? A、支配得关系 B、疏离得关系 C、圈层得关系 D、友善得关系 2、以下哪一种不就是我们必须遵循得传播原则(B)??A、可信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适时性原则D、适量性原则

3、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得特点(D)??A、集体性B、复杂性C、自主性 D、好奇性?4、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得责任(B)??A、契约性责任B、使命性责任C、国际性责任D、法规性责任?5、当今世界,信息侵略-(B)—.?A、还未来临B、已成事实C、会导致战争爆发D、让黑客受益 6、语言就是社会约定俗成得并且就是比较高级与复杂得(C)。?A、艺术B、信息C、符号D、媒介 7、让受众透过媒介经常瞧到您,可以增强(A)。 A、熟知性 B、接近性 C、可信性 D、权威性 8、-(A)-就是指记者可以通过一切正当得手段自由采访新闻得权力。?A、采访权B、报道权C、批评权D、安全保护权?9、最重要得守门行为出现在媒介组织内部,守门得过程应该分为新闻采集与—(C)-两个阶段。?A、新闻剪辑B、新闻美化C、新闻加工D、新闻删选?10、如果在传播学得研究中,对于个人特点过分强调或就是对于传播模式无原则无休止争论得话,真正受到伤害得将就是—(A)—.?A、传播学B、社会C、某个传播学者D、广大人民查瞧全部条评论〉>我也说一句 1、“守门行为”与“守门人”概念就是由下列哪位学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得?(B) A、施拉姆 B、勒温C、拉斯韦尔D、霍夫兰?2、《论出版自由》得作者就是(A)?A、弥尔顿B、卢梭 C、约翰·穆勒D、伏尔泰 3、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得第三个环节就是(D)?A、谁B、对谁C、说什么D、通过什么渠道?4、不接受自变量作用得实验对象在控制实验中构成(D) ?A、“控制组” B、“实验组” C、“观测组”D、“对照组"?5、西方学者提出得报刊四种

最新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提纲

巩固新生政权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和平解放。 经济: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军事:抗美援朝——1950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 月19日夜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 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替了《共同纲领》,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从1953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 年底,“三大工程”相继竣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 1956年7月,从总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求成。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启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6年,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 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76年,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影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法治被严重践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启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2019年中考考点学习资料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2019年中 考考点

《历史与社会》 第一篇生活的时空 专题一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 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情况(a) 2.描述世界地形、河流湖泊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列举自然 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b) 3.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的分布情况,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 影响的实例(b) 专题二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4.描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a) 5.概述中国地形、气候和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的基本特征(b) 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等方面的特点(b) 7.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b) 专题三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8.能够从不同类型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c) 9.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c) 10.熟知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恰当运用它们表述、说明历史 事件(b) 11.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 事件和历史人物(c) 12.根据调查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b) 第二篇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专题一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 13.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 它们对后世的影响(a) 14.知道百家争鸣及其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a) 专题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 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a) 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 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c)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2015年系统动力学A卷试题

南京农业大学试题纸 2014-2015学年 第二学期 课程类型:选修 试卷类型:A 课程 系统动力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系统阶次是根据系统的 决定。 2 系统动力学模型中变量可分为 、 、辅助变量和常量等。 3 反馈的类型有 和 。 4 因果关系图与存量流量图的区别在于 。 5 状态变量在回路中的作用是 。 6 典型的速率结构与方程有 、 、 等。 二 简答题(共35分) 1 为什么要学习系统动力学方法?(4分) 2 因果回路图中回路的极性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分别举一个回路为正和负的因果回路图,其中变量的个数不少于3个。(7分) 3 从反馈的类型来看,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种?(6分) 4 绘制S 形增长系统的行为模式及结构。(8分) 5 简述一阶正反馈(指数增长)系统的时间常数T 和倍增时间Td 的含义,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并给出LEV(a+k*T)与LEV(a)之间的关系。(10分) 三 绘图题(15分) 假设一个系统只有羚羊和狮子两种动物。羚羊数量(POPULATION OF ANTELOPE, PA )由其出生速率(BRA)和死亡速率(DRA)共同决定,羚羊出生速率(BRA)又与羚羊数量(PA )、羚羊生育比例(FBA )有关,羚羊死亡速率(DRA)与羚羊数量(PA )、羚羊平均寿命(ALA)以及狮子数量(POPULATION OF LION, PL)有关;狮子数量(PL)由狮子的出生速率(BRL)和死亡速率(DRL)共同决定,影响狮子出生速率(BRL)的因素除了狮子生育比例(FBL )和狮子数量(PL )外,羚羊数量(PA )对其也有影响,狮子死亡速率(DRL)和狮子数(PL)、狮子平均寿命(ALL)有关,试绘制该系统因果回路图和存量流量图。 本试卷适应范围 物流121-124

