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骨干骨折中医诊断

股骨干骨折中医诊断

股骨干骨折

2007-06-27 9:53

疾病名称股骨干骨折

疾病科属骨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之间的骨折,是下肢常见骨

折之一。男多于女,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及青壮年。

1、伤后局部消胀,疼痛,不能站立行走。

2、患肢有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

3、局部压痛明显,有异常活动,并可扪有骨擦音。

4、大腿正、侧

位X线照片,可显示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方向。5、下1/3骨折,若腘窝部

有巨大血肿,小腿感觉和运动障碍,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

末稍血循环障碍,应考虑为血管、神经受压损伤。

1、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的暴力所致。车祸或受重物打击、挤压、

碰撞等直接暴力引起者,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且软组织损伤严重,甚

至发生多段骨折;从高外坠下等间接暴力引起者,多为斜形或螺旋骨折,

均属不稳定骨折。儿童则可能为不完全骨折或青枝骨折,属稳定性骨折。

2、骨折断端因受暴力作用、肌群的收缩、下肢本身的重力及搬运

等影响,可以发生各种不同移位。股骨上1/3骨折时,骨折近端因髂腰肌、

臀中肌、臀小肌及髋关节外发旋诸肌的牵拉而发生屈曲、外展、外旋移

位,骨折远端由于内收肌群的牵拉而发生向上、向后、向内移位。中1

/3骨折时,而骨折端除有重叠外,移位无一定规律,多数骨折近端呈外

展、屈曲倾向,骨折远端因内收肌的作用,其下端向内上方移位,使两

骨折端向前外成角。下1/3骨折时,因腓肠肌及膝后方关节囊的牵拉,

骨折远端往往向后移位,严重者有损伤腘动、静脉及坐骨神经的可能。

3、外伤暴力,折断骨骼,伤及人体经络血脉,瘀血内积,气滞血瘀。

若局部内出血较多,加之局部疼痛剧烈,有的患者早期可能出现气随血

脱,而致亡血气脱,同时有多处骨折者更应注意。

股骨干骨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的部位和类型、软组

织损伤的程度和有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考虑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亡血气脱者,应即急救挽脱。

整复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助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用双手握患肢小腿上段,

顺势拔伸,并徐徐将患肢屈髋90o、屈膝90o,沿股骨纵轴方向用力牵引,

矫正重叠移位后,再按骨折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不同整复方法。

1、上1/3骨折

握小腿之助手将患肢外展并略加外旋,以矫正成角和旋转畸形。术

者一臂放于骨折近端的外前方,另臂放在骨折远端的内后方,两手交叉,

相对挤压,施行端提捺正,以矫正侧方移位。

2、中1/3骨折

握小腿之助手将患肢外展。术者用手自断端的外侧向内挤压,以矫

正向外成角畸形,然后以双手在断端前后、内外夹挤,以矫正侧方移位。

3、下1/3骨折在助手维持牵引下,术者将膝关节徐徐屈曲,并以紧

挤在腘窝内的两手作支点,将骨折远端向近端推迫。若骨折重叠移位较

多,手力牵引未能完全矫正时,可用反折手法矫正。若斜形、螺旋骨折

背向移侠,可用回旋手法矫正,嵌入断端间的软组织亦随之解脱。此外,

对成人或较大儿童亦可采用较重的骨骼牵引使其逐渐复位,矫正重叠,

通过及时调整牵引方向,往往可自动得到良好的对位。若尚有侧方移位,

可配合手法整复。

固定方法

儿童的稳定骨折用夹板固定3周即可。儿童及成人的不稳定骨折,则

须夹板固定并配合持续牵引。

1、夹板固定用前、后、内、外四块夹板固定,上1/3骨的尚可加用

一块外展板以防止内收畸形。骨折整复后,先根据不同部位和骨折移位方

向放置固定垫。上1/3骨折的固定垫放置在骨折近端的前方和外侧,中1/3

骨的的固定垫放置在骨折断端的外侧和前方,下1/3骨折的固定垫放置在骨

折近端的前方。然后再放置夹板,内侧板由腹股沟至股骨内髁,外侧板由

股骨大转子至股骨外髁,前侧板由腹股沟至髌骨上缘,后侧板由臀横纹至

腘窝上缘,最后用3~4条布带缚扎。

2、持续牵引3岁以下的幼儿可采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牵引重量以

患儿臀部离床为度,必须注意双下肢血运情况。较大儿童和成年患者根据

年龄、性别、肌力的强弱,可采用平衡持续皮肤牵引或骨牵引。股骨髁上

牵引,适用于中1/3骨折及远侧骨折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胫骨结节牵

引,适用于上1/3骨折及远侧骨折端向前移位的下1/3骨折。股骨髁间牵引,

适用于骨折位置很低且远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儿童的牵引重量约为

体重的1/6,时间约3周;成人的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时间8~10周。1周

后即可将牵引重量逐渐减轻至体重的1/10维持。上1/3骨折,患肢应置于

髋外展位;中1/3骨折,患肢应置于外展中立位;下1/3骨折远端向后移位

时,患肢应置于屈髋屈膝中立位。

药物治疗

1、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红花6克,黄柏10克,防风

10克,木通10克,生地黄12克,乳香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瘀肿较甚者,加三七末3克(冲)、泽兰12克、茅根12克。(2)外用方:活血消肿散(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百科全书》)

处方:大黄2份,侧柏叶2份,泽兰1份,黄柏1份,防风

1份,乳香

1份。共研细末,用水、蜜糖调煮,外敷患处。

2、中期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1)主方:新伤续断汤(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处方:当归尾12克,地鳖虫6克,乳香3克,没药3克,丹参6克,

自然铜(醋煅)12克。骨碎补12克,泽兰叶6克,延胡索5克,苏木10克,

其他疗法

续断10克,桑枝12克,桃仁6克。水煎服,每日1剂。(2)外用方:接骨膏(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五加皮2份,地龙2份,乳香1份,没药1份,土鳖虫1份,骨

碎补1份,白及1份。共为细末,及蜂蜜适量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出

可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患处。

3、后期治法: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1)主方:补骨方(广东省中医院《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

处方: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续断12克,骨碎补10克,菟丝子15

克,黄芪15克,土鳖虫6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

剂。

(2)外用方:下肢损伤洗方(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五加皮12克,三棱12克,莪术12

克,秦艽12克,海桐皮12克,牛膝10克勤克俭,木瓜10克,红花10克,

苏木10克。解除夹板固定后,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3)中成药:

①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

②接骨丹,口服,每次5~7片,每日3次,开水送服

练功活动

较大儿童、成人患者在整复后第2天,即应开始练习股四头肌舒缩和

踝关节、足趾的伸屈活动。从第3周开始,可以坐起,用健足蹬床,以两

手扶床练习抬臀,使身体离开床面,以达到使髋、膝关节开始活动的目的。

从第5周开始,两手提吊杆,健足踩在床上支撑,收腹、抬臀、臀部完全

离床,使身体、大腿与小腿成一平线,以加大髋、膝关节活动范围。从第

7周开始,扶床架练习站立。解除牵引后,对上1/3骨折加用外展夹板,以

防止以内收成角,在床上活动1周,然后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步行,

逐步增加负重。骨折端稳定后可改用单拐,1~2周后才弃拐行走。骨折愈

合较牢固后,方可解除夹板固定,并练习下蹲活动。

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 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ZT/T001.9-94 )进行诊断。 (1)股骨干骨折包括小转子下2~5cm 起及股骨髁以上2~4cm 止之间的股骨骨折。患者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近年,交通事 故的增多,成人发病比例有增多趋势,男多于女。 (2)病史:多有严重外伤史。 (3)症状:局部疼痛、肿胀、出现短缩、成角、旋转畸形,下 肢功能丧失。 (4)DR 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 (1)患者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近年,交通事故的增多,成 人发病比例有增多趋势,男多于女。 (2)局部疼痛、肿胀、出现短缩、成角、旋转畸形,下肢功能 丧失。 (3)患者大腿部肿胀明显,触压痛明显,局部皮下瘀斑,下肢 外旋短缩畸形明显。 (4)拍摄DR 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 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干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上1/3骨折:近折端外展外旋移位,远折端向内上方移位。 2.中1/3骨折:近折端外展移位,远折端向内上方移位,使 两折端向 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前外成角。 3.下1/3骨折:近折端向前侧移位,远折端向后侧移位。锐利的骨折 端可能刺伤腘动、静脉。 二、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方案术前:(一)整复和固定 1 .整复 1.1 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需整复 1.2 对于有移位的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退、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1.2.1 牵引 1)悬吊皮肤牵引3 周岁以下儿童,可用此法,先用胶布两条,宽度以不超过大腿周长一半为宜,贴在两下肢内、外侧,长度要超过骨折处3-5cm,或达到大腿根部。在足底远端约3cm 左右,用带孔小木板撑开胶布,并在胶布处钻一孔,以作牵引绳穿过之用。将两髋屈90°,垂直向上,双下肢同时牵引,重量以能使患儿臀部离开床1-2cm为度。患肢可加或不加夹板。牵引过程要注意会阴部清洁及胶布脱落,并密切观察双下肢血运情况。此法牵引复位,简单方便,牵引架要轻,改用夹板固定至骨性愈 2 )水平皮肤牵引适用于4-8岁患儿,重量一般2-3kg。上1/3骨折,患肢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下1/3骨折,屈膝加大,以松弛膝后关节囊及腓肠肌,减少远端后移倾向;中1/3,患者屈髋、稍外展,牵引时,要加夹板固定,4-6 周去除牵引,继续用夹板固定至骨折愈合。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Revised at 16:25 am on June 10, 2019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正 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着; 5、元·李仲南永类钦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 1.损伤的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第三章诊断 一.损伤的症状体征 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二.骨病的症状体征