大学《传播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 (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本科 专科□ A 卷□ B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通常被称为( )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自我传播 D.组织传播 2.著名的“三论”当中,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下面哪位( ) A. 香农 B.库利 C. 威纳 D.米德 3.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 A.大众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自我传播学 D. 组织传播学 4. “媒介即讯息”这一著名论断是谁提出的( ) A.拉斯维尔 B.麦克卢汉

C.施拉姆 D.香农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1个环节是() A.谁 B.对谁 C.通过什么渠道 D.说了什么 6. 最早提出来“把关人”理论的是() A.拉斯维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7.小米对小李说:“明天周末,我们去看电影吧?”这句话中,小米是一个基本 传播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A.反馈 B.媒介 C.传者 D.受传者 8.在《人民的选择》中,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是()。A.拟态环境的环境化B.“意见领袖” C.主我与客我理论D.休眠效果 9.下面哪个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来的()。 A.“传播流”B.“信息流” C.“沉默的螺旋”D.“媒介即讯息” 10. 最早提出“两级传播”这一观点的是()。 A.拉斯维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11.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 A.反馈 B.噪音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1、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 C 】(点击括号查看答案)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施拉姆 D、罗杰斯 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量化/实证研究方法【 D 】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哲学思辨 3、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属于【 A 】 A、线性传播模式 B、控制论传播模式 C、系统论传播模式 D、受众中心模式 4、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主要履行的是大众传播的【 A 】功能 A、传播信息 B、引导舆论 C、教育大众 D、提供娱乐 5、既能进行大众传播,又是人际传播重要工具的媒介是【 D 】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6、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 A 】扮演着重要角色。 A、舆论领袖 B、把关人 C、受众 D、追随者 7、“大多数时间里,报界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伯纳德·科恩的这段话与【 D 】一脉相承。 A、枪弹论 B、两级传播论 C、创新与扩散论 D、议程设置论 8、霍夫兰认为,正反两面说的宣传方式对【 B 】较为有效 A、教育程度低的人 B、教育程度高的人 C、男性白人 D、家庭主妇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传播学的先驱者包括【 A B C D 】 A、哈罗德·拉斯韦尔 B、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2、关于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 A B C 】 A、传播媒介的发展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 B、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加速度趋势 C、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叠加式的,新老媒介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 D、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替代式的,新媒介使一切传统媒介必然消亡 3、符号的特点包括【 B C D 】 A、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B、指代性 C、社会共有性 D、发展性 4、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 A B C D 】

机械动力学复习题

机械动力学复习试题 1、试求图1-1所示系统的等效弹簧常数,并导出其运动微分方程。 2、一无质量的刚性杆铰接于O ,如图2-1所示。试确定系统振动的固有频率,给出参数如下:k 1=2500磅/英寸(4.3782×105N/m ), K 2=900磅/英寸(1.5761×105N/m ), m=1磅*秒2/英寸(175.13kg ), a=80英寸 (2.03m), b=100英寸(2.54m )。 3、试求出图3-1所示系统的固有频率。弹簧是线性的,滑轮对中心0的转动惯量为I 。设R=2500磅/英寸(4.3782×105N/m ), I=600磅*英寸*秒2(67.79N*m*s 2), m=2.5磅*秒2/英寸(437.82kg ), R=20英寸(0.5/m ) 4、一台质量为M 的机器静止地置于无质量的弹性地板上,如图4-1所示。当一单位载荷作用于中心点时的挠度为x st 。今在机器上放有一总质量为ms并带有两个旋转的不平衡质量的振动器提供一铅垂的谐波力mlw 2sinwt ,这里,转动的频率w 是可以改变的。试说明怎样用此振动器来测定系统弯曲振动的固有频率。 2 k 图3-1 图2-1

5,、图5-1中所示的系统模拟一在粗糙道路上运动的车辆,速度为均匀,即V=常数。试计算其响应Z(t)和传给车辆的力。 图5-1 6,、试导出如图6-1所示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并求解位移X1(t)。

7、转动惯量分别为I 1和I 2的两个圆盘安装在扭转刚度分别为GJ 1和GJ 2的圆轴上如图7-1。导出这两个圆盘的转动微分方程。 8、导出图8-1所示系统当θ为微小角时的运动微分方程。 图 6-1 GJ 1 GJ 2 1() t θ2()t θ M 2(t) M 1(t) I 1 I 2