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 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 三.骨与关节检查法 1.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Ⅱ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 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 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Ⅴ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2.临床检查方法 用途: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摸肿块 手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 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中立位0°法、邻肢夹角法 第四章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1、内治法分期: 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 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 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总之,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2.用药用方 上部犀角地黄汤、中部桃仁承气汤、下部抵当汤; 头面部用通窍活血、清上瘀血汤;四肢损伤用桃红四物汤;胸胁部损伤可复元活血汤;腹部尊尚用膈下逐瘀汤;腰及小腹用少腹逐瘀汤、大成汤、桃核承气汤;全身多处损伤用血府逐瘀汤或身痛逐瘀汤加味; 归尾兼生地,槟榔赤芍宜;四味堪为主,加减任选移; 乳香并麦药,骨碎以补之;头上加羌活,防风白芷随;胸中加枳壳,枳实又云皮;脘下用桔梗,菖蒲厚朴治;背上用乌药,灵仙妙可施;两手要续断,五加连桂枝;两胁柴胡进,胆草紫荆医;大茴与故纸,杜仲入腰肢;小茴与木香,肚痛不须疑;大便如阻隔,大黄枳实推;小便如阻塞,车前木通提;假使实见肿,泽兰效最奇; 倘然伤一腿,牛膝木瓜知; 全身有丹方,饮酒贵满卮;苎麻烧存性,桃仁可累累;红花少不得,血竭也难离; 二.手法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 一.小题 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 2.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损伤的分类: 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定义:以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丧失,出现缩短、成角和旋转 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异常活动为主要表现的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部位骨折。 股骨干骨折较坚强,骨折多由车祸强大暴力所致、或由高处坠落引起骨折。股 骨干骨折,常会引起出血性休克。此外,因大腿肌肉丰富,骨折很易移位 疾病概述股骨干骨折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股骨干包括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 的骨干。股骨干为三组肌肉所包围,其中伸肌群最大,由股神经支配;屈肌群次之,由 坐骨神经支配;内收肌群最小,由闭孔神经支配。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及重叠。股骨干周围的外展肌群,与其它肌群相比其肌力稍弱,外展肌群位于臀部附着在大粗隆上,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弓的倾向,这种移位和成角倾向,在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纠正和防止。股骨下1/3骨折时,由于血管位于股骨折的后方,而且骨折远断端常向后成角,故易刺伤该处的腘动、静脉。股骨干骨折系指小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髁上2-5厘米的股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6%,男性多于女性,约2.8∶1。10岁以下儿童占多数,约为总数的1/2。 病因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所造成,一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主要是直接外力,如汽车撞击、重物砸压、辗压或火器伤等,骨折多为粉碎、碟形或近似横行,故骨折断端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也较严重。因间接外力致伤者如高处坠落,机器绞伤所发生的骨折多为斜形或螺旋形,旋转性暴力所引起的骨折多见于儿童。 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可能为不全或青枝骨折;成人股骨干骨折后,内出血可达500-1000ml。可发生斜形、螺旋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发

股骨干骨折

临床路径 股骨干骨折 [3T药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传子下2-5厘米起至股骨髁上2-4厘米止之间的股骨骨折。股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患者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但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的增多,成人发病比例有增多的趋势,男多于女。中医古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对此有详细描述。现代中医学亦称之为“股骨干骨折”。 诊断 一、诊断依据 (一)病史:具有明确的外伤史;若因轻微暴力引起骨折,儿童要考虑佝偻病所致;青壮年要充分考虑到骨病的可能。 (二)症状:患肢伤后剧烈疼痛、肿胀严重、下肢功能障碍,有异常活动或肢体短缩。小儿青枝骨折或裂纹骨折疼痛较轻,站立行走困难。 (三)体征:患肢触摸压痛明显,纵轴叩击痛,可触及骨擦感和异常活动。骨折有移位时,患肢出现缩短、成角畸形。 (四)辅助检查:X线摄片时,应包括股骨全长的正、侧位片,以协助诊断并了解骨折移位情况。 二、中医证候分类 结合临床,股骨干骨折的骨折愈合分为三期,即骨折早期、骨折中期和骨折后期。按骨折部位分为上1/3骨折,中1/3骨折和下1/3骨折。按骨折开放与否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按骨折移位与否分为稳定型骨折和不稳定型骨折。按骨折类型分为横断骨折、斜行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和青枝骨折。按损伤机制分为暴力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三、鉴别诊断 股骨干骨折需要同股骨周围肌肉软组织损伤相鉴别,股骨干上段骨折应同股骨粗隆间骨折相鉴别。 1、股骨干周围肌肉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肌肉牵拉伤,扭伤,撕裂伤等,损伤肌肉局部肿胀压痛,抗阻力试验阳性,下肢活动稍受限,无纵轴叩击痛,无骨擦音或大腿部的异常活动。 2、股骨粗隆间骨折:本型骨折见于股骨大小转子之间,易于鉴别。 四、常见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1、创伤性休克:严重股骨干骨折内出血可达500〜1000毫升甚至更多,创伤后的疼痛刺激,早期即可能发生休克。处理原则为早期固定减少内出血,扩充血容量和止痛,积极抗休克治疗。 2、挤压综合征:严重挤压伤导致股骨干骨折,需要注意挤压综合征的发生。处理原则为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高血钾,予以早期尽快补液,碱化尿液,利尿,解除肾血管痉挛等甚至行筋膜切开减压等。 3、血管神经损伤:股骨干下段骨折,骨折块向后移位可伤及蝈静脉和坐骨神经。处理原则做好骨折的固定,忌反复活动患肢。 4、脂肪栓塞综合征:股骨干髓腔有大量黄骨髓,脂肪含量高,损伤后可引起脂

中医骨伤科学_终极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首次使用竹片夹板固 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是世界上应用水银于外伤科的最早记载 3、《吕氏春秋·季春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为后世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奠定 了基础 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 正确包扎 5、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提出了正确复位、夹 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练的治疗大法。 6、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7、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 1.损伤的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第三章诊断 一.损伤的症状体征 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二.骨病的症状体征 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 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 3.望诊望局部:①畸形②肿胀、瘀斑③创口④肢体功能 4.闻诊①听骨擦音:骨擦音是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②听骨传导音:主要用于检查某些不易发现的长骨骨折③听入臼声:“格得” 三.骨与关节检查法 1.肌容量:观察肢体外形有无肌肉萎缩、挛缩、畸形。 2.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Ⅱ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 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 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Ⅴ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2.临床检查方法 用途: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摸肿块 手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 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中立位0°法、邻肢夹角法 第四章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1、内治法分期: ①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 ②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 ③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总之,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2.用药用方 上部犀角地黄汤、中部桃仁承气汤、下部抵当汤。 头面部用通窍活血、清上瘀血汤;四肢损伤用桃红四物汤;胸胁部损伤可复元活血汤;腹部尊尚用膈下逐瘀汤;腰及小腹用少腹逐瘀汤、大成汤、桃核承气汤;全身多处损伤用血府逐瘀汤或身痛逐瘀汤加味。

小儿骨科三病种诊疗方案

小儿骨科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 (一)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干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干骨折(ICD-10编码:S72.3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横断型 (3)斜行型 (4)粉碎型 4、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干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脾胃虚弱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骨干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2天。 (五)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骨干骨折(TCD编码:BGG000)和股骨干骨折(ICD-10编码:S7 2.3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股骨干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股骨干开放性骨折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2)瘀血凝滞证: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3)脾胃虚弱证:补益脾胃、强壮筋骨。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骨折线模糊。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LT

上加羌活,防风白芷随;胸中加枳壳,枳实又云皮;脘下用桔梗,菖蒲厚朴治;背上用乌药,灵仙妙可施;两手要续断,五加连桂枝;两胁柴胡进,胆草紫荆医;大茴与故纸,杜仲入腰肢;小茴与木香,肚痛不须疑;大便如阻隔,大黄枳实推;小便如阻塞,车前木通提;假使实见肿,泽兰效最奇。倘然伤一腿,牛膝木瓜知。全身有丹方,饮酒贵满卮;苎麻烧存性,桃仁可累累;红花少不得,血竭也难离。 二.手法 1.正骨手法:拔伸(欲合先离,离而复合)、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分骨、折顶、回旋、蹬顶、杠杆 2.理筋手法的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解除痉挛,理顺筋络、通利关节,松解粘连、通利关节,通经活络、祛风散寒, 夹板固定(重点) 一.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①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②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二.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3.夹板材料:可塑性、韧性、弹性、吸附性与通透性、质地宜轻、能被X线穿透 三.扎带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cm,顺序为中间、远端、近端 四.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②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 ③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如患者持续疼痛,则应解除夹板进行检查,防止压迫性溃疡发生。 ④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保持1cm的正常移动度。 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 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练 ⑦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五、骨牵引: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系利用骨圆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 第五章创伤急救 1、现场急救五大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急救的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3、创伤救护的步骤: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并积极预防和治疗休克等并发症。 4、急救基本技术:心肺复苏术,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包扎,固定,搬运。 各论

中医问诊之大腿部骨折的问诊

大腿部骨折的问诊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 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中医通过“望闻 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 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 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中药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药问诊之大腿部骨折的问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腿部骨折即是指股骨干骨折,包括般骨小粗隆下2~3厘米和髁以上2~3厘米的股骨骨折。股骨俗名“大腿骨”,又名“髀骨”“大键骨”“未躯骨”, 大腿部骨折多由强大暴力所造成,主要是直接外力,如汽车撞击、碾压、重物 打击和火器性损伤,或因间接外力所致者,如从高处跃下或扭转造成的股骨干 骨折多见于儿童。因大腿骨骨折多由暴力所致,故骨折断端移位明显,软组织 损伤也较严重。大腿部骨折出血最多,可能发生失皿性休克,但后期都能愈合,预后较佳。本病的怡疗原则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贴膏药与持续牵引相结合 的方法。另外也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 西医的股骨干骨折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本病通过问诊,了解有明确的外伤病史,结合患肢局部有十分严重的疼痛、压痛、肿胀和功能陔碍,且多数伴有明显的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即可诊断为 本病。还应询问受伤时的体位,遭受暴力的大小,患肢末端感觉运动有无障碍。明确有无血管、神经合并损伤。应与大腿部的肌肉损伤相鉴别。

【强势汇总】中医骨伤科常考知识来袭!