传播学选择题及答案

1.传播学之父是(A) A.施拉姆 B.勒温 C.拉扎斯菲尔德 D.拉斯韦尔 1、传播的信息交流过程是(A) A、互动的 B、主动的 C、被动的 D、能动的 2、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所采用的抽样形式一般都是(B) A、非随机抽样 B、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雪球抽样 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属于(B) A、群体传播 B、大众传播 C、组织传播 D、人际传播 4.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B)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传播的5W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念D.容分析法5.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B) 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6.我们把传播过程中产生信息的过程和行为称为(A) A制码B编码C译码D释码 7.(B)的主要方式是对外出版、对外广播、对外电视传播、信息高速公路 A大众传播B国际传播C全球传播D网络传播 8.信息表现形式有语言、符号、(B) A文字B图像C声音D雕塑 9、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B) A普遍性B.抽象性 C.有效性D.指说性 10、直接导致“魔弹”被否定的理论是(A) A.有限效果论B.新的强效力论C.适度效果论D.信源的可信效果论

1.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D)? A. 支配的关系 B.疏离的关系 C.圈层的关系 D.友善的关系 2. 以下哪一种不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B)? A. 可信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 适时性原则 D.适量性原则 3.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的特点(D)? A. 集体性 B.复杂性 C.自主性 D.好奇性 4.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的责任(B)? A. 契约性责任 B.使命性责任 C.国际性责任 D.法规性责任 5. 当今世界,信息侵略—(B)—。 A. 还未来临 B.已成事实 C.会导致战争爆发 D.让黑客受益 6.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并且是比较高级和复杂的(C)。 A. 艺术 B.信息 C.符号 D.媒介 7. 让受众透过媒介经常看到你,可以增强(A)。 A. 熟知性 B.接近性 C.可信性 D.权威性 8. —(A)—是指记者可以通过一切正当的手段自由采访新闻的权力。 A. 采访权 B. 报道权 C. 批评权 D. 安全保护权 9. 最重要的守门行为出现在媒介组织部,守门的过程应该分为新闻采集和—(C)—两个阶段。 A. 新闻剪辑 B. 新闻美化 C. 新闻加工 D. 新闻删选 10. 如果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对于个人特点过分强调或是对于传播模式无原则无休止争论的话,真正受到伤害的将是—(A)—。 A. 传播学 B. 社会 C. 某个传播学者 D. 广大人民查看全部条评论>>我也说一句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测验卷(本卷满分8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二战结束后一直延续到80年代,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C)A建立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华约B“热战”C“冷战”D部署导弹核弹 2、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因为:(A)A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B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在1960年宣告独立 C1960年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D1960年开始整个非洲大陆吹响了独立的号角 3、下列哪些事件是二战后“冷战”的产物?(D) ①以色列修建隔离墙②古巴导弹危机③北约的建立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C)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和平解放西藏 5、1951年,一位美国将军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你认为“错误的战争”的含义是:(B) A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世界人民反对战争B美军入侵朝鲜是非正义战争 C美国选择中国作为对手是错误的D美国错误估计了中国的力量和气魄6、下列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D)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B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口号:(B) ①反映了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正确思想②反映了人类必然战胜自然界的坚定信心 ③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④导致了高指标、浮夸风的出现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造;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些 创造最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可以用下列哪一句话来概括其中的道理?(D)A密切联系群众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人教版(新)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走进社会 5.1 走进社会 1、狼孩的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脱离社会,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人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是人类胜过动物的优点。每个人从生到死,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人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人不能脱离社会。 2、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群体? 同龄人群、学生、民族、社会组织、社区群体。 3、我们身边有哪些镜子?当来自周围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1)我们的身边的镜子有: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 (2)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镜子,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断的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群体组织的一员。 4、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什么?家庭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P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都将在子女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 正面的:有利于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建康﹑学习的进步。 负面的: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容易形成忧郁﹑自卑﹑孤僻等性格。 5、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是什么?学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P9 (1)学校,不仅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2)在学校我们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生活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习关注社会、明辨是非,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6、我们的第三个家在哪里? 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7、网络社区高科技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空间,人们把它叫做”虚拟社区”。与真实的社区一样虚拟社区同样需健康的生活。 8、一个人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1.名词解释:深度访谈 (参见教材14.4焦点小组讨论及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Interview)常用于定性研究,也就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通过深度访谈可以为几种研究方法收集信息,如口述历史和案例分析。深度访谈是研究者与受访者做一对一的长时间接触,通常会有一个问题的访谈进度表,同时问题的顺序也是事先拟定的。深度访谈的优点是对问题的探讨比较容易深入,特别是有关意见的调查,缺点是不太容易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答: 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访问过程中,由掌握高级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应用范围包括:详细了解复杂行为、敏感话题或对企业高层、专家、政府官员进行访问。 2. 名词解释:“预防接种”理论 (参见13.6预防接种理论)麦奎尔在霍夫兰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接种”理论(Inoculation Theory)。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所持有的绝大多数观点都不曾遭遇挑战。因此一遇到相反信息时,他们没有防御能力,所以容易动摇。就如同健康人需要“免疫”一样。有两种免疫方法,一是正面的,如健康饮食、锻炼等;另一种方法就是注射疫苗。 3. 恐怖诉求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提示? 正确答案:(参见13.5恐怖诉求) 答: 当受众接收到一个恐怖诉求后,会进行掂量,然后决定是否改变态度及改变多少。低恐怖诉求最有效而高恐怖诉求最无效。恐怖诉求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动机,他最多不过是一种技巧的运用。 4.名词解释:议程设置 正确答案:(参见12.5议程的设置) 1922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在《舆论》中谈到了媒介对公众感知外部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通常被称为()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A.自我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组织传播学 D.大众传播学 3.在研究方法上,拉斯韦尔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4.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霍夫兰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4个环节是() A.谁 B.说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对谁 6.德福勒模式对申农-韦弗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 A.反馈 B.信息的发生 C.噪音 D.信息的接受 7.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乱数表法和() A.等距法 B.抽签法 C.分层法 D.定额法 8.编制问卷首先需要设计提问项目,这种设计包括若干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A.确定指标 B.课题分析,提出假设 C.测定指标 D.寻找变项,编制提问 9.皮亚杰认为传播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自我中心性的功能,一是() A.娱乐性功能 B.工具性功能 C.社交性功能 D.宣传性功能