【强势汇总】中医骨伤科常考知识来袭! 锁骨骨折 固定方法: “∞”字绷带固定法和双圈固定法。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老年人多见,女性发病率高。多因跌倒时手掌或肘部先着地,传达暴力所引起。 诊断要点: ①病史:外伤病史,间接暴力多见; ②临床症状: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③体征:畸形,局部性压痛,纵轴叩击痛,骨擦音或骨擦感;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者上肢血运,运动及感觉异常; ④辅助检查:肩关节正位、穿胸位 X 线检查。 手法整复: 1、对抗牵引(纠正成角畸形), 2、按压手法(纠正向前成角) 3、推拉手法(纠正侧方移位)。 肱骨干骨折 指肱骨外科颈以下至内外髁上2cm 处之骨折。青壮年多见。临床上分上 1/3 骨折、中 1/3 骨折,下 1/3 骨折。中、下 1/3 交界处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 手法整复: 纵轴对抗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必须防止骨折断端分离移位。 桡尺骨骨折 又称桡尺骨干双骨折或前臂双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有时可同时发生上下关节脱位。 治疗: 外固定:夹板固定,固定时前臂放置在中立位,目的是预防骨间膜挛缩,维持前臂旋转功能。固定时间:成人 6~8 周,儿童 3~4 周。 桡骨远端骨折

通常指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 2-3cm 处发生的骨折。 掌倾角: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称掌倾角。 尺倾角:桡骨远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称尺倾角。 诊断要点: ①病史:手部着地外伤史; ②临床症状:腕部疼痛,肿胀,腕及前臂活动障碍; ③体征:腕部环形压痛,畸形,纵轴叩击痛和骨擦音; 伸直型骨折呈“餐叉样”或“枪刺状”畸形,屈曲型骨折呈“锅铲”畸形; ④辅助检查:X 线检查。 手法整复: 两拇指并列置于远端背侧,其他四指置于腕部,扣紧大小预计,先顺势拔伸2~3 分钟,待重叠位移纠正后,将远端旋前。并利用牵引力,骤然猛抖,同时迅速尺偏。 固定:四夹板固定,其中桡,背侧板要超腕关节(限制腕部背伸及桡偏动作),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保持 4~5 周。 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的鉴别: 股骨颈骨折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多见 60 岁以上老人,尤以老年女性。 诊断要点: ① 临床症状:髋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不能站立行走; ②体征:腹股沟中点有明显压痛,患肢有纵轴叩击痛,伤肢出现外旋、短缩,髋、膝轻度屈曲畸形; ③辅助检查:髋关节正侧位 X 线检查。 股骨干骨折 指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之间部位的骨折。多发于青壮年和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诊断要点:

下肢骨折[1]1

下肢骨折[1]1 下肢骨折江西中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1.股骨颈骨折教学目的了解:股骨颈骨折的药物治疗熟悉:股骨颈解剖 特点掌握:股骨颈骨折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复位手法及固定方法。2、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教学目的了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熟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掌握: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鉴别诊断要点、复位手法。3、股骨干骨折教学目的 了解:股骨干骨折的移位特点、现场急救要点熟悉:股骨干骨折的早期并发症-失血性休克掌握:股骨干骨折的复位手法及固定方法、陈旧性 骨折及畸形愈合处理方法。4、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间骨折)教学目的了解:股骨髁上、髁间骨折骨折的药物治疗熟悉:股骨髁上、髁间骨折解剖特点掌握: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复位手法及固定方法。5、髌骨骨折教学目的了解:髌骨骨折的手术 治疗熟悉:髌骨骨折病因病机掌握:髌骨骨折的诊断要点、治疗要求。6、胫骨髁骨折(胫骨平台骨折)教学目的了解:胫骨平台骨折的病因病理熟悉: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要点(包括各种合并损伤)掌握:胫骨平台骨折的辨证治疗要点。7、胫腓骨干骨折教学目的了解:胫腓骨干骨折的病因病理熟悉:胫腓骨干骨折的诊断要点(包括各种合并损伤、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掌握:胫腓骨干骨折的辨证治疗要 点。8、踝部骨折脱位教学目的了解:踝部骨折脱位的病因病理熟悉:踝部骨折脱位的诊断要点、骨折分类掌握:踝部骨折脱位的辨证治疗要点。9、跟骨骨折教学目的熟悉:跟骨骨折的病因病理掌握:跟骨骨折的手法整复要点。10、跖骨骨折教学目的熟悉:跖骨骨折的病因病理掌握:跖骨骨折的手法整复要点。11、趾骨骨折(自学)流行病学占足部骨折第二位。多因重物砸伤或

中医骨伤科简答题

1、小夹板。适应:四肢闭合性骨折。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者。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禁忌: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注意事项:抬高患肢以利消肿。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发现肢端肿胀、疼痛、温度下降、颜色紫暗麻木等要处理以防缺血坏死。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热感如有要解除夹板检查以防压迫性溃疡。注意调节扎带松紧度,开始放松一点扎带后面适当紧点。定期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发生再移位。指导患者进行合理功能锻炼。 2、骨折并发症: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挛缩。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 3、肱骨干骨折。分型:上1|3骨折(三角肌止点以上),近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牵引而向前向内。远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而向上向外。中1|3(三角肌止点一下)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牵引而向外向前。远端因肱二头肌和三头肌牵引而向上。下1|3常呈斜形、旋转形骨折。病因:中上部骨折多因直接暴力引起多为横断或粉碎性骨折,下部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如投掷、扳手腕)所致。 4、股骨颈骨折诊断:1.症状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2.体征(1)畸形(2)疼痛(3)肿胀(4)功能障碍(5)患侧大粗隆升高3、X线检查。 5、粗隆间骨折分型:顺转子间型,骨折线从大转子顶点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转子部。 反转子间型,骨折线自大转子下方斜向内上方行走,达小转子上方。 转子下型。骨折线在大转子下方 6、股骨干骨折分型:1、股骨干上1/3骨折时,骨折近段因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的作用,而产生屈曲、外展及外旋移位;远骨折段则向后上、内移位。 2、股骨干中1/3骨折时,骨折端移位,无一定规律性,视暴力方向而异,若骨折端尚有接触而无重叠时,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向外成角。 3、股骨干下1/3骨折时,由于膝后方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多向后倾斜,有压迫或损伤?动、静脉的危险,而骨折近端内收向前移位。 7、肩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拔伸托入法。手牵足蹬法。椅背复位法。悬吊复位法。 诊断:病人通常手扶患肢,因为任何活动都引起疼痛;肩峰下一个大的凹陷和腋窝的膨胀提示肩关节脱位的方向。但是,肩关节脱位自发复位后诊断则较为困难。病人可能只感觉到自发复位前肩关节“滑动了一下”。X线可以确诊。 颈椎病的分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变化。 脊髓型颈椎病。损害平面以下多表现为麻木、肌力下降、肌张力增加等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减弱、耳鸣、听力下降、晕眩,可见猝倒发作。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头痛偏头痛,恶心、呕吐,肩颈部酸困疼痛,上肢发凉发绀,眼部视物模糊,眼痛眼睑无力,瞳孔放大或缩小,耳鸣听力减退。心痛心律不齐,心跳过速。 8、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辨证论治:急性期或初期治疗宜活血舒筋汤加减,慢性期或病程久的,体质多虚,宜补养肝肾、宣痹活络,内服补肾壮筋汤,兼有分寒湿者,宜温筋通络,用大活络丹。 9、肱骨髁上骨折分型、诊断、诊断依据处理。分型:伸直型(又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屈曲型、粉碎型。、、 诊断:1.外伤史,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2.临床表现,以肘部肿胀(多较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并应特别注意有无血管损伤。

中医伤科学 第三章+骨折—第二十六节股骨髁上骨折

三、股骨髁上骨折 股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在腓肠肌起点上2~4cm范围内的骨折。多发生于青少年。 【病因病机】 股骨下端形成两个向两侧、向后的骨膨大,称为内侧髁、外侧髁。股骨髁的前后径较横径为长,两侧相比,外髁的前后径较长。股骨内髁前后轴线斜形,使内髁形成便于旋转;股骨外髁前后轴垂直向前,使外髁形状便于屈伸。在股骨体下端的后面,股骨粗线内、外唇及胫骨髁间线之间,围成一个三角形平面,即腘平面。胫神经和腘动、静脉经过腘平面。腘动脉上段与股骨下端紧贴,当股骨下端骨折时,易被伤及。 股骨髁上骨折多由高处跌下,足部或膝部着地,间接暴力所引起,也可因直接打击所致。此外,若膝部僵直,废用性骨质疏松,及膝部杠杆作用增加,则更容易发生股骨髁上骨折。 根据暴力方向和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以屈曲型多见。 1.屈曲型多在膝关节屈曲位受伤。骨折线多由后上斜向前下,呈斜形,或为横断。由于腓肠肌的牵拉,远折段向后侧移位,有损伤腘动脉、静脉和神经的危险;近折段则向前突出,可刺破髌上囊及前面皮肤而形成开放性骨折。 2.伸直型多在膝关节伸直位或遭受后方暴力打击所致。骨折线多由前上斜向后下,骨折呈斜型或为横断,由于内收肌的牵拉,远折段可向前侧移位,骨折端前后重叠。 【诊断要点】 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局部肿胀多较严重,疼痛明显,患肢不能站立,患肢缩短,功能障碍。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对疑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应注意检查足踝部的感觉及血运情况。 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根据受伤史、症状、体征及X线照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对青枝骨折或无移位骨折,膝关节内如有积血应在无菌操作下抽净,然后用