10.赖特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遗产传递功能称为() A.社会化 B.信息化 C.系统化 D.知识化 11.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 A.记者 B.教师 C.编辑 D.A、B、C都是 12.《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60年 D.1966年 13.第一个把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卢因 C.英尼斯 D.麦克卢汉 1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全球村 B.媒介即讯息 C.媒介有“冷”、“热”之分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5.“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者 D.传播渠道 16.据霍夫兰等研究,“两面提示”适用于() A.原先持赞成态度的人 B.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C.原先态度不明朗的人 D.有既定政治倾向的人 17.与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有关的理论是() A.“培养”理论 B.“议程设置”理论 C.“知识沟”理论 D.“沉默的螺旋”理论 18.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 A.经济效益 B.艺术价值 C.思想价值 D.社会效益 19.“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 A.维持在上限 B.扩大 C.维持在下限 D.缩小 20.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 A.如何传播 B.传播方法 C.为何传播 D.传播什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机械系统动力学试题

机械系统动力学试题 一、 简答题: 1.机械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关系如何? 2.简述机械振动系统的实际阻尼、临界阻尼、阻尼比的联系与区别。 3.简述无阻尼单自由度系统共振的能量集聚过程。 4. 简述线性多自由度系统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5. 如何设计参数,使减振器效果最佳? 二、 计算题: 1、 单自由度系统质量Kg m 10=, m s N c /20?=, m N k /4000=, m x 01.00=, 00=? x ,根据下列条件求系统的总响应。 (a ) 作用在系统的外激励为t F t F ωcos )(0=,其中N F 1000=, s rad /10=ω。 (b ) 0)(=t F 时的自由振动。 2、 质量为m 的发电转子,它的转动惯量J 0的确定采用试验方法:在转子径向R 1的地方附加一小质量m 1。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记录其振动周期。 a )求发电机转子J 0。 b )并证明R 的微小变化在R 1=(m/m 1+1)·R 时有最小影响。 3、 如图3所示扭转振动系统,忽略阻尼的影响 J J J J ===321,K K K ==21 (1)写出其刚度矩阵; (2)写出系统自由振动运动微分方程; (2)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 (3)在图示运动平面上,绘出与固有频率对应的振型图。 1 θ(图2)

(图3) 4、求汽车俯仰振动(角运动)和跳振(上下垂直振动)的频率以及振 动中心(节点)的位置(如图4)。参数如下:质量m=1000kg,回转半径r=0.9m,前轴距重心的距离l1=0.1m,后轴距重心的距离l2=1.5m,前弹簧刚度k1=18kN/m,后弹簧刚度k2=22kN/m (图4) 5、如5图所示锻锤作用在工件上的冲击力可以近似为矩形脉冲。已知 工件,铁锤与框架的质量为m1=200 Mg,基础质量为m2=250Mg,弹簧垫的刚度为k1=150MN/m,土壤的刚度为k2=75MN/m.假定各质量的初始位移与速度均为零,求系统的振动规律。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1. C 2. D 3. C 4. D 5.A 6.B 7.C 8. C 9.A 10.(1)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 (2)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冷战”全面展开。11.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距离,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同时,收回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殖民主义统治,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 C 2. C 3. A 4. B 5. C 6. B 7. A 8. B 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 (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10.朝鲜战争。第二问答案略。1 1.(1)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 C 2. C 3. B 4. A 5.D 6.A 7.B 8.B 9.(1)C (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 lO.(1)澳门。中国。(2)“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1 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1) 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3)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些都表明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第四课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1. A 2. B 3. D 4. A 5. B 6.B 7.C 8. A 9.D 10.(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人口占世界总人口85.1%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只占世界总量的20. 8%,人均国民生产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