一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复习

日期:2014-07-21 地点:九病区护士站 参加人员:施燕燕、胡敏敏、陈郁珑、张红岚、浦雪琴、陈珏慧、陈慧萍、邵妍 主查人:胡敏敏 、定义 股骨干骨折是指小转子下2〜5cm 起至股骨髁上2〜4cm 之间的股骨骨折,男多于女, 多发生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是临床上最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6%股骨是体 内最长、最大的骨骼,且是下肢主要负重骨之一, 、病因 1、直接暴力(打击、挤压):横断、粉碎骨折 2、间接暴力(扭转、杠杆):斜形、螺旋形骨折 三、临床表现 骨折部疼痛比较剧烈、 压痛、胀肿、畸形、骨摩擦音和肢体短缩功能障碍非常显 著。局部可出现大血肿,皮肤剥脱和开放伤。 X 线照片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方向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 ① 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 ② 悬吊牵引法:用于4-5岁以内儿童。将双下肢用皮肤牵引向上悬吊,重量约1-2公斤, 要保持臀部离开床面,利用体重作对抗牵引。3〜4周经X 线照片有骨痂形成后,去掉牵 引。 ③皮肤牵引:适用于5岁至12岁儿童及老年人。在膝下放软枕使膝部屈曲,下肢行皮 肤牵引,患肢与牵引力在同一轴线上 ④骨牵引用于青少年及成人股骨干骨折。在股骨髁部穿针(克氏针 位 (复位重量为体重1/7 )复位后改为维持重量。一般牵引 4-6周。 2、手术治疗: ① 钢板螺钉内固定(股骨中1/3或中下1/3骨折,多采用加压钢板固定) ② 髓内钉内固定(股骨上1/3或中上1/3骨折多采用髓内针固定。) ③ 外固定架固定(开放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五、辩证施护 1、气滞血瘀型: ① 骨折早期,局部会出现气滞血瘀,肿胀,外旋屈曲畸形。因惊吓使患者精神紧张,极 为恐惧,心烦意乱,不能安卧。严重疼痛,体质消耗大、虚弱,胃肠功能紊乱,轻者纳 呆,脘腹胀满,大便不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涩。 ② 饮食护理:《内经》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有“食治胜 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此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多食蔬菜,少量 多餐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不宜食辛辣肥甘之品,以免助湿生热、肿胀加剧,同时根 据医嘱内服 消瘀退肿,行气活血汤药。 ③ 功能锻炼:中医早有“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的认识,气滞血瘀期上肢和 健侧下肢主动运动可促进血流加速,防止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同时消瘀退肿,加强气 血运行。 例股骨 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直接用牵引复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发展简述 1.华佗首创对骨折做逆向牵引和夹板固定的治疗原则; 2.唐朝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现在最早的中医伤科经典,将整复、固定、活动和内外用药确认为治疗骨伤的大法。 第四章物理检查 基本检查方法:望诊、触诊、叩诊、听诊、量诊; 骨关节检查法: 肩部: 1.搭肩试验Duga’s:患者端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的肩部,若肘关节能贴近自己的胸壁,即为正常。若手可搭于对侧肩部,但肘不能贴近胸壁,或肘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均为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 2.肩峰撞击试验:检查者以手扶患侧前臂于中立位前屈、上举,肩袖的大结节附着点撞击肩峰的前缘,肩痛为阳性。 3.疼痛弧试验:患者主动或被动外展肩关节,当肩外展至60-120度范围时疼痛,为阳性,这一特点区域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提示冈上肌病变。 髋部: 1.托马斯征:患者仰卧,双腿伸直,侧腰部前凸,屈健侧髋关节,令脊柱代偿性前凸消失,若患侧大腿被迫抬起为阳性。常见于髋关节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髋关节屈曲痉挛畸形。 2.望远镜试验:患者仰卧,髋、膝关节伸直,助手固定骨盆,检查者一手置于大粗隆部,另一手持小腿或膝部将大腿抬高约30度,并上推下拉,若股骨头有上下活动或打气筒的抽筒样感,提示患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3.艾利斯征:患侧仰卧,两腿屈髋屈膝,两足并齐,放于床面,若双膝一高一低,则提示髋关节后脱位或股骨、胫骨短缩。 4.屈徳伦堡试验:患者单腿站立,抬腿侧骨盆不上升反下降为阳性,提示负重侧臀中、小肌力弱或髋关节不稳。 膝部: 1.麦氏试验:患者仰卧,患侧髋膝关节充分屈曲,尽量使足跟触臀部。检查内侧半月板时,检查者一手握膝部一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另一手握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外旋、外展位伸直膝关节,在伸直过程中,出现摩擦感或弹响并有疼痛,为阳性。检查外侧半月板时,使小腿充分内收、内旋为伸直膝关节,出现摩擦感或弹响并疼痛,为阳性。提示半月板损伤。 2.抽屉试验:患者仰卧屈膝90°,检查者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拉向前方约1cm,为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推向后约1cm,则后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后交叉韧带损伤。 https://www.doczj.com/doc/2e19396854.html,chman试验:患者平卧,屈膝15-20度,检查者一手握大腿远端,另一手握小腿上端,将胫骨向前、后推拉,若向前移动超过健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 4.侧方挤压试验:患者伸膝,并固定大瑞,检查者一手握踝部,另一手扶膝部,作侧向运动检查内、外侧副韧带,若有损伤,可引起疼痛或异常活动度。 5.浮髌试验: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压髌上囊,另一手轻压髌骨后快速松开,若感到髌骨浮动,为阳性,提示关节积液50ml以上。 中枢神经: 1.霍夫曼征:患者腕关节轻度背伸,检查者一手握其手掌,另一手以食指、中指夹其中指,用拇指轻弹其中指指甲,出现拇指或食指屈曲者,为阳性。

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 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注意体位适当 准对局部解剖、伤病性质、移位方向确切掌握,动作要准确,用力适中,避免不必要动作 巧手法要轻柔,以省力有效为度。切忌粗鲁,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整复移位、消肿止痛、活络舒筋、保健强身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治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 合并伤: 1.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并发症: 1.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 ARDS, MODS 2.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关节僵硬 1.血肿机化期 3 周内 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 周 3.股价改建塑性期 8 周后 1.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 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在解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平举 1kg 重物达 1min ,下肢能徒步行走 3min,并不小于30 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不变形,观察的第一天为临床愈合日期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1.具备临床标准的条件 2.X 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1.年龄 2.健康情况 3.骨折断面的接触 4.断端的血运 5.损伤的程度 6.感染 7.治疗方法的影响 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锁骨骨折整复及“8”字绷带固定法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整复方法: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腹伸肩。 固定方法: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绕过患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包绕 8~12 层,包扎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 ( 1 ) 外伤史 ( 2 ) 关节活动痛 ( 3 ) 弹响与交锁 ( 4 ) 麦氏征阳性 ( 5 ) MRI 等影像学诊断 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 部分移位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 1.上 1/3 骨折:近端屈曲、外旋、外展,远端向上、向后、向内 2.中 1/3 骨折:近端外展屈曲,近端向内上方移位,故多向前外突起成角 3.下 1/3 骨折:远端向后。导致腘动静脉,坐骨神经损伤 :凡构成关节的骨关节面脱离了正常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 1.一般症状及体征:疼痛和压痛,肿胀,功能障碍

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 (供辅修本科班及骨伤专业使用) 前言 《中医骨伤学》骨伤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防治骨折和脱位的一门科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医骨伤专业临床课程之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选用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张安桢主编的《中医骨伤学》共八章,第一章总论,着重介绍常见骨折的诊疗。第二至第四章,着重介绍常见四肢骨折、颅骨与躯干骨折,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 法及其他疗法等。第五至第八章,着重介绍常见关节脱位的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本课程教学分堂讲学及见习,共110学时,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熟悉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内容,突出讲授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可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充分利用X 线、幻灯片、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及电视录像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在临床见习时密切联系课堂讲的内容,除继续巩固掌握骨伤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还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防治常见的骨折、脱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 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概况。 2 了解隋唐以来骨伤学的主要著作和成就。 3 掌握建国以来骨伤学的重大发展。 4 掌握骨伤等常见骨折与脱位诊疗方法及新发展。 教学内容: l 介绍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过程。 2 讲述历代骨伤学的主要成就。 3 列举事实说明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使骨伤学得 到了新生和发展。 第一章骨折概论 【目的要求】 !.熟悉骨折的定义、病因及分类。 2.了解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其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其并发症。 4.掌握骨折的治疗(急救、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治疗、练功活动等)原则。 5了解骨折愈合标准。 【教学内容】 !.重点介绍骨折的定义、病因及分类,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影响骨折愈合因素、愈合标准和时间。 2.介绍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骨折的定义、分类

中医(专长)-中医骨伤科学(2019) 精品讲义

旗开得胜 中医骨伤科学 提高学习效率的攻略 歌诀 刻苦读、背、抄, 删繁重点标, 表、图配歌诀, 记忆有奇招。 释义 刻苦读、背、抄,--刻苦读书、背诵、抄写。 删繁重点标,--删繁就简标出重点。 表、图配歌诀,--用表格、图示和歌诀。 记忆有奇招。--以及其它增强记忆的奇妙招术,如流程法、编事法等。 第一单元骨折概论

旗开得胜 骨折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 中医在防治骨折方面临床经验丰富。 骨折的治疗在中医骨伤科治疗学上,有重要地位。 独特优点:复位、固定、练功活动、药物治疗。 骨折概论歌诀: 完整、连续遭破坏, 中医防治有经验, 复、固、练、药四优点, 骨伤治疗重要现。 释义: 完整、连续遭破坏,——骨折的定义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 中医防治有经验,——中医在防治骨折方面临床经验丰富。 复、固、练、药四优点,——复位、固定、练功活动、药物治疗。 骨伤治疗重要现。——在骨伤科治疗学上有重要地位。 细目一骨折的病因病机 一、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二、内因:年龄和健康、骨的解剖部位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三、影响移位程度和方向的因素:外在(暴力大小、方向)、内在(骨骼周围力学特点)。 四、骨折的移位:成角、侧方、短缩、分离、旋转。 骨折病因病机歌诀 直接、间接两暴力, 疲劳骨折、筋肉牵。 外在、内在决移位、 成角、侧方、短、分、旋。

释义: 直接、间接两暴力,——骨折的外因是直接暴力、间接暴力。 疲劳骨折、筋肉牵。——以及疲劳骨折和筋肉牵拉。 外在、内在决移位、—外在、内因素在影响移位程度和方向。 成角、侧方、短、分、旋。—骨折移位,有成角、侧方、短缩、分离、旋转5种。 细目二骨折的分类 一、是否与外界相通:闭合、开放。 二、损伤程度:单纯、复杂、不完全、完全4种。 三、骨折线形态:横断、斜形、螺旋、粉碎、青枝、嵌插、裂隙、骨骺分离、压缩9种。 四、整复后稳定程度:稳定、不稳定。 五、就诊时间:新鲜(伤后2-3周以内)、陈旧(伤后2-3周以上)。 六、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外伤性、病理性。 骨折的分类歌诀: 与否外通闭和开, 单、复、完、不、损伤勘, 折线横、斜、螺、粉、青, 嵌、裂、骺分、压缩判, 稳定程度是与非, 外伤、病理两不沾。 释义: 与否外通闭和开,——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闭合骨折、开放骨折。 单、复、完、不、损伤勘,——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分单纯、复杂、不完全和完全骨折。折线横、斜、螺、粉、青,——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横行、斜行、螺旋、粉碎、青枝骨折。嵌、裂、骺分、压缩判,——以及嵌插骨折、裂隙骨折、骨骺分离和压缩骨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